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村镇银行业务发展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村镇银行业务发展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村镇银行业务发展

篇1

虽然国家一再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扶持力度,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一些大的银行基本上都退出了村镇辐射区,再次重新进入的意愿不高。而且这些大的银行在城市中的营业网点分布比较广泛,进入农村市场的利润不高,这些都导致了它们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的积极性不高。相比之下,中小银行参与的积极性较高,就使得村镇银行的资本金规模较低。而资本金过小,就会使得银行的业务规模受限,服务对象不能有效扩大,势必影响设立村镇银行的目的。事实上,村镇银行作为一个新生的金融团体,所面对的经济环境相对比较复杂,资金规模比较大的话,就会对银行的资本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在监管层设立网络的时候,没有把村镇银行纳入银联系统之内,这样一来,村镇银行只能吸纳本地的存储,在这个地区进行放贷,一些外出人员在汇款的时候也只能选择在其他银行进行。这造成村镇银行在业务操作上很不方便,限制了村镇银行的吸储能力。

1.2吸存能力不强

通过观察村镇银行的经营可以看出,其吸存较为困难,这已经成为其发展的一个障碍。造成吸存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就是作为村镇银行,不可避免地会吸纳一些民间资本,一些对此不了解的村民就会误以为是私人设立的银行,如果在私人银行里存钱,倒闭了破产了都是极其不安全的,这样的不可靠导致他们不敢轻易地把钱存进去;其次是村镇银行设立的时间还不是特别长,还没有设立自己的品牌形象,相比之下,肯定不如一些大的银行的知名度高,缺少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长期累积的信誉,相比之下,农民更愿意到以上金融机构办理业务,而不愿到村镇银行存款;最后,由于村镇银行成立的时间不长,经营的网点有限,最低也是设在了县城,在乡镇里一般是没有网点的。这样就会导致存取款都非常麻烦。农民一般都会更愿意去周边网点较多的农村信用社或邮政储蓄银行存款,一般不会选择到村镇银行存款。

1.3存在一定的信用风险

村镇银行是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外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可见,村镇银行也是金融机构,同一般商业银行一样,具有高风险的特征,但是村镇银行风险的表现形式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2村镇银行风险表现形式及原因分析

2.1村镇银行的利率风险

在市场经济体制相对比较完善的情况下,利率风险主要表现在利率的市场变动,这样就会引起银行的风险。有的专家学者认为,一些国有商业银行在这方面表现的不是特别明显,目前我国银行利率主要是由中央银行在现实需要的基础上制定调控的,相当于利率风险被锁定。就村镇银行而言,银监会在现阶段对其发展采取比较严格的调控措施,利率风险并不十分明显。

2.2村镇银行的操作风险

这个风险主要存在于由于银行在机构的设置以及银行工作人员自身的素质方面的原因,还有就是银行本身经营方面的风险。作为村镇银行,一直沿袭着以前商业银行的经营方式,在那些经济条件不是特别发达的地区,工作人员的素质不是特别优秀的话,就可能存在一定的操作风险。但是事实上,存在大的操作风险一般都是由于银行自身的业务操作,这是银行自身的风险,属于可以控制的风险。

2.3村镇银行的信贷风险

所谓的信贷风险主要是借款人本身存在的还款能力的问题,包括他们的还款意愿,还有在内外部经济环境内存在的一些不确定性,还有就是借款人可能存在一定的违约行为。如果单从理论方面看,信贷风险主要在贷款之前存在的风险逆向选择,还有贷款发生之后存在的道德风险。在银行自身发生了信贷业务,就会产生一些信贷风险,这是必然的,也是不可消除的,但是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让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2.4村镇银行的经营风险

从国家公布的数据来看,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不良贷款率远远高于平均不良贷款率。涉农贷款不良率较高是因为农业受自然灾害与市场影响较大,是高风险产业。村镇银行的立行宗旨却恰好是立足“三农”,这导致其贷款品种多是高风险品种,贷款也大多投向高风险领域,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

3村镇银行业务的风险控制对策分析

3.1扩大资本规模

作为村镇银行,要积极的吸纳民间资本到农村金融行业,不断鼓励一些民间资本投入到村镇银行的建设中来,可以让其以入股的方式实现。这就使得那些愿意为“三农”服务的投资主体进入了农村市场。实现了资本构成的多元化,扩大了资金来源。除此之外,还可以积极地吸引当地政府的支持,让它们入股,这就能看到当地政府对村镇银行发展的一个基本态度。消除了公众对这个事件的顾虑,把银行的信誉度也提高了。还能通过吸收财政存款解决吸存难的问题,可谓是一举多得。但在经营中要坚持发起银行的控股地位,避免政府过度干预。

3.2健全农业保险制度

农业保险主要是针对农业生产者在从事一些养殖业和种植业过程中,防范自然灾害的一种风险。农业保险的外部性比较强,那些以营利为目的的银行肯定是不愿意农民在其地投保,但是如果只是依靠市场防范是根本没办法完全解决的,这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运用法律规范的方式促进农业保险行业的发展,为农业保险的发展提供政策上的支持。

3.3建立风险管理机制

银行业的性质就决定了其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防范、管理和化解风险是其不变的主题。预防风险,降低风险,把风险的损失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为银行的经营活动提供最大的经营效益。这样能防范银行的经营风险,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机制,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切实防范各种类型的风险。还可以建立一个科学管理的模型,不断加强对风险的预警和分析工作的开展,提高信贷业务的监管水平。村镇银行在推进风险管理的时候,要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运用全新的管理理念,不断强化分析其风险应对能力。寻求其在运营中可能产生的风险,通过资源管理和组织架构等技术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管理。

篇2

目前已开业的村镇银行整体上发展平稳健康。截至2012年9月末,全国已组建村镇银行799家开业村镇银行资产总额为3190亿元,资本充足率达28.6%;贷款余额1782亿元,农户和小企业贷款余额分别为600亿元和841亿元;不良贷款率0.2%,拨备覆盖率860%。

村镇银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一是品牌认知度明显不足。村镇银行入股的股东可以为民营企业或自然人,致使部分群众认为村镇银行是入股的私营企业老板个人的银行,再加上村镇银行成立时间较短,很难建立自身强有力的品牌优势,特别是当地居民还有一个认知认同的过程,吸收到稳定可靠的资金特别是稳定的储蓄存款较为困难。储蓄存款占比相对较低,这也严重阻碍了村镇银行负债业务的健康发展,制约了长远信贷投放。

二是科技系统建设不足,基础功能不全。从全国第一家村镇银行成立,到目前仅有几年时间,大部分村镇银行由于发展规模小、成立时间短等客观条件限制,在科技渠道建设上遇到了困难。部分村镇银行在发起行的帮助下,已开通了大小额支付系统等基础性结算系统,但电子银行、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其它现代银行功能暂未实现。

三是人才培养遇瓶颈,专、特、青年人才太少。由于村镇银行的品牌影响力较弱,对同业优秀金融人才的吸引力明显不足,特别是缺乏既熟悉本地情况又精于金融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优秀人才的缺乏是村镇银行各项业务平衡、持续发展的瓶颈。

四是目标定位上存在困惑。村镇银行的设立旨在解决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但大部分村镇银行的现状是机构网点少、从业人员少、资本规模小。这种状况,决定了村镇银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资产规模不可能太大,机构网点不可能太多。

五是法人治理结构存在局限。村镇银行虽然都按照《公司法》和监管部门的要求进行了法人治理建设,但从许多村镇银行的运营实践来看,由于发起行强大的资源支持和影响,村镇银行独立法人自主决策并未真正体现出来,分支机构管理式的倾向明显。

加快村镇银行发展的对策

村镇银行应树立“立足县镇、服务三农”的经营宗旨,大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不做县域经济的“抽水机”,而做农村经济的“源头活水”。

(一)充分发挥独立法人优势

村镇银行应充分发挥《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赋予其的独立法人资格优势。相对于传统银行,村镇银行有明晰、多元化的产权结构,属于一级法人治理结构。这种扁平化的结构,便于根据当地农业、农村实际创新金融产品,按照市场化原则开展经营。

经过实践运营证明,村镇银行应充分优化贷款审批等业务办理时间,做到手续简便,真正扎根基层,贴近群众,开展“短、平、快”的业务,弥补商业银行撤离农村地区所形成的基层金融空白,解决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因贷款审批严格手续繁琐门槛高而对“三农”和小微企业支持不足的问题。

(二)保持差异化经营策略

首先是产品差异化。业务创新是村镇银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例如考虑到小企业融资难、缺乏优质抵押品,创新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小企业联保贷款”;根据林农资金需求,推出“茂林通”林权抵押贷款。通过各种形式的业务创新,村镇银行可以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创新水平,为县域金融市场持续注入活水,引领当地金融机构服务“三农”,最大限度地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

其次是价格差异化。包括利率差异化和服务费用差异化。虽然目前的利率还是国家管制的,但通过两次利率调整可以看出,市场化是大趋势。银行对存贷款的利率浮动权逐步加大,利率差异化的空间也逐渐加大。村镇银行在核算成本的基础上可以给予不同客户以不同的利率优惠政策。

再次是渠道差异化。当前股份制银行正在加快下沉步伐,不断在县域开设新的网点,村镇银行要结合新的形势,迅速在县域重点乡镇布设网点,配合科技研发投入,真正实现村镇银行金融服务“进村入户”,不断提高村镇银行在乡镇地区的服务能力。另外,村镇银行还要逐步调整信贷客户群体,由目前的“跟随”战略转向探索建立村镇银行核心客户群,即农村客户、小微客户,并持续开发适合的金融产品,将村镇银行业务发展与农民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助推农村、农民真正脱贫致富。

