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阅读步骤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效阅读步骤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效阅读步骤

篇1

一、找出“交际”与“建构主义”的契合点为高效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依据

新课程标准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即语言能力基础)的培养定位为学生未来发展的机会和平台。因此,以语言能力的培养为手段,以知识的建构为过程,以学生的未来发展为目标的“交际――建构――发展”的教学模式,才能实现在微观与宏观意义的交际中进行知识的有效建构。指导理论方法如下:

1.课堂中语言交际和知识建构要以任务为驱动力

2.交际互动型学习与建构学习要以原有的知识为参照系

3.知识需要在不同的交际情境中运用并被重新建构

4.语言交际与知识建构都要以合作学习为契机

5.交际能力培养与知识建构要着眼学生的未来

6.客观的知识发现与主观的知识建构才构成真正意义的学习

以交际建构主义的契合点为基础的结合性教学,使学生能够认识知识单元结构体系,自发建构知识实践体系,进而提升高于知识层面的文化意识、社会意识和人本意识。从而将书本知识和课堂技能推向生活,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谋生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此过程中个体发现了学习的意义,又同时创建了有关学习的意义。为高效课堂的实现提供了必要的方法论支持。

二、“任务型交际建构五步法”践行高效英语阅读课堂教学

“任务型交际建构五步法”融合了以习得为途径的、通过自然情景中真实语言表达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交际思想,同时又强调主动性知识建构观和学习观,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起的知识才可能是真正理解的知识。这种建构需要运用交际手段搭起建构平台,去发现客观世界的意义并主观建构客观世界意义。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五步法”打造出高效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来。

步骤一:情感与图式法

[方法解析] 用情感酝酿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去吸引学生有意注意,制造氛围与协调关系;用图式法进行话题的引导和切入,通过设疑导向和预测情节发展来帮助学生搜索并提取相关图式,了解背景知识,使学生能够预测情节发展,并能运用背景知识解释教学主题,从而与同学沉浸到“创造意义”的交流之中,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步骤实施]

Warming-up: 通过图片来引出话题,达到激发兴趣,增进对主题大意了解。

Leading-in: 通过问题驱动来引发思考并激发和提取相关图式。

步骤二:呈现源性材料法(以课本为主)

[方法解析] 教师向学生提供包括课文、网络、参考图书等在内的建构性资源。呈现方式可以是视觉或听觉呈现。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去认识材料与任务完成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对其提出质疑,就个人在知识层面的问题向老师求助,加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步骤实施]

视觉或听觉呈现资源性材料;

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并向教师求助。

步骤三:表层建构型阅读法

[方法解析] 师生互动设疑,教师通过表层信息认识记忆、W information提取、文本信息渗透式建构和综合文本信息展示等技能训练来推进表层建构型阅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我发现并自主建构表层阅读信息与感知文本信息,在建构过程中形成阅读技能和文本意识,并存储基本信息。通过师生互动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步骤实施]

1.通过跳读指导使学生掌握跳读技巧,通过完成局部任务让学生发现并掌握相关信息。

2.通过览读指导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并建构有利于阅读的文本结构体系,了解和记忆 W information (where, when, who, which, whose, what),即表层信息的有序建构。

步骤四:深层建构型阅读法

[方法解析] 通过“Why”和“How”的问题设计,驱动学生去挖掘文章的语篇意义和思想意义,探究文本事件内部的因果关系与发展过程;发现或综合、分析、归纳段落大意;提炼并归纳中心思想。从而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的。

[步骤实施]

1.教师启发学生用“why and how”对主题演绎过程进行因果设问

2.分析并归纳段落大意

呼应读前对主题大意的预测判断,进一步提炼并归纳中心思想

步骤五:输出法

[方法解析]输出法要求进行读、说、写不同技能之间的相互转换,通过课堂成果的正向迁移来促进文本知识、课堂技能和能力与未来的实际生活的结合,进而实现英语课堂的高效性。

任务型交际建构主义教学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合理设计,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践行了高效英语课堂教学理论,实现了英语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篇2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培养用英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阅读是获得信息输入的主要途径。评价贯穿整个阅读教学过程,有助于学生监控和调整阅读策略,优化阅读过程。因此,实现有效阅读是阅读教学的重点。

单纯基于英语基础知识输入的阅读意义不大。Teaching Reading Skills in A Foreign Language(Christine Nuttall,2002)书中提出有效阅读需要读者knowing what you want from reading(阅读目的),choosing the right material(选择正确的阅读材料),using the text effectively(高效地使用文章)。有效阅读是新旧信息相互作用、反应的过程。1980年代,美国的Thomas F. Staton博士提出有效阅读的PQRST的读书步骤。PQRST是Preview(预览)、Questions(发问)、Read(阅读)、State(重述)和Test(考测)。笔者在实际阅读教学中,发现教师与学生在PQRST的步骤中处于不同阶段。教师在这五个步骤中,分别处于激发动机、理解目标、指引注意阶段、刺激回忆、指导学习阶段、促进迁移阶段和启发辅导、提供反馈阶段。PQRST阅读步骤符合人脑信息加工的过程,因此,用这种方法作为指导进行的阅读教学与评价活动设计可以更合理化、高效化地训练学生的阅读微技能。因此,阅读教学与评价活动可按读前、读中及读后三个阶段设计。

一、读前阶段

预测能力是成功阅读者的特征。开展富有创意的读前活动是阅读课的导入关键,借助图片、幻灯等,创设情景,优化读前评价活动,激活背景知识图式。

1. 脑激励、预测: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对马上要读的文章有整体的印象;拓宽和加深了对话题的了解,形成对阅读材料的有效预测。

2. 问答:用提问引出学生对主题的知识,激活学生背景知识,可以引起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关注和兴趣。

