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一对一数学教育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对一教学理念自从其被提起之日起,就获得了大量人的认可。而且当前很多学校都在主动探究数字化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所以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当前的教育也在快速的改变着,在教学过程中,数字化一对一高中数学的优势表现的越来越明显。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言,数字化的一对一教学并非只是传授给学生知识,更多是的帮助学生养成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在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下,原有的“灌输式”的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都会被弥补。
国家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创新都必须建立在创新的基础之上,而大众化与创新是相对的,只有先保证个性的存在,才能够可能进行创新。在教育中也一样,只有不断地培养学生的个性,学生的创造力才不会被枯燥的知识所埋没,才能够被激发,进行成长为创造性的人才。高中数学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上解决诸多问题,所以依然需要学生拥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教育应当满足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但是实际来看,每一位学生之间都是客观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的,每一个高中生都有自己个性的地方,但是传统教学中基本不考虑这一点,所以一对一教学可以很好的满足个性化教学的需求,其基于人们的工作生活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突破了原有的网络信息化教学模式,并且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目标――为满足数字化社会的需求,所培养的人才应当具备对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应用能力。在数字化一对一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中,其主要有四个优势,第一个是用多维互动的教学方式替代原来的单向灌输教学方式;第二个是用个性化教学方式替代了大众化的教学方式;第三种是使用开放式教学替代原有的封闭式教学;第四种是关注点转移到学习过程上,不再过度看重学习结果。
二、数字化环境下一对一高中数学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课前从网络上自学。
教师在上课之前把所需要学习的高中数学任务都布置好,并且o出自学的目标。学生自主寻找各种教育资源进行自学,并且在诸如微信、QQ、微博等平台与教师剂同学进行交流,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教师需要及时予以回答,并且针对性的做好课堂面对面的教学活动设计。借助课前的网络自学,提高学生对于高中数学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交流互动的机会,并且很好地展示了学习的效果,同时因为学生的反馈也帮助教师明确了课堂教学的重点。
(二)教师与学生互相交流并展示。
教师与学生互相交流并且展示在自学阶段所了解掌握的内容,并且总结、梳理教学内容,通过交流和展示,培养学生的整理归纳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帮助其感受自主学习的乐趣。数学知识的掌握、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不能单凭老师讲,更重要的是靠学生从练习中得来。练习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的主要形式,要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技能就必须通过练习。教师能及时根据反馈,实现教学诊断,及时调整教学,使学生在课堂能及时消化、巩固和运用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外负担。利用信息技术编写的系统的、有针对性的练习,其练习效果非常之好,传统练习方法不可比拟。它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学习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能使学生轻松巩固已学知识。例如,在练习中编各种形式的选择题、填空题、是非题等,由电脑来判断学生解答的正确与否,根据练习的情况,给予必要的表扬鼓励或重复练习等。
(三)通过网络渠道进行问题的讨论。
数字化环境下,要充分应用网络渠道,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就课堂中出现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或者是由教师主动提出一些具有拓展性和较具挑战的问题,师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这样不仅能够很好的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而且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善于质疑的习惯,让数学的思维更加发散。
例如如数列的极限概念及无穷等比数列各项和的概念比较抽象,对于诸如0.9=1这一等式,很多学生即便学完了数列的极限这一节后,依然表示费解。对此可以专门为学生一对一方式提供一个小故事:古代印度有一位老人,临终前留下遗嘱,要把19头牛分给三个儿子。大儿子分总数的1/2,二儿子分总数的1/4,三儿子分总数的1/5。在印度牛不能宰杀,只能整头分。老人死后,三兄弟为分牛一事而绞尽脑汁。邻村智叟给建议是:“我有一头牛借给你们。这样,总共就有20头牛。老大分1/2可得10头;老二分1/4可得5头;老三分1/5可得4头。你等三人共分去19头牛,剩下的一头牛再还我!”但是老大似乎只该分9.5头,最后他怎么竟得了10头呢?原本让学生苦恼的问题,通过简单的网络交流,学生就明白了无穷等比数列各项和公式S=一对一1/(1-q)。
(四)按照不同层次为学生设定对应的训练题目。
每一位学生在高中数学的学习方面都是存在着差异的,所以在数字化环境下一对一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为其设定不同的权限,安排其去所设定的网站进行练习,教师远程了解每个学生的练习处理状况,并且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实时的进行评价分析和指导,采用分层次训练的方式,帮助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下开展自己的个性化学习,感受成功。
(五)学生在平台上进行总结,教师为学生点评和引导。
在一对一模式下完成数学教学后,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发起课后拓展的话题,引导学生共同进行交流。这样不仅能够再度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还能够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状态,为之后的一对一教学做准备。
三、总结
篇2
招生说明:招生范围:初一到高三
辅导课程:
初一数学、英语、语文
初二语文、数学、英语、物理
初三数学、英语、语文、物理、化学
高一数学、英语、语文、物理、化学
高二数学、英语、语文、物理、化学
高三数学、英语、语文、物理、化学、政治、生物、历史、地理
*************************************************************
课程的优势:
创新: 独创UMS教学管理系统,一个孩子一套提分方案
品牌:十九年新东方品牌见证,千万家长学子一致信赖
师资:资深学科名师磨砺沉淀,打造出一对一课程
特色:家长会反馈阶段性进步,励志教育铸就学员未来
服务:免费学科讲座早晚自习,免费心理专家咨询辅导
效果:8%学员提升80分以上,17%学员提升50-80分,56%学员提升30-50分
师资: 19年培训经验积累,历年中高考提分高手、奥数精英、全国数学物理竞赛获奖者、海归双语教学人才组成的精英教学团队:4位博士生,115位研究生,90位来自于复旦交大同济,31位来自于华师大,30位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金牌校区===
【徐汇区】 万体馆中心:徐汇区天钥桥路811号2楼
番禺中心:徐汇区番禺路900号2楼
【普陀区】 曹杨中心:普陀区曹杨路333号2楼
【闸北区】 沪太中心:闸北区沪太路799号2楼
【黄浦区】 新闸中心:黄浦区黄河路355号1号楼3楼
【杨浦区】 复旦中心:杨浦区国权路561号
五角场万达中心:杨浦区政通路177号万达广场C座8层
【浦东新区】八佰伴中心:浦东新区浦东南路1036号隆宇大厦13楼
=========================================
上海市同类优秀课外辅导机构有哪些可以比较下呢?
上海昂立智立方:400-0066-911转分机89476
上海精锐教育:400-0066-911转分机99724
上海昂立新课程:400-0066-911转分机89521
***********************************************
篇3
与市场紧密联系是高职教育的显著特点之一。从1919年德国包豪斯院校开始,新型的办学模式被各个院校所尝试,“教师+师傅”的模式更是为高职院校所推崇,产学结合的双元制教育也由此蔓延开。在我们大声呼吁我们要培养“会思考,能动手”的学生时,我们不可以忽略这样一种危险的观念:艺术与科学是井水不犯河水的两个门类!在这种观念下引发出的思维方式就是艺术专业的学生只需要开发主管人的感性思维的右半脑;而学称得上是科学的诸如物理、化学之类的专业的学生则需注重主管人的理性思维的左半脑的培养。所以查阅我国高中以上的课程设置不难看出,艺术专业的课程中绝对没有与“理”字相关的课;而理科专业的课程中也没有与“文”字挂钩的课程。甚至艺术专业的学生可以很自豪的说:“我对数学一窍不通!”为什么用“自豪”来形容,那是因为越对数学一窍不通越对艺术精通。也许这能算是艺术与科学尚存的一点点关系吧。站在智者的角度来看这又是多么滑稽的一件事情!
