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财务报表结构分析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模式(Model)最初从物质形态领域形成,后移植到认识形态领域,目前已逐渐转变为一种方法体系、范式体系和结构体系(翟亚军,2011)。教学模式最初由美国学者乔伊斯(B. Joyce)和威尔(M. Weil)等人于1972年提出,他们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教学模式应是能有效完成教学目标、符合教学规律、具有相对稳定的教学要素与教学结构的教学活动总和(高坤华等,2014)。国内学者关于教学模式构成要素的观点如表1所示。
笔者认为,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理念或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课程教学活动的范式和计划,其要素包括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二、本科生财务报表分析课程设置比较
如表2所示,本科生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性质为专业课,其学分数为2或3。
三、本科生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目标比较
笔者对几所高校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了比较,具体见表3。
教学目标是教学实践活动的预期效果与最终境地。如表3所示,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一是要求学生了解与掌握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理论知识;二是要求学生准确理解企业财务报表结构;三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企业基本财务指标分析方法,包括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分析等;四是要求学生学习与初步了解企业财务报表拓展分析的相关知识,包括综合业绩评价、盈余预测与管理、企业价值评估等。
四、本科生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内容比较
教学内容除传统的课本教材之外,应有经典专著和参考教材、文献资料作为补充,还应包括学科前沿、实际应用、新兴技术、科研成果等。这些内容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必须进行系统重构(高坤华等,2014)。
目前,以下几所高校本科生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1)上海财经大学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绪论;基本原理及基本报表;财务分析的基本内涵;财务分析的方法;流动性及风险评价;经营效率评价;盈利性评价;成长性评价;现金流量状况评价;综合分析。(2)东北财经大学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财务分析理论;财务分析的信息基础;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资产负债表分析;利润表分析;现金流量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分析;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分析;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企业发展能力分析;综合分析与业绩评价;趋势分析与预测分析;企业价值评估。(3)南京大学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财务报表分析概述;财务报表构成;财务报表分析基本方法;财务报表分析的扩展和综合运用。(4)首都经贸大学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会计信息与证券市场;基于价值评估的资产负债表分析;基于价值评估的损益表分析;基于价值评估的现金流量表分析;基于价值评估的非财务信息分析;盈利能力分析;投资风险分析;盈余特征、盈余质量与盈余预测;盈余操纵分析;盈余预测;基于盈余预测的价值评估与投资决策。(5)江西财经大学上市公司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财务分析概论;财务分析信息基础;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资产负债表分析;利润表分析;现金流量表分析;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企业发展能力分析。(6)南京财经大学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财务分析理论;财务分析信息基础;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资产负债表分析;利润表分析;现金流量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企业发展能力分析;综合分析与业绩评价。(7)南京审计大学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财务报表分析概述;融资活动分析;投资活动分析;经营活动分析;现金流量分析;投资回报率和盈利能力分析;信用分析;前景分析与估值;财务报表分析的运用:综合案例。(8)上海金融学院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财务报表分析概述;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企业现金流量分析;上市公司特定指标分析;财务综合分析;会计操纵与财务预警分析。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包括课程所涉及的专业领域以及核心问题等(宋夏云,2015)。通过以上汇总可知,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四块:一是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理论,如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涵义和目的、财务报表分析的信息基础、财务报表分析的程序与方法等;二是企业财务报表的结构分析,如资产负债表分析、利润表分析、现金流量表分析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分析;三是企业基本财务指标分析,如企业营运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发展能力分析等;四是企业财务报表的拓展分析,包括综合业绩评价、盈余预测与管理和企业价值评估等。
五、本科生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方法比较
如表4所示,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专题讨论等。
六、本科生《财务报表分析》课程考核方式比较
如表5所示,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考核方式以平时作业和期末考核相结合为主。
七、研究结论
本科生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包括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其教学目标在于:一是要求学生了解与掌握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理论知识;二是要求学生准确理解企业财务报表结构;三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企业基本财务指标分析方法;四是要求学生学习与初步了解企业财务报表拓展分析的相关知识等。本科生财务报表分析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理论、企业财务报表的结构分析、企业基本财务指标分析和企业财务报表的拓展分析,其教学方法主要有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和专题讨论等。
参考文献:
[1]高坤华,余江明,段安平,雷磊,李新潮.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改革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5).
[2]乔伊斯,威尔.丁证霖编译.当代西方教学模式[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
[3]宋夏云.本科会计学《会计前沿》课程教学模式探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2).
[4]万伟.三十年来教学模式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J].中国教育学刊,2015,(1).
