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舞蹈艺术的审美特性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 中国民族舞蹈的溯源
各国的学者对于民族舞蹈这一概念的看法有着不同的理解,他们各自在不同的书籍、著作及论文当中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侧面给民族舞蹈做出了诸多不同的解释。虽然这样的状况让人难以给民族舞蹈下准确的定义,但是这样的情况却大大拓宽了人们对民族舞蹈的了解途径,同时也丰富了民族舞蹈的理论知识。
虽然四五万年以前的中国就渐步进入了氏族公社时期,但是在母系公社时期和旧石器时代的晚期就出现了随葬的装饰品,这些随葬品证明了中国早期的人们就已经有了自己的审美意识及宗教意识。并且我们可以看到,随着人们宗教意识的增强就产生了非常多的宗教祭祀活动,这些宗教祭祀活动基本都是通过舞蹈的形式来进行的。这些最原始的祭祀舞蹈虽然没有留下后人可以直接看到的具体形象,但是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现存的古老民间舞蹈遗迹来想象出那些富有神秘色彩且具有无限魅力的原始舞蹈艺术。就是这样中国古老民族在与大自然的不断斗争中通过人体动作创造出了富有节奏美和律动美的舞蹈,因此可以说中国民族舞蹈是来自于人们的生产劳动及日常生活的。
二 中国民族舞蹈的审美特性解读
1 中国民族舞蹈具有生动鲜明的形象性。舞蹈最为重要的审美特性就是其生动鲜明的形象,不同民族都有其独到、特有的舞蹈形象。这些生动鲜明的舞蹈形象目前已经成为了不同民族风格的特有标记。可以说只要是艺术,都是要用形象来直接或间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通过具体形象来对人们具体的情感和思想进行展示,一切艺术都不能脱离根本性的要求和规律。因为艺术如果完全脱离了具体、生动、鲜明的形象,就很难给人带来真实的美感,缺少了美感当然也就不能称其为艺术了。而作为一种艺术的舞蹈也必然会受到这个艺术特有的基本规律的制约。但是作为舞蹈艺术来说,她又有着自己本身的形象美,很多地方是区别于其它艺术的形象美的,因为舞蹈艺术是通过人的具体动作姿势的形象性及连贯性去展示自我内心美和外在美的。如果对过去舞蹈素材进行研究就会发现,古代的舞蹈艺术素材基本都是对劳动的模仿,或者是对禽兽动作的模仿,模仿的同时还会加入部落图腾和氏族祭祀等活动元素,古人就是通过这样的模仿舞蹈艺术来加强人们之间的团结或者来活跃生活的气氛。最为典型的丹寨苗族的锦鸡舞就是舞蹈艺术形象性的最佳展现。
2 中国民族舞蹈具有风格各异的民族地域性。不同的民族因为地理环境和地理位置存在明显差异,所以产生的民族舞蹈也就具有了不同的民族地域特色。不同民族的舞蹈艺术因为产生的基础不同,再加上各自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同,所以对于中国民族舞蹈审美特性来说,风格各异的民族地域性也是中国民族舞蹈的特性。例如,中国维吾尔族民间歌舞就因为最初是来自中国的北方草原,随后因为种种历史原因又逐步迁徙到了西域地区,在这个迁徙期间他们的生活方式也逐渐由过去草原游牧式生活发展成为了正式定居式的农业生活的原因。所以她们的民族舞蹈《赛乃姆》就有着自己特有的风格艺术特性:节奏非常明朗,舞姿也非常明快活泼,手腕及肢体变化也异常丰富。再如,优美的傣族舞蹈,就以表达感情含蓄,舞蹈动作丰富及舞姿也富于雕塑性而出名的,傣族舞蹈中的四肢身体各躯干基本都需要弯曲,这样的艺术特色就同傣族人民生活的环境有非常大的关系,因为傣族基本都是生活在水边,他们爱水和赞美水的内心情感注定了傣族人及傣族舞蹈就像水一样的纯净和柔美。又如,以豪放彪悍为特性的蒙族舞蹈,之所以表现出这样的舞蹈特性,这和他们的生活地域有着密切的关系,北方辽阔无垠的蒙古草原使得蒙族人不但创造了优秀的草原文化,而且还在日常的劳动和生活中创造出了这种粗狂豪放的民族舞蹈形象。蒙族舞蹈充分体现出了我国民族舞蹈的民族地域性。
3 中国民族舞蹈具有超越现实的动态性。舞蹈可以通过人体舞蹈的动态美来表现人类复杂的情感,可以对人类日常生活中展现出的人体美进行有秩序和有规律的加工整合,然后创造出一种能够超越现实的人体舞蹈动态之美。还有就是舞蹈是需要动作的,而舞蹈动作恰恰是可以通过有节奏的变化来展示人内心情感的波动状态,例如,在傣族舞蹈中最著名的孔雀舞就是能够超越现实动态性特点的表演性舞蹈,虽然傣族的孔雀舞因为地理环境和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风格各异的跳法,但是不管哪种跳法都实现了用丰富的舞步来展现孔雀静态及动态的娴雅优美,也都充分展现了中国民族舞蹈具有的超越现实的动态性特征。
三 中国民族舞蹈的欣赏艺术
作为一种综合性表演艺术的舞蹈可以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这是因为观众通过欣赏舞蹈中的舞蹈形象就可以从内心产生出一种精神感应,就可以对舞蹈反映的现实生活及其内含思想情感有着更为深刻的感悟,舞蹈还可以通过其美的动态和美的韵律来潜移默化地感染及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认识。可以说舞蹈欣赏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并且能把人类感觉、知觉实现完美统一的内心精神活动过程。在舞蹈欣赏的过程中需要观众的感受、理解、联想及想象等诸多积极心理活动来参与对所观察到事物进行分析和综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观众对舞蹈作品真实内涵的具体把握,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对舞蹈艺术的欣赏。值得注意的是舞蹈欣赏过程必须要同舞蹈形象思维紧密联系,观众对舞蹈艺术的美的欣赏首先要对舞蹈展示的形象有明确的感知,然后从内心产生对舞蹈形象的感情反应,最后才是从认识和感悟到的舞蹈艺术作品中理会到其表现的社会生活内容及舞蹈的主题思想。另外就是在舞蹈欣赏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发挥想象力,要努力通过自己的感觉、想象和体验等心理因素进行融合,然后对舞蹈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进行分析整合后产生出适合自己审美心理的形象,这样一来欣赏者就能对舞蹈艺术形象有更为深刻地感受,从而对舞蹈艺术形象的内在美及形式美产生出强烈的感情共鸣。对于中国民族舞蹈欣赏来说,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感悟中国民族舞蹈艺术的真实魅力。
首先,欣赏中国民族舞蹈的情感之美。舞蹈艺术具有自己的情感特点,那就是特别擅长抒情,对于叙事却不怎么注重。舞蹈艺术就是通过借助动物或植物的自然形态特征来用人类自身的肢体语言表达和传递这些自然景物的形态变化,以便达到借物比兴和托物寄情的效果,最终能用舞蹈的外在形式抒发人们的内心情感波动。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舞蹈,但是不管什么民族的舞蹈,我们都可以从中分析出人们想要表达和体现的情感之美,这种情感美也许是人性之美,也许是人情之美,也有可能是人类道德品质之美。中国民族舞蹈可以说在各个方面表达人们美好愿望的同时,还对社会人生的认识进行了折射。例如,最为著名的当代舞蹈家杨丽萍的双人舞《两棵树》就充分表现出了青年异性之间对真挚爱情的追求魅力,该舞蹈就是取材于自然界的相思树或夫妻树,然后舞蹈家就借助了这种自然界的植物来展示了人间的深情,观众在欣赏民族舞蹈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非常强烈的人体情绪,然后观众就会从内心产生出对真挚爱情的赞美和向往,这就是受到了舞蹈艺术家情感艺术感染的结果。再如,探戈舞及恰恰舞,这两种舞蹈都是通过借助其自身优美的动作旋律来展现彼此间强烈的感情交流,观众通过欣赏这些舞蹈的时候就会收到舞蹈本身的感染,就会从脑海里想像出每个动作组合所蕴含的深刻人生哲理及生命意义。总之,中国民族舞蹈就是通过那如诗如画和含意隽永的舞姿及动作展现出了独有的情感美,舞蹈的这种情感美能给观众带来发自肺腑的情感呼应。
其次,欣赏中国民族舞蹈的韵律之美。不管哪个民族的舞蹈都会有令人折服的人体旋律,也可以说人体的旋律美是舞蹈艺术最为基本的特点之一。舞蹈通过和谐的音乐节奏及肢体的规律动作给观众以视觉上的愉悦美。舞蹈艺术作品能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来表现舞蹈的思想感情。例如,我国古代的敦煌壁画就是以其绝妙的想像来表现中国古典舞蹈的人体动律美。舞剧《丝路花雨》就是以敦煌艺术为素材创作的,该舞蹈作品以其绝美的艺术特性及独特的东方韵律和造型让整个世界都为其喟叹。再如,作为宁夏歌舞团演出的《羌笛舞》更是以其浓厚的民族特色感染了人们,以其流畅的舞蹈韵律感动了中外友人,更是通过把舞蹈的艺术韵律同历史的真实性实现了完美融合,再现古老党项族的古朴民族风貌。还有就是如果你欣赏陕北的《安塞腰鼓》,仿佛就能看到古代边塞沙场上两军激战,看到武士们的威武雄壮,这些场景都能把观众内心的畏惧洗涤掉,振奋人们的精神。
