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数字教育分析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数字教育分析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数字教育分析

篇1

目前有些院校的课程设置问题很多,过多考虑使用器材、软件的能力,缺少相应的人文课程,如戏剧学、影视心理学等。另外需要大量的影视赏析、影视剪辑、音乐剪辑课程,去掉一些计算机课程的设置,这样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艺术修养。

2.数码艺术教育体系不完备

中国美术学院媒体动画学院图形图像研究中心主任曾立人教授,借鉴北美的教学体制,把教学体制形象地分成金字塔形,其包括三个等级:最底层的是技术手段型,以软件、硬件为侧重点来教学的模式;其次是原创内容型,以培养创意为主的教学模式;最顶层的是人文关怀型,与国际化接轨,培养可用性研究人才为主的教学模式。

我国现在还停留在底层的教学模式,以技术培养为主,开设很多计算机课程的阶段。

3.理论研究领域空白

数字设计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直到现在,已经过了10多年的风风雨雨,尝试性的高校数字设计专业教学也不下8年,但数字设计的专业理论研究在国内几乎还是一项空白。全国为数不多的专业刊物和相关大学的学报很少能见到数字设计的研究论文,也看不到较规范的数字设计教材。

4.轻视设计创意,注重技术操作

当前数字设计教育习惯以软件的操作熟练程度来评价水平高低,主要看谁的软件玩得精到。数字设计作品缺乏创造力、相互抄袭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学生当中。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曲建方教授认为,各个院校可根据自己的特点去培养、发展学生创造力。技术只是种手段,艺术创造力才是核心。

二、数字艺术教育发展的措施和思路

1.重视学业修养和基本功训练

通过开设数字媒体的基础性课程、方法类课程等,加强学生在数字媒体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宽厚的基础。

2.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服务于学生的人本思想

开设多种可供选择的、有针对性的课程,使学生能够灵活、自主、充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利用开放实验室和工作室,在不同的时期给学生提供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科研训练,使学生的数字媒体研究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与培养。

美国的大学在选修课程的设置方面,各个学校都结合本学校以及该专业的发展特点,并根据社会需要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要求,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可供选择的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与需要。

专业的设置面对不同的就业去向,如影视、动画、游戏、广告、网络,使得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实践课程安排。学校可以建立一套独立完整的数字化技术系统,甚至是完整的数字化生产线。影视数字化系统可以全部采用数字化手段,从摄录到制作的全过程都采用DV,贯穿影视的前、中、后期。游戏专业同样根据游戏行业的取向来设计专门的游戏制作训练。

学校也可能按照学生未来不同的职业岗位,教师完成了基础课教学后,根据就业的要求来设计他们的专业课程。在美国的大学中,往往是学生选老师,学生有条件根据自己的设想,选择将来想要从事的职业,并投入更多精力在自己所选的课程中。

3.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适应市场需求

数字艺术横跨艺术、技术两个领域的特性要求人才的培养也要实现艺术、技术的结合,同时兼顾原创人才和中低端人才的阶梯培养。

目前国内数码设计类公司在招收人才时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艺术人才与技术人才之间难以沟通,懂艺术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理解艺术。有专家分析说,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国高校等相关教学机构对市场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太差,专业设置和调整尚未跟上产业发展的需求步伐;另一方面表现在现有的学科分割严重,对数字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和起点不够。

4.建立院校高端师资资源的共享,提出有操作性的教育方法

如上海交大由软件学院和媒体与设计学院联合办学招生,融合了计算机和艺术两方面的科研教学资源。另外,还依靠与国际数字媒体业界著名公司建立合作渠道,共同建设数字艺术产学科平台,并定期聘请国际业界专家执教。

北京大学为教学配备最有效的师资力量,更主要的是充分借助外界教学力量,以培养实用高级专才为目的。

5.定期举办全国性高校数字设计教学论坛或会议

对当前数字媒体教学及影视动画教育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作深入的探讨。深入领会教育部门、文化部门等有关领导与专家围绕数码艺术教育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文化市场需求等方面的指示精神,了解国内外数码艺术教育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与国内外数码艺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展开富有成效的交流与互动。

6.许多专家提出数字教育与市场中的企业建立联系

请有丰富经验的业界人士担任客座教授,引入业界的实战经验和新鲜创作理念。院校和企业探讨的问题是目前数字艺术教育领域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即教育与市场的接轨。参与院校教学的企业人员要保证课程质量、时间安排;企业与学生之间要将宝贵的经验倾囊而授;安排好学生参与企业的项目制作等。

结语

如今信息时代是建立在以电子计算机为平台的基础之上的。视觉艺术和视觉艺术教育亦如此。在不久的将来,以计算机为平台的数字艺术将成为视觉艺术的主流,数字内容和文化产业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因此,我国的数字艺术教育应该不失时机地把握住时代主流,及时调整教学体系和学科建设,建立和发展面向21世纪的数字艺术教育,推动中国数字艺术教育的发展。

内容摘要:文章紧扣数字艺术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与解读,着重论述数字艺术教育发展的措施和思路。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数字艺术设计人才,是国内数字艺术设计教育者需不断探讨和提高的问题。

关键词:数字艺术教育市场

数字艺术教育体现在数字、艺术和教育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不同方面。

数字指的是数码技术。现代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技术也日臻成熟,因而带来广泛的应用领域;艺术是情感、激情、精神世界;教育就是要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发掘个人的潜质,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面对国际国内大市场,市场的需求是多样化、多层次的,顺应时代开拓和发展数字艺术教育,设计一套完整系统的专业学科体系,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篇2

1、基于数字化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的需求计算机网络的发达带来的QQ、飞信、人人、微博、微信、陌陌等多种软媒体的无限蔓延,昭示着我们已进入数字化时代。数字化生存环境对当代大学生在思维模式、语言特点、行为方式、心理意识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学分制的推行,使得以班级为纽带的联系逐渐淡化,学生之间缺乏一个特别稳固的团队形式来组织,渐趋松散,再加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数量相对较少,使得学生工作在突然间陷入被动局面,有些地方还出现了“真空”状态,迫切需要新的教育管理体制进行弥补。数字化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利用网络的显性和隐性方式积极“营造显隐结合、以隐为主的宽松、自由与自主氛围,通过感人情境、优美艺术、多样语言与多彩活动等教育信息依托、渗透、潜藏到网络信息中”①。如何通过树立品牌进一步创新数字化环境下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促进数字化生存状态下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成为当前高校一线的学生工作者———高校辅导员面临最严峻、思考最深刻的问题。

2、基于国内外学长制实施的实践经验“学长制”(英文为“StudentMentoringScheme”简称“SMS”)是在国际上和港澳台地区普遍推行的一种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指在高年级学生中挑选政治觉悟高、成绩优秀、有一定工作经验的高年级学生,经过培训,对新生开展帮扶、指导、教育,引导和帮助新生尽快地度过入学适应期的一种管理模式②。早在15世纪,英国的伊顿公学就出现了学长辅导制度③。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学长辅导制度在学业、心理、生活和社会实践都已经发展的很成熟。日本早稻田大学将学长制纳入学分,西澳大利亚大学的学长制作为新生始业教育的组成部分。在我国,这项计划于1998年试行于香港城市大学,现已在香港各大、中学校广泛应用。近年来,内地的北京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山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温州大学等几十所高校陆续启动了此项计划,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基于当前学生工作多元化的思考学生管理工作的事务性越来越复杂,如何将繁杂的事务条理化、规范化、清晰化也成为学生工作管理者思考的话题。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结合数字环境下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特点,树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品牌意识,不断开拓工作思路,寻求新方法,探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范式。新生不适应大学生活,往往较难很快地改观其在高中应试教育体制下形成的封闭型、自我型心理状态。高校实施学分制,给学生带来了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部分课程,选择过怎样的大学生活。但这种选择有可能是片面的,不科学的,如果对于新生有了较为贴切和细致地指导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但是光靠辅导员一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为此,江苏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专门成立了学长计划项目组,团队成员深入学习调研了国内外学长制的实施概况,实际调查了我院新生的需求状态,从理论上探讨了学长制的可行性,并于2009年在实践中实施“常青藤”学长制。“常青藤”寓意朝气与蓬勃,积极与向上。同时,美国的常青藤高校是顶尖名校的代名词,常青藤高校的理想是培养一个完美的人,一个能让自己快乐也能给别人带来快乐的人。给学长制冠以“常青藤”,便于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们乐于接受和印象深刻,进而打造基层学生工作的品牌。

二、“常青藤”学长制的实施和模式构建

1、“常青藤”学长制的实施与运行“常青藤”学长计划是由学生工作领导小组策划、组织,选拔和培训一批高年级学长,组成“常青藤”学长队伍,通过构建1位学长辅导4-5位新生的学生互助网络。从大二、大三年级中选拔各方面表现优秀或有所特长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辅导低年级同学,从而使同学们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更好地度过大学时光。“常青藤”学长团队由不同专业、不同班级,或者学习成绩优异,或者专业上学有所长,或者科研成果丰硕,或者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等几方面或者某方面突出的高年级学生组成。学长人选的产生经过自主报名、上一届学长推荐、班级推荐和综合确定四个步骤,学长入选后进行统一培训才正式和新生见面。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如何管理好你的辅导队伍、建立密切良好的关系等。第一学期末提交“常青藤”学长工作总结和“常青藤”学长意见反馈表,通过学长自评、被辅导同学评测和学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测评等几个方面进行学长工作的中期考核,督促做好第二学期工作。第二学期5月份,面向全院大一、大二、大三招聘下一届学长。

