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健康教育的认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正文
一、家庭与幼儿园的饮食营养状况及分析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可见,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是幼儿园教育的首要任务。
幼儿的身体要健康,健康饮食少不了。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饮食业发展迅速,各类饮食五花八门,我们的孩子饮食健康是否能得到保证呢?
经调查发现,在家庭中,每一种饮食行为儿童与家长都有相关性。例如在食物的选择上,家长认为哪些食物营养价值高,哪些食物的营养价值低,他们会将自己认为正确的观念灌输给孩子,从而导致孩子在食物选择上的差异。
其次是口味问题,每个家庭的口味偏好都不一样。家长往往根据自己的口味来选择食物,不大会单独为孩子准备食物。例如有的家庭口味偏咸,有的家庭偏爱油炸食品等等。家长对某些食物的偏好也会直接影响幼儿,往往家长不喜欢食用的食品孩子也不太喜欢。这就造就了在饮食习惯上家长和子女的相似性较高。
人们的饮食行为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文化、传统、民族、教育等,改变一个人的饮食行为是不容易的,它基本上是一个家庭饮食习惯的改变。经过科学调查,在中国25%-35%的儿童有进食问题。[1]
在我们幼儿园,我经常看到孩子带着购买的早餐在活动室内吃。经过调查,这样的孩子大概占2成左右。因此我想到,现在父母由于忙碌,在家中与孩子共进早餐的机会是越来越少了。即使在家中父母与孩子共进早餐时,早餐的食物品种也相对较少。
在幼儿园的午餐桌上,我经常发现,蔬菜(青菜、菠菜等)、胡萝卜、鱼、蘑菇、黑木耳、大蒜、海带等被扔在吐司盘里。年龄越小这种情况越为严重。问问孩子们为什么不吃呢,他们回答我说就不喜欢吃。究其原因,是现在的孩子都喜欢吃零食。零食通过媒体打入孩子的世界只需几分钟。家长也会根据孩子的意愿给孩子提供许多零食。据调查发现,现在孩子的偏食率在70%以上,这些偏食孩子喜欢甜食、油炸食品、膨化食品、饮料、肉加工制品等不喜欢食用绿叶蔬菜(青菜、菠菜等)、胡萝卜、鱼、蘑菇、黑木耳、大蒜、海带等,坚持喝纯鲜牛奶制品的孩子不多,吃水果和每餐吃蔬菜的幼儿也相对较少。 [2]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
1、家长对幼儿营养健康重视度不高
家庭对营养健康的重视度不高,在家怎么方便怎么弄,一日三餐普遍存在早餐"马虎"、中餐"凑合"、晚餐"丰富"的现象,恰恰不符合营养健康饮食。很多孩子喜吃零食、爱吃"洋快餐"、不爱吃主食,营养不良者日益增多。由于营养知识缺乏,还一味给孩子吃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不注意膳食的合理搭配。由于膳食结构不合理,孩子们偏食症、嗜食症、肥胖症、性早熟等现象越来越普遍。
篇2
幼儿的身体要健康,膳食营养少不了。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膳食业发展迅速,各类膳食五花八门,我们的孩子膳食营养健康能否得到保证呢?
一、家庭与幼儿园的膳食营养状况及分析
经调查发现,在家庭中,首先,每一种膳食行为儿童与家长都有相关性。例如在食物的选择上,家长认为哪些食物营养价值高,哪些食物的营养价值低,他们会将自己认为正确的观念灌输给孩子,从而使孩子在食物选择上的差异。
其次是口味问题,每个家庭的口味偏好都不一样。家长往往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食物,不大会单独为孩子准备食物。所以在膳食习惯上子女和家长的相似性较高。
最后,人们的膳食行为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文化、传统、民族、教育等,改变一个人的膳食行为是不容易的,它基本上是一个家庭膳食习惯的改变。经过科学调查,在中国25%—35%的儿童有进食问题。[1]
在我园,我经常看到孩子带着购买的早餐在活动室内吃。经过调查,这样的孩子占20%左右。由此我想到,现在父母由于忙碌,在家中与孩子共进早餐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在幼儿园的午餐桌上,我经常发现,蔬菜(青菜、菠菜等)、胡萝卜、鱼、蘑菇、黑木耳、大蒜、海带等多被扔在餐盘里,年龄越小这种情况越为严重。问问孩子们为什么不吃,他们回答不喜欢吃。调查发现,现在孩子的偏食率在70%以上,这些偏食孩子喜欢甜食、油炸食品、膨化食品、饮料、肉类加工制品等,不喜欢食用绿叶蔬菜(青菜、菠菜等)、胡萝卜、鱼、蘑菇、黑木耳、大蒜、海带等,坚持喝纯鲜牛奶制品的孩子不多,吃水果和每餐吃蔬菜的幼儿也相对较少。[2]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两个问题。
1.家长的膳食营养健康观念存在问题
一些家庭的营养健康观念不够,在家怎么方便怎么弄,一日三餐普遍存在早餐“马虎”、中餐“凑合”、晚餐“丰富”的现象;由于营养知识缺乏,一味给孩子吃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不注意膳食的合理搭配。由于膳食结构不合理,孩子们偏食症、嗜食症、肥胖症、性早熟等现象越来越普遍。
2.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膳食营养观念存在一定问题
据调查,幼儿园虽配备了保健老师,但只是简单编制食谱。即使有食谱,厨师在思想上也不够重视,不能共同了解科学膳食的重要性,不能让膳食营养食谱广泛使用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从幼儿园到家庭对膳食营养健康的认识是非常不够的。身体健康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基础。为保障儿童健康成长,不仅要让孩子积极锻炼身体,而且要普及儿童营养健康知识。因此我认为在幼儿园开设营养健康课程,对幼儿进行营养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二、幼儿膳食营养健康教育的策略
1.合理的膳食计划
无论是幼儿园保健老师还是家长,都有必要学习营养健康知识,制订好合理的膳食计划。
祖国医学典籍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精辟阐述了粮食、蔬菜、水果、肉类等在人体中的功效。从营养成分吸收的角度来看,营养成分的吸收与食物中各种成分的比例有关。中国居民膳食营养宝塔[3]提出了一个营养上比较理想的膳食模式。参考此模式,我们根据幼儿的身体消化吸收特点,就可以为幼儿制订丰富、合理的膳食计划。此外,膳食应随季节有所变化,冬季适当增加脂肪的量,提供较多的热能;夏季多选用清淡的食物。在烹调方法上注意幼儿消化能力和进食心理,在色、形、味诸方面下工夫,以激发孩子的食欲,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幼儿食欲、使营养成分相互影响,提高营养价值,而且能保证营养平衡。[3]
2.科学的膳食制度
为了使幼儿每天摄取足够的营养素,我们还要根据幼儿消化系统的特点制定合理的膳食制度。包括进餐时间、次数,以及各餐热量分配,等等。每日为幼儿安排三餐及上午、下午各一次点心,每餐间隔约4小时,各餐热量分配为早餐25%—30%,上午点心10%、午餐:35%—40%,下午点心:10%,晚餐:25%—30%。[4]日托制的幼儿园无法分配早餐和晚餐,但一定要做好家长宣传工作。
早餐与上午点心:供应丰盛,包括粗粮、牛奶、豆浆或鸡蛋、胡萝卜等,可见,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已经关注到了幼儿的早餐营养健康。
上午水果:经过多方考证,我们建议把水果安排在上午两个活动之间。因为我国传统膳食习惯上一般不在早晨吃水果,整个早晨的维生素摄入量是不够的,因此在上午两个活动之间吃点水果更有利于营养的消化吸收。
午餐:午餐是一天中最丰盛的,保证有充足量的肉、蛋及豆类食品。因为这些食品不仅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及矿物质,还含有较高的能量;还要保证有充足的蔬菜,这可以使幼儿获取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水及纤维素。我园非常重视幼儿的午餐,一直坚持两菜一汤,保证了幼儿的营养需求。
晚餐:因为晚饭后活动时间短,活动量又较小(尤其是冬天),所以,建议晚餐不应过于丰盛,以避免热量在体内积累,造成肥胖。[4]
幼儿的肠胃娇嫩,要少吃多餐。合理的膳食制度有利于幼儿胃肠道的正常功能,从而提高机体对营养的吸收利用,也有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使孩子身体舒适,获得进餐的快乐。
3.良好的饮食习惯
良好的饮食习惯,包括饮食定时定量,不挑食、不偏食,细嚼慢咽,少吃零食,饭前、饭后不做剧烈活动,不吃汤泡饭,进餐时保持安静,以及其他膳食卫生习惯。
偏食是孩子缺乏营养的主要原因,所以,预防和纠正偏食是非常必要的。孩子的偏食大多受外在因素的影响,比如家长偏食,膳食过于单调;或家长常常问孩子喜欢吃什么,从而为孩子的偏食创造了条件。有些孩子不喜欢吃蔬菜,则体内易缺乏矿物质、维生素、纤维素等;还有的孩子不爱吃肉、蛋,长此以往则体内易缺乏蛋白质、矿物质等,势必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那么如何纠正偏食呢?①把喜欢吃的食物与不喜欢吃的食物结合在一起;②在孩子饥饿且心情愉快给其不喜欢吃的食物;③给孩子讲解一些营养知识或让孩子同大人一起做饭,等等。
膳食定时定量是保证幼儿摄取足够营养成分的前提。因此,我们不仅固定时间用餐,而且在指导幼儿用餐时注意控制幼儿的饭量,食量偏少者鼓励多吃一些,食量偏大者少吃一些。
为了保证食物的充分消化,我们还教育孩子吃饭时细嚼慢咽:“食物放在嘴里咀嚼10次后咽下去。”细嚼慢咽能减少饭量,促进牙齿的运动、唾液腺的消化功能,还能预防和治疗肥胖症,消除紧张情绪,改善头部血液循环。
4.温馨的饮食环境