篇2
知识经济时代,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相结合是准确分析企业价值所必需的,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会计资料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经营业绩、识别企业的优劣、预测企业的未来。但是财务报表自身的局限性限制了它反映非财务信息的能力,同时分析指标体系中,也缺乏对评估企业价值必不可少的非财务指标。因此在以价值创造为视角的前提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对企业未来前景进行预期,评估企业价值,进行相应的决策是财务报表分析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现代企业价值与财务分析理论的概述
(一)企业价值分析的常用方法
企业价值分析的常用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重置成本法。它是分析企业价值的假设前提,是企业的价值等于所有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成本之和减去负债。在使用成本法评估企业价值时,主要是通过调整企业财务报表的所有资产和负债,得到的是企业的市场价值。
2. 市场分析法。市场法分析企业价值的假设前提是成熟和有效的股票市场。在使用市场法评估企业价值时,主要是挑选一个或几个与被评估企业相同或相似的参照物企业,分析、比较被评估企业和参照物企业的主要变数,在此基础上,修正、调整参照物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后确定被评估企业的市场价值。
3. 现金流折现法。这是目前评估企业价值的主流方法。现金流量折现法分析企业价值的假设前提是企业价值,是企业产生未来收益的现值。在使用现金流量折现法评估企业价值时,将企业未来的净现金流量,根据一定的折现率折现到现在,得到企业的经济价值 。
(二)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
财务报表本身就是通过反映企业经营活动过程和结果来表述企业价值的报表,基于企业价值的财务报表分析框架,就是围绕企业核心能力为主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的,具体分为对企业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以及企业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的变化趋势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现有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进行调整,最后结合分析结果估计企业价值。
首先,是长期竞争优势分析。如传统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能力和当前及未来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人力资源、无形资产、研究开发等能力的分析。
其次,是盈利能力分析。企业盈利能力有收入盈利能力、资产盈利能力和净资产盈利能力三大类指标。收入盈利能力是盈利与收入之比,盈利和收入根据分析的具体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从而得到不同的收入盈利率。常见的收入盈利率有销售利润率、销售净利率等。
资产盈利能力是盈利与资产之比。盈利和资产可有多种表现形式,该类指标中最常用的是揭示企业资产真实盈利能力的指标。即:资产真实盈利率=(税后利润+税后利息)/资产平均余额。该指标有着广泛的用途。例如,用它与社会无风险期望收益率和同风险期望收益率相比,可以判断企业真实盈利能力的高低,评价企业经营效率;用它与企业负债成本率相比,可以判断企业举债经营是否有利可图等。净资产盈利比率=税后利润/净资产。这个指标揭示的是企业所有者的实际获利能力,故是判断企业价值的重要指标。
最后是风险水平分析。企业风险可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两大类。风险水平分析首先要揭示这两类风险的大小,反映这些风险大小的主要指标有经营杠杆、财务杠杆、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
在揭示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之后,还应对净资产盈利率的构成进行分析。净资产盈利率是由资产盈利率和因财务杠杆带来的风险盈利率两部分构成,即:净资产盈利率=资产盈利率+(负债/资本)×(资产盈利率一负债成本率)。该分析在评价企业财务风险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三、价值视角下的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体系的发展策略
(一)价值视角下企业财务评估体系的变化
传统的也是现行的财务报表分析体系,是建立在传统工业经济环境下的,分析的主要资料来源于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提供的财务信息;财务分析指标主要是关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成长性;分析方法主要是比率分析法、结构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四类。
但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无形资产等是企业价值创造的核心要素,现行的财务报表体系在人力资源的披露方面存在不足,需要从计量属性、财务报表结构、以及信息披露方面做出相应的改进。如美国1900年到1975年间,物质资产收入份额已由约45%下降到20%,而劳动力收入份额已由约55%上升到80%左右,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因此,经济环境发生了改变,非财务指标评估、人力资源评估等已经成为企业价值评估的必然趋势,企业价值评估的框架也发生了改变。
