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电影表演艺术概论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以接近生活的舞台语言和舞台动作为主要创作手段,话剧台词是一种放大了的生活语言,独白是潜台词的外化。配合演员的形体动作,台词分成三个组成部分,即:对白、独白和旁白。对白的作用是与对手交流、向对手发出咨询、回答对手的提问与对手交流信息或与对手发生语言纠纷。独白的作用包括对痛苦的排遣、对情绪的宣泄、对遭遇的批判、对往昔的回忆、对事物的判断、对行为的反思、对幸福的咏叹。旁白的作用是介绍历史背景、串联故事内容、交待人物关系、抒发作者心声。
篇2
【主要课程】:音乐史、音乐学理论、中外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学、美学、作曲技术理论、钢琴或其他乐器演奏等。
【就业方向】:可以在中小学校从事音乐方面的教学工作和电台、电视台担任节目的音乐编导,同时还可以从事音乐演唱或创作工作,属于自由职业者。
【开设院校】: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上海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淮阴师范学院、南京艺术学院、苏州科技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等。
学前教育(音乐方向)
学前教育(音乐方向)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较高的艺术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学前教育师资。该专业通过对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声乐、钢琴、舞蹈与编排、美术等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学前教育教学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外语读写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
【主要课程】:乐理视唱练耳、声乐、钢琴、音乐作品欣赏、和声曲式与幼儿歌曲创编、幼儿歌曲弹唱、儿童合唱指挥、幼儿园音乐教学法、幼儿舞蹈、幼儿舞蹈创编与技法、中外学前教育史、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儿童文学、形体训练与幼儿舞蹈创编、美术、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奥尔夫教学法、幼儿园游戏论。
【就业方向】:毕业后可到幼儿园、幼儿师范院校、学前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相关出版部门等部门从事幼儿教育、儿童艺术辅导、社区文化管理及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科研、管理等工作。
【开设院校】:湖北师范学院、常州工学院、应天职业技术学院等。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培养能在有关文艺单位和演出团体,如音乐演出团体、戏剧团体、广播影视部门等单位从事音乐创作的专业性音乐人才。
【主要课程】:作曲、作曲技术理论、视唱练耳、音乐史、戏曲史、中外民族民间音乐、钢琴或其他乐器演奏、中国传统音乐分析、现代音乐分析等。
【就业方向】:可以到唱片公司、剧组、电视台等部门从事音乐创作和一些音乐演出团体或公司担任音乐制片人,同时还可以到中小学、艺校等教育机构任音乐教师。
【开设院校】: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上海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等。
指 挥
指挥专业考试时十分注重对视唱练耳、和弦听辨的考查,同时对考生的演唱和钢琴弹奏水平有一定要求。该专业学制多为五年。我国目前音乐界的指挥人才屈指可数,有时一些高级别的音乐会还不得不邀请国外著名指挥家参与演出。所以高学历、高素质的指挥专业人才在我国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且被赋予了代表中国形象的寓意。随着我国文化生活的丰富和精神文明建设及艺术团体的发展,指挥人才将呈现出供不应求的趋势。本科毕业后,到一个文艺团体谋一份乐团指挥或合唱指挥的差事应当不是件难事。
【主要课程】:指挥、乐队学、合唱学、视唱练耳、和声、复调、曲式与作品分析、配器、钢琴、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民族音乐概论、艺术概论、合唱、声乐等。
【就业方向】:该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中小学音乐教师、中等学校专业教师、青少年宫合唱团专业教师、社区文化馆站文化干部与从事社会艺术教育的师资以及专业团体的合唱指挥等工作。
【开设院校】:中央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等。
音乐表演
音乐表演专业方向主要培养从事声乐表演、教学工作的专门性人才和从事相关音乐活动组织工作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培养,该专业学生将掌握声乐表演艺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完整的艺术表演能力与技巧,且具有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力、想象力、表现力,并在声乐教学与音乐艺术活动组织中具有独立工作能力与集体创造合力。该专业的艺术实践包括大型声乐作品音乐会的排练与演出。
【主要课程】: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发声技巧训练、歌曲演唱(美声、民族、流行)、合唱、钢琴、形体、舞蹈基本功、歌舞排练(流行歌舞排练、音乐剧剧目排练、组合演唱排练)、音乐欣赏、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中国民族与民间音乐、曲式与作品分析、音乐制作、流行音乐概论、艺术概论、表演、形象设计、录音演唱实践等。
【就业方向】:该专业毕业生可到电视台、歌舞剧院(团)、电视剧制作中心、宣传部门、文教事业单位从事演唱、创作和音乐制作工作,以及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开设院校】: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沈阳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
流行音乐演唱
流行音乐演唱专业培养具备流行音乐演唱及表演能力,能在专业文艺团体、艺术院校、演艺公司等相关部门从事表演、教学及研究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该专业培养要求学生全面掌握流行音乐演唱和表演的基本理论,接受相关技能的系统训练,娴熟运用演唱及表演的专业技巧,并具有较高的流行音乐综合表现能力。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会安排系列音乐会、社会活动比赛、学期专业汇报等作为其艺术实践。
【主要课程】:视唱练耳、乐理、钢琴、和声、声乐、台词、形体、舞台演唱实践、节奏训练、歌曲写作、录音棚实践、民族民间音乐、中外音乐史、西方流行音乐史、世界音乐等。
【就业方向】:该专业毕业生可到电视台、歌舞剧院(团)、电视剧制作中心、宣传部门、文教事业单位从事演唱、创作和音乐制作工作,以及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开设院校】: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沈阳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
中国乐器演奏
中国器乐演奏专业主要培养从事中国乐器演奏表演、教学工作的专门人才和从事相关音乐活动组织工作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要求学生掌握中国乐器表演艺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完整的艺术表现能力与技巧,且具有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力、想象力与表现力,并在中国乐器教学与音乐艺术活动组织中具有独立的工作能力与集体创造合力。
【主要课程】:主修乐器、副修乐器、重奏、合奏、视唱练耳、作曲技术理论、中外音乐史、中外民族民间音乐等。
【就业方向】:该专业毕业生可到电视台、歌舞剧院(团)、电视剧制作中心、宣传部门、文教事业单位从事演唱、创作和音乐制作工作,以及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等工作。
【开设院校】: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戏曲学院、北京电影学院、沈阳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
管弦与打击乐器演奏
管弦与打击乐器演奏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管弦与打击乐器演奏、教学工作的专门人才和从事相关音乐活动组织工作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要求学生掌握管弦乐表演艺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完整的艺术表现能力,且具有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力、想象力与表现力,并在管弦乐教学与音乐艺术活动组织中具有独立的工作能力与集体创造合力。该专业艺术实践包括大型管弦乐作品音乐会的排练与演出。
【主要课程】:管弦与打击乐器演奏主课、管弦乐合奏、中外音乐史、民族音乐概论、基本乐理、和声等。
【就业方向】:该专业毕业生可到电视台、歌舞剧院(团)、电视剧制作中心、宣传部门、文教事业单位从事演唱、创作和音乐制作工作,以及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开设院校】: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戏曲学院、北京电影学院、沈阳音乐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上海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武汉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等。
钢琴与键盘乐器演奏
钢琴与键盘乐器演奏专业主要培养从事键盘乐器演奏、教学工作的专门人才和从事相关音乐活动组织工作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要求学生掌握键盘表演艺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完整的艺术表现能力与技巧,且具有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力、想象力与表现力,并在键盘乐器教学与音乐艺术活动组织中具有独立的工作能力与集体创造合力。
【主要课程】:钢琴课和键盘教学法、合奏、随行、服务打、剧目、键盘和踏板技巧、演奏会和个人风格的发展。
【就业方向】:该专业毕业生可到电视台、歌舞剧院(团)、电视剧制作中心、宣传部门、文教事业单位从事演唱、创作和音乐制作工作,以及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开设院校】:南京晓庄学院、徐州师范大学、淮阴师范学院、西安音乐学院、同济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
流行音乐演奏
流行音乐演奏专业培养具备较强独奏能力及乐队合作能力,在专业文艺团体、艺术院校、演艺公司等相关部门从事表演、教学及研究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该专业要求学生系统学习流行音乐演奏乐器的基本理论,接受系统的技能训练,具有较高的独奏及乐队演奏能力,并能运用所学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
【主要课程】:基本乐理、视唱练耳、钢琴基础、和声、乐队合奏、作品分析等。
【就业方向】:该专业毕业生可到电视台、歌舞剧院(团)、电视剧制作中心、宣传部门、文教事业单位从事演唱、创作和音乐制作工作,以及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开设院校】: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戏曲学院、北京电影学院、沈阳音乐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上海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