再次,欣赏中国民族舞蹈具有景情交融的意境之美。如果能把景与情实现完美融合,也就是实现了客观的境同主观的意相结合,就会产生我们通常所说的意境。舞蹈的意境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第一,是好比一首诗的“意”;第二,是好比一幅画的“境”。其中的“意”主要是指艺术家在创造舞蹈形象的时候所要表达的主观上的思想情感。舞蹈是一种艺术,是一种非常讲究意境的艺术,舞蹈必须要做到通过直观、可感及动态的人体律动来传情达意,这就要求这些律动必须要生动、多变和新颖,如果不能做到这些基本的要求就不能创造出“情”与“景”有机统一的舞蹈美的意境,舞蹈艺术也就等于失去了其独立存在的价值。例如,傣族舞蹈《邵多丽》就用那美妙的舞姿和优美的旋律充分表现了傣族的民族特色,尽显了傣族神秘的特有文化;舞蹈《荷花赋》更是表现出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意境;舞蹈《黄土黄》充分展现了黄土高坡人的粗犷和奔放的情调意境;舞蹈《小溪、江河、大海》则运用了各类线条上的变化表现出涓涓细流奔向江河大海的一种美妙意境。
最后,欣赏中国民族舞蹈的雕塑之美。同音乐艺术不同,舞蹈是一种空间艺术,因为舞蹈动作之间的间歇及停顿能够在观众的视觉中形成相对稳定停留的映像,这些影像能够给观众以视觉的冲击,可以给观众提供想象的空间和原型,所以说舞蹈在造型上是非常富于雕塑性的。观众在欣赏民族舞蹈的时候,不仅可以欣赏到民族舞蹈的韵律美,还可以欣赏到其特有的雕塑美。舞蹈艺术家创作舞蹈作品的时候非常注重将每个瞬间都给观众造成一个个美的形象,然后观众就可以将这些富有节奏性和动律性的雕塑串接成完整的舞蹈画面,这种艺术形象对观众的感染力是非常巨大的。例如,敦煌系列舞蹈就是取材于敦煌壁画,或者取材于雕塑中的造型,古代的雕塑家把这些舞蹈造型凝固化,今天的舞蹈家就是把这些凝固了的造型和雕塑进行活化性的艺术再造,然后融入到现代的舞台艺术中,观众就可以在欣赏这些舞蹈艺术美时达到陶冶自己情操以及升华自己精神境界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郑杭生:《中国文化模式转型中的几个问题》,《人类学与西南民族》,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 胡肃容:《民族舞蹈基本动作》,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
[3] 杨铮:《谈中国民族舞蹈的人物塑造》,《艺术教育》,2011年第2期。
[4] 孙晓燕:《浅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背景》,《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5] 金秋:《中国区域性少数民族民俗舞蹈研究》,《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篇2
1中国舞蹈艺术发展与舞蹈审美
舞蹈作为一门表演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从中国舞蹈发展来看,不管历史怎样发展,舞蹈始终都被作为文化现象传承、发展。随着社会进步,它的内容在不断丰富与充实,到了明清时期,它已经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从戏曲中分离出来,逐渐成为凭借身体就能反映精神世界和现实生活的人文艺术。中国当代舞蹈大多是专业的舞蹈作品,随着舞蹈多元化的推进,舞蹈艺术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不仅从观赏方面,从专业角度来看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还出现了专业的舞蹈培训学校。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舞蹈艺术不仅越来越丰富多彩,同时也推动了文化繁荣的进程。人类作为舞蹈艺术的主体,它不仅表现在舞蹈艺术形式,还包括艺术体操、武术竞技等方面,通过多种形式打造舞蹈美感。人体动作变换作为整个舞台表演的关键,只要赋予了形象特征与社会功能,就会给人类带来不同的感受。通常杂技需要表演者拥有超强的意志与熟练的技巧,再通过高难度动作展现艺术美。而舞蹈不仅是动作与动作的堆砌,同时它还承载着对应的文化精神与动人情感,在世界万物好与坏都表现出来的过程中,给予一定的审美评价,同时这也是震撼心灵的一方面。在舞蹈表演中,它遵循一定的规律,节奏作为舞蹈艺术的关键部分,在造型、节奏的双重润色下会显得更加流畅、自然。另外,舞蹈艺术每次变换都会根据必然性、连接性,在整体感觉的引导下带给观众不一样的感受。在这过程中,舞蹈语言让舞蹈形象更加生动,从而也就形成了独特的美感。总体来讲,舞蹈审美与舞蹈本身是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在技艺性、抒情性、独创性的影响下更加精密,再综合汇总成舞蹈。而利用审美特征发现舞蹈本质就是考验艺术形式的一种方法。
2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
(1)舞蹈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舞蹈是一门不能脱离生活实际的艺术,社会生活一直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社会多样性、人类生活状态都为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并且为舞蹈艺术提供了多样的表现形式。在舞蹈操作中,它根据一定的社会现象,展现生活中的美、善、真,在这些现象统一归纳后,再形成优秀的舞蹈作品,用舞蹈艺术独特的魅力激励人、感染人、启发人,不管什么形式的舞蹈,都具有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本质。例如:《洗衣舞》就是一部典型的舞蹈,通过藏族人民传统歌舞,展现出情同手足、军民团结的精神;同时它还将民歌与踢踏舞联系起来,通过对生活小故事美化、提炼、加工形成。它的主要情节是:一群到河边背水的藏族姑娘,遇到了要到河边洗衣服的战士;于是这群姑娘用计策将战士要洗的衣服骗过来,并且洗的干干净净,当这些战士回路,发现这一现象,急中生智帮藏族姑娘挑水的情景。整个舞蹈一直担着水桶往前跑,藏族姑娘拿着喜好的衣服在后面追的活泼、生动的场面结束。这段《洗衣舞》不仅代表了居民日常生活,也有很多感人至深、寓意深远的地方。由于取材新颖、结构简洁、立意深远,从创作到现在一直被广大民众喜爱。这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审美特征赋予了作品独立可行的空间,不管在主题,还是在题材上都展现了与众不同的一面,它要求作者紧紧围绕艺术构思的创新点,而不是一味向观众展现舞蹈形象。因为创新点一直是艺术作品永存的条件,在得到肯定与欣赏的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从舞蹈本质来看,美感主要存在于自主创作中;而所谓的新作品,不仅要在意料之内,更要在情理之中,人类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对创新的物质产生美感。作品主题思想作为整个艺术美感的源泉,创作手法必须真实动人,在艺术创新中进一步演绎作品。如:《荷花舞》作为广受舞蹈家喜爱的作品,之所以获得这样大的成功,主要原因是它为观众带来了美感与新意,在创作初期,舞蹈家受到“莲花灯”的启发,从而在艺术形象上也进一步创造和加工,不管是内质还是形象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让观众在欣赏中产生共鸣。
(2)将叙事与抒情完美的结合。古文《毛诗序》曾这样说过“情动于中,行于言,言之不足,古嗟叹,故泳歌,泳歌不足,足之蹈,手之舞也。”这也展示出人在激动时,会情不自禁的跳舞。舞蹈表达情感的特点是神行整合,用体动展现感情,给人直观的形象。由此可见,抒感的最好方式仍是舞蹈,它虽然没有影视作品的台词与客套的语言叙事,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经常利用对应的场景和音乐叙述事件。在舞蹈艺术形式中,常用比拟、象征的手法,通过优美、无声的肢体语言展现故事情节,表达情感。而观众在舞蹈艺术欣赏中,也通过对表演者舞蹈旋律、舞姿的感悟,充分展现想象力,掌握故事情节,体会舞蹈蕴涵的感情。如:芭蕾舞的代表作《天鹅湖》,在这部作品中,起初王子与天鹅相遇是一段古典的双人芭蕾,通过表演者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极其细腻、巧妙的展现了奥杰塔从提防、恐惧心理到信赖放心的心理转变,最后萌发爱情的转化过程。在这段舞蹈中,没有语言描述与台词,但是却将主人公情感描绘得淋漓尽致。
