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乡镇企业经营管理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乡镇企业经营管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乡镇企业经营管理

篇1

回顾乡镇企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一开始乡镇企业初创时期的“农业型”与“家长式”的管理阶段,发展时期“经验型”与“模仿式”的管理阶段,到后来乡镇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时期的“制度化”与“科学化”的管理阶段。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与扩大,乡镇企业应该同时进步着,健全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来约束、规范企业和职工的行为,引用一些先进的管理方法,实施传统与现代化相结合的管理手段。乡镇企业如果不能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做出改进,会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代社会中遭遇更多的矛盾与困难。比如说乡镇企业的产业的布局、产业结构不太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技术水平更难以提高、乡镇企业与本地r业的关系不够协调、乡镇企业内部管理比较落后,这些都会使乡镇企业在淘汰在历史的洪流中。

一、乡镇企业现阶段发展遇到的困难、存在的问题

1、乡镇企业持续发展的外部环境的阻碍

乡镇企业前期的迅速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支持,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国家的经济职能从过去的微观控制转向宏观控制,对乡镇企业的各种优惠政策也逐步取消。这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取消制约了乡镇企业的发展。

银行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不对称,银行对乡镇企业发放贷款过于谨慎。以及当前严格的利率条件下,乡镇企业从银行贷款的门槛高,乡镇企业获得融资困难。对乡镇企业的发展有制约作用。

2、乡镇企业自身问题对发展的阻碍

乡镇企业自身落后的经营管理制度,多采取用人唯亲的用人方式,缺乏合理的人才选拔机制。相当一部分乡镇企业还停留在家庭模式管理,靠血缘管理,没有形成现代科学的管理制度,主要表现在:

(1)对员工的录用和晋升带有强烈的主观个人情感,导致了员工队伍的不规范,随意性较大。使员工缺乏对队伍的认同感。

(2)对员工的培训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乡镇企业多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时间短、效率低,无法满足乡镇企业的需求。甚至有些乡镇企业为了减少成本,不采取员工培训。在这种情况的制约下,员工业务素质不达标,极大的限制了乡镇企业发发展。

乡镇企业可持续发展成问题,产品产业的结构过于单一化,技术含量低,多为一般性加工、粗加工、初级加工,消耗资源、效率低下,且乡镇企业的产品多在商品市场的底层,种类少、档次低、质量不达标,影响乡镇企业的经济效益,制约乡镇企业对资源的利用率的进一步提高,成为乡镇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甚至有些乡镇企业污染周边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促进管理水平提高的办法

1、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意识

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大多来自农村,无论管理者还是员工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技术缺乏,不能使用如今企业从劳动力密集型、资源型、粗加工型向生产高、新、精产品的转换。且大多乡镇企业的经营者大多年龄偏大,实施经验管理。

所以要提高管理水平,必须要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意识,摆脱个人素质的限制。政府应该多举办提高乡镇企业家素质培养,管理意识提高的讲座与进修活动。推广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强化乡镇企业管理工作。

2、改善管理环境

加强对乡镇企业管理的指导,加强规划,形成乡镇企业的本地特色。政府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帮助乡镇企业培育市场,帮助乡镇企业的发展。同时应该贯彻落实有关于保护和规范乡镇企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也需要根据各地需要发展适应当地乡镇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政策,从而在外部环境上帮助乡镇企业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为乡镇企业的进一步科学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良好的管理体系的形成也需要有外部环境的推动,可以为乡镇企业的管理配备专职机构或专职人员去协助他们抓管理工作,根据不同乡镇企业实施不同的方案,形成良好的乡镇企业管理网络,对形成乡镇企业管理体系有重要作用。

3、提高管理队伍的素质

由于世俗的偏见,大多说有人才不愿意去乡镇就业,使乡镇企业缺乏高素质人才,乡镇企业可以联合在一起通过举办各类讲座培训活动提高企业中管理队伍的制度知识,个人素质。由此来强化乡镇企业的内部管理。推动乡镇企业的发展,以自身良好的发展势头来招揽优秀的高素质人才,从而实现乡镇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总结

回顾乡镇企业的发展,乡镇企业在前期对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不可磨灭,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思想意识的提高,市场的需要,乡镇企业必须做出改变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对乡镇企业的要求。为了乡镇企业更好地发展,乡镇企业家必须提高对于经营管理的重视,提高自身、管理者、员工的素质,科学的有效的管理乡镇企业,使乡镇企业有更好的发展。同时还要注意顺应时代的要求,促进乡镇企业的绿色化发展。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鹏,戴桂林.乡镇企业二次创业的技术创新探讨中国高新技术企业[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2.(2)

[2] 姜春海.中国乡镇企业融资来源及结构分析经济评论[J].经济评论.2003.(6).

篇2

1993年以来,我们按照上级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对乡镇企业的产权制度、经营方式进行了大胆探索和改革。截止目前,原有12家乡镇集体企业,已有9家完成产权制度改革,改制率75%。

一、我镇企业改革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成效

大王镇乡镇企业的发展起步于80年代初,当时抓住国家鼓励乡镇企业发展的机遇,上下一心,苦干实干,企业规模快速膨胀。但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乡镇集体企业的一些弊端逐渐暴露出来。一是产权不明晰。所有企业都戴着“乡镇企业”一顶帽子,产权关系不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积极性的发挥。二是权责不明确。谁应该对企业经营行为和成果负责,谁能够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等等,都没有明确的主体。三是管理不够科学。当时的企业,仅仅依靠几个人甚至一个人去决策和管理,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针对这些问题,近年来我们不断探索和改革。从时间顺序和主要内容上来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初步改革。从1993年开始,我们借全市企业改革的东风,对乡镇企业进行了以集体控股、职工平均持股为主要模式的股份制改造。这次改革,共组建股份制企业9家,其中股份有限公司3家,有限责任公司6家。进行股份制改革的企业,都按照《公司法》和有关文件政策的要求健全了法人治理结构,初步建立起了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第二阶段,以调整优化股权结构为重点,以资本运营为主要特征的深化改革。从1999年开始,我们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指导思想和“谁投资谁所有,谁创造谁受益”的原则,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集体股减持,构造科学合理的股权结构,实现经营管理集团控股,企业法定代表人持大股。截止目前,除少数企业外,已基本完成了股权结构调整任务。镇办企业中,大王集团由1998年的平均持股33%下降到现在的20%。在调整股权结构、转换经营机制的同时,我们将目光瞄准资本市场,加强资本运营,引导企业确定上市目标,并以此加快企业改革步伐,实现与国际接轨。2000年华泰股份成功上市,不仅募集了大量的发展资金,而且率先按照上市公司的要求,建立起了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2002年,华泰股份又按照中国证监会的要求引进了2名独立董事,优化了董事会结构,为公司的科学决策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科达集团通过积极工作,上市材料已经中国证监会发审委员会审核通过,近期将发行上市。改革使我镇企业的体制和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实现了政企分开,促进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通过改革,明晰了企业的产权关系,改变了过去政府既是资产所有者,又是企业直接经营者的状况,消除了政府对企业负无限责任的弊端。改革将企业的经营权、人事权、投资权、收益分配权和盈亏责任都交还给了企业,使企业真正成为了市场竞争主体。在明晰产权关系的基础上,实施股份制改造的企业普遍建立了“三会一层”的法人治理结构,搭起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框架,促进了企业内部人事、用工、分配制度的改革和管理机制的创新。

(二)拓宽了融资渠道,优化了企业的资本结构。集体资本减持后,通过职工入股、法人参股、企业上市等途径,改变了过去过分依赖银行贷款的状况。集体企业改制而成的9家股份制企业,共募集增量股本金11亿元,股本总额达到13亿元,其中法人股总额9179万元,仅占股本总额的7%。华泰股份股票发行上市后,企业资产负债率由53%降为22%。

(三)激发了企业发展活力,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截止目前,全镇乡镇企业已拥有固定资产51亿元,从业人员2.5万人,

2002年实现产值8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83亿元,利税8.5亿元,分别比股权结构调整前的1999年增长63.5%、66.1%、84.7%。乡镇企业安排农村劳动力2.1万人,占全镇乡村劳动力的50%。2002年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94%,上交税金占财政收入的99%,农民人均纯收入有48%来源于乡镇企业。

二、几点体会

(一)改革必须以解放思想为先导。首先是镇领导班子的思想必须解放。这次股权结构调整,推行经营管理集团控股,董事长持大股,镇领导班子成员中有个别同志简单地认为企业集体股减持是对集体经济的削弱,会加大贫富差距,进而抑制乡镇经济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认真分析了原有乡镇企业存在的问题,大家经过反复分析比较,认为不应该计较企业属于谁、归谁管,关键是看能不能促进大王镇经济发展。只要企业在大王镇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创造税收,就有利于大王镇的发展,就能造福于大王人民。镇领导班子思想的率先解放,增强了推进改革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企业改革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改革必须形式多样、因企制宜。对效益好、规模大、净资产较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改制为规范的股份有限公司。已组建的3家股份有限公司资产总额达到32.2亿元。华泰股份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一次性发行股票9000万股,筹集资金10.6亿元。对净资产较少、规模较小的企业,改造为有限责任公司,集体资本原则上逐步退出,鼓励经营管理集团控股、经营者持大股、职工自愿参股。同时,还采取其他多种形式推进改革。信义啤酒有限责任公司由于规模小、技术落后,管理较差等原因,经营陷入了困境,被烟台朝日啤酒有限责任公司控股兼并后,引进资金1700万元,并引入了先进的经营管理机制,效益明显提高。

(三)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选好用好“能人”。大王镇乡镇企业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选择了一批“能人”担当重任。企业改革后,能不能继续发挥“能人”的作用,直接关系到企业改革的成败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我们在发扬光大过去优良传统和优秀品德的同时,耐心细致地做企业家的工作,用市场手段,用先进灵活经营机制,把他们的利益同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股权结构调整,使经营管理集团控股、主要经营者持大股,从而建立起了企业与企业家之间以产权为纽带的牢不可破的联系。华泰集团、科达实业等企业都进行了股权结构调整,增强了经营者的责任心和对企业的关切度,为实施资本运营,促进集体资本保值增值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改革要坚持与时俱进。大王镇的每一步改革,都是从解决当时影响发展的实际问题入手,与时俱进,步步深入。1993年开始的第一轮改革,在企业中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解决了当时影响企业发展的政企不分、权责不明的问题。但是从实践上看,这轮改革后部分企业经营管理集团和经营者持股比例偏低,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因此,我们又从解决这些问题入手,展开了第二轮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五)改革要着眼于增强企业活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改到位,只能说明是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要促进企业发展,还要在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不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增强发展活力和竞争力。在改革过程中,我们指导企业按照《公司法》要求,制定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工作细则,明确了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形成了企业内部有效运行的制衡机制。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真正实现了职工能进能出,职务能升能降,收入能高能低。从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入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最大幅度地降低资金占用,搞好资本运营。积极走科技兴企之路,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和科技投入,大力引进高新技术和高层次专业人才,提升了创新能力,促进了高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2002年度,仅大王集团各子公司就投资8.8亿元用于新上项目,这些项目投产后,年可新增产值11亿元。这些措施的实施,使企业活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管理更加规范,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三、今后改革的基本思路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十六大提出的“改革要有新突破”的要求,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篇3

义县位于辽宁西部,幅员面积2476平方公里。全县划为18个乡(镇),240个村,15个民族44万人民。近年来义县的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乡镇企业对义县经济发展贡献巨大,形成了农业蔬菜、畜牧、林果、育种四大主导产业初具规模, 2012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20亿元,同比增长24.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1亿元,同比增长33.5%。全年动工兴建规模以上项目109个,其中新动工项目87个,包括固定资产投资超10亿元项目3个,超亿元项目12个。五个百亿产业集群迅速扩张,新型冶金材料产业集群产值实现150亿元,健康食品产业集群产值突破100亿元。从这些数据可以清楚地看出,义县的乡镇企业对扩大出口、财政增收、劳动力安置、提高人民生活以及产业结构调整都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2.义县乡镇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

