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生态猪市场前景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生态猪市场前景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生态猪市场前景

篇1

1.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生态文明建设

1.1资本的反生态性

资本、劳动力、原材料是实现资本增值的三要素,缺一不可。原材料的最终来源是各种自然资源。资本要实现增值,只有把各种自然资源吸收到经济体系中去,才能为自身提供永续增至的不竭动力。在自然资源有限的前提条件下,资本无限扩张的结果必然是自然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生态环境的破坏。资本的反生态性由此显现。资本的这种反生态不仅表现为劳动异化和消费异化,还将科学技术逐步“异化”为资本无限扩张的助推器。

异化的本意是自身的丧失。劳动的目的是实现自我价值,并在劳动中不断肯定自己的存在。但是,而本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工人劳动成为工人生存的唯一手段,过度细化的分工将工人的劳动场所局限在狭小的空间内,成为生产机器的附属物,工人从劳动中得到的是微薄的工资和对自己的否定[1]。异化劳动将自然界和自身的生命活动都变成维持个人生存的手段。其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不断被异化,在不同的时刻被标定为生产者、消费者、劳动者、资本家,仅此而已。这是人类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生命活动、精神本质相异化的“直接结果”[2]。

除了在生产领域中使劳动者受奴役,资本的控制还进一步深入到人们的休闲、消费等日常生活中,将他们变成生产和消费的机器。夸张的广告宣传激发出人们的消费欲望,满足自己的“需要”人们竭尽所能地去赚钱,把个人成就感完全建立在金钱和物质的满足上,人的思维被迅速地同化和物化着。

在马克思看来,人的本质本应是从事有意义、有创造性的活动。市场经济下人们片面的追求财富量和消费多样化,逐渐变成一台赚钱和花钱的机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简化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人类的主体性逐渐沦丧,人类活动与类本质、理想之间的异化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日益加深[3]。

资本的增值能力还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越发达,科技在促进资本增值中的作用也就越明显。科学技术逐渐成为促进资本增值的工具,进一步将人和自然卷进资本主义生产的循环圈,二者间的冲突也逐步加剧,为生态危机的爆发埋下了隐患[4]。

1.2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对全球生态环境的影响机理

资本家对私人利润的无限追求和资本的无限积累的愿望决定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生产的目的是实现物品的交换价值,而非使用价值。市场信号的滞后性和市场信息的不完全性导致生产者盲目的进行生产活动,消费者需求小于厂商供给时便出现了生产过剩,科技进步导致优胜劣汰的加速和过度的消费,这些都是社会财富损失的重要来源,最终都要由生态环境来承担。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以环境换取发展后,借助资本和市场的全球扩张以及生态殖民主义的方式掠夺世界资源和转移污染实现了自身生态环境的改善,这样做的代价便是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的迅速恶化和更大的经济发展压力[4]。生态危机和经济危机在发展中国家并存,严重滞后了发展中国家社会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距离愈行愈远。

由此可见,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劳动异化、消费异化、技术异化等资本的反生态性都深深地隐藏在资本的趋利本性中。在资本占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生态危机爆发难以避免。

2、社会主义国家生态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

2.1急功近利的经济建设思想

只有在有一定的经济发展基础、人民生态意识普遍提高到一定程度以及足够的科学技术来满足生态生产的要求时,才能使社会在不超过生态环境的实际承载能力前提下,依据生态环境的规律进行有计划的生产和消费。然而,在普遍不具备这样条件的社会主义国家,只能选择发展市场经济来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无暇顾及生态文明建设。

2.2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

与资本主义国家相比,经济状况普遍处于落后状态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多少有些被“异化”的味道,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身不由己”,任由资本主义资本的控制。为了缩小与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的差距,社会主义国家为了发展经济几乎破坏性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尤其是当前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的我国,企业为追求利润将生态问题置之度外,甚至为追求高额利润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无暇顾及生态保护。

2.3国家宏观调控机制不健全,导向性不强

在市场经济无力解决生态问题时,政府必然要进行干预。但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政策下,地方政府片面的追求GDP和短期政绩,为发展经济急功近利的开发一切可利用的自然资源,甚至不惜牺牲掉生态平衡。近年来,在生态保护的政策号召下,一些地区也制定了一些相应的法规,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法规落实不很到位而不能有效运转[5]。其次,采用科层制形式的政府,在搜集和信息过程中均会出现一些信息偏差,致使政府难以掌握充分的市场信息,在干预过程中出现信息扭曲。

3、结论与对策

同资本主义国家相比,社会主义国家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最大的优势在于高度中央集权,这就为集体管控自然资源,实行计划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前提条件。

3.1生态成本内部化

社会主义国家可以凭借中央集权的优点,将自然资源与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这样就能有效限制企业将环境成本外部化,因为任何外部化行为都将意味着由国家、进而由社会来承担环境成本,即自己造成的损失自己补偿,从而可以有力的保护环境与生态,即使有局部的环境退化也是暂时性的。社会主义在解决环境问题方面有理论优势,而且有现实可操作性,最重要的是要找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道路。

3.2建立健全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要进行环境保护、提高资源利用率,就必须增加投入来改善生产设备和改进技术水平等,这既增加了成本也增加了风险。因此,可以考虑在不同地区之间可建立横向转移加纵向化的补偿支付体系,即政府对生态效益进行横向规划,为每个地区规定资源使用量和废物排放量,“明码标价”,这样,既可以迫使生态环境受益地区为生态效益提供地区提供一部分资金上的“赞助费”,先将这部分资金统一上缴中央政府,国家再纵向支付给生态效益提供地区和人群,进而宏观上调动整体保护生态环境意识。(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92.

[2] 管宇.探析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与反思[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10):32-35

篇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06-0014-03

1 引言

宝鸡市陈仓区地处陕西秦岭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内,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西端。全区现辖18镇、338个行政村、223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0万,其中农业人口50万;全区总面积2517km2,东西长119km,南北宽68km,耕地66.73万亩。其中,西部山区8镇有136个村、13.6万人,面积1584km2,占全区总面积的61.4%。全区有7.5万贫困人口,其中西部山区有5.7万贫困人口。

自从20世纪末实行封山育林后,该区的植被得到很快恢复,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随着生态保护力度的加大,该区居民以采药、放牧、伐木等直接依赖自然资源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受到制约,急需引进新的生产模式。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平衡,保进人与环境的和谐,提高生态功能保护区内的农民的生活质量,当地政府启动了“绿色、环保、循环”秦岭北麓生态保护项目,采取公司+基地+学校+农户+市场的运作模式, 希望在该区发现和发展一些新的农业产业,以提高当地政府、企业和农民的经济收入,改善生态保护。

“绿色、环保、循环”秦岭北麓生态保护项目选择在溪镇上站村实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部分师生提供技术支持。该项目在上站村采取“养猪+种魔芋+沼气”的生态农业模式,以建沼气池作为纽带,带动养殖业和种植业的发展。沼气池可存下人畜粪尿,解决农村面源污染,又可生产沼气用于村民烧火做饭,减少森林的砍伐。沼液作为有机肥料施给农作物,减少或不用化肥的使用,生产出绿色农产品。农民有了沼气池后,可进行猪鸡的规模养殖,提高农民的收入。三者构成了一个生态农业循环系统,既可增加收入,节约开支,又能保护环境,不失为一种比较理想的选择。作为此项目的参与者之一,下面谈谈上站村的生态农业建设。

2 选择生态农业模式的原因分析

上站村地处秦岭北麓山区,属半山区。北依渭河,是关中地区的黄土高坡,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土壤颜色为黄色,该村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夏秋多雨,冬春水少,有1509人,分为8个村民小组,有386户,耕地共1774亩。其中水流浇地1470亩,坡地204亩,人均耕地1.18亩。此外该村有林地2000亩,荒山6800亩。人地矛盾突出,经济欠发达,迫切需要实施该项目。

