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中级经济企业管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随着近年来的发展,在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实践过程中,尽管部分企业通过运用管理会计理论,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方式做出了一定的调整,但是企业经济发展、财务管理过程的=矛盾、问题依然存在。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大多数企业因为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不完善、发展进程缓慢等原因,导致其自身理论体系无法发挥其作用;还有一部分企业固守陈旧的管理理念,没有探索、发展新的管理模式,因此使得理财管理过程中暴露了许多问题,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
一、建筑企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没有受到企业管理阶层重视
许多建筑企业管理阶层人员的财务管理概念淡薄。对于财务管理,特别是管理会计在企业经济发展中的推动、影响作用,不能做出正确的认识,从而没有建设专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对企业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影响。
(二)管理会计员工专业能力有待提高
管理会计属于财务管理部门,因此在部分家族性质企业,管理阶层在员工工作分配过程中,更倾向于将这类工作交付于自身亲友。仅重视员工血缘关系而忽视其是否具备相关专业知识,从而导致管理会计员工专业能力较差,很难从管理角度对企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三)许多企业受制于自身陈旧生产经营型管理模式
因为陈旧的生产经营型管理模式,一些企业存在现金管理漏洞,容易造成资金匮乏、闲置。同时,由于存货控制能力有限,对资金的流通造成影响,出现资金回收困难,账款周转滞涩等问题。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一)服务对象区别
通常来说,财务会计需要将外界各方面的有关信息提供给企业,因此被称为“外部会计”;与之相对,管理会计的主要工作则是帮助企业满足内部所需管理要求,即“内部会计”。
(二)内容和责任的区别
财务会计是报账型会计,为企业提供解释信息和历史信息服务。在报告中仅需反映建筑企业在过去某时间段的业务侧重点即可;同时向企业提供的正式报告具有法律效力,相关工作人员对所提交的报告中的所有资料信息需负法律责任。
管理会计是经营性会计,负责为企业未来的长远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在报告中需体现出:对现在的掌控力度以及企业发展前景的规划;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资料仅在企业内部管理阶层中使用,一般不对外公开,不属于正式报告,因此不对其负法律责任。
(三)核算对象、方法和要求的区别
财务会计的核算对象,通常为企业本身服务,同时财务会计需按照公认会计准则及统一会计制度对自身进行约束,从而确保能够为企业提供具有一致性、可比性的相关财务信息。同时因为核算对象所具备的确定性,因此财务会计所提供资料中的数字计算需具有严格的精确性。
管理会计则不对核算对象作具体约束,通常在企业中的任意部门乃至生产经营过程,都可作为管理会计核算对象。且管理会计不完全受限于会计准则和统一制度,管理者可根据需求,灵活的将预测学、信息理论、行为科学和目标管理原则等现在管理理论,运用在实际管理工作当中,也正是因为这种弹性准则,和实际管理工作中的不可预测性,管理会计所提供的数据仅作为,决策的近似参考值。
(四)会计人员素质要求的区别
财务会计,因为需要保证计量、传输财务信息的精准性,因此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对员工仅有操作能力强,工作细致认真等要求。
管理会计则不同于财务会计,它在工作中所涉及的问题通常关系重大,需要考虑较多因素,并且工作没有规律、工作内容种类繁多,且可遵循的经验相对较少。因为这些原因,对管理会计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具有更高要求:具备较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面对突发事件,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且能合理的分析、妥善的处理问题等。
三、通过推动管理会计制度的完善来促进建筑企业经济的发展
在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管理者应当从财务管理方面入手,以完善管理会计体系的理念,结合建筑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内在需求,对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管理实务加以重视,进而通过运用管理会计的方法,寻找企业经济发展问题的改善措施。
(一)如何推动管理会计制度的完善
1.建立相关学科体系培训
管理会计学的体系因其缺乏权威性和有用性,目前还并不完善。因此进行在规范、指导工作时,可能会对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建立科学、完整且能适应中国目前国情的管理会计理论,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是目前建筑企业最重要的工作。例如通过建立、完善成本性态分析、成本预测、成本规划和成本控制的内容标准,以及与成本等相关的管理会计学科体系,来加强会计制度的完善。同时结合实际情况,联系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状况,作为评估标准,构建更为完善、丰富且具有权威性的管理会计理论。
2.加强对成功案例的研究、借鉴
目前,我国对于成本管理会计的研究,理论界和实务界出现了相互脱节的情况:理论界引进了许多源自国外的计算公式、数学模型,却因为没有切合我国实际国情的原因,极大增加了实务界员工掌握、运用的难度;同时,在建筑企业中总结出的相关实际经验,却因为实务人员不具备其相关的工作能力等原因,很难被系统的总结,以便他人借鉴。对此相关部门应当做出调整,促进理论界和实务界的结合,在工作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并将经验妥善整理,从而让更多员工在工作中得到借鉴,从而提高企业经济发展效率。
(二)完善的管理会计制度对企业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想要保障企业的安全,就需要不断地创新、改革,使得企业具备活力。而引入管理会计学,可以保障企业对现代管理体系的不断更新、发展,以及对新观念的吸收。企业凭借不同的分析手法,对更为复杂的经济环境,做出适时、恰当的分析,并以此来作为企业发展的方向,极大的提高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安全性,并且保证了企业长远发展所需的经济实力。
全面预算,作为企业对未来的发展方向、业务活动等方面经费支出的总预测,是企业经营管理阶层,对于企业全面发展所需资金进行把握的有效途径。它减少了企业财务矛盾,以这种方式促进了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从而大大加强了企业团队协调、合作的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在中国的建筑企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财务管理没有受到企业管理阶层重视、员工专业能力不足、企业受制于陈旧生产经营型管理模式、缺乏现代财务管理意识及先进科学方法。因此笔者认为,建筑行业管理阶层,应当了解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不同,并建立相关学科体系培训及专业管理机构,对成功案例加以研究、借鉴,以此来有效提高建筑企业经营者对管理会计作用的认识,不断推动管理会计制度的完善,以此更好的促进企业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洋.建立成本管理会计体系,推进现代企业经济发展[J].科技与企业,2015,01:25+27
[2]郝桂艳.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14,31:252
[3]刘勇.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管理会计应用[J].中国外资,2014,02:6465
篇2
当前,由于受到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冶金行业面临着市场竞争加剧、利润空间缩小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如何增强企业抗风险的能力,提高企业的经济实力,这已经成为众多冶金企业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现代化管理手段,是指在经营目标的指导下,利用预算对各企业的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更为有效的管理企业和最大程度地实现经营目标。它为企业搭建了一个统一、高效的管理平台。而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涉及面广、综合性和制约性都很强的系统工程,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但是也是企业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因此,在全面预算管理背景下加强冶金行业财务管理发挥其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是摆在当前冶金行业管理者以及财务人员面前的当务之急。
一、冶金行业预算管理的内容及意义
一般来说,全面预算管理已经成为众多企业为实现经营战略目标,通过预算的方式对公司日常经营行为、投资行为和筹资活动等进行合理规划、预测及描述,并依据预算对其执行过程与结果进行计量、控制、核算、分析,进而开展考评和奖惩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全面预算管理被看作是企业为实现战略规划而实施的内部管理活动,是企业的战略行为。全面预算管理是通过预算的方式是实现企业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的一系列过程,涉及到企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具有全面控制约束力。同时,全面预算管理也是一种激励机制,有助于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效益最大化。
作为企业自身进行的一种控制行为,全面预算管理把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目标通过预算的方式进行量化并层层分解,使下属单位的经营目标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相结合,提高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控制,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化解和防范财务风险。而当前由于受到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国际经济危机因素的影响,我国冶金行业普遍面临着市场竞争加剧、利润空间缩小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对于冶金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以下重要意义。一方面,有助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及执行的能力。财务预算以企业经营战略为指导,通过对企业内外环境及资源的全面分析,把企业发展战略逐步落实到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并且通过对企业预算执行情况的监控,可以及时发现企业预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纠正。通过对企业预算的有效监控,推动冶金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另一方面,有助于冶金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冶金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通过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预算是优化冶金企业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通过预算,可以在企业内部整合各种资源,对相关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和系统规划,确保冶金企业的资源配置状况与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相互配合,避免资源的浪费。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在进行预算的过程中,可以对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及经营发展状况进行预测,并有针对性采取应对措施。当然,预算不能完全解决冶金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但可以大大降低潜在风险,推动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对战略规划进行调整,提高冶金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二、冶金行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对于未来经营发展状况的总体规划,是企业一项重要的管理方式,对于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化解和防范财务风险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冶金企业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制度不够完善、观念还比较落后等因素的制约,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观念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观念因素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预算管理的实际效果。我国冶金企业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观念比较落后等问题,这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冶金企业财务管理的健康发展。冶金企业很多员工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不够清晰,甚至把预算看作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导致一些部门对预算管理工作不够配合,没能发挥协同作用。还有部门预算执行部门,如采购部门、运输部门、生产部门以及检测部门相互推卸责任,影响到全面预算管理的效果。