为了增强幼儿的食欲和促进营养成分的消化与吸收,我们还创造条件使幼儿心情愉快、安静进餐。如,我们在进餐场所墙面贴一些水果、蔬菜的图画,进餐时播放一些轻音乐,等等,努力创建优雅的环境使孩子心情愉快,增强胃肠的蠕动,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增进食欲,促进消化;要求教师在孩子进餐前后及过程中不训斥、责骂或惩罚孩子,以保证孩子愉快地进餐。
日本“国民营养调查”结果表明:和父母一起进餐者食欲好的占17.7%,独自进餐则为13.4%,且独自进餐的孩子大多只吃自己喜欢吃的食物,会造成体内营养缺乏的比例增高。可见与父母一同愉快地进餐,好处多多,孩子会吃得格外香。我们建议家长营造温馨的用餐氛围,和孩子一起进餐。
总之,给幼儿合理的膳食营养,是使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问题。而提倡均衡膳食,建立合理的膳食制度,培养幼儿良好的膳食习惯,创建良好的膳食环境是这个问题的核心。我们都该懂得,幼儿营养,贵在合理。
三、幼儿膳食营养健康教育的途径
如何有效地实施营养健康教育呢?我觉得可以通过三条途径进行。
1.开展丰富多彩的膳食营养健康教育活动;
2.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健康行为习惯;
3.家园共育。
三者同时进行,可使幼儿膳食营养健康教育卓有成效。
对幼儿进行膳食营养健康教育活动时,首先要传授健康知识,让幼儿知道什么是健康,如何才会健康,才懂得为什么要这么做,该怎么做;其次要对幼儿进行健康态度与健康意识的培养,让幼儿有健康意识,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使行为产生动力,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再次要进行健康行为和健康习惯的培养,帮助幼儿逐渐从学习到学会以健康的方式生活。最后要对幼儿进行针对性的体能训练,引导幼儿通过系统的训练促进其跳跃能力、奔跑能力、协调能力、投掷能力等方面的提高。
膳食营养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对人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的改变及每个人的一生的生活质量起重要作用。因此,向幼儿进行膳食营养知识教育,不是可有可无之事,而是势在必行的。营养健康教育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择要从三方面进行:(1)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活动。(2)选择幼儿能够参与操作的活动。(3)选择的活动能促进各领域之间的融合。
首先,我们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开展了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健康主题活动。例如根据小班幼儿对水果的喜爱,开展《酸酸甜甜的水果》这种形象又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活动[5]。根据中班幼儿已具有一定的探究欲望,开展主题活动“黄豆的一家”,引导幼儿认识黄豆及各种各样的豆制品,知道其对人体健康的好处。在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引导幼儿与家长们共同收集豆类和豆制品,从多方面了解豆类含有的营养,知道多吃豆制品对身体有哪些好处。引导幼儿观看豆浆的制作过程,引起幼儿发现黄豆加工后的变化的兴趣,引导幼儿喜欢吃豆制品。还引导幼儿种植豆类,观察记录其生长的变化,让幼儿在种植照顾植物的过程中培养责任心。根据大班幼儿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日益增长的求知欲等年龄特点,我们开展“奇特的餐具”等集知识味性为一体的健康活动,引导幼儿认识本国及其他国家餐具的异同,学会正确使用刀叉。了解筷子的由来、使用过程中的禁忌,以及亚洲各国筷子制作材料的异同,开阔幼儿的眼界,并引导幼儿进一步懂得如何正确使用餐具。
其次,我们选择幼儿能够参与操作的活动。如在中班“蔬菜王国”中,我们选择了幼儿能够参与操作的健康营养教育活动“蔬菜拼盘”“采摘黄瓜和豇豆”“豇豆、四季豆和刀豆”,让幼儿在操作、分辨、比较中增长知识,了解不同蔬菜所含营养及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感受到活动的快乐。又如在大班“膳食文化”中,我们设计“好吃的西餐”这样一个情境性的活动,把教室布置成西餐厅,幼儿穿上正式的服装,并请两名老师客串服务员,幼儿在身临其境中学会了正确使用刀叉的方法,了解了餐具摆放所包含的意义,并了解了西餐的基本礼仪。可见选择幼儿能够参与操作的活动可以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
充分利用自然、社区,激发幼儿对食材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逐渐了解和认识食物的名称、形状、颜色、性质和分类,知道人体需要的营养素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这一方式也非常有效。孩子们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对食物产生广泛兴趣,了解食物与人类健康关系,懂得如何选择食物,初步形成符合营养准则、健康准则的习惯。在营养教育活动中,他们能体验,感知食物的特性,加深对事物的了解和认识,丰富生活经验,促进全面发展。
在平时实施的综合活动教材中,我们经常遇到与营养健康有关的活动。而对于自己的身体,幼儿一直充满认识的兴趣,他们常常会问:人为什么会呼吸呢?肚子饿了为什么会咕咕叫呢?食物到哪里去了呢?因势利导的营养健康教育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在大班主题活动《奇妙的身体》里,我们引导孩子认识了解人体的消化系统,让幼儿了解消化系统的功能,并懂得吃营养健康的食物的对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性;引导孩子们认识人体的呼吸系统和骨骼,了解人体器官的重要性,学会保护自己身体器官的方法[5]。我们还利用生活中的事例,对孩子进行营养健康教育。例如我们设计了大班的健康活动“健康郊游餐”中,孩子们通过了解膳食宝塔中的分类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初步了解了哪些食物应多吃、哪些食物应少吃,初步会为自己设计郊游营养食谱。又如健康活动“丰盛的早餐”中,孩子们通过认识膳食宝塔,了解早餐的重要性后,自己选配了营养早餐,开展了自助早餐活动。我们还开展《食物保质期》活动,让孩子们通过寻找食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了解食品的保质期及它的作用,知道应该在保质期内食用食品,激发幼儿的食品卫生意识。
在教学活动的选择过程中,我们还注意掌握好各领域之间的融合。健康教育活动并不是一项单一的活动,它包括幼儿认知的学习、语言的发展、审美能力的提高等多领域之间的融合。如“蔬菜王国”是健康教育、艺术教育、科学教育、语言教育的融合;“黄豆的一家”是语言教育、科学教育、生活教育和健康教育的融合;“小小自助餐”是健康教育、社会教育的融合……幼儿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获得营养健康知识,逐渐建立起营养健康意识,各项能力也获得了提高。
最后,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我们必须加强对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这样才能促进幼儿的身心的健康成长。我们不仅注重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膳食习惯,不挑食、喜欢吃各种食物,还注重对幼儿卫生习惯的培养。如饭前便后勤洗手,防止病从口入;多喝水;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并懂得爱护眼睛的基本常识;具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等等。这是每一位幼儿园教师的基础工作。
对幼儿进行营养健康教育仅仅依赖幼儿园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这必须让家长们共同行动起来。首先,我们利用家园联系栏向家长宣传健康营养知识,丰富家长的膳食文化知识和指导家长的膳食行为,让家长影响幼儿。其次,充分利用幼儿园的环境,充分展示营养健康课程,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幼儿园的健康课程,懂得该如何与幼儿园进行配合,如何对幼儿进行引导。最后,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将家长请到课堂上,让家长给幼儿进行活动演示,如在大班“春天”主题中的活动“美味的野菜”,大班家长为孩子们讲解菜肴制作需要的材料,制作的程序,并现场演示制作过程,做各种各样美味的野菜制品,请大家品尝。做好家园共育,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开展幼儿膳食营养健康教育活动能提高幼儿健康认识、改善幼儿健康态度、培养幼儿健康行为,维护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正是有了以上对幼儿膳食营养健康教育的认识与实践,我们觉得提高新一代孩子的综合素质可以从膳食营养健康教育上抓起,开展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活动,构建膳食营养健康教育的基本体系,以促进幼儿身心素质获得切实提高。
参考文献:
[1]徐琼,徐秀.儿童进食的行为问题评估和干预策略.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4,15,(1):22-25.
