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工程体系建设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专业平台课程设置。专业平台课主要是通识教育课程部分。该部分学校有统一的要求,原则上不能做变动。在材控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中,专业课程的设置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在教育部专业目录中虽然列出了对该专业的主干课程,但并没有对其专业课程做严格的限定。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材控系曾多次组织基础课程和相关专业教师进行讨论,在不违背大专业体系和学校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做了部分调整。我系针对材控专业的特点及以后学生就业的岗位,对专业平台课程部分教学学时和授课内容做了调整,如将传统的“工程力学”分解为“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门课程,并增加了学时,强化了“材料力学”部分的教学。为了让学生对材控专业各方向有初步的了解,增设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概论”;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是从专业角度出发有侧重的学习,并为以后学习相关的控制类及设备类课程打下基础,新开设了“PLC系统和应用”;在材料成型过程中,离不开热量的传输,故新增设了“传输原理”,这些都是在传统课程体系中没有的。
(2)专业课的设置。专业课分为专业主干课和专业选修课。专业主干课按照原理类、工艺类、设备类来设置课程;专业方向课针对各专业方向的特点,突出专业和特点相结合。如保持锻压工艺与塑料成型方向以塑料、冲压及压铸工艺及锻造工艺设计为主,压力加工方向以各种板带材轧制工艺、孔型设计、型钢和管材生产工艺等为主,焊接方向以材料的焊接工艺及焊接结构等为主。同时,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并能使学生及时了解该专业方向发展的前沿和新技术,特开设部分选修课,如“有色金属塑性加工”、“新材料”、“先进连接技术”、“现代模具设计制造”、“现代表面技术”,主要体现少学时、多门类的特点,强调课外查找资料获取知识。在课程体系的总体构建下,对部分课程进行了整合和优化,科学、系统地确定所开课程数,每门课程的授课内容及课程之间的衔接。对设备类课程,目前控制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相应的成型设备及控制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教学大纲中新增了部分新设备的教学内容。同时对陈旧和重复的内容在教学大纲中应以抛弃。
(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实践教学的重点是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它是大学本科四年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创新、增强动手能力的重要渠道。尤其是在新课程体系的指导下,需要利用现有实验条件,以培养服务于生产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为导向,对原有的实践环节进行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及实训。通过理论课带实验,增加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在我校现有设备逐步安装到位后,需要对理论课带实验大纲进行重新修订和编制,强化实验内容,提高实验质量。增开综合实训,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融会贯通的能力;弱化技能培训,如焊接方向将“焊接技术训练”由以前的三周缩为二周,“焊接技术综合训练”由二周增加至三周,通过焊接技术综合训练,可将所学的专业课程知识连贯起来,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增加“焊接方法及设备综合实验”(1周)、“金属材料焊接课程设计”(1周)、“轧制过程动态模拟与仿真实训”(1周)、“轧制产品质量检测综合实训”(1周)、“锻造工艺与工装课程设计”(1周)。不仅从量的方面增加了实践环节,同时也要保证实践教学环节较高质量的完成,增加了学生动手和实践的机会。
(2)生产实习。目前我校材控专业三个方向的生产实习安排的教学进度和时数是不同的,实习的单位也不尽相同,都在相关的专业生产厂实习。实习工作量不饱和,学生实习的效果较差。通过编制详细的生产实纲及实习内容,与企业联合,通过共同指导来提高实习质量。
(3)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占学分最多,也是本科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目前我校材控专业的毕业设计主要是在校内进行,学生主要是做某一专题研究,实验做得少或者是没做,论文主要是照搬照抄后稍做修改,论文质量难以保证。目前毕业设计的改革主要是从选题、指导方法上进行改进。目前我校材控系学生在毕业设计开始前,约70%~80%的学生已签约了工作单位,指导老师可针对学生以后可能从事的岗位及兴趣来合理选题,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为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当然,也可以考虑让学生自主选题或到签约单位做设计,指导老师对学生的任务要求及内容要明确,尽可能量化,并及时督促和管理。旨在培养学生查阅文献和总结的能力、设计能力、实验动手能力,以及实验结果分析和论文撰写能力。
篇2
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出现弄虚作假、伪造业绩、串通投标、履约失信等等诚信缺失问题,为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推进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行政、社会监督,维护公平竞争的招投标市场秩序势在必行。
一、招投标各方失信行为
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只要招投标各方中有一方存在失信行为,就可能导致整个招投标活动呈现不公平,使其他守信者成为“受害者”。
1、招标人失信行为
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不招标,将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化整为零规避招标;以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对潜在投标人实行歧视待遇;应当公开招标的项目不按照规定在指定媒介资格预审公告或招标公告;中标通知书发出后改变中标结果;擅自提高履约保证金,强制要求招标人垫资等。
2、投标人失信行为
使用伪造、变造的许可证件、提供虚假的财务状况或者业绩、虚假的项目负责人等情况参加投标;不遵守开标会场纪律,干扰开标、评标秩序,对招投标工作造成不良影响;以他人名义或允许他人以本单位名义承接工程;通过行贿等不正当手段谋取中标或者向中标人索取好处费;中标后,无正当理由不按时办理中标通知书等手续或者放弃中标,擅自变更、终止合同,无正当理由不按时缴纳履约保证金及差额保证金。
3、招标机构失信行为
超越资格许可范围、明知委托事项违法而进行业务;采取行贿、提供回扣或者给予其他不正当利益等手段承接业务;泄露应当保密的与招标投标活动有关的情况和资料;与招标人或者投标人串通,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工程招标资格证书。
4、评标专家失信行为
应当回避而不回避,擅离职守,不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方法和标准评标,私下接触投标人,向招标人征询确定中标人的意向,诱导投标人澄清和补正,对依法应当否决的投标不提出否决意见。
5、监管部门失信行为
对同一性质的不同当事人的违规行为,处罚标准不一;监督不力,对违规行为查处不严。
二、招投标各方主体失信的成因
工程招投标中发生失信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表面上是违规操作、无序竞争,实质是利益驱动,根源在于法制观念淡薄、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力等。
1、利益驱动。一是招标单位中掌握决定权的个别人,为了获取私人利益,千方百计与投标人和中介机构串通,使得“自己的队伍”中标,从中获得巨额“好处费”。二是一些机构为了获取更大经济利益,主动帮助招标人、投标人串通投标。三是随着招投标市场的逐步发展与完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面对 “僧多粥少”的局面,招投标各方为了实现各自的利益,达到各自的目的而不择手段,采取串标手段获得中标。
2、法制观念淡薄。招投标主体各方当事人对《建筑法》、《招标投标法》、《招投标法实施条例》、《民法》、《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不熟悉,不学法、不懂法、不守法,或者明知故犯,心存侥幸心理,存在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思想。
2、制度不健全。由于各项法规政策的不配套、相关部门配合不力,对维护招投标市场的信用机制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信用制度建设的严重滞后。《招投标法实施条例》中虽规定国家建立招标投标信用制度,但并未出台相关配套实施办法,尽管有些地方可能制定了一些信用考核机制,但由于缺乏通用性和相关性,导致其参考性及实用性存在一定难度。
3、失信行为查处难。《招投标法》、《招投标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中均规定资质挂靠、串标等失信行为是违法违规的。但现实中,投标人资质挂靠、串标和围标等行为,行政主管部门实际工作中很难查证,即使调查取证,也很难认定。
4、监管不力。目前招标投标监督体制并不顺畅。现行招标投标管理体制,对招标投标活动的行政监管由多个部门负责。这种多头管理的格局容易引发矛盾和相互推卸责任,造成监管不力。同时,对失信的当事人,没有统一的明确的惩罚规定,处罚也可能因为标准不一致,而导致不公平。这样致使失信行为的风险成本相对较小。
三、加强工程招投标诚信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要建立公正、规范、健康、有序的招投标市场,应从信息化建设、第三方信用报告、诚信“投标”制、多方位监督等方面,营造浓烈信用氛围,形成“守信者荣、失信者耻、无信者忧”的社会氛围。
1、加强信息化建设。 一是建立“一网三库五系统”工程电子招投标平台。“一网”就是统一电子招标投标网;“三库”就是公司信息库、评标专家信息库和投标人信息库;“五系统”就是网上投标报名、业务监管、办公自动化、电子评标、电子监察等五个系统。电子标书制作模块使用统一模板格式,固化通用条款,凸显专用条款,同时对招标条件备案、招标公告、招标文件等实行行业部门和综合监管部门“双审”。二是网上全程留痕。电子招投标全过程中的事项受理、经办人的处理、重要节点操作等自动记录,在网上留下痕迹。纪检、财政、审计、住建等部门可实时查看,防篡改数据、扩大权限等问题的发生。实现综合监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行政监察部门在同一平台上对交易过程实行实时同步监管、同步预警纠错。
2、应用第三方信用报告。制定《企业信用评价指导性标准和规范》、《信用信息征集管理办法》,规定企业在参与本地区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投标时,必须使用企业信用评级报告。企业信用报告由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出具。设定企业信用报告有效期年限,有效期内企业信用报告可重复使用。区外投标企业可向属地或该地区信用评级机构申请信用评级,信用评级报告采用本区制定的“标准”和“格式”, 促使投标企业更加重视自身的信用状况,而且招标单位更加关注投标企业的信用状况。
