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财务经理的责任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财务经理的责任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财务经理的责任

篇1

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日趋严重,经营者成为企业事实上的权力核心。导致经营者成为利益相关者财务控制中实权主体的原因主要是:

(1)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在两权分离的条件下,公司法人拥有对公司的实际控制权,而这实际控制权就掌握在经营者手中。所有者财务在企业以法人形式存在后主要是一种监控机制,而不是决策机制,他们不能对企业的经营进行任意干预,只能进行间接控制与监督。而经营者掌控了企业全部的法人财产控制权,在企业正常经营状况下,他们对企业的法人财产有超过其他任何利益相关者的控制权,包括股东,而这一正常状况超过了企业整个生命周期的90%以上。特别对于我国的国有企业来说,国有资产的人是国家,国有职能的执行有赖于各级政府,各级政府最终要授权于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层层加上信息不对称,最终使国有资产所有者大权旁落,导致内部人控制,经营者成了国有企业真正的实权主体。

(2)股权的分散化和股东的社会化。上市公司大多为社会公众公司,中小股东由于监督成本过高,往往有“搭便车”的机会主义倾向。这类股东持有的公司股权被当作一种消极的所有权,即仅有收益权而没有控制权的所有权。由于参与决策成本过高以及对风险的厌恶,这类股东一般不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厌恶承担企业的经营风险。当中小股东对企业经营业绩不满时,他们并不会真的去关心企业的未来,也不在意企业的控制权,他们规避风险的方式往往是“用脚投票”。资本市场的流动性越强,股东“用脚投票”的情形越多,股东的流动性越大,经营者的控制权就会越大。

(3)经营者拥有异质型人力资本。钱德勒指出,在现代企业中,决定谁拥有高层管理权力的已经不是他们拥有的股份,而是其拥有的管理能力。也就是说人力资本才是企业最为稀缺的资源,而经营者是公司人力资本的最大拥有者。人力资本不同于一般的生产要素,首先,人力资本所有权不可分地属于其载体,其次人力资本具有主动性、创造性、超值性与不可储存性。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到来,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经营者具有的专门管理技术、培训以及实践训练所形成的经营管理能力是一种对企业未来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战略资源,是企业未来收入的源泉,经营者的这种异质才能在和股东的博弈中分享了更多的企业财务控制权。

(4)债务资金的软约束。债务资金要求企业按时还本付息,对于经营者来说是一种“硬约束”。适当负债在提高企业财务正杠杆效用的同时,也相对降低了管理者与股东利益的冲突。但是,在企业保证还本付息的前提下,债权人无权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也就是说在企业整个生命周期中有超过90%的时间经营者控制着大部分债务资金和所有者资金,拥有很大的资金调配决策自。只有在企业陷入困境时债权人才可能通过相机治理机制从经营者手中取得企业的控制权,这对于债权人来说是一种消极的权力,行使这一权力时往往意味着债权人已经受到了损失。

三、经营者在财务治理中享有的权力

以财权为基础的财务治理权配置,套用公式,财力+(相应的)权力=财权,那么经营者拥有法人财产权+自有的人力资本所有权+(相应的)财务自=实际财务控制权。实际财务控制权主要表现在经营者有独立进行财务活动,包括资金筹集、投资、使用、分配和偿还的自和财务预测、财务决策的自。经营者财务内含董事会财务和财务经理财务两个具体层次,董事会财务主要着眼于企业财务决策与财务协调,负责具体的财务战略和长期财务决策。财务经理财务是董事会财务决策的执行者,注重日常财务管理,是经营者财务的操作性财务。构成经营者控制权主体的这些权力,排斥着包括债权人和股东在内的出资者的任意干扰。根据张维迎教授提出的剩余索取权跟着控制权走的逻辑,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匹配是最有效率的,经营者应该享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在企业收益分配环节应与物质资本的所有者一样享有企业利润的分享权。在实际情况中,企业经营成果的多少主要源于经营者的有效管理和创造性贡献,经营者获得的高薪、股权、期权、带薪假期、以及名誉、地位等物质报酬和非物质报酬就是对经营者的控制权回报。

四、经营者在财务治理中承担的责任与风险

首先,利益相关者财务理论极力主张公司的目标应该是协调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以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企业目标。但是,利益相关者理论并没有给企业的经营者指出怎样才能知道各个利益相关者已经满意,如何让他们满意。事实上,企业的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是相互竞争的,甚至是实现一方利益必然是以牺牲另一方利益为代价,同时满足所有利益相关者的需要不过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正如詹森(Jensen,2001)所言,“多重目标也就等于没有目标”,缺乏可操作性是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一个致命缺陷。所以,经营者首要的责任就是要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相互冲突的背景下,根据各方对企业的贡献程度、重要性和谈判能力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协调各方利益,得到一个大家基本满意的均衡解,以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其次,保证投资者资金的保值、增值。投资者投入资金的唯一目的就是资金的保值、增值。投资者委托经营者对其投入的资本进行管理,如果对经营者业绩不满,投资者可以解聘经营者或者“用脚投票”出售企业股票来规避风险。另外,股东还可以选择分散投资,持有多样化的证券组合来降低财务风险成本。相比投资者,经营者则处在风险第一线,由于劳动合同的完善,与物质资本相比,人力资本在时间的占用上及对企业的贡献也呈现出资产的专用性特点,人力资本不可能像股东投入的资金一样分散投资,人力资本投入企业后,由于受合同的限制,不能随便撤出,存在极大的机会成本,再加上知识技术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经营者得不断“充电”,否则由于知识陈旧就可能被淘汰。

篇2

(二)财务管理的基本策略

在新世纪,国有投资公司以资本为纽带实施战略性控股管理,这种管理模式要求有发展型的财务管理与其相适应。而发展型的财务管理必须在与管理国有投资公司发展总体战略紧密联系的原则下实施。它应具有全面性、长期性、简洁性的特征,其核心是明确公司财务的基本方向和思路,充分利用优质的可持续发展的公司资源,在投资结构上以股权投资、债券投资为主,其他投资、短期投资为辅的策略;在投资管理上实施股权管理为主,债权管理为辅的策略;在增值方式上实施以股权交易增值为主,公司分红为辅的策略,以此提高国有投资公司财务状况的质量,适应未来环境不断变化的能力。因此,它不仅要有科学精细的日常管理,更要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使得国有投资公司在资本流动中求得发展。

二、加强国有投资公司的财务管理等的对策

(一)财务人员管理

与财务制度同等重要的是财务人员的管理,毕竟财务制度最终主要是财务人员在执行。完善的制度都是人制定的,而它的执行与实施效果完全是依赖于人的素质与能力。如果没有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就无法满足公司对投资企业的财务管理需要。

1.人员选聘

财务人员的素质是保障投资公司利益的关键,所以对财务人员要严格筛选。财务人员应当要求诚实、敬业、有责任心,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有多年的财务工作经验。通过培养成为独当一面的财务管理人员,作为向被投资企业派出的财务经理的后备人选。

2.定期述职制度

投资公司的外派财务经理通常每天工作在被投资企业,被派出的财务经理应定期向投资公司述职,年度终了应提交正式述职报告,并由所在被投资企业领导和投资公司主管部门签署意见,作为工作考核依据。被派出的财务经理汇报的重要的财务信息应汇编成文件备案保存。

3.财务培训制度

投资公司的财务管理要求有较高的财务前瞻性和较综合的财务管理能力。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不断发生变革。为尽快适应这种变化,投资公司财务部门需要根据财务会计制度的变化,定期和不定期地培训财务经理,使财务经理随时更新知识结构,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以适应投资公司国际化的步伐。

(二)财务管理手段

1.财务经理双任联签制

对于具有完善的财务会计体系的公司,采用财务经理双任联签制。财务经理双任联签制是通过向所投项目企业直接委派财务经理来监督或掌握其财务活动。实际工作中投资公司根据投资协议的规定,对被投资企业的各项资金运转由投资公司派驻的财务经理和被投资企业的财务经理实行联签,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动态跟踪管理,确保投资公司的经济利益。派出的财务经理纳入投资公司财务部门人员编制,定期向投资公司述职,并进行统一管理与考核奖罚。

派出财务经理对被投资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财务信息及其他情况享有知情权、检查权、建议权、报告权及评价权。一般不直接干预经营者的经营管理,派出财务经理的职责是产权代表在财务管理方面职责的体现,其职责定位具体有三:一是监督;二是服务;三是沟通。作为投资公司的代表,财务经理的主要作用是监督职能。通过对企业的重大经济活动的监督,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促进企业内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确保投资者的利益。

