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健康教育干预的基本内容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健康教育干预的基本内容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健康教育干预的基本内容

篇1

社区健康教育是以社区人群为教育对象,以促进全面的健康为目标,有组织、有系统、有计划、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是满足群众健康需求、提供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的一个必要条件。它作为初级卫生保健的第一要素,是社区护理的工作重点,是护士必须掌握的工作。

1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1 社区健康教育是全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解决当代社会主要公共卫生问题的重要手段,是达到“21世纪人人享有健康保健”目标法人战略性策略的基本途径。

1.2 健康教育作为社区护理的重要措施,其影响超过疾病预防或治疗性干预。通过健康教育,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预防和控制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高社区群众健康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1.3 健康教育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的保健措施。社区健康教育通过专题讲座、卫生标语、墙报、专栏、广播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方法,从整体上对社区群众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行干预,其所产生的效益,远远大于高昂的医疗费用投入所产生的费用。

2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现状

2.1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职能 在社区护理中,护士与社区人群的联系最为密切,这一特点决定了护士应该成为社区健康教育的主要承担者。然而,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和护士的工作职责不够明确,许多护士能够完成并且适宜由护理人员来承担的项目(健康教育)是由医生来承担的,所以在社区健康教育工作中应把护理人员作为重要对象。

2.2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我国的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晚,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系统。而且理论和体制方面又不够完善,可参考的护理文献及书籍又少,使得社区护理健康教育仅仅停留在卫生宣传的层面,很难深入。据统计资料表明,目前护士对护理健康教育程序的基本内容了解肤浅或认识不足;对最佳的健康教育方法选择能力缺乏;对护士在健康教育中承担的角色不够明确。

2.3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协作 由于部分政府等职能部门停留在以医疗为主的层面上,“轻健教,重医疗”的理念根深蒂固,所以对于健康教育支持力度不大,对于相关设备等投入也不积极。所以社区健康教育工作人员不仅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为社区群众做好健康教育工作,真正做到为人民健康服务。

2.4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 目前,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并没有专门的机构,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也没有较成型的健康教育程序及职业规范。总之,目前的护理健康教育仍围绕着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进行,多属于二级预防水平,与国外已达到的三级预防水平相比存在着差距。另外,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由于缺乏严格系统的考核管理体系,对社区护士的健康教育资格准入与审核制度及监控机制尚不完善,严重制约了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2.4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人力资源 我们社区护理人员多是来自一级、二级医院,从事健康教育的人员往往是经过短期培训或未培训先上岗人员,学历、职称结构偏低,专业结构也不合理。大部分护理人员中学历层次不高,虽能满足社区基本卫生服务,但要使社区护理真正承担“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任务,还是远远不够的。按照专家分析,合理的社区服务医护之比为1∶8-1∶12,现在开设的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远远没有达到这一标准,过少的人力使社区护士忙于应付大量的护理常规工作,没有足够的精力从事健康教育活动。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新的应用性科学,社区护理人员一方面应充分认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做好护理健康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应加强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社区护理是21世纪护理的发展方向,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教育需求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更高的要求。社区健康教育工作任重道远,如何创造条件和利用现有的条件,广泛深入地开展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每个护理人员的职责与挑战。

参考文献

[1]林奕,张军.社区健康教育的程序及其运用.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0,14(7):27.

[2]曾小东,黄正芳.社区护理技术现状.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2(2):104-105.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随机选择了在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包括门诊及住院患者138例,男:80例,女:58例;年龄:16~18岁:文化程度:高中以上70例,初中以下68例。将患者以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试验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方面分布无明显差异。

1.2 方法 将两组患者一开始就诊填写糖尿病病例,对试验组的患者,从就诊起开始进行系统、适宜的糖尿病健康教育,而对对照组患者未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同时记录两组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及未实施健康教育前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的变化。

1.3 健康教育方法①门诊患者由门诊副高职以上的医师进行一对一的讲解及咨询;②住院患者由一名主治医师及一名护士进行床边教育,医生和护士利用与病人接触的机会随时教育、随时咨询;③发病资料,糖尿病健康手册及糖尿病知识宣传手册;④集体讲座,设立宣传栏,挂图等活动;⑤糖尿病热线:糖尿病设有咨询电话,24h无节假日服务;⑥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糖尿病的一般概念及基础知识。糖尿病并发症及其危害,糖尿病饮食治疗,糖尿病与运动,糖尿病药物治疗,糖尿病胰岛素治疗及自我技术,糖尿病与低血糖,糖尿病自我护理。

2 结果

篇3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health management;health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8-0178-02

0引言

健康管理是指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1]。大学生健康管理是将健康管理的概念和方法应用于大学生卫生保健,以建立适合大学生的疾病预防、疾病干预与健康教育的管理体系。目前,有关大学生的健康管理的研究很少,以下将对在大学生中怎样进行健康管理做一探讨。

1大学生健康管理的研究背景

大学生健康教育在我国已经开展了20多年,虽然学生的健康意识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大学生亚健康发生率为62.3%[2]。随着社会的发展,健康危险因素的增多,大学生已不再满足于了解健康知识,而是要学会如何促进健康,管理自己的健康。健康管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健康管理主要用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职业病的防治与管理[1,3]。美国的健康管理研究成果表明,依靠这种强有力的措施可保持或改变人群的健康状态,使人群维持低水平的健康消费[4]。大学生是一个相对健康群体,同时也是一个医疗资源相对有限的群体,研究怎样利用有限的资源来最大限度促进学生的健康是非常有必要的。

2大学生健康管理的特点

大学生健康管理是通过学校健康教育进行群体健康管理,通过心理咨询和健康咨询来做到个体健康管理。这样不仅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兼顾了个人健康需求和疾病管理。它具有以下特点:

2.1 人群的特殊性

主要包括:①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自我管理意识。②具有对健康知识的求知欲,且在集体生活中容易相互影响,有利于知识的传播。③职业人群的相对集中性,有利于职业健康教育。④开展以学校为基础的健康管理,让大学终身受益[2]。

2.2 实施大学生健康管理的方法特殊[5]主要是通过医师、教师和学生三方面完成的。高校有卫生保健人员、体育老师、健康教育老师以及丰富的网络资源,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强,在三者的配合下能够顺利完成大学生健康管理。

2.3 健康管理内容的特殊性[5] 大学生活是即将离开学校迈入社会的中间过渡阶段,大学生生活方式的管理、遗传病管理与营养管理等将对大学生在将来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产生重要影响。

2.4 与健康教育的不可分割性[6]它和健康教育的关系是相互联系和相互支持的,它们的宗旨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他们的内容也具有交叉,前者注重的是对疾病的认识,而后者是对疾病的掌握,即如何掌握自己健康。

3大学生健康管理的组成

大学生健康管理和健康管理一样,一般由个体或群体的健康信息管理、健康评价和健康改善三个部分组成[1]。通过对大学生个体或群体的健康状况、家族遗传病史、生活方式等需要管理的个人健康信息收集后,进行健康危险性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帮助个体或群体采取行动来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控制健康危险因素,以达到改善健康的目的。

4大学生健康管理的实施步骤

4.1 大学生健康信息收集及评价[7]收集包括入学和毕业健康体检、校医院常见疾病和传染病诊治记录与大学生心理咨询室的咨询记录等各种健康信息,并查阅大量近年来相关的研究资料。然后根据所收集的大学生健康信息,用数学模型对大学生健康状况及未来患病或死亡的危险性进行量化评估。

4.2 制订群体和个体的健康干预措施,即健康干预

4.2.1 大学生健康干预的基本内容[8]①通过对生活方式的管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了合理饮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心理平衡。②需求管理。包括一些基本的保健常识,各种保健方法的介绍。③特殊疾病管理,包括学生的自我保健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使用医疗服务来管理自己的小病,帮助他们认识自身的疾病,增强治疗的信心,促进疾病的康复。

4.2.2 大学生健康干预的方法[9]大学生健康管理的方法是在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的。①向新入学的大学生发放健康管理手册。②开设健康管理选修课,包括大学生健康教育、环境健康教育,营养与健康等课程。③校医院定期进行多发病、常见病和传染病健康管理知识讲座,并进行各种形式的师生健康座谈会。④发展学生健康社团,如卫生保健协会,做健康知识宣传。⑤通过校内网页宣传预防保健知识。

4.2.3 大学生健康管理的评估大学生健康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连续不断的、周而复始的过程[10]。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大学生的健康状况信息,对社会的适应状况信息和医疗支出费用信息等,运用相应的数学模型对资料进行量化评估,对实施健康干预效果进行评价,并反馈调整干预措施。

大学生健康管理是一个刚刚起步的研究领域,健康管理以其预防控制健康危险因素,减少或防止疾病的发生,投入少效益高和个性化的服务而茁壮成长。随着我国高校规模的扩大,健康管理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和生理健康,让他们树立正确的疾病意识,对自我的健康进行管理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君石,黄建始主编.健康管理师[M].北京: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2007:1-27.