作为教育工作者来说应该深深的反省这一怪圈现象:到底艺术与科学是井水不犯河水吗?包毫斯提倡的产学结合难道仅仅是单一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吗?回答这些问题其实很简单,答案是百分之百的“NO”。
我们曾经惊讶为什么任何一所院校也培养不出一个兼艺术大师、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大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工程师和发明家于一身的莱奥纳多·达·芬奇。他既是伟大的艺术家,能创造振憾几个世纪人之心的《蒙娜丽莎的微笑》;而他同时又是卓越的科学家,有无数的发明。同样的,我们也迷惑,为什么很多优秀的高职院校会提供学生到工厂将理论付诸实践,但我们却培养不出一个是既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地质学、植物学家的歌德。言谈中我们在困惑:为什么能影响几个世纪的天才们都诞生在19世纪以前呢?其实所有的问题归总起来就是“艺术与科学不相干”的观念在作祟。从自然和人作为自然个体的角度来看,艺术与科学是浑然一体的。主管完全不同领域的左右脑能和平共处于人的大脑之中正能和平共处于人的大脑之中正能说明这一问题。而人类为了认识世界和自身,将知识分成了科学和艺术,而恰是人们对这种分类的纯概念性追求,限制了我们更完整地认识世界和人类自身,严格的划分界线,使得我们只能分开两次用不同的半脑去认识世界,势必科学概念中的世界和艺术概念中的世界就是两条永远不会交叉的平行线。其实原本我们的世界只有一个,而它是同时包含科学与艺术的。由此可见,科学与艺术整合法的改进和完善应为高职教育中的当务之急。
著名物理学家,G·维克斯爵士,在《论科学中的美学》中提到“只是在19世纪以后,科学才具有了它现在的局限意义……”。这可以解释达芬奇、歌德之类的天才是如何诞生的了。在他们生存的时代人们很自然的认为科学与艺术是浑然一体的,甚至可以用艺术的思维思考科学问题,或是用科学的思维创造一件艺术品。在这个过程中两者不是互相水火不容的抵触,而是可以互相的取长补短。H·彭加勒指出“纯逻辑永远也不能使我们得到任何别的东西,它不能创造出任何新的东西,任何科学也不能单独从纯推理中产生。”事实上,在科学上每一次巨大的飞跃,都是科学家对美的想象,“假设”这个概念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艺术的。同样的,忘记符号、结构、法则的起因,滥用媒介形式的艺术作品,就会陷入形式主义之中;反之,随着对第一自然的本质分析,找出其规律法则和起因,便能从“造型”的活动中摸到被创造的第二自然之美。
天才们的双向思维方式,是我们当前高职教育的宝贵经验:使用整合法教学让两种思维方式在学生的大脑中融会贯通。曾经有很多学生很苦恼的对我说“老师我一点灵感都没有”,“老师我为什么想不出别人都想不到的东西啊?”学生问题中所提到的灵感问题其实就是顿悟。从字面意思来看,顿悟是纯艺术范畴的突然领悟,其实顿悟是一个积累过程的结果,是由量变到质变的产物。只有在量累积的基础上才可能有顿悟的产生。学艺术专业的学生不习惯循序渐进的思考过程,而没有量的推移,灵感是不会从天而降的。艺术是一个创造美的门类,学生总期望自己能创造出与众不同的美。可大多数人却陷入了同一种形式圈。当我们在责怪“天下文章一大抄”——艺术领域的作品(例如广告)总是抄来抄去时,我们不得不反省是教育的环节出了问题。用现有的学科分离的教学模式教育的学生只习惯用一种方式思考问题。艺术专业的学生永远习惯关注于表象的形式,而不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究及一件事物的内涵。而在整合法教学模式下,每个学生都可以自如的用两种思维方式交织的思考问题,发现美。而不同的学生在运用左右脑同时加工时的方法,倾向不同,那么发现的美也必然不同。科学乘以艺术的过程,正是左右脑一起思维的过程。美国医学生理学家罗杰尔·斯佩里博士(Roger Sperry)指出:若人的大脑左、右两半球合理利用并和谐发展,则可使人聪明起来。正是整合法的关键所在。
由德国延展开的产学结合教学,在一定程度与范围上,确实为我们的高职教育找到了一种方法。在工厂的实践教学能让学生真正消化课堂中的理论知识。但是,如若要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仅流于形式,让学生不是为了实践而实践,其关键点还在于科学与艺术之未分的观念。在这一点上广州美术学院已尝试性的率先走出了一步。地处南大门广州的广美,对信息的吸收相对于内地学校而言要迅速些。80年代开始,就率先学院办企业,联系企业与学院联合授课等等。可谓产学结合的典范。而近年来,又针对学生的单一动手能力与思维方式的问题,大胆提出了由导师组带研究生,由不同专业的老师同时上一门课程的形式。这是一种小范围内的未分法的尝试——将理性的工业设计课程与感性的平面设计课程结合;将理性的市场调研分析与感性的广告创意课结合。当学生逐步接受了这种小型思维整合之后,可以在更广宽的领域推行科学与艺术的思维嫁接。这种模式培育出来的学生,有更宽广的思考能力,他们将不会仅仅固执的追求某一种色彩或形态,而学会了探索由各种信息、方式去创造更有想象的、更健康、更合理,更美的生存方式,生存空间。
有资料表明,天才级人物爱因斯坦的脑细胞仅仅只被开发了十分之一。可见人的大脑是有无限潜力的,而整合法尊重了自然的状态,能将人脑的潜力发挥至极限。观念的转变仅仅是个开端,我们还将在这一领域不断的探索,进一步完善我们的高职教育。 参考文献
[1][美]霍华德.加德纳.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新华出版社,1999,(10).
篇4
一、数学史在数学教育中的地位
现代数学的体系犹如“茂密繁盛的森林” ,使人“站在外面窥不见它的全貌,深入内部又可能陷身迷津” ,数学史的作用就是指引方向的“路标”,给人以启迪和明鉴. 不了解数学史就不可能全面的了解数学.欧阳绛指出 :“数学史,也就是数学的脉络.只有掌握了数学的脉络,才能从实质上把握数学;只有从实质上把握数学,才能教好数学.”这充分说明了数学史对数学教师及教学的重要性.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 ,“数学使人周密”,这也充分说明了数学史对学生及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二、数学史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
数学给人的感觉就是抽象不易理解,枯燥乏味,这就给数学教学带来了困难,主要分为两类:一是抽象概念难以让学生理解从而为推理带来困难,二是数学概念的深奥使学生难以把握本质.为此我们教育时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教育原则.通过大量的数学史实例来引导学生领悟概念的内涵.通过恰当运用数学史,可以使教学不只局限于现成知识的静态结论,还可以追溯到它的来源和动态演变;不只局限于知识本身,还可以揭示出其中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使学生终身受益.这样就可以达到逻辑和历史的辩证统一,化抽象为具体.