(三)不断传导发起行的理念优势

作为村镇银行主发起行,提供了资金、人员、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一系列支持,包括派遣高管及专业团队,提供专业的人员技能培训,构建合适的银行业务系统,提供决策支持和信息技术、审计监督等后台支撑,使村镇银行自开业伊始在资金实力、技术水平、经营能力、风险管理等方面都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篇3

党的十报告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客观上是对电子业务的政策支持。“五位一体”中的生态文明建设将有力推动电子业务向农村乡镇发展。理由是电子业务本身就是低碳、环保业务,可以理解为生态业务。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就是推动电子业务的过程。报告创造性提出了“五位一体”,大大丰富了“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以往的提法主要是“经济现代化”,在十六大报告提的是“三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到了十七大提出了“四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这次进一步拓展到“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这个总体布局意味着中国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从局部现代化到全面现代化,从不大协调的现代化到全面协调的现代化。”实现十报告提出的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就是推进电子业务向农村乡镇覆盖的强大推动力。

二、城市电子银行业务具有拉动力

电子业务的开展首先是从城市兴起的,至今有近十年的历程。我国的电子银行业务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领先地位决定了向农村乡镇发展的领跑地位。城市电子银行的电子业务将拉动农村乡镇电子业务发展。

目前,国内各大银行都在下大力气推广电子银行,相对于传统银行,电子银行具有低成本、低能耗、高效、便捷等优势,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电子银行。以浙江泰隆商业银行为例,2008年,使用电子银行客户数才只有区区的数千人,到2012年,客户人数已达到了20万多人。随着该行的电子银行功能进一步丰富,客户也越来越愿意接受这种方式。使用网上银行的人群,不仅局限于年轻人,40多岁的商务人士对网上银行的接受度也正在增长。为了更好地发展电子银行服务,该银行还特别独立成立了电子银行部门。

由于电子银行的服务渠道主要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它的安全性也受到了很多市民的特别关注。其实,近年来网银的安全系统在不断升级,用户只要按照电子银行的相关程序进行操作,安全性是能够得到保障的。以泰隆银行来说,电子银行发展那么多年,那么多客户在使用电子银行,却从来没有发生一起电子银行交易的事故。

城市电子业务对农村形成辐射力。辐射力产生诱惑力,农村乡镇居民对电子银行业务格外青睐。城市电子银行的成功做法为乡镇电子银行业务建设提供经验支持。

三、粮食“九连增”产生潜动力

从2004年到2012年粮食实现“九连增”,靠的是三大支撑。科技支撑,让种粮改变靠天吃饭;政策支撑,形成惠农长效机制;投入支撑,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在十精神地鼓舞下,在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指引下,我国粮食增产还具有三大发展空间。

一是治理撂荒,增加耕地空间。打工潮兴起后,由于种田比较效益不高,农村青壮年不足,耕地撂荒比较多。治理撂荒,地尽其用,增粮潜力巨大。一方面是整治显性抛荒。目前我国每年撂荒耕地约3000万亩,可产粮150亿斤。另一方面则是整治隐形抛荒。比如长江流域大部分地方传统是“稻-稻-麦”模式,本应是一年三季,但现在普遍只种一季中稻,产量至少要减少一半。

二是节水灌溉扩展增效空间。目前,在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等部门的支持下,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4省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已启动,计划2012年至2015三年间,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农田3800万亩。以黑龙江为例,2012年粮食总产突破千亿斤,有132亿斤增量来自节水灌溉。

三是科学种田扩大潜力空间。在政府部门的大力倡导下,科学种田如今已深入人心,增粮成果也很大,但仍有较大潜力可挖。科学种田、秸秆还田,需要农业机械化来支撑。目前,我国农机总动力已达9.7亿千瓦,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54.5%,全面推广科学种田、秸秆还田,物质条件已具备。

农业连续增产使农民的粮仓满了,钱袋子鼓了,金融活动也就多了。农民已看到电子业务的优势,在农村乡镇开展金融活动首选必定是电子银行业务。这为电子银行业务向农村乡镇覆盖奠定了又一层基础,提供潜力支持。

四、良好的开端汇聚带动力

电子银行业务向农村乡镇覆盖已经有良好的开端。广大电子银行员工紧跟时代步伐,满足农村客户需求,电子业务不仅在城市银行“百花盛开”就连农村信用社也推出了电子银行,开展电子业务。农村客户高兴地说:电子银行是带脑袋的银行,是农民客户的“抢手货”。

山东桓台农信社推电子银行。为改善农村金融支付环境,拓宽农村金融支付途径,山东桓台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自开展电子银行业务以来,高度重视带脑子银行业务的考核和营销,推动电子银行业务快速发展。截至2012年7月,桓台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个人网银用户已达20438个,企业网银用户达620个,财富在手卡客户数达9052个,电子银行客户总数突破3万个。

篇4

这一结果一是得益于手机银行业务品种丰富,几乎涵盖网上银行所有业务类型;二是电信运营商话费套餐搭配智能手机的营销策略,促使智能手机的普及率迅速提高;三是银行方面针对手机银行开展了一系列促销活动,刺激了业务的快速发展;四是经过十余年电子支付培育的客户在接受新兴电子支付工具方面已不存在太大心理障碍。

存在的问题

业务结构化差距较大。一是机构间业务发展不均衡,4家国有商业银行手机银行客户占比92.3%,交易量占比84.1%。假定以账户计算客户数,7家开办手机银行业务的银行中,4家国有商业银行手机银行客户占比个人账户为10.1%,其余3家机构占比仅1.7%。这一方面是业务前瞻性、技术实现等方面的原因,4家国有商业银行在总行层面对手机银行业务进行的业务模式探索和系统开发较早,具体业务开办时间普遍早于其他机构2年;另一方面在品牌实力、业务营销等方面,4家国有商业银行也普遍优于其他机构。二是业务结构发展不平衡,账户查询等非资金类业务占比高达50%左右,转账交易占资金类交易70%以上,平均单笔金额2000~3000元,主要满足的是客户账户管理和小额资金转账需求。

城乡业务发展不平衡。以银行网点地理辐射范围看,城区手机银行客户16.7万户,占城区账户的7.4%,县乡地区手机银行客户3.3万户,占县乡地区账户的2.2%。新余作为欠发达地区和新兴工业城市,人口流动呈现县乡人口向城区流动及向外地流动的特征,县乡常住人员主要为幼龄、老龄和部分青壮人员,对手机银行认知、接受度低。同时,县乡银行网点少,特别是乡村一级只有3家涉农机构设有网点,其中1家尚未开通手机银行服务。

与其他渠道的关系。首先,是手机银行与网上银行的关系,在定位上手机银行不应仅仅是网上银行业务的手持终端备份。在业务边界上,网上银行以离柜自助,全天候服务为切入点,在产品设计上仍以“存、转、贷”和电商消费为主。手机银行应在保有网银业务的基础上,坚持“随时随地”,便民服务的理念,设计更加贴合零售支付需求的产品,如超市收银、农用物资交易、标准化农贸市场交易等。但从目前调查情况看,新余手机银行发展从业务类型和业务种类来看,大多参照网上银行业务功能设计,实现的多半是网上银行业已成熟的业务功能,体现的仍是网上银行已成功剥离的自助离柜交易,如转账业务、账户查询、账单缴付、信用卡还款等。从平台建设和应用场景来看,目前手机银行更多体现的是第二个网上银行特征,并未充分挖掘手机银行的特点。其次,自互联网支付开始,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已从合作走向了合作加竞争的关系。移动互联网支付因其零售、便民的属性,将加剧手机银行与第三方手机支付间的竞争关系。聚焦新余市场来看,银行并未显示出强大的市场统合力,诸如水、电、煤等便民服务,双方均能提供很好的支持,在更加本地化的商家服务上,银行对特约商户的拓展却迟迟未启动,关键还在于“利差”仍然是银行主要的利润来源,尚无动力发展零售型支付业务。

手机银行安全。目前,大部分手机银行通过绑定的银行账户(通常是银行卡账户),利用手机客户端或WAP方式联机完成鉴权,方向上是银行对银行卡无磁有密信息的单向鉴权,事实上并无法保证数据篡改以及钓鱼网站等带来的威胁。

篇5

长兴县村镇银行小额农贷业务的发展现状

银行发展现状

长兴联合村镇银2008年4月30日正式创建成立,是杭州联合银行旗下第一家村镇银行,同时也是浙江省第一家村镇银行。同年5月,长兴联合村镇银行正式挂牌营业。长兴联合村镇银行注册资本为2亿元,既远远超过银监会所规定的300万元人民币门槛,同时也是当时全国注册规模最大的村镇银行。在其注册资本中,作为主发起人,杭州联合银行出资8000万元,持股比例为40%,其所联合的另外24家伙伴企业持股20%。可见作为第一大股东的杭州联合银行对其拥有绝对控制权。

作为当地的村镇银行,长兴联合村镇银行本土化程度比较高,比较容易被当地的个体农民和中小企业所接受。此外,该行的员工绝大多数都是长兴本地人,并且在长兴县其他银行工作过,对长兴县的基本情况比较了解。而且其相关人际关系又能帮助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扫清一些障碍。同时,与国有四大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长兴联合村镇银行能更好地扎根于本土,在支农扶农方面更具有针对性,能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更好地服务于“三农”。例如,该行的贷款人员对长兴县的相关农业较为熟悉,对农户也较为了解,大大加快了贷款手续的相关流程,及时缓解农民贷款难的问题。

长兴联合村镇银行的成立,旨在促进长兴县地区形成投资多元、种类多样、覆盖全面、服务高效的全方位金融服务体系,有效解决长兴地区金融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经过短短三年的发展,2010年长兴联合村镇银行的存款总额达到了17亿元,占当地存款总额的5.4%,在当地金融机构中排第六名;同年其贷款总额达到了23亿元, 占当地贷款总额的7.4%,在当地金融机构中排第六名。可见其发展态势迅猛,发展速度也远远超过了长兴联合银行自己设立的三年发展目标。