[2]李淼晶,牛志敏,许岩丽等.高校社区实施大学生健康管理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6):45-6.

[3]李保安.健康管理在慢性病危险因素控制中的应用[D].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硕士学位论文,2007.

[4]吴钢.健康与健康管理[J].江苏预防医学,2005,(3):75-7.

[5]田本淳.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实用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

[6]刘华,傅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01,(10):757-9.

[7]彭玲,张继红,朱于芳.建立大学生健康管理体系的体会[J].中国学校卫生,2009,(2):183-4.

篇4

(一)共性指标

组织领导机构,健教网络健全。按照《安康市双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各单位应成立健康教育组织领导机构,建立健康教育网络,落实健康教育责任人,制定中长期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或计划和考评措施。

积极创建“无吸烟单位”活动,制定有控烟制度,有醒目的禁烟标志,控烟工作成效显著。

健教活动形式多样。利用宣传栏、讲座、电视广播、组织开展宣传、健身、文化娱乐活动等多种形式,普及卫生防病知识,提高公民健康素养。

各项资料齐全,档案规范。 各项活动有文字记录、有照片,按年度合理分类分卷装订归档,要求有目录、页码,照片有详细的文字说明,做到档案整理规范。

(二)基本内容与形式

1、学校健康教育基本内容与形式

⑴幼儿园健康教育

幼儿健康教育由保育人员具体负责,以培养幼儿良好卫生和行为习惯、预防意外伤害为主要内容,采取儿歌、挂图、游戏、训练、辅导、授课等形式进行,要有计划、有总结、有教案、教具、记录等。同时,应注重对幼儿园教师卫生保健知识培训,每学期不少于2次。  

⑵中、小学健康教育

中、小学校健康教育按照卫生部、教育部、全国爱卫会联合的《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内容,每周至少安排1课时的健康教育课,做到有师资、有教材、有课时、有教案、有考核。严格进行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每学年至少2次,评价资料齐全。有独立的校医务室及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定期对学生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开展教职员工健康教育培训,每学期不少于2次。改善学校卫生环境,使校园内环境整洁优美,卫生设施齐全。订有卫生科普刊物,建立健康教育宣传栏、黑板报或橱窗,橱窗内容每学期至少更换3期。黑板报至少每月更换1期。根据学生年龄、季节特点,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班会、校园广播、知识竞赛、电化教育、卫生小报等多种形式、多渠道向学生传播和普及健康知识。积极开展创建“无吸烟单位”活动,校园有醒目的禁烟标志,有控烟具体措施。

2、医院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与形式

⑴医护人员健康教育

①对院内健康教育人员的业务培训。系统学习健康教育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业务技能。培养进行社区干预研究,以及健康教育计划设计、实施和评价的能力。

②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以业务学习、专题讲座等形式,结合本专业特点和工作需要,普及有关知识;进行人际沟通技巧培训,提高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与工作热情。

③开展医护人员健康促进活动。针对医护人员存在的问题,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干预活动,促使医护人员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和增强自身的心身健康,要求医院每季度对医护人员进行一次健康教育培训,培训覆盖率达到 90%以上。培训资料(内容)、培训人员签到册、培训记录及照片、测评等资料完整。

④开展无烟医院创建活动,创建活动有计划,有措施,有记录,有总结。

⑵患者健康教育

①、门诊健康教育

在充分利用患者门诊就诊时间采用在候诊厅放置健康知识资料、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黑板报、健康教育处方等形式进行健康知识宣传。县级以上医院要设立咨询室或心理门诊,设置一至两块健康教育宣传栏或健康教育橱窗,每块面积不小于3m2, 每两个月至少更换一次内容,每期内容原始稿、版面照片保存归档。健康教育处方使用率达到80%以上。候诊厅要有“禁止吸烟”标志和宣传控烟的内容。

②住院健康教育

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受教育率达到 90%以上、相关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 80%以上。各种资料齐全整理规范。

⑶社区健康教育:医院应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密切联系,定期组织医护人员面向社区居民及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教育。

    ⑷社会性宣传教育:医院要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安排,积极参加各种卫生日的宣传咨询活动,每年不少于10次,各种资料齐全整理规范。

3、社区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促进

街道办事处成立由主任为组长的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办事处、社区、辖区单位健康教育网络,有专人负责健康教育工作;有近期和年度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并纳入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有考核措施和考核评价记录,有年度工作总结。社区有1至2处面积不少于3m2 的固定式健康教育宣传栏,每年更换宣传内容不少于6期;社区活动室有4种以上的卫生报刊、资料供阅览。每年至少有5种健康教育资料分发入户。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有专、兼职人员负责健康教育工作,设有健康教育室(咨询室),并有电视机 、DVD播放机和音响设备等,经常向服务对象播放卫生防病知识等音像资料 ,每周组织开展1次以上健康教育活动。承担社区居民健康教育培训,开展卫生防病知识宣传咨询活动每年不少于4次(以每次的活动记录、图片和评价报告为准)。

对辖区内居民每年进行1 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普查,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并负责辖区内的健康教育业务指导。

结合社区实际,组织群众开展健身、文化娱乐、科普讲座等活动;举办社区健康促进活动,定期开展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做好各种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健康资料入户率达95%以上;每年核心信息宣传覆盖率达到80%以上。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达到70%以上。

4、农村健康教育

乡镇有主要领导分管、有专人负责健康教育工作,制定长期的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年度工作计划、考核措施,积极开展各项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为当地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每年有计划、总结,有考核评价记录。

乡镇卫生院由院长分管健康教育工作,有健康教育科(室),有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健康教育工作,建立健全乡镇、村、单位健康教育网络体系。有年度工作计划、总结,活动有记录。乡镇卫生院负责乡镇健康教育工作,组织对本辖区乡村医生进行健康教育业务培训,指导乡村医生开展各种常见病的防治知识。卫生院有面积不小于3m2的固定式健康教育宣传栏,至少每2个月更换1期宣传内容,并向就诊患者和住院病人提供多种形式的健康知识宣传及咨询。村医承担本村的卫生防病及各种健康相关知识宣传、咨询,负责宣传资料发放入户。各村有面积不小于3m2的固定式健康教育宣传栏或黑板报,紧密围绕卫生防病工作和群众健康需求及时更换宣传内容,每年不少于6期。健康知识宣传资料入户率达到90%;村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70%以上。

5、行业健康教育与健康教育促进

有厂长主管、有专(兼职)人员负责健康教育工作,制定长期的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年度工作计划,有劳动保护制度、考核措施,每年有总结,有考核评价记录。

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有活动记录等。建立厂、车间、班组三级健康教育网络。以专题讲座、卫生知识培训为主要形式,辅以宣传专栏、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开展职工卫生、疾病预防、女工保健等相关知识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新上岗职工和有毒有害作业人员的劳动保护教育。有卫生宣传栏、墙报面积不少于3m2,每年能紧密围绕重点传染病防治、职业卫生和职工健康需求及时更换宣传内容每年不少于6期(查阅每期图片和文字资料)。有劳动保护制度与措施,根据行业规范及标准要求,对职工进行相应的知识教育及个人卫生、健康知识和环保教育等方面的知识讲座与培训,每年不少于4次(以文件、文字和图片记录资料)。每年组织开展职工健身、文化娱乐、知识竞赛等活动,每年不少于3次。(以每次的活动记录、图片和评价报告为准)。积极开展宣传吸烟有害宣传和创建无吸烟单位活动,有禁烟制度,有明显的禁烟标志。会议室无烟具、烟蒂,禁烟率达100%。职工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分别达到80%以上。