[2]马冠生,葛可佑.儿童青少年的膳食行为:零食.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98,25,(1):32-44.
[3]国家职业技能岗位培训试用教程.公共营养师培训教材,2009.
篇3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1998年4月至2000年4月,选自浙江、江苏、福建、广西、广东5个省、市、地区级医院的2000名护理人员,其中护理部主任98名,护士长1520名,护理骨干及学校老师382名,年龄为25~62岁,均未参加过系统的护理健康教育理论和技能培训。
1.2 调查方法
本调查为非实验性研究,采用问卷及提问的单项选项法。调查均在《护理健康教育理论与临床实践》专题讲座前进行。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对护理健康教育概念的认识;护理健康教育基本理论;护理健康教育程序及技能等14个基本问题,回收率为95%。
2 结 果
3年对2000名护理管理者、护理骨干及学校老师进行调查见表1,结果显示主要的误区是:92.5%对护理健康教育与卫生宣教的区别点认识不清;87. 5%对护理健康教育相关理论知识了解不足;85.5%对健康教育根本目的是改变不健康行为认识缺乏;84%对护理健康教育程序的基本内容掌握贫乏;82.5%不能选择最佳健康教育时间;81%不能有效进行健康教育效果评价;80.5%对最佳健康教育方法选择能力缺乏;80%对护士在健康教育中承担角色认识不够明确。
3 分析与讨论
护理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实践成功的最重要环节之一。[2]目前,各医院都在积极推广健康教育活动,但从调查资料表明85%护理人员存在不同层度上的认识误区。因此,难以使健康教育工作者真正让病人享受到主动、全面、连续的恢复及保持健康需要。[3]
3.1 护理健康教育与卫生宣教是不同层次上的两个概念
目前许多医院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操作体系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4]护士仍习惯用“卫生宣教”替代“健康教育”。从调查表明92.5%的护理人员把“健康教育”看作是“卫生宣教”的延续,并把两者视为一同。因此,一些医院的健康教育工作还是停留在疾病知识的普及及宣教上。
3.2 护理健康教育以多学科的理论为基础
护理健康教育是一门牵涉多学科的应用学科,这些学科在健康教育活动中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但是我国的医院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教育系统,而且在理论和体制保证方面还不够完善,[5]可参考的护理文献及书籍比较少,又缺乏系统的护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及能力培训。调查表明87.5%的护士明显缺乏护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特别是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使健康教育工作得不到深入的发展。
3.3 健康教育根本目的是帮助病人建立健康行为
护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病人或家属确立健康信念、建立健康行为。[6]但是,调查显示85.5%护士对这一概念认识不足,多数护士认为进行健康教育以病人或家属掌握疾病知识为目的。护士在进行效果评价时往往只从掌握疾病知识上考虑,而缺乏从病人行为改变和态度转变上考虑,所以,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病人不健康行为。
3.4 护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教育程序为工作规程[7]
开展行之有效的护理健康教育工作,护士应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调查表明84%的护士对教育程序工作中的基本内容了解肤浅或认识不足,因此,临床上出现健康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健康教育时间安排不合理;健康教育效果缺少评价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健康教育工作得不到深入、有效的开展。
3.5 健康教育中护士承担多种角色
由于受传统护理模式的影响,护士对健康教育中护士所承担的角色认识不够明确,仅仅把自己看作是一名疾病知识的传授者,而不是把自己看作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计划者和评价者。有些护士在履行教育职责上缺乏主动意识,因此,不能从根本上帮助病人建立健康行为。
转贴于
4 对 策
4.1 加大护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力度
护理健康教育所涉及的学科比较广泛,但由于目前各医院护士的学历层次参差不齐,知识老化现象突出。护士不仅缺少相关专科疾病的预防保健与康复护理知识,而且缺少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为此,必须加大系统的护理健康教育培训力度,提高理论和技能水平。[8]培训可以从下面几方面考虑。
4.1.1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培训的内容可以包括: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健康教育程序临床应用的必要性;健康教育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4.1.2 强化以健康教育程序为护理规程的教育活动。护理健康教育与整体护理相同,必须贯彻教育程序,即通过评估、确立教育项目(诊断)、计划、实施、评价循环过程,保证护理健康教育及时和有效实施。培训中应强调各步骤主要内容的学习,如评估包括:学习需要、身体状况、心理状态、健康信念、学习方式等。教育项目包括:教育项目与护理诊断之间的关系、教育项目的排列顺序、确定项目的基本原则。计划包括:计划的种类和形式、目标陈述的原则和方法、标准健康教育计划应用的原则。实施包括:教育方法的选择、教育时间的安排、教育前的准备、记录的必要性和方法。评价包括:评价的目的和重要性、评价的方法和技能、评价的内容、计划的修订。[7]
4.1.3 疾病教育。疾病教育是病人恢复健康的基本知识,从文献资料表明护士对疾病知识掌握同样缺乏,所以,在护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的基础上还应加强疾病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对每种疾病可以按照一定的框架进行培训,如疾病概述(定义、发病因素、症状);常见并发症及危险因素;诊断性检查和治疗;各种治疗、活动、饮食、药物治疗、手术;出院注意事项。并用这种疾病教育框架指导临床教育工作。
4.1.4 培训方法和形式。把健康教育基础理论和护理健康教育程序作为基本知识和技能来培训,并把它列入继续教育必修学分,让每位护士都能接受这项培训。培训可以分阶段、分层次进行,采用专题讲座或业务学习的形式。
4.2 加强护理健康教育的临床指导
为了达到学以致用,护理健康教育必须与临床紧密配合。病区护士长或护理骨干在初始阶段应每天检查护士运用健康教育程序和疾病教育的情况, 并指派临床指导老师以跟班的形式与护士一起进行工作。护理部定期下病房参与工作指导,让第一线工作的护士真正掌握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工作方法,提高健康教育能力,避免将健康教育仅仅作为疾病护理常规的宣讲。
除上述对策外,还应建立有效管理机制如健康教育评定标准和制度、健康教育工作职责、激励机制等以促进护理健康教育工作长期、稳定、有效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包家明,霍杰.护理健康教育临床问答.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137.
2 左月燃.对护理专业开展健康教育认识和思考.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25-327.
3 钟勤.社会发展对医院健康教育的需求.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64-365.
4 于萍,汤明维.病人对护士健康教育满意度的调查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0,35(8):503-504.
5 黄津芳,刘玉莹.护理健康教育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99-123.
6 张,高德彰,吴光煜.病人教育的起源、现状及发展方向.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66-367.
