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优质护理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急诊科优质护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急诊科优质护理

篇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5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0例。对照组男128例,女122例,年龄5~74岁,平均年龄(38.6±12.6)岁;研究组男134例,女116例,年龄6~75岁,平均年龄(39.2±12.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包括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等[1]。研究组在常规护理模式上加以优化的优质护理模式,其护理内容主要为:①对就诊流程进行优化,以先治疗再挂号的就诊方式替换先挂号再治疗的传统就诊流程,这一改变将极大的缩短患者入院就诊的时间,使患者能够得到及时地救治;医院的护理人员要及时了解患者的诉求,并对患者家属加以安抚;对护理人员的常规工作要进行严格规范,避免因护理人员的操作不当导致患者受到不必要的伤害。②护理观念改变:医院的护理工作要做到一切以患者为工作重心,时刻为患者着想,为患者提供专业且有效的服务;要重视患者的基础护理,使得护理工作更加人性化。③对医院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安排:由于来急诊科就诊的患者多数在夜间,这就要求医院对急诊科的夜间值班护士进行必要的责任意识培训,提高综合素质,确保其能在短时间内为患者提供帮助;在安排夜间值班护士时,排班人员要对护士的综合素质进行考虑,并进行合理搭配,改善急诊科的护理服务质量[2]。④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强化培训:因为急诊科的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及时准确地评估,所以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操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医院要对其专业技能配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操作能力。

1.3观察项目

护理人员发放调查问卷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结论

急诊科作为医院重症患者最为集中的科室,具有疾病种类较多、繁重的抢救和日常管理工作任务、护理纠纷的高发生率等特点,要求科室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较高,使科室的护理质量得到保障。作为新型临床护理方式,优质护理模式是在以患者为中心的基础护理上加以创新和优化,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以有效提高。经过临床研究证明,优质护理模式在急诊科的实施,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还使得护理纠纷的发生率大大降低[3]。此次研究通过对研究组进行优质护理,并和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进行对比,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护理质量和基础护理水平分别为98、97分,高于对照组的91、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6.0%,高于对照组的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将优质护理模式应用于急诊科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可有效提高科室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使得护理纠纷发生率大大降低,应该加大推广力度。

参考文献

[1]唐玲.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护理中的推广与应用[J].大家健康(旬刊),2017,11(2):248.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2012年5月~2013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70例急诊患者。其中男性40例,女性30例;年龄在21~65岁,平均为(52.5±1.5)岁。疾病类型:脑梗死20例、呼吸衰竭20例、肝硬化腹水10例、脑出血12例、重症胰腺炎8例。

1.2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存在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要进行气管切开,并进行机械辅助通气。此外,还需常规抗感染处理[1]。要认真地进行观察和记录,并做好早晨和晚间的护理工作,早期阶段,做好禁食、禁水工作[2]。要保持输液通畅,保障早期治疗顺利进行。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将其头部抬高30°,促进静脉回流,以避免患者发生脑水肿等现象[3]。

实施优质护理,如下:

呼吸道护理:对于急诊科患者来说,患者病情较为严重,需长时间卧床休息,因此及易出现呼吸功能衰竭等情况。因此,要保持其呼吸道通畅,能有效地防止发生呼吸道感染和继发性损伤[4]。所以,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积极地呼吸道护理,比如可进行雾化吸入和拍背等[5]。当患者出现呼吸道阻塞时,可进行气管切开术,防止发生并发症。

护理:当患者出现耳鼻出血时,需让其处于头高脚低,避免出现血液倒流情况而使得其颅内积血。当其呕吐时,则可处于头侧位,以便及时清除其口腔内的异物,避免发生误吸而导致窒息情况[6]。存在脑积液患者,则需将其床头抬高15~30°,并将头偏向脑积液漏侧,防止出现堵塞。鼻饲营养者则需处于半卧位,在插入胃管后,需先吸少许的胃内容物,在确定插入到胃内后再灌注鼻饲液。要定时地协助其翻身,保持其身体干燥以及床铺的平整,此外,还可以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等,避免发生压疮。

康复护理:此类患者一般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所以需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要耐心地倾听患者的主诉,并且给予其必要的帮助和关心,树立其治疗自信心。要对其进行早期功能训练,促进其康复。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护理前后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及基础护理评分情况。护理质量评分由护理部组织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按照急诊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护理质量评定打分,内容包括科室管理、科室工作量、护患关系等,满分100分。护理满意度通过自制调查问卷完成,满分100分。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P

2结果

经护理后护理质量评分为(98.75±1.02)分、基础护理评分为(99.06±0.41)分与护理前(92.19±1.25)分、(95.38±0.75)分比较(P

表1 护理前后护理质量评分、基础护理评分、满意度( ±s,分)

3讨论

本次研究中,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主要是对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进行严密观察和护理,这是一种全新的人性化护理模式。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够给患者带来最为专业且优质的护理服务。同时其主要是以患者为服务中心,以患者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急患者之所急。做到耐心、细致、体贴的服务患者,进而让患者感受到亲切和关怀,增强患者的治疗自信心。

急诊科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待患者病情稳定或减轻后可适当增加运动[1]。严密观察患者血糖和血压等情况,并及时做好记录。有效地评估患者所存在的不良饮食习惯和酗酒等因素,并根据患者文化程度及接受能力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要积极与患者交流与沟通,了解患者心中所需,并尽量满足患者的实际要求。

由于急诊科患者大多为昏迷等状态,无法自主运动,同时受到医疗器械等束缚,极易导致患者发生肌肉萎缩等。所以,护理人员可采用针灸或按摩穴位等促进患者全身血液循环,减轻或避免发生肌肉萎缩等情况。经护理后护理质量评分为(98.75±1.02)分、基础护理评分为(99.06±0.41)分与护理前(92.19±1.25)分、(95.38±0.75)分比较(P

参考文献:

[1]刘贵霞,关晓辉.急诊留观室优质护理服务的探讨[J].护理研究,2011,25(18):1685+1691.