(二)预算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当前国内很多冶金企业还没有建立负责预算管理的专门机构,一般是由财务部门负责企业预算的编制、执行及管理工作。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以财务部门为主导,往往会削弱财务预算的执行力,缺乏完善的制度保障和专业的管理机构导致全面预算管理面临着巨大的困境。因此,我国冶金企业必须通过完善制度建设,设置专业的预算管理机构来提高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三)预算编制科学性不足
对于冶金行业来说,财务预算要通过年、季度等方式体现出来,时间跨度较大,而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通常是以历史指标值为参考的。因此,在进行财务编制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冶金行业未来市场走势以及企业未来生产经营状况进行科学预测和准确判断。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冶金企业的预算指标体系涵盖面窄,对经济发展状况的预测不够准确,项目不够完善,也不能真实准确反映企业整体及其部门的实际工作情况,这就很难发挥预算编制的作用。
(四)预算执行过程中随意性较大
当前,国内冶金企业财务管理中普遍存在着重编制而轻执行的情况,缺乏科学完善的监督体系,造成预算在执行过程中主观随意性较大,很多项目资金遭到挪用,致使预算与执行结果之间存在较大偏离。很多冶金企业在进行预算评价时缺乏严肃性,不能发挥监督作用。这就影响到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
三、冶金行业预算管理的改进策略与建议
(一)对冶金企业的预算编制模块进行优化
为了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冶金企业应当从企业发展实际出发,对预算编制模块进行优化,建立年度预算与滚动预算相结合的预算模式,合理解决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职能划分问题,对相关预算数据及时更新,提高预算工作的准确性。同时,在对生产成本进行预算管理过程中,通过及时调整产品价格等方式减少由于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而对企业经营造成的影响,并通过这种模式对产品利润状况进行科学预测,提高冶金企业预算管理水平。
(二)根据市场变化适时调整企业财务预算
由于企业财务编制在企业内部具有执行力和约束性,在一般情况下,不能随意变更或者调整。但是,如果编制预算时的经济市场环境发生较大改变,包括技术手段、原材料价格以及市场需求等发生重大变化时,冶金企业也应当对预算进行必要的调整,使预算更具有准确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也增强了冶金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
制度是落实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手段和重要保障。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方式,必须建立在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基础上。一方面,冶金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的基本制度,对预算管理的基本原则、组织体系、预算内容以及考核制度等做好明确规定。另一方面,要制定具体的全面预算管理办法。要根据企业发展状况以及预算编制情况制定具体的全面预算管理编制、审批以及预算执行、考核奖惩等办法。只有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才能提高运行企业经营质量和效率。
(四)提高企业员工预算管理意识。为了全面落实全面预算管理的相关制度,必须提高冶金企业广大员工的预算管理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为全面预算管理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和舆论氛围。员工的预算管理意识,是企业贯彻执行预算管理的重要保障,是发挥财务管理作用的重要条件。预算管理涉及到企业各部门,只有该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加强沟通与协作,才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
(五)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和奖惩力度。要落实全面预算管理的相关制度,必须要将预算执行情况与部门或员工个人的绩效评价挂钩,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及奖惩力度,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预算的执行。一般来说,企业在对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时,应当以企业正式下达的预算方案为依据。在考核工作结束之后,企业要认真按照相关规定,进一步落实相关责任,并及时兑现奖惩措施。
四、结语
由于容易受到市经济场因素的影响,冶金企业普遍面临着市场竞争加剧、利润空间缩小等问题。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增强企业的经济实力,这已经成为我国众多冶金企业的共识。而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冶金企业必须要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不断降低企业经营成本,通过对预算编制模块进行优化、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以及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和奖惩力度等方式强化冶金企业的财务控制,不断降低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作者单位:大唐内蒙古鄂尔多斯硅铝科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张长胜.企业全面预算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 戴丽,姜臣宝.钢铁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04).
篇3
第二,企业在进行经济计划编制的过程中,应对财务的控制协调作用进行充分发挥,避免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盲目性。同时,企业应结合当前的财务状况和历史经验,科学预测企业的决策方案以及未来活动成果,确保企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第三,经济管理可以对企业管理行为进行一定的事前控制。企业能够对充分经济分析手段加以充分利用,细致研究相关的资产负债表、会计报表、损益表等,及时发现企业在经济管理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帮助企业对错误加以纠正,确保企业发展方向和策略得到调整。
第四,企业在进行经济管理时应该将资金管理放在首位,对资金链运行的管理环节加以密切关注,提高企业成本的利用效率,确保企业资本结构的构建合理,最终真正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企业当前经济管理的现状分析通过对企业经济状况和经济效益进行调研、分析,我们发现很多企业在经济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抗风险能力和筹资能力比较差
首先,中国企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经营规模比较小,发展很不稳定,经济效益也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部分企业因为受到一定的经济限制,所以承担了很多利息过高的融资成本,还有很多银行因为其贷款额度相对偏小等原因给予企业一定的歧视,繁琐的融资手续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的能力;其次,企业因为在发展初级阶段受到融资渠道等方面的限制,在加上一些企业在市场经济建立初期因为缺乏信用额度,所以无法得到银行的支持,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融资难度增加;最后,一些中小企业因为受到经营状况等方面的限制,在国家方面也没有完善的政策和法规,不能提供有效的抵押物和质押物,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担保制度。
2.2在管理基础方面十分薄弱
目前,因为很多企业在内部经济管理方面的力度不够,没有完善的制度保障,所以无法保证经济信息具有完整性和真实性,这导致经济管理的基础十分薄弱;而在另一方面,因为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所以不能对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加以吸引,这也导致了企业在经济管理方面的基础十分薄弱。同时,部分企业经济在管理决策权方面没有进行明确划分,所以企业管理者不能确保自己职责得到发挥,不能很好的参与到企业管理和决策过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企业管理水平降低。
2.3企业内部没有合理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很多企业由于受自身发展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限制,缺乏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管理界限不够明确,权责不够清晰,管理相对混乱,加上部分企业没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所以会计人员在原始凭证审核方面不够严格,这样就对企业财务的收支状况缺乏有效监督,导致腐败行为的产生。
2.4企业在经济分析方面的能力比较差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因为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原因,不能于企业实际经济状况进行紧密结合,这导致企业无法对市场竞争和企业发展进行科学的有效分析,经常出现过大投资、盲目投资等情况,使得企业在资金结构方面发生变化,导致企业正常管理活动受到影响。总而言之,这些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企业不能进行科学管理,缺乏一定的经济分析能力。
3加强经济管理、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3.1加强在资金方面的管理,实现资金的合理配置资金
企业要发展,最根本的就是资金,企业应对自己的现金流量状况进行详细了解,尤其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现金净流量,对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对企业的现金来源、状况、使用去向进行明确,企业应对资金的收支时间、收支额度进行准确预测,确保收支平衡。其次,企业应能够实现资金占用的合理分配,实现固定资金和各项流动资金的合理组合,对于每一项投资而言,企业都应进行一定的可行性分析,从风险和收益两方面来加以评价,将资金用在风险低、收益大的项目上,使得资金使用效率得到有效提高,确保资金周转速度,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2加强对资产的管理、使得资产利用效率得到提高
企业应对不良资产进行及时处理,对于导致损失资产的责任人应予以追究,强化对企业资产的管理,确保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能够对企业资产进行良好的管理,在保证企业资产完整和安全的条件下,使得资产利用效率得到提高,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3.3实现经济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
篇4
1 企业政工管理体制改革的设想
企业政工管理体制的最基本指导思想所指的是:要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思想,就会有利于将两个文明建设合理推进、有利于将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有利于建设高效率的精简政工机构。
1.1 复合型干部队伍一定要严格关注
想要培养出一批复合型的干部队伍,就要对干部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要将干部的素质合理的提升到一定的层次。培训的内容要采用不同方面的内容,并且要从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行培训。上级部门以及企业领导一定要严格关注。让干部都能够拥有行政、政工等岗位的培训机会,并予以实践,要建立好实践的条件,让干部队伍具备多项技能,从而成为复合型干部队伍。
1.2 转变观念要放在首位
政工管理体制在转换的过程中,一定要将残旧的观念尽可量避免,发展新型的意识。①避免“模式”的产生,将创新的意识升华。在一定程度上要将企业的实际情况作为关键,让政工机构的设置部门独具创造性,让经济工作与政治工作完美结合;②避免“冲击”的产生,将求实的意识升华。企业的整体机制想要改革,就一定要对政工管理体制进行加强;③避免“静止”的产生,将发展意识强化;④避免“数量”的产生,将质量的意识强化。
1.3 企业要坚持自身所具备的自利
企业对人员配备和政工机构设置的自,要采用自身所具备的自利。并且,企业如果对需要改革的方案不能够确定的话,可以申请上级党委的有关意见再进行实施,让精干和精简同时有效,并且还要让工作保证正常的运转流程。
1.4 政工职能的落实和改革要作为关键点
政工管理体制想要达成新的水平,一定要吸取之前的经验教训,要将人员的配备以及机构的设置进行综合性的考虑。对于机构的精简部分,不能够盲目的进行实施,要先将职能进行合理的捋顺才能够进行机构的精简。对机构的确定,要按照干部的基本能力、企业的规模以及企业发展的要求和党建工作的职能进行统筹,将人员合理确定。
2 企业政工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
2.1 企业对政工管理体制的改革还持有等待的因素
一小部分企业对于目前的现状感觉良好,认为已经是精干的队伍,没有时间去改革政工管理体制,目前的生产已经让人忙的不可开交。一直是处于等待的态度,如果经过改革,怕比不上目前的状态,或者没有主观能动性,抱着等上级布置硬性规定之后再改革也不迟的态度。
2.2 有必要对政工管理体制的转换加以深刻认识
在以前两个文明建设中所作出成绩中,企业中的党领导认为,因为对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工作作出卓越的成绩,才将两个文明建设达到了完善。其实,一些企业不能够根据新型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普遍存在着一些不适应问题:①观念不能够加以适应,没有在经济上发挥思想政治工作;②机构不能够加以适应,还不能将此机构渗入到管理机构当中;③职能不能够加以适应;④方法不能够加以适应,存在着一些形式上的方法,是不应该提倡的。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把经济作为关键点,因此,政工管理体制一定要进行改革。
2.3 企业经营机制与政工管理一起改革
许多企业意识到经营机制与政工管理体制同样重要,因此,绝大部分企业进行统一改革的措施。①以企业的持续发展为基本点,在组织机构形式上推陈出新;⑦对专职的党务干部进行了适当的减少,那么自然就将党政干部的队伍精简到具备精华干部的姿态,精简的过程中都是以复合型的干部为标准;③为将工作效率合理提升,让形式观念及时消除,从而在职能上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让同职能的干部合并在一起。