3. 讨论:可以设置一些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开放性”问题,调查学生对该话题的态度,看法及了解程度,旨在激活学生永久记忆中相关的知识网络,使他们产生阅读的愿望和心理准备,进一步拓展思维能力。

4. 预测题目的答案:给学生的第一次阅读确定一个目标或任务,实现对阅读过程的监控。预测问题的答案还可以“指导”学生了解课文的话题内容和梗概,让其构建初步的、模糊的全文语义图象,帮助学生建立“自上而下”的信息加工机制。完成单元教学后,进行自我评价,填写“读前习惯自我评价表”。

二、读中阶段

1. 设计获取主要信息能力的评价活动。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思维,确认语篇基本结构,培养略读和扫读技巧。文章的整体结构宜用图表呈现,通过填图表取得的象形信息在学生头脑中留下简单、清晰、深刻的印象。每部分意思可找文中关键词或用一个词来概括,围绕关键词讨论,文章的脉络很快清晰起来。这样,在达成对学生阅读技能评价的同时,构建学生对全文的总体内容的把握,并根据内容将信息分类。

2.设计获取细节信息能力的评价活动。在已了解全文梗概后,设计快捷问题、适度讲解、讨论等,使学生获取较详细的篇章信息,梳理细节,语境中理解新语言形式,把形式和意义结合起来。采用拼图式阅读方法,可要求学生分组细读各部分,把其中的重要信息依照提示摘录下来,并口述信息。通过对信息的整体复述就是对信息的理解和重组,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和重现。

3. 设计应用阅读策略能力的评价活动。阅读的心理机制中实施控制作用的阅读策略对技能的培养十分重要。日常阅读教学要围绕语篇的功能、目的的讨论、主题的判断、主题句的寻找、作者的态度和观点的推断、事实的归纳、语篇连接手段的分析、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根据阅读目的和文段的不同,调整阅读速度和阅读方法等设计形式多样的评价活动。

三、读后阶段

此阶段侧重于对课文中语言形式的掌握和运用,可设计评价信息迁移能力的活动。在语言形式层面,可针对文中的语言现象,设计有难度梯度的练习题。利用和围绕阅读文章所提供的语境或创设新的语境设计评价活动。如教外研版必修1An Experiment Report,学生学会实验报告的写法及有关的词句后,播放一段化学实验的录像,让学生写出新实验报告。作为信息,有效的输入是为了有效的输出,可设计围绕课文内容的言语交际活动,如缩写、改写、续写、采访、角色扮演,辩论等活动。

对于教师检测教学效果的角度而言,要掌握每个学生在教学与评价活动中表现的水平,在大班教学中难度较高。从学生本身而言,需要不断地对自己的阅读技能进展有个评价,以即时作调整。因此,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设计有关阅读技能的评价工具是很必要的。多夫(1988)提出教师应“帮助学生阅读”。探讨有效阅读的教学与评价活动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途径过程中,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际操作,都需要不断地反思、调整、改进,目的就是使学生学会阅读,为学生的阅读能力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引导和帮助。

篇3

一、进行有效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如今的英语阅读材料,内容广泛、体裁多样,这就要求高中英语教师指导学生分清阅读材料的体裁,了解不同体裁的结构特征,多方位地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如此,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才会做到心中有数,并且快速地抓住文章的主旨和重要信息,使阅读理解过程变得更加的快速和准确。

2.高中英语阅读材料中涉及很多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但是,由于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较为贫乏,导致在阅读过程中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产生了偏差,阅读效果很不理想。所以,这就需要高中英语教师注重向学生讲解一些相关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准确地理解阅读材料内容。

二、进行有效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具体步骤

依据多年的高中英语教学经验,我将英语阅读教学分为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三个步骤,在这三个步骤中,具体的教学策略如下:

1.阅读前(Pre-reading)

在让学生对英文材料进行阅读之前,我们可以利用有效手段,如充满趣味性的图片或者现代信息技术,营造一种生动有趣的阅读情境,调动学生的阅读欲望,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对英文材料的阅读中,从而促使学生的阅读效率获得提高。

比如,在让学生阅读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这篇课文时,我就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制作了有关介绍小说《卧虎藏龙》的Flash课件,并播放了附英文字幕电影《卧虎藏龙》的部分片段,既使学生大致了解了本篇阅读材料的内容,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方式也有效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在正式阅读本篇课文时,就能做到入情入境。

2.阅读中(While-reading)

阅读是阅读教学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决定学生阅读效果的关键,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们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传授给学生知识不如传授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因此,我们要将各种阅读方法和技巧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由“学会”转为“会学”,再到“会阅读”。

以主旨大意题为例,这种题型要求学生把握文章的总体,并真正理解主题和中心要求,能较好地运用概念、判断、归纳、推理等逻辑思维方法解题,难度较大,属于高层次试题。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掌握这种题型的做题方法:一个主题句,通常在一个段落的开头,它后面的句子,则是一些论证性的细节。另外,一些文章和段落并没有明显的主旨句,只是暗示性地体现主题,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根据文章中所描述的事实和提供的线索来概括主旨大意。

3.阅读后(Post-reading)

阅读完材料内容,并不是就算完成了阅读教学任务,阅读后的环节也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可以构建出一种由教师进行启发、学生进行互动的阅后模式,具体方式为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阅读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自己的合理看法和见解,如此既能深化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还能加强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有利于巩固阅读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英语阅读是高中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高考英语试题的重头戏,共20题,所占分值为40分。本文是我教学多年对阅读的理解,当然还有更大的努力提高空间,所以必须加强对此课题的研究,积极探索、总结各种符合高中生心理特点的阅读教学策略,从而实现高中英语阅读的“优质、高效”教学,为学生日后英语阅读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篇4