篇4
1.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增大,企业或管理部门改革,员工的心理压力大大增加。主要表现在工资报酬不合理给员工造成的压力;管理模式落后、不科学,造成的束缚压抑员工热情的压力;工作中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等人际关系造成的压力;因各种现场安全事故和隐患形成的安全压力;还有因工作过于繁忙导致无法兼顾家庭而产生的压力等等。这些职业压力如影随形地影响着职工的心理健康。
华为“自残门”、富士康“13连跳”……近年来的一系列企业员工自杀事件引发了全社会关注员工心理健康问题的热议。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疏导,不仅会给员工及其家人带来难以挽回的伤害,也会给企业的声誉造成难以挽回的不利影响,其程度不低于“刹车门”对丰田汽车的影响和“漏油门”对英国石油的影响。作为国有企业的胜利油田,虽然从管理制度到人员构成与华为、富士康公司有很大区别,但石油开发企业不是生存于真空中,生产一线的很多工种都是常年在野外作业,又面临着施工工期紧,技术要求高,条件比较艰苦等情况,有部分员工心理和生理都处于亚健康状态,存在员工因为心理健康问题出现事故等情况,给企业和员工本人带来了巨大损失。由此可见,企业本身在抓发展提效益的同时,必须将员工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重要日程。
2.职工心理健康教育要合理设置教学板块
在授课过程中观察,许多学员对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表现出浓厚兴趣。资料表明,我国职工心理疾病和精神疾患的群体性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据调查,我国有60%以上的员工感受到来自工作的压力。究其原因是员工所受到的职场压力、社会压力与个体压力综合作用的结果。正是这些压力的持续交互作用,导致了员工心理与行为的扭曲、变形与改变,积之成疾,聚之成患。但是,员工一旦出现了心理问题怎样解决,大部分情况可能是自我改善,并不习惯去做心理咨询或治疗,如果自行解决不了,有些可能会发展成心理疾病。因此很多职工渴望了解心理健康知识以及解决心理问题的途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职工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了解较少,因此开展职工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实际出发设置授课内容,不能急于求成,不宜理论性太强。可设置以下板块:第一个板块是基本内容板块,可讲解以下内容:什么是心理健康?什么是心理咨询?什么人需要心理咨询?心理咨询的原则是什么?让学员明确以下问题:1)心理问题不是精神病;2)心理学不是窥见内心;3)心理咨询不是无所不能;4)心理咨询师不是救世主;5)心理咨询不是思想工作;6)心理咨询的原则是:保密原则、无条件关注的原则、助人自助的原则、来访者自愿原则。第二个板块可设置简单的心理小测试,让学员对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但应注意的是,测试不宜过于复杂或专业化,既要便于操作又要使学员感兴趣,以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第三个板块可设置心理调节方法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不宜过深,要力求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强,有些方法可设置在课堂让学员去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第四个板块,可设置案例进行教学,但要注意的是:案例不宜过长,因为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案例的选择要尽量贴近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案例的分析要通俗易懂,避免生硬或过于专业化。
3.职工心理健康教育课堂要有独特的教学方法
职工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没有现成的经验,没有捷径可走,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首先要给学员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提出一些学员感兴趣的问题或案例引导学员积极讨论,打破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让学员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体。
4.企业有必要成立比较完备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仅仅靠教师讲上几堂课还远远不够,必须引起企业相关部门的重视,党、政、工、团共同参与,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关注员工中的特殊情况,经常深入到一线职工中,引导他们开展积极向上的各类活动,用积极因素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将生产和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企业组织相关人员培训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的知识,使他们能胜任简单的心理咨询和引导工作,为员工服务。
企业还可以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服务公司接洽,当企业有此方面需求时,心理咨询公司派人对问题进行评估、咨询,对员工严重的心理问题进行帮助,并在突发灾难引发大范围心理问题时,提供及时全面的服务。心理服务公司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员工心理咨询。员工可以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与咨询公司预约,咨询内容(甚至员工姓名)对企业完全保密。
篇5
一、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投入不足
健康是指人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综合状态,并且应把心理和社会适应这两个方面作为健康的主要要素。但是很多幼儿园对健康的认识依然只停留在生物医学的维度上,没有实现向心理医学维度的转变。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存在重身体保健轻心理辅导的现象。这种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忽视,最主要原因是幼儿教师普遍缺乏幼儿心理健康知识,对幼儿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认识不科学,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投入不够,很多幼儿教师将幼儿心理的一些异常,看成幼儿成长过程中的自然现象,并没有加以有效关注。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缺乏系统性
目前,我国除了很少的幼儿心理卫生、行为和情绪方面的书籍外,还没有见到一套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著。在我国数量不多开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中,很少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在全国幼儿师范学校中,没有一套全国通用的幼儿心理健康教材。尽管我国幼儿教育教学纲要明确提出我们要对幼儿心理健康进行必要的教育和辅导,但内容分散、繁琐,很多体现在其他教学之中。同时这些内容之间缺乏必要的内在联系和统一性,还有很多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没有纳入日常幼儿教育之中,没有引起广大幼儿教师的重视。这就导致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只能借鉴与其相关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理论和经验,并且融合还不够。
三、理论与实践相脱离
近年来,幼儿园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他们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并且很多高校开始加大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学术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随之也出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理论和幼儿教学实践的严重脱节。一方面,高校中从事幼儿健康教育的科研人员很少深入幼儿园进行调研,更少建立长期调研基地。另一方面,幼儿园在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只停留在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表象认识,不能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因此,很多时候,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只能是一种经验总结,很难使其得到更深的发展和提高。
四、幼儿教师缺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
教育活动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本身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然而,在传统幼儿师范教育体系中,知识更新不能有效跟上时代的发展,这直接导致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匮乏。与此同时,如何处理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和幼儿科学教学的关系,注意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将影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现在,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中出现的很多问题都与此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五、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工作中的不科学性
1.违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原则的问题。比如:有些孩子出现攻击,这应该属于品行障碍,对于孩子们的这种行为的矫正与教育应当采取正面手段,树立学习榜样,或及时隔离,降低刺激。但有些幼儿教师在处理这一类问题时,只采用指责或体罚的方法加以矫正。研究表明,孩子们在受到老师指责和体罚后,可产生更强的叛逆倾向,更会强化幼儿的攻击。因此,指责和体罚的方法违背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是不科学的。
2.家庭和幼儿园教育不同步的问题。在幼儿园中对孩子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本来是一件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好事,但在实施中如果没有注意和家长的有效配合,那么幼儿园的努力就会付之东流。如某幼儿园几年来一直坚持对孩子们进行社会交往能力训练,目的在于让他们学会和他人交往,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但在具体实施中,幼儿园忽略了和家庭的联系与合作,而有些家长对子女采取溺爱与放任的教育方式,结果导致孩子们在幼儿园中所学的和家庭教导发生冲突,以致幼儿园教育教学未能收到实效。
篇6
2010年10月份对学院新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普查,此次普查采用电脑网络测评方式,心理问卷方法,参与调查的学生有3167人,收回有效问卷2958份,回收率为93.4%,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大学生人格问卷》 (UPI)2份问卷。
