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初中基础化学知识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初中基础化学知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初中基础化学知识

篇1

一、精益求精,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作风和准确的科学态度

化学是一门严肃的自然科学,它遵循大自然的变化规律,就其学科的特点而言,它是通过可知的物质世界,研究物质间的反应规律,再把这些规律性的知识运用到未知领域中去,从而得出研究未知领域的方法和理论,并指导实践。任何重大的发现都要靠化学实验予以证实。在化学领域中,任何一点小小的失误都将造成巨大损失,延缓科学发展,因此,严谨、求实、准确的态度是从事科学的工作者必备的品德。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科学家优秀事迹为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科学精神、文化素养的教育。教育学生要诚实、不说假话、不弄虚作假、不作弊浮夸、不马马虎虎、不粗枝大叶,要有一种精益求精、不断追求的科学精神。化学史上被称为“第三位小数的发现”是一个极好的例子。1892年英国科学家瑞利多次测定发现,从空气中得到的氮气每升重1.2572克,从氮气的氧化物中得到的氮气每升重1.2506克,两者在第三位小数上存在差异,相差0.0066克,相当一个跳蚤的质量。瑞利没有忽略这一差异,更不认为是实验本身的“误差”加以“修正”,而是把他的实验结果与研究的论文一起公开发表,这引起了他的朋友拉姆塞的注意,并开始研究这个问题。这就是惰性气体最初被发现的过程。试想瑞利如果忽视了小数点第三位差异,会使惰性气体发现推迟多少年呢?化学史上这一著名的发现,真正体现了诚实和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这一事例对学生的影响很大。

二、设计科学性训练提纲,培养学生准确的表达能力

准确的表达和准确的记忆是分不开的。教学中要按照科学的记忆精心安排训练内容,训练题可根据内容有规律地排列起来。训练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准确的记忆和表达,首先让学生掌握教材的内容,带领学生进行分析,把它的基本精神和逻辑结构找出来,并用自己的语言把它们概括,进而准确地叙述下来,这就是通常学习时所作的提纲。经过自己的分析,用自己的语言作过提纲的材料是比较容易记忆和保持的。记忆是建立在联系和巩固的基础上的,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一些直观的材料,如实物、图片、模型、图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等,并与之建立广泛的联系,有助于记忆,这比单独的记忆效率高。另外,复习在记忆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记忆是建立联系、巩固联系的过程,联系要经过强化才能巩固,复习的作用就在于强化联系。同时复习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机会,促进理解,使记忆更牢固。我们学过的知识,如果经常复习,就可长期不会忘记,能够准确记忆的知识,也就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来。

三、培养扎实基本功,克服心理障碍,减少失误

参加过高考的学生会有这样的感觉,考试中认为习题很难,试后反而感到很容易。要克服这种心理障碍,一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二是要使学生有扎实的基本功,三是还要使学生会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分析历届高考试题情况和得分情况,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第一卷、第二卷中的基础知识内容,如果基础知识不扎实,平时养成不良的习惯,就会出现较大的失误,而影响得分,导致整个考试的失败。如果基础知识扎实,基本功过得硬,临阵就可以从容对待,即使是某些方面的习题出现了应付不了的局面,也会因基础知识性习题得分高而不影响全局。每年高考题进行难度分析,新题型、信息题、知识迁移性习题不会超过30%,而对于基本功扎实的学生来讲,他们就会有能力应用规律去寻找内在的联系而找出其解题方法,从而取得优异成绩。

四、不断学习,不断总结

(一)化学科目的考试主要是以新大纲为依据,以教材为线索,以考试说明中的知识点作为重点,注重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复习,复习中要突出知识的梳理,构建知识结构,把学科知识和学科能力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科内部的综合能力。

(二)认真备课,精心选择例习题,做到立足课本,即针对两纲,针对学生实际,紧抓课本,细挖教材,扎实推进基础知识复习工作. 中考立足课本考基础,于变化中考能力。研究中考试题的特点就是研究命题专家的命题特点,洞察命题者的命题思路。通过对中考题的研究、比较、创新,体会中考命题的技巧与方法,有利于指导复习备考。

篇2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3A-0038-01

初中化学内容涉及了很多基本概念、定理、定律等知识,相对来说,这些概念比较抽象,而且有些概念容易混淆,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大难点。概念图通过简易的图形,直观地呈现化学概念,明确了化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种可视化的知识结构图,较之纯粹的文字叙述更容易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帮助学生形成化学知识网络,掌握化学基础知识点。

一、回忆学过的化学概念,画出概念图

初中化学知识体系中包含着很多基础性的概念,是构建概念图的重要元素。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化学概念,并对概念进行科学地分类,把核心概念置于概念D中的重要位置,然后,再让学生从核心概念展开延伸,列出相关的化学概念,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画出概念图,完成概念图的初步建构,并形成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

例如,在教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相关内容后,由于这部分内容是从微观角度来研究物质,包含了很多基本概念,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基础。学习后,学生了解了纯净物、混合物、元素、原子、分子、离子、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等基本概念。在复习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采取了让学生画概念图的方式展开。首先,让学生回想这一章涉及的化学概念,在练习本上记录下来(大部分学生都能写出纯净物、混合物、元素、物质的微粒、原子、分子、原子核等一些重要概念);然后,引导学生把这些概念分开呈现,并思考这些概念之间有什么关系。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想到了原子、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是由原子核、核外电子构成的,纯净物由同一种元素组成。此时,教师让学生把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用箭头标示出来,画出一个概念图的轮廓。大部分学生都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建立一个以“物质微粒、原子、元素”为核心的化学概念图。但有学生在完成这个概念图后发现还不够完整。这样,学生在回忆概念、梳理化学概念之间的关系时,实现了主动参与复习课教学。