3、推行“诚信投标” 承诺制。一是投标人在投标前签定《诚信投标承诺书》,并与投标文件同时递交。对于不提交承诺书的投标人,其投标文件将不予接收。对于违反承诺内容的投标人,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二是推行“公正评标” 承诺制。评标专家在评标前,签定《公开评标承诺书》。对于不在承诺书上签字的评标专家,不得参加评标工作。对于违反承诺内容的评标专家,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三是推行“诚信” 承诺制。招标机构在提交招标文件备案资料时,应提交《诚信承诺书》,对于没有签定《诚信承诺书》的机构,其提交的备案资料将不予接收。对于违反承诺内容的招标机构,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4、建立全方位监督机制。一是科技监管。建立电子监控系统、评标专家语音通知系统、评标区域门禁系统、刻录系统、变声答辩系统等监督平台系统,运用网上异地评标系统和电子化招投标系统,让招标投标活动全程阳光运行。二是内部监管。内部明确职责分工,细化各个关键节点和环节,对所有进场交易的项目,采取“统一受理、分步操作,定岗定责、流水作业,规范透明、全程监督”的运作模式,责任分段承担,风险相互控制,权力相互制约,办事相互监督。三是联合监管。建立纪检、监察、财政、审计、检察、住建、招管办等部门联合监督机制,形成一个综合监管体,负责对招投标事项联合审议、对招投标过程联合监督、对施工合同履行联合管理,确保联审有高度、联监有广度、联管有力度。四是社会监管。增强工程招投标活动的公开度、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在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中实行社会监督员监督制度,聘请人大、政协、纪检监察、法院、检察院、新闻媒体的人士为招投标社会监督员。对项目招投标、评标、定标过程进行实时监督,按照文件规定的工作程序进行监督、行使权力和承担义务。
四、结语
要使工程招投标工作健康有序发展,我们必须认识到诚信体系建设在招投标活动中的重要意义,必须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必须杜绝招投标主体各方不诚信行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
篇3
二、制定方案,明确要求
根据赣州市治工办的工作部署及要求,我县及时制定了《县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印发<县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于工信字[2013]7号)以及有关的工作制度、管理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一系列文件,这些文件对我县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分工和各自职责。
该项工作启动后,县工作协调小组及时责成各有关部门按照《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基本指导目录(试行)》的要求,梳理工程建设项目,编制本部门工程建设项目相关信息和公开目录,明确公开范围,规范工程项目审批、实施、验收各阶段的相关信息内容和格式,以及信息收集、报送、审核、、检查等方面的要求和程序规范。同时,梳理工程建设领域的企业(个人)信誉评价、项目考核、合同履约、个人执业信息等相关信用信息和信用信息目录。按照信用信息目录和共享标准,利用现有资源,整合相关信息,努力建立完善工程建设领域企业(个人)信用信息体系、企业(个人)征信和信用评价体系。
三、建立专栏,推进公开
2013年1月,我县在政府门户网站上建立“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专题栏目,由各成员单位向县信息中心提供信息,在专栏里项目基本信息、项目审批信息、企业基本信息以及企业不良行为记录等内容。
2013年2月14日,全市启用了统一的工程建设领域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共享平台,我县立即安排信息中心相关业务人员赴市参加学习培训,熟悉平台操作规程,掌握相关技术规范。2013年2月15日,我们立即组织相关成员单位工作人员,进行平台操作技术培训,使各成员单位工作人员尽快熟悉、掌握平台操作技术,为我县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
2013年2月27日起,我县政府门户网站正式建立链接,接入统一的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平台,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就可以直接访问县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平台,查看统一的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
2013年4月10日,县协调小组组织各成员单位及相关业务人员参加了全省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电子标签推进培训视频会议,并要求各单位按照省治工办的要求,在项目审批、信息报送过程中规范使用电子标签。我县2013年5月以后的所有项目已基本按照项目信息“电子标签”的规范要求。
四、加强监督,及时通报
为加快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进度,2013年4月25日,由县治工办牵头,县工作协调小组具体组织,召开了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推进会,会上对各成员单位组织实施该项工作的情况进行现场通报,对某些工作不到位的单位提出了批评,并限时整改到位,同时与各成员单位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沟通交流,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明确了各自的责任,推进了该项工作的开展。
篇4
2.1编制最佳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的制定,对油气长输管道工程质量体系的建设与实践,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本文认为,制定施工方案,首先要从周边环境和国家政策出发,之后根据实际的地质情况和需要的材料、技术制定,最后通过对总体工程的评估来制定相对应的应急处理方案和维护方案。比方说,在2007年的时候,中国石油在西部管道兰州末站建设容积为15万m3的大型钢制储罐,罐内壁直径93m,高度22m,该基础工程的施工重点是桩基工程和环梁混凝土浇注工程。施工方根据该工程的结构特点、环境条件、地质条件,从组织、技术、经济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经过定性、定量分析评价,编制了以保证施工质量为前提的施工方案,经过EPC工程部和监理单位批准后组织实施。由此可见,施工方案的编制务必详细到每一个方面,哪怕是一个螺丝,都会影响到总体工程的质量。2.2加强技术、技能培训,提高施工队伍的素质对于油气长输管道工程质量体系的建设和实践来说,最终还是要依靠“人”来完成。而控制好人为因素的有效方法在于,加强技术和技能上的培训,同时树立较强的安全意识,让每一个员工在自身的岗位上,都做到最好、最安全、最先进。由于油气长输管道工程比较重要,即便是一个基层工人也应具有较高的知识储备。所以,在培训的时候,尽量是拓展培训,加强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团队技术、技能的提高,将施工队伍的总体素质提升。只有施工队伍的总体质量提高,才能保证在日后的发展中,工程的应用时间长久。2.3推行科技创新,提高质量管理水平要想建设一个完善的油气长输管道工程质量体系,就必须在管理上努力。传统的管理一般是设立硬性规定和死板的规矩,这些都让现阶段的工人无法接受,而且与工程本身充满了格格不入的地方,导致最终的质量体系不达标。本文认为,科学的管理才能促进良性发展。在油气长输管道工程质量体系的管理当中,首先要选用一些有技术性经验的管理人员,这样才能全面管理;其次,管理人员应该从基层人员当中进行层层选拔,尽量不要外聘,否则会与原来员工产生冲突;第三,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案要趋向于弹性,重要的方面依然要固定,但要灵活的执行管理方案,让每一个人心服口服,从根本上遏制消极怠工的情况。除了上述的工作之外,还要切实宣传、贯彻质量保证体系,推行全面的质量管理。由于长输油气管道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其施工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过程,再加上项目位置不固定,必须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方法。
篇5
各大高校和教育机构都在积极探索新时期网络人才教育的培养模式和改革思路。笔者长期在计算机网络一线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所在的课程教学组坚持以网络工程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教学探索和教学改革,逐渐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网络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体系,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扎实的专业基础,能够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基础理论和工程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具有一定研究基础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在专业能力上具体而言,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能力:网络协议研发、网络应用软件系统开发、网站建设与管理、网络规划和管理以及网络安全管理。
1)网络协议研发。网络协议研发能力包括协议分析和应用能力以及协议仿真和优化能力。一方面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通信协议TCP/IP协议栈要非常熟悉,能够有效的对协议数据包进行深度分析和处理,熟练掌握常用的网络仿真软件中的一种,如NS2、OPNET、OMNET++等,对协议用到的算法进行优化与分析;另一方面,对于常用的应用层协议,如HTTP协议、FTP协议和Telnet协议等能够熟练掌握,能够分析这些应用层协议的数据包,并熟练地应用这些协议进行相关开发。
2)网络应用软件系统开发。良好网络应用系统开发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多种常用程序设计语言应用能力(c++、JAVA)、软件系统项目管理能力、数据库系统开发和管理能力、软件架构设计能力和软件界面开发能力。能力熟练开发基于C/S模式的软件系统,利用软件工程的知识和项目管理技术,选择系统的开发框架和所使用的软件架构,设计和开发对应的数据库系统和处理逻辑以及对应的界面系统,最终完成整个软件系统的开发。在网络应用软件系统中,不仅仅要掌握开发桌面系统的能力,而且要开发基于移动系统的网络应用软件,如针对An-droid系统的软件开发。
3)网站建设与管理。网站建设与管理能力要求学生掌握网站开发的相关技术,具体而言包括HTML、XML、CSS、JSP、oracle/mysql/sqlserver、J2EE相关技术和JavaScript等,能够熟练运用这些技术开发基于Web的应用系统。当前随着移动设备的日益流行,学生还需要掌握移动Web的开发技术,如基于HTML5和CSS3等开发基于移动设备的网站系统。
4)网络规划与管理。网络规划与管理能力要求学生具有复杂整合式网络进行筹划、准备、运营、监控和故障排除的技能。具体而言包括交换机、路由器和防火墙等设备的规划与配置管理。
5)网络安全管理。网络安全管理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密码学、网络攻防技术、PKI架构、网络设备安全配置、访问控制、防火墙、入侵z测和VPN等技术。
2.网络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体系
2.1课程体系