音像技术(音响工程)
音像技术(音响工程)专业为游戏、影视、动漫行业培养掌握先进传播技术和熟悉音乐产业运作规则的应用型音乐创编人才和具有经营谋略和音响现代管理知识的,并专门从事配音、配乐、声效设计、编辑、合成等工作的第一线高级技术应用型传媒人才。
【主要课程】:视唱练耳、电视音乐音响、电视录音、音响技术、录音艺术、彩铃制作、广播录音、摄录编技术、舞台音响调控等课程。
篇3
按照浙江省“文化强省”建设的要求,针对社会就业市场对实用型、复合型演艺表演人才的大量需求,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于2007年正式创建了“表演艺术专业(演艺方向)”。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对演艺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获得了一些教学和管理的经验和体会。
一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文化已经成为推动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党的十六大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决策后,全国各地掀起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热潮,将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来培育。据调查,浙江现共有约16家省级专业演出院团,11个省、市级、县区级86个文化馆和全省近2000个乡镇、街道文化站(文化中心)。仅就杭州,在市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演艺公司就有86家。另外,据初步统计,仅杭州市登记在册的各类艺术培训结构就有99家,广告传媒策划公司近3800家。按照“文化强省”建设的要求,这些单位和机构都需要不断充实实用型及复合型的演艺人才。正是在这种为文化类专业的设置和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的大背景下,我们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的演艺专业应运而生。
我们所创立的演艺专业培养具有创意思维、一专多能、综合素养全面的表演艺术高等复合型专门人才。具体来说,即具有一定的表演艺术基础理论,较强的表演艺术基本技能和综合演艺能力,面向文化馆、影视公司、文艺团体、艺术培训机构及各类文化演出市场,从事戏剧小品表导、歌舞表演、综艺节目主持、影视表演及艺术培训教育等工作。
演艺专业的课程设置以综艺表演为核心课程,围绕核心课程分别开设了表演、语言技巧训练、舞蹈表演、声乐表演、综艺主持等主干课程,再辐射延伸至艺术概论、戏剧影视欣赏、艺术策划、化妆、音乐剧欣赏、舞台知识、音乐剪辑等选修课程。
我们致力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相对全面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一专多能的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该专业的特色和亮点所在。我们希望达到的目标是学生不仅能演、能唱、能跳,还能编、能主持,真正成为一专多能的应用型、复合型的演艺人才。
演艺专业的培养,注重的是复合型的人才培养。“复合”,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就是不同的两者或两者以上的合成。复合型人才,是指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但一般是两个)专业(或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人才。而专业上所谓的复合,一是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多种专业的复合,二是指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复合。正如有关专家指出的,由通才转向专才,再由专才向复合型人才的转化,并不是一种回归,而是在更高起点上的又一次质的飞跃。
同时,面对培养学生“应用型”能力这一思路,演艺专业不仅学科设置全面并多元化,包括表演艺术各个范畴,还特别强调、提倡跨学科学习与跨院系合作,让学生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中学习,扩阔他们的视野。该专业的教学人员中,既有本校专职教师,也有校外特邀延聘的艺术家。深入挖掘和利用这些社会资源,可以与本校内的教师优势互补,进而强化学生的社会实践意识和能力,提高办学质量。
培养多才多艺、一专多能型的艺术人才,“全人教育”是演艺专业核心的教学理念。强调学艺先学做人,把品德、修养放在第一位,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和综合素养,不断完善学生人格,增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
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逐步探索建立具有演艺专业的教学特色:教师集体备课制、课堂教学轮换制、艺术实践月赛制、汇报专家点评制。教师集体备课制可以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前提是建立在教师个人做好充分备课准备。在“孩子是大家的”的共识下,采取的流动式教学,能使教师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也能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艺术实践月赛制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倡导课后学习的良好习惯,更好地提升演艺专业学生的综合创造能力和专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其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深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运用;第二、加强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挥;第三、培养学生自我组织管理的团队精神;第四、促进课堂教学的立体认知。像这样的月赛,每个班的同学在2年半的学习时间里,要完成8次的比赛,一个人(次)都不能少。通过这样的展示,也让专业老师对学生有更立体更全面的认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专业提升。汇报专家点评制,每一学期期末举行专业汇报,邀请省内外业内专家、教授进行专业点评和指导,使学生能及时得到相对准确而精深的学习反馈,促进专业素养和专业认知。这种方式也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本专业的教学评价体系,使得教学团队的教学目标更加清晰,更好地把握好专业方向,提升教学质量。
为了有效实施上述措施和体现特色,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了四个教学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探讨启发式为主的教学法、鼓励思考无结构的教学法、探索无管理的管理教学法。特别是实行“管学融合”的教学法。我们认为,教学管理和教学是紧密融合在一起,应是鱼水交融的关系。讲究班风、学风、专业之风是一门非常重要的隐形课程,是集体凝聚力的形成与体现。不管是平常的学习,还是课后及自主学习,我们都强调良好的传统要传帮带传承下去,由上一届的学兄学姐带至下一届的学弟学妹,体现专业的一贯性和连续性。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教学团队的老师们会带着学生去博物馆、各大剧场、美术展馆等校外观摩学习,广采博收,兼收并蓄,借鉴吸收,为我所用。
三
演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重点是采取“月赛制”和建立“教学工作坊”。
演艺专业的教学理念是以实践为本,因此我们会为学生安排针对性的排练,给予学生较多演出的机会。演艺教育的精髓在于表演本身,本专业学生每年均会参与不同的制作演出,让他们在学期间就有丰富的实践机会,为学生未来投身演艺行业做好准备。
“月赛制”即一月一赛。根据声乐表演、语言艺术、舞蹈表演、表演、综艺主持、主题晚会、综艺晚会等题目,有意设计的主题是循序渐进、由浅至深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除了展示专业技能外,还要求融入一定的创意思维,因为创意是生产作品的能力。要求这些作品既新颖(即具有原创性,是不可预期的),又适当(即符合用途、适合目标所给予的限制)。创意又是神秘的。神秘意指激发创意本身的欲望,以及被欲望激发之后如何找到途径让欲望成形。这两个神秘部分就是创意工程的两个主要面向:“构想”面向与“执行”面向。定义中的“新颖性”属于创意的构想面;“适当性” 属于创意的执行面。设立相关的岗位由同学们来竞聘。
所有的节目都是同学们自己构思、自己组织、自己排练,由同学选出导演组、舞台监督,以实践为本,运用“一月一赛”的形式进行“以赛促学”教学改革。通过比赛既使学生了解掌握艺术创造的规律,又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组织策划能力,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的潜能和热忱将可得以全面发挥。
小品创作工作坊是演艺教研室新近设立的一个项目,是一个阶段性的特色教学,不仅演艺专业整个教学团队群策群力、全程参与,还邀请社会各界的专家、导演前来指导。
自演艺专业建设以来,我们在教学和社会实践方面都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果:
(一)教学实践成果
创作演出话剧《茶人杭天醉》、原创音乐话剧《青春不作弊》等,小剧场话剧《故事》、《末漫》、《叫我孙悟空》,综艺晚会《The diary of 07》、《我们的青春ing》、《向梦想出发》等,小品《军训的日子》、《红包》、《交警》、《自然节拍》等等。其中,《军训的日子》参加浙江省大学生艺术节,荣获一等奖;《茶人杭天醉》被选参加浙江省“高雅艺术进校园”演出活动;《末漫》获选成为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同时,我们还每年进行一次正规而隆重的综艺汇报演出,演出融合了话剧、小品、歌舞、戏曲、武术、曲艺、音乐剧等多种元素,所有节目均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
(二)社会实践成果
历届在校学生都由学院组织,分别参加了余杭“手牵手”百场演出、“钱江浪花”送戏下基层演出、杭州剧院越歌剧《简爱》演出。2010年2月,2007级的8位同学作为主创,参演了广西电影制片厂拍摄、肖锋执导的电影《岁岁清明》,其中,钱佩怡同学凭该片“阿敏”这个角色获得第28届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提名,跟其他提名者吕丽萍、娜仁花、徐帆、秦海璐、颜丙燕相比,22岁的钱佩怡是提名者中年纪最小的一位,也是演艺专业学生中目前获得最高奖项的一位。
在生活中塑造一个完整的自我,在舞台上塑造一个完美的角色,这是所有的演艺专业学生都殷切希望自己能早日顺利实现的人生目标。对于演艺专业而言,知识和技能是人才培养的根本。通过几年的努力,我们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的演艺专业人才培养初步获得了一些经验和体会,但也不时意识到不足的存在,比如,在学生的“学以致用”和“用以致学”的结合方面,我们还需要再进行一些前瞻性的研究和探索。
篇4
一、关于传统舞台戏曲《赵氏孤儿》简介
《赵氏孤儿》全名《赵氏孤儿大报仇》,或《冤报冤赵氏孤儿》。作者纪君祥,大都人,生卒年不详,与郑廷玉同时。
关于这部剧,从元朝至今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不断有人改编翻新搬上舞台,除了纪君祥外,还有明代徐元据此改编的传奇《八义图》,清末有京剧《八义记》等,秦腔,河南梆子,山西蒲州棒子亦有此剧目。甚至,著名法国文豪伏尔泰于1753~1755年对《赵氏孤儿》进行改编成为新剧本,名为《中国孤儿》,1755年8月20日开始在巴黎各家剧院上演,盛况空前。王国维说:“明以后,传奇无非喜剧,而元则有悲剧在其中……其最后悲剧之性质者,则如关汉卿之《窦娥冤》,纪君祥之《赵氏孤儿》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乃处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由此看到,《赵氏孤儿》作为几百年来成为戏曲经典不断收到文人,观赏者的赞不绝口。
