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

篇1

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评价,是推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支点。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资料;要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要引导和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它以评价标准多维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应注重其激励功能等核心特点反衬了当前教育评价的缺陷,并且着重突出了学业评价的重要性。过去,学生的语文作业多是老师批改、有错订正,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在大力推进语文课改的今天,我们必须认识到:教学评价应把对学生的评价和作业评价有机结合起来,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二、语文教学中评价的激励作用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当人的某种良好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感,愉悦心境,并使同类行为向更高层次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赏识和表扬,处在学习阶段大量增长知识的学生更是不可或缺。俗语有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兴趣是求知和学习的最初源泉,但是如果浓烈的兴趣感得不到认可和强化,学习也会处于停滞不前或者是泯灭状态,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常常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准确合理的评价,让富有鼓励性的评价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处于兴奋、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

三、语文教学教育评价探索性实践

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学中评价的作用,用这个支点来调整教师的教学,促进和提高教学的质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生动活泼地学习、主动地发展,我认为教学评价更应从现代教育的特点出发,强调参与与互动,将教师的评价与学生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下面谈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

1、构建学生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在学生语文学习成长过程中,为了便于掌握学生的成长足迹,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定量与定性评价结合起来。教师可结合本课程语文教学实际,通过研究,从评价理念、评价内容与标准、评价原则与方法、评价工具的设计、评价结果的收集分析反馈等方面着手,制订《周评价表》《月评价表》《学期评价表》等,在表中分列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等评价项目,对学生的学习发展过程进行全面评价,对教师自身的教学工作进行全方位评价,旨在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坚定其不断发展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也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通过这些表,设立学生成绩展示平台,使学业评价更具直观性。此体系意在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记录学生的成绩,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上进心、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既要测试知识能力,又考察学习习惯,同时也注意学生的情感领域、认知方式等非智力因素,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不仅仅是评价学生的过去和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将来,使学生能从成功后寻找不足,从挫折中总结经验,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商、能力、人文情感的健康发展。

2、建立学生个性化成长册和记录袋,引导学生自主发展。语文课程标准建议: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鉴于此,我在每学期开学初都会给每个孩子印制一个学生成长册,用小小手册记录他们的个性化成长,为综合评价学生成长历程的发展状况提供了一个基本依据。这里有学生“成长的足迹”,主要是将学生某个阶段学习成就或持续进步的一连串表现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汇集起来;这里有学生成功的快乐,主要是作业和测验或者参加比赛后的获奖情况和心得体会;这里有学生的“星语心愿”,学生将自己的一些生活和学习感受,以及心里话、烦恼、忧愁在这里倾诉。学生的成长册平时就放在学生自己手里,学期结束后装入自己的成长袋中。通过多次实践后发现,学生很愿意参与这种自主评价,每一次填写时小小的经历、内在感受,他们都在不自觉中反思着自己逐渐形成的价值观,对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发展效果很好。

篇2

一、语文质量观的正确认识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语文质量观,就是对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看法。过去,只要一提到学生或班级的学习质量,往往就会根据他们考试所获得的分数来衡量:分数高的自然质量好,分数低的自然质量差了。由于这种质量观的影响,导致学生们语文方面的高分低能。显然,仅仅使用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优劣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全面的,我们应树立起正确的语文质量观,我们认为,教学质量指的是能否提高学生的学习,也就是说通过学习获得学习的能力。而能力又可以分为显性能力和隐性能力。显性能力是可以测量的,如考试。隐性能力则不可测量,表现在对问题的思考力。考试仅仅是质量检测的一个方面,诸如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则属于隐性能力。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即知识技能,方法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是全面质量的体现。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学及学生的语文学习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二、新的评价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我国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甄别、轻发展,重认知目标、轻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认知目标,严重阻碍了小学生的发展。课改的春风带来新的评价理念,新课程倡导的先进评价理念主要有:

1.以人为本的理念。

向“人本”回归是时代的潮流,语文课程评价不仅应关注小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发展,更应关注受教育者的尊严,关注小学生个体的价值取向和人格的自我完善,起到引导和促进小学生整个精神世界和谐健康发展的作用。

2.促进发展的理念。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是为了对其学习结果给一个好坏判断。因此,既要关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效果如何,更要关注小学生的语文知识是怎样获得的,语文素养是怎样形成的,把促进小学生的发展作为小学语文课程开发的前提。

3.面向多元的评价理念。

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主体多元,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方都可以参与评价活动;评价的内容多元,评价的范围不能仅限于知识和能力,还要从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全面评价;评价的方式多元,强调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意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要遵循的原则

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应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人格和谐发展为根本目标,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注重评价方式多元化和科学化,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关注成功体验的开放性评价体系。