一、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从低年级开始,学生处在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发展的阶段,教师的指导必不可少。刚开始,教师要先和学生一起总结预习方法步骤,作为学生预习的“指南针”。预习方法步骤如下: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自己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大致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要求读正确、流利。

2.再读课文与识记生字相结合

根据低年级的课程标准,识字、写字教学是重点内容,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我觉得就得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认,使生字在孩子们眼前多次重复出现,才能牢固掌握它。根据以上原则,我是这样帮助学生预习的。每次在教学新的课文之前,我都给学生提出预习要求。自己借助拼音再读课文,圈画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用自己的方法了解字音,然后让家长考考你。之后想想生字的识记方法,说给家人听,并认真听取家人的意见。再用笔画出不理解的生字和用生字组成的新词等,借助工具书或联系课文中的句子进行理解。如果有不理解的,就在生字或新词的旁边做上记号,以便第二天在课文学习中与其他同学交流。

3.根据课文内容质疑问难

这种方法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疑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这不仅使学生明确了预习的步骤,突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流程,而且也为教师省去许多引导时间,为教学提供了方便。

二、加强家校联系

预习习惯的养成,除了需要教师的用心指导外,更重要的是有赖于家庭的协助和配合,因为预习方法步骤里有多项是需要家长的帮忙。教师要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介绍预习的重要性,让家长明确学生预习的目的、方法、步骤,指导家长做孩子学习的伙伴和导师,成为学生预习路上的引路人和督促者。

三、定期检查预习

篇5

随着素质教育深入高中语文教学的课堂,语文教学出现了种类繁多的教学模式。虽然“教无定法”,但教学也必须“有法可依”。“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有感于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我校从2008年初进行了“先学后导、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改革,首先在语文教研组进行,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我们采取了制定“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助学卷”,来作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的辅助教学。在助学卷中先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完成助学卷上的检测性练习。

具体分为两大环节。

第一个环节,课前备课。制定“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助学卷”,课前印发给学生,课堂使用。先让学生在课前根据助学卷的提示内容,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初步对文本进行自学。

在制定“高效课堂助学卷”的时候,要求教师考虑最多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引导学生自学最有效”。这就要求教师制定助学卷的时候从学生实际出发,对教学得失情况进行分析,对学生学情进行深入了解,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知识,哪些还比较模糊,都要了如指掌。另外,学生自学时可能会遇到哪些疑难问题,怎样设计才能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备课的重要细节内容。

“高效课堂助学卷”紧扣“先学后导,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具体设置步骤如下。

一、制定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要具体,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学习目标的内容主要是需要理解的知识,培养的能力,至于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应由教师把握,靠教师的形象、情感等渗透进行,一般不作为向学生提示的内容。

学习目标要准确。目标不能偏、错。如学习社科文的目标,不是要求学生理解什么社会科学常识,而是要求理解并运用抓住什么特征,理清文章的结构思路,筛选文章的重要信息,掌握文章的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对于议论文的学习目标的制定,切忌设定成历史、政治、地理课的目标,否则达不到语文教学的目标(阅读和写作方面的要求),防止把语文课上成历史、政治、地理课。

二、制定自学指导。

揭示学习目标之后,教师要有效地指导学生自学,自学指导的制定目的是让学生达到四个明确。

1、明确自学的内容。

语文课上的自学指导不同于其他学科,理、化、生、政、史、地学科往往搞一次“自学指导”即可,往后学生看书、练习、更正、讨论、完成作业,而语文课往往要搞好几次“先学后导”,因此自学指导不是集中在“学习目标”之后,而是分散在几次“先学”之前。每次自学指导时间要短,要简明扼要,针对性要强。为此,我们尝试了“三步阅读”教学法:第一步,粗读课文,疏通文意。第二步,精读课文,合作交流;第三步,品读课文,延伸拓展。

根据“三步阅读”教学法,自学指导设计的问题分为由浅入深三个层次。设计问题紧扣学习目标,精心设计。因为问题的设计直接关系到学生自学的思路和效果。自学中常有思考题,一般采用课文后面的问题,也可补充。问题的设置不要太多,一节课两三题即可,问题不能大而空,要明确具体,富有启发性,便于学生调动知识经验,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

2、明确自学的方法。

一般要让学生独立看书,独立思考,可以边看书边做批注,圈画出有疑问的地方,但不宜边看书边讨论。

3、明确自学的时间。

安排的时间不宜过长,要让学生紧张、快节奏的完成自学任务;时间也不易过短,让学生有认真看书、思考的时间,切忌走过场。

4、明确自学的要求(自学检测)。

制定检测自学效果的题目。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本,做到有的放矢,学生自学完成之后,根据层次要求,采用独立或合作交流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三、制定当堂训练。

“先学后导,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效果的最终检测是通过“当堂训练”来完成的。而这一部分的设计根据不同的课型有所不同。

1、背诵篇章(古代、现代诗歌,文言文等),可以设计当堂背诵,要注意明确学生背书的时间、方法。

2、一般文本(散文、小说、社科文等)可设计书面练习。

四、制定延伸拓展。

教材作为一种教学资源,不会面面俱到,必然会有缺陷,而“高效课堂助学卷” 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可以大容量地加入一些课外的延伸,扩大学生的积累量。

第二个环节,课堂教学。以“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助学卷”为课堂辅助工具,学生根据助学卷的提示内容,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文本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这一环节的教学步骤如下。

一、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在课堂上要求齐读,引导学生尽快明确目标。

二、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的方式通过助学卷和多媒体幻灯片出示)

运用“三步阅读”教学法进行三次由浅入深的自学指导。

第一步,粗读课文,疏通文意。

这一步骤自学指导要紧扣学习目标,首先要求通过预习、泛读,让学生在心中对文章主要内容有个大致的轮廓,这样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就不会是孤立、分散、不完整的,避免导致学生片面地理解课文甚至出现谬误。从系统的观点来看,整体结构功能总是大于各部分功能简单相加之和。教师必须从整体结构出发,进行教学。即不把字、词、句、段、篇孤立起来,而应围绕文章中心有机地联结起来,从整体结构上去认识,以获得教学的最佳效果。