(二)价值视角下的企业财务报表体系的发展策略
1. 关于财务报表中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的改进
在传统会计报表的基础上增加人力资源会计信息,能够使投资者和债权人更准确地分析“人、财、物”三大资源的投资比例和投资效果,能够更真实地反映企业总资产中人力资源与财务资产的比例,更准确地把握企业的价值。因此,本文认为,人力资产是区别于现有会计体系中所有资产类型的新型资产,应将人力资源在资产负债表上确认为一项单独的资产“人力资产”。因此,当分析企业财务报表上的人力资源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
(1)财务报表中人力资源的计量
人力资源的货币计量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未来工资报酬折现法,用职工未来工资报酬的现值作为人力资源的补偿价值。这种方法计算简便,数据可靠性强,可用于群体价值的计量。二是商誉评价法。商誉评价法是将企业商誉评价的方法应用于人力资源价值的评估,属于产出法中根据劳动者以前所创造的部分价值来计量人力资源价值的方法。三是经济增加值法。经济增加值法是“将企业或企业中的某一群体在未来特定时期内所实现的收益的预测值中按人力资源投资率计算出的属于人力资源投资部分的现值作为该企业或企业中的某一群体的人力资源的剩余价值”。这里所说的人力资源投资包括在未来特定时期内企业为了获得人力资源以及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素质所发生的投资(取得成本和开发成本),也包括企业在运用人力资源使用权时所发生的费用支出(使用成本等)。
(2)财务报表中人力资源的会计核算
根据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的要求,需增加如下几个账户:一是人力资产账户,会计主体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对本企业的人力资产科目设置明细账。二是劳动者权益类账户“人力资本”,用来核算劳动者投入到会计主体中的人力资源资本。三是在费用类账户中增加“人力费用”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对人力资源投资成本中应于当期费用化的部分。四是在传统成本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增加“人力资源成本”账户及“人力投资”科目。“人力资源成本”账户的借方归集人力资源受雇佣后其成本应根据人力资源为会计主体服务的年限进行摊销的部分,包括会计主体取得、维护及开发人力资源的支出,贷方登记人力资源交给有关部门使用后,结转到“人力投资”科目。本账户期末一般无余额,如新员工正在接受会计主体的培训,则有借方余额。“人力投资”账户的借方归集由“人力资源成本”账户结转来的本会计体支出的人力资源开发成本,贷方登记每期转入损益类科目的金额。五是在利润分配科目再增加“人力资源未分配利润”和“人力资源分红”二级科目,分别核算本年度实现的应归属于人力资源的利润及分配给人力资源的利润。六是在负债类账户中增加“应付人力资源分红”科目,用来核算应付未付给人力资源的利润 。
2. 关于财务报表中非财务信息的改进
关于财务报表中非财务信息的改进,主要是通过增加非财务信息的披露来实现的。非财务信息涉及面广,内容繁杂,除了对财务报表的基本解释性内容外,主要包括三类:一是企业经营总体规划和战略目标以及主要竞争对手、有关股东、主要管理者的信息;二是企业经营活动和资产的范围与内容;三是产业结构对企业的影响。企业通过对其发展目标和实现这些目标的经营战略做出说明,以便于信息用户对这些战略是否与企业的经营环境相适应做出恰当判断和评价。
此外,在价值视角下,企业还需要加强一下经营业绩指标的披露。主要包括:一是经营活动指标。如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的数量和价格、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退货与积压情况;二是成本指标。如员工数量、平均工资、原材料消耗数量与价格 ;三是关键经营业务指标。如开发新产品或服务;四是关键资源数量与质量指标。如关键资产的平均使用期、人力资源的素质与结构;五是其它指标,如投入产出率、生产工艺改进与技术革新指标、与供货商的关系指标。
当然,非财务信息的披露也可能泄露企业秘密。披露的越少,越有利于企业保密,但对投资者而言却起不到应有的投资参考作用,披露的越多,对投资者而言,越有利于其进行投资决策;而对企业而言,则可能会泄露其经营信息、投资项目等有关企业秘密。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非财务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监管部门应规定相应的反欺诈条款及必要的法律责任来保障企业非财务信息的披露。
四、结束语
财务报表本身就是以反映企业经营过程和结果的形式来反映企业的价值,财务报表分析就是将高度浓缩了的财务数据转化为直接评估企业价值的可用信息的过程。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其它问题的不断出现,财务报表的不断完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财务报表的使用者运用财务报表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进行分析、对企业的价值进行评估的方法体系也需要不断的完善与发展,以便更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朱锡庆,黄权国.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综述[J].财经问题研究,2004.