二、修正错误的概念关系,完善概念图

在学生初步完成化学概念图的构建后,已经记忆了化学概念,厘清了化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但是,这个简单的概念图中还有一些概念没有加上,概念之间的关系也含糊不清,甚至还有错误的情况发生。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概念图上的问题,不断修改和完善,建立一个准确、完整的化学概念图,优化化学概念复习效果。

例如,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了“物质构成的奥秘”的概念图后,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看看是否漏掉了某些概念,自己尝试补充完整,也可以和同学互相讨论,共同修订化学概念图。在这个过程中,有学生发现还需要增加“物质”的概念,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两大类;有学生认为还应该增加质子和中子的概念,让化学概念图更加完整;还有学生认为需要把离子的概念也加上,并且通过图示明确原子和离子、电子几种微粒之间的关系。教师及时地给予学生指导,再次强调了本章化学基本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联性,加深了学生对这些基本概念的理解。

三、设计相应的练习题目,应用概念图

为了增强化学概念图的复习效果,除让学生作出概念图、进行修订和完善外,还要借助一些典型的练习题,为学生搭建学以致用的平台,让学生通过应用化学概念知识解答问题,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应用概念图的一个过程,只有真正把化学基础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学生才能灵活地运用。

篇3

一、理解记忆

这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记忆。记忆时,学生要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要结合生活实践和直观形象理解知识的内涵,然后定向地加以复习记忆。这样能够大大提高记忆的效率,而且牢固,例如: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公式的记忆。m表示什么?(溶质的质量)M表示什么?(溶液的质量即溶质的质量与溶剂的质量之和)W表示什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二、尝试记忆

笔者认为这是一种积极的记忆方法,就是对要记忆的知识,在理解了但还没有记住的情况下,就尝试记忆和背诵,从而逼着自己开动脑筋记住该记忆的东西。这种记忆方法可分成这样几步完成,第一步,对刚学过的化学知识,主动在头脑里像过电影一样过一遍,使其再现;第二步,对再现过程“卡壳”的地方,再看看书,做温习补课工作;第三步,全面尝试背诵一遍,请同学们检查或看书对照。例如笔者在上课中讲到“物理性质”时,让学生都自由地说一遍,看到不少学生用尝试记忆法记住这一性质。坐在前面的一位同学离我很近,她将书合上将物理性质记为“颜、态、味、熔、沸点、延展性、导电、导热性、溶解性、稳定性等,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紧接着翻书发现自己刚“过电影”时,“挥发性”记成了“稳定性”,这样一对照更正,这个学生很快就牢固地记住了“物理性质”。

三、脉络记忆

在记忆时,从整体入手,先抓主干骨架,再抓枝节和单叶,此种方法常用于复习课。在整个一块知识学完后将学过的知识以这种脉络的样式展示和记忆,能够增强记忆的广度,能够将知识系统化,也大大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衔接。例如在复习物质类别时,只要记住混合物、纯净物、单质等主干和骨架的概念,便可记住其他的枝节和单叶的概念。

四、口诀、顺口溜、谐音记忆

化学内容繁多,将要记忆材料编成口诀或顺口溜进行记忆。这种记忆方法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学生都喜欢用,还能引发学生的学习。所以笔者搜集不少化学这方面材料,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运用,效果非常好。例如,在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笔者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步骤顺序记忆,制取氧气时,把制取的步骤总结为七个字:“查、装、定、点、收、移、熄”,并且告诉学生记忆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这样记忆学生感觉特别有意思,很容易就记住了。在记忆过滤操作中的注意事项时可用这几字概括: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指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指滤纸要低于漏斗口,滤液要低于滤纸边缘;三“靠”指漏斗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玻璃棒下端要紧靠三层滤纸边缘,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

五、联想记忆

记忆新内容时,想到与之相关的旧内容,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点和不同点,然后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记住新知识。这种记忆方法在化学学习中有很多地方可以用。例如,在记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制取过程,可提示学生联想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制取过程。学生不但很好地记住了新知识,而且很好地将旧知识复习了一遍。

六、字谜记忆

把要记住的化学术语编成字谜帮助学生记忆,这种方法学生特别感兴趣,在记住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更爱学化学,更爱记化学知识。例如,为了记住“分子”,就可以编成字谜:老两口争儿郎。为了记住“干冰”的特点,就可以编成字谜:似血没有雪花,叫冰没有冰碴,无冰可以制冷,细菌休想安家。

七、比较记忆

用确定思维对象之间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发现物质的本质属性,然后记忆。在初中化学中,有很多的知识点都可以用这样的方法记忆,如:分子和原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混合物和纯净物等。例如,从记忆“含氧化合物”与“氧化物”这两个概念的不同要素入手,使用“同异综合比较”。

能够比较的知识像这样让学生记忆效果好,学生理解较透彻,能够熟练地运用知识点。

篇4

中职校的多数学生,入学起点普遍较低,大部分学生是初中毕业或未毕业的,他们不再把升学和考试当作学习的目标和动力,只是把学习技能技术当作一种今后谋生的技能和生存的本领;虽然他们没有考试和升学的压力,较为自由轻松,但是他们也同时要面临着即将走向社会,即将靠自己的能力来谋生的巨大压迫感而产生的许多焦虑;因此,他们不会安心于教室里的教育,尤其是对非技能方面的,理论性较强的学科产生厌倦情绪或散漫情绪。

同时,他们又正处于青少年时期,从生理上看,这是一个生长迅速但又不够成熟的时期。从心理上来看,他们正处在既自信又盲目叛逆的时期,他们对许多事物和理论都有一些自己的见解,会对事物的假设结果要求得到验证,并有要求解答的迫切愿望;另外他们的心理变化和发展非常集中和迅速,从而产生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的需求,而这些需求又同时给他们带来了许多困惑,而当他们无法摆脱这些困惑时就会产生盲目的排斥性,这就非常需要教师予以正确的引导,使之能够正确地成长。

本人在中职课程《烹饪基础化学》的教学中采用引导式教学方法进行实践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并受到师生的充分肯定。本文试从引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由实践到理论的认识过程方面对引导教学法进行论述,抛砖引玉,以求共讨。