《症状自评量表》(SCL-90)是从感觉、情感、思维、 意识、行为直到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多种角度,评定一个人是否有某种心理症状及其严重程度如何。它对有心理症状(即有可能处于心理障碍或心理障碍边缘)的人有良好的区分能力,本测验共90个自我评定项目。《大学生人格问卷》 (UPI)主要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评价,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筛查,大学新生心理档案的建立和心理健康的动态观察,及时发现有问题的受试者,以便及时对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服务,并作出相应的心理危机干预措施。
通过此次问卷调查,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轻度适应性困难
此次调查的对象是新生,在调查中发现:从高中到大学环境的转变以及生活学习方式的不同导致60%的学生有轻度的适应性困难,脱离了以往埋头题海的状态,面对相对自由和自主的大学学习生活状态却不知道该怎么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特别是文科生学理科的课程产生了不小的压力。
1.2中度人际关系不和谐
两份问卷调查的相关项目显示,人际关系不协调、焦虑、抑郁自卑、迷茫,成为困扰高职院校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经历了高考,昔日的天之骄子聚集到一起,势必会重新分出高低,表现突出的学生会保持自己的优势,在大学的舞台上尽情展现自我,而相比之下优势不明显的学生在人际关系上就变得极为敏感。调查学生中有56.3%的学生认为自己心情开朗,但仅有39.1%的学生认为自己人缘好、受欢迎。
1.3个别重度自虐倾向
调查中有个别问卷显示出有严重的自虐倾向,根据相关调查项目分析主要是曾遭遇过突发创伤事件的学生为主,这些突发事件有的来自家庭,如孤儿、单亲家庭子女等,这些学生长期缺少亲情或关爱,感受不到完整家庭的温暖,极易产生怨世愤俗和嫉妒心理,严重的甚至会扭曲人的灵魂,妨碍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如不及时发现引导,容易产生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也有的来自于社会的各种关系,认为自己没有一定的关系背景,必将在各个方面输给其它同学。
2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认识
通过调查发现了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诸多隐患,近年来大学生因心理精神问题产生的各类伤人伤己事件频频发生,已经引起各高校乃至全社会的高度关注,采取了很多措施,如选聘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此种模式并不能有效解决问题,也不适合高职院校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因而需要我们重新认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其与一般心理健康咨询工作区分开来。
2.1工作环境特殊。对于一般的心理咨询工作者来说,工作环境相对单一,尤其是社会上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不外乎一间布置温馨的独立的房间,周围都是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专业人士。而在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身处高校这个特殊环境中,所采取的教育模式应与社会上专业心理咨询有所区别。
2.2工作对象特殊。社会心理咨询工作的对象是已经产生心理问题的人群,年龄层次不同,社会背景不同,所处行业不同,概括来说是不同的职业人。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象是学生,无论是已经产生问题的还是出现征兆的,他们年冷层次单一,共同生活在校园里,概括来说是在校的大学生。
2.3工作身份特殊。在高校里,心理健康教育者的身份应先是高校教师,而后才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这一特殊的身份要求在工作中不能向社会专业心理咨询工作者那样被动的等待来访者,而应主动出击,及时发现有异样的学生。
3有效做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举措
3.1建立一支特殊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实现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
因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特殊身份以及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将学生普通的日常行为与特殊行为混在一起,尤其是夹杂个人情感的时候更容易出现判断失误。如果是专业的心理工作者,虽然所处角度和看问题的方式都是客观的,但是对于学生的一些行为有时候需加以分辨,才能对症下药,不是任何行为都是心理问题的反应。在高职院校,学生辅导员是学生的第一接触人,也是与学生相处时间最久的教师群体,因而也最容易发现学生存在的异常状况和行为。
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当今高校寻求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而就业不只局限于毕业生这个群体,对非毕业生、就业之外的包括学业、职业、事业发展等问题都应该从入校开始给予指导和帮助。兼备辅导员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教师如果同时掌握职业指导相关知识,对大学生的职业心理教育进行深入系统的辅导,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合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而,建立一支兼备辅导员、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的特殊师资队伍是做好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努力方向。
3.2建立三级信息反馈系统,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涉及到高校的方方面面,要做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目前一些高校心理咨询中心主要采用"三级网络"模式。院系同学和辅导员构成一级网络,心理咨询中心构成二级网络,校医院心理门诊及社会心理咨询及诊疗专门机构构成三级网络。那么与三级网络相对应的就是建立三级信息反馈系统,班级设立心育委员,系部学生组织设立心育部,学校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发现问题及时往上级反馈,全方位检查监督学生的异常行为,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融入到日常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过程之中,有效实施危机干预。
参考文献:
篇7
第二,跟教师的地位、角色与危机感密切相关。教师所承担的多重角色所带来的心理冲突是造成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经济待遇低、生活环境较差,还要对学生安全承担无限责任、面临岗位设置聘任压力和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过高等,都是造成教师心理负担过重的因素,而教师又往往找不到为自己辩护甚至舒缓一下的空间,因为扮演的是为人师表的角色,客观上不得不常常掩盖自己的喜怒哀乐,其最终结果必然是走向抑郁或者激烈的爆发。
第三,学校管理理念落后所造成。一些学校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只是把教师当作一种工具来使用。如,有的学校对考勤实行硬性管理,简单扣款,导致教师心里压抑。有的学校校务不公开,致使教师对职称评聘、晋升工资、学习进修、评选先进等方面意见纷纷。受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下,有的学校内部也易形成利益小团体,彼此为自己的利益相持不下,搬弄是非、互不买账,严重损毁教师清高的形象。
理念的落后还直接反映在评价方式上。升学率“指挥棒”的影响还没有消除,新的“指挥棒”又开始困扰教师,如,安全责任、保姆式管理、班级综合评比等,加上家长推波助澜,经常呈现一片“喊杀声”,教师为了分数、班级名次,各班之间争个你死我活,教师的沉重压力可想而知。
第四,传统教师观的一种折射。社会对教师形象“神化”,不把教师当“人”看,媒体宣传的都是教师模范的一面,从而人们总是要求教师是榜样,他们无法接受教师的一些“凡人”的表现,这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角色冲突。
二、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正确理解和把握教师职业道德内涵
第一,要坚守教师职业道德底线。教师的职业性质决定了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必须走在社会前列,但任何行业、任何部门都有其基本的道德底线,教师也不例外。社会和管理部门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期望值,首先应当是绝大多数教师都能够达到的“底线”。如果达不到“底线”要求,就要受到相应的处罚,包括影响职务晋升、工资提升直至失去教职等。类似于师德楷模、师德标兵那样的高要求,可以作为一种提倡,但不应成为教师队伍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教师在其职业活动中,只要职业道德行为高于“底线”,其合法权益就不应当受到侵犯。在实际中,我们体会到教师职业道德有三个基本要求:履行职责收获成长,即要求教师遵章守纪,珍惜教师工作,并在从事这一事业中不断提高、完善自己,收获自己的成长;合作宽容融入集体,即教师要尊重他人的劳动,用正确的心态处理人事关系,努力克服文人相轻、相互猜疑和业务封锁等不良习气,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民主平等关爱生命,即教师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强化底线要求,鼓励教师个性化发展,不可用片面、狭隘的观念来要求教师,增加教师不应有的精神负担。教师也是人,他们也需要从物质上和精神上充实自己。所以,我们应该处理好对教师的高期待、严要求与社会对教师的尊重和关怀之间的关系,给教师一个公平、公正的待遇,让教师在完成崇高使命的愉悦中升华道德,完善自我,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做积极师德的践行者。
第二,要重视培养教师的法规意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依法执教放在了首条,这就说明法规意识的重要。《教师法》《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教师的职业义务做了明确的规定,教师的这些职业义务在今天不是所有教师都能很好地履行,有的教师角色意识淡薄,如,讽刺、挖苦学生或家长,无视学生和家长的独立人格;随意让“违规”学生停课反省等,都是违法行为。我们在教育教学实际中体会到,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加强教师法规意识培养。落实到规范教育行为时,对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的处理,要注意从法纪和政策的高度来分析引导,不要单纯从师德和品质方面来找原因。在处理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和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细节问题上一定要坚持原则,不能手软,事实已经证明,这也是“治疗”某些心态不正常教师的最好良药。
2.实施以人文精神为主导的教师管理
著名教育家李希贵在一次报告中阐述自己的教育理念时讲过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说是在一个“参与式”校长培训班上,培训的主题是“如何转变教育观念,确立学生中心地位”。一位校长被要求回答的一个情境性题目:当一位教师与一名学生发生争执,找校长评理,校长该批评教师还是批评学生?这位校长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说,当然是批评教师,因为学生是学校的主人。
的确,一个时期以来,不少似是而非的“新理念”迷失了学校管理者,着眼点全都放在学生身上了,他们往往很不理智地抛开了教师。这个故事引发我们反思:当强调学生是“上帝”时,应当把教师放在一个什么位置上?