篇3
(一)资本结构 学者王斌把财务结构定义为狭义的资本结构概念,即企业资金来源中长久性筹资项目的构成及比例关系。其后的有些关于财务结构的文献中,虽未明确把财务结构定义为资本结构,但从文章的论述中,常常两词混用,把财务结构等同于资本结构。更有学者认为财务结构只是资本结构的一种习惯叫法,明确指出“资本结构指股权资本与债权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 习惯上称为融资结构或财务结构, 反映企业获得长期资本的各项来源、组成及其相互关系。”
(二)融资结构 大多数的文献把财务结构定义为“企业所筹资金各组成部分的比例,反映了资产负债表右面的全部项目构成,包括流动负债、长期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有志、林钟高也认为财务结构是资金来源结构,指企业所有资金来源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而它又分为长短期资金结构和资本结构(长期资金内部的长期负债与股东权益之间的比例关系)两部分,在财务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是资本结构。财务结构的选择决定着企业是否具有一个良好的资产结构,为保证公司具有良好的资产结构,就必须认真研究和选择其财务结构。因此,资产结构是另一个不同的概念,是指构成公司全部资产的各个组成部分在全部资产中的比例,影响着公司的财务结构。这样的一个财务结构的概念,就是企业的融资结构,也可以看作是广义的资本结构,因狭义的资本结构不包括短期负债,仅是长期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的比例关系。而融资结构包含了企业全部资金来源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通常可以用资产负债率来反映。
(三)资本结构加股权结构 有少数学者认为财务结构包括资本结构和股权结构。如李淑平认为公司的财务结构包括了公司的资本结构和股权结构这两个方面,是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的财务基础。付锦峰、王素荣认为资本结构和股权结构是财务结构中的重要内容, 资本结构与相机治理机制有关, 股权结构与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发挥作用的方式和程度有关,因此, 财务结构与公司治理结构关系密切,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 只有合理的财务结构, 才能有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四)其他界定 有一些文献对财务结构的界定不局限于企业的资本结构、融资结构和股权结构,而是有一个更大的范畴,而其具体定义各不相同。彭韶兵认为财务结构是资本结构、资产结构及其相互平衡关系。持相同观点的学者有丁霞、郭泽凤等。徐兴恩、胡科认为广义上的财务结构包括资本结构、资产结构以及反映企业财务特征的财务比率体系。李心合、葛志兴提出的财务结构分析框架中包括资产结构分析、负债结构分析、产权结构分析、收入结构分析、费用支出结构分析、利润结构分析。文中虽未就财务结构的含义做出明确的界定,但从内容可看出,财务结构在这里包括了两张基本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各部分的构成比例。宋献中认为财务结构的内涵是指组成财务系统的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和方式。财务结构包括资产结构、资本结构、收入结构、费用结构和利润结构。
从现有文献对财务结构概念的界定可以看出,一方面,学者对财务结构这一概念有着不同的认识,另一方面,一些研究已把财务结构的范畴进行了一定的拓展,研究的是较广义的财务结构。因此,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试图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广义财务结构体系,并进一步研究该体系对企业业绩和风险的影响。
二、广义财务结构体系第一层次——财权结构
(一)企业财权结构 第一层次的财务结构涉及整个企业的财务治理和财权的配置,把它称之为财权结构。财权是指对企业财务活动( 资本投入与利益获取) 的财务控制权和财务收益权。其中, 财务控制权是指影响和监督控制企业财务活动的权力, 包括了财务决策权、财务执行权、财务监督权等;财务收益权是指对企业的收益进行分配的权力。财务管理活动本质上是一种“财权流”,企业财务的基本职能是资源(财力)配置与权力配置,在资源配置的同时进行着财权配置, 在财权有效配置的同时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因此,财权结构是企业整个财务结构的基点和起点。财权结构是否合理,对企业成败起着根本性的作用和影响。财权配置不当会使得企业内部缺乏一套完善的财务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从而导致企业陷入困境和失败。
(二)企业财权配置 企业财权的配置需要考虑到企业所有权结构的平衡,即既要考虑所有者的剩余控制权和监督权,也要考虑经营者、管理者对剩余控制权和监督权的分享及参与,还要考虑到债权人的外部监督和控制。在企业正常经营情况下,所有者拥有的财务控制权主要是企业的重大财务决策权和监督权,主要包括:财务战略、重大投资、筹资决策的制定;财务计划、财务预决算、利润分配方案的审批;资本的变更、合并、分立、解散、清算的决定;董事、监事和经营者选择权以及对经营者日常财务管理的监督权。经营者所拥有的财务控制权主要是指财务决策执行权、日常财务管理权、财务经理选择权以及对财务经理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权。
三、广义财务结构第二层次——财务报表结构
第二层次的财务结构指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三张基本的财务报表所反映的各项结构关系,包括资产负债结构、资产结构、负债结构、收入结构、费用结构、资本结构、权益结构等。