(3)虚拟象征的审美特征。舞蹈作为生活现象的概括,它不是直观的纪事,而是将虚拟象征作为艺术表现形式,进一步展现审美特征。在舞蹈表演过程中,通过舞蹈人员姿态、身体动作代替语言,从而进一步反映思想情感、展现故事情节。因此,不了解审美特征,就会让刚接触舞蹈的人员展现出“看不懂”的感觉。在舞蹈剧中,通过舞姿与情感动作,用屈指可数的方式展现舞姿。例如:舞蹈家王霞主演的《金山战鼓》,从整体来看,它是一部展现情感的作品,但是也有一些部分是纪事的环节。当表演人员站在鼓上查探军情,不幸中箭时,表演人员用手紧紧的捂着胸口,在鼓面做后桥动作,并且逐步形成拱形,最后从鼓上滚下来。在这段舞蹈设计中,主要以抒情为体裁,在直观纪事的过程中,展现受伤疼痛的场面,再将细节放大,展现人物形象,达到主观纪事、虚拟象征两者结合的效果。
(4)技艺与综合的审美特征。技艺性作为舞蹈艺术完成蜕变的核心因素,舞蹈演绎的内容必须在神话传说与日常生活的基础上,它的主题心理是完成高难度的技艺。通常,多圈旋转、跳跃都是高难度的动作,在体现技艺性的同时,必须根据舞蹈动作的软软性进行。舞蹈不仅是一种文化形式、一门艺术,更代表着一个民族与国家的特征,所以它具有广阔的演绎范围和创造区域。而舞蹈审美作为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过程,如果只依靠审美特征很难完成,所以必须结合多种形式展现艺术美。
3结束语
舞蹈艺术作为一种鲜明的表现形式,它拥有独特的审美特点。在实际生活与学习中,我们必须根据审美特征,从各方面提高艺术修养与舞蹈艺术。
参考文献:
[1] 黄颖.试论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与欣赏[J].时代文学,2012(15):216217.
[2] 黄涛.论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J].科教导刊,2010(8):182,184.
篇3
形象,即审美形象,在广义上包括审美的情境和意境。形象把握是艺术活动特有的方式,是主体对于客体瞬间领悟式的审美创造,它是感性的而不是推理的,是体验的而木是分析的。但是形象把握又不能离开理性,理性在分析时代氛围、读选素材和题材、构思主题和情节、选择表现形式等方面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与意识形态的统一
艺术的审美特性是区别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意识形态活动的根本标志,但同时艺术又具有意识形态特性。艺术的审美特性是形象的、情感的和多义的,它规范着艺术活动的基本倾向,其意识形态特性则是隐藏在审美特性之中的,它使艺术的审美世界具有了更为广阔和深透的内涵。
艺术活动的功能
(1)审美认知功能;
(2)审美教育功能;
(3)审美娱乐功能。
艺术活动的基本性质
艺术活动是以特有的艺术语言体系为媒介、以创造形象或意境为旨归的人类的精神文化活动,它凝结为审美的意识形态。
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指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旨在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以及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
艺术教育主要通过指导人们进行艺术创作、艺术鉴赏等活动,实现美育的最终目标。
艺术分类的方法
1、以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时间艺术(音乐、文学等)、空间艺术(绘画、雕塑等)和时空艺术(戏剧、影视等)。
2、以对艺术作品的感知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听觉艺术(音乐等)、视觉艺术(绘画、雕塑等)和视听艺术(戏剧、影视等)。
篇4
引言
“美”是舞蹈艺术的第一要素,人们凭借舞蹈艺术形象不断发展并传承着深厚的思想内涵和人生哲理,并且形成了自己多元且独特的美学特征和形态。作为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艺术形式,只有将融合于舞蹈中的各元素融会贯通,才能将其蕴含的艺术美感和信息准确地传达给观众,并促使其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凸显舞蹈作品特有的艺术价值,实现舞蹈的审美性。新时期,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舞蹈艺术的发展、交流与传播,非常有必要对舞蹈艺术的内涵及其美学特征进行分析探讨。
一、舞蹈艺术的动作美
舞蹈艺术主要是通过人体动作来进行表现的,通过特定的动作才能表达出作品的价值与思想内涵,表现出舞者的内在情感因素。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评价一部舞蹈作品是否能够取得成功,主要就是看其动作展现是否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所以说,舞蹈动作在舞蹈艺术构成要素中处于最重要的位置。舞蹈艺术中对舞蹈情绪的表达、对人物的塑造和对舞蹈意境的展现等都要通过动作来实现。而动作都是编舞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选择和提炼出来的,并且赋予了其鲜明的形象特征和情感因素,所以这些舞蹈动作都具有一定的美感。舞蹈的动作美感从视觉艺术上来讲,更多的是来自于舞蹈艺术动作的“神”与“形”相结合产生的丰富的美感和雕塑感,尤其是其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艺术空间感更能给观众带来广阔且深刻的艺术想象,进而产生奇妙、新颖、独特的美的享受。
舞蹈艺术要讲究动态美,这是由舞蹈艺术的动作性要求决定的,这虽然会在某种程度上限制舞者的律动,但是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表达出舞蹈的主题内容和内在情感。富有丰富美感的舞蹈动作才能充实舞蹈的审美特色,有了动作的牵引,也才能更加自然而然地舒张开舞蹈情节,进而使其更加吸引人们的注意。如舞蹈作品《水》,通过傣族人民脱去劳动服装,然后集体去溪边沐浴、汲水等动作表演来展现作品丰富的动作美和鲜明的生活场景,这样非常容易让人们感受到其具体的舞蹈形象和美感。
二、舞蹈艺术的抒情美
抒情性是舞蹈艺术的主要美学艺术特征之一。情感表达是艺术的基础,任何脱离情感表达的作品都构不成艺术。舞蹈是以经过组织、提炼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情感,反映生产生活形态的一种艺术形式。舞蹈艺术中蕴含着人们浓厚的情感因素,在某种角度上说,在音乐、诗歌和舞蹈等几大艺术形式当中,舞蹈抒感的效果是最理想的。因为无法用语言或者文字来表达的情感都可以用舞蹈来抒发,这不仅可以表达人们丰富的感情,还可以给人们以足够的想象空间,进而触发更强烈更丰富的情感共鸣。感情具有丰富性、直觉性和不确定性,可以很直观,能够被感知,因为舞蹈是人们心里活动的感性形态和外化,与人们的表情、动作紧密相连。此外,感情还具有互融、互通性,这也是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的心理基础,可以在舞蹈创作者、表演者和观众之间,动作与感情之间搭建一道审美感情的桥梁。而表情、动作与人们的感情表达是密不可分的,所以,人体动作在表达思想情感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把人们的感情体验和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细致入微。
三、舞蹈艺术的韵律与节奏美
节奏与韵律美是舞蹈艺术审美特征的一大表现,其中节奏美是韵律美的前提。节奏美主要是指舞蹈动作力度的强弱和速度的快慢所呈现出的美感。只有完美整合、协调舞蹈动作的跨越、舒张和旋转等节奏,才能实现舞蹈艺术对气氛的渲染和对情感的表达、宣泄,进而在舞蹈和音乐的配合作用下完美地展现其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呈现舞蹈艺术不同的审美风格特征。舞蹈艺术的韵律美是通过其表现节奏实现的。韵律、动作与表情是舞蹈艺术美学特征的基础,三者是相互依靠、不可或缺的,舞蹈的表情和动作不可能离开韵律而单独存在。舞蹈艺术只有通过表情与动作的变化,同时配以具有起伏动感的节奏才能形成其韵律美。
四、结语
对美的欣赏与传递是舞蹈艺术作品最大的成功之处,通过生活化的形象和精妙的动作性,使舞蹈自然地萌发出来,同时舞蹈还能推动情节向前发展,逐渐全面、充分地表达出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因素和自然特性,将其中具有的美的体验和感受传达给观众,并给予观众广阔的想象美的空间,促使观者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情感共鸣和深刻且独特的身心感受。
参考文献:
[1]曲超.舞韵意象――浅谈舞蹈艺术中的“意境”构成[J]. 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09,(03).
