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县域银行发展思路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现状
国内的银保合作始于1996?年,当时引入银行保险只是模仿西方保险产品销售方式,即银行在保险公司授权范围内利用其柜台销售保险产品,提供相应服务,向保险公司收取保险手续费。2001年以后,银行保险销售渠道异军突起,并很快成为我国保险销售渠道的三大支柱之一。公开数据显示,2004—2010年期间银保的复合增长率为37.2%,超过了期间全部保费收入年复合22.3%的增长率。但在2011年后半年后面对银保市场的发展,以及保监会90号、91号文件的出台,银行只能与最多不超过三家保险公司发成保险关系,保险公司销售人员不得进入银行开展保险销售工作,以及万能险、投资连结保险不能在银行柜台直接销售,银行必须开辟专业的保险销售区域进行银行保险的销售,从2011年银保保费收入来开,同比下降下降严重,各大保险公司都存在不同规模上的下滑。
二、我国银行保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追求短期利益,以手续费竞争为手段
银行在一味追求中间业务收入的同时选择保险合作公司非常混乱,甚至部分银行同时选择和近十余家公司进行业务合作,存在合作对象较多不利于保险业务的正常发展,反而加剧了各大保险公司在业务发展中手续费竞争的恶性循环,一方面,各银行网点为了获得更多的收入,主要以手续费的高低作为选择合作公司的标准,而且有的银行网点在手续费的支付上要求寿险公司采用不规范的操作方式。另一方面,由于银行网点资源有限,寿险公司不惜成本,竞相提高手续费率,甚至出现贴补费用进行恶性竞争,导致有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增加了不少,但利润却反而下降了。
2、销售队伍综合素质较低
保险公司在银保业务发展初期由于业务大幅的提升,而销售队伍没有快速跟上整体业务发展的需要,导致销售人员紧缺,在人员招聘的过程中并没有进行系统的筛选以及相关专业技能的培训,作为联系银行和客户纽带的保险公司的银保业务员,在实际销售中由于自身没有经过专业学习,有时为了提高业绩从而提高个人收入,不惜采取缺乏道德的不良手段,使得公司声誉受损,进而影响整个银行的声誉。以至并没有给消费者带来专业的介绍,容易产生销售误导、夸大收益率、混淆银行与保险公司产品、与存款相比较等问题。银行人员缺乏系统培训,容易产生误导消费者、夸大保险利益、混淆银行与保险公司信用等问题,售后服务质量较差,容易导致银行信用透支。
3、消费者满意度严重下降
由于消费者对银保产品接触很少,银行保险销售人员在追求利益的同时,采用一些不道德手段导致销售误导、夸大保险收益率、混淆保险、存款、基金等产品,让部分客户上当受骗;加之各大媒体、报纸对银行保险销售的肆意宣导曝光,在市场中加大了负面印象,很大程度上的降低了客户对银行保险的满意度,甚至引发“谈银保色变”等众多不利于银保市场发展的因素。
4、银保市场保险产品单一
目前,银保产品以趸交型的分红型和投资理财型产品为主,各寿险公司的银行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在市场上常见的多是短期分行和投资型产品。这些产品与银行储蓄产品较为相似,在业务发展初期,易于为银行客户接受,但从长远来看,此类业务不仅会逐渐给银行施加争夺储蓄存款、分流客户的压力,还可能对寿险公司赢利能力带来不利影响,易使客户注重收益而忽视保障。产品单一还容易引发恶性竞争和违规等问题。
三、浅析下一步银保业务发展的思路
1、树立银保合作长远化合作战略
银行应当把银行保险的发展放在实现综合经营的高度上来认识,把发展银保业务纳入银行的长期发展战略。银行保险的合作,必须创新银保合作机制,通过资本的相互渗透,业务相互交叉,文化相互交融,产品相互融合等,最终过度到银保综合经营。不能在一味追求中间业务收入的同时从而没有考虑长远化的发展,导致银保销售在后续跟进服务上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2、应致力于建立一支专业技能过硬的专业化销售队伍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银保销售队伍,加强银行与保险公司客户经理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加强银行理财经理保险销售专业化的技能提升培训。另一方面,要立足长远,保险公司要积极搞好客户经理队伍建设,与银行完美衔接做好销售的后续服务工作。第三,银行销售人员在保险业务的同时要加大销售人员职业行为规范的培训,并制定相关的监督考核机制,致力于降低销售风险。
3、加强监管力度,严格治理不正当竞争及销售误导
针对目前银行保险的销售误导,监管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对一些误导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要进行严厉处罚,取消银行网点的保险资格,限制保险公司进驻银行网点,限制保险公司进驻银行网点,对当事人进行处罚,坚决杜绝销售误导,保护消费者权益。
尽管我国当前银保市场在迅猛发展的同时凸显出来了一系列问题,但银行保险的快速发展,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式和社会环境都不同程度上存在很多促进作用,同时也更能满足客户在当前复杂经济形式下的金融需求,所以我们要致力解决当前银保市场在发展中出现的一些制约健康有序发展的因素,确保我国银行保险快速成长,为人民提供更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同时为稳定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吴定富.中国保险业发展蓝皮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2]胡浩.银行保险——商业银行综合经营丛书[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3]赵立航.欧洲银行保险的发展情况与经营管理[J].上海金融,2005.3.
篇2
元月7日,省分行*行长视频电话会议之后,市分行于当日及时召开由各县(区)支行行长、市分行机关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内控管理、案件防范谈话会和业务经营分析会,在进一步学习傅行长讲话,深刻理解讲话内容,认真分析当前陇南分行内控管理,案件防范,业务经营形势的基础上,重点就贯彻视频会议精神和2008年开展“大行德广、伴你成长金钥匙春天营销”活动、等一季度重点工作进行了周密安排和部署。
一、领导高度重视,统一思想认识,层层抓好落实。为了切实抓好1月7日傅行长视频讲话精神的贯彻和落实,全省农行视频会议结束后,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郭振峰就主持开全市农行行长、市分行机关部门负责人会议,在重新学习视频会议讲话,深刻领会精神实质的基础上,提出了贯彻落实的具体意见。郭振峰强调:省分行傅行长视频讲话,从战略高度为我们2008年全年工作指明了方向,各县(区)支行回去后要认真学习讲话材料,深刻领会讲话实质,把视频会议精神层层传达到各部门、各网点和全体员工,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切实把思想和精力集中到抓资金组织,抓市场营销、抓清收工作、抓中间业务收入上来。郭振峰指出:从近两年我们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一切工作都要突出一个早字,不能等,不能靠,抓得早、效果好,要把激情激发到抓存款、增份额上,确保2008年全行各项存款余额突破50亿元大关。要把激情用在抓贷款营销上,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加强上下行的联系、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充分掌握客户产品信息、资金信息和经营信息,认真做好客户服务营销工作,特别要抓好洛坝集团等大客户的服务营销工作,力争在一季度贷款营销上有一个实质性的突破。要把激情用在抓好中间业务收入上,要匡算原有传统中间业务成本,对风险较大,成本较高的中间业务该退出的要及时退出。另外,要提升新产品的发展水平,在不断加大对基金营销、第三方存管业务和银行卡营销的同时,要创造条件尽快成立理财中心,切实把中间业务做大做强,努力提高人均占有水平。要把激情用在挖掘潜力抓清收上。要充分利用春节期间外出务工人员集中返乡有利时机,集中人员、集中力量上门服务清收,特别要讲究清收方式方法,以实际行动感化贷户,促进贷户主动归还贷款。要把激情用在高度重视内控管理和案件防范工作上,抓好各项制度落实,做到案件防范警钟长鸣,切实把各类事故隐患和案件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努力确保各项业务实现首季开门红。
二、规划发展蓝图,明确工作思路,确立奋斗目标。
围绕傅行长视频讲话,市分行还在去年底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发展蓝图,确立了初步的发展思路,明确了一季度奋斗目标。首先,规划了发展蓝图。要按照总分行“立足县域,服务三农”的要求,充分发挥陇南农行在县域商业金融主渠道中的作用,实现自身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有效发展。县域支行要根据区域经济特点和机构管理水平,因地制宜,确定符合自身特点的业务发展重点,打造差异化经营的特色支行,打造全新一流商业银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贡献。其次,初步确立了基本发展思路。2008年,将认真按照总、分行的统一部署,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指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积极适应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需要,围绕“改革、发展、管理”这一主线,继续坚持“求质量、增份额,抓股改、快转型,强管理、提效益,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的基本工作思路。三是明确了奋斗目标。为了扎实做好2008年各项工作,顺利实现首季业务开门红,围绕上述工作思路,市分行党委在深入调查分析,反复研究讨论,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市分行早在去年12月底就及时下发了《关于做好2008年一季度重点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具体的奋斗目标。即到一季度末,全行各项存款净增5亿元,到年末各项存款余额突破50亿元大关。营销有效贷款2亿元以上,不良贷款净下降500万元,银行卡发卡达到21000张,实现中间业务收入600万元以上,实现非应计贷款利息收入200万元。
三、精心筹划安排,广泛开展宣传,激情奏响春天行动。在深入全面贯彻傅行长视频讲话精神的同时,市分行还精心策划,在全行奏响了“大行德广、伴你成长金钥匙春天”活动,并制定了《2008年陇南农行“大行德广伴你成长金钥匙春天行动个人业务综合营销实施方案》,成立了由行长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的领导小组,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明确了活动时间,即从2007年12月1日至2008年3月31日。二是确定了营销目标。活动期间,新增金钥匙理财贵宾客户(日均存款余额20万元人民币以上或在我行金融资产50万元以上)达到180个;新增个人优质客户(日均存款余额10万元以上或在我行金融资产20万元以上)达到180个;确保各项存款净增5亿元,其中:个人存款确保净增2.4亿元,力争3亿元,市场份额争“双第一”;营销个人有效贷款增加2400万元;继续扩大开放式基金销售规模,增加基金保有份额和市场占有份额,力争实现手续费收入100万元以上,国债和其它理财产品销售额比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加;新增个人第三方存管账户600个;一季度新增网银个人注册客户500个,企业注册客户15个;新增借记卡21000张,实现银行卡业务收入300万元;保险手续费收入25万元。三是突出了营销重点。要增强组织存款的整体合力,着重抓好各行业高级管理人员、公务员、优势行业从业人员、私营业主、个体商户等优质客户群体的营销,在客户财富增值中提高竞争力,力争全年实现“保六争八奔十”目标的实现;加大个人中高端客户维护和拓展力度,全面优化个人客户结构,积极抢占县域高端客户市场和高附加值产品市场;继续保持个人负债业务快速发展品。礼县、宕昌、西和、康县、武都支行要结合当地外出务工人员多、资金汇兑集中、“双节”返乡的时机,组织外勤人员,与县劳务办联系,走村进户,有针对性地开展金穗卡专题宣传营销活动;武都、成县、西和、徽县支行要将当地企事业单位广大职工作为发卡对象,扩大城镇居民用卡比例。市、县行要结合《关于开展庆祝全国金穗卡发卡突破3亿张、全省金穗卡发卡突破400万张暨贷记卡发卡、用卡系列营销宣传活动的通知》精神,在扩大银行卡业务总量的同时,加大对超市、宾馆、商场、医院等银行卡消费行业和单位的宣传营销,增加银行卡特约商户,引导客户刷卡消费;积极营销开放式基金,加大在县城和中心集镇的理财业务拓展力度,努力使陇南农行成为县域理财市场的主导行和引领者。