三、数学史的学习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当一个人对某一事物或活动表现出感兴趣时,则它的内心活动处于最活跃状态这是大脑的学习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而无关的细胞处于高度抑制状态,只是学习效率最高,情况最佳!因为初高中学生的心理仍处于幼稚、不成熟的阶段,他们对故事的兴趣往往会大于对知识的兴趣,恰当的运用数学史的知识,会让他们的大脑处于兴奋的状态,提高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吸收到有用的知识.但一定要注意例子应恰当、适当.例如,在讲等差数列时,可以介绍大数学家高斯在数学领域、物理学领域、天文学领域所做的贡献,重点要讲的是高斯少年时用巧妙算法做的一道数学题:
高斯解题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解题技巧启发了他们的思维,在启发中推导出了等差数列前 项和的公式 , 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表现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讲二项式定理时,可以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杨辉以及他对二项展开式系数变化规律的发现,学生利用这个规律可以写出 ,当 的每一个二项展开式,为学项式定理创造了条件.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增进课堂的活跃气氛,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讲极限概念时,可以引入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的圆内接多边形,当正多边形的边数 时,正多边形的面积趋近于圆的面积.这种思想启发了学生对极限概念理解,使一个极为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了,同时学生对极限这个概念产生了兴趣,为学习极限定义打下了基础.
四、数学教师掌握数学史知识势在必行
每一理论的发展都离不开数学家辛勤的奋斗历程.数学史中有许多科学家刻苦研究、严谨治学、勇于克服困难、坚持真理的事例。提高数学教育的质量,教师不仅要有足够深、广的知识,还要对数学的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有全局性的了解和把握,对数学内容本质的内在联系有一定的认识.事实上,数学概念的原型,数学方法的背景都是教师备课时必须优先考虑的问题.在数学教学中,这样就使学生清楚地理解了“负数”引入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对于一个有志于做合格数学教师的人来说,理应认真学习数学史、数学哲学、数学方法论等多方面的知识.在高等师范院校数学专业开设数学史课程,丰富准教师的数学史知识对推进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结语
总之,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绝不是简单的年代史实的罗列,它是人类智慧的演变和发展的过程是从愚昧走向文明,从粗浅走向智慧,是生动充满激情的过程.我们在进行数学教育时就不仅要反映数学的这些生动的历史发展过程,还要突出数学对人类社会巨大的发展作用,数学的社会需求和数学的严谨的思想体系,以及数学家的不怕艰辛奋发向上矢志不渝等等的可贵的数学精神.努力推行数学、数学史和数学教育以及素质教育的结合,使学生在领略数学精髓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爱国精神,发挥他们的创造精神和启发他们的认知发展,促进学生的理解和对数学价值的认识,构筑教师与学生的思想桥梁!
参考文献:
[1] 杜福昌. 数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 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1995
篇5
二、要冷静处之,不轻率给学生下定论
出错是每个人不可避免的,但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纠错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盲目妄下定论,其结果只能走向反面。因此,只有坚持正面疏导,循循善诱,认识利害,一切问题会迎刃而解。象有些教师在处理犯错误的学生时,不够冷静,喜欢大声呵斥,出口便是“我让学校处分你”、“笨蛋”、“”、“朽木不可雕”之类的定论,这样过早地在学生的心灵上打上了烙印。有的在批评学生不正确行为时,当面撕碎他们的东西。事实上,象这样的言行一出现,学生就会产生反感,萌生抵抗情绪。
记得有一次我对某“学困生”进行批评教育时,气愤地点着他的鼻梁说:“你哪象个学生,倒象社会上那些不三不四的青年。”没想到,那个本来低着头的学生竟昂首回敬道:“你也不象个老师。”这事对‘我感触很深。是啊,一个老师怎么可以盲目地给学生下定论呢,其实,即使学生沾染了不良习气,犯了严重的错误,也是他们一时的失足,尚未根深蒂固,教师言过其实的定论会深深触伤他们的自尊,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出现抵意或者自抛自弃,麻木不仁。因此,作为教师要相信学生,尊重和理解学生,冷静处之,不论何时何事何地,哪怕是一句话,也不要让其成为学生心灵的伤痛,成为学生成长的牢笼。我们凡事要多从学生心灵的角度考虑,关注教育细节,讲究技巧,学会倾听,克服教育方法上的简单粗暴,让学生在和谐友好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三、要简洁明了,不打疲劳战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活教育叫人变活,死教育叫人变死,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有些教师在批评学生时认为花的时间越长,学生的思想变化的可能性越大,所以总是留学生长时间地谈话,让学生写一份又一份检查,做一次又一次保证,甚至报告学校,还要请家长,海、陆、空一起来。事实上这些方法会使学生腻烦,对教师的批评教育无动于衷。以前,我也习惯于找犯错误的学生到办公室谈话,一谈就是好长时间,如果学生还不承认自己的错误,我便紧追不放,放了学还将学生留下来解决思想问题。后来我发现犯错误的学生一被叫到办公室,要么低头不语,一问三不知;要么就低头认错,象背书一样自我批评。无疑,这种异常行为是对我的教育方式的软抵抗,他们言不由衷地承认错误的目的是希图早早解脱。教育是“长善而救其失”的过程,无论是正面教育还是惩戒,都要尊重学生人格,要讲究策略,注重方式方法,更好地引领学生梯度发展。
四、宽容待生,不算陈年旧账
有一段时间,我对犯错误的学生批评教育时,习惯于用工作手册“记帐”。有一位学生在短短半学期内就被记下二十几笔账,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他的日记,这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这学期我的错误很多,每次老师找我谈话,都要指出我的各种错误,我对那本子既讨厌又害怕,老师一拿出来,我就想,老师,定认为我是一个永远不会改好的坏学生。其实,以前的错误我已经改了……”由此观之,学生犯错误改了就好。教师要既往不咎,不抓小辫子,对学生批评教育时要宽容待生, 讲究艺术,让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提高,增强学生的内驱力。法国著名的作家雨果说过:“宽容就像清凉的甘露,浇灌了干涸的心灵;宽容就像温暖的壁炉,温暖了冰冷麻木的心;宽容就像不熄的火把,点燃了冰山下将要熄灭的火种;宽容就像一支魔笛,把沉睡在黑暗中的人叫醒。”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为此,待学生不能算陈年老账,节外生枝,以避免学生产生“积重难返”的心理。只有坚持正面引领,愉快教育。
篇6