2.财务经理单任制

对于新成立的、投资公司在其中占较大股份的大型投资企业,或者对投资公司有较大影响的企业采用财务经理单任制。财务经理单任制即由投资公司派出惟一的财务经理,负责管理投资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优点是控制比较严密,管理风险小,缺点是一个企业一个财务经理,管理成本相对较高。根据投资协议,投资公司向被投资企业派出财务经理,全面负责被投资企业的财务事务,直接进入被投资企业的管理层。被派出的财务经理独立于被投资企业的机制之外,属于投资公司的编制,接受投资公司的管理和考核。被派出的财务经理应定期向投资公司述职,年度终了应提交正式述职报告,并由所在公司领导和投资公司主管部门签署意见,作为考核依据。

3.记账制

对比较小型的投资项目公司,为了降低管理成本,可作为投资公司财务管理的延伸,采取记账的方式。

(三)统一财务会计制度

为了及时了解、分析各被投资公司的经营情况,保证投资公司的利益,投资公司应根据所投项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经营特点,依据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直接参与甚至牵头制定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会计管理制度,规范所投项目企业重要财务决策的审批程序和账务处理程序,完善对资金、存货、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等各项资产的管理制度,提高各被投资企业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与可比性。

(四)建立财务管理网

篇3

(一)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是美国著名运筹学家萨特(T.L.Satty)等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用以解决多层次、多因素、复杂问题的决策方法。这一方法是在对复杂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后,构建一个层次结构模型,然后利用比较少的定量信息,将决策思维过程数学化,是一种求解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的一种简便决策方法。应用AHP解决问题的思路是:首先,将所需解决的问题分层条理化、系列化,即根据问题的性质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因素,按照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隶属关系将其分层聚类组合,形成一个递阶有序的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其次,对模型中每一层次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根据人们对客观现实的判断给予定量表示,建构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第三,利用数学方法确定每一层次全部因素相对重要次序的权值;第四,通过综合计算各层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权值,得到方案层相对于目标层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的组合权值,最终以此作为评价和选择方案的依据。

(二)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最早起源于英国文官制度,因其实行充分调动了英国文官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政府行政管理的科学性、增强了政府的效能与廉洁,美国于1887年也正式建立了绩效考核制度,此后,其它国家纷纷借鉴和效仿。现在,绩效考核已经在各种组织中得到广泛运用。绩效考核是指组织定期对个人或群体小组的工作行为及业绩进行考察、评估和测度的一种正式制度。为充分地发挥绩效考核的效能,实业界和理论界普遍认同应该设计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臧伟(2012)认为,财务人员绩效考核设定的标准不仅可以让财务人员清楚什么样的工作结果才算达到了基本绩效或卓越绩效,还应让其明了怎样行动才可能实现预期的绩效,为此他认为对财务经理的绩效考核应该设计三方面的指标:业绩指标、能力指标和态度指标。姚碧莲等人(2010)则认为管理人员的工作对象既有“物”,还有行为复杂多变的“人”,他们需处理的事务繁杂而广泛,因此在考核其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时应由业绩完成的过程和结果来进行判断。尹海平(2010)指出应从品行素质、工作绩效、智能素质、工作态度、资历和身体素质等六个指标对财务人员进行绩效评估。Schne ider等学者在论述“如何构建成功的绩效考核评价系统”时明确指出,绩效考核的关键是要抓住绩效的特征和本质,当绩效考核方法和工作本质、类型相匹配时,评价结果将会更加准确。

三、制盐企业财务经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前提

(一)制盐企业财务经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必要性 当前,大多数制盐企业在考核其中层管理者绩效时,往往采用一种更具有普遍性的指标体系,而财务经理作为一种专业性非常强的岗位,其在制盐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地体现,因此,制盐企业有必要针对财务经理岗位的特殊性,科学合理地确定其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1)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是确保组织战略能得以实现的保障之一。根据组织战略所确定的组织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后成为各个部门的目标,作为财务经理,需采用各种各样的财务手段以确保本部门目标的实现,从而为整个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和组织绩效的提高提供了保障。

(2)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能提升财务经理的积极性。满足SMART(具体的、可衡量的、可实现的、可接受的、有时限)原则的绩效考评指标能有效地激发制盐企业财务经理的潜力,提升其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使其在工作中不断追求完美,精益求精,从而为制盐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3)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能有效地克服对财务经理进行考核时容易出现的形式化、片面化和缺乏准确性等问题。由于财务经理工作的特殊性,其绩效结果往往比较难以量化,因而在实践中制盐企业对财务经理的考核往往流于形式,且偏重于上级的主观判断,从而考核的准确度也较低。而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能有效地规避这一问题。

(4)为合理确定财务经理薪酬水平提供准确可观的依据。绩效考核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在综合评定被考核人员绩效的基础上确定其薪酬水平,合理公平地分配能使财务经理的所得与其贡献匹配。

(二)制盐企业财务经理绩效考评指标设计原则 制盐企业对财务经理进行绩效评估一方面是为了考核其业绩、工作态度及工作能力,另一方面是为了找出其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促使其未来在能力、行为、业绩等方面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为此,绩效评估的公正性、公平性便显得尤为重要,而科学合理地确定考评指标成为关键。制盐企业在设计财务经理人员绩效评估指标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1)指标应具有全面性、综合性。财务经理绩效考评指标应该包括财务部及财务经理这一岗位的所有工作职责,不仅包括业绩,还应包括工作能力及在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工作态度,尤其不能忽略对财务经理进行职业道德的考评。

(2)指标应体现客观性。无论是在指标内容的选择,还是各指标在考核中所占权重的大小,制盐企业财务经理绩效考评指标设计都应尽力避免主观性,努力做到能够量化的指标都明确定量目标值,不能量化的指标尽可能通过确定定性目标值做到可衡量。

(3)指标应具有先进性。所谓先进性是指标具有挑战性,能促使人不断前进。在设计财务经理绩效评估指标时,应该具备一定的难度,是财务经理必须通过努力才能并可能实现的。

四、制盐企业财务经理绩效评价模型构建

(一)制盐企业财务经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不仅能使制盐企业财务经理清楚地知道应该采取怎样的行动才可能实现预期的目标,而且能够激发其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为有效地实现组织战略作出贡献。构建制盐企业财务经理绩效评价模型是一个涉及到多层次,受诸多因素影响的复杂的决策问题,本文采用美国著名运筹学家T.L.Satty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层次分析法进行研究。制盐企业财务经理绩效评估指标的确定,是在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通过发放问卷、调查访谈多家制盐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财务总监、财务经理后最终确定的,如图1所示:

最高层次即目标层,是决策者所要达到的目标,本研究确定为制盐企业财务经理绩效评估A。中间为准则层,即要科学合理评估制盐企业财务经理绩效,需要三个准则:(1)工作业绩B1,是完成工作的效率和效果。财务经理的工作业绩应以财务部门的业绩指标以及财务部员工业绩指标完成情况为主要衡量依据。(2)工作能力B2,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和本领,能力水平的高低表现在认识客观事物的正确、深刻和完整程度上,也表现在获取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速度与质量上。 (3)工作表现B3。最下一个层次为指标层:工作业绩准则下面主要有三个考核指标:计划完成率C1、计划完成质量C2和工作效率C3;工作能力准则包括四个考核指标:专业知识和技能C4、组协调能力C5、解决问题的能力C6和沟通能力C7。工作表现准则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考核评估:职业道德C8,财务经理因其“责任重大”,所以要求其具有“高贵的灵魂”,高贵的灵魂即为财务经理在履行其职责活动中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协作C9、责任心C10,是指员工主动承担工作职责,不推卸责任,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主动性C11,是指员工在工作中勤勤恳恳、积极主动承担本岗位职责和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二)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建构 判断矩阵是进行相对重要性计算的重要依据,也是层次分析法的基本信息。对每一层次中各因素相对重要性的判断,一般应由专家根据常用的1-9标度方法(见表1)来作出。

本研究中各层次判断矩阵的来源是通过发放问卷,调查采访多家制盐企业总裁、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财务总监、财务经理,将其结果进行加权平均处理后得出的。其中A为准则层对目标层的判断矩阵,B1、B2、B3为指标层对准则层的判断矩阵。

(三)一致性检验与层次总排序 为避免在判断指标相对重要性时带有主观性和片面性,需要对所有构建的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即检验各判断之间是否协调一致,有无互相矛盾的地方。度量判断矩阵偏离一致性的指标主要有一致性指标CI和一致性比率CR。CI值越大,表明判断矩阵偏离完全一致性的程度越大,CI值越小(接近0),表明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越好;CR值是CI值与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值的比率,当CR

层次总排序是指计算指标层(最低层次)中所有因素对目标层(最高层)的权重向量(即相对重要性标度)。本研究采用yaahp软件进行一致性检验并得到层次总排序。矩阵A的一致性比率CR=0.0370,矩阵B1的一致性比率CR=0.0370,矩阵B2的一致性比率CR=0.0562,矩阵B3的一致性比率CR=0.0551。可见上述判断矩阵的CR值均小于0.1,说明矩阵A、B1、B2、B3均有着良好的一致性。