二、电影版以及现代化改版《赵氏孤儿》简介
中国近几十年来随着现代化经济飞跃发展,先进科学技术的突破,西方文化的引进以及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在传统舞台戏曲的不断走向边缘化的局势下,依然有艺术家不断创作改编经典剧目,将它呈现观众眼前,使中国经典文化以新的形式得以传承。除了传统戏曲豫剧,蒲剧,川剧,京剧等不断搬上舞台,还有著名导演人民艺术剧院的林兆华和国家话剧院田沁鑫分别创作了话剧版的《赵氏孤儿》,以及导演陈凯歌创作的电影《赵氏孤儿》等等。这些经过现代化舞美灯光,摄影,舞台等等一系列高科技现代化技术创作出的《赵氏孤儿》,已经完全和传统的《赵氏孤儿》判若两人,甚至面目全非,然而,现代化改版的《赵氏孤儿》却在市场上成为大众娱乐消费,受到人们大量的关注,其重视程度远远超过濒临没落的传统舞台戏曲。
电影版的《赵氏孤儿》,则是在传统戏曲《赵氏孤儿》的内容基础上进行改编, 融入了很多现在人的思想,情节和矛盾冲突都有所改编,仇恨由赵氏孤儿及赵家改变成了程婴和屠岸贾之间,公主死前希望孤儿做普通人,忘记父母,而程婴因自己孩子的牺牲,借赵氏孤儿为自己复仇,整部戏情节更加复杂化,更加扣人心弦。
三、舞台戏曲和戏曲电影的比较
我们以传统舞台戏曲和戏曲电影《赵氏孤儿》做比较,从作品本身看当今审美取向等问题。
(一)有舞台艺术到银屏艺术,是立体到平面的转换
传统戏曲艺术是以舞台为依托的以程式化,虚拟性,综合性为特点的现场表演艺术,即舞台剧表演。而电影是运用高科技还有蒙太奇等技巧,通过摄影,提前将故事剧情都录制好,借平面银屏播放给观众看,即影视剧表演。其相同点:首先,都是综合性的艺术,包含了导演到表演的二度创作,舞蹈,音乐,灯光,场景,甚至绘画,建筑,雕塑等各个艺术领域的集合。其次,从演员的角度来说,都是演员扮演角色在虚构的场景下表演故事的艺术形式,演员村从“三位一体”的特点,即演员既是创作者又是创作材料,也是艺术的体验者。而且演员都是在虚构的场景下进行表演。最后,从观众接受者来说,都是观看故事情节,体验生活化的艺术,如戏曲和电影版本的《赵氏孤儿》其实呈献给观众的故事内容都是讲述孤儿复仇的故事。
其不同点:传统舞台戏曲是当众表演的艺术,而影视版则是非当众的表演。一个是在舞台上现场表演立体艺术,另一个是呈现在银屏上的平面艺术。“舞台剧的演出,同台演员之间的距离,演员与观众的距离,都有实际的长度,因此演员表演的动作幅度,音量的大小粗细,语调的高低阔窄,疾走的强弱缓急都可以在现场表演中进行自我调节,……对于观众来说,他们与演员和舞台形成一个距离,看演出是散点透视,有多少观众便有多少个画面,观众不可能把注意力始终集中在演员脸部的表情上,他们或许盯住布景上挂着的一只鸟枪,或者瞅着演员的头饰发愣,并且这些行动又都是自行选择的。这就是构成舞台剧演出中观演之间的生动景象。影视剧表演由于没有观众当场表演因此也没有与观众的距离。……影视剧的观众,只有一个焦点,那就是镜头,镜头记录下来什么你就看什么,忽而一马平川,忽而一双大大的眼睛。”由此可见,舞台戏曲和戏曲电影呈献给观众还有很多差异性,相比之下,戏曲电影为观众审美做了更多的牵引作用,观众更喜欢电影直白的方式,以及刺激的视觉效果,光鲜的银屏图案,惊险的故事场景。
(二)传统戏曲表演写意的表现手法和戏曲电影写实的表现手法之间的矛盾
传统戏曲表演艺术是以唱做念打等程式化,虚拟化的动作表现,而戏曲电影表演艺术则是以生活化的动作来表现。所以,前者是注重表演的写虚的形式,后者则是注重叙事的写实的形式,所以戏曲中有折子戏之说,也就是戏曲截取的部分进行欣赏,而电影则讲究故事的完整性,情节冲突等。比如,同样是战场厮杀的情节,戏曲《赵氏孤儿》是拿着长鞭在舞台上甩动,伴随着鼓点声音,则显示着厮杀的场景,其中没有真的马,没有真的战场;而电影版《赵氏孤儿》则可以在真实的充满黄色沙土的战场上,一群将士骑着真实的匹马厮杀,格外的逼真。这种逼真的场景只有电影技术才能够拍摄下来。
(三)情节内容上的对比
同样是《赵氏孤儿》,纪君祥元杂剧则写的是以忠义为主线,为保护赵家唯一的孤儿,许多人(公主,韩厥,提弥明,灵辄,程婴儿子等)为此流血牺牲的,最后赵氏孤儿长大成人为死去的人报仇血恨,血债血还的故事。而电影版的则是更多从人性角度出发,讲诉人性驱使下充满犹豫,抉择又悲愤的复仇故事。这更多是现代人的解读,赋予更加刺激暴力的视觉效果,吸引观众的眼球。
在戏曲《赵氏孤儿》中,更多是折子戏,凸显表演,其内容思想表现的是至始至终的忠义,为忠而死,血债血还,一家的命要用一家的命去还,中意的背后显得更加血腥。而在电影中,融入了现代人的思想,比如结尾把原剧中赵氏孤儿复仇杀了屠岸贾全家人口改成了:赵氏孤儿因为屠岸贾养育之恩不忍杀他,而程婴怀着后悔让孤儿复仇,愿意替他挡剑,最后屠岸贾和程婴在相互悲愤乱箭中死去。这种改编是随着社会变化,人认识的意识形态改变而变化,如果按照原本的结局,那么冤冤相报何时了,这种立意则是人类道德标准的的倒退。再比如,原剧中公主死前说要孤儿为赵家报仇改成了让孤儿过普普通通的生活,不要告诉他父母是谁。这和春秋那个时代有仇必报的道德准则是相斥的。这样写是的整部剧的思想更贴近现代人的思想,引发新的思考。
四、借“以人为本”的理念传播戏曲以及传播方式
当今的艺术在高科技发展之下,形成的后现代艺术,其主要思想“首先消解艺术和非艺术的区别,其次是消解各种艺术门类之间的区别,最后更是消解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界限。事实上后现代主义真正推崇的是大众文化,在这个消费主义盛行的商品社会里,在大众传播媒介的推波助澜下,后现代主义是大众文化更趋向于娱乐化和游戏化。……后现代主义追求的确是一种平面感,反对文艺向深度开掘,主张无深度的平面文化,追求感官刺激和文化游戏,是的文化进一步向世俗文化,娱乐文化,消费文化和商品文化发展。”由此看到当今艺术接收者更多的是把艺术当作娱乐和消遣或者消费,这也进而看出,像电影事业能够蓬勃发展的的原因。在这样一个文化大环境下,我们有如何传承中国传统的戏曲呢?用“以人为本”的思想来围绕“艺术创作者――艺术接受者”模式,借助各种媒介传播方式,尤为重要。
对于戏曲和电影未来的传播,我认为应该从三个部分进行解说,一度传播是舞台戏曲,二度传播是戏曲电影,三度传播是网络,vcd等其他媒介。
一度传播,舞台戏曲,一直是戏曲进行探索,实验最基础的环节,如果戏曲失去了原本的特征(综合性程式化虚拟性),戏曲何以称作是戏曲?所以戏曲剧场将承载戏曲一直走下去的工具。当然也会棉铃一些问题,从演员来看,培养新生代的演员,精美的技艺尤为重要。从观众来看,培养新生代观众群体,尤为重要,其实,在这一层面面政治和艺术也是可以很好的嫁接的,如古希腊国王伯里克里用政治手段发票看戏剧,看戏期间停止一切商业买卖活动,用戏剧教化人,是的古希腊戏剧得意长远发展。从剧场问题来看,精美的舞台,舞美,等等都可以给欣赏者欣赏戏曲艺术中得以舒适的感觉。
二度传播,戏曲电影,是借发达的科学技术与戏曲嫁接,进一步传播,使得戏曲更加大众化,更加接近民众,使人们也可以像娱乐一样消费戏曲这门艺术,为戏曲边缘化减轻了很多负担。当然其中又有面临的一些困难。从演员来看,戏曲程式化,缓慢的动作,抑扬顿挫的唱腔,和当今影视文化中的高速度,银屏刺激感像矛盾,如何化解其矛盾是关键。所以演员在舞台以表演为中心,高难度的表演技巧已经慢慢退化,如像黎明这样的偶像明星也可以演戏曲(电影《梅兰芳》),传统戏曲中那些技艺高超的演员远没有偶像排演员受到欢迎,那么,传统高技艺的演员何去何从?从观众接受者来看,电影这样的新生科技可以让传统戏曲得以现代化转换,更适合现代人的审美取向,然而对于戏曲原本的内涵的改编之后,观众很难在知道原本的样子。
三度传播,网络,CD,VCD等各种媒介传播。当今社会为满足商业社会的需求,通过工业化大批量生产和大众传播媒介,突出“复制”的作用。“原则上,任何艺术品都能够被复制,人类制造的艺术品总可以被人复制,学生为了学习进行复制,艺术家为了传播他们的作品也进行复制。”iv正是这样一个复制的时代,我们想看或者收集资料,艺术作品极其容易。从观众着的角度,当他们不能在剧院现场看戏曲,又错过了电影院的戏曲电影,完全可以在网络上下载一部完整的戏曲,随时在任何合适的地方看视频。这给艺术接收者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进一步为传播戏曲艺术做出贡献,但同时,这种复制的艺术,我们可以看到,他们也失去了艺术的“原真性”。
文献参考:
[1]王国维.宋元戏曲史.
篇5
安徽大学位于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的安徽省省会合肥市,现有四个校区和一个大学科技园,校园占地面积3200余亩,建筑面积120余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4亿元,馆藏图书336余万册。有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8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26个学院(系、教学部),84个本科专业;涉及理学、工学、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有汉语言文字学和计算机应用技术2个重点学科,25个省级重点学科。学校与美、英、德、日等国家和地区的103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与智利圣托马斯大学、乌克兰哈尔科夫大学、阿塞拜疆巴库大学合作设立孔子学院,成立国(境)外“中国中心”3所。学校是全国首批15个大学科技园建设单位、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是国家公布的华文教育基地和接收政府奖学金留学生的高校之一。学校还被外交部列为选拔录用公务员的定点高校之一。
安徽大学艺术学院依托安徽大学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学院现有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两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美术学硕士学位授权点,艺术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绘画(含中国画、油画方向)、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音乐表演(含声乐、钢琴、萨克斯、手风琴方向)、戏剧影视导演等5个本科招生专业。学院与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多家国内创作研究机构、安徽出版集团、安徽演艺集团等省内大型文化企业以及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多所高校都建立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关系。
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比例逐年增高,职称结构不断完善。学院努力营造有利于各种人才健康成长和脱颖而出的良好制度环境和文化氛围,充分调动各种人才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2005年以来,艺术学院教师作品先后获得全国美展银奖、音乐金钟奖优秀奖等在内的各类奖项约40余项;在《美术》等各类书刊公开发表作品1000余幅,多人次参加国际、国内展演。
通过“211工程”和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的重点支持建设,艺术学院目前教学设施完善,办学条件一流,拥有总建筑面积约16000平方米的艺术楼,1300平方米设施先进的实验剧场、6个戏剧排练厅、3个舞蹈练功厅、黑匣子影棚以及先进的摄影实验室、线性编辑实验室、非线性编辑实验室、音频制作实验室、广告设计实验室等设施。学院与安徽歌舞团、安徽省话剧团、合肥电视台、安徽出版集团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了10多个实践实习基地。
安徽大学艺术学院长期坚持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着力培养符合时展和社会需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艺术专门人才,学生知识面宽、基础知识扎实,综合素质较高,深受社会欢迎。2007年,平面设计专业岳贤德同学在全球“寻找吉利新车标”的活动中独揽金奖,2012年,戏剧专业杜肖宇同学在《今天我主持》华语主持人大赛中摘得冠军,都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二、专业简介
1、视觉传达设计(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国际文化视野、符合文化创意产业要求,具有宽厚设计基础知识、前端设计理念、活跃的创意思维和较高的艺术表现力,以及熟练的操作技能,且将新媒体技术、新材料与新工艺融入创意表现,能从事品牌建设研究、视觉表现研究、媒体策略、广告设计、商品包装、书籍装帧、企业形象设计和展示设计等视觉传达方面的设计、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文化创意产业人才。
本学科有一支由多名具备指导硕士研究生水平和能力的教授、副教授组成的学术队伍和一批极具开拓精神的青年设计师,他们在设计领域实践经验丰富组成一支很强的学术研究队伍和合理的学术研究梯队。