一、让学生发现生活和教材之间的关系,引发学习兴趣

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

兴趣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一种好学精神。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的动力,它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和乐于学习的情绪体验;它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一种强大的内趋力。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教师把教材讲得再深、再透彻、再到位,但是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没有兴趣,对生活没有感悟,那么教学效果肯定是不理想的。因此教师要去发现生活和教材之间的关系,先从生活着手,使教材生活化、实用化,然后才引入教材,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觉得他们在课堂上所学的就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有用的、有意义的。

本人在讲授《烹饪基础化学》第一章第三节“烹饪中的化学问题概述”中的“烹饪加工中的物质变化概述”前,先请学生讨论“为什么不能在铁锅中煮茶叶蛋,为什么许多卤味食品在制作后期要添加麦芽糖?”学生们议论纷纷,但却难以统一。在学生回答后,我才小结:

(1)铁锅中的铁和茶叶中的鞣酸会反应生成鞣酸亚铁,鞣酸亚铁却是致癌物,而且用铁锅煮出来的茶叶蛋,颜色铁黑,视觉效果差。同学们应该注意到街上装茶叶蛋的锅多是钢精锅吧!

(2)麦芽糖是胶质物,粘着在食物表面晶莹剔透,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它是糯米和麦子加工制作而成的,营养丰富,健胃消食,有益健康;它容易调和各种味素,入味好,口感好;它还是防腐的佳品,可以延长卤味食品的保质时间;而且麦芽糖进入热食品后,有浓馥的焦糖香味,对味蕾有刺激作用②。

小结后我布置了一个课后思考题:为什么要在食物低温时才能加入蜜糖?这样更好地延伸和扩展本课时的内容,也进一步启发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继续发现和思考,并成为爱好。爱好是保持兴趣的保证。

学生们听后不仅了解了许多食品知识,而且发现在加工制作食品中还包含着许多化学知识。化学知识的生活化,不仅使学生克服了学习化学知识的畏难情绪,而且使学生们发现了在日常生活包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化学知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学生们认识到:学习化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和工作,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也随之被理解了。兴趣产生了动力,所以2009级学生不仅在《烹饪基础化学》的结业考时成绩都在85分以上,而且大多数学生都成为了优秀的厨师。

二、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是人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的科学。

学生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动力不是自然而然地产生的,而是在整个受教育过程中逐渐发展中形成的。它的发展和形成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要经过一些曲折和思想斗争的,因此非常需要教师的逐步引导。

在学生们学习了制作蛋糕后的一节课上,我问学生,学会做“戚风蛋糕”的请举手,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举起手,而且脸上都有着成功的自豪表情。我接着问,有谁学会在“戚风蛋糕”中添加豆渣?结果只有两个学生举了手。我首先肯定了全班同学的成功,并请这两个学生谈谈添加豆渣的原因。两个学生的答案要点都为了增加膳食纤维。我接着问,添加豆渣的“戚风蛋糕”的口感如何,有几个吃过这种蛋糕的同学异口同声地说:口感粗糙。

怎么改善口感呢,全班议论纷纷,多数学生认为进行多次烘干和粉化的细化处理。在学生议论的基础上,我指出多次烘干和粉化的物理性处理结果都不理想。既然物理性处理的结果不理想,那么我们还可以通过化学作用来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啊。在播放了一段“改性大豆纤维”的视频资料后,我作了小结:可以先从普通豆渣中分离出可溶性大豆多糖,再经过浸酸、漂洗,尔后再通过高压均质和脱水处理,就会很好地解决改善大豆纤维的问题。对普通豆渣和改性大豆纤维进行检测的结果表明,改性的大豆纤维提高了蛋糕馅料的悬浮稳定性,蛋糕口感更好,而且延长了保水时间③。

利用“改性大豆纤维”大大改善了蛋糕口感实例,使学生们领悟到化学作用在食品制作过程中的重要性;实验使学生目睹了化学的科学性,使学生学会了严谨的学习和工作态度;由物理性质处理发散思维到化学性质处理利用,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工作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三、学生参与实验,准确理解理论

中职校《烹饪基础化学》教材主要内容是基础化学理论和基础元素化学,其特点是知识点较散,有些内容又很抽象;学生一遇到“物质结构、化学物质结构”等,就头晕。多数学生处于想学而又学不进去的状态中,有的学生甚至已完全丧失了信心和兴趣。如何深入浅出地讲授和如何让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就成了讲授教材的主要问题。

四、结论

在《烹饪基础化学》的教学中通过引导式教学,引发了学生学习烹饪化学知识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使学生的成绩和工作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

【注释】

① 苏霍姆林斯基. 育人三部曲[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篇5

歌诀记忆法就是针对需要记忆的化学知识利用音韵编成,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读起来朗朗上口,利记易诵。如从细口瓶中向试管中倾倒液体的操作歌诀:“掌向标签三指握,两口相对视线落。”“三指握”是指持试管时用拇指、食指、中指握紧试管;“视线落”是指倾倒液体时要观察试管内的液体量,以防倾倒过多。再如记元素符号的歌诀:“氢是H,O是氧,碳CP磷不用讲。Na钠Ca钙,钾的符号是老K。……”。 又如化合价的记忆歌诀:“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谈变价,也不难。二三铁来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还有溶解性表等都可以编成歌诀来进行记忆。歌诀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确实可以用来帮助记忆,使你轻松愉快地巩固学习成果。

二、谐音记忆法

谐音记忆法就是要把需要记忆的化学内容跟日常生活中的谐音结合起来进行记忆。如地壳中各元素的百分含量前三位是“氧、硅、铝”,可谐北方音为“养闺女”。再如,金属活动顺序为:钾、钙、钠、镁、铝、锰、锌、铁;锡、铅、铜、汞、银、铂、金可谐音为:“加个那美丽的新的锡铅统共一百斤。”