第二步,精读课文,合作交流。

教师强调首先要对文章有个总体印象,强调不要将字、词、句、段作孤立的分析讲解,但绝不是反对对文章局部作深入的分析研究。那么在粗读文本之后的精读这一步骤中,自学指导在紧扣学习目标的同时,要对文本的局部进行探究,达到从“点”的深化掌握,到“面”的深刻理解。

第三步,品读课文,延伸拓展。

完成以上两个步骤之后,还要突出重点段落的精心品味。突出重点,并非为教而教,而是要把作者、教者和学者三者统一起来,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这一步骤的自学指导要紧扣学习目标,侧重回到整体上来,通过整体的认识,引起认真全面的思考,达到认识的升华。

在“自学指导”这一环节中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学生自学。学生根据学习目标,根据“自学指导”提示内容专心自学。同时教师巡视课堂,对个别学生提出的特殊问题作单独解答,了解学情,收集学生疑难,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2、教师指导。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钻研和把握,结合自学阶段了解到的学情,有针对性地推出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或几个“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用问题导引策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教学重点。

3、讨论交流 。让学生互相交流,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各抒己见,发言交流,争论反驳,形成信息的多向传递。充分发挥思维的共振效应,让学生扬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4、启发点拨。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全班发言,交流讨论结果。与此同时,教师启发点拨,补充订正,把讨论结果引导到一定深度,并根据需要不时穿插读、议、讲和练,完成学习目标。

三、出示当堂训练。

时间不少于10分钟。

重点检测文本学习的效果,紧抓基础知识,在这一环节中,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否则就会造成空中楼阁,一切都是虚的。

四、延伸拓展。

注意课本的延伸。教材作为一种教学资源,不会面面俱到,必然会有缺陷,新课改提倡以课程标准为准,可以适当的补充和改变,教师应在指导自学和分层练习时加入一定的拓展练习,尤其是语文教学,课程标准提倡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在延伸拓展这一环节教师要利用“高效课堂助学卷”,大容量地加入一些课外的延伸,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篇6

二、结合生活进行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在生活中用心观察和体会是写作素材积累的重要途径。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生活进行教学,让学生把对生活事件的感受和体会写出来。根据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写作,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有话可写,写出内容丰宣、情感真挚的作文。例如,在六一儿童节时,我组织学生自己动手为好朋友制作一份节日礼物。在制作礼物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高涨,他们有的选择贺卡作为礼物,有的选择制作纸质存钱罐作为礼物,还有的选择画一幅画作为礼物。在礼物完成之后,让他们进行互送礼物的活动,收到礼物时,学生感受到了浓浓的友情。根据送礼物的活动让学生进行写作,他们积极投入到了活动中,把自己制作礼物的过程和收到礼物的惊喜高兴之情写出来。在生活实例基础上进行写作,学生有很多要说的话和要表达的情感,通过积极构思,写出了情感丰富、内容生动的优秀作文。

三、注重阅读教学,丰富学生的知识

阅读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较大的促进作用,通过积极地阅读,能让学生积累到更多的写作素材,学习语言运用技巧。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通过阅读获得提高,为进行写作打好基础。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用心体会课文中优秀段落的描法,并把学到的写作技巧运用到写作中,有效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除了在语文课堂上进行阅读,教师还要让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并让他们进行读书交流活动,在交流中畅谈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通过交流讨论,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通过广泛阅读,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掌握丰富的写作素材。在写作过程中,学生能从积累的素材中进行精心选择,使他们能写出新颖独特的作文,实现高效的作文教学。

四、加强审题指导,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写作时,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审题能力,让他们能把握作文题目的设计意图,写出紧扣题目的作文来。在对学生进行审题指导时,教师要从读题目、分析题目要求、抓住题眼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能找到写作方向,写出立意深刻的作文来。

1.指导学生认真审题

在审题时,教师要让学生认真阅读题目中的提示语,让他们加深对题目的理解,找准写作的方向,精心选择写作重点,使作文能重点突出。

2.分析题干

在写作之前,学生需要认真分析作文题目,了解作文的要求和写作题材。通过深入分析提千,让学生了解作文的题材,清楚写作内容是写人、写物还是写景。通过认真分析提千,结合提千中的信息,能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写作要求,为他们写出符合题目的优秀作文打好基础。

3.抓住词眼

在写作过程中,同一个题目的作文,有的立意深刻,感人深思;有的平铺直叙,内容枯燥。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有的学生通过审题抓住了题眼,针对题眼来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写出深刻立意的作文来。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审题指导时,教师要让学生学会从题目中找到题眼,并通过练习提高学生找题眼的能力,使他们能写出优秀的作文。

篇7

3、控制师生活动时间——有效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全员参与,激励学生口、手、眼多感官参与教学活动,重点关注中下等学生。

4、体现先学后教,顺学而导——践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5、教学目标集中,教学结构简明。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突出语言教学的实效性。

6、阅读与识字同步,识字写字与朗读并重。以朗读训练为明线,以识字写字教学为暗线,组织教学活动。

7、注重当堂训练,及时反馈,减轻师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8、强化教学组织,运用高效阅读课之法规范学生行为。丰富教法,激发兴趣,吸引学生内心。

二、基本流程

采取“三读一写”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一读:读正确,初识生字

二读:读流利,熟悉生字

三读:读出情味,巩固生字

一写:指导书写,掌握生字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任务:

掌握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流利;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操作步骤:

(一)、课前说话训练。

(二)、激趣导入:方式:根据课文特点可采取多种方式引入,如“课题入手、图片引入、音像引入、学习目标提示、设疑激趣”等。 要求:恰当、简短、有吸引力。

(三)、初读课文、初识生字。

目标任务: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能正确地朗读全文。

基本步骤:

1.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第一遍: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2)第二遍: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

2、识字。

(1)借助拼音自主拼读生字词。

(2)检查正音:借助课件、小黑板、生字卡片等媒体集中呈现本课生字生词,采用教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读音是否正确,强调和提醒容易读错的字音。

步骤:检查认读去掉拼音读去掉熟字读

(3)帮助加深:联系学生生活和学习经验,想一想,哪些字已认识,怎么认识的?加深对生字的认识。

(4)与同学合作认读。可采用同桌、四人小组互考互认等方式进行。

(四)、再读课文,巩固生字。

目标任务:读通顺、流利,做到不添字,不丢字,不指读,不唱读。

基本步骤:1、读全文,在语言环境中巩固生字。2、检查读文,反馈生字词掌握情况,指导读法。方法:逐段(句)朗读,并指导读法。根据段落特点(比如:生字的密集度、朗读的难易度、在文中的重要性等)可适当采用指名读、范读、赛读等方式进行,直至读得通顺连贯。3、限时自主读文,读流利。

(五)、图文对照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交流收获。

(六)、指导书写,掌握生字。(不少于10分钟)

可根据本课识字量选择二分之一要求书写生字指导书写

基本步骤:观察提示范写仿写展示评价书写。(注意指导对字形的分析)

要求:重点指导难写的字,包括字的笔画笔顺、结构摆布、关键笔画、大小等。强调正确写字姿势,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1)先在书上描写才学的要求写的字。

(2)再在本子上抄写这些生字,每个字写1—3遍,并组词、说话。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任务:

(1)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读中感悟重点词句,积累语言。

(2)巩固字音、识记字形,掌握要求书写的生字。

二、操作步骤:

(一)课前说话练习

(二)复习导入。

1、可采取开火车或者其它简单易行高效的方式抽认生字,并口头组词、扩词;听写上节课写过的字。

2、读文回顾课文内容,导课

(三)深入读文、感悟。

1、自读自悟

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并根据短文特点,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图文结合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2、反馈交流,指导朗读。

(1)学生汇报自读自悟情况,相机指导朗读,重在渗透朗读方法。

(2)在反馈中根据课后习题、进行仿说、仿写重点词语和句式。

3、练读:运用指导的朗读方法自主练读、小组合作读等方式进行感情朗读。

4、反馈练读效果:可采用指名读、赛读、男女对读等方式。

5、赏读:抓住课文中优美的词、句、段读,感受语言的优美。

(四)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1、根据课后习题积累。

2、抄写、仿写优美的句式。

篇8

自主性。高效的阅读过程就要依靠学生情感与心智的意向活动,感知书面化文字阅读的各种符号理解,并把握客观事物所表达的意义,最终达到阅读目的,实现自主阅读能力的提升。通常情况下,小组合作阅读模式中很容易陷入误区,即学生依赖小组成员,忽略个体阅读的能动性,因此教师要注重强化学生个体面对文本理解消化内容知识的培训,要求主动去阅读与感受,自主性越强,获取的知识与提升的能力也就越多。

二、小组合作下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提升的策略

首先是培养阅读语感,尊重学生阅读主体地位。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下,每一小组中不同学生都有各自的分工,但所有学生均要在自我阅读理解上完成小组合作,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合作下自我阅读主体意识的确立,尊重学生的自我阅读地位,才能真正地结合自己真实的阅读能力与理解水平读懂文本的内容与思想,也才能为小组的合作作出贡献。所以教师要将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不同学生有不同方式和不同的阅读习惯,尽管分配在不同的小组,但教师也要告诫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理解消化文本内容,有选择性的进行阅读,不可操之过急,也不宜过分迎合小组的分工要求。

如在学习《看云识天气》一课,教师为各小组提出不同的问题组织解答活动。而在各个小组中,不同学生有不同的阅读方法和节奏,一些语文水平偏低的学生会遵循教师提倡的科学阅读步骤,分为明确文题、理清层次、控制速度三大步骤,而一些语文水平较高的学生则能凭借较高的理解能力从阅读开始直接进入理清层次,如围绕“云”与“天气”的主次关系直接提升阅读速度,最后自然而然地明确文题。这是小组合作下学生阅读的差异性,教师应该予以尊重,学生只有建立在自我水平与要求标准上的独立阅读,才能保证其阅读能力得到提升,并找到更高效的阅读方法,潜移默化中把握自身水平相同的阅读节奏,培养语感。

其次是结合课内课外,紧密联系书本与生活。在开放课堂、开放教学背景下现代化自主阅读课堂里,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分配了不同的任务,可以在课外根据任务本身自行搜集资料,补充课文,使课文的阅读内涵更为丰富和具体,比如一些文章中只有一个事例,而学生通过自主课外阅读能补充更多的事例,让视野更加开阔。教师要鼓励学生多结合课外课内,联系书本与生活进行阅读,这对学生理解能力与阅读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篇9

