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离任审计发现问题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3、出现乱收费之类的情况应退还交费人,退不了则没收;
4、对于个人小金库应没收;
篇2
一、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含义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独立审计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中指出:“审计风险通常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它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个方面。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在对企业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所收集的各类资料不真实、不可靠,未能全面了解负责人所在企业的情况而做出了错误的估计和判断,从而导致对负责人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不准确或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引起不良后果的可能性。
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及表现形式
在审计工作实践中,甘肃移动常见的经济责任风险有以下方面:(1)因审计程序不当产生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主要指审计人员在审计时未按规定的审计程序开展工作,而使被审计对象以不按规定程序进行操作为由提出异议的风险。主要表现在:①没有坚持“先审计、后离任”的审计原则。目前,甘肃移动各分公司总经理换届较频繁,审计任务非常集中,因此实际做法为“先离任、后审计”。②审前调查不够充分。受审计时间、审计力量限制,审前调查主要通过访谈形式开展,因此对责任者和所在单位的情况掌握有限,不利于日后审计工作的开展。(2)因审计范围受限产生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主要指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因专业胜任能力、职业道德水准和执业谨慎态度等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致使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导致审计结果产生偏差的可能性。①抽样风险:现代审计中,抽样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无论采取判断抽样、统计抽样,都会因样本量不足而产生误差。②取证风险:是指审计人员由于在现场审计中由于取证范围有限使审计结果偏离事实的可能性。审计人员在取证时也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如果取证不充分,也会产生审计风险。(3)因审计评价体系不完善产生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目前,甘肃移动开展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依据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表,从创收能力、业务拓展能力、资产运营能力、市场竞争能力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定量评价,但对企业负责人的经营决策是否科学、各项KPI考核指标的完成是否真实等评价较少,造成经济责任界定不完善。
三、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防范对策
(1)实施ABC分类审计法,体现“先审计、后离任”原则。笔者认为,甘肃移动在制定审计计划时首先应充分考虑审计力量和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通过实施ABC分类审计法以解决“先离任、后审计”的问题。A类干部指拟晋升、提拔的企业负责人,B类干部指平调的企业负责人,C类干部指转岗、退休的企业负责人,对不同类别的干部应采取不同的审计计划。对A类干部应优先安排审计;对B类干部可尝试探索“先离岗、后审计、再任用”的做法,即对其无法在离任前实施或结束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领导干部,先脱离原来的领导岗位,审计部门对其实施审计后,人事部门再根据审计结果进行任免;对C类领导干部可以先离任、后审计。(2)在经济责任领域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建立风险评级模型,降低任用领导干部风险。甘肃移动规定:各分公司负责人离任必审,任期超过两年要开展任中经济责任审计。通过灵活安排任中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同步式”审计进一步完善公司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体系,促使审计关口前移,避免“秋后算账”。在现场审计结束后,审计组应对审计发现问题进行风险评级并分类汇总,建立风险评级模型,根据评级结果为公司管理层领导决策和被审计单位整改提供科学依据。笔者认为,可将审计发现的问题按照性质划分为5类:Ⅰ类指严重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问题;Ⅱ类指严重违反中国移动及省移动各项管理规定的问题;Ⅲ类指存在内部控制漏洞及风险的问题;Ⅳ类指影响效率、效益的问题;Ⅴ类指一般差错。审计发现问题按照对企业经营造成的影响,划分为红、黄、蓝三个风险等级:红指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较大损失或严重影响企业形象的事项;黄指对企业生产经营会造成一定损失的事项;蓝指对企业经营不会造成损失但需关注或性质严重但影响不大的事项。(3)建立“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宇宙”,增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科学性。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必须由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经营指标完成评价等向企业重大经营决策、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招投标程序、县公司管理等多领域延伸,“由线到面”地拓展审计范围,建立“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宇宙”。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注重与其他审计项目的互动,针对重点问题深入挖掘,以揭示高风险点和管理缺陷。
根据审计工作需要,可大胆运用IT工具诊断、发现问题,利用SQL、ACL软件分析海量数据,提高审计效率。通过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要全方位审视企业当前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进一步梳理企业在市场、网络、服务、财务、法律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全面落实各种防范措施。
(4)健全审计评价体系,做到客观、公正、审慎。控制评价是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秘诀”,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也不例外。审计评价是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环节,应建立在查清审计事实、准确界定经济责任的基础之上,充分考虑政策、市场、竞争等主客观因素,尽可能量化评价。在财务基础评价法的基础上,要广泛采用专家评议法、分析性复核法、内部控制测评法等六种方法完善评价体系,量化评价指标。审计评价要做到四个经得起:经得起上级检查、经得起外部审计、经得起群众监督、经得起历史检验,最终要做到精准“画像”,体现个性化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李晓慧,2009:风险管理框架下审计理论与流程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劳伦斯B・索耶,1998:现代内部审计学实务[M],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
[3]胡春元,2009:风险导向审计[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篇3