三、会意记忆法

会意记忆法就是把一些抽象的概念进行自我理解和再加工处理,然后去巧记。 如氢气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开始时,先通气后加热,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气,因此可会意记作,“气体先通后撤,酒精灯迟到早退。”再如把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分别会意成“一分为二”(分解反应)“合二为一”(化合反应)、“取而代之”(置换反应)、“相互交换”(复分解反应)。

四、联想记忆法

联想记忆法就是把一些化学实验或概念用联想的方法进行记忆。联想法是带有验证性的记忆方法,是新旧知识建立联系的产物。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抓住问题特征,由此及彼发展联想。如记忆氢气、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可用实验联想,对比联想,再如将单质与化合物两个概念放在一起来记忆:“由同(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化合物)。对于文字较少而又零乱的难以记忆的小问题要抓住关键字词进行奇特联想,如氢氧化钠的用途是:用于造纸、纺织、印染、肥皂、石油等工业上,可记为:“纸(织)上染了肥油”。

五、浓缩记忆法

浓缩记忆法就是针对一类化学知识或规律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可选取有代表性的字或词缩略成提纲挈领的骨架进行记忆。如实验室制氧气的七个实验步骤记为;“检、装、夹、点、收、移、熄。”“检”指检查装置是否漏气;“装”指往试管里装药品;“夹”指把试管夹在铁架台上;“点”指点燃酒精灯;“收”指收集气体;“移”指把导管先移出水面;“熄”指熄灭酒精灯。再如过滤操作中的注意点浓缩为:“一贴、二低、三靠”。又如向试管中装入固体颗粒:“一横二放三慢竖”等等。

篇6

一、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化学基础知识

化学实验的好处就在于让学生观察,了解物质的本质属性。学生可以通过真实的实验现象加深对化学概念的理解,而不再是干巴巴地学习抽象的理论知识。比如,学到钠、钾的时候,学生们根本没见过钠和钾,怎么可能知道它们与水反应会是什么样子,在空气里燃烧会有什么不同的现象?但通过实验,效果却会变得完全不一样,不仅可使学生们认识了金属钠和钾,还知道应该怎么储藏、反应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现象等,对物质有了很直观的、很充分的了解,可以把抽象的知识转化成感性认识,并加深对化学概念的理解。

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是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它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有效手段。例如“做饮料”、“烟花爆竹的焰色反应”、“烧不坏的手帕”、“金属钠、钾与水反应”和能够产生各种实验现象的好多有趣的实验,都会使学生感觉到神奇,从而形成主动学习化学课程的内在动力。

三、可使学生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

实验操作技能是通过反复练习获得的,而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可以认识多种类型的仪器设备,还可以接触到这些仪器,通过一定数量的化学仪器操作实验,可以熟悉各种仪器的原理、性能、作用熟练掌握操作规则,更好地适应当代企业的发展需求。比如,我们在校期间做过的分析类实验课程可使学生提高基本操作技能,有机类课程可提高其动手组装各种仪器的能力,仪器分析课程可使学生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原理和性能。

四、可使学生提高团结协作的能力

在当今不断发展和进步的社会中,团队合作精神、合作意识越来越重要。为了学生们能够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要让他们学会合作,善于合作。例如学生分组实验溴乙烷的制取和性质,这个实验中,在一个四人小组中,进行分工合作,可以是一个同学负责安装仪器,一个同学负责称量药品、加药品,一个同学负责验证物质的性质,另一位同学负责记录现象和数据,然后互相交流,完成整个实验。大家可以在紧张、和谐、有序的氛围中完成实验过程。解决了有的同学忙不过来,有的同学却不知道该做什么的问题,从而使同学们增进了理解和友谊,还提高了团结协作的能力。

五、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如果没有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就不能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在实验中,可以通过观察反应的各种现象,做出全面、细致的描述和分析。如:做水的电解实验时,通电后,你可以观察到两极会产生气泡, 过一会儿,两极玻璃管上部汇聚大量气体,且体积2:1,两极产生的分别是什么气体?如何检验?学生还需分析、猜测两种气体可能是氧气和氢气,通过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先是观察,然后结合实验现象进行思考,得出了结论。

六、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特别是高职教育阶段,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特别的意义。学生可以通过设计性或探究性实验,探究自己还未认识的世界。化学实验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所以我们高职院校在化学教学中应该充分重视化学实验,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郑长龙.化学实验教学新视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篇7

本学期任教初中二年级三个班思想品德课。从初一年级授课老师的了解和期末考试的情况看,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还算比较高,但分布很不平衡,整体学生的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不高。因此,本学期在抓好各项教学常规工作的基础上,应加强能力素质教学,努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把教学工作落到实处。

二、教学指导思想:

按照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要求,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适应教学改革形势发展要求,努力探索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推进教研教改,优化课堂教学,凸显“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努力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精神,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全面落实培优扶差方案,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三、实施目标的方法

1、搞好教学还要抓好以下几个问题:

(1)、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是教学的基础。

(2)、分析透彻活动和材料,这是传授概念、观点的前提。

(3)、组织好体验活动,这是促进学生内化的手段。

(4)、指导好学生的实践活动,这是实践学生良好行为的途径。

2、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其独立学习的能力。注意学生的接受性,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强化学生学习的建构性。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体验,用活动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体验,在亲身体验中发展。

3、坚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互动活动蕴涵着人文关怀,在学生的互动活动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突出探究式学习,主题探究是每一个单元的灵魂,如何组织主题探究。坚持分层次和双边教学,教学中注意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习和接受能力,使每个同学都发挥自己的特长。

4、加强学生的道德实践,讨论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

四、本学期主要教学工作:

1、认真组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充分体现思想品德课的知识、能力充分体现、践行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2、继续钻研学习新课程标准,学好教学改革新理论,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教研理论水平。

3、把握好新教材的编写目的和教学要求,提高驾驭新教材的能力

4、认真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加强教研活动,积极参与集体备课,做到多听课、多总结。认真学习他人、他校的先进教学经验,做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努力提高教学能力。