1.注重评价过程的动态化。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在实施过程中都是以总结性评价为主,形成性评价则较少。而根据语文的特点,语文学习却离不了过程(语言的活动和交往、语言的运用和实践)。离开了这个过程,语文知识就难以内化为语文能力,就难以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因此,对语文学习来讲,学习方法的掌握比获得现成的语文知识更重要。为了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我们应该将评价整合在教与学的每一个环节,贯穿在教与学的整个过程。这种周而复始不断进行的评价也是促进教学相长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这种动态的评价过程随时随地都可以展开,例如课堂提问、作业批改、随机抽测、预习的检查等,甚至课余时间教师与学生的一次谈话,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全面与重点结合,关注个体差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根据各学段目标达成的要求,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全面与重点相结合的学科评价特点,要求我们首先要根据新课程中各学段的目标与要求,以学生的学龄关键素质为主要评价内容,增强评价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评价中既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不宜片面、过分地突出某一因素,又要抓住关键性因素;既要考虑在关键性素质基础上评价标准的全面性,还要注重评价过程收集关键性信息基础上信息的全面性。其次,在评价时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最后,要将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结合起来,把对评价对象的某个侧面进行的单项评价与对评价对象进行的完整系统的综合评价结合起来进行。

关键素质是学生发展的某一阶段最紧要的、对学生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素质。抓关键素质进行评价,可以大大减少和简化评价指标,既可以突出学生发展的重点,又可以形成发展指标的不同梯度,具有素质发展的连续性与整体性,从而也具有全面性和科学性。抓关键素质进行评价,是解决学生评价的科学性与实用性矛盾的有效措施。

3.放飞孩子的思想,评价要多元化地引导。

“雪化了变成什么”,变成水就判对,变成春天就没分儿,这样的评价观念早就落伍了。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有独特的感受和发现,引导求异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如在教《捞铁牛》一课时,我问:“怀丙和尚想的办法是不错,但是,这是最好、最巧妙的办法吗?”一石激起千重浪,大家议论异常热烈。有人认为把泥沙铲到河里不仅会污染河水,而且使河床增高易发大水。有人认为准备四只大船,就不用把泥沙铲到河里,直接铲到另外两只大船上就行了。有人认为可以用石头代替泥沙,甚至有的同学建议建一座现代化的大桥。这些想法都值得欣赏和肯定,欣喜和兴奋呈现在每个孩子的脸上。

总之,和谐发展是教育的崇高理想,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在本质上也应因此确立以人为本,以和谐发展为核心的教学理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程评价一定会在大融合中不断生长、不断完善、不断超越,焕发其迷人的魅力,为学生的生命成长奠基。

参考文献:

[1]袁利芬.论小学语文新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6.12.

篇3

一、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意义

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对于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发展进步、培养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全面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般情况下,就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而言,不同的评价目的和评价体系,都会有着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内容以及评价方式。但总体上来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无非就是总结性目的和形成性目的两种。总结性目的主要在于证明学生实现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的程度,区分评价对象的优劣,并以此分级鉴定。而形成性目的则主要在于通过分析、判断等来改善和优化课程设计。逐步完善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进而达到有效促进小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在这两者中,形成性目的是最根本的主要目的。这是因为,小学语文课程的目标任务就是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就是服从和服务于这一教学目标任务的。这就是说,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生语文的素养,而不是为了判断小学生的优劣和对他们进行分级鉴定的。但是,在实际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不能正确认识这种本质与规律的话,就有可能随意颠倒了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两种目的的轻重与地位,势必就会导致过分重视和追求评价的结果,严重挫伤小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也同时使得了很多家长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最终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二、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探讨

1.着力优化评价内容

优化评价内容,是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关键。以前,在评价内容方面,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存在着明显的片面与不足,诸如重视学科知识体系而轻视语文综合能力培养,重视智力素质而轻视习惯态度等。这样,不仅不利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提高与发展,而且也使得了小学生难以发挥自己的潜在优势,很难形成和发挥自己的专长,必然严重影响制约了小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和全面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为出发点,不断明确和丰富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具体内容,应当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以及综合学习等内容。对此,要全面地评价小学生的这些能力,就需要从形、音、义的结合等方面评价小学生的识字能力。对小学生默读、朗读、精读、略读以及阅读文学作品、课外读物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价,重视小学生对语文常用知识进行学习、了解与把握。重视评价小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等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还要综合评价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选择写作材料与修改作文的能力。要对小学生的听说能力进行评价,促使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进行这些评价,我们可以很好地对小学生各个方面发展情况作出科学合理与准确的评价,促使他们发挥优势,树立信心,激发兴趣,产生动机,进而促使他们全面健康发展。