[2]闫文润,王晶晶,岳仙红.急诊外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效果[J].全科护理,2012,10(01):68-70.

[3]芦锁丽,白凤枝,张庆华.重症医学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分析[J].护理研究,2012,26(15):1422-1423.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急诊科4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30例。研究组男126例,女104例,年龄18~78岁,平均年龄(48.6±3.8)岁;其中心血管类疾病患者79例,消化道类疾病患者87例,呼吸道类患者64例。对照组男108例,女122例,年龄21~69岁,平均年龄(45.1±2.3)岁;其中心血管类疾病患者74例,消化道类疾病患者92例,呼吸道类患者6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照本院治疗流程给予日常护理干预,给研究组患者常规护理外提供全方位优质护理措施,包括病况监察、各项生理指标检测、修养环境等全面优质护理服务。具体包括如下。

1.2.1优质护理服务升级

结合急诊室实际情况对护理方案进行完善,采用“一对一”护理方式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安排临床经验较少的医护人员接手入院手续、病况考评等护理内容,临床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辅助核心护理业务操作,使得护理效果达到最大提升,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1.2.2推出特色护理

急诊室的护理工作离不开医患交流,对患者治疗进度和病况的跟进具有较高的必要性,所谓“对症下药”便是对患者不同阶段的质量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包括心理、生理等各个方面,心理护理是在基础护理基础上提出的特色护理,通过对患者治疗期间心理变动及时给予一定的心理干预,以此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提高患者依从性更好的配合医师治疗,为临床治疗和患者后期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

1.2.3提高沟通效率

为了提升急诊室的整体医护服务,使得患者感受到医院的贴心护理,对患者治疗需求进行全面评估,结合治疗循序渐进的灌输相关健康常识和康复知识,为日后患者快速康复提供保障。从患者日常饮食、起居、心理等多个方面做相关安排,通过高效的沟通在满足患者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

1.2.4简化医护文书

为了提高护理的安全性,急诊室医护人员需要借助多种特定格式的文书记录医护服务中的各项举措和效果,以便于后期的查阅。但基于各项护理项目繁杂,文案记录带来了较大负担,将文案记录工作简化势在必行。

1.3观察指标

以月度为单位向患者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记录、汇总满意度情况,评价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以非常满意以及一般满意统计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情况,研究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基础护理在整体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护理人员应该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同时结合心理、生活习惯护理兼顾康复知识教育等多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通过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疏导和劝慰,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培育良好的医患关系。此外针对患者治疗需求给予早、晚间专项护理,对患者相关身体指标进行及时监察,一旦出现突发状况,第一时间上报医师并给予相关急救护理。由此可见人性化的基础护理服务可以大大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培养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医院口碑。此外相关医护人员从患者入院开始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知识普及和宣导,结合患者的相关病况及治疗进度、用药情况、饮食状况情况对患者家属展开培训,使得患者及家属了解相关注意事项,并掌握日常基础健康护理技巧。从患者入院到出院,将患者全程治疗病例等相关信息进行分类梳理,针对不同阶段的临床治疗给予相关健康知识教育,从而提升优质护理服务的质量。综上所述,急诊科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有效的提升护理效果,在临床护理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篇4

选取我科18名在职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护士17名,男护士1名。按照时间顺序,将2011年1月一2012年1月常规护理服务作为对照组;2013年1月一2014年1月实施急诊科优质护理服务作为观察组,分别观察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基础护理评分、护理质量和两组各对500例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1.2 优质护理实施

1.2.1加强护理管理

护士长参加医院组织到上级医院学习先进优质护理服务的经验,遵循文件精神和本科室实际情况,制订优质护理服务方案,经科内护理人员讨论后提交护理部和分管院长审核。优化急诊绿色通道,确保抢救流程、危重患者转移流程实现无缝连接,完善各项服务流程和服务标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培养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学习心理学相关知识,注重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沟通,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定期召开患者及家属和社会监督员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利益,避免医疗差错。

1.2.2提升业务素质

参照医院护理人员考评体系强化护理人员三基知识学习,加强专科技能培训,注重礼仪培养和护患沟通,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整体护理服务。根据岗位设置,分别对三级岗、二级岗、一级岗进行相应能力的培训和考核,使各岗位人员明确其职责和应具备的业务素质能力,为患者的护理服务提供坚实保障[1]。

1.2.3完善激励机制

根据医院护理人员考评激励细则,进行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基础上激励护理人员不断提升自我综合素质,以此提高各类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向院领导申请提高护士中、夜班补助费和补贴,院领导、急诊科医师充分尊重护理人员的劳动,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树立职业自豪感和价值感。

1.3 评价方法

分别观察两组基础护理评分、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和基础护理评分由护士长根据护理部下发的急诊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护理质量评定打分。护理服务满意度为随机抽取患者进行随访调查,两组分别抽取500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满意度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2]。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计算机统计学软件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P

二、结 果

表1 两组护理人员基础护理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n 护理质量评分 基础护理评分

对照组 18 92.7±1.6 95.8±1.7

观察组 18 97.9±1.8 9 9. 4±1. 9

t 12.62 9.54

P 0.0018 0.0023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 例(%)

组别 例数 满意 较满意 不满意

对照组 500 438(87.6) 38(7 .6) 24(4. 8)

观察组 500 482(96.4) 12(2.4) 6(1.2)

P

三、讨 论

篇5

护理工作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程度。为全面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提升患者满意度,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结合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主题:“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履行护士职责,加强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急诊科于2011年11月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现将我院急诊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具体做法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科护理人员共有42人,其中主管护理师3人,护理师12人,护士23人,护理员4人;本科学历15人,大专学历9人,中专学历 18人。工作年限1-16年。每月急诊量平均为6000人次,每月抢救病人量平均为140人次,每月留观病人数平均为 45人次,每月急诊病房住院病人数平均为 30人次。