李希贵在实践中得出的结论是:学生不是上帝,教师和学生都是学校的主人,他的专著《学生第二》值得研读。这种观念反映在日常工作中,就是要集中精力抓学校的中心工作,即做好“人”的工作这篇大文章。要让教职工“感觉良好”,注重培育教职工的合作意识,创造健康向上的团队精神,营造教职工的“精神家园”,这是培养高尚师德群体的重要途径。同时,要努力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扬名和扬长的各种机会,不断满足他们的成就需要,使他们时时体验到被尊重、被关心的情感,从而保持舒畅平和的心态,轻松愉快地投入工作。
另外,校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是实施人文管理的重要标志。学校要充分发挥民主在创造和谐校园的过程中的作用,增强教职工的民主意识。北京市教育局曾组织有关专家调查北京19个区县960名中小学教师,专家们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校务公开是非常好的制度建设,校务公开分值比较高的学校,党政关系和干群关系都非常融洽,教师心理大都比较健康。参与调查的一个教授说:“校务公开这个事不费很多劲,而且能非常好地推动学校管理民主化,促进学校、校长和教师健康成长。”
3.建立以“大锅饭”为基础,兼顾突出骨干的绩效工资制
不少学校“以实绩论英雄”,用企业管理的思路来确定待遇,这就容易造成教师感情上不接受,引发心理障碍。“以实绩论英雄”看重的是教师个人绩效,但事实上,我们无法对教师的隐性绩效进行考核,即对学生全面发展有更深远影响的德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美育,因为很难有一个评判标准,无法外化为绩效。可以说,校园里的“按绩分配”以一道凶险的“防人之心”的篱笆,把善恶是非统统拒之门外,人为增加教师心理压力。有一个现象值得反思:很多老教师都怀念自己过去与同事和谐共处、没有评价、没有排名的日子,他们感到那时的教学真的是一种享受,是一种自我成功的享受。所以,适当的“大锅饭”很有必要。“大锅饭”是对教师这一素质比较高的群体的充分肯定,如果能够让教师在有了稳定的薪酬保障基础上,吃上“大锅饭”,充分体现群体竞争,使“末位淘汰制”淡出教师视野,同时兼顾突出优秀教师即骨干待遇,那么,教师的心态就会更加平和,关系就会更加融洽,合作也就会出自内心的需要,交流也就会更加真诚,心理当然会更健康。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首先要加强精神形态的校园文化建设。利用节假日经常组织丰富多彩、健康文明、喜闻乐见的文体娱乐活动,丰富教师的课余文化生活,让教师的情感交流、宣泄的渠道畅通,在活动中得到心理补偿。
5.教育管理部门要转变职能,变控制和管理为服务、指导,为教师发展创设更为宽松的环境
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要精减不必要的统计表册、会议、检查、评比和活动,少参加无效的课题研究和培训。现在有一些活动、检查评比和培训等无多大实效,可以说,是反复折腾教师,使教师普遍感到身心疲惫。
6.学校应制定和实施教师心理辅导计划
篇8
1 精神病人健康教育的方法与形式
1.1 集体指导[4] 由责任护士授课,按计划拟定,注意语言通俗易懂,循循善诱,针对问题可反复讲,尽量使病人明白、理解。讲解速度宜慢。时间安排每月2次,每次半小时,因为时间过长患者会不耐烦,造成精神不集中。
1.2 小组指导 目的是给病人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并通过交流解决病人的生活、心理问题。由责任护士选择自知力部分恢复的恢复期患者5-6名。首先由护士讲解此次活动的目的与要求,但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鼓励病人一个个讲出自己的内心体验与不解的问题。其他病人开展讨论,对当事者的态度表示赞同与不赞同。最后由护士总结并给予相应的指导。
1.3 个别指导 护士可在日常工作中或巡视中,发现病人的心理问题或不良行为等。给予个别指导。方式可以通过谈话、问题解析、说理、安慰、解释等,使病人解决问题。
1.4 强化方法 发放资料、小卡片、病区宣传栏等丰富健康教育的形式,强化一些简单、实用的健康问题。
2 健康教育在精神疾病各期的应用
2.1 急性期 由于病人进入封闭式的病房,对环境不熟悉;再由于病人受兴奋、躁动、妄想等症状的支配不配合;对住院环境恐惧。因此此阶段的健康教育的目标是让病人尽快熟悉环境、稳定情绪、面对现实,督促其尽快适应新环境。
2.2 治疗期 此时病人情绪开始稳定,各种幻觉妄想症状开始动摇,症状逐渐消失。此时病人对疾病有认识的渴望。因此让病人了解疾病的发生的病因、诊断、所用药物的治疗作用与副作用;了解病人疾病的严重程度,使病人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
2.3 恢复期 此时病人症状基本消失,自知力基本恢复,渴望出院,重返社会。此时教育病人如何防止疾病的复发[2];如何定时复诊;如何合理用药、坚持用药、规律生活;如何面对现实等
3 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
精神病人大多反复多次发病,大量照顾的工作都由家属完成。如缺乏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常导致患者回家后短期内,又疾病复发。因此通过健康教育要提高家属对病人的正确态度,不歧视、不害怕。还要教会家属在家中的护理与观察,避免疾病的复发,使得精神病人能真正意义的重返社会,延缓衰退。
4 讨 论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增强了精神病人对疾病知识和治疗知识的认识,更重要的是给予了健康的心理指导。教会他们如何培养良好的个性;如何掌握情绪的释放等。提高了精神病人配合治疗和护理的积极性、主动性,缩短了病程[3],延缓了衰退。
参考文献
[1] 陈红英,徐胜凤,万世艳,等.护士在病人健康教育中的交谈技巧[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0):796-797.
篇9
1 健康教育的内容
1.1 实时心理疏导,维护老年病人的最佳心理状态 老年病人住院后,由于常规的生活秩序被打乱,而极难适应新的环境,再加上儿女不能经常在医院陪伴、照顾,老人会感到孤独、寂寞,并因此而焦虑、烦躁。在治疗中常常因为一点小事,都可以引起情绪波动。这样会使机体产生应激反应,导致血压升高,其结果必然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可诱发或加重病情。作为与病人密切接触的护理人员,首先要尊重、关心、爱护病人,语言要亲切,态度要和蔼,听取病人的意见和建议要有耐心,尽可能多与他们交谈,了解其心理特点,针对病人的个体差异实施有效的心理治疗与护理。解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强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信心。
1.2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维持正常体重 高血压病与身高、体重、饮食习惯有一定的关系。据美国心脏协会研究,过多摄入任何类型的糖,不仅引起肥胖,而且是引发糖尿病、心脏病和中风的重要原因。所以减少含糖食物和饮料有助于降低血压,从而减少患心脏病的风险。
高血压病人饮食宜清淡,忌食动物内脏,动物油类。限制食盐的摄入,每日食盐不宜超过5克,对合并心衰患者,每日用盐量以1-2克为宜。多吃蔬菜、水果,忌暴饮暴食、刺激性饮食及腌制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可食用有降脂作用的食物如山楂、大蒜、海带、芝麻等。
1.3 吸烟与饮酒 吸烟可降低人体内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有利于胆固醇沉积于血管壁内,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还有,香烟里含有的尼古丁会使血管收缩,管腔变细,周围小动脉的阻力增加,这就可以导致高血压病人的血压进一步升高,更容易造成“中风”。所以,高血压病人应尽早戒烟。饮酒宜少量、有规律,美国心脏病学会建议高血压病人生活方式的指南中指出:少量饮酒,大约每天15克(相当于6%酒精度啤酒250ml,12%酒精度葡萄酒125ml,烈性酒25ml,可降低收缩压与舒张压[1]。
1.4 药物指导 高血压病病程长、控制难、服药时间长、不易根治,多需终生服药是本病的防治难点,再加上老年人记忆力、理解力、生活自理能力均下降,服药常不规律,血压难以控制,甚至导致并发症的发生。所以加强老年高血压病人的药物指导尤为重要。首先,降压药物应采用较小、有效的治疗量。其次,选用长效剂、控释剂和缓释剂,这样可以减少服药次数,避免多次用药的麻烦,还可以持续维持降压药物的浓度,起到很好的降压效果。如单药治疗效果不满意时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降压药物联合治疗。另外,还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耐受性,选择适合患者的降压药物,即个体化用药。高血压病人要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坚持长期服药,保持血压的稳定。
1.5 休息与运动 高血压病人要注意劳逸结合,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应多做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打太极拳、跳健身操等,要避免过重体力劳动或突然用力,建议运动时的最佳心率=180-年龄,超过这个心率后应减少运动量或暂停运动。老年人要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这对高血压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2 健康教育的实施
2.1建立健康教育评估表 由责任护士根据评估表的内容对病人的饮食、运动、用药等予以具体的指导。
2.2 建立宣传册、宣传栏 将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内容印成小册子,给患者人手一册;在病区宣传栏内对高血压病进行宣传、教育。宣传册、宣传栏的内容要定期更换,使健康教育的内容具有先进性、实效性和实用性。
2.3 建立出院病人随访制度 通过电话随访,了解病人的需求;同时在随访过程中,对高血压病人进行个性化的追踪服务,并提醒病人随时监测血压,定期复诊。