网络工程专业是计算机、软件工程和网络技术交叉的专业,重点在与基于网络的知识学习与应用,涉及很多的理论、概念、协议和技术,包括数学、计算机相关理论、通信原理、软件开发相关知识和网络知识等各个方面,同时这些知识间存在渐进性和相关性。构建合适的课程体系,将知识点分散的每一学年的教学任务中,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掌握网络工程所需的理论和知识。在课程体系建设中,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以培养目标为基础。学校对于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作为课程体系建设的基础。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研究与应用兼备的本科院校,学校定位是教研并重,以培养具有一定研究基础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也应该以培养兼具研究基础的应用型人才为标准。
2)课程循序渐进。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网络工程专业相关的知识,课程的安排应该遵循从易到难、从浅到深、从基础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则。专业课程上,在大一阶段主要学习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计算机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等学科基础课程;大二阶段主要学习Java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算法设计、操作系统、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汇编语言与计算机系统组成、电子电路、接口技术等专业必修课程;大三阶段主要学习数据库工程、网站建设与管理、网络编程、移动设备软件开发、移动Web设计、Linux系统程序设计、网络安全、J2EE高级系统设计、软件工程、网络互联技术;大四阶段主要包括高级网络协议、网络工程设计(实)、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编译原理、软件项目管理等。
3)理论与实践并重。网络工程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因此在课程体系设置上需要理论与实践并重,在学习理论基础的同时,通过实践操作来进一步理解理论的内容,提高动手能力。一方面在每一门具体的理论课程上,都设置了专门的实践环节;另一方面,开设的以实践为主的课程,如数据库工程、网络编程、移动设备软件开发、移动Web开发等等十多门课程,来提高学生的实践开发能力。
2.2师资团队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组建优秀的师资团队不仅可以提交网络教学水平,而且可以通过教改项目和学术交流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针对网络工程的特点,学院组建了由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的网络工程教学团队,包括2名教授,3名副教授和若干名讲师和助教,团队成员都具有多年的网络方面教学和科研经验,同时教学团队定期开展教学改革的研究活动。为了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教学团队成员积极参与相关研究,目前主持省部级以上教学和科研项目18项,所有成员均主持和参与校级以上教学和科研项目。
为了提高教师实践操作能力,学院大力支持团队教师参与网络相关专业认证培训和时间,目前有6人获得了CCNP认证,1人获得了CCIE安全的认证,还有3名教师分别在学习路由交换和无线认证;除了思科的认证,多名教师还参加了JAVA相关培训,并获得了证书;联合吉大东软公司开展网络协议和网络安全攻防师资培训;此外,网络教学团队还积极参加各种网络前沿技术的培训,以提高实操水平。
除了在编教师以外,学院与知名IT企业合作,如思科、IBM、汇丰软件、花旗数据等,通过外聘教师的方式,将企业工作在一线的工程师引入教学中,实现“校企”人才资源共享;同时学院制定相关激励政策,鼓励并安排教师去企业一线定岗锻炼,以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2.3教学模式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只是将书本内容教授给学生,不利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也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改进教学课程体系、提高教学团队能力的同时,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实践也一直的探索之中。
1)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法的特点是抓住学生思维过程中的矛盾,启发诱导,层层深入,最终引导至正确结论。例如在学习滑动窗口概念时,首先提出滑动窗口的原理,然后让学生讨论为何需要滑动窗口,滑动窗口技术可否存在改善之处,或者是否有其他更好的机制来提高通信的性能。
2)案例教学。由于网络工程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案例教学在教学中很有必要,而且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通过实际的案例,提过问题的解决方案,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能够将抽象的理论和概念应用到具体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对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同时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明白学到的知识可以这样应用到现实的问题中。例如在网络层IP地址划分和静态路由的讲解上,构建一个包含2个路由器、2个交换机和4台PC机的网络拓扑,设计和配置,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地址,路由协议等,实现全网互通。
3)任务驱动式教学。任务驱动指的是在学习网络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来完成任务。在任务驱动教学中,首先要确定问题,选择一个与当前学习知识点紧密相关的问题作为任务;然后学生可以组队,也可以独立去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可以提供需要去哪里寻找资料,按照怎样的路径去解决问题。同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沟通,以更好的寻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最后教师对学生的结果进行评价,给出反馈意见。例如在学习无线协议时,教师提出要求模拟一个100个节点的,活动范围为50M*50M的无线自主网络的通信过程,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路由协议来实现。
2.4实验教学
网络实验教学指通过使用一定的实验设备和软件,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具体的熟悉理论知识和操作,通过实验理解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同时进一步深入掌握协议和理论的思想与内涵。
在硬件上,学校至今已投资300多万元建设思科网络实验室和物联网实验室,其中思科网络实验室包含8组路由和交换设备和4套安全设洌可以满足CCNP以上级别考试要求。学生可以构建相应的网络,配置,P地址、子网掩码、网管、多种路由协议、VLAN、NAT、DHCP、DNS、多种通信冗余协议、多种VPN,访问控制、PKI、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等网络相关技术。物联网实验室提供了物联网的感知、设计、应用等不同层次实验内容,并提供综合性的应用场景展示。
篇6
一、软件工程与监理
(一)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实质属于多学科的交叉,包括了计算机语言、计算机硬件、信息通信技术等,软件工程是传统工程管理模式与软件科学的完美结合,软件工程不会深入软件设计的细节,而是以软件的开发进度为核心,软件产业是一个更新迅猛的行业,软件系统的生命周期很短,只有快速推出软件产品才能占领市场主导权。传统软件工程可以分为八个阶段,按照项目的推进顺序可以概括为项目背景调研、项目需要分析、项目可行性分析、项目综合分析、工程细节设计、编码设计与测试、综合软件综合测试以及软件维护等。管理人员根据软件开发的进程制定可行的管理计划,同时严格控制各个环节,保证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性,目前,我国软件工程开发流程已经比较明确,但基于软件质量的监理体系仍然缺位,软件工程出现“保量不保质”的现象。
(二)软件工程监理
传统施工建设工程中包括了业主、设计方、施工方以及监理方,业主是项目投资的主体,设计方负责工程设计,施工方负责现场施工与协调,监理方属于独立于施工方与业主之外的第三方机构,业主将质量监督、现场管理监督、安全监督等权限转交给监理方,监理方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与行业标准对项目进行审核。软件工程监理体系是将传统工程的监理机制移植到软件工程中,软件工程监理机构可以对软件工程进行监督与管理,因为软件工程具有一定特殊性,软件工程承建单位同时承担了软件设计与软件编程任务,因此第三方监理机构的介入十分必要,一方面可以提高软件工程开发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保证投资方的基本权益。软件工程本身就属于十分复杂的过程,不论是软件功能设计、结构设计,还是软件编程,都放映出了人类思维逻辑的严密性,因此,软件工程监理体系也根据严谨与严格。
二、软件工程监理体系框架
软件工程监理体系属于典型的全过程管理模式,监理机构持续跟进软件开发进度,需要对软件质量、安全、效益进行综合分析与审核,同时需要对工程承建单位进行资格审查,对项目施工过程进行可行性分析。软件工程监理体系的核心是软件工程,监理的主体包括政府机构与第三方监理单位,软件工程监理体系的目标是实现工程利益最大化,软件工程监理体系的参与主体除了政府部门以外,还包括投资机构、承建单位、仲裁单位以及政府其他职能部门等,投资方与监理单位的监理合作依据包括法律规范、合同、契约等。由软件工程监理体系的框架可以看出,监理系统主要包括两大组成部分,分别是政府宏观监理体系以及第三方监理体系,政府宏观监理体系的内容包括行业标准的制定、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工程承建单位的资质认证、项目合同有效性的审核等。社会监理体系主要以独立的专业化社会监理单位为主,第三方社会监理单位接受投资方的委托,负责软件工程的日常监督工作。
三、软件工程监理体系内容
(一)质量控制
目前,我国的软件工程监理体系的内容与目标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包括质量控制、成本控制、进度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以及组织管理。其中质量控制的主要任务包括四点:一是对承建单位进行资质审核,确保承建方有足够项目实力,并从多个承建单位中挑选最合适的单位;二是明确质量技术指标;三是全程监督承建单位的工作,保证每一个环节符合质量标准;四是排查软件工程中的质量缺陷,保证软件满足基本使用需求。除此之外,监理机构还需要对承建单位提交的系统设计方案进行审核,确保系统测试计划能够达到设计目标,同时对承建单位提供的设备与材料进行质量审核,项目完成后由监理机构对软件子系统以及整体系统进行综合检测。
(二)成本控制
软件工程监理体系的成本控制目标就是为了现实利润最大化,业户与监理机构需要对项目成本预算进行综合审核,核实软件工程项目的工程量与材料成本,项目完成后需要对工程结算进行全面审查与监督,保证项目款项符合实际。软件工程监理体系成本控制的途径主要有六个:一是对审查项目的设计预算进行审查,监理机构对方案成本、材料、设备进行细化预算,审查每一项支出的合理性;二是对已经完成的工程量进行记录,为工程结算提供依据;三是对合同条款进行审查,保证业主与承建单位签订的合同符合法律规范,同时保证合同报价满足双方利益;四是对工程变更部分进行审核,软件工程在进行建设过程中存在很多随机性,需要根据项目需求进行修改,因此,监理机构需要对项目变更部分进行记录,保证工程结算准确性。
(三)进度控制
