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投资收益测算方法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前言
“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进一步规范了政府、企业的投资行为及其监督管理的方式,确立了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尤其是对企业申报的项目采取审批、核准和备案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了企业投资决策的自,因此在项目前期的投资分析中,作为财务评价的重要参数之一的基准收益率的测算和选取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判断项目财务可行与否的基准。本文就是以农业投资项目为例,着重介绍农业投资项目基准收益率HCOR的测算方法及应用分析,希望企业在投资农业项目时有所借鉴。
二、企业农业投资项目HCOR的测算
(一)企业农业投资项目基准收益率测算模型分析
为解决投资项目行业基准收益率确定的及时性问题,笔者总结多年投资工作经验结合国内外投资理论,把农业投资项目的基准收益率 ( 折现率)测算主要模型归纳为三类:综合资金成本测算法、德尔菲法、项目模拟与统计分析法。在日常的基准收益率测算中的主要采用综合资金成本测算法,本文在测农业投资项目的基准收益率时也采用此法,所以重点介绍一下综合资金成本测算法。
综合资金成本估算法即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估算法,是一种在市场经济国家中企业长期进行直接投资决策时,测算基准收益率所采用的最普遍的方法,筹资的方式很多,不同的筹资方式和结构带来的资金的成本有高有低。企业的资本构成可以分为债权资金和权益资金两大类,债权资金又可分为长期借款和企业债券两大类,权益资本既可以通过留存收益在内部筹集,也可以通过出售普通股股票在筹集,因此权益资本可分为普通股和留存收益,下面就从这几个因素来说明。
1.银行借款
税前资金成本:Kd=i
税后资金成本:Kd=i(1-t)
其中,i为贷款的年利率;t为所得税税率。
由于在实际中,贷款利息被计入所得税前成本中可抵消所得税,因此,从借款的角度,可以将其看做降低银行贷款的成本。
2.发行债券
发行债券的成本主要来自债券利息和筹资费用,其公式如下:
KB=
其中,f为债券筹资费用率;i为债券利率。
如果债券是溢价或折价发行的,则发行的差额应该按年进行摊消,公式如下:
KB=
其中,B0为债券的票面价值;B1为发行价;n为债券的偿还年限;F为债券发行的筹资费;I为债券年利息。
3.普通股资金成本
对于普通股持有者来说,它仅是一张凭证,而且收益是多变的,从概念上来说,其资金成本是股东投资期望得到的最低收益率,该收益率有股东在股票市场上根据股票价格和预计的每股红利,以及公司风险状况所作的选择来反映。
KS=+G
其中,D0为基期预计年股利额;P0为普通股筹资额(基期市场价,即票面值);f为普通股筹资费率;G为预计每股红利的年增长率。
4.吸收直接投资
吸收直接投资虽然在企业经营期间不必归还本金,但经营者有责任保证按出资额分配利润,以满足投资股东的盈利期望(或机会成本)。这些直接投资包括吸收投资合伙人的投资资金和企业再投资资金,后者包括法定盈余公积金、未分配利润、企业提取的折旧费、摊消费和符合会计制度规定可以用于再投资的资金。这些资金作为公司权益的一部分,属于业主或股东,但未以股利形式发放,保留在公司内的资金。表面上,它是不需要支付成本,但是实际上也有企业和股东所期望的收益率的问题,同时,使用其从事投资活动时存在着资金的机会成本问题。
可以比照普通股资金成本法:
Kr=KS
根据机会成本的原理,如下:
Kr=
其中,R为保留利润向外投资预计可以获取的利润率;f为手续费率;t为投资者应缴纳的所得税率。
5.加权平均资金成本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eighted Average Cost of Capital ,WACC)是以各种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重为权数,对个别资本成本进行加权平均确定的综合资本成本率(Overall Cost of Capital),即企业全部资本的总成本。通常由个别资本成本率和各资本权重两个因素决定,其计算公式如下:
WACC=Ki×Wi
其中,Ki为第i种资本成本;Wi为第i种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重,即权数。
(二)企业农业投资项目HCOR的测算方法及应用
企业农业投资项目的风险与公司现有业务的平均风险相同时,才能利用企业的资本成本作为项目的HCOR,否则我们要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如果项目提案的风险高于公司现有业务的平均风险,我们可以在该利率上加一个附加的风险调整量来说明项目的附加风险。因此,在确定企业农业投资项目的基准收益率的时候,企业资本成本的估算是基础和前提。
第一步:自有资金的资金成本
企业自有资金可以理解为企业的再投资资金,它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积累起来的资金,是企业权益资本的一部分,表面上看不存在实际资本,但是用这部分资金进行投资要考虑机会成本,但当自有再投资资金只是项目总投资的一部分时,为了便于分析,可以将再投资资金视同于新增普通股本资金,即用股东期望的最低投资收益率来分析,因此可以按照2、1、(4)的公式进行计算,这将放在第三步处理。
第二步:借贷资金的资金成本
借贷资金的资金成本的计算方法按照2、1、(1)的公式来计算,相关利率可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中查到。结合农业投资项目的具体情况,本文取5年以上为基准,取均值为8.92%,银行贷款利率为单利,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在计算过程中对其进行复利调整,项目的时间周期一般都在五年或者五年以上,因此可以认为计息周期为一年,此时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是相等的。其次,现代农业企业所得税税率取25%。利率的相关转换公式如下:
复利与单利的转换:
I=(-1)
其中,I代表复利的值;i代表单利的值;n为时间区间。
K′d=-1=-1≈7.66%
以上是税前的情况,实际中,由于贷款利息被计入所得税前成本中,可产生抵税作用,因此公式变换如下:
Kd=(-1)(1-t),其中t为税率。
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的转换:
Reffective=(1+)n-1
n为一年中计息次数;Reffective为实际利率或有效利率(Effective interest rate);Rnominal为名义利率或年利率(Nominal interest rate)。
以上是离散式的,当计息期趋向于无穷小时,离散式实际利率可以转换为连续式实际利率,当然这种更多体现的是理论上的合理性,转换如下:
Reffective=(1+)n-1=eRnominal-1
第三步:权益资金的资金成本
权益(股本)资金分为优先股和普通股,由于优先股在国内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中数量少,而且不多见,故不予考虑。普通股股东收入是不确定的,故其资金成本较难计算,本文采用的是CAPM模型进行计算,其中无风险投资收益率采用政府发行的相应期限的国债利率,取五年期国债利率为6.省略)得出农业上市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取近似值为2.61%。行业风险溢价通常可以借鉴美国的市场风险溢价然后进行调整,或者利用历史市场数据估计市场风险溢价,本文结合二者综合确定。回顾已有对美国的市场风险溢价的估计结果,美国各大投资银行和评估机构对美国市场风险溢价的估计在4.0%~5.0%之间,同时Stern Stewart的研究表明美国股市的市场风险溢价有下降的趋势,故取美国的市场风险溢价为4% 。事实上,如果我们认为美国市场为成熟市场的代表,则中国的市场风险溢价就等于美国的股权风险溢价加上中国股权的国家风险溢价。中国股权的国家风险溢价可以参考Damodaran的估计结果,为2%。从而中国的市场风险溢价为6%。鉴于农业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的偏低的事实,行业风险溢价可以把估计值下调1个百分点。
Ke=Kf+β×(Km-Kf)=6.34%+0.8162×5%=10.241%
K′d=-1=-1≈8.62%
第四步:资金权重
从农业企业的角度,可以采用行业统计均值,但在具体项目中,可以依据项目的具体状况分配权重进行计算,这里采用的是行业的统计均值,可以得出权益资本权重(,)取近似为38.63%。
第五步:计算WACC及行业基准收益率
计算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如下:
WACC=Ke+Kd
第六步:通货膨胀因素的考虑
包含通货膨胀的折现率(HCOR i n f)的计算公式:
HCOR i n f = HCOR+f+HCOR×f
其中,f为通货膨胀率;HCOR为不变的基准收益率,即与不变(价格不变,无通货膨胀)货币流量相关的折现率;HCOR i n f是包含通货膨胀因素的折现率。
转换公式为:i′=-1=
其推导过程:P=F=P′=F′=F×
其中,i′为实际利率(不包含通货膨胀因素);i为市场利率(包含通货膨胀因素)。
基于CPI的通货膨胀率均值为2.16%(根据2000―200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变动情况求得均值,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stats.省略/tjgb/)。
本文为为保持口径一致,设定基准收益率时应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在评估中考虑通货膨胀因素,首先要选定基年,基年可以任意选定,通常在投资评价中选投资零年,然后根据相对于基年同等货币购买力的原则,剔除各项收入或支出中的通货膨胀因素,再进行等值计算,我们通常可以利用以下公式:
F′=F
其中,F′为同一时点并相对于基年同等购买力的不变值;F为某一时点的当年值;f为通货膨胀率;n为当年与基年的时间间隔。
第七步:计算结果
对于非上市公司的资本成本,通过资本结构的调整来拟合,计算如下:
=≈1.59,β无杠杆==≈0.37,
根据具体非上市企业的情况进行调整后的β值为:
β=β无杠杆1+(1-T)=0.381+(1-0.25)≈0.49
名义Ke=Kf+β×(Km-Kf)=6.34%+0.49×5%=8.79%
通过以上分析,便可以列出如下表格进行计算:
三、结论
1.这个计算结果并不是基于具体项目情况来计算的,而是从参数的角度,通过农业企业的统计数据来测算的农业类企业投资项目的财务基准收益率。对于农业企业的具体投资项目,这个参数是可以结合企业自身的状况按照这个方法和路径进行调整,从全行业的角度,可以取值7%~8%作为一般性基准,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企业投资项目采用行业基准并不一定合适,行业基准存在的必要性在于其反应的国家政策导向,只能为投资决策提供了辅指标。
2.在测算HCOR的时候如何考虑税费问题非常重要,而且和项目评估的过程联系在一起,而且这部分的争议较大,可以参考《参数》(第三版)中的做法,分别测算出融资前税前的财务HCOR和税后的HCOR,这里的税前税后的税指的是企业或项目的所得税。
3.借贷成本的税后成本可以方便计算,因此可以方便计算税后HCOR,但是对于税前HCOR的计算存在困难,因为通常认为税后成本的权益资金成本没有办法折算成税前值。在计算过程中,考虑了企业税率以及国内通货膨胀的因素,因此利用此参数进行农业项目财务评价的时候,在成本以及收益的估算上可以根据文中的方法选择使用。
参考文献:
[1]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农业部规划设计院,等.农业项目经济评价实用手册:第2版[K].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7.
[2]H.克雷格.彼得森,W.克里斯.刘易斯.管理经济学:第3版[M].庆,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10.
[3]戚安邦.项目论证与评估[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2.
[4]詹姆斯•C.范霍恩,小约翰•M.瓦霍维奇.财务管理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5]刘天福,姚君泽.农业可行性研究[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3.