2.1企业领导对财务分析不重视

义县乡镇企业的领导大多把产量、利润作为企业考核的核心指标。他们认为企业的经济效益是靠生产干出来的,不是靠算出来的,通常是重生产、轻财务,重指标、轻分析,重利润、轻资金等等。企业领导财务管理意识淡薄,企业中设置专门财务分析岗位的更是微乎其微。另外,很多乡镇企业的财会人员素质较差。财务分析人员不仅要掌握企业财务分析的知识和方法,而且还要有较宽的知识面。尽管近几年义县财务人员的总体素质有所提高,但乡镇企业的很多财务人员都是凭借关系等原因走到工作岗位上的,对财务工作本身就不胜任更不能适应新时期财务分析的要求。作为管理企业价值流的职能机构,财务部门是企业各项管理职能中最能发现和利用管理信息的部门,而在义县乡镇企业财务部门的作用却被弱化了。义县乡镇企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对自身财务管理信息有深刻而紧迫的认识,特别是企业的主要领导,对企业财务管理和财务信息的认识要有一个观念上的飞跃。

2.2乡镇企业财务分析过程中重利润,轻现金流

现金流与利润是两个含义不同的经济概念,一个存在于经营过程之前,是企业经营得以正常开展的先决条件;一个产生于企业经营过程之后,是经营效果的直接反映。经营利润的产生往往伴随着现金流的良性循环与周转,所以利润与现金流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经济联系。可是在企业经营的多数情况下,利润的账面数额与同期企业的现金流实际情况并不一致。当期盈利的大小并不能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也不能反映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必须的资金保障。偏爱利润,忽视对资金周转状况的分析与把握,必然导致短期经营行为的蔓延,最终将损害企业的长远经济利益。这类情况在义县企业中时有发生,这就要求企业领导高度关注理财,全面把握利润与资金周转的信息,并且将资金流信息作为视觉的首要关注点。

2.3乡镇企业财务分析滞后

企业的财务控制可分为事前管理、事中管理和事后管理。这些管理工作都离不开财务分析:财务分析对财务计划具有控制作用、对财务决策具有指导作用、对财务控制具有监督作用。在义县的乡镇企业中,无论是事前管理还是事中管理和事后管理,其管理成果都会反映在企业财务状况上,企业定期编制的财务报表的目的就是及时、准确地反映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成果。

目前,义县的许多企业的财务分析依据还仅限于财务报表本身,由于财务报表反映的都是过去的事项,所以所做出的财务分析多属于事后分析,没有真正达到财务分析的目的。进行企业财务分析不能脱离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和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企业与外界的各种交流活动在财务上主要表现为企业资金的运动,因而进行财务分析离不开分析企业的资金运动。而企业的资金运动主要反映在企业编制的财务报表上。因此,可以说,进行财务分析的依据是:一是企业的经济活动;二是企业的外部环境;三是企业的资金活动;四是企业的财务报表。所以在进行财务分析的过程中,不能只重视财务报表本身,还要重视与其他内容的结合,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达到财务分析的目的。正确评价财务活动、挖掘企业潜力,提高经济效益,找出企业问题及症结,揭示企业财务状况,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管理企业。

3.义县乡镇企业财务分析的解决对策

3.1乡镇企业领导应提高对财务分析的认识

为了义县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完成“双增升位”的目标,首先,义县各乡镇企业领导要把财务分析工作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来认识,积极组织、协调各业务部门对财务分析的配合,支持、帮助财务分析人员熟悉本企业的业务流程,尊重财务分析人员的劳动成果,提高财务分析在整个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其次,财务管理人员自己也要认识到,搞好财务分析是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作用的最好途径,要努力搞好财务分析,不断提高分析质量。另外,义县乡镇企业领导应注重财务人员的素质培养。财务人员的素质是义县乡镇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加强财务人员的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法纪法规教育,重视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财务人员掌握和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同时,在用人方面还应打破任人唯亲的家族式用人界限,唯贤而举,完善加强自身的管理机制和管理队伍管理。

3.2注重对现金流量的分析

现金流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即使企业有盈利能力,但如果现金周转不畅、调度不灵,也将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拥有一定数量的现金是企业维持正常偿债能力、避免财务风险、保证生产经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所以义县乡镇企业在财务分析的过程中,在对现金流量信息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应将现金利润、现金流转额、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概念引入财务分析体系,构建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企业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与偿债能力评价的新指标,构建这些指标的目的是充分发挥现金流量信息在财务分析中的作用,使得财务分析更加有助于乡镇企业的经营管理。

3.3加强事前、事中管理与事后分析的结合

就义县实际而言,目前乡镇企业所做的财务分析多属于事后分析,没有真正达到财务分析的目的。应加强财务分析的事前、事中管理与事后分析的结合。事前管理是在财务活动发生之前所进行的控制,主要采取预测等手段进行财务预算,财务预算是控制企业经济活动的依据。事中管理是在财务活动发生过程中进行的,如按财务预算要求监督预算的执行过程,对各项收入的去向和支出的用途进行监督等,其中主要的是对现金流的控制。事前、事中管理有利于事后分析的有序进行,同时为事后分析提供基础资料。事后分析对事前、事中管理提供一定指导作用,可以发现事前、事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

总之,义县的发展离不开乡镇企业的支撑,义县乡镇企业应采取更多必要的手段和措施,提高财务分析的作用和质量,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坚持可持续发展,确保实现义县经济在十二五末期达到全省中等发达水平。

【参考文献】

篇4

1.“营改增”的背景

在我国的现行税制体系当中,增值税和营业税这两种流转税税种并行。增值税主要适用于制造业领域,营业税主要适用于服务业领域,两种税收方式在我国整体税收收入中占比很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增值税和营业税并行导致的税负失衡问题日益凸显,重复征税现象严重,给企业生产经营造成了很大负担。营业税税法改革是我国政府在探索改革之路上的重大举措,伴随“营改增”范围的不断扩大,营业税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2.“营改增”的发展历程

2012年1月1日,在上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改增”试点。2012年8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扩大“营改增”试点至10省市,内容新增了广播影视作品制作、发行、播放。2013年8月1日,“营改增”推广至全国范围内试行。2014年1月1日,铁路运输和邮政服务业纳入“营改增”试点。2014年6月1日,电信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2016年5月1日,“营改增”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并将所有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

二、营改增税法改革对河南省乡镇企业经营的影响

河南省乡镇企业起源于零散的小手工业,伴随着全省经济的迅速发展不断发展壮大。河南省乡镇企业具有经营范围广、涉及行业面广、规模相对较小的特点,一般都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吸收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优势。“营改增”对河南省乡镇企业经营产生了诸多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减轻河南省乡镇企业税收负担

河南省乡镇企业大多为小规模纳税人的小微企业,在实行营改增税法改革之后,小规模纳税人按照不含税销售额,即3%的征收率计算增值税,税收相对之前降低40%左右,因此对于河南省乡镇企业来说,“营改增”减轻了税收负担,提高了企业的利润,增加了小规模纳税人的生存机会,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利好政策。

2.加大企业财务管理难度

由营业税制度变更为增值税制度,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就是乡镇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营业税中不存在销项合算,因此核算难度不大,乡镇企业只需要通过收入或收支差额以及现行税率即可计算出税金。而增值税的核算方式则相对复杂,在经营收入入账的方式上也与营业税不同,乡镇企业的收入和成本都需要按照现行税率抵扣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并对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进行应交税金方式审核,将两者之间的差额作为应交税金。因此,实行“营改增”后河南省乡镇企业必须要对原有的会计审核制度进行调整,相应增加会计科目,同时也要求乡镇企业的财务人员具备更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

3.推动河南省乡镇企业转型升级

营改增税法改革将原有的“道道征收”和“全额征收”转变为“环环抵扣”和“增值征税”,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了重复征税的问题,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对河南省乡镇企业的转型升级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首先是推动了服务外包行业的发展,形成了乡镇企业服务业从制造业中分离的模式;其次是促进了乡镇企业设备更新换代,由于增值税中存在抵扣项,乡镇企业为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经济效益,逐渐重视设备的更新换代。同时,这也带动了河南省乡镇中设备制造企业的发展。

4.增强河南省乡镇企业市场竞争力

营改增税法改革的目的在于减少重复征税,降低企业税负,其中作为小规模纳税人的乡镇企业从中获益良多。实行“营改增”后,企业的经营管理越优,抵扣的税额也就越多,这使得河南省乡镇企业越来越重视经营管理。为了更好的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河南省许多乡镇企业都自发的在经营模式、市场营销、内部管理、外部服务和生产组织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建立了科学的财务管理、合作选择机制,并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极大增强了河南省乡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营改增”背景下河南省乡镇企业经营策略调整

1.用足用好国家税收政策

河南省乡镇企业要充分领会营改增税法改革精神,准确把握改革内容,用足用好国家税收政策,让政策红利惠及生产经营的各方各面。要制定适应“营改增”形势的企业发展规划,创新企业经营方式方法,高度重视企业经营管理,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快设备更新换代频率,及时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促进乡镇企业转型升级。

2.改进乡镇企业财务管理模式

目前,河南省许多乡镇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仍然沿用“营改增”之前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税法调整后的实际工作需求。以往对简单的会计核算体系涉及到的会计科目少,核算要求低,如果继续使用很容易产生会计核算不准确、不规范的问题,从而导致税款计算出现错误,引发税务风险。因此,必须改进乡镇企业财务管理模式,调整原有会计审核制度,建立全新的应交税金方式审核制度,做好税收衔接,对于混业经营的乡镇企业要根据不同税种业务采取相应的核算方式。加大乡镇企业财务从业人员培训力度,提高业务技能,提升履职能力。

3.科学调整企业结构框架

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框架与利润之间存在关联性,顺应“营改增”的形势科学调整河南省乡镇企业的内部构架,将企业内部的服务机构进行细分,把研发、设计、仓储、运输等部门分开设置,并同时提高各部门的专业能力,实行专业化管理,可以实现乡镇企业税后利润最大化。

4.变更经营收益评估方法

营改增税法改革从实质上为市场经济中的价格体系带来了变革,将营业税中的价内税转变为增值税中的价外税,从而对交易双方的利益产生影响。河南省乡镇企业若要实现利益最大化,就必须紧跟市场环境变化,依据“营改增”的内部要求,对乡镇企业所经营的项目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估,改变原有旧的经营收益评估方法,力求增加乡镇企业的税后收益。结论:营改增税法改革是我国一项重大的制度创新,是税制完善发展的重要途径,有效解决了双重征税的问题,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营改增”为河南省乡镇企业的经营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广大乡镇企业要用足用好国家给予的优惠税收政策,适时调整经营模式,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加优越的环境。

作者:朱秀萍 单位:郑州自动化研究所

参考文献:

篇5

1农业产业化与新型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

目前,农业产业化发展与新型农村经济管理中需要的职业人才主要为三种类型:

1.1乡镇企业经营管理者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乡镇企业不断崛起,这就有效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同时也能够产生许多的新型农民以及农业企业家。但目前我国乡镇企业中大多数是中小型企业,其组织管理落后,生产经营规模较小,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还有待提高。随着多样化的管理模式在乡镇企业中的运用,一些产业集群、创业就业以及科技创新型的乡镇企业不断涌现,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乡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这些企业需要不断引进具有丰富经验并且具有现代企业管理经营知识的高端管理型人才,进而在乡镇企业中发挥作用,更好地管理经营企业。

1.2新型农村组织经营管理者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型的农村组织机构需要不断加强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在经营模式以及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要求下,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需要在生产中实现“产销一体化”,有效拓宽农业市场,生产中实现规模化,经营组织中实现品牌化,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平台,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服务。随着农业产业化的不断发展,新型农村组织需要具有丰富技术知识且善于管理、懂管理的领导者,提高组织的管理和经营水平。

1.3创业型农业管理者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全面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能帮助农业经营者从传统的养殖种植业中脱离出来,根据他们所在地的环境、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形成乡村与农业旅游业,更加细化了农业经营者的职责。对于这些创业型的农业经营和发展来说,具有经营和管理能力、掌握丰富的农业生产技术、了解市场信息收集以及成本核算知识技术、能够对生产和产后商品安全技术进行研究的管理经营者是十分必要的。