企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员在其任期内必须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是国家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是法规赋予内部审计的重要职责,是加强内部控制、完善组织治理的重要举措,对促进内部审计深入发展、提升内部审计的地位和权威、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必要性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在于既要对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任职期间的工作进行全面评价,以决定对其的奖惩或去留;又可借此项审计划清经济责任的界限,为继任的主要负责人解除后顾之忧。由此可知,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最基本内容就是审查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在任职期间其所在单位的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有效情况。目前,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受组织部门委托开展审计,由于多方面原因审计部门不能在制订年度审计计划时了解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任务量,主动性较差;同时,经济责任审计已逐步形成于其他审计联动的模式如预算执行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的结合、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的结合等,经济责任审计任务的不确定性,不利于审计项目的资源整合。所以,为了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在企业制度设计中,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责,明确对下属单位负责人进行审计,经保证单位负责人认识到自己的重大经济决策是受内部审计的监督和检查,为了避免自己的行为不造成企业经济损失,必要的时候,可以事先告知审计部或监察室等内部监督单位,也维护了国家将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制度安排的权威性。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加强企业管理,对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进行评价,同时检查企业负责人是否在任职期间守法、依法管理企业;开展审计可以通过审计发现的问题与企业负责人耐心沟通,起到宣传教育的作用,并责令其认识企业管理缺陷的存在,及时亡羊补牢,可以总结和教育企业管理层加强管理缺陷的整改,可以给企业打上“预防针”。
二、经济责任审计指导思想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分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两种,前者是企业负责人已经离任,后者是企业负责人很可能继任。企业负责人任命目前多数未指定任期,一般不离任不需审计,且受企业内部审计资源也是有限的影响而未实施审计。公司高层领导想借下一级单位负责人换人之际,派审计人员前往实施审计,摸清自己的队伍是否廉洁,守法,以及判断下级单位负责人的企业管理能力,是否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或者是出于自己新官上任,下级单位必选由自己任命的人选接管自己管辖范围内的重要子公司或部门,以摸清被审计企业负责人的经济责任。由于,时间的紧迫,企业很少能留给审计部门足够的调研时间,基本上是接到审计任务,立即赶往被审计单位现场,收集相关资料,同时,新上任子公司领导也一同到任。这样的审计,很大程度上消弱了经济责任审计为领导干部考核提供依据的作用。针对各种因素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影响,我们不断科学地改进审计工作的方法:
(一)审计程序过于累赘
审计通知书发放前,按程序应当做前期审计调查,调查后根据委托部门的情况,将审计通知书发送到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主要负责人,同时抄送给现任负责人和委托部门及相关配合审计的部门等等,且在到现场审计开展前,有条件的话,必须在被审计单位召开进场审计会议,传达经济责任审计的精神及被审计单位需要配合的工作。审计组如果能在离任领导干部离任前一个期间(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审计组与离任领导交换意见更为方便,毕竟审计发现的问题需要与被审计单位沟通,可以大大提高审计效率,有利于向离任领导干部提供相关材料或形成书面意见。
(二)配合力度受被审计单位负责人的重视程度的影响
有些被审计单位负责人认为自己已经离任,只要没违法,任职期间的绩效与本人和单位关系不大,采取应付了事的态度;有些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对交换意见的时间安排不重视,推脱、延时等现象时有发生;有些领导干部“新官不理旧账”,认为离任审计是“马后炮”,不积极配合审计工作。我认为如果能在薪酬体系设计的时候,效益部分应由经济及责任审计的意见来决定是否发放,给予审计一定的经济裁量权限;如果离任领导即将到其他的公司任职,应该考虑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而决定是否派遣,这样离任领导会给与一定程度的配合。
(三)审计收集审计证据难
有的企业管理相对比较混乱,内部控制比较弱,有些资料不保留或保留不完整,对审计结论有很大影响。有些有的被审计领导干部任期较长,时间跨度大,有的事项发生在多年前,查证工作难度大且花费时间长。我们认为应当在任命领导干部的时候,应当实行任期制度,所有领导干部,三年为一个任期,到了任期,不管是否继续任职与否,先让企业内部审计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将审计时间与被审计期间有效缩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在下一届任期不在发生类似错误,同时,给经济责任审计取证带来一定的便利。
三、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
(一)审计对象确定缺乏规范
对那些领导干部、领导干部任职几年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目前还没有规范。在实际工作中,人力资源部门和党委工作部门与审计部门确定审计对象所考虑的因素也有偏差。人力资源部门、党委工作部门也感到困惑,有效领导干部的任命的决定并不是由人力资源部门或党委工作部门来决定,最终的人事权由公司更高一级领导决定,而决定前不会告知审计部门,目前企业没有事先告知审计部门的机制和制度。
(二)部分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有待提高
篇4
2、工作机制、规章制度建设情况
我区领导定期听取审计工作汇报,凡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会议都要求我局参加,给予了审计部门参与重大经济决策的权力,在审计执法遇到阻力时,有关领导及时出面协调,排除干扰,并要求纪委等部门密切配合,2010年以来,审计报告被区领导批示、批转计10件。区委、区政府先后制定了《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系会议制度》等规章制度,成立了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担任组长。同时,我局针对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和加强村级财务的制度化建设和审计规范化建设等问题向区政府、区纪委提交专题建议报告,在我局的建议下,区政府相继出台了《区国家建设项目审计监督办法》、《关于加强村级财务收支审计监督的意见》、《关于加强村级干部任期、离任审计工作的意见》和《区财政性专项资金管理实施办法》等规则制度。
3、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落实情况
我局高度重视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每年都派出审计骨干力量担任主审,要求审计人员紧紧围绕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要求,以“两个报告”的内容和要求为出发点,在审计工作思路、审计范围和内容上有所创新。近几年,在区人大常委会上,我局主要领导作的《关于区年度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受到了委员们的好评。对于审计报告中反映出的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方面的问题,区人大常委会均会下发专题审议意见,同时,要求区政府针对审计发现问题进行整改,并提交书面整改结果报告。
二、严格依法行政,让审计有威
1、审计整改落实情况
近几年来,我局将审计整改作为审计成果转化的一种重要方式,采取多项有力措施,不断加大审计整改督促检查力度,取得明显成效,审计决定执行率达100%,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书面回复率达100%,审计整改落实率达80%,有效维护了审计监督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确保了审计工作成效。
一是完善审计整改制度,维护审计决定的严肃性。我局出台了《区审计局审计整改落实工作制度》,建立健全了审计整改跟踪检查制度、审计整改督查考核制度、审计整改分析报告制度、审计整改责任追究制度、审计整改通报制度,为审计整改落实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提高审计建议的质量,帮助被审计单位规范管理。我局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结合被审计单位实际和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注重从制度、管理、机制上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审计建议,帮助被审计单位建章立制,加强财务管理,增强审计整改落实的可行性;三是完善审计整改回访制度。我局要求所以被审单位在收到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一个月内,向我局书面报送审计整改报告,同时,要求审计人员对审计项目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对存在问题认真分析原因,并注重服务与监督并重,指导、帮助被审计单位落实审计意见和建议;四是建立审计整改落实情况跟踪制度。在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时,将前次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作为本次审计的重要内容在审计报告中反映。对没有整改落实的,要求被审计单位说明原因,并进行“跟踪”披露,有效促进了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和落实,提升了审计工作的影响力和执行力。