篇3
刁钦义:县域经济是城乡经济的结合部、汇合点,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可以说总行的这一市场定位正是基于对农业银行在各地发展的实际做出的判断。山东农行发展的实际情况也能从一个方面验证出这一定位的科学性。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县域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全国百强县和经济强县,目前全省近90%的人口和79%的经济总量在县域,有22个县进入了全国百强县,其中14个县财政收入超过10亿元。在县域经济蓬勃发展和城乡经济不断融合的过程中,衍生出巨大的商业金融需求,这为银行业特别是县域金融机构的业务拓展和发展壮大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山东农行的发展历程看,我们经营的主阵地始终在县域,一直承担着国家支农贷款发放等政策性业务。“十五”期间,山东农行累计发放涉农贷款1661亿元,截至2005年末,涉农贷款余额达到665亿元,占各项贷款总额的42%。即使在农业银行积极拓展城市业务的进程中,也始终坚持把立足县域经济,作为全行谋求更快发展的基础,县域业务始终保持加快发展的趋势。目前,山东农行61%的存款和58.6%的利润来自于县域,县域已成为全行业务发展的重要基础。
《银行家》:根据上述对市场情况和自身业务发展的分析,目前山东分行的业务框架与模式的重点是什么?
刁钦义: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不平衡性,山东有22个县成为全国百强县,也有省级贫困县。因此,在县域业务发展中,首先坚持“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原则,积极推行区域差别化发展战略。对全国百强县和省级经济强县支行实行突破发展,全方位介入县域各类经济主体的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根据县域经济特点和业务发展需要,积极创新管理机制,健全完善各项配套制度,增强县域支行的经营活力,努力在全行营造助推县域业务快速发展的大环境。
其次,完善信贷业务转授权限管理。对于位于金融资源丰富、管理水平高、资产质量好的部分全国百强县、全省经济强县的支行实行“穿透式”转授权,适当扩大信贷审批权限。完善重点法人客户直接营销机制建设。按照贴近市场、贴近客户和精简高效、权责对称的原则,扩大直销客户范围。对直销的重点法人客户,由直销部门开展一站式调查,开一次贷审会,减少审查审批环节。对于超县域支行权限的信贷业务,实行先纵后横,由客户部门上报有权审批行的客户部门审议,省去中间环节。在县域支行设立个贷审查审批中心,按照岗位分离原则,集中处理个贷业务。对于优良客户信贷业务,开辟绿色通道,实行特事特办。对季节性特点明显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给予特别授信,配置短期信贷规模,提高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灵活性。优化信贷工作流程,进一步优化公文流转方式,减少审核环节,提高信贷审批效率。
突显服务优势
《银行家》:目前,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已成为各商业银行竞相提出的口号,但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从农村金融领域的退出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您认为像山东农行这样的省级分行,是否仍能够利用自身的优势,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
刁钦义: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农业银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其他大商业银行退出部分县域市场后,农业银行是惟一在每个县市都设有分支机构的国有商业银行,网点遍布城乡,具有能适应不同客户所需的产品服务体系。目前在山东省县域中,农业银行拥有网点机构1331个,在岗员工17112人,分别占全行网点和员工总数的72.8%和64.5%。此外,山东农行在县域拥有广泛的客户基础,支持培育了一大批县域支柱产业、重点工业企业集团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全省333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获得我行贷款支持的有203家,贷款余额94亿元。在省政府确定的全省1000家成长型中小企业客户中,山东农行已与其中的720户建立了信用关系。2005年,全省农行县域支行实现利润17.3亿元,实现利润超5000万元的支行有8个。在县域中,我们还拥有全国性网络和系统性产品,打造了客户和市场认同度很高的品牌形象。
我个人以为,农业银行发展县域业务可以大有作为。县域经济的蓬勃发展孕育了巨大的金融商机,县域金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高度成长性、收益性,已成为我行利润来源的重要渠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县域经济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对银行信贷和金融服务提出了更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资金需求总量更加巨大,服务需求方式更加多样化。进一步开拓县域市场是农行拓展新业务增长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
《银行家》:县域市场客户规模小,比较效益低,山东农行如何在发展中防范风险?
刁钦义: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与操作风险,是当前商业银行面临的三大主要风险,但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主要受外部因素影响不同,操作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商业银行内控管理水平。为此,山东农行不断完善思想教育、制度建设和责任追究“三位一体”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大力营造员工“不想、不能、不敢”违规违纪的良好氛围,积极构建全行操作风险管理长效机制。
防范操作风险,必须首先从解决思想问题入手。要端正办商业银行的思想,进一步强化科学发展意识、合规经营意识和从严治行意识。
篇4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是壮大首府县域经济的关键所在。据调查了解,截至2012年底,玉泉区非公有制经济市场主体达到了21379户,注册资金达到541882万元;全区生产总值达到250.3亿元,其中非公有制经济生产总值实现179.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1.8%;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30.6亿元,其中非公有制经济完成99.2亿元,占地区总量的75.8%。
与此同时,呼和浩特市各旗县区也根据自身实际,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为民营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有利商机和空间。今年以来,呼和浩特市九个旗县区依托各自优势和各具特色的经济板块,先后与重点民营企业达成合作。一是内蒙古山路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利用托县水煤组合、电价比较、区位交通等优势,规划投资100亿元在托县建设1000兆瓦太阳能发电和城镇建设相融合项目,其中建设光伏温室大棚1080座,现代化的光伏小镇3000户,种植优质牧草40000亩。项目建成后,光伏发电年产值将达20亿元,将解决就业人员近万余人。二是内蒙古维多利集团、内蒙古巨华集团等企业在回民区共同投资兴建的内蒙古大商城,集商业、金融、电子商务、文化产业、生活休闲、餐饮娱乐、仓储物流为一体,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营业收入30亿元,年缴纳税金2亿元,并提供15000个就业岗位,对回民区服务业发展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成为带动回民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另外,玉泉区形成了一批大中型商场及几处大规模的水果、蔬菜批发市场,同时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形成了首府城区的黄金旅游区;新城区形成了以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批发零售贸易业为支柱产业的一个门类齐全的优势产业;和林县成功引进以蒙牛乳业为代表的一批优势龙头企业,培育绿色食品加工业、电力产业、石材建材业、现代服务业和林草业“五大”支柱产业,实现了县域经济的跨越发展。
二、首府民营企业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
(一)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服务不到位。一是民营企业农村用地的审批程序相对繁琐,以致民营企业项目投资中途搁置;二是民营企业农村用地的权属不明确,给民营企业投资带来困扰;三是政府对于县域经济发展建设规划一张图纸、一个模式,没有突出特色,不切合各个县域生产、生活的实际;四是政府对县域地区的民生工程投入不够。
(二)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区域弱势明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项目、人才都要向最适合增值的大中城市、交通枢纽和平原地区流动,对条件相对薄弱的地处非交通要道的县域,民营企业受到的关注较少,并且难以留住优秀人才。交通、通讯、文化、卫生等方面的落后,以及缺乏吸引力的投资条件和环境,加之缺少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基础条件相对落后的县域发展经济步履维艰。
(三)投资建设的辐射作用不够强。部分民营企业思想认识还存在差距,对自身所肩负的责任认识不足,在县域经济建设中,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致使好多项目因投资大、利润小、回报周期长而被搁置。县域经济的发展不单纯是靠项目建设,还要靠项目带动诸如交通、卫生、医疗、就业等民生工程。而大多数民营企业在投身县域经济建设过程中,不愿意在基础设施方面花钱,错误地认为民生工程是政府的事情。
(四)融资渠道不畅。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更多面向规模以上的大型企业,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不够,基层银行的信贷额度不足,不能够满足当前各县域民营企业的资金要求。
(五)县域经济各类数据统计存在的问题。调查中发现,关于首府县域经济发展的各类数据统计口径不明确,统计范围及概念模糊,甚至留有空白,难以为相关部门解决县域经济建设中的问题和为民营企业参与县域经济建设提供参照。
三、促进首府民营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制度,长效监督。为了大力培育市场主体,鼓励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县域经济建设,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建议把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纳入有关职能部门的目标考核内容,对全市各区、各部门县域经济发展进行定期监督和考核。2013年,呼和浩特市工商联代市委、市政府起草了《关于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实施意见(讨论稿)》、《呼和浩特市关于进一步发挥异地商会作用的意见(讨论稿)》以及《关于对旗、县、区、开发区非公经济年度考核暂行办法(讨论稿)》,提出:一是建立民营企业重点联系帮扶制度,重点联系帮扶对象,市本级联系民营企业100户左右,旗、县、区、开发区联系民营企业30-50户左右;二是以成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及股权基金的方式,积极组建融资服务平台。
