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农村公路建设管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统一规划、干部引导、村民自治、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运行机制,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输一体化发展,走科学创新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促进农村公路建设健康有效发展。
二、目标任务
今年将凤凰村2.3km、李馥村2.2km、互助村2km的农村公路硬化,在“十一五”期间,到2010年底实现我乡村村通公路的目标,其中60%的建制村通水泥路,基本形成农村公路运输网络,以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求。
三、具体实施步骤
1、成立李馥乡农村公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由乡长雷长春同志担任,分管农村工作的副乡长邓仁庆同志任副组长,杨晓琼、李彪、余小秋、雷全林、王光辉、吴平、曾杰、等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邓仁庆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2、宣传发动。
按照总理在通江县考察公路建设时的讲话精神,即“公益事业要靠群众自己议、自己定、自己干,农民以自己的双手改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直接受益的像乡村公路这样的公益设施,不能算是增加农民负担,农村公路建设要学会用民主协商的办法”,利用院坝会、群众会、广播电视、标语等进行广泛的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发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和“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精神,尊重民意、爱护民力,形成农民群众自愿改善公路通行条件的强烈愿望和强大动力。
3、群众商议,民主决策。
农村公路在乡人民政府的组织协调和县交通局的支持帮助下,由村民委员会组织实施,村民大会讨论决策。在实施中采取“村民自治、一事一议、群众自愿、民主决策”的原则,坚持公开、公平、公正、透明,严格执行“四算”(即:修不修路,修多长,什么时候修,投资多少由群众商议说了算)。按照“照顾大多数、群众能负担、大部分群众满意”的原则,坚决不修群众不满意修的路,不修群众不参与修的路。
4、确定建设模式和标准。
通村公路建设承包不允许总体发包,宜采用包工不包料的形式,实行公示制度。通村公路基本宽度原则上不低于4.5m,特别困难路段不低于3.5m,路面宽度原则上不低于3.5m,特别困难路段不低于3m,并注意公路排水系统的完善及错车道设置和必要的安全保障设施。
5、组建机构、定案审批。
通过召开村民大会,民主挑选成立宣传动员组、资金筹集组、工程质量监督组和后勤供应保障组。建设方案由村民民主协商,村民大会通过后报乡人代会审批。
6、资金筹措。
村道公路的建设应充分调动群众已有的热情,争取做到资金筹措到位。
7、竣工验收。
通村公路竣工后,需经县交通局验收合格方能投入使用,做到六不验收,即:①没有设计和预算不验收;②宽度达不到标准不验收;③没有管护措施和公示牌不验收;④排水不畅不验收;⑤安全措施不完善不验收;⑥质量不合格不验收。
四、补助资金拨付与管理
1、通村公路建设资金拨付按照先建后补的原则,要求通村公路建设资金由村民委员会发动群众多方筹集资金,达到工程建设所需资金的60%,并实行专户储存。县交通局再下达补助计划。
篇2
1.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的重大意义
1.1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从近几年农村人口流动趋向和新农村建设的态势,呈现出了“山上居民往山下移,山下房屋往公路两侧移,有经营能力的往小城镇移”的“三移”现象。其迁移的导向主线是公路交通,如果交通便捷,那么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有了保障。
1.2二是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有效途径
如果我们能够因地制宜,打造科学经营农村的交通理念, 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 一方面可以促进农村地区人口、物资、资金的合理流动,实现民富;另一方面,民富后,因为交通条件的改善,社会交流的进一步扩大,相应地刺激农牧民对农用工具、交通工具、住房质量等相关需求,从而牵动各条产业链,促进工业与第三产业的发展, 再反过来助推国强民富的发展进度。
1.3三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前提
通过交通的扩容体质,在农村地区充分利用公共财政阳光,加快农村公路建设,迅速形成车畅其流人畅其行的国、省、县、乡、村、组公路路网,从而促进网内人流、物流的健康有序大流动,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
2.农村公路工程施工管理和养护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施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①一般情况下,施工管理必须要遵循正常的监督管理程序。但是一些施工单位,却不遵守正常的程序,在施工人员缺少的时候,就紧急从其他地方调用人员或者临时招聘人员,这样使得新来的人员对现场的情况不了解就马上参入到工程施工中,难以保证施工质量。从而工程质量就出现一些问题;
②在现状中,一些农村公路修完没多少年,就出现路面开裂,路面不平、路基冲毁等各种质量问题,有些甚至出现了塌陷,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农牧民群众的交通安全。这些问题的出现,在客观上讲当地政府财力有限,配套资金难以落实,这样就造成了农村公路建设中,有些配套设施和必要的施工程序无法实现,在主观上讲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施工质量不过关,所采用的材料不符合要求,或者是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不符合要求,加之一般农村公路的修建,专业人员偏少,技术力量不够也是导致质量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
③由于受资金的限制,农村公路工程进行招投标,往往中标的一些施工单位实力都不是很强,自身的技术力量又比较弱,设备也不够先进,如果机械设备不完善就会影响到施工的进行,如果材料不足,施工的进度就会收到严重的影响。因此,农村公路建设投资多元化,切实把当地政府的配套资金落到实处,在招投标中严格审查投标单位的实力和业绩,施工单位必须要有先进的施工设备和技术力量,在施工之前就做好准备工作,确保开工后,设备能按时进场、技术人员落实到位。
2.2建设养护方面存在问题:
①建设和养护技术水平不高:农村地区的特殊性以及土地使用方面的限制,因为在公路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农田、河流以及村庄等方面的影响,使很多农村公路都是在以往存在的土路或者是砂石路的基础上进行建设,故在建设方案和技术指标的选择方面都难以满足基本公路建设规范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技术资金都是依靠各级政府按照标准进行补助,但是各地具体的标准不同,导致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②建设和养护机制不完善:养护机制不完善导致了有些农村地区在公路养护水平较低,其表现为很多道路路面修护和危桥改造等公路养护工作都被无期限的搁置、有些原本需要进行定期性养护的农村公路变成了季节性的养护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公路正常功能的发挥。
3.对农村公路建设管理谈几点建议。
3.1加强管理,做好技术服务和督导
①在公路建设中,交通部门要努力做好技术服务和督导工作,施工中要严格执行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建立完善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三级质量监督体系,设立工程质量责任公示牌,公开质量监督电话,畅通举报投诉渠道,确保工程按时、按质、按量建设完工;
②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把教育、制度、监督统一于公路建设每个环节,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遏止腐败的力度,杜绝转包、违法分包和招投标中的暗箱操作,坚决治理工程建设中的商业贿赂,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努力把农村公路建成人民群众的“放心工程、满意工程”。
3.2做好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与养护的科学规划
①公路建设之前当地部门应该做好调研与实地考察工作,对公路建设地区的交通情况、地质条件、人口密度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然后综合多方面因素提出一个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在建设过程中既能保证质量又能够有效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使公路在使用过程中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②我们要优化设计的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质量监督,防止出现偷工减料使用劣质材料的现象,严格按公路工程施工程序进行施工。待公路建成后必须加强对公路的管控,日常养护与路政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杜绝超载、乱堆乱放和违章建筑的事情发生。要想对公路进行有效管理,相关部门还必须加强监督以便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障公路的安全畅通和有效使用。
③在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尽量选用本地材料,这样可以大大减少运输费用,降低整体工程造价。此外,比如废旧沥青材料的使用还能够提高公路质量,增加公路使用年限。
3.3坚持以人为本,力求和谐发展
①进一步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和招投标办法,建立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加快建立健全交通诚信体系,加强监管,建设农村公路精品工程,树立交通新形象;
②加大农村公路工程安全管理力度,进一步提高交通安全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③尽量利用老路,最大限度节约土地,同时保护好公路沿线的自然环境,努力建设生态型农村公路,实现可持续发展。
④注意公路景观设计,应将公路线形、桥梁与沿线设施作为综合建筑群体统畴考虑,采取与自然环境、经济条件相适宜的技术对策。
3.4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农村公路建设
①政府要打破传统的单一投资模式,可以适当的动员社会力量来出资修路,采取政府出大头、社会、企业等出小头的投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解决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不足问题;
②统筹考虑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的建设资金,推行“以路养路”政策,将建设干线公路缴纳的重点公路工程营业税及收费公路营业税等用于农村公路发展;
③利用冠名权、绿化权、路边资源开发权等市场化运作方式,鼓励、吸引企业等社会力量投资农村公路;
④鼓励企业和个人捐赠等,从长远考虑,还可以将一些政府投资农业的专项款用于农村公路建设。
3.5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技术与监管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