(一)资产负债结构 资产负债表的结构由左边的资产结构和右边的资本结构组成。资产结构一般是指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之比,可称之为资产的期限结构。进一步地,包含了各流动资产内部各项资产和固定资产内部各项资产的比例关系。资产结构还包括资产的占用形态结构,即企业全部资产中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的比例关系以及有形资产中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各自占有的比重。从理论上看,由于各类资产具有不同的盈利能力,面临不同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因此,不同的资产结构会影响企业的绩效。一些实证研究也都表明,资产结构影响企业业绩,合理的资产结构可以使资产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都达到最佳点。由此可见,对各类资产进行优化配置,构建合理的资产结构对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资本结构是指广义的资本结构,即负债与权益的比例关系(筹资结构)以及负债结构和权益结构。负债与权益的比例关系也称之为筹资结构,通常用资产负债率来表示。企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相比较而言,负债筹资一方面有利于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具有财务杠杆作用,另一方面又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就需要确定一个合理的筹资结构。什么样的筹资结构才是最优的,一直是学者关注的焦点问题。一些研究也证明存在最佳的资产负债率。但是,仅仅关注筹资结构是不够的,因为即使企业的权益资金和负债资金有着合理的比例关系,如果负债资金的内部结构不合理,同样也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甚至引发财务危机。债务结构指企业负债中各种负债数量的比例关系,包括债务期限结构和债务来源结构。债务期限结构是长短期负债资金的比例。债务来源结构指企业债券、银行借款以及商业信用之间的比例关系。负债期限结构对于企业财务风险和企业价值具有重要的影响。债务期限结构的理论研究表明,相对于长期债务,短期债务的治理效应更强,这主要表现在短期债务能够缓解投资不足问题、过度投资问题以及资产替代问题。负债期限结构对企业经营业绩和企业价值的影响也得到了国内为数不多的实证研究的证明,如袁卫秋的研究结果表明债务期限对经营业绩产生正向的影响作用。戚拥军的研究表明短期债务对企业市场竞争力的负面影响大于长期债务。正如筹资结构的选择需要权衡负债所带来的财务杠杆利益和破产风险,企业最优债务期限结构的确定也取决于短期债务的利弊之间的权衡。根据债务期限结构权衡理论,最优债务期限是由展期短期债务的成本和长期债务携带的更高利率之间的权衡决定的。同时,债务期限和筹资结构是联立决定的。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具有较高债务水平的公司会使用更多的长期债务。反之,使用更多长期债务的公司在其资本结构中具有更多的债务额。此外,债务期限结构应与资产期限结构相匹配,才能有效地控制企业的流动性财务风险和财务困境成本,债务期限短于或长于资产期限的债务都被认为是存在风险的。一些研究也表明公司的资产期限与债务期限显著地正相关,将资产和债务期限相匹配是一项很重要的财务策略。但由于我国制度的特殊性,上市公司总体的债务期限结构是以短期债务为主,长期债务比重偏低。这样,就产生了较短的债务期限与较长的资产期限的错配,即所谓的“短融长投”问题,这不仅影响到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而且隐含着较大的财务风险,容易引发财务危机。华源集团、三九集团、德隆集团、湘火矩汽车等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此而起的。不同来源的负债所包含的信息特征不同,其债务成本不同,对公司的治理作用也不同。Smith和Warner认为,公司债务对于企业管理层的约束作用来自于债权人,尤其是银行的监督和严厉的债务条款。Grossman和Hart认为,银行等大债权人的专业化将有效提高公司治理的绩效。银行借款作为一种高级的优先债权对公司管理者的行为有着更强的约束作用,但银行借款相对商业信用需要承担更高的资金成本,同时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对企业的“软约束”,银行借款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治理作用,这也得到了实证证明。而发行公司债券则需要支付较高的利息和发行费用,也使经营者面对众多分散的债权人,企业决策与行为受到一定程度的约束。因此,对各种负债来源进行选择和合理组合是十分必要的。但由于信用体系的缺乏和政府的限制,我国的企业债券市场到目前为止仍未得到合理的发展。因此,加快企业债券市场的建设,从而为发挥不同负债的治理作用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十分必要的。从上市公司的角度看,权益结构就是其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之间的比例关系,反映企业权益资本内部的结构,也反应了企业的经营成果和利润分配政策。进一步地,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特殊情况,股本又划分为国家股、法人股和流通股等,它们各自在总股本中所占的比例构成了股权结构。而股权结构又对企业的筹资结构产生影响,如谢军的研究表明,股权结构对企业负债率的影响更多地表现为对短期负债率的影响,国家股比例对企业负债率的影响方向与法人股比例和流通股比例相反。国家股比例较高的企业具有较高的长期负债率,较低的短期负债率,以及较低的总体负债率;而流通股比例较高或法人股比例较高的企业具有较低的长期负债率,较高的短期负债率,以及较高的总体负债率,但法人股比例的影响强度较弱。