3 企业政工管理体制改革的特点和做法
3.1 复合型干部在培养中的思路
复合型干部就是行政干部和政工干部的有效融合。一些企业,为了能够选拔出复合型干部,采用了提拔、招聘以及调动的方式,在党务干部中以及行政干部中,挑选出了综合素质强的干部,升级为行政岗位以及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企业也可以在年轻的干部中选取一批到政工的部门进行系统的锻炼。在政工部门进行两三年的培养后,一定会具备着相应的能力,就可以投身到各个部门担任相关的职务,并且身兼多项技能,让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加的稳固。
3.2 把企业的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将政工机构设置确定
在企业中,要对于职能进行理顺,把整体的管理模式作为出发点,将传统的工、政、党中较相似的职能合并成另一个整体。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党委职能部门当中的外延和内涵直线升温。可以将经济宣传添加到宣传科中;审计、监察以及纪委有必要进行联合性办公。为使自身的职能达到强化的目的,以及将工作内容扩大,宣传科和纪委有必要进行这一系列的改革。
此外,为了能够将车间与科室的党员合理分配,而不存在头重脚轻的情况,应该将行政机构的精简流程与车间党支部的扩大调整一起进行,让党员平均分配在车间以及科室中,就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将车间党员少的问题解除,将科室党员多的问题避免。
3.3 新型企业的管理模式要贯穿于政工管理体制
在传统的政工管理体制中,存在着很多形式主义,例如:在中层干部考核的过程中,在这一件事情上,就有四个方面需要着手抓,并且还要分为四次进行,包含:职代会、纪委、干部以及组织。然而有的企业的党委合理的采用了将四个方面整合在一起的方式,并且将考核的细则拟定的非常清晰,对内容方式、组织领导、考评范围以及指导思想都作出了相关的规定,受到了基层的采纳。企业中的党领导普遍认为,对基层来说,是党政一起来承担的。行政和政工所负责的范围可以分的不那么清晰,企业管理机构要囊括政工机构。因此,一些企业会将审计、监察以及纪委整合在一起办公;党委部门只是设置了单独的办公室,主要负责秘书、组织等相关日常的工作。
此外,要提倡政工干部参加经济性的活动。①经济性的活动,政工干部也要参加;②企业所举办的展销会以及订货会等,政工干部要积极的参加;③对厂务会的举办,政工干部也需要积极参加,并且了解其具体的情况。
3.4 政工管理体制在改革的过程中要将观念转变
企业在政工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一定要敢于转变传统的观念,要以综合的能力为关键点,让有学识、有能力的党员晋升。一些企业就大胆的采用了精选的方式,让有学识、有能力的党员充分发挥出自身的特点,从而以原来的一般性干部晋升了中级干部,而一些中级的干部由于资历尚浅、能力有限而解聘。由于凭的是自身的优势,得到了企业中其他职工的支持,从而使企业的经营机制得到了完善的改革。
通过优胜劣汰,可以让企业的管理水平显著提高,让经营的机制可以得到顺畅转换。在一定程度下,干部队伍也会根据奉献的多少来拿收入,根据综合实力竞争来竞选岗位,使得公平的意识囊括于整体。并且,每个岗位在工时定额上,一定要合理的设置,在一般情况下,一定要进行满负荷的计划,让干部队伍在岗位的工时为8h,这样的话生产的提高是指日可待的,而且在劳动的主观能动性上也有了相应的提升。以这样的方式持续的话,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定会得到明显的提升,让企业能够在竞争较激烈的市场中独占鳌头。
4 总结
根据以上的论述,可以分析出企业是市场的主体部分,想要将企业的综合素质提升,以及将经济效益提升,一定要对于企业的政工管理体制进行深化的改革,让经营机制得到相应的改善。企业政工管理体制的改革中,要正确的采用比较适合的方式。比如:政工职能的落实以及复合型干部队伍的培养等。力求让改革的步伐逐渐加快,让改革的进度逐渐步入新的层次。那么企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就会有突飞猛进的提升。从而使得企业在市场的经济发展中,有准备性的迎接挑战,将企业合理的发展壮大起来。
参考文献
[1]百鸣,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中的现代管理方法应用[J],财经研究,1994(11)
[2]韩明希,吕晓萍,国有大中型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突破口[J],深化企业改革和治理通货膨胀研究,1995(10)
[3]龚广虎,论税务部门在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中的主要作用形式[J],税务纵横,1993(03)
篇5
二、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企业经济管理目标不明确,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管理者的思想观念对于企业经济管理发展方向产生很大的影响。市场经济环境中,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理念、明确的经济管理目标,是企业经济管理的核心。如果企业的经济管理目标不明确,在进行经济管理时就会由于缺乏目标而决策失误。然而,在经济管理工作中,国内大部分的企业都会将企业经济管理看做企业综合管理的一个很小分支,对于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看到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经济管理对于企业综合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新形势下,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要想让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就必须要不断创新管理思想和理念,树立明确的管理目标,使企业能够保持稳定的优势和地位。
2.管理制度比较落后,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在企业的经济管理中,完善的管理制度对于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许多企业管理制度比较落后,很难适应新时期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发展需求。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不到位,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当然,也有一些企业,制定了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但是,只是注重管理制度的制定,在具体实施时却不重视管理制度的落实,没有将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监督和控制欠缺,使得企业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导致企业经济管理很难实现预期的目标,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缺乏优秀的管理人才,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不到位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要想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一定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能力,企业只有快速提升自身的经济管理能力,提高管理人才素养,才能够在面对市场风险与危机时,能够坦然轻松应对,保持稳定的发展状态。然而,在企业管理进程中,受各方面条件和因素的影响,企业优秀的管理人才严重缺乏,同时,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也不到位。目前,为防止企业资金浪费或流失,一些企业进行经济管理内部控制时,都是采取财务审计来完成。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受权利等因素的限制,财务审计这种管理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很难对企业实施全面的内部控制,容易造成内部管理缺乏、管理人才缺失、内部控制力度不足等问题,使得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很难获得预期的效果。
三、基于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
1.贯彻先进的经济管理理念,培养先进的经济管理思想。在企业经济管理创新工作中,我们首先要充分贯彻先进的管理理念,使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思想能与时俱进,以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管理理念创新,应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作为企业发展的领路人,一定要创新管理理念。只有领导者在思想上具备了先进的管理理念,才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使企业的管理层在思想上重视创新管理理念,并能够在工作中主动贯彻先进的管理理念,增强企业活力。二是管理理念创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对企业进行改革与创新,一定要高度重视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要以创新理念为指导,逐步摒弃传统的管理理念;要切记不能急功近利,要保证贯彻创新理念的有效性,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还要注重培养先进的经济管理思想。创新管理人员的观念,就是要提高其思想意识,培养先进的经济管理思想,使其在思想深处认识到管理创新的重要性。能够在经济决策过程中,以创新的眼光去处理问题。企业领导者竞争意识弱、缺乏创新理念,是影响企业经济管理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只有先创新管理者的思想观念,才能够唤起其创新意识,使企业的经济管理创新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因此,企业管理者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用全新的视角去深化改革,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不断提高思维模式,改变经济管理的既定看法,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稳定发展。2.调整和创新组织机构,不断完善经济管理制度。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创新企业经济管理,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创新组织机构。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企业传统的组织结构很难适应新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调整和创新企业组织结构,更有利于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针对企业传统组织结构特点,对企业进行组织创新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破除传统的垂直多层模式,压缩管理机构,建立横向组织结构。有效减少管理层级,实现企业管理幅度的扩宽。这样,既有利于企业信息传达,减少领导者的工作强度,也有利于提高反馈效率,实现信息传达、反馈的快捷化,从而降低工作压力,减少成本浪费。二是建立一些临时的组织机构,以有效增强组织机构的灵活性,使企业的组织机构能够更好适应发展环境变化,如果遇到一些出现频率较低、处理比较棘手的问题,可以通过临时的组织机构来完成,这样,可以避免传统组织机构缺乏灵活性、约束强的缺点。在企业发展进程中,经济管理制度对于企业发展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实现企业的高校管理,企业不仅可以在内部制定一些具有约束性的条例,还可以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体制,通过有效的制度管理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3.促进内部控制创新,培养经济管理创新型人才。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不仅要规范企业的经济管理流程,促进内部控制创新,还要努力培养经济管理创新型人才,以便于能够快速的吸取先进的管理经验,有效促进企业经济管理效率的提升。可以说,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规范企业的经济管理流程,促进内部控制创新非常关键,内部控制创新,对于强化企业监督与管理体系,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内部控制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企业的财务控制,经济管理与监督也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创新企业内部控制,可以让企业领导者全面的了解企业的组织经济活动,提升企业的监督与管理效能,使企业的发展轨迹不偏离,为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提供支撑。进而有效的促进企业发展计划与目标的实现。另外,在进行经济管理创新时,企业内部控制的创新,能够让企业发展具有可控制性,让企业拥有充分的动力,并能够有效降低风险隐患,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在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过程中,应该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要利用各种途径吸引人才,以有效提升管理队伍素质。人才是推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企业发展进程中,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加强对企业经济管理人员的培训,不仅要提高企业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管理素质,还要提高其职业道德素质,在促进其工作能力提升的基础上,促进其职业道德水平的有效提升。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基于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一定要注重贯彻先进的经济管理理念,培养先进的经济管理思想,同时,还要进一步调整和创新组织机构,不断完善经济管理制度,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只有不断增强创新力度,才能更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实现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朱连周 单位:西安外事学院
参考文献:
[1]于淼.新市场竞争背景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模式探讨[J].致富时代,2014,(2).