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施工单位工作质量意识培养,采取切合实际的可行性手段来监管施工单位;例如,我国现已完成的公路质量、缺陷责任期是一年,所以有的施工单位根本不在意质量问题,因此,应考虑适当地延长工程质量缺陷责任期,用延长工程质量缺陷责任期来制止施工单位对于施工质量责任的规避,来确保我国农村公路施工的质量。
结语:农村公路的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提高农村经济水平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而农村公路的施工管理,直接关系到了农村公路的施工质量和使用寿命,只有保证好施工质量和做好施工管理才能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因此,做好农村公路的建设管理与养护工作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篇3
Key words: rural highway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problems; measures;
农村公路线多面广,与国、省道一样,是组成公路交通路网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如同人体的毛细血管一样,起到输送和汇集作用。农村公路是区域经济、社会交流的重要渠道,最直接地为县、乡镇和农村的生产、生活提供服务。农村公路的整体发展水平对促进城市化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加强城乡物资交流、方便人民生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农村公路的重要意义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条件差异较大,现阶段不可能实现每个县乡都通国省主干线公路。因此,作为公路交通路网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公路,是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某些地区,农村公路是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对外交流方式,直接影响着当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由此可看出,对国省干线公路这些大动脉而言,农村公路就像毛细血管,起着非常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所以,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搞好农村公路建设,做好农村公路的管理和养护,不断提高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农村公路存在的问题
2.1农村公路建设技术力量水平不一
近年来,随着国家的大力支持,水利、发改、移民、扶贫等部门也都不断加大农村公路建设的力度,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在这种只要有建设资金任何部门都可以进行公路建设的形势下,一方面农村公路规模不断得到提高,另一方面也给农村公路按的建设管理带来负面影响。带来负面影响的主要原因是各部门对在建农村公路的标准要求不一,路基、路面工程没有严格按照等级公路建设标准实施。有些水泥路工程只是在旧路上直接铺设砼路面,没有路基、挡墙、涵洞、边沟等工程,容易造成建成后的水泥路面出现边沟排水不畅、路面下沉等问题。另一个原因就是各部门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监督管理水平不一,对公路建设过程中一些关键质量问题的处理能力不足,容易造成公路建成后不久便出现质量缺陷,影响公路正常运营。还有就是各部门往往只负责实施建设,公路建成完工后出现无人管养、质量缺陷无人修补等方面的问题。
2.2农村公路的管理遇到瓶颈,传统管理方式面临挑战
随着农村公路的迅速发展,不少地方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地方政府对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养护人员、机械、资金的不足致使只有少部分农村公路实现经常性养护和季节性养护,大部分公路则无法列入养护范围。由于没有得到养护,公路路况每况愈下,影响了公路的正常使用,公路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因此,解决好解决日益增长的农村公路规模与日趋严峻的农村公路养护工作这个新瓶颈,将是今后农村公路管理工作的重点。
规模不断壮大的农村公路不断给区域经济的带来发展,但落后的管理方式不再适应农村公路发展的需要,农村公路的管理方式面临新的挑战。交通条件的改善,使不少农村公路路段成为交通要道,车流量不断增多。但由于农村公路建设标准低,路面较窄,部分路段为急弯陡坡或傍山险段,路况差,容易造成交通事故。这对目前单一由交通部门管理农村公路的管理方式来说,如何管理好这些农村公路将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3.农村公路建设与管理措施
3.1规范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工作
针对目前农村公路建设水平不一的情况,各建设部门要进一步规范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工作,确保农村公路建设有序、健康的发展。要不断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公开招投标工作,确保招标公平、公正、公开进行。各部门要不断加强技术力量的投入,严格按照公路建设标准进行建设,做好农村公路建设的监督检查工作,确保农村公路建设质量。要切实落实施工监理制度,加大农村公路施工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各建设部门可根据实际,会同交通部门解决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监督管理力量不足的问题。要加强农村公路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要从全局考虑农村公路的规划建设,不断完善农村公路路网,提高农村公路的运输水平。
3.2深入开展养护体制改革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的农村公路主要由交通部门来进行管养,要实现“有路必养”这一目标,养护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一是要不断深入落实养护责任制。要制定县道、乡道、村道三级农村公路的养护方案,由县政府、乡镇政府、村委会及交通部门构成四个养护层级,要层层落实养护责任,落实养护资金。养护责任制的落实,可缓解目前交通部门养护工作压力大的问题,可以将结束村道长期以来管理难的问题,甚至进一步解决屯级公路无人管养的问题,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需要全民共同参与, 这是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必须树立的意识。落实养护责任制,依靠政府部门和群众的力量发挥能动作用,进一步提高养护覆盖面,有利于提高群众爱路、护路意识。二是逐步推进养护工作的市场参与进度,由养护公司负责农村公路的养护修补工作。市场机制的介入有利于提高养护工作的积极性、透明性。市场参与应先试点进行,总结经验后广泛推广。随着养护体制改革的深入,要做好改革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时的应对方案,同时要必须确保养护资金的专款专用,这样才能保证农村公路养护的正常开展,确保农村公路得到正常养护。
3.3加强农村公路路政管理
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要以“防为主,治为辅”的工作思路开展,坚决消除损害公路路产路权的违法苗头。由于群众爱路护路意识较低,违法案件治理很难开展,因此要以预防为主,坚决消除违法行为的发生。路政管理工作要切实落实日常巡查制度,对农村公路危险路段的警示标志、防护栏等安全设施要查缺补漏,确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同时要做好各类宣传,提高群众爱路护路意识,预防超限运输、侵犯路产路权行为的发生。同时由于路政管理工作涉及到执法行为,因此,路政队伍要建立科学的执法监督制度,要定期向上级部门报告执法工作,主动、虚心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要依法办理案件,定期组织开展执法评议考核,严格实行执法责任追究制度。
3.4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应加强多部门协作
农村公路的建设与管理不只是公路交通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同时也涉及到国土、交警、林业等政府部门和人民群众个体,是一个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建设管理的社会系统工程。因此,各部门之间要相互合作、相互支持,要重视农村公路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宣传,为农村公路建设和管理工作建立基础,打造良好氛围。要切实加强合作,加强沟通,认真开展协同管理工作,提高农村公路交通能力,保证道路畅通,保障出行安全。人民群众要充分提高爱路、护路意识,加强监督管理意识,共同把农村公路建设与管理工作做好,为社会经济发展做贡献。
4.结束语
篇4
农村公路包括县道、乡道和通往行政村的公路。市人民政府是县级公路建设的责任主体,市交通局负责全市县级公路建设、养护、管理等工作,对列入省“”农村路网建设计划的项目,市人民政府委托市公路管理局作为建设业主负责项目的实施;各乡镇办场区是乡级公路建设的责任主体;各行政村是本村通村公路建设的责任主体。各责任主体具体负责项目实施中的征地拆迁、路基土方、资金筹措、前期筹备、建设管理等工作。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的日常工作。
三、统筹规划,强化措施,加快农村公路建设
(一)坚持科学规划。农村公路发展规划要以方便农民群众出行、提高农业综合开发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体现城乡衔接、联片成网的原则,与村镇建设规划相协调,实现县道、乡道和村道的协调发展。要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村公路建设的需要,科学制订农村公路发展规划,并坚持按规划要求指导农村公路建设。
(二)把握建设标准。我市农村公路建设标准为:县道一般采用二级公路、乡道一般采用等级公路。①二级公路路基宽度不少于12.5米,等级公路路基宽度不少于10米,通村公路路基宽度不少于6.5米;②通村公路路面必须采用水泥砼结构,宽度不少于3.5米,厚度不低于18厘米,强度不低于30号;其他路面公路的结构应满足规范要求;③公路防护构造物及边沟等排水系统应完善;④桥涵应达到规范规定的设计荷载等级和洪水频率;⑤公路沿线尤其是危险路段应设置必要的交通安全标志及附属设施。
(三)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一是严把施工单位资质关。凡进入我市农村公路建设的施工单位必须具备相应施工资质,有三年以上公路施工经验,有足够的施工设备和资金能力,有良好信誉。施工单位资质必须经市交通部门审核认可。市交通部门要建立施工企业信誉业绩档案,对在公路建设中不讲信誉、质量低下的企业和个人列入黑名单,五年内不准进入公路建设市场。二是规范农村公路项目招标投标。凡列入省“”农村路网建设计划的项目必须通过公开招投标选择施工队伍。通村公路造价50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应在经市交通部门审查合格的施工企业中通过公开竞争采取招投标的方式选定施工队伍,上述招投标工作一律在市招投标交易中心进行。通村公路造价50万元以下的项目由乡镇办场区统一组织进行招投标,市交通部门加强监管,分村签定施工合同。施工合同由市交通部门提供规范样本,统一格式、标准、条款。三是加强农村公路建设行业管理。市交通部门要加强对项目计划的审核、申报、下达的管理,负责对通村公路设计文件的审批,对农村路网项目审核后报上级交通主管部门审批。