以前,所谓后进生,往往指的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反之,只要学习成绩好,就可以“一美遮百丑”,不管怎么“调皮捣蛋”,都会被老师认为是“好学生”。其实,后进生是指那些在学习习惯和其他日常表现暂时落后的学生,如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打架斗殴、欺负同学、损坏公私财物、言语不文明、不合群、不讲究卫生,等等,都是后进生的表现。
后进生的心理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习惯养成后进。表现为纪律观念不强,对《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履行不到位。如,破坏欲强,损坏课桌凳,毁坏门窗玻璃,撕毁自己或同学的课本等;“皮肤饥饿”,争强好胜,打架斗殴,自虐甚至自残;逆反心强,逃课、夜不归宿,到校外寻求“刺激”等。
2、知识掌握后进。表现为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方法不好,不善于观察、阅读、质疑和释疑;学习能力较差,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能力发展缓慢;学习劲头不足,“知难而退”,懒得听课、记录和作业。导致学习成绩落后。
3、体育锻炼后进。表现为体育锻炼时间不足,强度不够,技能缺乏,意志力不强,导致体质较弱,体育锻炼不达标。
4、劳动卫生后进。表现为怕苦、怕累、怕脏,意识不到劳动和搞卫生的重要性。
后进生往往是由于外部的各种不良因素,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心理变化而造成的。造成学生后进的外部因素,有家庭因素,如,家庭贫困,家庭不完整,家长的教子理念和教子方法的缺失等;有学校因素,如,学校办学理念的偏差,班主任和教师的素质不高等;有社会因素,如,社会的教育风气的偏差,社会不公,缺乏爱心等。
二、对后进生的教育艺术
后进生的表现和心理特征是复杂多变的,其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也不一样。因此对后进生的教育是一艰巨、细致而又复杂的工作。后进生的思想尚未定型,可塑性很大。按照班集体和教师的教育影响的强弱和受教育者的主观努力与否,他们可能往正方向发展,也可能往负方向发展。为此,班主任必须讲求教育的艺术,切实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1、提升班级的“正能量”。“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班主任要善于把班级变成一个“红色的大染缸”,把全体学生染得“红彤彤的”。也就是说,要树立良好的班风班纪,让全体学生(当然包括后进生)健康快乐的成长。为了提升班级的“正能量”,班主任首先要抓好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经常提醒学生遵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规校纪和班规班约,要有“顾全大局”和为班级争光的思想,有自我约束力,养成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要建立“民主管理班级”的健康机制,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良好班风,使班集体能够提倡、支持正确的东西,批评、抵制不正确的东西,并能帮助和促进后进生健康成长。
2、发掘他们的“亮点”。有一句话说得好,上帝关上了一扇门,必定会开启另一扇窗。后进生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们有后进的一面,也肯定有“先进”的一面。如,有的同学学习成绩差、日常表现差,但是他可能喜欢运动,在打篮球、乒乓球等方面有特长,班主任可以在这方面去培养他们;有的同学个性较强,但是他有强烈的好胜心,班主任可以激发他不服输的劲头,鼓励他去赶超优秀的同学。
篇7
一、艺术素质培养在非艺术类大学生教育中的作用
没有艺术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学校需要艺术教育,非艺术类学院更需要加强艺术教育,实施艺术教育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对他们的思想品德、思维能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
1.对品德的培养
首先艺术素质教育与“德”有紧密联系。艺术素质教育作为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的一部分,其内容是广泛而富有联系的,如果仅仅将艺术素质教育归结为吹拉弹唱、舞文弄墨等技巧性的训练,显然达不到正确理解艺术的目的;应该从文化现象或者说人文素质的高度来整体认识艺术,才是对艺术素质教育的全面认识。
艺术教育从形式上不能仅限于一些技巧性的训练,而且从内容上看也不只单包括绘画、音乐、舞蹈等狭窄的门类。作为富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由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民众,其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感、艺术观念,乃至整个社会的风尚、习俗、气质等都有或多或少的差异,而产生的艺术也必将表现出各自的特质。但作为艺术的整体,文化的组成部分将其纳入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的一部分,不仅使艺术教育更为宽泛.同时对真正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民族文化,树立民族形象以及培养爱家乡、爱本土的爱国主义思想具有潜移默化、实实在在的价值,从艺术教育的实施、传授及提高方面也有便利的条件。
2.对审美观念的培养
艺术教育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雕塑、建筑、陶艺等艺术学科,各艺术学科都有各自的特点,但是艺术作为人类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不管是哪一种艺术,它都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是人类对世界、对现实、对生活的一种情感反映。对现实生活感受越深,艺术情感的表现就越深刻、越真实,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经过对生活深刻实践才完成,这样的艺术作品,对人的情感世界,精神世界的作用就越大。在艺术类型中,最主要的、人类感觉最敏锐的是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艺术作品影响人、感染人的过程,也就是教育人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受教育者认识美的过程,是在不断的审美过程中完成的教育。正是因为艺术本身是美的铸造,它感染人,作用于人类的审美,靠的就是它自身美的魅力。艺术教育就是提高人的审美意识的重要手段之一。
3.对思维的培养
艺术素质的教育除了审美功能作用外,对形象性思维的培养是另一主要功能。爱因斯坦讲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现代医学已经证明,人的左右脑有着不同的分工,左脑以语言、计算、逻辑等功能为主,右脑以记忆、形象、情感等功能为主,左右脑既分工不同,又互相调节,互相辅助,偏重任何一方,智力的发展会受到限制,只有全面平衡的发展,才能达到增进智商的目的。
艺术创作是情感的心理活动,是艺术家通过非具象的手段表现他的内心世界。由于是非具象性的艺术,因此,他的创作必须以想象力为心理基础,通过想象和联想的充分发挥,塑造出丰富的艺术形象,而作为艺术的受教育者,通过不断地对感知力的培养,对艺术欣赏的二度创作,也变得更加丰富,这个由感官刺激到受理智支配的过程,是受艺术情感激发的过程,是艺术不断给大脑思维提供丰富给养的过程。
4.艺术教育具有强大的实践性
艺术教育还具有强大的实践性,使学生不再是"书本到文章"的学习模式,而是鼓励每一位学生"创意付诸实践,实践获得创新"。想学舞蹈就必须自己运用四肢跟头脑,想学绘画就必须拿起画笔实实在在地在纸上勾勒;想学雕塑就必须拿起刻刀雕凿石头;想学乐器就必须动手动口驾驭音符......任何一门艺术的掌握都离不开亲身的实践。没有实践艺术教育也很难在大学生中起到提高艺术修,没有实践学生也体会不带艺术带来的快乐!