篇6
工业是我国经济的主体,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扎实做好工业统计工作,及时准确反映工业经济发展态势对于企业经济管理来说至关重要。工业统计是行业统计,它是运用一整套指标体系,采用科学的调查、整理和分析方法,研究工业经济的水平、结构、效益和速度,用以反映工业经济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企业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需要准确地获得各种经济信息。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而企业的统计活动遍布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人、财、
物、产、供、销等各个环节。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统计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是否能够按期稳定地搜集到各种经营信息,从而满足企业各级管理的需要。由此可见,工业统计在工业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已经由政府的附属物成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实体,企业生产经营的最终目的是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企业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变化。作为企业的三大经济核算之一 ,统计的作用自然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二. 工业统计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1)通过对产品销售各项指标的统计、分析,挖掘市场潜力,开辟销售市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只有将生产的产品销售出去,收回垫支的资金,生产才能顺刺进行,企业的盈利才会实现。所以说,销售决定生产。在产品销售的统计中,市场占有率和市场覆盖率两个指标,能很好地反映工业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强弱。
市场占有率是指生产的某种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量占市场同类产品销售量的比重。市场占有率就越高,产品的竞争能力也就越强。在社会需求既定的前提下,影响市场占有率的主要因素是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在市场同类产品质量相同的情况下,价格上的竞争往往占主导地位。因此,企业要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必须在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上下工夫。
市场覆盖率是指某种产品的实际行销地区数占该产品全部行销地区散的比重。它是从市场占有的广度方面反映某种产品的竞争能力、辐射能力的。企业通过对市场覆盖率指标的分折。可以考察本企业产品行销的地区范围。研究产品扩大销售的可能性。通过分析产品市场覆盖率的高低及变动的原因,可找出销售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营销策略和措施,开辟产品销售的新市场,扩大企业产品竞争的地域和范围。
(2)通过对产品质量各项指标的统计、分析。改进生产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工业产品必须适应市场的需要,“以质量求生存”,生产出优质低价的产品。工业产品的质量状况,决定于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而工业产品质量统计指标既包括反映产品本身质量的产品技术性能(如含量 品级)指标,也包括反映企业生产工作质量的(如合格率 返修率)指标。企业通过对这些质量指标的统计,反映和调节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对产品的好坏进行分析。进而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质量监控和管理,找出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不断改进生产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就意味着各种资源浪费的减少,而且可以使本企业的产品取信于消费者, 增强本企业产品在同类产品中的竞争能力。这样。既增加了企业有形资产的价值,也增加了企业无形资金的价值,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3)通过对企业各项劳动指标的统计分析,不断加强劳动管理、挖掘劳动潜力、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工业生产是通过工业企业中职工的有效劳动进行的。企业可以根据对职工人数及其构成的统计,掌握劳动力的数量构成和增减变动情况,研究和分析各类人员的配置是否合理;考察劳动力使用的节约与浪费情况,以便合理地调整劳动组织,挖掘劳动力的潜力。
企业通过对劳动时间利用情况的统计,反映劳动时间利用的程度,分析劳动时间未能充分利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消除劳动时间利用上的不合理现象。在企业的全部职工中, 生产工人是工业企业进行产品生产的直接劳动者。他们劳动时问是否能充分合理的利用,直接影响到企业产品产量、产品成本和企业盈利。企业中能反映出工人劳动时间使用情况的指标体现在出勤率和制度工时利用率上。出勤率受缺勤工日的影响。也就是受工人由于各种原因如病假、事假、产假、伤假、探亲假、旷工等未能出勤参加生产的工人的影响;而制度工时利用率除受缺勤工时影响外,还受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的影响。为了充分有效地利用劳动时间,企业可以制定相应的措施,使职工的出勤情况和其每个人的经济利益挂钩。
企业使工人充分利用劳动时间的最终目的就是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对于企业的基本生产单位―― 车间来说,工作人员的范围主要有基本工人、生产工人和全部职工。按照不同人员范围统计计算出的劳动生产率具有不同的意义。在正常的生产组织条件下。通过对基本工人劳动生产率的统计、分析,能反映出工人的劳动熟练程度、技术操作水平和劳动积极性, 同时也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的技术准备水平。工人劳动生产率除了决定于基本工人劳动生产率水平外,还受基本工人占全部工人人数比重大小的影响。辅助工人过多就会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全员劳动生产率不仅取决于工人劳动生产率,还受工人占全部职工比重大小的影响。由此可见,避免不适当地增加辅助工人,压缩非生产工人,充实生产第一线是提高工人劳动生产率和全员劳动生产率的一项重要措施。
(4)监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参与企业的管理和决策。
为加强企业管理提供依据企业管理是对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各个方面进行的全面管理,而企业的统计活动遍布上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能够长期稳定地搜集并提供各种统计经营管理信息,这些统计信息资料可以从各个方面反映生产经营活动的进度和运行状况。可以考核计划、任务的执行情况,指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醒、敦促有关部门和人员及时调整部署,采取措施解决问题等等。统计在这里就起到了检查和监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作用。
三. 工业统计工作几点建议
(1)提高数据质量,真实反映工业经济运行态势
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特别是在当前异常复杂的经济形势面前,统计数据质量倍受各界关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切实采取得力措施,加强数据质量的逻辑审核和协调性分析,强化对主要经济指标的审核评估,准确把握宏观指标间的逻辑关系,做到指标协调一致,努力提高数据质量,准确反映工业经济运行态势。
一是要加强工业数据与相关数据的审核。要从宏观上正确把握工业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工业用电量、主要产品产量和主要行业的增长情况、工业增值税等情况,加强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的评估。同时,还要把握好工业生产增长与主营业务收入、产品销售率、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库存变动的衔接关系,确保工业统计数据客观真实。在审核中,当前要重点关注几个指标。比如工业用电量。
(2)是要加强统计能力建设。一是要加强企业统计规范化建设。继续完整的原始记录、规范的统计台账是提高规模工业统计数据质量的前提和保证。强化企业统计基础工作、把好入口关,是提高规模工业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所在。二是要强化统计业务知识培训。要利用一切平台开展统计业务知识培训。要对规模企业尤其是新增规模企业统计人员进行统计业务知识培训,促其掌握必要的统计知识,了解指标含义,提高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质。三是要强化统计法制宣传。要针对当前规模工业统计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大《统计法》的宣传力度,广泛开展统计法律法规宣传。
四.小结
总之,工业统计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它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始终.涉及到企业经济管理的方方面面,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宫春子. 关于构建工业企业统计指标体系的思考[J]. 上海统计, 2008,(06)
[2] 张志权. 关于对当前工业企业统计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J]. 上海统计, 2001,(05)
篇7
一、相关论述
1.国民经济概念
所有行业涉及生产研发销售等各方面并带来经济效益的经济进行汇总的重要体现,都类属于国民经济的一部分。资本主义国民经济本身的建立基础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度,受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支配,同时其竞争以及生产,都受到政府等相关规律的支配。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主要是在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之上进行深化和建立完成的。除此之外,国民经济受到的多方面因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进程。
2.国民经济管理中会计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所特有的市场经济发展良好,各方面体制都已有发展和完善,要求会计制度也必须适应经济的发展。在我国会计制度颁布过程中,许多企业为更好的适应时展需要在会计模式做过很多努力尝试与探索。保证我国企业大环境中的生命力,首要做好企业的会计模式。
我国企业通过市场调研,加以对自身资金能力以及\行情况评估,并严格参照会计手段所得出的数据为标准,进行战略指标制定。实现会计工作的科学性及国民经济的良好发展,深入研究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特点并找出内在问题加以分析提出改进,将是一件极具探究价值的现实工作。
二、国民经济管理中会计应用的注意事项
在我国,大部分的发展与危机并列而行,所以企业在制定相关发展战略时,需要对会计内容进行了解,只有不断的发展企业的会计管理水平才能够更好的使得企业的发展有所好转,我国的国民经济水平才能够有更好的发展。
1.全方位转变企业会计管理观念
新的时代,带来不同发展机遇,新的市场将会迎来进一步的变革,企业要想在这样的风头浪尖有所发展,就需要对自身的机制体系进行改变,在企业运行过程当中,会计管理是企业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之一,但是,现今而言,传统的会计管理已经很难满足当下时展和市场发展的实际需要,这就需要企业进行自我会计管理理念的改变,这样的改变,不仅仅需要体现在管理制度的重新革定上,更是要在实际的企业运行过程当中,得到更为确切的使用,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进行不断地自我完善,进而,在这样的不断完善的过程当中,构建出符合自己本企业的会计管理体系,由此来保证企业整体运行与发展战略的良好战略展开,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我国整体的国民经济水平。
2.重视会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育
国家的经济利益建立在企业以及个人的经济能力水平之上,只有实现良好的企业发展,才能够带动国民经济的良好发展,而企业是由人员组成,好的企业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才储备,只有这样才能够为企业的良好发展打下基础,而且对于人才而言,在企业内部又分为好多种,例如:管理人才、销售人才、会计人才等,这样的人才储备才是企业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于文章研究的会计应用问题,需要对会计管理人才的培养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如何能够保证会计管理人才更为高效的被应用于企业发展内部,这是当下需要进行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 此外,加强会计人员的专业培养及增加专业性会计人员的储备是上海LM公司完善企业会计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首先必须要全面考虑到企业发展大计,只有保证企业公司的发展前景,才能够更好的保证企业的会计管理是有效的,只有企业的会计人员足够专业,团队足够强大,才能保证公司有血液的运转;其次,需要这些会计专业的人才建立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的会计管理制度,如果企业的会计管理制度没有很好的可实施性,那么企业建立起来的会计管理制度很有可能因为难以实施而无法有效的发挥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效果。
3.着重加强会计管理制度建设
制度是一个企业进行长治久安固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会计管理制度作为企业制度的一种,更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稳定前进的必须因素,如何制定良好的会计管理制度,需要进行科学的研究与实践,才能够保证会计管理制度的实践性。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体之一,企业需要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对自身会计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企业可以定期派遣会计管理人员进行进修学习,将先进的会计管理理念进行汇总和归纳,并且在这些先进会计管理理念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企业的发展现状,制定出科学的会计管理制度。除此之外,企业之间还可以进行行业交流,包括会计管理经验的交流,将自身企业会计管理制度方面的不足进行补充,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企业的共赢,如此一来,企业的经营状况逐渐变好,经济提升得到保障,我国整体的国民经济也会在这样的发展态势下,逐步提升。
4.实现会计系统的科学化创新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各行各业市场结构都有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在@样的企业运行环境下,各行业企业的会计系统都需要进行科学化的创新,传统的会计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当下企业发展需要,新的会计体系创立是如今市场发展的实际需求,企业可以定期的进行会计培训,聘请国内外知名的相关专家进行课程培训,保证会计系统组成人员的专业性,同时也能够将国内外较为先进的理念掌握,在这样的形势下,新的会计体系创立就初具基础,然后经过人员指导或者是时间的累积、实践经验的积攒,就可以形成一套专属于自己本公司的、科学化的会计系统。
三、结语
伴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我国各行业的逐渐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逐渐的被建立起来,社会经济的发展致使经济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我国大部分的企业都开始进行一定程度的变革,唯有如此,才能够更好的适应当下的发展环境,对于企业来说,作为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柱,无论是在经营上还是在内部控制上更需要面对更多的风险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的内部控制成为了当前所有企业需要关注的永恒话题。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实现高效的管理,更能确保企业最大化规避外部风险。因此,深入研究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对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在这样的指导背景下,我国的国民经济将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更好的带动我国的整体国民实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东梅,王霞.我国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现状分析[J].现代商业,2016,(36):122-124.