2 实施方法

2.1转变服务理念,规范护士行为 实施前护长召开护士工作会议,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相关知识及做好思想动员,让大家明白要从仪表仪容、服务态度、服务语言、各项护理技术操作等方面规范护理行为,让患者了解就诊流程,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等,评估患者的需求做好疾病康复及健康保健知识的宣教。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让患者感受到被尊重,护士仪表端庄,态度热情接待患者,可以在第一时间给患者留下良好的印象,给患者增加信任感,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2.2岗位与护士设置 护士从身份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工作岗位按需要设有分诊台,抢救室,清创室,急诊手术室,院间转诊,急诊留观室,急诊病房,急诊ICU。由资历较深、能力强的护士担任分诊台工作,并担任组长职务,其他岗位均由资深的护士带领年轻的护士,在技术上、理论上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分诊台护士实行首问、首接负责制,接诊患者后测量生命体征,询问病情,根据病情轻重缓急安排就诊。病情危重患者进入抢救室就诊,由抢救室护士提供抢救治疗、陪同检查、护送住院的全程、全方位无缝隙的优质护理服务。急危重多发伤不宜搬动的患者可以直接在急诊手术室开展多学科联合急诊手术。

2.3改变排班模式 按层级分小组制排班,由高年资的护士带年轻的护士,增强了老护士对护理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成就感,同时也培养了下一代年轻护士。实行APN排班,减少了交接班次数,同时达到护士满意。

2.4优化服务流程,畅通绿色通道 急危重症患者实行“三先三后”的急救绿色通道,即先诊疗后挂号,先抢救后交费,先住院后办手续。并且全程由一个护士负责,这样既保证了医疗护理的连续性,整体性,又为患者节约了时间。配置了3辆急救绿色通道专用平车,确保急危重症患者的接诊,争分夺秒抢救患者的生命。

2.5强化业务培训,提高技术水平 护士长根据护士不同职称制定不同的在职培训计划,分层次对科室护士进行基础操作和急救技能培训,并严格考核。科内定期开展业务学习、晨间提问让护士掌握更过的理论知识,并鼓励护士参加在职教育学习、培训、外出进修等。

2.6完善急诊无缝隙交接 我科通过加强交接过程与交接记录的管理,制定《急诊科与院前急救、转诊医院交接记录单》、《住院病人交接记录单》、《海口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与海门输液室患者交接记录单》、《病人转科交接记录单》。强化了护士的责任心,缩短了交接时间,争取了抢救时机,降低了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

2.7保持良好的就医环境 为患者提供温馨、安静、整洁的就诊和住院环境,提供免费开水以满足患者随时的需求,让患者及家属感到如同在家一样的方便。做好各个区域的标识,让患者及家属一目了然;保持诊室内一医一患,避免干扰医生诊疗;候诊大厅播放科普知识、轻音乐或就诊流程等等良好的环境设施。

2.8加强沟通,给予患者心理干预 护士经常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主动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以耐心解答,满足患者的各个方面的需求,有效的沟通使患者对护理人员充满了信任,减轻或消除患者紧张、焦虑、烦躁、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从而让患者充满信心地面对疾病,很好的配合诊疗护理工作。

2.9制定《急诊科突发事件和特殊情况下护理人力资源的紧急调配原则》 急诊科是发病最急、病情最重、变化最快、危险性最大、群体伤最多的医疗场所,往往在短时间内需要大批的护理人力资源,我科每天各组都有“备班”,以满足患者救治的需求,每位护士做到呼之则来,来之能战。

2.10做好护士的绩效考核 每位护士按岗位风险强度、工作质量、工作量、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等要素严格考核,分配绩效奖励。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大大提高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效果

3.1转变了护理模式 从原来的功能制护理转型为责任制整体护理,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尊重生命。

3.2合理利用护理资源 根据岗位设置护士,做到合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

3.3护士找准了护理工作发展方向 护士主动服务意识提高,以热情、真诚、耐心、细心、爱心为工作理念,拉近了与患者之间的距离。用正确的专业知识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注重诚信服务,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资深的老护士在合适的岗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其增强了使命感和成就感,充分调动了其主动性。

3.4减少护患纠纷和投诉事件的发生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前护士遭殴打、投诉事件常有发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以来,规范了护士的护理行为,提高了沟通能力,以及绿色通道的不断完善,极大地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尤其是突发事故、突发疾病、群体伤的救治,突出了“急”的特点,达到了“救”的目的。自建立绿色通道以来,急诊科从未发生因无经费而延误治疗的情况,真正使患者得到了实惠,使患者满意、家属满意、社会满意,近一年来无病人、家属投诉,无护患纠纷,构建了和谐的医疗环境。

3.5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 通过强化业务培训,扎实了护士的理论知识,提高了护士的基础操作和急救技能。

3.6规范了急诊患者的交接流程,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我科对所有患者均同时使用面对面、口头及交接记录单三种形式进行患者的交接。确保患者的安全,避免了医院与医院之间,科室与科室之间的纠纷。

3.7 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做好“以患者为中心” 责任护士深入病房,走进患者,落实床旁护理,全程全面负责患者的治疗、基础护理和健康宣教等,护士主动服务意识明显增强,重视与患者之间的双向性互动,使患者认识了自己的责任护士,知晓了治疗、用药、检查、饮食、康复等注意事项,了解复诊时间及办理出院手续流程,护士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

3.8 我科优质护理服务得到了社会各界普遍认可,患者满意度均较前升高,以今年1-6月份调查结果和去年1-6月份调查结果进行对比[2]。

4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存在的不足

4.1随着医院的发展患者的不断增多,护士人力资源相对不足,使护士工作负荷不断增大,护士在生理心理上深感疲倦,情绪容易受到影响,从而影响护士的工作质量及工作热情。

4.2护士自身素质、能力、护理服务效率参差不齐及少数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4.3护理管理者的能力和水平存在差距 优秀的管理者能带出优秀的团队,所以护理管理者的能力和水平亟待提升。