(二)利润结构 利润表所反映的财务结构从报表的基本构成可以分为收入结构、成本费用结构和利润结构三部分。由于利润是收入和费用的差额,收入结构和成本结构及其变化都可从利润结构体现出来,因此,本文只讨论利润结构。利润结构是指构成利润的各组成要素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或在利润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不同的利润项目对企业的获利能力有着极不相同的作用;而各利润项目所占的比重不同,即不同的利润结构,也会对企业的获利能力产生不同的影响。企业的利润结构应与资产结构相匹配,是指投资收益及其他利润之间的数量结构,与对外投资及其他资产之间的数量结构之间的匹配性。利润结构也应与现金流量结构相匹配,即营业利润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之间的合理对应关系以及投资收益与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之间的合理对应关系。合理的企业利润结构中,核心业务利润所占的比重应较大,因为通常认为企业的某项主要产品或业务的盈利能力越集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越强。稳定的主营业务利润是企业良好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三)现金流量结构 现金流量结构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中的现金流入结构、流出结构和流入流出结构。现金流入或流出结构指企业的现金流入或流出总量中来自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或流出量各自所占的比例。进一步地还包括各项活动内部各个现金流量项目的流入或流出结构。流入流出结构指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的相对比例关系。现金流量结构能清楚地反映企业在不同的资金运营中创造净现金流量的能力,揭示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和财务状况。通过现金流量结构分析,可以认定企业所处生命周期的阶段,帮助企业预测财务风险,寻求正确的投资方向和投资决策,使得企业的经营健康发展。现金流量结构与利润结构相匹配,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应能体现营业利润,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应能体现投资收益。此外,现金流量结构也反映了企业的资本结构。
四、广义财务结构第三层次——明细财务结构
财务报表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而这些财务结果主要是由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同时,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从根本上也来源于其各项业务活动。因此,密切涉及经营层面的财务结构构成了广义财务结构的第三层次。由于它们往往反映了财务报表中有关项目的明细结构,将其称之为明细财务结构。这一层次的财务结构包含了供应商结构、产品(业务)结构、客户结构等。
(一)供应商结构 供应商结构主要包括供应商的层级结构、地域结构以及长短期结构。供应商的层级结构指直接供应商和间接供应商数量的比例关系,例如汽车制造商通常有零部件的一级供应商、二级供应商、三级供应商等,而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影响着企业的供应商管理的跨度和难易程度。供应商的地域结构指供应商所处的地理分布情况,这决定了企业零部件供应的及时性和运输成本的高低。长短期结构指长期供应商与短期供应商的数量关系。因与企业长期合作的供应商一般都比较守信,而短期或临时的供应商则往往无法保证其供应质量,所以这一结构不仅影响供应质量,也影响着企业资金的安全性。不同的供应商结构也必然对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等方面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
(二)产品(业务)结构 产品(业务)结构指企业的产品(业务)种类及其主次、数量关系。产品(业务)结构的不同会对企业业绩产生影响,企业产品品种或者业务的分散程度会使得获利能力产生差异。产品(业务)结构与企业的利润规模、获利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此外,产品或业务的集中或分散也影响着企业的风险大小。
(三)客户结构 客户结构指各种不同客户的数量及其比例关系。例如大客户与小客户的结构是决定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著名的“二八法则”正说明了这点。这就使得企业必须进行有效的客户结构管理,吸引并且保留那些最有价值的客户。客户结构也影响着企业的财务风险和资金安全性。
广义财务结构的概念体系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可以概括如图1、图2、图3所示。
[本文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所有者复杂化条件下的财务分层管理研究”(NCET-08-0384)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吴树畅:《融资结构、资产结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统计与决策》2003年第8期。
[2]王斌:《论财务结构调整的成本与风险》,《会计研究》1994年第2期。
[3]商海岩:《公司财务结构理论评述》,《当代经济管理》2006年第6期。
[4]秦丽:《利率市场化条件下企业财务结构研究》,《经济体制改革》2007年第6期。
[5]谭元戎、赵自强、孙剑平:《企业财务结构与竞争战略互动关系的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07年第6期。
[6]王存然:《不合理财务结构探析》,《财贸研究》1995年第4期。
[7]林世怡:《论股份制企业的财务结构与杠杆作用》,《财经研究》1992年第10期。
[8]周晓波:《股份公司的财务结构及其优化选择》,《辽宁财会》1995年第10期。
[9]刘新国、李珂:《股份公司最佳财务结构的探讨》,《中州煤炭》2002年第6期。
[10]武振业、何山:《浅析企业财务结构及偿债能力》,《工业会计》1995年第11期。