主要课程:设计概论、设计美学、图形设计、字体设计、版面设计、纸品设计、书籍设计、海报设计、广告创意、包装设计、品牌设计、动画设计、新媒体界面设计、展陈设计等。
就业去向:广告公司、文化传媒、出版、企业形象策划、高等院校等。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2、环境设计(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相关学科领域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并且有创新能力的和设计实践能力,能在高等艺术学校从事环境设计或教学、研究工作,在艺术环境设计机构从事公共建筑室内设计、居住空间设计、城市环境景观与社区环境景观设计、园林设计,并具备项目策划与经营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能力的高素质环境艺术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
本学科有一支由多名具备指导硕士研究生水平和能力的教师组成的学术队伍和一批极具开拓精神的青年教师以及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具备很强的学术研究队伍和合理的学术研究梯队。
主要课程:设计概论、建筑与环境设计史、设计美学、当代设计理论与思潮、速写、立体构成、人体工学、空间解析、建筑初步、材料预算与施工工艺、设计表现、展示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家具与室内陈设、公共艺术设计、景观雕塑等。
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在国内外专业设计机构从事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展示设计、家具设计等相关设计工作;优秀的毕业生能胜任大中专院校的教学研究,以及在房地产公司或相关企事业单位担任设计和工程管理工作。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3、绘画(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学生在绘画创作、绘画史论等专业方面具有较强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美术系绘画专业现有中国画、油画两个本科方向。采取整体绘画制作技术、技巧、创作的培养方式和方法,研究系统的画论知识、美术史学方法、绘画形式专题和绘画创作实践以及综合制作技法,使学生精通技法和相关艺术理论、有较高创作能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本专业倡导以人类文化为凭籍,以民族文化为依托,提倡兼容并蓄,鼓励创新。坚持多元化的教学方针,实行综合多元的教学方式。
本学科拥有一支由多名具备指导硕士研究生水平和能力的教授和副教授组成的学术队伍,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学术思想端正。汇集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教授、学者和画家,具备很强的学术研究队伍和合理的学术研究梯队。
主要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素描、色彩、解剖、透视与构图、风景写生、中国画基础、材质与构成、中外美术史、民间美术、美术概论、美学、艺术考察);专业核心课程(国画方向:山水临摹、山水写生、山水创作、篆刻、书法、白描人物、工笔人物、写意人物、工笔花鸟、写意花鸟、花鸟创作、毕业创作;油画方向:油画静物、油画临摹、油画头像、油画半身像、油画全身像、油画人体、油画风景、毕业创作)。
就业去向:各类大中专院校、中等学校、文化团体、企事业单位。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4、戏剧影视导演(表演方向,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文学艺术修养,具备戏剧、电影、电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备舞台剧、影视剧、广播剧表演艺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巧技能,可以胜任在各级文艺团体、影视公司、中高等院校等相关单位从事表演创作、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本学科有一支由多名具备指导硕士研究生水平和能力的教师组成的学术队伍,并且有一批极具开拓精神的青年教师,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具备很强的学术研究队伍和合理的学术研究梯队。
主要课程:艺术概论、戏剧影视启蒙、中国戏剧史、外国戏剧史、表演理论与技巧、剧目排练、台词、舞蹈、音乐、视听语言、影视艺术、化妆造型、观摩与评论等。
就业去向:戏剧影视导演(表演方向)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类文艺团体、影视剧及广播电视文化娱乐及制作部门承担表演工作,能在新闻媒体及文化单位承担理论研究、评论等工作,能在中高等艺术院校承担教学和管理工作。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5、戏剧影视导演(表演主持方向,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文学艺术修养,具备戏剧、电影、电视、广播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备表演艺术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具备播音与主持艺术基本理论和技能,可以胜任在各级文艺团体、传媒机构、中高等院校等相关单位和部门从事播音主持、表演创作、宣传策划和教学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本学科有一支由多名具备指导硕士研究生水平和能力的教师组成的学术队伍,并且有一批极具开拓精神的青年教师,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具备很强的学术研究队伍和合理的学术研究梯队。
主要课程:艺术概论、中国戏剧史、外国戏剧史、播音与主持艺术、节目制作、媒体写作、表演理论与技巧、剧目排练、语言、形体、音乐、影视艺术、化妆造型、观摩与评论等。
就业去向:戏剧影视导演(表演主持方向)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类广播电视网络节目中从事播音及主持工作,在各级文艺团体和演出机构中承担表演和主持工作,在中高等艺术院校承担教学和管理工作,在文化传播机构及相关部门从事宣传策划及公关工作。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6、音乐表演(本科)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主动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等发展需要、有艺术表演潜力、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毕业后能在专业文艺团体、艺术院校、社会文化等部门从事音乐表演、教学及研究工作的专门人才。
音乐表演专业现有声乐、钢琴、萨克斯、手风琴四个本科方向。有一支由多名具备指导硕士研究生水平和能力的教师组成的学术队伍,具备很强的学术研究队伍和合理的学术研究梯队。从事本研究方向的人员大部分毕业于国内及欧洲院校,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丰厚的学术蕴涵,同时又具备踏实、严谨的科研作风。
主要课程:本专业主要课程有复调、曲式分析、和声、乐理、视唱练耳、西方音乐史、中国音乐史、音乐美学基础、民族音乐概论、二十世纪西方音乐名作、艺术概论、即兴伴奏、正音、钢琴基础、合唱指挥、声乐主课、钢琴主课、萨克斯主课、手风琴主课、声乐伴奏、音乐欣赏、表演、形体等。
就业去向:各级专业文艺团体、广播电视传媒机构、影视剧制作中心,大中专院校、企事业单位、部队等与音乐表演相关的部门。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三、招生计划
专业名称
培养
层次
计划
招生省份
备 注
视觉传达设计
本科
60
安徽、山东、湖南、湖北、河南、江苏、浙江
省内统考
省外校考
环境设计
本科
60
安徽、山东、湖南、湖北、河南、江苏、浙江
省内统考
省外校考
绘画
本科
30
安徽、山东、湖南、湖北、河南、江苏、浙江
省内统考
省外校考
音乐表演(声乐)
本科
16
安徽
省统考
音乐表演(钢琴)
本科
5
安徽
省统考
音乐表演(萨克斯)
本科
2
安徽
省统考
音乐表演(手风琴)
本科
2
安徽
省统考
戏剧影视导演(表演)
本科
20
安徽
校考
戏剧影视导演(表演主持)
本科
20
安徽
校考
合 计
篇6
一、演员修养的重要性
简单说,一个人的修养是指一个人内在涵养的外在体现。修养是内在的不自觉的外露,而不仅是表面上。如果一个人胸无点墨,那任凭用再华丽的衣服装饰,这人也是毫无气质修养可言的,反而给别人肤浅的感觉。所以,如果想要提升自己的内涵修养,做到气质出众,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品德修养,不断丰富自己。一个人的阅历、学识,对自己的了解程度都会对个人修养有一定的影响。读书是最基本的。书读得少的话其它练的再多,也还是没有内涵。有比喻:读多点书眼睛会更明亮。眼睛里面毕竟是化不了妆的,有些女孩子虽然漂亮,但看眼睛的话却空洞无物,修养是内在气质的表现。
一个演员是否具有较高文化修养和优秀品格,从他们扮演的角色就可清楚地看到。一个虚伪的人再装腔作势也表演不出真诚;一个俗不可耐的人再修饰也表演不出高雅。聪明的演员可以塑造一个傻瓜的形象,而傻瓜连傻瓜也演不出来,便是这个道理。演戏是需要一定的思想深度,艺术修养和表演技巧来实现的.只有有修养的演员,才能诠释好角色,塑造好人物。
二、演员自身的修养与语言艺术的关系
话剧台词是一种放大了的生活语言,独白是潜台词的外化。配合演员的形体动作,台词分成三个组成部分,即:对白、独白和旁白,?在语言和动作的幅度上,话剧要求合理地夸张,如若不然,剧场的后排观众听不清,看不懂;?演员通过舞台表演和观众直接交流,因此语言艺术的表达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表演中通过演员对潜台词的挖掘,对剧本的深入理解和研究,都需要有语言和表情来表达分析出剧本中人物的社会背景,性格特征,角色的内心思想和感受,才能,而缺乏一定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的演员,是很难对台词做细致和深入的分析,更谈不上准确把握角色的内涵。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说:“就从注意阅读它的台词开始吧……主要的是它的字句的中心包含着剧本和角色的精神实质。用智慧好好地,深入地去加以思考吧。”这种智慧来源于演员修养的深度。一个富于内容的词儿,是很有分量而且被缓慢地说出来的,是由于演员大量的内在感觉、情感、思想视象。总之,在内心里创造了全部潜台词后表现出来的。“空洞的词儿好象筛豌豆那样迅速地往外撒,而内容充实的词儿却像装满水银的球那样缓慢地转动。” (摘自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演员创造角色)
列宁说过:“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利用语言来相互交流,传递思想,表达情感。语言在表演创作中的位置和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语言是表演艺术创造最有利、最得力。最便利的信息产生和传达的手段与工具之一。因此,演员创造舞台或者银幕人物形象的主要任务之一,便是运用演艺语言技巧,将剧作笔下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真实,鲜明、丰富、生动地一并释放和传达出来。 同时要认识到语言艺术的内在实质。那些最美妙的语言,就是在学习和工作,研究自己的创作中体会得来的,表演才会成功 ,而不是昙花一现的演员。
演员应具有高度的表现力和摹拟力。这又是演员表演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表现力包括心理形体动作的表现力、面部表情的表现力和言语动作的表现力。 我国著名电影艺术家白杨在总结表演艺术时提出的三忌八诀便是对电影演员素质的具体要求。一忌简单化,二忌老套化,三忌吃力化。八诀是品,熟,脉,稳,神,趣,明,化。以上这些都是老艺术家们长期积累的宝贵经验。
当我们在探求演员表演技巧时,首先是语言技巧的掌握。话剧不同于影视表演,尤其在语言技巧训练方面,话剧界率先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例如:吐字、发声、用气、共鸣等等。话剧的排演一直是表演系学生必不可少的实习内容,也说明话剧的语言技巧非常重要。例如:《第十二夜》、《哈姆雷特》、《雷雨》、《日出》、《骆驼祥子》、《茶馆》、等等古今中外历史名剧的排演。