软件工程监理体系对进度的控制主要体现在三个阶段,包括项目准备阶段、项目执行阶段以及项目验收阶段,监理机构需要按照不同阶段的建设目标安排审核任务,进度控制的目标就是保证软件工程项目可以按照预期规划推进。软件工程监理体系对项目的控制方案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以及事后控制,事前控制需要监理机构对项目建设内容、项目难度、工程量进行准确预估,另外还需要对项目计划进行可行性分析,保证项目可以按照计划推进;事中控制需要监理机构实时更新施工进度,保证项目进度达到预期设计目标,如果项目不能按照预期规划完成,则需要及时通知业主,由业主对施工计划进行调整,并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事后控制需要监理机构对项目的整体推进情况进行评估,保证项目整体达标。
(四)管理控制
软件工程监理体系的管理控制内容涉及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以及组织管理。(1)合同管理,合同管理是软件工程监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合同是保障软件工程监理体系各方利益的重要凭证,因此软件工程合同必须具备真实性与客观性,监理机构有责任参与合同拟定,合同拟定过程中,监理机构需要协调各方利益,除了需要对合同进行审核外,还需要监督各方履行合同义务,调解合同中的矛盾,保证合同可以顺利有效履行。(2)信息管理,软件工程项目涉及的信息十分庞大,不仅包含了项目本身的设计信息,还包括项目市场信息、项目协调信息等,信息是项目控制的基础,监理人员需要根据项目情况充分收集、整理、整合项目信息,同时加强关键信息的保密工作,为项目审核提供资料。(3)组织管理,软件工程涉及的参与方很多,包括投资单位、监理单位、承包单位、分包单位等,各个项目参与方都有一定的利益诉求,同时也有自身的工作模式,软件工程监理体系必须有效协调各个参与方,将各方力量集中在项目建设,保证项目推进顺利。
四、软件工程监理体系构建
按照软件工程监理体系的设计目标与内容对软件工程监理体系进行拆分,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包括招投标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以及验收阶段,根据项目推进的流程对软件工程监理体系进行分步骤构建,将软件工程监理体系分为招标阶段监理体系、设计阶段监理体系、实施阶段监理体系以及验收阶段监理体系,以监理体系的设计目标为基础进行监理体系进行构建。
(一)招标阶段监理体系
招标阶段监理体系的监理目标体现在两个方面:协助业主明确工程技术指标,同时确定建设目标;保证业主与承建单位达成一致,促成合作。招标阶段监理体系的质量控制目标是了解业主单位的质量需求,并参与制定招标书,进度控制的目标是帮助业主单位制定工程的工作推进计划,成本控制的目标是明确企业主的工程范围,并确定工程的整体预算,管理控制的内容包括参与合同制定过程,并明确合同中的技术指标与验收标准,同时与业主以及其他项目参与方构建信息沟通机制,保证信息沟通渠道畅通。
(二)设计阶段监理体系
设计阶段监理体系的监理目标体现在三个方面:保证业主与承建单位在进行工程设计时符合国家规范;对软件工程设计进行审核,保证相关技术指标规范化,并为业主提供最优化的设计建议;帮助业主单位发现设计中的漏洞与缺陷,从而消除设计缺陷。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目标是保证设计具有一定兼容性与可开发性,进度控制的目标是根据合同督促承建单位按要求推进计划,成本控制的目标是项目建设最优化,最大限度地压缩项目成本,管理控制的目标是及时梳理合同变更的内容,并对合同变更进行记录,监理单位有责任保证业主与承建单位的信息沟通渠道,同时对项目建设中的文档资料进行管理,组织各个项目参与方定期沟通。
(三)实施阶段监理体系
实施阶段监理体系的建立目标体现在三个方面:保证软件工程实施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保证工程建设的内容符合国家标准及行业规范;保证工程建设,处于受控范围内,并达到合同要求的标准。实施阶段的质量控制目标是对承建单位提交的质量管理计划报审表进行逐项审核,同时对项目各个子系统进行实时监测,进度控制的目标是保证承建单位的项目推进进度达到合同要求,成本控制的目标是审核承建单位提交的工程付款申请,对合同变更中产生的成本进行记录,未验收阶段工程结算提供依据,管理控制的目标是定期向业主单位与承建单位提交监理报告,通报监理合同执行的情况,由监理机构统一管理施工阶段的各种数据与报告。
(四)验收阶段监理体系
验收阶段监理体系的建立目标体现在三个方面:保证软件工程测试方案的合理性;检验软件工程建设目标是否满足国家相关标准及业主合同内容;验证工程项目的技术指标是否达到合同标准。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目标是及时向业主承建单位提交检验报告,保证工程检验的公正性与真实性,协助业主排查项目中的质量问题,对需要整改的部分进行重新验收,进度控制的目标是对项目验收阶段的进度进行控制,同时审核项目的整体推进进度,成本控制目标是帮助业主单位进行工程决算,管理控制的目标是对整个项目的执行情况提出建议意见,同时将各种验收报告与监理数据提交给业主单位,组织项目各方参与验收与移交工作。
五、软件工程监理体系影响分析
软件工程监理体系作为软件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同时也是软件工程的核心,软件工程监理体系对软件产业市场构成直接影响。软件工程监理体系对软件市场有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软件产业市场结构的影响,软件工程监理体系将直接打破现有的软件市场结构,软件工程监理体系可以提高软件工程的经济效益,导致软件工程资源集中在部分有有资质的大企业,同时将加速软件产业优化,淘汰一批不具备专业能力的承建单位,实现产品差异化竞争模式;二是对市场行为的影响,软件工程监理体系将促进软件产业市场的标准化建设,通过标准化管理模式降低软件开发的成本,激烈的市场竞争将刺激企业的创新能力;三是对产业效益的影响,一方面环境工程监理体系提高了软件开发效率,另一方面软件监理体系促进了行业技术革新,有利于产业规模化经营,提高了产业的整体效益。
六、总结
21世纪是计算机信息化技术的新纪元,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软件产业是信息化技术衍生出的第三产业,而且软件产业占我国国民经济总值的比例越来越高。软件工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行业与部门,且软件工程的建设成本较高,如果设计完成的软件出现质量问题,将对业主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害,同时造成社会资源流失。软件工程监理体系可以跟踪软件设计的全流程,通过标准化的监理模式管控软件开发过程,软件工程监理体系是软件产业的必然选择,而且软件工程监理体系逐渐得到软件产业与政府部门的重视,我国部分研发机构已经将软件工程监理体系用于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的软件系统工程,并已经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详细阐述了软件工程以及软件工程监理的含义,并根据软件工程的管理需求建立了软件工程监理体系,对软件工程监理体系的管理目标、管理主体等进行了系统阐述,最后探究了软件工程监理体系对软件产业的影响,希望本文的研究有利于我国软件工程监理体系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Key word: tendering and bidding, the good faith, thinking, system
中图分类号: TU72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我国工程招投标诚信体系制度建设有关情况
2007年3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2007〕17号),这是我国当前为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2008年6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正式建立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机制;2012年2月1日施行的《招标投标实施条例》明确规定:“国家建立招标投标信用制度。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应当依法公告对招标人、招标机构、投标人、评标委员会成员等当事人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理决定。”这是我国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加强制度建设,推动招标投标信用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促进行业自律、规范招投标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工程招投标领域信用缺失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是招标人的失信行为。主要表现为:立项审批时故意少报面积及压缩投资估算,以规避招标;工程款不到位,明确要求投标人垫资;招标后,要求二次下浮,签订阴阳合同;公开招标中,故意提高资格条件排挤潜在投标人;将包含在工程总包中的分部分项工程划分业主自行发包,如门窗、电梯、外墙保温等;工程竣工不结算,拖欠工程款等行为。二是投标人的失信行为。主要表现为:投标时,搞围标串标,串标抬价或排挤其他投标人,不具备资格条件的,挂靠他人资质;施工时,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不兑现承诺,以停工相威胁,强行要求工程变更,追加工程价款;结算时,勾结编审人员,高估冒算。三是招标机构的失信行为。主要表现为:无视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在制定招标公告、资格预审文件时,迎合业主意愿,为个别投标人制定特殊条款;欺上瞒下,背着业主,勾结投标人,暗箱操作;招标文件条款不清,模棱两可,对不同的投标人以不同解释,执行不同标准。
三、出现失信行为的原因分析
(一)法律意识淡薄。我国正朝着全方位的法制社会迈进,现代市场经济也是一种法制经济,一切经济行为应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建筑业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建筑市场秩序和规范行为均法律所明确。如《建筑法》、《招标投标法》、《民法》、《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都对招投标活动中各方当事人的行为作出了明文规定。如规避招标、串通投标等行为都违返了法律法规。这些失信行为,直接体现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法律意识淡薄。
(二)信用制度不健全。由于各项法规政策的不配套、相关机构协调不紧密,对维护招投标市场的信用机制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信用制度建设的滞后。有些地方可能制定了一些信用考核机制,但由于缺乏通用性和相关性,导致其实用性不强。
(三)失信行为调查取证难。《招投投标法》及其配套法规中虽然明确规定资质挂靠、串通投标标等不诚信行为是不合法的。但现实中,投标人资质挂靠、串标和围标等行为,行政主管部门很难掌握与之相关的书面证据,即使有上述行为,调查取证的工作也很难。
四、完善工程招投标诚信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要在招投标市场建立健全诚信体系至少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建设招标投标信用体系必须拓宽视野,强化统筹意识。
建立招标投标信用体系,不应仅局限于工程招投标环节,而要着眼于工程建设全过程,乃至于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设社会诚信体系,是经济社会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必然要求。应当把构建社会诚信体系作为中长期工作目标,统筹规划,分步推进,以招标投标信用体系为试点和切入点,政府各管理和执法部门分类建立本系统的诚信信息平台,对不良行为记录及时公示,并实行全国联网联动。研究制定信用评价和分级管理方法,并加强各部门间的联系和沟通,积极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市场等手段,逐步形成规范化的自律、监督和服务机制。
(二)建立信用评价机制,可适当引入项目业主评价