4.4需要进一步建立长效机制 目前,我国护理队伍的不稳定主要是因为岗位的风险和执业的不稳定,因此,建立起较为健全的护理薪酬激励制度,提高护士的工作价值,提高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从而促进护理队伍的稳步发展。

5小结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是改善医院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护、患关系,同时也深深认识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不仅仅是护士或护理部一个部门的事,而是涉及医院各个部门的系统工程,除了有院领导的高度重视,还要有职能科室的支持,医疗工作的配合以及全体护士的共同努力才能顺利开展[3]。

我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近一年来,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优质护理服务是一个实践与探索的过程,只有不断完善优质护理服务,深化“坚持以病人中心,加强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的服务宗旨,最终定能实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效果,从而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篇6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中2015年8月至2017年4月间收治的急诊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随机抽签分组方案,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40例患者;对照组中包括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21例,患者年龄为18-46岁患者,平均年龄为(34.1±6.4)岁;实验组中包括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龄为18-45岁,患者平均年龄为(35.3±6.3)岁;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的查房工作均由同组医护人员进行,所有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急诊护理方案,主要配合医师的治疗工作,根据患者的具体病症选择合适的护理方案,做好患者的止血和生命体征检测工作,保证患者的生理状态处于正常。

实验组患者则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方案。首先医师与护理人员成立专门的医疗工作小组,在进行早晨交班时,护理人员应当向夜班护士了解患者状况。了解完毕后,由护理人员与医师进行沟通,了解医师对患者的治疗目标;了解目标后,根据患者的具体病史和临床症状,制定相应的优质护理计划。

在进行各项工作的护理时,应当有护理人员对目标进行吻合度评估,如果护理工作与治疗目标的契合度较低,则应当在随后的护理工作中进行调调整尽可能提高护理工作与治疗目标的契合度,从而保证医护人员的目标一致,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

在对患者进行日常护理时,还应当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工作,包括对患者进行简单的心理咨询,做好患者的心理状况调整,避免患者急诊入院后,出现恐惧或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影响医师的治疗工作的开展。

1.3 评价标准

采用我院中自主制定的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分。并记录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患者的临床基础资料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或是SPSS19.0处理,其中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计数资料用率(%)的形式表达,数据采取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并采取t检验,若p

2 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篇7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2年1月~2014年2月我院急诊科的护理人员20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副高以上职称2名,主管护师 8 名,护师12 名。学历层次: 在读研究生 1名,本科12 名,大专 7 名。

1.2 方法

3 讨论

急诊科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医院的急危重科室,其护理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医院的护理服务质量,因此在急诊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根据病人的实际需求,加强护理管理和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从而提高医院的护理服务水平的临床路径[7]。在急诊科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不仅可以提高急诊科的护理服务质量,同时也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对提高医院的服务形象有重要意义[8]。因此,根据优质护理服务的相关文件精神,在急诊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通过在护理院长、护理主任的领导和帮助下,组织护理人员认真学习相关文件精神,并根据急诊科实际情况,加强护理管理和基础护理,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使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9]。在急诊科室,其涉及的工作任务较多,尤其是患者的转运护理工作,若护理处理不当,将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因此通过优化护理服务流程,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服务,使患者满意接受护理服务[10]。

通过本组对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的急诊科护理质量评分、基础护理质量评分均优于实施前的常规护理,且实施后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实施前的常规护理,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前后的急诊科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服务满意度及基础护理质量评分存在一定的差异性(P

参考文献:

[1]王清.在急诊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4,(8):696-697.

[2]徐晓娟.急诊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评价[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9(13):101-102.

[3]韩彦辉,李海霞.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9):837-839.

[4]周玉英,聂敏.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评价[J].西部医学,2012,24(9):1808-1810.

[5]梁文英,吴永芳.急诊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成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3,(4):408.

[6]王瑞,单欣刚,梁吹.“ABC”岗位责任制在急诊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201-203.

[7]徐敏,赵正平.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中的应用和效果评价[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3,34(10):1225-1226.

篇8

急诊室与医院内的其他科室不同,急诊室内的患者大多病情危急,这也是急诊室护理纠纷发生率偏高的原因,如何实施更加有效的护理改革措施,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率,这就需要对急诊内的护理措施和护理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本次研究主要是对优质护理对急诊内科护理纠纷的影响,现将报告叙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之间于我院就诊的90例急诊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为65例,女性患者为25例,年龄25―63岁之间,平均年龄(42.1±3.9)岁,患者的文化程度:小学12例,初中35例,高中及以上学历53例,以上患者已排除精神疾病、语言障碍的患者。将本次研究的患者按照一定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45例,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及纠纷率进行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文化程度以及性别等方面均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常规化护理,对对照组患者实施优质化护理措施。优质化

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接诊、就诊、救治以及文书记录方面的环节。

接诊环节:患者在入院时,护理人员要以微笑服务,为患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护理人员积极、热情的服务态度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以此提高医院服务水平。医院要在科室的显眼位置设置分诊台,在为患者提供便利的同时,避免患者扎堆的现象,护理人员要及时安排并带领患者进入诊室,提高护理质量和就诊效率。

就诊环节:急诊科作为医院的特殊科室,在急诊科的患者具有病情危急且病情变化较快的特点,患者在就诊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就诊流程,可适当的省略检查、挂号等环节。对于一些重症患者,可适当开通抢救的渠道,患者在抢救时家属可办理相应的手续,以患者为根本,将患者生命安全放于第一位。护理人员要及时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相关问题及疑虑,让患者及其家属能尽量理解医院所做出的做法。