由yaahp软件得到的层次总排序结果为:总排序W=(0.1645 0.4058 0.0667 0.0061 0.0579 0.0281 0.0126 0.1383 0.0154 0.0710 0.0336)T。具体见图2。

(四)结果分析 主要表现在:(1)制盐企业财务经理绩效考评指标体系三要素: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中,最重要的的工作业绩,所占比例应达到63.7%,其次顺次降序为:工作态度(所占比例应为25.83%),工作能力(所占比例应为10.47%)。(2)制盐企业财务经理绩效考评体系11个因子中,最重要的三个因子顺次为:计划完成质量C2(所占比例40.58%)、计划完成率C1(所占比例40.58%)和职业道德C8(所占比例13.83%)。(3)在工作能力要素的4个因子中,重要性由大到小依次为组织协调能力C5(所占比例5.79%)、解决问题的能力C6(所占比例2.81%)、沟通能力C7(所占比例1.26%)和专业知识与技能C4(所占比例0.61%)。(3)在工作态度要素的4个因子中,重要性由强到弱顺次为职业道德C8(所占比例13.83%)、责任心C10(所占比例7.1%)、主动性C11(所占比例3.36%)和团队协作C9(所占比例1.54%)。

五、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制盐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经理绩效评估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不仅有利于财务经理个人职业发展,而且有益于制盐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确定财务经理绩效考评指标时,应遵循全面性、客观性和先进性的原则;应主要从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等三个方面对财务经理的业绩进行考评,而其中最关键的维度是工作业绩;在11个主要的绩效评估因子中,最重要的三个因子依次为计划完成质量、计划完成率和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1]杜栋等:《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Bachmann.A.Profiles of corporate technological capabilities--a comparison of large British and German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J].Technovation,1998,18(10):593-604

[3]臧伟:《财务人员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与研究》,《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8期。

[4]姚碧莲等:《当前企业知识员工绩效考核对策研究》,《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5]陈谨:《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方法体系研究》,华北电力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6]郭峻等:《高校财会人员绩效考评研究》,《财会通讯》2010年第6期。

篇4

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成熟的今天,一个具有审时度势的决策者成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必要条件。财务经理作为决策者“财务智囊团“的带头者,通过其组织协调能力和对财务信息的敏捷判断,从提高企业效益、降低耗费和用好资金管理基本思想出发,对各种可行性方案进行研究、分析和评价为最高决策者进行决策提供财务依据财务建议和财务支持,保证方案的顺利进行,并对方案的实施做事后的评估。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财务经理在企业中扮演事后评估者的角色已经不适应企业的发展,对财务经理在企业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成为了必要。

二、财务经理人的含义及其职责

虽然财务经理这一职业已经经过了一段很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但是对财务经理并没有做一个准确的定义,一般认为财务经理(Financial Manager)是指单位会计机构的负责人,是各单位会计工作的具体领导者和组织者。这也从定义上规定了财务经理从公司治理层面和作为执行层中一员所承担的职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财务报表和报告进行监督与报告

财务部是整个企业的资金的融通,资本的融通和经营中现金流量,以及利润的分配管理部门,管理企业的来往账务信息,而财务经理作为企业财务部甚至整个企业经营过程和结果信息的汇聚点,有责任代表所有者对经营者进行监督,履行监督职责。财务经理只要对公司的财务报表和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监督,对出现的问题向上级及相关部门进行报告。

(二)对制度进行建设和优化

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主要目的是有限的资源在产、供、销、研等方面的合理有效配置,以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的基础在于会计信息的及时有效的处理,这要求财务经理要在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层面拥有一个较好的工作平台,建设一套完整的制度来保证决策和执行的效率成为财务经理职责的首要任务之一。

(三)保证企业内外实现顺利的沟通

企业财务经理实现企业内外的顺利沟通能够顺利处理好企业内外各方面的内外财务关系,因此沟通职责是财务经理的重要职责。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成为企业经营制度发展必然趋势,为保证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能够顺利沟通,财务经理成为所有者和经营者进行沟通的中介,实现企业内部的顺利沟通;企业各项业务的顺利进行不仅需要内部进行顺利沟通,同时要求企业与客户、供应商、社区和政府等部门进行顺利的沟通,因此财务经理同时也成为企业与这些方面的人顺利沟通的中介。

三、财务经理的角色定位分析

由于财务经理工作职责的特殊性,这要求财务经理要根据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突破思维局限,充分认识自己在企业各项活动中的作用,正确的进行自我定位。

(一)从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对财务经理的传统定位

由于财务管理的首要目标是是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因此产权、战略和监控成为财务经理管理的聚焦点,财务经理在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中承担着理财、控制和监督的职责,据此财务经理的角色可以概括为“CPA、CMA、CPA”即财务经理兼具有财务分析师、管理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这三种角色。其工作也可以归结为用价值管理的理念进行公司各项业务环节的决策、政策的制定以及效率和效益的评估,用价值工具对各项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的价值管理;通过实施管理行为,对企业财务实现控制和监督的行为管理。

(二)以企业各部门之间的系统联系为基础对财务经理人的定位

财务部门多是做事后报表的评估,对于公司的业务无法做到事前和始终的诊断和分析,财务经理在整个公司的运营知识单纯的扮演者企业监督者的角色。财务经理作为企业监督者,这时的企业特点是:企业的财务和业务是分开进行管理的; 财务部门的工作只是监督单位的工作;财务工作只是按照公司的规定对企业的作业活动进行评估和控制。企业以这种分散式的企业运营,无法实现信息的充分共享,并且无法达到企业有限资源的充分合理的应用,为扭转这种局势,将企业转变为链状运营,形成以团队为基础以顾客为导向的高绩效企业,财务经理必须进行角色转变,由企业的监督者转变为企业的拥护者。实现企业的财务部门和企业部门由相互独立转变为相互密切关联;财务工作由主要监督性工作转变为服务性工作,实现财务的绩效与控制与各项业务目标的目标一致。

四、实现角色转变的限制因素及对策分析

虽然财务经理角色的转换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但是任何一种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进程的曲折性。首先,虽然这种转变思想已经成熟,但是仍然处“纸上谈兵”阶段,大多数高阶管理者害怕失去现有的权利,都是“光说不练”。其次,作为监督者的财务经理具有其相对的独立性,财务经理人的转变会使得其相对独立性消失,财务经理很有可能害怕失去其相对独立性而拒绝这一角色的转变。最后,由于财务经理由于其受教育的背景问题,缺乏相关的管理知识,再者由于每个企业人员的能力有限,使得财务经理缺少资源去建立一个以团队为基础的企业拥护者。

为解决这一问题,企业无论是从财务管理者还是企业方面都要进行转变。

(一)以参与的业务的方式,转变管理者的观念

无论是高阶主管还是财务经理害怕角色转变的主要主要原因是害怕自身利益受到伤害,对于不同的人员根据其性质不同提供不同的方式。对于财务经理对其进行组织学习,邀请相关方面的专家,结合当前的形式和历史经验,讲解当前发展的形式,使得职业经理人具有良好的素质,提高其决策的能力,改变其惯常的思维方式,系统团体精神。对于各阶主管让其了解什么是真实的财务资料,以及怎样有效的利用这些财务资料进行决策,各阶主管也要向财务经理讲解各类作业活动,使得相互了解对方的业务活动,更快的进行角色转变。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此财务经理综合能力

财务经理应当积极参加相关的针对财务经理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并不断加强自身的自我修养,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综合素质。同时要不断加强心理素质的锻炼,树立自信心,着重培养自己的五种能即:心理平衡能力、环境适应力、挫折承受能力、自我激励和自我发展能力、取舍和选择能力,并在实践中主动进行心理的锻炼和意志的培养,结合实际进行正确的自我定位,并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和适应各种转变。

(三)建立组织,分工和合作相结合

财务经理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应当把相关部门培养成一个为共同目标而奋斗的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团队,完成工作本团队各项事务的设置和分配工作,并且了相关团队的性质以及与本团队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本团队与其他团队之间的关系,将本团队作为整个公司的一部分进行决策。

五、结束语

在未来的企业中,财务经理将发展成为一个企业价值创造的主导者和重要影响者,对于企业战略的制定和重大事件的制定他不仅是参与人和领导者,更是企业的战略伙伴 ,因此对经理的素质要求也更加的全面,高标准。一个敏锐的财务经理将影响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本文从整体上对财务经理的角色的演变趋势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细致分析,并提供了相关的相关的解决措施,由于现在“拥护者”角色在企业中并不成熟,因此本文的还有所欠缺,希望后来者有所补充。

参考文献:

[1]李金桂.浅谈出版企业财务经理的定位[J].财务管理

[2]李庆麟.论财务经理的素质及能力[J].经济师,2008(6)