篇10
1宣教方式
1.1宣传栏、宣传册、宣传短片 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在检查室及走廊醒目位置张贴宣传资料、放置宣传册,如13C呼气试验流程、呼气试验注意事项、认识幽门螺杆菌等;完成呼气试验需要30min,在等待场所播放宣传短片,让体检人员轻松理解13C呼气试验的重要意义,并获得胃病防治的相关知识。
1.2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相结合 针对个别老人及文化层次较低的人群,多次讲解,有的放矢的进行宣教,使之加深印象,提高认识。
2 宣传内容
2.1 13C呼气检测流程 清晨空腹或禁食禁水2h 以上,受检者维持正常呼吸。第1步,吹气到气袋,直至气袋饱满,并立即扭紧气袋盖,作为0min呼气样品;第2步,用冷饮水80~100ml 冲服13 C 尿素颗粒75mg;第3步,静坐30min ;第4步,再次吹气到气袋,作为30min 呼气样品。
将收集的0、30min 2 个呼气样品气袋在幽门螺旋杆菌检测仪上进行分析,即可得到有无HP 存在的结果。当DOB 值≥4.0,即可判断为HP阳性。
试剂与器材:测试所用13C尿素颗粒是北京勃然制药有限公司的产品,幽门螺旋杆菌检测仪由广州华友明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2.2 13C呼气试验诊断试剂说明书 适应症:诊断胃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反应:未见不良反应;儿童用药:适用;老人用药:适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无禁忌。
2.3 13C呼气试验检测注意事项
2.3.1 避免食物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13 C 呼气试验检测应在清晨空腹时或禁食禁水2h 以上时进行,所以检测前应详细询问饮食情况,在服用尿素药物后30min内禁食禁水,避免因胃内食物使13C 药物难以与胃黏膜均匀接触造成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2.3.2 避免活动 检测前稍作休息,服药后要静坐休息,尽量避免过多活动,更不可做跑、跳等剧烈运动,防止因活动引起血液的酸碱度变化而影响检测结果。
2.3.3 避免药物因素影响试验的诊断结果 1个月内使用过抗生素、铋制剂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对HP的检测结果有明显的影响。13C 呼气试验检测前,详细询问近期的用药史,避免药物因素影响。
2.3.4上消化道急性出血可使胃内环境发生改变,HP 受抑制,有可能造成试验假阴性,所以上消化道急性出血期或1 w内有过出血者不适合做13C 呼气试验检测。
2.3.5 指导呼吸训练,向集气袋吹气前做好示范动作,教会吹气,以确保标本数量、质量。掌握标本采集的时间,注意观察气袋有无漏气,检测时确保气袋与机器连接完全,避免空气进入样品收集袋而影响结果。
2.4 认识幽门螺杆菌(HP) HP 是一种单极、多鞭毛、末端钝圆、螺旋状或弧形细菌,定植于胃上皮细胞表面,系微需氧革兰阴性菌,能够以独特的尿素代谢方式在酸性环境中生存,全球人口约50%以上存在HP 感染[2]。我国HP感染率为40%~90%,平均为59%[3]。男性高于女性[4]。HP 是导致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乃至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对于HP 检测结果阳性的受检者,饮食方面应忌食辛辣、油腻、生冷刺激性食物,以易消化、营养丰富食物为主,少食多餐,不宜过饱。注意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家庭中实行分食制,餐具要严格消毒,避免交叉感染。按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在药物治疗结束1个月后进行复查。
3 体会
幽门螺杆菌外形显示为螺旋状或者是杆状,主要寄生于幽门部位,幽门螺杆菌宽0.5~1.0μm,存在4~6根左右的鞭毛,每根长度在2.5~4.0μm,幽门螺杆菌一般呈现弧形、弯曲或者是S型,为患者的胃黏膜中呈鱼群一样列队,当幽门螺杆菌遇到不利于其生长环境会变为圆球形,处于静止状态。幽门螺杆菌可以在人体内大量生长和繁殖,也可以通过唾液以及粪便排除体外,人类属于幽门螺杆菌的传染源,能够通过口~口传播,也可通过粪~口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以及内窥镜进行传播,我们国家属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高发国家,在健康人群普查结果中显示,胃内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在15岁以下人群中高达50%,成人高达70%以上,在胃癌、胃炎以及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高达90%以上。现在证实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黏膜以及胃腺癌相关性淋巴瘤相关,有超出80%的胃溃疡患者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世界卫生组织将幽门螺杆菌作为第一类致癌因子,属于胃癌的危险因子,幽门螺杆菌存在致癌性、传染性以及隐蔽性和普遍性,严重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通过以上健康宣教,健康体检人群进一步认识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消化道症状密切相关,出现消化道症状时检测13C呼气试验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3C呼气试验可反映全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状况,具有准确、简单、无创伤等优点,适用于Hp 感染的诊断及筛查。多数研究认为,HP主要经“人~人”或“粪~口”为主要的传播方式和途径,而且Hp感染在家庭内有明显家族聚集现象。夫妇二人中有一人Hp阳性,另一人Hp阳性率约为75%,父母感染了Hp其子女感染率要比其它家庭高得多[5]。因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重饮食卫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应加强预防及治疗,及早切断传播途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在健康体检中开展13C呼气试验检测,能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减少因Hp所导致的疾病的发生,真正发挥健康体检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玲,姜树强,龙丽娟,等.健康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调查分析[J]。医药杂志 2013 ,25 (10 ):98-99。
[2]李军,马军民 13 C-UBT 检测幽门螺杆菌4871 例临床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2011, 22( 12) :1460-1461。
篇11
健康的心理来自健康的心理环境。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除了受制于先天的生理因素外,主要决定于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作为一名班主任,就要给学生营造一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轻松愉快、和谐友爱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在“尊重、关爱、民主”的师生关系中,每天都用乐观向上的积极情感,学会生活,热爱生活,及时生活在困境中,也能挖掘生活的乐趣,并欣赏生活。那么,班主任怎样在班级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一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发挥自我教育的作用
对小学生有针对性地讲授一些心理学的知识是十分有必要的。“知”是“行”的基础。没有一定的知识来武装学生的头脑,学生对自己的心理世界永远是混沌的,行为往往是盲目的,一遇到心理困扰便显得无所适从。学生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心理学知识对指导学生的学有好处,他们按照心理学揭示的规律去学习,学习成效就会有所提高。了解了记忆的规律,学生就有可能上课更专心,更好的记住应记的知识。学习了有意注意的规律,学生就有可能更开阔、更敏锐和更富有创造性。掌握一定心理学知识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自己的了解,解答他们在思想和日常生活上的疑难问题,从而达到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目的。学习了有关性格的知识,就有助于学生对自己性格的了解,从而主动把握自己的心理,安全顺利度过青春发育期。
二、营造班级文化,优化群体心理