篇5
(一)宣传引导制度。一是将机构编制审计内容纳入《临朐县机构编制常用政策法规汇编》,印发镇街党政正职和县直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增强其执行机构编制的责任、法规和自觉意识。二是将上级开展机构编制审计要求及县工作方案,呈报县编委会各领导成员,争取工作支持。三是在县内报刊开设专栏,宣传机构编制审计重要意义、内容及相关要求,在全县营造机构编制审计良好氛围。
(二)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由编制部门和审计部门分管领导及具体责任人员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视干部调整情况,一般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会上通报审计情况,商讨处理有关问题,互通信息有无,形成“审前共商、审中协作、审后运用”的协作配合机制。
(三)研究反馈制度。对涉及整改的问题,及时召开主任办公室会议分析研究。会上,由分管副主任对每个单位审计发现的问题、整改措施等进行汇报,其他领导分别提出意见建议。经进一步梳理汇总后,形成C构编制问题整改意见,以整改通知书的形式下发至被审计的相关部门,督促整改落实。
二、突出务实管用,抓好机构编制审计
坚持开展机构编制审计真查真审,敢动真格,不走过场,真正通过审计发现存在问题,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人员力量上求“专”。为抓好机构编制管理和执行情况审计,成立了由县编办主任任组长,各副主任任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审计工作中由督查调研科牵头,从机构编制科、审改办、监管局挑选业务骨干,参加机构编制审计小组,让熟悉业务的干部参与审计。到达审计单位后,按照各自职责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全程抓好机构编制审计事项。
(二)审计形式上求“活”。主要采取“听、查、访”三步法。“听”,即听取汇报。由被审计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汇报任职期间的机构编制管理和执行等情况,以全面把握机构编制有关决策和部署贯彻落实、机构编制管理以及用编进人管理规定等执行情况。“查”,即查看材料及现场。主要做到“五看”,即:看内设机构是否按照“三定”规定设置及挂牌运转、是否变相增设机构、是否超编进人、是否混用行政和事业编制、是否进行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等。“访”,即个别访谈。围绕机构设置、职责履行、机构运行、超编、混编等8个方面设计了访谈提纲,与领导班子成员、科级干部及部分中层干部一般不少于15人进行座谈,征求对本单位编制管理执行方面的意见和满意程度,同时听取对县编办工作的意见建议。
(三)问题确定上求“真”。在全面掌握审计情况的基础上,由编制和审计部门人员共同与被审计对象沟通,对涉及到的问题实事求是地做出解释和说明,既确保问题的真实性,又让审计对象服气。在此基础上,本着事实清楚、依据充分、定性准确、责任明晰的原则,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评价被审计对象履行机构编制管理责任情况,形成审计报告。
三、坚持问题导向,切实抓好整改落实
发现问题是基础,解决问题才是根本。重点做到“四步走”,确保问题整改到位。
(一)分门别类建台账。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坚持分门别类、梳理汇总,划清责任区分,建立问题台账。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将问题台账划分为一般类、较重类、重大类三个类别,对一般类问题明确即时整改,较重类限期整改,重大类指导整改,确保被审计单位存在哪些问题、什么程度一目了然。
(二)“对症下药”定措施。针对审计出的不同问题,落实相应的整改措施,提高整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近两年来,先后4次对全县38个县直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主要领导干部进行了离任、任中审计,对审计发现的4个方面26个问题,逐一落实了整改措施。
(三)跟踪检查促落实。注重问题整改的跟踪问效,在整改通知单下发2个月内,对整改事项逐一检查、跟踪问效,确保各被审计单位在规定期限内整改到位。同时,建立整改“双随机”制度,先后随机抽取12个被审计部门,对整改情况进行了“回头看”,经查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
篇6
二、内部审计与其他审计的区别
按审计的主体分类,可分为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国家审计,是指由国家审计机关代表国家所实施的审计。社会审计,是指依据《注册会计师法》规定,由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注册会计师所执行的独立审计。内部审计是指由企业内部设置的审计部门和专职审计人员,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企业及其分支机构的财务收支、经营活动、投资项目、资产管理、干部履职、内部控制等经营管理活动的真实性、合规性、有效性进行独立监督和评价的行为。其目的是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严肃财经制度,改善经营管理,为企业增加价值。
三、集团内部审计应担负的职责
(一)抓好财务收支审计,确保资产保值增值
财务收支审计是审计部门的经常性、基础性工作。通过审查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确认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合规性;通过审查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执行情况,确认企业经营活动是否正常、有序进行。通过对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损益的真实性、效益性进行审计,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资产占用,进而维护企业所有者权益,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
(二)抓好年度预算审计,监控经济运行偏差
预算是企业经营计划以及预期经济活动的一种数量表现,是以货币或现金流量的形式,对企业未来某特定目标所拥有的有限资源进行合理安排,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有效控制的一种机制。年度预算方案既是集团整体利益目标下的资源分配与责任定位,更是集团管理的整体“作战方案”,也是激励与约束的核心。预算审计是一种再控制、再管理监督活动,要在预算的编制、预算的执行、预算的调整、预算的评估分析等主要节点上发挥作用。一是预算编制审计。严格按照集团确定的“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稳步增长,立足未来,确保投资收益最大化”的预算编制原则,组织相关人员对各总公司编制的预算进行审核讨论,并将结果与各总公司沟通,根据沟通后结果再进行复审,最后确定本年度各总公司年度财务预算,经董事长审定后正式下达年度预算批复意见;二是预算执行审计。每季度对各公司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一次审计,重点检查预算执行情况与批准的预算是否相符,通过上年同期预算执行情况和年度预算对比分析,找出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出现偏差的原因,与各公司制订措施,促进各项预算指标健全安全有效的贯彻执行;三是预算调整审计。因经营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重大原因需调整预算的,必须按照预算调整程序报集团审批,审计重点监督调整幅度是否恰当、预算调控是否适度、发现问题是否解决及时,确保预算调整合规有效,更加符合集团经营实际。
(三)抓好年度决算审计,提供绩效考核依据
年度决算审计根据年初确定的预算指标、经营收入、利润成果等要求,对各所属单位上报的决算情况进行审核。在核实收入、成本、费用、利润指标的基础上,重点审计是否利用应收款类帐户隐亏增盈、利用存货账户隐亏增盈、利用固定资产帐户隐亏增盈、利用待摊费用帐户隐亏增盈等问题,确认经营成果是否真实,防止为了免受经济处罚或骗取奖金、荣誉等而弄虚作假、隐瞒亏损、虚盈实亏。年终各公司经营成果经审计确认后,报集团董事会做为绩效兑现依据。
(四)抓好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鉴证任期管理绩效
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是集团审计人员按照董事长授权,对集团离任的各级领导干部受托管理资产的运用及其效果所负责任进行的审查、评价和活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集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于一体的综合性审计,其审计结果既可作为董事会、人事部门对干部进行考察考核、综合评价、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又可作为划分责任的依据。离任审计主要内容,一是对其经济责任履行、职权使用的合规性审查。通过查阅有关合同、协议、制度文件等明确离任领导干部的工作职责范围、职责履行程序规定、主管的业务领域和被授权限,审查测试离任领导工作职责的履行情况(有无不作为或违反职责、程序等)、被授权限的使用状况(有无滥用授权胡乱作为、越权行为等),审查其对重大决策或重大事项的审批等是否合法合规;二是经济绩效的评估。通过查阅有关任职初期经济指标、计划方案和预算指标等资料,通过分析性复核程序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等方法审查其任职前后所主管的资产、负债的增减变化和实物管理、市场规模、业务内容的增减变化和资金的流入流出,评价其任职期间主管领域经济效益的优劣;三是延伸审计(视需要而定)。针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重大线索,及时上报集团董事会,根据决定进行延伸审计。