(二)各尽其能,因势利导。一是政府相关部门要为促进首府县域经济发展做好多方面的组织协调工作,以更优的环境、更好的政策推动发展。二是组织各类媒体深入宣传中央、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宣传和报道对首府县域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民营企业,形成尊重和支持民营企业的良好社会风尚。三是为了承接先进产业,帮助民营企业找到新的发展路径,组织民营企业到那些在发展县域经济方面做得好的地区调研考察。四是通过开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与异地商会、行业协会代表座谈会、见面会等,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致富思源,富而思进”,转变思路,更新观念,有意识地到首府县域去寻找项目。五是完善和加强呼和浩特市县域经济统计办法,建立健全县域经济统计概念、指标等,合理界定统计范围,全面科学地反映首府县域经济发展情况,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做好县域经济发展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三)因地制宜,互惠互利。要整合资源壮龙头,转型升级强实力,建稳基地促发展,利益联结增效益。县域经济发展同样需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通过认真地调查分析,论证项目的可行性与操作性,找准各区域的特色和优势,整合和优化当地资源,在开发利用、深加工以及产业链上下功夫。工业要集约布局、集群发展,突出园区建设和龙头企业的培育;农牧业要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有了适宜的项目,还要有良好的运营模式,在把民营企业、科技人才、县域农户有机结合起来的基础上,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才能保证项目正常运转,取得实实在在的效益。
篇5
一、指导思想
未来三年,我行总体目标和工作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为保障,以“稳中求进、稳中有为”为基调,突出“提质、增效、空险”六字方针,培育亮点、打造特色、努力做到同业进位、系统提升、实现规模、速度、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围绕资产、负债、中间业务强化工作措施;围绕调结构、控风险、强基础提高保障能力;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员工队伍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提升管理水平,将资本管理做细求精。积极推进“三农”业务经营转型步伐,调整贷款结构,推进大客户营销和巩固力度,营造安全经营环境,全面实施“三农”和县域蓝海市场发展战略,积极围绕“强农、惠农、富农”为主线。探索特色服务“三农”新模式,倾斜信贷助力现代农业,大力推进“惠农通”工程建设,电子银行的投放、推广和应用,全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和价值创造力,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经营效益,努力打造区域内城乡联动、综合经营、优质服务的综合性、科技型的现代国有精品主流商业银行。
二、发展目标
未来三年我行发展的总体目标是:3年内主要经营指标达到全省县支行上游水平;其中:2014年打基础各项经营指标达到全市上游水平,2015年各项经营指标进入全省先进水平。2016年保持全省领航地位,力争实现以下主要具体目标:
1、业务发展目标
--本外币各项存款以年初****亿元为基数,未来三年以每年****%速度递增,三年内增加****亿元。
即:2014年底各项存款增量达到****亿元,其中:个人储蓄存款计划增量**** 亿元,对公存款计划增量****亿元,同业存款计划增量****亿元。
2015年底各项存款增量达到****亿元,其中:个人储蓄存款计划增量****亿元,对公存款计划增量****亿元,同业存款计划增量****亿元。
2016年底各项存款增量达到****亿元,其中:个人储蓄存款计划增量****亿元,对公存款计划增量****亿元,同业存款计划增量****亿元。人均达到****万元。
--银行卡 2014年计划发卡实现****万张,卡存款余额达到****亿元。
2015年计划发卡实现****万张,卡存款余额达到****亿元。
2016年计划发开实现****万张,卡存款余额实现****亿元。
--网上银行 2014年计划实现开户****户,交易额实现****亿元。
2015年计划实现开户****户,实现交易额****亿元。
2016年计划实现开户****户,交易额实现****亿元。
--客户拓展 2014年计划发展企业法人客户****户、个人客户****以上,其中存款在100万元以上的客户****户,存款计划实现****亿元。
2015年计划发展法人客户****户、个人客户在****户以上,其中100元以上大客户达到****户,存款力争达到****亿元。
2016年计划发展法人客户****户,个人存款记****户以上,存款力争达到****亿元。
--资产总量 2014年年初****万元的基础上增加****万元,平均余额达到****万元年末余额达到****元,其中:三农贷款****万元,个体工商户贷****万元,法人、小微企业贷款****万元,综合消费、个人住房贷款****万元,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万元。
2015年年末贷款余额计划实现****万元,其中:三农贷款****万元,个体工商户贷款****万元,法人、小微企业贷款****万元,综合消费、个人住房类贷款****万元,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万元。
2016年年末贷款余额实现****元,其中:三农贷款****万元,个体工商户****万元,法人、小微企业贷款****万元,综合消费、个人住房类贷款****万元,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担保贷款****万元,其它贷款****万元。末其在个人业务、中小企业业务、银行卡业务、资金营运业务、保险业务、电子银行业务等领域争取处于同业前列。
2、利润发展目标
1、经营利润目标
经反复测算:
2014年年末实现拨备前利润达到****万元,拨备后利润达到****万元,中间业务收入实现****万元,其中:保险手 续费收入****万元,银行卡业务收入****万元,电子银行收入****万元,结算业务收入****万元,基金、贵金属销售收入****万元,往来收入****万元,贷款利息收入****万元。
2015年年末实现拨备前利润达到****万元,拨备后利润达到****万元,中间业务收入实现****万元,其中:保险手续费收入****万元,银行卡业务收入****万元,电子银行收入****万元,结算业务收入****万元,基金、贵金属销售收入****万元,往来收入****万元,贷款利息收入****万元。
2016年年末实现拨备前利润达到****万元,拨备后利润达到****万元,中间业务收入实现****万元,其中:保险手续费收入****万元,银行卡业务收入****万元,电子银行收入****万元,结算业务收入****万元,基金、贵金属销售收入****万元,往来收入****万元,贷款利息收入****万元。
2、资产质量目标
--在3年内对于新形成的不良贷款占比将严格控制在****%以下,计划2014年末不良贷款率在****%;2015年末不良贷款率在****%,2016年末不良贷款率在****%。信用卡透支不良率控制在****%以内,在没有不可抗力因素等客观因素造成贷款形成不良的情况下,将不良贷款率控制到零。
3、结构调整目标
--客户结构优化,3年内每年个人优质客户和法人优质客户分别提升客户总数的****%、****%和****%。
--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3年内中间业务收入占有效收入最终达到****%。
--网点结构进一步优化,3年内所有网点转型精品化、明星化、现代化、科技化;储蓄存款均要达到****亿元以上。
--员工和部门结构优化,3年内整合网点人员,前后台人员合理搭配;柜员、客户经理实现知识型、专业型、复合 型、年轻型的新一代员工;机关与基层员工合理流动,充实前台人员,压缩机关人员,竞争上岗。
篇6
(二)县域经济实力壮大,农民收入大幅提高
宝鸡县域经济不断壮大,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36户,县区工业园承载能力不断增强,34户企业成功入园,园区已成为引领县域工业发展的引擎。农业特色产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畜为主导、果为特色、粮为基础的发展格局。城镇化步伐显著加快,一批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工程陆续开工。2009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86元,县域经济、非公经济在全市经济中的比重分别达到45.2%、47.6%。凤翔、扶风县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提升最快百强县,凤县荣获全国最美小城殊荣,岐山成为国家级苹果项目示范县,眉县成为全国无公害猕猴桃科技示范县,东岭村跻身“中国经济十强村”。
(三)“新农保”制度试点成功,城乡养老制度无缝衔接
宝鸡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采用费用县级统筹式、缴费和享受待遇捆绑式、基金储蓄以政府补贴和个人缴费相结合的完全个人账户积累式等形式。该制度以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为基础,兼顾传统的家庭养老、土地保障和社会救助方式,推行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农村和城市享有同等水平的社会公共服务。使农民真正享受到30年改革发展的成果。2010年4月《宝鸡市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行办法》的出台,标志着宝鸡市社会养老保险从制度层面上实现了无缝隙、全覆盖,从根本上较好地解决了城乡居民社会保障问题,使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有了实质性的突破。
(四)统筹城乡就业,城乡就业体系逐步完善
按照“统筹城乡”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宝鸡市政府提出了“统筹城乡就业”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培训”等。鼓励外出经商务工人员、农民、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等主体,从事个体经营,创办经济实体。对创业所需土地可征用,可租用、可入股;对自行申贷创业成功的下岗失业人员,按最高不超过5万元的贷款限额,由财政给予2年的贷款贴息;对有就业愿望、就业技能的下岗失业人员,由公务员牵线搭桥,帮助其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就业;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超过50人和100人的,以最高不超过50万元和100万元的贷款限额,按银行同期基准利率的50%,由市财政给予两年的贴息;对自主创业的大中专学生,以个人身份参加社会保险的,由市财政给予社会保险补贴。
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水平判别
(一)农业人口众多,城市化进程滞后
城乡融合是农村不断被城市“同化”的过程,城市化水平越高,城市文明的普及率就越高。宝鸡是因宝成、陇海铁路而兴起的新型工业城市,城乡并存,城镇化水平低,城镇规模偏小,城市化进程滞后,农业人口众多,农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2008年宝鸡第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为11%、60.3%、28.7%,从数据看,经济结构趋于合理,但一、二产业明显落后于全国水平。且GDP、人均GDP、经济增速在全国处于下游位置,就业结构变化与产业结构也不同步,超过50%的人口仍滞留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滞后客观上阻碍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乡经济良性循环。
(二)城乡资源配置不均,现代农业发展缓慢
宝鸡工业基础雄厚,具有相当的规模和水平,但与沿海发达城市相比,县域经济实力依然不强,工业反哺农业能力较弱。农业基础条件相对较好,资源较为丰富,但城乡资源配置不均,虽然近年来在城乡建设、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然没有达到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和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现代农业开发与综合利用滞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不同步,农村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市场体系尚不健全,现代农业发展缓慢,统筹城乡发展压力较大。