2培养农业产业化发展与新型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的对策

2.1正确认识农村职业教育

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看,通过农村职业教育进行人才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其能将农村的劳动力转变为非农化人才,同时培养更多具有经营管理技术和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新型农民。城乡一体化全面推行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为农业发展培养更多具有经营管理技术和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新型农民。目前,为了能够提升农业在市场上的整体竞争水平,我国需要发挥农村职业教育的主导作用,加强职业农民的经营能力和管理决策能力,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农村职业教育需要充分了解“三农”的作用和本质内涵,明确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人才的技术能力,使其能够在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基础上,学习如何进行管理和经营,继而更好地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人力资源。

2.2重视农村职业教育

政府相关部门要从思想上重视农村职业教育,在行动上要加大对农村的职业学校资金投入,在认识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基础上,改善学校的办学环境和条件,建立农村人力资源的教育基础和培养基地,同时通过一些项目或者平台,加大对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的培养,改善不同农村职业学校的设备,对职业农民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实行产研结合、社会实践等教学方式,提高学员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实现农村职业教育的目标。

2.3创新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要认识到农村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不仅要注重学历教育,还要对学院进行职业资格技术的培训以及知识技能的培训,采取职业教育互补的方式进行职业人才培养,保证农业技术人才的壮大和发展。创新农村职业教育模式,要与各个农民合作组织、行业协会、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区域性企业等进行合作和交流,采用合作办学的方式使学员们能够通过就业指导进行实习体验,满足目前农业产业化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同时农村职业学校也可以创建农业产业化实习基地、校办产业等,帮助职业农民进行实践,使学员们主动参与到实际的农业产业化管理和经营中,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3结语

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培养新型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是十分迫切的,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需要大量有经验的、有技术知识的和管理经营才能的人才,所以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农村职业教育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职能和作用,政府和地方要重视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重要性,为农业发展培养优秀的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创建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职业农民的经营管理能力,从而帮助乡镇企业、农村合作组织等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篇6

一、问题的提出

农业国工业化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传统发展战略及其相关制度约束下,中国工业化的推进存在种种问题:重工业超前发展的工业化模式严格限制轻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农、轻、重三次产业之间的关系扭曲变形,使得城镇非农产业就业机会相当有限,堵塞了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转移的通道,城市人口比重难以增加;城乡之间乃至农村中的自由贸易活动的制度限制致使那些原先依托自由贸易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小城镇失去经济基础而逐渐走向衰落;由于失去了工业化的动力和机制,农村除了乡镇企业获得有限发展外,其他工业化进程基本停滞;城市工业化是以牺牲农村的发展为代价,城市工业化难以带动农村工业化,其结果是农村长期处于低水平的简单再生产状态使其工业化进程缓慢,城市工业化失去了农业和农村强有力的支援,最终陷入城市工业化与农村工业化彼此无法给予有力支持的困境。按照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的观点,在无限市场假定前提下“二元社会”一元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二元经济”一元化的过程,其实现路径就是工业不断扩张而不断地吸纳农村劳动力。遗憾的是,当中国面临推进新型工业化时,无限市场假定早已荡然无存,农村还有数倍于已经工业化人口的劳动力等待进入工业化的门槛。因此,乡村工业化的实现不能单纯依靠工业的扩张,应当把农业产业化、剩余劳动力转移作为重要基础。准确地说,就是农业按工业化的社会化和市场化的本质要求实行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变,以这种转变为基础,实现农业的从业人员从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转变为产业化农业的产业工人和经营者,从而完成从农业的产业性质的转变到农民的职业性质的转变,作为这一切过程的结果,农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属性最终发生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化。如此逻辑,笔者认为,中国乡村工业化必然包括以乡镇企业为主促进农村工商企业的兴起和发展、以农业产业化为主实现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及以培育农业企业家为主的人力资本积累等三个方面。

二、壮大乡镇企业:中国乡村工业化的主体力量

乡村工业化与农村城镇化相辅相成,农村城镇化需要企业所形成的产业经济支撑。中国乡村工商企业的主体是乡镇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乡村工业化推进需要以乡镇企业发展为主要内容和支撑,这是由农村经济现状决定的。

在企业所有制形式上,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新型集体企业和私有制企业。面对市场竞争,中国原有的乡村集体企业需要进一步改革产权制度,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积极探索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放手发展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中外合资合作和个体私有经济;引导个体私有企业通过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形式进行合作与联合,实现资本社会化和规模水平的提升。另外,加快乡镇企业的“二次创业”,鼓励各种所有制经济与乡镇企业连姻,以增加乡镇企业活力。

在企业组织形式上,坚持多种多样,兴办个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按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规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乡镇企业的组织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其中很多组织形式如股份合作制、有限合伙制等是中国农民的首创。多样化的企业组织形式既是不断演变的产权制度决定的结果,也反映了乡镇企业追求效率的动机以及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性质。乡镇企业最普遍的组织形式是有限责任公司,由于各种原因,其他组织形式不是乡镇企业的主体。但是,乡镇企业无论采取哪种组织形式,家族制对于乡镇企业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并构成乡镇企业长期持续增长的效率源泉。从效率的角度看,政府强制推行企业组织形式标准,既缺乏理论基础和法律根据,又可能损害乡镇企业利益,并降低企业效率。

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加快乡镇企业进入农业的步伐。乡镇企业进入农业,既能解决农业产业化发展缺少龙头带动的问题,又能发挥靠近原料产地的优势,避开与城市大工业的竞争,同时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和稳定的市场。乡镇企业发展第三产业,更适应农村资本稀缺和劳动力充裕的实际。农村第三产业的核心是建立和培育农村综合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农村商品化、现代化程度,在产品上,发展农产品加工,生产特色产品、绿色产品及名牌产品,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优势。

在企业布局上,把乡镇企业发展和城镇化两大战略结合起来,通过规范社区政府和企业的行为,以及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割断乡镇企业与社区政府的血缘关系,使企业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从而打破社区界限,促进生产要素的流动;加快土地制度改革,消除乡镇企业劳动力的兼业现象;以城镇为依托,建设农村工业区,加快城镇建设。

在经营机制上,突破一些乡镇企业存在的血缘地缘等关系,打破社区性和封闭性,形成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的分配原则。乡镇企业是以农村资金为主发展起来的,普遍存在专业技术人员少、企业经营者素质不高及职工文化素质低的现象,因此,引进和培训人才需要广开门路,招聘人才,用乡镇企业管理灵活的优势,采取优惠措施吸引人才;注重企业内部人才的培训,与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建立长期协作关系,培养各类、各层次的人才。

在融资机制上,广辟渠道,提高投资增长率和投资效益,增强乡镇企业的资本积累能力,保护企业剩余财产权利。可通过加强企业管理、开展增收节支、改造落后工艺及提高经济效益等多种形式挖掘企业自身的潜力积累资金;通过争取国外贷款发展三资企业,大量引进国外资金;通过集资入股、发行债券等形式,广泛筹集民间资金;在国家财政、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企业建立发展基金和新产品开发基金;积极争取农村金融机构支持,扩大信贷规模。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国乡村工业化的市场基础

对中国来讲,农业产业化经营、区域城市化推进必须与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乡村工业化有机结合,关联互动。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求农产品生产和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有机组合起来,实行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是一家一户分散生产的农产品不能够满足龙头企业的需要,龙头企业依靠分散经营的农户提供原料,一般都不会成功,而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经营模式破解了这个制约因素。专业合

作组织按照龙头企业的要求,安排农户生产,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养殖小区,代表农户与企业签订合同,既降低了龙头企业与千家万户打交道的高额成本与合同不能兑现的风险,又有效提高了农民的市场谈判地位,保护了农民的利益,较好地实现了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双赢。龙头企业既是生产中心、加工中心,又是信息中心、服务中心和科研推广的中心,他们对农民可以从资金、技术及销售等方面实施全方位的带动,从而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在诸多相互关联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乡村工业化才具备现实基础和物质保障。

1.完善利益协调机制,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各个环节紧密结合。利益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参与农业产业化的各个实体必须形成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企业包括农户的经济活动都是以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只有存在共同的利益并使总体和个体的利益最大化,农业产业化的不同产业组织之间的连结才有可能,也才能是真实可靠的有效连结。农业产业化可以是“企业+基地+农户”,也可以是“专业市场(或专业协会)+基地+农户+科研”等等组织形式,但市场经济要求这个“+”必须是以经济利益为纽带。以经济利益为纽带,形成互惠互利、共兴共衰的关系,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是农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在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时,应妥善处理各方利益关系,建立一种能兼顾各方利益的利益协调机制。

2.提高组织化程度,完善农业产业组织体系。在农村长期不变基本政策的实施使农民已经认可和习惯于这种小生产式的组织方式,与产业化经营的规模经济方式之间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冲突,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途径是借鉴工业发展过程中的两权分离原则,即在不改变承包权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让渡经营权,通过经营权的集中使用来克服小生产的固有弊端。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如果存在一个强有力的中间组织把农民组织起来共同分担高额经营成本,打破规模对生产成本和市场交易费用的限制,并成为农产品走向市场化经营的桥梁,将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将会起到巨大的促织作用。以土地规模化经营为条件的专业化农场将最终破坏小农细胞,使现在同质的农民分化为经营者和技术工人两大类型,使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代替农户成为农业的基本经济单位,这不仅包括微观层面上的产业组织形式,如“公司+农户”、“合作经济组织+农户”、“专业技术协会+农户”及“农场+农户”等形式中的作为“龙头”的公司、合作经济组织、专业技术协会及农场等,而且包括宏观层面的产业组织形式,如承担宏观协调和服务等职能的政府部门、行业组织等。

3.科技先导,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应用。现代农业是建立在现代高新技术基础之上的,我们应该坚持把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力素质作为加速农业产业化的首要推动力。西部地区更应该发挥农业科技方面的技术优势,充分利用农业教育的有利条件提高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如加强以改良品种为主的农业科技攻关;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全面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提高乡镇企业的技术素质,促进乡镇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有条件的企业组建自己的研究开发机构,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特别要注意农产品质量标准和认证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龙头企业率先执行国家制定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主动把执行质量标准及相应的技术和农艺要求导入农户,带动农户和基地的标准化生产,创造一大批优质农产品和名牌产品。同时,对于农产品要加强监管,严格市场准入。

4.整合多种因素,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城乡关系协调。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定性决定了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乡镇企业发展和农村城镇化等必须互相结合、共同推进才能实现城乡关系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农业产业化对于城乡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内在关系,只有农业产业化的实施才能使城乡关系有实质性的突破;也只有城乡协调发展才能促进和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产业化发展为城乡关系协调找到了最佳结合点,城乡关系协调为农业产业化拓展了发展空间。同时,农业产业化能够稳定西部农业发展基础,提高农业自身的积累和发展后劲,既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这一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又能把千家万户农民组织和带动起来共同发展,避免农业与工业、城市与乡村的对立。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化、城镇化的结合,还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农业综合效益的提高,进一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作为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结合载体的小城镇建设的发展,有利于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提升农业科技含量,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形成支柱产业提高农村工业化水平,更有利于促进交通、通讯、教育、文化、体育、旅游、饮食、信息、金融、保险等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从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看,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对流通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要靠流通组织来实现,农业结构调整要靠流通组织来指导,产业化经营要靠流通组织来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市场中心地位及其辐射功能与农业产业化的商品化动力及其市场导向机制的结合,会使得多种因素相得益彰,最终有效促进城乡关系协调目标的实现。

四、农业企业家阶层:乡村工业化推进的主体培育

20世纪初德国农业经济学家卜凌克曼认为,交通位置和自然状况构成了一个地区农业集约经营的客观条件,企业家的个人状况(包括经营管理水平和个人经济状况)则是农业集约经营的主观因素。同小农个体经营的不同,农业产业化经济组织是按照现代企业的内在特性、运行方式和组织管理结构来确定和规范不同的劳动者之间的责权利关系的,这就要求有高素质的农业企业家进行经营管理才能推动农业产业化不断发展。中国曾经是一个企业家阶层缺失的国家,西部地区的企业家资源更为稀缺。总体上讲,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较低,思想比较保守,商品意识缺乏,市场观念淡薄;农业产业化推进中缺乏组织规模生产的经济实力,组织化程度差,土地使用者主体呈个体性和分散化;乡镇企业和乡村工业化发展市场低迷,资金缺乏,产业同构,市场转型的磨擦存在于农业部门、工业部门以及政治、文化体制中。城乡社会发展中这些困难和矛盾的解决,又正是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乡村工业化来切入的。中国对农业企业家的重要作用,不但要从发展农业经济本身来认识,而且要把它放到整个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考察,并以此为依据制订相应的法律和政策,以保证农业企业家阶层的成长与农业企业家人才市场的形成。