2.全面优化评价标准

全面优化评价标准,是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评价标准作为我们进行教学评价的重要衡量尺度,也是进行教学评价的前提和基础。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离不开评价标准的优化。过去,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由于受到传统落后教育体制的影响,同其他学科教学评价体系一样,都过分追求一元化的价值观,都把小学生放在了一个共同标准之下进行评价,而且都是用评价者认可的标准统一要求学生。这样,小学生的个性差异无法体现出来,其积极性必然受到了极大的打击,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以及激励作用也受到严重影响而大打折扣。可见,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标准,势在必行。这就需要我们灵活掌握评价的具体标准,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并在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中努力实现多元化。

3.不断改进评价方法

改进评价方法,是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客观要求。我们知道,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是实现正确评价、灵活掌握评价标准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要积极改进评价方法,坚持以定性评价为主,努力做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有机结合。一般情况下,定量评价主要是对小学生学习情况进行量化的评价,以评比小学生在班级中的具置。而定性评价则是检查评定小学生学习表现与既定学习目标之间的差距。但是,定量评价比较容易造成小学生内部产生激烈的竞争,进而发展为两极分化,不利于全体学生提高语文素养以及全面健康发展。对此,我们根据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阶段与特点,并根据各个阶段的教学目标,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并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实际上,教学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需要我们积极倡导教学活动和评价体系都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只有积极引导小学生主动参与到评价中来,才能不断形成小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相互结合的评价机制与氛围。

4.积极发挥教师作用

篇4

一、评价内容多样化

从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出发,改变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重学科知识系统、轻语文综合能力,重智力素质、轻态度习惯的片面性。重视对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与态度进行全面评价,具体范围包括识字与写字、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能力等项目。这些内容,有的可以划归认知领域,有的则属于非认知领域。认知领域的评价,要重视学生基本知识点的测评,是要重视他们语文能力发展水平的测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评价内容有: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能力。非认知领域的评价主要包括学习态度、习惯、兴趣等。这些因素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动力性因素,也是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非认知领域评价内容有:识字与写字、阅读的态度,写作兴趣,与人合作态度,文明礼仪素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二、评价标准多样性

评价标准是进行教学评价的衡量尺度,是教学评价得以进行的前提与依据。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受教育评价选拔淘汰目的的影响,追求一元化的价值观,使学生个性差异被抹煞,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激励功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为了优化教学评价,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一)允许不同学生异步达标

能提前达标的学生,教师以此为基础,为他们创造条件,促进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能力,发展特长。不能按时达到的学生,教师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症结,帮助他们改进,实行延迟评价,使他们在接受评价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实施因人而异的多层评价策略

我们要尊重差异,并采取分层评价的策略,有助于每一层次的学生确立自我发展的信心,都能及时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发展和提高。

(三)多用开放式的问题测评学生

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在测评题目上不要拘泥于知识的记忆,应该让学生学习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或对某个问题发表独到见解,提出自己的设计和创意。

三、评价方式多元化

科学的评价方法是实现正确评价目的,落实全面评价内容,是灵活评价标准的保证。如何使教师的评价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种评价方式去努力:

(一)实施分层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树立全面正确的差异观,立足学生现实存在的差异,着眼于学生发展的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促进有差异的发展。课堂中分层教学、分层评价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分层测试题中注重针对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与知识的记忆、内容的理解与应用等方面进行考察。

(二)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相结合

口头评价的直接性、快捷性、情景性、高频性等特征,为教师的价值引导和情感感染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师生间的口头评价交流,贯穿于课堂的始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但口头评价的随机性、无记录性等特征,一定程度上限制着口头评价的范围与效果,它与评价的深刻性、效果的长期性的书面评价相结合,才能更大地发挥作用。书面评价时,尽量注意语言的运用,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即使不是表扬,是批评也要注意用语的委婉。

(三)学生自我评价与教师、家长评价相结合

传统的教学效果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学生是评价的客体,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新课程倡导教学评价的主体的多元化,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评价等等,使评价成为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的过程。家长都有望子成龙的心愿,让家长参与评价,使他们能更直观地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情况,有利于教师和家长及时发现孩子在学习中的不足,形成学校和家庭的合力,共同提高孩子的学业水平。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也要让让学生参与评价,培养学生评价的意识与能力。1.自我评价,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自己找准今后的努力方向。2.同伴评价,使学生在评价中了解他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3.教师评价,教师用鼓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进一步发展。4.家长评价,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业水平,并配合学校教学。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必须从评价重围中跳出,站在评价的制高点上,关注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和能力,这既是减轻教师负担的可行方式,更是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篇5