2.1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该村在封山育林之前,村民生活水平较高;自从封山育林以后,村民在山里采药、放牧、伐木等生产方式被禁止,当地主要的经济来源被切断,新的生产方式又没有到位,再加上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村民普遍反映生活比较困难。为了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发展经济的要求就显得非常迫切,这就需要一个好的经济项目来促进经济的发展。

2.2环境保护的需要

实施封山育林,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因此在发展经济项目时要考虑到环境保护的需要。而养猪+沼气+种魔芋作为一种生态农业循环模式正好满足了保护环境的要求。

2.3缓解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该项目是为了缓解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而建立,因此必须遵循促进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既考虑到环境的保护,又考虑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此项目能兼顾二者的协调发展。

3 生态农业模式的效益分析

3.1 可节省燃料、电费、化肥支出

农户使用沼气做饭、炒菜及点灯照明,每户年节省燃料和电费开支约800元,利用沼液、沼渣施于农作物,每年可节省化肥350kg,减少化肥支出约400元,两项合计每个沼气用户年节支增收1200元;同时,魔芋的产出也具有直接的经济效益。

3.2 发展养殖种植业可增加农民收入

以沼气为纽带推动了农民发展养猪、养牛、养羊、养家禽业。据调查,沼气用户普遍增加养猪2头左右,以年出栏2批,每头获利200元计,每户年获利800元。同时,利用沼液、沼渣优质有机肥,调整了种植业结构,除了发展魔芋,还能发展反季节瓜菜和其它经济作物,增加了种植业收入。

3.3 减少森林资源消耗

据估算,不用沼气的农户1年生火做饭所用薪柴相当于能覆盖5亩地的植被。也就是说,在改用沼气后,1年可保护5亩地的山林不受砍伐。

3.4可治理生活垃圾污染

建设沼气池配套三改(改猪圈、改厕所、改厨房),禽畜圈养,治理面源污染。通过沼气工程建设,人畜粪尿自流进入沼气池,面源污染得到有效的治理和资源化再利用,形成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3.5 推动无公害农业生产发展

人畜粪尿经过沼气池厌氧发酵后的沼液、沼渣是优质有机肥,为发展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提供了大量的理想肥料,沼液、沼渣还有改良土壤、提高地力的效能。每个沼气池年产沼液、沼渣可达18t,可满足4亩作物的肥料需求。

4 “养猪+沼气+种魔芋”技术模式

4.1村民有能力出资建设

该计划项目为养猪(5头) + 沼气池(1个体积8m3) + 魔芋种植(667O合1亩)。以村民的现有经济实力,完全有可能建设。

此项目投入1年就可完成,共需投资23995元,其中由农户出资2700元,由项目申请方出资21295元。包括:沼气池建设费5145元,养猪成本9750元,魔芋成本3000元,专家指导费3000元,销售费用600元,项目监控费2000元,其他费用500元。

4.2村民种魔芋技术成熟

魔芋作为当地的传统产业,虽有一定的发展,但由于此产业对土地掠夺性强,因此发展受限制。但魔芋产业具有好市场前景,且投资少、见效快,适合农村发展。魔芋在当地已初具规模,经济效益较好,村民已掌握一定的种植技术。实施该项目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作指导,在技术上有强大支撑。魔芋的产量和质量都有所提高,且绿色无公害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魔芋亩产可达10000K,产值达10000元,纯收入约为9000元。

4.3沼气池建设技术成熟

目前,农村进行“三改”提上日程,其中包括猪圈的改造,这对养猪和沼气池的新建提供了基础;沼气池的建设和生态农业循环系统的建设已取得多次成功,技术成熟。池型是8m3水压式沼气池,按照“三结合”的原则进行布局,即沼气池与圈舍和厕所相连通,使人畜粪便直接入池,常年存栏5头猪,常温发酵,全年正常运行,北方采用暖圈保温,使用寿命达到20a以上。户用沼气池的产气量与发酵温度有密切的关系,在北方能达到每年300m3左右。种植魔芋667O(合1亩),沼渣直接用作魔芋的有机肥料。

4.4建沼气池可保护生态

每个沼气池年节约薪柴1204K,约相当于保护0.22hO林地;1个沼气池年节约煤炭847K,折605K标煤,按1kg标煤减排二氧化碳2.644K计算,则每个沼气池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612K。按每kg标煤减排二氧化硫0.0224K计算,则每个沼气池年可减排二氧化硫13.6K。因此该项目对秦岭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5 魔芋生产基地和魔芋产业

5.1魔芋的市场前景极为广阔

魔芋是一种很有开发前景的食品原料。目前,日本是魔芋消费最大的国家,常年缺口1万t精粉,需从中国、印尼进口。日本将成为我国魔芋原料及产品的主要外销市场。国际上魔芋的兴起也刚刚起步,美国食品医药局1989年通过了魔芋食品的注册,为魔芋食品打入美国市场扫除了障碍。欧洲人不种魔芋,但对魔芋的减肥保健功能很感兴趣,欧洲人已着手魔芋食品的研究和开发。可以相信,不久的将来魔芋的世界市场将非常巨大。

5.2魔芋种植易形成规模效应

魔芋(667O合1亩)单位总成本为1000元/667O,其中:①种苗费850元/667O;②肥料50元/667O;③农药100元/667O。如果实行绿色生产,则农药、化肥等开支可以省掉,而魔芋的亩产值可达10000元,产量也可达10000kg,规模效应显著。

由于魔芋的亩产量极为可观,按每家农户种1亩魔芋计算,上站村386户农民1年的魔芋产量可达386万kg,这已形成魔芋产业,为魔芋的深加工提供了原材料。

有了原材料作保证,魔芋可以种植加工系列化,形成产业链,有利于带动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推动民族经济的发展,形成民族产品优势品牌,壮大民族特色经济。

5.3关于发展魔芋产业的建议

组织村民生产魔芋相对容易,要把生产的魔芋卖出去就比较困难。在上站村形成魔芋产业基地的同时,当地政府应加强策划,在产品深加工及销售方面下功夫,以拉长魔芋产业的链条,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模式,提高魔芋产业的附加值。

(1)加大对农民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对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剂量要严格控制,以减少对土壤的破坏和对环境的污染。提高魔芋产品的技术含量, 打造绿色环保无公害的魔芋品牌。

(2)建议组建魔芋食品行业协会,以统筹安排魔芋生产、销售,统一经营国际、国内市场。

(3)引进深加工的企业,增加魔芋的工业附加值,扩大销路。

(4)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在政府网站上免费介绍产品,力求在招商引资、引进业主、拓展市场、扩大营销上取得突破。

(5)加大科技投入,增加科技含量,鼓励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继续培育魔芋优良品种,并搞好种植规范化的实验、示范和推广工作。

6 结 语

“养猪+沼气+种魔芋”项目以沼气为中间纽带, 通过饲料喂猪――猪粪尿进入沼气池――沼气作为生活用能――沼渣、沼液肥田, 形成绿色、高效、综合性的生态农业链, 促进种养业的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经营。无公害魔芋生产, 同时衍生了多项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实现了农村沼气建设与魔芋等经济作物生产的密切结合,实现了与农村改水、改厕、改厨、改圈、改园、改路、改浴的有机结合, 达到了环境整治的最佳效果。

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能给当地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增收效果,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能实实在在促进该区生态农业的发展,保护秦岭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环境。

因此,在当今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我国的“三农”问题提上重要议程的背景下,作为既环保又增收的“养猪+沼气+种魔芋”生态农业项目应该得到大力支持,在该地区全面推广。

参考文献:

[1]杨新军,李同.秦岭国家级生态功能区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J].水土保持通报,2004,24(3).