篇2
一、资本外逃规模的测算与影响因素分析
(一)资本外逃测算方法
由于资本外逃活动往往具有隐蔽性,要想准确测算出其规模是相当困难的。我们只能基于已有数据对资本外逃规模进行粗略地测算。国内外对资本外逃的测算方法主要有直接测算法和间接测算法。
直接测算法是直接通过一个或几个用国内异常风险反应迅速的短期资金外流项目来测算资金外逃额的方法。这种方法直接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采集数据。基本测算公式是:
资金外逃=短期私人资金流出额+国际收支账户中的“误差与遗漏”
直接测算法简便易行,能够很方便地满足经济研究中对资金外逃基本趋势和大致规模的测算要求。但它的缺陷是:1、 “误差与遗漏”不仅包括那些隐蔽的未记录的资金流动,也包括一些真实的统计误差。2、直接测算法所依据的定义是将资金外逃视为一种短期资金流动,基本上没有考虑长期资金流动。
西方学者针对直接测算方法的一些缺陷,提出了另外一种测算资本外逃的方法―间接测算法(又称剩余法)。基本测算公式是:
资金外逃=对外债务增加+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官方储备增加+经常项目逆差
从理论上讲,间接测算法在界定资金外逃的范围时,强调的是资金外逃产生的负面效果。相对于直接测算法来讲,间接测算法所估计的资金外逃范围要广得多。但间接测算法也存在明显缺陷,其主要表现为:1、测算结果并未涵盖所有的外逃资金;2、测算结果中包括了一部分正常的外流资金。
(二)直接法测算资本外逃规模
为简便起见,本文采用直接法来测算资本外逃规模。即利用公式:
资金外逃=短期私人资金流出额+国际收支账户中的“误差与遗漏”
一般而言,外汇占款主要来源于实际使用外资(FDI)、经常项目顺差和短期国际资本流入,可知,短期资本流出=外商直接投资+经常项目顺差―外汇占款。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及国泰安数据库,并按中美年均汇率的相关数据计算所得,从1997-2011年我国资本外逃规模(单位:亿元):1997年--3747.135087、1998年--6051.727562
1999年--4853.82986、2000年--6669.191983、2001年--2171.814326、2002年--1312.70325、
2003年---4756.997997、2004年-- -9258.764424、2005年--2984.514381、2006年--140.3209658
2007年- -9169.814958、2008年--4978.892748、 2009年--4107.975908 2010年--6546.06491、2011年--5054.418718。
(三)资本外逃结构分析
从图1可以清楚的看到,1997-2011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误差与遗漏”在均值0周围上下波动,而短期资本流动和资本外逃规模走势基本相符。可见在这段时期里,我国资本主要是通过短期资本流出这一途径实现外逃的。
图1资本外逃规模结构
这一结论与杨胜刚(2000)研究的我国1987-1997年资本外逃结构不同,在其研究结论中可以看到,这一时期资本外逃中绝大部分是由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误差与遗漏”造成的。究其原因可能是1994年人民币从经常项目的部分可兑换转变为1996年底全部可兑换,这为资本外逃提供了极大便利,更多的资本通过短期资本流出来实现外逃。
二、短期资本流动途径分析
1.显性的短期资本流动
显性的短期资本流动指的是可以从国际收支平衡表上观测到的短期资本流动规模。在我国国际收支的金融项目中,证券投资管制仍然比较严格,所以短期资本流动主要以其他投资方式进行,主要包括:短期贸易信贷、短期贷款、货币和存款、其他短期资产和负债。
图2显性的短期资本净流出结构示意图
从图2可以清楚的看到,我国显性的短期资本在2007年以前基本呈现净流入势态,而2007年和2008年,由于其他短期资产和负债的大规模净流出,导致显性的短期资本总额也出现净流出势态。
出现上述势态的重要原因与准备金制度的“创新”有关。2007年8月以来,境内银行开始按照央行要求用外汇上交本币存款准备金,主要全国性商业银行都执行这一新规定。由此估算,去年下半年上交存款准备金规模大约1000亿-1200亿美元。而商业银行的这些准备金正是作为商业银行的资产存放于央行。
2.隐蔽的短期资本流动
隐蔽的短期资本既可以通过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进行名实不符的流动,也可以通过货币走私和地下银行(或地下钱庄)进行资本的非法流动。某些隐蔽性资本流动,如伪造单据所造成的虚假进口货值会反映在“错误与遗漏”项目中,但其所导致的资本流动并未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得到反映。具体包括:
①进出口伪报。通过低报或隐瞒贸易外汇收入,将外汇擅自存境外,或者高报贸易外汇支出,向国家外汇指定银行骗购外汇汇往国外,构成资本外流;制造无真实贸易基础的进口单据,“假进口真融资”,或者高报出口,低报进口,构成资本内流。此外,服务贸易也常常是隐蔽性资本流动的重要渠道。
②经常性转移。除了国际组织和政府部门的无偿捐赠和赔偿等项目以外,侨汇是比较重要的经常性转移。
③投资收益。通过低报对外投资收益、高报对外商投资支付的投资收益实现资本外流;而通过低报对外商投资的支付,高报对外投资收益,实现资本内流。
④外商直接投资企业资本项目结汇。短期资本流动不仅隐藏在外商直接投资的跨境支付和债权债务调整中,而且还通过“虚增”外商直接投资的资本金实现短期资本的流动。
⑤货币走私和地下银行系统等。
由于隐蔽的短期资本无法精确计算,我们只能通过从短期资本净流出总额中扣除显性的短期资本净流出来计算其总规模。
图3隐蔽的短期资本净流出
从图3可以发现,隐蔽的短期资本净流出自2008年以后持续的增加,并在2010年达到最高峰。而且自2009年以后,隐蔽的短期资本净流出额显著大于显性的短期资本净流入额,使得我国短期资本流动呈净流出势态。这一增长趋势对我国今后的发展大为不利,会导致我国财富的大量流失。
三、应对资本外逃的对策
资本外逃是一个国际性问题,其有效解决需要政府主导,金融机构协助配合监督,防止资本管理“真空”。鉴于资本外逃的特殊性,我国政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
1.建立短期资本流动的监测预警机制。我国短期资本流动主要是隐藏在正常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下进行的变相资本流动,我国政府应该继续分别针对不同渠道的短期资本流动加强管理力度。
2.加强对居民私有财产对外转移的监管。对申请人身份的识别是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当资产转移规模超过一定数额时,应充分利用现有信息界定待转移财产的合法性。
3.拓宽个人和企业的投资融资渠道。金融市场监管部门可以把国际市场上较为成熟的金融产品引入国内,也可以因地制宜的创造新型风险规避和套期保值金融产品,增强个人和企业对国家经济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曲凤杰. 中国短期资本流动状况及统计实证分析[J]. 经济研究参考,2006(40).
[2] 杨胜刚,刘宗华. 资本外逃与中国的现实选择[J]. 金融研究,2000(2).
[3] 宋文兵. 中国的资本外逃问题研究[J]. 经济研究,1999(5).
[4] 刘旭. 从国际收支平衡表探究我国资本外逃的现状及对策[J]. 国际商贸,2012 (11) .
[5] 李庆云,田晓霞. 中国资本外逃规模的重新估算:1982-1999[J].金融研究,2000(8).
篇3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投融资体制及财税体制的改革,项目的经济评价,特别是财务评价日益成为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投资者在选择投资机会决定方案取舍之前,首先要确定一个要求该投资项目应当达到的最小收益率目标,这个目标叫做基准收益率。基准收益率在方案的动态评价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衡量方案投资的一个评判标准对于独立方案的决策,当净现值(NPV)大于等于零或内部收益率(IRR)大于等于基准收益率时,可以考虑接受,对于互斥方案的决策,当增量净现值(NPV)大于等于零或增量内部收益率(IRR)大于等于基准收益率时,投资大的方案可以考虑接受。
煤炭采选业项目基准收益率反映不同年份项目资金价值换算的折现率,是投资决策过程中用以衡量资金时间价值的重要参数,代表资金被占用应获得的最低收益率,其本质就是资金利息率。本文从煤炭采选业类的上市公司中选取15个具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CAPM和WACC相结合的方法,先用CAPM法计算权益资金成本,再由WACC法计算基准收益率。
二、基准收益率测算方法
1.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法(CAPM)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法(Capital Assets Pricing Model,CAPM)测算的是权益资金的资金成本,实际上通常作为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法的前半部分采用。
基本思路是:在确定行业分类的基础上,在行业内抽取有代表性的企业样本,以若干年企业财务报表数据为基础数据,进行行业风险系数、权益资金成本的计算,得出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法测算的行业最低可用折现率,作为确定权益资金行业财务基准收益率的下限,在综合考虑采用其他方法测算得出的行业财务基准收益率并进行协调后,确定行业财务基准收益率的取值。对于煤炭采选业项目的基准收益率,可采用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为计算基础。
CAPM 法的具体计算公式如下:KE = RF +βE ( RM - RF ),
其中式中:KE――投入项目的权益资金成本;RF――无风险投资收益率;RM――市场预期收益率;βE――投资项目的权益资金系统风险;(RM - RF)――市场风险补偿
2.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法(WACC)
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是项目不同资金成本的加权平均值。项目的资金包括项目资本金和负债筹资,即由权益资金和债务资金两部分构成,二者应具有合理的比例。其中,权益资金成本取决于项目的特点与风险,债务资金成本取决于资本市场利率水平、企业违约风险、所得税率等因素。通过测算权益资金和债务资金的费用并将其加权平均就构成了项目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
WACC法的具体计算公式如下:WACC = KD・(1-t) () +KE()
其中:WACC――加权平均资金成本;KD――债务资金成本;KE――权益资金成本;E――权益资金;D――债务资金; ――债务资金所占权重; ――权益资金所占权重,t――所得税税率。
三、基准收益率的测算
1.市场无风险投资收益率(RF)的计算
通过对2000-2010年期间,我国历年的三年期凭证式国债利率取平均值,作为煤矿采选业的市场无风险投资收益率。见表1。
表1 三年期凭证式国债年利率%
2.市场预期收益率(RM)的计算
从数据的易得性和公开性考虑,本文拟用15个具有代表性的煤炭采选业类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进行求取。见表2。
表2 煤炭采选业类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表%
对上表中计算出的2003-2010年各年净资产收益率的平均值再求平均值,作为煤炭采选业类的市场平均风险投资收益率,即RM=18.17%。
3.投资项目的权益资金系统风险(βE)的计算
由于该系数的计算涉及具体项目所在地企业的投资收益率,作为一个类型项目来说,不容易确定。因此βE系数的确定可以参考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的行业风险系数表中煤炭采选业行业的βE系数值,该值为0.67。
4.债务资金的资金成本(KD)的计算
通过对2000-2010年期间,我国历年的五年以上长期贷款利率取平均值,作为煤矿采选业的长期贷款利率。见表3。
表3 五年以上长期贷款利率表%
5.自由资金和借贷资金占全部资金比例的确定
以本文选定的15个煤矿采选业上市公司2010年的资金比例为依据,取平均值作为煤矿采选业的资金比例。计算得,自有资金比例为49.69%,借贷资金比例为50.31%。
根据以上统计数据,利用CAPM法计算得:
投入项目的权益资金成本:
KE=RF+βE(RM- RF)=3.37%+0.67×(18.17%-3.37%)=13.29%
取所得税税率为25%,进一步利用WACC法计算得:
煤炭采选业项目基准收益率:WACC = KD・(1-t) () + KE ( ) = 6.31%×(1-25%)×50.31%+13.29%×49.69%=8.98%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煤矿采选业类上市公司的数据的统计计算,利用CAPM法和WACC法结合得到煤矿采选业的基准收益率为8.98%,可以作为煤炭采选业类项目投资决策的参考。但是,从上文的论述及方法我们可以看出,影响基准收益率的因素很多,由于统计数据的误差很容易造成计算结果的误差。所以,本文的计算方法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1.很难确定准确的βE系数,我国现阶段同一行业内企业数量巨大,不同地区、不同性质的企业间差距也较大,代表性样本的数据不容易获取,因此会造成βE系数统计结果的误差。2.整个行业的项目资金比例没有统一标准。本文统计的自由资金和借贷资金比例只能反映整个行业资金比例的大概情况。
因此,在投资者作具体的投资决策分析时,可以在此方法基础上根据投资项目的具体情况加以纠正,例如根据决策项目所处环境下的βE系数和资金比例对基准收益率作相应的计算和调整,从而得到更为准确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08):196-210.