一、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教师评价学生是教学评价常用的形式。教师在教学中的评价分为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两类。即时评价是对学生的表现立即给予评价,利于及时纠正学习中的缺点和错误,鼓励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延时评价指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是以鼓励的行为方式和语言,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延时评价能充分发扬民主教学创设自由的教育环境,提高学生理解的深度,培养学生自信、灵活、深刻的品质。在教学中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要相互配合使用,使用即时评价来对学生以予及时的鼓励,同时,要注意学生的差异,实行延时性评价,应让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知识技能的学习之后,逐步达到学习目标。

教学中的评价并不是教师的专利,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也要把评价权下放,提倡学生自己给自己评价,以及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让学生参与评价,即让被评价者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向主动参与评价,使学生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加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既可以提高被评价者的主体地们,将评价变成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同时,在相互沟通协商中增进双方的了解和理解,易于形成积极有效、平等和民主的评价关系。这将有助于被评价者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促进其不怕改进,并获得发展。教师日复一日的“你真棒!”显然不如其他同学发自内心的“你真棒!我要向你学习。”更能引发学生的自豪感。学生自主参与的自评与教师的评价有机结合在一起,更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主体价值。也可以让家长参加评价,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避免教育中的“真空”,使学生在校内外做到表里如一,从而得到全面的健康的发展。

二、实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小学语文新课程的学习效果的评价应当以“质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为主体,因为质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最能够适应课程标准对学习效果的评价要求,这正好符合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

我们应当从课程标准规定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各个阶段的目标出发,从不同方面、分时段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考查。从学生个体而言,可以建立个人成长记录档案,这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看到自己的成长历程,看到自己的优点,感到成功的愉悦,从而树立自信心,从而走向成功;从学生群体而言,可以建立班级学生整体成长记录档案,可以让每一个学生看到同伴的优点,激发其上进心,也可以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合作精神。现代心理学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获得成功的愿望,都有获得别人赞扬的愿望,每个人的先天智力是有差别的,人们不可能在每个方面都能够获得与别人一样的发展,但是,每个人都有可能在某一个或几个方面比别人强。因而不可能用统一的量化方法来反映每一个学生的真实情况,他们既有个性,也有共性。语文的人文性、语文教育的多功能性和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决定了小学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在保护和‘启发’小学生的人性潜能方面发挥其独特的作用,这种作用不可能用具体的数据来衡量,因而无法用量化的方法来评价,但是可以把它描述出来,给出一个“质性”的鉴定并且记入学生的个人成长档案里。它能够真实地反映每个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而不具有选拔性和甄别性,因而有利于实施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全民基本素质的素质教育,实施课程改革的目的也在于此。

口头评价是贯穿于教学中的一种即时的、情境的评价,是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口头评价的直接性、快捷性、情景性等特征,为教师的价值引导和情感感染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口头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有效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的那些看似平常的话语,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新的空间。在现实教学中,教师的口头评价往往还会出现单调、重复、低效的现象,在教学中常会出现“不错”、“很好”这样的泛泛评价,不能对学生产生足够的影响。

篇6

一、抓重点,抓关键,适时评价

学生经过一番思考,必然要将体验表达出来,这里有他们的体验升华,有他们的研究发现,也有他们的挫折和失败。恰当的评价可以让学困生吃得消,让中等生吃得饱,让优等生吃得好,有利于增强每个学生的学习信心,得到前进的力量。在教学时间上,不可能对每一个人的学习过程、学习行为和所得到的结论进行评价,不能让评价充斥课堂,挤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影响探究的深入,影响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教师的评价一定要“适时”、“适量”、“适度”,要评得“透”点得“活”。评价要抓重点,抓关键,抓在突破重难点的创新求异的思想方法和解题策略上。评价要注意阶段性,一般一个教学层次进行一次。如选择和确定活动方案时,教师要评价小组成员的搭配、分工是否妥当,还要鼓励学生一起设想可能的解决方案;在实施活动方案的过程中,教师要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具体行为表现,特别要评价学生在活动中是否应用适当的方法展开活动;展示活动成果时,教师要评价学生在活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着共享成果的态度,以积极评价为主,也要中肯地指出不足,帮助他们向更高的层次迈进。当然,评价还要注意整体性评价与重点评价相结合,一般评价与针对性评价相结合。

二、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教师评价学生是教学评价常用的形式。教师评价分为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两类。即时评价是对学生的表现立即给予评价,利于及时纠正学习中的缺点和错误,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延时评价指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是以鼓励的行为方式和语言,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说出见解和主张。延时评价能充分发扬教学民主,营造自由的教育环境,提高学生理解的深度,培养学生自信、灵活、深刻的品质。在教学中,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要相互配合使用,使用即时评价对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同时,要注意学生的差异,实行延时性评价,让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知识技能的学习后,逐步实现学习目标。