篇5

1、建立监督机制: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制定相应的制度,如应收款的监督,我们制定《应收款管理规定》对货款回笼的期限、流程、上缴的方法、责任人及奖惩有明确的规定。保证了货款及时、安全的上缴。

2、内部牵制制度:财务人员的分工及各职能部门的协作,要分工明确并带有互相制约性,从制度上来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费用支出的合理,对违规违纪的行为起到了预警作用。

篇6

   

忠于职守:财务经理作为会计人员要忠于职守,忠实地执行财务法规和企业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勤于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与技能,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财务经理作为部门负责人要忠于岗位,严格要求自己,做好团队建设。要善于与领导和员工沟通,做好总经理的参谋,及时报告资金、费用的发生情况,并主动作出预测,提出改进意见供总经理参考。同时对员工耐心解释有关政策制度、保护他们的合理利益,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定期组织学习新的政策制度,讨论分公司财务运作所存在的优点与不足,并及时调整,发扬优点弥补不足,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操作流程。我们杭州分公司的《财务管理及控制模式》、《应收款管理规定》等一系列制度的推行,使得财务运作趋于更合理化、健康化,更能符合公司发展的步伐。

   

厉行监督:会计监督是财务经理的重要职能,我们杭州分公司主要是从这几个方面着手的:

   1、建立监督机制: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制定相应的制度,如应收款的监督,我们制定《应收款管理规定》对货款回笼的期限、流程、上缴的方法、责任人及奖惩有明确的规定。保证了货款及时、安全的上缴。

   2、内部牵制制度:财务人员的分工及各职能部门的协作,要分工明确并带有互相制约性,从制度上来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费用支出的合理,对违规违纪的行为起到了预警作用。

   3、执行制度要铁面无私:不以个人的好恶而手轻手重,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从而树立起监督责任人的权威。

   

诚信服务:财务经理既是一个监督人又是一个服务人,要树立诚信服务的理念。杭州分公司在费用支持与控制中采用ABC法,即分公司的业务签单按不同性质的签单分为ABC三类:

   

A类——指业务量大、签单多、到款及时,诚信好的订单,在其费用申请时要大胆给予支持。在某些环节上财务还可以主动与其进行探讨,或及时与总部相关部门预先取得联系,全力配合业务员签到大单。

   

B类——指业务量、签单、收款均一般,且诚信程度也只一般的订单,在费用使用时,应采用先申请后使用,先预算后安排资金。合理控制资金的流动和时间的流动。

   

C类——指那些业务量较小,诚信程度较差且收回时间较长的订单,在审核其费用时,要注意费用单据的真实性和规范性并严格控制费用的发生,报销时采用与签单量挂钩控制的办法。

篇7

厉行监督:会计监督是财务经理的重要职能,我们杭州分公司主要是从这几个方面着手的:

1、建立监督机制: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制定相应的制度,如应收款的监督,我们制定《应收款管理规定》对货款回笼的期限、流程、上缴的方法、责任人及奖惩有明确的规定。保证了货款及时、安全的上缴。

2、内部牵制制度:财务人员的分工及各职能部门的协作,要分工明确并带有互相制约性,从制度上来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费用支出的合理,对违规违纪的行为起到了预警作用。

3、执行制度要铁面无私:不以个人的好恶而手轻手重,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从而树立起监督责任人的权威。

诚信服务:财务经理既是一个监督人又是一个服务人,要树立诚信服务的理念。杭州分公司在费用支持与控制中采用ABC法,即分公司的业务签单按不同性质的签单分为ABC三类:

A类——指业务量大、签单多、到款及时,诚信好的订单,在其费用申请时要大胆给予支持。在某些环节上财务还可以主动与其进行探讨,或及时与总部相关部门预先取得联系,全力配合业务员签到大单。

篇8

二、法人财务权的确立和运行--财务分层管理的客观基础

《会计研究》1994年第5期发表了拙文 《现代企业财务的产权思考》,在该文章里我探索性地提出了从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分析,除监事会行使财务监督外,股东大会、董事长、总经理、财务经理三个瓜分了企业全部财权,形成财务管理的不同层次的观点,这三个不同层次的财务管理通过了《公司法》和各公司章程的规定,明晰了各自享受的财权和有效的约束。这里在此基础上,就这三个层次对企业财务和财务经理财务三个层次的观点,其中董事长、总经理的理财本文称为经营者财务,处于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这是由法人财产权的性质和地位决定的。

按照目前流行的解释,所谓法人财产权是指企业依法成立取得法人资格后,对出资者投资形成的资本金及其增值以及企业在经营中负债形成的全部财产,依法享有法人财产的战胜、使用、处分和相应的收益权利,并以其全部法人财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对出资者承担资本保值增值的责任。出资者只以投入企业的资本额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成为独立的产权主体,企业的法人代表成为法人财产权的经营者。我认为,法人财产权的核心是企业的财权,产权主体的实质是财务主体,企业经营者首先是一个财务管理者。

法人财产权产生的前提是股东与公司董事之间的信托关系(即以信任为基础,以委托为方式,由企业经理股东经营企业的法人财产)。但是,从财务管理上分析,这种信托责任或信托关系具体又包括两个层次:一是企业出资者委托董事或经理为其人,以实现企业投资者收益最大化目标来管理企业财务;二是企业内部高层经营者委托中层经营者(财务经理)行使企业中层级基层财务活动进行管理的权力。遗憾的是,目前我们讨论财务管理主要局限于第二个层次上的财务问题,尽管这是最直接、最明显的财务关系,但并不是最关键、最主要的财务关系。

法人财产权概念的提出,使原有集所有者、经营者、财务经理职能于一身为特点的财务机制和层次,发展成为所有者、经营者、财务经营人员分工协作为特点的财务管理机制。此时,企业的整个财务管理活动已表现为下表所示的三个基本决策层次。  管理层次

管理主体

管理内容

管理特征  所有者

所有者

①决定经营方针  ①长远眼光

与投资计划

财务

股东(大会)

②选举董事

②主要目标

③批准企业财务  ③审议重要文件

预决算

④决议公司清算

分立、合并

经营者

董事长

①具体财务战略  ①中、长期眼光

财务

总经理

②合理的组织

②具体战略

③有效的控制批  ③财务决策

准预算

④动态协调

⑤聘任或解聘财

务经理

财务经理

财务经理

①拟定各种计划  ①短期眼光

财务

财务人员

②具体日常财务  ②执行决策与预算

决策

③决策财务分析  ③财务控制

与报告

④实施财务预算

在以上三个层次的财务管理中,经营者财务是主要的,理由是:

1.所有者财务在企业以法人形式存在以后主要是一种监控机制,而不是一种决策机制。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资本出资者与企业经营者出现错位日趋明显,即所有者并不一定是企业的经营者,法人概念的提出,使企业作为财务主体,其经营者具有财务自,有权独立进行财务活动,包括资金筹集、投资、使用、分配和偿还的自和财务预测、财务决策的自。这些权利排斥着包括出资者在内的任意干扰。况且,作为企业财务研究的重点决不是出资人意图是什么,而是关注经营者应该如何理财,完成信托责任的问题。

这里所说的所有者财务主要是一种监控机制,在"经理革命"的浪潮中得以进一步体现。所谓经理革命即领取薪水的经理人员在高层管理中逐渐取代传统的所有者而占支配地位,这里现代工商企业扩张的产物,也是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这种经理式企业在美国到本世纪50年代基本成熟和完善。因为经理革命的完成,牢固地确立企业经在企业经营财务决策中的中心地位,原始出资人难以再染指企业财务决策,企业的法人产权越来越由经理阶层全权支配和处置,法人财产日渐脱离原始产权而不断彻底独立化。尽管,这种变化并不意味股东控制本身已经不存在,更不能认为所有权已经没有什么意义,只是股东对企业经理的控制更注重通过股票市场来实施间接控制。

2.财务经理的财务是注重日常财务管理,是经营者财务的操作性财务。财务经理的职责,根据外国经验和我国具体情况财务经理的职责可规定为以下几项: (1)处理与银行的关系;(2)现金管理;(3)筹资;(4)信用管理;(5)负责利润的分配;(6)负责财务预测、财务计划和财务分析工作。

正如詹姆斯·c·范·霍恩所说:"本人在同许多公司财务主管人的交谈中了解到,他们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管理流动资金上,长期投资和筹资决策等方面占用时间则较少。"(参见《财务管理学原理》詹姆斯·c·范·霍恩著王文元等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序言)。财务主管人员的职责的规定是由他们的地位决定的。所以,如果把财务管理的全部内容仅仅界定为财务经理的职责范围,其局限性是十分明显的。