[2]原建军,蔡秋琪.秦岭北麓生态保护报告[N].西安日报,2008-3-21.

篇3

德青源公司正在投资建设的“德青源养殖生态园”,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现代化蛋鸡养殖场之一。生态园一期工程投资7800万元,占地138亩,现已建成11栋、总面积1100平米的鸡舍,并从国外引进了由电脑控制的检蛋设备包装车间,已形成雏鸡、蛋鸡、肉鸡及饲料生产配置的“一条龙”生产线,并开发出“双黄蛋”等系列产品。目前,生态园存栏美国“海兰克”蛋鸡50万只,日产鸡蛋30万枚,总产量的80%供应京城和县内超市,20%供应市内国家机关。 目前又在全国各大中心城市布点,加快扩张速度,如在上海附近不到100公里的区域投资5000万建立现代化生态化蛋鸡基地,建成后将对上海市场进行一次新的生态蛋革命。

根据多年从事生态环保产品的专业机构上海劲释咨询研究认为,由于蛋鸡养殖较其他猪羊牛等牲畜相比,养殖成本低、养殖周期短、养殖技术不高等特点,高品质生态蛋将作为主流产品,在未来的15年内逐渐替代普通非安全鸡蛋,该市场将呈现井喷式发展,其市场前景不亚于当年的奶业和豆奶业的高速成长期,目前德清源是以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的模式给市场提供安全的高品质鸡蛋为主,但是这并不能真正满足市场的潜在巨大需求,因为这仅仅是基础需求,因为这些鸡蛋还是以工业化圈养的方式饲养的,笔者了解到圈养鸡蛋和三洋鸡蛋,工业化鸡蛋和天然放养鸡蛋,吃种植饲料和捕捉野食,在鸡蛋的品质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而急需鸡蛋营养的消费者,尤其是婴幼儿、孕产妇、老人、伤病者、学生、亚健康、营养不良者,需要更安全、更自然、更具有营养的鸡蛋。因此对鸡生长的环境、饲料、饮水、品种、情绪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比如以饲养有机鸡的区域,方圆30公里内不能有工业污染和化工企业。因此为有机蛋,绿色AA级蛋提供更大的市场机会。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目前有以下生态、绿色、有机蛋在市场销售:

图表略,读者可到以下地址下载图表阅读:

蛋业中的蒙牛何时诞生?

看到如上的表格,可以发现目前该领域,缺少全国性企业,或者强势品牌,说明该行业总体发展相对初级,市场集中度很低,除了德清源在北京市场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外,其他蛋品牌在当地或一线城市的销量有限,虽然四川铁骑力士开发的圣迪乐村有机蛋5元一只自然销量每天超过1000个,但和上海总体蛋市场日消耗近百万只相比,可以忽略不计。现在生态有机蛋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1、 规模化的问题

由于对环境要求较高,有机蛋形成规模化具有一定难度,笔者认为可以利用农林符合饲养的方式解决以上问题,如承包荒山荒地,种植农作物、果树和经济林,放养各类山鸡,鹌鹑、特种鸡。山鸡实现半野生态放养方式,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树林作为山鸡挡风遮雨栖息场所,鸡粪作为肥料滋养果树林,多余的秸秆可以培养高蛋白质、无菌饲料蛆,综合开发、循环开发、立体开发,实现规模化、产业化、有机化,解决产量不足的问题,又治理了荒山荒地,形成新的生态旅游静待你,同时保护了环境,防止水土流失。一举数得。

2、 品牌生动化的问题

如何让市场迅速接受1.5元以上的一只的鸡蛋,是摆在所有生态蛋企业的一道难题,笔者认为除了像德清源那样因为拿到风投,可以大规模广告传播的模式外,可以以大型社区、高端社区、大型企业、社团机构为基点、以公关活动、新闻事件为引爆点、以卖场、超市为发力点,进行深度推广,通过现场演示、品尝试吃、食品安全讲座、换购促销,尤其是制造焦点事件,引起广大消费者对问题鸡蛋的关注,借力打力,进行品牌营销的突破,如笔者正在协助山东一家有机蛋企业进行市场突围,因为该机构同时种植有机玫瑰,笔者建议其用有机玫瑰饲养有机蛋,制造产品的差异,开发出有机玫瑰红山鸡蛋,赠送当地500对结婚和生子的新人与家庭,通过聚焦人群,以点带面,在婚礼喜宴、满月酒等“聚众体验”的模式,结合中国早生贵子、多子多福传统社会认知。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和青睐,正在成为当地的鸡蛋领导品牌。

3、 品控管理问题

因为牵涉到从种植、养殖、包装、仓储、物流、分销、终端陈列等环节,有机生态蛋品控成为保证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笔者认为,如果这一缓解没有完善的话,即便不要规模,也要把品控做好,当年牛奶市场的爆发,值得借鉴,全国的奶牛产的牛奶根本供不应求,所以出现弄虚作假的行为,生态有机蛋作为高价值营养健康食品,也将会出现这一问题,在市场出现爆发之际,一定要头脑清醒,不能为了规模和眼前的利益,以次充好。同时寻求专业的机构和设备解决一些品控的问题,如利用互联网、食品回溯系统、量子检测等方面进行控制,保证产品的高品质和安全性。

篇4

“俗话说得好,物以稀为贵。紫薯的价格是普通红薯的三至四倍,加上城里人讲究的就是新鲜、健康,所以啊,这东西非常好销,不愁卖。”长沟村村民龙忠文一边忙着给紫薯苗施农家肥,一边给笔者讲述自己跟着贺涛试种紫薯的经历。

2011年,龙忠文在贺涛的指导下,试种了两分地,收了600斤紫薯,平均每斤1元多,卖了800多元。有了种植经验,龙忠文2012年又种了两亩多,“2012年雨水好,估算收入应该有4000元。”

2011年3月,贺涛在兴仁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创办了“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经过多渠道考察和学习,贺涛决定利用兴仁乡长沟村土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的优势试种紫薯。但习惯传统种植红薯的村民却接受不了试种紫薯的做法,总的说来就是“害怕产量低,产品没人买”。

2011年谷雨前的一个傍晚,在长沟村村委会坝子上,贺涛与10多户群众就紫薯种植展开了热烈讨论。商讨的结果是,由贺涛负责种植技术和包干销售,先少量试种,待农民觉得效益好,有搞头了,再将该项目在当地铺开。贺涛还承诺:“跟,收入可以翻两番。”

2011年,选择试种紫薯的4户农户,经济效益超出了贺涛当初的承诺。

优势凸显:从5亩发展到200亩

“你怎么会想到种紫薯呢?”贺涛的回答是,地处丘陵山区的长沟村及整个兴仁乡有种植红薯的历史,气候条件也很适宜。“现在的消费者兴吃稀奇、吃营养、吃绿色,而紫薯恰恰不使用任何农药,满足了大众对绿色、无污染的健康需求。”贺涛对紫薯市场的前景十分看好。

贺涛和部分村民试种紫薯成功后,兴仁乡党委、政府积极支持紫薯种植规划,投资400万元,帮助贺涛流转土地200亩作为基地,让有种植愿望的村民集约化种植,便于技术指导和日常管理。贺涛说,等种植规模扩大后,将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抱团发展,做大做强紫薯产业。

发展目标:种植800亩增收60万元

篇5

        1.1 发展村级林地经济应坚持生态立村、产业富民、协调发展、群众自愿、分类经营、分区施策、保护生态的方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依托,以村森林经营方案为基础,在做好森林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前提下,科学规划。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发展林地种植业、养殖业,最终达到林业增效、林地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 