(三)大量富余人员进入城市,农村发展缺乏后续新生力量
城市化发展,承载着城乡腾飞的希望,也抽取了广大农村的新生力量。改革开放后,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实现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但农业人口向城市的过量转移,势必造成农村劳动力下降,农业系统人才稀缺,尤其是缺乏高技术人才和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的新鲜血液。这不仅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也降低了土地这一人类最稀缺资源的利用效率。宝鸡县域人口占全市80%左右,而经济总量仅占全市的50%多,农民人均纯收入虽然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与全国平均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仍有40多万的贫困人口,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区域城乡经济社会协调统筹的发展思路
篇7
一、河北省县域经济产业结构的现状
河北省有11个设区市、23个县级市、109个县、6个自治县、35个市辖区、910个镇,是个农业大省。2013年河北省县域全部财政收入占全省近50%,县域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省的63%,县域GDP占全省的近70%,县域总人口占全省的83%,全省县域总面积占全省的94%。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河北省的县域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全省经济的综合实力。
1.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
全省农业实现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和“一三产业互动”的现代农业新格局。粮食生产上了一个新台阶,高效特色农业总面积达到527万亩,日光温室面积位也取得了成效。畜产品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一半以上。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300家,新建投资10亿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重大项目11个。“一乡一业、一县一业”达标乡镇达到60个。
2.工业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
县域工业实现了由传统的中小企业向集群化转变。多年来已形成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电力电气、包装印刷、医药、陶瓷、塑编、食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体现了当地经济特点和产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县域工业园区五年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07.6亿元,园区承载能力不断增强。产业集群规模快速壮大,13个产业集群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农产品加工、手机、陶瓷等产业集群正向千亿集群迈进。重大项目实现质的飞跃,项目数量和投资由2007年占全市20%提升到65%。县域工业化率达到69.5%,工业已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3.服务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县域服务业呈现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通过建设服务业集聚区,在农村开展“万村千乡”、“新网工程”、“家电下乡”和“汽车摩托车下乡”等活动,农村居民的消费环境、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稳步提升,农村消费市场繁荣活跃。不断加大第三产业项目招商,中国辉山乳品城等一大批投资百亿元以上重大服务业项目纷纷落户县域,成为县域服务业发展新的增长极。房地产等新兴第三产业快速发展,2012年施工面积5439万平方米。
二、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河北省县域经济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加速发展阶段,三大产业比重由2002年的21∶47∶32,发展到2011年的16∶54∶30。9年间,二产比重提高了7个百分点。按照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第二、三产业取代第一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降低,第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增加。目前,工业是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并处于高速发展期。与经济发展名列前茅的江苏、山东相比,河北省的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仍然偏高,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偏低。
2.工业规模小、竞争力弱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省县域工业基本是“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思路,强调经济总量的提高,而忽视产业素质的整体提高。致使现在我省大多数县(市)缺少具有较大带动作用的骨干支柱企业,工业主导成分是中小企业,而且布局分散,缺乏应有的产业聚集效应。⑴我省县域中小企业市场占有率较低。由于种种原因我省县域中许多优势产业,如建材、医药等,并没有随着改革开放后市场容量的迅速扩大而实现快速发展。既没有形成规模,也没有形成品牌优势,使其工业产品一直在市场的低端竞争,产品利润低,企业效益差。⑵产业间、企业间关联度较低,大、中、小企业间没有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体系。这种小而散的产业组织结构限制了县域中小企业参与现代大企业(集团)所设定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的机会,从而制约着县域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的升级、换代。协作能力弱直接导致了县域工业整体竞争力的弱势地位。
3.农村资本市场发展滞后,是制约河北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
同农村市场经济发展形势相比,河北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资本市场,县域经济很难募集到所需要的发展资金。表现为:融资的主要渠道还是依靠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其他融资渠道非常有限;近几年国有金融机构在县域内采取了金融产品抑制和机构的萎缩方式;非国有中小金融机构(包括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外资银行、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市场进入机制严重滞后;融资中介组织极其弱小,项目融资人才、资本运作人才缺乏,信托投资、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缺乏,不能为投资者的产业发展提供融资服务;民间金融组织发展尚不完善。县域内企业融资机制的不健全,使县及县以下的金融服务出现真空地带,民营经济和小企业缺乏金融支持的有效渠道。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提供的贷款约占农村资金需求的25%,70%左右的资金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或者只能通过所谓非法的民间金融渠道得以满足。这在我省有不少例子发生,有的违法现象还很严重。
三、河北省县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
1.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进程
以项目为基点,大力提升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高端精品农业,进一步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建成一批粮、牧、菜、果、鱼精品基地。在尽快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基础上,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突出“一产抓特色”,坚持高起点规划、高科技引领、高标准建设,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以环京津区域为先导,紧紧围绕蔬菜、果品、苗木、花卉、水产等特色产业,每县建成一个特色鲜明、功能多样的现代农业示范区,构建一批绿色有机的现代农业基地、独具魅力的农业休闲度假基地、优质天然的生态环保基地,集中力量打造一批规划布局合理、生产要素集聚、科技和设施装备先进、经营机制完善、经济效益和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引领全省现代农业发展。
2.调整优化工业结构,做强做大产业集群和园区
一是加快推进新型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突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园区发展空间,强化重大项目承载能力。工业园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规模和投入强度,总产值突破万亿,带动就业人数25万人。二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集群。围绕“壮大产业集群规模、丰富产业集群内涵、创建千亿元产业集群”的工作思路,做大做强一批重点工业产业集群。三是建设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和领军企业。通过提高招商标准,实行招商选资,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高成长性、高附加值、高牵动力的重大项目。培育壮大一批有规模、有品牌、有市场、有发展潜力的装备制造、石化、冶金、通信、物流和农产品加工等大企业和大集团,不断打造知名企业和名牌产品。
3.调整优化服务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一是积极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建立适应国内外双向交流的商品物资流转物流中心,开展货物中转、仓储配送、速递业等业务,形成以区域性商贸市场为中心,遍及城乡的小型商业网点和集贸市场为基础的商品流通网络。通过外引内联,采取多元化投资的方式,建设商贸市场和商品物流配送中心,加快连锁经营、大型超市等商业网点的发展。二是大力发展旅游业。重点发展承德、秦皇岛两个国际旅游城市,建设环北京休闲旅游产业带和环渤海度假旅游产业带;构建十二个集中度大、关联性强、集约化水平高的旅游产业聚集区。三是做大县域房地产业。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化发展规划,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房地产开发,提高房地产开发质量,优化房地产供应结构,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参考文献:
[1] 徐长健.浅谈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J].城市探索,2012,(1).
[2] 韩德军,鲁静芳,张文专.基于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
法的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研究―以贵州省为例[J].安
徽农业科学,2011,(10).