班主任应充分认识班级文化的教育功能。它的内容体现了班主任的价值取向和时代的主旋律,体现了全班学生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班级文化的形式,浸透了班主任的审美价值和学生的美学追求,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体现了班主任心血和学生智慧,班级文化建设的结果是班主任综合能力的体现和学生自我教育成果的展示。班级文化对学生的教育是隐性的教育,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它虽不主动对学生施加教育,但只要学生关注它、思考它,那么它就对学生进行着教育,从这个角度看,它是世界上最好的教师。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诚相待,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一项调查显示:在回答“我碰到问题首先找谁商量”时,寻找同伴的占70%,寻找父母的占10%,寻找老师的占8%,其他的占12%。这表明学生碰到麻烦,首先想到的是同伴。因为家长、老师往往以教育者的身份,学生的心灵很难敞开,也就很难沟通、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正确的疏导,往往会对孩子的身心产生不良影响,有损于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成为孩子真正的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可见,教师平时不能高高在上,不能摆架子,只有把学生当做朋友,虚心听取他们的一件,对他们充分信任,通过谈心活动,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使学生无所顾忌,愿意向老师倾诉真情,再根据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四、树立榜样,提供模仿的这个面典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认识肤浅,评判能力低,有时不会掌握正确的行为方向,且自控能力差,因此常有“屡教不改”之嫌,令许多老师大光其火。其实碰到这种情况,最好先想一想,你做给他看了吗?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教师对学生而言,是最具直接的象征意义的人物。众多教师的经验表明,在学生面前,“喊破嗓子不如做出一遍好样子。”走进教室,一把扫把横在门口,如果班主任俯身拾起来,学生就会从这一动作中领悟到自己应当怎么做。教师的这种以身作则的行为相信一定会在学生心中造成很大的影响,也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这样对学生的心理就起到了健康的教育作用。
五、创设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重视学生耐挫折能力的培养
篇12
137例铅作业工人均来自南通市某钢丝厂参与课题《XRCC1基因多态性与铅中度易感性关系的研究》的研究对象,其中61例经血铅尿铅检查确诊为铅中毒,男36例,女25例,平均42.6±8.4岁;76例未发生铅中毒,男66例,女10例,平均41.9±9.2岁。从事铅作业时间最短为1年,最长12年。
1.2方法
1.2.1教育方法
加强卫生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教育和培训制度,加强工作场所的监测与整治,改善工作条件;加强宣传,赠送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卫生安全标准、知识读本;在厂内张贴普及铅危害防护知识的宣传画,分发宣传小册子《铅毒防护》并填写《铅防护知识调查表》,营造防治铅中毒的氛围,定期举办铅防护知识讲座,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卫生知识的培训教育,使职工掌握相应的职业危害、安全卫生操作规程、职业卫生防护知识等,改进职工的不良卫生,促进其健康行为的形成。
1.2.2评价方法
随机抽查50名研究对象,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让职工自行填写接受健康教育前、后对铅危害防护知识的掌握程度及防护行为的改善程度。
2结果
2.1防治铅危害基本知识掌握程度
《铅防护知识调查表》结果显示工人接受健康教育前知晓程度很低,接受健康教育后有了较大的提高(见表1)。
2.2行为改善情
通过检查发现,接受健康教育后职工普遍能严格遵守安全卫生操作规程,如操作时穿工作服,戴滤过式防尘 防烟口罩,不在车间吸烟、进食,饭前洗手、下班后淋浴,坚持车间内湿式清扫等。
3内容
健康教育不仅是连接卫生知识与行为的桥梁,而且对临床治疗及护理有增效作用。
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教育,规范安全卫生操作规程,督促单位建立教育和培训制度。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定期进行预防性职业病体检,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加强工作场所的监测与整治,改革生产工艺,改善工作条件。
利用图书、海报、讲座等形式对铅作业工人进行宣传教育,改变工人的不健康卫生习惯,如工作时西眼吸烟、不洗手进餐,下班不更衣等,促进其健康行为的形成。
了解铅作业工人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护理。对紧张、焦虑者,进行有关知识宣传,讲明铅中毒是可以预防的;已确诊为铅中毒的工人情绪紧张、忧虑、恐惧,我们要耐心细致的做好心理指导工作,讲明通过正规排铅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的,疏解其心理压力,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在平衡膳食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对营养和膳食加以调整,如多食一些富含硫氨基酸优质蛋白的食物,补充含丰富的维生素B族、维生素C的新鲜水果、蔬菜,适当限制脂肪摄入,多食用谷类、豆类和含蛋白质较多的酸性食物,克服饮食中的不良习惯。
篇13
1 对象和实施方法
1.1 对象 2009年符合诊断标准的糖尿病患者48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最大86岁,最小16岁。Ⅰ型患者8例,Ⅱ型患者40例。文化程度大专以上8例,高中~中专22例,小学~初中15例,文盲3例。48例患者均未得到过系统的糖尿病教育。
1.2 实施方案
1.2.1评估:收集与病人相关的所有信息,包括一般情况和对该疾病的认知水平,了解病人的学习需要及是否存在学习上的障碍。通过调查,综合判断对疾病的健康观、学习能力,运动能力和学习方式以及对疾病的适应能力,对症治疗的要求。
1.2.2 糖尿病教育内容
1.2.2.1糖尿病基础知识教育
首先是针对医生、护士、营养师,特别是非内分泌专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其次是向患者及其家属初步介绍有关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了解此病病因,疾病控制的方法以及遭遇特殊情况下就诊途径。第三是对整个社会人群的教育,提高整个社会对此病的认识,做到早诊断、早预防、早治疗。
1.2.2.2糖尿病心理教育
一旦被确诊为糖尿病,患者的反应以及重视程度各异。早期往往对治病认识不够,对饮食控制及治疗采取无所谓的态度,生活上不节制,用药上不规律,待出现严重并发症,才有所提醒,错过了早期日治疗时机。在与糖尿病患者交谈别是首次会谈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上的安抚,让不同患者从两个极端解放出来,避免心理紧张及精神刺激。
1.2.2.3饮食治疗教育
病人在饮食方面能灵活掌握各膳食和数量,既注意总量,又注意其结构构成。让患者努力做到定时定量,强调食品的多样性,不偏食,少吃“垃圾”食品(高热量、高胆固醇、低维生素和低矿物质的煎炸食品),忌吃甜食。
1.2.2.4糖尿病的运动疗法教育
适当运动,它能使病人异常糖代谢状态得到改善,运动可参加肌肉对葡萄糖作用增加,加强胰岛素受体敏感性,使机体血糖水平明显降低,血中葡萄糖氨基酸也提供一小部分。运动可加速脂肪分解,减少脂肪堆积,增强心肺功能,这样相对减低心脏负担,提高病人身体综合素质,同时减轻胰岛素或降糖药的剂量,减少副作用的发生,达到控制体重,保持良好的状态的目的。运动方式:常用的有散步、广播操、太极拳、所乒乓球、游泳、滑冰、划船、跑步、球类等。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爱好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运动强度:要遵循个体化和从轻到重循序渐进的原则,重视运动中和运动后的感觉,出现呼吸费力、头晕、面色苍白的症状,及时停止运动。运动时间:每日30-60分钟,每天1次或每周4-5次。运动治疗注意点:采用适中运动量,制定运动计划,持之以恒;经常测血糖,调整食物报到摄入量,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用量;注意运动激发的迟发性低血糖,可在运动停止后数小时发生。
1.2.2.5药物治疗教育
应用何种药物治疗是在医生协助或指导下进行的,患者应该知道服药时间、作用持续时间,大致的作用机理及期可能出现的副作用,这样病人就不会机械地用药。由于病人及非专科医护人员知道某种药物属于哪一类,就不会出现同类药物同服的错误。
1.2.3 确定教育目标项目(1)一般知识:包括什么是糖尿病,它的临床表现和分型,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反应的临床表现、应急处理预防;(2)营养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包括每日的总热量,常见食物的大致热卡,口服降糖药与饮食的配合等等;(3)血糖及其监测:血糖的正常范围,示范血糖监测仪的操作,尿糖、尿酮的测定方法,控制血糖的重要性;(4)降糖药的应用:口报降糖药分类、服药方法和注意事项;对需要胰岛素治疗的病人,讲述该药的作用、贮存,示范注射方法;(5)自我护理和运动计划:包括足部护理,制订运动计划,预防感染的基础知识等等。
1.2.4 选择教育方法根据病人情况和教育目标的差异,我们应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可分为视觉、听觉和触觉为主的方法。对认知情感领域的学习内容,如糖尿病定义,临床表现、饮食知识、运动疗法、并发症的防治,足部护理知识进行讲解、讨论,辅以实物模型、图片、手册、黑板报和幻灯片等教育工具。对精神运动领域的学习内容,如胰岛素注射技术、血糖、尿糖测定,采取示范、实物模型和图片为主的方法。
1.2.5 实施教育计划对某些共性问题,糖尿病教育以小组形式组织讨论、讲课、演示,每次教育内容包括1-2个目标。根据病人理解能力及学习障碍情况,分多次进行,每次大概30分钟,对文化水平较低学习有困难者给予特别辅导,难以理解的内容,辅以形象有比喻,使其通俗易懂,并在每次接触病人时反复强调。要求病人复述所学内容,加强记忆。根据病人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