[2]马亮.论中国古典舞“圆”的运动路线及审美特征[J].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05).
篇5
一、中国古典舞蹈概论
中国的古典舞蹈是基于传统的民间舞蹈的基础之上,由相关的舞蹈专家,整理,加工,创造,并且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风格的特色舞蹈。中国古典舞在我国舞蹈史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堪称典范,为中国舞蹈艺术的结晶。中国古典舞凝聚了中国民族艺术的美学风格的精髓,包含了几千年的传统舞蹈的魅力,已经演变成为一个时代的独特的艺术语言。中国古典舞蹈的出现,进一步反映了人们对古老舞蹈文化的尊重,展示了中国传统舞蹈独有的特点和风韵,它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同时具有无可比拟的独特魅力。
二、古典舞蹈中身韵的艺术特征
所谓“身韵”,正如它的名字所展示的,“身”就是代表身法,所表达的就是中国古典舞蹈的外部表现技法;“韵” 就是代表韵律、节奏,所表达的主要是中国古典舞的内在的气韵。“身韵”则代表了身法和韵律的总称。身法主要指的就是外部的技术范畴,“韵律”表达的则是艺术的内涵,只有把两者进行有机的融合才可以让中国古典舞蹈的风貌和精髓真正的展示出来。也就是说,身韵就是“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是中国古典舞蹈的灵魂,是中国古典舞蹈所独有的符号。身韵当中的动作大多数以圆形为主,这应该和我国传统的世界观和审美特点有关。其中道家的太极图,古典建筑当中的圆形结构,都进一步的表现出了我们民族对于圆形这一审美特点的钟爱。在身韵中则表现为平圆,立圆,“8”字圆。在这些运动规律的基础之上,增加或减少原有的动作轨迹,则可以打破原来的节奏,进而让之前的凝固化的动作特点得到改变。身韵要求舞者的动作一定要遵照“圆”,也就是“动与静与点与线互含互牵”,的审美原则,这一形神统一的民族性的艺术特点在中国古典舞当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汇聚了中国舞蹈文化精髓和民族审美观的身韵,以其丰富多变的舞蹈动作,强烈的民族风格和特有的表现力,逐渐成为了中国古典舞蹈的艺术特色和代名词。
三、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剧目表演中的重要性
(一)既增加了古典舞蹈的鉴赏性,同时又突出了古典舞蹈剧目的风格性
古典舞其实是当初为了进一步解决舞者的训练而从戏曲当中提炼出来的,因此曾一度被称之为戏曲舞蹈。而身韵的出现则使得古典舞蹈彻底走出了误区,同时欣赏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身韵在舞蹈的训练中,则很好地改善了舞蹈演员在气息和身体的韵律方面的问题,提高了训练效果。
身韵已经成为古典舞剧目的特点和风格。虽然古典舞从风格上面来说还是属于戏曲舞蹈,然而,身韵的出现则让古典舞有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和标准。
(二) 给古典舞蹈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和土壤
古典舞蹈通过身韵得到了充足的养分。持续深入的对身韵的研究,使得中国古典舞蹈形成有效的系统的风格体系。身韵给中国古典舞蹈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
在如今的训练中,有效的进行身韵的训练,可以让身韵在古典舞蹈中的表现更加自然,为将来古典舞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一个更加清楚的发展方向。
四、中国古典舞身韵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身韵的训练可以增加古典舞组合的美感,进一步提高了训练的兴趣
身韵训练的科核心要素就是形、神、劲、律。强调魅力,强调内心的感受。中国古典舞蹈的特点主要表现为:舒而不缓、紧而不乱,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身韵的训练既提高了演员在进行动作时候的力度和气息的把握能力,同时还锻炼了演员用神来表达内心的感受,使得无聊枯燥的单一的组合,具有了韵律,进一步增加了组合的美感。
(二)身韵的训练可以进一步提高演员的表演能力
身韵的训练可以进一步帮助演员提高其表演的内涵和艺术造诣。当具有了身体的韵律之后,就可以提高动作和表演的能力。例如,在舞蹈中一个简单的“风火轮”动作,加上韵律后就成为了生命的延续,进一步显示出了身韵的艺术价值。
五、身韵在中国古典舞中的运用
身韵最终就是要让中国古典舞蹈的所有舞姿和技术达到融合统一的目的,这主要体现在对节奏和舞蹈动作的连接处理和表演者内在修养等方面。如果基训是一种古典舞蹈的训练方法,身韵就是规范舞蹈动作的标准。试想一下,在古典舞蹈中没有节奏韵律的动作和舞姿,肯定会让人感觉到非常乏味。因此,如果我们掌握了古典舞蹈的节奏韵律,则就找到了中国古典舞蹈创作的灵感和源泉。所以说,身韵的训练不只是体现在中国古典舞蹈的风格,节奏和技巧等方面,而这也可以进一步表现在发展和创作舞蹈的动作和舞蹈语言方面。古典舞蹈中身韵的运用和很多其他不同门类的舞蹈艺术都有相同之处,那就是身韵也是有其独特的时代特性,因此,怎样才能控制和把握身韵的时代特性,已经成为身韵训练是否成功的标准。所以,身韵在实际的运用当中应该进一步展现出当下人们的精神面貌,这样才能让身韵和当下人们的精神面貌达到和谐与统一。
六、结语
综上所述,身韵已经成为中国古典舞独有的风格,进一步展现了中国古典舞蹈的审美本质而且以其丰富多样的舞蹈姿态,强烈的民族风格,已成为中国古典舞蹈的重要标志。在当今全球化的趋势下,中国的古典舞蹈将以其特有的方式展现其无穷的魅力。
参考文献:
篇6
1、中国古典舞与字画、书法的关系
字画和音乐都能够代表意象艺术,《高山流水》的作品能够很好地体现出中国的文化内涵,可以通过领悟音乐的旋律来探知作者的内心想法。音乐当中的每一段都是有层次的感觉,这些层次的搭配是作者通过感悟自然景观的意象。舞蹈需要靠音乐来陪衬,中国的古典舞也需要通过情景来体现,比如《扇舞图画》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高山流水》这首曲子,通过舞蹈的展示,我们了解了传统舞蹈的各种外化动作以及中国传统舞蹈的柔韧、刚健。舞蹈和书法是相通的,是不断平衡也是不断打破平衡的一种运动。舞蹈者的身体韵律有很强烈的情调,而书法也是有个性的运动,表现出了很强的生命感。舞蹈能够很极致地表达出所要表达的感情,书法也是如此,舞蹈和书法找出了美化人的动作、线条,感情、情绪。书法和舞蹈都有抽象美,他们表现出了本来不具有形式的情绪和感情,这种表现不是外在的,而是从运动当中体现出的可以感受的动态形象。
2、中国古典舞与诗词赋的关系
各种文学作品与中国古典舞也有很密切的关系,它们都有同样的韵味和节奏感,都有抒情的功能。诗人大多都喜欢舞蹈,从诗歌当中就可以体现出舞蹈的节奏,古代的诗人凭着自己的艺术修养,能够很敏锐地感受舞蹈的美,赋予了舞蹈很深的情意。杜甫的《剑器舞》和白居易的《霓裳羽衣舞》,都是把诗歌与舞蹈结合起来的实例。古典舞蹈与文学艺术的连接点就是意象,意象有很重要的作用,意象具有美的神情和动态的美。文学艺术和舞蹈在当前的背景之下,重现中国古典舞是很难的,实际上,中国古典舞从来没有离开过大家,一直都是在意象的桥梁下生生不息。
3、“圆形的艺术”
中国古典舞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圆”,原形是中国古典舞的核心体现。只要是提到中国古典舞的动态特征,人们经常用龙飞凤舞和委婉曲折来形容,这能够刻画出人体运动的情趣。经过长期的实践,舞蹈艺术家把圆形概括为八个字:圆、曲、拧、倾、收、放、含、仰,集中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征,也区别了其它的舞种。现在中国古典舞的动作也是用各个大小不同的圆来组成的。在形体的动作展示当中,都是圆的运动,让人体的动作更加柔和、圆润,从而很好地展现出民族所特有的韵味。
中国古典舞的动作体现出收聚力与外散力的冲突、转化、过渡与平衡。这是由于其动作造型上身与下身的关系处于拧倾状态中,从而使动作与技术技巧在发力上形成了留上身走下身,或留下身走上身的运动规律。这其间就包含了“收”与“放”的冲突和变化。这种“收”、“放”的冲突与转化同样体现在舞台空间流动的步伐上。这些步伐虽运行在弧线、圆线和“S”线之中,但在有限的“收”的空间中却示意着无限广阔“放”的空间,在不停顿和流动中造成一种行云流水的整体效果,富有中国古典舞在圆游的动态时空特有的韵律美。万变不离其圆,这就是中国古典舞的形体动态式样之主要特征。当然,“圆”绝非中国古典舞的惟一特征;但离开了“圆”的活动,“圆”的造型,“圆”的动作,就不能称其为中国古典舞。因为这“圆”,包含着我国民族舞蹈含蓄的韵律风格;正是这“圆”,蕴藏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
篇7