6、饮食服务业健康教育

有1名领导(经理)主管、专人负责健康教育工作,制定长期的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年度工作计划、考核措施,每年有总结,有考核评价记录。在大厅报刊架内放置有卫生报刊、资料,电梯或楼梯间处悬挂有健康知识宣传牌,客房放置有以艾滋病为重点的传染病防治知识资料、一次性卫生用品及安全套。利用室内有线喇叭、健康知识宣传牌向旅客和就餐者提供膳食卫生、吸烟酗酒有害健康、传染病防治等健康知识宣传服务。根据行业规范及标准要求,对职工进行相应的礼仪、食品卫生、个人卫生、健康知识和环保等方面的知识培训,每年不少于4次(以文件、文字和图片记录资料)。 每年组织开展职工健身、文化娱乐、知识竞赛等活动,每年不少于3次。(以每次的活动记录、图片和评价报告为准)。积极开展禁烟活动,完善各项控烟资料。从业人员健康知识知晓率和相关卫生行为形成率分别达80%以上。

 7、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部队等健康教育

有分管领导负责,有专(兼)职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制定长期的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年度工作计划,考核措施,每年有总结,有考核评价记录。有适应工作需要的各种健康教育宣传资料。有固定的卫生宣传专栏或橱窗,每 2 月更换1次宣传内容。针对职工健康问题和“创卫”知识,组织员工培训或专题讲座每年不少于4次(以文件、文字和图片记录资料)。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卫生知识宣传活动,有活动记录、资料档案等。每年组织开展职工健身、文化娱乐、知识竞赛等活动,每年不少于3次。(以每次的活动记录、图片和评价报告为准),积极开展控烟工作,单位有控烟管理办法,会议室、办公室有禁止吸烟标志,工作人员相关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达80%以上。

8、公共场所健康教育

公共场所要在醒目位置设置卫生宣传标语、标牌和固定的健康教育宣传栏,定期开展卫生知识宣传,每季度不少于 1次。利用橱窗、宣传专栏、板报等方式,做好从业人员的健康知识宣传教育。积极开展控烟工作,在醒目位置有统一的禁烟标志,设有专门吸烟室,地面无烟蒂、烟灰。

二、健康教育资料归档标准及要求

(一)加强档案规范化管理

健康教育资料整齐规范,档案资料齐全,按年度分类分卷装订,有目录、页码,照片要有文字说明。

(二)健康教育资料包括内容

包括文字材料和声像记录。文字材料指文件、讲话、简报、会议纪要、检查记录、讲座底稿、宣传材料、统计报表等。声像记录包括照片、录音带、摄像带、光盘等。收集时应注意只要是围绕创卫工作所发生的一切资料都可以作为创卫资料来收集。

(三)资料收集整理要求:

1、条理要清晰。就是按照一事一件的办法进行收集,先有机构和人员,然后有方案和计划,再组织实施,检查评比,最后是效果评价和结论。

2、内容要完整。要根据标准项目,按照便于保管和灵活答辩的原则,分类分年度进行整理。资料收集时段为2008年至2010年。归档的文件资料种数及每份文件的页数应齐全完整,其中,涉及机构、方案、总结、制度等文字资料,必须是正式文件或打印件(加盖公章)。

3、原始记录真实有效,反映实际。是指按照实际情况来收集整理,重视过程资料的收集,不能弄虚作假。过程资料灵活多样,特别是要收集能够反映健康教育工作带来的变化和自身健康教育工作特点的资料。

4、分类整理,排列有序。是指要按照项目分类进行整理(组织机构、计划总结、记录、资料等)。同时要按照事件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四)归档标准(按照创建卫生城市健康教育资料五卷一册归档)

第一卷:健康教育组织机构网络卷;

1、区、县以下二、三、四级健康教育机构,以及所有的健康教育网络单位(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要有基本情况简介。内容包括区、县、街道办事处健康教育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办公场所的面积,宣传栏等设施、设备,网络单位的数量等概况。

2、各区县有编办关于设置健康教育机构的文件。

3、区、县、街道办事处网络单位有成立健康教育机构的文件。

①有分管领导担任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组长,有健康教育专干(区、县至少有3名专职人员),街办网络单位可以设兼职人员。

②区、县、街办要有适用于健康教育工作的办公场所(不少于30m2)。

③区、县、街办以及网络单位有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设备资产单,并显示总价值(注明设备的名称、型号、数量以及价格)。

④区、县、街办以及网络单位每年要有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经费预算,年终要有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经费支出的发票复印件及当年经费投入总数统计数字。

⑤组织机构网络卷的文件要求:区、县、街办、县级以上企事业单位文件必须以红头文件的形式,A4纸打印,并加盖公章报送、下发、归档。社区居委会的文件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掌握。

4、基层网络覆盖率95%以上(见网络覆盖图)。

5、有基层网络名单:辖区社区居委会、机关、事业单位的名称,主管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和专兼职人员,联系电话等;要有基层网络覆盖率统计,要达到95%以上。

第二卷:健康教育计划、总结、评价卷;

1、上级有关健康教育文件。

2、健康教育中长期计划,包括:

①健康教育规划;

②健康教育年度计划;

计划必须明确所要完成的任务和要达到的目标,如健康教育活动次数、形式、内容、网络覆盖率、各类人群健康知识知晓率、行为形成率、医务人员培训覆盖率等。

3、总结包括:①当年健康教育计划完成情况;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大型卫生日活动情况;③总结资料应有健康教育人、财、物方面的投入,肯定取得的成绩,总结出工作差距和存在问题,并提出努力方向,所反映的具体数字,必须真实准确。

4、健康教育评价包括:

①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是对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和活动的一种科学评价,并对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与改进提供客观的依据,是检查、判断和保证健康教育工作是否实施成功的重要依据,是各级领导对健康教育工作决策的重要依据。

②健康教育评价分常用的有两大类:一是过程评价,即评估活动运作和修正活动计划。二是效果评价,是评估健康教育活动导致的目标人群健康相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评价的焦点在于活动对目标人群知识、态度、行为的直接影响,指标有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

5、计划、总结、效果评价卷文件的要求:计划、总结必须A4纸打印,以红头文件的形式下发存档或报送;

第三卷:健康教育记录卷;

1、认真做好健康教育会议记录(用统一的工作记录本)。会议记录包括:记录研究健康教育工作的会议,要注明时间、地点、会议主题、参加会议的领导者姓名和职务、发言、最后决定等。

2、活动记录包括:

①健康教育活动记录包括:街办、社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以及行业、企事业单位每年向社区居民、职工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的内容、次数,全年不少于10次;针对老人、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的活动。

②所有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的记录,必须按照8要素填写(注明:时间、地点、内容、形式、教育者、受众人数、规模、效果)。

③除活动记录按照8要素记录以外,还要有活动概况(简讯)。

3、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的测试:每年最少2次对社区居民、单位职工、公务员进行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进行测试,测试人数每次不少于30人,测试问卷以及测试结果存入档案。

4、医院健康教育包括:①每年对医务人员进行健康教育技能培训覆盖率达95%,有全院医务人员名单,有培训签到簿,有课程安排表,有培训的内容,讲课人;②病房有整体护理相关资料;③有病人相关知识的测试卷;④医院食品从业人员的培训,食品从业人员要掌握健康知识和营养配餐知识。

5、企业、商场等行业单位职工培训记录:

  ①女工保健知识培训,培训覆盖率达95%以上,资料里要有单位女工的全部花名册,培训的内容,参加培训人员的签到簿;

  ②有毒有害工种的培训覆盖率达100%,有全部职工的花名册,培训的内容,参加培训人员的签到簿。

6、健康教育宣传栏出刊记录包括:

   ①宣传栏要≥3平方米;②全年出刊6期以上;③宣传栏内容主要是居民健康知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传染性疾病、季节性疾病以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④宣传栏出刊记录必须要有文字底稿和出刊的照片;⑤医院病房的宣传栏的出刊内容和面积可自行掌握。

第四卷:健康教育资料卷;

1、各区健康教育机构、街办、机关、企事业单位每年要有编印、购买、领取的健康教育资料,每年不少于5种,要有发放登记,领取资料要进行登记。

2、所有的宣传册、墙报、折页、书刊、杂志、健康教育处方、录音带、光盘等,都必须留存在资料盒内并造册登记数量。

第五卷:控烟卷;

1、单位控烟领导小组文件:区、县、街办、县处级企事业单位必须以红头文件的形式,A4纸打印,并加盖公章;

2、控烟计划、总结、评价:区、县、街办、县处级企事业单位必须以红头文件的形式,A4纸打印,并加盖公章;

3、控烟制度、措施,必须加盖公章。

篇5

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对于患者的健康状况具有明显的作用,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应积极开展社区护理干预。