信贷经营能力

就存款情况而言,长兴县诸多金融机构的存款市场占比中,长兴农村合作银行的比例最高,其次是工商银行,接下来依次是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长兴联合村镇银行的存款业务排名位列第六,达到5.4%。

就贷款情况而言,同样是长兴农村合作银行的比例最高,其次是建设银行,接下来依次是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长兴联合村镇银行仍然位列农村合作银行和国有四大行之后,贷款市场占比为7.4%。如表1所示:

两组数据共同说明,长兴联合村镇银行在该地区的市场地位较高。但也可以发现,其贷款占比较存款占比高出2%,表明其农户贷款业务发展能力较存款业务发展能力更强。

就其存款增长情况而言,在成立之初的2008~2009年,长兴联合村镇银行存款增长十分迅速,但之后马上回归平稳的增长,较其他银行而言无明显优势。在贷款增长方面,该行三年以来的贷款业务增速一直保持在各银行的前列,这一优势较国有四大行而言尤为明显。

由这两组数据还可以看出,长兴联合村镇银行的贷款业务扩展速度十分可观,但存款业务扩展速度与之并不相称。在积极扩张贷款业务的同时,需要给予提升吸存能力更多的重视。

资金来源结构佐证了笔者关于存贷业务发展失衡的认知。2010年,长兴联合村镇银行的企业存款占比最大(56%),散户储蓄存款仅占资金来源的20%,但同业拆借的占比却高达24%(图1)。

目前,银监会方面规定,商业银行存贷比应当控制在75%,考虑到村镇银行兴建初期可能存在的吸存难问题,银监会同时规定,在成立前5年,村镇银行可不受存贷比约束。在第三个营业年度结束后,长兴联合村镇银行的存贷比仍然在130%以上,且已有存款中散户储蓄存款的比例低于传统商业银行。对于一个以商业化经营为运营准则的银行,这一数据显然不够乐观。

客观而言,由于其贷款业务市场占比高于存款业务,贷款业务增速也较存款业务为快,且其资金来源结构所体现的银行存贷比、散户储蓄存款比例也与完全按照市场化规则运行的商业银行有较大距离。因此笔者认为,虽然目前长兴联合村镇银行的贷款业务规模扩张进展顺利,但其背后缺少强大的吸存能力作为坚实支撑。如果要完全实现银行的市场化、商业化运营,并确保农户贷款业务的稳定持续发展,需要在吸收存款方面做出更多改进,以为支持农户小额贷款业务扩张奠定稳固基础。

而在对银行的调查中,笔者发现,长兴联合村镇银行目前的存款业务经营模式还较为落后,各项经营基础设施的建设未能跟上银行业务扩展的规模与速度。举例而言,目前该行总行与各支行的所有个人客户业务都通过存折办理,相较于大型国有银行的借记卡、信用卡业务,该行尚未开展银行卡业务,对存款客户造成了不便,成为制约其存款规模扩大的主要因素之一,也制约着诸如客户异地存取款、转账等业务的办理。因此笔者认为,完善如银行卡业务、柜员机开设等经营基础设施应当成为银行扩大吸存的第一步。

然而必须肯定的是,该行在吸存方面也做出了较有成效的努力。由上文分析可以明显看出,长兴联合村镇银行在发展客户方面做出了极大努力,而在访谈中笔者了解到,该行在将贷款客户发展为稳定长久的合作伙伴或个人客户方面的努力卓有成效,这部分客户在顺利获取贷款的同时增强了对银行的信任与好感,表现出明显的存款倾向,将会成为日后吸存规模扩大的强大助力。

信贷经营特色

涉农贷款比例大。长兴联合村镇银行的服务对象为:个体农户、中小企业和微小企业。调研结果显示,该行2010年贷款的主要去向中涉农贷款占所有贷款的44.8%,成为贷款业务中最重要的类别。其占比明显高于同地区其他商业银行,说明目前长兴联合村镇银行很好地践行了其服务农村的设立宗旨。而在涉农贷款中,农林牧渔业贷款和农业经营性贷款又是其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一方面反映了长兴联合村镇银行贷款流向与当地农业经营模式的契合度较高,符合长兴地区农业经营模式多样化的地区特色;另一方面,生产性支农贷款占比远高于消费类支农贷款,也说明长兴联合村镇银行的成立及其业务发展对当地的农业经营和农民增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图2)。

小额信贷业务贷款户数分散。长兴联合村镇银行2010年的个人贷款业务基本呈现增长趋势,接受信贷服务的农户数不断增长(图3)。就数量而言,30万元以下金额的贷款户数远较30万元以上金额的贷款户数为高,年末时30万元以下金额贷款总户数已达到3000户以上,而30万元以上贷款总户数仅为800户上下。在2010年6~9月,5万~10万元贷款农户户数更是经历了1400户以上的高峰数值。就增长速度而言,10万~30万元个人贷款户数增长最快。银行客户贷款金额分布区间的数量比较和增长速度均体现了小额贷款客户在长兴联合村镇银行业务中的重要地位。

小额贷款业务承现增长趋势。长兴联合村镇银行农户贷款户均金额变化趋势可以发现,户均贷款金额经历了极为明显的下降并仍保持着继续下降的趋势,其平均额度从2009年末的25.68万元/户降至23.28万元/户。虽然相较全国其他村镇银行的户均贷款金额并未体现较大优势,但对于经济发达、位列全国百强县的长兴县而言,这一额度已充分体现了其“贷小”的服务特色(图4)。

综上,涉农贷款的较高占比及合理流向、不断增长的小额贷款申请户数及户均贷款额度不断下降的发展趋势,能对长兴联合村镇银行目前的业务发展策略和成效进行很好的诠释。作为以支持新农村建设、提高农业经营水平、农民收入水平为建立初衷的村镇银行,长兴联合村镇银行的各项指标均符合其目标设定。

由此可见,长兴村镇银行的贷款结构之所以呈现上文所分析的结构,是因为其成立初衷及各项措施均能满足小规模贷款农户的需求。该行的成立填补了长兴县及其附属的村、镇在国有四大银行和商业股份银行相继退出后的农村金融市场的空白,拉近了农民和金融机构的距离,更加方便了当地农民办理存取款或贷款等相关业务。长兴联合村镇银行除了一个总行外,下设四个分行,均设在相应的镇上离农民更近。以笔者所考察的和平镇为例,在当地只有农业合作社和一家农业银行,金融机构较少,难以满足农民日益增加的金融需求,而长兴联合村镇银行和平镇支行的成立大大缓解了上述需求,方便了农民。

问题及建议

存贷款业务发展不平衡

通过考察长兴地区整体的金融市场发展状况,可以发现长兴联合村镇银行的存款规模和贷款规模均位居当地最大的长兴农村合作银行及国有四大商业银行之后,其在贷款市场的业务占比为7.4%,而在存款市场的业务占比则为5.4%。而对长兴联合村镇银行业务增长的动态考察所得到的数据也说明了类似现象。存款业务方面,除却成立之初的2008~2009年,该行的存款业务增长速度较为平稳,并未体现独特优势;相比而言,其贷款业务却在三年中一直保持着超越该地区其他银行的增长速度。长兴联合村镇银行资金来源结构再一次佐证了笔者关于存贷业务发展失衡的认知。2010年,该行的企业存款占比最大(56%),散户储蓄存款仅占资金来源的20%,但同业拆借的占比却高达24%。由此可见,虽然经过两年多的发展,该行在长兴县金融领域的市场竞争力得到了长足提升,但同时,其贷款占比较存款占比更高的现状,也反映了其存贷款业务扩展不够均衡的问题。这也正是许多小型金融机构和新兴金融机构共同面临的难题。这一问题的解决途径有以下两种:

政府政策支持,放宽存贷比限制。在实地调查走访中笔者发现,目前长兴联合村镇银行之所以能不受银监会给出的75%存贷比指标限制,在贷款大于存款的情况下仍可正常运行,主要得益于目前国家给出的“五年优惠政策”,即在五年之内可不受相关存贷比限制。就目前趋势来看,长兴联合村镇银行已经成立三年,其存款增长速度要在剩余两年内超过贷款增长并达到国家统一存贷比要求,难度较大。面对这一普遍情况,相关部门可将这一优惠政策年限延长,或秉承相同宗旨,为小型新兴农村金融机构制订符合其自身发展特点的存贷比指标。

增加营业网点布局,提升银行吸存能力。理论与研究认为,增加营业网点数量、优化营业网点布局是解决吸存问题的有效途径。结合当地市场占有率首位的长兴农村合作银行的发展经验来看,长兴联合村镇银行增设业务网点对于其继续发展有很大积极作用。前者目前已建立了8个支行与十余个分理处,并在全县设立了十余台ATM机,后者则仅有4家分行,并尚未开展银行卡业务。增设的营业网点一方面能使长兴联合村镇银行本身的储蓄存款来源增加,扩大其影响力,提升其市场地位;另一方面,更科学的网点设置与分理处开办也将为农户提供贷款咨询的便捷途径,这一点对于目前上门服务方式来说很难实现。此外,银行相关基础设施的欠缺也使得该行的存款便捷度受到影响。因此,加强电子交易进程、发展银行卡业务以方便存款客户异地存取,成为长兴联合村镇银行目前应当考虑的发展方向。