[11]张海龙:《财务结构、资本结构与资产组合辨析》,《财会通讯》1997年第2期。
篇4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7-164-02
财务预警机制就是利用财务指标度量企业财务状况偏离预警线的强弱程度、发出财务警戒信号的过程。企业经营者由于掌握的信息很多,使得其具有进行财务预警的先决条件,而且承担着受托责任,也使其有进行财务预警的动力和压力。同时财务预警机制是企业选择重点监测和发现财务危机,及时警示有关负责人员,并分析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原因、企业财务运行潜在的问题,提出防范措施的一种制度安排。它兼有监测、诊断和治疗功能,以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现实的损失,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
一、警兆识别
(一)外部风险
行业之间的竞争会给企业带来风险,其竞争程度越高,财务风险越大。行业内部的市场竞争,是另一个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的因素,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产品价格的变动和原料价格的上涨。
(二)经营风险
1.销售的非预期下跌。销售量的下降会带来严重的财务问题,尤其是非预期的下降(如恶性竞争.客户串通作弊等)。
2.交易记录恶化。
3.管理层人员、董事或财会人员突然或连续变更。如美国安然公司在危机爆发之前的4~5个月就相继出现总裁、财务总监辞职的现象。
(三)投资风险
1.过度大规模扩张。如果一家企业同时在许多地方大举收购其他企业,同时涉足许多不同领域,可能使企业因负担过重,支付能力下降而破产。一旦扩张业务发展过程中企业未进行严密的财务预算与管理,很可能会发生周转资金不足的现象。
2.存在大量不良资产,且长期未作处理。这表明资产呆滞,营运能力下降,账面资产和利润被虚夸,这是财务出现破产风险的征兆。
3.重要子公司无法持续经营并且未作处理。这表明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被虚列,投资收益被虚夸。
(四)筹资风险
1.资不抵债。出现这种情况,意味着企业面临着被清算偿债或进行重组的威胁,很可能要折价变卖资产或对资产价值进行评估,会计报表上的计价标准可能不再使用。
2.过度依赖短期借款。这时企业极易出现筹资受阻,周转不灵,进而难以偿还到期债务或生产经营难以为继的局面。
3.无法获得供应商的正常商业信用。出现这种情况,要么是企业偿债能力低下,要么是债台高筑,负债压力大。
二、财务预警的应用
在实际应用时,企业可以从财务指标和财务报表结构两方面进行预警:
(一)财务指标预警
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现金流量、资产负债率、存货周转率等关键指标的变化,发现企业财务危机的征兆。一般来说财务危机征兆的表现有到期债务本息偿付比率小于1、资产负债率大幅上升、流动比率降到150%以下、存货周转率大幅度下降、应收账款周转率大幅下降。
1.偿债能力分析指标。充分利用财务杠杆,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但是负债的额度和期限必须保持合理的结构才能促进企业的稳健经营,否则可能加大企业还债负担,增加企业经营风险。很多上市公司因财务负担过重,无法偿还到期债务而引发财务危机。对于债权人(投资者)来讲,关注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至关重要。从现金流角度去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更加客观、科学、合理、可靠。衡量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
(1)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该指标说明企业通过经营活动所获得的现金净流量可以用来偿还现时债务的能力。比率越大,说明企业流动性越大,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反之,则说明企业流动性越小,短期偿债能力越弱。如果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长期偏低,而偿还债务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筹资活动所带来的现金流入或投资收回的现金流入,企业必将面临财务危机。
(2)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负债总额,该指标反映企业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偿还企业全部债务的能力,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比率越大,表示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反之,表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弱,国外经验表明,该比率在0.20以上的公司财务状况较好。
值得注意的是,若企业的经营活动所取得的现金在满足了维持经营活动正常运转所必需的支出后,不足以偿清债务,而必须向外筹措资金来偿债,就说明企业财务状况有所恶化。即使企业向外筹措到新的资金,但债务本金的偿还还是取决于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2.财务弹性分析指标。所谓财务弹性就是指企业适应经济环境变化和利用投资机会的能力。这种能力来源于经营现金流量和支付要求之间的比较。支付要求可以是投资需求、承诺支付等。当现金流量超过需要,有剩余的现金,企业适应经济环境变化的能力就强。财务弹性包括以下几个指标:
(1)现金股利保障倍数,即:每股营业现金净流入/每股现金股利。该指标表明企业用年度正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来支付股利的能力,比率越大,表明企业支付股利的现金越充足,企业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也就越强,财务状况良好。