二、提高非艺术类学生的艺术修养
在现代的日常生活中,随着人们审美能力的不断提高,对生活品味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具有艺术感的不同造型,充斥在人们的视野中,艺术已完全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且不可或缺。
作为当代非艺术专业学生来讲,怎样才能让自己在专业以外的专业水准有更高层次的提高为将来的就业作准备,作为教师的我给学生一个建议: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加强专业以外的专业技能的训练。不断加强自身思想、知识、情感、艺术等各方面的修养,进而服务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1.提高艺术修养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世界观同人们的整个精神世界——心理状态、道德观、艺术趣味、审美能力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果没有正确的观念作指导,欣赏者就不可能领会艺术作品的艺术美,也不可能接受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倾向。
2.要培养自己的审美趣味,扩大自己的欣赏视野
要想欣赏音乐,需要有会听音乐的耳朵;要想判别形态的美,就需要有锐利敏感的眼睛;要想接触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艺作品,就需要阅读他们、欣赏他们,借以锻炼自己的形象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审美趣味,加强审美感受,从而有益于身心健康。
3.要提高鉴赏能力,正确引导自身的审美趣味
在学习中有必要向那些具有某种专长的人在欣
赏方面以指导、帮助。往往专家的意见可以影响、甚至改变自身的兴趣和观点。对艺术作品进行具体的分析、讲解,有助于人们加深对作品的认识、理解和感受。
艺术修养是个人素质的重要体现,是能享用一生的财富,然而每个人的艺术修养都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艺术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出来的。多读书、多实践、多接触各种艺术形式,提高艺术鉴赏能力,锻炼对生活的感受力、丰富的想象力、精湛的表现技巧,提高艺术修为。
三、结语
艺术素质教育能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性情,纯洁心灵塑造,是美的集中体现。事实上,素质的提高,不单是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更需要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标准个人意识、道德修养等的提高;素质的提高,也能使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和文明程度得到提高。不论是出于什么状态的学生更应该尽可能地接受人文教育,找回丢掉的另一半,走出或超越自己狭窄的专业范围。它将成为艺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而倍受重视,让更多的 学生参与到这有益的探索当中,寻找自我,表达自我。这种多元综合性是艺术教育所独有的,它将对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产生巨大的作用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篇8
(一)教学设施的逐步完善为微课教学提供了硬件基础
近年来,许多学校都纷纷建立了校园网,同时以班级为单位建立了宽带网络,许多学校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室,而老不但会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同时也自己或者学校安排配备了笔记本电脑。这为微课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最根本的硬件基础。另一方面,许多学生也会使用许多电子产品及软件如U盘,电脑,QQ等,在家里也有上网的条件,这对于微课教学课后的传播与拓展教学都有着重要意义。
(二)普适性与灵活性为微课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更大的应用空间
由于微课教学的时间短,针对性强的特点,不拘束与课堂的固有框架,可以让教学更具灵活性。这种特性对于很多生源复杂或者大量扩招的学校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学生之间知识功底和思维能力差异较大的班级,对于微课教学的需求是很大的,这种情况下开展微课教学可以针对更多学生的个体情况进行教学。
(三)小学数学的特性为微课教学提供了充分伸展的沃土
由于数学的逻辑性而严谨,同时又极具应用性,对于处在心智逐渐成型和飞速发展的小学生而言,心智不够成熟给数学课堂带来了压力,同时巨大的可塑性也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大的施展空间。通过微课教学,可以通过一个又一个的精心设计的小环节来抓紧其注意力,引起其兴趣,同时也给予了其巨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
二、微课教学对于小学数学的意义
(一)更有针对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了贯穿所有重要知识点,无法做到面面俱到,重点和难点无法完全都展开讲解,而且在对于注意力难以在整堂课全部时间都集中的小学生而言,更容易遗漏一些知识点。而如果把每个重难点都通过多媒体做的更加丰富和有吸引力,不但对于老师的课前准备是一个巨大的负担和挑战,而且在课时增加这么多内容也是难以实现的问题。而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自主课堂的方法,固然能够比传统课堂更有针对性,然而相比于微课教学则效率不够高,针对的点不够明确,同时也因为要安排自主学习和讨论,则难以有时间将知识点由浅入深的纵向进行讲解。运用微课教学,将一些重难点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讲解则更具针对性。
(二)更有趣味性
微课教学的教学时间短,安排的教学内容紧凑丰富,吸引学生注意力并不难。更为难得的是,微课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明显的效果。数学老师在进行微课教学时需要注意多媒体以及道具的运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主动的思考和动手来解决一些问题。比如在进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时候,区别于枯燥的映入概念或者照本宣科,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引入一个场景,让学生帮忙分蛋糕。首先是分4个蛋糕给2个小朋友,然后是分2个蛋糕给2个小朋友,最后到一个蛋糕分给两个小朋友的时候,学生的思维就开始发生碰撞和思考,将道具分给小组,让学生进行划分的时候,同时也很自然的引入了对半分,也就是二分之一的概念,以及分数的意义。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和意义和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的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完成教学重点。
(三)更加具象化
小学生的思维模式是以形象思维为只要的思考模式,那么如果数学问题太过于抽象,学生很容易产生退缩甚至抵触心理,这个时候老师就面临将问题具象化的教学任务。将问题具象化可以通过多媒体,也可以通过道具甚至通过学生直接现场模拟数学问题场景来加以解决。这在微课教学中很容易加以展开,并且在具象化解决问题之后,还能通过多媒体将问题进行总结和深化,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让课堂更生动形象,让学生在今后面对相似问题的时候将更容易解答。
(四)更容易巩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知识点比较多而且很多知识点之间具有逻辑关联性,但是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所限,难以将其进行串联。教师可以通过微课教学将已经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快速的联系,帮学生快速而有逻辑性的将过去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整理温习一遍,建立更为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一个个的专题来巩固过去所学,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五)更具自主性
许多教师十分重视课堂的效率,对于如何提高学生课后的学习却感觉束手无策,只能通过布置很多作业确保学生去做相关的学习。这种方式被动而且如果课业压力过大也容易导致学生的抗拒心理,同时如果课后作业反馈处理不妥善,那么效果也会很不理想。这个时候使用微课教学,让学生在家通过电脑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来将教学资源分享给课后有兴趣的学生,同时学生也能通过自主学习平台来相互的交流与学习。如此使得数学课堂更具有自主性,效率也会更高。
(六)更加灵活
由于微课课堂的时间的可变性,微课内容的可变性,教师可以灵活的安排微课的时间,也可以用微客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复习或者重难点答疑等,十分合理的填补了传统课堂的不足。另外,微课教学的灵活还体现在课后教学上,教师可以将课外的学习与所学知识合理的结合起来,也可以更具学生的情况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的探索与自主学习,十分的灵活。
(七)更易改进
由于微课时间短,教师可以课前就相互讨论和相互借鉴。区别于以往的课前闷头准备,课时临场发挥,改进全靠公开课,微课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毕竟公开课有它自己的局限性,很难暴露出一些问题。而将微课进行预讲可以直接针对课件或者教法的问题进行修正,使得教学工作更加完善。
总之,微课教学对于小学数学而言,无疑是能极大推动其教学效率与效果的好的教学方法,在具体应用的时候应更多的注意优质资源的引入和教学资源的分享,充分的利用微课使课堂效果最大化。相信微课教学会给小学数学教育带来耳目一新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王罗那.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小学数学微课的设计及应用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
篇9