关键词:社区护理心血管病健康状况生活习惯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335-02

本文研究了对我市3个社区共160心血管病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与我院建立合作关系的三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提供的160例心血管患者为研究对象,这3个小区在规模、病例人数以及社区管理水平上并无显著差异(P>0.05)。160例患者中男性109例,年龄范围为58岁至76岁,平均年龄为64.8岁;女性51例,年龄范围为56岁至81岁,平均年龄为66.7岁。患者中,冠心病69例,高血压141例,其中高血压1级24例,比例为17.0%,高血压2级51例,比例为36.2%,高血压3级66例,比例为46.8%。高血压并冠心病患者共50例。

1.2一般方法。

1.2.1建立档案。与社区居委会进行信息的有效沟通后,社区护士进入到社区中为各家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同时对患者身体各项指数进行初步的测量。记录患者身体各项指数、疾病类型、病程、治疗历史、用药情况、生活习惯等、

1.2.2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提升社区护理水平增强护理影响力的最有效方式[1]。要通过多元化等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包括健康讲座、电话询问、发放健康资料或者利用社会网络资源进行健康知识的教育。健康教育内容要涵盖心血管病的发病机制、表现、注意事项、饮食搭配等基本内容,使居民对心血管并有全民的认知,并增强居民防范和治疗疾病的意识[2]。同时要应根据居民健康状况实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特别是对病情严重的患者,要进行全面细致的教育和引导。

1.2.3运动干预。改善心血管病患者的体质、进行适量的锻炼是控制病情,使患者各项指标恢复正常的基本措施。同时,运动还可以调节患者的生活,减轻其焦虑、恐惧、紧张等心理负担[3]。在施行运动干预时要积极争取家属的配合,根据患者体征制定相应的运动计划。如果患者的心功能为Ⅰ级,则活动基本不受限;Ⅱ级患者有较为轻微的限制,处于休息状态时没有自觉症状,但是如果进行常规性的活动会表现出一定的疲乏或者不适症状;Ⅲ级患者活动受到很大的限制,一般不建议做稍长时间或者带有一定强度的运动;Ⅳ级患者不能进行任何活动,即使在休息状态下也会出现心力衰竭症状,活动之后将会加重患者的心力衰竭程度。

1.2.4饮食指导。社区护士应深入到患者家庭中,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饮食习惯设计合理的食谱,在考虑个体差异性的前提下,一般要按照以下内容指导患者饮食:降低钠盐摄入,特别是高血压患者,每天摄入的食盐量以不超过3g为好;控制脂肪摄入,补充优质蛋白;增加钙和钾的摄入;控制饮酒。

1.2.5生活习惯干预。对患者的生活习惯进行有效的干预,特别要强调患者严格控制烟、酒、睡眠等情况。

1.2.6药物干预。高血压患者通常需要长期用药,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运用合理的方式服用药物,对于记忆力差的老年人更要及时提醒,增强关注度。

1.2.7社区护理效果评定标准。在进行社区护理干预1年之后对患者胆固醇、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血压进行全面的测量与调查访问,并与干预前的情况进行对比。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检验标准为α=0.05,P

2结果

社区护理干预后患者在血压、胆固醇、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方面具有明显的改善,与干预前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3结论

心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的病症类型,随着人民生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等方面的改变,这种病症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增长的发展态势,目前已经成为全球致死和致残的首要病因,严重影响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以及国民身体素质的提升。在选择常规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社区护理干预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心血管疾病引发的致死致残事件。

长期依赖,心血管疾病使患者及其家庭背负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特别是由于心血管疾病难以根治,需要靠长期的治疗维持生命,使患者在心理上具有很大的压力[4]。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发现,经过社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对于缓解患者痛苦,配合治疗具有重大的显示意义。

参考文献

[1]邵民.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2(07):2-4

篇6

资料与方法

对象:2009年1~10月我院呼吸科收治的COPD患者240例,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男172例,女68例。年龄48~82岁,平均56.2±14.27岁。文化程度:大学以上2例,中学68例,小学以下103例,文盲42例。病程4~32年,平均12.4±4.3年。

实施方法和评估标准:采用我院设计的住院病人健康教育实施单,由责任护士采用一对一方法,从入院之日起,对所负责病人采用口头、书面、示范方式,按照健康教育实施单上7个项目进行健康教育。全部内容讲解完毕,由患者或家属签名认可,责任护士不定期对患者所掌握的情况进行评估。评估标准为:A.掌握;B.了解;C.不了解。对选项为C的项目,进行原因分析,记录,作为下次讲解的重点。护士长对健康教育实施效果进行抽查。

调查分析:采用回顾调查方法,查阅健康教育实施单,对有C选项的实施单共73份进行统计,分析:其中,男61例,女12例。年龄70~82岁57例,60~70岁16例。初中文化8例,小学及以下文化65例。病程>10年46例。COPD急性加重入院24例。

影响因素分析

学习意愿方面:表现为悲观、消极、抑郁负性情绪。对健康教育采取拒绝敷衍态度。对健康教育不关心。经反复讲解,效果不佳。对护士的干预措施(劝导戒烟)持抵触态度,遵医行为差。这种情况下,护士的健康教育根本达不到预期效果或教育无法进行下去。这与患者的病程长短,疾病严重程度,对疾病的认知,负性情绪,社会与家庭经济情况等因素有关。

学习能力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文化程度的降低,教育效果较差,与理解力减退,接受能力差,信息来源不足有关。

学习时机方面:急性期对症状缓解要求迫切,教育效果差。缓解期或稳定期教育效果好。

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方面:责任护士所做健康教育效果优于非责任护士,健康教育效果与信任度成正比。

对 策

加强宣传:使新的健康观念深入人心,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是由三个部分构成的,即疾病防治和一般卫生知识的教育,心理卫生和心理治疗知识的教育,行为干预。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的疾病谱也发生着变化,由不良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导致的一些疾病,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新的健康观念并不完全为人们所接受。护士有责任,有义务向病人、乃至健康人群传授疾病和健康保健知识,帮助人们形成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针对COPD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疾病知识宣教、氧疗知识宣教、呼吸功能锻炼、有效咳痰、排痰方法指导以及行为干预(戒烟),改善呼吸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实施因人而异的健康教育:针对影响健康教育实施的因素,进行个性心理健康教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年龄、病程长短、疾病的严重程度、对疾病的认知、负性情绪、家庭经济状况、社会支持因素选择适合的教育形式和教育时机,以期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积极发挥首因效应的作用。首因效应是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印象,对随后的交往活动有着显著影响。对病人第一次进行健康教育时,通过温馨的语言,亲切的问候,优雅的举止,给病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可直接影响到病人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以利于与病人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进而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

注意负性情绪对疾病康复的影响,及时疏导,做好心理护理:COPD患者多为老年人,由于该疾病病程长,反复发作,进行性加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会对患者造成伤害。易于出现各种负性情绪,影响疾病的治疗、护理,甚至导致病情加重,死亡等不良后果。心理护理至关重要。心理护理不仅包括患者心理护理,如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帮助患者树立一个良好的心态,保持愉快心情,积极配合治疗。同时还应重视家属的心理教育,为患者提供有力的社会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影响COPD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病人因素,可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及行为习惯,减少复发,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海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J].临床医学,2009,25(4):418.

2 翟凌.关于健康教育个体化的探讨[J].吉林医学,2008,29(20):1770.