[2]任艳利.浅析提升我国国有企业会计管理能力的路径[J].商业会计,2016,(23):56-58.
[3]盛君.谈会计管理在国有企业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J].财会学习,2016,(22):94-95.
[4]邓香,田宁.会计管理在我国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6,(33):33.
篇8
二、财务会计的功能
自从进入信息时代,现代经济发展就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企业会计信息与实体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越是这样发展财务会计这个行业发展意义性就更大,因此财务会计工功能越来越重要。
1.反映功能
财务会计基本能力归属于财务会计的传统最为基础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在于会计的变化而演变的。财务会计利用利益的形式,在记录、计量、确认以及报告之后,再根??数据报告问题对经济利益的总结进行上传,让分析数据的职员给内部系统营造全面、正确的财务报表或者有关经济发展的信息。当前社会经济形式复杂,我国人们对经济的变动以及经济活动都了解的透彻,也正因如此,财务会计也会根据经济的变动对企业经济进行合理的运转,例如:记账、报账以及算账等等形式,对企业的经济进行合理的操作。
2.监督功能
财务会计的反映功能的延伸所产生的是监督功能,如上文所述,财务会计会根据经济的变动对企业经济进行合理的运转。而财务监督功能是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控制行为,为了保证企业根据制定好的计划进行发展。一方面需要坚持制定好的原则进行,另一方面也需要对主体经济活动进行积极干预。比如,企业活动必须在相关的法律之下进行经济活动,而且也要保证有一定的规章制度。财务会计可以从几个方面考虑进行,第一:会计信息核算能否与企业会计制度相符合;第二:会计信息核算能否与我们国家财务会计法规符合;第三:会计信息核算能否与会计主体相符合,是否存在不合理、不合法的行为。
三、经济管理中财务会计的重要性
1.财务会计反映功能能够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财务会计的反应功能一般都源于经济的发展趋势或者凭借一些会计的专业知识,这样做不单单可以证实经济发展的活动,并且还可以为今后的经济活动以及经济影响提供真实的依据。所以,一个企业内部的财务会计的发展是一件非常缜密的机构。若企业要促进发展提高经济利益,首先要做的事则是将内部的财务会计彻底完善,这样能够证实企业的财务会计的能力,并且最主要的目标是提高自身企业的利益。
2.财务会计监督功能能够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财务监督功能是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控制行为,为了保证企业根据制定好的计划进行发展。会计的监督其实说白了就是一种管理的方式,并不是目的,是经营管理中的“补充项”,为了弥补管理中出现的漏洞,从而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得以体现。本职功能是财务会计实现的方式,可以对企业的收入、支出情况进行检查,并且贯彻落实企业的一系列综合的指标,监督企业从 生产到销售的整个经济活动。比如,监督、考核劳动损耗的现状,利用成本的指标的方式,另一方方面企业的经营成果可以利用利润的指标来测试。利用这些流动的资金指标实现产品的考核工作,并且也可以顺带考核产品储备现状以及成品量等等。因此,企业想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就不可以忽视财务会计的重要作用,对财务现状监测,落实财务管理的制度。要做到,科学地应用资金、合理地储备物资、不乱摊成本、注重预测市场、避免盲目性地生产、缩短生产期限、降低库存积压量、疏通流通方式,提高生产效益。只有如此,才可以有效地体现企业的潜能,才能够真正提升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3.财务会计预测能够避免企业失误
我们国家经济体制同样能够影响财务会计的作用,,企业从传统的生产型往生产经营型逐步地转变,因此,预测企业的经济变得日益关键.在从计划经济转变成为市场经济的当今,企业要想改革和创新,就务必实施有效的预测,再以此作为根据实施决策.而预测跟财务会计联系密切,这是由于财务会计的特点是接触范围大、信息灵敏,全面体现经济活动的整个过程。因此,利用工作实践来对现有的经济数据进行整理,完成现实的利用。
4.财务会计分析能够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利用会计核算从而对价值值指标体系(利润、成本、资金等等)对企业财务规划的贯彻实施现状进行考核,这是会计分析的概念。进而对某个期限的经营现状进行客观性地评价,指明实现经济效益提升的策略与目标。通常而言,会计分析能够在比较规划数和实际数的基础上对完成规划的实际现状进行分析,在比较先进水平或者是上期和本期的基础上对企业本期生产经营状况的孬好进行分析,探究出跟兄弟企业存在的距离,然后认真地分析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而对工作事项中面临的问题与取得的成绩进行鉴别,进而积累经验,揭示问题和矛盾,最终指出完善的策略和办法。
5.财务会计属于经济管理的关键性基础事项
篇9
一、企业经济管理中计算机技术应用意义
1.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化的利用已经利用到各行各业,企业经济管理首当其冲,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且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彰显。
2.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已日益被认可并被推崇。因为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科学利用计算机技术,能够促使企业快速实现从传统管理向信息化管理方式的转变,促使企业快速应对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缩短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应对繁多的工作,实现企业经济计划科学化,科学有效地收集反馈企业中各种各样的信息,使数据更加可靠。
3.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已成为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主要手段,通过计算机技术可以进一步优化企业中的业务流程,便捷地对企业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大幅度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为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4.目前计算机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还不够,在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企业在管理中计算机的应用还不够深入,更多的只是用于简单的记录和存储,还不能够进行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科学分析,利用计算机技术的先进作用。相对而言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要比西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应更为广泛。
5.在一些地区计算机技术仍然是在企业旧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下进行的,这使得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在-定程度上也阻碍了计算机技术科学应用。
二、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应用的优势
1.企业经济管理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促使企业经济形势的动态化、系统化管理。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可以确保企业管理者对公司的经营业务及项目活动进行实时监控和科学管理,通过利用计算机网络查看研究分析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及时制定相关的对策和措施,在最大限度上提高企业财务的管理效率,实现资金的资金全面周转和利用。
2.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企业管理者可以在移动的办公条件下开展远程办公。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以大量的市场数据为依据,进行分析处理,可以促进管理者提高管理决策的准确性、科学性和现代性,促进企业把握好市场信息。
3.企业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够科学有效地管理企业的物流和资金流,实现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财务、仓储、后勤等等不同的处室的信息的有效共享,从而可以全程掌控企业物资信息,更加透明地进行财务管理工作。
4.通过强化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管理者更好地做好企业经济的日常管理工作,并且及时发现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科学有效地解决问题,在最大限度上防止企业物资需求计划的不准确,采购部门盲目采购问题的出现,防止出现企业物资采购风险。
5.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可以促使企业在实时监控各项库存物资的过程中及时对各种问题,提前得到预警,从而确保管理者在最短时间内科学有效的应对超储库存告警、过期存货告警等库存资金周转慢和盲目采购的问题,推动企业经济管理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决策思想。一些企业管理者不能及时顺应科学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在对企业市场分析和决策中更多的不是以数据和市场信息为依据,更多的是凭主观意识和经验做决策,对现代化的经济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不重视,即使在利用时也不能充分的以数据的真实性为主,结果导致管理者在分析过程出现偏差。
2.国内企业在数据信息的搜集不够重视,计算机的信息源仍十分的匮乏,企业在应用中常常把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简化,在信息输入、信息处理和信息输出等方面不予重视,致使计算机不能准确的反映企业信息的准确和详实性,信息收集整理工作的不完备,让企业整个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转失常,导致计算机技术应用缺乏客观条件的支撑。
3.计算机技术合理运用仍然比较缺乏。由于我国企业发展前期固守传统计划经济模式,后期的民营企业又更多的是以家庭式管理为主,其必然就会导致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不能被重视,近些年虽然在这方面应用日益广泛,但因为企业以及相关市场相配套的系统软件的缺乏,与整个经济管理系统需要有强大而复杂的数据分析作为基础的要求差距太大,企业应对更新变化迅速的市场竞争和内部管理仍然十分吃力。
四、企业经济管理中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注意事项
1.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企业拥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也需要不断的对应用技术进行改进和完善,应对一切面临着不可避免的问题,同时还要让管理者和员工真正认识到计算机技术应用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推进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2.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必须要切实解决计算机技术技术进行整合由于制度的改变而带来的管理冲突,应对计算机技术后内部控制制度、原有的业务流程和业务习惯落后现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而且在应用管理中必须遵循有序、有效的原则,确保计算机技术在经济管理中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数据代码化、管理过程大众化。
3.为了推进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企业管理者要在管理上加大资金和设备的投入,要结合企业实际采购合适的管理系统和计算机设备,建立和实现计算机网络管理信息系统,并聘请或对使用人员进行专门的技术培训,从而满足现代企业经济管理需要。
4.确定计算机网络系统管理的中心地位。确定了计算机网络管理的中心地位,才能保障好企业管理信息的实时更新。管理者应当建立专门的管理信息网站,为企业管理工作营造一个独立的平台,以计算机作为信息管理交流的平台不媒介,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资源共享,从而实现企业信息的标准化和现代化,促进企业工作人员的资源共享和信息沟通。
5.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基本都是依靠计算机信息处理来完成的。计算机系统中包含了方方面面的功能软件,例如通信、文字处理、图形声像软件等。建立计算机信息内部的信息保护系统,通过自身的保护系统,企业计算机系统才有安全可言。
五、结束语
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日益受到推广,经济管理信息系统也能够简化企业在运作决策过程中的环节,更能为科学有效的保证其分析效果。并且越发突出的市场竞争中帮助企业准确科学依据数据进行科学决策,但在应用中仍然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都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只有经常的健全和完善计算机信息系统应用措施,才会更好的应用于企业商业决策。
参考文献:
[1]左涛,王道平.企业信息化效益的多阶段评价[J].科技和产业.2005(11).