我国古典舞传承着我国的历史文化,延续和保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在过去的半个世纪多的发展历史进程中有着明显的变化,却具有强烈时代感。我国古典舞通过不断创新和探索成为当代舞蹈艺术体系一员。但是我国古典舞不可能离开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底蕴。否则将造成古典舞的精髓大量流失,失去本来面目。我国古典舞首先要弘扬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继承传统民族审美特质。因此未来我国古典舞的发展之路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返璞。为了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古典舞也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我国古典舞学科继承与发扬传统舞蹈中的风格特征,更深刻的认识传统艺术的精髓。同时我国古典舞也可以吸收外来因素,完善我国古典舞。我国古典舞在当代的舞蹈创作中,很容易直接“引用”现代舞技法,造成了大量古典舞剧目内容相似。忽略了古典舞要表现的人物思想和特征,甚至个别编导直接吸收西方舞蹈,减少了传统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学中的审美特征,古典舞的艺术价值大大减弱,弄得我国古典舞千疮百孔的。
3我国古典舞蹈艺术的未来
我国古典舞艺术要传承民族文化,坚持民族化的审美,在面对异域文化冲击时,守护好自己的文化疆域,必须坚定自身的优势,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求发展。
3.1整合我国古典舞语言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象征,我国古典舞创作语言有其独特的审美特征。完善与丰富我国古典舞的语言体系才能为古典舞的未来发展提供传播的基础。整合我国古典舞语言非常必要,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巩固以及再提炼,是传承的要求。我国古典舞蹈语言具有古典舞审美特征的经典语言,加强和完善语言系统,形成自身独特性,特别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和广漠的土地上,给我国古典舞提供了全新的素素材。在传承与整合中,要抱有谨慎的探索精神,挖掘出古典舞语言最精粹的素材。同时在如今的大量古典舞作品之中,许多现代舞、当代舞语言词汇已经渗透进来。我国古典舞不断传承和发展变化,才能承载时代赋予的使命,克服重重困难,为创建古典舞学科打下基础。
3.2继承与开拓创新
我国古典舞蹈艺术未来发展,不仅需要开拓创新,更需要进行有效的传承,重视传统文化,寻找一条属于古典舞自己的独特的道路。我国古典舞要与时代紧密接轨,只有在不断地发展演变中,把立足点构置于现当代,建立中国古典舞学科,我们后来者要继承他们的衣钵,通过不懈的探索与实践,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让我国古典舞继续辉煌在舞台上。
3.3“和谐”发展我国古典舞原则
“和”是我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品格,是我国文化中的整体体现,是自然与人的审美境界合之为一,它深刻影响了古代审美体验与生命体验。在当今社会,我国古典舞遵循“和谐”发展的原则,建立在我国传统审美基础上,代表中国古典的形象。目前,我国古典舞学科正处于不断构建完善的状态,需要我们以“和”的态度,开放式的思想,接纳新的元素,反复试验,最终为我所用。
3.4“融合”优秀的古典舞素材
篇8
一、花腰彝龙舞艺术形式介绍
花腰彝族的人是极其崇拜龙的,其舞龙以及祭龙的活动是非常神秘并且充满了民族特色。相传这一舞蹈主要是祭祀一位叫阿倮的,传说中的民族英雄,相传他是能够征服自然以及邪恶的龙人。通过祭龙活动,可以保佑村民一年都会幸福安康,收成也会风调雨顺。
祭龙的形式主要分为两种,在彝语中分别称为是“米夏好”另一种是“德佩好”,“米夏好”是每年都会举行一次,不同村寨举行时间也不一样,通常都是在正二三月左右举行祭祀活动,“德佩好”是要十二年才会举行一次,一定要在马年的马月以及马日,左北冲以及坡龙山脚还有水瓜冲上几个寨子一同联合举行。[1]
花腰彝族在舞龙过程中是有雄雌之分的,女子舞的是青龙也就是雌龙,男子舞的是黄龙也就是雄龙;两条龙一起舞蹈的时候,雌龙要先舞。彝族人民认为世间所有事物都是有雌雄之分,雌雄相戏才会使得万物得以繁衍生息。
二、花腰彝龙舞的审美特征
1.舞蹈本来就是一种用以抒感的艺术形式,在花腰彝龙舞过程中对情感性的表达就是其重要的审美特征。
花腰彝龙舞是花腰彝人民情感的一种表现形式,在舞龙过程中,通过奔放热情音乐的配合,以及自然姿态的变动,将深刻的民族崇拜情感在舞龙过程中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同时花腰彝舞龙也是极具力量的一种民族表演形式,其表演过程中多变快速的节奏,是对奔放以及热情民族情感的传达方式。
2.象征性也是花腰彝龙舞的一种审美特征。通过舞龙的形式象征着花腰彝人民对龙的民族崇拜。
通过舞龙上下翻滚欢快的动作,以及表演过程中欢快的节奏,象征着花腰彝族人民多姿多彩的日常生活。在这些舞蹈表现形式之下,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舞龙时的风格以及韵律也有着比较鲜明的民族特征。
3.在花腰彝龙舞过程中对花腰彝民族服饰的欣赏以及其歌舞表演形式,也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审美特征之一。
在整个舞龙过程中,花腰彝族人都会穿着比较传统的服装,这些服装都是非常有民族特性的,所有人的会系一条花腰带,这也是为什么这以民族会被称为花腰的原因之一。花腰服饰主要是有头帕还有大襟裳等多种服饰配饰,在花腰彝族的服饰上绣有很多的团,据说所有的图案都相应的讲述了相应的历史故事,就有比较高的文化审美特征,以及欣赏价值。
4.花腰彝族龙舞鲜明的特色以及独特风格的形成也是源于当地热情好客的民族特性,这种热情的民族特性也是对花腰彝舞龙一种重要的审美特征。
通常都是在节日的时候,通过组织舞龙表演,带动人民的热情的气氛,在舞龙过程中将花腰彝人民热情奔放,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充分的展现出来。
5.花腰姑娘也是花腰彝族龙舞的重要审美特征之一。
花腰姑娘舞龙,有独到之处,龙头一动,虎虎生风,才见姑娘倒地平舞,翻起千层浪花。又见长龙破空而出,荡起万朵祥云。七彩长龙在她们手里时而上下翻滚,时而蜿蜒漫游,时而冲天而起,时而盘旋长啸……在红土高原南部逶迤的山间,有一群漂亮的彝族舞龙姑娘。平时,她们和村里人一样干农活,碰到什么节庆,她们就会组织起一支女子舞龙队,和男人一样舞起长龙,给人们带来欢乐。她们把龙舞得虎虎生风,从云南省石屏县舞向昆明,又从昆明舞到北京。
三、花腰彝舞龙中蕴含的民族文化
花腰彝龙舞作为一种比较传统以及原生态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彝族重要的文化表现形式。舞龙是对其民族文化的一种传承形式,其舞蹈的过程以及整个运行过程,都是与其内在价值以及功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的。舞龙最重要的功能性就是其内在生存的动力。
文化是通过民族以及人类所创作的,不同的民族在不同时期以及环境下,对社会以及自然都会有着各不相同的文化认识的。对于花腰彝族来说,舞龙文化就是其独具的民族特征,每隔十二年才举行一次的“德佩好”,所有村落的人欢聚在一起,随着舞龙活动的进行,大家一起欢歌跳舞,通过这样的形式促进人民之间的感情,加强花腰彝人民的民族凝聚力以及民族自豪感。[2]
花腰彝舞龙活动过程中,是有很多节奏以及动作的,这需要舞者要有比较好的记忆力,在舞龙过程中,有很多繁杂的动作,比如在其舞龙过程中有一种称为是“凤舞龙”的舞种,表演过程中要将锣鼓作为音乐的节奏,通过各种动作相互结合。舞龙的过程也是需要舞蹈者有非常坚强的意志力的,在舞蹈过程中,会涉及到大量翻滚以及跳跃的动作的练习,只有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更好的掌握这些动作。在进行训练的时候,需要舞者克服比较大的身体障碍,从而发挥最好的水平,这也是民族的文化所在。
更主要的民族文化内涵所在就是表演过程中舞者的创造性的表现,在表演过程中要不断的将舞蹈形式进行创新,基于在原有的动作基础上,让舞龙过程变得更有民族特性,各有艺术性的感知力。受现代文社会商业化影响,舞龙越来越被世人所接受,但是很多年轻人却更多的崇尚时尚,忽略了最本真的传统文化。随着外界世界改变,如何抵挡住外界的诱惑,将文化传承下去,在很多时候,这种文化的传承都是受到不同生存环境以及文化背景所制约的,民族如果不能将自己的文化传承下去也就将失去其民族的个性了。因此有效的将花腰彝族的舞龙文化传承下去,也是对花腰彝龙舞审美特征的一种欣赏。[3]
结语:
花腰彝龙舞是花腰彝族人民传达情感的古老的艺术形式,通过舞龙的过程,将其民族特有奔放热情的民族气节充分展现出来,花腰彝龙舞的审美特征与其从远古时代就开始劳动斗争的民族特征是密不可分的。通过舞蹈的形式将花腰彝族历史进程通过欢快的舞龙的形式展现出来,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让人们可以从中享受到审美的。
参考文献:
篇9
B、境界
C、神韵
D、格调
2、《亚威农少女》是_________绘画的代表作品。()
A、立体主义
B、达达主义
C、抽象主义
D、野兽派
3、被称为"艺术学之父"的德国理论家是_________.()
A、康德
B、黑格尔
C、席勒
D、费德勒
4、《阿细跳月》是我国________的民族舞蹈。()
A、彝族
B、傣族
C、苗族
D、白族
5、长鼓舞是下列哪一个民族的舞蹈?()
A、蒙古族
B、满族
C、朝鲜族
D、鄂伦春族
6、《等待戈多》是________戏剧的代表作品。
A、表现主义
B、存在主义
C、象征主义
D、荒诞派
7、影片《战舰波将金号》是20世纪20年代_______(国)的重要作品?()
A、意大利
B、苏联
C、美国
D、法国
8、电视剧《围城》是根据______的同名小说改编的。()
A、沈从文
B、张爱玲
C、巴金
D、钱钟书