        1.2 编制村级林地经济规划应坚持简洁明了、浅显易懂、明确实用、操作性强、突出特色、集中连片、一村一品、上下结合、尊重民意、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保护环境的基本原则。 

        1.3 村级林地经济的规划期限为近期(2010年)、中期(2015年)、远期(2025年),近期林地经济发展规划布局以及具体项目安排是规划的重点。 

        2 规划编制的内容 

        2.1 林地经济现状调查及分析 

        2.1.1 村林地经济现状调查内容包括收集、整理乡镇、村已有林地经济发展规划与目标;本村自然状况(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本村社会人口状况(总户数、总人口、总劳动力等)、林地状况(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防护林等);现有产业发展状况(主要产业种类、面积、产量和效益、经营水平等情况);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中介服务组织及经纪人发展情况;经济发展水平(村集体经济状况、农民技术文化和收入水平等)和其他情况。 

        2.1.2 发展条件分析包括对全村林地经济、建设条件进行研究和综合评价,判断本村发展的潜力与优劣势,找出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最佳发展项目,并按照林农意愿和要求,提出规划期内本村林地经济发展的思路、总体定位及林农适宜发展的产业项目。 

        2.1.3 全村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情况。 

        2.2 确定林地经济发展内容 

        2.2.1 林地经济目标:提出规划期内(近期分年度)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主要林产品和二、三产业的发展目标,及实现目标的项目构成测算;村组及农户经济发展的项目、产值、效益等规划内容。 

        2.2.2 产业发展与定位:应对全村的产业发展水平进行预测,制定产业发展目标,搞好林业生态建设的规划布局,明确全村的主导产业和一至二个特色产业的发展规划(包括区域布局、年度目标、增长速度以及规划期末的发展规模、工作措施等),逐步形成优势产业。提出全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计划,对村内林产品加工业、观光旅游等行业发展进行规划。 

        2.2.3 围绕产业发展,对推进林地经济建设的基层组织机构提出规划建议;对市场组织化程度高、符合国内外市场准则要求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包括各类专业协会、综合服务社、中介组织等)建设,提出名称、种类、规模和农民参合率的规划建议。 

        2.2.4 提出发展林地经济的融资措施和途径,比如开展林权抵押贷款。 

        2.3 林地经济开发适宜条件 

        2.3.1 森林类别:商品林、除特殊保护地区以外的公益林。 

        2.3.2 林龄:幼、中龄林、成熟林。 

        2.3.3 坡位:中、下腹。 

        2.3.4 土层厚度:20厘米以上。 

        2.4 林地经济开发项目 

        2.4.1 林菌模式。在郁闭的林下种植双孢菇、鸡腿菇、平菇、香菇等食用菌,主要原料为稻草、玉米秸等农作物废料,一次搭棚,可多茬轮种、技术易掌握、市场前景好、收益高,是郁闭林地种植的首选模式。林下种食用菌既利用了林下闲地,又能实现林菌互补共生,比另辟新地建大棚、温室,不仅省地,成本也只相当于大棚生产的10%左右,而经济效益与大棚生产相差无几。林菌模式也可选择保护和发展野生食用菌采集基地,如松伞蘑、榛蘑、松茸菌等。 

篇6

        1 编制规划的原则 

        1.1 发展村级林地经济应坚持生态立村、产业富民、协调发展、群众自愿、分类经营、分区施策、保护生态的方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依托,以村森林经营方案为基础,在做好森林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前提下,科学规划。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发展林地种植业、养殖业,最终达到林业增效、林地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 

        1.2 编制村级林地经济规划应坚持简洁明了、浅显易懂、明确实用、操作性强、突出特色、集中连片、一村一品、上下结合、尊重民意、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保护环境的基本原则。 

        1.3 村级林地经济的规划期限为近期(2010年)、中期(2015年)、远期(2025年),近期林地经济发展规划布局以及具体项目安排是规划的重点。 

        2 规划编制的内容 

        2.1 林地经济现状调查及分析 

        2.1.1 村林地经济现状调查内容包括收集、整理乡镇、村已有林地经济发展规划与目标;本村自然状况(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本村社会人口状况(总户数、总人口、总劳动力等)、林地状况(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防护林等);现有产业发展状况(主要产业种类、面积、产量和效益、经营水平等情况);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中介服务组织及经纪人发展情况;经济发展水平(村集体经济状况、农民技术文化和收入水平等)和其他情况。 

        2.1.2 发展条件分析包括对全村林地经济、建设条件进行研究和综合评价,判断本村发展的潜力与优劣势,找出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最佳发展项目,并按照林农意愿和要求,提出规划期内本村林地经济发展的思路、总体定位及林农适宜发展的产业项目。 

        2.1.3 全村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情况。 

        2.2 确定林地经济发展内容 

        2.2.1 林地经济目标:提出规划期内(近期分年度)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主要林产品和二、三产业的发展目标,及实现目标的项目构成测算;村组及农户经济发展的项目、产值、效益等规划内容。 

        2.2.2 产业发展与定位:应对全村的产业发展水平进行预测,制定产业发展目标,搞好林业生态建设的规划布局,明确全村的主导产业和一至二个特色产业的发展规划(包括区域布局、年度目标、增长速度以及规划期末的发展规模、工作措施等),逐步形成优势产业。提出全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计划,对村内林产品加工业、观光旅游等行业发展进行规划。 

        2.2.3 围绕产业发展,对推进林地经济建设的基层组织机构提出规划建议;对市场组织化程度高、符合国内外市场准则要求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包括各类专业协会、综合服务社、中介组织等)建设,提出名称、种类、规模和农民参合率的规划建议。 

        2.2.4 提出发展林地经济的融资措施和途径,比如开展林权抵押贷款。 

        2.3 林地经济开发适宜条件 

        2.3.1 森林类别:商品林、除特殊保护地区以外的公益林。 

        2.3.2 林龄:幼、中龄林、成熟林。 

        2.3.3 坡位:中、下腹。 

        2.3.4 土层厚度:20厘米以上。 

        2.4 林地经济开发项目 

        2.4.1 林菌模式。在郁闭的林下种植双孢菇、鸡腿菇、平菇、香菇等食用菌,主要原料为稻草、玉米秸等农作物废料,一次搭棚,可多茬轮种、技术易掌握、市场前景好、收益高,是郁闭林地种植的首选模式。林下种食用菌既利用了林下闲地,又能实现林菌互补共生,比另辟新地建大棚、温室,不仅省地,成本也只相当于大棚生产的10%左右,而经济效益与大棚生产相差无几。林菌模式也可选择保护和发展野生食用菌采集基地,如松伞蘑、榛蘑、松茸菌等。 

篇7

世界金融风暴爆发以来,国家和各级政府针对失业返乡农民工制定各种鼓励创业的政策措施,大力支持农民立足家乡自主创业。在扩大内需政策的引导下,农民自主创业的路是越来越宽了。但是,究竟选择什么项目好呢?农民创业需要考虑几个方面因素:一是适合农村的环境、条件;二是不需要太多资金,最好能够灵活掌握投资规模;三是投资效益有保障,风险小。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推荐的较理想投资项目是野生动物养殖。据我们在不少山区农村的调查,野生动物养殖项目普遍受到好评,它有以下几个优点:第一是稀有。野生动物越来越少,再加上国家对偷猎野生动物行为的打击、查处,虽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消费需求难以得到满足。野生动物的稀有性决定了它市场竞争少,有很大的经营优势。所谓物以稀为贵,例如野鸡与家鸡相比,家鸡的价格每千克只有20元到24元,野鸡则可以卖到每千克40到60元,且因供不应求;第二是养殖成本低廉。野生动物因为抗病能力远比长期驯化了的家养动物强,所以成活率高。而且野生动物杂食性强,饲料食谱广,这也是降低饲养成本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三是市场前景广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绿色食品越来越重视,特别是消费层次较高的大中城市,对野生动物的消费需求会呈现不断增长态势。而目前国内零散的一些养殖根本无法满足这种需求。笔者曾到北京、上海、武汉、南京等几个城市专门调查,基本上未见到市场上有合法驯化饲养的野生动物产品销售。