(五)抓好专项审计调查,提供领导决策依据
根据企业发展需要或集团董事会安排,做好各种专项审计调查,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参谋支持。一是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宏观经济形势和微观运行态势分析报告;二是做好各类尽职调查,对重大经营决策、对外投资项目等进行风险评估,以防止决策失误;三是反映经济活动中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四是对企业重大投资项目运行情况进行评价,总结经验,剖析不足,为企业拓展提供借鉴。
四、集团审计业务规划
(一)要努力提高内审人员专业素质
由于内部审计工作涉及的范围广、知识面宽、政策性强,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不但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也要具备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如财务会计、经济、法律、工程、金融、税收、统计及计算机等知识。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必须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另外,内部审计部门在人员配备上也应该多元化,建立起一支专业知识技能化、职业道德标准化的专业内部审计队伍。
(二)要拓宽审计领域
内部审计不应局限于财务审计,要向内控审计、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扩展。开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运行的有效性;开展经营审计,评价经营活动的效果、效益、投资回报等;开展管理审计,评价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对有关人员任期经营目标的达成和绩效进行确认。
(三)要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
内部审计要贯穿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对企业进行全维度的监督和评价。一是对企业的投资计划、销售计划、生产计划、采购计划、资金计划、财务预算等进行事前审计,确认其科学性和可行性。二是对各项计划的分解、实施、等情况进行跟踪审计,及时发现偏差。三是对经营活动的结果做出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通过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从而促进企业预期目标的实现。
(四)要实行内部审计规范化
篇7
受公安破案证据必须相互印证的启示,为了打破按照正常的财务手续进行审计,难以发现问题的框框,“倒审计”不从财务会计资料入手,而是从看守所在押人犯释放通知书、办案单位立案登记薄、案件卷宗、交通事故押金、122接警记录等旁证材料入手,把发现问题放在解决问题的前面,采取“倒审计”的办法,从中发现问题,[找材料到文秘站 -ˇ文秘站 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注:]一审到底,能够有效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能达到防止办案单位乱收乱支的现象发生,起到了警钟常鸣的作用。“倒审计”工作方法在全市公安系统推行后,受到了良好效果。在总结“倒审计”法审计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淄博市公安局在全市各级公安机关推行了《公安审计承诺制》,站在全市公安的角度提出审计建议,使审计工作成为了领导决策的“参谋部”。
二、把专项审计作为内部审计的重点来抓,突出审计过程中的人本精神
审计犹如破案,重在找到突破口。专项审计是寻找突破口的有效途径。在专项审计方面,有几个实例可供借鉴。
1、内部审计的目的之一就是防止固定资产流失,固定资产审计也是专项审计中最具代表性的审计。20__年,为了全面摸清全市公安系统的固定资产情况,我们仅用40天就在全市公安系统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固定资产审计。淄博市公安局下辖6个分局,3个县局,8个直属单位,市局机关设有23个处室,全市152个派出所,固定资产数量大、来源复杂,一直以来是一个管理弱点。为了全面摸清全市公安机关固定资产的家底,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防止资产浪费和流失,我们制定了一整套科学的审计方案,包括各种统计表、情况说明表、审批上报表、审计承诺书等,从各分县局抽调审计干警组成强有力的审计组。审计人员顶烈日、冒高温,走遍每一个分县局、派出所,一起查帐,一起盘库。在40多天的时间里,通过对全市公安机关193个科室、152个派出所、刑警、巡警、经侦中队等进行审计检查,填制了上千份登记表,翻阅了200多本帐薄,上万份凭证及有关资料,共查出未纳入固定资产管理的车辆120辆、微机122台、打印机111台、电视机49台、空调108台、照相机46部、传真机6台、手机19部、办公家俱230件(套)等。通过审计处理,督促这些单位对以上资产进行登记建账管理,防止了上千万元的资产流失。在这次审计中,我们还查出某刑警大队和经侦大队私设“小金库”、账外帐410多万元。这次审计结束后,针对固定资产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审计组及时向市公安局党委提交了专项审计报告,并提出了“关于加强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三项建议,该建议被各级公安机关采纳后,在全市公安系统进行了一次固定资产清理,防止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同时发现了部分违规苗头和评价信息,为促进全市公安系统国有资产的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基本工程建设是内部审计工作的重中之中,通过开展工程审计,全市公安系统压减基本建设造价四分之一。为了充分发挥资金效益,节约固定资产投资,工作中,我们采取内部审计和委托社会审计相结合的办法,从基建工程造价、经济合同、工程造价信息等内容入手,对全局的大小工程都进行了详细的跟踪审计和阶段性审
计。20__年以来,先后对新建的看守所、宿舍楼,外事大厅装修、锅炉安装、食堂装修等53个近9183万元的基建项目和零星工程进行了审计,审减额达1960多万元,占整个投资额的21%以上。如对市局宿舍楼的审计中,提报值为1379万元,审减额353万元,审减率高达26%。
3、搞好离任审计,还关系人来去两清白。按照上级要求,离任审计是近几年刚刚开始的内部控制制度之一,也是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之一。同时,离任审计具有涉及领导干部的政绩和前途,工作难度大、评价结论难的特点。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坚持客观公正原则,实事求是的进行审计。然后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财务隶属关系,从领导干部任期财产、财经法纪责任、工作业绩三个方面,对每一位离任领导的经济责任作出客观公正评价。三年来,先后组织对区县公安分局、市局机关科所队长等81人(次)进行了审计,审计结果受到了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如在20__年3月对某单位一名任职十二年的负责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我们积极争取局党委的支持,克服重重阻力和困难,排除各种干扰,历经两个月的努力,详细翻阅了大量的会计资料,对报销数额46.5万元的所有发票的真实性进行了核实,按照审计工作程序,审计组对除已去世或离开工作单位无从查找以外的经办人,一一进行了详细的询问,共涉及经办人26人,共审核单据696张。通过向经办人调查取证,20%的发票经手人不知用途、去向,所签经办人均为该单位负责人利用职权采取授意、指使等手段要求代签。另外还对该单位12年的汽油发放管理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审计,审计过程中,由于该单位提供不出购买汽油和发放的准确数据,给审计工作增加了难度,只能到档案室翻阅多年来大量的会计凭证,查找出所有购买汽油的发票,从财务帐上把历年来购买汽油的数据一笔一笔找出来,与领油单位进行细致的查对和统计,最后查出该单位用油控制不严,单位负责人以固定形式每月领取油票不少于200公升,用途不明确的问题。最后,查出有违纪违规金额40多万元,为离任人写出了客观公正的审计报告,主管部门采纳了审计建议,立即调整了该单位领导班子。
为了加大审计工作力度,我们着力把审计工作的重点放在专项审计上,20__年以来,先后开展了公安涉案财物、取保候审保证金、看守经费等8项专项审计,保障了这些资金的专款专用和及时退回,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维护了人民公安在群众中的形象。
三、秉公审计,实事求是,无私无畏是对内部审计人员和审计工作的最高要求
秉公审计是内部审计的立命之本,不畏艰难是内部审计的动力之源。我们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对法律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对问题早发现、早纠正、早解决,力争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审计中,针对一些被审计单位为维护自身利益,消极抵触,寻找借口拖延搪塞,使审计工作难以顺利开展的情况,审计人员一丝不苟,严肃对待,发扬锲而不舍精神,一方面充分运用法律法规赋予的权力,不怕得罪人,坚持原则,敢于监督,认真查证,另一方面以理服人,耐心细致地做各方面工作,求得配合支持,指出存在的问题,维护了财经法纪和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在对某项业务经费审计时,发现一张请款报告上,某财务负责人涂改领导的批款数额及批款时间,将巨额资金转移到某单位,又从某单位转移给一个体户,并全部提出资金个人使用。为把这起挪用公款的事实查清,我们根据银行账号一查到底,每一环节都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取证,从服装城到建材城的上百个体业户中调查,才把人找到,特别是在最后找个体户取证时,发现此人是某财务负责人的表弟,给取证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经过耐心的政策攻心,终于获取到了证据。在回来的路上,工作人员接到了该财务负责人的恐吓威胁电话。仍然坚持原则,写出了客观公正的审计报告。