[2]马东霞,杨殿.企业投资项目财务基准收益率的确定方法探讨[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02):96- 97.
[3]夏嘉华.论企业自有资金成本的确定[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2):84-88.
[4]王燕,康锋.基准收益率的影响因素及确定方法[J].工业技术经济,2003(06):65-67.
[5]张静.投资决策中基准收益率的确定及影响因素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06):53-54.
[6]刘蕾,许宁,高长元.建设项目财务评价中项目基准收益率测定模型研究[J].科技与管理,2007(06).
[7]王秀云.投资项目基准收益率的内涵与确定[J].化工技术经济,2003(04):29-32.
篇4
一 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测算方法
(一)投资增量收益分析法: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1961年在《教育与经济增长》一文中,根据美国1929-1957年国民经济收入的数据,以C-D生产函数作为估算方法的基础,对美国这一时期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做了定量的分析。其测算步骤为:
(1)计算一定时期内的国民经济收入增长额及劳动力创造的国民经济收入余数(计算劳动力创造的国民收入时β取0.75)。其中,国民收入余数=报告期劳动力创造的国民收入(总国民收入乘以β)-按基期劳动生产率计算的报告期的劳动力创造的国民收入。
(2)计算教育投资增量。教育投资增量为=报告期的教育资本存量-按基期人均教育费用计算的报告期的教育资本存量。其中教育资本存量=∑(各级各类毕业生人均教育费用×各级各类就业劳动者人数),另外,计算人均教育费用时,毕业生的总教育费用应当囊括社会、家庭、个人担负的教育费用和教育机会成本。
(3)计算平均教育投资收益率。其中,某级教育投资收益率=(本级毕业生的年平均工资-前级毕业生的年平均工资)/本级毕业生的生均教育费用。平均教育投资收益率=∑(某级教育投资收益率×权重),权重为各级教育投资占总教育投资的比重。
(4)计算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贡献率=(教育投资增量×平均教育投资收益率)/国民收入增量
舒尔茨的计算结果显示,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33%。但以下几点需引起我们的注意:(1)舒尔茨法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西方经济学要素理论之上的,如用CD生产函数作为估算方法的基础,另外,其假设市场处在完全开放、充分竞争的条件下,劳动力所生产的边际产品的价值就是工资,在计算教育投资收益率时,用工资衡量劳动者在生产中的贡献,中国学者研究西方经济学理论表明,剩余价值在此过程中被忽略,导致计算结果偏小。林荣日教授采用中国教育社会收益率对教育对GDP增长的贡献进行了测算,计算的结果显示1982-2001年中国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实际贡献率为10.46%[1],这一结果只相当于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的水平。中国的劳动者工资不能反映劳动者在生产上的贡献,此方法不适合具备中国国情的教育经济贡献率的测算。(2)计算步骤三中教育投资收益率的公式表明,舒尔茨把教育看做影响工资的唯一因素,忽略了个人能力、机遇、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影响,结论的可信度降低。(3)作为定量分析,经济增长余数分析法只对直接经济增长进行分析。舒尔茨的方法并没有涉及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对经济生活中的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的促进作用[2],也就是说,经济增长余数分析法只是计算了教育对经济作用的显性产出,而没有考虑到教育外溢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二)经济增长多因素分析法
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的分析方法也是建立在西方经济学三要素理论基础上的,与舒尔茨不同的是,他计算的是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速度的贡献,并试图把导致经济增长的因素全部分解出来,分析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相对重要性。其计算方法为:
(1)以8年初级教育的劳动者平均工资为基准,确定各教育年限的工资简化系数。丹尼森用收入系数来反映教育程度与劳动生产率及工资收入之间的关系。丹尼森认为,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差距中只有3/5可以归咎于受教育程度的不同,故用3/5进行修正。收入系数为不同教育年限工人平均工资收入与基准劳动力工资收入之比。调整收入系数=100+(调整前收入系数-基准收入系数)(100)×3/5。
(2)计算报告期和基期的平均工资简化系数及其年均增长率。平均工资简化系数=∑(各级教育程度的工资简化系数×各级教育程度的劳动者占劳动者总数的比例)
(3)确定教育程度提高对国民收入增长率的贡献。丹尼森把教育因素归为劳动力一栏,而工资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为73%,故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率的贡献=(平均工资简化系数的年均增长率×73%)/同期国民收入的年均增长率
丹尼森考虑到了工资不单受教育因素的影响,引入了修正系数,取得较好效果,但也有缺陷:(1)假设条件以及估算基础与舒尔茨一致,方法具有不可完全复制性,不能为我所用。另外,利用劳动者的工资来反映教育的贡献,遗漏了剩余价值部分,使得结果偏小。(2)工资修正系数3/5以及后来估算知识增进中教育作用的比例3/5都缺乏严格意义上的论证,β系数取73%的计算方法是在在市场经济充分竞争、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前提条件下进行的。严格意义上讲,即使市场化程度极高的资本主义社会也不满足此条件。这些近似取值使得结果可信度降低。(3)丹尼森自己也指出,教育水平指数只抓住了教育在劳动投入方面的贡献,而忽略了教育对资本改善的影响。
(三)复杂劳动简化法
此方法由前苏联学者斯特鲁米林最早提出并使用,后被前苏联和我国的教育经济学工作者不断改进并使用。其基本步骤可分为:(1)以不同的尺度确定劳动简化系数。(2)计算社会平均劳动简化系数,社会平均劳动简化系数=∑(各级教育程度的劳动简化系数×各级教育程度的劳动者占劳动者总数的比例)(3)确定教育对国民收入的贡献率,贡献率=(社会平均劳动简化系数×劳动力数量-劳动力数量)/(社会平均劳动简化系数×劳动力数量)(4)确定教育程度的提高对国民收入增长额的贡献。国民收入乘以(3)中的贡献率,即为教育所创造的国民收入,把基期和报告期的此数字相减,再除以基期和报告期的国民收入的差额即得所要结果。
复杂劳动简化法优点明显,适合中国国情,被许多国内学者利用,但仍有不足之处:
(1)无论采取哪种尺度确定劳动简化系数,都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且各有优缺点。简化系数不同,同一问题的结果也会相差很大。笔者曾就甘肃省的教育对经济贡献进行测算,发现劳动简化系数直接决定了贡献的大小。更有甚者,劳动简化系数出现了倒退,而劳动力数量又增加不多,导致结果为负,这显然是简化系数的缘故。各种尺度确定的简化系数的差别,多大程度上代表着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比例关系,是一个难点。(2)在运用劳动简化法计算教育的经济贡献时,得出的结果要比其他计量方法的结果总体偏大。分解计算公式可知,原因在于计算教育对国民收入的贡献时,以教育增加的劳动量(KL-L)乘了一个排除教育因素影响的劳动生产率,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不能全部归于教育。(3)从步骤四中知,国民收入未作任何处理,考虑到不同时期的价格波动,应将两个时期的国民收入以不变价格处理,以消除这种影响。(4)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理论基础的此分析模型注定了其忽略资本、科技和制度等其他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的研究,模型中的变量分析单一。
(四)生产函数法
生产函数是表示因素投入量与结果产出量之间关系的函数表达式。学者们在运用生产函数对教育的经济贡献进行研究时,通常根据需要将其变形,主要的变形方式有:
(1)线性生产函数:Y=W1K+W2L。Y代表产出,K、L分别表示资本和劳动投入,W1、W2分别表示资本和劳动的权重。利用此函数计算教育经济贡献的基本思路为:首先确定教育对劳动力质量的影响系数(设为α)和劳动力质量转化为劳动力数量的折算系数(设为β),从而能够确定带有教育作用的劳动力投入(αβL),则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W2αβL/Y。
(2)指数生产函数:Y=AKa(L0E)b。其中Y代表产出,A为技术水平,是常数,K为资本投入,L0为初始劳动投入,E为教育投入,a b分别为资本的产出弹性和劳动的产出弹性。此函数的意义明显,教育的作用相当于使初始劳动力成E倍的增加。有的学者将教育因素单独列出来,并给以系数,如Y=AKaLbEγ,γ为教育的产出弹性,其他符合意义同上。还有的学者将体制变迁、结构升级等制度因素引入生产函数,使其变形为Y=AHγKaLb②。另外,对生产函数Yt=AtKta(L0tEt)b两边求时间t的全导,用差分方程近似代替微分方程,就得到y=α+ak+bl0+be。其中α代表年技术进步率,e代表教育投入年增长率,其他符号意义同上,那么教育对经济贡献为:R=be/y,e一般用教育综合指数的年均增长率表示,利用此生产函数的变形还可计算分级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查阅近几年的文献,可发现利用生产函数计算教育对经济的贡献成为许多专家学者的首选,下面让我们简单分析一下其缺陷:
生产函数为计量教育贡献提供了模型,并增加了效率,但我们也要看到,两种生产函数形式均不能体现出影响经济增长的多因素原因,仅仅一个函数是不能够精确的描述经济增长的复杂状况的。用静态均衡概念生产函数来分析经济增长这种动态事项,并由此求得教育贡献问题,效用性值得怀疑。
同样,不管折算系数还是修正系数都是一种近似,且误差多大,难以衡量。
国内学者为便于比较利用丹尼森时期的系数,在分析时剔除了教育经济贡献的时间因素,而劳动的产出弹性是随时间变化的。
(五)其他估算方法
1.基于菲德“外生增长”模型的教育经济贡献测算。
教育作为一个产业,有异于其他产业的特性——外溢性。分析的基本步骤为:
(1)将整体经济分为两个部门:教育部门和非教育部门。有方程E=f(Le,Ke)、N=g(Ln,Kn,E)。E、N分别代表教育部门和非教育部门的产品量,L、K代表劳动和资本,下标代表相应部门。由公式知教育部门的产量影响非教育部门的产量。
(2)L=Le+Ln、K=Ke+Kn。社会总产品(Y)就是两个部门产品之和,即Y=E+N。
(3)不同部门劳动与资本边际生产力的相互关系为:fl/gl=fk/gk=1+δ。fl、gl、fk、gk分别代表不同部门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出。δ是两个部门相对边际生产力的差异,理论上可以等于、大于和小于零。负的δ意味着教育部门的相对边际生产力低于非教育部门。
利用以上方程推导出回归方程:dY/Y=α(I/Y)+β(dL/L)+γ(dE/E)(E/Y)。α是非教育部门资本的边际产品,β是非教育部门产品对劳动力的弹性,γ实际上代表教育对于经济增长的全部作用, dY/Y、dL/L和dE/E分别是总产品、劳动力和教育产品的增长率;E/Y是教育产品占总产品的比例,I/Y是国内投资占GDP的比例,将国内投资视同于资本存量的增量(dK)。dK在统计资料中并不存在,但它非常近似于国内投资(I),因此,常见的作法是以I代替dK。利用相关数据对回归方程中的(dE/E)(E/Y)的系数γ进行估计,即可得出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γ可理解为,在其他影响因子的条件不变时,每向教育部门投入1元钱,GDP可增加γ元。