那么,创业的农民如果想进行野生动物饲养,到哪里引种比较理想呢?据了解,目前国内比较大型的野生动物饲养基地有广州白云悦尔野生动物驯化养殖场、四川嘉祥野鸡养殖基地、昆明喜来旺野猪养殖有限公司、四川省江油市福泰特种野生动物养殖基地、福建招宝生态农庄有限公司等。其中,如福建招宝生态农庄有限公司是具有20年野生动物养殖经验,技术、管理、服务水平都在同行业处于领先的企业,他们的养殖品种有野鸡、鹧鸪、孔雀、贵妃鸡、绿壳蛋鸡、红腹锦鸡等珍禽类,也有野兔、野猪等野兽类,驯养的技术含量高,用生态循环技术,不仅大大降低养殖成本,还很好地保护了环境。该公司董事长、著名农民企业家蓝招衍就是农民创业起家,他表示,凡是下岗农民工来福建招宝生态农庄引种创业,一律给予最优惠的价格,并且在技术培训、售后服务方面真诚负责,直到成功。

有创业意向的农民朋友,引进野生动物驯养项目时,要到引种企业去看看,着重看企业的规模、技术、服务以及投资安全等,心中有了底之后,再决定怎么投资以及投资品种、规模等。希望广大农民朋友,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项目,早日走上致富之路。

篇8

产品特点

生物饲料生产采用有益微生物菌群发酵。基本原料为各种植物秸秆、鸡粪、麦麸、菜粕、棉粕等。资源广泛,价格低廉。加工出的优质生物蛋白饲料可完全替代豆粕及鱼粉等价格昂贵植物,动物蛋白原料,可广泛用于喂养猪、牛、羊、鸡等。

以养猪为例,采用生物饲料配制的全价料饲养育肥猪同传统方法比,按目前市场销售价格计算,每头猪净利润增加近一百元。 生物发酵饲料除含有丰富的动物所需活性蛋白质外,还含有八十余种有益微生物,可优先争夺肠道定居点,断绝病原菌生长繁殖,而且生物发酵饲料在动物肠道中释放干扰素及免疫活性因子,提高机体自身免疫能力。用生物饲料养畜禽可免去添加各类抗生素药物,生产出绿色畜禽产品,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另外,应用生物饲料养殖,畜禽粪便无臭味,圈舍苍蝇明显减少,没有肠炎、痢疾等细菌性疾病发生,可净化饲养环境。

投资参考

每公斤生物发酵饲料只须购置一台秸秆粉碎机及根据生产规模修建几个水泥发酵池。

效益分析

篇9

三 营养价值

四 社会和生态效益

五 市场前景分析

六 葡萄品种选择

七 启动资金及未来收益预算

八 风险分析与防控

九 山东沂蒙苗木基地配套服务宗旨

葡萄鲜果,果色艳丽、汁多味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葡萄是见效最快的果树之一,具有高产、稳产等优势,一般当年种,第二年即可量产,3年大丰收,在正常管理条件下,一般无大小年现象,产量相当稳定。

(一)气候及土壤要求

葡萄抗抗逆性强,生长旺盛,到目前为止,幅员辽阔的中国大地上遍地可见葡萄的影子,无论东北三省,还是西北高原,黄河流域或是多雨江南。葡萄之抗性,适应广普性是其它任何—种果树不可相比的。葡萄对土壤的要求极低,除严重沙化,重盐碱地等极端土质不适合种植葡萄外,其他的诸如黑土、黄土、红土、冲积平原、河滩淤地整改土地都可以种植葡萄,尤其是土壤肥沃的平原地段,更适宜种植葡萄。

葡萄的适应性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其经济寿命一般20~30年,若管理精细,可长达30~40年。鲜果供应期长,自5月上旬鲜果陆续上市,直至10月。定植后,第二年开始结果,一般二年生葡萄亩产就达1000千克,三年生的亩产可达2000千克,四年生的亩产可达3000千克。在管理好的条件下,每亩可获得近两万元的收益。近年来引入欧亚种葡萄,其经济价值更可观,每亩收益可高达2万元以上。 葡萄除鲜食外,还可用来酿制葡萄酒,制成葡萄汁,具有防暑、止渴、降血脂、血压的功效。另外,还可晾成葡萄干、制成糖水葡萄罐头和果浆、果冻等。

(三) 营养价值

葡萄的营养价值高,是一种普遍受人喜爱的果品,其色香味俱佳,既能满足人们的感官享受,又具有很高的营养及保健价值。据测定,葡萄含有65%~85%水分,15%~25%糖类,主要是葡萄糖和果糖,0.5%~1.5%有机酸,主要是苹果酸和酒石酸,0.3%~0.5%矿物质,含有多种维生素和蛋白质、氨基酸,红葡萄中含有较多的色素与单宁。每千克鲜葡萄可产生2928.8~4184焦耳的热量,经自然风干活人工烘制的葡萄干,含糖量达60%以上,每千克可产生13974.6焦耳的热量。葡萄汁发酵酿成的普通酒是一种营养保健型饮料,含有大量的氨基酸和维生素,含有24种微量元素及其他营养成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曾记载葡萄酒有“暖腰肾、耐寒、驻颜色”的功能。美国著名杂志《科学》1997年1月发表的最新研究报告称,在葡萄及其产品中在发现一种抗癌物质叫“resveratrol”,该物质的大量存在能够阻止癌变发生。在此之前,大量的研究报告指出,适量饮用葡萄酒尤其是红葡萄酒,能够减少脂肪在血管里的沉积,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

(四)社会和生态效益

1、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如生猪规模生产,生猪存栏数200~300头,每日排猪粪约3~4吨,如任其向四周流淌,将严重污染周围土壤、河流及空气。葡萄需要大肥大水,含有丰富有机质的猪粪水,对葡萄的生长结果有良好作用。在农村除大面积连片种植外,还可在畜禽、水产养殖场及房前屋后、田边隙地栽培葡萄,能起到遮阴、降温、净化空气的生态效应。

2、美化环境:

葡萄又是绿化树种,花朵开放时,其香气浓郁,人入园中,顿觉清香扑鼻,流连忘返。它的果粒,千姿百态,不但颜色各异,形态也不相同。其枝叶茂盛,也极有观赏价值。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以葡萄棚来点缀市容。沈阳、上海等地的盆栽葡萄已进入千家万户,用以美化阳台、走廊、天井等。

3、旅游添加景色:

近年来兴办了一些观光果园,为城市居民郊游时增添情趣。这是一项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新兴农业经营方式。

(五)市场前景分析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我国葡萄生产既有机遇也有压力。来自国外的压力主要是欧洲,近年由于欧洲市场上葡萄酒供大于求,迫使一些葡萄和葡萄酒生产大国如法国、意大利等大力向其他地区包括我国推销其产品,这势必与我国同类产品形成激烈竞争。来自国内的压力一方面是葡萄深加工滞后,如葡萄酒生产不论是资金、技术还是质量均难与欧洲国家相抗争,另一方面是科技含量较低,多为一家一户种植,形不成批量生产,“入世”后难以与进口的大批量葡萄打赢价格战,也因质量问题而难以打入国际市场。然而,在带来挑战的同时,也赢得了不少机遇。