建筑行业各方主体,可以大致分为提供服务方和接受服务方,其中项目业主为接受服务方;与此对应的,勘察、设计、监理、招标、咨询、施工等企业是提供服务方,也就是建筑服务企业。从规划设计、参与投标到工程竣工交付使用,甚至到工程竣工后的质量保修和设备维护,在整个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建筑服务企业的行为说到底是为项目业主提供服务,处处都要体现服务质量。而建筑服务企业信用的根本来源,是其对项目业主提供服务的优劣,从这个角度上看,对建筑服务企业最有评价权的是项目业主。因此,建立招标投标信用评价体系,在以政府部门的评价为主的情况,也不应忽视项目业主的主观意见,而应引导项目业主选择“口碑好”的建筑服务企业。首先,建立项目业主评价机制应由政府主导,在制定招标投标信用评价标准时增加项目业主评价指标。其次,项目业主评价指标应覆盖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再次,项目业主评价体系应避免与工程建设各项技术指标重叠,着重体现项目业主对建筑服务企业的服务情况的评价。另外,应设立建筑服务企业信息反馈和申诉机制,避免项目业主的主观恶意评价。
(三)建立招标投标信用体系应逐步推进信用服务市场化
篇8
应急预案是指在风险分析和评估的基础上,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或者事故,事先制定的应对处理方案或者措施[1]。是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事件)或灾害,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
国内外各级地方政府和行业纷纷制定应急预案,学术界对应急预案也有较多研究[2-10]。对应急预案综合性的研究主要侧重在应急预案的制定原则、应急预案的基本结构、内容、分类和应急预案编制步骤等方面。
应急预案按照一定的内部联系规则构成了应急预案体系。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正式运行,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更加重视,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已初步形成。
一、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突发应急事件概况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自陶岔渠首开始,沿线经过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个省市,跨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全长1432km,全线布置各类建筑物2385座,沿线周边环境复杂,运行管理难度大。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突发事件主要为工程事故突发事件、水质污染突发事件、社会影响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四类。
(一)工程事故突发事件主要指工程结构、自动化系统、机电金结及供电系统发生破坏或失灵的突发事件,包括:工程结构破坏突发事件,如决口、堰塞、PCCP爆管等;自动化调度系统失控突发事件;金结机电及供电系统突发事件,如闸门损坏,供电系统瘫痪等。
(二)水质污染突发事件主要指由于外部原因造成总干渠水质发生污染的突发事件;社会影响突发事件,包括:渠道沿线化工厂等污染源渗入渠道污染水源;装载有毒有害化学品车辆坠渠引发水质污染;人为恶意投毒导致水质污染等。
(三)社会影响突发事件主要指可能对工程造成负面政治和社会影响的突发事件,包括:沿线水事纠纷事件;沿线人员私自进入渠道管理范围导致溺亡事件;渠道汛期左排建筑物行洪引起冲淹事件;沿线地下水污染纠纷事件等。
(四)自然灾害突发事件主要指受当地复杂地形地质和气候变化影响,存在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可能造成工程或人员伤害的突发事件。主要包括:洪水灾害;冰凌灾害;暴雨灾害;地震灾害等。
二、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应急预案体系
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应急预案体系由应急管理办法、综合应急预案、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及二级运行管理单位的应急预案组成。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及二级运行管理单位的预案均服从总体预案。
(一)应急管理组织机构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由一级运行管理单位、二级运行管理单位、三级运行管理单位组成。一级运行管理单位成立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应急管理工作,并下设办公室及专家组;成立各专业应急指挥部,具体负责各类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并下设专业办公室及专家组。二级运行管理单位参照一级运行管理单位设置应急管理组织机构,三级运行管理单位服从二级运行管理单位指挥,配合完成应急响应有关事项。
(二)应急预案的级别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突发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4个级别:Ⅰ级(特别重大事件)、Ⅱ级(重大事件)、Ⅲ级(较大事件)和Ⅳ级(一般事件)。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由一级运行管理单位、二级运行管理单位、三级运行管理单位组成。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分为四级,对照事件分级发生Ⅰ、Ⅱ、Ⅲ级突发事件时,一级运行管理单位启动一、二、三级响应;发生Ⅳ级突发事件时,二级运行管理单位启动四级响应。超出本级应急处置能力时,及时报请上级单位启动相应预案。
(三)应急响应
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分为四级,对照事件分级发生Ⅰ、Ⅱ、Ⅲ级突发事件时,一级运行管理单位启动一、二、三级响应;发生Ⅳ级突发事件时,二级运行管理单位启动四级响应。超出本级应急处置能力时,及时报请上级单位启动相应预案。
当国家或地方启动突发事件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时,各级运行管理单位相应应急指挥机构接受统一领导。
(四)应急保障
1.通信与信息保障
建立健全有线、无线相结合的基础应急通信系统,并大力发展视频远程传输技术,保障救援现场抢险与应急管理机构之间的通信畅通;做好与当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确保通讯畅通。
2.物资保障
各级运行管理单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组织做好应急物资监测、预警、储备、调拨及紧急配送工作,并加强对物资储备的监督管理,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特殊物资应提前签订相关应急供应协议,保证及时供应。应急处置过程中的应急物资由现场应急指挥部统一计划调配。同时了解地方政府的应急物资管理情况,必要时请求地方政府调拨。
3.应急队伍保障
各级运行管理单位要建立各类相应的应急队伍。充分依靠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力量和作用。应急队伍建设应分为先期处置队伍、后续处置队伍、增援队伍,以保证应急队伍处置情况时的连续性。
4.经费保障
突发事件处置经费纳入通水运行预算,应急经费实行专项拨付、专款专用。财务部门应按照突发事件处置要求,及时下拨经费。
5.其他保障
(1)各级运行管理单位充分利用社会应急医疗救护资源,支援现场应急救治工作。
(2)各级运行管理单位充分发挥保险在突发事件预防、处置和恢复重建等方面的作用。
三、现行应急预案分析
中线局应急处置管理工作处于起步阶段,为了有效提升全线输水调度应急管理能力,保障输水运行安全,中线局在《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突发事件应急调度预案》的基础上,适时开展全线应急调度演练:开展了专项应急调度演练。通过模拟北京段工程PCCP爆管、天津段工程箱涵严重渗水、京石段工程水质污染、河南段工程渠道决口4类典型工况下的应急调度,提升了各级输水调度机构有关人员的应急调度能力,同时通过演练发现了应急预案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预案制定方面
1.体系尚不完整
中线建管局虽然制定了应急预案体系,但是预案应急处置方案内容不全,各项应急预案的划分、编制是否科学合理,还有待时间和实践的检验,有的还没有正式出台,需要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的技术支撑作用,根据实际情况和情境变化,及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
2.针对性较差
分级响应措施缺乏差异性,三级所对应的分级响应措施比较相似,不能体现不同级别响应间的差异性,不利于不同级别人员应急状态下参照进行具体的操作。
突发事件救援是以相应的情境为基础的,对情境估计不足或者考虑的较少,这样的应急预案必然是有偏差的。应急预案应该是一个动态过程,是基于突发事件的演化规律的动态方案,而目前在应急预案制定过程中则很少这样去做,所以造成的结果就是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救援工作基本是基于领导的判断而来。
3.可操作性差
预案中对应急响应只是按部门罗列了响应行动,导致应急响应流程复杂,不够流畅,影响应急人员对预案的执行。
(二)预案执行方面
1.缺乏应急预案管理体系
应急救援预案的最大价值在于有效地进行实战,应急演练可以检验预案,并培训员工和应急救援人员。在对应急预案进管理时,要做到信息情况有人收集,后勤保障有人协调,基层预案有人指导,演练效果有人评估。
2.缺乏应急救援效果评价
没有对预案进行定期的评价,特别是在进行演练和实战后没有对预案实施的效果进行检验,导致应急预案不能及时进行修改。
预案里涉及到的通讯、装备、医疗、生活等后勤保障工作没有得到真正的演练,另外还有物资保障,演练过程没有涉及这些后勤保障部门,结果会导致后勤保障达不到应急预案的要求。
四、建议与思考
(一)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管理体系
建立相应的小组,专门负责预案制订、修订、管理工作,做好制订工作完善预案,组织学习培训,互相交流,演练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及时对预案作出修订。
(二)明确各级单位的角色责任和关系
结合各单位实际情况,在公司、二级单位、三级单位在救援力量方面部署,把侧重点放在各个层面的具体的救援行动上,对平时的应急救援训练有指导意义。
(三)积极组织演练
应急演练通常作为检验预案及培训员工和应急救援人员的重要手段。主要的演练方式包括:桌面演练、 功能演练、 疏散演练、 全面演练等,努力提高事故救援效果。
(四)建议构建应急响应仿真系统
研发应急响应仿真系统,提高应急管理研究基础和实践决策能力。
五、结论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正在完善之中,预案体系存在的问题会得到更进一步的重视,通过科学管理,应急预案将真正起到降低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吉夫,张盼娟,陈志芬,等.我国自然灾害类应急预案评价方法研究(Ⅰ):完备性评价[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18(2):5-11.
[2]曹羽,温家洪等.我国应急预案体系现状及展望[J].灾害学,2010,25(1):112-118.
[3]贺银凤.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历程及完善思路[J].河北学刊,2010(3):159-163.
[4]胡甲均,孙录勤,张勇林,槐杨.长江流域水利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J].人民长江,2010,04:41-45.
[5]殷青山.重庆市防汛应急预案编制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水利发展研究,2011,10:59-66.
[6]陈骥,田忠,孙昱,刘庆,陈涛.对我国水电工程防洪应急预案编制的几点认识[J].四川水力发电,2013,S1:75-77.
[7]唐燕,卢通等.水利信息系统应急预案编制方法研究[J].水利信息化,2014,2(1):47-53.