(四)加强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市交通质量监督站要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质量的全过程监督,加大对工程要害部位、关键工序、重要隐蔽工程和主要材料的抽查力度,加强对源头和施工过程的管理,及时纠正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和质量管理薄弱环节,做到规范操作、限时服务。各乡镇办场区要选派或聘请责任心强、敢于负责、懂公路施工的技术人员,监督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各行政村要选派责任心强、工作认真的老干部、老党员及群众代表全候监督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及时制止和举报农村公路建设中的违规行为。鼓励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及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对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的监督。
加大施工单位对工程质量的自检力度,促进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的良性循环。对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发生的质量或安全事故,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上报,不得隐瞒。
建立质量缺陷期和质量保证金制度。质量缺陷责任期为两年,质量保证金为合同额的5%,质量保证金由施工单位支付,建设单位设立专户管理。质量缺陷责任期满和质量缺陷得到有效处置后,质量保证金应返还给施工单位。
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实行终身负责制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纳入部门和单位的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与管理干部和从业人员的工资奖金挂钩。对、弄虚作假、违规操作造成工程质量问题的,给予政纪处分和经济处罚;情节严重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法律责任。
四、建立长效机制,强化农村公路养护管理
(一)探索积极有效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模式。各乡镇办场区可采取日常管理与养护维修分离、专业队伍养护和群众养护相结合及农村公路客运公司筹资管养等多种形式,努力提高农村公路管养水平,促进综合效益的提高。
(二)落实农村公路管养专项资金。农村公路管养分日常管理和大、中、小修保养。年,市交通部门按县道每公里3500元、乡道每公里1000元、村道每公里500元标准落实专项资金,用于非列养农村公路的日常管理。市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乡镇办场区按农村公路比例每年合计筹集100万元,主要用于农村公路的养护工作。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由市财政局设立专户管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在养护工程完工并经市交通部门验收合格后,由市财政部门从农村公路养护专项基金中支付50%,另外50%由各责任主体自筹。
农村公路管养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要按照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的要求,定期进行公示。农村公路管养工作与乡镇、行政村责任人工资奖金挂钩。
(三)加强农村公路管养。农村公路日常管理按照责任主体分级实施,主要负责道路保洁、超限车辆管理、水沟疏挖、公路绿化管理、路产路权维护等。有客运车辆营运的农村公路可考虑由客运公司负责筹资管理。
农村公路的大中小修养护工作以乡镇办场区为单位提出申请,经市交通部门审核后下达年度维修计划,由乡镇办场区通过公开竞标的形式选择有公路养护资质的专业队伍施工。市交通部门每年分两次组织检查验收。
五、积极筹措资金,保证资金使用安全
(一)落实补助政策。修建二级公路国家、省、市每公里补助50万元;修建等级公路每公里补助20万元;修建通村公路每公里补助10万元。对年1月1日后修建的通村水泥路,市财政每公里另补助1万元。
各乡镇办场区要充分利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农田水利综合开发、土地开发整理、水利配套工程、扶贫开发等各种国家补助政策,整合资金,整合项目,高标准修建通村水泥路。
(二)加大资金投入。鼓励农村公路沿线受益单位捐助农村公路建设;鼓励利用冠名权、路边资源开发权、绿化权等方式筹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鼓励企业和个人捐款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修路建路的积极性,鼓励群众投工投劳参与农村公路建设。村级公路建设可采用“一事一议”的政策筹集建设资金,“一事一议”筹集的资金只能用于通村公路建设。
篇5
1.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需要。“要想富,先修路”,这是人民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历史经验。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不仅是农村现实情况所决定的,而且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迫切需要,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要求。
2.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手段。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农村能否完成建设小康的各项任务,对全国来说举足轻重。要使农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小康,出路在于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城镇化进程,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农村公路建设对加快农村人流、物流、信息流,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繁荣农村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意义远远超过了公路建设本身。
3.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目前,城乡差距的扩大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出行条件差致使城乡间人员、物资交流不畅通,农民行路难,生活质量不高,这不公关系到农业现代化建设、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甚至关乎党在农民心中的威望,关乎农村稳定的大局。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关注农村、关心农民,对于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我们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加强教育和培训,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是工程保质保量的前提
1.进行教育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定期召开地道站长、项目经理和技术骨干座谈会,学习上级法规和文件,时常用重大工程事故进行警示教育,警钟长鸣。利用冬闲时间,对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培训,聘请专家讲课,内容包括法律法规文件、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工程管理、工程技术等方面内容;!建立项目岗前培训制,项目开工前,由项目经理负责组织本项目所有参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工长、技工进行开工前培训,内容包括工程事故现行教育、设计文件学习、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机械操作规程学习、安全教育等内容。
2.做好工程项目前期工作。严格标准确定年度项目计划,严格编制程序和原则。按照规范和上级有关文件要求,结合地方农村公路具体现状,对不同等级的路、桥分别制定项目最低建设标准,申报标准不符合规定的一律不上计划。设计文件质量。设计文件是指导施工的权威文件,针对设计文件中可能存在的一些漏洞,应采取业主、监理、施工单位三级审查制,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招投标关。符合招投标条件的项目必须进行招标。为规范招投标工作,应聘请具有相应资质的招标公司所有项目招投标事宜,评标前随机抽取参评专家,投标、资格审查、评标的各环节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进行,确保公平公正。为提高工程质量优良率,应规定:a投标人必须承诺创优质工程,实施合格工程禁入制;b冒用资质者给予5~10年禁入制裁;c招标价格要适中,坚决选择信誉好能力强的队伍。
三、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创新思路
1.通过公开招标确定养护队伍。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养护单位,在招标过程中对参与投标的单位进行严格的资质管理,选择相应资质单位,在与最后中标者签订公路养护工程承包合同时,将路面、路基、桥涵、沿线设施、绿化等作为养护内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对养护质量及养护主要技术要求逐项进行检查,实行奖扣兑现。通过招标投标试点,可使成本下降,建设和养护质量也可以得到提高,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竞争效益都比较明显。
2.实行新型管理办法,成立农村公路养护队。对面广量大的乡道、村道,可结合各自实际采用季节养护、流动养护、义务分段养护、村民承包养护、委托养护等养护方式。以由于农民是农村公路的直接受益者,通过成立农村公路养护队,将农民摆到农村公路建、养、管的主体地位,实行民路民建、民养、民管、民享,有益于农村公路养护事务的健康发展。
3.养护市场化。实现管养分离,使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可以把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以合同的形式承包给公路养护公司,农村公路的管理者严格按照合同验收养护质量,这样将有利于做好农村公路的养护工作。规范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公路养护市场建立后,公路管理部门负有建立完善公路养护管理制度的义务,以规范市场,建立统一公开、竞争有序的公路养护市场为原则,建立起一套与公路养护市场化相适应的公路养护市场制度、公路养护工程管理、评价办法和检验制度,用以规范完善的制度,培育、规范、促进养护市场的健康发展。培育和发展农村公路养护市场。鼓励公路管理系统所属公路建设、监理、养护单位以及社会企业参资入股组建养护公司,建立资产独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企业法人,使其逐步进入养护市场,公路管理机构原则上不再设立固定的养护队伍。
道路的使用只有同科学的管理与及时、专业的养护相结合,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目前农村公路最突出的问题是建成后的养护管理问题。农村公路本来等级就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如果缺乏及时有效的养护,路况必然会下降,用不了几年,好路就变成坏路了,政府的投资和老百姓的辛勤劳动就会付诸东流。从建养并重的角度,农村公路养护问题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长期无人管养或不科学管养,都会造成农村公路的路况质量下降,服务水平降低,无法达到应有的技术状况和使用功能,使农村公路不能正常发挥其作用,也势必造成建设资金的浪费。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高效、科学的公路管理及养护机制已是一项重要的必须的任务。