2、学长制实施存在的问题“常青藤”学长制自实施以来,选拔了57位各方面表现优异的同学,通过各种方式与新同学建立了良好的互助关系,不仅在专业学习上给予了悉心的帮助与指导,也与他们在生活上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然而,由于时间上的相对不宽裕,对于学长的各种培训不够充分,“常青藤”学长们对工作不够熟悉,也凸显了一些问题:(1)学习活动开展较少。有的学长因专业赛事多、学生干部事务多等,而与学弟学妹们日常面对面交流较少,专门的学习活动开展也较少,这使得“常青藤”学长计划的开展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2)生活中交流不够多。一些学长在提供学习上指导的同时忽略了对学弟学妹们生活以及心理动态上的关注。对新同学们的指导应渗透于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正的用心去倾听去关注他们才会使交流互动更有意义。(3)在辅导低年级同学时耐心不足。也存在极个别的学长,忙于自己的事情多,辅导学弟学妹耐心不足的现象,这一点对于新一届学长的遴选起到了借鉴作用。新同学们对大学的学习生活都相对陌生,作为一个过来人,应对他们保持以真诚及耐心,这也成为了日后遴选学长的最重要条件。

3、“常青藤”学长制实施模式的构建结合半年的学长制的实践,学长计划项目组对调查条款进行了修订,大量地搜集了学长及被辅导的低年级新生对于此项制度实施的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调整了学长计划的相关活动安排、制度要求,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学长从遴选到考核的所有流程。体制上的健全和制度上的严格,使学长制开始从稚嫩走向成熟。为了便于学长团队的管理,缓解学院学生工作人员的压力,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设立了学长事务委员会,来专门负责“常青藤”学长计划的具体实施工作。学长事务委员会和年级事务委员会、专业事务委员会平行,同时隶属于院学生会,总体负责“常青藤”学长制的实施,从事相关计划、规则的制定,遴选学长及部署培训事宜,并且对学长的工作进行指导和考核。新生可以通过反馈机制对自己学长的辅导情况进行反馈,通过考核机制对学长进行测评。学长要帮助新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大学各个阶段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消除心理上的困惑与恐惧,使大学生活更加充实而多彩,也为今后的人生之路做好前期的积淀和准备。学长遇到辅导中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可及时与学长事务委员会联系寻求帮助,同时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为低年级同学服务。结合90后大学生数字化生存状态下的特点,我们搭建了“常青藤”学长的网络交流平台。“常青藤”学长QQ群,主要用于即时的通知和在线的交流;“常青藤”学长博客,主要用于适时的、定期的交流,是不同专业小组进行小组内交流和小组间交流的平台,是资料保存和非在线交流的载体。老师可以通过这些网络平台,监督和指导学长的工作。同时也向更多的老师和同学公开网络交流平台,使更多的人关注“常青藤”学长,评价学长的工作,不断地激发学长的工作热情和内在的动力。

三、“常青藤”学长制运行的意义分析

1、1:6:261还是1:51:261?以2011级新生为例,2010级新生共6个班级261人,一个班级配一个辅导员,比例是1:6:261;一个班级配一个研究生辅导员助理,是1:12:260;而学长制实施后,比例变成1:51:260。也就是,学院层面只需要做好51位学长的工作,就可以宏观上把握261位新生的动态;对于新生而言,以前50多人“共享”一位老师,而现在4到5人小组就有一位学长兼入学导师,可以从思想引导、人际协调、学业指导、心理辅导、恋爱沟通、习惯改变、压力释放、困惑交流等若干个方面得到“事无巨细”的指导。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如果把一些工作交给助理和学长,自己可以留出更多的时间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和提升理论研究的素养。

2、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自助助人,共同提高”是“常青藤”学长计划的理念。学长制不仅能让新生受益,成为新生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而且对高年级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大有益处。首先,大一新同学无疑是常青藤学长计划最大的受益人。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学习和生活原本需要更多的时间去适应,而现在因为有了学长的指导和帮助,大大缩短了大家适应的时间,很快进入大学生的角色,让他们觉得到了一个新环境仍然有个很好的依托,有人能够很好的指导并帮助解决他们刚入学时所遇到的一系列相关问题。也更有效地帮助大家整合利用学校的资源,获得更好的途径来了解学校学院的基本情况和现实状况。同时,在“常青藤”学长计划的长效机制下,新生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依然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帮助。其次,虽然这个体系是以服务新生为主,但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成为学长的经历也是宝贵财富。它是高年级学生角色转换和角色扮演的一种良好模式,“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只有真正“当家”时,方知“当家”的艰辛与不易。高年级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带领新生组织活动来提高和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和领导能力,获得丰富的社交经历和实践经验,同时可以在帮助新生的自愿活动中获得很大的乐趣,结识新的朋友。更何况这些锻炼还可以为其在今后的社交、学术研究和就业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大家在该项目中的付出也会反映到今后的就业当中去,增加优先就业的优势。

身为学长,会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和激励着自身不断地进步,在帮助学弟学妹们的同时,通过其中策划、实施活动的机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仅有助于培养学长的服务意识,提高学长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沟通与协调的能力,领导和统御的能力。服务同学的前提是做合格的学长,这就要求作为学长的同学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更高的行为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自己发展进步了就可以把经验心得告诉低年级的同学,用心帮助她们更好地适应大学各阶段的角色。基于“自助助人,共同提高”的理念,我们提出了“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一点一滴做优秀学长”的口号。学长制既锻炼了学长自身的能力,又对他人有所帮助,一举两得,将会有更多的高年级学生“乐而为之”。

四、“常青藤”学长制的完善与思考

篇3

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的设计开发必须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可以把视频、音频、文字以及写字板融为一体,甚至可以在一个终端上实现虚拟的课堂,将英语学习者置于真实、生动的语言环境之中。而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中动画、图片及背景音乐的过度使用,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因此,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的策划、设计人员要了解语言教学的相关专业知识。

2.服务于英语教育

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的显著特征是它的教育性,能否服务于当前的教育教学,推进英语教育教学改革,是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选题策划应遵循的另一个原则。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利用数字资源开发管理平台对内容资源进行高度集成,运用数字出版技术改进传统英语教育类教材和教辅,确保教材、教师用书、学生辅导书等不同内容出版的横向立体化配套,以及纸质介质、音像、电子、网络等多种媒体出版物的纵向立体化配套。[2]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可以立体化、多维度地呈现教材内容,并通过与数字出版平台及数字资源开发管理中心的互动,为学生提供个性的学习方案,真正实现个性化和自主化学习,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

3.融合国外文化知识

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的涉外特点是指书稿内容、图片、视频等涉及国外的文化背景的特点。为了保证学习者能接触到地道的英语表达和思维方式,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的原文多为外国人创作。另外,在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中,英语学习者除了提高英语应用能力方面,还应涉猎国外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思维方式、等文化信息。因此,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的内容应让英语学习者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同时了解国际文化知识。

二、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的现实困境

1.兼具外语素养和专业素养的编辑人才匮乏

在数字化出版的环境下,编辑出版的整个流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的发展中,人才储备仍然是关键因素。在传统的纸质出版物生成流程中,编辑的工作相对要简单,只需负责英语教育类出版物选题的甄选和内容的把关,但是数字出版物对英语教育类的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参与到数字出版物的设计、加工、出版、营销几乎所有的环节,并具备对数字技术的熟练运用、较高的外语水平、信息快速的检索能力、计算机熟练的操作能力、多媒体娴熟的转化能力,还要有全方位的市场营销能力。由于数字出版社都是从传统出版社的基础上改制而来的,但是专业人才并没有紧跟数字技术的发展步伐,或者是具备数字技术的人才不太了解英语教育的专业知识,这就使得能够完全掌握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技术和管理的人才稀缺,因此引进和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是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很快要解决的问题。

2.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的策划创意不足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教育政策改革为英语教育市场的需求形成一个基本的模式:以大学英语教材为例,一般的纸质图书都需要配上电子教案、助学光盘以及网络教学平台。因而,但凡出版大学英语纸质教材,必然要出版这三类数字出版物。由此一来,这类英语教育类数字产品的选题就固化了。[3]这就需要策划编辑对英语教育类数字产品的素材呈现方式、产品功能、出版平台设计等方面进行突破,更好地为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服务。另一方面,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对内容有巨大的需求。英语学习包括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的能力,学习者关注的侧重点各异,需要各种类型的内容来满足不同层次英语学习爱好者的需求,更需要大量优质内容来凝聚核心的用户群体,而当前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选题雷同的现象十分严重。