9、《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______50年代的代表作品。()
A、海明威
B、福克纳
C、杰克·伦敦
D、海勒
10、《西厢记》的作者是______。()
A、关汉卿
B、白朴
C、马致远
D、王实甫
11、在中国古代绘画理论中,绘画作品的层次是______。()
A、妙品
B、能品
C、神品
D、逸品
12、《命运交响曲》是______的作品。()
A、海顿
B、莫扎特
C、贝多芬
D、瓦格纳
13、《霓裳羽衣舞》是我国______代舞蹈作品。()
A、汉
B、唐
C、宋
D、元
14、《日出·印象》是法国印象派画家、________的代表作品。()
A、莫奈
B、凡高
C、高更
D、雷诺阿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22个空,每空1分,共22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5、艺术创造过程包括艺术体验、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阶段。
16、形象思维具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特点。
17、艺术创造的心理机制主要包括审美感知、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
18、以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为根据,可以将艺术分为时间艺术、________和、________。
19、中国戏曲的主要行当是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中国书法,最常见的书体有篆书、隶书、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
21、意大利画家达·芬奇是、________时期的艺术家。
22、中国四大石窟包括敦煌石窟、________、________和麦积山石窟。
23、语言艺术(文学)的基本特征是 、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24、简述艺术活动的主要功能。
25、什么是灵感?简述灵感的主要特征。
26、简述艺术接受活动中的共鸣现象。
27、简述艺术家应具备的修养和能力。
28、简述艺术作品的三个层次。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29、联系实际论述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
30、结合一部作品,论述艺术鉴赏的具体过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B C D A C D B D A D D C B A
二、境空题
15.艺术构思 艺术表现(或:艺术传达)
16.具象性 情感性 创造性
17.审美想像 审美情感 审美理解
18.空间艺术 时空艺术
19.旦 净 丑
20.楷书 行书 草书
21.文艺复兴
22.云岗石窟 龙门石窟
23.间接性 广阔性 想像性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24.(1)审美认识功能(或审美认知功能)。指通过艺术鉴赏活动,更深刻的认识自然、社会、人生。
(2)审美教育功能。引导人们正确理解。认识生活,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感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3)审美娱乐功能。满足审美需要,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
(4)三种功能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可分割。
25、(1)灵感是指艺术家在创造活动中,由于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是艺术家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意识和无意识的相互作用,突然激发的、情绪特别亢奋、极富创造力的精神状态。
(2)灵感有三个主要特征:突发性、超常性、易逝性。
26.共鸣:是指在鉴赏过程中,鉴赏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命运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不同时代、阶级、民族的鉴赏者,在鉴赏同一部作品时可能会产生相同或相近的审美感受,也可称作共鸣。
27.(1)艺术家的修养①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倾向;②广博的知识;③深透的思想;④丰富的情感和独立的人格。
(2)艺术家的审美创造能力①敏锐的感知能力;②丰富的想像力;③精湛的艺术技巧。
28.(1)艺术语言,是创造主体在特定艺术种类的创造活动中,运用独特的物质材料和媒介,按照审美法则,进行艺术表现的手段和方式。
(2)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艺术形象既包括鲜明生动的人物,也包括其他富有审美特征的情境、画面和意境。
(3)艺术意蕴,是指在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深层的人生哲理、诗情画意或精神内涵,它是艺术主体对于艺术典型或意境深刻领悟和创造的结果。艺术意蕴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艺术意蕴是艺术创造的境界。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29.(1)艺术活动是形象把握与理性把握的统一。形象,即审美形象,在广义上包括审美的情境和意境。形象把握是艺术活动特有的方式,是主体对于客体瞬间领悟式的审美创造,它是感性的而不是推理的,是体验的而不是分析的。但是形象把握又不能离开理性,理性在分析时代氛围、遴选素材和题材、构思主题和情节、选择表现形式等方面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艺术活动是情感体验与逻辑认知的统一。艺术中的情感即审美情感,是一种无功利的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情感,情感在艺术活动动机的生成、创造与接受过程中均是重要的。心理因素之一,同时情感又是艺术创作的基本元素。但是艺术活动也包含认知因素,认知在艺术活动中意味着客观的、理智的反映。在审美情感的深层往往隐含着理性的认知。
(3)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与意识形态的统一。艺术的审美特性是区别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意识形态活动的根本标志,但同时艺术又具有意识形态特性。艺术的审美特性是形象的、情感的和多义的,它规范着艺术活动的基本倾向,其意识形态特性则是隐藏在审美特性之中的,它使艺术的审美世界具有了更为广阔和深邃的内涵。
29.(1)直觉与感知。艺术直觉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具有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审美感知是指人们在注意审美对象形式特点的同时,已开始关注审美对象的意义。鉴赏活动往往是在直觉与感知的心理基础上开始的,它将使鉴赏者完成对作品形式美的注意和对其意义的直观感受。
篇10
一、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
美的感受能力,是指人们凭借各种感受器官,对审美对象进行感知能力的培养。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对审美对象外在形式美的感受能力。二是指对审美对象的情感表现和象征意义的感受能力。
1.舞蹈教师自身应给学生以美的感受。舞蹈教师是学生在舞蹈课堂上最直接的感受对象。舞蹈教师应尽最大的努力,使自己转化为对学生有审美意义的美的感受对象,舞蹈教师要力争从外在形象到内在品质达到完美的统一。从外在看,舞蹈老师要有一个优美的体态,它不仅是健康的,而且是灵活谐调、善于表现的。舞蹈老师的穿着打扮往往是其情操的直接表现,要能引起学生的美感和尊重。
2.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感训练。舞蹈教学中美感训练是舞蹈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之一。它既是训练一种表演能力,也是训练一种美的表现力,更能使学生在学习训练中感受到舞蹈美。在舞蹈基本功训练时,除了要求学生完成和掌握舞蹈最基本技术技巧外,还要注意培养表演意识和情感表达能力。要培养学生养成一种习惯,即在基本功训练时要感到一投足、一伸手就是美,就是音乐,就有思想,就有灵魂,要让学生认识到再单一的动作也有美,也有艺术。舞蹈训练是严格而规范的。舞蹈的各种位置、角度动作的高度、转、翻、跳以及舒展的舞姿都是很规范的。把各种规范的动作编排成舞蹈组合,那么这个舞蹈的舞姿就是优美的。没有各种动作的基本规范要求,决不会出现舞蹈组合的美。所以规范动作是舞蹈美的基础,应让学生充分认识这一点,并逐步培养学生认识美、理解美、感受美、展现美的能力,从而充分体现舞蹈教学的美育功能。