[参考文献]
篇6
根据国办[20*]47号文件精神和《*省农村公路管理办法》规定,实行公路管养分级管理,国、省道由国家投资管养,地方公路实行地方主体投资为主,交通部门适当补助的“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养护管理体制,即县道和农村公路主干道由区地方公路管理所负责管养,镇(街道)、村级公路由镇、街道和村(居)负责管养。
1、调整贵池区农村公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另行发文),负责全区农村公路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解决农村公路建设、管养中的重大问题。
2、区交通局、区地方公路管理所具体负责辖区内农村公路的建设、管养,其他职能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协助做好农村公路建设、管养工作。
3、各镇街道设立农村公路管理站,挂靠社会事务办公室,确定专人办公,并落实具体办公场所,业务上接受区交通局领导。管理站的主要职责:负责本辖区农村公路建设的规划编制、计划安排、统计报表、档案管理、公路路政管理、养护道班管理,协调通村、通组公路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制订并实施乡村道路建管养的考核检查。农村公路管理站下设养护道班,配备必要机械设备,由副站长兼任班长,另招聘3-5名工作人员;每个村明确1名村干部具体负责并按管养里程招聘若干名专职养路员,全面负责本辖区内的道路养护工作。招聘人员的工资和配备养护机械的费用由镇、街道安排。
二、建立长效稳定的农村公路管养资金筹措机制
区农村公路养护经费按县道和农村公路主干道由区政府在经费预算中安排,乡道养护经费由镇、街道按1000元/公里·年标准执行,村道养护经费按300元/公里·年标准执行。
1、区财政解决一部分。按现有农村公路状况,区财政原则上在经费预算中安排公路养护经费100万元,重点用于县道和部分农村公路主干道的养护和农村公路周期性大中修工程以及因自然灾害造成农村公路(桥涵)垮塌的抢修和维护。
2、交通部门筹措一部分。区交通部门每年统筹安排年计划小机养路费30万元,用于农村公路的管养和监管工作;上级交通主管部门的农村公路以奖代补资金全额用于乡、村两级公路管养;同时,加快农村公路改建步伐,提高农村公路等级。
3、乡道养护经费在镇、街道财政预算中列支,同时在财政经费中统筹安排一定经费用于养护道班人员工资、突击养护及办公经费等支出。养护人员工资由镇、街道农村公路管理站按其制定的养护道班工作职责,统一考核、统筹发放。村道养护经费在村级财政转移支付节余和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中列支。
4、区政府年终对镇、街道的农村公路建管养工作进行一次综合考评,对前五名的镇、街道给予奖励,对后三名的镇、街道进行通报批评。
三、严格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管理和使用
篇7
本办法所称农村公路,包括县道、乡道和村道。
第三条农村公路建设应当遵循统筹规划、分级负责、因地制宜、经济实用、注重环保、确保质量的原则。
第四条农村公路建设应当由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其中,乡道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建设;在当地人民政府的指导下,村道由村民委员会按照村民自愿、民主决策、一事一议的方式组织建设。
第五条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应当依据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和分阶段建设重点,按照简便适用、切合实际的原则和国家规定的程序组织建设。
第六条农村公路建设应当保证质量,降低建设成本,节能降耗,节约用地,保护生态环境。
国家鼓励农村公路建设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第七条交通部负责全国农村公路建设的行业管理。
省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依据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建设的管理。
设区的市和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依据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建设的组织和管理。
第二章标准与设计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合理确定农村公路的建设标准。
县道和乡道一般应当按照等级公路建设标准建设;村道的建设标准,特别是路基、路面宽度,应当根据当地实际需要和经济条件确定。
第九条农村公路建设的技术指标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对于工程艰巨、地质复杂路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平纵指标可适当降低,路基宽度可适当减窄。
第十条农村公路建设应当充分利用现有道路进行改建或扩建。桥涵工程应当采用经济适用、施工方便的结构型式。路面应当选择能够就地取材、易于施工、有利于后期养护的结构。
第十一条农村公路建设应当重视排水和防护工程的设置,提高公路抗灾能力。在陡岩、急弯、沿河路段应当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和警示标志,提高行车安全性。
第十二条二级以上的公路或中型以上的桥梁、隧道工程项目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分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进行;其他工程项目可以直接采用施工图一阶段设计。
第十三条四级以上农村公路工程和大桥、特大桥、隧道工程的设计,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承担;其他农村公路工程的设计,可以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组织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承担。
第十四条农村公路建设的工程设计,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审批。
第三章建设资金与管理
第十五条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列入地方人民政府的财政预算。
第十六条农村公路建设逐步实行政府投资为主、农村社区为辅、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渠道筹资机制。
鼓励农村公路沿线受益单位捐助农村公路建设;鼓励利用冠名权、路边资源开发权、绿化权等方式筹集社会资金投资农村公路建设,鼓励企业和个人捐款用于农村公路建设。
第十七条农村公路建设不得增加农民负担,不得损害农民利益,不得采用强制手段向单位和个人集资,不得强行让农民出工、备料。确需农民出资、投入劳动力的,应当由村民委员会征得农民同意。
第十八条中央政府对农村公路建设的补助资金应当全部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工程项目,并严格执行国家对农村公路补助资金使用的有关规定,不得从中提取咨询、审查、管理、监督等费用。补助资金可以采用以奖代补的办法支付或者先预拨一部分,待工程验收合格后再全部支付。
地方政府安排的建设资金应当按时到位,并按照工程进度分期支付。
第十九条农村公路建设不得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不得拖欠征地拆迁款。
第二十条各级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应当依据职责,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管理制度,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
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使用应当接受审计、财政和上级财务部门审计检查。
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农村公路建设资金。
第二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应当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使用情况,向公路沿线乡(镇)、村定期进行公示,加强资金使用的社会监督。
第四章建设组织与管理
第二十二条农村公路建设用地依法应当列入农用地范围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农村公路建设需要拆迁的,应当按照当地政府确定的补偿标准给予补偿,补偿标准应当公开。
第二十四条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符合法定招标条件的,应当依法进行招标。
含群众集资、农民投劳或利用扶贫资金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以及未达到法定招标条件的项目,可以不进行招标。
第二十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省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可以编制符合农村公路建设实际的招标文件范本。
第二十六条对于规模较大、技术复杂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以及大桥、特大桥和隧道工程应当单独招标,其他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可以在同一乡(镇)范围内多项目一并招标。
第二十七条县道建设项目的招标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乡道、村道建设项目的招标,可以由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统一组织,也可以在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
招标结果应当在当地进行公示。
第二十八条沥青(水泥)混凝土路面、桥梁、隧道等工程,应当选择持有国家规定的资质证书的专业队伍施工。路基改建和公路附属工程在保证工程质量的条件下,可以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组织当地农民参加施工。
第二十九条二级以上公路或中型以上桥梁、隧道工程项目应当依法办理施工许可;其他列入年度建设计划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完成相应准备工作并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认可的,即视同批准开工建设。
第三十条农村公路路面和桥梁、隧道工程应当主要采用机械化施工。
第三十一条农村公路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负管理责任。施工单位对施工质量负责。
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要依据职责,明确质量责任,落实质量保证措施,加强质量与技术管理。
第三十二条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应当建立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和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三十三条铺筑沥青(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公路、大桥、特大桥及隧道工程应当设定质量缺陷责任期和质量保证金。质量缺陷责任期一般为1年,质量保证金一般为施工合同额的5%。
质量保证金由施工单位交付,由建设单位设立专户保管。质量缺陷责任期满、质量缺陷得到有效处置后,质量保证金应当返还施工单位。
第三十四条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发生工程质量或者安全事故,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上报,不得隐瞒。