3.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的版权困扰

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的另一困境是海量作品的授权问题,其常见的版权问题表现如下:其一,作为语言学习材料,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经常会使用大量的英语原文作为素材。这些原文均为教材作者从已出版的材料中选择出来的,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出现侵权情况。其二,图片、音频和视频的著作权往往容易被忽视。由于语言学习的环境十分重要,尤其英语的听说能力的训练,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能够使文字、图画、音频和视频相结合,这是英语学习的一大优势。现在这些资源在网络上搜索起来比较容易,但是使用这些图文并茂的素材时一定要谨慎。由于图片、音频和视频上经常会不注明作者,容易出现侵权问题。产品一旦销售出去,就可能面临版权纠纷。

三、化解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困境的路径

1.培养高素质的英语数字出版人才

数字出版工作需要培养复合型编辑人才,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的高素质编辑人才需要具备如下素养:首先,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的编辑需要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熟悉英语教育的市场需求,了解不同层次英语学习者的需求,熟悉当下英语学习的最新趋势。其次,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的编辑应有较强的创新意识,懂得如何对传统资源进行创新和加工,同时在素材内容的表现形式上加大创新力度,提升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再次,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的编辑应掌握丰富的语言知识基础,不仅涉猎二语习得的规律和英语课堂教学的特点,而且要了解具体产品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和出版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的流程及技术。最后,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的编辑要具备很强的执行能力和社交协调能力,编辑需要制定周详的计划并予以落实,在执行计划过程中对各环节的工作进行有效的协调。

2.提升产品策划能力

研发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之前,要根据产品的大致服务对象和目的,开展相关英语学科教学和学习规律以及数字出版物特点的研究,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营销。例如针对中小学教育,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以卡通、小游戏等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英语学习产品;针对高等教育,则集合图像、声音、文字等向英语学习者呈现更加丰富的知识与信息,同时开通网络互动信息平台,有助于出版社、英语学习者、著作者等多方的互动交流,从而促进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的不断完善。再就是根据出版介质的特点、技术能实现的程度决定是否改编内容以及怎么改编。如果网络课件、助学光盘和网络教学平台的内容与图书完全一致,则会丧失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的吸引力。因此,策划编辑可以在产品内容中增添一些丰富生动的口语情境、逼真的语音训练等视频、音频,增加英语学习的趣味性、互动性,充分发挥网络和光盘作为出版介质优势的素材。数字出版物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传播渠道以及不同的终端拥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并相互补充,才能使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篇4

数据挖掘是一种从数据收集、预处理和建模到过程评估与实施的数据分析的过程,为生物医学、工程学、经济学等多样化领域中的问题提供分析解决方案。教育数据挖掘可以通过分析用户生成的数据形式的可用信息,从数字学习系统中提取有用的知识。数据聚类分析是研究数字学习中最常使用的分析方法,以最简单的方式说,数据聚类是将N个数据项中的每一个数据分配给K个可能的集群中的一个。接下来,笔者将进一步详细地描述一些常用的聚类技术。

1.k-均值聚类算法

k-均值算法是最著名的并且使用最广泛的聚类算法之一,其主要特征是易于实施、简洁、高效。k-均值算法旨在将一个数据集D= {x1,…, xn}分为k个不相交的群集,C={C1,…,CK},其中每个数据xi都被分配给一个唯一的集群Ck。该算法尝试找到用户指定数量的k个聚类。k-均值算法迭代地移动每一个集群的聚类中心,直到实现中心位置的收敛。

k-均值算法可以总结如下:

①随机选出k个元素作为聚类中心;

②根据相似性进行度量,将所有观察的样本分配给它们最接近的聚类中心;

③重新计算新的聚类中心;

④重复②③步骤,直到群组成员变得稳定。

k-均值算法的缺点是k值的不确定性,初始参数的聚类的数量k值的选取非常关键,不同的初始化会导致不同的聚类解决方案。为了改进k-均值算法初始值的缺点,研究者已经开发出了许多变体和扩展,其中两个著名的变体是ISODATA和FORGY。

2.模糊c-均值聚类(FCM)

传统的分层聚类的方法会生成分区,在分区内,每个数据样本都属于且仅属于一个集群,因此,在硬聚类方法中的集群是不相交的。模糊聚类算法扩展了这一概念,利用隶属函数将每个模式与每个聚类相关联。FCM就是一种模糊聚类方法,它允许一个数据样本属于具有隶属条件的两个或多个群集,是k-均值算法的一个模糊化版本。

在模糊聚类中,每一个群集都对应整个数据样本中的一个模糊集合。上页图1就解释了这一观点,它包含了数据集合的两个硬性分配群集的矩形:H1 = {1, 2, 3, 4, 5}和H2 = {6, 7, 8, 9},FCM可以产生两个模糊群集,即F1和F2,由椭圆表示。每一个数据样本都会有每个模糊群集的0到1之间的隶属值,较大的隶属值表示在群集的观察分配中具有较高信度。

模糊c-均值算法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步骤:

①通过选择N×K个隶属矩阵U,选择N个对象的初始模糊分区成为K个群集,该矩阵的元素uij代表了群集Cj中对象xi的隶属度,其中uij的值介于0到1之间。

②将数据样本重新分配到群集以减少标准函数值,并且重新计算U值,在执行过程中,使用U值找出与相关分区相关联的模糊标准函数的值,如加权平方误差准则函数。

③重复步骤②,直到U中的元素具有稳定值。

3.自组织映射(SOM)

SOM是一种无监督学习模型,其以拓扑有序的方式将p维的输入数据点投影到q维离散图中。每一个格子单元都由具有相关联的p维权重向量的神经元代表,每个输入模式与每个神经元的权重向量进行比较,并且最接近的神经元获得激活。一个神经元被激活后,近邻区神经元也逐渐被激活,并且它们的权重向量被调整的更加类似于输入模式。最初,邻域的大小很大,但是在迭代期间,邻域大小逐渐减小。图2为基本SOM模型的架构。

SOM算法集中于保留数据中的邻域关系,而不是试图保留数据项之间的距离。SOM算法有两个基本版本,即序列处理和批量处理。

4.生成式拓扑映射(GTM)

GTM最初是作为一个替代SOM的概率聚类模型,并被作为一个高斯分布的约束混合而被创制出来的。正是这些约束创建了用于集群可视化的投影集合,克服了通用有限混合模型的限制。模型解释通常需要大大降低数据的维度,潜在变量模型可以通过可视化提供这样的解释,因为它们描述了本征的低维潜在空间中的数据。在潜在可视化空间中的每个潜在点uk都会被映射,yk点通常称为参考矢量或原型。每个参考向量元素对应输入到变量中相应的一个,并且它在潜在可视化空间上的值可以颜色编码,进而产生参考图,并提供关于每个变量的行为的信息及其对聚类结果的影响。每个潜在空间点本身可以被认为是一个聚类代表。

数字学习中的数据聚类分析海外案例

在学习中,学生经常通过团队协作来理解概念、分享观点,并且最终以一个整体完成学习的整个过程。教师可以对这些学生的能力进行评估,进而识别和分组,并对学生进行分组的过程实施数据聚类分析,其目的是发现数据的自然分组结构。

大多数处理数字学习环境中聚类问题的研究可分为三大类:一是,基于数字学习材料进行分组的研究;二是,基于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分组的研究;三是,提出聚类分析作为数字学习策略的一部分,但不提出任何实际应用结果的研究。

1.基于数字学习材料的数据聚类分析

基于数字学习材料的数据聚类分析的最终目标是改进学习材料的使用。

在海外,一些研究会在Web语义框架内实现一个基于本体的工具,目的是帮助数字学习用户发现和组织分布式的课件资源;另一些研究则实施了一个基于网络的测试和诊断系统,采用模糊逻辑理论,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个人特征,确定测试项目的难度水平,然后应用模糊自适应共振理论(Fuzzy ART)进行分组。例如,Pirrone等人介绍了一个在数字学习应用中信息表示的方案和集成架,目标是使用它们包含的术语之间的相似性来度量聚类课程材料;Zhuhadar等人提出了一种在数字学习平台中进行个性化搜索的方法,使用导航日志的记录表示数字学习内容和学生的个人资料,然后应用聚类技术对文档进行分组。另外,为了改进虚拟课程资源,研究者可以使用与学习材料的评价相关的聚类方法。如果我们可以从其系统可用来评估学生,其结果也可以间接用于改善课程资源。

2.基于数字学习行为的数据聚类分析

基于学生学习行为的数据聚类分析的研究结果可以帮助教师为每个聚类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增强学生的数字学习体验,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海外的研究者基于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了不同类别的具体研究。例如,Tang和McCalla进行了关于如何将数据挖掘技术成功地纳入数字学习环境及如何改善学习过程的调查;Castro和Vellido将GTM模型的不同变体用于关于虚拟课程中学生行为数据的聚类和可视化,而且这些知识可以反馈到数字学习系统,以便教师根据学生们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还有一些研究者运用EM算法根据学生的行为将数据分成群集,教师再向每个群集的学生提供专门的建议;Christodoulopoulos和Papanikolaou设计了一个基于网络的学生分组的工具,该工具使用低复杂度算法对学生进行分组,帮助每个学生适应不同的组,同时,该聚类信息也给教师提供了参考依据,便于教师在组之间调换学生,FCM就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学习策略来将其聚类;另外,一些研究者提出了一个基于模糊集群算法的数字学习系统,该系统能将类似的学生分类到同类课程并向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指导;Mylonas和Tzouveli提出了一种通过网络接口收集和评估学生在教育领域的信息和通信技术水平的新方法。