篇7

糖尿病(DM)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及(或)其生物学作用障碍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1]。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全球青少年糖尿病的发病率都在增加。糖尿病教育已成为糖尿病防治的一项基本内容。本文对住院青少年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的糖尿病教育,有效地控制了血糖的水平,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5月~2010年4月住院的60例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男38例,女22例,平均年龄14岁;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文化程度:小学14例,初中25例,高中18例,大学3例;住院前均未接受过系统的糖尿病健康教育。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病人均进行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对照组单纯采取常规宣教,观察组由责任护士进行系统化的健康教育。

1.2.1 健康教育方式 采取形式多样、有利于接受的方式。包括口头讲解、利用黑板报和宣传栏、发放相关知识手册、观看录影带、专题讲座、心理指导、邀请家属共同参与等。

1.2.2 健康教育内容 ①基础知识指导:告诉患者什么是糖尿病以及糖尿病的症状、分型及并发症等,使患者了解自身疾病的表现。②饮食指导:饮食治疗是关键,要做到三餐定时定量,营养比例均衡,热量计算合理,限制各种甜食,多食粗纤维食物。③运动指导:一般可以选择慢跑、骑自行车、游泳、快步走等有氧运动。④药物宣教:包括各种药物的作用、副作用、服药方法、胰岛素种类、注射部位及方法,告知患者及家长低血糖的表现和急救方法。⑤并发症的预防:糖尿病眼病和糖尿病足是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告知青少年患者要定期检查眼睛,重视足部护理。⑥心理护理:糖尿病本身及疾病带来的各种应激原刺激如血糖的不稳定、生活方式的改变、各种并发症和社会歧视等使青少年患者长期处于负性情绪状态(焦虑、恐惧、愤怒、抑郁、过度依赖等),因此对青少年患者多鼓励、多疏导、多安慰,使其相信糖尿病是可防可治的,以减轻其心理压力。⑦自我血糖监测:进行现场演示,指导患者正确使用便携式快速血糖仪及自我血糖监测的最佳时间和间隔时间等。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和健康教育3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0软件统计对数据分析,对教育前后计数资料数据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P<0.01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HbA1c经比较,P>0.05,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HbA1c经比较,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见表1。

3 讨论

糖化血红蛋白值能客观反映患者最近2~3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糖化血红蛋白日益受到临床的重视,其检测不受临时血糖浓度的干扰,且在血中浓度稳定,被认为检测其含量可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指标和控制血糖水平的检测指标[2]。本研究通过对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值比较显示,观察组病人血糖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说明糖尿病病人不仅靠药物治疗,加强病人健康教育干预,使糖尿病病人能坚持长期实行饮食治疗、药物治疗、运动治疗、糖尿病监测及教育,有利于病人血糖的控制。糖尿病健康教育是通过增加患者的糖尿病知识,改变患者的态度和行为,从而达到有效控制糖尿病的目的[3]。

糖尿病健康教育是糖尿病综合治疗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疾病控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医疗费用和改善医患关系均有较大价值[4]。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年龄小、接受知识能力有限、自我管理能力差等,因此对患儿和家长的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进行健康教育,传授糖尿病有关饮食、运动、胰岛素应用、血糖监测和并发症防治等知识,增强患者和家长治疗疾病的信心,使患者主动参与糖尿病的控制,使血糖尽可能接近正常范围,从而改善青少年患者的生活质量[5]。

[参考文献]

[1]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编写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5-16.

[2] 戴晓灵.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诊治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6):374.

[3] 钟美容.健康教育对提高糖尿病病人的认知与自控水平的效果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12):45-46.

篇8

目前,针对改善学龄儿童营养健康状况而进行的营养调查和干预的对象偏重于城市中小学生,针对农村地区的营养研究则多见于学龄前儿童[1-6]。本研究旨在调查贫困农村学龄儿童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状况(KAP),通过参与性营养教育,探讨提高贫困农村学龄儿童营养知识水平的营养教育干预模式,为改善其营养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择云南省祥云县云南驿镇马街片区8所农村小学四~六年级32个班的学生为目标人群。每所小学选3~6个班的所有学生作为基线调查对象,共调查1 124人,其中男生571名(50.8%),女生553名(49.2%)。终期评估对象为上述8所干预小学四~六年级的学生,共调查1 076人。

1.2 方法

1.2.1 基线调查 调查人员经过专门培训,调查问卷由课题组参考4省市“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营养教育推广应用项目调查问卷自行设计,并进行预调查。

1.2.2 干预措施[7-11] 在目标人群中开展多种形式的参与性健康教育,时间1个月。参与性健康教育主要强调以小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学习和参与,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意识。包括培训骨干(对教师和四~六年级高年级小学生进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基础营养知识和食品卫生知识等内容培训);制作营养科普宣传手册(制作适合小学生学习的科普宣传小画册,内容包括营养素及其作用、中国居民膳食宝塔、膳食指南、常见食物的营养价值、营养与疾病、早餐的重要性、食品卫生知识等);同伴教育(在对四~六年级高年级小学生进行营养健康教育基础上,由高年级小学生与低年级小学生一一结对,高年级小学生向低年级小学生讲解、宣传所学的营养科普知识);小宣传员作用(充分发挥小宣传员的作用,在学校小学生自己设计黑板报内容,在家中由小学生向父母、朋友、亲戚宣传营养健康知识);多部门参与(县教育局、妇幼保健院、卫生局、乡政府等多部门参与该项目,把营养宣教纳入到相关工作中)。

1.2.3 终期评估 在相同的目标人群中选择代表性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以获得营养教育后的评估资料。所有问卷由学生匿名自填。

1.3 资料统计 调查表经复核后采用EpiData 3.1录入,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营养与健康知识

2.1.1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相关知识 基线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1.2%的人听说过或看见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以下简称《宝塔》),主要途径是电视、广播,少数学生通过教师、家长和报刊杂志。干预后有76.9%的调查对象听说过或看见过《指南》和《宝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8.96,P<0.01)。对《指南》和《宝塔》食物分类的知识点,干预前仅有30.6%的人能够正确回答,干预后回答正确率达8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3.25,P<0.01)。

2.1.2 对食物的认识 干预后调查对象对新鲜水果或蔬菜、黄豆、胡萝卜营养价值知识点的回答正确率分别提高了6.3,6.5和24.1个百分点(P<0.01)。见表1。

2.1.3 对食物与营养素关系的认知 干预后调查对象对谷类食物、牛奶及奶制品主要提供的营养素的回答正确率分别提高了21.1和6.2个百分点(P<0.01),而对动物性食物主要提供营养素的知识点教育效果不明显。见表1。

2.1.4 对营养与相关疾病的认知 干预前仅有37.6%,47.3%,24.8%的人能够正确回答预防骨质疏松、贫血原因、预防缺铁性贫血知识点,干预后回答正确率分别提高了10.7,0.6,33.4个百分点(P<0.01)。见表1。

2.1.5 对饮食与健康关系的认知 调查对象对饮食与健康的认知分别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值均<0.01)。见表1。

2.2 营养态度 干预前有90.1%的调查对象平时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关心,89.2%的人想知道自己的饮食是否符合营养要求,88.6%的人愿意主动获得更多的营养知识,83.5%的人愿意将所了解的营养知识用于日常饮食安排中。

2.3 饮食行为 愿意把学校学到的知识告诉家长的儿童比例由干预前的81.7%提高到 87.6%,提高了5.9个百分点(χ2=15.02,P<0.01)。希望获得营养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电视、广播、教师和家长。

干预前有22.4%的学生每天吃早餐,不吃早餐的学生占10.4%,偶尔吃的占47.9%,经常吃(每周多于3次)的占19.3%。不吃早餐的主要原因是不饿或不想吃,其次是没人准备。早餐的主要来源是家庭、街头小贩和学校。早餐的主要食物是面包、面食和米饭。干预后有32.4%的学生每天吃早餐,较干预前提高了10.0个百分点(χ2=209.85,P<0.01)。

零食的种类主要是水果、方便面、火腿肠、糕点、冰淇淋等。有49.2%的调查对象有偏食和挑食习惯。爱吃的食物前3位依次是蔬菜、水果和肉类,不爱吃的食物主要是奶类。

3 讨论

3.1 贫困农村学龄儿童的营养KAP现状 中国营养学会颁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已经10 a,而在本次基线调查中发现,88.8%的调查对象没见过或没听说过,营养知识水平普遍偏低,对食物营养价值、营养素、营养与疾病关系等知识了解较少。调查对象对饮食与健康的认知情况较差,仅有31.0%的人认为米、面应当磨得粗些好;26.9%的人认为早餐不重要或不知道早餐的重要性。仅有22.0%的学生每天吃早餐,早餐主要来源是家庭自制、街头小贩、在学校吃。平常吃的零食种类主要是水果和方便面;有49.2%的调查对象有偏食和挑食习惯。提示,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农村开展营养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要加强食物营养价值、营养与疾病关系的宣传教育,使营养教育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3.2 营养教育的有效途径 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影响人们的知、信、行,实现由知识到行为的转变[12-14]。要实现这个转变,首先要有一定的知识和良好的接受教育的态度。本次调查的对象有良好的营养态度,调查对象愿意获得营养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电视、广播、教师和家长。

本次营养干预的主要方法是参与性营养教育。通过参与性营养教育干预,有76.9%的儿童了解《指南》的基本内容和有关的营养基础知识;他们能自觉应用《指南》指导日常生活,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营养健康教育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干预学校小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本次营养健康教育为今后更大范围地在云南省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开展营养教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提示参与性营养教育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4 参考文献

[1] 赵春,徐芳,张雪辉,等.傈僳族学龄儿童营养健康教育前后知识态度行为调查.中国校医,2006,20(1):56-58.