第三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和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
第三十六条省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所属的质量监督机构应当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监督工作的指导。
设区的市级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可以委托所属的质量监督机构负责组织农村公路建设的质量监督工作。未设置质量监督机构的,可以成立专门小组负责组织农村公路建设的质量监督工作。
第三十七条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可以聘请技术专家或群众代表参与监督工作。
农村公路施工现场应当设立工程质量主要控制措施的告示牌,以便社会监督和质量问题举报。
第三十八条农村公路工程监理可以由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以县为单位组建一个或几个监理组进行监理。有条件的,可通过招标方式,委托社会监理机构监理。
农村公路工程监理工作应当注重技术服务和指导,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和检测人员,加强现场质量抽检,确保质量,避免返工。
第五章工程验收
第三十九条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中的县道、大桥、特大桥、隧道工程完工后,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组织验收;其他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由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组织验收。
省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应当对农村公路工程验收工作进行抽查。
第四十条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交工、竣工验收可以合并进行。
县道一般按项目验收;乡道和村道可以乡(镇)为单位,分批组织验收。
第四十一条农村公路建设项目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开放交通,并按规定要求开通客运班车。
第四十二条农村公路建设项目验收合格后,应当落实养护责任和养护资金,加强养护管理,确保安全畅通。
第四十三条省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可以根据交通部颁布的《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规定具体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验收办法与程序。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四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在筹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过程中,强制向单位和个人集资,强迫农民出工、备料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或者本级人民政府对责任单位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对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五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不按时到位或者截留、挤占和挪用建设资金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或者本级人民政府对责任单位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停止资金拨付,对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六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降低征地补偿标准,拖欠工程款、征地拆迁款和农民工工资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或者本级人民政府对责任单位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对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未经验收或者质量鉴定不合格
即开放交通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使用,限期改正。
篇8
在公路建设的过程中,施工材料的选用,正规的施工程序,以及工程的整体质量,都会给公路的实际使用期限带来影响。在公路建设期间产生的损害,在以后的公路建设中都是无法弥补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分析,如果在施工前期,三渣板块材料选用不当,或者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产生问题,将会造成板块的断裂。这在日后的养护工作中也是无法弥补的,随着交通量的不断变化,公路将会加快损坏。
在公路的使用阶段,公路养护发挥的主要作用就是为车辆提供一个安全的行驶环境,同时尽可能地增加公路的使用期限。至于在公路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病害,只能暂时,或者是小范围地进行修补,这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公路养护质量的高低,无法彻底改变公路整体的质量,实际上,只是延缓了衰退速度。由此,可见,加强公路建设阶段的质量只管重要。
2 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现状
农村公路设计和建设过程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诸如:重视公路的建设而轻视了后期的养护管理、建设和养护的关系不协调、缺乏专业性的养护措施、技术团队的能力难以达标、整个项目的投入力度不大、部分农村公路建设中存在较为严重的质量缺陷,等等。故后续的工作开展还应当从上述缺陷层面着手,制定出恰当的改进对策和改进方案。当前,针对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的环节是公路建设事业之中的关键环节,尤其是在西部地区的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之中,还应当充分地结合当地情况和地质基本状况等,进而采取恰当的措施实现建设技术的增强。
“重建轻养”是农村公路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从领导到群众一味地追求快速建设和大力发展,把建设当成是一项政绩而忽视后期养护,养护跟不上导致农村公路常常出现“一年建,二年坏,三年毁”的状况,农民的汗水自流了不说,政府筹来的钱也打了水漂,换来的还是农民的不满意。基层养护部门没有相应的高素质的养护技术人员,对于沥青类、水泥类路面的常见病害不能处治,加之农村道路使用不规范,“三无”车辆较多,造成了农村公路的提前破坏。近年来,农村公路的路面等级逐步提高,油路、水泥路越来越多,亟需与之相配的养护技术人才及设施。由于受资金投入等条件的影响,西部地区农村公路普遍存在技术等级偏低、抗灾能力薄弱的缺陷。一方面,施工方不按照规定程序和要求操作,给道路质量造成隐患;另一方面,验收抽样的随意性。施工方为了通过验收,使一些不合格的工程得以蒙混过关,从而产生农村公路建设中的豆腐渣工程。
3 建议及对策
根据上文针对我国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缺陷进行细致的分析,可以明确今后工作开展的主要方向。下文将制定出完善的政策,为农村公路的建设与设计养护提供新的思路,力求确立出养护和建设之间的恰当关系,维持一种平衡的协调关系,加大投入的力度,提高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团队的水准,真正意义上为我国的西部地区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3.1 上级部门的支持
在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之中应当有着足够大的投入力度,相关主管部门也应当加强对工作的重视程度。应当从思想认识方面着手,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重要性的理解,建立健全的建设体制,为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指导方向和指导原则,重点加强施工质量。
3.2 采取农村公路建设及养护的新机制
建立健全和完善的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资金筹集及管理体系政策,完善传统的工作机制。在资金的筹集过程之中,应当在国家财力政策的许可范围之内加强对相关地区的支撑力度,优先解决存在问题的地区,且有目的性的提升补助的标准。针对规范型的养护费用,则应当加强征收机制的建设,按照相关的原则,采取自愿投资的形势,以加大养护工作的投入力度。而在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层面之中,则应当加强相关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控制,加强独立的核算和会计审核,严厉地对不良现象进行打击。
真正意义上实现成本管理和目标管理的规划性建设,采取恰当的目标管理形式,真正意义上降低工作的成本,且有目的性的降低建设和养护的资金。
3.3 增强农村公路建设及养护队伍的素质
加强队伍的建设,切实地增强队伍人才的素质,同样是一个关键环节。在实践的过程之中应当全面地推进市场化的工作原则,不断地强化对农村公路建设及养护队伍的建设,真正意义上实现专业化和社会化的工作目标。在养护工作中应当全面地实行岗位聘请制度,加强技术人员的工作组织,定期的进行技术培训,不断地吸引具有专业化技术的人才进入至农村公路养护队伍之中,以增强队伍整体素质。还应当加快农村公路养护的市场化进程,增强专业化、规模化和机械化的考核,通过严格的招标制度,鼓励具有相关资质的企业参与至农村公路养护及建设工作之中。针对相关公路的建设,还应当从养护和管理的角度着手,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切实的改进,以实现新的建设目标,为相关事业的发展开创出新的局面,使得我国的公路建设事业真正意义上实现质的飞跃。
4 结论
总的来讲,在当前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应当从本质问题角度着手,明确和制定出今后的改革方向和改革政策,以健全的理念使工作不断地向前发展。正如上文所分析到的,农村公路的建设与施工成为了相关工作的重点,在具体的工作之中,不仅应当充分地结合地区现状进行措施的制定,同时还应当重点分析当前农村公路建设和设计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及不足,故工作的开展应当明确指导原则。综上所述,根据对我国当前农村公路建设和设计的各个阶段进行集中性的分析,从存在的问题本质角度着手。对今后的改进对策和改进的方向等进行了综合性的探讨,旨在以此为基础,为更好地实现公路建设的新局面奠定基础条件。同时,通过对农村公路建设和设计新思路的确立,力求为今后工作的开展指明前进的方向,为工作的进展指明前进的道路,且明确建设和设计环节中的重难点,更加有针对性地促进工作迈向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花屹,万丽.浅议公共财政框架下农村公路养护资金问题[J].交通企业管理,2007(2):22.
[2]向红.多渠道筹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问题初探及强化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管理的建议[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7(5):84-85.
[3].公路养护改革的必由之路――市场化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03).