3.聚类分析作为改善数字学习环境的工具

研究者认为互动是团队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普通课程往往缺乏影响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的团体协作。通常在线课程的班级规模要大于传统班级,由于互联网上交流互动的限制,大多数学生难以形成具有高互动级别的群体。因而,有研究者提出应用聚类分析技术来改进数字学习环境,整合了子空间聚类和概念聚类技术,并定义一种称为概念子空间聚类(CSC)的算法,该算法在密集子空间中提取概念集群,并通过重叠概念来描述集群。

在数字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从数字学习课程中的电子邮件或论坛中搜集有价值的信息,然而现在仍然缺乏相关的自动化工具。而自然语言处理(NLP)方法在解决数字学习中的这些问题上具有潜在优势,因为它能够自动提取通过其他技术难以或几乎不可能获得的有用信息,遗憾的是NLP技术尚未广泛应用于数字学习。

篇5

从目前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来看,数字化对幼儿家庭及家长教育理念有着重要的影响,数字化不但改变了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还为家庭教育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同时也对家长的教育理念有着深远影响。结合当前幼儿家庭教育实际,数字化环境产生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我们只有根据数字化技术的特点以及幼儿家庭教育实际,制定具体的数字化应用对策,才能保证幼儿家庭在教育过程中正确利用数字化技术,满足幼儿家庭教育需要。

一、数字化对幼儿家庭及家长教育理念的影响

1.数字化改变了幼儿家庭传统的教育方式

数字化技术的出现,标志着新教育时代的到来。依靠传统教学手段的教学方式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基于对数字化技术的了解,依托数字化技术的教学方式已经开始逐渐走向家庭。无论家庭承认与否,数字化技术正在日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给幼儿家庭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受到数字化技术的影响,幼儿家庭教育对数字化技术也有了新的看法,特别是在教学方式上也与时俱进地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对扭转传统的家庭教学思路和产生新的教学理念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数字化为幼儿家庭教育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多,数字化技术作为主打的教学技术也越来越先进,给幼儿家庭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支撑,对原有的教学方式产生了颠覆。许多幼儿家庭在数字化技术的影响下,已经开始尝试用数字化技术教学手段对幼儿进行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也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对满足幼儿家庭教育需要和提高幼儿家庭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数字化技术的出现,对幼儿家庭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为幼儿家庭教育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3.数字化对幼儿家长的教育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传统教育理念中,幼儿教育的主体时间在幼儿园,家庭教育对幼儿教育产生的影响较弱。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幼儿教育中的不断应用,数字化对幼儿家庭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改变了幼儿家长的教育理念,使越来越多的幼儿家长认识到了数字化技术的重要性,并在实际的家庭教育和幼儿教育中,主动积极地采用数字化技术,以此来提高幼儿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因此,数字化对幼儿家长的教育理念会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对改变幼儿教育现状和推动幼儿教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数字化环境给幼儿家庭教育带来的积极影响

1.数字化环境给了幼儿家庭教育全新的理念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以及数字化环境的构建,对幼儿家庭教育影响较大。在不知不觉间,幼儿家庭已经构建了数字化系统,数字化环境也随之产生。在这一背景下,幼儿家庭教育开始借助于数字化技术改善原有的教学活动,既增添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又能够降低幼儿教育难度,使越来越多的家长将数字化技术作为开展幼儿家庭教育的法宝。所以,数字化环境带给幼儿家庭教育全新的理念,使幼儿家庭教育能够以此为主要的技术手段,在数字化技术的辅助下开展有效的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2.数字化环境提高了幼儿家庭教育的效率

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幼儿家庭教育质量与父母的文化知识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一旦遇到了难题和知识盲点,幼儿家长除了寻找老师没有可靠的途径为幼儿答疑解惑。数字化技术的出现,给了幼儿家庭以有力的辅助。通过数字化环境的构建,在幼儿家庭中形成了现代化的教学终端,能够随时随地从网络上下载幼儿教育相关知识,并及时获得在线解答,保证幼儿家庭教育在整体教育效率上得到全面提高。因此,数字化环境对提高幼儿家庭教育的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其优势相对明显。

3.数字化环境解决了幼儿家庭教育的教学手段问题

在长期的家庭教育中,由于缺乏现金可靠的教学手段,幼儿家庭教育一度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如何提高幼儿家庭教育质量,成为关系到幼儿家庭的重要事情。数字化技术的出现以及家庭数字化环境的具备,从技术层面解决了幼儿家庭教育教学手段不足的问题,对于提高幼儿家庭教育质量和推动幼儿家庭教育发展起到了关键的支持作用。从这一点来看,数字化环境解决了幼儿家庭教育的教学手段问题,保证幼儿家庭教育能够在整体教学过程中有较为先进的教学手段作为辅助,满足幼儿家庭教育的实际需要。

三、数字化环境给幼儿家庭教育带来的不利影响

1.数字化环境容易使幼儿沉迷网络不能自拔

虽然数字化技术较为先进,但是如果利用不当也会给幼儿家庭教育带来较大的制约。从目前了解的案例来看,有些家庭由于没有控制好上网时间,导致了幼儿小小年纪就出现了沉迷网络不能自拔的现象,令家长痛心疾首。

2.数字化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有不利的影响

数字化环境的构建虽然为幼儿家庭搭建了良好的教育平台,但是数字化网络以及数字化设备本身所产生的电离辐射以及电脑、电视、手机的光波,若长时间使用会严重伤害幼儿的视力。因此,数字化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健康会有不利的影响。

3.数字化环境改变了传统的家长与幼儿的关系

数字化环境构建起来之后,有些家长将孩子交给了电视、电脑和手机,幼儿整天与这些电子产品为伴,与父母的关系不亲近,幼儿家长也不能第一时间了解幼儿的所思所感,容易出现“电视儿童”“手机儿童”,长久以来势必会改变传统的家长与幼儿的关系。

四、底只环境下幼儿家庭教育的具体应对策略分析

1.合理构建家庭数字化环境,发挥数字技术的优势

基于对数字化技术的了解,数字化技术在现代教学领域有着突出的优势。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必须根据幼儿家庭的实际需要,构建相对应的家庭数字化环境,同时要增加教学比重,减少娱乐属性,规范数字化技术的用途。

2.构建新型的家长与幼儿关系,正确处理数字化对家庭的影响

家长在数字化技术应用过程中,要全程参与。从思想意识上转变,应将数字化技术作为家庭教育的辅助手段,而不是将孩子简单的交由电子产品玩耍。所以,在应用数字化技术之后,构建新型的家长与幼儿关系并正确处理数字化对家庭的影响是首要任务。

3.积极利用数字化手段进行现代化教学

考虑到数字化技术的先进性,幼儿家庭应率先采取数字化手段进行幼儿教学。不但要积极从网络上获取幼儿知识,同时还应紧跟时代步伐,做好各种幼儿教学软件的下载和使用,保证数字化手段能够成为多数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的重要工具。

4.控制幼儿上网时间,引导幼儿正确使用网络

鉴于数字化设备对幼儿视力和身体的影响,数字化技术在幼儿家庭教育应用中,必须得到家长的监督和管理。不但要控制幼儿的上网时间,同时还要引导幼儿正确使用网络,使数字化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优势,减少对幼儿身心的不利影响。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对幼儿家庭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具体影响中,不但有积极的一面,同时也有不利的一面。基于数字化技术以及幼儿家庭教育的特殊性,我们应当根据幼儿家庭教育的实际需要,合理选择数字化技术并构建数字化环境,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的优势,扬长避短,加强管理和监督,使数字化技术能够在幼儿家庭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6

2声音用户界面交互性

在儿童教育类数字出版物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借助音乐和声音效果创建一种特殊传授方式,把儿童带到特定的气氛之中,有助于调动情绪,使学习过程变得更轻松,丰富儿童的感官享受。语音操作命令,形象化图标相结合的讲解内容,及时的语音信息反馈等。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在学习的过程渴望互动与鼓励,因此,在交互设计过程中,反馈尤为重要。例如:当孩子把手指放在屏幕上某个图标时,会有相应的音乐,可以是图标的对应解释,也可以是对孩子动作的鼓励,如答对了,你真棒,增强界而的交互性。

篇7

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建设的质量,保证信息资源的合理使用,充分发挥数字媒体、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在教育资源共享建设中的作用,就需要针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区域共享建设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弥补其发展的缺陷与不足,真正意义上的实现高校图书馆区域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建设。

(一)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同一的门户服务。借鉴国外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区域共享的先进经验,进行同一门户服务的构建。而这一门户服务体系的构建要求访问相关门户网站的用户,能够在资源搜索的过程之中,对整个共享平台上的资源进行浏览,只需要一次检索就能够对同一平台上不同系统之中的资源进行查阅,不再需要相过去那样需要对每一种不同的信息资源所处的子系统进行了解,只用通过构建这一个开发的、同一的门户服务才能够真正意义上的实现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在公共区域的共享建设,才能够实现高校图书馆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与配置,提升共享建设的便捷性与管理的科学性,极大的方便了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在高校区域共享建设之中的可操作性,提供更为便捷的资源共享服务,为高校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便捷。