国内已有学者就教育对经济贡献测算采用此模型,并取得了良好的分析效果,与此同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1)将整体经济分为两个部门,仅是一种理论上的简化,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衍生出了许多不同的部门,用这种分类方法有些勉强。(2)由公式N=g(Ln,Kn,E)知,教育部门对其他部门产品量发生外溢作用并且这种外溢作用与非教育部门的产品生产发生在同一时期。这一假定与现实不符。(3)假设条件太多:如教育部门的产量水平(E)影响经济中其它部门(N)的产量、以I代替dK、对于非教育部门产品的弹性是不变的、假定不同国家的生产方程以及方程中的参数在不同国家相仿(如δ)等等,这些势必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2.关于Panel Data模型的教育经济贡献测算。
面板数据模型是一类利用面板数据分析变量间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变化趋势的计量经济模型。模型能够同时反映研究对象在时间和截面单元两个方向上的变化规律及不同时间、不同单元的特性。面板数据模型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yit=ait+xitbit+Uit,i取1到N(为截面数)的数,t取1到T(为时序数)的数。确定面板数据模型的步骤为:
第一步,列出面板数据模型的不同形式:参数满足时间一致性时,yit=ai+xitbi+Uit;时间一致、斜率系数相同但截距不同时,yit=ai+xitb+Uit;时间一致、斜率系数和截距都相同时,yit=a+xitb+Uit。第二步,进行F统计量的比较:F2=(S3-S1)[N(T-K-1)]/S1 [(N-1)(K+1)],F1=(S2-S1)[N(T-K-1)]/S1 [(N-1)K]。K为解释变量个数,S1 、S2及S3分别为上述三式的残差平方和。
在零假设下,统计量F2、F1服从特定自由度的F分布。如果F2大于(或等于)某置信度(多数为95%)下的同分布临界值,则拒绝H2,应继续检验;反之,利用系数和截距都不变模型拟合样本。如果F1大于(或等于)某置信度下的同分布临界值,则拒绝H1,应该用变系数模型进行回归;反之,用变截距模型拟合。
确定教育对经济增长的模型,并根据以上确定的面板数据的形式对其进行处理,对其进行回归,即可得到结果。这种研究常常被学者用来分析比较不同地区的教育贡献。
3.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计算教育的经济贡献。
一般地,选取计算教育经费数字和国民经济指标的相关系数的大小来衡量教育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的大小。在此过程中,人均GDP值和人均教育事业费通常被拿来分析。基本步骤为:对历年来人均GDP值和人均教育事业费进行相关性分析,可以得出人均GDP的增长与教育投入的增长呈正相关关系。为进一步得知这种相关关系的定量数据,再次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就可说明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刀福东、李兴仁和王天玉采用相关系数法以云南省为例对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人均教育事业费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关性为0.98,呈高度正相关,说明了教育在地方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3]
以上我们简略地总结分析了目前国内外主要的测量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测算的各种方法,除此之外,还有依据内生性经济增长理论构建内生增长模型、构建教育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模型以及模糊评价方法等等,在此不做讨论。这些方法为评估教育的经济作用和相制订关教育决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其缺陷之处,仍需进一步改进。
二 对测算方法的简要说明及建议
(一)现有的人力资本的测量指标都含有这样一个假定:同一教育程度的劳动者的质量不存在差异,或是不同教育程度的劳动者质量差异一定。而现实的状况与之相反,不同教育程度劳动者的质量差异也是随时间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二)分析各种计量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方法可知,新经济增长理论对经济内生增长进行实证分析时采用的依旧是新古典经济理论的一些方法。学者安雪慧曾将新经济增长理论及其分析框架用于实际生产函数分析,结果证明可行。故用实证方法分析内生增长理论将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三)教育的外溢作用缺乏实证性的研究。由于教育的经济效益具有间接性的特点,使得我们研究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能仅看直接贡献,更应拓宽视野,寻找教育外溢的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的其他因素并对其修正。比如我们可以仿效丹尼森的做法,对每个影响因子提出一个修正系数,从而细化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各种影响。
(四)我们说现阶段教育经济效益的测算都是估计值,因为任何定量分析模型中的指标设定都不能精确完美地解释教育与经济的相互作用机理,故对教育经济增长贡献研究应该始终秉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的原则,两者互相补充,相得益彰。
(五)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一些统计数据的获得并不能充分反映教育指标状况,如统计人口的受教育程度的构成时,只是统计了那些拿到文凭的劳动者,而肄业生、学徒形式的教育等因素都会对受教育程度构成造成影响,运用这些统计指标进行计算定会产生误差。另外,教育的经济效益具有迟效性,而一般我们计算的只是受教育者的一个人生区段,此后还会创造贡献。
[注释]
①转引自靳希斌编著:《教育经济学》(第四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392页
②覃奠仁利用引入制度因素的生产函数对广西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广西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8912%。
③蔡增正将教育的全部作用与外溢作用模型化,使用世界上194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考察了两大作用在1965-1990年中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发现教育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巨大而具实质性,外溢作用为正并且作用很大。
[参考文献]
篇5
以某银行发行一款挂构型产品为例,该产品提供到期日100%投资本金保证,挂钩2只商品――牛奶和小麦,表现以点对点比较计算。如果1.5年后牛奶及小麦表现没有下跌,可获取最低18%的投资收益,收益率最高达50%。
回报收益率一定都是吸引投资者做出购买决策的要素之一。但是所谓的收益率是需要一个比较基准的。如果资本市场普遍繁荣甚至出现大牛市,也许50%的投资回报也是没有竞争性的。但遇市场萧条,10%恐怕就已经是其中翘楚了。因此,理财产品的收益情况实际上是基于投资环境和投资方向而言的。需要客观看待收益率的数字,冷静斟酌收益率的所谓高低。
一般在统一投资期和投资环境下,可以遵循“风险与回报成正比”的常识,根据“投资方向”和“风险等级”综合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比如,该产品在全球资本市场的震荡市中选取与证券关联不大、抗通货膨胀商品的市场。产品结构设计为保本浮动收益,投资方向较稳定,风险等级为中等。
关键词2:保证收益和预期最高收益率
由于银监会颁布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暂行办法》中明文规定,保证收益理财产品或相关产品中高于同期储蓄存款利率的保证收益,应是对客户有附加条件的保证收益,不得利用个人理财业务违反国家利率管理政策变相高息揽储。因此,“保证收益”是有附加条件的“保证收益”。附加条款可能是银行具有提前终止权,或银行具有本金和利息支付的币种选择权等,且附加条件带来的风险由客户承担。因此,且不可将理财产品当成存款看待。
理财产品宣传中提及的收益率未尝没有浮夸之嫌。投资者需要从几方面仔细打量这些诱人数字的含义:第一是预期最高收益率不代表实际收益率,以市场上对以往所有银行理财产品的表现追踪来看,达到预期的概率并不高,一切还要视产品投资方向的相关表现及产品的设计情况而定;二是收益率是否为年化收益率,比如一款产品称18个月可以取得18%收益,折成年收益来讲仅为12%,一个文字游戏就会使产品吸引力大幅攀升;第三是应该详细阅读产品预期收益率的测算数据、测算方式和测算的主要依据,还需关注收益率预测模型中有关外生变量的相关变化;四是投资的币种引起的汇率损失,投资者有可能要承担相应的汇率损失,从而削减真正的收益,假设投资的是一款投资美国市场的QDII的产品,即使实现了10%的收益,实际收益也随着人民币的大幅升值而应声缩水。
关键词3:认购期
通常一款产品的认购期都要有20天左右,投资者先可以不太急于购买。一来可以有更多时间斟酌一下产品的适合程度;二来可以进一步观察其投资方向的市场走势;更重要的是,如果金额比较大,完全可以做一个七天通知存款或购买几天货币市场基金,打一个时间差,也可以赢得一笔不错的投资收益。
关键词4:终止条款
银行的提前终止权相当于投资者卖给银行一个期权。因为关系到投资者放弃了根据市场状况调整资金投向的权利,因此投资者在卖出期权后,享受到无银行提前终止权的同类产品高的收益率,高出的部分实际上就相当于期权费。羊毛出在羊身上,需要审慎考虑其中的代价。
有极少数理财产品设计了投资者的提前终止权,但是这仅相当于银行向投资者出售了一个期权,投资者因为享受这项权利而需要支付这笔期权费,收益率也会相应变低。在阅读时,要留意关于这方面的规定。
关键词5:提前赎回
有款产品对于提前赎回的描述是这样的:“产品交收日(2008年3月20日)后每年的3月、6月、9月或12月的第3个营业日,此保本投资产品将准许提早赎回,本行会收取相关费用、损失及开支(以本行行使其绝对权利所厘定为准)。”
关于理财产品的提前赎回,一般分两种情况:一是投资者与银行均无提前终止权,因此不能提前赎回;二是客户可以提前赎回,这种赎回权利还进一步细分为随时支持赎回和只可以在某一规定时间的赎回。该款产品即为投资者有权提前赎回但要列支相关费用的类型。
通常来讲,提前赎回都需要支付相关的费用,同时不再享受到期保本或保证收益的条款。如果这笔费用的成本过高,甚至超出了此段投资期的投资收益,建议投资者慎重考虑。若真有财务流动需求,可以咨询该产品有无质押贷款等增值业务,这样可以保障产品的稳健运行,也满足了不时之需。
篇6
(DFA模型)令ECt表示财产保险公司在时期t,t∈{1,2,…,T}的权益资本,Et表示财产保险公司在时刻t的收益,则财产保险公司的权益资本ECt可以表示为:财产保险公司在时刻t的收益Et主要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投资收益It和承保收益Ut。
(二)Copula函数
在财产保险公司动态财务分析模型中,关键是要刻画投资风险与承保风险之间的相关关系,最常见的方法是假设投资风险与承保风险均服从正态分布,并使用线性相关关系刻画投资风险与承保风险之间的相关关系,然而也有研究表明投资风险与承保风险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Eling和Toplek,2009)。[12]最常见的刻画不同随机变量之间非线性关系的方法是Copula方法(McNeil等,2005;Demar-ta和McNeil,2005;Embrechts,2009)。为了在财产保险公司DFA模型中刻画低风险投资、高风险投资、机动车辆险和非机动车辆险之间的相关关系,本文引入了四种不同的Copula函数,它们分别为四维GaussCopula函数、四维tCopula函数和两种四维不可互换ArchimedeanCopula函数(ClaytonCopula函数和FrankCopula函数)(Eling和Toplek,2009;Sun等,2008;SCORSwitzerlandAG,2008)。
(三)基于动态财务分析的财产保险公司风险度量研究