“支农、支小、支散”中的风险考核

风险控制问题是大部分小型金融机构所面临的另一个难题。由于其经营规模和业务范围所限,长兴联合村镇银行很难建立起统一量化的信用评级体系来衡量其贷款客户的风险状况。但与此同时,该行贷款“支农、支小、支散”的特征决定其业务发展是在熟人社会内进行的,对客户道德水平的衡量也因此更为容易。调查中笔者发现,在开展小额信贷业务方面,长兴联合村镇银行实行灵活机动、因人而异的差别化动态授权。在传统“双人调查”的基础上,推出“双线调查”模式,由原来的两名客户经理变为一名客户经理和一名风险经理实施贷前调查,前移风险关口。同时,该行通过区别不同的贷款用途,进行贷款额与产出额进行配比,根据实地调查获得数据考察贷款农户的现金流情况,收集贷款农户相关信息(个人素质,品质,以及邻里的口碑等)控制风险。必须肯定,目前所实行的这套“上门服务”式的授权资格审查模式在该银行获得了良好成效,但其较高的人力物力成本及潜在的不稳定性也是村镇银行商业化运行过程中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笔者认为,结合道德考量和信用评级、两者并重,是长兴联合村镇银行在“支农、支小、支散”目标下所应当选取的最好方法。一方面,应当对银行所掌握的客户与潜在客户资料进行量化、规范化、程序化管理,以科学的模型分析为基础评估对申请农户发放贷款的规模及利率浮动。并且明确评级责任,农户的基本状况及信用反映等由村组干部负责审查把关,并签字负责;信用等级初评由信贷员负责,避免因不负责导致的评级不准确。最后,要严格按照评级标准,评定农户信用等级,对所有农户都采用统一的标准,以确保评级客观公正。另一方面,要继续维持现行对客户道德信用情况的全面考察方式,发挥村镇银行本身的优势所在。

结论及展望

长兴联合村镇银行的农户小额贷款业务经过三年的扩张与发展,在服务当地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生产经营水平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以上的数据呈现和分析,笔者从该行的运行状况中可以总结出以下经验和问题:

首先,长兴联合村镇银行自身的发展壮大过程十分迅速,为其向农户提供贷款奠定了坚实的资金基础。其次,长兴联合村镇银行的上门服务方式为农户申请贷款提供了有效便捷的方式,导致其个人贷款金额增长速度超过企业贷款的同时,个人贷款户均贷款额度却在不断下降,有效达到了在农村合作银行业务脱农化时填补农户小额贷款空缺的业务发展目标。

农户小额贷款的庞大市场需求为村镇银行发展该项业务提供了有力动力,长兴联合村镇银行适宜的经营方式和经营策略也为其业务扩展提供了基础,但问题同样不可回避。

一方面,长兴联合村镇银行在为农户提供大量贷款服务的同时,其吸收存款能力的增长仍较需求更为缓慢,同业拆借在其资金来源中的比重仍然较大。虽然在注资银行(杭州联合银行及长兴农村合作银行)的支持下,该行目前仍可基本应对贷款需求,但这样的资金来源结构显然与其商业化经营的发展战略不相适应。

篇6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2-0093-02

一、引言

农商银行的前身是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和服务三农的要求,我国不少地区的农村信用合作社转变为农商银行。这种转变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更是管理模式与服务机制的变化。近年来,我国农商银行继续保持快速稳定的增长,市场份额不断增加,稳健运营能力不断提高,在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组建农商银行212家,相较于2013年的87家,新增125家。同时,农商银行每年增速不断提升,2010-2014年,同比增速分别为31%、29%、91%、107%、144%。

二、天山农商行发展现状及分析

(一)天山农商行发展现状

天山农商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的经营理念,实现了稳健发展。截至2014年末,全行资产总额477亿元,较年初增长87亿元,增幅22%,各项贷款290亿元,较年初增长58亿元,增幅25%;负债总额429亿元,较年初增长69亿元,增幅19%,各项存款404亿元,较年初增长62亿元,增幅18%。存贷款市场份额分别位居乌鲁木齐市23家金融同业第六、第七,增量分别位居第三、第四。实现经营利润12.72亿元,较同期增长1.6247,元,增幅15%,净利润8.22亿元,较同期增长3.29亿元,增幅67%。累计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9.89亿元,其中不良贷款拨备8.3亿元。新疆银监局重点监测的14项监管指标均达到监管要求,实现了稳中求进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经营管理、金融创新及营销工作的全面提升。

(二)天山农商行发展环境分析

1.天山农商银行宏观环境因素分析

一是经济发展迅速。新疆自治区2014年生产总值(GDP)5 37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59.6亿元,增长l%;第二产业增加值2 234.2亿元,增长18.8%;第三产业增加值2 182亿元,增长9.9%。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8 597元(折合1049.5美元),提前两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步阶段的预定目标。

二是市场销售活跃。新疆自治区2014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65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941.2亿元,增长14.8%;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823.8亿元,增长11.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 497.1亿元,增长13.6%;餐饮业零售额240.7亿元,增长13.3%。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收入净额l 322.7亿元,比上年增长16%;实现利润总额32.3亿元,增长3.9%;毛利率0.82%,费用率3.5%。对外贸易增势强劲,全年进出口总额9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4%。

三是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接待海外游客63.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3%;接待国内游客4 684.1万人次,增长8.2%。旅游总收入308.6亿元,增长16.1%。其中,旅游外汇收入25亿美元,增长29.3%;国内旅游收入289亿元,增长15.6%。

2.行业环境分析

一是随着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与协调也日益国际化。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业监管法规与政策也受到更为密切的关注,并被要求实施统一的行业行为规范。

二是为适应国际经济环境,很多银行采取跨国并购和国内并购的方式不断增加自身在国际国内的竞争实力。

三是大量外资银行的进入,将把国际银行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带到中国,通过其利润和创新机制的输入逐步打破中国银行业竞争不足、管理低效的局面,促使中国银行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快我国银行业实现商业化、现代化的步伐。

三、天山农商银行内部环境分析――以天山农商银行乌鲁木齐支行为例

(一)优势分析

1.网点分布广。乌鲁木齐支行现有39个营业网点,遍布乌鲁木齐市20个乡镇及城区主要街道;拥有429名在职员工,大多为本地人,对地方经济和企业的发展十分了解。密集的网络及众多的人员为各项业务的发展和管理提供了可靠保障。

2.利率定价优势。天山农商银行采取在国家政策范围内,存款利率定价在人民银行存款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10%的利率,是乌鲁木齐地区银行各家银行中存款利率较高的银行之一。天山农商银行拥有利率上浮空间大,贷款定价自大的政策优势,其它商业银行无法比拟。

3.市场定位准确。自乌鲁木齐支行成立以来,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地方,服务三农。乌鲁木齐市是乌鲁木齐乃至新疆地区蔬菜基地、服装和家纺园区。为此专门成立了家纺、服装园区服务中心,微贷业务营销团队和社区金融服务中心,赢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二)劣势分析

1.员工素质偏低。乌鲁木齐支行30岁以下、31到40岁、41到50岁、50岁以上员工分别占总数的40.37%、12.59%、43.02%、4.02%,员工年龄结构出现断层。总体学历偏低,硕士及以上学历仅有1名、仅占比0.23%,本科学历占23.80%,大专学历占64.07%,高中及以下学历占11.90%。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缺乏对银行业务的开展和改革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2.风险管理体系欠缺。2012年7月前,支行设立了稽核审计部专门针对内部风险控制制定规章制度,实施检查、审计。但是由于稽核审计人员均为支行员工,没有专业风险控制经验。2012年7月后,支行稽核审计部收归总行统一管理,成立审计团队定期对支行进行交叉经营审计,能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和控制风险,但支行层面的内控管理仅由分管业务部门兼任,防范风险意识弱化。

3.激励机制不足。总行对乌鲁木齐支行的考核指标设置以经营型指标为主,支行对分支机构的考核也基本照搬总行,没有针对分支机构设置合理的考核指标。考核体系中仅仅考核到机构或部门,完成目标的重担都由分支机构负责人来承担,分支机构和部门内部仍然存在吃大锅饭的现象,没有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4.产品结构单一,高成本资金占比大,中间收入不理想。乌鲁木齐支行主要业务是传统的存、贷款业务,贷款业务品种较少,主要以涉农贷款为主,涉猎消费类贷款较少。中间业务产品仅局限于信用卡、POS机、保险业务、理财产品,供客户选择的产品较少,而且保险业务期限较长,理财产品到期时间、发售时间不能衔接的因素导致客户流失,造成中间业务收入较低。

(三)机会分析

1.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城乡一体化建设推动了乌鲁木齐市经济的发展,为乌鲁木齐支行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为扩大存、贷款规模提供了基础,使业务的发展得到有力的支撑。

2.政府政策扶持。天山农商银行在引入投资战略之前是由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直接管理,在市场领域中拥有一定优势。乌鲁木齐市农房拆迁赔偿、财政款项、社保资金归集都为乌鲁木齐支行存款规模、中间业务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四)风险与威胁分析

1.金融市场竞争加剧。随着城市金融市场的成熟,商业银行都是通过发展农村地区业务来寻找新的增长点。近年来,农业银行和新开的民生村镇银行成为乌鲁木齐支行的主要竞争对手。农业银行凭借多样化的产品结构冲击了我行的存款市场,民生村镇银行凭借风险较大的信用贷款产品占领了中小贷款份额。

2.新竞争对手的加入。在乌鲁木齐市竞争较为白热化的阶段,交通银行、招商银行陆续进入,原有的国有银行、民生村镇银行又新设多个营业网点,更加增加竞争的压力。

3.客户需求偏好的转变。城市客户群体需求偏好向收益较高的基金、理财、贵金属等业务聚集,乡镇客户群体的需求偏好也向收益性保险等业务转变,这样加大了农村商业银行产品开发的压力。