如前所述,两种专业教育从不同的出发点,都经历了长足发展,向对方延伸和靠拢,在当下形成相互交叉的态势。专门电影艺术学院除了培养导演、编剧、摄影等专业从业人员以外,也培养电影史专家、电影理论学者、电影文化研究者;而综合大学的电影系,除了传统的电影方面的学者型人才,其毕业生也大量从事导演、编剧等专业创作(如斯皮尔伯格、弗朗西斯•科波拉、李安等)。在此状况下,梳理二者教育理念之差异,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所谓教育理念的区别,其本质就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区别。这两种专业教育出于不同的出发点,培养不同的人才。而人才模型是由两点造就的,一是起点,二是高度。如果我们粗略地把大学教育的多个学科基础分成四个象限的话,那么各个专业教育的起点就是在这四个象限中寻找自己的落脚点和落脚范围。而高度,则是其毕业生在此平台上所达到的高度。经过总结,我们可以梳理出两种不同的人才模式:柱形人才模型、平台型人才模型。专门的电影艺术学院,倾向于培养的是柱形人才,其底座起点较窄,入点准确集中,在这个起点范围内达到相当的高度,形成柱形结构。事实上,此种二元比较,并非在我们所讨论的对象中出现,它广泛出现在各个行业之中。各个行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基本上都来自于两个部分,一为本行业的专业学习者,一为外部行业进入的管理者。如金融行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一部分人其专业即为金融专业,且在金融专业一线工作时间较长,此部分人士精通本专业的具体事务,之后扩展其思考而至全局,成为领导者;另一部分人专业并非金融,可是从全局管理出发,逐渐学习精通专业知识而成为领导者。这两种人在领导层所占比例多有变化,很难说后者容易占据领导层地位。它们只是从不同的角度、途径到达相同位置。经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看到两种教育理念各有其优点,亦各有其缺点。那么是否有改良的方法呢?因笔者的学习阶段主要在专门艺术院校(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而工作则长期在综合大学进行专业电影艺术教育,对两种教育系统都有一定了解,因而对此问题保持了长期的思考。因为本职工作的关系,我特别希望从综合大学的电影教育角度思考,寻找到一种教育理念的改进方案。经过思考,笔者认识到除了前述两种“柱形人才”、“平台型人才”培养模型之外,还可能存在着第三种人才培养模型,即“金字塔型人才”模型。“金字塔型人才”模型适用于综合大学的专业教育,结合了“柱形人才”、“平台型人才”两种模型的优点,它既拥有较为宽广、坚实的基础,又能够达到一定的专业高度。其本质思想,是将平台的四条边棱向上延伸,形成交汇点,既形成专业区域,又形成专业高度。“金字塔型人才”不是除了专业什么也不懂的“怪才”,亦不是什么都知道但什么都不精通的“庸才”;他们能够应对专业领域的问题,亦能够以开放的心态,借鉴周边行业的经验,调动各方资源;他们不是在被行业塑造,而是从内在思考和欲望出发,塑造自身,甚至塑造行业;他们可以是领导者,也可以是创作者,但是他们永远不会停止思考,他们永远不会认为行业、岗位的现状是一种必然,他们倾向于成为创新者。实际上,“金字塔型人才”的培养,是结合了专门艺术院校和综合大学艺术教育两种方式之优点的产物,它不是一种灵机一动的理念构想,而是一种经历了自然发展和选择的结果。当下在电影教育领域最为优秀的学院,笔者认为其理念本质就是这种“金字塔型人才”培养模型,如纽约大学(TischSchooloftheArtsatNewYorkUniversity)和南加州大学(SchoolofFilmandTelevision,UniversityofSouthernCalifornia)。纽约大学是坐落于纽约心脏地带的名校,所设课程压力不大,但要求甚高,学生称其“nothighpressure,butdemanding”。据《纽约时报大学指南》指出,纽约大学属下的Tisch艺术学院是全美最佳的艺术学院之一,是美国“东岸”电影系统的重要阵地,包括马丁•斯科塞斯、李安、斯派克•李等国际著名导演都毕业于此。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是一所历史悠久、科研教学水平高、有着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的世界知名私立大学。学校现有学生两万八千多名,其中研究生约占一半。根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提供的排名,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在全美综合排名位列第27名,其中电影学院全美第一,是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西岸派”电影的学术重镇,学生大量进入好莱坞一线的工作领域。这两所大学都是综合大学,而其电影专业教育在全球享有盛誉,远超电影艺术单科院校,这在全球是少见的特例。究其原因,正是其毕业生知识结构的“金字塔型”模式使其保有宽厚的人文知识基础和高度的专业性。当然,这种“金字塔型”模式需要具体的观念和条件来满足。纽约大学当初建校的精神,是提供更高深的学问去激发个人在商学、科学、艺术及至于法律的潜力,同时兼容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理念。这一观念之所以能够被彻底实践,并造福许多纽约大学的学生,其原因是由于纽约大学地处全世界文化及金融中心——纽约市,使得纽约市大部分的资源均能被学校所用。如博物馆、画廊、音乐厅等,提供了学生们实地去印证所学。另外纽约市也提供了许多实习及工作的机会,让大多数的学生在学习生涯中,可以得到宝贵的工作经验,发挥学以致用的精神。例如电影、电视专业的学生有机会去电视台实习;旅馆管理的同学可以到旅馆去实习;而主修社会工作的学生,更有机会去参与老人或精神病患的服务工作。这种条件是其他一般大学城院校所不具备的。南加州大学的主要特色是:第一,课程持续时间短,因此课程安排很紧凑;第二,教学重点放在一般课程上,强调学生的通识教育;第三,每年邀请全球各地的专业领域知名人士和学者举行几十次专题演讲会;第四,每年招收的学生数量不多;第五,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特殊性,校方不以其他文理院系的统一标准来刻板要求;第六,因为与产业界融合程度高,学生毕业后,较容易获得电影工业岗位。如前所述,这两所综合大学为代表的专业电影教育,对我们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目前,在中国的电影教育中,综合大学的专业电影教育因为发展时间较短,还处在道路摸索之中,在专业性方面,与专门艺术院校还有一定距离。笔者认为,我们应当借助于综合大学的规模优势。综合大学从资金、基础设施建设、图书馆、学术文化交流活动的举办、参与社会活动的数量和规模等多方面,具有专门艺术院校不能比拟的优势,保有“金字塔型”知识模型的基座部分,是不成问题,关键在于向塔尖方向的专业化延伸,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
两种专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
两种专业教育因为有不同的理念,导致了不同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这是理念指导下的必然结果,也是现实条件限制的结果。专门艺术院校承袭苏联的模式,专业划分很细,以北京电影学院为例,其本科专业(方向)设置如下:文学系: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电影剧作、电影理论、电影批评)导演系:导演专业(故事片、纪录片、剪辑)摄影系:摄影专业(故事片摄影、纪录片摄影、科教片摄影、影视照明)美术系: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广告学专业(影视美术设计、影视美术、影视广告、新媒体艺术、现代绘画、虚拟空间、人物造型、镜头画面设计、影视化妆)录音系:录音专业(录音技术、录音艺术、音乐录音)管理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影视制片、发行放映、文化经济人)电影学系:(电影研究所)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电影理论、电影批评、影视创作学),同时负责学院的学报出版,学院信息中心的工作和学院网络的工作。影视技术系:数字媒体技术研究所(影像工程、数字影视技术、新媒体技术、网络游戏)表演学院:表演专业(表演、配音)摄影学院:摄影专业(图片摄影)动画学院:动画专业(动画、动漫画设计、计算机图形图像,三维电脑动画)如此之多的专业设置,这固然与其本身是一所独立学院,有着较大的规模有关,同时与其专业化分工的思想基础有着联系。而综合大学的艺术学院,以笔者所在的“北大”艺术学院为例,成立时间不长,规模还比较小。在实际工作中,专业课程设置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目前在本科专业设置上更多地借鉴了前述纽约大学、南加州大学的专业设置,单设立“影视编导专业”,把导演、编剧、剪辑、后期制作技术等综合起来,类似美国电影教育中的专业“filmmaking”,给予学生更宽厚的基础和更多的成长空间。在课程设置上,尝试采用了“金字塔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四年的教育中,实施一种从较宽的通识教育到专业教育的过渡方法。在第一年中,主体课程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整个北京大学本科生都必须上的课程,包括英语、体育、政治思想等。第二部分是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专门挑选的北京大学其他人文科学的重要课程,例如文学史、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等。我们认为这样可以给予学生较宽和厚重的人文知识基础。第二年中,主体课程仍然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专门挑选的其他人文科学的重要课程,与第一年相比,这些课程的选择与其专业具有更多的相关性,如美学、艺术概论等。第二部分是专业基础课程,如影片分析、电影技术概论、视听语言、电影史等。第三年中,主体课程是专业核心理论课程,如导演课程、编剧课程等。第四年中,主体课程是毕业实习、毕业作品拍摄、毕业论文写作等。为学生进入实际工作做前期准备,提升其专业性。另外,在第二年开始到毕业的三年中,除了学生自己拍摄的作品以外,要求他们每年提交至少一个影视作品。在课程之外,还开设了大量讲座,邀请业界人士进行讲座式课程。综上,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希望形成一个“金字塔型”的阶梯状发展过程,由宽入窄,由广泛到专业。但是,由于四年时间的限制,目前还有很多学生存在专业训练不足、缺乏实践等问题,影响了其专业性的发展。于是我们建议这部分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可以采用保送和报考两种方式,使他们在研究生阶段完成金字塔尖的知识构建。
篇10