[2] 唐咏梅,关维俊,宁鸿珍,等.学龄儿童家长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及其相关因素分析.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2,3(4):275-277.

[3]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在京公布.营养学报,2004,26(6):417-419.

[4] 赵丽云,翟凤英,李丹,等.中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在营养教育前后的变化.中国学校卫生,2002, 23(2):147-148.

篇9

在岗位调研基础上,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了课程标准。确定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求和执业标准为依据”的设计理念,将《预防医学》定位为临床医学专业核心课程,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树立“预防为主”的基本思想,强化“群体观念、环境观念、预防观念、大卫生观念”,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临床预防意识、水平和技能。使学生毕业后不仅能够开出临床处方,更为重要的是具有开出预防处方的能力,以适应将来从事社区医疗服务的需要。将课程内容整理为环境、职业、食品等三大卫生;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医学统计与流行病学方法;健康档案的使用与管理等五大学习任务,努力实现校内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其课程目标按照执业考试大纲要求与岗位工作要求制定出知识、技能与态度三大目标。例如,在知识目标中除要掌握环境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懂得如何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避开和消除危险因素,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三级预防原则与措施,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内容、自我保健与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技能目标要求具备开展社区卫生保健服务的能力,具有指导群众开展防病和自我保健工作的能力,具有制定预防疾病和增进人群健康措施与计划的能力。职业素质目标要求树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观念,具有维护与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社会使命感。

三、加强社区实践,获得岗位工作的初步经验

预防医学的实践性很强。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是要教会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习如何工作,这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预防医学的教学应将课堂外延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学生在工作环境中学习,提升专业适应能力,深刻感知就业岗位,从而获得基层工作的初步经验。例如,为培养学生在社区开展慢性病预防的工作能力,教师提出“生活方式与慢性病”的健康教育课题组织学生到社区完成。到社区前,学生分别收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资料进行准备,到社区后,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合作,精心制作社区健康宣传板报、印制发放宣传单,进入社区高危人群家庭帮助制订个性化的干预计划,实践结束后班内开展总结交流。大多数学生表示,通过社区实践,学会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同时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更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灵感,获得了岗位工作的初步经验。

四、改革课堂教学,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在以往的课堂上,大多采取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学生只是一味的被动接受知识,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记,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课堂知识,更没有时间对课堂知识提出质疑,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亟需改革课堂教学,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课改中的体会是:一是教师课前备课要充分,悉心编写或选择恰当的案例,从案例中引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和典型性,能覆盖讲授内容;二是课前将问题布置给学生后,学生需要通过网络、杂志、专著等途径搜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此过程不能流于形式,可通过学生自查、教师抽查来严格落实;三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为特点,在教学中可采用提问、讨论、讲授、学生专题发言等多种教学手段,教师要充分把握教学重点、难点,正确有效地传播知识,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达成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及时引导、不断纠偏,具有较高的课堂驾驭和教学组织的能力。同时,通过课改实践我们感受到,学生接受在校教育的时间是有限的,而医学的发展是无限的,要使学生学会利用各种渠道获取和掌握不断涌现的前瞻性知识,成为自主学习者,满足终身学习的需要,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失为一条重要途径。

篇10

资料与方法

2006年5月~2009年5月收治糖尿病患者58例,汉密顿抑郁(HAMD)评分≥20分,根据病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56.9±10.1岁;其中慢性轻度6例,慢性中度18例,慢性重度6例;对照组男15例,女13例,年龄55.6±9.5岁,其中慢性轻度5例,慢性中度17例,慢性重度6例。两组入院时在年龄、病情及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方法:一般情况调查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病程等。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采用24项版本,由24个条目组成,大部分条目分5级评分法,少数条目为3级评分法。按照Davis JM的划分,总分超过35分,可能为严重抑郁;超过20分,可能是轻或中等度的抑郁;如小于8分,则没有抑郁症状。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由20个条目组成,按1~4级评分。Zung氏等提出评分指数在40分以下者为无抑郁;40~70分为轻微至轻度抑郁;48~55分为中度至重度抑郁;56分以上为重度抑郁。两组接受同样的治疗方案。干预组取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后,进行系统的心理干预,时间每天1小时,下午强化,共14天,对照组进行一般健康教育。干预组由主管护士于入院后当日对家属和患者做好入院介绍,让患者充分感到温暖和关怀,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次日下午与每个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个别访谈,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评估患者的病情及情绪状态,介绍心理干预的基本内容及程序,取得病人及家属的积极配合。糖尿病知识讲解:包括糖尿病的自我检测与监测,糖尿病危险因素认识,低血糖处理,并发症知识了解,自我调整知识,健康饮食,运动方法,降糖药物的使用方法与不良反应等。心理健康知识讲解:包括情绪与躯体疾病的关系,长时间抑郁可能出现的后果,如何保持积极的心态等。行为训练:包括放松训练、应付方式训练等,帮助病人学会如何应对烦躁不安、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接纳自己,提高自信和自尊,从而积极面对疾病和以后的生活。

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方法用t检验。

结 果

两组治疗前后HAMD和SDS评分比较:入院时两组HAMD和SDS评分比较均无差异(P>0.05),而出院时两量表评分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见表1。

讨 论

抑郁状态可影响体内糖代谢,使机体对糖代谢的调节能力降低。其机制为抑郁时皮质醇分泌亢进,促进糖异生,使血糖升高;大量皮质醇还能通过拮抗胰岛素而抑制血糖的利用。抑郁状态还可使糖尿病患者自我照料能力和对治疗的依从性下降,使血糖控制不好,加速并发症的发生,对病情和预后产生不良影响,从而进一步使情绪恶化,形成恶性循环。糖尿病伴发抑郁症的危害性不可低估,因为抑郁严重时患者有自杀的危险,而且由于抑郁反应可能使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生活信念减低,使糖尿病的治疗难以有效进行。因此,糖尿病伴发抑郁症的治疗必须两者兼顾。心理干预治疗一方面可帮助患者了解糖尿病有关知识,劝导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正确认识糖尿病的并发症及预后,更好地执行医嘱,使血糖控制更好,减少并发症。

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表现为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而这些负性情绪反过来又会让患者失去信心,不再积极配合治疗[1]。

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心理、社会因素对病程进程、治疗效果起了重要的作用[2]。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能提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顺从性和主动性,从而使患者重树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经过2周的干预,患者的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说明积极干预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

在实际工作中,护士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解除患者的心理障碍,让患者学会自我检测,自我护理,自我防护,树立信心。同时,做好家属的工作。其次,根据患者的年龄、性格、文化程度及所处的社会环境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细致周到地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生活上给予关心、体贴和帮助,精神上给予同情和安慰,取得患者的信任,并为他们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使他们积极配合医护工作,顺利康复。

参考文献

篇11

培养积极情绪是积极心理学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积极情绪的培养对个体心理健康起着核心作用,积极情绪可以增加个体的心理资源。心理资源又称心理能量,它主要用来支撑一个人产生或进行名种有意识的心理活动以及外在行为。积极情绪首先可以让我们感觉良好,让人感觉到轻松愉快。二是其可以扩建认知领域的功能,扩展注意思维的多样性,可以改变思维的内容,将坏的想法改成好的想法;还可改变思维的广度或边界,拓宽我们的视野。三是可以改善人们对挫折及失败的认知,提高抵抗压力和逆境的能力,以及从消极状态中的复原力。四是可以让人们对未来充满希望,给个体带来最好的状态。

二、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

(一)积极的教学目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社会,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调整解决自身心理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潜能,促进其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但当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偏离了总体目标,把工作重心集中在了调整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上,以预防和干预心理问题为中心,这也造成了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误解和抵触,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的,不愿意配合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活动。

积极心理学角度使教学目标更全面,更人文。它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新的价值取向。积极心理学将目标回归,不止重视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干预,还重视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激发学生的积极心理潜能,积极意志品质,积极情感体验等。

