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体育健身的功能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健身锻炼对人体各器官系统的作用
(一)健身锻炼对运动系统的作用
骨骼、关节和肌肉构成了人体的运动系统。长期坚持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加强骨组织的新陈代谢,改善骨骼的血液供应,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形态结构和机能的良好改变,而且能够使骨密质增厚,骨径变粗,骨小梁的排列更加整齐且有规律,有利于抵抗外部压力。同时还有利于骨表面肌肉附着的突起更明显[1]。
系统的体育锻炼,可使关节面骨质和关节软骨增厚;肌腱和韧带增粗;关节囊、韧带、肌腱和周围肌肉的伸展性增强。这样关节的牢固性、灵活性、伸展性和柔韧性都会得到提高,关节的活动范围增大,承受能力和运动能力加强,同时可以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健身锻炼对肌肉的影响更明显。经过长期锻炼,可以使肌纤维增粗,肌肉体积增大;肌纤维中线粒体的数目增多,供能更充分;肌肉中脂肪减少,结缔组织增多,化学成分发生改,变等等。这样肌肉会变得更发达、结实、健壮、匀称有力,收缩能力强,运动持续时间长。
(二)健身锻炼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健身锻炼对心脏有良好的影响。它可以增加心肌收缩蛋白和肌红蛋白的含量,毛细血管大量增生,进而使得循环血量的增加;还可以使心肌纤维变粗,心壁增厚,形成心脏运动性肥大,收缩搏动有力,而且会使得心脏的容积增大,脉搏输出量增加,提高了血液循环能力。
健身锻炼能够促进血管功能[2]。体育锻炼使血管壁肌层增厚,提高血管壁的弹性,增大管径,以有利于血液的流通和营养物质的供应,并能顺利地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体育锻炼还可改善微循环。体育锻炼能使肌肉中的毛细血管大量开放,能极大地改善微循环机能,使之有更大的潜力来满足激烈活动所需的能量物质供应。
(三)健身锻炼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人体的肺活量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很大。即使经过后天的锻炼,提高的空间也不明显,最多也就是30%左右[3]。体育锻炼对呼吸最大的效用是减少了肺的剩余容量,即减少了肺在呼吸中没有被利用的部分。健身锻炼并不能改变人的肺的容积,而是可以改善呼吸肌的状态和频率。
健身锻炼对呼吸系统的作用,主要是因为增加了肺通气量,即每分钟呼出的空气升数。肺通气量=肺活量×呼吸频率。健身锻炼虽然会降低呼吸频率,但是能增强呼吸肌的力量,使呼吸深、慢并且有节奏。健身锻炼对肺活量的增大有很大帮助。所以,即使呼吸的频率降低,但一次呼吸进出肺部的空气容量在很大程度得到了提高,这样增大肺通气量,提高了呼吸效率,进而也提高了呼吸系统的机能水平。
(四)健身锻炼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神经系统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功能组成部分,而构成神经元的突起根据形状和功能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的主要作用是接收神经冲动,即起相互间信息联系作用。而轴突的主要作用是将神经冲动传出,即起信息输出的作用。坚持科学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树突”和“轴突”的生长发育,可以促进树突分枝增多,为人的智力发展奠定物质基础[4]。
科学适宜的运动使大脑和神经系统得到充分的锻炼,提高神经工作过程的强度、均衡性、灵活性和神经细胞的工作耐久力,使神经细胞获得更充足的能量物质和氧气供应,从而使大脑和神经系统在紧张的工作过程中获得充分的能量物质保证。
健身锻炼还可以提高视觉、听觉、位觉、本体感觉及肤觉等器官的功能。
二、健身锻炼可以提高人体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是指个体或群体调整自己的行为,使其适应所处社会环境大过程。实质上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环境不仅包括例如天气等外部自然环境的影响,也包括例如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社会环境。
(一)健身锻炼对外部环境适应能力的提高