四、天山农商银行经营管理的改善对策

(一)加快推进业务发展

坚持好中求快的发展理念,在激烈竞争中追求可持续发展,着力打造优质银行。一是把组织资金摆在业务发展的首位,实行全员营销、建立存款客户经理制、发展票据业务吸收保证金存款、做好项目的资金归集、加大对公存款营销力度等各种有效措施,进一步做强负债业务。二是优化信贷资产质量,对客户坚持好中选优,确保新增贷款质量。三是加快推进第三方支付和理财业务,大力发展网上银行等电子银行业务,进一步做大中间业务,拓宽收入来源。四是继续保持“两率”较高水平,增加贷款利息收入;搞好富余资金营运,增加资金营运收入;加强成本核算,合理控制费用增长,进一步做精财务管理,提升经营效益。

(二)优化股权结构

可以考虑的一种模式是加入新股东成员,激发中小股东参与经营决策和宣传农商银行业务和品牌的积极性。农商银行也可采用控股公司模式,利用规模经济优势批量化建立村镇银行,学习国外有关农村金融管理的成功案例,在这种设立方式下,部分村镇银行一旦出现运营方面的问题,对控股行的影响不明显。

(三)实施差别化的客户服务管理

对于不同的客户有不同的针对性的方案和措施。对高端客户通过推出贵宾卡、VIP计划,建立个人理财工作室,制定贵宾客户的专属优惠以及开通多种便捷的服务渠道等,实现对高端客户的特别服务;对特定客户群,开发专门面向这些客户的产品与服务,如天山农商银行可以专门针对三农制定一些特殊的政策和服务。

篇7

一、河北省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一)数量增长迅速

2008年6月,张北信达村镇银行在张北县成立,实现了河北省村镇银行从无到有的转变。自此,河北省村镇银行业务不断发展,机构数量迅速增加,经营财务状况总体良好,资产负债规模呈稳定增长态势。截至2013年7月,河北省村镇银行开业24家,注册资本总额为11.8亿元,从业人员621名。

(二)经营状况良好

河北省村镇银行业务发展迅速,除了部分村镇银行由于开业时间短、前期投入大而未有盈利外,总体经营财务状况总体良好。截止2013年3月末,河北省村镇银行资产总额82.83亿元,负债总额70.72亿元,各项存款60.30亿元,各项贷款37.22亿元,贷款户数3898户,实现净利润948万元。

(三)市场定位明确

通过成立城镇银行,可以增加外部供给资金,增加业内竞争、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增强农村金融服务透明性。截止2013年3月,河北省村镇银行发放小微企业贷款19.65亿元、997户,发放农户贷款16.16亿元、2728户,投向小微企业和农户的贷款占全部贷款的96.22%。具体情况见表1。

资料来源:河北金融网 注:数据截止到2013年7月底

二、河北省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认知度低、吸收资金能力欠缺

首先,成立时间短。村镇银行在河北省成立和运行的时间只有5年,农村居民和中小企业对其还缺乏认识,接受度不高。其次,认可度较低。在农村地区,大部分人对村镇银行业务不熟悉,不愿到村镇银行存款,而更倾向于传统金融机构。再次,融资不便。村镇银行目前主要位于农村地区,而河北省农民收入水平较低,这使得村镇银行储蓄存款的相对不足,造成村镇银行融资困难。

(二)金融服务产品单一,金融创新不足

根据银监会的规定,村镇银行可经营与其他商业银行相同的业务。但从实际上来看,村镇银行除了经营存贷款、国内结算、票据的承兑和贴现等基本业务外,其他中间业务和创新业务基本没有。另外,由于注册资金较少(通常河北省村镇银行注册资本金为1000万元左右),贷款额度受到限制,影响了贷款企业的资金需求与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三)贷款风险大,控制难

首先,村镇银行信贷支持的主要对象当地农户和小微企业,而目前河北省农业保险覆盖率不高,对农业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自然灾害风险较大。其次,借款人对信用贷款认识不清。河北省村镇银行发放贷款的形式主要属于信用贷款,即无抵押贷款,导致农民普遍认为信用贷款无抵押,不用按时还款,因此极易导致道德风险。

(四)内部管理混乱,监管难以到位

由于河北省大部分村镇银行成立时间短,相关配套措施准备不充分,在实际业务操作中遇到很多困难,且大部分非金融股东并不具备专业金融知识,专业操作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缺乏,导致经营理念混乱。另外,由于村镇银行主要集中于县域及农村地区,监管部门存在人员少、专业技能差和监管成本高的问题,导致监管难以到位。

三、河北省村镇银行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拓展资金来源渠道

根据调查发现,广大的农村小微企业和农民对村镇银行知之甚少,甚至完全不了解。因此,首先,村镇银行需要通过各种媒介和载体,例如每年定期举办村镇银行宣传日,广泛宣传其主要业务范围及其优势,提高广大农村小微企业和农户对其认可度和信任度。其次,加大政府、银行股东的存款带头作用。凡是政府涉及农业投资或补贴资金一律在村镇银行开户存款,股东的资金优先存放在村镇银行,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二)创新金融产品和经营管理方式,提高自身竞争能力

首先,河北省在鼓励发展村镇银行的同时,牢牢把握以服务 “三农”、服务“县域”为宗旨,结合自身迅速、便捷、灵活的优势,为农村广大小微企业和农户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其贷款需求,从而不断提高自身公信力,扩大客户基础。其次,创新经营管理方式,降低经营成本,简化服务程序和流程,吸引更多客户。

(三)加强风险管理,控制贷款风险

首先,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建立资金需求者信用档案,完善信用记录,严密跟踪资金用途流向。其次,提供村镇银行经营保险服务。在加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同时逐步引入商业保险机构,当贷款者因自然环境因素而蒙受损失时,保险公司给予赔偿。再次,加强内部控制,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下转9页)(上接11页)评估机制,完善和简化贷款流程,提高风险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四)加强员工培训,完善监管体系

首先,村镇银行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系统内部展开业务培训和知识竞赛,或者到其他业务较为完善的金融机构参加岗前培训,加强其工作人员的业务熟悉程度和创新意识。其次,建立村镇银行监管指标体系并加以完善,对工作人员的业务操作和经营管理实施动态跟踪监管。再次,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对监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实行优化配置,提高监管人员素质和监管效率。

四、结束语

要妥善解决“三农”问题,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发展,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作为支持,这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尤其是村镇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河北省村镇银行只有凭借自身具有竞争力的金融产品和专业服务,将自身建设成为以服务当地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及批量农户为核心的特色银行,实现规模化经营和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银行服务渠道是负责把银行各种金融产品、服务便利推向客户的桥梁,电子银行渠道的推广是建立良好金融生态的重要条件。首先,电子银行的低成本和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优点,正适合于乡镇居民分散居住的格局,电子商务的发展潮流更为乡镇电子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其次,乡镇电子银行渠道更是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信息双向交流的信息平台。再次,新型服务渠道实现了银行服务渠道体系的最优利用,实现不同业务在银行各种渠道的合理分

配;可以减少传统柜台压力,提升银行网点的综合效能。

2新型银行服务渠道推广面临的主要问题

2.1客户和银行间在服务渠道选择上存在矛盾

目前,乡镇实施银行电子银行推广面临较大的阻碍。首先从客户角度看,(1)许多客户习惯接受柜台服务,总是愿意选择一对一、面对面的柜台服务,而不愿利用自助银行、网上银行办理业务,尤其是中老年客户对新型银行服务接受慢。(2)是电子银行的渠道推广与使用需要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平台等来实现。

另一方面,新型服务渠道自身缺点。主要包括:(1)电子银行功能缺少与村镇客户实际需求的结合点。(2)电子银行使用程序繁琐、不经济。在网银安全方面,增加了密码控件、预留防伪信息验证等安全手段,但是增加了使用的繁琐程度。(3)银行自助设备的数量过少、布局和功能不合理。

2.2渠道信息整合工作难度大

银行渠道信息整合,是指为适应服务渠道多元化的现实,商业银行依托先进的电子技术和信息网络,实现多渠道信息共享,以建设统一的客户服务平台为基础,打破多种服务渠道间相互分割的局面,通过改进网点渠道、服务渠道分流等手段,促进服务渠道网络形成一个合理分工、协调配合的有机整体,在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和客户满意度的基础上,实现商业银行多渠道集成的价值最大化。

2.3未形成多方协作与战略互动的局面

各行的电子银行业务各有覆盖领域,形成条块分割,缺乏完整性。银行在多年的业务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传统的客户群,各行在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时也立足于与传统战略协作企业开展合作,同时阻止其它银行进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导致电子银行业务形成恶性竞争,条块分割的局面,谁也不能覆盖全部种类。

2.4新渠道推广明显存在短期行为

目前,银行为了促进电子银行渠道业务的超常规发展,竞争呈进入白热化。作为电子银行业务的重要载体,银行卡各家银行纷纷给员工下达硬性开卡指标,各网点自觉不自觉地放宽条件,促成大量风险的累积。

3拓展乡镇银行新型服务渠道的措施

3.1中央银行要加强管理和服务

中央银行要把一服务渠道创新摆在战略高度来认识,各地人民银行中心支行可以会同本地银监局,对其实施统一协调,加快电子银行推广进程。同时,要强化央行对新型业务渠道的结算服务,要进一步完善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支付系统、个人征信系统、支票影像交换系统,提供方便周到快捷安全的资金汇划清算业务,促进包括银行卡业务在内的新型业务渠道的畅通。

3.2适度开展“渠道分流”,提高新渠道使用率

乡镇银行机构应大力提升电子银行、自助银行等服务渠道的战略地位,有计划地推进渠道分流,将一些简单操作性业务向电子银行渠道转移。要大力宣传电子银行,在有条件的中心集镇进行“渠道分流”试点。尤其是要重点完善自助银行渠道。作为网上银行和传统柜台服务渠道的粘合剂,自助银行在现阶段的过渡性作用至关重要。