审计难,而审计处理便成了更难解的疙瘩,内部审计工作必须不怕难,做到依法审计,严格执法,坚决维护审计工作的权威。20__年5月份对市局某下属单位进行财务收支审计时,单位领导消极对待,不提供完整的会计资料,致使审计工作无法顺利进行。我们一方面找到主要负责同志严肃谈话,另一方面带领审计人员依照审计程序,翻阅了76本帐簿,134本凭证,41份会计财务报表,1万多张票据等会计资料。在对一张线索可疑的购车发票审计时,通过各种渠道,到路途遥远的山区开户行进行了认真的排查摸底,没有找到该发票上的单位,又到市、区、县三级工商机关查询,均无工商注册登记,后经多方查证,确定该单位是虚假公章、非法虚设的机构,目的是为了私设帐号,转移资金。最后确认这个单位自1992年到20__年长达10年间,设置“小金库”600多万元,并多次以个人名义转移资金60多万元。问题出来以后,那位负责人依仗自己与审计负责人是老朋友,求审计人员“高抬贵手”,而审计负责人则告诉他说:“咱们是老朋友,你也要理解我,私交归私交,公事还得公办,否则,审计工作如何进行?”面对老朋友的讲情,审计组没有放弃原则,而是按照有关法规,清理撤消了该单位银行帐号,作出了追回160多万元的审计决定,对该单位进行了通报。
20__年对某公安分局刑警大队进行固定资产审计时,我们发现购置的一套沙发票据来路不明,在发现问题决定现金盘点时,该单位的领导拒绝配合,并找上级领导打电话说情。从早上8点对峙到下午3点,审计人员始终守着该单位的保险柜,没有离开一步,最后通过盘点和延伸审计,查出了一套涉及金额达180多万元的帐外帐。在审计处理阶段,所有工作人员顶住压力,对说情的没有给面子,对恐吓的没有害怕、对送礼婉言谢绝,力排各方面的干扰,最后将该单位的违规违纪资金全部收缴,维护了财经纪律的严肃性,也树立了审计部门的权威。
四、服务到位是审计工作的最终责任
国家审计署署长李金华说,“当前中国经济成就为世界瞩目的同时,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问题的核心是如何完善治理,包括公司治理与国家治理。落实责任则是治理的关键。”内部审计必须把建立完善制度,作为为基层服务的最终落脚点。公安审计是公安机关内部的审计,几年来,我们坚持“一审二帮三促进”的原则,在实施审计时,寓监督于服务之中,从维护单位合法权益出发,从服务于被审计单位的角度考虑问题,对审计发现的各项经费在收、管、用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指导帮助有关单位建章立制,改善管理,堵塞漏洞。在对有经营项目单位的审计中,坚持把提高经营单位的经济效益作为审计的主要目的,在
不违反财经法规的前提下,积极为被审单位出主意想办法,提合理化建议,为提高经济效益尽心尽力。如市局机关有一下属公司,财务管理混乱,并出现连年亏损。针对这一情况,我们把该单位列为审计重点,全面对其进行经济效益审计,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可靠的数据资料帮这个公司找出了亏损的四个原因,一是此公司长期放手外单位经营,对盈利情况不管不问,造成长期亏损。二是公司负责人缺乏经营经验,流动资金周转缓慢。三是成本费用管理不严,开支过大。四是财务管理混乱。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撤联办、严经营、压开支、清帐目等建议,致使该公司扭亏为盈。
三年来审计处先后为被审计单位培训会计人员80人次,提出建议80多条,帮助被审计单位建章立制60多项,促成被审计单位增收节支1800多万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文件精神,市公安局审计处还起草制定了《关于加强全市公安审计工作的意见》、《派出所经费管理规范化实施细则》和《关于加强看守所经费规范化管理的规定》,进一步规范了公安系统的财务管理。
篇8
一、开展风险导向审计的实践
第一,在经济责任审计领域开展风险导向审计,以降低选拔任用领导干部风险。根据需要,对处于人、财、物关键岗位的中层干部实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强化审计监督,尽可能地发现问题并及时整改。对离任的中层干部进行离任审计,使离任者走得放心,接任者接得安心。
第二,在物资采购领域开展风险导向审计,以规避采购成本失控和采购物资质量低劣风险。为此,审计部门重点寻找物资采购过程中存在的管理缺陷,注意以下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关注不规范采购、私自采购、无效采购从而增加采购成本的风险;关注以生产用材料为名,私自联系供销商采购,谋取小团体利益,加重生产成本的风险。
第三,在建设工程投资领域开展风险导向审计,以规避工程项目投资失败风险。为此,内审部门对重大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的跟踪审计。应关注以下风险:招标审计应关注规避招标、排斥潜在投标人等违规操作的法律风险,以及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恶意竞争等造成招标失败等操作风险;工程合同管理审计应关注合同签订及执行中违约的风险,设计变更、合同变更以及合同争议、纠纷、索赔等风险;工程预决算审计应关注工程造价信息的真实性风险、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工作失误造成的质量风险;竣工验收审计应关注因设计、工艺、质量缺陷而导致的工程不达标的系统风险,验收活动不真实造成的舞弊风险,技术资料残缺而导致的后期风险;实时反映施工现场管理和控制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审计建议,降低项目风险。
第四,在企业财务领域开展风险导向审计,以降低会计信息失真风险。一是开展同级财务审计,促使厂部财务管理职责到位,减少财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二是加强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沟通,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尤其是在年终财务决算审计中,外部审计通过内部审计了解情况,为决算审计奠定基础;内部审计全面跟踪并掌握外部审计发现的问题,督促整改,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真实。
第五,在企业改组改制领域开展风险导向审计,以降低违规改制和国有资产流失风险。近几年,淮矿集团加大对辅业改制的力度,医院、学校、离退休人员逐步剥离主业,这是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必须严把改制过程中的各个关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防止侵害职工合法权益。这就要求内审部门必须坚持“全面披露、真实反映、准确评价”,把好改制前清产核资关、改制过程中的资产安全关、改制过渡期经营损益核实关。审计重点放在恶意隐瞒资产、维护国有造成的安全和保值增值。
二、实施风险导向审计的对策
第一,努力提高企业管理层的风险意识,促进企业管理层积极、主动地进行风险管理工作。除了要建立一些具体的制度外,还要把风险意识融入企业文化,逐步提高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管理风险和规避风险的能力。审计人员也要尽快更新审计观念,转换角色,加强与企业各部门的沟通及配合,为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创造条件。
第二,改进内部控制状况。企业内部控制是为了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先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机制。企业内部控制目标是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得以贯彻执行;确保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企业内审部门通过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测试评价,找出内控薄弱环节及内控缺陷,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督促有关职能部门落实整改,促进企业健全内控制度,防范化解经营风险,预防和减少损失,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第三,改进和完善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内部审计应结合选煤企业的自身特点,通过后续教育,培养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通过实践,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分析能力;逐步建立起一支适应企业发展,具备经济学、管理学、风险管理等方面知识的人才的内部审计队伍。
第四,应注意运用系统化、规范化的审计方法,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如可采用审计简报、审计公告等方式,使风险导向审计建议能够强化内部控制,提高控制效果和效益,有助于企业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和控制风险。
参考文献:
1、施恩.内部审计在证券公司治理和风险控制中的作用[J].中国内部审计,2009(4).
篇9
1、审计力量与审计任务不相适应,审计质量难保证。在大部分情况下,部分同志因专业水平限制而无法独挡一面的承担审计工作任务,凭经验凭感觉进行审计,把审计检查作为例行公事,走过场,“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2、未能更多关注支行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整改流于形式。审计提出的意见、落实到位的少。
3、工作交叉重复,在不必要的工作上,耗费了大量精力和人力,降低了审计效率。
4、审计成果运用不够。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1、做好对高管人员和关键岗位人员的专项责任审计。进一步深化高管人员和关键岗位人员审计内容,逐步推行任中审计。将审计关口前移,大力推行先审后任、先审后离,克服先离任后审计的现象发生,力戒审计走过场。