篇9
1.项目建设是全国森林生态定位监测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环境变化研究的支柱是监测、实验和信息系统,而地面长期定位的生态、环境观测和实验系统的建立则是重要的基础。为了深入研究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环境效应,深入研究生态特点及生态变化过程,为工程退化提前发出预警,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林木资源,必须对工程进行长期的定位监测。国家林业局通过“八五”“九五”及“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项目,分别在“三北”、长江、黄河、沿海、太行山等生态林业工程区内建立了近30多个定位监测点,监测防护林体系的生态功能及环境效益。另外,林业部门在荒漠化地区、重要的湿地以及三峡库区建立了多个生态定位监测站,开展大气、植被、土壤、水文等多方面的系统观测,这些不同类型的监测站构成了我国林业生态环境效益监测网络的主体,形成了从沿海到内地,从农田林网到山地森林,从内陆湿地到干旱荒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系统。现有的森林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取得了不同层次的长期监测数据信息与一系列研究成果,对于我国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有较大的指导作用。“三北”防护林工程监测体系项目的建设可以加强我国生态定位研究薄弱地区的生态系统定位研究,并可与其它生态定位站点建立了横向监测网络,建立有关森林信息、数据共享机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本区域定位研究的需要。由此可见“三北”防护林工程监测站项目的实施是全国森林生态监测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项目建设是林业长期定位研究的需要
包括森林在内的多数生态系统,其中的许多过程都是缓慢的。森林演替和种群之间的竞争,是森林生态系统中多年来一直在研究的问题。但是,这两种现象则是十分缓慢的变化过程。林中优势树种的种群动态、物质流动和能量分配、对于小环境的生态作用等,都是极为缓慢的,在短时间内很难监测到。生态系统中有些现象属于偶发的,多年生植物的繁殖模式就是这种现象。对于森林中乔木树种结实规律的认识,只有3-5年的观测是不能解决问题。火灾、水灾、病虫害、风暴、冰暴及火山爆发等干扰现象对森林的影响,必须经过长期定位研究才能充分地了解和认识。生态系统中的一些生物现象(沙漠生产力)同这种只有较大变幅的过程密切相关。微妙过程是指那些长期变化过程,其中年际间变化趋势变幅要大,降雨酸度的微妙过程和积聚生态系统养分损失水平的变化等都是很好的例子。决定种群动态和植被动态的因子较多,共同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十分复杂。对这种复杂现象的揭示,需要长期的研究和监测。对于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缓慢过程、偶发过程、年变化较大的过程、微妙过程及复杂现象等生态学现象和生态学概念与理论的验证,必须通过长期研究才能被充分地认识。要长期的从事林业生态系统定位研究必须建立生态定位监测站,进而从生态监测站得到监测数据,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研究,达到长期定位研究的目的。
3.项目建设是工程本身建设的需要
目前,“三北”防护林工程区,大多为无林区,这些地区的生态系统基本属于重建,受经济利益的影响,一般造林均以杨、榆树为造林树种。这些树种自我更新能力较差,林下其他植物很难生长。就黑龙江省西部地区而言,“三北”防护林初期营造的杨树已不多见,二期的造林开始衰退,有的已腐朽或形成风倒木,致使防护效能下降,林下天然更新极难见到。并随着树木的生长逐渐由低达到高峰,随着生长衰老而下降,为了保持林带的长效,必须及时进行林带的更新。据测算,黑龙江省现有的防护林的轮伐期一般为20a左右,如小青杨为19-21a,小黑杨为21a,小叶杨为29a。随着地域的不同,轮伐期会有一些变化,一般情况下,通过对林带气象因子、水文因子、风等因子的变化,以及粮食增收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现有林带所起的功能和作用,而这些数据的来源只有通过建立监测网络才能实现,网络建成后,通过数据分析,还可得出林带防护效能是否下降,林带宽度是否合理,林带更新年限,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指导林业重点工程的建设。
4.项目建设是对生态环境及其效益进行评价、预警、调控的需要
篇10
Key words: integrity, order, bidding, bid rigging string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诚信的基本内涵包括“诚”和“信”两方面。“诚”主要讲诚实、诚恳;“信”主要讲忠诚老实、诚恳待人。《招投标法》把建设工程招投标诚实信用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尽管从中央到地方一直强调建设各方当事人要讲信用、守规矩、重操守,然而有众多的部门、单位和个人仅仅把“诚信”当作口号,或者只是对别人要求。为此加强建设工程招投标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目前招投标市场不诚信的现状
建设工程招投标市场体系中的主要当事人有建设业主、投标人、招标、造价编审、建设行政监督机构。每一项招投标活动,如参与的当事人中有一方有失信行为,就可能导致整个招投标活动呈现不公平,使其他守信者成为“受害者”。根据本人多年调研,各方当事人可能存在的信用缺失行为如下:
1、招标人失信行为表现在;立项审批时故意少报面积和压缩投资估算,以规避招标;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不招标,或者化整为零规避招标;不具备招标条件而进行招标;应公开招标项目做邀请招标;故意提高招标条件限制或排斥潜在投标人,对潜在投标人实行歧视待遇;将包含在工程总包中的分部分项工程划分业主分包,如门窗、涂料、水电、外墙保温等;中标通知书发出后擅自提高履约保证金、强制要求中标人垫资;工程竣工不结算,拖欠工程款等。
2、投标人的失信行为表现为:投标报名时拉帮结派、搞围标、借资质挂靠;投标时,串通抬价或排挤其他投标人;施工时,工程偷工减料;承诺不兑现,以停止施工相威胁,想方设法搞变更;结算时,和造价审计人员串通,高估冒算等。
3、招标的失信行为表现为:无视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在编制招标公告、资格预审文件时,过分迎合业主意愿,为个别投标人“量体裁衣”;欺上瞒下,背着业主,勾结投标人,暗箱操作;招标文件条款约定模棱两可,对不同的投标人以不同解释,执行不同标准等行为。
4、造价编审的失信行为表现为:工程量清单编制时有意少算,编制控制价时,按照招标人的意图过分压低造价,也有的与投标人串通故意做高预算;结算审计时,难以保证审计独立性,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5、建设行政监督机构的失信行为表现在:不按规定办事,对同一性质的不同当事人的违规行为,处罚轻重不同,执行标准不同;任意开口子;疏于管理,对违规行为不查处等等。
二、造成失信的基本原因分析
1、法律意识淡薄。《建筑法》、《招标投标法》、《招投标法实施条例》、《民法》、《合同法》以及《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有关法律,都对招投标活动中各方当事人的行为作出了明文规定。如规避招标、串标、暗箱操作等行为均违反了法律。这些失信行为,直接体现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法律意识淡薄。
2、信用制度不健全。由于各项法规政策的不配套、相关机构协调不紧密,对维护招投标市场的信用机制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信用制度建设严重滞后。有些地方可能制定了一些信用考核机制,但由于缺乏通用性和相关性,导致其参考性及实用性不强。
3、失信行为无定性标准。《招投标法》中虽然明确规定资质挂靠、串标等不诚信行为是不合法的。但现实中,投标人借资质挂靠、串标和围标等行为,行政主管部门很难掌握与之相关的书面证据,即使有调查取证的工作也很困难,查证一起就可能需要半年时间。目前建设市场参与管理的部门和单位比较多,配合协调不够紧密,由于管理理念不同,仍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
4、监管不力、惩戒机制不明确。失信行为与各级行政监管部门的“包容”和“怂恿”是分不开的。可能碍于人情或“保护地方企业”的因素,对招标人或者投标人的失信行为视而不见,甚至大开绿灯。另一方面,对失信的当事人,没有统一、明确的惩罚规定,一旦发现也很难处理,即使处罚也可能因为标准不一致,而导致不公平。这样致使失信行为的风险成本相对就小了。
三、招投标市场失信造成的危害
如果招投标市场失信行为频繁发生而失信者不受处罚,最终损害的是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以及政府部门的公信力,主要危害表现为:
1、失信行为严重扰乱了招投标市场秩序。招投标市场是开放有序市场。如果招投标市场不讲信用,没有规则,那只会一片混乱,健康有序发展就无从谈起,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就无法保证。失信行为的泛滥使建设工程的招投标就无法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开展良性的公平竞争,也就失去了招投标最原始最基本的存在意义,无法促进建筑经济的健康发展。
2、为工程建设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从大量的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的教训中,我们不难发现,所有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都与当事人的失信行为有关。建设业主任意地肢解工程发包导致工程管理不善,从而引发质量事故;建设业主将工程发包给资质不符合要求的投标人,因施工能力不足导致工程合同无法完成,甚至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招标人在招标中不尊重科学,标底价格过低,使得投标人为了中标,不得不违心地将投标价格压低在不合理的水平。在履行合同时,靠偷工减料赢得利润,直接影响工程质量。
3、容易滋生建设领域腐败。我国建筑市场一直是个严重“供不应求”的买方市场,投标单位多,这种“僧多粥少”的供求关系,让某些施工企业变得“饥不择食”,有的施工企业急于“找米下锅”, 由于一般工程建设合同标的比较大,诚信惩戒机制不严密,很多人受巨大利益驱使,都敢冒失信的风险,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就可能会搞不正之风,以致出现腐败现象。
4、影响建筑业的健康发展,从而丧失应有的竞争力。目前很多地方施工管理和招投标完全脱节,投标过程中失信者、投机者能屡次得手,能规避法规约束,长期以往,投标人就投机钻营、搞关系或者暗渡陈仓,只要想法中标就是胜者的观念,无法正确引导投标人从提高效率、加强观念、提升技术方面来增强市场竞争力。否则将不利于招投标公平、公正市场的形成,不利于建筑业的健康发展。
四、完善招投标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建议
招投标市场的失信行为将直接影响到政府在公众中的形象,影响到国家投资目标的实现、影响到我国建筑法法律法规的落实。因此,完善建设工程招投标市场诚信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真正在招投标市场建立健全诚信体系至少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强制度建设,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招投标中的失信行为,其实质是违反工程建设法规的问题。这与对建设工程法律法规的监督、检查、贯彻、执行力度不够有关。因此各政府相关部门应该思考深层原因,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制定监督管理制度,将对建设工程法律法规的监督、检查工作制度化,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使各主体将严格执行建筑法律法规成为自觉的行为,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通过建立健全对建设及招投标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的检查制度,严格的执法监督、检查和管理,从源头上遏制可能出现情况的发生。