1.在农业企业家人力资本投资和培育方面,建立以培养高素质农业企业管理人员为主的新型农业企业家培训机制。农业企业家是一种知识与管理并重型的人力资本,对农业企业家这种人力资本的

投资将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主要通过向学校教育投资来进行,国家和各级政府应拨出一定的农业投资以扶持农村的学校教育,有计划、多层次、多渠道指定有关部门专门负责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保障,讲求效果,注重落实。各地高、中等学校尤其是农业院校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成为培养农业企业家的摇篮。可以按照考察选拔和个人自荐相结合的原则,对部分在校大学生进行定向培养,也可以通过举办短期进修班、函授班培训在职的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加强并严格执行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为农业基本生产提供合格的劳动者;积极发展地方性的农业职业教育,主要是办好各县和乡的农业职业高中,以便为农村提供中等水平的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人才。同时,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努力创造条件,支持和选择合格的农家子弟去农业高等院校接受农业技术和农业经济管理方面的教育,学成之后返回家乡,为农村提供高层次的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也可以从以上地区和企业聘请一些农业企业家前来任职,传授经验,以提高本地农业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层次和水平。

2.在营造良好的培养和择业环境上,可以试点采用由农民个人、地方基层政府(县或乡政府)、省级政府三方共同投资进行,并且坚持学生毕业后回到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做法。上学期间可由地方政府从其农业投资中资助大部分奖学金,还可由省级政府提供适量份额的农业发展基金,通过学校以奖学金的形式发放给学习优秀者,学生个人只承担少量费用,学生学成毕业后返回家乡,当地政府要给予一定的优惠和支持,让他们在农业生产经营的实践中逐渐成长起来,使他们迅速成长为西部农村新一代思想解放、勇于冒险、善于创新的农业企业家。同时,农业企业家作为一种较特殊的人力资源,其同样必须通过市场来配置,才能实现其最大价值。所以,按照市场经济和农业产业化的要求,逐步培育农业企业家人才市场,使农业企业和其经营管理者通过市场进行双向选择,优胜劣汰,企业家的价值通过市场竞争反映出来;把农业企业家的经营管理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按股份形式参与收益分配,在经营管理中实现责、权、利相统一;通过市场的竞争和锤炼使大批具有企业家素质和技能的人才脱颖而出,促进西部农业企业家队伍的不断壮大。

3.在农业企业家激励机制的建立方面,建立与农业企业经营成效密切相关的农业企业家的激励机制,主要体现农业企业家的个人利益与农业企业的整体利益、农业企业经济效益及资本增值程度等方面的有机结合。为了提高农业企业家的收入水平,同时考虑到企业的整体利益,可以通过实行年薪制和经营者持股制等形式,将农业企业家的经营收入与农业企业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农业企业资本的保值增值和经营风险联系在一起,把农业企业的整体利益与企业经营者个人利益紧密相联。年薪制是提高农业企业家与农业企业利益关联度的一种主要方式,它能够将农业企业家的经营收入与农业企业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农业企业资本的保值增值和经营风险联系在一起,并以企业的年度生产周期来决定经营者的基本报酬;经营者持股是农业企业的内部员工个人出资认购本企业部分股份,并委托企业工会持股会进行集中管理的产权组织形式,员工持股为农业企业员工参与农业企业所有权分配提供了制度条件,它能够把农业企业的整体利益与企业经营者个人利益紧密相联,并能形成一种有效率的企业治理结构。

4.加强对农业企业家的保护。中国现行的有关保农护农、优农惠农的各项农村经济政策,无疑对农业企业家会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但作为农业生产经营的精英和农业先进生产力代表的农业企业家,在其发展壮大的初期应该得到特殊的保护。在现阶段,虽然尚谈不上像工商领域那样用立法的形式保护农业企业家的合法权益①,但对农业企业家界定明晰的产权、合法的生产经营活动等必须要采取强有力的保护措施,以便保护和调动他们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劳有所获、放心大胆地投身于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为农业的增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具体可以通过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如实行土地永包制、单嗣继承制,并建立完整的土地流转等制度,消除农业企业家投资土地的后顾之忧,并为他们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创造条件;制定有利于农业企业家的农业信贷政策,以便他们在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时能及时获得相应的资金投入;建立机动合理的农业科技投入机制,在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的使用推广中首先向生产经营规模比较大的农业企业、能力比较强的农业企业家倾斜,同时采取多种方式激发、鼓励他们在生产经营实践中的创新行为,保护他们的创新成果。

[收稿日期]2006―11―13

篇7

第二条

本办法主要适用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包括所辖村)举办的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中小型企业。大型乡镇企业,参照《国营企业档案管理暂行规定》执行。

第三条

乡镇企业档案是乡镇企业在生产、经营、科研、基本建设以及各项管理等活动中形成的,对企业具有查考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是维护乡镇企业历史真实面貌、合法权益的历史凭证,是提高产品质量、增长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

第四条乡镇企业档案属企业所有,由企业管理。企业安全保管条件暂不具备、档案安

全无保障的,可由乡镇档案部门或县、市档案馆代管。

第五条

乡镇企业档案工作是乡镇企业档案工作管理和档案管理的总称,是乡镇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组成部分。乡镇企业应当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将其列入企业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切实解决档案库房、设备等实际问题,保障档案工作与企业各项工作同步发展,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第六条乡镇企业档案工作在企业内实行统一管理,维护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和安

全,便于企业各方面利用的原则。

第七条档案工作所需经费纳入企业财务预算和计划,并予以保障。

第二章档案机构与人员

第八条根据企业规模和需要,建立档案机构,配备档案人员。档案工作由一名企业负

责人分工领导。具备条件的企业应建立企业档案馆。

企业档案机构主管全企业的档案工作,对企业内各部门的档案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统一管理本企业的档案及有关图书、资料和信息,形成企业档案信息中心。

企业各部门应开展档案工作,配备档案人员,形成企业档案工作管理网络。

第九条

档案管理人员应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政治素质好,并经过档案管理专业培训,熟悉企业职能任务。乡镇企业档案管理人员参照国家有关规定评定专业技术职务,享受和其它专业技术人员同等待遇;保持相对稳定。

第十条

企业对管理、保护和开发利用档案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应给予表扬和奖励;对危害档案安全的行为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有关规定给予处理。

第三章文件材料的形成与归档

第十一条乡镇企业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党、群工作文件材料

二、行政管理文件材料

三、企业产权文件材料

四、劳动人事文件材料

五、经营管理文件材料

六、生产技术管理文件材料

七、产品文件材料

八、科学技术研究文件材料

九、基本建设工程文件材料

十、设备仪器文件材料

十一、会计核算文件材料(详见附件)

第十二条凡归档的文件材料,必须字迹工整、图像清晰、签字等手续完备,便于长期

保存。

第十三条归档时间

1、各项管理方面的文件材料,在形成的次年六月底前组成保管单位,由产生文件的职

能部门负责人审定签字后归档。

2、产品、设备、基建、科研等方面的文件材料,在任务完成后或告一段落时组成保管

单位,由项目负责人审定签字后归档。

3、产权方面的文件材料,在工作进行完毕或文件正式生效后归档。

4、会计核算方面的文件材料,由财会部门整理立卷,保管一年后向档案部门移交。如

有特殊情况,也可以分阶段归档。

第十四条建立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制度,并列入管理工作程序,列入

企业有关部门的职责范围和有关人员的岗位责任制。

第十五条

档案人员应参加产品试制定型、创优、科研成果鉴定或评审、基建工程竣工验收,以及引进技术资料验收、设备开箱验收等活动,指导、监督文件材料归档工作。

第十六条企业工作人员,因公外出参观学习、考察和参加会议获得的文件材料,按照

归档范围的规定,及时向档案部门归档。

第四章档案的管理与利用

第十七条建立健全各类档案的登记、交接、保管、统计、保密、利用、鉴定、销毁及

图纸更改补充等管理制度。

第十八条编制档案及其有关图书、资料、信息等总目录、分类目录和底图目录等检索

工具,完善信息查询体系。

第十九条

乡镇企业档案分类,依据文件材料形成情况,参照国档发(1991)20号《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试行规则》进行。档案形成数量少的,可将有关类目适当合并;归档的案卷质量要符合国家标准。

第二十条进行档案收集、管理、利用、鉴定、销毁等情况的统计。

第二十一条

根据国家及中央有关部门的规定,编制档案保管期限表。档案保管期限分永久、长期、短期三种。确定保管期限的基本原则是:对企业有长远利用价值的档案应永久保存;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有利用价值的档案分别为长期或短期保存;凡是介于两种保管期限之间的档案其保管期限一律从长。

档案鉴定工作,由企业领导、专业人员和档案人员组成的鉴定小组负责进行,逐卷、逐件鉴定档案的价值,并形成鉴定报告。该销毁的档案,编造销毁清册,提出销毁报告,经企业领导审核批准后销毁,并由档案鉴定小组人员监销。

第二十二条

逐步改善档案保管条件,档案库房有防火、防盗、防光、防尘、防有害生物、防潮、防高温等安全设施,并定期检查档案的保管状况,对破损或褪变的档案进行修复,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第二十三条

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实行档案、有关图书资料和信息一体利用,为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质消耗、提高经济效益等各项活动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积极配合技术部门参与信息市场和技术市场交流;保护知识产权;严格执行国家和本企业的保密制度。

第二十四条档案管理现代化应纳入企业现代化管理的统筹规划中,逐步采用先进技术

篇8

适者生存是基本的竞争法则,不论在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竞争无处不在,这一点在中国乡镇企业近30年来的发展历程中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对于乡镇企业的兴衰变革,学者们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很少从基本的竞争规则角度进行分析。“由缺乏而引起的竞争,跟任何运动游戏一样,是要有游戏规则的(张五常,2002)”。例如,在田径比赛中,参赛者首先要满足参赛者的资格并遵守项目的进行规则,然后才是速度快的取胜。所以,任何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胜,首先要适应相应的竞争规则(体现为各方面的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规定),例如,企业可选择的产权制度类型影响着其进入某一市场的资格,产品和要素市场的不同配置规则(如按供求关系调节的价格配置与按行政权力配置的不同规则)也将影响企业的制度选择。因此,本文尝试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疏理,从竞争规则的角度理解乡镇企业早期的制度成功及之后制度变革及效果的本质原因。

二、乡镇集体企业早期的制度绩效分析

中国早期的集体乡镇企业所有权只是名义上归集体所有,即所在社区的成员共同所有,没有具体到人,社区成员不能直接分享企业的利润;企业的控制权由当地政府的负责人掌握,由他们任命企业的管理者,甚至直接参与企业的决策。因此,这种集体乡镇企业的产权制度相对比较模糊,但却取得了不低于私营企业的绩效。对此,学者们给出了诸多解释,但通过下面的分析我们将发现其制度类型适应环境中的竞争规则是其成功的深层原因。

(一)“灰市场”的解释

李稻葵(1995)认为:在以行政力量的作用为基础的“灰市场”盛行的条件下,企业如果能使政府的主管部门成为自己的合伙人之一,企业便会获得许多好处。当企业碰到麻烦时,当企业需要寻求资金,寻找紧缺原材料,需要像计划车皮这种指令性计划指标时,政府作为合伙人的“投资收益率”是很高的。于是“模糊产权成为一种企业家自愿选择的,相对有效率的,从而具有进步意义的制度安排(李稻葵,1995)”。由此可见,是特定的要素市场竞争规则决定了企业的制度选择。Chang C.and Y.J.Wang(1994)也提出,控制权给政府是因为普通的居民不能提供担保和获得资源的使用权,而这正是集体乡镇企业成功的关键。

(二)内生产权所有制理论的解释

田国强(1996)的分析模型假定“所有制的安排是内生的,经济自主化及市场体系完善的不同程度将决定所有制最优安排的不同选择”,认为:如果经济自由和市场体系完善的程度非常低,则国有制是最佳安排;反之则是民有企业最有效;若经济环境的规范程度居中,则集体企业最有效。这将取决于企业经营者的管理能力和处理好政府关系能力的相对优势比较。在非规范经济环境下,由于许多生产活动和交易的达成是人为的,获得某种稀有资源是需要关系的,政府关系能力对于成功的生产就显得非常重要(田国强,1996),在此情况下,不太明晰的集体产权安排也许是必要的和有效的,这体现了资源获取的竞争规则――是否拥有“关系”的重要性及其对企业制度选择的影响。