在财产保险公司风险度量中,常见的风险度量指标为在险价值VaR和尾部在险价值TCE。在险价值VaR虽然使用起来较简单,但是Artzner(1999)认为一致性风险度量方法应该满足单调性、平移不变性、正齐次性和次可加性的条件,VaR不满足次可加性,因此不是一致性风险度量函数,而TCE满足一致性风险度量方法,是更好的风险度量方法。[24]本文中财务风险度量指标分别选择了在险价值VaR和尾部在险价值TCE。在在险价值VaR和尾部在险价值TCE的基础上进一步可以对财产保险公司风险调整后的绩效(Risk-adjustedperformancemeasure,RAPM)进行评估。目前,广泛被使用的RAPM指标主要有两类:一类是Sharp指标;另一类是风险调整后资本资产收益率(RiskAdjustedReturnonCapital,RAROC)指标。Sharp指标是用风险组合获得的超额收益与为了获得超额收益所承担风险的比值来表示,并根据评估的结果评判风险组合的绩效,但是采用Sharp指标会使风险组合管理者倾向于较为保守的资产配置策略。RAROC指标的核心思想是将未来可预见的风险损失量化为当期成本,进而得到经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并据此评估组合的绩效。RAROC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Sharp指标的缺陷,因此RAROC指标也获得了更广泛的使用(田玲等,2011)。
二、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及方法说明
本文选取了2001年至2011年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相关数据作为样本。投资收益率、机动车辆险赔付率和非机动车辆险赔付率根据2001年至2011年相关数据计算得到,数据来源为2002年至2012年《中国保险年鉴》。由于无法准确获得该财产保险公司无风险资产(银行存款和国债)和风险资产的收益率,且在数据模拟方法上并无太大差异,因此在实证过程中直接使用了投资收益率而未进一步进行划分。在投资收益率、机动车辆险赔付率和非机动车辆险赔付率分布函数的模拟过程中,将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χ2分布、指数分布、Pareto分布等分布函数作为备选分布函数,并使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和Anderson-Darling检验方法,判断备选分布函数的拟合优度,最终选取正态分布拟合投资收益率分布函数以及对数正态分布拟合机动车辆险赔付率和非机动车辆险赔付率分布函数,具体结果见表2。为了简单起见,假设可投资资金的比例为1,即该保险公司所有资金均被用于投资。假设消费者反应函数为1,即该保险公司所有潜在投保人均能转化为最终投保人。保费水平根据总保费收入与总承保金额的比例计算得到,并对2001年至2011年中国保险市场保费水平做向量自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见表2。秩相关系数根据表1的计算方法通过Matlab编程计算得到,样本区间为2001年至2011年投资收益率、机动车辆险赔付率和非机动车辆险赔付率数据。权益资本、税率、承保市场规模、保险公司市场份额、综合费用率均为2011年年末数据。假设财产保险市场增长率为10%。
(二)财产保险公司风险度量结果
通过前面的分析和计算,接下来就可以对风险进行度量。Copula函数分别选取了GaussCopula、tCopula、不可互换FrankCopula和不可互换ClaytonCopula函数,VaR和TCE的计算需要使用MonteCarlo仿真技术,共进行了10000次仿真,具体步骤为:首先,根据相关关系和Copula函数参数值,运用MonteCarlo仿真技术得到了10000个随机数。其次,根据式(1)得到10000个权益资本EC的值。最后,对该10000个权益资本EC的值按升序进行排序,其中第9500和9900个数值即为置信水平为α=0.95和α=0.99时的VaR,对第9501至10000个数值,以及对9901至10000个数值求平均数即得到置信水平为α=0.95和α=0.99时的TCE。进一步根据式(15)和式(16)得到RAROC的值,具体结果见表3。由表3可以看出,保险公司的RAROC始终小于0,说明该保险公司为了获取现有收益承担了过高的财务风险。
(三)可投资资金比例与分出再保险比例对财产保险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
由表3结果可以看出,总体的RAROC始终小于0,说明该保险公司为了获取现有收益承担了过高的财务风险,需要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由动态财务分析模型可知,保险公司的风险主要来自于投资业务和承保业务。对于投资业务,保险公司可以通过调节可投资资金的比例k(0≤k≤1)的方式降低风险。对于承保业务,保险公司可以通过提高再保险的比例l(0≤l≤1)的方式降低风险。①因此,接下来的研究将围绕可投资资金比例与分出保险比例(即提高再保险比例)对该保险公司绩效的影响展开。首先,假设提高再保险的比例l为0,即假设该保险公司维持现有的再保险策略,然后通过调节可投资资金的比例k的方式考察调节投资业务对总体绩效的影响。②由于可投资资金的比例k的取值范围为[0,1],将等分为100份,即每一步的步长为1%,测算取不同值时RAROCVaR和RAROCTCE的变化情况,通过测算发现,可投资资金的比例k越高,则保险公司的绩效也越高,说明保险公司的投资策略应该是将所有的可投资资金全部用于投资。该投资策略与目前中国保险市场投资现状是相符的,首先,由于中国保险法和保监会的相关规定的限制,保险公司能够配置于高风险资产的比例是较低的。其次,中国资本市场从2008年以来,一直处于剧烈波动中,保险公司通过配置高风险资产获取高额收益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保险公司主要采取的是防御性投资策略,将更多的资产配置于国债、存款等低风险的资产。正是由于以上原因,保险公司总体投资风险是较低的并且是可控的,因此保险公司为了获取更高的投资收益只能是通过增加投资额的方式实现。其次,假设提高可投资资金的比例k为0,即假设该财产保险公司将所有可投资资金全部进行投资,然后通过调节再保险的比例l的方式考察再保险对总体绩效的影响。由于再保险的比例的取值范围为[0,1],将l等分为100份,即每一步的步长为1%,测算l取不同值时RAROCVaR和RAROCTCE的变化情况,同样,通过测算发现提高再保险比例,可以提高保险公司的绩效,其中,只要再保险的比例l再提高5%时,保险公司就可以将总体RAROC提高到零以上,说明再保险对保险公司的绩效的影响是显著的。
篇7
对我国国际游资规模的重新估计
我国学者测算国际游资规模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测算方法是:用外汇储备额减去正常的外贸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扣除一些正常的贸易转移支付和利润汇出以及资金回调,剩下就是估算的国际游资数额。由于该方法涵盖范围较宽,学者们提出不同修正方法:王建(2005)认为流入中国热钱等于我国外汇储备缺口;梅新育(2006)认为热钱流入数额=外汇储备增量-货物贸易顺差-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王世华和何帆(2007)认为应该作如下调整:其他资本流动净额=外汇储备的增加额(经储备价值变化调整,减去银行注资和资产置换)-贸易余额-总的FDI流入额-中央银行的利息收益,但这种方法对数据要求较高。
另一种方法是“直接法”,即在净误差与遗漏基础上进行调整得出国际游资规模。王军(1996)、杨胜刚和刘宗华(2000)直接使用卡丁顿法估算我国隐性资本流动;李俊(2005)用公式:净误差与遗漏+(大额储备增加-顺差-外商投资额-贸易和金融项目调整值)-外汇储备收益调整-其它(个人和企业结汇、银行外汇经营收入、QFII等);EswarPrasad和Shang-JinWei(2005)则直接把误差与遗漏项和投资流入项加在一起作为我国国际游资规模。
由于不同学者测算国际游资使用的计算方法和口径不同,测算结果存在差异。为了对我国国际游资的规模和趋势有一个准确认识,本文在比较不同测算方法基础上,分别用间接法和直接法在6个不同口径下来估算其规模,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一)间接法基础上的估算
间接法是用一国总资本流入减去正常的资本运用得到一国资本外逃或热钱流入的数量,基本算法是:国际游资=(外债增加额FD+外国直接投资净额FDI)-(外汇储备增加额RSV+净贸易额CAB)。其中净贸易额为正,代表经常项目赤字;反之代表经常项目盈余。计算结果正号表示国际游资净流入(热钱流入),负号表示国际游资净流出(资本外逃)。
由于我国外汇储备大部分是美国国债,如果美元汇率发生较大波动,那么以其它货币形式持有的外汇储备的美元价值就会变动,而该变动导致的外汇储备价值变化不是由资本流动引起的,所以应从外汇储备变动额中剔除。考虑到外汇储备变动经汇率变化调整前后有明显差异,本文分别用经汇率变动调整的储备增加额(盛柳刚和赵洪岩,2007)和未经调整储备的增加额计算了两个口径不同的测算结果:
间接1:(FD+FDI)-(RSV+CAB),其中RSV经汇率变动调整
间接2:(FD+FDI)-(RSV+CAB),其中RSV未经汇率变动调整
(二)直接法基础上的估算
直接法公式为:国际游资规模=国际收支净误差与遗漏+私人非银行部门短期资本流入+其它调整项目
其中:国际收支净误差与遗漏反映没有进入统计的地下资本,数据直接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获得。私人非银行部门短期资本流入反映的是进入统计的、具有投机资本特点的私人资本,本文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金融项目下其他投资中短期项目来反映。
本文通过对“经常项目”的各个子项目进行分析,发现:首先,虽然伪报进出口是国际游资进出我国的一个渠道,但2001-2003年期间,货物和服务项目并未出现非正常变动,而且估计伪报进出口主观性较强,因此本文未对进出口项目进行调整;其次,“投资收益”项2002年起绝对值明显下降,到2005年由负变正,说明存在通过投资收益进行资本投机的可能;“经常转移”项下“其它部门”差额在2002年后明显增加,部分国际短期资本可通过侨汇等方式进入国内,因此本文用这两个项目实际发生值和指数平滑预测值的差额来衡量其中可能隐藏的投机资本数额(其中,差额1=投资收益-指数平滑法预测值;差额2=“经常转移”的“其它部门”项目-指数平滑法预测值)。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运用直接法对我国国际游资规模进行了四个口径的计算:
直接1=净误差与遗漏-储备货币价值变动+金融项目其他投资中短期项目
直接2=净误差与遗漏-储备货币价值变动+金融项目其他投资中短期项目+差额1+差额2
直接3=净误差与遗漏-储备货币价值变动+金融项目其他投资中短期项目+差额1+差额2+(FDI-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利用额)
直接4=净误差与遗漏-储备货币价值变动+金融项目其他投资中短期项目+差额1+差额2+证券投资
本文还采用来源于BureauVanDukelectronicpublishingCountryData数据库的其他短期资本净流动指标(包括经估值变化、异常融资、净误差与遗漏调整的短期资本净流动和组合投资净流动)作为另一客观口径进行对比。
不同估算口径得到我国国际游资规模和趋势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7个口径估算的国际游资规模在趋势上是一致的,具体的数额虽然有一定差异,但总体变化是一致的。我国在2001年前经历一段时间的资本外逃情况后,从2002年起国际游资出现了净流入,且规模逐年增加;但是在2005年以后国际游资流动规模出现大幅波动,流动方向变动也表现出易变性。
国际游资规模变动对我国的影响
(一)我国国际游资流动方向有发生逆转的可能
首先,国际游资在2002-2005年大量流入的情况下,2006年突然出现明显外流,这说明我国国际游资有短期内流出途径;其次,国际游资大量流入的阶段(2002-2005年)正是我国处于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资产价格存在增值预期的阶段,到2006年之后由于预期已部分兑现,国际游资在方向和规模上开始出现波动,不排除部分投机者已获利撤出。这说明国际游资的活动基本是与我国的经济周期相符合的,如果我国出现经济增长减速、资产价格下降等问题,国际游资就可能会大规模地流出,这极有可能对我国的金融稳定造成不利影响(E.S.Prasad&S.J.Wei,2005)。
(二)国际游资的规模变动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