[3] 张囡.河北省区域综合实力评价研究[D].河北经贸大
篇8
金融制度创新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然而当前在县域发展中,金融制度创新存在着许多问题,对这些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县域发展中金融制度创新存在的问题
1.缺乏战略性的发展思路,导致深层次的创新严重匮乏
为了不使创新措施与现有的政治、经济秩序和社会利益结构发生冲突,我们把创新的着眼点更多地放在外延的扩展上。从经济性的角度分析,这是金融企业必然的选择。因为金融创新的动力在于金融企业逐利避险,由于缺乏金融政策的配套实施,对于一些很清楚的势在必改的金融问题难度大, 会对现有制度框架形成冲击,不想或不敢采取迅速的创新行动,以致传统体制和金融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使得改革创新的收益逐步递减,进而导致人们减淡对改革的信心和热情,从而使改革失去广泛的社会支持。
2.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规范性
一是各金融机构至今还没有一个真正建立在研究客户需求基础上统一的规划协调部门,也没有专门的主管机构,业务开发缺乏系统性,创新成果的优势不能充分发挥。二是目前许多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或欠发达地区金融机构经营观念相对落后,业务品种基本上仍是传统的存贷款、结算业务和少量的发行、兑付债券等业务,外汇业务和中间业务很少,住房信贷、助学贷款等新的消费需求贷款品种发展非常缓慢,金融创新活动缺乏科学性。三是业务创新中银行间存在不良竞争,为追求市场占有率而进行低层次的价格竞争。符合中国国情的能够真正发挥作用的原创型创新太少,而从国外引进的吸纳型创新较多且缺乏规范性。
3.政府主导型的强制性金融创新成为金融改革创新的障碍
目前,我国金融创新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政府主导型的强制性金融创新,推动金融创新进程的主导力量是政府。金融创新措施是通过政府带有强制约束力的行政手段贯彻实施的,尽管微观金融主体也推出了一些创新措施,但在金融创新进程中并不占重要地位,而且,这些措施也必须经过政府的批准或认可方能实施,亦即政府负责掌握和发放微观金融主体的“创新准入许可证”。这种方式有一定的优点,但也有致命的弱点。
4.创新环境不完善,制约了金融创新的有效空间
在良好的制度环境下,金融市场处于一个良性的循环发展中,金融创新随着实体经济对金融业的需求不断涌现,金融监管则通过对金融创新中产生风险的防范,保证了金融业更高层次中的安全高效运行。在我国,由于金融改革的滞后,金融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得不到解决,金融创新仍缺乏适宜的金融基础。一是金融体制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垄断,二是金融管制严重。
5.金融工具品种少,结构简单,金融手段创新不足
金融服务主要是通过金融工具实现的,而新的金融服务或金融工具的出现,通常是金融机构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进行金融创新的结果。由于金融体制改革相对滞后,金融业仍然存在诸多对金融创新的体制性约束;同时,由于金融垄断的格局始终没有打破,限制了金融业的适度竞争,导致金融机构创新动力不足,金融产品结构相对简单,许多国际流行的金融创新工具,国内金融机构尚未引进。
6.相关法规不健全,创新业务发展缓慢
随着金融创新的兴起,金融市场关系日益复杂化,需要建立科学完备的金融法律体系对其进行监督。虽然我国金融法制建设在不断深化,但仍存在很多问题。金融法制的观念尚未真正形成和确立;金融立法不健全;执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诸如执法不公之类的漏洞;已经制定和颁布的金融法律被虚置一旁,难以发挥其调节和控制金融秩序的功能和作用。
7.金融创新人才短缺
人才是金融创新的主体,金融从业人员的素质是增强创新的供给能力,以及促使创新成果的模仿和普及的基础。可是由于我们起步晚,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低下,政府推动性创新的格局一时难以改变,在巨大的政策风险之下,市场主体更偏好于投机,金融市场内部信用机制难以有效运转。
二、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金融创新上述问题的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体制和金融制度改革方面的原因,又有市场环境、市场运行机制和金融法律法规方面的原因。这里着重分析一下产权制度、市场环境及金融管制因素方面的原因。
1.产权制度因素
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的基本条件就是商业银行的产权主体自身必须具有强有力的利润最大化冲动及与之相关联的创造性动力。只有这样的产权主体的“内在因素”才是金融创新的动力源,创新主体才会具有自由探索与“创造性”的精神,从而积极开发新的金融工具与产品,主动地参与金融市场的竞争。在我国,商业银行产权基本上都是国有产权。在这种国有产权的制度安排下,经营权是由国家选择的人来行使,人有权经营商业银行,却没有享受经营成果的权利,因而不具备激励效应,加上创新改革往往伴随着相应的风险,因而理性的人都会选择墨守成规。
2.市场环境因素
一是银行业高度垄断,四大国有银行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这种垄断局面的存在既不利于建立公正、平等、充分的市场竞争机制,也使国有商业银行难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的经济实体,从而导致金融机构既缺乏金融创新的外部压力竞争,又无强烈内动力逐利性。这种垄断不是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而是靠国家行政力量支撑起来的,其最明显的副作用是:垄断使得传统金融控制方式难以真正转向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间接宏观调控,这与西方发达国家市场型的金融体制相比截然不同。二是资本市场的结构性缺陷:(1)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内部结构失衡。在股票市场上,突出问题是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不合理。国有股“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不仅使股票市场处于严重分割状态,更导致了可流通股与不可流通股在转让定价、流动性和风险规避等方面的不平等,抑制了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的创新。在债券市场上,突出表现是债券市场结构不平衡,国债占有绝对比例,公司债券或企业债券所占比例很小。我国目前不允许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由于目前公司或企业债券和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受到各种制约,使得企业很难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进行融资,更难以展开以企业债券为基础的金融创新。(2)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的发展呈非均衡状态。我国资本市场主要由承担债权融资交易的债券市场和承担股权融资交易的股票市场构成。在发达国家,债券是资本市场中最重要的融资工具,远比股票的规模和比例大且品种多,债券融资规模往往数倍于股票融资规模,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工具。我国债券发行规模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金融投资工具创新和风险转移的创新。
3.金融管制因素
我国虽然已制定了大量的金融经营与监管方面的法规,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金融法律法规体系,但在加入 WTO后,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对金融创新的深化和发展有抑制作用。一是多数的银行法规条例比较原则和概括,多停留在定性上,可操作性不强。缺乏具体的监管细则、处罚条例和科学定量管理,无明确量化标准,监管部门实际操作的随意性较大;缺乏监督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的具体法规,没有建立严格的奖罚机制,对违规行为缺乏严厉的处罚措施;对市场准入和退出方面的管制不完善。二是配套法规不够完备,如对银行监管组织体系、内容、具体手段、处理方法等尚无明确的法规可供遵循,类似银行监管条例等配套法规尚未出台。三是金融立法缺乏前瞻性。当我国严格确立“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格局时,美国金融业就传来了混业经营的消息;当我国正在加紧票据立法与研究时,西方发达国家却在制定对无纸化的金融支付工具进行调整的法律。四是受社会环境和传统观念的影响,银行法规的权威性和银行监管的法制化在实践中不能得到严格贯彻实施。另外,由于法律自身的特殊性和我国实际情况,也使得我国金融法规体系存在两个问题:一方面是某些金融立法尚处于空白。如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方面的可操作性法规至今还未出台,我国金融法规制定的速度大大落后于金融制度与业务创新的发展是不争的事实。另一方面是许多金融法律、法规存在广泛的争议性。金融法律体系自身存在的问题也使得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活动缺乏清晰明了的法律支持和鼓励。在西方发达国家,金融管制对金融产品的开发实行核准制,而在我国实行的是审批制。通常的做法是当商业银行开发出新的金融产品之后,必须报请主管机关审批后方可投入市场,手续较为烦琐,这样一来加大了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成本,另由于批准周期较长,可能使得商业银行错过了产品的最佳销售和使用时机。因此抑制了金融创新产品的供给,阻碍了金融发展。
参考文献:
[1] 石祖葆,虢春华.金融制度创新:理论分析与实践选择[J].江汉论坛,2005,(11).
[2] 吴亚,刘成起.对我国金融制度创新的分析和思考[J].未来与发展,2006,(5).