篇10
1.1.2智能模拟工作人类模拟也是计算机的一个独特的技术,计算机可以为人像识别提供扫描并且提取指纹。拥有重要文件的企业管理者便可以利用计算机的这一技术,将电脑设置成为采用指纹认证或者人脸识别的方法进行开机,如此一来电脑只允许操作者进入该电脑系统,而别人能够进入该系统的概率几乎为零。这样一来,企业管理的安全性便得到了加固。
1.1.3财务管理工作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通常都会是财务管理,因为它不仅会使企业的生产成本得以降低,还会将经济效益大大提高。财务管理的作用显而易见,但是财务部门和其他各部门的信息交流不畅,部门之间无法及时沟通,使得财务部门脱离实际工作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的结果就是无法将企业的现状反映出来,同时在制定计划时也不能为企业量身定做。在这样的情况下,若是对计算机技术加以利用,便可以将财务部门与企业其他部门之间沟通交流加强,及时地反映信息,从而按照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财务计划,促使企业更好的发展。
1.1.4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从现在的形式上来看,企业大规模、安全的发展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便是走信息化的道路。计算机技术合理地利用到在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之中,使得企业管理者清晰明了内部人员情况,并且减少人才流失。将计算机的信息技术完美的与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以此来实现最优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大幅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1.2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的必要性
当今是一个信息快速传播的新时代,计算机发展更新日新月异,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应用计算机技术,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应用计算机技术,能使企业从传统管理向信息化管理的方向进行转变;增强企业经济计划的科学性;使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切实得到缩短,使效率得到提升;使企业各种各样的物资信息能够得到有效的使用,并使企业物资数据的可靠性得到保证。应用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经济管理中,使企业业务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并使企业拥有更为现代化的经济管理模式,使企业能够科学、有效地对各方面进行管理和控制,使大幅度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的目的达成,切实地使企业得到长远、稳定的发展。我国地域幅员辽阔,发展极不平衡,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全面使用计算机受到了制约,计算机信息化不能全面地使用到企业经济管理中去。相对来说东部经济发达,其信息资源丰富,再加上经济政策上宽松,这样就能促使信息化的能够得到顺利的发展,与东部相反,西部经济欠发达,信息资源得不到充足,使信息化技术发展受到抑制。我国现行的计算机信息化建设,依然是处在于企业老一套的管理体制和模式下所运行着,思想较为老化,不能使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得到科学全面的发展。这些老一套的管理体制和模式,在一定程度是使企业计算机信息化的建设形成了很大的阻碍。
2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2.1决策者思想传统
企业管理者没有及时地将新兴的科学技术在使用到企业中去,在评估市场信息和得出决策时,更多地是靠主观上的经验和意识来进行,而没有充分地运用好数据和市场信息统计,使得由计算机技术所组成的现代化的经济管理信息系统和模式得不到重视,使管理者在由经验和意识得出了结果之后,其决策带来的结果出现了问题。
2.2数据信息搜集不够重视
他们所得到的信息源十分的狭窄,在经济管理信息系统中常常把信息输入、处理和输出的方面进行简化,最终使得到的分析结果和实际相关甚远,没有使企业的信息的准确和详实性完全的反应出来。没有对信息收集进行充足的工作,使企业的经济管理信息系统不能正常地进行运转,最终使计算机技术应用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缺乏了客观条件的支撑。
2.3经济管理系统中计算机技术缺乏
我国企业在发展前期的一直使用传统计划经济模式,而在后期的民营企业中都是以家庭式的管理为主要部分,这样就必然会使计算机信息化的使用得到不到重视。虽然近年来计算机信息化的应用在逐步增加,但由于企业相关方面的配制较为老化和陈旧,缺乏配套的系统软件,使其不能够顺应系统需要强大且复杂的数据分析作为基础的要求,企业也不能对管理系统在相关配置进行快速的更新,这样给企业带来市场竞争和内部管理方面的压力。
3提高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的措施
3.1加强对计算机重要性的认识
电子信息的时代已经来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将计算机技术引进到企业管理当中,这已经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而且计算机技术对于企业管理产生的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当下企业只有顺应时展的潮流,将计算机技术与企业管理合理结合,其创造的效益绝对是不可估量的。而对于一些思想守旧派的企业管理者来说,只有克服自己心理问题,学会利用计算机技术来管理企业的日常事务,就会发现计算机真的是一项可以带领企业走向更好道路的技术。
3.2明确发展目标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前进的最大动力便是奋斗的目标,因为它代表的是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从现在来看,计算机技术与企业管理相结合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但却不仅仅是做的表面功夫而已。真正的将计算技术引进到企业管理中来时一定到搞明白引进的原因及企业以后的发展方向,只有弄清楚了这些问题才能让计算机技术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会造成技术资源的浪费,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3.3合理利用资金
众所周知,一个企业之所以会存在的原因就是为了盈利,所以合理利用资金是企业维持正常运作并且得以长久发展的关键,因为对于企业来说,资金便是其经济命脉。信息化时代,为顺应日益发展迅速的科技技术与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首先就是预留出足够的资金,并投入到信息化建设中来,以便及时展开对计算机技术的研发、培训与更新,将计算机真正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篇11
现代企业是依法设立的以盈利为目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成为竞争的主体,必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使社会资源流向那些利用效率高、效益好的企业而最终达到合理配置,使投入的资本不断运动和增值,这就迫使企业注重运用资金,控制成本和增加盈利。而财务管理的工作对象是资金运动,只要有资金运动就离不开财务管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始终贯穿着资金运动,只是在各个环节上资金的表现形态略有不同。可见,财务管理贯穿于企业的各项工作之中,财务管理与其他管理工作是密不可分的,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对企业持续经营和稳步发展意义重大。
一、财务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
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资金运转呈现流量大、运转速度快、频率高等特点。为了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必须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对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1.财务管理能够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确保企业决策科学化
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依据。首先,通过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工作,不仅能够清楚的了解目前企业自身的运行情况,还能够准确的分析、把握市场信息变换,提高企业对市场需求的灵敏度,以此做出正确、及时的市场决策;其次,财务管理能够较为准确的反应企业近期的盈利状况,通过对盈利状况的分析与目前市场需求相结合,可以为企业制定一份较为完善的销售策略,借此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再次,企业通过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可以及时反应出企业目前的债务情况,以便企业及时作出调整,从而为企业作出正确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2.财务管理能够为企业管好资金,确保企业资金安全运转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在资金管理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种:一是资金存在一定的缺口;二是资金被挪用或被挤占;三是存在一定的“三角债”。以上三种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转。如何解决好这类棘手的问题,加强企业财务管理至关重要。首先企业要节约开支,同时不断开创增收渠道;其次,企业可以通过短期筹资和投资等方式来调剂资金的余缺;再次,企业对于相关资金的实施药具体跟踪管理,做到专款专用,防止资金被挪用和形成新的“三角债”。通过以上几种方式,企业加强了对资金的管理,确保了企业资金的安全运转。
3.财务管理具有财务监督作用,确保企业资产保值增值
财务管理本身具有监督性,加强财务管理,能够确保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首先,财务监督能够实现对企业资金和财产的监督,保证固定资产的完整和流动资产的合理使用。其次,企业的财务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与财务政策。
4.控制和监督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财务管理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利用货币形式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所实行的控制和监督,具体来说就是对资金的筹集、使用、耗费、回收和分配等活动的进行控制和监督。通过资金指标的分析,能够反映企业物资占用和使用情况,对这些生产经营资金的形成和使用实行严格的监督,从而促进企业加强生产技术管理,改进物资供应工作,通过产品成本有关指标的分析,能够反映生产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推动企业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节约消耗、降低成本,通过利润指标的分析,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成果和经营管理水平对利润的形成和分配实行严格的监督,从而促进企业挖掘潜力、改善管理、节约开支、增加收入。
二、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1.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制度体系,促进企业管理整体水平提高
企业要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体系,就必须建立企业内部的各项财务管理工作制度,包括:原始记录管理及填报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产物资管理及清查盘点制度、价格管理制度、财务预算制度和财务分析制度。通过相关制度的建立,企业财务管理的每个岗位的每个责任者对各自承担的财务管理基础工作都清楚,都能够遵守,有效地加强了企业在经营环节中的原始记录、计量、消耗、定额、验收等工作,提高了企业管理整体水平。