3.多方面为学生提供有审美意义的舞蹈对象。课堂上组织学生观看舞蹈教学录像带、观看同学的舞蹈表演、观看课堂上学生的舞蹈示范动作都会使学生感受到舞蹈这一流动韵律之美而达到内心的愉悦。
二、舞蹈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
审美鉴赏能力是对审美对象的鉴别与评价能力。它包括对审美对象的美的识别,对审美对象的审美性质的深刻理解,对审美对象性质形态的领悟与鉴别的程度,并能给予审美评价。舞蹈教学中对美的鉴赏能力是学生对舞蹈的鉴赏而进行的。通过几年的学习、训练,对舞蹈的感受,学生应该认识到舞蹈作为艺术的一种,它蕴涵了丰富的美的内涵。它包括人体动作的美、队形的美、服饰的美、音乐的美、歌词的美等等。可以说舞蹈的美包括了音乐美、美术美、文学美,它是人的生命力的具体体现,是人体美的具体反映,舞蹈给人一种稳定感、协调感、灵活感、流畅感,从而达到内心的净化,达到一种美的思想境界。
三、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对美的创造能力
对美的创造能力,是指审美主体在感受美和鉴赏美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按照美的规律,直接创造美的事物的能力。舞蹈教学中美的创造力是通过舞蹈基础训练、舞蹈表演、舞蹈创编体现的。
1.舞蹈基础训练使学生身形更加优美
篇11
戏曲:中国古典舞的推力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它在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孕育着其独特的文化,在这个庞大的传统文化下,又滋生了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文化,而戏曲就是其中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中国的戏曲舞蹈源远流长,根深叶茂,有着深厚的民族根基。它以实际人生活动的戏剧形态,保存了我们这个民族的许多历史文化特征。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中国舞蹈界开始大规模学习戏曲舞蹈,并对其进行整合、创新,逐渐创立了中国古典舞体系。
正因为此,中国古典舞曾一度被人称作“戏曲舞蹈”。其实它本身就是介于戏曲与舞蹈之间的混合物,中国古典舞中很多强烈、夸张的表现手法,都是和戏曲舞蹈十分一致的。它们都是通过艺术化、舞蹈化了的外部形象特征,来表现生活、展现形象、刻画个性,并通过独特的民族形式、具有中国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的手段来加以表现的。可以说,中国古典舞是从中国戏曲舞蹈这一母体中脱颖而出的一种新的艺术表演形式,戏曲舞蹈是中国古典舞诞生的强大推力。中国古典舞一方面保留了戏曲舞蹈中的一些基本表演动作,另一方面摆脱了戏曲舞蹈的行当性和戏剧性,形成了一个足以代表我们民族古代文化特色的艺术体系。它是表演者对于戏曲舞蹈求新求变、钻研创新的产物。
身段:中国古典舞的缘起
身段一词从字意来讲,“身”是指身体,“段”当术讲。身段就是形体动作的艺术,侧重指外部的舞蹈技术,在传统戏曲“唱念做打”的四功中,不论哪一功都是由内而外,通过形体来表现情节,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外部动作的。从最简单的比拟手势到复杂的武打技巧,都蕴含着极丰富的舞蹈动作,这些都称之为身段。中国舞蹈最大的特点,就是姿态上的变化特别丰富,手的运用很巧妙,通过手、眼、身法的配合运用,在艺术上达到高度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身段”从新的意义上来讲,就是舞蹈的姿态,也就是更美化、更精细的舞蹈技巧。身段的素材主要来自于戏曲舞蹈,在戏曲舞蹈原有的基础上把它提炼、加工转化为舞蹈,不按戏曲的规范,而是根据舞蹈的特性,按照舞蹈的要求,把它们升华为舞蹈,把技术性的内容,转化为艺术性的内容。
身段不仅抓住了戏曲舞蹈的动律精华,而且加上其与神韵、劲力、节奏、节律等特点的相结合,更是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民族特性和民族美学特征。
身韵:中国古典舞的精髓
身韵从字面上解释,是“身法”与“韵律”的总称。“身法”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韵律”则属于艺术的内涵神采,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和渗透,才能真正体现出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及审美精髓。
任何艺术创作都要遵循自己统一的表现手段,中国古典舞的创作亦是如此。做为中国古典舞的一种新型表现方式,身韵无疑使中国古典舞创作有了新的气象。
身韵是对戏曲身段的不断提炼的成果,它使中国古典舞摆脱了之前“拘于形”的桎梏,实现了从“形”到“神”的飞跃,完成了戏曲舞蹈从外在形态到内在意蕴的升华。
身韵的推出,使古典舞的动作、造型和舞姿丰富多彩,它将训练身法和陶冶神韵相结合,把“形神劲律”做为古典舞的动作元素并结为一体,为“神形兼备”做了完美的诠释。它以动作舞态的丰富多彩,以及很强的舞蹈性与民族审美性相结合的特点,深得众多中国舞编导们的青眯,并被充分运用到创作当中,使中国古典舞在创作上有了很大进步,为古典舞的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
芭蕾:中国古典舞的升华
中国古典舞是在戏曲舞蹈和中华武术的基础上,贯彻吸收多种艺术形式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一种优秀的舞蹈体系不仅仅要具备传统舞蹈特定的艺术规范,更应该在审美特征的要求下突破创新,广采博收其它舞种的优点,根据已有动作元素剖析、分解或综合创新出更多好看而有难度的优美舞姿。
中国古典舞在其起落沉浮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从戏曲中提取、还是从武术和民间舞中寻找,面对社会的溶合、进化,它都需要重新树立和建构其崭新的形象面貌。因此,在对人类舞蹈文化大环境的考察、协作中,自然包容了很多其它的艺术成份,这是人类不断发展的艺术意识的需要,也是中国古典舞建构所必须涉及的问题。而芭蕾的引入,则是中国古典舞发展历程中不可抹杀的一笔。
芭蕾舞蹈的介入,终止了之前中国古典舞“全盘戏曲化”的训练模式,为其补充了新鲜的内容,包括基本舞姿、跳跃、出腿、转、跳等训练动作,难能可贵的是,我国的优秀艺术表演家们,将中国古典舞精髓融入芭蕾舞中,创造出了极具民族风格的芭蕾作品,这也使中国古典舞蹈升华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武术:中国古典舞的意蕴
武术是中华文化艺术的瑰宝和基石,更是构成中国古典舞形态与理念的重要内容。武术对于中国古典舞蹈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武术动作的融入使中国古典舞动作舞风更加粗狂、刚武、劲头十足,实现了其在“形”和“劲”上的重要突破。
2.武术中讲究“精气神”“ 手眼身法步”等,这为中国古典舞的吸收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
3.武术动作中的静立与流动的对比, 高与低的对比、内与外的对比等等, 在中国古典舞技巧动作中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如空中闪身、高低起伏、腾空大跃步等等。
4.中国古典舞中典型的动作斜探海、射雁等,正是运用了太极中审美原则的“ 中和”“以和为美”的含蓄特点,构成了阴阳相生的体态造型。
中国古典舞中武术的引入,不仅增强了古典舞的造型性、技巧性、灵活性与节奏性,而且昭示了中国古典舞的精神气质,使古典舞的审美标准日趋完善。
中国古典舞融合了中华舞蹈文化神韵的精华,在中国舞蹈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经过漫长的艺术长河的淘濯,通过与其他姐妹艺术的融合和创新,以其特有的艺术特征和审美特性的运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韵律和美的规律。“以神领形、以形传神”这是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灵魂所在,也是促其不断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国古典舞蹈的长远发展,需要我们每位舞蹈工作者能够不断的在实践中摸索,不断地去拓展它,使其真正成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韵味的,更为贴近中国舞蹈历史的艺术形式,使其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并且把它的艺术生命一直延续下去……
参考文献:
篇12
上世纪80年代之后影视美学在我国得到了长足发展,翻译和编写的各种理论著作相继出版。目前,各高校艺术学系、新闻系和中文系都把影视美学作为专业必修和选修课程,很多高校甚至把影视艺术课程作为高校人文素质课程供全校学生选修。由此可见,在当前影视艺术与网络文化紧密结合的时代,我们的影视艺术研究逐渐得到重视,而影视美学的研究方法问题却至今没有一个定论,甚至没有引起过注意和争论。针对这一现状,我们从美学和艺术学的基本理论出发,联系当前影视艺术的发展状况,在教学实践与美学理论结合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一套影视美学研究方法,主要从四个方面来研究影视美学:
一是创作学角度