上海外国语大学陈坚林教授明确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作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内容改革方向是朝通识教育迈进、还是认定ESP、抑或有其他选择理应由各高校自己来决定,万不可一刀切,做统一要求”。目前关于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的争议已有众多评析,从医学教育方面去探讨无疑是一新的视角,对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性问题具有现实指导意义。(1)国际医学教育标准对医学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nstituteforInternationalMedicalEducation)于2002年了国际医学教育标准(又被称为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简称GMER),该标准对医科毕业生所期待的教学结果和能力要求被全球医学界所公认。它包括7个宏观领域的内容:①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②医学科学基础知识;③临床技能;④交流技能);⑤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⑥信息管理;⑦批判性思维和研究。由此可见,国际医学教育标准将职业素养和价值观置于多种才能之首,体现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思想;而且,该标准对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视代表了科学的世界观与创新精神。因此,高等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已经逐渐实现从单一型、应用型向复合型和创新型转变,医学生的知识结构也应该包括科学和人文两方面,这无疑为确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向提供了借鉴的可能:一方面,大学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无论如何强调其工具性也不过分;但另一方面,大学英语教学是人文学科中的子学科,其人文教育性必然存在。哈佛医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早在20世纪末就占总学时的20%以上;而我国医学院校的人文社科类课程仅占教学总学时的8%左右,无疑,大学英语是可以在人文教育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的。(2)具体医学院校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我国现有医学院校600余所,建立了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医学教育多层次的相互衔接,以及医学类、相关医学类和药学类专业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每种层次学校的培养目标都有十分具体而又明确的规定。研究型医科大学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一般定位于国际医学拔尖人才的方向,致力于拓展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培养其卓越的学术能力和临床技能;对于教学研究型医学院学生的培养,一般力求使他们达到我国高等医学本科教育所要求的知识、技能与素质标准,服务于广大医疗与卫生保健领域和推动医学事业的发展。那么,对于这类医科大学,显然在英语教学方面我们应该同时发挥语言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作用,既帮助学生突破思维的屏障又增强其专业英语技能,把医学人才推向国际平台。例如7到8年学制的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它便以培养具有真才实学、学风严谨、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复合型医学人才而闻名,而5至7年学制的昆明医科大学所遵循的正是“崇德、精业、团结、奉献”的培养方针,注重专业学术知识和临床技能,同时强调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为国际医疗事业的奉献精神,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相得益彰。另一方面,对于3至5年学制的教学型医学院,由于其主要定位是为地方培养合格的医疗工作者,尤其为边远地区人群提供适时的、良好的医疗与卫生保健服务,我们大可不必要求学生人人都能够达到在国际学术平台上进行各种英语学术交流的目标。例如成都医学院就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优良的综合品质为其目标,造就有思想、有知识、有追求、守纪律的受社会欢迎的医务人员,那么,对于这类院校,英语教学目标的定位应该突显教学的人文性作用,注意通过各种英语教学活动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培养他们的交际合作与沟通能力。无论如何,从国际医学教育发展的趋势来看,人文素质教育早已提上了日程,我们应该高瞻远瞩,将语言的人文性一面融入教学和教育当中。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必须倡导“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素质教育观和办学理念,而我们的教育观念将会直接关系到医学人文教育模式的构建和发展。
篇11
一、中学美术课通过审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审美教育对人们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历来被许多有识之士所认识。我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曾这样说过:“能用作画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对付人生,则生活美化、人世和平。”此为艺术的最大效用。众所周知,美的事物在生活中处处都有,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和欣赏的,因为人们认识美、发现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要通过学习、培养、训练才能逐步得到、逐步增强的。虽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各人对美的内涵的认识却大相径庭,审美的情趣和品位更因人而异,甚至相距千里。要增加审美素养,就必须接受美的教育和熏陶,不断积累和升华对美的体验。马克思历来十分重视青年一代的审美教育,要求他们不但要掌握科学,而且要懂得艺术。认为艺术不仅能帮助人们认识世界,而且能鼓舞人们改造世界,去创造美好生活。他曾说过,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
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正处于发育阶段,属于从少年向青年过渡时期,他们求知欲强,可塑性大,通过美术课对他们进行系统的美术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对于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审美感受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美术是直观形象的视觉艺术,它的鲜明生动的造型、富有情趣的色彩和直观感人的艺术特征,较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因而它更能引起学生兴趣,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良好的审美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乃至一生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二、中学美术课通过审美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并促进其智力的发展
中学美术课对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他们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辨别能力,陶冶其道德情操,很自然地与“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政治教育融为一体,这无疑对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积极意义和作用。
比如有不少青年学生,由于缺乏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他们对人体绘画作品和扑克、画区别不清,容易把美当作丑,把丑当作美,有的人由于受到品的毒害而上上犯罪道路。通过美术课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可以使他们认识到:人体绘画作品是为了突出表现人的形体美和人的内在活力,是对人自身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歌颂,它是一种健康的具有积极审美价值的艺术品,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扑克和画刊宣扬的是低级趣味、寻求感官刺激,它们用纯自然主义的手法甚至变态下流的方法故意宣泄、亵渎情爱,引导人们走向堕落。学生通过接受这种审美教育,有了辨别美丑的能力,就能自学抵制品的侵袭,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同时也能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欣赏人体美术作品,升华自己的审美情感。这种审美教育可能会比讲抽象的道理或硬性制止学生看品的效果更好。
由此可见,审美教育能使人心理健康,乐观向上,精神生活更充实、更丰富,有助于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除上之外,中学美术课通过审美教育对智力发展也起着促进作用。美术课通过具体形象如线条、色彩、形体、结构、空间等绘画语言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记忆、想象和创造能力,而这些能力正是智力的主要因素。丰富有趣的美术常识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知识、民族风俗等内容又大大增加了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容量,对发展智力大有裨益。
三、中学美术课通过对学生进行美术知识教育和美术技能训练,有益于将来的社会工作
篇12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虽然发展得迅速,但是参赛者毕竟还是很少一部分学生,要使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笔者认为,必须与日常的教学活动和教育改革结合起来。任何一门学科的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外部世界的推动,数学也是如此。牛顿、莱布尼兹当年发明微积分就是和解决力学与几何学中的问题紧密联系着的。直到今天,微积分仍在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以往的高等数学教学往往是板着面孔讲理论,而割裂了微积分与外部世界的生动活泼的联系,没能充分显示微积分的巨大生命力与应用价值。学生学了一大堆的定义、定理和公式,可能还没有搞清楚为什么要学习微积分,也不知道学了微积分究竟有什么用。如果能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充分体现数学建模的思想,在讲述有关内容时与相应的数学模型有机结合,在看来十分枯燥的教学内容与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之间架起桥梁,而不是额外增加课程,岂不是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实上,这种数学思想的渗透可以把数学知识和数学应用穿插起来,这就不仅能增强数学知识的目的性,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而且也将在填补数学理论与应用的鸿沟上起到很大作用。另外,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应采取长期的、循序渐进的原则。在高等数学教学中配以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数学模型内容,这就易于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这在学生的能力培养方面又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再者,数学模型课程本身内容庞杂,各部分难度深浅不一,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后,由于已经讲授了微积分方面的数学模型,这有利于后继的数学模型课的进一步学习。因此,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建模思想的初步训练也是十分必要的。