三、现阶段演员缺乏修养的原因:
演员的修养不仅表现在文化的深浅上,还体现在一个演员的思想修养和生活阅历上。现在有些演员不注意文化修养的培养,基础知识不扎实,流于表面化,没有任何深度,心情浮躁,急于求成,往往欲速则不达。几年下来,演技仍没有提高。如果你对生活中的事物观察不够细致,对扮演的人物在生活中都没有认真揣摩过,那么你的表演只能流于简单和表面,缺乏感染力。
有些人不好好表演,而是一味追求时尚,一出场就是港台腔调,所谓的流行趋势,令人深感厌恶。从他们的表演和台词中感受不到深刻的意义,很难引起观众的共鸣。一个修养极为浅薄的演员很难以胜任诠释复杂人物的;而一个文化修养欠缺的演员可能根本看不懂剧本,也不能从深度了解故事产生的背景,甚至无法理解人物,更谈不上挖掘剧本的主题。某些演员不愿意读剧本,在舞台上的表演无疑是生背对白,塑造的人物只能是干瘪无力的形象,很难在观众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谈何理解所扮演的人物?塑造好这个人物呢?因为一个演员的演技不佳,影响到整部剧的舞台效果和表演质量,因为从剧本到演员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每位演员的发挥,哪怕是一个配角都对整个表演产生很大的影响。一个没有修养的演员,因为缺乏对艺术的悟性和理解力,就没有对艺术的鉴赏能力;一个没有修养的演员,对他人的表演好坏也缺乏辨别力。没有鉴赏力和辨别力根本谈不上更高艺术目标的追求,表演水准就会停留在平庸。而缺乏文化与修养的演员,不仅无法诠释台词,也很难把握好表演,更谈不上表演上的感染力。
四、演员如何培养自身的修养
(1)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
演员还应该具备扎实生活基础。要具有良好健康的心态,热爱生活,不断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积极向上,充满朝气,才能激起新的创造力,才能生动、鲜明、形象而深刻地塑造好各种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这就要求演员具备较高的思想水平和较深的艺术造诣。除此之外,还须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理解力和高度的表现力,让自己成为一块优质的材料和得心应手的表演艺术工具。
(2)不断补充文化知识和历史知识。
作为演员,需要有广博的学识和对历史、文学、各门类艺术、心理学、社会学有所了解。每个演员对剧本、人物都应具有较深刻的理解力。这种理解力表现在演员应对生活、对剧本、对角色、对导演的创作意图等有一个客观的理性的思考、分析、判断能力。 这就要求演员有很深的文化修养。表演上感受和接受能力的大小和演员的天赋、阅历、智力等都有关系。
(3)加强对其它姊妹艺术的吸取
任何一门艺术都不是孤立的,舞台表演也是如此。舞台表演是一个综合艺术展现。往往涉及到其它艺术,例如;音乐、美术、舞蹈等。对其他门类艺术认真研习和借鉴,对人文风情的研究、中国的戏曲表演等领域都应该刻苦研习。一个演员在其他艺术方面的匮乏势必影响到舞台表演,演员只有具备各种才艺技能,博采众长,多才多艺,才能在表演中取得观众的认可和喜爱。
现代经济的发展和文化艺术领域的繁荣给舞台演员提供的广阔的天地。演员可以从各种渠道吸取文化知识,以加强自身的修养。表演是研究人、表现人的艺术,而人又是最复杂的。不断地观察和体验生活,揣摩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各种生活素材,来充实完善自我。多阅读各种经典文学作品,聆听一些高雅的音乐,欣赏高雅的绘画艺术等等, 从各个角度去增强自身的修养,只有这样,才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对人生较深的理解;也只有这样,才能深入地研究人和表现人,才能更清楚地体现出表演艺术深厚的文化修养和演员的魅力,实现独特的艺术个性。
话剧演员每一次演出都应该有新的体验和提高,只有提高自身修养才能不断弥补表演上的遗憾,上一次的不足在下一次改进,要注意涉猎一些姊妹艺术,多学习各位大师是怎样概括生活的。这样才能逐渐提高自己的表演技能,用自己精湛的表演不断奉献给观众最优秀的作品,促进话剧在历史发展中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 演员的自我修养.史坦尼斯拉夫斯基(俄)2006
[2] 中国话剧研究.中国传媒出版社2008.12
篇7
歌舞剧归根结底是剧院经营的产物,是一种商业艺术产品;而电影工业也是以商业效益为根本出发点。歌舞剧和电影,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在追求商业利益上这一点一拍即合。
一、商业标准
歌舞剧拥有无限的生命力,一场好的剧目可以排演数百次,同时一场好的歌舞剧可以上演几十年甚至更久,而随之滚滚而来的票房收入极其可观。
电影作为一种伴随着科技发展而发展的艺术形式,电影的发展受技术手段的制约非常大。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晚期,华纳兄弟电影工作室实验了一种叫“维他风(Vita-phone)”的新技术,这是一种用唱片伴音的技术系统。《爵士歌王》之所以成功的很大一个原因就在于电影中录制歌曲的运用,在当时给予受众巨大的冲击,并推动了有声电影的发展。
二、歌舞剧的票房、质量,受众口碑的标准
商业电影的规则是以制片公司、制片人为主导,导演和编剧还有受众熟悉的明星都是制片人的“雇员”。制片人在选择剧本时,考虑的首要事情是电影在拍摄完成之后能否获取利润,获取多大的利润;那么如何在巨多的歌舞剧中选择精品,进行改编,用以保证电影拍摄完成之后的利润,这要靠制片公司和制片人敏锐的观察力和对商业市场的把握能力来决定了。
三、故事完整,便于改编电影
从歌舞剧的发展历史来看,最初的歌舞剧来源于音乐歌舞轻喜剧,而音乐歌舞轻喜剧仅仅包括基本的剧情,情节与人物多不深刻,只是提供一个故事架构、几个人名和一些不同的时代背景,以便让歌舞桥段串联在一起。
在由歌舞剧改编的百部电影之中,根据改编程度的由大到小的程度,由歌舞剧改编而成的电影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一)电影故事片:只采用歌舞剧的故事大纲
只采用歌舞剧故事大纲的电影是改编程度最大的一种,改编之后的电影就是普通的电影故事片,在这类电影中几乎没有歌舞剧中的歌舞唱段。
以1927年的《芝加哥》(Chicago)为例,由于当时的技术原因,受众无法在电影院中欣赏到歌舞剧中的唱段,所以制片公司只能在保持歌舞剧《芝加哥》的故事大纲前提下,对其大加改编,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二)电影音乐片:改编程度相对较小
这种改编方式保留了歌舞剧中的大量音乐、唱段和舞蹈部分,音乐成为这类电影的主要表现内容,歌唱和舞蹈是这类电影的主要表现方式。
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是非常成功的歌舞剧改编作品。《音乐之声》获得了1965年奥斯卡电影奖最佳影片(Academy Award for Best Picture),是历史上最成功的音乐故事片之一;也获得了1965年金球奖最佳喜剧/音乐类电影奖(Golden Globe Award for Best Motion Picture – Musical or Comedy)。电影原声碟获得了格莱美年度专辑提名(Grammy Award for Album of the Year)。
(三)电影歌舞片
电影歌舞片和音乐故事片的最大区别在于,两者对于歌舞剧改编程度的不同——由歌舞剧改编而成的电影歌舞片相对音乐故事片来说,改编程度较小。
相对于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来看,电影歌舞片《理发师陶德》的故事情节比较简单,场景变换比较少,影片中只有两个时间点,一是本杰明的年代,二是理发师陶德的年代,时间的转换也比较简单,而且影片中的大量篇幅都更倾向于描述性和抒情性的功用。
由此可见,根据歌舞剧改编而成的电影歌舞片的改编程度较小,同时要求歌舞剧本身的剧情较为简单,使歌舞剧的传播终端——舞台和电影歌舞片的传播终端——电影院,二者能够较为自由的“无缝”转换。
参考文献:
[1]黄定宇.歌舞剧概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
[2]王旭华.西方歌剧与西方音乐剧艺术特征的比较[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6.
[3]傅显舟.歌舞剧歌曲研究——三部国产歌舞剧歌曲分析引发的思考[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
篇8
一、京剧程式的特点
京剧的程式作为一种具象的规范,其形成有深刻的文化原因。它依从的是完整原则,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等等,依据角色、行当的特点要求,进行规范、完整、细致、夸张、美感的系列舞台行动。黑格尔指出:“艺术理想的本质,就在于使外在的现象符合心灵,成为心灵的表现”从“徽班进京”到“同光十三绝”,从“四大名旦”到“四大须生”,京剧发展到今天,凝结了无数艺术家的毕生心血。经过200多年的继承、发展,逐渐形成了观赏性、艺术性高度同一的京剧程式美京剧艺术非常重视外部形式上的表演 (即程式化 )。
强调唱念做打舞翻的基本功和表演技巧,强调形式美。每一个动作都是 由手、眼、身、发、步五体同步协作进行的。唱、念、做、打,各有各的程式,那么怎样把程式有机地连缀起来呢?这里就有一个起承转合的法则问题:比如动作的最小元素“山膀 ”,看着可能没有什么,但是要达到形式美,就要有这样一个程序:欲左先右,从腰部启动,然后看手、眼随、上步、拉开、眼向前看、踏步、静心、亮相、睁眼、吸气、闭嘴、吸肚和挺腰这一连串动作,并在动作中,协调。达到浑然一体的视觉效果也就是说,从这样一个小的动作,也要体现出人物的气魄和矫健。否则,如果是没有灵魂驱动的“山膀”,完全是一种形式主义的表现,观众就会感到你自己也不知所云。京剧重视外型的表现,但是必须是“使外在的现象符合心灵的表现”例如武戏演员的“起霸”,就是一组程式动作的组合,在动作的组合顺序上几乎是一样的。在表演中,根据人物的不同特点,就要有不同的程式表现。比如要求《扈家庄》中扈三娘的起霸要表现出人物的骄、娇二气;要求《铁笼山》中姜维 的起霸要表现出人物的统帅气魄和智勇双全;《借东风》中赵云的起霸 ,因为是配演,虽然半个起霸,但是要表现出人物的八面威风而这些不同的人物个性就是要表现在基本相同的。经过千锤百炼的一举一动上,也就是说既要注意外型的塑造。又要使每一个动作表现出人物的潜台词。京剧艺术的美是“美乃是灵魂与自然相一致所产生的结果。”(现代美学家桑塔耶那语 )
二、京剧程式的必要性
京剧艺术的各个组合中。唱、念、做、打,都有自己的程式因为在京剧舞台上不允许有纯属自然形态的原貌出现。一切生活的自然形态都须按照美的原则予以提炼、概括、夸张、美化。使之成为节奏鲜明、格律严整的技术格式即程式1,并在舞台上表现出来。京剧音乐中的板式、曲牌、锣鼓;念白中的韵白、京白,表演中的身段、手势、步法、工架,武打中的各种套路,以至喜怒哀乐、哭笑惊叹等感情的表现形式等等。无一不是生活中的语言、声调、心理变化和形体动作的格律化,即程式化的表现。其实,世界上各种艺术都与京剧一样存在着程式,没有程式就没有了艺术。程式就像我们写文章时的语汇、词组和成语经过严格的语法规范连缀起来一样,比如中国画家在勾画山水花鸟时的勾勒、泼墨、积墨、皴法、烘托和用色的程序:芭蕾舞在表现各种情感时的大跳、托举、旋转、倒踢紫金冠;歌剧演员在抒感时的咏叹调、宣叙调以及演 出过程中的序曲、间奏曲、舞曲;电影在表现的特写、近景、中景、远景、蒙太奇、化入、化出和话外音等等一样,如果取消了这些程式,这些艺术也就不能存在了。取消了勾勒和没骨,还有国画吗?取消了足尖动作,还能叫芭蕾舞吗?取消了咏叹调还能叫歌剧吗?取消了蒙太奇和特写镜头,电影还能拍摄吗?取消了西皮二黄的种种板式,还能叫京剧吗?真可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可见,京剧中的程式就像生物中的细胞.物体中的分子与粒子一样是无法分开的。
三、京剧艺术程式的继承与发展
京剧是虚实结合的艺术,它的表演在审美特征上是独树一帜的,尤其与西方的写实性的表演是根本不同的比如舞台上没有门,但是演员通过表演,却使观众看到了门的存在。使你必须承认有门:明明没有马,却让你承认有马;没有船,却让你承认有船。京剧丰富的表演程式在表现剧情和刻画人物形象中都是取之不尽的:而运用程式的方式方法也是多变灵活的,只要演员掌握了程式运用中起承转合的法则,按京剧艺术表演的规律进行艺术创作,就会在京剧舞台上创造出更多鲜活的艺术形象,这就是京剧,就是京剧程式化,也是中国戏曲艺术的特征。京剧艺术的一整套艺术程式,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而这套程式无不表现在唱、念、做、打之中,舞台上得其“意”而忘其“形”,观众者知其“形”而解其“意”。所以,京剧是诗,程式是美,是和谐统一的。
四、京剧舞蹈美的表现手段
京剧舞蹈是舞蹈艺术中的一种,所以它在总体上也符合舞蹈艺术的特征:“是以经过提炼加工的人体动作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舞蹈语言、节奏、表情和构图等多种基本要素,塑造出具有直观性和动态性的舞蹈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样式。”如果说,京剧的舞蹈美以“四功”为展现途径是其“外部关系”的话,那么它以“五法”为表现手段就是“内部关系”,即是血肉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