首先,未来十年,我国葡萄及葡萄酒人均消费量有可能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年产量将达到1200万吨,种植面积要扩大到1500万亩,也就是说,国内葡萄发展空间较大,只要我们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利用国内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优势使生产成本低于国外葡萄,届时既可占领国内市场,还可望出口占领部分国际市场。

其次,批量发展名优鲜食品种,实现优质高效。预计近十年,国内葡萄酒与国外竞争优势不大。在普通的低端葡萄供应日趋饱和度情况下,发展的重点应定位在名优鲜食品种,如藤稔、夏黑、红地球、金手指,醉金香等品种。从质量上看,国产与进口不相上下,而价格上相差3~6倍,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国产货尚未形成批量生产。

最近几年,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葡萄的色香味要求越来越高,发展满足高收入消费者需求的中高档葡萄前景广阔,种植中高档葡萄正成为越来越多的老白姓的选择。我国的鲜食葡萄市场,整体上而言处于一种供不应求的状态,未来数十年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高档葡萄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我国葡萄产区又相对集中,广大的中部及西南地区种植葡萄种植规模很小,市场前景相当广阔。

(六)葡萄品种选择

品种的选择十分关键,为延长市场供应期,避免葡萄集中成熟造成的劳力紧张, 尽量提倡早、中、晚熟搭配,可结合栽培目的、供应方向、消费习惯、市场趋势来确定。近几年早熟中熟葡萄销量大, 早熟晚熟葡萄价格高,中熟葡萄产量高。

东方黑珍珠——夏黑(早熟品种)欧美种,华北地区6月中下旬成熟上市,果穗大多为圆锥形,部分为双歧肩圆锥形,无副穗。果穗大,平均粒重7.5g,最大粒重12g,平均穗重600g,最大穗重950g。果粒着生紧密或极紧密,果穗大小整齐。果粒近圆形,紫黑色到蓝黑色。在夜温高的地方也非常容易着色,着色一致,成熟一致。果皮厚而脆,无涩味。果粉厚。果肉硬脆,无肉囊,果汁紫红色。味浓甜,有浓郁的草莓味。无种子。无小青粒。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20%~22%。鲜食品质上等。

该品种浓甜爽口,有浓郁草莓香味,不裂果,不落粒,不回味,是适于大面积发展的优质早熟鲜食品种。经赤霉素处理后,果粒增大1倍以上,产量增加。盛果期亩产4500斤左右,树势强健,抗病力强,果粒着生牢固,是一个集极早熟、大粒、优质、抗病、易着色、耐运输于一体的优良无核品种,适合全国各地露天种植。

颗粒最大、效益最高的葡萄——藤稔(中熟品种) 欧亚种, 又名乒乓球葡萄。果穗大,果粒特大。

华北地区7月下旬至8月初成熟,大棚栽植7月初成熟上市。平均单粒重18-22克,最大粒重30克以上,是目前中果粒最大的品种。色紫黑,短椭圆形,含糖量可达20%,有香味,品质、风味极佳,肉质稍硬,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且极耐贮运,有着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藤稔作为一种特大粒鲜食品种,不仅具有早果、丰产、优质、抗病等优良特性,而且落花落果轻,小果粒少,盛果期亩产6500斤左右,且与其他葡萄品种相比,管理叫简易,是初次种植葡萄的果农的最佳选择。

藤稔葡萄以其优良的性状,在庞大的普通家族中独树一帜,是目前我国鲜食葡萄栽培的首选品种。

二、晚熟葡萄之王——美国红提(晚熟品种)欧亚种,又名红地球,华北地区九月中旬成熟上市。原产于美国加州,果穗大,长圆锥形,平均穗重650克,最大穗重可达2500克。果粒圆形或卵圆形,平均粒重11-14克,最大可达23克,果粒着生松紧适度,整齐均匀;果皮中厚,果实呈深红色;果肉硬脆,能削成薄片,味甜可口,风味纯正,可溶性固形物大于16.5%,刀切无汁,品质极上。果柄长,与果实结合紧密,不易裂口;果刷粗大,着生极牢固,耐拉力极强,不脱粒;盛果期亩产6000斤左右,果实可远途运输和长期贮藏,可贮藏到翌年3月份。

自我国1987年引入该品种以来,北方地区除黑龙江、吉林两省外,其余各省都进行了引种及栽培,尤其是在华南地区,华北及西北大部分地区栽培表现极好,果实品质优,晚熟,耐贮运,丰产,是发展葡萄的优质高效品种。

(七) 启动资金及未来收益预算

按照华北地区栽培管理模式,结合最近3年的物价水品进行计算。以一亩藤稔葡萄为例,今年秋后10月份定植,明年2012年为第一年,葡萄需要长一整年,完成根系和枝条的生长发育,第二年即2013年春天挂果,实现量产,第三年即2.14年进入丰产期,产量达到稳定状态。

投资预算:

土地承包费用按每年800元计算,一年一结。苗木为550株,每株3.8元。即基础设施包括搭建葡萄架所用水泥柱及铁丝。临时雇工人员按每天60元计算,长期雇工按每月1600元计算。第一年葡萄园工作量小,用工少,将葡萄栽种计入第一年的管理。第二年葡萄量产,第三年进入丰产期,由于葡萄管理集中在每年的开花时的4月到葡萄采收完后的8月,第二年每三亩地需长期雇工一人,第三年之后,这段时间每两亩地需长期雇人一人。葡萄开花季节和采收季节每两亩地需增加雇佣临时工人1人,合计20天。

收益预算:

第二年亩产2900斤商品葡萄,第三年及之后亩产6000斤商品葡萄,每斤葡萄按照最近3年市场收购均价3.2元计算。得最近五年收支明细表如下。

收支明细表:单位/元

项目 收益 年份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土地

承包

800

800

800

800

800

苗木

2090

基础

设施

500

化肥

农药

500

1000

1500

1500

1500

人工

500

2400

4600

4600

4600

零碎

投资

100

200

200

200

200

投资

合计

4490

4400

7100

7100

7100

商品

葡萄

9280

19200

19200

19200

当年纯收益

-4490

4880

12100

12100

12100

累计纯收益

-4490

390

12490

24590

36690

分析:第一年的投资主要为苗木,化肥农药需求量小,第二年之后,人工成本占开支大多数,其次是化肥农药投资。种植一亩葡萄,第二年即可收回前两年投资,并有少量盈余,三年之后每亩获得稳定纯收益一万二千余元。湖南当地葡萄种植规模小,市场需求旺盛,在未来10年内,可保持此收益。

(八)风险分析与防控

云南地处我国南方,最近几年由于全球气候剧烈变化,易发生旱涝天气,会对葡萄的正常生产造成影响。为此需增加水利建设,打井防旱,同时建设排水沟,及时将过量降雨排除园外。

(九)山东沂蒙苗木基地配套服务宗旨

篇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919(2015)02-0036-03

农林复合经营( Agroforestry)是指为了一定的经营目的,在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生态因素的前提下,在同一土地经营单元上,遵循生态学原理,有目的地将林业与农业(包括牧业、渔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空间上按一定的时序安排以多种方式配置在一起,并进行统一、具有序管理的土地利用系统的集合,是一种充分利用自然的劳动密集型集约经营方式,有复合性、系统性、集约性、高效性、尺度的灵活性等特征。农林复合经营模式是一种高效利用种植立体空间的林业循环经济模式,也是增加农民收入和发展当地乡镇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2007年2月17日,总理在辽宁抚顺农村考察时提出:“能够保护好生态环境,发展好林下经济很重要”。可以说,目前在林地合理探索与发展农林复合经营模式已经成为了当下林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云南省森林覆盖率将近50%,是中国四大林区之一,自然条件优越,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独特的地理位置、多样的气候类型、特殊的生态区位,至2012年,云南林地面积2 466.67万hm2,活立木蓄积量17.12亿m3,由此可见,云南蕴含着巨大发展林下经济的潜力。就目前来说,云南省农林复合经营模式大体上有林药模式、林牧模式、林禽模式、林菌模式、森林生态旅游、林菜等模式。而本文主要介绍林药、林草牧、林菌气这三种模式。