当一国处于经济高涨时期,中央银行为抑制通货膨胀而提高利率时,国际游资会大量涌入,迫使该国被动增加货币投放,从而抵消紧缩性货币政策的作用;当经济增长放缓,中央银行放松银根时,国际游资会因投资预期收益下降而选择流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成效。因此,国际游资规模和方向变动可能会起到抵消我国货币政策作用的效果。(三)国际游资规模及方向变动会加大国内资产价格的波动幅度
由于国际游资往往以短期高额收益为目标,因此它带来的货币供应往往直接流向股市、房地产等,转化为虚拟资本,形成投机需求,造成资本市场过度投机,形成资产价格泡沫(王自力,2005;梅新育,2006;宋勃、高波,2007;彭菲娅、刘兵权,2007;张中华,2007)。同时中央银行为抑制投资,不得不进行总量控制,导致投入到实际经济部门的货币供给减少。因此大量国际游资流入会造成超额货币供给,推动通货膨胀;会造成实体经济部门的资金不足,导致虚拟经济投机过度和实体经济增长不足的畸形经济结构。而在国内短期投资收益下降后,国际游资大量流出会导致投机性资产的抛售压力,从而导致证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资产价格的过度调整。
相关政策建议
(一)加强对资本项目管理
加强国际收支统计分析和监测预警,严格控制短期性外资流出入,保持合理的债务结构,严格限制资本项目的借汇,对异常的外汇流动要跟踪调查。必要时可对短期资本流动征收托宾税,增加国际资本流动成本,从而抑制国际游资的流动。
(二)采取稳定的汇率政策
大量国际游资涌入我国的主要目的是在人民币升值过程中获取收益,因此保持汇率政策的稳定性对于降低国际游资波动性很有必要。在目前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人民币汇率趋势的改变或大幅波动,必将导致投机资本撤离我国。同时,稳定的汇率政策也使我国经济结构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调整,有效降低外部经济波动对国内经济的冲击力度。
(三)强化财政政策的调控能力
由于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会受到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从而导致实施效果不佳。因此,我国在进行宏观调控时,应着力强化财政政策,降低国际经济震荡对国内经济的影响:首先,应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进行重点监控,防止基础产品价格的大幅波动;其次,对投机资本容易涉足的行业采取限制政策,防止资产价格的过度波动;最后,合理运用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鼓励长期性的实业投资和国内居民消费,把资金引入实体经济中,积极引导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
(四)加强国际政策合作
由于国际游资的活动主要通过外汇市场进行,要抑制国际游资的活动,需要通过较多的信息披露和有效的市场约束,同时需要通过主要国家之间的货币政策协调,特别是在汇率政策方面的协调,来缩小国际游资活动空间,减轻其破坏性。我国前期面临的国际游资涌入的问题,实际上是美国双高赤字带来的弱势美元政策和亚洲国家对出口的高度依存带来的亚洲国家汇率政策两难选择所造成的。在目前美国面临危机的情况下,亚洲国家和发达国家应通力合作,解决失衡的国际经济格局:美国要重视对赤字的控制和调节,亚洲国家要逐步调节国内经济结构,降低对外贸易依存度;同时,亚洲国家的央行应联合起来优化汇率制度设计,避免部分国家汇率波动引起整个地区甚至全球金融震荡。
参考文献:
篇8
维修改造项目不同于新建项目,维修改造的目的在于恢复、完善、补充或者扩展原有设施的使用功能,要保证维修改造项目的效益,前期可行性论证是关键。本文从价值工程理论为基本出发点,结合相关案例,探讨维修改造项目经济可行性论证的方法,供同行参阅交流。本文所指的经济可行性是指项目的财务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和基于价值工程判断的功能属性。
一、维修改造项目经济可行性论证目的
维修改造项目可行性论证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对项目进行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评价 [1],以及价值工程理论分析;以帮助决策者做出项目是否实施的决定。因此,论证的具体目的就是改造前和改造后进行比较,对拟改造项目改造前后的经济效益、功能属性进行比较,以得出经济上是否合理、功能上是否“物超所值”的基本判断。
二、维修改造项目经济可行性论证的方法探索
根据前述,经济可行性论证主要分两个方面:经济效果评价、价值工程分析。
1.维修改造项目经济效果评价
按照工程经济学理论,经济效果评价包括确定性分析和不确定性分析[2]两部分;维修改造类项目在改造实施之前大多已经过正常运行或正处于运行阶段,项目的市场行情和敏感性因素基本经过了实践摸索,因此,作者认为此类项目的经济效果评价应重点以确定性分析为主。
1.1 确定性分析的主要指标
确定性分析指标主要包括盈利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和财务生存能力指标三个方面,财务生存能力主要针对非营利性项目,本文主要讨论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指标。
1.1.1盈利能力指标在维修改造项目经济评价中的应用
(1)总投资收益率
根据工程经济学一般定义,投资收益率公式如下:
式中:
R表示总投资收益率,A表示项目年净收益额,I表示总投资。
对于大多数维修改造类项目而言,项目在实施维修改造之前也具备一定的盈利能力,维修改造所发生的全部投资也并非项目的总投资,因项目在新建时也发生了投资,新建时的投资与维修改造时的投资因资金的时间价值、国家宏观政策等因素,已经不具备直接比较的意义;把两者进行换算不论是理论上还是实际操作上都比较复杂,因此,需要对投资收益率公式进行改进,以适应维修改造类项目经济评价的需要,改进后的公式如下:
式中:
R表示维修改造项目的改造投资预期收益率,A1表示维修改造项目改造后的预期年净收益,A0表示维修改造项目改造前的实际年净收益。
上述公式,R(暂且称作改造投资预期收益率)就表示了维修改造投资的效率,具备一定的客观性和实际应用意义。
判断标准:将改造投资预期收益率(Rc)与基准收益率进行对比;若R≥R0,且R≥Rc;则可行,否则不可行。
(2)静态投资回收期
静态投资回收期是指在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前提下,项目从开始实施维修改造到收回维修改造投资所需的全部时间。
=0
式中:
Pt表示静态投资回收期,CI表示现金流入,CO表示现金流出。
需要注意的是,维修改造项目的现金流入流出需要考虑维修改造期间,原有建构筑物和设备实施持续运行所创造的现金流入或因实施维修改造导致原有建构筑物和设备实施不能正常运行导致的现金流入损失,才能更加全面客观地进行评价。
判断标准:财务净现值FNPV的判别标准是FNPV≥0,则可行,否则不可行;内部收益率(FIRR)是和基准收益率(ic)相比较,若FIRR≥Ic,则可行,否则不可行。
(3)财务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
财务净现值,是将维修改造项目整个计算期内每个时期的净现金流量按照一定的基准收益率(iC)进行折现到计算期初期时点的现值之和。
-t
式中:
FNPV表示财务净现值,ic表示基准收益率,t表示时间。
内部收益率(FIRR)是指维修改造项目使得财务净现值为0时的收益率,公式不在赘述。上述两个指标都是经济评价动态指标,分别从绝对数和相对数的角度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经济评价。
判断标准:财务净现值FNPV的判别标准是FNPV≥0,则可行,否则不可行;内部收益率(FIRR)是和基准收益率(ic)相比较,若FIRR≥Ic,则可行,否则不可行。
1.1.2偿债能力指标在维修改造项目经济评价中的应用
偿债能力主要有偿债备付率、利息备付率、借款偿还期、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2],其公式和计算方法在工程经济学相关理论中均有阐述。
2.维修改造项目价值工程分析
2.1 定义
价值工程是对产品的价值和功能进行分析,以达到以较低的费用实现功能最大化的方法,通俗的讲就是“物有所值”。[3]
V=F/C
式中,V表示价值、F表示功能、C表示费用(或成本)。
2.2判别标准
上述价值(V)和功能(F)均表示相对参数,对于维修改造工程而言,价值工程分析主要是对维修改造前后两个不同状态下的价值进行分析对比,以判别维修改造方案是否使项目增值。若维修改造后的价值(V1)≥维修改造前的价值(V0),则项目可行,否则不可行。维修改造之前的价值主要依据历史资料的现状测算,维修改造后的依据设计方案和市场预测估算。
维修改造项目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价值工程分析并不都是绝对否决性指标,实际应用中应该给予某项分析或者指标一定的权重,予以综合评价,综合评价得分80分以下的不建议实施,80分以上且每项关键指标均可行的可以实施。
篇9
二、证券投资基金资产配置效率的实证检验
(一)研究数据及研究方法对于中国来讲,基金的主要资产配置的收益及贡献率是不同的,下面结合我国现状来分析一下投资基金的配置效率。在证券投资的系统中获取了2010年第二季度到2012年第二季度的60只投资基金的资产配置效率对资产收益的贡献的数据分析,分析过程中也参考了一些其他证券研究所的测算方法和投资资金的收益率数据。数据显示,在资金配置均匀变化下,资金的超额收益和基金的单位净值和市场的收益率成正比的,当计算工时中出现无风险的投资收益时,超额收益与投资基金的无风险收益则是成反比的。并指出,中国证券市场若想要获取超额收益应该更注重详细的信息分析,拥有强大的数据做支持,就不会造成选股的收益率差异较大的结果,从而减轻了投资的风险。
(二)具体分析与计量检验把我国整年的投资基金的资产配比的收益率与基金增长率进行一个横向的对比,研究的实证表明,中国市场在养老基金方面低于美国。这就体现了在投资资金配比上中国和美国的差异,数据显示我国在资产配置中存在明显的羊群行为,当然存在此类状况是有原因的。由于我国相对于国外来讲证券投资的发展历史较短,投资管理人的投资理念及预测技能相对不够成熟,投资行为也不够规范,具体原因总结为一下两点:第一我国存在较为严重的交叉持股现象,造成了基金流动性差,高交易成本等结果。第二在投资中,存在较多风险较大的反向操作行为,这样就影响了基金管理人的正常操作行为,从而出现较多的羊群行为。
篇10
巴菲特所投资的企业特性会随投资性质而不同,他以套利为目的而投资的企业类型与他长期投资的企业可能会有差异。但是不论是企业类型还是投资性质,巴菲特总是使用“企业前景投资”的基本原则作为决策基础,且仅对未来收益可预见且非常确定的企业进行长期投资。所谓“企业前景投资”就是在价格具有商业价值时,买入业绩优良p收益稳定p且价值将不断增长的优秀企业的股票,随着企业价值的增长,而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的方法。任何一项投资活动都要讲求策略,企业前景投资更是如此,它是一种全新的p深具启发性的投资方法,它掌握起来浅显易懂,但这种方法与人们的基本直觉背道而驰,因此,知易行难。企业前景投资策略可以控制风险p减少损失,把跌幅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争取一个不错的业绩,该理念的内容总结如下:
一、选择未来收益可预测的公司进行长期投资
巴菲特十分重视未来收益的可预见性,他通过了解公司的业务,汇总其经营结果、财务状况、优缺点及可能面对的任何情况,根据这些条件来估算该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仅对业绩优良p未来收益稳定且易预测的企业进行长期投资。要探索企业的未来价值,必须首选确定该上市公司有着良好的经营状况和稳定的收益,稳定的收益就等同于可以预期的收益,只有具备了这样的条件才可以进行更为精确的企业股票价值的计算,巴菲特还使用了一系列数学计算方法来确定他感兴趣的企业的获利能力,他认为只有对长期收益前景的企业形成长期投资理念,投资者才能获得最大的获利机遇。这正是巴菲特在证券分析理论中有所建树的地方,比起那些目光短浅的投资分析师,他可以更好地看到企业长期投资的价值。
二、股票的支付价格和股票的未来价值决定收益率
现实生活中,如果你想要买入一个当地企业,你肯定要知道它能卖多少钱及每年能挣多少钱。用这两个数字,就可以计算出未来投资的年收益率(只需要简单地用企业年收益除以其要价),巴菲特用这种方法决定是否对该企业进行投资。
我们首先来问一个简单的问题:如果卖给你一份认股权,使你可以在年末收到1100美元,那么你在第一天最多愿意支付多少钱来购买这份认股权?如果你付给我1000美元来购买这份在年末可以收到1100美元的认股权,你的收益就是比你付给我的1000美元多出来的那100美元,即投资收益率为10%。如果对于你的投资你希望得到至少10%的收益率,你最多愿意付给我1000美元。如果你付得更多,比如支付1050美元,你的利率将减少50美元,你的收益率同时也会降低(50美元÷1050美元=4.7%)。如果你付得更少,比如说950美元,你的收益率同时也会提高(150美元÷950美元=15.7%)。所以支付价格越高,收益率越低。支付价格越低,收益率越高。