京剧表演中的“人体动作”就是“五法”――手、眼、身、法、步。“五法”从头到脚,囊括了人体的各主要部位,各部位的协调舞动,构成了整个京剧舞蹈的语言要素。京剧舞蹈凭借“五法”得以淋漓尽致的完美全面的表现,“五法”作为京剧舞蹈的最佳载体,使二者相互依存,相映生辉。
五、京剧舞蹈美的审美功能
从美学的高度来认识京剧舞蹈,具体来说,京剧舞蹈美的审美功能有下列几点:
1、表现人物。京剧舞蹈的中心任务是表现剧中人物性格、身份、性别、职业、志趣、特长等等。为此,京剧舞蹈也与整个京剧表演艺术的行当化相一致,也分为行当化程式。例如同是“兰花指”,旦角的“兰花指”含蓄优美,而小生的“兰花指”则开放帅美。舞台上的一站一戳,一招一式,不同行当都有各自不同的舞蹈动作与舞蹈造型。可以说,京剧的所有舞蹈动作,都是为表现人物个性,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
2、表达情感。戏曲被张庚先生称为“剧诗”,具有诗歌的抒情性特点。京剧舞蹈同样以表达剧中人物情感为“最高任务”,以人物的“心动”“情动”驾驭外部的“形动”“律动”,从而做到“舞蹈的人体,是由心灵驾驭的人体;舞蹈的心灵,是由人体外化的心灵。身心一致,表里透明,身体与心灵一起飞翔,这便是舞蹈这种人体艺术所具有的特殊品格。”京剧舞蹈程式有许多就正是专门表达人物情感的。例如“甩发”“跪步”等。京剧舞蹈成为表达人物情感的一种特殊手段,它突破了话剧受生活真实限制的局限,以独有的艺术手段与审美功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3、营造意境。营造意境也是京剧舞蹈重要的审美功能之一。京剧艺术借景生情、寓情于景,其中最主要的中介与桥梁,就是舞蹈。京剧舞蹈是连通情与景的最佳媒体。
总而言之,京剧舞蹈以“四功”为途径,以“五法”为手段,以本体特征为动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其变形化、节奏化、韵律化、规范化、美感化等优势,凸显出多方面的审美功能。它在整个京剧艺术中,虽然未必算得上是居功至伟,但是至少是功不可没的,当然是万万不可小视的。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篇9
学院拥有心韵、神韵、舞韵、琴韵、雕塑楼等教学楼及新星剧场音乐厅,有演艺、影视制作、形体、设计、雕塑、MIDI音乐、丝网版画、三维动画、铜版、录音棚、摄影棚等实验室和工作室,现代化的艺术教育设施及实习实践设备一应俱全,办学条件优越。在九寨沿线、大邑、阆中、茂县、剑阁等地和四川美术出版社、民族出版社、少儿出版社、战旗歌舞团、四川省歌舞剧院等单位建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战旗文工团合作开办“战旗班”、与中央民族歌舞团建立共同培养高水平艺术人才合作关系,联合培养有特色、高水平艺术人才。战旗文工团、中央民族歌舞团根据需要优先录用我校毕业生。
音乐学(师范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较高声乐演唱和表演能力,掌握音乐基本理论,能在各级各类中小学、企事业单位从事音乐教学与研究的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主干课程: 音乐欣赏、舞蹈形体、视唱练耳、基本乐理、钢琴、声乐、普通话、和声学、民族音乐概论、合唱与指挥、合奏与重奏、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钢琴即兴配奏、曲式与作品分析、音乐教学法、民族音乐理论、歌曲作法、钢琴艺术史、声乐艺术史、MIDI电脑音乐制作、器乐辅修、复调、配器等。
学制学位:学制四年,毕业合格者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音乐表演(声乐)
含美声、民族唱法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专业声乐演唱和表演能力,掌握音乐基本理论,能在专业文艺团体、艺术院校、文化企事业单位从事声乐表演、教学及研究工作的专业人才。
主干课程:音乐欣赏、舞蹈形体、视唱练耳、基本乐理、台词与正音、和声学、民族音乐概论、合唱与指挥、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曲式与作品分析、歌曲作法、钢琴即兴配奏、声乐艺术史、器乐辅修、复调、配器、MIDI电脑音乐制作、音乐教学法、声乐表演与重唱、钢琴、声乐等。
学制学位:学制四年,毕业合格者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音乐表演(器乐)
含钢琴、手风琴、胡琴、马头琴、大提琴、唢呐、琵琶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音乐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有音乐表演能力,能在专业文艺团体、艺术院校、文化企事业单位从事器乐表演、教学及研究工作的专业人才。
主干课程:音乐欣赏、舞蹈形体、视唱练耳、基本乐理、台词与正音、和声学、民族音乐概论、合唱与指挥、合奏与重奏、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曲式与作品分析、歌曲作法、钢琴即兴配奏、钢琴艺术史、器乐辅修、复调、配器、MIDI电脑音乐制作、音乐教学法、钢琴、手风琴、二胡、马头琴、大提琴、唢呐等。
学制学位:学制四年,毕业合格者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舞蹈表演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舞蹈表演素养和基本技能,能在艺术院校、专业文艺团体、文化宣传、企事业单位从事舞蹈表演、教学、宣传等工作的专业人才。
主干课程:芭蕾基训、古典舞身韵、技巧、中国古典舞、中国民间舞单元课、舞蹈教学法、现代舞、中国民间舞综合课、音乐基本理论与曲式分析、舞蹈简史、舞蹈解剖与运动医学、舞蹈编导等。
学制学位:学制四年,毕业合格者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舞蹈编导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舞蹈艺术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舞蹈编导及编创能力,能在专业文艺团体、各级教育机构、文化宣传等部门从事社会舞蹈编导、教学与研究的专业人才。
主干课程:编舞基础理论与技法、艺术教育学、作品排练、艺术美学、舞蹈作品赏析、中国民间舞、中国古典舞、现代舞、基础乐理、艺术概论、色彩与构图、中外舞蹈史、芭蕾基训、舞蹈教学法、舞美与灯光、民族舞蹈服装设计与人体动作简笔画、社会实践与舞蹈现状考察等。
学制学位:学制四年,毕业合格者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表演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影视表演理论素养和基本技能,能在专业文艺团体、艺术院校、文化宣传及新闻媒体等单位从事表演、主持、编导、教学及编辑工作的专业人才。
主干课程:表演、台词、形体、声乐、表演基础理论、镜头前表演、表演教学法、电影导演艺术教程、电影剧本写作教程、电影名片赏析、排导、舞台美术、教育传播学、电视艺术论、传播学、播音主持等。
学制学位:学制四年,毕业合格者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拟招计划与范围】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
专业方向
层次
拟招
计划
学费标准
(元/年)
校考招生范围
统考招生范围
艺术学院
音乐学(师范类)
本科
50
6000
山东 江西 湖南 广东 广西 重庆 海南 贵州 云南 甘肃 青海 宁夏
待定
音乐表演(声乐)
美声 民族
本科
40
12000
音乐表演(器乐)
钢琴 手风琴 胡琴 马头琴 大提琴 唢呐 琵琶
本科
30
12000
舞蹈表演
本科
60
12000
舞蹈编导
本科
25
12000
表演
本科
30
12000
备注:实际招生计划及录取批次以各省区招办公布的计划为准;学费标准以四川省发改委最终核定为准。
【报名考试办法与时间】
一、招考条件
1、符合普通高等学校年度招生工作规定中的报名条件;
2、我校原则上只招收文科生,按艺术类(文理综合)编报招生计划的省区除外。
二、报名办法
本校考点涵盖省区的非美术类考生参加我校单独组织的艺术类专业考试(如所在省区组织了相关专业的艺术类专业统考,则须统考成绩合格);其余招生省区的考生请参加所在省区组织的艺术类专业统考。
三、校考报名考试地点与时间
考点
报名考试地点
报名时间
拟定考试时间
本校
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
3月5日—6日
3月7日—8日
备注:1.本校考点只接受山东、江西、湖南、广东、广西、重庆、海南、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报考非美术类专业的考生,具体考试时间以考点公布为准。2.地址:成都市双流航空港开发区大件路文星段168号
四、合格线划定原则
我校艺术类专业校考涵盖省区和专业不编制分省计划,考生分专业统一排名,统一划定合格标准。
【校考考试内容】
1、音乐学(师范类)
(1)声乐:考生演唱歌曲一首,100分;
(2)器乐:钢琴考生演奏练习曲、乐曲或奏鸣曲快板乐章一首;其它乐器考生演奏乐曲一首,100分;
(3)视唱练耳:视唱一升一降之内;练耳口试,50分;
(4)乐理:参考李重光编著的《基本乐理》(上、下册)及现行中学统编教材,50分;
专业成绩总分为300分。
2、音乐表演(声乐)
含美声、民族方向
(1)声乐:考生演唱歌曲一首,200分;
(2)视唱练耳:视唱一升一降之内;练耳口试,50分;
专业成绩总分为250分。
3、音乐表演(器乐)
含钢琴、手风琴、胡琴、马头琴、唢呐、大提琴、琵琶方向
(1)器乐:演奏练习曲一首;复调曲、中外乐曲、奏鸣曲中任选一首;200分;
(2)视唱练耳:视唱一升一降之内;练耳口试,50分;
专业成绩总分为250分。
4、舞蹈表演
(1)面试(A.目测外形 B.语言表达),100分;
(2)基本功(A.软开度与控制 B.旋转 C.弹跳与技巧),100分;
(3)模仿与即兴(A.模仿舞蹈动作、节奏 B.对指定的音乐片断进行即兴表演),100分;
(4)自备舞蹈(风格不限,自备伴奏带),100分;
专业成绩总分为400分。
5、舞蹈编导
(1)面试(A.目测外形 B.语言表达),50分;
(2)基本功(A.软开度与控制 B.旋转 C.弹跳与技巧),100分;
(3)音乐即兴(对指定的音乐片断进行即兴创作,2分钟),100分;
(4)命题即兴(A.命题动作的情绪表达﹤三种情绪﹥B.命题即兴创作),100分;
(5)笔试(舞蹈创作结构测试,对指定题目进行文字创作阐述)50分。
专业成绩总分为400分。
6、表演
(1)语言(朗诵:诗歌、散文、故事、寓言中任选一),100分;
(2)声乐(演唱歌曲一首:通俗、民族、美声风格不限),100分;
(3)形体(舞蹈、武术、体操不限,自由展示),100分;
(4)表演(即兴表演),100分;
专业成绩总分为400分。
【录取原则】
一、录取办法
1、按照教育部相关规定,凡组织了艺术类专业统考的省区,考生须参加省级统考并且专业成绩合格;
2、我校艺术类专业校考涵盖省区和专业以校考成绩作为录取依据,其余省区和专业以省级统考专业成绩作为录取依据;
3、进档考生在专业考试成绩合格且文化考试成绩达到所在省区录取控制分数线的情况下,按专业考试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专业成绩相同时按文化课成绩排序录取;同等条件下,少数民族考生优先录取。
篇10