篇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和长期的工程。在这一社会实践活动中,金融处于不可或缺的地位,并且大有作为。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地处太岳山麓,山大沟深,地广人稀,自然条件较差。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人民银行沁源县支行引导和协调辖内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始终把支持新农村建设当做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做出了一些成绩,得到地方政府肯定。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值得很好关注。本文以沁源县金融部门的做法为蓝本,就金融如何更好地支持新农村建设进行了调查,并就今后的支持方向提些看法。
一、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沁源做法
(一)机制上给予保障
一是建立支持新农村建设领导机制。由人民银行负责牵头成立沁源县金融机构支持新农村建设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日常工作由人民银行货币信贷管理部门负责协调。通过组织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和分析金融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新课题。二是制定出台《关于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国人民银行沁源县支行关于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方案》。要求各金融机构把支持新农村建设提上工作议程,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二)措施上加以推进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一改过去一说支持首先是送资金的做法,变为“输血”与“输智”并举,组队分组,开展以送政策、送知识、送信息、送技术、送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五送”活动。帮助农民朋友转变思想观念,转换思维方式,让他们更多地了解国家政策,掌握金融知识,提高种养水平,尽快走上富裕小康之路。
二是扎实推进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从提高农村居民信用意识,净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促进新农村建设出发,制定出台《沁源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全面开展了信用乡(镇)村、户的评定工作。全县共评选出级信用乡镇5个,信用村62个,信用户5714个。通过信用村、信用户的带头示范作用,促进了乡村文明建设。
三是加强“窗口指导”。积极建立“窗口指导”工作会议制度,取得地方政府理解和支持。宣传货币政策,增强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支持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信心,合理增加信贷有效投量。“窗口指导”会议每半年召开一次,参加单位为县政府主管领导,各相关部门,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负责人。
四是充分发挥好支农再贷款作用。“好钢用在刀刃上”。 人民银行沁源县以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改善民生为突破口,通过农村信用社向全县发放支农再贷款年累计1.5亿元,有力地支持和帮助了广大农民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共计扶持了17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其中:种植合作社58个,养殖合作社112个,农副产品加工合作社3个,其他合作社2个。
(三)重点方面进行突破
一是开好银企洽谈会,促成举龙头、舞龙身、摆龙尾之势,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推动农民发家致富。按照“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扶持农民就是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理念,自2006年起,每年组织召开银企洽谈会,研究商讨支农大计,建设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先后扶持马铃薯、中药材、食用菌、小杂粮、肉牛繁育等一批农副产品加工业做大做强,实际投放资金1.3亿元,带动农户1.3万户,直接增加农民收入7500万元。
二是开好信用现场会,形成样板示范、典型引路、整体推进之局,提升农民信用意识,助推生产发展。通过积极宣传讲究诚信、致富有方的农户,引导、带动更多的农户树立信用意识,转变思想观念,拓宽发展思路,增加致富渠道。现场会上,对发展生产过程中有资金需求的信用户、信用专业合作社进行现场放款,起到示范作用。信用等级越高,获得资金支持额度越大。
二、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实际问题
(一)金融支农体系的不完备与引导全社会力量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
金融支农体系的不完备,一方面表现为金融支农机构设置的不完备,沁源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受自然气候等条件影响较大,尚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由于没有相应设立农业保险机构,不能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保驾护航作用。金融支农体系的不完备,另一方面表现为金融支农定位、机制的不完备,弱化了金融支农作用的发挥。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实施了向大中城市转移的战略,对县域分支机构进行了整合、撤并,并集中上收了信贷资金的审批权限,造成县域分支机构仅有小额质押贷款权限和额度较小的个人消费贷款权限,其支持县域经济特别是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得不到发挥;而作为金融支农主体的农村信用社,尽管在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的扶持下,在支持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对农村信用社资金支持渠道不顺畅影响,其支农实力大大折扣。
(二)农村信贷资金供给渠道狭窄和资金大量外流并存,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巨大资金需求不相适应
从目前的现实来看,受信贷资金审批权限的制约,县域国有商业银行逐渐演化成为上级行的“吸储器”,加之邮政储蓄机构的只存不贷,对农村信贷资金的供给除了人民银行少量的支农再贷款外还没有其他渠道,使得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血液被大量抽走,流向了大中城市。2009年8月末,县域国有商业银行上存资金为20亿元,邮政储蓄机构汇划资金余额为3亿元,这些金融机构贷款总余额只有0.27亿元。农村信贷资金供给渠道狭窄和资金大量外流并存,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和巨大资金需求形成强烈反差。
(三)传统的金融经营理念、经营方式和金融产品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不相适应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发展农村生产力,其中重要的一点是:不仅要注重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改善,更要注重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这就对金融机构支农的经营理念、经营方式和金融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崭新的课题,国有商业银行无论是在金融支农的理念、经营方式方面,还是金融支农产品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不适应性;农业银行虽然扩展了业务范围,但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做为金融支农主体的农村信用社,仍然习惯于“春放秋收”传统的经营理念和以存贷款为主的经营方式,金融产品创新滞后,且受自身资金实力、农村金融的不充分竞争等因素的影响,贷款期限以1年为主、贷款额度以几千元为主、贷款利率以“一浮到顶”为主,影响了支农效果的发挥,特别是贷款利率“一浮到顶”的做法与国家的惠农政策是相悖的。
(四)农村信用社的服务设施、手段落后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提供的金融服务不相适应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高效、快捷、便利和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做支持。但金融机构服务功能逐步衰退。随着国有商业银行机构网点的收缩,信贷业务向中心城市集中,原有的业务品种急剧减少,新品种又发展不起来,县域网点逐渐演变成了“存款服务所”。目前,大小额支付系统在县域已推广运行,各国有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主要通过系统往来进行业务处理。目前农村信用社的电子化建设水平还比较落后,还没有建立独立的联行清算体系,特别是大部分处于农村基层的信用社还维持在手工操作的原始水平,这显然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提供的金融服务不相适应。农村信用社则主要通过信汇方式进行处理。农村信用联社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系统内电子化网络建设进展缓慢,会计基础核算基本以手工核算为主,农村金融服务方式、服务手段落后,电子化、票据化程度较低,支付结算体系建设落后。调查显示,县域各金融机构的支付结算方式仍比较单一,所使用的支付工具也比较少,县级金融机构主要办理支票、汇兑和信用卡业务,由于这些金融机构不仅市场占有率下降,而且已有的功能也逐步丧失,其最终退出县域这块阵地也就成为必然。最为重要的是,以支持“三农”为己任的农村信用社结算手段落后,资金流通不畅,连接城乡的信用社还未在全省乃至全国实现资金存取的通存通兑,很难真正成为为县域经济服务的金融主力军。
三、金融更加有力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改革现行的农村金融体系,改变农村信用社“一农支三农”的尴尬局面,形成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现行的农村金融组织中,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公司化改革方向明确,目标是利润而不是“效益”,而农业贷款具有风险高、期限长、额度大、成本高、收益少等特点,使一般的商业银行在服务农村这个弱势行业上无利可图,必然退出农村,向城市发展。况且,农村有很多现实的、有还款能力且能盈利的资金需求多数得不到满足,加上政府引导不够,致使融资渠道不畅,筹资成本过高,必然是产业化项目落实少,导致“三农”发展的有效信贷需求严重不足。而分布在县域农村的国有银行分支机构中,农业银行基本在“吸血”,而不输血;邮政储蓄机构只组织存款,不使用资金,充当“抽水机”的角色,将农村资金反“抽”到城市。这种种的制度安排,造成了现行农村金融体系整体服务功能弱化。客观上使服务“三农”的金融机构只有农村信用社一家,这个“农民自己的银行”尽管改革步履蹒跚,也要其承担“一农支三农”的重任,当然是“独木难支”!且由于自身筹资能力和经营性质的制约,难以补“三农”领域的投资缺口。这方方面面的困难和问题客观上需要借力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确保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支持。
(二)改革政策性银行,完善政策性银行服务功能,使其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属于财政投融资范畴,是财政手段的延伸,是财政和金融的有机结合,能有效弥补财政支农职能的不足。这也应成为我国农业发展银行的改革方向。在新农村建设中,在商业银行不能提供有效金融支持的情况下,作为政府的宏观调控工具,农业发展银行可以成为资金回流农村的载体,同时在合作性、商业性金融服务薄弱的领域以及在弥补市场功能缺陷方面发挥方向性、基础性主导作用,引导企业、个人、社会等多元化资金投向农村。凡此种种,呼吁农业政策性金融这些功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改革农业银行运行机制,创新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金融产品,增强服务功能
篇10
发展特色经济就是寻找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重要途径。必须注意的是:一是要把握全局、整合资源,对资源优势和经济联系较密切的县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区域性规划和建设整合进行研究与论证,根据自身经济发展条件的综合优势和市场分工要求,从总体发展、行业发展及部门发展三个方面进行规划。二要立足于特色经济的开发,培育特色品牌产品,建设特色产品基地,引导特色产品的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推进优势产品生产经营的规模化,增强特色产品的竞争力,形成县域经济特色产业经济带。三要把特色产业的培植作为关键,重点发展优势产业,创造优质的特色产品品牌,扩大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将先天资源优势转化为切实的市场竞争优势。同时优化特色主导产业的产业格局,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产业,促进与之相关的特色旅游业和劳务经济发展,增强一、二、三产业之间的产业联动和协同优势。四要把资源的转化作为依托。特色经济是以特有的资源为发展之根本,对特色资源进行最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用特殊的资源生产特殊的产品,鼓励优化资源利用的专业技术创新和专业管理团队建设,不断促进特色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三、发展农村城镇,实现城乡一体化
县域经济是城市和农村经济的结合部,经营农村城镇是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城市化的大背景下,根据节约能源和提高效率的原则,通过城镇资产资本化和市场运作,保证城镇整体和部门公共财产保值增值,从而实现城镇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最大化,提高城镇竞争力的城市经济管理职能,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它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载体。农村城镇经营的着力点主要有以下方面:明确政府责任,转变政府职能。城乡一体化的过程需要将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城镇与农村居民作为整体统筹规划,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结构、市场调节、政策支持、生态环境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方面的一体化。农村小城镇的发展要着重转换政府职能,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使政府能够为城镇发展作贡献。促进基础设施融资渠道的多元化与建设管理主体的市场化。城镇建设过程中,现有的基础设施在数量和质量上均不能满足城镇居民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针对这样状况,一是要多方筹集资金,建立新的投资、融资体制、构造多元化产权,促进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二是要对基础设施进行市场化改造。现阶段措施主要是在基础设施市场半公共品供给中(公交、电力等)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符合要求的企业在政府监管下进行投标取得特许经营权来经营,进一步优化产权结构,激发地方建设的活力。创新城镇规划模式,综合运用市场调节和政策导向。规划城镇发展的设想应以城镇经营理念为指导。城镇经营中可以通过市场运行的,应通过市场机制配置资源来达到规划目标;对于城镇经营中禁止性、非竞争性的领域如对不可再生和不可恢复的历史文化遗迹保护,应强化政策规划与科学管理。城镇规划应从以前的单向性、刚性,调整为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适度弹性规划,以适应城镇经营从低级向高级的演化。城镇规划应在全局性的城镇体系规划指导下,依托产业和区位优势,充分发挥经济优势、资源优势、产品优势。将小城镇纳入分工明确、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利用产业集群和市场建设形成强有力的经济增长点。
篇11
[12] 顾益康.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重在创新[J].农村工作通讯,2010(10):24-25.