篇8

1 项目化教学模式对《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项目化教学,是“行为导向学习”教学法的一种,是指在平时教学中按照实际工作过程将教材内容分解成几大模块(工作项目),在每一模块中划分系列任务,并与相应的知识点相联系,使学生通过任务驱动、问题解决来领会知识的内涵和应用。就传统的学科型教学模式而言,项目化教学强调能力本位,侧重实践性和操作性,教学做理论实践一体,对《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更能适合现代职业教育和企业人才需求,因而愈显其改革的紧迫性。

师生角色转换,注重培养学生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项目化教学由教师提出项目任务,创设学习情境;学生讨论制定计划,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课前根据“项目”任务自主搜集相关信息,寻找和利用学习资源,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师生角色转换,教师是训练者,是学生的合作伙伴,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解决,师生地位平等,营造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氛围,学生乐学、教师善教,有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增加专业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根据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目标要求,以“项目”为线索,精心进行案例设计。组织教学的设计不再以传统教材的“知识点”为线索,而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接受能力和社会需求出发,改用以“项目”为线索,组织具有典型性、实战性、操作性、结果可展示的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会计教学案例,强调能力本位,“教学做”一体化,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零距离对接。

注重学生素质拓展的渗透。项目化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完成项目任务,通过会计项目实际体验切实感受到会计职业岗位对学生素质的具体要求,如具备娴熟的业务能力、处事要实事求是、诚实守信、认真细致、廉洁自律,有责任心、爱岗敬业、有团队合作精神等。

2 项目化教学模式《基础会计》课程的构建

秉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活动为主线,构建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和运行机制,为学习者的职业生涯发展服务,为行业和企业初中级技能型人才需求服务。教育要面向社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来源于社会,应用于社会,会计教学能否适应社会发展和企业用人需求,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教学模式的选择和构建甚为关键。

2.1 创设项目化教学环境,建立“会计仿真实验室”。教有定所,否则无异于纸上谈兵,模拟企业现实状况及真实环境,突出仿真性特点,让学生身临其境,切身感受会计工作氛围,将整个实验室根据教学工作需要分隔成若干半封闭式的小区域,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公司职能部门区域(行政管理区、财务部区、采购区、销售区等),各区域间可进行网上数据传送和现场交流,重点突出财务部门的建设,财务部门设出纳员、材料会计、固定资产会计、成本会计、工资会计、税收会计等负责整个企业的财务收支、会计核算、纳税申报、财务分析、会计资料报送等。

2.2 精心设计项目,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根据小型企业会计工作的主要任务,将《基础会计》课程内容以模块(工作项目)的形式进行组织设计,每一模块均有具体的理论知识、工作任务、操作技能、职业素养等内容,各模块不仅自成体系,而且各模块之间又具备有机联系,学生可以循序渐进地掌握各模块知识,熟悉整个会计账务处理中各环节的关系。基于上述考虑,《基础会计》课程主要可分五大模块:基本理论和方法、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限于篇幅,本文仅以模块一项目教学简举为例。

教学目标和任务。(1)会计基本概念。简要介绍会计的定义、对象、职能、其中以会计要素作为重点内容。(2)会计科目和账户。重点让学生理解各会计科目的含义和账户的基本结构,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账户的具体内容。(3)借贷记账法。要求学生掌握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通过大量练习,使学生熟练确定经济类型,运用借贷记账法处理基本经济业务。

教学准备。模块一涉及的基本概念较多,对于初学者来说,感觉抽象枯燥乏味,不易理解,教师在授课之前,可先安排学生到校内仿真实验室或实训基地参观学习,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流程,企业各部门与财务部门间的通力合作,感受会计岗位的财务工作流程和账务技能对企业经营的重要作用,加深对会计工作的感性认识。授课结束后,教师把精心准备的相关企业基本经济业务题让学生用已掌握的会计知识进行简单账务处理,教学做一体,提升会计专业技能。

测评标准。模块一主要考核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账户基体结构、会计科目、记账方向运用是否正确、数字书写、会计分录格式是否规范等

2.3 展示成果,完善多元评价机制。每一教学模块都应有成果展示,针对项目成果,建立多元测评标准,教师评价和学生自主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

2.3.1 教师评价重点关注学习过程性和学生的发展性,既要关注项目完成效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共同学习中的与人沟通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既要关注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掌握,更要关注良好学习态度和方法的养成;教师评价还应注重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个性。

2.3.2 学生评价可分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自我评价主要是让学生介绍在项目完成中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供同学借鉴,同时剖析自已在学习过程所存在的不足;小组评价主要是对在学习过程中对每个成员积极性、工作量大小作个分析测评。

“有了知识,不一定就有能力”。正如戴士弘教授所言,职业教育教师观念上的最大误区就是好像学生“有了知识,就有能力”,重知识轻能力。项目化教学改进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强调能力本位,倡导“教学做”理论实践一体化,贴近实际,是现实生活的间接反映,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满足社会发展和企业用人需求,《基础会计》课程采用项目化教学与时展需要相适应。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深刻寓意,笔者以香港职业训练局教学思想与同行共勉:

Tell me,I will forget

Show me,I will rebellike

篇9

一、重视上好各种课型的第一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上好绪言课。绪言课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开端,其成败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能否培养。利用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是无法解释很多现象的。如,人造卫星为什么能上天?铁为什么会生锈?学生对这些问题是很好奇的,兴趣也是油然而生的。再利用实验,就加强教学效果。上绪言课时我增补了: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镁带燃烧、向澄清石灰水吹气使之变浑浊、“刺刀见红”(纸先用NaOH浸湿,刀用酚酞浸过)等趣味实验。这样做。把学生引入了化学这一奇妙的世界里,增强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效果。再如,上“空气”一节内容时,我利用生动形象的事例讲解空气的存在,讲述空气的发现史,演示空气成份的简单测验法。通过生动的讲解、大量的客观事实及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验。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因势利导,将学生好奇心向好的方面引导。在第一次上实验课时,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先讲解实验目的、要求、进行实验的安全注意点。然后带着学生边讲边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最后每位学生都写好实验报告、做好整理、清洁工作。经过这种实验教学的训练,学生对每个实验的目的有了明确的了解,学生操作也较规范。这样,不仅保证了良好的实验纪律,而且为以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做探究实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还提高了化学教学质量。