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认真备课、备学生,切实做好上课前的准备,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既然一个学生很难做到40分钟注意力高度集中,那么,教师就得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最重要的东西讲深讲透,然后腾出一些时间让学生互动,让学生做题,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传统课堂上教师是绝对的权威,其主导地位不可动摇,言语不容置疑,导致学生有问题不敢问,更不用说上台去展示了。教师只有把自己真正地放在引导者和“旁观者”的位置上,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造就自信的学生。基于此,我对每个小组长进行了培训:指导小组成员如何向同伴提问、如何辅导同伴;指导他们学会倾听同伴的发言;指导他们学会共同讨论、相互交流;指导他们互相欣赏、互相评价。在每次小组学习之前,我都提出明确的要求,指出合作的方法和步骤(比如: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如何互相检查、互相帮助),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能有条不紊地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每个学生都愿意积极地展示自己,真正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理念。同学们在小组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大胆主动,课堂气氛也变得越来越融洽。现在,当我看到其乐融融的小组合作时,当我面对“活而不乱”的课堂时,当我看到孩子们已能自选学习方法、自主识字时,当家长紧握着我的手,告诉我“孩子比以前懂事了,你的功劳最大”的时候,我感到无限的欣慰和快乐!在孩子成长的同时,我也在课改的磨炼中成长起来了!现在我们班的学生在课堂上经常就种种问题争先恐后地回答、补充、纠正、质疑,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而且学有所获。学生再也不是一味地听教师讲课,而是积极思考、积极讨论、积极练习、积极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篇10

二、“读写结合,点评互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篇11

一.“学、引、用、清”教学模式的实践的背景:

为了高考而进行“应试教育”,我们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都是围绕着“优秀”学生而展开的。在这样“高考精选尖子生”的教学氛围里,“特困学生”的形成也就不足为奇了,我觉得“学引用清”教学模式必须推行,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就是财富!

二.谈谈我对“学、引、用、清”浅陋的认识:

要真正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必须努力构建有效、高效的新型授课模式--“学引用清”模式。什么是英语教学“学引用清”呢?顾名思义:在课堂上先让学生自学,教师引导,然后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起来,最后确保每位同学都懂。这样真正做到了:学在课堂,练在课堂,高效在课堂。详细地说有以下三点:

(1) 课前需要教师大量、精心准备

要做到“学、引、用、清”,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保证教学内容的适量而有效性。课堂练习容量要恰当,保证把握每节课的训练要点,并有针对性、有所侧重地让学生把每堂课的内容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2)、充分做好新课前对旧知识的复习

新课前的复习最能体现你上节课是否真得“清”了。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复习是知识的梳理、巩固和拓展的重要手段,它也是高效学习的试金石。复习完毕就会呈现新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让学生自学。然后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再活学活用,最后每位同学一一进行知识过关。

(3)、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成为引导者。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本,还课堂于学生。教师应着力构建自主合作的课堂,让学生在自动、自发的状态中高效率地学习;英语课堂教学要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转变为“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创新戏”。因此,我们要加强创新研究,勇于进行教学改革,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在轻松、愉快、开放的课堂环境中参与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让英语课堂更加和谐高效!

三 . “学、引、用、清” 在阅读课上的教学模式

模式的基本理念: 着眼素材,重视整体,逐步推进,培养能力。即以阅读材料为载体,重视学生个体参与,巩固拓展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规定: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在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在口头和书面上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并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为继续学习和运用英语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在英语阅读课教学中采取学、引、用、清的教学模式,通过多种手段让学生阅读,并能读懂,从而取得最佳学习效。

教学难点: 针对不同材料,不同学生的引导方法

模式结构1.读前导入(Pre-reading)(1)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读”欲。(2)常用方法和策略:1)Brainstorm(头脑风暴):在阅读前,教师写出一个关键词,启发学生说出关联词,然后教师根据这些词导入新课。2)利用文中图片、实物、录像、幻灯等媒体介绍人物或国家等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导入新课。例如:我在教牛津教材模块九第一单元Other countries,other culture时,因为是介绍人文风情的文章,那么可以多给学生展示图片,也可以提一些简单的问题,

2.读中(While-reading)

(1)目的:培养学生阅读的技能和方法。在这一步骤中教师根据不同的篇章结构,采用不同的方法使学生达到理解、欣赏或评价的目的。这一步骤是整个阅读的重要一步。

(2)常用方法和策略:1)扫描式阅读(scanning)2)听读及略读(skimming)

3)详细阅读(careful reading)4)总结性阅读(summary)

3.读后(Post-reading)

(1)目的:领会并掌握语言点、语法知识等,以所阅读的课文内容为主线展开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 (2)方法、策略:1)板书或口头讲练;2)通过编对话,复述课文,表演课本剧等培养听说能力;3)通过做任务型阅读,写课文复述或内容相联的文章等培养写作能力;4)通过精心设计一些开放性的话题讨论,使课文内涵达到升华,从而把课堂教学活动推向,让学生阅读能力真正得到提升。

四. “学、引、用、清”模式——课外阅读课教学模式的探究

对课本中的课文进行阅读仅是英语学习中的一种方式,要想真正提高英语阅读能力,没有大量的语言输入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英语教师近几年来一直在探究和尝试新的阅读教学模式,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方法,笔者在此对于一些新的模式作一个概括。

1.目的 通过大量的语言输入丰富学生的语言经验,并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为继续学习和运用英语打好基础。将书本知识有机地渗透到课外阅读中,以达到课内指导课外,课外加强课内的效果。

篇12

自从20世纪80年代元认知理论引入中国之后,该理论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由于该理论主要关注认知活动中的个体意识控制,对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一定解释作用,所以近些年来元认知理论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中国大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培养一直不很理想,比如说学生阅读速度偏低,演绎或归纳能力不强,输入技能相对较弱等。尽管大多数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花费大量时间来提高阅读能力,但是效果欠佳。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过我们认为学生元认知意识或经验的缺乏无疑是其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提高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着重对学生进行元认知培养并强调阅读策略办法的运用。本文重点讨论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元认知理论来培养大学生英语自主阅读能力,从元认知策略的视角出发构建自主阅读培养模式。在英语阅读中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经验和元认知监控三部分。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强调其元认知知识的学习,积累元认知经验并加强元认知监控来培养学生自主有效的学习能力。