篇9
农村公路是农村重要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农村公路建设是基础,养护是关键,加强公路养护是公路建设成果的巩固、完善和提高的延伸,是保证和维护公路质量,保障车辆正常通行发挥公路服务功能的重要环节。
一、我国农村公路养护现状
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推动下,我国农村公路建设迅速发展,路面等级和通达能力不断提高,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逐步形成,然而,在农村公路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随着农村公路的迅速增加,农村公路养护需求与养护能力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明显。农村公路养护主体不明确、责任不落实、养护资金缺少稳定渠道等问题,使农村公路处于“无人管、没钱养”的境地。暴雨等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过后,塌方的清理,挡墙、涵洞、路肩、边沟的修复等等,都需要大量资金。维护与管理经费后继乏力、力不从心。公路管理部门目前只能基本满足主要干线公路,无力将农村公路管理工作纳入统一管理。基于我国农村公路养护现状分析,为加强我国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充分发挥农村公路的效益,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已迫在眉睫。
二、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
“三分建、七分养”是在长期公路工作中积累的基本经验,对于农村公路来讲,养护工作尤为重要。
1.要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必须建立相关的管理体制,完善相应的责任机制。公路管理部门应结合当地实际制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各级责任,拟定农村公路养护质量评定标准,和与之配套的奖惩机制,并逐级签订公路养护责任书,明确养护管理人员管养的路段、养护质量要求、责任、工资等。负责相应地段的交通协管员要定期对各线的养护质量进行检查考核,并按奖惩机制予以兑现,以促使管理措施到位。县级公路管理部门应做好行业管理工作,充当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监护人,着重做好养护质量的考核工作,做好养护资金专款专用的审核工作。
2.要组建农村公路专业养护队伍。农村公路养护是一项长期性、连续性的工作,要对农村公路实行长期有效的管理,必须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农民养护工队伍,落实日常养护人员,过培训提高工人素质。明确责任,确保有路必养。农民是农村公路的直接受益者,将农民放到农村公路建、养、管的主体地位,县级公路管理部门应做好交通协管员、养护管理人员的业务技术指导培训及协调管理工作,实行民路民建、民养、民管、民享,有助于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也有益于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3.要拓宽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渠道。养护资金一直是制约农村公路养护发展的主要因素,足够的养护资金是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做好的前提。要对农村公路实行有效的养护管理,保障养护资金是关键。一方面,县(区、市)人民政府是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筹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指导和督察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并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考核目标。另一方面,拓宽筹资渠道,扩大融资方式。各级地方政府做好宣传工作,鼓励农民和沿线的机关单位参与到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中来,做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可采用县级财政安排一点、联村单位筹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各种企业帮一点、沿线群众挤一点的灵活多样的方式筹措资金。
三、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创新思路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应以新理念、新机制、新办法,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一事一议”相结合,实行管养分离,推进公路养护市场化。
1.建立和健全专业养护、群众养护、长年养护与季节养护、流动养护与义务分段养护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制度,使养护工作走上标准化、规范化、经常化。
2.对农村公路养护通过招标建立养护试点。养护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养护单位,对参与投标的单位进行严格的资质登记,与最后中标者签订公路养护工程承包合同,合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正常养护招标承包合同,以中标报价为准承包,金额一次包定,自负盈亏;另一类是损毁工程的修复、大中修工程等“一事一议”承包合同,“一事一议”项目必须事先报告调查、设计预算,后报局领导审批,按照“工、料、机加补贴”原则定价,再组织实施,最后验收结算。养护承包期限一般为一年,承包内容与养护质量实行合同管理,将养护内容,路面、路基、桥涵、沿线设施、绿化等作为合同附件附于合同后面,对养护质量及养护主要技术要求逐项进行检查,实行奖惩兑现。建立养护试点之后,养护体制改革平衡过渡,农民代表工身份顺利转换,养护成本下降,养护质量得到政府、群众好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竞争效益都比较明显。
篇10
(1)农村公路施工质量不达标
目前我国农村新建公路工程确实存在不少质量问题,主要表现为混凝土路面强度、厚度、平整度合格率偏低,有部分道路混凝土路面平整度合格率不足45%。路面厚度计划为18cm,然而钻芯实测不足16cm,有的甚至不足15cm;有些路段路线线形外观不够顺畅。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原材料质量不过关。比如,有的碎石明显风化,水泥强度不高,这些会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指标;二是设计图纸不规范。比如,有些已开工项目没有画出基本的路面纵断面图,给工程施工和工程监理都带来很大难度。
(2)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不到位
从公路管理部门目前的情况来看,其养护管理能力只能基本满足主要干线公路,而无力兼顾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因为,农村公路点多、面广、线长,过于分散,增加了巡查和管理的难度。同时,随着农村公路里程的延伸,损坏公路的行为也越来越多。目前,以现有的工程技术人员、路政管理人员的配置来看,根本不能够对农村公路实行全面的养护管理。
(3)农村公路管理资金匮乏
兴建一条通村水泥白色路面,省市主管部门只拨补助资金,其余的资金还需要当地乡、镇、村自己筹集。因此,如需要再筹集一笔资金用于公路的日常养护就显得力不从心。自然灾害不可避免的会对公路产生损坏,暴雨过后塌方的清理,挡墙、涵洞、路肩、边沟的修复等等,都需要大量资金。而这些资金从何而来呢?这无疑就限制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正常运行。
(4)农村公路管理体制不合理
目前,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大多仍采用事业管理体制,养护经费依靠上级拨付,资金支付采用拨款方式,没有全面推进市场化运作,不利于市场竞争体制的形成,严重影响养护技术的革新与管理机制的创新,同时也制约了养护质量的提高。
二、缓解我国公路管理矛盾的主要对策
(1)加强公路质量监督
针对我国公路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应建立一支农村公路质量督查队伍,采用日常巡查、随机抽查、专项督查、综合检查等方式,运用事前预控、事中检查、事后复查等措施,加强巡查监督,认真履行职责,并通过现场办公、技术指导等形式,严把竣工质量验收关,重点督查参建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合同履约情况,监督落实职责,加大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及时有效地整改和弥补了公路建设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和薄弱环节,切实提高公路建设质量,使农村公路整体质量稳步提升。
(2)健全公路养护管理体制
养护管理体制是指养护管理权限划分及管理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存在形式,其中包括养护管理机构设置、管理层结构和人员配置等,还有一系列管理规则、秩序及规范所构成的制度体系。传统的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已不符合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无法更好的适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的要求,严重制约了我国公路事业发展。为了健全我国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在工作中应注重于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应准确把握公路发展的特点,采取集中统一的原则。集中是指领导权的集中,要求必须实施严格的分级管理;统一主要是指对公路的养护管理要实行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评判标准、统一计量定额。其次是需要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养护队伍。只有技术能力全面、机械配套齐全、安全措施完备的专业化养护队伍,才能及时准确的提供大量公路数据信息,为完成公路的正常养护和突发事件的公路养护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需要建立科学的公路养护质量评判指标,并逐步完善公路养护管理数据库,充分发挥“路面管理信息系统”及“养护维修工程专家决策系统”的指导作用;养护质量评价标准从“好路率”指标向综合服务指标转变,对公路的使用能力与服务水平进行综合的评价。
(3)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公路管理战略