3.3动员全社会多方互动,战略协作

银行业必须扩大与外界的战略联盟,与本地企事业单位建立持久、稳固的合作关系。这样既可以共同开发市场,又可以为电子银行推广壮大声势,形成乡镇地区金融消费的新潮流。乡镇其他单位也拥有庞大的关系网络、客户资源和信息库,这个庞大的资源宝库,对于建立统一的客户综合服务信息平台至关重要。重点加强与镇政府、农村专业合作社、乡镇企业的相互合作,增强社会的认同感,由此形成的客户群体也是最为稳定和有效的。

3.4增强电子银行渠道的方便性、实用性

首先,简化办理电子银行繁琐的手续。在网银界面设计中,力求简洁,要强调用简单的方法完成简单的事,;其次,提供“在线服务”,推出交易信息汇总服务,提供本次登录所做交易全部记录情况并发送到客户电子邮箱内,让客户更直观、更全面、更清楚地了解到全部交易信息。再有,不能求全求大,功能要贴近百姓生活,杜绝宣传和实际不符。尽快开通水电费代缴、定活转账、国债、农民工汇款优惠、农民买家电补贴返还、乡镇公务卡结算等业务,努力适应乡镇客户的需要。

3.5加强新渠道的风险控制

人民银行应督促各发卡行严把发放、使用关口。要督促完善电子银行业务的内控制度建设,加强系统监控和监督检查,强化规范化操作,健全电子银行业务内控体系,包括对内部技术开发人员进行限制和防范、对内部系统运行维护人员进行监管,对业务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权限设置、授权管理等进行控制。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利用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的犯罪,加强网上银行使用中的防火墙建设和提示客户防范木马病毒、电子银行诈骗等。

参考文献:

[1]杨荣.浅议我国商业银行分销渠道的拓展[J].金融与经济,2002,(10):33-34.

篇9

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文章阐述公司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内部集体学习的能力,尤其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的能力。按照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的观点,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核心竞争力应反映客户长期最看重的价值,要对客户的核心利益有关键性的贡献。

其次,核心竞争力必须具有独树一帜的能力,并且难以被竞争对手所模仿和替代。

第三,核心竞争力应具有延展到更广泛市场领域的能力。

先进的业务开展理念与产品多样化是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银行产品的研发离不开资金的支撑,尤其是现代商业银行为了开展多样化的资产业务已经走过了从被动负债到主动负债的过程。如今随着“新36条”的提出,对民间资本进入银行提出了明确的实施意见,因此,商业银行要培育自己的业务发展核心竞争力,就要从资金来源着手,利用强大的民间资本支持开拓业务创新领域,占领市场的至高点。

二、民间资本进入银行的方式

(一)民间资本可通过发起设立、认购新股、受让股权、并购重组等多种方式投资银行金融机构。

(二)允许符合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等涉农企业,运用民间资本参与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或参与农村商业银行增资扩股。

(三)民间资本参与商业银行增资扩股,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商业银行重组。民营企业参与城市商业银行风险处置的持股比例可以适当放宽至20%以上。民间资本参与村镇银行发起设立或增资扩股。村镇银行主发起行的最低持股比例由20%降为15%。

(四)民间资本可以投入建立投资信托公司、民营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并且发起设立或者参与农村资金互助社增资扩股。

三、引入民间资本于银行业产生的问题分析

(一)钱袋子效应

民间资本为主体的银行资本来源渠道比较单一,资本扩张路径也比较狭窄,银行经常性增资扩股不现实,特别是还处于发展初期的民间资本,在促进银行稳健经营上往往缺乏远见。民间资本一旦业务开展膨胀,而没有后续资金跟进,就可能产生钱袋子效应,成为民间资本借钱生钱的袋子。

(二)关联交易风险

注入民间资本的主体银行因由民间资本出资组建,股权结构相对集中,容易产生家族化管理倾向,从而将贷款发放给自己的内部人员,极易出现违规关联交易进行利益输送的现象,导致银行的信用风险。

(三)公司治理结构发挥功能缺失

至今由于银行业的特殊性,以及相关基础制度的不完善,民间资本参与公司治理方面难有根本性改变,由民间资本组建的村镇银行成为了发起行的分支行,不能实现其独立的法人治理结构。

四、民间资本进入银行助力银行核心竞争力提升

(一)充实银行资本为提升核心竞争力创造资金来源

银行利率水平较低,导致存款意愿不强,单靠吸收存款支撑资产业务的发展,滞缓了银行的业务拓展和业务竞争,民间资本的进入恰好增强了银行的经济实力,增进了银行的业务拓展,对银行业务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银行资产结构多元化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民间资本对市场十分敏感,对银行的经营形成一种内在的压力,同时民间资本的进入改变了银行资本的结构组成成份,有利于实现其体制的组成改革。私有化的民间资本的进入,更加注重市场规律和法人管理,强化了资产结构多样化的发展,致力于通过民间资本的进入拓展银行资产业务更广阔的空间。

(三)民间资本的进入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有助于中小企业和农村金融市场融资

1.助力中小企业融资

民间资本进入银行,可以给银行注入新鲜的血液,增高民营资本在银行股权中所占的份额,使其可以更加清晰明了的定位自己的市场,同时保证了银行有能力去解决当前急待解决的民营性质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2.助力农村金融市场融资

由于我国农村金融缺位,农村经济往往依赖民间信贷筹措资金,存在一定程度金融风险。民间资本进入银行,可以促进建立起为农村经济服务的中小型银行类机构,推进农村经济发展,解决农村市场融资难题,及时阻止民间借贷的不良效应。

五、合理引入民间资本于银行业的相关政策措施

(一)完善法律制度

虽然国家不断出台政策文件,放松垄断性行业的进入管制,但所有这些都是停留在政策文件和部门规章的高度。完善法律制度要重点加强对民间资本产权保方面的法律制度建设。

(二)加强金融监管

首先,要完善法律法规中对于社会中介组织在银行监管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非官方的市场化金融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在整体银行监管的地位和作用。

篇10

“二八法则”下的高端客户之争。2006年12月1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外资银行在华分行只能吸收中国境内公民每笔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的定期存款,使得外资银行一方面撇清非高端个人客户,将业务专注于零售银行和私人银行业务上的高端客户,而高端个人客户正是中资的薄弱点。在利润方面,根据银行业务的“二八法则”,20%的高端个人客户却提供了全部个人客户业务利润的80%。因此,高端个人客户业务直接决定着个人客户业务的利润情况。看似在抢夺20%的客户资源,实则是争夺80%的利润空间。

日趋激烈的企业客户争夺。外资银行丰富的国际市场经验,以及成熟的业务运作为我国亟待走出去的国内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同时,在我国当前尚处于混业经营的情况下,业务相对单一的劣势也影响了中资银行对于高端客户的争夺,这对那些经营融资都日益国际化的大型企业,如何使自己适应全球化竞争的趋势以满足全球结算、全球融资以及全球并购的需要是摆在中资银行面前的紧要问题。

中小企业与农村金融业务的薄弱。中小企业融资难、县域经济农村金融缺血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的难题。在中小企业方面,尽管各家中资银行都出台了针对中小企业的专门融资业务,但对于抗风险能力差,周期性强的中小企业惜贷、金融支持不够等现象仍普遍存在。而比照外资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则有自身完善品级机制和甄别手段,并附有配套的高附加值服务。例如渣打银行有专门的中小企业服务团队,不但有专门的研发团队,而且还针对中小企业的特殊需求设计产品。而汇丰银行则针对中小企业设立日常资金管理、IPO、债券等一系列专门服务。在农村金融方面,外资银行借国内大力发展农村金融之机,纷纷进军农村金融市场。汇丰银行先后在湖北、重庆设立村镇银行,渣打银行在内蒙古设立村镇银行。一直被中资银行忽略的农村地区反而成了外资银行“抢滩登陆”的争夺地,国内中资银行是否该重新审视自己的农村金融策略呢?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金融谋局

篇11

【基金项目】本文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软科学项目“现代农业与农民增收视角下的新疆农村金融区域协调发展研究”(201342106)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贺贻,新疆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商业银行创新与管理;李季刚,新疆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商业银行创新与管理。

一、引言

根据银监会2007年1月22日颁发的《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自从我国银监会2006年12月20日《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以来,全国各地的村镇银行发展卓有成效。截至2013年底,全国已组建村镇银行1071家,村镇银行的发展在激活农村金融市场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村镇银行的发展过程中,其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影响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亟待从各个层面给予指导和规范,促进我国村镇银行健康发展。

二、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分析

(一) 经营机构数量增长较快

截至2013 年底,全国共组建村镇银行1071家,其中2013 年组建195 家,比2012 年增加45家,其中开业987家,筹建84家。

1.机构覆盖面稳步提升。全国有31个省份设立村镇银行,覆盖1083 个县(市),占县(市)总数的57.6%,较2012年末提高了5.8个百分点。

2.区域布局趋于合理。1071家村镇银行中,分布在中西部省份的665家,占62.1%,比2012年底提高了0.9个百分点;分布在国定贫困县182个,占国定贫困县总数的31%。

3.发起行适度集中。由农村银行机构发起的有498家,占比47%;由城市商业银行发起的有378家,占比35%;由大型银行发起的有105家,占比10%;由股份制银行发起的有65家,占比6%;由外资银行发起的有25家,占比2%。由13家银行集约发起的有20家,共设立379家村镇银行,占总数的35.4%,比2012年底提高了7.5个百分点。

(二) 各项业务发展较快

1.资产负债扩大。截至2013年年底,村镇银行资产余额6289亿元,比年初增长44.6%;负债余额5413亿元,比年初增长46.4%,分别比银行业金融机构高出31.8个百分点和33.9个百分点。

2.存贷款增长。截至2013年年底,村镇银行存款余额4631亿元,比年初增长51.5%;贷款余额3632亿元,比年初增长55.8%,分别比银行业金融机构高出37.6个百分点和43.2个百分点。