2.建立科学的财务考核指标和业绩评估体系
现代企业必须建立既能反映企业资产利润效率,又能反映盈利能力的考核指标体系,要把绝对数指标与相对数指标相结合,综合评价企业经营者的经营业绩。要紧密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制定科学合理、操作性强、覆盖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财务指标计划,并实行动态管理、严格考核,促进企业保持持续快速发展。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的一套业绩评估体系,以确定是否达到或者超过预定目标,是否偏离了预定目标。衡量企业业绩系统的关键是,要针对企业目标的优先次序,确定一系列关键指标信息。业绩衡量系统包括一系列反映企业前景的指标,如盈利能力、资本回报率、单位销售额、市场占有率等。只有构建在完整科学的财务考核指标、业绩评估体系的财务运行机制下,企业财务管理才能得以提升和完善。
3.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建立一支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会计队伍
财务管理人员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财务管理工作执行的情况。针对目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应该一方面引进专业的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另一方面加强对现有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不断的充实他们的专业化水平。从而建立一支既有现代企业的管理观念,又有现代企业管理的知识,还有管理现代企业的才能的会计队伍。
4.加强企业内部审计与监督的职能
强化企业财务监督职能内审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属于综合性的高层次的职能管理,具有防范性、维护性、监督性和建设性等作用,是企业实现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一种手段,可明确内部职责,落实内部经济任务。内部审计与监督是财务管理良好施行的根本保证。企业应该加强企业的内部审计与监督工作。首先,企业应该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制定完善的审计工作流程,工作制度;其次,财务审计人员应该定期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情况进行审查,对财务管理制度的构成与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审核、评价,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对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具体问题,从严检查、从严处理,及时、准确的提出整改建议。同时,加强企业的外部监督力度,加大社会的监督力度,以此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核心,作为企业经济管理的中心环节,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到企业的投资、筹资等方面的决策,影响到企业财务战略的选择,牵动着各利益相关者的切身利益,与企业的兴衰荣辱息息相关。近年来,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财务管理工作贯穿于企业的各个部门,贯穿于企业的整个资金运作过程,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经营者的切实利益,甚至关系到企业的兴衰荣辱。因此,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早已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首要工作。在企业的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不断的研究与探索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在实践中完善财务管理工作,以此促进企业的合理、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慧.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J].中国外资,2011(5).
[2]陈惠.浅谈现代企业中财务管理的重要性[J].商业文化,2011(10).
篇12
发电企业作为电力行业的领头羊,同时也是支撑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经济支柱,尤其是随着我国电力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发电企业,必须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充分认识到经济活动分析的重要性,充分掌握经济活动分析的对象和内容,才能更好地确保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如何在发电企业经济管理中加强经济活动分析的应用作出以下几点探究性的分析。
一、经济活动的对象和内容
所谓经济活动分析,主要是利用统计核算、会计核算以及业务核算等,应用专业的方法从多个角度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的过程与成果进行反映的重要技术性经济指标,利用技术经济分析方法来定性和定量,找出经济指标的变化趋势和成因,就各项因素给企业的经营成果指标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对各项指标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分析,达到科学客观评价企业各种计划地完成情况的目的,为企业掌握经济发展趋势、内部潜力的挖掘以及经验教训的总结和经济效益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因而为了更好地将其应用于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就必须对其对象和内容进行分析。
就经济活动分析的对象来看,主要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与成果的体现。具体来说,对企业生产产品的数量、品种、产值、物资消耗指标、收入、成本、利润、资产负债、劳动生产率以及价值指标、质量指标、数量指标、经济指标等一切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相关的指标等均为经济活动分析的对象。就经济活动分析的内容来看,主要包括了宏观经济、市场环境、竞争能力、生产经营、企业发展、财务状况、人力资源分析等内容。[1]
二、经济活动分析在发电企业经营管理中应用的重要性分析
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分析,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经营中存在的不足,有利于更好地进行发电企业的经营管理。在发电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如果仅仅采用财务分析或会计核算,只能够活动数字资料,难以发现这些数字背后的经济实质,具有很大的片面性、肤浅性。采用经济活动分析,不仅可以从财务方面进行分析,还可以从业务方面进行研究;不仅能够进行事后控制,还可以将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与事后控制结合起来,实现全程有效控制;不仅可以进行静态分析还可以根据经验情况变化进行动态分析研究。通过经济活动分析,可以从纷繁复杂的现象背后掌握最真实、最准确的情况,挖掘出症结所在,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使发电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得以实现。
三、经济活动分析在发电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为了更好地提高发电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就必须注重经济活动分析成效的提升,但就目前来看,目前我国一些发电企业在经济活动分析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在分析过程中往往只注重成本与利润的核算,而没有对生产经验指标进行预测,对市场信息的了解也不够及时,难以满足当前竞价上网、厂网分开的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没有结合当前发电企业自主经营和盈亏自负的现状。二是虽然罗列了很多数据,且经济活动分析的方法主要采用对比分析法,而很少对具体的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导致经济指标与技术指标脱节;三是在对待具体问题的分析不够全面和深入,并没有结合经济活动中的实际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整改;四是目前很多发电厂缺乏完善的经济活动分析软件,在重要数据归口管理方面还没有达到统一,导致很多专业的分析数据不同,难以有效地确保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开展。
四、经济活动分析在发电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当前经济活动分析在发电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存在的不足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发电企业,必须针对当前经济活动分析存在的不足,采取一系列有效地应对措施,才能更好地确保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提出以下几点探究性的应用策略。
1.健全机构组织,提供组织保障
一是在发电企业的经济活动分析中,必须由企业领导的负责,并确定由责任部门牵头具体抓紧落实的任务,以确保经济活动分析的各项工作有专人负责落实。各部门根据要求提供所需要的资料和数据,做好经济活动分析。二是定期召开例会,形成经济活动分析报告。每月、季度、年度均在召开经济活动分析会,利用专题分析、口头汇报等形式,将常规分析与重点分析相结合,形成经济活动分析的长效机制。三是充分发挥现代信息化技术的作用,充分利用了计算机技术,确保经济活动分析具有足够的分析深度、广度,提高分析的快捷性、准确性和客观性。此外,还通过课件的形式进行展示,不仅增强了展示的效果,为该企业的经济活动分析宣传发挥了明显的作用[2]。
2.认真开展分析,确保分析质量
一是始终结合实际情况,充分了解发电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对影响经济活动的因素进行整理、收集、分类,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深刻地分析,做到解决问题的相关办法。二是抓住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充分地分析,从而确保问题的有效解决。特别是应针对主要经济指标进行重点分析,不仅摸清经济活动的运行规律,掌握其发展趋势,还要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策略。三是对于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用辩证统一的观点来进行分析。四是确保定期分析与不定期分析相结合,单项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事前分析与事后分析相结合,将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才能够正确的得到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趋势,从而作出相应的对策和改变。
3.创新分析方法,提高分析水平
在经济活动分析中,不仅要利用对比、分类、因素等分析法,还将各种方法结合起来,确保经济分析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从而确保发电企业经营分析能力的不断提高。在进行数据统计、情况说明时,始终确保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保证数据及口径的一致性,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和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并进行同期比较。从分析内容的深度来看,不仅符合要求,而且尽可能地避免了片面性,确保了分析结果的全面性、综合性、连续性和系统性,从而揭示企业经营的内在关系,并在所提意见、建议和措施要建立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符合发电企业实际,必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经过经济活动分析,这样发电企业管理层就能更加准确清楚地掌握市场变化趋势,了解各种对发电企业经营管理产生影响的因素,为进一步科学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4.加强分析监督,做好考核培训