2、配合上级行主动开展工作,服从于审计大局。全面实施好上级行安排的授权审计项目;完成好办事处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
四、对办事处工作的建议
篇10
篇11
二、制定审计方案的方法探索
通过审前调查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审计方案。审计人员要通过对审计任务和审前调查取得的资料进行分析评估,就绩效审计的选材问题作出初步判断,包括材料选择的范围、重点、方法步骤和目的等。审计方案要解决为什么要审计、采用何种方式、审计的切入点是什么、审计哪些方面的内容等问题。要运用评估判断方法初步解决审计取证的导向问题。评估判断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对审计任务和审前调查取得的资料进行分析评估,就绩效审计的选材问题作出初步判断,包括材料选择的范围、重点、方法、步骤和目的等。绩效审计是一项政策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特别是政府交办或上级部门统一部署的审计任务,要反复体会任务的宗旨,吃透相关审计标准,把握好审计尺度。
同时,调查问卷、表格的设计要具有很强的总结性,这样便于审计报告阶段的汇总整理和判断分析。
以审计内容的可比性和客观性为导向,将审计范围设置在一个合理的时间段内。这里提出的审计范围是指审计对象的时间范围,财务收支审计一般以一个会计年度为准;领导干部履行职责审计、离任审计等常规责任审计以任职期限作为审计的时间范围,无需考虑时间的切入点问题。但对于绩效审计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一项资金投入或是一个决策行为产生的效益和显露出的问题具有“滞后性”特征,大都不会在短时间内体现,往往需要一定的周期才能产生,绩效审计的时间范围需要选择若干个年度才能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对于绩效审计,经常强调要突出审计重点和讲究审计方法,唯独比较容易忽视审计的时间范围问题。
三、实施审计过程的方法探索
人民银行绩效审计主要是对自身单位或部门的工作目标责任制、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确认和评价的活动。实施审计过程中,应以人民银行职能为切入点,从决策、管理的效果入手,将履行职能的最终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作为关键内容。简化程序,提高审计效能,结合被审计对象的工作计划总结、调研报告,已开展的问卷调查等项目,从中抽取重要的事项同步开展绩效审计,也是开展绩效审计行之有效的组织形式。
人民银行绩效审计调查,没有必要将过多的精力放在对行使职能等过程的监督上,而是应以结果为导向注重社会效益的分析评价,促进取得审计成效,对绩效审计反映的问题从制度层面、管理层面作出处理。
四、写作审计报告的方法探索
在审计实践中要充分利用报告前置的方法,在审前调查阶段就要运用问题假设方法初步解决审计报告的基本架构问题。即审计报告要回答反映什么情况、是反映正面成绩还是反映负面问题、会有哪些普遍问题与典型问题并如何反映等方面的内容。
审计假设理论认为,在审计目的性和可证实性假设的基础上,就可以对错误与弊端(或成效)的存在、性质、原因以及形成过程等进行假设,这样便于确定审计取证的范围和重点,实施必要的程序技术,以利于查明问题与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在对材料选择的取向作出初步决断以后,审计人员应进一步分析审前调查掌握的信息材料,根据审计假设理论充分发挥审计专业判断的作用,就审计报告的内容结构提出问题假设。
篇12
(二)日益增加的资金量和业务与审计人力资源不足产生的矛盾。目前高校的财务收支资金量都在上亿以上,大多数高校一年的经费收入相当于一个中等县的财政水平,并且高校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有基本建设、基本支出、专项支出、学生经费开支、科研经费及校办企业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涉及。而大多数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比较落后,受当前审计部门人力资源不足的限制,工作量跟审计力量的投入不成正比。有些审计形式到了,而实质未到,比如科研结题审计,受人力不足限制,结题审签只是走了个形式,做不到有成效、有深度的审计。
(三)审计方法比较滞后。高校复杂的业务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通过了解,各高校现在审计人员运用的审计方法一般还停留在简单的数据处理阶段,这种审计方式对于数据采集、处理、筛选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也不够全面,信息化审计程度不高。传统的审计手段和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全覆盖审计的要求,使用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于审计工作日
益迫切。
(四)审计整改难落实,发挥不了审计作用的全覆盖。目前审计整改存在的困难一是审计的监督因为都是在事后监督,对于已经发生的违法违规行为,追回比较困难,因此对于既定事实的情况追缴资金就无法整改到位了;二是审计部门在履行审计职责发现被审计单位问题时,对于审计已经发现的问题,被审计单位的反应是各不相同的,有避实就虚,有敷衍应付,有推卸责任,而制度上的空缺也使审计整改成为审计监督工作中的难点问题。
二、推进审计全覆盖的思考
实施意见提出,有必要通过强化审计队伍建设、推进审计职业化、向社会购买审计服务、加强内部审计等措施来实现审计监督的全覆盖。在这个基础上,我认为高校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工作来实现审计的全覆盖。
(一)了解了高校审计的内容,审计工作就会更加全面,有利于建立多种类型的审计监督体系。
1.以预算执行审计为主线,实现财务收支轮审覆盖。在高校财务收支审计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资金的使用效益关系到高校教育的健康发展。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高校经济业务资金规模大,财务收支审计可以按照行政部部门、各二级学院、独立学院及下属校办企业等为单位进行轮审覆盖。各高校的财政经费的使用情况离不开有效的财务收支审计,在高校的财务收支管理中,实施财务收支审计可以有效的保证资金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坚持财务收支审计为审计的重中之重,注重从组织方式上进行协调,构建以财务收支为主体,预算执行为主线,各专项审计共同参加,分工明确,又互相配合的审计组织体系。财务收支审计还可以延伸至效益审计的内容。
2.实行离任审计与任中审计相结合,做好高校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高校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一般是受校组织部的委托,对校内的中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坚持离任必审、任中轮审的原则。学校应该制定本校的《中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建立审计对象分类管理制度。对重要岗位领导干部任期内轮审制度,对权力相对集中、资金规模较大的重要岗位领导干部,在其一届任期内至少安排一次任中经济责任审计,以促进权力运行公开化。同时财政资金、国有资源、国有资产的审计全覆盖贯穿于经济责任审计中,与财务收支、预算执行审计、专项审计等相结合,推进高校审计工作的效率,全面实施轮
审制度。
3.以高校的专项审计或审计调查为重点,铺开高校审计工作的宽度。专项审计调查是近年来审计机关常用的工作方法,常规的财务收支审计有时会存在审计深度不够的问题,专项审计调查能够围绕领导关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查出一些带有普遍性、针对性的问题,并且可以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专项审计调查的对象领域广,要选择对象的时候既要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又要有一定的数量和覆盖面。将财务收支、专项审计调查和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紧密结合起来,有利于实现审计内容的
全覆盖。
(二)重视和加强改进审计计划管理,应用风险为导向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计划,是实现审计覆盖的必要条件。在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中发现,部分高校未建立健全重大项目的论证决策及监管等内部控制制度,高校财务的内部风险体系不够健全,缺少对风险的把控,签字授权比较随意,对票据内容真实性疏忽管理,使风险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对风险点进行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审计部门应进行一个全单位的风险评估调查,通个向各个部门的主管了解,确定风险点。
(三)针对审计资源不足的情况,可以寻求外援。受单位人员编制的限制,高校审计人员配比很?y提高,面对现实的压力,想要实现审计的覆盖要另辟道路。单位审计除了常规的经责审计、财务收支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等,还有基建项目的跟踪审计和结算审计。基建项目专业性强,时间长,精力投入大,这部分的审计可以聘请具有资质的专业人员或社会中介机构的参与。经责审计、财务收支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等审计工作,日常工作量大,可以对审计内容进行分块,把问题查实、
查透。