2 数学建模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
2.1 数学建模教育有利于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①可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包括:分析、推理、论证、判断、运用结论等能力;而抽象思维能力包括:分析、综合、概括、归纳、提取等能力。数学建模是建立模型、求解与分析的过程。建立模型是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如变速直线运动速度是位移的导数模型,通过思维分析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个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②可以增强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如今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才流动、职业变更频繁,一个人在一生中可能发生多次选择与被选择的经历,通过数学建模的学习及竞赛训练,他们不仅受到了现代数学思维及方法的熏陶,更重要的是对于不同的实际问题,如何进行分析、推理、概括以及利用数学方法与计算机知识,还有各方面的知识综合起来解决它因此,他们具有较高的素质,无论到什么行业,都能很快适应需要。③有助于增加自学能力。由于实际问题的广泛性,学生在建模实践中要用到的很多知识是以前没有学过的,而且也没有时间再由老师作详细讲解来补课,只能由教师讲一讲主要的思想方法,同学们通过自学及相互讨论来进一步掌握,这就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使他们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更好用这种能力来不断扩充和更新自己的知识。
2.2 数学建模教育为培养“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打下了基础。高等教育对教师队伍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即在业务素质上,教师除了应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外,还要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即要教师成为理论型与实践型相结合的人才。成功地建立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并教给学生思路和方法,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数学基础,理性的思维训练,还要求教师应具有敏锐的洞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以及对实际问题的深入理解和广博的知识面,尤其是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数学建模已不单纯从数学到数学,而是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经济、管理、生态等众多领域。从事数学建模教学的教师必须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深入实际,才能有所作为。这无疑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外,数学建模教学对高等教育专业的设置、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也提供了好的思路。高等教育引入数学建模并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建模竞赛,有利于高等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
3 数学建模教育的具体措施
3.1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主体地位是指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一切的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学生应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数学建模的特点决定了每一个环节的教学都要把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置于首位,教师要激励学生大胆尝试,鼓励学生不怕挫折失败,鼓励学生动口表述,动手操作,动脑思考,鼓励学生要多想、多读、多议、多练、多听,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参与,主动探索的积极状态。
3.2 分别要求,分层次推进。在数学建模教学中,根据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分别要求,个别指导,分层次教学,对不同学生确定不同的教学要求和素质发展目标。对优生要多指导,提出较高的数学建模目标,鼓励他们大胆使用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多给予他们独立建模的机会,能独立完成高质量的建模论文;对中等程度的学生要多引导,多给予启发和有效的帮助,使中等程度的学生提高建模的水平,争取独立完成教学建模小论文;对差生要多辅导,重点是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只需完成难度较低的建模习题,不要求独立完成数学建模小论文。
3.3 全方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是知识、技能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是数学结构中强有力的支柱。由于建模数学面对的是千变万化的灵活的实际问题,建模过程应该是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首先是数学建模化归思想方法,还可根据不同的实际问题渗透函数的思想、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逻辑划分的思想、等价转化思想、类比化归和类比联想思想及探索思想,还可向学生介绍消元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配方法、反证法、解析法发、归纳法等数学方法。只要我们在建模教学中注重全方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就可以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数学建模的思想,就可以把数学建模知识内化为学生的心智素质。
3.4 实行以推迟判断为特征的教学结构。所谓“推迟判断”就是延缓结果出现的时间,其实质是教师不要把“结果”抛给学生,推迟判断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数学概念、定理、解题都要作为“过程”来进行,二是教师在聆听学生回答问题特别是回答错误问题或回答得不太符合教师设计的思路时,应该有耐心,不宜立即判断,教师应沉着冷静,精心组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问的教学交流。由于建模教学活动性强,教学成功的关
键是教师要调动所有学生的探索欲望,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学生通过步步深入的积极思考探索,激发了思维,真正唤起主动参与的意识。
3.5 重视分析建模的数学思维过程。学生普遍感到数学建模难度大,最重要的原因是数学建模的思维方式与学生长期起来是数学知识学习有明显差异,如何突破这个难点,让学生乐于参加数学建模活动?关键是要分析建模的数学思维过程,通过建模发生、发展、应用过程的揭示,挖掘有价值的思维训练因素,抽象概括出建模过程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发展学生多方面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让每一个学生各尽其智、各有所得,获得成功。
3.6 特别强调数学应用。数学建模教育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问题,将学生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机地融入建模教学,选择数学建模专题时尽可能贴近学生实际。
②在建模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再现数学模型形成过程,可先让学生体会数学建模的一般思想方法,进而让学生亲自动手寻找实际问题并自行构造数学模型进行解决,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再引导学生尝试通过建模解决一些复杂但又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篇13
一、充分认识经验在数学教育中的价值
首先,杜威指出:“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这种改造或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知道后来经验的能力。”
其次,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目标,由原来的“两基”再加上基本思想与基本活动经验,变成了现有的“四基”。并且“基本活动经验”与其它“三基”为并列关系,同等重要。可见,新课程标准对数学经验价值的充分肯定。说明其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价值不容忽视。
再者,建构主义也认为:学习是在原有基础上,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中,主动对经验进行加工处理,建构新的知识经验的过程。
二、从学生现有经验出发组织教学
学生的数学经验既包括日常生活经验,又包括在学校数学课堂中已获得的知识、技能。这些是保证学生顺利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条件和必要前提。数学经验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是教师组织数学教学的逻辑起点。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来学习和理解数学,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支撑下获取知识,就不会形成新旧知识连接纽带的断裂,就不会给学生带来理解上的困难。
三、发挥经验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