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和社会生活)是影视创作的源泉,但世界本身并不能直接构成艺术作品,它必须经过创作者的艺术创造才能变成艺术作品。因此,为了从根本上把握艺术的审美特性,我们首先必须研究艺术作品的创造过程和创作规律。一般而言,艺术作品是由两种创作过程合而为一的,一是内化过程,即把生活真实内化为艺术真实,创作出一种“意与境偕”的艺术作品;二是外化过程,即通过各种艺术技巧把影视艺术作品中的艺术真实外化为生活真实,使观众身临其境地从中得到真实的情感体验和艺术熏陶。
二是文本学角度
文本在英文中即Text,可以翻译为文本、本文、辞等,钱钟书就有“观‘辞’(Text)必究其‘始终’(Context)耳”一说。中文里把“文”与“本”合为“文本”一词,一是表达了以文为本的涵义,二是在西方文艺理论的影响下强调了作品(即“本”)的文学性和审美特性(即“文”)。文本虽然与作家、外部世界和读者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此处所讲的文本学研究就必须忘却这些联系而纯粹地从文本本身着手来考察其审美特性。因此当我们面对一部已经被创作出来的影视艺术作品,即一种文本时,作为专业研究者,我们不能仅仅是从观赏性角度看待影视作品,而应该从音响效果、视像效果和剪辑手法等等方面来分析的影视文本的艺术形象和审美风格等等问题。一方面必须完善影视作品中的音乐、舞蹈、造型、色彩、场景、情节等等要素,使各种要素都达到艺术表现的极高境界;另一方面,在声音和图象、场景与情节等方面的拼接和组合过程中必须使之完全融合,其审美效果才能超出单一的艺术表现,体现出影视艺术的独特审美优势。
三是接受学角度
影视作品最终面临的是观众,只有通过大众的观看、鉴赏和批评,才能使影视作品成为真正的审美对象。而对于影视作品的接受、消费和传播,也就是说从接受学角度研究影视作品,才能真正体现出影视艺术的审美价值。尤其对于从事影视艺术研究者而言,研究作品在大众之中的接受、消费和传播是极其重要的,是关系到影视艺术的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之所在。正如姚斯所指出的“作品在其诞生之初,并不是指向任何特定的读者的。它是要彻底打破文学期待的熟悉的视野。读者只有逐渐发展去适应作品。因而当先前成功作品的读者经验己经过时,失去了可欣赏性,新期待视野己经达到了更为普遍的交流时,才具备了改变审美标准的力量。”很多优秀的影视艺术作品与读者的期待视野往往有一段距离,因而对这类作品,必须经过导师阐释、引导,使读者认识其价值之后,传播和消费才能顺利实现。
四是源流学角度
源流学也可以说是研究影视艺术的历史,是从各个不同阶段的影视艺术作品中找出其发展的轨迹和规律,源流学最终关注的则是影视艺术的发展规律和发展前景问题。而且影视美学理论本身的发展也是值得关注的,如影视美学理论史上的电影符号学、电影叙事学、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意识形态学电影理论等等。需要指出的是,创作学、文本学和接受学一般都是在共时的层面上来研究影视艺术,而源流学则是从历时的层面上考察影视艺术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理论体系。这种历时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由自影视艺术诞生以来的影视作品所构成的作品历史,这是研究影视美学的基础材料;而且还必须找出这些庞杂材料中的优秀作品和具有标志性转换的作品,从而进行断代史的研究。二是把艺术美学理论引入影视艺术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影视美学理论,这是影视美学的核心,它是对每一时段影视艺术的抽象概括和审美总结,而且这种理论的发展和创新都与各自时代艺术和技术的发展紧密地联系着,因而也是影视美学与文艺美学相联系的契合点。
篇13
一、古典舞概述
对于古典舞是以传统民间舞蹈为基础,由一些舞蹈学家进行整理以及创造等,经过长期实践最终流传下来具有特色风格的一种舞蹈。在中国舞蹈史中古典舞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推动了中国舞蹈艺术的良好发展。在中国古典舞中凝聚了民族艺术中的精髓,同时也包含了传统舞蹈中的魅力,在整体上已经演变成一个独特的艺术语言。伴随着中国古典舞文化的出现,展示出人们对古老舞蹈文化特有的尊重,对于古典舞来说自身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独特魅力。
二、在中国古典舞中身韵的运用
在中国古典舞中身韵具有良好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讲就是将舞姿与技术相结合,同时还应将节奏以及舞蹈动作结合开来,进而能够表现出表演者内在修养。对于基训来说是古典舞中的一种训练方法,而身韵是规范舞蹈动作的一种标准。因此在实际学习中掌握相关的节奏韵律,就能找到中国古典舞蹈中蕴含的节奏韵律,同时还能找到古典舞创作中的灵感。因此对于身韵训练来说不仅能体现出中国古典舞蹈中的独特风格,还能表现在创作舞蹈动作语言方面。在实际古典舞身韵运用中和其它的舞蹈艺术具有较多的相同之处,身韵具有一定的时代性,所以在实际训练只能够控制还身韵的时代性是成功时的关键之处。因此在当前古典舞教学中运用身韵应该突出展现人们的精神面貌,进而能够让身韵和人们精神面貌达到统一。
三、中国古典舞身韵发挥的审美意义
在中国古典舞中身韵是较为重要的审美特质,在整体上应该把握韵律以及节奏等,还应体会到在舞蹈中表现在内涵以及情感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在舞蹈中所想要表达出的思想以及情感,进而才能更好的将古典舞中的美展现出来。在中国古典舞中的身韵与传统舞蹈中的相关步法统一结合起来,进而能够更加生动的演绎出来,不仅能够表现出神韵美,而且还能利用舞蹈表现出舞蹈中蕴含的情感。对于古典舞来说是传统戏曲以及杂技和武术等相关艺术形式结合开来的一种艺术形式,在大体上并没有局限于某种艺术形式中,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形成自身独特的艺术标志,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展现出的古典舞中的独特魅力。在古典舞中的神韵是通过不断的探索以及总结一些艺术经验最终衍生出来的,在当前已经成为古典舞学习者学习中的主要内容。在古典舞中身韵是重要的灵魂,具有一定的民族性以及时代性等相关的特征,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的形势下,古典舞身韵在课堂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学生在学习中,作为教育者应该加强学生对身韵的理解,同时能够在古典舞中展现出来,进而增强自身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古典舞身韵教学方法研究
(一)建立健全教学体系
在中国古典舞课堂教学中,作为教育者应该更新自身教学观念,打破传统教学方式,首先在教学中应该进行系统性的训练,在整体上明确古典舞教学技术以及相应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应该遵循着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而展开教学。在古典舞教学开展过程中,应该紧紧围绕着规范性等相关要求,进而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还应紧紧围绕古典舞身韵中的审美特征,进而积极开展教学工作。
(二)注重“形神兼备”
在古典舞教学中,对于学生来说应掌握好相关的基本技法,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身韵。对于古典舞来说应该具有优美的舞姿以及高超的技巧,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感染力,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将身韵自身的审美特征表现出来并真正的融入在舞蹈动作中来。除此之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深刻的认识到“形神兼备”发挥的重要性,老师对学生加强训练过程中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条不紊的加强学生的训练,在基础环节上入手,进而加强学生对身韵的理解,在实际表演中能够展现出来。老师在教学中也可以积极多媒体进行教学,加强在教学中的互动,进而能够很好的理解在古典舞身韵中的审美特征,最终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教学中应该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在形神兼备古典舞动作形态中,将古典舞身韵审美特征充分展现出来,让学生对古典舞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感悟,掌握古典舞身韵审美特征,在实践中展现出来,对古典舞课堂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孙艺萌.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审美特征与课堂教学研究[J].音乐生活,2016,02: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