1.云南农林复合经营模式介绍

1.1林药模式

林药模式是在林问空地上种植耐阴性较好的中药类植物的经济模式。云南省由于其独特的地理条件,被称作中国的“药材之乡”,有着十分丰富的材资源。云南出产的药材种类多达1000多种,大约占到全国药材的70%,种植较多的药材有滇重楼、三七、茯苓天麻、龙胆草、铁皮石斛等。

以云南的滇重楼为例。滇重楼适宜生长在海拔为l600 -3lOOm的地区,要求较高的空气湿度和遮蔽度。 适宜在含腐殖质多、有机质含量较高的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中生长,在河边、箐边和阔叶林下阴湿地种植为宜。滇重楼的市场前景很好,而且最近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大,重楼的价格也越来越高,目前优质重楼的价格已经达到了700元/kg,生长周期为2年,大概750kg/hm2,大约每年每公顷收入26.25万元.就成本而言,按每一棵重楼苗3元,按种植15棵/m2重楼苗计算,就目前市场上的苗成本大约在45万元,另外再加上设备材料、管理费用、肥料农药和人工费等,第一年每公顷投资就肯定不会少于55万元。但是到了两年后,由于可以生产新的重楼苗,使得成本大大降低,并且还可以出兽剩余的重楼苗,增加收益。

简单从经济效益上来说,在林药模式下,企业需要在前期投入较大的资金,并且第一年不会有收益,笫二年的收益也无法弥补前期药苗的投入,到了药材成熟后,省去药苗的费用才会有收益。这种模式虽然市场前景很好,但是对于企业的资金实力要求较高,技术要求也相对较高。

1.2 林草牧模式

林草牧模式作为一种循环经济模式,是以林地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选择适合的林下养殖的家畜、家禽种类进行合理养殖。云南省的林草牧模式以养殖生态动物或者野生动物为主,在林下套种牧草,一般都是在林间郁闭度较小的,地面较为平整的地方养殖。

林草牧模式具有投入少、见效快、易管理等特点,并且林草牧模式相比较于圈养来说,牲畜有着更加自然健康的生长环境。林下牧草可以提供牲畜的饲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这部分的费用。另外牲畜所产生的粪便可以给林木提供必要的有机肥。该模式一般是以养殖特种猪,养殖黄牛等为主林牧养殖模式,特种猪是圈养养殖,需要搭建棚舍。云南属于多山地区,山地土地较为坚硬陡峭,一般是空出一块地搭建棚舍专门养殖猪类,特种猪出栏时间较长,一般是10个月左右。平均下来每年每公顷出栏率200头左右,按市场价格来说一头特种猪的价格在5000元左右,成本上来说棚舍费用,仔猪、卫生,医疗、管理等费用第一年下来大约在35万元/hm2,第二年大致开销25万元/hm2;黄牛主要以放养为主,云南山地土质不是太好,一公顷地不宜养殖太多黄牛,一般控制在40头左右,出栏时间一般在一年左右,黄牛每年每公顷出栏率40头,市场价格一头在15000元。成本相对于特种猪而言较少,牛犊费用加饲料费用和医药消毒人工等费用,每年40万元/hm2左右。

该模式下,相对来说对技术的要求不太高,并且需要的投资也比林药模式要少,并且每年都能收回成本,是目前比较普遍的林下经济模式。但是由于林牧产品的市场将近饱和,云南这边的销售渠道又很单一,加上基础建设不完善,企业或者农户很难有效把产出转化为收益。

1.3林菌沼模式

林菌沼模式是在充分利用林下荫蔽的气候条件,在适应食用茵生长的郁闭林下种植食川菌,并且通过利用菌渣作为沼气发酵原料,随着人畜粪便一起加入沼气池发酵,提供能源和林下肥料的一种循环模式。

目前,云南市场上的野生食用菌约有600多种,有松茸、块菌、双孢菇、奶浆菌、香菇、木耳、竹荪、青头菌、鸡枞、鸡油菌、干巴菌等,其中竹荪、鸡枞、鸡油菌、干巴菌等野生菌产量位居全国首位。就拿比较常见的双孢菇来说,目前平均每年每公顷地可以收获25000kg左右,一般周期为三,市场价约为10元/kg。就成本而言,制作畦床和搭建菇棚大约需投入6万元/hm2。农业机械费每公顷需要花费6万元,加上其他的费用如,沼气站的建设,菌棒的购买,菌种费用,劳动力费用等,大约第一年每公顷花费30万元。第二年基本上可以控制在10万元左右。

林菌沼模式相比于传统林菌模式,产量更高,可以更好地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并且后期的开销更少等优势。但是这种模式,需要相对成熟的技术水平和相应的资金能力。并且云南菌类产品很多部都属于初级产品,销售渠道较为单一,大多都销往云南本省,市场互动性低。

2.云南农林复合经营模式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

根据之前对三种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的分析,把云南农林复合经营模式中所遇到的问题大致分为三个方面,即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技术水平不够;林下经济发展资金不足,销售渠道单一;林下产品竞争力低,市场组织化程度低。

2.1 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技术水平不够

云南省拥有优越的自然条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在药材、野生菌类等植物上种类丰富。但是整体分布较广,缺乏合适的发展机制,管理水平低下,在很多地方,企业或者农户发展林下经济缺乏技术上的认识和指导,导致发展上存在巨大阻碍。特别是针对林药林菌等这些要求技术水平比较高的模式,没有较为成熟的技术支持,是很难有效的把投入转变为产出的。另外,云南很多林业地区缺乏龙头企业的进入,不能产生一个很好的增长极,缺乏引导和带动周边企业和农户林下经济的发展,不能有效地扩散技术和相关林下作物经营的知识。

2.2农林复合经营发展资金不足,销售渠道单一

云南虽然有着相当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就目前来说,大多数都是散户经营,而且规模不大,难以形成规模经济体系。除了技术的缺乏之外,主要原因是缺乏相应资金。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得知,不管是哪一种模式,且不说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等不确定因素,想要发挥每种模式下的规模效应,所需要的投资都不是一笔小数字,虽然说国家的农业补助和税务优惠上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对于当地企业或者农户而言都难以负担。另外,当地企业的销售渠道较为单一,特别是林下菌类产品,这些企业的营销模式落后,品牌意识差,并且大多都缺乏长远规划,整个营销体系不健全。

2.3林下产品竞争力低,市场组织化程度低

云南林下产品产量在近几年来不断提高,但是都是一些初级产品,很容易受到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产品附加值不高,相似产品太多,产品竞争力低,高端产品开发与精深加工滞后,缺乏核心竞争力,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目前,对于云南省企业和农户而言,他们渴望发展林下经济,但是却不知道需要在林下种什么、养什么。市场组织化程度低,林下资源利用率低,规模小,未能与市场有效地对接,经济效益得不到有效提高。

3.云南省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的对策措施

3.1壮大当地龙头企业,带动周边企业和农户

云南是一个发展不均衡的多山区省份,也正是因为这样,龙头企业对于带动当地经济水平也足必要的。而发展林下经济的龙头企业则需要由政府来支持和牵引。政府需要通过多方面来支持当地林下经济龙头企业,加强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通过“企业带动、政府搭台、农户参与”构成产供销一体化,鼓励企业与农户共同合作,吸收周围农村剩余劳动力,并且从种植、养殖、管理等技术上进行指导,扩散已有的先进技术,让周边农户也能更好地经营自家林下经济产品。