在公路发展中,要加强公路的配套建设和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促进公路管理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加强公路配套工程建设
进一步完善公路附属设施、安保工程和警示标志,促进公路管理的全面发展。首先是搞好附属设施建设。对错车台、路肩、边沟、护岸、绿化、亮化等设施进行全面建设。其次是配套安保工程。对公路坡陡、弯急、交叉点多的地方,要在危险路段设置防撞墙、防护墩等设施,提高安全通行能力。再次是要设置警示标识标牌标桩。要在公路沿线醒目位置设置标牌和宣传牌,在交叉道口和危险路段设置警示标牌、标桩等设施。通过配套设施的建设逐步实现公路等级化、标准化、美化和亮化。
2)加强路、站、运一体化建设
目前,农村车辆严重不足,群众乘车不便的问题仍然存在,公路的运输效益和社会效益没有发挥出来。应按照“路、站、运”一体化发展的原则,全面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让广大农民群众得到更多的方便和实惠。同时要积极发展物流货运市场。支持物流货运企业的发展,增强场站网点建设,建立农村货运集散物流中心,走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之路,进一步促进公路管理的健康协调发展。
3)加强公路管理养护工作
公路建设成败在质量,长效在养护,“三分建设,七分管养”是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基本经验。良好的养护管理是实现公路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途径。必须进一步完善公路管理和养护的长效机制,加强日常养护和路政管理,开展公路执法,维护路产路权,并积极开展公路养护管理“优秀路段”的评比工作,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公路养护管理可持续发展。同时,积极开展机械化养护,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转变传统养护方式,实现公路养护由粗放式向集约式的转变,力求保障公路质量达标、安全畅通。
三、结语
总之,应深化公路管养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切实有效的公路养护管理方案,全面培养专业的养护人员,确保公路管理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实现公路管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11
Key words: highway construction;quality control;problem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4-0048-01
0引言
工程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作,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与工程质量密切相关的因素有上级政策、技术规范、决策思想、施工工艺、管理水平、工作质量及设计、施工、监理、业主、监督各单位的建设行为等。以下就几个主要原因进行分析:
1前期工作仓促、深度不够,造成决策失误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一般规模较大,涉及面广,其施工过程是一个劳动力、资金、技术密集型的生产过程,不同于其他商品生产,其规模大、投资多、生产周期长、使用周期长;
因此,统筹规划,科学决策非常重要,应就项目的必要性、技术的可行性、经济的合理性,及宏观和微观经济效益,作出科学评估,应根据需要的服务水平确定农村公路的建设规模、标准、技术方案、施工工艺等技术指标,若立项不妥,决策不周,将会出现提前进行二次投资改造,不能发挥农村公路的规模效益,带来很大浪费及严重后果。
2设计浓度不足
设计文件是工程建设的灵魂,是工程质量的龙头,工程质量首先取决于设计质量。农村公路建设点多面广,县、乡公路和大中桥梁主要由州交通设计院做设计,村级公路及小桥由各县交通局自行设计。我局的工程技术人员较少,设计任务又基本上是一个接一个,且必须要按上级要求的时间完成设计图纸上报,所以在设计时不能也没有时间进行项目多方案比选。从全县来看,目前农村公路路基路面防水、排水设计,防护工程设计过于简单,甚至有部分工程因投资较少没有排水沟和上挡墙的设计,对工程环境保护、景观美化等设计更是缺乏经验。
3施工管理经验不足
由于行政管理体制和资金来源的不同,我县进行农村公路建设的单位有发改局、扶贫办、农办(主要是机耕道)、民宗局、财政局等单位。项目管理水平有很大的差别,建设市场离规范化管理有一定距离。大型重点项目、领导重视的项目管理较好,中小型项目和地方筹资项目欠规范。管理工作不规范是影响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建设项目的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没有完全推行开。有的项目未实行项目法人制、合同管理制,项目法人即是单位法人,合同签订却不按合同办事(多是业主资金不足);有的项目未实行监理制,仍是内部监理、指挥部或领导小组领导下的监理,监理水平不高,力度不够;有的建设项目没有严格实行招投标制,有的不招投标,自己的项目自己干,仍存在自己设计、自己施工、自己监理、自己验收、自已监督的“五自”工程。存在临时、松散、短期的思想观念,质量意识和合同意识相应淡薄。
公路建设对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资质要求不严,一些项目存在资质不符、越级承揽任务及工地现场人员、设备与投标书不符,出现一流中标、二流进场、三流施工的现象,有的甚至没有资质也能进入建设市场。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低价不可能出优质,优质工程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资金足额到位,而我县农村公路建设的地方配套资金总是难以到位,往往压低造价,给建设质量留下隐患。
4施工队伍经验不足
有的施工队伍公路施工经历较少。一无应有的筑路机械设备,二无懂行的管理人员,这对质量管理来说是个难题,没有经验就容易出问题。对施工前期的组织准备、技术准备、物资准备、现场准备不到位,在施工作业组织、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调度、现场管理、技术资料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工作中没有能力或力不从心,致使工程管理处于混乱状态,工程质量无法保证。施工力量不足有三种情况:一是没有力量投入;二是对工程的难度估计不足,或是为节省开支,工程人员和设备投入不足;三是标段划分太小,调运人员和设备的费用相应高一些,在一定程度上舍不得投入。
5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
5.1 较大项目的施工监理工作,多数是上面的监理单位承揽到工程后,在社会上招几个稍微懂点工程的人员开展工作,人员素质普遍偏低,远不适应交通基础建设发展现状;而较小项目的监理只能各县任内部监理,未实行真正意义上的监理。
5.2 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对监理市场主要是宏观管理,多是对监理单位和人员的资质进行管理,对监理单位的行为,监理工作运行情况,监理工作成效等的动态管理缺乏手段,在法规、行政、经济等方面,对监理单位的制约机制尚不完善。
5.3 目前我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只有州级以上才有,工程质量监督手续的办理和质量监督工作的开展很麻烦,不适应农村公路的发展。我们有很大一部份的工程项目没有办法办理质量监督手续,致使政府监督工作开展有一定难度,应在各县设置工程质量监督站,简化质量监督办理手续。
6赶工期造成工程质量失控
篇12
全面界定农村公路属权、事权,对争取省、市农村公路计划修建、路面宽3.5米以上的农村公路,由镇人民政府审核确认后,纳入全镇路网规划,根据连接功能,实行分级建设、管理。
1、镇区框架道路、工业园区道路,连接镇与镇(区)的等级公路,连接镇与村或村与村之间的主要道路,由镇负责建设。其中镇区框架道路、工业园区道路由镇实施管理养护。
2、除上述规定外的其它农村公路,包括村(社区)与组、组与组、组与农户之间的农村公路统一实行辖区属权,其建设、管理等工作由村(社区)负责。
二、明确建设、管理要求。
1、建设。镇区道路、工业园区道路,连接镇与镇(区)的等级公路,镇与村或村与村之间的主要道路,其建设由镇组织实施,按照镇级投资工程建设管理程序和要求进行,除上述规定外的村(社区)内农村公路建设,应报镇人民政府批准后由村(社区)组织实施。村级道路建设标准应不低于四级公路标准,即路面宽度≥4米,路基顶宽≥6米,路面采用水泥砼路面,厚度≥15厘米,砼抗折强度≥4.0mpa,每侧路肩宽度≥0.75米,道路两侧路肩绿化、路名牌、安全警示标志应同步到位,路边沟和路田分家及时到位,工程竣工后由村组织自验,经镇农路队验收达标后办理相关手续转入正常的管理养护。
2、管护。农村公路管护要求:路面无破损、坑塘、堆积物,整理路肩边坡,修剪路肩绿化,清除路肩杂草、杂物,保持路容整洁及路基的几何尺寸,边沟及排水系统畅通,路名牌、交通标志等防护设施完好。
三、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1、加强组织领导
镇党委、政府成立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工作领导组,由马军华书记挂帅,陆爱斌镇长任组长,段月祥、王志斌、许宁、陈建波、徐建、王正华为副组长,农路队、财政、农经、纪检监察等相关部门为成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由徐建任办公室主任,张兵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具体负责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工作的牵头协调、任务分解、组织推进、管护效果的督查考核。各成员部门要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通力协作、统筹协调、密切配合,财政、农经部门负责与上级部门沟通协调、奖补资金的组织落实,农路队负责对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工作的检查指导,巡查督查、交办、考核。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对农村公路的建设、管理、资金管理等全过程监督。各村(社区)成立以支部书记为组长的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一名定补干部具体负责日常工作,有明确的建设目标和管护措施。
2、切实强化管理
各村(社区)要切实加强对农村公路的长效管理,杜绝“重建轻管”思想,制定切实有效的管护办法,配备专业保洁人员划段包干,落实责任,强化考核。管护人员对道路、路肩、绿化、安保设施定时巡查,每日对路面、路肩进行保洁维护,发现道路损坏要迅速回报,村(居)要及时组织修复、消除安全隐患。负责日常工作的村(社区)干部要定期(每半月不少于一次)对道路的管护情况进行督查、考核并形成书面记录。各村(社区)要大力开展农村公路标准化整治工作,每年新创建标准化整治达标道路不得少于2公里(验收标准详见附表一)。
3、严格考核奖惩。
镇人民政府对各村(居)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工作实行百分制考核(考核细则详见附表二),考核由镇效能工作组牵头,农村片长、农路队、财政、农经、纪检监察等相关部门参加联合考核打分,每季度考核一次,按照20%、30%、20%、30%的权重计入年终考核,镇政府根据年终考核结果对各村(居)实行以奖代补。