救治环节:医护人员之间要加强流程的配合,对于不同的急救措施要进行细化分析,制定相对应的救治配合措施。医护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演练及培训,模拟不同的抢救措施,增加医护人员之间的配合,熟悉对医疗器械的使用,缩短救治过程中的实践耗用。以分层次、新老搭配的形式,充分发挥经验丰富护理人员的作用,相对应的设置护理组,每组安排一个组长,要求组内人员对工作负责。护理人员还要具备较强的责任意识和临危不乱的能力,面对急诊病人,护理人员要随机应变,熟悉药物放置位置、抢救设备的使用方式以及仪器的熟练操作,这些都会关系到抢救结果。

文书环节: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以表格的形式进行详细记录,针对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以此来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1.3观察指标分析

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以及服务态度等方面满意度进行调查和

分析,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纠纷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的研究结果数据采用SPSS19.0专业数据分析软件,计数资料以X?标示,

P

2.结果及讨论

2.1结果

在对患者的满意度调查中,观察组为97%,对照组为82%,观察组患者满意

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

2.2讨论

急诊室区别于医院的其他科室,是纠纷易发区,急诊科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

行护理时,首先要对患者的心理进行全面的了解,在与患者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及时解答患者及家属的问题,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使患者能积极的配合治疗。患者在入院后,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自身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实施优质护理,有效的降低纠纷的发生率,以此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医院的护理质量。

通过本次的研究结果可以发现,急诊科室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和方法,能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纠纷率的发生。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生活多样化的发展,人们在医院救治过程中也会遇到不同的护理纠纷,在这种社会发展背景下,护理人员要对入院的患者要及时做好心理评估,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心理状况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以热情的服务分为和积极的服务态度,与患者及家属之间建立良好的联系,做好双方之间的沟通,从而有效的提高护理满意度。护理人员针对患者提出的、担心的问题要耐心解答,在护理的过程中减少纠纷的发生率及安全隐患的发生率。

结语

优质的护理服务不仅能有效的减少医患纠纷,还能提高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增强医院在同行业之间的竞争。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能更加及时、有效的了解患者需求,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同时,还能促进患者身体的康复,优质的护理服务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篇9

优质护理;急诊内科;脑梗死

急诊内科主要收治急危重症患者,这些患者病情危重,病情发展快,在诊治过程中需对患者进行频繁的护理操作,患者及家属情绪不稳定,更易产生护患纠纷。脑梗死属于急诊内科临床常见病,该病致残病死率高,优质的护理服务对于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效果的提升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中为观察组急诊内科脑梗死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取得良好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均符合《脑血管临床检查与诊断手册》中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排除患有严重心肝肾病患者、病情危及生命者以及意识障碍者。患者均为自愿参加。依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男27例,女16例,年龄44~73(57.8±5.8)岁;观察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46~72(58.1±6.0)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给予患者饮食指导和健康指导,协助患者进行复健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1)心理护理: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情况,面对突然降临自身的生理功能障碍,患者难免会产生焦虑、悲观、急躁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需注意与患者和家属多交流,及时高效的为患者解决各种护理问题,安抚患者情绪,使患者家属能够更多的陪伴并给予患者鼓励和支持。(2)为患者营造舒适的治疗环境:护理人员注意自身穿着,保持急诊室内干净整洁,维持急诊室内空气的干净清新,将室温控制在18℃~22℃,湿度控制在50%~65%,室内张贴温馨提示语,设立便民设施,为患者及家属提供便利,使患者从生理到心理均感觉到舒适,促进临床疗效的提升,减少并发症。(3)进行重点护理和细节护理:将整体护理落实到实处,密切观察患者的体征、病情、身体状态以及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综合分析,按层级分配工作,并对护理人员进行分级管理,将护理责任落实到个人,促使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无缝隙的全程优质护理。(4)康复护理:通过询问、观察等方式,全面了解患者的生理需求、疾病进展、个人耐受度、肌力等级以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并以此为依据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分期功能康复训练计划,一对一护理,促使患者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训练过程中,逐步提升患者的语言功能、肢体功能,使之能够生活自理,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

1.3效果判定标准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组患者的身体康复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康复情况:(1)优: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肢体功能、生活自理能力以及肌力等级等方面均得到显著改善;(2)良: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肢体功能、生活自理能力以及肌力等级等方面均有所好转;(3)差:护理后,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肢体功能、生活自理能力以及肌力等级等方面均无明显改善。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护理满意度:采用百分制,然后根据分数进行分级。满意:≥90分;较满意:80~90分;不满意:60~80分;差:<60分。护理满意度=(满意+较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纠纷发生率

观察组发生护理纠纷2起(4.7%),对照组发生护理纠纷9起(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康复情况

观察组病情好转优良率为9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医院所有科室中,急诊内科接待急危重症患者数量最多,护理难度大、风险高、易发生护患纠纷,对于护理质量也有更高的要求。脑梗死为急诊内科常见病症,急性发作时,可导致患者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进而使患者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失,张秋玲等[1]在研究中指出,良好的护理服务可有效促进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的提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本研究中,我院急诊内科为脑梗死患者提供了优质护理服务,对优质护理服务在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由上述结果可知,优质护理措施实施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纠纷发生率(4.7%)明显低于对照组(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优质护理措施的实施,可有效降低急诊内科脑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护理纠纷的发生率。杨咏梅[2]在研究中指出,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后,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护理人员能够为患者提供个体化、专业化的全程优质服务,十分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和护理质量的提升,可有效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研究中也发现,观察组护患关系更为融洽,而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和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对于护理满意度的提升也大有益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并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也充分证实了这一点,这与刘汉娥[3]和崔莉[4]的研究结果也相符合。观察组患者病情好转优良率(97.7%)也明显高于对照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优质护理措施的实施,对于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的改善也大有助益,优质护理措施的实施,要求护理人员全程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情绪变化,使护理人员能够更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给予处理,心理护理和早期复健则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情况,促使患者更快恢复,这与刘伟等[5]人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服务可对急诊内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产生十分有利的影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起平莲 单位:云南省永仁县人民医院急诊科

参考文献

[1]张秋玲,王维花.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6):4-6,13.

[2]杨咏梅.优质护理在老年急性闭塞性脑梗死行介入溶栓术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z1):209-210.