(四)提高审计队伍的素质,以便更快的实现审计覆盖。审计全覆盖下审计事业的发展必定不同于原来的财务审计,需要更宽的视野,更深的层次,多专业性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更高,单一的传统财务人员、计算机专业人才不能满足审计覆盖工作的要求。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基本都是财会专业的,但也存在原纪委工作中分出的人员,专业的审计人员较少,一下子要改变这样的局面有些困难。一方面可以发挥高校资源优势,从专业对口的学生中选择一部优秀学生,给审计机构内部注入新鲜血液,既解决了人员不足问题,又让学生有实践锻炼机会,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资源的有效补充和延伸作用。另一方面改变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观念,定期参加外部省、市内省协会主办的审计工作内容培训,开阔眼界,提升审计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增设内部相关考核标准,以提高审计人员整体素质。当然,审计人员的能力也是有限的,面对专业性较强的审计内容时,通过购买审计服务,解决不同审计领域的问题,不仅可以防范审计风险,又可以提高审计质量。
(五)重视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发挥审计作用,做到审计作用发?]的全覆盖。
1.加强审计整改结果的宣传力度,建立完善审计公开的制度。将审计结果向公众公开不仅仅是法律、法规的明确要求,使审计效果能够更好的共享,也是满足公众知情权、监督权的需要。把审计结果、审计整改结果进行公告,不断强化审计的效果,使学校内部对问题的共性进行监督,有利于提高被审计部门的整改积极性,保护自身的荣誉不受损。
篇13
一、在任中审计中引入风险导向审计的动因
在任中审计中引入风险导向审计是任中审计区别于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和财务收支审计的特点与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优点的有益结合,推动任中审计由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的转变。
(一)与离任审计相比,任中审计具有三个特点
1.任中审计更强调事中监督
任中审计是指在经济责任人任职期间的某一时点对其任职以来到审计时间点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审计,既是对既定履职情况进行客观评价,更是通过对前期的履职情况的评价,揭示出企业运营过程存在的普遍性和倾向性问题和风险。任中审计,为保证经济责任人整个任职期间资产安全,资产保值增值,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了一项有效的事中监督机制。
2.任中审计更着眼于预防监督
任中审计,虽然也对经济责任人履职情况进行评价,但是其评价是对前期履职情况的阶段性评价,而非盖棺定论。因此任中审计目标虽然也涵盖履职情况评价但更多的应该着眼于发现问题、揭示风险,充分发挥其预防、教育、规范、监督的作用,尽可能减少损失。任中审计的根本着眼点应该是预防风险扩大、防微杜渐。
3.任中审计成果更易落实整改
任中审计“确认业绩、揭示问题、完善监督、改善管理”,是新形式下对经济责任人实施间接控制和监督的重要措施。开展任中审计可以充分发挥审计的威慑作用,有利于经济责任人廉洁自律,达到企业与经济责任人双赢的目的,有利于上级监督管理部门及时了解干部的各方面能力,客观公正的考察选拔。正因如此,任中审计发现的问题、揭示的风险被审单位整改压力更大、整改效果也更明显。
(二)与财务收支审计相比,任中审计更具高度、全局性
检查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是任中审计的一项基本内容。财务收支的专项审计主要关注的是收入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财务支出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和资产安全完整性。任中审计关注的屡职期间经济指标情况、经济活动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重大决策及效益情况,国有资产管理、使用、保值增值情况,以及廉正情况。从审计关注的重点可以看出任中审计更具高度、全局性。
风险导向审计在指导思想上更注重与组织目标的契合,要求内审人员从战略系统观的角度对组织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测试和评价,以确认组织的风险控制是否保持在可接受水平之上;在具体的审计思路上,运用“自上而下”的思路,实施战略风险和经营风险导向下的逻辑推理,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时间、范围、重点和程序;在审计重点上更注重于对整个组织运营环境和所面临风险的分析;在审计方法上,风险导向审计广泛运用分析性测试方法,对收集到的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基于对任中审计不同于离任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的审计内容、审计目标的认识,结合风险导向审计的优点,在任中审计中引入风险导向审计更容易实现任中审计的事中监督、着眼预防,从更具高度和全局性揭示风险,出具审计报告。
二、风险导向审计在任中审计中的应用
风险导向审计在任中审计中的应用,主要是在计划组织实施任中审计时贯彻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遵循风险导向审计的方法程序。下面以某市级通信企业负责人任中经济责任为例,分析风险导向审计在任中审计中的运用。
(一)任中审计的总体风险评估
通信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受到国家整体经济形势的影响,整体经济好坏会影响着企业与个人对通信服务的需求,进而影响通信行业整体发展状况。通信行业环境在行业监管强弱、竞争强弱等方面对通信行业运营商发挥作用。运营商规模大小、实力强弱、在某一地区的竞争地位左右着运营商对经营行为与经营策略的选择。运营商作为国有控股企业,业绩考核的压力层层传递到每一个具体的运营企业。业绩考核作为企业领导升迁、奖惩、评价依据,象一根无形的指挥棒,左右着企业经营层对具体经营行为的选择。通信行业转型,不断挑战着领导对新业务的认知能力、对新风险的把控能力。从总体环境、行业环境、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业绩考核压力等内部环境出发,在任中审计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企业的总体风险:
1.新业务带来风险
(1)转型业务。转型业务是运营商由服务提供商向综合信息运营商转变的选择,是在面临语音业务流失情况下,对自身产品服务的一次突破。尽管所提供转型业务依托于原来提供服务的通信行业之上,但是更多进入的是通信行业与其他行业的边缘地带。企业对业务发展模式的选择伴随着不同的新风险。
(2)移动业务。企业进入移动业务领域,缺乏移动业务实际运营经验,对移动业务发展规律认识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会面领新的挑战。移动业务更多的是针对个人消费者,对消费者消费行为分析不彻底,可能导致新增用户缓慢,旧用户流失加快风险。在全业务发展中,融合套餐设计、分摊政策是否合理,融合套餐的推广,是否会存在加速移动业务对自身固网客户价值替代等风险。
2.庞杂的IT支撑系统带来的风险
通信运营商各类系统多,各个系统间数据流转、钩稽关系建立复杂。比如电信缴费充值卡,从制卡出售到用户消费先后经历了电信卡平台系统、充值到个人帐户进入销帐系统、消费后系统销帐,在财务上先后反映为电信卡余额、预存款余额,以及对用户欠费的冲销。 3.业绩考核压力带来的风险
绩效考核与企业负责人的奖惩升迁关系密切。由于整体环境带来的行业继续增长的压力,股票市场上股东对投资回报的要求带来的利润的压力和压缩成本费用的压力,都可能导致负责人在经营策略选择上对高风险项目的产生偏好。同时,业绩压力大小,容易成为企业负责人突破内部控制,经营决策、会计处理凌驾于内控制度之上,造成总体风险偏高。
(二)任中审计的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风险评估
在评估了被审计单位的总体风险后,将识别风险与认定层次可能发生的错报领域相联系,考虑识别的风险造成后果的程度是否重大。同时考虑对识别的风险导致财务报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根据识别的总体风险,在任中审计中应该重点关注以下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风险。
1.识别的新业务风险,可能带来的认定层次风险
(1)收入的分类、准确性、完整性、截止认定恰当与否。在审计中重点关注收入的是否记录到恰当的分类,记录的金额是否准确,是否所有发生的新业务均已经包括在内,所有确认的收入均是当期应该确认的收入,是否存在提前或延后确认收入情况。
(2)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存在、权利、完整、计价恰当与否。在审计中重点关注是否按照资产、负债确认的条件合理确认了新业务的应收、预收账款;是否存在未遵循事先确认的计费规则,对不应该确认收入的部分确认了收入,从而虚增应收账款;预收账款按照系统的合理的方法分摊确认收入,是否存在提前或延后确认收入导致的预收账款的虚减与虚增。
(3)系统集成业务尤其应该关注固定资产的存在和权利:企业投资的固定资产是否存在(因为系统集成业务形成的固定资产很多在客户端,可控性比较弱),对记录的固定资产的拥有和控制的权利是否充分。
评估以上认定层次的风险重要程度,是否对报表产生重大影响
2.考核压力带来的风险,可能带来的认定层次风险
(1)收入的发生、截止认定。发生的认定主要考虑被审计单位是否严格执行拆机规定,对超过拆机时限的是否及时拆机情况。因为电信业务的特点大量的采用用户预存款模式发展业务,在面临考核压力的情况下,更可能采用提前分摊预存款,或者将本应该分期确认收入的业务列作一次性收入,提前确认。
(2)成本费用的截止、完整、分类认定。在面临收入压力大,成本费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企业的经营者可能通过分类将一类费用计入另外一类费用,影响分类认定;将已经发生的费用部分确认为当期部分计入以后各期,影响完整性认定;同时将本期发生的成本费用全部在下期确认,违反权责发生制基础,影响成本的截止认定。
(3)被审计单位在面临考核的压力时候,可能采取尽可能的多确认收入、提前确认收入,同时延期确认成本。随着压力的进一步增大,利润的真实性风险将凸显。
评估以上认定层次的风险重要程度,是否对报表产生重大影响。