当评价一个企业值多少钱时,巴菲特会经历一个相似的思想过程,他计算出每股年收益,将其看作他自己投资的收益。如果一家公司每股挣5美元,又以每股25美元卖出,巴菲特就认为他的投资在这一年获得了20%的收益(5美元÷25美元=20%)。所以说你所支付的股票价格将决定收益率。
三、对所投资的企业进行估价
现在我们知道股票的支付价格决定投资收益率,那么如何来对企业进行估价呢?我们从简单的企业着手,通过对它的估价来决定适合买入的价位。假设某企业的净资产为43万元,每天能产生8万元的收益,且预备经营10年,那么这个企业的价值应该是多少呢?花费多少钱买下合适呢?我们假设这个企业每周营业7天,且节假日不休息,也就是说1年营业365天,可以得出年收益为2920万元,那么在未来10年里,其业务的现值是每年2920万元的10年收入流。
那么什么是“现值”?如果这家企业10年间每年有2920万元的收入流,那么这10年里,总共将入账29200万元。如果每个月将定期存入年收益率为8%的货币市场基金,那么10年后你将得到大约44517万元的收益。在未来10年后,这些收益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呢?如果利率为8%,那么现在要投入多少钱,才能在10年之后得到44517万元呢?可以在超级计算器中输入年份数(N=10),利率(%i=8%),以及未来价值(FV=44517),得出现值(PV)按钮,得出的结果约为20620万元。这意味着,因此作为买家在年复利收益率为8%的情况下,投资20620万元,在10年后,连本带息可以得到44517万元。
因此,不管需要多高的回报率,我们都可以根据回报率计算出你必须支付的金额。可见支付的越少,资金的回报率也越高。
四、预测企业未来的每股价值
企业未来的每股价值决定了投资收益率。那么如何来预测企业未来的每股价值呢?巴菲特通过使用每股收益年增长率来测算出企业未来的每股价值。那么如何计算每股收益年增长率呢?巴菲特通过列出过去多年来公司的每股收益情况,这些数据可以帮助他了解每股收益年复利增长率的情况。
下面我们以巴菲特1994年购买可口可乐公司股票为例来进行分析。可口可乐公司历史每股收益如右图所示:
如果巴菲特想要计算公司每股收益的年增长率,可以把第一年每股收益做为现值,现值为1984年的每股收益0.20美元,然后把1994年的每股收益0.98美元做为未来价值,年份总数为10年。现在使用计算器调整至财务模式,输入这些值,然后分别点击CPT(计算)键和%i(利率)键,计算器将为你算出年增长率。就可以得出10年来公司每股收益的年复利增长率为17.2%。如果我们使用17.2%作为增长率来计算可口可乐公司2004年的每股收益,PV(现值)=0.98,N(年份数)=10,%i(利率)=17.2%,按CPT(计算)和FV(未来价值)键,那么我们计算出的结果为5.39美元。这意味着2004年可口可乐公司的每股收益为5.39美元。那么如何预测2004年股票的价格呢?我们先来看一个专业术语“市盈率”。“市盈率”指某种股票每股价格和每股收益的比率,即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场价格/普通股当年每股收益。例如:某公司当前股价为10元,每股收益为1元,那么该公司市盈率就是10/1=10倍。这是一个衡量上市公司股票的价格与价值的比例指标。现在根据历史数据测算出可口可乐公司2004年的每股收益5.39美元,要预测2004年可口可乐公司的每股价格,可以选择过去10年最高和最低的市盈率来作为参照,从而测算出2004年可口可乐公司最高和最低股票价格。
五、根据当前的股价和预期的企业股价确定投资收益率
1994年巴菲特以每股21.95美元的价格买入了257640股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他看中了可口可乐公司0.99美元的每股收益,以及在过去10年中以17%~18%的年复利增长率,同时公司股票在过去10年中的平均市盈率高达21倍。1994年可口可乐公司的实际价格为21.95美元,要预期2004年股票收益增长率的话。可以21.95美元作为现值,以预期80.58美元和134.75美元作为未来价值,知道年份数10,然后点击计算和利率键,就可以计算出预期股票年复利收益率为14%~20%。
在证券交易市场上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成功,市场好的时候大家都会赚钱,但如果真正希望获得投资的成功,则需要投资者采取有效的投资方法。了解企业前景投资理念为投资者开发并执行有效投资策略奠定了基石。
参考文献:
篇11
企业单位建立人力资源统计,对于人力资源的利用情况做好全面的观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将统计的范围进一步有力的扩大,有效的完善统计理论,而且对于人力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并且还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以及现实价值。
一、人力资源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一)有效反映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况
企业人力资源的总规模可以依据人力资源的总量指标得出;对于人力资源的配置利用情况也可以依据人力资源的结构指标得出;针对人力资源的潜能可以依据人力资源的质量指标反映出来,而且人力资源的利用率可以有效的反映出人力资源的管理效果。
(二)为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人力资源工作是一项细致的涉及到诸多方面而且还非常复杂的一项任务,在企业当中想要制定一项好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不仅需要具有正确的理论指导思想,而且还必须要紧密的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客观的实际情况全面有效的进行调研,对于人力资源的现状进行评价和研究需要分别从定向和定量两个方面逐步进行。有了数量方面最直观的反映,这样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发展变化趋势我们就能够有着较为全面的认识,为资源管理策略的准确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为决策者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奠定基础
企业的绩效和发展与人力资源的配置情况有着紧密的联系,然而对人力资源的配置进行有效的优化,主要还是不能够忽视人力资源的总量和质量以及结构等诸多方面的了解和掌控。人力资源有效统计就是站在量化的角度,对企业当中人力资源的总量和质量以及未来的发展变化的整体趋势做出最直观的反映。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为决策者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人力资源统计分析的基本任务
人力资源统计不仅有着独立的研究范围和自身的研究对象,而且还具有特殊的研究内容和任务,笔者将其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①紧密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为经济建设和资源开发以及领导决策做好服务;②通过有效的调查统计和分析研究,运用统计理论和方法有效的反映出人力资源队伍和监督检查政策的执行情况,而且还可以有力的为人才编制做好规划以及制定人员计划等提供了有效的科学依据。
全面做好人力资源统计分析有着非常必要的重要性,能够为各项方针政策提供有力的保障。笔者将其分为三点做主要阐述:①通过有效的统计和调查以及分析,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不仅有着进一步的认识,而且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进一步规范化和科学化以及制度化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②通过详细的分析研究,对于各个环节的人员素质和结构状况得以进一步的掌握和了解,还可以有效的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③对于人力资源活动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能够有效的及时得以发现,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找出具体原因以及解决措施,更好的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
三、现代人力资源统计的内容
(一)人力资源投资统计
站在人力资源的角度而言,所进行统计的不仅是人力资本的积累状况,而且对于人力资源的投资状况也同时给以全面的反映,无论针对微观统计还是宏观统计对于人力资源的资本积累和投资状况是否能够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进行有效的分析和预测,这样对于人力资源的投资方向和力度才能够更好的进行掌控。所以,人力资源投资统计是人力资源统计的一项重要内容。
站在投资的角度上看,国家政府和企业以及劳动者才是投资的主体所在。针对不同的投资主体有着不同的投资动机。从国家角度看,进行人力资源投资的目的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实现国家发展目标。从投资内容上看,可以概括为六个方面:家庭生育投资、家庭教育投资、学校教育投资、在职培训投资、医疗和保健投资、人员流动投资。
(二)人力资源产出统计
人力资源产出统计的内容笔者分析认为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测算人力资源贡献值;其二,计算人力资源价值。按照目前具体情况来看,在人力资源价值的研究过程当中,有两种观点:一种被称为“个人价值说”,另一种被称为“群体价值说”。不论是个人价值还是群体价值,其计量方法都有货币法和非货币法两种。由于货币计量的规范性和其特有的综合性能,货币法比较受重视。常用的货币计量方法有工资报酬折现法、调整未来收益折现法、随机报酬模型法、经济价值法、未来超额利润折现法,前三种方法适合计量个人价值,后两种适合计量群体价值。由于人力资源为其经济组织可能创造的未来经济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说,人力资源产出价值的计算是人力资源统计的一个难点问题。
(三)人力资源投资效益分析
人力资源投资效益的分析与评价可以将投资收益与投资成本均折合为现值进行比较。由于人力资源收益具有间接性、滞后性、长效性和多效性的特点,所以必须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如贴现率、内部收益率等。目前来看,比较成熟的是关于教育投资收益的计算方法,包括舒尔茨的教育投资收益率法和丹尼森的国民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法及劳动简化法,其中第一种常用来对人力资源投资的个人收益率进行评估,后两种则用于宏观教育投资分析。正因为其计算方法的复杂性,所以在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效益分析时,必须坚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直接计算与间接测算相结合、价值量指标与实物量指标相结合的原则,同时在内容上还要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局部效益与整体效益、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有形效益与无形效益。
四、总结
总之,企业针对人力资源统计,目前还是处于初期的探索阶段,建立完善健全的人力资源体制,能够有效的改进管理体制,更好的为企业制定人力资源战略提供依据,而且还能够将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益进一步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敏,彭程.满足市场经济需要的以职业分类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统计指标体系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10(02).