教学评价并不是教师的专利,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评价权下放,提倡学生自我评价,以及同学间相互评价。让学生参与评价,即让被评价者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向主动参与评价,使学生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加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的互动,既可以提高被评价者的主体地位,又可以将评价变成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在相互沟通协商中增进双方的了解和理解,易于形成积极有效、平等和民主的评价关系。这将有助于被评价者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促进其不断改进,并获得发展。

三、实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小学语文新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应当以“质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为主,因为质性评价、形成性评价适应课程标准对学习效果的评价要求,符合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

1.自我评价。有效评价要求学生投入。这种投入既可以促进他们反思,又可以使他们肯定自己学习的努力,评价标准,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具体制定。要落实这一点,仅仅进行交际陈述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具有语言表现特点与要素的实际范例,并让他们见到和听到这些范例。这样,学生就能够知道语文优秀作品是什么样的,进而对教学的范文进行评价。学生参与了标准的制定,其后还需要有机会应用,用这些标准对实际作品或行为进行评价。首先他们可以以小组形式对范文进行评价,然后开始独立地自我评价,找出自己的不足,改进学习方法。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调整学习目标,教师针对学生的弱点和需求完善教学计划,使课堂指导更有效。

篇7

一、转变思想,摆正评价在语文教学中的位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关注课程评价已经成为教师在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必须正视的问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强调评价在课堂互动中的重要地位,让学生在及时鼓励、及时评价、互动交流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因此,语文教师应转变思想,在课堂中积极使用鼓励性评价,同时采用自评、组评、互评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二、尊重差异,展现评价在语文教学中的特性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评价学生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差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评价时要能充分展示其语言魅力,用鼓励和宽容唤起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如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后最先举手的往往是尖子生,此时教师应能够耐心等待,格外关注那些能力稍差、反应较慢的学生,对于难度较低的问题要多让这些学生回答。对于学生不太准确的回答,要能够予以包容。“再读读想想,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相信自己,下次你一定会读得更好!”“再努力一下你就成功了!”等鼓励和包容的话语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给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

三、多元评价,实现评价在语文教学中的职能

篇8

心理学家通过实践证明:受到激励的学生劲头十足,学习成绩不断提高,而缺乏激励的学生学习没有劲头,学习成绩有下降的趋势。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不吝惜给学生褒扬的词语,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体验到成功,享受到尊重。鼓励孩子固然是培养孩子自信的好方式,但我们提倡表扬、赏识的同时,要注意分寸,虚假的表扬要不得,廉价的赏识更不可取,因此,我们不能让“廉价表扬”成为孩子健康人格塑造中的“温柔杀手”。

二、鼓励学生

实践证明,鼓励可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学生在这种自由的空间里可与老师、学生进行心灵的碰撞,生命的融合,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在成功中走向成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如:“相信自己,你们会读好。”“你真行!”“再努力一下就成功了。”“我怎么没想到,你体会得太精彩了。”“你跟大家的想法不一样,快说出自己的想法。”“很佩服你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多好的问题,会读,会思考,进步真大。”“大家认真读书,渴望知识的热情深深地感染了我。”

三、宽容学生

赞科夫主张“对于后进生,更加需要在他们的发展上下功夫”。教育部长周济在教育部2005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都着眼于调动和依靠学生内在的积极性,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要使学生发展,首先得宽容学生的错误,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才能减轻学生的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帮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从而激发和调动学生自身内在的积极性,调动学生本身的精神力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这才是真正的关爱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们在回答问题或在作业本上出现错误是很正常的事,尤其是一些学困生,出现错误甚至是经常性的,这就特别需要教师的关爱,需要用爱心去唤起学困生的生命活力。例如,一名平时不敢回答问题的女学生,突然举起了手,老师高兴地让她发言,可是这位学生在站起来后,一紧张,什么都忘了,急得哭了起来。老师没有批评她,而是鼓励她说:“你能主动回答问题,非常好。尽管这一次没回答好,我相信下一次你肯定能成功。”在随后的提问中,老师多次通过目光暗示或鼓励这名学生大胆发言,这位学生终于成功地回答了老师的问题,并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试想,如果面对学生的失误或错误,教师采取的不是宽容而是严厉的训斥,还会有这位学生的第二次发言和成功吗?