(三)社区与政府的交易分析

陈剑波(1995)认为,中国集体乡镇企业的产权边界“是在与社区、政府的交易之中而划定的,企业经营所必需的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都需要由社区政府来提供,政府则参与企业净剩余的分割,同时分割企业的决策空间,在这笔对等的交易中,要素的获得方式成为产权边界确定的先决条件。”因为,这样的制度安排大大节约了企业直接参与不完善市场交易的费用,减少了许多创办和经营的困难,并可以获得许多非货币化资本与制度性货币市场上的低价资本。

(四)多维分析

汪前元(2002)从乡镇企业产生及发展的历史背景入手,多角度的探讨了乡镇企业诞生前的环境特征对乡镇企业的制度形成及绩效的影响。他首先考察了乡镇企业独特的社区性格,即“乡镇企业与其所在社区呈现一种水融、鱼水情深的胶着状态,”二者的互相依赖使乡镇企业得到了社区的资源支持;其次乡镇企业经营者又“红”又“专”的“能人”特质使其具有“较大的以集体目标为取向的意识形态拥有量”,因此,虽然没有明晰的产权激励,经营者仍表现出了较高的积极性,遗憾的是这种意识形态随后发生了一些变化;再次家族文化的凝聚力对乡镇企业组织结构的稳定性等方面也产生了影响。汪前元(2002)的研究体现了宏观制度环境,包括意识形态特征对企业经营制度及绩效的影响。

三、乡镇集体企业改制原因与绩效的分析

中国乡镇企业的改制主要分为两个阶段:首先进行的是转换经营机制改革,主要表现在企业经营管理者由当地政府直接任命、工资固定,发展到定额承包,再到利润分成等方面;其次是产权的改革,下文中的“改制”主要指后者,即“一个集体资产有偿转让给私人的过程(张军、冯曲,2000)”。

(一)委托-关系解释

蔡防(1995)的研究认为:首先,从社区政府与企业经理之间的委托-关系角度来看,随着集体乡镇企业的日益壮大,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日益严重;其次,就经理的激励问题而言,改革初期在 “企业经理人员可供选择的同类职位机会并不多的情况下,一定的工资(奖金)水平和在社区内的社会地位,便足以诱使其不愿失去现有的职位”,但是,随着“农村其他所有制形式企业的大量出现,稀缺的农村企业经理人员有了越来越多的潜在就职机会,他们对乡镇集体企业的依附性也就不存在了(蔡防,1995)”,这体现出经理市场竞争的变化增强了制度变革的动力。

(二)基于市场发育与交易维度的四维解释

周露阳(1999)以交易费用经济学为理论基础,从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交易频率和协作能力四个维度,按照市场发育的不同阶段,重点考察了政府在乡镇企业参与竞争中的作用大小对企业制度安排中政府内化程度的影响。在中国这样一个买方市场尚未成熟的环境里,对于不同的企业,政府的完全外化并不一定就能最有效的节约交易费用。即使在市场成熟阶段,对于不同的国度与不同的行业,在不同的时间与条件下,政府不同程度的内化反而更能节约交易费用(周露阳,1999),体现了竞争环境的差异对政府参与深度的选择影响。

(三)要素和产品的物理属性影响

潘必胜(2002)从要素和产品的物理属性出发分析了苏南的制度选择:首先,界定和实施产权的成本与制度有关,而从长远看,主要与要素的物理性质有关,若要素在物理上易于分解和测定,又便于占有和保存,则可能产生清晰度较高的产权安排,反之将产生较为模糊的产权安排。其次,若资产专用性程度高,则倾向于选择长期交易契约甚至企业契约。由于乡镇企业初期所需土地等要素的界定与分解受到制度环境的制约,其资产专用性很高,因此苏南选择了有政府参与的企业契约,即模糊的集体产权制度。此外,从交易效率来看,乡镇企业的总交易效率由市场交易效率和非市场交易效率构成,在中国市场化水平从30%大幅度提高到60%的过程中,要素的分解限制及资产的专用性都有所降低,但苏南只有限地利用了市场化的成果,仍致力于效率日益下降的非市场交易方式,导致苏南乡镇企业的总交易效率呈现下降趋势,产生了改革的需要。这体现出非市场化和市场化两种资源竞争规则同时并存及作用范围此消彼涨的变化对制度效率及选择的影响。

(四)有关集体乡镇企业改制后经营绩效的研究

对于改制以后的乡镇企业所表现出不同绩效的研究,除了在上述以改制原因为重点的文献中有所体现之外,另外也有直接针对改制后绩效的研究文献。其中,周虎城(2002)的研究比较了苏南改制后的企业绩效落后于温州的原因,认为改制前的不同所有制结构导致的政府管理体制及企业运行机制的差异以及不同地区的自然文化环境造成的企业家行为差异及产业特点等因素,不仅影响了改制本身的进程与方式,也影响到了改制后的企业绩效。对此,秦晖(1998)的一份针对浙江乡镇企业改制的研究报告即表明改制的成效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大。而支兆华(2001)通过实证的方法,对比了六个地区的政府行为与改制效果之间的关系,研究显示“代表政府改革的地域变量对企业的利润水平呈现出显著的正向影响”,因为,“在一个政府拥有大量经济资源、同时可以随时不经过正当的程序就让一个企业关门的经济环境中”,若“不减少政府行为的随意性,那么可以想象当政府行为的随意性足够大时,企业家越努力工作,政府从他手中掠夺的收益就越多(支兆华,2001)”。因此,只有在改制的同时进行了政府行为改革的顺德市,由于大大减少了其政府行为的不确定性,导致了当地的乡镇企业改制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其余的地区则由于没有进行政府改革,使改制企业的绩效不仅提高不大,甚至还有所下降。由此可见,企业所处竞争环境的规则建立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之大。

四、结论

综上所述,无论是“灰市场”分析还是多维分析等都反映出:导致乡镇企业绩效差异及变化的原因不在于企业制度本身,而在于其制度特征与竞争环境匹配度的差异及变化。随着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竞争的规则在发生着变化,导致了不同制度类型的企业在不同环境下的取胜机会发生了变化,比如对私有产权的逐步承认与保护,以及产品市场的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促进了许多私人企业的发展壮大。然而,在要素市场的竞争规则中,由于资源靠行政权力配置的规则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使有地方政府参与治理的集体乡镇企业实现了迅速的崛起。因此,政府参与经营的利弊抛开了竞争环境,也是无法判别的,因为随着竞争环境的变化,地方政府的直接参与由最初是乡镇集体企业发展的“助力”变成了日后一定程度上的“阻力”。因此,企业制度是否有效应视其是否能适应竞争环境的要求。而政府作为环境的建立及维护者,应积极的调整自身的各项政策法规,努力提高市场化程度,建立公平合理的竞争规则,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竞争环境,从而引导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李稻葵.转型经济中的模糊产权理论[J].经济研究,1995(4).

2、田国强.内生产权所有制理论与经济体制的平稳转型[J].经济研究,1996(11).

3、陈剑波.乡镇企业的产权结构及其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J].经济研究,1995(9).

篇9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企业化经营被认为是一种能够适应当代农业市场化、产业化、现代化发展要求的、最好的农业经营形式,是从根本上消除和克服家庭经营局限性的一项最有效的制度安排。农业企业化经营以农业企业的迅速发展及大量存在为前提。目前,中国已形成农业公司、股份合作制企业、国有农业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化服务组织、专业户及其他多种形式的农民独资联合经营的微观经济组织约6.6万个。这些组织逐渐成了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主体,它们对农业结构调整、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中国的农业企业化尚处于发展初期,在实践中农业企业的规模太小,资金来源渠道不畅,产品流通不畅,经营管理者能力有限,不能适应企业进一步发展等问题制约农业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一、当前农业企业化经营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企业资金来源问题

企业几乎都会面临资金短缺问题,农业企业也不例外。然而,由于工农的不平衡发展,农业企业的特殊身份,使其比其他类型的企业更难从金融机构获取贷款,农业企业的迅速发展受到严重制约。虽然目前已经建立了一些为农村部门服务的金融机构,但是这些金融机构为了规避金融风险,维护自身利益,多数贷款只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粮棉油主要农产品收购。农业企业想要从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信用社得到贷款,常常需要通过非正规途径、暗箱操作解决,而通过这种渠道获得的贷款也容易变成银行的呆账、坏账。在这种情况下,民间借贷成为农业企业经营信贷中的重要来源。然而,民间的借贷数量少且不及时,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据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农村信用合作社存款总额为27785亿元,贷款总额为19545亿元,存款总额相当于贷款总额的142%,资金净流出达到8240亿元;其中农户储蓄存款额为20766.17亿元,占存款总额的75%;然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总额和农户联保贷款总额为2042亿元,占贷款总额的14.5%,只占农户储蓄额的10%;乡镇企业贷款额为1786.9亿元,占贷款总额的9.1%。这反映了现行的农村信用社不能“取之于农民,用之于农民”,农村金融组织及其服务还远远不能适应农业企业化发展的需要。

(二)农产品市场问题

近年来,我国政府一直重视农业生产发展,但对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储运加工系统的改革和完善重视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企业在农产品储运加工和销售网络建设方面的投入,使农业企业不能适应农产品市场的需求变化,难以分享作为企业应得的平均利润。

农产品市场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农产品市场制度尤其是市场准入制度建设滞后,不能保证参与交易农产品的质量,质量安全事件屡禁不止;农产品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保鲜、储藏设施不配套,导致参加农产品质量下降;市场交易行为不规范,地区封锁无法形成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市场。受到农产品市场发展不健全的影响,大多数农业企业不能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不能对农产品的需求模式已经由温饱型转变为营养型而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企业产品供给不能从提高生活质量、追求生存安全的角度出发,向市场提供能够满足消费者希望得到低残留、低污染、食用安全、自然生产、营养丰富、口感好的高质量绿色农产品。另外,农业企业还忽视了对产品品牌的树立和形象维护,使得企业产品进入市场没有明显的标示与其他同类产品相区别。

(三)农业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来源问题

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同样现代农业、农村改革的成功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这一最关键因素。农业企业化是一种新型农村经济组织的制度创新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和造就一批新的具有创新精神、市场意识和战略眼光的新型农业企业经营管理者对于培育和发展农业企业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目前绝大多数农业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包括企业家的学历和素质都不高。这类企业很难得到且也不易留住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其原因在于整个社会农业最基础、农村最穷、农民收入最低,农业院校毕业生远离了农村和农业,使得农业院校这条产生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主渠道出现“有渠无水”的尴尬。

(四)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农业企业化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也是相互制约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农业企业化发展速度受制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我国农村劳动力多,土地资源少,据统计,2005年我国农村劳动力人数为5.14亿,就业人数为4.2亿人,即有0.84亿的剩余劳动力。过去,大约有一亿以上的农民离开他们成长的家乡并居住和工作在他乡或者城里。然而近几年由于经济体制的继续深化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城市中存在大量失业和待业人员,这些人员同进城的农民在就业上出现了冲突,农民在城市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少。同时,由于生产经营方式不能继续适应市场需求,乡镇企业的数量由1994年的2494.74万个降低到2004年的2213.22万个,乡镇企业吸纳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减弱导致农村就业的空间也越来越小。

二、进一步推进农业企业化经营的对策及建议

(一)充分考虑农民和农户家庭的主体作用,积极推进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企业组织的创设和发展

农民是农业生产和经营的主力军,农户家庭是农业和农村经济最为重要的基层组织资源,加快农业企业化进程必须高度重视农民和农户家庭的主体及基础作用,有效引导、鼓励和支持农民及农户家庭积极创建和发展经营农业的专业经营组织,使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经营组织逐步转化、演变成为一种农业企业组织。