(二)进行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的标准化与规范化。从实际使用情况来看,虽然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资源的规模与数量十分巨大,但是由于其在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的过程之中,缺乏统一的规范,在缺乏标准化与规范化的高校图书馆共享建设之中,各类数字化的教育教学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存在着重复构建的情况,从而造成信息资源使用效率的低下,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现阶段高校图书馆区域共享建设难度增加的局面,为了实现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的优化,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进行教育资源的分层处理,将不同难度、不同类别的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整理,从而逐渐在教育教学资源数字化的过程之中,形成一个立体式的资源网络,在同一的加工与整合标准之下,成一个规范化的信息查询体系与高效的数据库体系。并在这一基础之上,形成高效的管理体系,实现高校图书馆区域共享建设中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的及时更新,与区域之内资源的高效共享。建立奖励机制,鼓励区域内的各大高校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共享建设之中。

篇8

2.数字化资源是高校成人教育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前提。数字化资源建设是发展高校成人教育数字图书馆的前提条件,不然,图书馆的数字化发展犹如无米之炊、无本之木。数字化资源建设要立足于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馆藏资源数字化;二是社会资源馆藏化。馆藏资源数字化,就是根据各高校成人教育的学科特点、科研方向和日后的发展规模,建立个性化的数据库,实现目录检索、主题检索和全文检索。同时,还可根据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对相关的教学参考书、学术期刊作数字化技术处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全方位搜索引擎,实现网上轻松阅读和下载。

3.组织模式创新是高校成人教育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保证。高校成人教育数字图书馆是一种崭新的图书馆形态。建设高校成人教育数字图书馆,必须要构筑一个能与之相匹配的新的组织模式。对此,我们通常可以从三个层面去理解:一是从数字图书馆构成要素去理解,即数字资源、网络化存取和分布管理;二是从技术层面去理解,主要包括用户接口、预处理系统、查询系统和对象库等基本构件;三是从社会组织系统方面去理解,作为社会整个的数字图书馆与行为个体的高校成人教育数字图书馆之间各自的组织结构及相互关系。

4.数字化信息服务是高校成人教育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需要。开展数字化信息服务是现代高校成人教育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是数字化信息需求将会构成今后读者信息要求的主体。读者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随意选取信息。现代高校成人教育图书馆在不断利用现代技术改善其传统服务项目的同时,也要开展数字化信息服务,以适应现代读者信息需要及时化、个性化、快捷化的趋势。二是数字化信息资源将会改变高校成人教育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方式,使高校成人教育图书馆信息服务走上现代化之路。三是数字化信息传递的特点使高校成人教育图书馆的资源共享成为可能。数字化信息的交流传递不再受时空的限制,使得馆与馆之间可以进行大规模的数据交换,为现代高校成人教育图书馆之间的合作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二、数字化服务环境下高校成人教育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发展方向

1.利用高校成人教育图书馆的整体化优势进行图书馆网络的优化组织与协调,使数字化信息服务功能在图书馆数字化服务中得以充分实现,促使数字电子信息资源成为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有机组成部分。

2.高校成人教育应该从宏观上有计划有组织地协调高校成人教育图书馆数字化服务,加强与科技、教育、经济等专网及其网络的联系,使高校成人教育实现更大范围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3.强化数字化服务条件下高校成人教育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实现数字化服务资源配置的优化,网络信息资源的二次开发与综合信息服务。有计划、分期分批建立不同类型的数字图书馆,开展更多的有高校成人教育特色的数字化服务。

4.实现高校成人教育图书馆数字化服务和知识信息的社会化管理,建立数字化服务信息保证组织和体系,建立健全信息管理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信息法》、《数据库法》,确保网上信息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篇9

一、构建市州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建设模式的意义

1.构建市州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建设模式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建设模式是指人们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各种终身教育资源的综合,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为终身学习者提供了学习的方便,使学习不再是一个人的单独学习,而是集大家的智慧于一身的协作学习的一种资源模式。《国家中长期教育和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到2020年在我国基本要形成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必将是未来教育的必然选择,迫切需要创新教育方法,实行新的教育模式促进人们终身学习。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由于其处理技术的数字化,处理方式的多媒体化,在学习上具有多媒化、即时化、协作化、研究化等优势,便于传送和共享,相对于纸质资源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2.构建市州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建设模式是促进市民更好地投身终身学习的需要。地市一级可以连接基层的市民和农民,建设市州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模式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和普及终身教育的前提和根本,是为广大市民和农村突破固有的教育环境、时空限制,提供“时时能学、处处可学、样样有学”的学习环境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市民素质的重要平台。

3.构建市州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建设模式是服务湘潭“两型社会”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湘潭市在湖南两型社会建设的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湘潭依托湘潭电大建立健全市州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模式不仅关系到慕名来电大学习的学子,关乎他们的成长,更会直接决定着成年学子对电大的认同度和对自己来电大读书的满意度,建设得好,可以推动湘潭教育信息化、管理现代化建设,可以助推湘潭教育强市战略,更好的为湘潭经济社会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二、市州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建设模式的特征

1.数字化。“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设计、开发、存储与传播,基于信息化环境传递的终身教育资源。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模式依托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能够实现多媒体、超文本、友好交互、虚拟仿真、远程共享等功能特性,能满足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水平、能力、爱好和时间,自主选择所需要的知识内容、学习方式的需要。一旦建成市州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模式,每个学习者就可凭“学习卡”上网查找自己所需的学习内容,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听到千里之外的名师授课,获得课程辅导老师的指点、解惑,使终身学习更便捷;以“终身教育网”为平台可实现对每位学习者终身学习活动情况的网上管理,建立互动交流机制,加强联系沟通。

2.协作化。电大学生是社会中人,能够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提高学习效率,协作学习非常重要。市州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是地方电大学子协作学习的基础,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中包含有大量的文、图、声、像等学习资源,学生和渴望学习的人士可围绕学习主题,搜集、整理、应用这些资源进行协作学习。建立市州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模式更是进行学员之间协作学习的重要前提,建设并完善市州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模式,有助于学员之间的协作学习。利用数字化资源建设模式的协作化特征,将促进学习者之间在没有学校环境的支持下进行学习上的交流,使学习者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能够在其他学习者的帮助下得到及时解决。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培养学习者的合作意识,激发学习兴趣,而且使终身学习成为有高效率的学习。

3.资源的丰富性。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而终身学习更是持续的、经久的过程,在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人们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需要不断地学习,而学习需要大量的学习资源作支持和保障。终身学习者所需要的资源往往具有量大、层次多、深入性的特征,传统的学习资源模式难以满足这种要求,而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模式可以储存大量的终身教育资源,以多元化、多维度的方式呈现多媒体内容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其除了有文字和图片的内容呈现形式之外,还有音频、视频、动画等形式的多媒体信息呈现形式,能从视、听等多方面调动人们的感官接受信息,能充分、准确、有效地呈现信息,具有丰富性的特点,人们利用它学习能够更好、更快地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并且方便检索,易于获取,能很好地适应终身学习者研究性学习的需求。

4.时效性。传统教育资源更新速度慢,更新周期长,如一本教科书从构思、撰写、修改定稿到出版再到发行,通常所需要时间要以年计,在知识更新如此迅速的时代,经过如此长的周期奉献给学习者和读者的信息,有相当部分已不是什么新的信息了,甚至于部分信息已经过时。而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模式可以为终身学习者及时提供最新的、权威的学习信息。数字化学习资源借助互联网的实时性传输,可即时地将新的内容上传至网络,只要需要,可每时每刻地更新数字信息资源库,确保展现给人们的学习资源信息不是过时的。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模式的时效性,将助推终身学习,为终身学习者源源不断地提供大量的学习内容。市州可以利用建设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模式,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

5.实用性。终身教育是居民出于兴趣和需要自愿参加的非正规学习活动。因此,市州要在建设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模式上坚持多样化原则,采用“需求导向型”的模式,即以学习者个体、市州及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市州在资源模式建设方面,要贴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的需求实际,为此,我们应主动加强需求研究,准确把握需求导向,以有助于合理配置终身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成员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建立适合市州经济发展的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模式。同时各市州开展终身教育要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各市州要面向居民提供文化修养、道德法制、职业技能、生活休闲等各类数字教学资源。终身教育资源建设模式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必须突出实用性,实现资源的多样性和针对性,力戒形式主义的表面应付,要真正使居民愿学爱学,学有所用。

6.艺术性。终身教育是信息化时代国家作出的战略决策。适合于终身学习的市州网络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模式建设要以愉悦学习作为追求,建立艺术性网络教育资源,尽可能建设能让学习者沉浸于其中的资源,使学习者能深深陶醉于学习中,从容逡巡于字里行间,不时迸发新的想法。市州在建立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模式时要追求学习资源的艺术化表现,力求使资源赏心悦目,做到言简意明、重点突出、科学准确、引人入胜、催人奋进、引发思考,可追求故事般的情节、说书人的语言、散文般的优雅、游戏般的趣味,使所建设的资源是较长时间学习也不容易疲惫的绿色资源,最终在市州建设一种能让学习者乐此不疲地进行学习的学习资源模式。

参考文献

[1] 李凡等.创建数字化学习资源公建众享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1).