事实上,面对学生的失误或不足,有不少教师常常有意无意地采取了批评、训斥、轻视等有失冷静的不正确做法,对学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新课程改革“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是否爱学习,是否积极参与,是否能与同伴合作等与学生身心发展和终身发展密切相关的因素的评价。”新课改“非常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既关注学生的特长,又关注学生的困难领域”,主张采取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同的评价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中,正确看待学生的失误和不足,即使有错误,也是个美丽的错误,不应该大动肝火,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让学生在犯错中汲取教训,在犯错中学会不犯错,在犯错中长大,才会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实践已证明,对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个性的挫伤,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终身的发展。

新课程改革对语文课堂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主动掌握评价的艺术性和科学性,以学生为本,以“超自我”的视角抛弃成见,与时俱进,全面反思,使语文课堂评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健康地发展,能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健全人格,关爱学生的生命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二、提倡民主性评价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个体性,与学生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民主性评价,能给学生带来成功的情感体验,使他们拥有愉悦的、高涨的情绪,从而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对文本的阅读,学生的感悟和理解不尽相同,我们如果一味地遵循“标准”答案,那么学生的思维就会被禁锢起来,常此以往,他们就会厌恶语文课。作为语文教师,应以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蹲下身来与学生对话。例如,在教学《我的影子》一文时,我向学生提问:“大家肯定都见过影子,那么你们觉得在哪些地方会出现影子?”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太阳下有影子,有的说月亮下有影子,有的说灯下有影子,有的说只要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还有一位学生的回答让我感觉很意外:“不对,也有特殊情况,医生做手术用的无影灯就是没有影子的。”对于他的回答,我立即给予肯定的评价:“这位同学知道的可真多啊!无影灯有光,但是没有影子。如果有了光,那么做手术就不方便,肯定会带来一定的麻烦。”这种评价,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不仅能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还能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倡导艺术性评价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是最辩证、最灵活的一种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艺术。”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应该是舒展轻松的,是感受幸福体验的,是能开启智慧的。因此,小学语文课堂非常需要教师以一种艺术化的态度来关爱学生生命的发展,来营造课堂教学评价的美学韵味。例如,在执教《五彩池》一课时,我安排男女生分组朗读课文,大家读得很不错,我评价说:“男生读得好,让人仿佛置身于高耸的藏龙山,广阔悠远……”我还未讲完,学生们就迫不及待地说:“知道了。男生读得好,让人仿佛置身于高耸的藏龙山,广阔悠远;女生读得好,让人仿佛置身于山间的小溪,淙淙流淌。”原来我的话让他们一下子想起了《泉水小溪》中描述海洋与小溪的句子。孩子们朗读的情绪高涨了起来,练习了一遍又一遍。意境悠远的生动的评价语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领悟到语言所创设的丰富意境。

篇10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0.127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发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在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的越来越少,课堂气氛越来越沉闷,有的教师认为这属于正常现象,其实不然,出现这种情况学生的年龄特点并不是主要因素,而与教师的评价息息相关。要知道教师一句鼓励的话语有可能让学生终身受用;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讽刺,会让学生的成绩一落千丈。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评价的效果,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是广大语文教师所关心的重要问题。

一、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真心呵护学生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赏,尤其是学生,当他们回答了教师提出的问题以后,总渴望得到积极的评价。语文新课标也强调,要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采取激励性的语言,从正面去引导学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鼓励评价为主,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评价学生的优点,客观分析学生的不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尽可能地少用或者不用否定性的评价语言,有效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看到希望。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用温暖的眼神去鼓励学生,用甜甜的微笑去引导学生,传递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尤其是后进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更应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消除学生紧张的心理状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敢于回答问题,勇于探究问题。当发现学生提出的问题具有良好的价值时,要及时予以夸赞:“你真棒,能够发现这么独到的见解。”学生听到教师这样的评价以后,自然会产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良好效果。

二、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1.语文学习困难的学生,课堂评价语言要具有激励性。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一般是在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或者学习方法上存在问题。教师在进行评价时,应做到客观公正、科学适当,切不可敷衍了事,应付学生。否则会极大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起不到评价的真正作用。教师要及时挖掘和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对其进行准确的评价,消除学生身上的自卑心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对于语文成绩一般的学生,课堂评价要具有真挚性。在语文教学中,感悟能力一般的学生在班级内是占相当大的比重的,这部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得认真努力,学习上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教师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能激发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这个时候他们所释放出来的学习潜能就会向优秀生靠拢。当然,教师的评价语言要有针对性,使他们通过教师的评价能认识自我,从而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教师对他们评价的时候,要侧重于对他们学习态度方面的表扬,对他们学习方法要有所点拨和点评。抓住机会,当他们表现好的时候大力表扬,通过激励性作用,增强他们的信心,这样,学生就会大胆想象,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会逐渐增强。