篇12
1 引 言
我国的火力发电项目很多,众所周知,火力发电站主要是燃煤电站,在整个发电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环境污染物,如废气(硫化物)、废水、废渣、粉尘等。由于电力生产的独特之处,使得这些污染物在大量地、不间断地排放,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损害。国家环保总局和各地方环保部门纷纷出台法律法规要求高污染的企业治理污染,并对达不到标准的企业进行罚款和收取排污费。在这种形势下,各电力企业纷纷上马环境治理设备,如上马硫化床、建立污水处理站等,以减轻环境压力。但是当前进行环保投资仅仅是各电力企业的权宜之计,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环境问题。
2 电力建设项目环境经济效益分析
本文使用效益费用法对电力建设项目进行环境经济效益分析。
2.1 环保设施经营支出的测算
对于电力建设项目而言环保投资主要有污水处理系统、硫化床设备以及各种减噪设备等。
2.2 环保投资收益的测算
环保经济效益主要是指经过采取环保措施回收利用各种副产品及减少污染物排放,节省排污费用带来的经济效益。对于电力建设项目而言,环保经济收益主要体现在粉煤灰、炉渣的回收利用,减少有害气体排放量,减少烟(粉)尘排放量,节约用水量及回收生产过程的副产品(石膏)的收入等。比较环保设施经营支出和收益得出环保经济效益分析的结果。
3 某电力项目经济效应分析
3.1 项目概况
某发电企业始建于1970年,第一、第二期工程于1975年建成,共装机3台,发电总容量100MW,按照国家政策,已于2002年5月底全部退役。从1983年7月―1992年10月,在第一、第二期工程以东600m的新厂区连续进行了第二、第四、第五期工程的扩建,共装机6台200MW超高压一次中间再热国产机组。自1999年起,又对其中的6台汽轮机进行了通流部分改造,使之额定出力达到220MW。目前,公司总装机容量为1320MW,是该省南部电网主力发电厂,年发电量约占该电网总发电量的1/6,为国家特大型企业,在全省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该市大型工业热用户不多,近几年建成的西郊热电厂和东热电厂共装机72MW供汽(压力0.98MPa)能力300t/h,基本上已满足市区工业用气的要求。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该市城区规模不断扩大,人们对采暖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近几年来,由于采暖热负荷增长非常快,该市目前仅有西郊热电站和东热电厂2个集中供热热源点,均以供工业热负荷为主,可供采暖的蒸汽量仅能满足300×104m2的建筑面积,远远不能满足该市集中供热的要求。该厂五期工程的南侧留有机组建设的场地,且各项建厂条件均已落实,该厂至供热中心的距离也在合理的范围(供热半径
因此,根据采暖热负荷的需求,本项目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本项目建设期2年,投产期1年,机组台数2台。投资内容包括发电机、汽轮机等主要生产设备及生产厂房等辅助设施,估算总投资为230786万元。资金来源如下:
(1)项目资金来源为投资者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
(2)投资者自有资金47450万元,银行贷款187656万元。
(3)流动资金借款3024万元。
3.2 项目环境经济效益分析
供热工程环保投资28063万元,占总投资的12.57%。
该项目环保设施经营支出费用为3462万元,环保设施经营支出见表1。
3.4 环保投资效益分析
比较环保设施经营支出和收益可以看出,供热工程环保设施支出3462万元,收益3476万元,净收益14万元,投资收益与支出基本持平。
篇13
一、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规定之变化
(一)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2006年颁布的《长期股权投资》准则及其解释规定,成本法的适用范围包括:一是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二是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按照初始投资成本计价,只有在追加或收回投资时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在成本法下,对于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投资企业确认为投资收益,但仅限于被投资单位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计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清算性股利)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
按照上述规定,投资企业在取得被投资单位分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时,并不一定全部确认为投资收益,而是需要对比分析投资后企业累计收到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和自购买日起被投资单位累计净收益中本企业所占份额的差额。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其差额属于购入日以前被投资单位未分配利润的分配额,为清算性股利,企业收到清算性股利时,作为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如果前者小于或等于后者,则被投资单位当期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应由投资企业享有的部分,应于当期全部确认为投资企业的投资收益。另外,如果已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的股利,又由投资后被投资单位实现的未分配的净利润弥补,应将这部分投资成本予以转回,并确认为当期的投资收益。
通常情况下,投资企业在取得投资当年自被投资单位分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作为投资成本的收回;以后年度,通过分析比较以确定应冲减(或应转回)投资成本的金额,以及应确认的投资收益。
(二)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通知的规定
2009年6月财政部解释3,对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的内容作出调整,与会计准则相比实质性变化在于对清算性股利的会计处理不同。解释3规定:成本法下,投资企业除投资取得时实际价款中包含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外,其余均确认为投资收益。
按照上述规定,投资企业在取得被投资单位分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时,不再区分清算性股利,而是全部作为企业的投资收益加以确认。
二、前后成本法会计处理差异比较
例如:甲企业2008年1月1日以银行存款购入A公司10%股份,并准备长期持有,实际投资成本为1500000元。2008年3月5日,A公司宣告分派2007年的现金股利600000元;2009年3月15日,A公司宣告分派2008年的现金股利1200000元;2010年3月20日,A公司宣告分派2009年的现金股利900000元。2008年、2009年度A公司实现净利分别为1500000元和800000元。
(一)按会计准则进行会计处理
1.2008年1月1日,购入股票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1500000
贷:银行存款1500000
2.2008年3月5日,A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
借:应收股利6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60000
3.2009年3月15日,A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
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投资后至本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计分派的现金股利-投资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计实现的净损益)×投资企业持股比例-投资企业已冲减初始投资成本=[(600000+1200000)-1500000]×10%-60000=-30000(元)
应确认的投资收益=投资企业当年获得的现金股利-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1200000×10%-(-30000)=150000(元)
借:应收股利120000
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30000
贷:投资收益150000
4.20010年3月20日,A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
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600000+1200000
+900000)-(1500000+800000]×10%-30000=10000(元)
应确认的投资收益=90000-10000=80000(元)
借:应收股利9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10000
投资收益80000
(二)按解释3进行会计处理
1.2008年1月1日,购入股票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1500000
贷:银行存款1500000
2.2008年3月5日,A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
借:应收股利60000
贷:投资收益60000
3.2009年3月15日,A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
借:应收股利120000
贷:投资收益120000
4.2010年3月20日,A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
借:应收股利90000
贷:投资收益90000
上述会计处理显示:由于前后成本法会计处理存在差异,使投资企业各期“长期股权投资”科目余额和确认的投资收益有所不同,在长期股权投资发生减值的情况下,也使得各期计入损益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金可能不同。显然,成本法下投资企业取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核算方法的调整,对企业的会计信息产生了不同影响。
三、成本法改变之评析
按照解释3成本法对投资企业取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进行会计处理,其主要特点在于大大简化了成本法的会计核算。原方法下,投资企业收到现金股利或利润时,由于需要判断是否存在清算性股利,往往涉及以前年度的会计核算资料,期限长、工作量大,容易出错,而且计算较复杂,不利于会计人员掌握。解释3修订成本法下股利业务的会计处理后,投资企业取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全部作为企业的投资收益加以确认,大大简化了相应的核算工作,更便于实务操作。
但解释3在简化核算的同时却存在一些缺陷:一是不符合稳健性原则。原成本法是投资企业将投资后累计分得现金股利和累计应得净损益两个累计数进行比较,按稳健性要求,取两者之中较小者作为该项投资实际形成的投资损益,而调整以后的成本法收到现金股利或利润时全部确认为投资收益,其中包含企业投资后真正获得的投资收益和投资取得时实际成本中包含的股利,不符合稳健性原则。二是不能客观反映长期股权投资的实际价值。从理论上讲,企业购入股票的价格,受到购买日被投资单位未分配利润的影响,其数额越多,股票价格越高。也就是说,购入股票的价格中,含有被投资单位未分配利润的因素,如果被投资单位以接受投资前的未分配利润分配现金股利或利润,意味着投资企业投资的返还,理应冲减其投资成本。但解释3不区分收到的现金股利或利润是投资前被投资单位的未分配利润发放的,还是投资后被投资单位取得的净利润发放的,均确认为投资收益,不调整投资成本,这样,不能客观反映长期股权投资的实际价值,而且,如果投资发生减值,计入损益的资产减值损失也不客观。三是可能出现同时确认投资收益和减值损失的情况。以投资当年股利业务为例,通常投资当年收到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为投资前被投资单位的未分配利润发放,按解释3的规定,确认投资收益,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成本,这样,有可能该项投资一方面确认投资收益,同时发生减值迹象,需测算并计提减值准备金。除投资当年,投资以后年度也可能出现类似情况。分析显示,解释3成本法虽简化了股利业务的会计处理,但是否科学并适应会计发展的需要值得思考。原成本法核算的复杂之处在于投资企业各会计年度,特别是投资以后年度应冲减(或转回)投资成本以及应确认投资收益金额的计算。其中,企业在投资后第n年累计分得现金股利和累计应得净损益两个累计数,可以根据上年资料和本年资料分析得出,但“投资企业已冲减初始投资成本”数据需要分析“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科目得出,涉及多个会计年度,期限较长,计算较复杂,容易出错。因此,建议仍采用《长期股权投资》准则成本法核算投资企业的股利业务,同时在“长期股权投资”科目下设置“投资成本调整”明细科目,作为对投资成本的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明细科目只反映企业投资取得时的初始投资成本。这样,既可以从账面上反映企业投资的初始成本,便于投资决策者将初始投资成本与回报的投资收益比较,又可以在企业收到现金股利或利润时,较容易地确定应冲减(或转回)的投资成本。
仍以上题资料为例。
(一)2008年1月1日,购入股票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1500000
贷:银行存款1500000
(二)2008年3月5日,A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
借:应收股利6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调整60000
(三)2009年3月15日,A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
2008年12月31日,“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调整”明细科目贷方余额为60000元,表明最多可以冲减60000元投资成本。但由于企业投资后累计分得现金股利大于累计应得净利润的差额(累计清算性股利)为30000元,比较“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调整”明细科目余额60000元,应当转回投资成本30000(60000-30000)元
借:应收股利120000
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调整30000
贷:投资收益150000
(四)2010年3月20日,A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
2009年12月31日,“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调整”明细科目贷方余额为30000(60000-30000)元,表明最多可以冲减30000元投资成本。此处,不需涉及2008年投资成本,只需比较累计清算性股利40000(企业投资后累计分得现金股利270000-累计应得净利润230000)元与“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调整”明细科目余额为30000元,确定2010年清算性股利为10000元,应冲减投资成本10000元。
借:应收股利9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10000
投资收益80000
(五)2010年12月31日,“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调整”明细科目贷方余额为40000(30000+10000)元,表明最多可以冲减40000元投资成本。
采用此种会计处理,在符合稳健性原则的同时,由于将被投资单位接受投资前的未分配利润分配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作为投资的返还,能客观反映长期股权投资的实际价值,而且,单独设置“投资成本调整”明细科目用以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一方面可以从账面上反映企业的初始投资成本;另一方面可以较容易地确定应冲减(或转回)的投资成本,大大简化了股利业务的会计处理。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