篇10

护理工作的重点是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的核心所在。在医院的急诊科,会有急诊病人随时就诊,而且多数的急诊病人病情比较危重,病情比较复杂。在专业的医师到达就诊之前,要求护士以最快的速度、简洁的方法和熟练的技术,做好抢救前以及抢救中的各项具体的护理工作,同时以最快的速度通知医师。因此,加强急诊科护理质量控制急诊科护理的质量控制非常重要,医院的急诊科要根据科室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关的护理指标,加强质量控制的管理。

2加强急诊科护理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急诊科是医院接收急诊患者抢救和诊治危重患者的场所,在医疗护理工作的最前方。绝大部分的患者的病情具有突发性、危急性、复杂性,病人自身会有情绪急躁的特征,且病人的数量不也有不定性。这些特点要求医护人员的工作必须具有快节奏性、高技术含量性和有敏捷的思维。急诊科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因此,对加强急诊科护理质量控制进行思考和探讨,对提高急诊科质量管理、提高急诊科病人的救治率和护理水平、降低急诊科护理风险、预防和减少护理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3加强急诊科护理质量控制的措施

3.1实行全面质量管理(1)护士长作为急诊科护理的管理人员首先要有质量观念、质量意识,建立实施急诊护理的质量体系。急诊护士的行为是在大多数人病人失去部分知觉或无知觉的情况下进行的,质量控制小组的工作也是在无人监管、监督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医院的急诊科要建立和实施全面的护理质量控制体系,使护理服务的每个具体环节始终处于受监管状态,这会最大限度的促进医护人员提高急救护理水平,提高抢救病人的成功率。制定抢救质量管理标准和急救技术操作标准。(2)要经常进行质量检查。质量管理的必要手段科是质量控制小组随时和不间断的对各个具体重要环节进行质量控制,护士长要不定期地对质量控制小组、科室内的工作进行质量监管,使护理的质量随时处于受控状态,这就会使护士的松懈思想起到减少的作用,会有一种自我约束的作用[2]。

3.2加强急诊科的软件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急诊科护士要本着为急诊病人服务的原则,以患者为中心,规范服务流程,服务就是效益。急救护理工作是在短时间内决定病人生死存亡的主观能动性工作。如果没有整体的质量控制观念,没有全面的质量控制理念就不能对病人的病情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实施快速的积极处理。因此,制定各种护理质量标准,避免发生过的错误再次发生,提高急诊科护理人员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培养他们准确、独立完成各项护理工作的能力。

3.3制定急救护士工作质量标准。急诊科护士的业务技能要不断提高,能够熟练、准确并且迅速和有条不紊的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各种急诊病人实施抢救和护理,激发护士参与科室管理的主动性[3]。比如,病人呼吸收跳骤停的情况,可能立即迅速进行的心肺复苏术,或者进行人工呼吸,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术,严密观察病情,使用气管插管及呼吸机对病人进行救治等。

3.4加强硬件建设,保障急诊科医疗护理需要。急诊科的具体设置要满足基本要求,如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急诊科用房面积要达到800m2。设有诊断室、抢救室、治疗室、留观室、处置室、手术室及其他辅助配置。抢救床位4张,留观床位10张。急诊科的设备要齐全,像基本的仪器:监护器、呼吸机、输氧装置、洗胃机、吸痰器、心电图机、气管切开设备。抢救车上物品,如抢救药品等也要齐全、充足、完善。急救物品、设备要时刻处于备用状态,随时可用,切实保证所有急、危重病人的就诊治疗,同时要有严格的消毒隔离管理标准,对设备进行正确的使用与维护。

3.5制定急诊科常见风险防范预案急诊科比较常见的风险预防预案包括,抢救设备故障防范预案、护理投诉应对预案、护理登记缺陷防范预案、医护配合不协调防范预案等。制定比较常见的急、危重症病人抢救程序和规则。制定急诊患者告知制度,像入院须知、出院告知以及特殊诊疗征求意见和有关的操作知情同意书等,并严格落实。建立急诊用药的不良反应监测制,对部分药物的不良反应按相关的要求登记,并上报有关部门及时处理。特殊药品(如,毒、麻、限、剧)应有专人专柜进行管理,药品的品种、数量要正确,用药情况要进行登记,药品合格率必须要达到100%。急诊科的护理人员应保持24小时通讯通畅

总之,急诊科护理工作是抢救病人的重要基础,加强急诊科护理质量控制急诊科护理的质量控制非常重要,医院的急诊科要根据科室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关的护理指标,不断修整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质量控制的管理,促进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任真年.现代医院医疗质理管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9).

篇11

外科重创患者伤情多危重、抢救时间急迫、发病急、病情复杂、发展快、多伴有意识障碍、呼吸功能障碍及肢体功能障碍,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及意外事件[1-2]。急诊手术优质护理近年来发展迅速,良好的急诊护理可以保证治疗效果,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愈发的受到患者及医院各方的重视。为了进一步的提高外科重创手术的护理效果,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形成完整的护理服务链。我院对2010年4月到2013年4月期间40例外科重创患者采用优质服务,在患者的治疗效果、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及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面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4月到2013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外科重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优质护理组:男41例,女9例,年龄16-58岁,平均(49.8+9.5)岁;对照组:男36例,女14例,年龄19-63岁,平均(36.4+7.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伤情、手术类型等各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急诊手术室护理开展工作,即病情观察、饮食护理、皮肤护理、心理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具体方法如:①初期病情掌握:利用术前准备时间,手术室安排一名护士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探访,简明扼要地讲解急诊手术的过程、基本程序、手术部位、麻醉时间等,并叮嘱家属在手术期间不要离开手术室外的等待区,一旦手术过程中出现紧急情况,能第一时间联系到家属[3]。②加强术中的心理护理: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要及时有效地给予心理疏导,语气要和蔼,态度要亲切,语言要积极向上,并具有感染力,可适当运用肢体语言,让患者感受温暖与关爱,有利于增强治疗的效果。③优化急诊手术护理程序:由高资历责任心强的主管护师组织带教,每周定期进行业务学习考核,并且不定期地进行急救演练与考核。护理人员在学习业务知识的同时,还应补充重视实践经验的积累。④重视患者临床指标监测:临床护理中应注意密切关注是否发生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呼吸紊乱和消化道出血等情况,及时给予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抽取胃液样本送检确定有无消化道出血等情况[4]。对于突发事件或异常情况应及时向主治医生汇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1.3 评价指标 疗效评定标准:①治愈: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血压,心率等恢复正常;②有效:临床主要症状好转或稳定不变,TB,AST,ALT下降30%以上,PT缩时间≥5s;③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或患者死亡为无效[5]。其中,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满意度是在手术后1-3d,以不记名的形式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包括患者及其家属对急诊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通过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以P