(1)奖励
(1)全年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百分制考核得分85分(含85分)以上的得基本分4分;
(2)全年新建农村公路各项配套设施到位经验收合格的,每年创建标准化整治道路达2公里以上(含2公里)经考核、验收达标的,辖区内农村公路做到随坏随修、管护到位的,根据核定的辖区内农村公路管护总里程奖2000元/公里。
2、惩罚
(1)百分制考核低于85分的每下降1分扣年终责任制考核分0.2分,同时扣奖补资金100元∕公里,低于75分以下的不予奖补;
篇13
为了确保农村公路建设的质量、资金使用及安全生产,首先,对各部门职责范围,明确责任;其次,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通过用制度管理人、约束人的方法进行管理;再次,实行责任追究制,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制度。各项目经理签订工程质量目标责任书,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安全生产合同、廉政合同等,然后各部门再将责任层层分解,直至每个施工员、实验员,使人人身上有责任,个个肩上有重担,为规范管理创造条件。
二、加大前期管理力度
关于改建的农村公路项目多、里程短,审批程序比较复杂,为了确保前期任务能按期完成,要加大管理力度,定岗、定人、定计划。在建设前期的勘测设计中,遵循“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充分考虑配套资金落实情况,把握好项目建设标准和工程造价。农村公路建设标准以改造三、四级路为主,铺筑沥青(水泥)路面,对建设条件困难、配套资金难以落实的项目本着“线型基本不变,充分利用原路,局部加宽改造,提高路面等级,完善排水安全设施”的原则建设。
农村公路改造前,原有旧路一般为砂石路面,旧路具有一定的强度,合理利用原有道路的强度能有效减小结构厚度,降低工程造价。在设计前,全面调查旧路现状,摸清旧路面的结构,测量旧路的弯沉,根据掌握的旧路强度情况,将旧路面分别作路面基层、底基层使用。
在路基加宽方面:原路面达不到设计宽度时,采用单侧加宽的方式进行,以保证拓宽部分达到符合规范要求的压实度;若因故(如征地拆迁困难)不适合单侧加宽,则两侧加宽。在旧桥涵利用和加宽方面:逐一进行反复调查、检测、计算,充分考虑旧桥涵的强度和承载能力,在保证其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符合技术要求的情况下,利用旧桥涵或在原桥涵一侧加宽至设计宽度。在确定路基高度时:应考虑旧路面的利用率,农村公路改建中纵断面设计不同于新建公路,避免过分追求纵断面完美的现象,减少大填大挖工程,在填土不高的路段可增加路面垫层、石灰改善土结构层厚度。选用路面材料时:遵循节约开支、就近取材的原则,充分利用周围天然料源或工业废料(如粉煤灰、矿渣)等资源。在排水设计中,对于流量不大、纵坡适中的路段全部采用自然的土质形式。若采用浆砌方式,水沟浆砌断面尺寸采用60cm×60cm,40cm×40cm或30cm×30cm的矩形边沟形式。对于挡墙护坡、高填方路段下部和浸水路基段采用浆砌防护,防止边坡冲刷、水土流失等灾害的发生。项目招投标时,实施“阳光作业”,在招标过程中,因农村公路改造多属于补助资金项目,即使项目小、投资少也全部公开招投标。针对农村公路的小项目,要求施工企业的资格为公路工程总承包三级以上或同时具有公路工程路基、路面专业承包二级以上的施工能力,通过公平竞争选择优秀企业。
三、强化工程管理
在近年来的农村公路工程管理过程中,不断探索、寻求工程管理的好经验、好办法,确保农村公路的工程质量。首先,在工作初期召开工程质量会议,向各建设项目责任单位传达省、州交通运输部门对农村公路建设任务的目标要求,与各项目负责人签订目标责任书,实现质量与进度的目标责任制。其次,要求各部门要加大检查频率与力度,实施全方位监控。为了确保工程质量, 州交通运输局和交通质量监督站进行不定期检查等方法,对工程质量进行控制。业主办实行日巡视、指导、抽查、月检查、评比、奖罚等措施。鉴于工程任务大、项目十分零散的特点,实行业主代表监督制、项目经理负责制的模式,即形成“以线划片,按线管理,分片监督,逐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对优秀单位和个人进行重奖,对差的单位和个人重罚并通报批评,通过比、学、赶、帮、超,争先创优,强化管理,保证了工程质量。
四、狠抓质量管理
为了实现交通厅提出的“三年不小修、五年不中修、八年不大修”的质量目标,要在质量管理上采取了六项措施:
(1)实行“政府监督、项目法人负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质量保证体系,工程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实行质量终身负责制。
(2)加大源头控制,把好材料关、试验检测关、路基压实关、路面铺筑关、施工工序交接关、施工资料完整关、工程竣工验收关八道“关口”。
(3)严格质量控制程序,四个程序一个不许少。即开工前各施工单位项目部要在已建立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上,先提报告,监理审批,业主认可;每道工序完工后,进行自检,提出工序自检报告,报监理工程师进行抽检;分部分项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项目部自检,并提出交工报告,由监理工程师验收;对分项完工的分部工程,业主、监理工程师共同检查验收,符合要求方可签字。
(4)严格现场质量控制,坚持每日对施工现场进行巡视。对隐蔽工程、混凝土拌和浇筑工程及其他重要部位、重要工序及工艺要拍照存档;对工程设计变更,进行认真审查、核实,严加注意并记录在案;监理人员全方位、全过程现场监理承包商的各项施工程序、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以及材料、结构、配比;路面施工全部采用场拌机铺;特别要对桥梁伸缩缝等重要部位与路面配合比加以现场控制;对上年已完工程全部实行回头看,有质量问题要及时处理,决不遗留隐患,更不许造成质量事故。
(5)要求驻地监理办配备部分试验检测设备,避免与施工单位共检。遵照科学、严谨、负责的态度,深入现场,指导服务,不仅对各种标准实验负责,还要抽样检验。
(6)成立质量巡视组,专门查找质量隐患,对各施工合同段主要构造物及相邻合同段交接处的中线、高程进行复核、控制。监理办随时派出监理人员,对承包人的各种抽样频率、取样方法及实验过程进行抽查,严格鉴定承包人的抽样实验结果是否有效,独立抽检频率是否超过30%,重点巡视施工现场。
五、规范工程建设行为
在农村公路建设中,为了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防止腐败,确保工程建设健康发展,在工程招投标、项目设计变更、项目设备及材料采购、交工竣工验收、项目分包等过程中,严格执行监督管理制度,设立举报箱,州、县交通运输局纪检组充分发挥管理监督作用,深入施工一线进行检查、监督,使整个工程建设处于规范、公平、公正、严谨的环境中。
七、注重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
公路建设施工条件较差,安全尤为重要,为了把安全工作搞好,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
第一,建立安全管理机构,形成业主抓业主办、业主办抓施工及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抓施工队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制度,做到有章可循。
第二,提升安全工作“地位”,在与各施工单位签订《安全生产合同》中,把安全工作作为劳动竞赛内容之一,与质量、进度、效益、廉政一样参与考核和奖罚。
第三,加大宣传教育安全力度,营造重视安全的氛围,使安全意识深入人心。要求各单位切实提高“以人为本”的思想认识,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增强安全生产意识,特别是对工程机械操作人员、运输车辆驾驶人员、筑路机械操作人员以及其他带有危险性工种的人员,教育他们要切实按照规范操作,提高自身保护意识,形成人人讲安全、时时想安全,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
第四,加强对工地施工材料、机械设备、材料仓库、施工地段、危桥险路的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第五,建立安全工作档案,实行安全工作例会制度和定期检查制度,分析安全工作动态,做到安全工作预防在前,不留隐患。
除注重安全外,还要求各项目实施单位,加强环境和生态保护,禁止随意取土、弃渣等破坏沿路景观、浪费土地资源的行为,推进公路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八、强化资金管理
为规范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使用和监督,维护建设资金的安全完整,杜绝建设资金被转移、挪用现象的发生,依据交通部《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了适用本地区的《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建设资金管理办法》,所有工程支出必须符合有关政策和法定程序,严禁分包转包;严禁材料与工程费捆起来结算支付;严禁将资金转移挪做他用,做到专款专用,将有限的工程资金用到实处;严格履行计量支付手续,杜绝透支、空结现象。完善了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拨付工程款严格执行计量签认制,即施工单位制表人、财务负责人、承包人签字―驻地监理工程师审核签认―监理负责人签认―项目业主代表签认―项目负责人签认―财务部支付。
八、管理总结
虽然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各方下大力气积极投入,加强管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率较低、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等问题,给工程正常施工带来很大困难。农村公路建设资金除部分国家补助外,还有一部分银行贷款和地方配套资金,目前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率较低,加之主要材料(如钢材、水泥、沥青、碎石)的大幅度涨价,给工程建设带来很大困难。
(2)征地拆迁无法解决,影响工程进展。县际公路征地拆迁由地方政府负责,由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不能满足工程征地拆迁费用,因此,许多改线路段征地无法解决,使工程被迫停工,公路拓宽路段拆迁无法办理,使工程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直接影响工程进展。
(3)旧路路基两侧拓宽施工难度大。由于原旧路多为等外级公路,路基宽不足6.0m,改造成四级公路后,宽度要达到6.5―7.0m,部分路段为了保证平面线型的顺适,设计两侧加宽,原旧路土路肩和边坡含水量偏大、密实性差,若挖除松土换填土,一侧压实宽度不足压路机宽度,人工夯实进度慢且压实度难以保证。
(4)由于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紧,在设计过程中防护、排水设施不够完善,在多雨季节排水不畅,水毁时有发生,造成部分路段沉陷、滑坍。
(5)个别施工单位施工组织能力较低,施工单位质量意识淡薄,现场管理和质量水平较差,造成工程进度滞后;个别监理单位监理力量投入不足,监理人员无证上岗、工作责任心较差、业务水平低等现象,不能有效地起到监理和质量控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