为了在技术与技能层面帮助学生建立明确的专业意识,各专业新教学大纲重新规划了课程系列,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大致如下:影视动画专业:原画设计、动画概论、电视动画制作系统、特技制作与合成、非线性编辑、影视剧作、影视动画基础、影视录音、动画短片创作、视听语言、影视动画造型、影视动画创作、场景设计等。摄影摄像专业:摄影基础、图片摄影、摄像基础、影视艺术概论、美术基础、影视画面造型、电视画面编辑、影视剧作、非线性编辑、三维动画、数字图象制作等。编导专业(广播电视编导方向):音乐基础、广播电视艺术概论、视听语言、影视画面造型、电视画面编辑、电视编导、摄像基础、非线性编辑、大众传播学、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广播电视节目主持、导演基础、电视录音、电视剧作等。节目制作专业设:节目包装、影视创作基础、录音照明、平面设计、影视动画、非线性编辑、电视画面编辑、影视画面造型、视听语言、摄像基础、电视编导、电视节目导播等。影视表演专业:表演基础理论、中外剧目排练、台词、视唱、形体、声乐、节目主持、化妆等。各专业都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的影视技能类课程系列,贯穿着专业意识建立、专业技能形成和专业创作水平提升的人才培养思路。影视技术制作中心的设备,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借用,鼓励各专业学生协同合作,进行创作实践,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自2005年起,每年上学期结合学院举办的诗歌朗诵等活动,定期举办学生艺术实践周活动,比如表(导)演班学生在北院剧院进行小品、话剧、歌舞节目的演出,影视节目制作(含摄影摄像、影视动画)班学生举办摄影作品展、摄像作品展映和二维影视漫画画展、三维动画作品展映,每年下学期结合各专业毕业设计,进行综合艺术实践。比如2006年03高职表演班学生演出的话剧《妇女代表》,独幕剧《压迫》、《离婚》,话剧《非常公民》,先锋剧《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令全院师生耳目一新;03影视摄影摄像班学生借助摄像机以他们的方式捕捉生活的片片霞光,拍摄制作了DV作品《你是我的玫瑰》、《亲爱的请你别离开我》、《镇远之歌》、《KISS》,剧情片《寂寞的花季》、《舍・望》,非剧情片《洪江古商城》等电视类作品。2007年影视系组织02、04、05高职表演班和04、05电视节目制作班及影视摄影摄像班学生开展了时间长达3个月、参与规模达207人的艺术实践活动。表演专业学生上演话剧《青春禁忌游戏》和其它话剧片断,电视节目制作班及影视摄影摄像班学生展映了一批包括学生自拍自导自演的电视短剧(如《偶遇》和《同桌的你》等)以及其他电视作品(如MV等)。最值得一提的是,在2008届毕业生毕业剧目《这里的黎明静悄悄》、2009届毕业生毕业剧目《馅饼砸破头》、2010届毕业生毕业剧目《天堂的风铃》等作品中,同学们的表演和创作表现了他们对生活与艺术的理解以及敏锐的感受,展示了他们在老师的指导和教诲下,几年来获得的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日趋成熟的专业技巧和专业技能,向老师和学院交了一份较为满意的答卷。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受到各方面好评。
与此同时,编导专业学生在名著改编和剧作创意层面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剧本创作是我系影视人才培养的一个突破口,编导专业的生源质量相对较高,学院的人文艺术环境优越,具有系统帮助学生艺术创意思维的培养与提升的电视编导、大众传播学、导演基础、电视剧作等循序渐进的影视编创训练,这就有利于培养影视创意写作的“头脑型”人才。比如在2010年上学期学院举办的《火红的青春,火红的诗》诗歌朗诵大赛中除了诗歌朗诵《人民万岁》获一等奖,情感诗朗诵《天堂的吟唱》、情景诗朗诵《常常这样想》获二等奖,集体诗朗诵《神州报晓》获三等奖外,原创诗朗诵《青春狂想曲》获优胜奖,影视系并获得优秀组织奖。这是学生真正自编自导自演的必要历练,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篇11
民族文学艺术可分为语言艺术(指神话、童谣、故事、谚语、文学等)、表演艺术(主要指音乐、舞蹈)、造型艺术(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服饰等)和综合艺术(指戏剧、电影)等几大类型。每种艺术形式代代传承和发展,都深深地烙上了民族的印记。
一、语言艺术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间接反映。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一个时代、一个民族所特有的精神风貌。
文学所具有的民族性格是受各民族语言、生活方式、精神信仰和神话传说的影响,这些影响又具体体现在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等方面。以中国少数民族蒙古族文学为例。在蒙古族文学中,再现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自然景象,“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经济形态,“毛毡帐裙”“食唯肉酪”的传统生活方式,使蒙古族文学散发着清新浓郁的草原生活气息和一种刚健雄浑之美。这种独特的文学艺术风格只能归属于特定的民族文化范畴,也只能在特定的民族生活土壤中萌生、发芽。反映了蒙古族独特的民族性和社会性格。
文学作家在运用形象思维进行创作时,总会把他所要塑造的人物性格注入民族精神,使整个文学作品渗透着本民族人民的共同心理素质、共同审美习惯和共同的情感体验。如屠格涅夫的《父与子》,托尔斯泰的《复活》《安娜·卡列尼娜》,果戈理的《死魂灵》《钦差大人》等众多作品,都成为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众多文学大师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大多个性鲜明,人们既能够在作品中寻找到不同历史时期的鲜明的人物性格,又能够捕捉到该民族所具有的共同的民族性。
二、表演艺术
各民族的生态环境不同,历史发展的轨迹也不同,因此不同种族、文化和背景下的不同群体会形成迥然各异的表演风格,不同民族突显出不同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
1.舞蹈
舞蹈是以人体为媒介的表演艺术,它同歌唱一样在人类社会的初期伴随着人们的劳动和社会生活而产生。世界各民族的舞蹈是该民族历史、文化的标志之一,是民族风俗和民族生活的描绘和积淀,反映着本民族的民族心理、审美情趣和民族性格等文化现象。
在舞蹈形式的表演艺术中,朝鲜族舞蹈独具特色。鹤在朝鲜人民心目中是善良、纯洁、长寿的象征,是图腾崇拜的艺术形象。崇鹤心态经过长期的艺术加工与不断升华,形成舞蹈最基本的步态,这种柔韧、飘逸的鹤步充分展示出舞者典雅、飘逸、潇洒的风格,创造出不同的舞蹈境界。另外,朝鲜历史上曾多次遭受外来侵略,长期的反入侵斗争和抗暴斗争历练了朝鲜族人民勤奋团结、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反映在民间舞蹈中就形成了内韧外柔、柔中蕴藏着刚劲的民族性格。
塔吉克族是中国古老的高原民族,塔吉克人民世代生活在高原缺氧、风雪严寒的艰苦条件下,因此塑造了他们淳朴乐观、不畏艰辛的民族性格。正因为如此,塔吉克人把鹰作为英雄的象征,并且把对鹰的崇敬和喜爱之情融入民族舞蹈的表演之中:舞者展开双臂,像雄鹰般的勇猛矫健;身姿的起伏舒展、快速变化又表现了鹰起隼落的跳跃和扶摇直上的连续盘旋。塔吉克族舞蹈浓郁的民族风格和艺术特色是受特定的生态环境、民俗生活和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承载着民族文化的各种要素,印刻着民族所独有的标志,是民族认同的语言符号。
2.音乐
音乐是在时间过程中展示的诉诸听觉的一门表演艺术,它的基本手段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构成有特定精神内涵的音响结构形式。音乐中体现的丰富情感反映了各个民族的劳动生活、审美情趣和民族性格,成为表现民族心理的特定符号。
肖邦的玛祖卡舞曲素材主要是以民间玛祖尔舞曲为基础的,表现了“人民的灵魂”。玛祖尔舞的音乐节奏通常是强烈多变的重音,它可以落在小节的任何一拍、两拍甚至有时落在小节的所有三拍上,最常见的是重音在第二拍。这些好像“顿脚”一般的强烈重音,活现出斯拉夫民族特有的民间舞蹈风格,形成鲜明的音乐气派和风格。
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叶,俄罗斯出现了一批发展本民族音乐的作曲家——“强力五人组”。在音乐上除了继承和借鉴西欧古典和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传统外,主要强调在自己的创作中采用民族的题材和民族形式,描写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民间神话传说,体现自己民族的审美心理、美好夙愿和民族性格等。正是有了这样一批民族音乐家,才使俄罗斯民族音乐由自立走向世界,确立了俄罗斯民族音乐在世界乐坛不可撼动的地位,成为人类共同的、世界性的民族艺术。
三、造型艺术
造型艺术又称美术,指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感性形式的艺术,故又称为“视觉艺术”或“空间艺术”,包括绘画、摄影、雕塑、建筑、工艺美术、服饰等。造型艺术带有显著的民族性格,集中反映了本民族对美的追求,在其作品中无不印着本民族精神的烙印。
1.绘画、雕刻
绘画、雕刻艺术在再现民族特有的生命形式时表现力尤为突出,传递了民族特定的文化背景、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生理心理诸多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民族审美情感,昭示着生命之光、民族之魂。
狩猎游牧民族用极具民族风采的绘画语言来表现民族独有的情。素有“世界屋脊上的民族”之称的藏族,其绘画追求流动卷曲的纹样,浑厚朴拙的造型,强烈对比的色彩,奔放刚劲的线条,充分显示出人对生命之渴望和对大自然的膜拜心理,强化着民族审美情感。另外,蒙古族用动态美的审美心理来刻画造型,(转第133页)(接第141页)捕捉大自然中奔腾跳跃、雄伟健美的生命瞬间;用放纵粗犷的笔触,凝重简练的线条,厚实雄浑的墨色来泼写民族精神和抒发真挚情感。
新西兰的毛利雕刻文化是毛利民族文化精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毛利雕刻记载了每个部落优美的故事和对祖先神灵的崇拜,渗透了毛利不同时期的社会特征与鲜明的民族性格。毛利的木雕、骨雕与玉雕构思奇特、细腻而又粗犷,具有强烈的民族气息与浓郁的古老毛利民族的文化特征。
2.工艺、服饰
工艺、服饰等艺术,同样体现着大量的民族文化信息、价值观、智慧和情趣。以服饰为例,各个民族的服饰文化都具有自己鲜明的,能够反映本民族历史、文化特点的个性特征。这种特征表现在款式、原料,也表现在工艺、色彩、刺绣图案等诸多方面。
属于渔猎采集经济文化类型区的鄂伦春、鄂温克、赫哲族,其服饰上留下了高寒地带和原始森林地理环境的浓厚印痕。为了适应寒冷的狩猎生活,鄂伦春、鄂温克人一年四季都要穿袍服,他们厚重的袍服都要用狍皮、旱皮、鹿皮等制成,呈现出古朴、粗犷、稚拙的美。赫哲人的鱼皮服同样说明了这一点。他们沿江而居,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也在赫哲族的服饰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赫哲族早年穿的衣服从头到脚都用鱼皮为原料,如鱼皮帽、鱼皮衣裤、鱼皮套裤、手套、子及鱼皮等。
而草原畜牧类型民族的服饰,形成了特殊民族风格。草原大漠和延绵起伏的高山为草原民族提供了纵横驰骋的广阔场所,培养了他们的粗犷豪迈的个性,尤其在服饰方面体现出色彩艳丽、纹样线条分明的风格。如蒙古族、藏族服饰原料主要源于牲畜的皮毛。为了御寒,服装大多以样式宽大、厚重为主,尤其是藏族大部分地区都穿以水獭皮、豹皮、虎皮为边,锦缎为面的羊皮袍,头戴金花帽、狐狸帽、红缨穗白毡帽等。可见,服饰艺术是民族在特定环境背景下的产物,更是民族心理、民族性格的外化表现形式。
结语
一个民族凭借什么可以被国际尊重,让世界认同?只有民族的本土文化才是对世界文化和人类文明的独特贡献,才能不为其他民族所取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文学艺术所具有的民族性格,不仅塑造了一个民族社会成员所独有的认知能力、审美心理、民族性和智力能力,强化了民族意识和民族认同感,更保持了世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注释:
①斯大林.与民族、殖民地问题.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377页.
参考文献
[1]王军,董艳主编.民族文化传承与教育.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王宏建.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125页.
[3]方铁,何星亮主编.民族文化与全球化.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
[4]陈自明著.世界民族音乐地图.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年版.
篇12
《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反映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等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则将科学定义为如实反映客观事物固有规律的系统知识。
我们通常根据研究的对象把科学分为两类:探究自然规律的科学称为自然科学,研究人类社会现象的科学称为社会科学。科学必须符合客观真理。
人类对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的探索是无穷无尽的,而科学的探索总是分为遇到问题(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步走。
2、什么是艺术?