一、元认知与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这个概念是20世纪70年代由Flavell提出的,指一个人关于自我认知过程以及任何相关内容的知识[1]。该知识与个人认知状态和能力密不可分,还包含个体思维的情感和动机特点[2]。元认知包括三部分:元认知知识(也称元认知意识),是个体对于自我以及认知过程因素的认识;元认知监控是通过一系列活动帮助个体规范其认知学习经历;认知经验是与其当时持续的认知努力有关。元认知策略其实就是学习策略,是学生有效监控并控制其整个学习过程的策略,一方面强调提高个体元认知的认知水平并加强其元认知发展,另一方面该策略应该是学生处理认知任务时非常具体的过程策略和技巧,所以与我们熟悉的内容更为广泛的认知策略有所不同。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阅读是一项复杂的心理活动,阅读者调用所有已知的认知和元认知知识来预测、辨别和获取信息,并与阅读材料进行积极的互动。因为阅读活动的特点显著,所以成为了元认知研究的重要课题。阅读理解是作者与读者的双向交流,也是读者各个因素的互动过程,例如概念、能力、背景知识、处理策略等。在阅读理解中,元认知知识涵盖了认知主体对于阅读动机、记忆特点、显著性以及个体效力方面的认知知识,也包含了任务目标、要求和方法选择的相关任务知识,还包括了认知主体关于有效完成阅读任务的策略知识。阅读理解中的元认知经验是认知主体在认知活动中产生认知和情感的经验,它能辅助主体建立新目标,修改或舍弃旧目标,修改或增加已有的认知知识,此外还能刺激认知主体主动运用认知策略[3]。

二、从元认知策略看自主阅读

自主学习的概念最初是由Holec提出的,他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对于承担自我学习和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逐渐培养出来的能力,体现出主动性、调整性、动态性以及有效性等特征[4]。

阅读本身就是一种交流形式,一种有目的地获取文本信息的复杂且主动的心理活动,它还是一种对于获得的信息、知识和经验所进行的选择、检验、处理以及整合的思维过程。阅读是相对独立的认知和元认知活动,包含了建立阅读目标,根据目标调整阅读策略以及评价阅读材料三个步骤。

1.建立阅读计划和目标

学习者对于阅读任务的要求应该非常明确,并做出短期和长期的阅读计划。教师需要让学生在课程开始前意识到他们目前的阅读能力,并告之阅读要求,如在阅读课程后应达到的目标,如何达成目标。教师能够通过能力测试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目前的阅读速度、正确率以及与课程目标的差距,然后辅助学生根据个人情况制订学习计划。计划的制订应该包括以下具体步骤:明确目标;列出实现目标的过程;考虑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潜在困难;想出应对困难的计划;做出达成目标的时间期限;自我评价提高效果;完成目标后的自我奖励[5]。此外,阅读任务的制定,包括阅读量和阅读材料都应该遵循从少到多,从易到难的原则。

2.阅读过程监控

学习者应该能够有意识地关注自己的学习过程,不时根据具体情形调整学习计划。总的来说,自我监控包括两个步骤:其一是认识到需要监控的行为,其二是记录和评价所监控行为的各个方面[6]。自我监控是自主学习的关键过程,只有认知主体能够实施自我监控,自主学习才能成立。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应该具有自我监控的能力,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阅读过程中的困难,并努力去解决问题。例如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运用自我记录方法,主动记录阅读时间并算出阅读速度。对于阅读速度的观察应该是一个持续漫长的过程。学习者可以通过画坐标图来反映特定时间区间内阅读速度的升降趋势,并根据这个结果来评价自我阅读能力。

3.评价结果

学习者在自主学习中的自我评价就是其根据评价标准来分析并确定自己的学习成果,从而实施自我管理。评价标准主要是预先计划的学习目标和要求。阅读结果的评价就是认知主体对于阅读材料特点以及其阅读理解能力的分析。学生可以学着经常性评价阅读结果,如果没有达成目标找出失败的原因,相应调整学习学习计划和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以期提高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活动之后,还可以要求学生重述或重写所读材料,对材料做总结归纳,然后客观评价阅读结果。这样学生能够逐渐意识到要有目的地进行自我评价,从而加强元认知体验的效果。

三、自主阅读能力培养模式构建

根据上节探讨的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中元认知策略的运用,我们尝试构建一个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模式,该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直观概念并清楚地认识到自主学习的过程步骤,还能辅助教师指导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在构建模式之前,我们需要说明模式中的几个关键变量。

(一)教师的指导干涉

经研究发现,如果教师在教学课堂中示范元认知策略运用,示例越清楚,学生越容易发展元认知技能[7]。然而如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示范的是自己的认知策略,例如用“I think……”或“I assume”的表达形式来展开讨论,却很少用“"Why I consider it this way”或“How I think about it”来展示元认知的过程。教师的元认知策略示范能够辅助学生正确得认识和体验自我管理的过程,从而减少模糊认知或疑惑。因此教师应该更加积极地提供各种示例或建立各种情形做示范,然后用“有声思维”(thinkaloud)的方式讲述解决问题的办法,计划的过程,策略的选择,决策的过程以及思维控制等等。通过教师对于自我监控思维过程的描述,教师元认知策略的实际运用情况能有效地传达给学习者。

元认知能力有很强的可塑性,可以通过适当的教学手段进行有效提高。因此教师在运用指导干涉办法时能帮助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培养计划、监控、调整和评价的元认知能力,指导学生学习思辨性思考,把指导知识和指导思考结合起来。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提供他们在每个步骤选取具体策略的原因,鼓励学生把注意力从发现问题转移到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上,以便于让学生更好地监控、评价和修正其认知过程[8]。