篇12
一、坚持城乡联动:构建农行城乡双层经营体系
构建城乡双层经营体系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持农行在服务“三农”过程中的有效竞争力。城乡双层经营体系犹如农行应对市场竞争的两翼,既要保持城市业务的可靠增长,也要拓展县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广阔金融市场。从丰城支行业务增长的趋势看,县域商业金融具有很大的潜力,农业银行在面向“三农”、服务县域中大有可为。
(一)构建城乡双层经营体系,涉农业务重在培育新的增长点。目前城市业务在全行利润贡献中占据重要位置,但作为惟一一家在全国所有县域都有分支机构的银行,农行的优势在于拥有全国最多的营业网点、最大的从业人员队伍,在服务县域经济方面具有资金、网络和专业等方面的独特优势。这是农行构建城乡双层经营体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有利条件。而要变有利条件为现实利润的增长点,必须着眼于县域潜在市场、着眼于大农业和现代农业,紧跟县域经济的发展趋势,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积极介入特色农业和特色资源开发领域,加大对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建设的信贷投入。近年来,丰城市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涌现出许多特色鲜明、专业化程度高的乡镇。包括梅林镇的药湖水面开发、段潭乡的“三水”产业立体开发;已享有“中国豇豆第一镇”的袁渡镇以豇豆生产为主导产业,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建立蔬菜生产基地;筱塘乡主要生产“元和”皮蛋,杜市镇主要生产“子龙”冻米糖,拖船镇主要生产“三星”田螺酱,小港镇主要生产“一品斋”酱菜等,这些生产各种名优特稀农产品的乡镇已占到全市乡镇总数的四分之一左右,这些乡镇所生产的各种特色农产品是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而这些农业优势产业在集群化发展过程中,金融需求是十分旺盛的,要通过积极探索有别于城市业务和传统思维的管理、授信、考核和风险控制机制,全面推行小企业信贷管理体制,简化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大力扶持县域中小企业和小企业集群发展,从而不断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二)构建城乡双层经营体系,城市业务是主干。城乡联动、双层经营是农行的最大优势,面向“三农”、服务县域与加快发展城市业务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城市市场和大客户是农行重要的盈利支柱,并通过价值链延长对县域经济发展发挥着龙头和带动作用。把城市业务做好了,农行在县域的骨干支柱作用才能发挥得更充分;只有城乡业务都活跃起来,农行的综合竞争力才能得到更快、更好的提升。这些年,丰城支行紧紧抓住丰城以能源强市、以能源兴产业、不断地攀升新的平台的战略机遇,把城镇区作为营销主战场,深化扁平化改革,全面提高直销能力,按照批零兼顾、择优进入的原则,集约经营区域内优质法人客户业务和高端个人客户业务。通过扩大直接经营、优化资源配置、加快结构调整、提高服务质量等多手段,积极开发、推广新型金融产品,创新理财和避险产品,立足区域经济金融资源优势和网点网络优势,做好上游系统性、集团性客户营销链接工作,把握地方经济工业化和城镇化机遇,积极拓展优质中小企业客户,大力发展个人银行业务和特色业务,不断增强了城市业务经营活力,确保城市主体业务增量市场份额位居前矛。截至2007年7月底,丰城支行存款增量占当地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82.87%,位居四行首位;实现贷款净投放近7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中主要是丰城电厂、华伍、金马房地产、人民医院等优质客户,城市业务对利润增长的贡献度进一步提升,这为农行更好地服务“三农”创造了条件。
(三)构建城乡双层经营体系,重点在于立足全面营销,通过城乡一体化联动,辐射和带动系统业务的发展。作为商业银行,增加盈利和提高经营效益是其本质属性。目前,农村金融需求正呈现综合化、多样性的特征,客户价值链不断延长,在这种情况下,农行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牢牢把握发展机遇,立足于全面营销、重点突破,加强与重点产业和市场对接,大中小并举,加大市场拓展力度,辐射和带动周边区域和系统业务发展。在这个方面,构建城乡双层经营体系,实质上是一种城乡一体联动的体系,要充分利用城市营销的有益经验和开发的高附加值的产品,加大营销力度,坚持资产负债与中间业务一体化经营,特别是要加大资产业务营销力度,抓好小企业业务经营机制创新试点工作,继续实行“目录管理+特别授权”运作方式,稳步推广“成长通”小企业可循环贷款,积极营销短期信贷产品,培育壮大小企业优良客户群。同时,有选择地支持有市场带动作用的家庭农场、种养大户,骨干城镇重点基础建设项目和农民自建房工程,逐步实现集约化和适度规模化经营,在服务“三农”中实现市场价值最优化目标。
二、特色化经营:构建城乡双层经营体系的根本出路
当前农村金融是整个金融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尤其是几家大银行逐步退出部分县域市场后,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少,产品和服务单一,农村资金外流严重,“三农”贷款难问题突出,“三农”金融服务不足的矛盾亟待解决。而要突破这一瓶颈,根本的出路在于走特色化经营的路子,为广大县域客户提供优质金融服务,使农行成为县域先进金融产品的推广者和农村金融层次提升的引导者,最大限度地满足新农村建设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一)瞄准特色产业。近年来,丰城针对丰电、丰矿、兰丰水泥、兰丰塑业、港源硅业、同济丰宇、三维化纤等企业在供应、生产链条上相互依存、相互利用的特点,鼓励企业延伸产业链条,综合利用废弃物,开发中下游产品,大力发展煤炭化工产品深加工等各种相关产业,培育循环利用本地资源的新兴产业,以循环经济的大发展推动工业经济。同时,打造以工业园区为中心、以省属企业为依托、以乡镇工业为基础的三大工业经济增长极,将华伍、兰丰、润田、同宇、港源硅业、三福轧钢等一批企业项目引入工业园区,全市已形成能源、冶金、建材、机电、塑业五大支柱产业。此外,在丰城市发现了大量的富硒土壤资源,初步控制面积524.7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董家、泉港、梅林等8个乡镇(街道),占江西省的1/4强。丰城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着手进行富硒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加快富硒农产品开发步伐,走出一条现代特色农业发展路子。丰城这些特色产业的发展,就是县域业务拓展的重点。应通过政策激励,牢牢把握产业转移、资源开发、城乡建设和消费升级带来的机遇,鼓励县域业务拓展向这些优势产业聚集,重点支持形成产业集群优势的中小企业,资金、技术密集型现代农业,层次高、有信誉、效益好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培育壮大小企业优良客户群。2006年丰城农行看准丰城市是江西省首屈一指的水禽养殖基地的实际,通过贷款600万元支持华阳羽绒服厂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二)发展特色业务。要充分发挥农行的规模优势,以“金钥匙、金e顺、金光道、金穗卡”产品为载体,利用农行的网络覆盖广、服务范围宽、员工网点多、业务规模大的优势,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优势与核心竞争力。在市场营销和产品建设上,要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基地内配套农户为重点,稳步增加农户贷款规模,发展农村消费信贷业务。依托电子化服务网络和特色银行卡产品,为进城务工农民提供方便快捷的工资和汇兑服务。在中间业务上,要加快中间业务和新业务多元化发展,推进个人理财、个人住房贷款、贷记卡、电子银行和外汇等业务再上新台阶。积极推广新通宝卡、民工卡等系列产品;大力拓展收单市场,强化用卡激励措施,扩大持卡消费;加大自助机投入和更新力度,加强银商结盟,改善用卡环境。加强组合营销,做大保险业务。拓宽寿险产品营销渠道,深入推进期缴业务转型和产品组合营销。加快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发展等。
(三)完善特色服务。要紧紧把握城乡一体化、城市经济圈辐射扩大和区域经济圈联动发展的机遇,继续巩固负债业务传统优势,加强大中型客户维护和拓展力度,制定优质个人客户营销管理办法,合理设计业务流程,有效进行网点功能分区、服务分层、客户分流,培育和拓展一批信誉良好、诚信度高、回报丰厚的中高端个人客户群体。注重大力扶持县域中小企业和小企业集群发展,制定实施对城市周边的工业园区和大型企业上下游产业链的整体服务方案,为农村城镇化中的水电路气暖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科教文卫、通讯传媒等公共事业项目提供专业化金融服务。同时,要积极打造连接城乡的金融桥梁和纽带,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坚持商业化原则,实行分类指导,跟踪城乡生产要素双向流动和工农业交融发展的新趋势,重点支持形成产业集群优势的中小企业,资金、技术密集型现代农业,层次高、有信誉、效益好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企业,采取“公司+农户”运作模式,由支持单个农户向支持农业产业化转变,起到“辐射一面、带动一片”的作用。要按照贴近市场、贴近客户和精简高效、权责对称的原则,健全完善以市分行、支行、营业网点为主体的三级服务架构,实施分层专业服务,通过价值链延长对县域经济发展发挥龙头和带动作用。近年来,丰城采取多种优惠措施,鼓励社会资金不断地流向基础设施、农林水产业、第三产业和民营企业等各个投资领域,促进了社会公共事业发展,也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现在,丰城全市民营企业达到近900家,全市43.6%的行政村实现了通水泥(油)路,这些为拓展农行的特色服务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三、差异化竞争:创新县域管理机制的有效措施
构建城乡双层经营体系的难点主要在于农业作为弱质产业,农村金融业务的管理成本和经营风险依然高于城市业务。因此,构建城乡双层经营体系,应该着眼于县域经济差异性大、需求层次多的基本特点,充分发挥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其他金融组织的作用,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篇13
__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金融服务业的强力支撑。从近三年来看,__县金融部门为县域经济持续快速稳步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数据显示,20__-20__年全县累计投放信贷资金26.2亿元。与20__-20__年同期gdp相比,全县金融信贷投放增长比gdp增幅高出2.2个百分点,金融对地方经济的贡献度不断加大。仅果业一项,全县金融机构共累计发放产业贷款就达5亿元以上,推动了果业产业的发展壮大。近年来,县里确立的重点项目建设中,金融机构放贷支持了一半以上。随着对地方经济贡献度的不断加大,金融机构自身盈利水平也稳步提高。20__年全县金融机构还亏损303万元,20__年起实现经营水平大逆转,经营收益达千万元。
二、当前县域金融服务地方经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信贷投放规模小,增速慢。三年来,全县金融机构累计发放各类贷款26.2亿元,其中20__年为5.2亿元、20__年为6.2亿元、20__年为7.1亿元、20__年为7.7亿元,占同期gdp的比重分别为36.4%、37.6%、36.9%和32.5%,在较低的比重水平上徘徊不前。从增长速度来看,20__年与前一年基本持平,20__-20__年分别增长19.2%、14.5%和8.5%,年均增长速度为14.1%。增幅不大、不稳、不快,甚至有所放缓,与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需要极不相符。