二、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巩固、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初中学生思维多限于形象思维。易接受直接事物的刺激。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直接教学手段。我经常用投影仪放大实验,清楚地展示实验。如,Zn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碳酸钙与盐酸反应、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配制、结晶现象的观察;利用化学课件,播放原子、分子的结构以及氧化汞分解、水分解等动画,使微观变直观等;利用电视教学,放映典型的示范课教学带、化学实验操作示范片、典型题目的讲解录像带。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有趣的化学实验激发、保持学生的兴趣。如,魔棒点灯、水中起火、放飞氢气球、自制冰箱除臭剂、点石成金、多彩喷泉、铁的发蓝等。利用这些实验不仅能使学生的知识得以巩固,而且能激发他们探究化学知识的兴趣。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对学习化学的情感

在化学教学中,只要我们教师舍得感情投入,舍得花时间经常和学生接触,建立起良好的相互信任的关系,学生就喜欢老师,从而将此情感迁移到老师所教的学科中去。如何让学生喜欢老师,从而喜欢这门学科呢?具体做法如下:老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让学生敬重你;对事处理果断,实事求是,绝不偏袒任何人;有错必纠,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经常听取学生的意见,了解他们的所想、所欲,对症下药;实施成功教育,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当他们每取得一定进步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使每位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一片爱心。

四、重视启发式教学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启而不发”并不是学生不配合,而是教师启而不得法。如,我在讲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时,应用了如下程序:利用日常生活中将白糖和食盐加到一定温度一定量水中不能无限溶解的事实,引导学生分析:其它物质有这种性质吗?让我们用实验证实:演示室温10毫升水中加少量KNO,振荡,投影观察其固体消失,又继续加KNO3振荡,观察其固体消失,又继续加KNO3至有固体出现时,从而导出此时的溶液是KNO3在此条件下的饱和溶液,请学生归纳分析并给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下定义,最后对照书上的定义。经过这样层层诱导,学生参与全过程的活动,得出的概念容易记忆,也就相应减轻了学习负担,使学生乐于学习。

五、展示家庭小实验

家庭小实验是学校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的重要补充,也是学生学习知识、巩固知识、培养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同时还是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有效方法。要想搞好家庭实验,必须做好家庭小实验的实施准备,如常用仪器、药品、自制仪器等。

1,药品准备

澄清石灰水、食用纯碱、蜡烛、白醋、食盐、胆矾、铜丝、白糖、柠檬酸等。

2,自制仪器

(1)杯:用不同容量的输液瓶截断可得不同容积的烧杯,具体操作如下:在需断处缠上两圈毛线,滴上汽油,点燃加温,待火焰刚媳时直接放入水中断口就可。

(2)圆底烧瓶:将废灯泡灯头上的松香及连接灯丝的玻璃取下,在所得玻璃泡口上配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即得圆底烧瓶。

(3)洗瓶:选用容积为250―500ml的软塑料瓶(如雪碧瓶等),按瓶口大小配以橡皮塞,插入一带50度角的尖嘴细玻璃弯管即可。

(4)酒精灯:用旧的墨水瓶(酒瓶也行),在瓶盖上打孔,配上一个长20mm,直径为5mm的空心管,配以细线,插入瓶盖,配上大小合适的金属盖即可。

(5)贮气袋:将塑料食品袋口扎紧即可。

3,家庭小实验的实施

(1)紧扣教材内容,随教学进度做相宜的家庭小实验。

(2)详细写出家庭小实验的方案,经家长和教师审阅后执行。总的原则: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安全可靠。

(3)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做好实验记录。

篇10

下面介绍我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对实验仪器及装置创新的几种方法。

一、组合法

创新实验法中的“组合法”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实验或操作,组合成一个实验或一个操作而将实验进行创新的方法。一个连续设计的、实验效果好的化学实验,不仅使实验所需的时间大大缩短,省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有时,经组合法创新的实验,其效果更具对比性,实验更趋“绿色化”,这也是实验创新的一种新思路。如教材中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实验存在不足:一是仪器较多,装置较复杂,药品用量也大;二是一氧化碳要“早出晚归”,在加热前需要用较多一氧化碳排除硬质玻璃管中的空气。此时若点燃尾气则有可能发生爆炸;若不点燃尾气则污染教室环境。为此我对实验进行如下组合与改进,用排澄清石灰水法收集一锥形瓶一氧化碳,然后完成以下操作:①手持橡皮塞,将上下两端铜丝分别在酒精灯上灼烧。引导学生观察铜丝颜色的变化并思考其原因。②将下端铜丝灼烧变黑后迅速插入充满一氧化碳的锥形瓶中。片刻后,振荡锥形瓶,观察石灰水的变化。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③由学生自己操作将瓶内剩余的一氧化碳气体点燃,引导学生观察火焰的颜色并用手触摸瓶壁。

装置改进后有以下优点:①改进后的实验将有毒的一氧化碳始终控制在密闭的锥形瓶中进行实验操作,避免了室内的空气污染。②仪器和药品用量少,将原实验化繁为简,可操作性强。③该装置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实验、可燃性实验及尾气处理实验整合起来,可谓是“一举三得”。④实验现象明显,并形成鲜明对比。奇妙的实验现象给学生带来了美的享受,并且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课堂气氛更活跃,学习效果更理想。