3.经营者财务才是企业财务的精髓。 企业财务的主要着眼点是财务决策和财务协调。从财务决策上看,企业财务方面的融资决策、投资决策和股利政策的安排都事关企业生存和发展,这些决策尤其是长期财务决策一般与企业组织结构中的最高经营者紧密相联。如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设备更新改造、对外扩张、股票发行、债券发行决策、公司改组、融资租赁等对于企业长期盈利能力有战略影响,因此只能由企业最高层次来考虑。可以说,财务决策是典型地涉及到企业最高层次的决策或者说企业所有重要决策都具有重要的财务意义。这些问题是财务部门不能所及的,尽管财务经理可以或应该参与预测分析和决策以后要组织决策项目实施。

从财务协调上分析,把资金运动、现金流量和生产经营活动有序协调,实现财务、产品、市场、技术、人才管理的统一,仅仅依靠财务经理的努力而没有企业经营者的参与是不可想象的。

三、全局性、系统性和战略性--经营者财务的进一步界定

看来,经营者财务命题的提出是对财务经理财务的发展和升华,因为:

1.经营者财务的对象是全部法人财产, 是对企业全部财务责任,包括出资人资本保值增值责任和债务人债务还本付息责任的综合考察。财务经理财务主要是短期资产的效率和短期债务的清偿。

2.经营者财务的着眼点是决策、组织和协调, 而且这种决策主要是企业宏观方面、战略方面的。财务经理财务的着眼点主要是营运问题。在协调上分析,经营者财务要关注两个协调:一是外部协调,即协调企业与股东、债权人、政府部门、业务关联企业、社会监督部门、中介机构等错综复杂的关系,目的在于树立企业良好的财务形象;二是内部协调,即协调企业内部各单位工作、业务上关系,目的在于减少内部磨擦,使各项工作有序和谐、提高运行效率。

3.经营者财务的主要手段是:

(1) 合理的组织。包括机构设置、各项制度、规章和考核奖惩等。

(2) 严格的制度。包括各项规章、考核与奖惩办法。

(3) 明确的管理方针、财务政策。

(4) 动态协调与例外管理。即对企业经营运行中的问题,包括生产经营的随机变化和财务关系的不协调等随时加以修正和解决。

4.经营者财务的约束机制的企业约束机制的关键。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按照法人治理结构机理,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工会等组织机构的设置和这些组织机构之间范围的科学分工,保证了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之间的相互制衡,这种制衡约束机制制约的主要对象是企业高层经营者。尤其在完善的市场体系下,股东通过在股票市场上买卖股票的方式来评价企业经营者的业绩,影响公司的经营决策。如当股东对现任经理或公司的经营状况不满意而抛售股票时(即股东用脚投票),会引起该公司股票价格下跌,股价下跌会使该公司面临一系列困难和危机,以致破产倒闭。如果这样公司经理也将承担职业风险。

四、 财务分层管理理论是对中国财务理论的深化和财务实践的升华

财务分层管理理论,尤其是经营者财务概念的提出,我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继承和弘扬了我国传统财务管理不少应该肯定的东西:

1.在财务管理所涉及的企业范围上, 中国财务研究的是所有企业的财务问题,既包括公司制的企业,也包括非公司制的企业,既包括大中型企业,也包括小企业的财务问题。而不象西方财务所考虑的企业仅仅是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把非上市公司,如有限责任公司的财务问题排斥在外。

2.在涉及内容上,中国财务考虑的重点是企业内部财务问题, 诸如企业内部的财务运行机制、内部财务管理制度、集权与分权、生产经营与财务安排的协调等。在内容上,中国财务管理渗透西方财务四个无法比拟的结合:财务管理与生产经营管理的结合;内部管理制度与外部政策要求的结合;财务的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的结合;财务的合规性与合理性的结合。这几个特点既与西方财务主要探讨股份公司在金融市场的财务运作问题相区别,而且与财务的专业管理相区别,可以说,要不是经营者财务,不可能实现上述结合。

当然,经营财务决不是对我国传统的、有益的财务管理体系和机理简单的重复,在弘扬传统财务管理精髓上,经营者财务的观点又使得中国企业财务以开放的心态向更新颖、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

第一, 经营者财务产生的客观基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者与经营者的信托责任关系。

第二,经营者财务的内容,在关注内部财务运作的同时,还要关注企业的商品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上的财务运作问题。商品经营、货币经营和资本经营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三大主体。

第三,在制约机制上,经营者财务的决策最直接受到所有者财务意识、要求的制约,而首先不是政府作为社会经营者的政策、计划的约束。

篇9

一、集团所有资金实行收支分离

该集团要求,集团及其分(子)公司的一切收入和支出都必须分开核算和管理,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不允许收支合并使用。对收入和支出分别设置银行账户进行管理:

1、设置专门的银行账户,接受集团及其分(子)公司的一切收入款项。集团财务中心选择了一家服务较好的银行作为合作伙伴,并以该行为依托,建立起一个安全、快捷的资金调度网络。集团总部在其所在地银行开设了接受其自身和各分(子)公司汇(存)款的专门收入账户。规定该账户只用于资金的统一调拨,不能作日常的资金支出。总部还以集团公司的名义在各分(子)公司所在地的集团总部选定的同一银行设立专门的收款账户。

2、设置专门的付款账户。集团财务中心和各分(子)公司财务部均在集团及其分(子)公司所在地设立了资金支出账户,专门用于费用等资金的支出。要求任何收入均不得存(汇)入该账户。集团总部和各分(子)公司只允许保留一个费用支出账户。

二、收入账户的使用与管理

1、集团收入账户的使用与管理。集团收入专户接受其自身和分(子)公司汇入的销售收入及其他来源的资金。该户同时担负集团资金的调拨任务。

集团总部的银行收入专户指定专人负责。该专户的银行支款票据由指定的人员负责保管,有关印鉴由财务总监和出纳人员分别掌管。

资金调拨的依据是资金和费用预算。该收入专户划拨出去的一切资金均需有经董事长和财务总监共同签字的“资金调拨单”。无此两人签字的“资金调拨单”,账户专管员一律不得从该专户向外划拨资金。

资金调拨的内容:1)根据预算定期向总部、各分(子)公司预拨的各种费用;2)根据预算向供货商支付的货款;3)集团不动产的购置支付;4)对外投资;5)归还银行借款;6)其他重大支出。

2、集团设在各分(子)公司所在地收入专户的使用与管理。各分(子)公司的一切收入和其他来源的资金都必须直接存(汇)入该账户,不得截留和隐瞒。对销售和其他来源的现金收入,应于当日全部存入该账户,对通过银行结算的,要事先通知客户将收款单位改为集团总部,并告知客户收入专户及其账号,要求客户直接将货款汇入总部在各分(子)公司所在地设立的账户。

该账户由各分(子)公司财务经理管理。总部选择一种合适的资金划拨方式,其结算凭证由分(子)公司财务经理领取,作为向总部划拨资金的唯一工具。该资金划拨(结算)凭证,在分(子)公司财务经理领用前,应事先在收款单位及相关栏目填制好集团的名称、开户银行及账号。要求分(子)公司财务经理每5天向总部收入专用账户解交一次资金。

三、支出账户的使用与管理

支出账户仅限于预算内费用的支出和经批准的因公借款支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使用该账户截留收入。该账户的资金来源是集团财务中心根据资金和费用预算,定期预拨的费用资金。根据集团的实际和预算方案,集团财务中心每旬向专用付款账户预拨一次资金。如果分(子)公司的费用预算超支,则根据预算审批程序事先提出追加预算的方案,经批准后再根据预算安排追拨资金。该种账户分别由出纳人员和集团的财务总监、分(子)公司的财务经理共同控制管理。

四、费用的支出规范

集团总部的费用支出,一律严格按《财务报销与借款管理规定》执行。

分(子)公司费用支出除严格执行《财务报销与借款管理规定》外,还必须执行如下规范:

1、分(子)公司总经理和财务经理在预算范围内有权直接签批如下费用支出:

1)工资性支出;2)招待费支出;3)水电费支出;4)电话费支出;5)运杂费支出;6)会务费支出;7)租赁费支出;8)生活费支出;9)零星办公支出;10)差旅费支出11)各种税款。要求不再在费用科目中设置概念模糊的“其他费用”子目。如果有现行子目中无法核算的内容,应按程序进行审批,并在财务报告中单独进行披露。

2、集团总部代分(子)公司支付现金的费用。下列物品由集团办公室集中采购,根据各分子公司的需要(预算)定期发放;下列劳务由集团办公室集中招标确定供方单位,根据预算安排统一提供,并由总部统一集中结算:

1)微机耗材;2)大宗办公用品;3)通用的低值易耗品;4)促销用品;5)印刷制品;6)总部代办的广告费;7)汽车的大中性修理费;8)固定资产购置;9)保险费支出;10)招待用品,如烟酒等;11)其他由集团统一办理的事项。