(三)任中审计的进一步审计程序
根据以上识别的报表层次重大风险和认定层次重大风险,进一步实施审计程序。对IT支撑系统带来的报表层次风险要关注系统的并行记录、验收报告或者借助外部IT专家的力量对系统的可靠性进行评估;同时应该关注是否建立业务数据与财务记录的日常稽核制度;对IT系统的有效性进行穿行测试,发现问题。对根据认定层次风险重要程度确认的报表层次的风险,以及其他认定层次风险,根据风险重要程度对所有重大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设计和实施合适的实质性程序,合理应对风险,实质性程序与传统审计方法程序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以上风险识别、评估、应对的程序,审计人员应该基本明确在被审单位任中审计中应该关注的重点、从整体上对被审计单位风险作出合理的审计判断。从实现任中审计目标对企业负责人任期内业绩进行评价、发现问题、揭示风险,利于被审计单位的整改和对以后业务发展中的风险防范。在任中审计中引入风险导向审计可以使内审的出发点处于更高的高度,避免陷于某个具体事项的会计处理上。
三、任中审计引入风险导向审计面领的挑战
1.对任中审计所揭示风险缺乏明确风险评价体系
任中审计缺乏统一、具体的经济责任界定标准和评价标准,评价尺度难以把握。审计评价是任中审计的基本内容。在对被审计单位收入、费用、资产、负债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等审计中所揭示出的风险以及被审计单位对所揭示风险已经采取的部分措施的有效性,以及所产生的经济后果,难以以明确的风险评价体系进行评价。
2.内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
在任中审计引入风险导向审计,不但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审计基础素养,对任中审计的审计目标、审计内容有准确的认识和定位,同时必须具备以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开展审计工作的能力,将风险意识始终贯穿于审计过程中的各个阶段。更好的立足于“上”,统观全局,对被审对象的面临经济环境、行业环境、公司内部环境有充分透彻的认识。这对内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内部控制机制是否有效
内部控制机制有效,是任中审计中引入风险导向审计的必要基础。随着2008年新《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颁布实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但是,目前仍然有很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或者虽然已经制定了详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并未真正实际执行。公司是否进行内控制度的自评估,以及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应对企业发展中识别的风险。如果从风险评估中就发现被审单位内部控制相当薄弱,那么接下来的审计中就无法采用风险导向的审计方法开展审计工作。
4.内审人员独立性对风险导向审计重要影响
内审人员相对独立性对于内审人员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进行审计评价至关重要。内审人员应该站在独立的立场上,对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对在风险评估过程中风险识别的充分性、风险评估的恰当性进行审计判断,不偏不倚。对揭示的风险,根据风险的重要程度,实施恰当的进一步程序。因此在组成审计组时,要充分考虑成员对于被审单位的独立性,避免因独立性对风险导向审计造成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刘俊.关于风险导向审计的几点思考[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10:(3):58-59.
王冬莲.关于企业内部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09(12):
101-102.
邹杰.刍议国有企业负责人任中经济责任审计[J].审计月刊,2006(6):45.
方爱珍.关于开展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4(6):
14-16.
周翔.对人民银行实施风险到乡审计的思考[J].金融纵横,2010(3):57-59,72.
安晓蓉.浅谈我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西部金融,2010(3):
63-64.
(3)系统集成业务尤其应该关注固定资产的存在和权利:企业投资的固定资产是否存在(因为系统集成业务形成的固定资产很多在客户端,可控性比较弱),对记录的固定资产的拥有和控制的权利是否充分。
评估以上认定层次的风险重要程度,是否对报表产生重大影响
2.考核压力带来的风险,可能带来的认定层次风险
(1)收入的发生、截止认定。发生的认定主要考虑被审计单位是否严格执行拆机规定,对超过拆机时限的是否及时拆机情况。因为电信业务的特点大量的采用用户预存款模式发展业务,在面临考核压力的情况下,更可能采用提前分摊预存款,或者将本应该分期确认收入的业务列作一次性收入,提前确认。
(2)成本费用的截止、完整、分类认定。在面临收入压力大,成本费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企业的经营者可能通过分类将一类费用计入另外一类费用,影响分类认定;将已经发生的费用部分确认为当期部分计入以后各期,影响完整性认定;同时将本期发生的成本费用全部在下期确认,违反权责发生制基础,影响成本的截止认定。
(3)被审计单位在面临考核的压力时候,可能采取尽可能的多确认收入、提前确认收入,同时延期确认成本。随着压力的进一步增大,利润的真实性风险将凸显。
评估以上认定层次的风险重要程度,是否对报表产生重大影响。
(三)任中审计的进一步审计程序
根据以上识别的报表层次重大风险和认定层次重大风险,进一步实施审计程序。对IT支撑系统带来的报表层次风险要关注系统的并行记录、验收报告或者借助外部IT专家的力量对系统的可靠性进行评估;同时应该关注是否建立业务数据与财务记录的日常稽核制度;对IT系统的有效性进行穿行测试,发现问题。对根据认定层次风险重要程度确认的报表层次的风险,以及其他认定层次风险,根据风险重要程度对所有重大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设计和实施合适的实质性程序,合理应对风险,实质性程序与传统审计方法程序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以上风险识别、评估、应对的程序,审计人员应该基本明确在被审单位任中审计中应该关注的重点、从整体上对被审计单位风险作出合理的审计判断。从实现任中审计目标对企业负责人任期内业绩进行评价、发现问题、揭示风险,利于被审计单位的整改和对以后业务发展中的风险防范。在任中审计中引入风险导向审计可以使内审的出发点处于更高的高度,避免陷于某个具体事项的会计处理上。
三、任中审计引入风险导向审计面领的挑战
1.对任中审计所揭示风险缺乏明确风险评价体系
任中审计缺乏统一、具体的经济责任界定标准和评价标准,评价尺度难以把握。审计评价是任中审计的基本内容。在对被审计单位收入、费用、资产、负债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等审计中所揭示出的风险以及被审计单位对所揭示风险已经采取的部分措施的有效性,以及所产生的经济后果,难以以明确的风险评价体系进行评价。
2.内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
在任中审计引入风险导向审计,不但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审计基础素养,对任中审计的审计目标、审计内容有准确的认识和定位,同时必须具备以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开展审计工作的能力,将风险意识始终贯穿于审计过程中的各个阶段。更好的立足于“上”,统观全局,对被审对象的面临经济环境、行业环境、公司内部环境有充分透彻的认识。这对内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内部控制机制是否有效
内部控制机制有效,是任中审计中引入风险导向审计的必要基础。随着2008年新《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颁布实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但是,目前仍然有很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或者虽然已经制定了详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并未真正实际执行。公司是否进行内控制度的自评估,以及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应对企业发展中识别的风险。如果从风险评估中就发现被审单位内部控制相当薄弱,那么接下来的审计中就无法采用风险导向的审计方法开展审计工作。
4.内审人员独立性对风险导向审计重要影响
内审人员相对独立性对于内审人员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进行审计评价至关重要。内审人员应该站在独立的立场上,对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对在风险评估过程中风险识别的充分性、风险评估的恰当性进行审计判断,不偏不倚。对揭示的风险,根据风险的重要程度,实施恰当的进一步程序。因此在组成审计组时,要充分考虑成员对于被审单位的独立性,避免因独立性对风险导向审计造成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刘俊.关于风险导向审计的几点思考[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10:(3):58-59.
王冬莲.关于企业内部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09(12): 101-102.
邹杰.刍议国有企业负责人任中经济责任审计[J].审计月刊,2006(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