[2] 陈琳.有效网络阅读资源建设研究[J].情报杂志,2011,(1).

篇10

一、引言

数字化教育游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游戏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将教学内容与数字化娱乐元素相结合,构建具有趣味性、挑战性、体验性和交互性的虚拟化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以培养学习者的特定知识和技能为目的的计算机游戏软件。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HowardGardner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人类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是多元的,智能也是多元的,共包括言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肢体―运动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音乐智能,自我认知智能,人际沟通智能八项智能。这八种智能在个人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1]。真正好的教育在于合适的年龄阶段培养受教育者潜在的智能。本文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进行数字化教育游戏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游戏设计,不但能够提供给学习者丰富多彩的记忆单词的形式,而且有助于开发小学生的多元智能。

二、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数字化教育游戏应用价值分析

先前的学者很早就注意到了数字化游戏的教育应用价值。Aristotle认为游戏是教育七岁半以前儿童的一种方式;Piaget认为游戏具有发展儿童智力的功能;Greenfield认为游戏可以培养学习者的手眼互动等基本能力[11];Catherine Beavis认为教育游戏是孩子和年轻人接受新文化形式的重要方式;我国学者尚俊杰、蒋宇、庄绍勇在《游戏的力量―教育游戏与研究性学习》中提到教育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知识的学习,培养手眼互动的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创设探究式学习环境,提供体验学习的机会,提高媒体素养[11]。

1.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数字化教育游戏满足新课改的需求

解读新课改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发现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已很难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游戏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学习方式,与新课改的内在需求相契合。第一,新课改倡导不能单一地给学生灌输知识,应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教育游戏的娱教性在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维持其学习动机。游戏觉醒理论中也提到“游戏能给学习者带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与新课改倡导的这一教育理念相符合。第二,新课改要求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教育游戏的内容注重各学科资源间的整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有选择性地做任务。第三,新课改中指出加强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情境的联系,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教育游戏将所学的内容从玩游戏的角度自然地嵌入到游戏情境中去,以小学生自我体验为中心,使其在游戏中自主完成知识的获取。既帮助学生掌握了实用知识,又养成了其自学的习惯。第四,新课改中课程实施过程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目的是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处理信息及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这一 “以学为主”的教育理念贯穿教育游戏的始终,游戏的交互性也明确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第五,新课改中鼓励实施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体系,以教促学,以学促教。教育游戏的反馈机制是这一观点的显著体现。总之,新课改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方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个性潜能的发展。教育游戏的内容设计基于ARCS动机模型,以游戏的动机理论为基础,注意动机的激发和维持;教育游戏的关卡设计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整个游戏通关的同时也开发了学生的多元智能[9]。

2.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进行数字化教育游戏设计的必要性

近十年来,将多元智能理论与教育游戏结合起来的研究甚少。本人以中国知网的文献总库为研究范畴,时间跨度为2004年1月-2014年11月,以检索项:全文;检索词:多元智能与教育游戏,共检索出包含关键词的文献13篇,按年份具体数量情况如图1所示。

<E:\2015电\2015.01\019.jpg>

图1 2004-2014年相关文献数量统计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在“基于多元智能的教育游戏”方面的研究存在很大的缺口。笔者认为,开发小学生的多元智能是新时代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然而,学生各项智能的培养都可以在数字化教育游戏中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触发点。小学阶段正是智能发展的关键时期,教育游戏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也启发了学生的多元思维,促进了其多元智能的发展。因此,根据多元智能培养的角度探究游戏内容给个体某方面智能发展带来的影响,将游戏内容进行分类,设计数字化教育游戏的关卡,在游戏进程中按照由低到高的层次逐步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的各项智能。

三、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数字化教育游戏设计的影响因素分析

教育内容、教育游戏的阶段性目标、小学生学习单词的动机及学习现状对游戏设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基本内容:小学英语单词数量为600-700个,以最简单的日常情景对话为主,主要是一些如数字、学习用品、人体器官、常见颜色、动物、植物、食物饮料、水果、蔬菜、衣物、交通工具、时间、地点、星期、月份、季节、方位等名词及常用的数词、介词、代词、动词、形容词的记忆与运用。

(2)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三维目标如图2所示。

<E:\2015电\2015.01\020.jpg>

图2 小学英语词汇学习的三维目标

(3)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小学生特征及学习单词现状分析。

ARCS动机模型是由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John M Keller创立的,他认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从注意(Attention)、相关性(Relevance)、自信心(Confidence)及满足(Satisfaction)四个维度激发与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注意维度是指将学习内容用丰富多彩的学习形式呈现出来,唤起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好奇心,增加其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及探究欲望。这一维度是激发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动机的首要因素。相关性维度是指所学内容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认知水平、期望达到的学习目标、学习者需要、惯用学习方式的相关度。自信心维度是指学习者具有的挑战学习任务,控制学习过程的信念。满足维度是指通过对学习者学习结果的公平评价与及时反馈使其产生的自我效能感[2]。学习英语的小学生年龄在7~12岁左右,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具体运算阶段,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小学生特征及学习单词现状分析如表1所示。

表1 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小学生特征及学习单词现

状分析ARCS动机维度

[\&小学生特征及学习英语单词现状分析\&注意

(Attention)\&这个年龄段的小学生注意力不稳定,易分散,注意范围小,持续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在20―25分钟,学习动机易激发,难维持;对课件中的图片、动画、音频、视频感兴趣;对新学习内容好奇心强。\&相关性

(Relevance)\&小学生喜欢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偏好游戏形式的学习活动,不喜欢重复性记忆和测试性巩固;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且单词的学习与学习者相关性不强,小学生作为初学者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自信心

(Confidence)\&小学生普遍认为单词学习过程难度较大,枯燥,乏味;英语学得好的小学生自信心强,学得差的小学生自信心弱,容易产生挫败感;小学生自控能力偏低。\&满足感

(Satisfaction)\&满足感多来自于外部的积极反馈和奖励,内在学习动机不足;目前小学生学习结果评价形式单一;师生间互动较少。\&]

四、关于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数字化教育游戏设计的构想

根据以上关于游戏设计的影响因素分析,本人提出以下几点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数字化教育游戏设计的构想。

1.从ARCS动机维度出发设计游戏内容

游戏要以多维度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满足多元智能培养的需求。考虑到小学生的注意力有明显的情绪色彩且其感觉和知觉易受到具体形象的事物吸引,可以采用小学生喜爱的直观有趣的图片、动画等来增强游戏界面的生动逼真感及动静结合的效果以唤起小学生的感官刺激。针对小学生相关性维度的需求,所设计出来的游戏规则应简单易操作;游戏情境的创设应顺应小学生的天性,使游戏任务与小学生熟悉的经验有效融合,基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将游戏目标逐级分解到不同的游戏路径中,使学生在玩中学,达到寓学于乐的目的。针对小学生的满足感维度,根据不同的单词含义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小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使其自发投入;加强人机互动,给予小学生及时反馈和多元化评价,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强化其内部动机的持久性。考虑到小学生的自信心特点,游戏任务难度设置要适度,使小学生形成良构的自信,鼓励其继续高效地学习[5]。依据教育心理学中卡拉什的“i+1”(input+1)语言获得理论、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4]和契克森米哈的沉浸理论,游戏内容的输入要接近并适当超越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使小学生处于低度焦虑的状态,既能使其有成就感,又能使其有挑战难关的动力[6]。结合小学生的单词学习水平设计的游戏难度曲线如图2所示。

<E:\2015电\2015.01\021.jpg>

图3 游戏难度关卡曲线

2.以ABCD模式为基准编写游戏目标

为了确保设计出来的教育游戏的可操作性,制定游戏目标是数字化教育游戏关卡设计的关键。类似于学习目标的编写,教育游戏目标的编写也包括以下四个要素。A―对象(Audience):首先需要明确游戏的实施者,即游戏对象的特征分析,包括游戏对象的学习动机,已有的认知结构水平及认知规律,学习风格等。B―行为 (Behavior):主要阐明通过玩游戏以后,游戏对象的行为变化,即其游戏通关后能够掌握什么。例如,小学生英语单词的游戏通关后,可以掌握单词的听说读写及具体语境的运用。C―条件(Condition):主要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进行,包括环境因素(游戏情境)、人的因素(单人游戏or小组游戏)、设备因素(游戏规则说明书)、信息因素(游戏的帮助提示)、时间因素(游戏的进度及限时的控制)、问题因素(游戏的反馈及评价机制)。D―标准(Degree):规定游戏行为应该达到的程度,即游戏中每一道关卡的逐级设置,标准的制定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使游戏目标具有可测量性。

3.根据游戏目标及多元智能培养的需求设定游戏任务

单词学习要经过“认识单词―熟悉其读音和拼写―形象巩固单词―联系语境用单词―与其他单词区分熟记单词并拓展词汇量―多练习加深记忆”的过程。采用益智类的小游戏的形式,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依据支架式教学模式设计游戏的关卡,小学生通过自主探究逐级通关完成游戏任务,玩游戏的同时也达到了学习的目标[3]。根据游戏内容及多元智能培养的需求,共设置6道关卡,所设计的游戏元素及关卡如表2所示。