集团办公室应根据本规定,制定物品(劳务)采购细目、标准、方案以及分发办法。

五、其他资金支出的管理。

严格控制总部及分(子)公司预算外的一切支出。不允许因私借款。允许借款的事项包括:

1)因公出差;2)合约规定带款的采购;3)到集贸市场采购物资;4)购置办公用品或低值易耗品;5)其他因公必须带款事项。

以上借款集团财务总监和分(子)公司财务经理应按最低需要进行核准。

六、有关帐务处理

1、各分(子)公司收到销售货款并存入分(子)公司所在地总部账户后,应开具“内部转账会签单”注明“货款(或xx资金)由总部统收”一联转总部,一联自留作帐务处理。相关会计分录如下(单独设置“集团内部往来”一级科目):

1)分(子)公司:

借:集团内部往来――总部贷:销售收入、预收货款、其他应付款等2)总部收到分(子)公司转来的收款“内部转账会签单”后:

借:银行存款――xx公司贷:集团内部往来――xx公司总部财务中心,根据分(子)公司设置银行存款明细帐(微机帐)。

有关银行收款的“内部转账会签单”,各分(子)公司财务部门应通过集团特快专递网络及时发往总部财务中心进行帐务处理。

篇10

1、设置专门的银行账户,接受集团及其分(子)公司的一切收入款项。集团财务中心选择了一家服务较好的银行作为合作伙伴,并以该行为依托,建立起一个安全、快捷的资金调度网络。集团总部在其所在地银行开设了接受其自身和各分(子)公司汇(存)款的专门收入账户。规定该账户只用于资金的统一调拨,不能作日常的资金支出。总部还以集团公司的名义在各分(子)公司所在地的集团总部选定的同一银行设立专门的收款账户。

2、设置专门的付款账户。集团财务中心和各分(子)公司财务部均在集团及其分(子)公司所在地设立了资金支出账户,专门用于费用等资金的支出。要求任何收入均不得存(汇)入该账户。集团总部和各分(子)公司只允许保留一个费用支出账户。

二、收入账户的使用与管理

1、集团收入账户的使用与管理。集团收入专户接受其自身和分(子)公司汇入的销售收入及其他来源的资金。该户同时担负集团资金的调拨任务。

集团总部的银行收入专户指定专人负责。该专户的银行支款票据由指定的人员负责保管,有关印鉴由财务总监和出纳人员分别掌管。

资金调拨的依据是资金和费用预算。该收入专户划拨出去的一切资金均需有经董事长和财务总监共同签字的“资金调拨单”。无此两人签字的“资金调拨单”,账户专管员一律不得从该专户向外划拨资金。

资金调拨的内容:

(1)根据预算定期向总部、各分(子)公司预拨的各种费用;

(2)根据预算向供货商支付的货款;

(3)集团不动产的购置支付;

(4)对外投资;

(5)归还银行借款;

(6)其他重大支出。

2、集团设在各分(子)公司所在地收入专户的使用与管理。各分(子)公司的一切收入和其他来源的资金都必须直接存(汇)入该账户,不得截留和隐瞒。对销售和其他来源的现金收入,应于当日全部存入该账户,对通过银行结算的,要事先通知客户将收款单位改为集团总部,并告知客户收入专户及其账号,要求客户直接将货款汇入总部在各分(子)公司所在地设立的账户。

该账户由各分(子)公司财务经理管理。总部选择一种合适的资金划拨方式,其结算凭证由分(子)公司财务经理领取,作为向总部划拨资金的唯一工具。该资金划拨(结算)凭证,在分(子)公司财务经理领用前,应事先在收款单位及相关栏目填制好集团的名称、开户银行及账号。要求分(子)公司财务经理每5天向总部收入专用账户解交一次资金。

三、支出账户的使用与管理

支出账户仅限于预算内费用的支出和经批准的因公借款支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使用该账户截留收入。该账户的资金来源是集团财务中心根据资金和费用预算,定期预拨的费用资金。根据集团的实际和预算方案,集团财务中心每旬向专用付款账户预拨一次资金。如果分(子)公司的费用预算超支,则根据预算审批程序事先提出追加预算的方案,经批准后再根据预算安排追拨资金。该种账户分别由出纳人员和集团的财务总监、分(子)公司的财务经理共同控制管理。

四、费用的支出规范

集团总部的费用支出,一律严格按《财务报销与借款管理规定》执行。

分(子)公司费用支出除严格执行《财务报销与借款管理规定》外,还必须执行如下规范:

1、分(子)公司总经理和财务经理在预算范围内有权直接签批如下费用支出:

(1)工资性支出;

(2)招待费支出;

(3)水电费支出;

(4)电话费支出;

(5)运杂费支出;

(6)会务费支出;

(7)租赁费支出;

(8)生活费支出;

(9)零星办公支出;

(10)差旅费支出;

(11)各种税款。

要求不再在费用科目中设置概念模糊的“其他费用”子目。如果有现行子目中无法核算的内容,应按程序进行审批,并在财务报告中单独进行披露。

2、集团总部代分(子)公司支付现金的费用。下列物品由集团办公室集中采购,根据各分子公司的需要(预算)定期发放;下列劳务由集团办公室集中招标确定供方单位,根据预算安排统一提供,并由总部统一集中结算:

(1)微机耗材;

(2)大宗办公用品;

(3)通用的低值易耗品;

(4)促销用品;

(5)印刷制品;

(6)总部代办的广告费;

(7)汽车的大中性修理费;

(8)固定资产购置;

(9)保险费支出;

(10)招待用品,如烟酒等;

(11)其他由集团统一办理的事项。

集团办公室应根据本规定,制定物品(劳务)采购细目、标准、方案以及分发办法。

五、其他资金支出的管理。

严格控制总部及分(子)公司预算外的一切支出。不允许因私借款。允许借款的事项包括:

(1)因公出差;

(2)合约规定带款的采购;

(3)到集贸市场采购物资;

(4)购置办公用品或低值易耗品;

(5)其他因公必须带款事项。

以上借款集团财务总监和分(子)公司财务经理应按最低需要进行核准。

六、有关帐务处理

1、各分(子)公司收到销售货款并存入分(子)公司所在地总部账户后,应开具“内部转账会签单”注明“货款(或资金)由总部统收”一联转总部,一联自留作帐务处理。相关会计分录如下(单独设置“集团内部往来”一级科目):

(1)分(子)公司:

借:集团内部往来――总部贷:销售收入、预收货款、其他应付款等

(2)总部收到分(子)公司转来的收款“内部转账会签单”后:

借:银行存款――公司贷:集团内部往来――公司总部财务中心,根据分(子)公司设置银行存款明细帐(微机帐)。

有关银行收款的“内部转账会签单”,各分(子)公司财务部门应通过集团特快专递网络及时发往总部财务中心进行帐务处理。

篇11

一、集团所有资金实行收支分离

该集团要求,集团及其分(子)公司的一切收入和支出都必须分开核算和管理,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不允许收支合并使用。对收入和支出分别设置银行账户进行管理:

1、设置专门的银行账户,接受集团及其分(子)公司的一切收入款项。集团财务中心选择了一家服务较好的银行作为合作伙伴,并以该行为依托,建立起一个安全、快捷的资金调度网络。集团总部在其所在地银行开设了接受其自身和各分(子)公司汇(存)款的专门收入账户。规定该账户只用于资金的统一调拨,不能作日常的资金支出。总部还以集团公司的名义在各分(子)公司所在地的集团总部选定的同一银行设立专门的收款账户。

2、设置专门的付款账户。集团财务中心和各分(子)公司财务部均在集团及其分(子)公司所在地设立了资金支出账户,专门用于费用等资金的支出。要求任何收入均不得存(汇)入该账户。集团总部和各分(子)公司只允许保留一个费用支出账户。

二、收入账户的使用与管理

1、集团收入账户的使用与管理。集团收入专户接受其自身和分(子)公司汇入的销售收入及其他来源的资金。该户同时担负集团资金的调拨任务。

集团总部的银行收入专户指定专人负责。该专户的银行支款票据由指定的人员负责保管,有关印鉴由财务总监和出纳人员分别掌管。

资金调拨的依据是资金和费用预算。该收入专户划拨出去的一切资金均需有经董事长和财务总监共同签字的“资金调拨单”。无此两人签字的“资金调拨单”,账户专管员一律不得从该专户向外划拨资金。

资金调拨的内容:1)根据预算定期向总部、各分(子)公司预拨的各种费用;2)根据预算向供货商支付的货款;3)集团不动产的购置支付;4)对外投资;5)归还银行借款;6)其他重大支出。