正因为目标归宗,也意味着高校心理学健康教育者的视角要发生变化。教育者要建立积极的人性观和价值观,关注学生的积极面,帮助学生开放积极心理潜能。侧重于发展性和促进性,帮助学生找寻优势,合理运用优势,提高自我价值。引导学生关爱自我、关心他人,发展积极情感,投入社会生活,提高主观幸福感。

(二)积极的教育内容

积极心理学的教育内容一般分为两大方面。

一是培养大学生的积极体验。积极体验是积极心理学中的微观层次,但却是夯实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让学生对过去的经历进行积极建构,获得生活满意度。提高学生对现在所从事学习或者工作的投入度,使其产生更多的兴趣、满足、愉快等积极情绪。还要注意对学生希望品质的培养,教会学生如何应对挫折,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力,使学生对未来和理想充满希望。

二是塑造大学生的积极人格。积极心理学视野中主要通过对人格的分析来唤起人们的积极力量,从而帮助个体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积极人格的塑造是积极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和保障。在教育中,努力使学生能够客观评价自我、接纳自我,正确面对现实,积极应对挫折。可通过激发和强化个体的各种现实能力或潜在能力来培养积极人格特质。自尊教育是其中之一的重要途径。

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体系

(一)构建积极的心理评估体系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即是通过测评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筛查出有问题倾向的学生进行访谈干预追踪,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不难看出,这种评估角度为问题导向,以鉴别心理问题和障碍为主,仅注重心理问题的预防干预,忽略了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发现与培养。因此,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应树立积极的心理评估理念,加入积极心理品质的测评,加入正面指标,了解学生积极心理反应,如积极体验、积极情绪、积极认知、积极的人际关系、创造性思维品质、主观幸福感等,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优点和潜能,令每位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二)完善积极心理学理念的课程建设

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完善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应注入积极心理学理念和内容。以发展和培养积极心理品质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积极机能为根本,激发学生内在积极潜能,帮助学生构建和谐心态和乐观的人生态度。课程设计上,可借鉴国外成功案例。国外积极心理学课程着重于引导学生发现并运用自身的性格优势,提高学生的幸福体验,如著名的哈佛大学心理公开课――《幸福课》。课程构成上,包括理解并解释幸福和主观幸福感、如何增进主观幸福感,如何培养乐观心态,如何利用积极环境的力量,如何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等。课程内容选择上,要适应当代大学生的需求,选择与大学生关系密切的案例、热点,以积极心理学角度解析,避免过度关注消极问题与案例。

(三)开展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开展形式丰富、多种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一方面,以学生心理社团为依托,开展多样的心理活动,比如探讨时下热点和大学生关注问题的心理沙龙、展示青春风采的心理微电影大赛、5・25心理文化节等。或者以积极心理品质,如感恩、希望、创造力、生命力、专注等主题开展心理活动。再者,定期展开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传授积极心理学理论和积极心理学品质培养方法。组织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团体心理辅导,增强学生积极心理体验,让学生尽快适应新生活新挑战,学会人际交往技巧,培养积极的情绪体验,正确应对压力与挫折等。此外,构建积极的校园心理氛围也十分重要,可以通过组织心理知识竞赛、做好心理保健知识宣传,利用好线上阵地进行宣传,使积极心理学渗透入校园文化环境中。最后,联动家庭共同为学生提供积极的心理氛围。加强与家长的交流沟通,让其充分了解孩子心理健康状况,并有效引导家长开展心理健康辅导,通过积极和正向观念引导孩子正确的生活态度。

(四)积极心理学导向的心理咨询

篇12

从中学到大学,是人生道路的转折,面临的是一个崭新的世界。中学与大学是教育发展中的两个不同阶段,进入大学校园将面临许多重大变化,如学习方法、人际关系、生活环境、理想目标等。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在《导引新生之倡议》中写道:“入校不苦,初入校则苦。初入校不苦。初入校无人导引斯真苦。”系统的新生教育工作可以消除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断点”,使大学生的教育从一开始就进入“良性循环”。在新生教育工作中,高校经过探索与研究逐步引入了助理班主任制度。经过实践,发现助理班主任制度充分发挥了优秀学生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引导新生适应大学生活、推动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的同时,还提高了其自我教育和管理能力。这一探索性工作得到了新生及家长的广泛认可。与此同时,具体工作中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改进。

一、学院助理班主任制度实施的基本情况

助理班主任是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领导下的、协助辅导员和班主任做好班级建设和班级事务的兼职组织者和管理者。助理班主任制度是在校大学生自我锻炼成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管理质量、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意识的途径之一,是大学生管理和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1.管理模式。助理班主任产生模式为:学院从优秀高年级学生中公开选拔,经个人书面申请、学工办老师审核,最后由学院聘任。一般在大学一、二年级,每个学生班级配备4名学生助理班主任,聘期为1年,分别从学习、生活心理、科研实践以及课外活动等四个方面指导新生。在任期内原则上不能更换,每届聘期终止时,学院将对助理班主任进行考核,对于考核优秀的助理班主任将在其毕业时给予相应的创新学分。

2.选拔条件。选拔助理班主任的基本条件主要有:政治思想素质过硬,身心健康,责任心强;学习成绩优秀,科研实践能力突出;工作踏实,严于律己,甘于奉献;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有一定的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3.培训制度。为了提高助理班主任的积极性,保证助理班主任辅导具有更强的规范性,学院首先针对选拔的助理班主任进行集中培训,基本内容分为八个板块,如:学院成果展、保研细则、出国交流、奖学金及助学金、心理与学籍、校园活动、科研实践以及助学贷款。其次,为提高助理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学院举办了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与识别的讲座以及心理咨询基本技能的培训。最后,通过组织助理班主任参加素质拓展等活动来提高助理班主任的团队意识和组织能力。

4.工作内容。助理班主任的工作职责有:新生入学报到工作、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军训期间的管理工作以及平时的常规化工作。具体内容包括:协助学院搞好新生的“迎新”工作,引导新生熟悉校园环境、适应大学生活;协助班主任、辅导员完成学生干部选拔和培养,加强班风建设和集体意识的培养,组织班级开展丰富健康的校园活动;帮助新生明确学习目的、巩固专业思想、制订学习目标和计划,营造良好的学风考风;深入了解班级新生的生活情况和思想动态,帮助新生解决实际困难;协助学院和班主任处理相关突发事件等。

二、助理班主任在新生教育中的优势分析

助理班主任是学生中的优秀代表,他们在新生教育工作中具有特有的优势。

1.地理优势。同样的校园环境、相近的住宿位置、相同的作息制度为助理班主任帮助新生融入大学生活提供了地理优势。正因为此,新生在入校后一旦出现问题和困难,更方便向助理班主任求助。助理班主任能够迅速地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解决,帮助新生适应环境,融入集体。

2.同龄优势。作为同龄人,相似的背景和思维模式以及相近生活经历,使得助理班主任和新生在新生教育工作更像朋友间的倾听和关怀。

3.专业优势。助理班主任所学专业与所辅导的学生专业是一致的,因此可以更好地结合专业学习、职业选择及人生规划开展辅导工作。以实际问题和自身经历为切入点,开展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新生树立求学目标,制定行之有效的大学规划。

三、助理班主任在新生教育中的具体实践

篇13

社区口腔健康教育与一般的社区健康教育有相同的地方,但是,也有其自身的特点与原则,其原则具体体现在以下3方面。

口腔健康教育应纳入社区整体健康教育之中口腔是全身的一个组成部分,口腔健康教育同样也应纳入社区整体健康教育之中。社区或地方综合性的保健规划中,都应明确规定口腔保健项目。例如,对社区内学校的保健项目和健康教育应有口腔保健内容,要有考核要求。应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因为他们正处在长身体的时期,学校也担负着建立学生健康行为的重任。学校是预防口腔疾病、增进口腔健康的最基本场所。并能真正体现口腔健康教育的群众性。

每一项口腔医疗和保健服务都应包括口腔健康教育,例如,可以在社区所在学校中开展集体刷牙,应该配合有关刷牙的教育。如刷牙的目的,含氟牙膏与保健牙刷的使用,有效的清除牙菌斑的方法等;为了使学生们理解,通过菌斑染色后的自我检查,可以加深认识提高教育效果。如果没有相应的口腔健康教育项目,则口腔保健项目较难持久与深化。其他如窝沟封闭、含氟漱口液、服用氟片等口腔保健项目都应有相应的口腔健康教育内容。