二、对比法

在实验中,有些化学现象通过单一实验而不能分辨时,要运用对比实验,以提高实验效果,另外有些现象需要把握其实质时,往往也需要做对比实验。如初中教材中关于氢氧化钠的水溶性学习时,只设计了氢氧化钠溶于水的实验,为了让学生更好掌握氢氧化钠的易溶和溶解放热这两个特点,我特意加设了氢氧化钙的溶解性实验作对比。具体操作如下:①在两个试管中加入等量的冷水(约5~8毫升),并让学生触摸试管外壁,感觉温度。②在一支试管中加入比较多的氢氧化钠,振荡静置;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很少量的氢氧化钙,振荡静置,观察两支试管中液体的浑浊程度,并用手触摸两支试管的外壁,感觉温度变化。

从以上实验学生很快能得出:同样多的水中加了多量的氢氧化钠能全部溶解,得无色透明溶液,且试管发烫,说明氢氧化钠易溶且溶解时放出大量热,而少量的氢氧化钙却不能完全溶解,得浑浊液体,试管也没那么烫,说明氢氧化钙微溶。在学完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都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后,我还及时向学生提问:如要检验二氧化碳该用什么试剂?如要吸收除掉杂质二氧化碳该用何试剂?为什么?学生通过实验对比分析明白:检验二氧化碳应用澄清石灰水,因为有明显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吸收除杂质二氧化碳应该用氢氧化钠溶液,因为氢氧化钠易溶,吸收二氧化碳能力强一些。学生也在对比实验中学会了对比观察,比较分析,得出结论,从而牢固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提升能力。

三、扩充法

创新实验方法中的“扩充法”就是从化学的纵向或横向去挖掘仪器或装置的潜在功能,扩充实验的手段,延伸实验的方法,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一种创新实验方法。

如学习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时,教材中安排了盐酸、硫酸除铁锈的实验,但所需反应时间较长,为缩短反应时间,我补充了用酒精灯加热这一步,另外还补做了硫酸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也加热)。当学生观察到盐酸除铁锈形成的黄色透明溶液、硫酸与氧化铜反应形成的蓝色透明溶液时,心情为之一振,倍感化学世界的绚丽多彩,也急于探究反应原理,实验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学生也就能类推延伸掌握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规律。

奇妙的、千变万化的化学实验现象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学生在精彩变幻的化学实验中领悟化学的魅力,洞察实验的内涵,从而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四、替代法

创新实验方法中的“替代法”就是对一些传统实验进行替代的一种创新方法。它可以是对效果欠佳的实验进行反应原料的替代,也可以是仪器装置的替代或实验用品的替代。常见的废品再利用就是替代法的一个具体体现。在实验条件比较缺乏的农村中学,这也不失为创新实验教学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开展家庭实验的一种好举措。

如初中教材中熟石灰的制备实验,是在蒸发皿中加入一小块生石灰,后加入少量冷水。此实验有以下不足:①实验现象不明显;②实验时间较长且不好控制。为此我对实验作如下小小的改进,将冷水换成热水(50℃~80℃),在很短时间内,就可观察到蒸发皿周围热气腾腾,产生大量白雾,较硬的块状生石灰体积迅速膨胀,变得松疏,成为粉末状,并伴随有“吱吱”的声响。学生被这剧烈的化学反应现象所吸引,兴致高昂。我及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学生分析得出: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块状生石灰变成粉末状熟石灰,并知道了“生石灰”和“熟石灰”这两个俗称的由来。

洁白的滤纸是化学实验室中一种重要的实验用品,由于其具有丰富的毛细管,能吸载本身质量20%~100%的液体,决定了许多化学实验可在滤纸上进行,特别适合于有颜色变化的微型实验。滤纸上进行化学实验的优点主要有:①因有白色底衬,颜色变化明显,现象直观;②试剂用量少;③操作简单、安全。如在学习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时,我就在课前耍了个小魔术:“清水”写“红字”;“清水”褪“红字”。在神奇的魔术中,学生感官受到刺激,探究的兴趣被激起,由此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热情。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笔者向来重视初中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改革,通过探索组合法、对比法、扩充法和替代法等化学实验仪器及装置创新方法,确实改进了化学实验课的效果,对于培养初中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十分有效。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8.03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新课标的化学教学已经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深入开展,高考模式也相应的发生了较大变化。从近年来理科综合高考试题可以看出,高考中的化学试题综合程度日趋提高,且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如果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他们就难以适应理科综合高考的新要求和新变化,也难以在未来深造中学习和掌握最新的科学技术。

心理学认为,知识是促进能力发展的基础,能力又是掌握知识快慢的重要制约因素,能力和知识是密切相联系的,是辩证统一的[1]。所以,忽视知识,特别是基础知识,就谈不上培养能力。在教学中,我们既要重视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使两者相互促进和提高,才能更加适应新高考模式的要求。本文浅谈在化学新课标教学中如何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从而为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教会学生建构化学知识的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掌握高中化学错综复杂的知识,没有系统的方法论做指导,必然效率低下,效果也必然不好。在教学中,应从化学学科本身的实际特点出发,灵活运用如下建构化学知识的方法。

1.分类转化法

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内容繁多、头绪杂乱,而且教材将其集中安排在必修一模块中。因此在教学中,内容过于集中,同时也无法用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知识做教学指导,这使得知识规律性不强,学习后特别容易遗忘。为了克服困难,提高基础知识的学习效果,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分类转化法总结出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主线,从而使繁杂的基础知识结构化、系统化、规律化,使基础知识的记忆变得较为容易,有效的夯实了基础知识。例如对于金属和非金属的知识可让学生分别按如下的分类转化线索进行总结:

金属元素:单质氧化物氧化物的水化物盐

非金属元素:气态氢化物单质氧化物氧化物的水化物盐

2.组成性质法

对于元素化合物知识,虽然用上述分类转化法可以使学生将知识系统化、规律化从而形成知识迁移能力。但对于不同物质所体现出的性质差异往往会掌握得不深、记忆不牢,这时如果再辅以“组成性质法”,使学生从物质组成和结构的本质角度理解物质的性质,则不但有利于元素化合物一般化学性质的掌握,更能对于不同物质共性以外的特性也会有较好的掌握。如对于碳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学生从分类转化的角度掌握共性知识后,还可再分析CO2、SO2、SO3的组成和化合价特点,进而很容易理解SO2容易被氧化的特性,从而在由Na2O2与CO2的反应迁移到Na2O2与SO2、SO3的反应时,不至于生搬硬套。

3.要点列表法

列表法是统计学上常用的方法,在化学教学中,特别是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知识,用要点列表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可以使繁琐的知识变得清晰、简洁。如对于化学平衡的要点可列表如下。

由此可见,通过要点列表归纳知识,不但使繁琐的知识清晰简洁,而且,学习者对于这些知识的理解会变得更深刻。如果使用得当,效果一定不错。

二、在训练学生记忆知识方面下功夫

篇12

二、设计科学性训练提纲,培养学生准确的表达能力

篇13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已成为高教改革的重要目标,科研意识、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是体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实验教学又是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如何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是实验教学最主要的目的。①

基础化学实验是笔者所在农业学校的食品、农学、生命、动科等专业的必修课,它是将普化、有机、分析实验优化重组、整合更新而成的新实验体系。作为一名化学教师,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基础化学实验,使本科生具有一定的科研素质,形成一定的科研思维,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这对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②为此,本课题希望在结合本校实际教学情况的前提下,主要从教学理念、内容、方法、手段及考核模式等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科研思维、逐步到具有一定科研能力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1 养成良好实验习惯,培养科研意识

在科研创新活动中,只有具备良好的实验习惯,才会熟练准确地操作、顺利地完成实验任务。为了使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以下措施:

(1)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写出预习报告,并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对预期实验现象做出解释,并且教师课前要检查预习报告并签字,把此项作为实验考核的一个方面,使学生将压力转为动力。

(2)规范学生的基本操作。实验操作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精确度和准确性。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来做,对于那些违反操作规程、粗心大意或是实验基本技能较差的同学进行单独指导,从而达到规范操作的目的。

(3)仪器药品摆放整齐。学生们在使用公用仪器、药品时,经常随意移动位置,这样其他同学在使用时找不到或花费很多时间寻找,为避免这种现象,教师要强调仪器药品位置固定有序的重要性,并认真监督,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好习惯,同时要求学生实验结束后,仪器、药品归原位,并逐项检查。

(4)仪器整理。实验结束后,及时整理实验台是养成良好实验习惯的最基本要求,故实验完毕后也不能放松要求,最初实验教师要逐一检查学生是否及时对仪器进行清洗,以及有无破损,待无误后方可离开。不管进行哪类实验这一步骤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因为其临近实验结束,大多数同学不注意这点,故在考核项上包含仪器清理这项,以加深学生重视。

(5)填写数据记录和实验现象。笔者在指导学生实验时发现,部分学生不按照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来记录,而是按照理论结果记录,甚至抄袭别人的实验结果,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要从始至终地以认真求实的态度对待实验,而且要教育学生能正确面对失败。对于不理想的实验结果,应当积极思考,分析失败原因,而不能随意更改数据。如发现有记录过于简单或随意改动实验记录的,则令其重新进行实验,最终成绩降档处理。

科学研究是以实事求是为根本,这种严谨的科学态度一定要在学生刚接触实验时就养成,以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

2 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培养科研思维

笔者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面对实验操作时很茫然,不知从何做起,或者操作错误进而影响整个实验结果,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高校扩招,学生的实验水平相差较大,部分学生由于学校实验条件的限制,只看过老师演示实验,甚至是只听过老师讲实验,自己从未亲手操作过化学实验,造成实验技能较差,另一原因可能是大多学生没有进行过系统规范的实验操作训练,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我们在基础化学实验课程中着重训练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使其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游刃有余。比如仪器的洗涤和干燥、药品的称量、溶解,溶液的配制,试剂的取用,加热与冷却方法等最基本的实验技能,这些是从事理科类,农学类、动科类、食品类科研实验都经常用到的基本操作技术。

除了重视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还要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注重学生科研思维模式的形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选取了几个实验,比如,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黄连中黄连素的提取等几个实验作为考察实验,作为总成绩的一部分,让学生了解科研过程,以及在面对一个研究题目时,需要做的事情有哪些。经过半学期的训练,多数学生形成了一定的科研思维。

3 开设创新设计型实验培养科研能力

创新设计型实验教学,是培养高素质、强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重要实践。这类实验都是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前布置题目,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查阅资料,了解相关知识,教师只起到指导作用,通过实验全过程的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课题研究的整体思路,既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心理品质。比如我们选择混酸中硫酸、磷酸含量的测定作为考察实验,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自己设计方案并经教师检阅后,开始独立完成实验。为了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我们对食醋质量进行检测。食醋的主要成分为醋酸,还含有对人体有益的有机酸,一些不法分子常用工业醋酸加水勾兑成假醋销售。工业醋酸常含游离矿酸,其对人体有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对于酿造食醋的规定:醋酸含量≥3.5%,而游离矿酸含量不得检出。醋酸含量采用酸碱滴定法,以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游离矿酸用甲基紫指示剂进行检验。③我们还测定自来水中钙、镁含量,从而了解生活用水水质状况。学生对这类题目非常感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学期实验全过程的训练,学生不但牢固掌握实验技能,而且具备了一定的科研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基础化学实验是融知识、能力、素质教育于一体,是培养学生科研意识、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最有效的一种手段。通过对基础化学实验的学习,多数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科研能力,这可以看作是为以后从事科学研究,培养创新综合能力所做的启蒙教育,因此,必须重视基础化学实验,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科研素质。

注:本文系八一农垦大学教育教学改革资助项目 (NDJ Y10434);“大学化学实验课与大学生科研素质培养的研究”阶段性成果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