表2 游戏元素及关卡设计智能类型

[\&游戏元素\&游戏目的\&语言智能

(培养小学生驾驭文字的能力)\&将单词做到相应实例的图片上,动画展示单词,点击哪个图片,图片上的单词拼写并伴随相应的标准清晰的发音,单词消失,读者听写。\&教其认识并熟悉单词的读音、拼写。\&自然观察智能/视觉空间智能

(培养小学生的图像思维能力和分辨能力)\&给出图像,要求拖拽单词与相应的图像对应。\&教其形象巩固单词。\&数理逻辑智能

(提高小学生思维逻辑性、创新型、敏捷性)\&创设问题情境,要求游戏者推理,填单词。\&教其在语境中更好地记单词,加深单词学习的深度。\&肢体运动智能

(训练小学生的反应能力和手、眼的协调能力)\&给出几个拼写或读音相似的单词及所学单词的汉语意思,要求其在有限的时间内选择正确的单词[8]。\&教其熟记单词并将其与其他单词进行区分,归类,发散性记单词[7],扩展单词学习的广度。\&自我认知智能/人际交往智能

(通过反复试误,使学生有意识地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呈现容易出错的单词,让游戏者反复练习,并给游戏者相应的评价和反馈,如通过奖励积分或金币的形式,评价伴随整个游戏进程。\&激励其多练习[10],提高其自我效能感。鼓励其多与人交流,增长经验。\&音乐智能

(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节奏、韵律)\&全通关后播放英文歌曲\&保持其学英语的兴趣\&]

五、结束语

本研究从理论层面解读了新课改,分析了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游戏关卡设计的必要性,基于数字化教育游戏目标的ABCD模式,探讨了小学英语单词数字化教育游戏关卡设计的要素,提出了关于游戏任务及关卡设计的构想。小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既掌握了英语单词,又充分发展了自己的多项智能,能达到寓学于乐的效果。因此,此研究对于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生学习英语单词及全面素质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祺,雷体南,李静.教育游戏对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影响研究

[J].软件导刊,2011,(4).

[2] 陈俊翰,郑燕林.ARCS模型视角下小学单词教学游戏的设计研

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10).

[3] 李志颖,闫寒冰.多元智能理论与英语教学整合初探[J].外语电化

教学,2002,(5).

[4] 武丽丽.基于模糊理论的教育游戏的开发与应用[D].石家庄:河

北师范大学,2012.

[5] 刘庆玲.基于模板的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6] 刘佳琦.基于沉浸理论的英语记单词教育游戏的设计与开发[D].

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3.

[7] 王雪燕.促进发散性思维发展的数字化教育游戏设计[D].济南:

山东师范大学,2012.

[8] 魏静茹.基于Android平台的小学生英语单词记忆教育游戏的设

计与开发[D].保定:河北大学,2012.

[9] 张丽萍.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计算机游戏化教学模式初探[D].昆

明:云南师范大学,2007.

[10] 于天宝.基于激励理论的数字化教育游戏设计[D].济南:山东师

篇11

实验教学与理论课不同,受实验设备和教学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实验教学数字化资源建设似乎难度更高。目前,高校实验教学的现状为:

1.取得了长足进步

实验教学得到了普遍重视,实验室和实验教学的概念从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扩展到了经济与其他科学领域[2];实验教学成本大大降低,新的实验设施和教学实验室建设方面取得了喜人成绩;信息技术正逐步应用于实验教学。

2.存在的问题

实验教学本身具有对实验设备、实验场所和授课时间等因素依赖性较强的特点。目前,实验教学资源的建设大多局限于实验教材的电子化、CAI课件的制作、实验报告规范和要求等。一般采用按部就班的教学程式,即教师讲解实验原理、演示实验步骤或例程;学生按指定步骤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的方式。

与理论课一样,实验教学数字化资源建设和真正应用也应受到足够的重视。

二、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理解

于文秀在《光明日报》发文指出:有效地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对于学生学习能力以及问题意识的培养乃至怀疑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发现的兴趣,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业能力极佳的路径。[3]

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只是一种简单的投资行为和硬件设施、信息网络建设的过程;也不只是片面地将计算机等工具应用于教学。而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先进理念的指导下,通过信息环境的支持,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理顺教师、学生和资源三者间的关系,革新和开发教学资源,为教学效率的提升、为教学模式的深化改革和为教学效果的提高提供基础性条件和可靠保证。教学资源数字化远不只是将教材电子化,不是教材和讲义的简单重复。而是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认知和学习规律、现代学习评价和考核方式的综合应用。

实验教学数字化可以解决目前实验教学资源相对单一的问题,促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应用、促进教学效率和成效的提高。信息化是实验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教学资源数字化则为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基础。

三、实验教学资源数字化

基于对教学资源数字化的理解,从实验教学和教学资源建设的现状和实际出发,以“信号与系统”课程实验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笔者进行了网络化实验教学平台构建、电子学习(E-learning)资源开发、虚拟实验资源开发和利用、创新和完善实验管理以及考核与成绩评定机制等方面的探索。

1.依托信息环境,构建网络化教学平台

依托信息环境,根据教学目标,参考教材[4],笔者构建了“信号与系统”实验教学网络平台。一级菜单设滤波器、电路响应、方波信号分解与合成、信号抽样与恢复、综合测试、第二课堂、有用链接等;二级菜单,对应“滤波器”设置:E-learning、虚拟实验、低通、高通、带通、带阻等;三级菜单,对应“低通”设有:知识讲座、问题引导、操作参考等。

2.积极转变教师角色,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和电子学习模块资源

教学资源数字化要求我们及时理顺教师、学生和资源三者间的关系。教师不能再维持自己的“专家”角色,而是和学生协作,指引和帮助学生获取、组织、解释、转换及重组各种教学信息和资源;教学也不再是“满堂灌”,而是以适当的教学资源为媒介,通过个性化教学、任务驱动、师生协作、自主探索的方式进行知识建构。

据此,要求构建包括CAI课件、电子讲义等在内的一系列数字化教学资源。根据教学需求,利用Captivate软件结合Matlab和Photoshop等软件设计和开发了信号抽样和恢复实验、线性电路零输入响应和阶跃态响应实验等的电子学习模块软件资源。这些资源的设计和开发,使学生能在课前课后,不拘泥于实验场所和地点,根据自身需求互动式地进行个性化学习。这些用Captivate制作出的E-learning软件模块与普通CAI课件相比,最大特色就在于它与学习者之间有更多的交互(Interaction)操作,更易于激起学习兴趣,学习效果更好。当然,这需要花更多时间来准备和加工这些教学资源,而且还应尽量做到信息技术和教学目标的无缝结合。

3.开展虚拟实验研究,实现“虚实”结合

在“信号与系统”实验教学改革中,利用Java、Matlab、SQL Server等软件设计和开发了几个典型的虚拟实验,如滤波器、方波信号分解和合成、信号抽样和恢复、常见电路响应等虚拟仿真实验。这样,学生可在课前、课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交互式学习,还可方便地修改实验参数、设计实验步骤、创设实验情境进行“研究式”和“协作式”学习,而不再是“按图索骥,生搬硬套”,也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譬如,在滤波器实验中,有了虚拟实验器件,学生可利用分立元件或集成运放自行设计构成各种滤波器电路,自行修改其中元器件的参数并可以方便地进行比较。这种方式还允许部分学生有个性地“先行”,对于现行的班级授课制也是一个有益补充。

虚拟实验方便学生更改实验电路、大胆设想和创设实验情境并证实设想的正误;也有利于培养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实验能形成和提高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两者可以而且应该很好地结合起来。

4.学、练、评相结合,构建数字化评价与管理体系

在每个实验中设置了若干知识主题,在网络教学平台中对每一主题根据需要设置了“知识讲座”、“问题引导”、“操作参考”等模块。系统能记下学生的操作次数、学习时间长短及操作类型,这几个指标可为教学管理和评价提供原始数据。此外,每个实验都有“在线测验”模块——利用Captivate软件对每个主题设置了“问题池”和相应的答案,这样每次学生进行测试时能进行随机抽取试题,并当场判断学生答问是否正确,给出量化成绩。基本做到学、练、评这三者相结合,实现了实验教学管理和成绩评定数字化,提高了教学效率。

5.积极开展网上“第二课堂”建设

在实验教学网络平台中设置了“第二课堂”,加强师生课后交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生活和激起学习兴趣,正所谓“在玩中学,在学中乐”。师生可以借此讨论主题、各抒己见,可以是电子制作或系统的设计思路、工具和元器件选择及注意事项;可以围绕某一数学公式,从公式特征、形式到公式物理意义,进而讨论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四、实验教学资源数字化应用与教学模式革新探索

上述探索与研究的部分成果已在本校信息工程专业2005级、2006级两个年级的“信号与系统”实验教学中得到了初步应用。学生能借助网络信息环境,利用数字化资源进行实验前预习、讨论甚至自行提出实验方案,开展实验后讨论、总结和实验数据分析。革新了传统“按部就班”式的实验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积极性,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使用信息反馈表表明:81.1%的学生认为网络化教学平台的设计和开发符合自学和实验需求;92%的学生认为基于Captivate的相关习题和在线测试模块十分有利于对有关知识的学习和自测;87.8%的学生觉得网络教学平台易于使用。当然,有部分同学提出建议,下一步可结合学校图书馆资源加强教学资源的建设,特别是在实验数据处理与实验结果分析方面的资源建设。

五、结束语

笔者立足现实、结合网络环境,对实验教学资源数字化进行了有益探索,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了革新教学模式研究。资源数字化有利于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和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有助于实现教学模式的革新,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熊大红,高志强,李坤.高校实验教学信息化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2):88-89.