(二)进一步改革农村金融组织并积极培育、引导和发展各类农村金融组织

首先,农村金融组织应平等对待农业企业和工业企业,不应在贷款方面歧视农业企业。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应开列农业企业专项资金项目,积极支持农业企业发展。如主动支持城郊型农业、资源开发型农业以及高科技、外向型农业企业等高效农业;积极支持“菜篮子”企业的改造、扩建和联合,催化基础较好、辐射较广、带动能力强的食品加工、运销龙头企业等。其次,积极发展农村各类金融组织,构建新型农村金融体系。大力发展农村信托机构,进一步开放小额信贷机构市场,以及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和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组织,着重解决那些缺乏抵押又难以找到担保却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型农业企业和采取企业化经营管理的农户贷款难的问题。另外,建立一个以政策性保险与金融保险相结合,以商业保险为主体的农业保险机制,以降低农业企业的自然风险。通过促进各类金融组织发展,重塑和强化农业投融资机制,优化投融资环境,调动社会资金,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增加农业企业投入,实现农业企业的投资主体多元化。

(三)完善农产品市场功能,引导农业企业提供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农产品

首先,政府要对各种中介组织、市场管理者(企业)及市场交易行为进行规范,并为市场的公平竞争提供制度。政府在农产品集散地、大城市和大宗产区建立包括集贸市场、专业市场、期货市场、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零售网点在内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并且使不同的市场有机地衔接在一起,功能互补,及时各市场的供需信息,协调联动,保障农产品顺利流通。其次,建立和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检验检测监督体系,从源头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同时,农业企业及时了解和掌握消费需求变化,根据农产品中长期需求的变化趋势制定企业的经营战略及配套策略。第一,严格按照相关质量标准规定和标准化的要求生产,把农业科技成果大量应用到企业生产中,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和技术附加值,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产品。第二,通过产品的商标注册和绿色食品标示认证,组织各种促销宣传活动,树立企业品牌形象,打造名牌农产品,使其明显区别于同类产品。例如蒙牛奶制品品牌形象的成功树立。

(四)多形式、多渠道培养农业企业管理人才,解决农村人才短缺问题

首先,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包括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的方式吸引各种人才加入农业企业。鼓励农业院校毕业生尤其是经贸类毕业生加入农业企业;鼓励社会各界有企业经营能力的人士承包或创办农业企业,农业院校和农业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领办或创办高新技术农业企业;奖励为农业企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如安徽省正在实施的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就是值得借鉴的例子。其次,通过构建农业企业管理高级人才信息传递机制,有效降低企业与高级管理人才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的状态,既可以充分展示高级管理人才的能力,便于高级管理人才在市场交易中实现较为理想的工资报酬,也可以降低企业的搜寻成本,将选择人才不当带来的风险降至最低。同时,农业企业应该降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进入壁垒。由于农业企业的人才选择余地相对有限,而且优秀的高级管理人才是经过长期竞争,优胜劣汰后涌现的,所以在选择这些人才的时候要降低进入门槛,给更多人展示能力的机会。

(五)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应以促进中、小企业和小城镇发展为主导思想,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农民工回乡创业,农民进城就业等多种形式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首先,深化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转变企业经营机制,改变产业趋同、产品档次低、质量差的状况,提高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能力,从而吸纳更多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其次,鼓励有能力的农民工回乡开办农业企业,特别是开办农业加工、流通、服务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再次,政府应让农民工在住房、教育、健康和其他服务方面享受与城市人同等待遇。政府应该加快建立健全城市廉租房制度,把农民工纳入住房保障体系中,为其提供能够租得起的低成本住房,为有一定经济承受能力、收入相对稳定的农民工提供经济适用房,营造一个鼓励农村人口迁入城市的法律和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胡鞍钢,吴群刚.农业企业化:中国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J].农业经济问题,2001(1).

2、熊健.海峡两岸农业企业化经营和管理[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篇10

近年来,内蒙古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中小企业取得较快发展,已经成为自治区经济发展的主体、县域经济和园区经济的重要支撑。以工业为例,统计数据表明,2004年全区全部工业企业108886户,其中中小工业企业108845户,占全部工业企业户数的99.96%;全部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801.04亿元,其中中小工业企业完成1965.18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70.12%;全部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015.66亿元,其中中小工业企业完成693.83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68.31%。根据统计快报,2005年全区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2447户,其中中小工业企业2407户,占98.37%;中小工业企业资产2444.3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的58.70%;完成工业增加值652.72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7.48%;实现利润84.47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的65.70%。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内蒙古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个体私营等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2004年,全区个体工商户发展到44.4万户,私营企业4.3万家;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832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的30.7%;非公有制企业上缴税金49亿元,占全区税收总额的15.8%;进出口总额达到20亿美元,占全区进出口总额的49%;非公有制经济投资完成669亿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7%;非公有制经济吸纳新增就业人员18万人,占全区当年新增就业量的73%。在全部工业企业中,非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108377户,完成工业总产值1620.53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57.85%;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85.72亿元,占48.66%。

2005年,全区乡镇企业约43.4万家,预计完成工业增加值816亿元,其中,工业乡镇企业预计完成增加值411亿元,占50.37%。农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随着农牧业产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加快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全区农畜产品加工企业中,90%以上是乡镇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乡镇企业中,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占90%以上,完成增加值占60%以上;全区现有省级以上重点农畜产品加工企业58户,其中12户为国家级龙头企业;全区现有的13个中国驰名商标主要集中在农畜产品加工领域。

(三)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和园区经济的重要支撑

“九五”期间开始的乡镇企业小区、个体私营经济园区建设,为乡镇企业、私营企业集中发展创造了条件。以乡镇企业、私营企业为主体的中小企业,围绕农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发展和与大企业配套,促进了特色工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同时,园区建设实现了区域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促进了中小企业的集约化经营,带动了小城镇建设,成为了旗县区经济的重要支撑。

内蒙古以企业支撑园区成长和发展的工业园区大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大企业为支撑,中小企业配套协作。诸如蒙西工业园、托电工业园、霍林河工业园等。另一种是诸多中小企业共同支撑特色园区发展。诸如以乌海、蒙西、棋盘井和乌斯太开发区为支撑的小“金三角”地区,依托丰富的煤炭等资源优势,着力打造能源、化工、冶金、建材等高耗能特色产业集群,园区共入驻企业415户,2005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33.7亿元,占鄂尔多斯、乌海、阿拉善三盟市工业总量的近4成。巴彦淖尔市依托农畜产品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磴口蒙牛高科技食品工业园区和杭锦后旗河套食品工业园区。这三大园区已入驻企业198户,2005年实现工业产值65.8亿元,成为河套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和林格尔盛乐经济园区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导,以食品加工为核心,以建成“绿色工业园区”为目标,形成了乳、肉、绒、林四大主导产业。逐步建成一个集科研开发、生产加工、贸易、综合配套为一体的现代化工业园区。和林格尔县也一举由过去以农牧业为主的“国贫县”发展到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强县。

(四)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的颁布实施,为内蒙古加快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近几年,内蒙古围绕贯彻《中小企业促进法》,在放宽非公有制企业准入条件、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强化社会化服务功能等方面相继制定实施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极大地促进了中小企业发展。

内蒙古从1999年开始即着手在全区范围内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经过“十五”期间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基本建立起自上而下的三级信用担保体系,形成了“一个核心、三级层次、网状结构”的全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截至2005年底,全区工商注册的信用担保机构156个,其中纳入自治区统计范围的75个,这75个信用担保机构累计筹集担保资金12.64亿元,实施担保8287笔,涉及中小企业4679户,累计担保额56.63亿元。被担保的4679户企业新增就业职工25631人,利税增长3.8亿元。在推动乡镇企业发展方面,自治区政府每年安排一定规模的农牧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牧业中介服务机构建设。

2003年国家实施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以来,内蒙古进一步加大了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工作力度,创建了5个中小企业培训基地,组织了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培训班20期,培训人员2500多人。组建了内蒙古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创办了内蒙古中小企业网站,初步建立了自治区级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和信息平台。积极争取国家中小企业发展贴息资金,用于支持高科技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

二、内蒙古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内蒙古中小企业发展与我国发达地区比较差距较大。有研究表明,中国西部中小企业发展普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明显。2002年,西部中小工业企业约为122万户,仅占全国的16.3%,其中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户数仅占全国的 12.8%;中小企业密度为18.7,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6.3%,其中中小工业

企业密度为3.3,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7.2%。内蒙古中小企业发展在西部地区虽然相对较快,但无论是规模还是效益,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均存在很大差距。一是企业数量少。2004年,内蒙古私营企业户数仅占全国总数的1.18%,远远低于广东、江苏和浙江等发达地区。二是经济规模小。2004年广东、江苏和浙江的非公有制经济总量,分别是内蒙古的7’倍、6倍、5倍。三是产业层次低。2005年私营企业三次产业结构约为2.97:26.31:70.72,传统制造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及餐饮业居多,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少。四是企业素质较差,管理水平低。普遍存在家族式封闭管理,现代经营理念、法律意识、科学管理、诚信建设以及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均有待提高。

内蒙古中小工业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为“五多五少”。一是企业户数多,上规模的企业少;二是个人家族企业多,多元化投资主体的公司制企业少;三是分散化经营多,大规模专业化产业集群少;四是传统“大路货”产品多,“专、精、特、新”产品少;五是市场分布国内市场多,国际市场少。

三、促进内蒙古中小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是加快立法,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法律环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结合内蒙古实际,抓紧研究制订《中小企业促进条例》;根据《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修订完善《个体私营经济条例》等,改善和优化中小企业、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环境,创造和维护有利于各种经济成份中小企业成长的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

针对中小工业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今年二月,人民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工业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在培育壮大成长型中小企业、推进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加强中小企业人才培训、加大招商引资和税收扶持、放宽市场准人、建立多层次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十个方面促进工业中小企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各地、各部门要认真抓好落实,切实把政策落到实处。

二是深化改革,消除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体制。个体私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小、散、低的粗放经营方式,直接形成于城乡分割、城市搞工业和服务业、农牧区搞农牧业的二元经济结构。在这种二元经济结构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中小企业,并籍此带动乡镇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必然是经济效益和运营质量低下,资源浪费。因此,必须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新牧区出发,把发展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与农村牧区改革有机结合,把发展县域经济和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以农村城镇化、农牧业产业化、城市现代化、县域经济工业化带动城乡一体化。

另外,目前内蒙古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乡镇企业工作受多部门指导,管理体制不顺,工作职能交叉,工作中部门协调不够、政策落实不够、服务不到位。管理部门工作越位、缺位和不到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要从有利于广大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出发,改革和调整目前的管理体制,消除影响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障碍。

三是建立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的服务环境。要加快建立覆盖全区的、多主体、多层次、全方位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包括中小企业社会化信息咨询服务体系,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咨询服务体系,中小企业创业辅导服务体系,中小企业协作配套服务体系,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服务体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和融资服务体系,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技术援助服务体系,以及中小企业法律援助服务体系等。

强化中介服务功能,规范中介服务行为。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优秀服务机构快速发展的服务机构公信制度;建立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服务采购制度;建立中小企业服务机构服务效果测评制度和服务监督制度等,保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健康发展。

篇11

一、中小型乡镇企业的理论基础

中小型乡镇企业在社会科学中有着重要地位,有着自身成长、发展、成熟、衰落的过程,生命周期包括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衰落期、复苏期等五个阶段,在其成长过程中行走着自己独特的曲线。

(一)形成期

在形成期,只有少数几家中小型企业或厂商,凭借对市场的敏感与自身营销方式的灵活逐渐壮大,由于技术要求低、工序简单,最重要的是有利可图,当地居民开始纷纷效仿成立相近或互补的企业,由于地理上的集中,各个中小型企业间可以在顺利信息交流的前提下进行合作式竞争,而且乡村间的风土人情及宗族关系使得企业间的信任有时显得不可思议,分工的扩大逐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加上政府在基础设施、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中小型企业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稳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面临广阔的市场,中小型企业同心协力形成规模效应。

(二)成长期

在成长期,中小型企业急速成长,企业产品有着旺盛的市场需求,开拓的市场越来越广,经营业绩越来越好。中小型企业的劳动力供给了明显的改善,相关的基础设施等投入得到优化,知识的外部性使得邻近的中小型企业之间信息传播得更为迅速。这些益处使得原公司迅速扩张,吸引众多相似行业的中小型企业进入农村地区,这样同一产业内的众多企业、辅机构等聚集在一起,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链条,并逐渐建立了内部沟通网络。与形成其相较,该阶段稳定性更好,竞争力更强。