3.对于优秀生来说,教师对他们的评价要有启迪性,因为优秀生的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比较强,并且他们的学习方法有效,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他们希望能突破教材的限制,超越其他同学对文本的理解深度,从而得到具有一定难度的新知识,感受到超越其他同学的,并能享受到探究新知时的乐趣。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超越简单的知识层次,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的学习进入更深层次。教师要全方位地评价学生,在肯定学生的同时,还要让他们从个性学习中有哪些收获。这样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明确了努力的方向,给了他们继续努力奋斗的目标,促使他们不断进步。

三、作业评语,讲求实效

作业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给学生的作业写上评语,是每个教师应做到的。学生之间存在的一定的差异性,每个学生的智力不同,能力不同,再写评语的时候要因人而异,要注重挖掘学生的优势,找到各自的闪光点,给学生以学习的信心。中肯、合理的作业评语,好像一缕春风,能化解师生沟通中的块垒,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好的评语给他们勇气和力量,能产生较强的激励与教育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有一个男生语文成绩非常优秀,但是他的成绩并不稳定,总是呈波浪型,这次语文成绩考好了,下一次语文成绩肯定会下滑,通过了解我得知,每当他考试成绩优秀的时候,就会沾沾自喜,骄傲自满,语文学习不再踏实认真,只有等下次考试退步了,才会有所警惕,重整旗鼓,努力学习。因此陷入这样一个怪圈中不断循环。因此,我在批改他的作业的时候,也会不断给他敲警钟,写一些评语,比如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通过教师的作业评语,他开始严谨起来,在以后的考试中,成绩一直非常优秀。毋庸置疑,真诚、善意的评价语能震撼学生的心灵,给语文学科带来的益处也是有目共睹的,学生也会喜欢上这个教师,进而喜欢教师所教的语文学科。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评价语言是一门艺术,评价语言幽默风趣,能为课堂注入活力,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能增强学生的信心,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感;情真意切的评价语言,能温暖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以启迪。

篇11

幽默、风趣的评价语让人感觉新鲜、轻松、快乐,更使课堂氛围活跃,欢声笑语不断,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交流,深感亲切和谐。转换角色是幽默法之一,就是把学生看成课文中人物来评价。适当夸张也是幽默的一个办法。比如:学生问题回答得出色,可以用“你的回答让我很欣赏”来评价;当学生是因为读了好几遍书才知道答案时,就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学生回答问题清楚明了,就说“真像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二、要注重唤醒和鼓励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鼓励是教育的法宝,是最廉价的剂。确实如此,鼓励可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一位学生作文中写道:“我以前所写的作文,老师认为我文章写得不错,因为字写得不好,所以上不了七十分。后来转到另外一所学校,第一次得了九十分,我以为老师打错了,但往后看到老师在我的作文后面写着:文章写得非常好。但希望你的字写得和作文一样好。看了老师的话,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也有一些不甘心和惭愧,我决心不辜负老师的期望和鼓励。后来我的作文更有长进,不仅文章好,字也写得不差。”从这位学生的进步可以看出,教师寥寥数语的鼓励,无比神奇!两位老师不同的评价,产生了不同的结果,也启发了我们:在学生的求学过程中,不应苛求他们十全十美,而是努力去发现他们的特长和才华,为了爱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对他们的点滴成绩和微小进步,都应及时地给予充分的肯定、高度评价,使他们感受到进步的快乐,越学越爱学,越学越有劲!

三、要准确、到位,有深度

“你做的太好了!”“太棒了!”好在哪里?棒在何处?语言表达要清楚,对问题分析应透彻,应该要具体些,而不要含糊其词。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那些正确的、优秀的回答应当给予肯定和赞许,并指出好在哪里,以激发学生“更上一层”的动机;对学生反馈上来的那些错误信息或判断,也应该及时给予否定和矫正,让学生明白错在哪里,为什么错,怎样改错。教师应强调评价过程中评价主体之间的相互协商、沟通、理解和让步,做到言之有物,评价语言要有精当的指导性。其次,评价语言要有必要的深度性。无关痛痒的随意性评价就像蜻蜓点水,在学生的头脑中很难烙下较深的印记,这就需要教师评价一定要有深度,要到位,要有一股穷追不舍的精神。

篇12

一、适时引导,生成精彩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有别于其他学科,真实的教学过程中必然有生成,这是由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决定的,也是由师生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所决定的。“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学内容有着很大的扩展性,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把握课堂生成的人,是一个懂得倾听、点拨和引导的人,是一个懂得文本意义与师生不同体验差异的人,运用有效及时的评价语言,把每节课都视作不可重复的激情与燃烧生成的过程,上出精彩的语文课。在课堂上,教师不是教材的忠实执行者,而是创造者,课堂上生成的东西需要教师用及时评价来鉴别,做出价值判断。