经济活动分析必然会有一个“两极化”发展的趋势,即微观上会越来越深入、细致、到位,会越来越需要强大的数据支撑;宏观上又要求能从细微的分析中跳得出来,结论会越来越简单、准确,预测会越来越科学、精确。经济活动分析工作内容多,涉及面广,难度大,要求工作人员在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的同时,熟悉并能够应用现代化的统计方法和分析手段。因此,作为发电厂应加强专业人员的选拔和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5.运用经济活动分析辅助决策与支持系统预测分析
过去由于缺乏专业的辅助决策与支持系统预测,导致很多发电厂在企业经营管理中难以系统和全面的分析有关经济数据。因而作为发电厂企业领导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引进专业的经济活动分析软件。首先就结合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制定了成本计划和考核指标,在计划执行过程中,由各相关部门编制有关的报表,并上交计划部汇总,对企业的经济活动总体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找到上述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了相关整改措施之后领导进行审批,再通过执行对整改工作的检查得出结果,不仅实现了重要数据归口管理的统一,而且很多专业的分析数据得到了有效地分析,从而有效地确保企业经济活动分析得到有效地开展,最终为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注入强劲的动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对经济活动分析在发电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发电企业,必须结合时展的需要,切实掌握经济活动分析的对象和内容,认真分析自身在经营管理中经济活动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不断健全机构组织,提供组织保障,认真开展分析,确保分析质量,创新分析方法,提高分析水平,加强分析监督,做好考核培训,才能提高经济活动分析水平,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成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篇13
一、宏观经济管理的存在意义
宏观经济管理在我国的市场经济活动中是否需要采取,这是根据市场经济的缺陷以及我国现实国情所决定的[1]。由于市场经济往往存在自发、盲目以及滞后等不足,而我国又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初级阶段,因而宏观经济管理手段是十分有必要存在的。
(一)市场经济缺陷需要宏观经济管理进行弥补
当市场失灵时,其一般都会表现为:市场的供给与社会的需求严重不符;市场不能将垄断现象自发消除;不能实现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外部经济问题无法得到有效处理;以及其他的由盲目以及滞后带来的弊端等,这都需要国家宏观介入进行调控。比如,我国煤炭企业随着高科技产品出现及更替,纷纷引进国外先进的新技术及设备以寻求更大的经营利润,并以此加大其煤炭生产量,然而这会加剧煤炭企业盲目生产,造成了煤炭市场上出现了供过于求,因而无法提供有效的相应公共产品及服务,导致煤炭市场疲软,企业也因此而遭受损失[2]。这种问题是由于市场中企业的自身行为而造成的,无法靠其自己解决,而需要政府运用相应的宏观调控手段。
(二)我国的国情需要政府采取宏观调控
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仍然还停留在初级建设阶段,体制正在变革中,因而市场经济体系不可能会迅速建立完善,缺乏健全的市场调节手段,所以市场经济在其运行过程中往往会到各种外部因素干扰,难以维持其正常的运行秩序。这些都决定了宏观经济管理必须运用到市场经济管理工作中来。同时,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与发达国家之间仍有十分明显的的差距,必须依靠宏观调控来进行追赶,并针对公有经济加强其主导作用,从而促进共同富裕等。
二、中国宏观经济管理主要特征及所受影响
我国宏观经济管理主要特征有:在进行宏观管理时主要采取投资驱动,并以工业为主导,而且政府投资的份额比重一般都比较高,政府调控及干预对市场产生的作用十分显著[3]。这一点是明显区别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国家。例如,美国联邦政府在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时,通常依靠消费作为驱动,并以服务业为主导,而投资份额则往往是私人在进行。此外,中国市场经济制度表现出惊人的前进步伐,但西方国家却基本上都已经定型了。相比之下,中国的市场经济建设仍然有很多方面明显不足,需要借鉴西方国家的相关经验进行自我突破。西方的市场经济已经有了长期的经验积累,并有了稳定的政治架构,因而其市场环境十分统一而完善。但中国的地域空间差异十分明显,使得经济环境十分不确定。当我们在分析宏观经济管理时,经常需要针对不同市场管理模式进行比较,在这时其静分析模型较为常用,但该模型存在明显的缺陷,难以避免其弊端发生[4]。因而我们在方法论面前显得有些尴尬,无法对宏观经济进行分析,也不能将现有静态模型进行套用,过去经济过热的经验教训在此时更不可靠,由此无法客观地判断宏观经济的目前形势。各位学者之间的意见也无法统一,缺乏共同研究基础。而要深入地对投资和消费以及政府财政支出、进出口量等因素有可能对供求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面对不同经济体,上述因素会产生不同的实际作用。例如,GDP的影响因素超过60%都是由投资带动起来的,而消费对其只产生了不到40%的影响了,但是在美国,局面却完全相反。在美国联邦的所通用的国民经济算法中,其投资指的就是完全在市场中自由流动而不会受到政府干预及限制的私人投资;在中国,常常会有多种因素促使政府限制投资行为,而且私人投资往往会被政府投资所替代甚至排挤。对于这些明显的不同点,我们不可以只是简单以为是量的不同。这些量的区别导致影响GDP增长的因素也有许许多多的区别。而且投资与消费两种经济拉动模式产生的经济影响会被不断地放大,并在最终造成质的区别。换一个角度来分析,在投资中,部门、行业以及阶段之间往往会造成不同的影响。例如当今的产业结构以及能源利用的效率之间的关系,一些高耗能行业例如基础材料工业或者能源工业等,都会对宏观经济调控产生十分大的影响影响,如果扩大其投资,就很容易扭曲资源的配置局面,使别的行业发展受到严重干扰,国民经济发展中所涉及的各方利益容易发生冲突,其后果往往会超出我们的理解,最终难以有效控制。同样的是,在消费领域中的状况,消费的相关结构、倾向等各个因素都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产生完全不同的影响。因而我们需要对相关信息的细节全面了解并掌握。目前国内有很多学者都已经十分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宏观经济管理过程中的许多问题肇因都是不合理的产业经济结构,这在中国当今的转型中显得十分独特,绝不能忽视。
三、宏观经济管理对于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社会大生产背景下的的必然趋势
1.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而开展的。市场经济在这种条件下,有着十分细密的社会分工,国民经济的相关部门之间联系、竞争而又相互依存。而且商品化经济也要求各个经济单位之间必须采取更为紧密而又频繁的交流。因而,对社会劳动应该按比例进行分配,从而确保社会能够顺利进行再生产。但是,仅仅依靠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所产生的自发作用无法满足以上发展要求,这是由于各个地区、部门及企业都是以自身利益为其经济活动的基本出发点,而这只会使得整个经济发展变得更加不平衡甚至陷入无政府状态,所以客观事实都要求了必须为国民经济运行采取有效的宏观经济管理手段,从而促进其全面协调的发展。例如,在近些年来煤炭企业虽然调整了某些产业结构,并对五大产业做出了相应规划,但是在煤炭企业的主要运营中煤炭生产依旧是主流,而且由于这五大产业规划后产生的相互依托局面的基础也还是煤炭,一旦煤炭市场由于某种原因受到了冲击,那么五大产业都会相继因此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一些影响[5]。因此,采取宏观经济管理手段来对其实现重新平衡就显得十分具有意义了。
2.社会主义生产活动的建立基础是大机器工业,并以此而开展社会化大生产。因而在这种条件下,如果国家没有指令性计划下达,不也不再对企业的生产及经营活动进行指导,社会生产就很容易陷入无政府状态,此时各个经济单位单靠自救行为是难以使国民经济的发展回复到正常的轨道中来。比如:进行煤炭的生产活动时,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为了追求高利润,煤炭企业中不论是公有还是私有,都会出现一些盲目生产行为,无法规范生产经营活动,市场需求异常出现饱和状况,这在一方面会导致煤炭资源因此而无端地遭到浪费,另一方面,另一方面也会使很多企业因此停产破产,造成大片的失业现象,加重家庭经济负担,冲击社会稳定性。此时也只有宏观经济管理活动能够达到救市以及恢复社会秩序的作用了。
(二)加强宏观经济管理何以非常有效地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健康建设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我国的经济制度成为十分重要的一项特征。自进入新时代以来以来,我国正在不断转变国家的经济职能,并针对国有企业采取了很多的改革措施,并在如今政企职能开始分开、并逐步分离国企所有权与经营权的背景下,政府通过改革不断地让国有企业面向市场参于竞争,不再查收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动,而以其所有者身份采取一些适当的管理手段,而对与关系一些会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特殊行业的国企,国家仍然直接对其进行各项管理活动。
(三)宏观经济管理手段能够使市场调节的缺陷
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中要依靠市场来对资源进行配置,而且其对社会资源配置的作用是基础性的,在基本上决定了市场资源的供求以及分配局面,竞争也就应运而生。当市场竞争处于良性状态下时市场经济就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契机,然而竞争也会很容易造成垄断以及其他紊乱现象,此时市场调节已经无法取到良好的效果,甚至可能会加重这种恶性局面。
(四)加强宏观经济管理能够有效解决市场不能解决的一些问题
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事业方兴未艾,因此在其运行当中仍然会带有一些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特点,这种情况下利用宏观调控可以使得预期效果的实现得到确保。市场机制存在很多的局限性,而这些局限性常常会表现为“市场失灵”[7]。此时靠市场调节已经很难解决各个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尤其是在重大问题面前会显得十分无力。而强有力的宏观经济管理就能有效调整这种局面,避免社会因此而出现不稳定现象。
四、结语
综上所述,宏观调控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这种管理手段与西方不同,是在我国的特殊国情下孕育而出的产物。宏观经济管理符合了当今经济时代变化发展的需求,能够有效地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平稳运行,并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解决其无法解决的问题。
作者:王璟 单位:江苏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张勇.宏观经济管理中国范式的形成与发展———论中国宏观调控实践的理论价值[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5,01(01):32-33.
[2]姜红.关于宏观经济管理创新的若干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03(06):58-59.
[3]朱金赤.浅谈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作用[J].经营管理者,2013,02(12):52-53.
[4]陈翠芳.加强宏观经济管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01(03):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