2、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建筑市场诚信机制,形成循环的互相牵制的信用考核机制。为了更好地履行监督管理职能,应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的通知》精神,建设各职能部门协调一致,紧密配合,形成一处违纪失信全国受罚的态势,对投标单位形成强大的威慑力。对于招标人在招投标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除依法追究其责任外,项目审批部门和财政部门可暂停项目执行或暂停资金拨付。对参与招投标活动的各方当事人都应进行诚信记录考核,建立标准统一的惩戒机制、诚信档案信息平台及曝光平台,一方面对于失信者,给予更严格的管理,使失信者付出承重的代价。形成一种“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态势和市场氛围;另一方面,使守信者得到应有的社会肯定,从各方面支持守信企业的发展。
3、加强对建筑市场主体各方的法制教育、招投标诚信教育和培训。加强对招投标市场主体的法制教育、培训,让每一参与方都熟悉工程建设法律法规的具体要求,同时也熟悉对其他行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这样,既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能够对其他主体进行监督作用。
4、是认真抓好招投标的投诉处理工作。必须建立招投标投诉举报的受理、处理和分析典型案例制度,依法纠正和查处工程招投标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将行政处罚决定及违法当事人的基本情况传递有关部门,公布处罚信息,提高违法成本,加大失信惩戒和警示力度,维护招投标市场秩序。
篇11
为了顺应时展的潮流,建筑行业部门需要加快前进的步伐,加强对建筑监理体系的建设,有效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与此之外,监理部门还必须及时摒弃传统落后的观念,同时还要结合具体工程的实际情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建筑自身的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在日益竞争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1建筑监理体系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1建筑监理工作能够有效保证施工安全。
建筑工程一旦发生施工安全事故往往会伴随着大量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鉴于这种情况,就需要有监理部门可以全面客观监督建筑工程的整个施工计划,并且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提醒施工单位立即改用更为安全的施工方法,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保证建筑工程顺利开展。另外,安全监理人员还要尤其注意审核施工单位所制定的应急预案,检查预案是否能将事故的损失降至最低,这对施工单位事故科学合理的处理大有裨益。
1.2建筑监理工作是建筑质量上乘的重要保证。
这就需要监理方在施工之前严格评审施工计划,一旦发现施工方案存在缺陷或者问题,就可以迅速进行修改;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工程的监理人员还要每时每刻检查建筑工程当中所用材料以及设备,通过这种方式确保建筑材料的质量和数量绝对符合要求;与此同时还可以及时发现有哪些机械设备运转不良,并且第一时间排除这些安全隐患;还有一点比较重要的是,监理人员还能够实时监控施工质量,由于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二者之间不存在直接利益关系,可以使得监控能够更加客观。
1.3建筑监理工作促使工期更为合理。
通常每一个建筑工程的工期都会受到严格规定,施工单位若能在规定
的时间内完成工程则是最好的结果,但在实际当中,很多施工单位往往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造成工程延期的情况发生,如工程前期安排不合理、制定的计划不符合实际、盲目的赶工期等,这些都会大大制约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事实已经得到充分证明,监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够有效改善这一现象,可以及时发现施工计划中的不科学合理现象,可以第一时间提醒施工单位调整计划,从而提高施工过程的科学性,除此之外,监理部门还能协调各种类型的工种在互不干扰的基础上同时施工,这样一来既可以不影响工程质量,还能保证建筑工程如期完成。
2目前我国建筑监理体系中存在哪些不足之处
2.1监理部门对施工单位的约束不够。
在很多建筑施工当中建设单位完全跳过监理单位直接给施工部门下达命令,甚至还有建设单位干预监理部门工作的情况,这些因素都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监理部门的权力。根据建筑监理的相关规定已经明确指出,建筑监理工程师应当是施工现场的实际管理者,所有建设单位的决策都应当是通过监理部门在现场完成的。
2.2政府对建筑市场的安全监管力度不足。
就目前而言,有关政府部门对建筑市场的安全监督上配合不默契或者根本就没有配合。在监管中我们会经常看到职能交叉、职责脱节等现象时常发生,这些都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安全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无法达到理想的监管效果。除此之外,由于很多建筑安全监督人员专业知识缺乏,造成无法排查深层次的建筑问题,这些问题堆积到一起以后,很多监督工作都只是形式主义了,另外还有个别领导为了自身的利益,故意隐瞒安全隐患或者采取纵容的态度,这对建筑的监理工作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
2.3建筑监理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飞速发展,建筑监理行业也随之迅速成长,这也加速了行业内的竞争,但我们必须承认的一点就是,建筑监理工程师的工资相对于其他工
程师来说确实比较低,这就直接造成监理工程师队伍的力量越来越弱,很多高素质人才也会由于待遇问题而放弃去监理公司工作,其中有很多纯粹就是在监理单位挂个名而已,本人则去干别的事情,很多监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那些刚从校园毕业的大学生组成,这样一来在经验和能力等方面欠缺就很好理解了。
2.4施工安全监管出现非常大的漏洞。
一般地说,施工单位的负责人大多以为有监理部门在施工现场监督的话,就不必重视施工安全问题了,施工单位往往都不会去主动排查那些存在安全隐患的因素,全凭监理单位发现的问题进行解决。而监理部门很多时候却认为施工单位会直接参与工程的管理,因此一定非常重视施工的安全问题,这样监理部门也不会对施工安全问题投入太多精力,在这种观念的指引下,大家都认为对方会关注施工安全问题,反而造成施工安全问题并未受到重视,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也不足为奇了。
3加强建筑监理体系的具体建议和措施
3.1制定出明确的监理目标。
监理工程师在施工单位开工之前务必要严格按照施工中的相关规定,同时还要结合改项目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详细而且明确的监理目标。他一定要能够真实反映施工现场的情况和具体特点,除此之外,监理工程师还要结合业主提出的具体要求来制定与之对应的技术措施,另外,监理方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制定的技术措施来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通过这种方式确保建筑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
3.2加强对建筑用材的监管力度。
建筑用材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的高低,一个工程都会需要数量巨大而且种类繁多的材料,有很多工程事故都是由于施工单位以次充好或者偷工减料造成的, 鉴于此,质量监理部门要务必严把材料质量关,还要严格控制材料的数量,通过这种方式防止材料的过度积压,更不能使得缺少材料而减慢工程进度现象的发生,必须把握好这个度才行。
3.3完善责任制度。
工程质量问题,它们大多都是由于缺乏有效的责任制度去约束施工人员本身造成的,施工人员往往会出现懒散怠工的心态;另外一定就是监理部门工作不合理,存在的很多不符合规范操作都没有被及时制止,这就为未来埋下了重大的安全隐患。不断的完善建筑监理的各项责任制度,切实做到责任实名制,谁的职责范围内出现问题就由谁负责,通过这种方式能从根本上提高监理管理质量。
3.4做好建筑工程的验收工作。
在建筑工程竣工之后,验收小组人员一定要按照相关规定对工程开展检测、评审以及最后的验收工作,以此来确保建筑的使用放心。通常验收工作小组成员大多来自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和建设企业等部门共同组成的,由于这是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最后检查,要求各部门人员务必不能粗心大意,真正做到逐项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千万不能因为怕麻烦而只做马虎处理,必须要从源头上进行解决,等到整改全部完工以及各部门确认无误后,监理部门的负责人再根据相关规定制作质量评估报告。
3.5加强技术指导。
监理人员首先要具备审阅施工图纸的专业知识,由于在施工前施工人员、监理人员和设计人员要对施工图纸进行联合会审,如果监理人员的专业技术不够扎实的话,则很难发现施工图纸中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监理人员是有责任对施工图纸进行问题纠正的,他们必须密切配合设计人员修改施工方案;然后就是监理人员必须要注重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是否符合标准,比方说使用同样的材料或者工具,素质水平较高工人的施工质量肯定会比素质较低工人的施工质量要高。在这个过程中监理部门要从旁协助施工单位对施工人员的素质培养,比方说他们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举办技能培训班,给施工人员对于关键部位的施工技术以及施工当中非常容易发生的安全问题进行讲解等等;最后一点就是切实加强监理人员的现场巡查力度,为了做到这一点,监理工程师千万不能纯粹坐在办公室听取施工单位的工作汇报,同时必须要加大对施工现场的巡查力度,以此保证监理效果的真实可靠,对于那些精度比较高的工程,比方说水电管线的安装,相关的监理人员必须要随身携带各种测量工具,在施工过程中一经发现问题,要第一时间督促施工单位进行针对性的整改,整改之后还要进行严格检查,千万不能因为麻烦而减省工作程序。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质量问题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现在的一套房需要花费掉大多数普通老百姓都大半生的积蓄,也是百年大计之一,如果他们的房子出现质量问题,将会对他们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为了避免这类事件的发生,就需要建筑监理的有关部门和领导想方设法采取各类有效措施加强和完善监理体系,与此同时还要加强监理人员的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做出应有的。
参考文献:
[1]赵芳华.加强建筑监理体系建设,确保建筑工程质量[J].河南建材.2011,(05).