二、机智幽默,生机盎然

机智幽默的语言是一种才华,更是一种力量。教师机智幽默的评价语言可以说是最直接、最有效也是最不露痕迹的激活学生思维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记忆,更好地进行情感交流,拉近师生的距离,解除尴尬的气氛。如一位教师在执教《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时,文中写到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有一个学生朗读这句话时声音非常洪亮,铿锵有力。此时,教师摸着孩子的头,笑了笑说:“对谁说话呢?”学生们和听课教师都笑了,该学生也心领神会,又读了一遍,话语中充满了关切、安慰,充满了耐心说服,读出了坚持留在北京工作的坚决态度,读出了对待亲人慈爱和善与对待工作严肃认真两个方面的统一。这样机智幽默的教学语言能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悟出“笑外之音”,获得一次次思维上的飞跃。课堂是灵动的,学生是鲜活的,教师机智幽默的语言不仅能博人一笑,产生愉悦感,而且常常能化尴尬为神奇,给人以智慧的启迪,产生意味深长的美感效应,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魅力。

三、商榷与探讨,让学生享受平等民主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不喜欢老师尽是训诫和说教,他们期望与老师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特级教师魏书生从不在学生犯错时大声训斥,让他们哑口无言,而是让他们红着脸为大家唱歌,所以课堂评价语言要尽可能用商量探讨的语气,让学生感受到民主与平等,这样有利于师生双方精神敞开后的互动与交流。在教学实践中,当学生朗读课文时,可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进行这样一些商榷的评价:“你读得很正确,若声音再响亮一点,就更好了,你认为呢?”“要是你刚才认真预习了,你一定会读得更流利,你说呢?”学生回答时没有表情,可以这样说:“读得真好听,你有一副主持人的好嗓子,不过要是加上表情就更能传情达意了,不信,你试一试!”这些充满爱心和智慧的评价会化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尴尬,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学生有这样一位老师和风细语地帮助他们纠正学习中的错误,自然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中,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

篇13

引言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小学教学领域,合理的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也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对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求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以人为本”的评价原则已经成为了教师在构建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项原则。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措施进行探究。

一、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在对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措施进行探究之前,我们首先要对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通过对现行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进行探究,我们可以发现。由于我国的小学教学体系长期受到学校规模、办学质量和师资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就使得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过于关注[1]。这样,在构建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过程中,教学评价的重心就会出现偏移到优秀学生身上的问题,这一现象的出现,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会带来一些较为不利的影响。第二,在构建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过程中,一些教师对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程度过于关注,由于这种教学评价体系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没有对学生在参与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评价,这就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措施

通过对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内涵进行探究,我们可以发现,“以人为本”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构建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过程中要把学生放在首要地位[2]。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坚持遵循一种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工作态度,进而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除此以外,“以人为本”的理念还要求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充分认识,进而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以下措施就可以被看作是构建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语文评价体系的有效措施。

首先,教师在构建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语文评价体系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评价的客观性进行强化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看,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具有的独立的人格和主动发展的动力,这样,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对教学评价的客观性进行关注。对教学评价的客观性进行关注,意味着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过程中,不能将主观臆测和个人情感性因素应用到教学评价之中。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问题,班级中学习成绩较为优秀的同学中没有人能够对这一问题进行解答,反而是一些平时表现不好的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解答,在遇到这种情况以后,我们应该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而不是处于学生成绩不好的缘故而对该同学的表现进行否定。

第二,在构建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语文评价体系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进行应用。从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现状来看,考试测验已经成为了对学生进行评价的重要方式。在对考试测验这一评价方式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这种评价方式往往只能用统一的标准来对不同的学生进行衡量[3]。这样,在考试期间,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会在测验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满足感,而对于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而言,这种教学评价方式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一定的伤害。这样,在构建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语文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我们需要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入手,对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进行应用。例如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表现,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都可以成为对学生进行评价的重要因素。这样,在构建基于“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将学生的平时测验分数、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折合成分数,按照不同比例进行分配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方式与大学课程评价方式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也可以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评比的方式,对评价体系进行完善。除此以外,在新型小学语文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家长参与到对学生的评价之中,这一方式的应用,对小学语文评价体系的公平性的提升,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4]。

第三,在构建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语文评价体系的过程中,教师要坚持评价与指导相统一的原则。在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对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情况进行评价以外,还要通过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的方式,促进学生语文知识运用能力的提升。

结论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是一种符合时展的教育评价方式。在这一教学评价方式的应用过程中,我们只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缺点与不足,才能真正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荣杰.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探究[J].中国培训,2016,0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