(三)成熟期

在成熟期,中小型乡镇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不经济效益开始显现,工人工资、土地等生产要素的价格不断上涨,外部竞争更为激烈,这样中小型乡镇企业对外的吸引力便开始逐渐衰退,中小型乡镇企业在对外进展不顺的情况,开始内部的竞争。由于中小型乡镇企业收集的信息十分类同,据此形成的对内竞争者的性质、发展情况、管理方式等方面的看法也大致类似,易形成同化思维,从而限制中小型乡镇企业的创新与突破。中小型乡镇企业也渐渐多采取“模仿”战略,依靠低成本策略以维持企业的生存。

(四)衰落期

在衰落期,个别中小型乡镇企业由于不适应新技术的发展,或者不适应消费者的需求,或者自身生命周期的转折等内外各方面的因素,不可避免地陷入发展低谷。中小型乡镇企业内部运营体制逐渐僵化,龙头企业开始寻找新的发展起点而迁走,企业规模与实力大大降低,对企业的生存造成极大的威胁。这是对企业的考验,更是对企业管理者智慧与能力的考察,如何摆脱集群所处的困境,是每个管理者面临的头等问题。

(五)复苏期

在复苏期,中小型乡镇企业开始吸取失败的教训,总结经验,励精要走出这一困境。他们会采取各种措施来改善目前的状况,如吸引优秀的人才,引进先进的设备,优化企业经营管理结构等,有针对性的,有计划地一步一步推进改革,这样一来,其市场份额逐渐提高,生产能力逐步提升,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也渐渐加强,整个企业的运转情况也慢慢恢复,步入正轨,开始新一轮的扩张与成长。

二、中小型乡镇企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现状分析

(一)中小型乡镇企业在农村经济发展的统计分析

在2016年上半年,中小型乡镇企业总收入累计预计完成1135.37亿元,同比增长21.5%;增加值预计完成222.56亿元,同比增长14.1%;利润总额69.05亿元,同比增长13.9%;工业增加值111.84亿元,同比增长15.5%;出口产品交货值57.47亿元,同比增长24.9%。

(二)吸纳劳动力的主要渠道

中小型乡镇企业既为不同生产力水平的企业构建了适宜的发展平台,也为不同层次的劳动者提供了广阔就业空间,为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创造了有利条件。80%的青壮年在中小型乡镇企业找到了自己合适的岗位与位置,辐射周边多个村落,每年可以提供80000个左右的就业岗位,而且由于灵活的用工模式,其人员流动性很大,对人员的需求更是随着销售旺季的到来逐渐扩大,业务范围配送涉及到食品行业、服装行业以及机械行业等,市场潜力十分可观,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新农村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

中小型乡镇企业经济的发展改善了村容村貌,新建村委会办公大楼及村民大会堂,新建街心广场,大街人行道铺设彩砖,整改了全村所有线路,建立了高标准的现代化幼儿园,在街心广场架设了高空射灯。并对农业进行投资,使农业实现了机械化、科学化、水利化,农村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

三、中小型乡镇企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员工待遇普遍偏低

中小型乡镇企业的员工多以收入微薄的农民为主,待遇较好的高级技术人员毕竟只是少数,厂长们追逐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并没有把改善员工福利,提高员工工资放在重要位置,70%的人月收入在2000 元以下,而且没有节假日,天天得上班,随着企业效益的下降,减员降薪减工时成为各厂长维持利润的主要手段,有的员工虽然没被解雇,但也是上一天班休息一天,毕竟厂里的单子不多。僵化封闭的家族式管理模式使得各利益主体间的矛盾冲突成为不可避免。这使得很多忠于中小型乡镇企业的员工离开了工作十几年的岗位,但由于产业同构,类型相近,他们会很容易在附近其他工厂里找到合适的工作。

(二)相应技术基础设施不完善

中小型乡镇企业受资金、技术等影响,在技术上多为引进模仿、消化吸取行业相关技术,其单个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而且均没有属于自己的研发中心,加上人才的流失,其经营状况仅仅靠原有的规模及低成本来支持,而且由于大多数中小型乡镇企业从事的都是成熟技术生产,技术壁垒相对较低,行业限制也较低,因此,彼此之间很难在技术创新方面建立起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关系。

(三)资源、能源浪费严重

由于缺少有计划的长远发展目标,造成大量的重复建设与投资,工厂里有时成品堆积如山,有时加班加点赶工,资源消耗严重。企业近年来煤炭、电力、用水量越来越多,使得其成本越来越高,利润空间急剧压缩,加上市场饱和度的提高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对外部能源市场、销售市场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

四、中小型乡镇企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对策分析

(一)促进中小型乡镇企业的行业自律

中小型乡镇企业要通过加强行业自律,严禁恶性竞争,规范集群内各企业的竞争合作关系,营造出信任、合作的群内氛围;通过建立企业内的统一管理协调机制,制定共同的战略规则与战斗目标,增强企业的整体凝聚力;最终使得各企业既有竞争,更有合作,通过保持各个成员之间利益的一致性使企业整体得到良性发展。

(二)提高中小型乡镇企业活力的生命线

需要各中小型乡镇企业自身主动迎合市场需求,不断根据市场需求及自身经营状况来更新技术与相关设备,寻求技术创新的支撑点与突破点,引进符合企业现状的管理技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乡、村两级政府要注意培育中小型乡镇企业创新的文化氛围和服务体系,从政策上制度上鼓励支持各企业努力追求创新,运用各种手段建立共同合作、技术共享、信息交流等支撑体系,加强对企业管理者经营者的教育培训、技能培养,加大对研究机构等创新基础设施的投入与关注。

(三)引进各类优秀人才

提升中小型乡镇企业内部核心创新能力,充分挖掘其自身创新潜力。各企业要重视人才的作用,不仅是技术人才,还应包括各类管理人才等。使得企业内人才优势更加明显,其竞争优势理所当然会越明显。无论是从薪资待遇还是到日常生活,无论是从个人成长还是到人生规划,各企业要采取各种手段方式吸引人才重视人才并且留住人才,这才是使企业能够屹立长青的最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军.浅析乡镇企业发展的现状[J].现代经济信息,2013(11):382-382.

[2]刘金秀.新形势下绿色财务管理在我国中小型企业中的可行性探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6):93-94.

篇12

一、企业财务报告分析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企业财务报告的涉及的内容较多,不仅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分析,还包括对现金流量表所反映信息的分析。这些不同的内容,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分析,给企业提供多角度更加全面的信息。财务报表分析是通过收集各种财务信息,运用常用的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以及因素分析法、项目分析法、图表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对企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分析。通过信息分析的结果,为企业管理者及其他信息需求者提供更准确的决策依据。财务报告分析的内容根据财务报表分析的不同目的,可以分为四个方面。首先是财务状况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分析又包含三个方面,不仅包括企业资产构成分析、现金流量分析,还包括权益构成分析。其次是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是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进行反映的重要标志。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承受能力或保证程度就是企业的偿债能力,偿债能力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企业偿债短期能力的分析,指通过对企业短期偿债及能力的评价来对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进行分析;二是对企业偿债长期能力的分析,指企业长期偿付债务的能力。企业财务报告分析的第三个主要内容是对企业资产运营能力的分析,资产运营能力分析又包括对总资产周转能力、流动资产周转能力以及应收账款周转能力与存货周转能力进行分析。企业财务报告分析的第四个内容主要是对企业盈利能力做出的分析,直白一点来说就是对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分析。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通常来说,是向企业提供更加直观的有关公司决策、公司发展、运营和管理等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的作用除了对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进行评价外,还用于对企业现状的财务状况的衡量,以及对企业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企业财务报告分析的目的根据报告使用者身份和目的的不同而随之变化。对投资者来说,他们利用财务报告信息的主要目的是对企业的资产和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并通过分析来决定投资动向。对于债权人来说,他们主要是通过财务报告对企业贷款的风险、报酬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是否应该贷款给企业。从经营者的角度来说,财务报告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对企业财务决策、经营状况等进行了解和改善,从而对企业经营业绩进行提高。站在企业主管部门的立场来说,财务报告分析是他们了解企业纳税情况和职工收入情况的重要依据。对企业来说,最主要的还是财务报告分析在企业经营管理现状评估的运用。

二、运用财务报告分析准确评估企业经营管理现状的方式

财务报告分析中能反映和评估企业经营管理现状的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资产负债报告分析,其次是利润报告分析,第三是现金流量报告分析,通过对这三方面的财务报告分析,我们就能对企业经营管理现状进行准确评估。

财务报告中的资产负债表对企业会计针对企业末期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进行分析的表格和报告。企业资产负债表对企业财务管理投融资分析来说具有极其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对资产负债表的分析,我们可以对企业投资活动的资金结果有深切的了解。对企业来说,利润获取的关键主要是投资的回报,而有效的投资保障就是企业的资产。不论是资产负债表右边的负债,还是所有者权益,都是融资活动的结果。企业正是通过这些融资方式来实现资金的融通,对投资所需要的资金进行满足,给资金投资价值的最大化实现奠定一定的基础。企业的投资分两种,一种是企业内部使用资金的过程,如对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的购置,另一种是对外投放资金的过程,如对其他企业股票、债券等的投资购买。企业必须要对投资的资金的多少进行保证,以满足企业正常生产运营为底线,否则就要向外部进行融资。企业对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应该以企业价值分析为重心,尽可能地将历史成本编制的报表调整到现实的价值上。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分析,能够让企业管理者对企业各类资产和负债的规模、结构及其数量对应关系有明确的了解,对企业结构优化、风险的降低以及运营效率的判断和决策都有重要作用,绝对不能马虎草率。

财务报告中的利润表是对一定期间企业全部活动成果进行反映的报表,属于两个资产负债表之间的财务业绩。通过财务报告利润表,可以对企业一定时间的盈利状况进行评估,从而达到对企业价值的揭示。利润表不仅能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反映,而且能通过对企业利润收入和费用等情况的反映显示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收益和成本耗费情况,让企业对生产经营的成果一目了然。与此同时,利润表对不同时期比较数字的提供,对企业今后利润的发展趋势及获利能力分析和确定有重要意义。企业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理解和利用,能够使管理者对企业一段时期的收入和产品发生的成本、各项费用及税金等有及时的了解。有助于企业利润水平和各项利润来源与结构的评估,从而使企业能够对经营策略有更好的把握。此外,财务报告中的现金流量表分析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状况现状评估的重要途径。现金流量表是在现金编制的基础上完成的财务状况变动表,对企业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和流出状况能够较好的反映,使企业能够对自己的现金和物价获取的能力有相应的了解。作为企业的血液,现金对企业经营管理状况的好坏有直接的影响,所以现金流量分析对企业状况的反映也就事关重要,是对企业价值进行揭示的主要指标。从现金流量表分析中,我们能够看出企业内源融资能力以及外筹现金能力的高低,进而对企业发展状况的好坏有直观的了解,企业只有了解了自身的发展状况,才能更好地对企业进行管理。

企业财务报告分析,是对企业经营管理现状准确评估的主要途径之一。做好财务报告分析对企业管理来说是必须完成的工作,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对自己的发展状况和管理决定有及时的了解和改进,保证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晓梅.浅议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决策中的作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9(18):41-42

[2]付晨生,罗玉波,李胜海.财务报表分析的层次性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12(24):99-100

[3]邸朝君.关于我国新会计准则下对财务报表分析的研究与思考[J].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10(20):175-176

[4]闫华红.如何利用财务报表分析企业财务管理活动[J].会计之友,2009,5(10):136-138

篇13

二、调查数据统计. 3

三、调查数据统计结果分析. 8

四、乡镇企业外向型发展对策. 11

五、对白土镇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措施的建议. 13

六、总结. 16

七、附件. 18

金融危机下乡镇企业建设的战略形势与对策

现代化的必需,此外,也是乡、镇、村的建设的必需,农民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必需。乡镇企业在“四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网络更趋合理。