篇12
1.我国建筑监理体系建设的现状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监理体系建立能够保障整个工程的安全以及施工人员的安全,是决定一项工程的质量是否合格的关键。随着建筑监理体系在工程中的推广和应用,在许多建筑工程建设中,监理工作都使工程获得了额外利益,这就使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和监理单位认识到监理体系的重要性。但有一些人错误的认为监理单位一旦接受了项目的监理任务,就应该承担一切责任和风险,在建筑工程出现问题时,监理单位需要负责全部的责任;还有一些错误的观点认为监理具有很大的权利,只要是政府职能范围内的都可以管辖,如果在这些方面出现问题,监理也要负全部的责任。
2.监理安全管理责任的具体分析
2.1根据案例对建筑工程监理中的监理体系进行分析和探讨
(1)施工组织设计问题。根据工程合同规定,监理人员需要对施工方案进行审核。在建设工程中,监理人员的主要职责就是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但在审核工作的深度方面,监理规定中没有明确的规定。
(2)施工质量问题。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与工程相关的法律、规范等都要求监理人员对工程进行检查和验收,在遇到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发生的安全事故时,监理人员应该承担安全责任,如果质量问题没有造成安全事故,监理人员应该承担民事或行政责任,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将承担刑事责任。
(3)图纸设计问题。在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发现设置图纸出现问题时,应该立即报告给建设方,如果未经上报而出现安全事故时,监理人员需要承担行政责任。如果监理人员对施工方提出的图纸问题扣压不报,则监理人员应该承担行政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如果监理人员没有发现图纸中的错误,而导致安全事故时,需要按照监理合同来判断安全责任。
2.2工程的安全事故主要发生在工程安全生产和实体质量安全两个方面
2.2.1实体质量安全监理责任
根据我国现有的建筑工程相关规定,监理人员在继续工程监理控制的过程中,应该承担以下几种责任:(1)对工程的施工计划和施工方案进行审批的责任。监理人员在监理工作开始前,应该对工程的施工设计和施工方案进行严格的审查,并及时找出方案中的不足之处,并告知施工单位进行修改,如果遇到比较重大的设计错误,特别是违法的建设内容,要责令其改正,改正后才能继续签字确认;(2)在工程施工前对开工进行审批的责任。监理人员在工程施工前要对开工的条件进行严格审查,在确认所有条件都复合后,方可进行签字;(3)对施工中的测量结果进行检测的责任。在施工单位确定好施工测量结果后,监理人员应该对测量结果进行审查和检测,结果复合要求后签字确认;(4)监理人员要对工程所用的材料、工程构配件和工程所用的机械设备进行审查。在工程材料、构配件和机械设备进场前,监理人员应该严格按照质量标准和工程需求来进行检查,可以利用取样检测的方式对原材料进行抽查,确认复合要求时签字确认;(5)对分项和分部工程进行验收。承包单位一般会将整个工程进行分项或分部来施工,在施工完成后,监理人员应该对这部分工作进行检验和查收,确认符合要求后签字;(6)可以对被检测单位进行检查、督促以及责令整改。在工程施工时,监理人员应该对工程中的各个施工环节进行严格的把关,并检查工程施工单位的施工行为,如果在检查中遇到严重的违规行为,监理人员要立即勒令其停止施工,并要求其进行整改;(7)在遇到施工质量问题或者施工安全隐患时,监理人员要签发停工令。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如果发现建筑质量问题或者工程安全隐患,就需要考虑问题的严重程度,对于较严重的工程问题,就需要签发停工令,并要求施工单位进行停工整改;(8)工程初期的验收、出具工程质量报告、工程验收和提出建议的责任。在初步的工程建设完成后,监理人员需要对工程进行检查,确认合格以后进行签字确认。
2.2.2工程安全生产事故监理
根据我国现有的法律可以看出,监理不负责安全生产管理。我国的建筑法中明确指出,监理应该按照相关标准、文件或者合同,对工程中的施工质量、工期和资金等方面进行监督。建设工程监理是指具有一定监理资质的监理单位受建设单位的委托,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对工程进行进行监督管理。监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协助建筑单位进行工程研究、选择最适合的工程方案、严格审查设计文件、控制工程投入和工期、监督施工单位按照合同施工等。在我国的《建筑法》中,主要的调整对象是建筑工程中的管理和协作关系,在出现工程安全责任时,应该严格按照《建筑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判断和处理。《监理规范》是我国建设工程中的主要规范,其主要规定了关于建设监理的相关要求,也是判断监理是否承担工程责任的主要依据。从规定中可以了解到,监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对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投资进行控制和管理,对合同、信息和组织进行协调,所以说监理部承担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相关责任,但监理工程师不能忽视对施工安全的管理。根据工程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看,施工单位应该承担安全管理的责任。
3.总结
建筑工程监理体系的建设是保障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我们在建筑建设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探讨出新的措施,有效地加强建筑监理体系建设,确保建筑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篇13
(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通过与行业企业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共同分析,在确立了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就业岗位群的基础上明确岗位工作任务、核心能力,提炼工作所需的职业能力。该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如下:一是具有正确识读和应用专业CAD软件绘制工程施工图的能力;二是具有初步设计中小型建筑工程供配电系统、电气照明系统、电气消防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的能力;三是能够编制智能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工程资料的能力;四是具有设计、安装、调试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能力;五是具有编制智能建筑工程预算、管理的能力;六是具备对各子系统组态、编程、系统集成的能力;七是具有对智能建筑设备运行管理及维护。
(三)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群)的特点和能力要求,构建了“工学结合、技能递进”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职业基础为平台,以建筑供配电及照明、安防与消防、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智能化系统集成四大核心系统为载体,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重心,突出实践教学和岗位技能训练,形成工程管理及设备运行管理综合知识,达到知识、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的不断递进,通过顶岗实习,获取职业岗位初步工作经验,从而以企业准员工的身份实现零距离上岗。
二、基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一)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针对就业岗位主要工作任务和能力要求,进一步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将其转化为行动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构建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基于施工过程导向的实践课程体系,使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需求相吻合。该课程体系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突出职业岗位(群)的综合能力,围绕培养目标,以工作任务驱动、理论和实践对应,结合职业成长规律,根据各阶段的能力和要求不同,获取相应的职业岗位资格。该体系由3大教学平台组成。一是职业基础平台:对学生进行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使学生掌握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完成基本技能训练、形成职业基本素质和基本操作能力。二是职业技能平台:通过做、学、教、评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将消防与安防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四大核心系统安装操作技能,以及岗位技能训练项目融入课程,实现对学生专业知识和专项技能训练的培养,使学生掌握智能建筑工程设计、施工、质量验收、安装调试等知识和技能,形成职业基本素质。三是岗位管理平台:通过对学生进行施工组织管理、设备运行管理知识和综合能力训练的培养,使学生具备施工组织管理、工程成本控制、建筑设备运行管理等知识和能力,形成职业综合素质。顶岗实习阶段学生以准员工身份参与实际工程实习,从事各项生产活动,获取职业岗位初步的工作经验,达到职业岗位工作要求的能力和素质目标,实现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二)“校企合作、双边管理”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采取校企合作模式,通过与多家知名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共同探索了基于施工过程为导向的“校企合作、双边管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岗位(群)的特点和技能要求设置实践教学课程和项目,构建了“三平台、三阶段,技能递进”实践性教学课程体系,突出职业技能培养,以基本技能实训为职业基础平台,以建筑设备监控、综合布线、安防、电气消防四大系统为核心进行职业专项技能实训和课程设计,以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预算编制、毕业设计等培养职业综合实践技能,通过认识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三个阶段,获取职业岗位初步工作经验,形成职业综合能力。
三、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实施保障
(一)师资团队。
通过引进、培养、聘请等多种途径,建立了数量合理、结构优化、教学质量一流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目前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现有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专兼职教师12人,其中专职教师8人,兼职教师4人,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5人,“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100%,多名教师具有机电建造师执业资格证、技师职业资格证等,已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素质好、业务精、能力强、教学及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师资队伍,充分保障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得以顺利实施。
(二)校内实训基地。
近年来,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不断更新实训、实验设备,加大设备投入力度,逐步建成了为本专业教学服务的实训中心,专业实验、实训室,专业软件实训室等实训场所,改善了教学条件,使学生生产性实训比例达到校内实训的70%以上。2013年9月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被批准建立了全疆第一家且目前唯一一家智能楼宇管理师考试鉴定站,鉴定站的建立不仅能满足本专业的实习、实训考核要求,而且还能够满足疆内智能楼宇职业资格考试等教学要求。
(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与疆内多家行业内知名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充分利用企业资源,聘请企业专家指导专业实训、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不断完善校企共建共管机制和组织机构,注重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结合。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立满足了智能工程设计、施工管理、设备安装与调试,教学参观,认识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与职业岗位相对应的实践性课程教学要求,逐步形成职业综合能力,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零距离”过渡。
(四)专业教学管理与质量保障实施体系。
为了加强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在专业指导委员会及行业企业专家的共同论证下,建立了结构合理、运转有效的教学管理体系、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并对教学各环节实施有效的质量监控。建立了校企共建监控机制,对专业建设过程、课程建设过程、教学质量运行实施监控,制定了《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办法》、《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实践性教学环节组织管理制度》、《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监控运行机制》等管理文件,有效地保证了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