2 结 果

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发现,观察组中总有效率达到了72.5%,满意率为86%;而对照组总有效率只有40%,满意率为48%。两组比较P

3 讨 论

通过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在重症外科手术患者的手术护理过程的结果得到,P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我国的优质护理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仍然处于一种初级探索的模式,因为优质护理对医护人员的专业要求高,品格素质也有较高的要求。基于循证护理进行规范化的专业操作,可以提升外科重症护理专业能力,也是护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方法。优质护理可以为患者提供优质、温馨、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其护理内容丰富,包括术前的交流探访、温馨舒适病房环境的设置、手术过程的人性关怀、术后的随访,还有全程的心理护理,不仅仅是和患者的沟通,还要与患者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因为患者家属对患者的影响更大,只有首先消除了患者家属的紧张、不安、恐惧心理,才能增加医生、护士、患者之间的信任,将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护患矛盾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刘小荣.优质护理在慢性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1):29-30.

[2] 徐金粉,沈国娣.优质护理在重创患者急诊手术中的开展及效果[J].临床护理,2013,51(9):59-61.

篇12

急诊科是医院面向社会的窗口,是医护质量和服务的缩影,急诊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医院的形象和效益,我院结合科室特点,将"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的宗旨融入到对病人的护理服务中。于2010年3月开始实行全程优质服务,在做好规定护理服务项目的基础上,根据病人需求,提供全程、人性化优势护理,通过近2年的实践,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方法和结果报告如下。

1急诊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

1.1强化服务意识,深化优质护理服务理念:

急诊病人期望得到迅速有效的治疗,但同时也需要情感上的关心和体贴。急诊科通过开展"假如我是1名急诊病人"活动,让医护人员用亲身体会去感受病人的心理,使医护人员不仅关注抢救质量和速度,同时也更多地考虑病人的心理感受,从而树立主动服务意识。

1.2强化服务技能,提高为病人服务的能力:

组织开展全面优质护理服务知识培训,重点培训骨干、急救小组组长,督促护士深入学习护理规范,进行急诊护士专业化形象及护理用语培训,结合急诊抢救岗位进行分层次培训,重点突出3个层次的培训内容及目标,各年资护士的培训各有侧重。强化基本技能培训,做到举止规范、技能过硬。强化专科技能培训,做到发现问题及时、抢救配合娴熟。强化护理评估能力培训,做到评估准确、全面,满足个性化需求。对低年资护士应注重应急能力的培训,要求掌握抢救流程、抢救仪器的使用,对急危重病人出现的各种反应,能及时准确地做出判断和应对,使整个抢救程序流程化和规范化。对高年资护士重点进行专科理论、技能的业务培训,注重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训,定期进行危重病人护理评估、抢救配合的演练考核,采用现场情景模拟+录像回放的模式,提高高年资护士急救专科技能和知识水平。

1.3优化脑卒中病人急救流程:脑卒中发病率、致残率与病死率很高,每年全球因脑卒中死亡440万,生存的病人中至少有一半人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目前我市油田地区脑卒中病人逐年递增,因此急诊科建立了标准化脑卒中院前、院内急救流程,建立了脑卒中绿色通道制度。对急救小组成员(包括急救医生、护士、救护车司机各1名)、院内抢救室护士等所有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一旦出现脑卒中病例立即启动急救流程:护士接诊求救电话,登记基础资料(电话时间、姓名、性别、年龄、发病情况、地址、联系电话),电话呼叫救护车,急救小组到达现场后评估病人,与家属沟通,第一时间为病人建立静脉输液通路、用药、维持生命体征平稳,电话通知急诊科做好接诊准备,在回医院途中向家属宣教急性脑卒中的有关知识,抢救室护士负责联系脑系科医生及检验科、CT室。病人进入抢救室后,一名护士遵医嘱采集血标本(血常规、血糖、电解质和肾功能),另一名护士做心电图检查、护送病人做头颅CT,检查完毕,不等报告,返回急诊科后护士做好术前准备(备皮、造影剂皮试、导尿等操作),护送病人入病房。优化流程的实施,减少了脑卒中病人就诊后的时间消耗,为病人溶栓或进行血管介入赢得了时间,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1.4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完善急诊病人部门间的交接:制订急诊与病房、急诊与手术室、急诊与重症监护室(ICU)病人交接流程。急诊护士实行接诊、分诊、抢救、护送检查及入院的全程护理,及时掌握病人病情动态、用药及阳性检查结果,提出预见性护理,确保病人安全,达到全程陪护、无缝隙的护理;建立急诊病人部门间交接登记本,从病人一般情况、生命体征、病情、饮食、用药、导管、皮肤、时间、负责人等方面进行交接,与其他科交接清楚后,由对方责任护士签字确认,登记本存留急诊科;护士护送病人入科前,按登记本要求逐项登记,核实无误,待病人生命体征平稳,确保护送途中安全,方可护送到相应的专科、手术室、ICU,使交接流程更加合理。