(二)信贷结构不平衡,信贷投向不合理。存款中企业存款比例太小,贷款中主要是农业放贷,工业贷款比例偏低,存贷发展的空间都受到限制。近20__-20__年全县金融机构农业贷款累计投放6.27亿元,但工业贷款累计投放只有9828万元,商业贷款累计只有7579万元,放贷结构差异明显,远不能适应我县加快实施“工业兴县”的战略的要求。
(三)银行“贷款难”与企业“难贷款”的矛盾依然突出。一方面金融机构的资金难以在县域内产生良好效益,另一方面县域内经济发展又急需金融的大力支持。随着我县招商兴工步伐的加快,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信贷资金需求不断扩大,金融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__县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不力的原因
(一)金融政策体制的调整,缩紧了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张力。一是银行机构收缩。前几年,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有商业银行整合资源、规避风险的需要,县内的建行、中行全面退出__金融市场;工行降格为分理处(20__年才升级为支行);农发行只保留客户组(负责贷前调查),其他业务划归农发行信丰县支行统一管理。目前,全县只有35个网点,其中农行3个网点,农信社21个网点,邮政储蓄10个网点,工行1个网点。有3个偏僻乡还没有一家金融营业网点。邮政储蓄银行虽已在今年初开始运行,但受其业务品种(采取存单质压的方式以及贷款额度小、时限短的特点)、人员素质和内控管理等因素制约,在短期内支持县域经济的力度依然不大。二是贷款权限上收。国有商业银行实行严格的授权授信管理制度,越到基层,信贷权限越小。尽管基层金融机构享有的企业信息最为真实、最为全面,却因为缺乏应有的信贷决策权,无法及时满足企业有效的信贷需求,基层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有职无权,只有贷款推荐权,而无贷款审批权,支持县城经济企业的贷款力度减弱。如县农行只对2a以上企业才可新增发放贷款,且企业评级由省分行按一年一次组织,贷款授信则由市分行进行,县支行只有诸如存单质押贷款等低风险贷款的自主发放权。三是贷款门槛提高。各商业银行贷款向大企业、大项目倾斜,资信评级制度基本是按照大城市与大企业的有关指标制定的,与我县中小企业处于发展起步阶段的实际相差甚远,同时为了严格防范信贷风险,银行在信贷资金投放上谨慎有加,过多倾向于授信评级高的大企业,忽略信用等级低的中小企业。而我县绝大多数县内企业难以达到较高的信用等级,一些优良中小企业客户被拒之门外。相对而言,国有银行贷款利息虽然较低,但门槛较高,手续更繁;信用社贷款更灵活方便,但利息较高,且采取以贷款入股形式来吸收股金,增加了借款人的融资成本,提高了贷款门槛。四是存贷比例失衡。在信贷权限不断收缩的情况下,信贷总量进一步萎缩,贷款基本上只收不贷,县内金融机构存贷规模明显不平衡。如20__年全县金融机构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4亿元,贷款余额7.1亿元,存贷差达9.3亿元,其中上存资金达4.23亿元。金融机构吸收县内存款的比例明显大于投放贷款的比例,吸收的资金反哺县域经济的力度不够,国有商业银行成为上级行的“储蓄所”,县内资金大多转移、“流失”到县外,抑制了金融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投入。
(二)县域经济基础的薄弱,减少了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__县经济发展起步较迟,底子薄、基础差,农业比重依然占据县域经济的主体地位,工业比重较小、分量不大是最大的县情,也是县域经济最大的软肋。尽管近些年来,我县强力实施“招商兴工”战略,加快推进“全民创业”步伐,但实事求是的看,当前本土企业依然是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招商引进和培育的大项目、大企业不多、不强、不优。20__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只有16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6.4亿元,只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3.7%。全县重点税源企业中,税收过1000万的企业只有1户,100万至1000万的只有7户,10万至100万的只有10多户,这也说明我县工业企业规模结构状况是“小而弱
”、“小而散”,大多只能称为“微型企业”。从内部情况来说,县域中小企业除了存在资金不雄厚、实力不强大等明显的先天不足之外,还突出体现在:一是管理水平差。大多数中小企业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经营管理比较混乱,会计报表资料残缺不全,银行很难了解企业经营的真实状况,也就难以信贷支持。二是经营效益差。不少中小企业自有资本金偏低,资产负债率较高,盲目上马,经营亏损严重,大多数不符合贷款条件。三是防御风险能力差。市场经济千变万化,而许多中小企业天生就不足,加之规模又小,企业倒闭率自然就高。这些都影响了金融机构放贷的信心,减少了金融机构的放贷动力,从而制约了中小企业乃至县域经济发展的融资能力。(三)县域诚信体系的缺失,弱化了县域经济对金融信贷投放的引力。社会信用环境较差,从根本上影响金融业信贷投放的信心和决心。当前,全县上下包括党政机关和金融系统在内,都注重开展信用环境建设,但由于历史遗留的各种因素,当前部分企业和个人社会信用依然观念淡薄,社会诚信体系仍不健全,部分借款人有空可钻,恶意拖欠、逃避债务的现象尤在。各商业银行为了防范风险,严格管理,存在不好放贷和不敢大胆放贷的现象。特别是由于前些年党政机关干部贷款垫税、贷款带头发展产业等历史原因,产生了部分党政干部私借公用贷款现象。据初步统计,涉及全县90%的乡镇和50%以上的乡镇机关干部,大部分私贷公用贷款发生在农行和农村信用社,其中农行331万元,农信社210万元。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全县信用环境建设,给县域信贷市场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四)信贷经营机制的不畅,影响了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活力。当前,我县贷款难问题虽有缓解,但金融信贷工作机制不畅依然是个大问题。一方面是贷款抵押制度不合理,造成贷款担保难问题。中小企业和农民作为数量最庞大的县域主体,具有最广泛的融资需求,但在其融资过程中,有诸多障碍因素,其核心是抵押担保难。就中小企业而言,因为其有效资产少、抵押能力低、财务不透明、管理不规范,再加之社会信用担保机构欠缺,大大增加了获得贷款的难度,造成金融机构难贷款与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矛盾。就农民而言,其抵押物只有住房和土地,又不能作为抵押物(农村住房没有产权证书,承包的土地为集体土地),农民申贷难度很大。另一方面是信贷管理考评机制不尽合理,影响了信贷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近年来,各商业银行均对贷款风险管理实行刚性考核和贷款责任终身追究制,而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造成信贷员责、权、利不对称,导致部分信贷员存在“惧贷”心理。如一些金融机构把新的贷款投放机制贯穿于信贷工作人员员工守则后,合理合法的贷款一天逾期也不能存在,否则即罚款。这种非常严谨的制度,使贷款业务人员“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贷款需求企业和农户对银行信贷资金也只能“望资兴叹”,企业发展、农民创业的活力因此受到羁绊和制约。
四、促进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加大投入是当前保增长、促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经济发展基础薄弱的__县来说,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加大投入仍将是__经济发展的大主题和强动力,__经济发展将依赖于投资型发展模式。继续稳定和增加县域投资,保持全县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一方面要加大向上争项争资和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另一方面要重视和加快金融业发展,为服务、促进地方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
(一)建立金融支持县域经济的政策体系。一是解决存贷差问题。近三年来的中央1号文件都一以贯之地提出将“县域金融机构一定比例存款投放当地”,上级金融机构要切实解决从县域抽调资金的办法,明确县域金融机构吸收的存款应规定按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县域经济,以充分保障县域经济发展资金需求。二是解决放权与门槛问题。上级金融机构要根据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县域金融机构实行差别化授权,相应地提高县域企业的授信额度,切实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不放或放短、放小等问题。同时要根据我县多数中小企业处于创业初始阶段的实际,适当降低信贷准入条件,企业不分大小,经营不论规模,只要有市场、有效益、有发展前景,并能有效地识别和控制风险,就要大力地支持。三是解决对“三农”信贷的扶持问题。国家应对担负着支持“三农”的农信社应采取适当倾斜的政策,帮助其加快消化历史包袱;对发放“三农”贷款的金融机构,可放宽坏帐核销等政策,保护和调动金融机构支持“三农”的积极性。此外,要建立约束与激励相统一的信贷考核机制,提高信贷人员营销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完善金融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机制。一是要研究出台相关考核激励政策,建立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对县级金融机构的合理有效信贷投入进行考核和奖励。县政府可制定一定的金融信贷增长指标,对完成指标的金融机构,参照财税部门考核标准进行表彰和奖励。20__年我县曾出台过此类措施,但落实不够到位,效果不大明显。要进一步予以健全,并不折不扣执行,把这一激励机制的作用发挥出来。二是要强化金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领导,成立支持县域经济金融协调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分析会议,通报经济、金融情况,协调解决金融运行和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县人民银行要根据金融支持地方经济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相关指标体系,对金融支持地方的情况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把握金融运行的特点,增强金融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要密切政银企的沟通与合作,建立政府与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的联席会议制度,完善经济金融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县域经济金融信息双向交流,促进经济与金融协调发展。县域经济主管部门要及时向金融部门提供经济信息,包括资金需求信息、生产经营信息、市场信息;金融部门要及时向县经济主管部门传导金融政策、金融产品和金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