3.所有者权益增加。截至2013年年底,所有者权益余额876亿元,比年初增长34.8%,比银行业金融机构高出17.6个百分点。

(三) 支农支小成效显著

1.支农支小贷款占主导地位。截至2013年年底,农户贷款1455亿元,小企业贷款1825亿元,两者之和占比90%,比2012年年底的88%提高了2个百分点。

2.支农支小机制逐步完善。建立并实施了“事前股东承诺,事中定期考核,事后正向激励”的监管制度,使村镇银行支农服务内在动力得以增强。

(四) 盈利能力明显改善,资产利润率有所上升。

截至2013年9月底,共有739家村镇银行实现了盈利,盈利面占比88%,较2012年年底提高了12个百分点。村镇银行资产利润率1.71%,较年初提高0.05个百分点;资本利润率为11.5%,较年初提高0.74个百分点。

(五) 各项主要监管指标良好,抗风险能力较强。

截至2013年9月底,村镇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23.6%,高于审慎监管标准13.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475%,高于审慎监管标准325个百分点。

不良贷款率为0.5%,资产利润率为1.71%。

三、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SWOT 分析

(一) 村镇银行发展的优势(S) 分析

1.虽然村镇银行属一级法人机构,但是与其他银行分支机构相比,村镇银行的灵活性要大得多。村镇银行的贷款额度小、利率低,无须担保且审批程序简便。同时,村镇银行准入门槛和注册资本要求低,机制灵活,市场反应速度快。这些特点使村镇银行相比其他银行分支机构具有决策链短、决策效率高的优势。

2.只有银行才能成为主发起人成立村镇银行。一是银行具有强大的资源,可以给村镇银行带来人、财、制度、经验等一系列的金融基础,确保村镇银行尽快设立并顺利运行。二是发起银行承担村镇银行可能带来的风险,相当于为村镇银行设置了一道防火墙。三是民间资本在我国监管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民间资本要成为发起人还存在很多风险,比如道德风险、监管风险等。

3.村镇银行资产质量较好。村镇银行不用承担国家政策性业务,不良贷款少,受政府的干预也较少,因此村镇银行的资产质量比较好,盈利潜力也比较大。截至2013年9月末,全国村镇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5%,较年初提高了0.17个百分点,整体水平较低。从被评估的278家村镇银行来看,共有不良贷款3.4亿元,不良贷款率仅为0.38%,而且只有15家村镇银行高于1.5%。

(二) 村镇银行发展的劣势(W) 分析

1.村镇银行分布不均匀。纵观全国村镇银行的分布情况,东部地区设立的村镇银行占总数的37.9%,其中辽宁、浙江、江苏、山东4省尤为突出。中部地区设立的村镇银行共占总数的30.4%,其中河南最多,有112家。西部设立的村镇银行约占总数的31.7%。尽管村镇银行在中西部率先试点,但中西部地区的数量都没有东部多。这主要是由于银行业金融机构更偏向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设立,而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投资动力不足。

2.村镇银行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村镇银行的业务发展、资产质量、监管指标、盈利能力、风险防范能力明显好于中西部地区;全国性银行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的存贷比率明显低于区域性银行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全国性银行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受经营控制的力度大于区域性银行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

3.村镇银行易出现贷多存少现象。首先,由于村镇银行之间没有联网, 导致存取不便, 因而降低了农民到村镇银行存钱的意愿。除此之外,群众对村镇银行的认知度低。由于村镇银行成立的时间比较短,农村居民又对其缺乏了解,与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相比,村民对村镇银行的认可程度不大。这些都影响了村镇银行吸收存款、拓展业务。

4.村镇银行主发起行过度干预。各主发起行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形成了多种村镇银行的管理模式。这些管理模式有一定的弊端,特别是部分主发起行将村镇银行视同分支机构,高管人员和中层干部全部由其委派,甚至直接干预其经营活动,严重影响了村镇银行经营活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导致村镇银行简单复制母行商业模式,客户群体雷同,缺乏特色产品。

(三) 村镇银行发展的机会(O) 分析

1.需求方面。随着我国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建设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信贷资金的大力支持。随着农村金融信贷需求主体的多元化、对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需求的多元化、信贷资金需求规模的增加,所有这些都必将带来农村经济及金融生态的进一步改善,为村镇银行发展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2.供给方面。我国在农村建立了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机构,包括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由于金融机构面对不同信贷需求主体的时候,需要审核资金需求主体的经济能力、抵押品等,这就使得大型金融机构比较偏向于经济规模较大的企业,这无疑给村镇银行的发展带来机遇。

3.政策方面。国家要求积极发展村镇银行,逐步实现县市全覆盖,符合条件的适当调整主发起行与其他股东的持股比例,这必将给村镇银行的发展带来机遇。除此之外,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村镇银行的持续健康有效发展保驾护航,例如,银监会自村镇银行成立以来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放宽村镇银行的准入条件,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加大村镇银行发展的扶持力度等。

(四) 村镇银行发展的威胁(T) 分析

1.与银行同业相比较。我国银行业的主导是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与之相比,作为一级法人机构的村镇银行规模小、网点少、业务单一、赢利模式单一。在各项评价指标中,村镇银行与行业平均值差距较大。这主要由于村镇银行正处于扩张期,同时经营成本初期投入高,短期资产回报受到影响。

2.与其他农村金融机构相比较。村镇银行在同地区的竞争者主要是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由于大部分村镇银行无法与农村信用社一样开展支农再贷款支持,且农村信用社在农村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而村镇银行是一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与经营时间长、网点分布广的农村信用社相比,村镇银行处于相对弱势。

3.村镇银行之间相比较。各村镇银行在经营决策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方面有较大的差别。除此之外,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加速、金融“脱媒”的加快和互联网金融的突起,农村金融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村镇银行遭受的冲击可能会更大。

四、促进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建议

(一) 缩小区域差异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以及存款保险制度和银行破产条例的实施,村镇银行的发展比较稳定,要审慎调整村镇银行的设立分布,继续在西部欠发达地区探索组建村镇银行,提高村镇银行的质量,以中西部及贫困地区、小微企业聚集地区为重点,逐步提升村镇银行的覆盖面。

(二) 扩大银行业务内容

村镇银行想要在未来经济发展浪潮中站稳脚跟,就需要有一整套能够吸引资金汇聚进入的业务,树立“草根银行”的品牌形象。对于较为基础的村镇银行而言,在实施金融业务的时候,应当植根于农村实际情况,将现代化的金融观念运用于拓展惠民的业务中去。

(三) 加快打造民营化股权结构

积极引进当地规模较大的企业和规模较大的种养大户,逐步提升民间资本的持股比例。村镇银行主发起行持股超过60%的,需要制定调整股比计划。对于新设立的村镇银行,主发起行要合理安排股权结构,持股比例不得超过50%,其他股份应由民间资本出资。

(四) 坚定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

引导村镇银行实施“本土化”的发展战略,逐步实现经营团队和产品服务的“本土化”,提高村镇银行的创新能力,探索专业化的支农模式,创造个性化、包容性的金融产品,提高村镇银行专业化的金融服务水平。

篇12

云计算是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网格计算等传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超级计算模式。它并非是普通的产品和单纯的技术,而是将众多分布式计算机中的存储数据与处理器资源整合成巨大的共享资源池并使其协同工作,统一提供服务。在互联网的连接下,通过借助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的服务模式,实现用户低配置高性能的计算与应用服务,而处理的数据将保存在云基地的互联网数据库中心。

(二)云计算的特征

(1)用户端设备的低成本。用户的电脑或手机等终端设备无需是高配置软硬件设备,通过互联网连接便能使用云中的计算资源。

(2)数据库资源的共享性。云计算将不同的数据资源集聚在一起,通过租用的服务模式,满足多个用户同一份数据的使用。

(3)需求量的自主灵活性。根据客户的实际需要,可以从云计算供应商那里购买相应的服务。同时,供应商根据客户实际需求灵活增减IT资源使用。

(4)服务资费的可度量性。云计算服务基于使用服务的类型、质量和使用时间进行收费,用户可以通过使用记录报告,了解消费情况,让收费更加透明化。

二、村镇银行面对信息化建设需要新的挑战

近年来,虽然中国经济不断地持续健康发展,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增强,但农村金融的改革发展和服务还是比较滞后,远远满足不了农村经济发展不断增长的需求,使得农村金融在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中起的作用缺乏有力的支撑,广大农村地区仍然呈现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较少,覆盖程度低,农村信贷资金投入少,服务需求方式单一的状况,“三农”问题在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推进中也随之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2006年年底,中国银监会制定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国银行业市场准入政策的这一重大性突破,促进了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和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在“三农”领域,国家给予税费优惠等政策推动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覆盖。截止2011年底,全国已累计组建村镇银行726家,在有力政策的支持下,新的机构组建也势必以“雨后春笋”般萌芽出来。而村镇银行本身网点少、人员少、成本高、资金小的弱点,在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下,村镇银行信息化建设在业务推进的支撑和保障上也发挥出尤为重要的作用,也将伴随村镇银行的发展良机,与时俱进,为业务全面发展和创新注入强大的动力。

然而,在与大中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之下,在信息化建设上,缺钱少人的村镇银行往往只能感到力不从心。由于资金的短缺,这就使得很多村镇银行在信息化建设上受到严重的制约。即便村镇银行的信息化建设能够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随着金融业务的创新和拓展,金融服务水平和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信息系统管理和整合的复杂程度也会越来越大。并且相关法律、法规对村镇银行风险监督管理的全面深入,加上村镇银行信息化建设自身所凸显的风险,势必会造成管理难度的增加,意味着村镇银行必须寻找另一种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信息化建设方案。