1.5运用信息化手段,确保急诊病人用药安全:我院现采用无线射频识别(RFID)急诊输液系统确保急诊病人用药安全。该系统融合了无线网络技术、移动计算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实现了输液病人身份准确识别、药物信息提取准确、病人和药物匹配准确,有效解决了输液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缺陷。急诊病人经过抢救后,护士为其佩戴存有个人及用药信息的腕带,整个输液过程需要使用掌上电脑(PDA)扫描读取腕带信息进行身份和药物核对,尤其对急诊科意识不清、昏迷等病人更加适用,可有效降低用药风险。

1.6简化急诊护理文件书写,把时间还给病人:

急诊护理文件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记录了病人的病情变化以及转归,也为医疗或护理纠纷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我院急诊科护理文件多且比较繁琐,需要护理人员抽出大量的时间来完成。结合卫生部下发的《医疗护理文件书写规定》,在医务部、护理部的指导下,严格根据责任、安全、简化的原则,将来诊登记、出诊记录、接呼救电话记录等表格化,交班报告、危重病人抢救记录制作模板,在电脑上操作,制订了留置胃管、尿管、洗胃等风险告知书,从而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增加了护士守候在病人身边及与其沟通的时间。

1.7细化护理绩效管理,实行护理积分考核:

进行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激发护士以最好的工作态度和最佳的技术水平投入工作,是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之一。将急诊护理项目与护理积分相对应,每人每月的工作量分值化,护士长每日质量控制检查,每周对护理质量指标落实情况的检查,护理部每月质量控制检查、业务培训、护士理论操作考核得分均纳入个人总分。总体从护理工作量、工作质量、护理安全、病人满意度方面进行综合考评。根据得分情况,分配效益工资,院里对急诊科实行倾斜政策,提高了夜班费,增加了风险基金,充分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

2效果

开展优质护理后,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满意度由开展前的77.8%升至92.4%,提高了急救护理质量,急诊抢救室被评为"大港油田集团公司先进班组""创先争优示范窗口"。

3小结

急诊抢救室作为救治危重病人的重要场所,是医疗护理纠纷的高发科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调动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主动落实各项急救措施,保证了病人的就医安全,提高了院内、院前的抢救成功率,减少了医疗护理风险,增进了护患和谐,真正做到把护士还给病人,让病人满意,使护理工作贴近病人、贴近临床、贴近社会。

参考文献

[1]杨忠琼.完善急诊病人部门间交接的护理工作体会[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1):99.

[2]刘贵霞,关晓辉.急诊留观室优质护理服务的探讨[J].护理研究,2011,25(6C):16851686.

篇13

当前,在人们生活水平与生活方式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在此过程中医学知识普及日趋提高,反而造成人们对医疗服务的信任越来越低,进而发展成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局面[1]。医院的急诊科是危、重、急为一体的重要区域,该科室的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将直接反映医院的管理水平。在医院提高护理质量的过程中,优质护理是护理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促进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2]。本文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急诊科收治的急诊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研究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急诊科收治的急诊患者120例。其中男75例,女45例,患者年龄为17-70岁,平均年龄为(44.8±5.3)岁,患者病程为5个月-5年,平均病程为(2.5±0.7)年。所有患者中急诊内科30例、急诊五官科15例、急诊妇科20例、急诊儿科25例、急诊外科3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对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施行不同的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予以优质护理措施,优质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加强护理领导工作,统一护理工作思想、优化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以及掌握医院急诊的诊治范围,其实施步骤如下:

(1)加强护理领导工作,统一护理工作思想

护理工作顺利的开展,需要医院内部护理人员的全力协作与配合。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应当加强护理领导工作。由护士长负责领导优质护理工作。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学习新的护理文化。面向所有护理人员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培训工作,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与护理专业知识,促使得全院内的护理工作能够发挥出重要作用。在护理培训的过程中,应当加强护理人员风险管理。由于急诊科患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应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避免各种不利现象的出现。

(2)优化急诊急救护理工作

为将急诊急救护理工作进行的好,在急诊科实施优质护理的过程中应当对以下几方面进行优化处理;首先,优化就诊流程。在医院对患者进行急救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主动采取解救措施。患者及家属在急诊室候诊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时刻关注患者的心理。同时,在为患者沟通讲解的过程中,还应做好分诊工作。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安排患者就诊的时间。在护理工作中,始终坚持生命重于一切的原则,做好的急救措施。在患者病情较急的时候,护理人员让患者先接受治疗后交费。以突显出医院对患者的重视。其次,优化抢救流程。抢救工作在急诊科室中具有时间紧、病情重等特点。护理人员在接到急救通知时,做好一切的急救准备工作。联系好相关科室协助抢救;使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形成无缝隙连接。针对抢救患者救治平稳后需住院者,在转送前做好病情评估,生命体征的监测以及皮肤护理,并做好记录,与相关科室做好联系,填写好病人转科交接单,利用急诊绿色通道,由护士或医护两人全程陪送,保证患者舒适安全送到病房,并做好床边交接手续,完善好急诊与各病房之间的交接规范。急诊绿色通道的建立应不断完善,极大地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尤其是突发事故、突发疾病、群体伤的救治,要突出“急”的特点,达到“救”的目的,进而为急诊科患者提供高质量的优质护理服务。

(3)掌握医院急诊的诊治范围

医院内的急诊科室具有多样性,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应积极掌握各个科室的急诊范围。熟悉相关的急诊范围后,急诊工作才能够顺利开展。患者白天来院内就诊时,护理人员与院内各科室实行无缝对接,保证患者获得及时的治疗。患者夜间来院内就诊时,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患者的具置后,为患者选取最近的医院,保证患者就诊的过程中,不跑冤枉路,减少患者就诊的时间,为患者提供有效地帮助。

1.3统计学分析

对实验中的所有数据都采用了SPSS17.0 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比运用t的检验原理,计数资料主要采用X2进行检验,以P

2. 结果

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对照组患者护理效果满意率达到68.3,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满意率为93.3%,详情见表1。

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