2、集团设在各分(子)公司所在地收入专户的使用与管理。各分(子)公司的一切收入和其他来源的资金都必须直接存(汇)入该账户,不得截留和隐瞒。对销售和其他来源的现金收入,应于当日全部存入该账户,对通过银行结算的,要事先通知客户将收款单位改为集团总部,并告知客户收入专户及其账号,要求客户直接将货款汇入总部在各分(子)公司所在地设立的账户。

该账户由各分(子)公司财务经理管理。总部选择一种合适的资金划拨方式,其结算凭证由分(子)公司财务经理领取,作为向总部划拨资金的唯一工具。该资金划拨(结算)凭证,在分(子)公司财务经理领用前,应事先在收款单位及相关栏目填制好集团的名称、开户银行及账号。要求分(子)公司财务经理每5天向总部收入专用账户解交一次资金。

三、支出账户的使用与管理

支出账户仅限于预算内费用的支出和经批准的因公借款支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使用该账户截留收入。该账户的资金来源是集团财务中心根据资金和费用预算,定期预拨的费用资金。根据集团的实际和预算方案,集团财务中心每旬向专用付款账户预拨一次资金。如果分(子)公司的费用预算超支,则根据预算审批程序事先提出追加预算的方案,经批准后再根据预算安排追拨资金。该种账户分别由出纳人员和集团的财务总监、分(子)公司的财务经理共同控制管理。

四、费用的支出规范

集团总部的费用支出,一律严格按《财务报销与借款管理规定》执行。

分(子)公司费用支出除严格执行《财务报销与借款管理规定》外,还必须执行如下规范:

1、分(子)公司总经理和财务经理在预算范围内有权直接签批如下费用支出:

1)工资性支出;2)招待费支出;3)水电费支出;4)电话费支出;5)运杂费支出;6)会务费支出;7)租赁费支出;8)生活费支出;9)零星办公支出;10)差旅费支出11)各种税款。要求不再在费用科目中设置概念模糊的“其他费用”子目。如果有现行子目中无法核算的内容,应按程序进行审批,并在财务报告中单独进行披露。

2、集团总部代分(子)公司支付现金的费用。下列物品由集团办公室集中采购,根据各分子公司的需要(预算)定期发放;下列劳务由集团办公室集中招标确定供方单位,根据预算安排统一提供,并由总部统一集中结算:

1)微机耗材;2)大宗办公用品;3)通用的低值易耗品;4)促销用品;5)印刷制品;6)总部代办的广告费;7)汽车的大中性修理费;8)固定资产购置;9)保险费支出;10)招待用品,如烟酒等;11)其他由集团统一办理的事项。

集团办公室应根据本规定,制定物品(劳务)采购细目、标准、方案以及分发办法。

五、其他资金支出的管理。

严格控制总部及分(子)公司预算外的一切支出。不允许因私借款。允许借款的事项包括:

1)因公出差;2)合约规定带款的采购;3)到集贸市场采购物资;4)购置办公用品或低值易耗品;5)其他因公必须带款事项。

以上借款集团财务总监和分(子)公司财务经理应按最低需要进行核准。

六、有关帐务处理

1、各分(子)公司收到销售货款并存入分(子)公司所在地总部账户后,应开具“内部转账会签单”注明“货款(或xx资金)由总部统收”一联转总部,一联自留作帐务处理。相关会计分录如下(单独设置“集团内部往来”一级科目):

1)分(子)公司:

借:集团内部往来――总部贷:销售收入、预收货款、其他应付款等2)总部收到分(子)公司转来的收款“内部转账会签单”后:

借:银行存款――xx公司贷:集团内部往来――xx公司总部财务中心,根据分(子)公司设置银行存款明细帐(微机帐)。

有关银行收款的“内部转账会签单”,各分(子)公司财务部门应通过集团特快专递网络及时发往总部财务中心进行帐务处理。

篇12

由于投资公司和所投项目企业有各自平等、独立的法人地位,投资公司对被投资企业的财务制度和财务人员并不具有天然的管理权限,但对财务制度和财务人员的管理对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而言又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投资公司应该尽可能利用股权地位和各种手段,实现对所投项目企业财务制度和财务人员的控制。这些管理控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统一财务会计制度

为了及时了解、分析各被投资公司的经营情况,保证投资公司的利益,投资公司应根据所投项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经营特点,依据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直接参与甚至牵头制定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会计管理制度,规范所投项目企业重要财务决策的审批程序和账务处理程序,完善对资金、存货、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等各项资产的管理制度,提高各被投资企业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与可比性。

二、建立财务管理网

投资公司通过建立计算机网络系统,帮助所投项目企业实现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及远程报表、报账、查账、审计等工作,实现动态会计核算与在线财务管理。系统支持电子单据与电子货币,改变了财务信息的获取与利用方式。将所有被投资企业的财务信息都集中在计算机网络上,形成企业财务数据库,可以随时调用、查询各企业的凭证、账簿、报表等信息,随时掌握各企业的经营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投资公司建立企业财务数据库,利用公司的企业财务数据库实现对被投资企业财务状况的动态管理和动态监控。数据库设计的财务功能包括三级财务数据:一是基础财务数据,这是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判断的基础;二是在此之上,系统自动生成的各种比率分析数据,通过对各种比率的分析了解,可以掌握企业的动态财务状况及趋势;三是在一、二级数据的基础上设计的预警系统,如果发现企业的现金保有量不足3个月的消耗等情况,系统会自动预警。通过财务数据库这种规范、标准的动态反映,满足投资公司在管理方面的要求。

三、财务人员管理

与财务制度同等重要的是财务人员的管理,毕竟财务制度最终主要是财务人员在执行。完善的制度都是人制定的,而它的执行与实施效果完全是依赖于人的素质与能力。如果没有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就无法满足公司对投资企业的财务管理需要。

1.人员选聘

财务人员的素质是保障投资公司利益的关键,所以对财务人员要严格筛选。财务人员应当要求诚实、敬业、有责任心,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有多年的财务工作经验。通过培养成为独当一面的财务管理人员,作为向被投资企业派出的财务经理的后备人选。

2.定期述职制度。

投资公司的外派财务经理通常每天工作在被投资企业,被派出的财务经理应定期向投资公司述职,年度终了应提交正式述职报告,并由所在被投资企业领导和投资公司主管部门签署意见,作为工作考核依据。被派出的财务经理汇报的重要的财务信息应汇编成文件备案保存。

3.财务培训制度。

投资公司的财务管理要求有较高的财务前瞻性和较综合的财务管理能力。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不断发生变革。为尽快适应这种变化,投资公司财务部门需要根据财务会计制度的变化,定期和不定期地培训财务经理,使财务经理随时更新知识结构,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以适应投资公司国际化的步伐。

四、财务管理手段

根据对各被投资企业的控股程度和各企业的实际财务会计管理水平,投资公司实行纵横交叉的网络式管理,可以既保证对投资企业的动态全面了解,又重点掌控一些核心企业。在财务管理具体实践中,分别采用财务经理双任联签制、财务经理单任制、记账制等,通过向被投资企业委派财务经理,控制或掌握其财务活动,从而更全面的掌握被投资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杜绝会计作假行为,为投资公司的重大决策提供财务保障,便于投资公司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1.财务经理双任联签制

对于具有完善的财务会计体系的公司,采用财务经理双任联签制。财务经理双任联签制是通过向所投项目企业直接委派财务经理来监督或掌握其财务活动。实际工作中投资公司根据投资协议的规定,对被投资企业的各项资金运转由投资公司派驻的财务经理和被投资企业的财务经理实行联签,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动态跟踪管理,确保投资公司的经济利益。派出的财务经理纳入投资公司财务部门人员编制,定期向投资公司述职,并进行统一管理与考核奖罚。

派出财务经理对被投资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财务信息及其他情况享有知情权、检查权、建议权、报告权及评价权。一般不直接干预经营者的经营管理,派出财务经理的职责是产权代表在财务管理方面职责的体现,其职责定位具体有三:一是监督;二是服务;三是沟通。作为投资公司的代表,财务经理的主要作用是监督职能。通过对企业的重大经济活动的监督,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促进企业内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确保投资者的利益。

2.财务经理单任制

对于新成立的、投资公司在其中占较大股份的大型投资企业,或者对投资公司有较大影响的企业采用财务经理单任制。财务经理单任制即由投资公司派出惟一的财务经理,负责管理投资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优点是控制比较严密,管理风险小,缺点是一个企业一个财务经理,管理成本相对较高。

根据投资协议,投资公司向被投资企业派出财务经理,全面负责被投资企业的财务事务,直接进入被投资企业的管理层。被派出的财务经理独立于被投资企业的机制之外,属于投资公司的编制,接受投资公司的管理和考核。被派出的财务经理应定期向投资公司述职,年度终了应提交正式述职报告,并由所在公司领导和投资公司主管部门签署意见,作为考核依据。