口腔健康教育还应是社区临床医疗服务的组成部分。由于病人渴望得到与自身有关的保健知识,加上对医务人员的高度信任,口腔健康教育一般都能收到满意的效果。所以,社区医生在进行检查、诊断、治疗与康复过程中,都应尽可能地针对病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

对口腔健康教育材料的要求 社区口腔健康教育材料内容应有准确性、知识性,应体现最新科学成果,对人群与疾病应有较强的针对性,特别是在社区组织大型口腔健康教育活动中,更应重视教育材料的科学性、准确性与知识性,防止与整个活动主题相违背的内容。

对口腔健康教育材料的设计,还应有趣味性、思想性与艺术性,要适合各年龄组人群的社会心理与需求。另外,口腔健康教育材料也应按公众要求从美、健康、长寿的角度出发,表现出文(通俗易懂)、情(感情)、理(道理)三者结合的艺术,传达易于被公众接受的科学知识。

口腔教育应因地制宜社区口腔健康教育指导应符合本社区文化、教育、经济发展状况与患病情况,只有如此才能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到应优先解决的健康问题上来,也能使口腔健康教育做到实用可行。

社区口腔健康教育的常用方法

社区口腔健康教育不仅要传播信息,还要考虑影响健康行为的心理、社会和文化因素,传统的观念与习惯,个人或社区居民对口腔健康的要求、兴趣等,以确定首先进行的口腔保健内容与相应的教育方式。一般采取4种教育方法。

个别交谈就口腔健康问题与预防保健问题与患者、领导、家长、居委会成员、保健人员进行交谈、讨论。由于此方式是双向的信息交流,交谈的针对性强,讲座讨论比较深入,效果好。例如,患者就医时的随诊教育,不只是医生单向传授知识,而是有问有答交流。

组织小型讨论会如座谈会、专家讨论会、专题讨论会等。参加者除卫生专业人员、决策者之外,应广泛吸收不同阶层的社区居民。各种小型讨论会既是很好的教育方式,也是调查研究的方式。

借助大众传播渠道如报刊、杂志、电视、电影、广播、街头挂图与橱窗等传播新的口腔保健信息,反复强化公众已有的口腔卫生知识,干预不健康的行为。大众传播渠道其优点是覆盖面大,能较快地吸引公众注意力,使之集中到有待解决的口腔健康问题上来。

组织活动如街道居民区、乡村和社会团体与单位(工厂、学校、机关)的活动,主要使人们提高对口腔健康的认识,引起兴趣,产生强烈的口腔健康愿望,以便寻找口腔健康教育的资源。通常是帮助进行口腔健康调查,了解对口腔健康的需求,为制定计划打下基础,在制定计划过程中有意识地对不同层次的人进行教育,以增强目标人群对实施教育计划的责任感。

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且不能互相取代。在不同的情况下选择不同的方法,也可以综合运用多种健康教育方法,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口腔健康教育的计划与评估

口腔健康教育应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目的性,并监测与评价执行情况,这样可以避免进行社区口腔卫生宣传时单纯把口腔卫生信息灌输给公众,即避免社区口腔健康教育的随意性与盲目性。

口腔健康目标口腔健康目标是社区口腔健康计划管理和决策的基础,同时也是我们对有限的社区资源进行合理分配的依据与最终评价成效的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口腔健康目标包括口腔健康教育目标,在制定目标时,应准确地包括4个基本内容,即特定人群、具体指向、可被衡量的尺度和目标预期实现的时间。

口腔健康教育计划的设计 口腔健康教育是口腔保健计划的组成部分,它对口腔保健计划的实施起到推动作用与加强作用。计划实施是为了保证目标的实现,因此设计要全面、严谨。设计时要考虑以下6个步骤。

确定有待解决的问题 社区目标人群存在口腔健康问题、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经济水平以及他们的口腔健康知识、信念、态度与行为的情况,所能提供的口腔保健服务的状况与群体本身对口腔健康的要求与迫切程度。

确定目标 例如,把提高目标人群预防口腔疾病的知识作为目标,比如可制定到2年后95%的社区成年人懂得口腔疾病的一级预防方法。

评估本目标实施的条件如社区可以利用的资金、设备、卫生人员,同时还应考虑社区居民原有的口腔卫生知识水平、要求程度、领导者及现行政策对本项目的支持程度。

确定内容与选择方法 围绕目标人群口腔健康问题的严重程度、客观可能提供的条件、人群主观的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自我口腔保健应是项目内容的主要部分。

充分估计执行中的困难。

评估效果 对计划做必要的调整与修改。

以上几个步骤不一定按顺序进行,综合考虑,但要防止遗漏。

口腔健康教育的评价对口腔健康教育的评价有3个方面,即对口腔健康知识、信念、行为的评价,从以下5个方面考虑。①社区居民口腔健康意识的变化;②社区居民口腔健康知识的变化;③社区居民对口腔健康问题所持态度的变化;④社区居民口腔健康行为的变化;⑤社区口腔相关社会环境变化。

在社区口腔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社区口腔保健与疾病预防工作需要重点预防一些社区常见的口腔疾病,而龋病和牙周病是社区的常见疾病。

这讲和下一讲将介绍龋病和牙周病的社区预防并在下一讲中介绍一些实例。

・第二节 龋病的社区预防・

龋病是社区口腔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它是在多因素作用下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是由口腔常在菌引起的内源性感染性疾病。龋病的社区预防应重点是对社区龋病的易感人群与易感因素进行干预。

龋病的易感人群与易感因素

易感人群顾名思义是指容易发生感染或疾病的人群。龋病的易感人群包括人群龋发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并存在共同的易感因素,也就是可能导致龋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此,易感人群也称“高危人群”。

龋病的易感因素 ①致龋菌在口腔内的数量及在牙体聚集滞留的时间;②牙齿抗龋能力低,如唾液、牙齿等抗龋机制下降;③人群口腔卫生状态不佳;④不合理的膳食结构等。从以上的易感因素提示我们,控制菌斑,增加牙齿抗龋能力,建立合理的膳食饮食习惯,养成良好的口腔习惯,及时采取有效防龋措施是减少人群龋病发生率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从上述易感因素看,龋病易感人群的检测应在人群防龋项目中有计划地定期进行,包括常规的及辅助的检测,以便针对高危人群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龋病的预防措施和方法

龋病的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 促进口腔健康。普及口腔健康教育,制定营养摄取计划,定期口腔检查。实行特殊防护措施,合理使用各种氟化物防龋措施,及时进行窝沟封闭。

二级预防 早期诊断。包括定期检查,X线片等辅助诊断,在检查诊断基础上做早期充填等治疗。

三级预防 防止龋的并发症。对龋病引起的牙髓及根尖周病的病牙进行牙体、牙髓治疗以保存自然牙列,阻止炎症向牙槽骨、颌骨深部扩展,对于严重破坏的残冠、残根应拔除,防止牙槽脓肿及颌面化脓感染及全身感染。高危及易感人群的特殊防护,有条件的社区可以建立对高危人群的长期专项管理制度,并由专人负责管理。对高危人群进行调查、筛选,包括口腔常规检查及辅助检查、龋活性试验等登记建卡,具体分析致龋的危险因素,提供具体预防对策。采取有效的防龋措施,特别是对致龋的主要危险因素,要制定一套完善的防治措施。

龋病预防方法龋病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其防治方法为阻断多种因素的致病作用。由于多学科的发展,使防龋方法的研究不断深入,不断丰富。下面从控制菌斑,提高宿主抗龋能力等方面介绍一些防龋方法。

牙菌斑的控制 细菌是致龋的主要因素,而防龋的关键环节是控制菌斑。控制菌斑包括控制菌斑数量、滞留时间、致龋菌的毒性作用。具体方法如下。

机械法清除菌斑:是指用牙刷、牙膏等保健用品,清除口腔内牙菌斑。

生物学方法:主要是用抗菌剂、抗附着剂、酶类等进行漱口。

化学方法:使用洗必泰等进行漱口、刷牙等。

糖代用品:使用山梨醇、甘露醇等替代蔗糖。

氟化物防龋:主要通过局部使用氟化物如含氟牙膏等,预防龋病。

窝沟封闭:主要用于儿童,通过清洁牙面、酸蚀、冲洗和干燥、涂布封闭剂、固化、检查等步骤在点隙裂沟涂布一层黏结性树脂以保护牙釉质,预防龋病发生。

以上龋病的社区预防可以总结如下。

康芝药业有奖知识问答

上期答案

1.正确答案: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