(2)资本购置比率,即: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资本支出。其中,“资本支出”是指公司为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发生的支出。该指标反映企业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维持和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能力。比率越大,说明企业支付资本支出的能力越强,资金自给率越高,当比率达到1时,说明企业可以靠自身经营来满足扩充所需的资金:若比率小于1,则说明企业是靠外部融资来补充所需的资金。
3.获现能力分析指标。通常用经营现金净流入与投资资本的比值来反映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获现能力指标弥补了根据损益表分析公司获利能力指标的不足,具有鲜明的客观性,主要包含以下指标:
(1)销售现金比率,即:经营现金净流量/主营业务收入。该指标反映每元销售得到的现金多少,既可反映公司生产的商品在市场上的畅销程度,又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公司管理层的经营能力。该指标的比率越大越好,类似于权责发生制下的主营业务利润率。
(2)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即:经营现金净流量/普通股股数。该指标反映公司最大分派现金股利的能力,公司分派的现金股利若超过该指标比值,说明需要借款分红,此公司面临财力危机。
(3)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即:经营现金净流量/全部资产。该指标说明公司全部资产产生现金的能力,该指标比值越大越好,通过与同业平均水平或历史同期水平比较,可评价上市公司获取现金能力的强弱和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4.现金流量结构分析指标。现金流量结构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是否正常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及其内部结构三个部分。其中,经营活动流入量/经营活动流出量这一比率最为重要。该比率反映了企业靠自身经营活动所获现金满足其正常经营活动所需现金的程度。在某种程度上,该指标体现了企业盈利水平的高低和获利能力的强弱。长期来看,若其比值大于1,说明企业的简单再生产在不增加负债的情况下能基本得到维持;该指标比值若长期小于1,表明企业缺乏足够的现金维持再生产的正常进行,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靠出售资产或向外融资才能维持,企业将面临破产危险。
(二)财务报表预警
企业的各项财务管理活动,经过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归类汇总,最终形成了财务报表,财务报表是对过去财务管理活动结果的综合反映。企业财务报表主要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其他辅助报表。企业财务报表虽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但通过分析,可以系统评价企业过去财务管理整体效果和变动趋势,通过预警可以帮助企业把握财务管理发展方向。财务报表能够反映企业在一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一定时间内的经营成果。
三、财务排警对策
在对财务风险进行防控并对其警情进行测度后,当发现警情或警度已经测定时,为防止警情扩大或爆发,企业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排警对策。这些对策可归纳为:
(一)经营风险的排警
1.拓宽、拓新产品的市场。丧失市场是财务出现风险的开始,因此,扭转财务的不利局面应从拓宽、拓新产品的市场开始。
2.寻找涨价原材料的替代品。寻找供应紧张的主要原材料的替代品,可以降低成本,为企业生存带来一线生机。
3.经营多元化。企业有多种产品,有不同的消费群,即使某种产品亏损,也可以用其他产品的盈利来补偿,从而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
(二)投资风险的排警
1.实施资产重组。通过资产重组,优化资产配置,提高资产运营效率,减少投资风险。
2.处置资产。为了偿还债务或将呆滞资产变现来解决资金紧张的局面,企业会处置资产。
(三)筹资风险的排警
1.寻找新的抵押和担保贷款。通过资产的抵押和质押,或寻找相应的担保,争取更多的经营资金。
2.售后回租资产。如将办公用房、交通车辆等出售,然后再向买方租用房产和车辆,因为租金远远小于其出售款,可以缓解资金紧张的局面,同时还能满足生产、经营需要。
3.债务重组。对于无法展期的债务,若到期无力偿还,企业可以与债权人达成协议,实施债务重组。
财务预警机制不仅能够帮助经营者预防危机,也是企业各利益关系关注的焦点。经营者能够在财务危机出现的萌芽阶段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企业经营,预防失败;投资者在发现企业的财务危机的萌芽后,要及时处理现有投资,减少更大损失;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利用这种预测,帮助作出贷款决策并进行贷款控制;相关企业可以在这种信号的帮助下作出信用决策并对应收账款进行有效管理;注册会计师可以利用这种预警信息确定其审计程序,提高审计效率,规避审计风险。
总而言之,企业应当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要有一定的风险意识和超前意识,建立健全财务预警机制,以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和恶化。
参考文献:
1.艾健明.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研究.企业经济,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