3.记账制

对比较小型的投资项目公司,为了降低管理成本,可作为投资公司财务管理的延伸,采取记账的方式。

五、审计管理

审计管理也是投资公司对被投资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投资公司在每一个会计年度结束后委托会计事务所对被投资企业的财务报告和经营情况进行专业审计。为了真实反映问题,达到预期效果,在审计之前应先召集中介机构审计人员逐一对被投资企业财务存在的问题和漏洞进行分析,制定审计计划和审计重点,然后再进行目的明确的审计,充分利用外部审计力量,防止走过场的例行审计。

审计结束后,由投资公司根据需要,组织必要的人力资源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结论进行适当的复核,进而通过相应的委托条款,从机制上督促会计师事务所认真履行审计程序、确保审计结论的科学合理。通过审计事务所对被投资公司的财务报表和有关的会计凭证、账簿及所有反映的经济业务进行审计,来掌握被投资公司报表的编织方法和会计处理方法是否有章可循、合理合法,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披露是否真实,有无夸大业绩和资产,隐瞒亏损和债务等情况,以此了解投资公司的资产是否安全和完整。对于审计出的问题,投资公司应及时督促被投资企业进行整改,并把整改结果作为下一阶段投资的依据。

总之,投资公司财务管理涉及的环节较多,需要处理的利益关系复杂,再加上当前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这些都增加了投资公司进行科学有效财务管理的难度。需要从事这一行业的人们不断地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根据各被投资企业实际情况,对上述多种形式的管理方法做适当的调整、侧重和选择,使财务管理既比较全面、扎实,又留有缓冲余地,达到松紧有度的管理,实现多方共赢。

参考文献:

[1]R.N.Anthony&V.Govindarajan.ManagementControlSystems,McCraw-HillCompanies,1998

[2]唐俐: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选择[J].会计之友,2005(2),p58~p59

[3]左庆乐:企业集团母子公司管理模式和管理控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3,17(5),p59~p61

篇13

由于投资公司和所投项目企业有各自平等、独立的法人地位,投资公司对被投资企业的财务制度和财务人员并不具有天然的管理权限,但对财务制度和财务人员的管理对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而言又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投资公司应该尽可能利用股权地位和各种手段,实现对所投项目企业财务制度和财务人员的控制。这些管理控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统一财务会计制度

为了及时了解、分析各被投资公司的经营情况,保证投资公司的利益,投资公司应根据所投项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经营特点,依据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直接参与甚至牵头制定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会计管理制度,规范所投项目企业重要财务决策的审批程序和账务处理程序,完善对资金、存货、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等各项资产的管理制度,提高各被投资企业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与可比性。

二、建立财务管理网

投资公司通过建立计算机网络系统,帮助所投项目企业实现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及远程报表、报账、查账、审计等工作,实现动态会计核算与在线财务管理。系统支持电子单据与电子货币,改变了财务信息的获取与利用方式。将所有被投资企业的财务信息都集中在计算机网络上,形成企业财务数据库,可以随时调用、查询各企业的凭证、账簿、报表等信息,随时掌握各企业的经营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投资公司建立企业财务数据库,利用公司的企业财务数据库实现对被投资企业财务状况的动态管理和动态监控。数据库设计的财务功能包括三级财务数据:一是基础财务数据,这是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判断的基础;二是在此之上,系统自动生成的各种比率分析数据,通过对各种比率的分析了解,可以掌握企业的动态财务状况及趋势;三是在一、二级数据的基础上设计的预警系统,如果发现企业的现金保有量不足3个月的消耗等情况,系统会自动预警。通过财务数据库这种规范、标准的动态反映,满足投资公司在管理方面的要求。

三、财务人员管理

与财务制度同等重要的是财务人员的管理,毕竟财务制度最终主要是财务人员在执行。完善的制度都是人制定的,而它的执行与实施效果完全是依赖于人的素质与能力。如果没有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就无法满足公司对投资企业的财务管理需要。

1.人员选聘

财务人员的素质是保障投资公司利益的关键,所以对财务人员要严格筛选。财务人员应当要求诚实、敬业、有责任心,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有多年的财务工作经验。通过培养成为独当一面的财务管理人员,作为向被投资企业派出的财务经理的后备人选。

2.定期述职制度。

投资公司的外派财务经理通常每天工作在被投资企业,被派出的财务经理应定期向投资公司述职,年度终了应提交正式述职报告,并由所在被投资企业领导和投资公司主管部门签署意见,作为工作考核依据。被派出的财务经理汇报的重要的财务信息应汇编成文件备案保存。

3.财务培训制度。

投资公司的财务管理要求有较高的财务前瞻性和较综合的财务管理能力。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不断发生变革。为尽快适应这种变化,投资公司财务部门需要根据财务会计制度的变化,定期和不定期地培训财务经理,使财务经理随时更新知识结构,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以适应投资公司国际化的步伐。

四、财务管理手段

根据对各被投资企业的控股程度和各企业的实际财务会计管理水平,投资公司实行纵横交叉的网络式管理,可以既保证对投资企业的动态全面了解,又重点掌控一些核心企业。在财务管理具体实践中,分别采用财务经理双任联签制、财务经理单任制、记账制等,通过向被投资企业委派财务经理,控制或掌握其财务活动,从而更全面的掌握被投资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杜绝会计作假行为,为投资公司的重大决策提供财务保障,便于投资公司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1.财务经理双任联签制

对于具有完善的财务会计体系的公司,采用财务经理双任联签制。财务经理双任联签制是通过向所投项目企业直接委派财务经理来监督或掌握其财务活动。实际工作中投资公司根据投资协议的规定,对被投资企业的各项资金运转由投资公司派驻的财务经理和被投资企业的财务经理实行联签,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动态跟踪管理,确保投资公司的经济利益。派出的财务经理纳入投资公司财务部门人员编制,定期向投资公司述职,并进行统一管理与考核奖罚。派出财务经理对被投资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财务信息及其他情况享有知情权、检查权、建议权、报告权及评价权。一般不直接干预经营者的经营管理,派出财务经理的职责是产权代表在财务管理方面职责的体现,其职责定位具体有三:一是监督;二是服务;三是沟通。作为投资公司的代表,财务经理的主要作用是监督职能。通过对企业的重大经济活动的监督,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促进企业内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确保投资者的利益。

2.财务经理单任制

对于新成立的、投资公司在其中占较大股份的大型投资企业,或者对投资公司有较大影响的企业采用财务经理单任制。财务经理单任制即由投资公司派出惟一的财务经理,负责管理投资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优点是控制比较严密,管理风险小,缺点是一个企业一个财务经理,管理成本相对较高。

根据投资协议,投资公司向被投资企业派出财务经理,全面负责被投资企业的财务事务,直接进入被投资企业的管理层。被派出的财务经理独立于被投资企业的机制之外,属于投资公司的编制,接受投资公司的管理和考核。被派出的财务经理应定期向投资公司述职,年度终了应提交正式述职报告,并由所在公司领导和投资公司主管部门签署意见,作为考核依据。

3.记账制

对比较小型的投资项目公司,为了降低管理成本,可作为投资公司财务管理的延伸,采取记账的方式。

五、审计管理

审计管理也是投资公司对被投资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投资公司在每一个会计年度结束后委托会计事务所对被投资企业的财务报告和经营情况进行专业审计。为了真实反映问题,达到预期效果,在审计之前应先召集中介机构审计人员逐一对被投资企业财务存在的问题和漏洞进行分析,制定审计计划和审计重点,然后再进行目的明确的审计,充分利用外部审计力量,防止走过场的例行审计。

审计结束后,由投资公司根据需要,组织必要的人力资源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结论进行适当的复核,进而通过相应的委托条款,从机制上督促会计师事务所认真履行审计程序、确保审计结论的科学合理。通过审计事务所对被投资公司的财务报表和有关的会计凭证、账簿及所有反映的经济业务进行审计,来掌握被投资公司报表的编织方法和会计处理方法是否有章可循、合理合法,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披露是否真实,有无夸大业绩和资产,隐瞒亏损和债务等情况,以此了解投资公司的资产是否安全和完整。对于审计出的问题,投资公司应及时督促被投资企业进行整改,并把整改结果作为下一阶段投资的依据。

总之,投资公司财务管理涉及的环节较多,需要处理的利益关系复杂,再加上当前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这些都增加了投资公司进行科学有效财务管理的难度。需要从事这一行业的人们不断地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根据各被投资企业实际情况,对上述多种形式的管理方法做适当的调整、侧重和选择,使财务管理既比较全面、扎实,又留有缓冲余地,达到松紧有度的管理,实现多方共赢。

参考文献:

[1]R.N.Anthony&V.Govindarajan.ManagementControlSystems,McCraw-HillCompanies,1998

[2]唐俐: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选择[J].会计之友,2005(2),p58~p59

[3]左庆乐:企业集团母子公司管理模式和管理控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3,17(5),p59~p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