交通、建筑、邮电、金融、文教、卫生等各项事业也随之发展起来。江苏省1978年以来,全省乡镇企业缴纳税金39.45亿元,其中1983年为l1.45亿元,占全省财政收入的15.73%,今后,乡镇工业税金的增长速度还将会提高。有的专家已设想把全省近2,000个乡队以上的集镇,建设成为工业生产型小城镇,发挥出农业、农村与大工业、大城市之间的纽带作用、桥梁作用。

历史和经济等因素。历史方面,乡镇企业主要来自小企业、手工作坊等,规模小,起点低。同时,一些企业老板存在小农意识,缺少把企业“做大”的勇气。但最重要的是企业资金短缺。乡镇企业的资金主要来自自有资金(农业剩余)、群众集资、银行(信用社)贷款三方面。目前,很多乡镇企业经营管理不善,效益下降,自有资金减少,自我积累能力降低,致使企业不能拿出更多的资金投入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同时,农民收入增长不快,致使群众集资变得越来越困难。上市乡镇企业数目更少(只占全国上市企业的5%),另外,金融体制改革,银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加强了对信贷的管理,使得银行对乡镇企业的贷款减少,有的地方甚至停止了对乡镇企业的贷款。企业规模小,在激烈的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的地位;资金渠道较少,信用等级低,银行不愿贷款,公众不敢投资;技术吸收能力和研究开发能力较弱,因而创新能力受到限制;采购和产出的规模小,对市场的影响有限,在交易中常常处于弱势地位。这些都不利于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英语,又懂国际贸易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缺少。很多人才选择外企、机关事业单位,不愿留在乡镇企业,这就给乡镇企业的外贸发展带来很大的困难。

企业外向型发展对策

经济增长中的比重。二是重点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引导他们向大规模、高科技和外向型发展。同时,推行横向经济技术联合,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以名牌产品为依托,以资金为纽带,组建和创办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集生产经营、科技开发、内外贸为一体的各类型企业集团;三是在项目选定和资金投向上要有一定规模的项目倾向,特别是对高科技、高附加值、外向型经济项目倾斜,要集中主要资金用于规模大、起点高、带动性强的重点骨干项目建设,改变过去乡镇企业上项目老模式;四是适当招商引资,与国内外客商合作,借助外力加快规模扩张。

历史性跨越。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

工业绩挂钩的方法,对绩优者给予奖励。同时,企业内部实行“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营造公平的工作环境;第五,做好营销管理工作。要确立科学的营销观念,运用科学的方法,做好市场调查、预测,准确生产适销产品。同时,要抓好营销队伍建设,扩大营销网点,提高市场占有率。最后,提高企业经营决策水平,加强企业对决策科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推进企业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网络知识,获取政策和业务信息,并在网上自己的产品和技术信息,查询贸易机会和信息。加强乡镇企业教育培训体系建设,通过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切实提高企业职工和文化技术素质。积极引进人才,鼓励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到乡镇企业发挥才干。大中型乡镇企业和企业集团要尽可能在国内外聘请本行业一流人才,以形成企业的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重视人才资源管理,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充分发挥人力资本效益,造就一批开放型的外向型企业家。 共10页,当前第1页12345678910

法律环境

金融机构应当从长远战略出发,选择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发展前景良好的、未来可能成为外向型经济骨干的乡镇企业进行重点扶持,特别是在信贷政策上给予倾斜。

中国乡镇企业年鉴[m],1999

会计,XX.5

6、农业部乡镇企业局信息统计处,1999年度中国乡镇企业经济运行分析[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XX.5

【调查单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高要市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

【调查人】方佳彬

【调查时间】XX年7月24日至30日

【撰稿时间】XX年8月25日

七、附件

(一)调研过程图片

(二)调查问卷样板(下

图组一 企业负责人在做调查问卷

图组二 调查人员与政府部门进行会谈

(二)调查问卷样板

《金融危机下乡镇企业经营状况》调查问卷

您好:

我们是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金融危机下乡镇企业的经营状况》的项目的调研人员。为了能够有效的了解乡镇企业的经营状况并深入研究乡镇企业的发展之路,为广大企业提供有效的经营策略。请根据贵公司的实际情况,配合调查人员完成以下问卷。本次调查将会占用您约40分钟,贵公司的信息我们将会保密。谢谢!

一、企业的基本情况

1、企业名称和类型 (企业名称填否由企业决定)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个人独资企业 合伙企业

2、注册资本 3、主营业务 4、已经营年限

3、股份有限公司具体信息(非股份公司不用填):

(1) 贵公司在其他国家是否有投资? ___ _ a是 b否

(2) 贵公司的最大股东或拥有者属下列状况?(可多选) ____ ____

a个体制 b国有企业 c外资企业

d投资基金 f股份制

(3) 最大股东或拥有者占贵公司的份额: ____ %

二、企业的销售情况

1、贵公司近三年的主营业务收入:

(1)XX年 元 (2)XX年 元 (3)XX年第一季度 元 共10页,当前第2页12345678910

2、当前经济形势对本企业经营的影响状况

a严重影响 b有所影响 c不受影响

3、预计今年全年营业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以及企业盈亏情况如何?

a增长、盈利 b下降、亏损 c营收增幅下降,利润减少 d基本持平

4、公司销售情况:

a国内销售__ _ _ b直接出口 c间接出口(通过经销商) __ __

5、贵公司对XX年与XX年的销售情况的预测 序

问题

XX年

XX年预测

1

企业产品市场需求状况

旺盛;一般;疲软

旺盛;一般;疲软

2

产品销售情况

旺销;平销;滞销

旺销;平销;滞销

3

产成品库存

较多;适中;较少

较多;适中;较少

4

设备能力利用状况

超负荷;正常;不足

超负荷;正常;不足

5

国内订单

饱满;一般;不足

饱满;一般;不足

6

出口产品订单(比上年)

增加;不变;减少

增加;不变;减少

6、目前制约公司销售业务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按程度选主要的三项排序)

a市场需求萎缩 b产品缺乏竞争力 c生产工艺落后

d销售渠道限制 e与消费者的沟通渠道少 f其他

7、在金融危机下,贵公司为了加强销售业务的发展采取的措施是:

a开发新产品 b引进新型生产工艺 c扩大销售渠道

d加大公司产品广告投入 f开发新的市场 g降低产品价格 h其他

8、影响贵公司开发新产品和销售渠道主要是:

a国内竞争者 b国外竞争者 c客户 d持股者 e贷款者 f政府

9、您觉得贵公司采取的应对措施效果如何

a非常好 b一般 c差 d很差

10、按照贵公司的业务情况,您觉得肇庆市投入开发的专业化经营市场与信息交流平台对您的销售业务带来的帮助的程度是:

a 很大的帮助 b 一般的帮助 c 没有帮助

11、贵公司觉得政府需要采取什么措施帮助销售业务的发展?(请列点说明)

共10页,当前第3页12345678910

三、企业生产成本基本情况

1、贵公司原材料购入渠道情况

a省内 % b省外 % c国外 %

2、较去年同季度相比,原材料的价格上升或者降低的幅度多少?

a上升 % b下降 % c持平

3、按综合成本判断,贵公司的生产成本较XX年的变化情况是

a上升 b下降(直接跳入第8题) c持平

4、导致贵公司生产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按程度选主要的三项排序)

a汇率升值 b原材料价格上涨 c劳动力成本上涨 d其他(请注明)

5、面对生产成本的上升,贵公司采取的面对措施是:(按程度选主要的三项排序)

a裁员 b减薪 c扩大或调整市场营销结构 d加大融资力度 e限产减产

f停止投资项目 g调整产品结构或转产 h加强管理降低成本 i改进技术提高产品竞争力 j减少出口、扩大内销 k扩大进口 l向上游企业压价 m采用替代原材料

n与国外进口商签订长期贸易合同 o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共10页,当前第4页12345678910

p其他(请注明 )

6、您觉得贵公司采取的应对措施效果如何

a非常好 b一般 c差 d很差

7、您觉得贵公司还有信心应对生产成本上升的问题吗?

a非常有信心 c有信心 d有心但无力 e毫无信心,想要放弃

8、您觉得政府应该给予贵公司什么帮助?

四、企业融资与投资情况

1、贵公司资金情况 序

问题

XX年

预测XX年

1

资金周转情况

良好;一般;困难

良好;一般;困难

2

销售款回笼情况

良好;一般;困难

共10页,当前第5页12345678910良好;一般;困难

3

企业支付能力

较强;一般;较差

较强;一般;较差

4

企业银行贷款情况

偏松;适度;偏紧

偏松;适度;偏紧

2、贵公司主要采用何种途径筹集运营资金?(可多选)

a增资扩股 % b银行贷款 % c民间借贷 %

d上市融资 % f政府投资 %

3、贵公司是否曾通过以下担保方式获得融资?(可多选)

a动产质押 b股权质押 c商标权质押 d其他担保方式

4、贵公司拥有的土地、厂房中,有多少百分比是自己拥有的,或者有多少是租的?

拥有

租用

如果租,合约是多长

a)土地

%

%

b)厂房

%

%

5、贵公司去年的用于再投资净利润是_ ___ %,预计XX年将会是 %

5、面对当前经济形势,贵企业新一年的打算

a缩小经营规模 b暂时歇业 c扩大经营规模 d维持不变

6、贵公司需要政府在融资与投资提供什么样的帮助?

共10页,当前第6页12345678910

五、生产能力与生产技术

1、贵公司主要产品有 种

2、以前的三年中,贵公司新产品有 种

3、去年,贵公司产能利用率(指目前实际生产与现有工人,建筑物、机器和设备的综合生产能力之比)是 %,预计XX年产能利用率是 %

4、同公司主要的竞争者相比,贵公司的技术: a公司的技术没有比主要竞争者先进 b公司的技术与主要竞争者一样

c公司的技术比主要竞争者更先进

5、贵公司是否利用外国公司技术专利?

a是 b否

6、贵公司是否更新过原来的生产工艺?

a是 b否(跳到第10题)

7、贵公司引进的生产工艺来源是

a国内研究机构 b国内行业先进企业 c国外 d自己开发

8、在过去两年中,贵公司采取什么办法来更新技术?请说明下面a-g中,哪项是最重要?哪项是第二重要?哪项是第三重要?

(1)最重要 ____ (2)第二重要 ____ (3)第三重要 ____

a 装备新的机器与设备

b 引进人才

c申请新的生产许可证

d与其他公司合作,开发新的技术

f独立开发新的技术

g 得到其他公司技术转让

9、贵公司打算采用新的生产工艺吗? a是 b否

10、贵公司预计投资新的生产工艺的建设时间多长?

11、贵公司认为开发新的生产工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

12、在生产技术创新方面,贵公司需要政府提供什么样的帮助?

共10页,当前第7页12345678910

六、基础设施情况

1、贵公司对工业区的基础设施的满意程度?

a很满意 b一般 c不满意 d非常不满意

2、贵公司对以下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评分

(1)没有问题10分 (2)有小问题7分 (3)问题很大4分

a电力设施

b供水设施

c道路设施

d通信设施

e土地征用

3、供电供水情况:

(1)从供电局买一度电平均要用多少元? ____元

(2)贵公司是否有自备或共用的发电机? a是 b否

(3)供水局水价是 元

4、去年贵公司服务中断多少天,中断连续了多长?去年销售的百分之几是由于这些服务中断而损失的? 问题

天数(天)

损失占销售百分比

供电中断

供水不足

通讯中断

运输中断

共10页,当前第8页12345678910

土地使用

(*损失包括由于断电而造成的损失,所需重新开动机器时间,以及中断造成生产与销售损失。)

5、贵公司对当地治安的满意程度:

a很满意 b基本满意 c不满意 d很不满意

七、劳资关系

1、贵公司目前的员工人数:

2、贵公司员工平均工资水平:

3、贵公司采取的工资计算方式是:

a工时制 b计件制 c工时制+计件制

4、贵公司的最高级管理人员的月工资是:

5、贵公司是否帮公司的员工购买保险呢?

a是 b否

6、购买保险员工占整个公司员工人数的大约是

7、在XX-XX年度,贵公司是否曾因为经营不善而拖欠员工的工资?

a是 b否

8、拖欠的时间有多长?

9、在近三年中,贵公司是否发生过劳动纠纷?

a是 b否

10、在劳资关系方面,贵公司需要政府提供什么样的帮助?

共10页,当前第9页12345678910

谢谢您的合作,问卷已完成!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创新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