(二)元认知监控和调整

1.目标监控

目标监控指让学习者明确阅读目标从而决定阅读方法,而阅读方法应该根据文章内容和阅读目标而有选择性地运用。教师应在阅读课程开始时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阅读目标,要求学生把目标记录下来并且在整个阅读过程中自我监控策略的使用。学生的背景知识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被激活,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图片或影像材料,并要求学生观察图像信息,预测整篇文章的内容。

2.过程监控

过程监控就是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思考、观察和辨别阅读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运用诸如猜词法等各种手段来完成相关目标要求。在过程监控中,学习者可以进行自我提问来检验自己是否理解阅读材料,再从材料中找出提问问题的答案,根据阅读内容修正事前的预测,检查阅读方法是否得当并及时调整不适合的方法,并根据阅读量和时间要求调整阅读速度。过程监控对于练习阅读演绎或归纳法起着关键作用。

3.策略监控

学习者使用新策略是为了提高阅读能力,因此策略监控不能脱离实际的阅读练习或语言实体。在获取阅读策略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用尽量少的线索指导学生从而加强学生独立使用策略的能力。学生应该适应自我提问模式,自我检验答案是否正确,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推理,并采用有效的策略解决理解问题。教师可以用明示或讨论的方式指导学生在哪种语境下用哪种策略来进行指导干涉。

4.结果监控

结果监控就是对于元认知活动的评价,对阅读材料特征以及个体理解能力的分析。在完成一次阅读任务后,高效的学习者能够有意识地反思整个阅读任务的完成过程,清楚地认识到计划执行情况,检验阅读任务中所使用策略的作用。这种自我评价的结果可以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不过该结果总会积极地影响下一次阅读活动,因为自我评价包括相应调整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对于执行下一次阅读任务起着重要作用。

根据以上所述,我们构建出一个英语自主阅读能力培养模式,如下图所示。

四、结语

元认知策略的训练能有效提高学习者英语阅读水平,培养其阅读能力。我们讨论了运用元认知策略来培养学习者自主阅读能力的基本步骤,以及构成自主阅读培养模式的关键变量。该模式的构建只是初步探索,未来的研究可以根据教学活动的实际操作在此模式基础上做进一步修改。

参考文献:

[1]Flavell,J.H.Metacognitive aspects of problem solving[M].In L.B.Resnick (Ed.),The nature of intelligence.Hillsdale, NJ:Erlbaum,1976:231-236.

[2]Paris,S.G.,& Winograd,P.How metacognition can promote academic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M].In B.F.Jones & L.Idol (Eds.),Dimensions of thinking and cognitive instruction.Hillsdale,NJ: Erlbaum,1990:15-51.

[3]Flavell,J.H. Metacognition and Cognitive Monitoring:A New Area of Psychology Inquiry[J].American psychologist,1979,34(10):906-911.

[4]Holec,H. Autonomy in Foreign Langugage Learning[M].Oxford Pergamon,1981:9-21.

[5]靳玉乐.自主学习[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30-126.

篇13

全国小学语文教学专家沈大安先生认为:略读也就是大略地读,可以叫粗读。体现在教学上,就是不求精细、全面,但求大致理解、大致掌握即可。教学步骤也相对粗放一些,比如分三步:初读,让学生大致了解课文的意思;再读,选择一两个点,重点学一学;三读,让学生自主地、自由地阅读,重在运用阅读技能,享受阅读乐趣。

著名特级教师钱正权认为:略读课文教学应把握好两点:一是把握好课文在整个单元中的地位。略读课文应该是精读课文的有机延伸,是将精读学习所习得的方法进行实践运用。二是要把握好方法上的“粗放”。略读课文只有一课时,因此决不能求全求深,抓住一点,一课一得就可以。

一、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抓三个关键环节:

1、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深入深出

准确地解读文本,是上好阅读课的前提。

有效教学 一书 世界上 四种教师

深入浅出 ——高效

深入深出 ——基本有效

浅入浅出 ——效率不高

浅入深出 ——糟糕 无效

要从普通读者欣赏性的阅读、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这三个角度,一步一步地潜心研读文本,把握其语言特点及内涵。

第一步,教师作为一般读者去赏读,投入其中,忘乎所以,感受文本的意境美、情趣美、形象美、人格美、语言美……

在修订的课程标准中,增加了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的表述。课改以来,有忽视钻研教材的倾向,也有忙于搜集资料、制作课件,顾不上设计教案的现象。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是有效、高效进行教学的基础和保证。在备课时,一些教师大致看看课文,就急于读教参,甚至照着教参写教案,搞教参搬家。这中间缺少独立思考,没有“化”的过程。虽然把教学要求、教学步骤写在了自己的教案上,但由于没有消化,还是人家的,肯定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这里强调的是,在写教案之前,一定要反复读教材、读文本,这是每位老师(包括有较长教龄、有较多经验的优秀教师)备课时最基本的功课。读文本,要读进去。要进入情境,忘掉自己,沉浸在文本的意境中,作者表达的情感中,与作者共同经历、共同欣赏、共同陶醉,同喜同怒同哀同乐,忘乎所以。自己不被感染,不被打动,

怎么可能让学生被感染、被打动?

第二步,以学生的视角,思考可以学什么、不学什么,学习中的困惑是什么,哪些可能是学生学习的疑点、难点、兴奋点。

在足球比赛的90分钟里,有些球进了也无效,比如越位球,要进就进有效的球,这样的球才算好球),我们教书又何尝不是呢?要教就教出有效的书。踢球要了解对手,教学就要了解学生,关注学生。

第三步,从教师教学的角度,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策略。

教师要细读文本,这样才能感受文本之妙,才能找准语言训练点、能力培养点,才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当你读熟了,读透了,读出了味道,读出了自己的东西,教学思路、教学方法也就有了,所有的精妙设计都将在你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与你不期而遇。有了这个前提,才谈得上具体进行教学设计。

2、灵活机动地实施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