篇12

一、数字化教学应用于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在传统英语课堂中,多以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育模式来教学,但这种教育做法明显是错误的。在讲解语法等知识时,教师滔滔不绝地向学生灌输,整堂课学生都开不了口也是常见的事情;教听力课程时,教师一遍遍地播放录音,却不给学生半点提示,这也并非不存在。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环境过于单调,不但会影响学生对于英语的使用能力,还会让学生对英语产生厌恶心理。

在新型教育模式中,教师改变了原来灌输者的身份,走下了那三尺的神坛,以一个平易近人的方式和学生融合在一起,变为了教学中的策划者、学生能力的启发者、学习方式的指导者以及学生学习的协作者。将数字化教学融入到英语课堂中,不但能激发学生对于英语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性格,提升创造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以及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数字化教学应用于高中英语教学容易产生的问题

当数字化教学融入到英语教学课堂时,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取方式就不再局限于课本中,他们可以借用现今发达的网络技术来搜寻自己所需要的素材并学习。这种变化对教师的素养要求得更高,为教师提出新的挑战方向。对于学生来说,数字化教学不但提升了自己的兴趣,还打破了陈旧枯燥的学习模式,有效地提升了自己的学习效率。然而,这种教学模式虽然便捷,却很容易产生问题。

(一)教师自身素质不足

目前为止,很多学校已经购置了多种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努力创建数字化教学课堂环境,更有不少学校为每间课堂都装备齐全,这让学校在硬件设置方面获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是,却忽略了教师个人对网络设备的运用能力,以及相关知识的提升。

对于一部分年龄偏大的教师来说,他们很难接受现代的新式教育,也不了解应该如何在课堂中应用那些先进的多媒体设备,仍然用陈旧的方式来教学。这样一来,虽然学校拥有良好的多媒体设备,但却并未充分运用,让数字化教学流为形式,成了摆设。有些教师甚至对这些多媒体教学设备产生了恐惧心理,无视或者拒绝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这与新时代教育模式格格不入。

(二)教师对于新式课堂的理解误区

在数字化教学环境下教学生英语时,许多教师虽然应用到电影呈现、幻灯片以及图片等方式进行教学,但授课内容却依旧是程序化的课件内容。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趣味十足,但却拥有很多弊端:一种是容易让学生分散注意力,忽视了课堂学习;第二种就是教师依然按照课本按部就班地教学,缺少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课堂缺少了灵活性。

另外,有些教师大量地在课堂中引用课外资料,但却让学生难以理解和记忆。为了符合数字化教学的理念,教师在备课时经常会到网上大量地搜集详细的相关资料,却并没有预先筛选和整理。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大量的课外内容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对于科内资源的学习。喧宾夺主,本末倒置,这样更加大了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难度,增添了学习负担。

三、数字化教学应用于高中英语教学产生问题的解决方式

高中课程可以说是学生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作为高中英语课程的教师,应该时刻关注自己的学生,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给学生一个轻松,却又有着良好氛围的学习环境,而数字化教学环境的提出,无疑给教师和学生开辟了新的天地。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方法

作为一名合格的高中英语教师,必须时刻更新教育理念,迎接数字化教育的新时代挑战,努力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以及知识面,重新定位好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顺应时代的要求。身处于数字化教学环境中,教师要更加清楚自己对于自身的要求,了解每一名学生的性格特点,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能力以及所需要的是什么。

随着教育模式的更新以及发展,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注重每个学生性格爱好的差异会成为主要的探究方向。教师应该对于学习中的学生加以指导,也因为这样,教师更要有做好随时学习的准备。同时,也应该深刻地意识到,教师已经不再单纯是学生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对于学习热情的鼓励者以及激发者。

(二)用正确的方式诠释新式课堂

数字化教学的效果会受教师运用多媒体设备的能力以及课件制作的影响,所以,学校应多在日常教研活动中增加一些对于制作课件的交流,让教师结合实际课堂中运用课件的体会多多交流。共同探讨一些经常会遇到的难点及问题,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合作起来,发挥团队的优势才能研究出正确的解决方式,提高课堂上的教学质量以及效率。

不但如此,学校还需要加强所有教师对于多媒体设备的应用能力,适当组织一些相关培训,了解网络信息的搜集以及使用。如果一名教师连计算机中最基础的东西都无法独立使用,那也就没有提高信息素养的基础了。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现代英语课堂中,为学生创建出开放式的教学模式,突破传统的教学界限,让学生在课堂中仿佛身临其境,真正地接触到那个遥远的国家,自行地感受并运用所学到的语言知识。

教学环境数字化是如今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为英语课堂开辟了全新的天地,而教学环境数字化如果想继续发展下去,就势必要全体教师共同努力。为了充分地发挥数字化教学环境的优势,我们要共同探索,更好地将网络与英语教学相结合,创建出全新的教育模式,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为社会造福!

参考文献:

[1]罗虹,王亚平.高校数字化教学环境下教师教学评价的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10.

篇13

电子产品数字电路分析与制作是高职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培养专业技能、职业岗位技能的重要支撑性课程。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沿用传统的“理论+实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随着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学理念渐入人心,在面临当前的高职学生学习基础越来越薄弱,学习积极主动性越来越差的实际情况下,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已经不能满足高职形势的发展与需求,提出采用项目化教学方法开展电子产品数字电路分析与制作课程的教学。

一、传统电子产品数字电路分析与制作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传统的电子产品数字电路分析与制作课程通常采用“理论+实验”的教学模式,纯粹的课堂理论讲授,外加一定的实验课程。这种教学模式,通常实验课的课时要远少于理论课时,学生实践的时间非常有限,在目前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比较薄弱的情况下,学生很难做到实验课时能够将理论知识学以致用,导致实践技能得不到有效提高。另一方面,理论讲授的枯燥让学生过多地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导致学生在结束该课程的学习时,对课程所体现出来的知识、技能依然不能明确,专业技能得不到有效的提高,使得与职业岗位没有实现良好的对接,大大影响了职业技能的提高。这与现代职业教育要求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要求差距甚远。

基于此,我们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电子产品数字电路分析与制作课程中。项目教学法是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项目组织和展开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在项目教学中,学习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人人参与的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收到了良好的实践效果,获得行业企业及学生的一致好评。

二、基于项目教学的高职电子产品数字电路分析与制作课程设计理念

1、构建与企业共同开发的项目化教学内容

电子产品数字电路分析与制作以实际的电子产品的生产与开发作为教学的主线,以工作过程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通过对行业企业的典型工作岗位的调研,在企业专家对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把所需的岗位职业能力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角度,确定了六个学习项目:简单抢答器的制作;一位加法器的设计与制作;电动机运行故障检测报警电路的制作;由触发器构成的改进型抢答器的制作;数字电子钟的设计与制作;叮咚门铃的制作,形成了完整的项目化课程。

2、建立工作过程行动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模式

电子产品数字电路分析与制作课程确立的六个项目学习情境内容来源于企业的实际产品的开发与制作过程。依据产品实现的工作过程,将项目分解为若干个典型的工作任务,以任务书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项目任务的布置和分解,学生通过对任务书的理解,进行产品设计的计划,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实施,然后以自查、互查、教师查阅的方式完成产品的分析与检查,并有相应的项目分析评价报告,最后以PPT汇报的方式相互交流、总结项目实现情况。这些工作任务,知识层面上,从电路的前级到后级,从简单到复杂,是逐渐加深的过程;在方法与社会能力层面,每个工作任务都自成一体,具有“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完整的六个工作步骤,真正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3、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化教学过程

项目化的教学,每个项目都由基本的工作任务和创新工作任务两部分构成。学生在完成基本的工作任务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了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项目任务的分析及相关理论知识的指导;在完成创新工作任务过程中,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的个人或小组自学互助方式,进行创新设计,教师只是进行个别指导。在整个基于工作过程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是项目的执行与完成者,教师只起到了指导和辅导作用,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所以,在项目化教学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获取理论知识,而是真正地行动起来,主动地参与到项目中,完成每个任务。学生学到的也不再是本本上的教条,而是与情境相关、与实践工作密切结合的活的知识与技能。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到的工作过程知识,远远超出与情境无关的纯理论知识的范畴,培养了独立学习、思考问题的方法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学习主动性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符合以学生为本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

三、基于项目教学的高职电子产品数字电路分析与制作课程考核方式

电子产品数字电路分析与制作课程的考核方式摒弃传统强调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闭卷笔试的考核方式,注重学生的过程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采用“三方评定过程化”的考核方式。

项目化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过程学习表现,包括学习态度,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项目完成的质量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的三方评定的方式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此种考核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平时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