《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通过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而比现实更有典型性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如文学、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建筑等。
艺术是一种很重要、很普遍的文化形式,有着非常复杂而丰富的内容,与人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它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具有无限发展的趋势,并在整个社会产品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艺术价值是很重要的精神价值,其客观作用在于调节、改善、丰富和发展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精神素质(包括认知能力、情感能力和意志水平)。
艺术的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艺术分为以下一些类型:依据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艺术可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时空艺术。音乐是一种时间艺术。依据艺术形象的审美方式,艺术可分为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视听艺术。音乐就是一种听觉艺术。依据艺术的物化形式,艺术可分为动态艺术和静态艺术。音乐主要是一种动态艺术。依据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根据表现手段和方式的不同,艺术可分为:表演艺术(音乐、舞蹈等)、视觉艺术(绘画、摄影等)、造型艺术(雕塑、建筑艺术等)、视听艺术(电影,电视等)、语言艺术(文学等)、综合艺术(戏剧、歌剧等)。音乐是一种表演艺术。依据艺术形象的表现方式,艺术还可分为表现艺术和再现艺术。音乐中既有表现性的,也有再现性的。
3、人们对科学和艺术关系的认识
自从科学和艺术各自独立自成体系后,两者一直是独立发展的,都有着辉煌而灿烂的发展史。只是人们对于科学与艺术在改造自然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认知上是有强弱势之分的,“科学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艺术是富足社会的享用品” “填饱肚子之前没人会去关心艺术”等等,在教育体系中,随着学习的深入,泾渭分明的分科办学制度使得大多数人从此与艺术绝缘,艺术沦为一小部分人的专业,艺术展览也大多是内部人办展内部人评选内部人观展,艺术脱离了大众,艺术与科学的砝码开始出现轻重之分。科学被认为是人的生存之本,基础教育阶段就只抓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而艺术的熏陶和感受都是点缀,那句流传了几十年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就是这种思想的写照。就算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艺术教育还只是表面上的发展和繁荣,科学与艺术还是主次分明。 4、科学为什么和艺术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人类考古的每一项发现都证明了人类文明是人们实用和审美的结合,是人类初始科学的智慧和艺术想象的结晶,展示着人类伟大的创造力。在古希腊的神话里主管科学与艺术之神只有一位,就是缪斯,我国2300年前的思想家庄子在《天下篇》中提出“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也是把“判美”与“析理”看成人们认识世界相连的两个方面。艺术是人类发展的两个动力之一,并且是二者中越来越重要的动力。
古今中外的许多著名科学家在他们取得举世瞩目的科学成就时,我们可曾想到他们在艺术上的造诣?钱学森一再强调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是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起来,走“科学与艺术结合”的道路,因为创新才是科学与艺术的共同灵魂。他认为科学工作是源于形象思维,而终于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是艺术家的思维方式,逻辑思维则是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对于科学创造来说,二者缺一不可,同等重要。他还娶了一位艺术家妻子蒋英,?每当提起蒋英,钱老总是认为自己很有福气,他认为蒋英使他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让他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在艺术的熏陶中想问题更宽、更活,更有利于他的科学探索和研究。
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说过:“科学与艺术,在山脚下分手,在山顶上会合。”
人类的发展从来就是科学与艺术相伴而行,基础教育的腾飞同样离不开科学与艺术这一双有力的翅膀。
参考文献
[1]《艺术的科学化与科学的艺术化》作者章力 周智娴《艺术教育》 2006年第5期
篇13
川剧,又叫“川戏”,是我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西南部分地区,于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第一批国家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虽然政府和民间组织积极推进振兴川剧的政策,如创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传习与展示基地”,启动“川剧河道艺术抢救保护”项目等,取得了一些可喜的进展,但是传播效果和影响力仍旧有限,川剧艺术越来越没有生存的环境和空间,面临难以传承与发展的困境。动画是当今最为炙手可热的国际化艺术语言,是一种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将川剧动画化形成新的内容媒介,不但可以让川剧艺术往更加亲民、生动、年轻化的方向发展,而且还能用川剧文化的精髓来充实我国动画产业内容设计中的传统文化艺术内涵,增强民族自我认同感。
二、川剧动画化的途径川剧是一门歌、舞、剧高度综合的传统戏曲艺术
它吸取和包含了文学、造型、绘画、音乐、舞蹈等各门艺术的内容,形成了一门具有独特审美特征的综合舞台表演艺术。动画也是一门综合艺术,融合了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吸收了各种艺术元素,是一种包罗万象的媒介[1]。各种艺术元素一旦进入综合艺术之后,就具有自己崭新的意义,产生出一种新的特质和内涵[2]。将川剧艺术融入动画艺术后,川剧的内涵和特质会发生变化,它将成为动画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形成本体为动画的全新媒介。川剧和动画两种综合艺术都具有的本体渊源包括:属于文学艺术的剧本内容、属于造型艺术的人物形象设计、属于表演艺术的动作设计、属于绘画艺术的场景美术风格设计。下面从这四个方面分别探析创作川剧动画的途径
(一)从川剧剧目中选取适合用动画艺术来表现的题材和故事,改编为契合新时代价值观和时代精神的动画剧本
一个好的动画剧本故事需要清晰的矛盾结构和正反二元对立的人物设置,产生情节与冲突,这也正是川剧艺术的叙事特点。川剧经过300多年的历史沉淀,积累了大量的剧目题材,这些题材涵盖上古时代到现代的文化,形成了川剧艺术巨大的载体。对于动画来说,这些剧目正是提供创作灵感的宝库。在创作动画影片的剧本时,可以选择其中比较适合改编为动画的剧目,进行创新和加工演绎,形成饱含民族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的剧本题材。中国动画在辉煌时期,享有“中国学派”的美称,产生了一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动画作品,很多动画影片的题材来源于传统戏曲曲目,如1980年的《张飞审瓜》,是一部中国早期的皮影动画,其故事改编自同名京剧;1998年的《宝莲灯》改编自神话剧,源自宋元南戏《刘锡沉香太子》和元人杂剧《沉香太子劈华山》[4]。动画影片是供大众娱乐的一种工具,在观念与意识形态方面,应符合大众审美和道德标准,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价值观,这才能够让观众觉得亲切,符合观众的心理期待,引起共鸣。从动画发展的历史也侧面地反映了人类社会的文化艺术、思想道德和审美情趣的变化[1]。如改编自中国民间故事的迪士尼动画电影《花木兰》,就是在花木兰的人物性格中融入了时代特征。在原诗《木兰辞》中花木兰是一位温柔孝顺、端庄贤淑、勇敢坚强的传统女性,为“孝义”代替父亲从军的巾帼英雄。动画影片中的花木兰则极具时代精神,加入了个人主义和女性主义的元素,将花木兰塑造成一个具有独立、反叛精神,不怕挫折,勇于追寻自我,实现自我的女性形象,获得了大众的认同和极高的票房。动画创作者在将川剧剧目改编为动画片剧本时,在内容和形式上需要符合时代精神,调查和研究观众的审美需求,才能创造出大众认同的作品,找到相应的生存空间。
(二)提炼川剧演员造型中独有的艺术特征,设计动画角色形象
川剧将演员的专业分为生、旦、净、末、丑五种行当,在各个行当中又根据角色的不同特点进行精确而细致的划分。如“生”行当,可以分为文小生、武小生、老生、正生等等;“旦”行可以分为闺门旦、青衣旦、正旦、老旦、花旦、刀马旦等。各种行当中不同的角色对应不同的造型和装扮,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征。设计动画角色时,可以参考川剧的行当角色划分和造型艺术特点,巧妙融合当下流行元素,创造出具备鲜明外形特征,观众喜爱、认同的动画角色.中国的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大闹天宫》,被美国的世界报誉为“不但具有一般美国迪士尼作品的美感,而且造型艺术又是迪士尼式艺术所做不到的,它完美地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1]。本片中的主角孙悟空的形象设计就是借鉴了京剧脸谱中的孙悟空形象,进行改造和重新设计,使得孙悟空兼具传统艺术的视觉美感和现代艺术的简洁风格,受到大众的认可。川剧的脸谱独具特色,同一人物还会有脸谱的变化,变脸就常常用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和复杂的内心世界。设计动画角色时,将变脸艺术运用到动画角色的面部变化上,可以达到更强的感染力。川剧的服饰道具种类繁多,不同行当的角色都有特定的服饰和道具,也为动画角色的服饰道具设计提供了详尽的参考素材。随着时代的发展,观众对角色认同感的需求会发生变化。在将川剧形象转化成为动画角色形象时,要考虑大众审美取向的变化,创造有大众认同感的动画角色。比如当今社会大众文化消费的一个主体——“萌文化”,是由于青年群体的个性心理、交际需要和情感寄托的需要而形成的[3]。设计川剧形象的动画角色时,往年轻化、可爱化的方向去设计,同时保留川剧造型的经典元素和美感,不失为一条良好的途径。
(三)将川剧的舞台表演体系融入动画的动作表演,形成以运动规律为主、程式化表演为特色的虚实结合的动画表演形式
川剧艺术中程式化和虚拟写意的舞台表演是其最大特征。从程式化来说,不同角色都有固定的动作形式,常用的程式性动作甚至还有固定的名称。如登场、亮相、整冠、推衫子、趟马等等[6]。不同行当也有各自一套程式动作,如固定的眼法、指法、步法等。川剧演员利用舞台有限的时空,通过虚拟动作表演,表现出无限的时空、事物、情境和思想感情。实际上,这些虚拟内容是靠观众的想象来呈现的。川剧在表现故事情节上,就是通过这些自成体系的程式技巧和虚拟动作表演来叙事。同川剧的虚拟化动作表演形式相比较,动画的动作表演是写实的。动画角色的动作设计讲究的是在符合真实的力学原理和运动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夸张和变形处理,让角色的动作表演真实可信。但在“中国动画学派”时期,中国动画的动作设计却是一个例外。当时的动画创作者是在真实动作的基础上加以写意的描绘,而很少用夸张和变形处理。在表现动画的故事情节的时候,常常采取将具体情节转化为象征性的程式化动作表达方式。例如1964年的动画影片《大闹天宫》的一些打斗情节就是参照中国传统戏剧的表演方式,将具体情节转化为象征性的动作表达方式来演绎战斗场面。类似的动画片还有如《骄傲的将军》、《猪八戒吃西瓜》、《张飞审瓜》、《哪吒闹海》等,这些都是一种接近于戏曲的本体意蕴特征的动画类型。川剧的动画化,需要向这些老一辈艺术家创作的动画作品学习取经,吸取他们创作的经验,进一步发展这种独特性,形成一种以运动规律为基础,写意的程式化表演为特色的动画表演形式。
(四)用三维动画数字图像技术创建虚拟场景来替代川剧表演的舞台空间,创作具有民族传统美术风格的川剧艺术实验动画
川剧的表演空间是舞台,在表现空间变化时,用舞台简单的布景或道具来完成,是抽象化的写意描述。比如川剧《秋江》,表现人物在江中划船的情节时,只是梢翁手里拿一个船桨表演划船动作,就代表是在江中的船上。三维动画数字图像技术可以实现低成本创作虚拟场景,不管是高山、江河还是宫殿、园林等等,都可以创造出来,还能渲染出不同风格的效果。在设计创作川剧动画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三维动画的这一特点和优势,为角色在不同时空的表演情节设计不同的场景。再配合合适的光影色调效果和音乐效果,创造一种表现传统川剧艺术的全新动画形式。这里有必要谈一谈环球数码创意控股有限公司创作的三维动画短片《桃花源记》。该片获2006年中国国际动画影视作品“美猴奖”大赛最佳短片奖,同时在2006年日本东京电视台(TBS)主办的“Digicon6+2大奖赛”上,获得最优秀奖[5]。《桃花源记》用三维数字动画技术来表现我国的传统艺术,将皮影、国画、剪纸等艺术相融合。在这部动画短片中,角色按照戏曲人物行当来设计,并采用了皮影戏中人物角色的造型和动作来表演。在背景的处理上,则是将白色的幕布替换成国画风格的背景来表现,场景中还大量出现电脑数字动画技术制作的水流和缤纷飘落的桃花。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所处的场景也发生变换。整个短片形成的风格既有实实在在的时空变化,又有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独有的写意的意境效果,丰富而生动,趣味独特。对于创作川剧动画影片来说,这个案例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三、结语
川剧的动画化,就是川剧艺术的再创造,既要传承传统艺术,又要结合现有科技成果,发挥想象力实现创新突破。在川剧和动画融合后,川剧的文化内涵,受众群体都会发生变化,我们在探索川剧动画化的模式时,既要研究川剧的文化思想,美学观念,又要研究大众的心理需求和当下的时代审美特征。在探索初期,可以大胆地创作川剧动画艺术短片,并在主流商业动画中融入川剧的艺术元素,逐步探索出用动画艺术表现和传播川剧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冯文,孙立军.动画艺术概论[M].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
[2]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张瑜烨,朱青.青年亚文化视觉下电视动画“萌文化”传播探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5(12).
[4]齐江华.“中国学派”动画的民族特质[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