3.2拓宽融资渠道,加强与银行交流和合作

篇11

二、稳步发展生猪、牛羊和景阳鸡等产业

一是在努力巩固生猪调出大县成果的同时,坚持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生猪品种改良。努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推广先进生产技术,进一步提升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确保生猪产业的规模和质效稳步提高,在农业经济中的贡献率有新的增长。新增适度规模养殖户1000户,新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50个,新建恩施黑猪生产基地1个。二是抢抓国家加快发展南方草地畜牧业的有利机遇,精心规划和开发我县草地资源,推动以肉牛、肉用山羊养殖为主的草地畜牧业发展。着力加大退耕还草、草场改良等项目建设力度,积极推广牛羊舍饲技术和羊“1235”、牛“165”等养殖模式,新建山羊良种繁殖场2个,新增牛羊庭院式养殖场1000个。三是坚持“公司+基地+合作组织+农户+市场”的产业模式,不断加大景阳鸡种质资源保护和产业开发力度。新建2个景阳鸡原种场,种群规模达6万只以上;发展生态养殖专业村160个,发展“553”生态养殖示范户2000户;新建景阳鸡富硒产品精深加工厂1个。另外,充分利用丰富的蜜源和富硒资源优势,大力推广先进养蜂技术,开展中锋改良,培育标准化规模养蜂场,开发优质富硒蜂产品,拓展蜂产品销售市场,加快养蜂业产业化发展步伐。

三、扶持畜产品加工业、绿色富硒产品开发

大力引导畜产品加工企业在生产线建设、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加大投入,努力拓展畜禽产业链条。“十三五”时期,力争发展1家年加工产值达5亿元以上的肉食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开发和生产景阳鸡肉、黄牛肉、黑猪肉等特色畜产品和小包装方便食品、功能性食品和旅游休闲食品,重点搞好腌腊制品、景阳鸡滋补类食品等的开发和生产。鼓励发展畜禽骨、血、皮、毛等副产品加工,提高附加值。加大招商引资和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努力研发新产品。到“十三五”期末,以“富硒”、“绿色”等概念为主的畜牧产业综合产值达到7亿元以上。重点是建设好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培植有机、绿色、无公害特色畜禽产品,全县标准化规模养殖牲畜规模达到10万头只以上,标准化禽(蛋)养殖规模达到80万只以上,着力打造畜牧业富硒品牌。

篇12

一、绿色农业的理论概述

所谓绿色农业,是指以生产并加工销售绿色食品为轴心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展绿色农业也是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的需要。绿色农业以“绿色环境”、“绿色技术”、“绿色产品”为主体,促使过分依赖化肥、农药的化学农业向主要依靠生物内在机制的生态农业转变。发展绿色农业可以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将农业生态环境的潜力转化为农业经济效益,实现第一产业高效、持续、协调发展,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数量型农业向优质高效农业转变的根本途径。所以,对潼南县绿色农业产业发展实践进行深入研究,是为制定综合的系统发展提供可靠理论,是重庆市绿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重庆市潼南县绿色农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重庆市潼南县绿色农业发展现状

潼南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农业发达占比高,工业滞后无污染,地貌以浅丘陵为主,沃野平坝较多,涪江、琼江沿岸冲积坝地面积多达近30万亩,土质肥沃,四季宜耕,既适宜多种作物生长,也适宜规模化生产。大气、土壤、水体等环境污染小,具有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独特条件。潼南县利用区域优势以绿色有机农产品为主攻方向,以市场为导向,突出抓好粮油、蔬菜、畜牧、休闲农业四大主导产业,目前已创建省级及以上名牌农产品品牌数量9个,其中国家级“绿色食品”A级产品4个。注册“潼南蔬菜”、“潼南绿”蔬菜集体商标和“桂绿牌”、“盘山牌”、“赐康牌”蔬菜和“天台山牌”、“加净牌”大米等农产品商标218个,依托30万亩油菜基地,按照“生态菜都、休闲潼南”规划理念,打造了“潼南油菜花节”品牌,是重庆市无公害农产品(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西南地区最大的七彩山鸡养殖基地。

实现生态环境优化,真正做到农业“绿色”、环保。实施田园清洁工程:综合运用环境友好技术,推广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技术,秸秆再利用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质量。依托重庆市畜牧科学院、西南大学、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培养10名畜牧知名专家,百名畜牧技术骨干,畜牧生产在西南地区首创了零排放生猪生态养殖技术,推广了“猪-沼-菜”循环养殖技术、生猪标准化人工授精技术、林下生态养鸡技术,引进了CRP猪(渝荣Ⅰ号配套系)、PIC猪、DLY猪(洋三元)、美国七彩山鸡、罗曼鸡等畜禽新品种,养殖场80个,年出栏1000头的“家庭农场式”罗盘山猪生态养殖场300个。

近年来潼南县绿色农业发展势头迅猛,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协会)+农户(基地)”等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重点培育生产型、加工型、营销流通型龙头企业。全县有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7家,县级龙头企业27家。到2009年,蔬菜基地面积22万亩,蔬菜播种面积51.8万亩,总产量130万吨,总产值16.4亿元,生猪67万头、家禽226万只,畜牧业产值达8.6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25.3%,生猪商品率75%。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5.6亿元,农业增加值23.7亿元,增长6.1%,增幅居全市第1位;地方财政收入5.04亿元,增长31.5%。

(二)、重庆市潼南县绿色农业存在的问题

1、绿色农产品品牌知名度不高,产业整体宣传力度不够,市场占有率有限,品牌知名度不高、影响力不够,特色农产品未达到预期的品牌化优势;2、市场开拓相对于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规模小,企业品牌、市场开拓等专门从事绿色食品的营销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3、潼南县城镇化加速推进阶段,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污染从城镇向乡村转移,加剧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不利于农业环境的保护和改善,造成局部地区环境污染。

三、潼南县绿色农业提质发展对策

(一)把握市场前景,进行绿色农产品革命,建立健全绿色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认证体制,建立起消费者与商家可监督、可查询相互依存的利益共同体。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优势性,科学化管理龙头企业使之与农户形成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加快其市场适应度和感知力,积极促进蔬菜加工向深加工、精加工方向发展,提高加工转化率,增加产品附加值增强独创意识,利用特色农产品,建立特色农业项目树立市场品牌标杆;

(二)配套建立和完善了农技、畜牧兽医、水产、林业、农机、信息、社会化服务等综合服务体系。这一体系包括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农业科技和信息服务、人才培养等职能,逐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打造集耕、播、收和病虫害防治服务一体的机械化的农业专业化服务队伍,实现农机化服务从单纯的农田灌溉作业,扩展到灌溉、耕作、栽插、植保、收获、加工、运输等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

(三)健全农产品和农资市场流通体系。建立以各种农贸市场为中心,公司、货栈为纽带的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流通网络,发挥“巴渝新农网”县、乡镇、村三级信息平台信息传输作用,构建了完整的农业信息传输的快速网络通道。建设产地批发市场,发展蔬菜产业现代物流设施,构建蔬菜生产、市场信息网络,实行生产基地与城市超市对接;扶持壮大蔬菜产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市场,完善企业与生产者的利益联结机制及合作关系,实现蔬菜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和商品化加工、品牌化销售,提高示范区蔬菜产业的整体效益和竞争力。

篇13

豪猪属杂食性的夜行性动物,白天多卧少动,晚上活动频繁,人工饲养以农家饲料为主,主要有红薯干、玉米、南瓜、大豆、萝卜、等多种蔬菜及野草,饲料简单丰实,来源广。

豪猪一般个体重14公斤,最大个体重20公斤左右,豪猪瘦肉率极高,几乎达100%,人工饲养条件下,生长速度快,八个月体重可达到13公斤左右为成年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