另外,大部分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有限,用于信息化建设的费用极其不足,IT人才的匮乏和人才培养的较长周期,对信息化建设的研发、实施、运行和维护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要降低成本,谋求自身的发展,必须另辟途径,打破银行信息化常规的建设方式,寻求新的IT 应用模式的创新。

三、村镇银行信息化建设中云计算应用探讨

目前我国大约有近千家村镇银行,国家对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的放宽,新机构的成立也会越来越多。如果村镇银行采取大中型银行信息化建设的老路子,其庞大的投资不利于自身的经营发展,而云计算的出现,无疑是给村镇银行信息化建设带来了曙光。总所周知,云可以被分为私有云、公共云和混合云三种形式。从国外成熟的云计算应用情况来看,商业银行主要采用私有云架构。而我国注册资本较少的村镇银行可采用基于SaaS的私有云,将信息化建设交由专业化IT服务商,节约人力和资金成本,专注于业务产品的创新研发。

(一)村镇银行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优势

第一,节约成本,提高运营效率。随着分支机构的增加和业务的拓展,设备的增加使银行运营成本急剧上升。云计算的应用,将昂贵的设备购置成本转嫁到云计算服务供应商,极大地提高了村镇银行资本的运营效率。

第二,先进技术设备,增强数据处理能力。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上购物成为了当下流行的趋势,网上银行也将成为未来银行业零售业务发展的重要运作模式。低成本、低维护、管理的简便加上客户不同的业务需求,云计算的强大技术水平,势必弥补村镇银行信息化建设自身的不足,为各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个性化金融服务。

第三,资源快速部署,实现数据共享可靠。云基地大量的存储设备,提高了数据存储的需求。同时,也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当云中的某一台服务器出现故障,云基地的其他服务器将其数据自动地快速拷贝,并启动服务器以提供服务。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云计算运行,数据的共享和可靠也能为村镇银行业务经营中防范信用风险提供强大的支撑,避免目前征信数据共享难及信用信息未能及时更新的不足。

(二)村镇银行云计算应用的潜在不足

科技的进步,必定为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但随着各行各业云信息化运营中出现的不同差异,一系列的问题有待解决。村镇银行作为一种特殊性的企业,采用云信息化建设的新技术还得将其与自身行业性质相结合,确保带来真正的收益。

第一,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云计算的兴起,必将落地于各行各业的信息化经营管理中。在相关体制不健全的环境下,行业云应用的标准各不相同,而云计算的监督管理及全球化对接中出现的复杂问题,将给企业经营管理带来麻烦。

第二,数据存储的安全问题。安全问题是云计算应用的最大质疑,也是国内银行云计算工作中应用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若内部核心数据遭到恶意盗取或贩卖,将对企业的生存带来致命的一击。由于银行数据的高度保密性,“私有云”便是最佳优选,加上用户端访问的全程日志记录及恶性攻击预警机制,便能实现银行数据监管的提前警惕和事后审计。

第三,银行业云计算服务商的监管。银行业数据的高度保密性,关系着客户财产安全的危机。银行业云计算的应用对客户提供的服务是快捷、便利的,若银行在云计算服务商的选择上出现问题,将给客户及企业自身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更应该加强银行业云计算服务运营商的监管。如美国谷歌公司与联邦政府的合作,都事先通过了美国政府联邦信息安全管理法的审核获得资质,因此笔者认为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我国银行业云计算的监管由中国银监会信息中心增设银行云计算安全监管业务,对银行云计算服务商的资质进行审核批准及相应的监管也未必不可。

参考文献

[1]刘钧.企业信息化新途径:“云”计算[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0(07):155-158.

[2]何广文,李树生.农村金融学[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3]邱楚乔.当前征信系统建设的不足与对策[N].上海金融报,2009(12-8).

篇13

一、对泉州地区小额贷款公司的实际调查

(一)泉州地区小额贷款公司成立发展情况

自2008年年末,泉州市先后批准成立小额贷款公司共15家,注册资金总额达到37.8亿元,可放贷款为55.5亿,贷款余额达到15亿元。泉州市经贸委金融服务科负责人介绍,从银行融资按照小额贷款公司净资产50%计算,15家小额贷款公司可给中小企业授信额度近60亿元,一年轮转资金将超过100亿元。2012年初,泉州经贸委召开会议,允许泉州各县(市、区)在原有基础上(共15个小额贷款公司),分别增设1个小额贷款公司——从15个增加到28个。在国家银根紧缩,企业融资困难的背景下,小额贷款可以把民间资本集聚在一起,是解决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渠道。

时间机构数量实收资本贷款余额

2008-201215家37.8亿15亿

2012-201313家————

据我们了解到,2008年10月23日,福建省首家小额贷款公司在泉州试点——晋江市恒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恒诚小额贷款公司由晋江知名民企恒安集团负责人许连捷牵头组建,近20家晋江当地社会信誉良好、实力雄厚的骨干企业和自然人参股,注册资本3亿元人民币,可以办理1000万元人民币以下贷款及贴现业务,专业服务于晋江市中小企业及三农融资业务,主要办理各项贷款、票据贴现、银行业机构委托贷款及其他经批准的业务。截止2011年12月,晋江恒诚小额贷款公司已经发放贷款1000余笔,贷款金额几十亿元,其中既包括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支持鞋业、纺织、服装等行业的发展,又满足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等产业资金需求,也包括发放居民贷款,支持农户、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和个人消费资金需求。

(二)目前泉州地区小额贷款公司所遇到的“瓶颈”

1.外部融资困难导致无钱可贷

根据《指导意见》的规定,小额贷款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为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以及来自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小额贷款公司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得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0%。同时,由于小额贷款公司没有金融机构资质,更不能进入同业拆借、票据市场等,从获得银行贷款的成本也不小,而且难度挺大。另外,小额贷款公司在银行的存款也只能按一般工商企业的活期存款利率计算,低于金融企业的同业存放利率。据报道,在泉州已注册15家小贷公司中,从银行获得过贷款的不过寥寥无几家。

2.税负较重

根据目前的政策,小额贷款公司是工商企业,针对农村金融机构的种种优惠补贴,小贷公司享受不到。小额贷款公司需要缴纳5.56%的营业税和25%的企业所得税,以及自然人股东20%的股东分红个人所得税,税负约占营业收入的30%,相当于农村信用合作社需承担(3.3%营业税及附加,12.5%的企业所得税)的税负的2倍。这使得小额贷款公司又背上了一个沉重的负担,资金回报率较低,竞争能力无形中被减弱了。

3.较高的贷款利率,业务遭到挤压

过去几年,商业银行不重视对小微企业的服务,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势头很不错。随着商业银行开始关注小微企业的业务,银行与小额贷款公司的客户定位会有趋同的地方,这势必会挤压小额贷款公司的业务。

4.法律定位模糊,发展方向不够明确

(1)小额贷款公司从事的是金融业务,却被定义为工商企业,这种定义上的模糊是小额贷款公司无法纳入金融监管体系。(2)小额贷款公司受地方政府金融办,人民银行,银监会,财政局,税务局,工商管理局的多方面监管,易造成监管空虚化问题。(3)小额贷款公司增资扩股,做大做强的风险较大。

(三)泉州地区小额贷款公司转变成村镇银行的实际分析

1.有利于小额贷款公司转变成村镇银行的条件

(1)政策优势

2012年3月28号,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在国务院的温州金融改革方案里,第二条就提及: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

(2)转变成村镇银行有利于小额贷款业务发展

小额贷款公司转变成村镇银行无疑是更有利于今后业务的发展,在目前只贷不存的发展模式下,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受到很大制约,难以满足过剩的贷款需求,因此小额贷款公司存在较强的改制需求。

1)拓展资金的需求,目前泉州小额贷款公司资金来源比较单一,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股东认缴的股本金级股东借款,二是银行融资。

2)拓展业务的需求,小额贷款公司业务发展单一,基本仅限于发放贷款,收入来源也就是贷款利息及咨询等的财务费用。

3)风险防控需要,目前泉州小额贷款公司逾期率相当于较低,但潜在的风险仍然较高。

4)改制为村镇银行,意味着小额贷款公司变身为金融机构,相应的会降低营业税率,提高盈利额。

2.不利于小额贷款公司转变成村镇银行的条件

(1)控股权转让他人,积极性受到一定的影响

按照暂行规定,村镇银行的发起人或出资人至少有一家银行金融机构,且持股比例不得低于股本总额的20%。单一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自然人及关联方持股不得超过10%。这意味着小额贷款公司转变为村镇银行其控股权或话语权必须交给银行。

(2)准入指标设置高,满足条件存在较大困难

按照《暂行规定》,小额贷款公司经营3年以上(含3年),并且近两个会计年度持续盈利,不良贷款率低于2%,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130%以上才可转变为村镇银行,目前泉州小额贷款公司,成立时间较短,不良信贷率在0.68%,鉴于内部管理水平和外部监管条件的限制,到时企业的运行状况如何,也很难保证。二是按规定要求,小额贷款公司以贷款为主,最近四个季度末贷款余额占总资产余额原则上不低于75%且贷款全部投放所在县域。这就使小额贷款公司经营业务单一,风险加大。

(3)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特点受到限制

从小额贷款公司运作实践看,其服务优势就是贷款易、效率高,客户只需提供一张身份证复印件、填一张表格、签一个字就可以完成借款手续,而银行业务员也会在快速放款的同时通过数客户的电表、水表等方式实时监控风险。但在村镇银行业务快速扩容的过程中,却深受吸收存款难、无法发行本行银联卡、基层业务员缺失等问题的困扰。小额贷款公司短、平、快的有点受到限制,也就失去了小额贷款公司建立的最初意义。

(4)从小额贷款公司成立的实际背景考虑,当下中国并不缺少银行,而是能满足中小业融资需要的小额贷款公司,所以有些专家认为转变为村镇银行并不是所有小额贷款公司所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