健身锻炼对适应外部环境,增强身体素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5]。长期在各种气候和环境条件下进行锻炼,能改善人体体温调节的机能,从而提高人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同时,由于体育锻炼能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提高造血机能,改善情绪,增强免疫力,也就提高了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和防治作用。
(二)健身锻炼对社会环境适应能力的提高
与此同时,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充满着挑战,既有对自己运动能力的挑战,也有对他人的挑战;既有个体间的竞争,也有团队间的竞争。而竞争的结果总与成败相伴。所以,说体育锻炼不仅能够激发参与者追求成功的渴望,而且也能够锻炼参与者不怕失败和承受挫折的能力。竞赛中的失败是一种良好的挫折训练,是一种心理磨练和心理调适的过程,也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过程。
三、健身锻炼能够提高人的智力
(一)健身锻炼可以促进神经系统各器官的生长发育
美国心理学家通过对幼鼠的训练发现,体力活动能有效增加大脑的重量、皮质的厚度和神经细胞的体积,枕叶细胞树突侧棘增多,突触的数量亦见增加[6]。这一结果说明后天的实践活动和脑组织的结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体育锻炼对人类大脑和神经系统和其他各部分的生长发育同样可能起到类似的促进作用。
(二)健身锻炼可以增强人体脑部的工作效能
从生理学角度分析,人的记忆能力与脑疲劳有很大关系,而脑疲劳与脑部供能有着直接关系。对脑部的供能主要是指能源物质和氧气的供应。大脑需氧量占人体总需氧量的20%~25%,所以说为大脑提供充足的氧气,是保证其正常有效工作的基础。
长期的体育锻炼会增强人体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这两大系统对全身能源物质供应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体育锻炼可以增大肺部的通气量,增强了心脏的泵血能力。这样氧气和其他能源物质就会伴随着血液的流动,流入脑部,以供其工作需要。只要脑部供能充足,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人体脑部的工作机能。
四、健身锻炼可以促进人的心理健康
有研究表明,适度负荷的体育锻炼能使人体内释放一种多肽物质—内啡肽,使人欣快和镇静。有研究还认为,体育锻炼还能使中枢神经系统得到适度的滋活,使人直接感觉到舒适,产生愉快的心情。美国一项调查显示:1 750名心理医生中,80%的人认为健身运动的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手段之一,60%的人认为健身运动可以作为一个治疗手段来消除焦虑症。
(一)健身锻炼的抗抑郁效能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迄今为止,抑郁症病因与发病机制还不明确,也无明显的体征和实验室指标异常, 概括的说是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大学医学院,曾针对156名50岁以上的患有严重精神抑郁症的男子进行了试验。将他们分成每周运动三次,每次30分钟、只靠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与锻炼治疗兼顾的三组进行试验比较。16周之后,三组病人的病情都有显著改善。但是再过6个月发现,抑郁症复发率最低的是运动组,只有8%,而药物治疗组复发率为38%,药物治疗与锻炼治疗兼顾组复发率为31%。研究小组负责人布鲁门索指出:原先是假设药物治疗与锻炼治疗兼顾组的效果会更明显,但结果却发现运动组的治疗效果更持久[7]。
这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体育锻炼使得病人的主动意识加强,对病情的自我掌控度增加,随着病情的改善与锻炼的进行,形成良性循环,导致病情复发率降低。所以说,健身锻炼对于抗抑郁有着显著的效能。
(二)健身锻炼降低焦虑的效能
焦虑是由紧张、焦急、忧虑、担心和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是面对挑战、困难或危险时的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并且伴有明显的生理变化,尤其是植物神经活动的变化,如心悸、血压升高、呼吸加深加快、肌张力降低、皮肤苍白等。
流畅体验对降低焦虑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流畅体验是一种理想的内部体验状态,它来源于人们的生理需要或心理需要的满足。而体育锻炼是流畅体验的主要来源。在这种体育锻炼的流畅体验状态中,人忘我地全身心投入所进行的锻炼之中,从锻炼过程本身体验到乐趣和享受,并产生对锻炼过程的控制感。
健身锻炼还能提高参与者的自信心,培养参与者乐观积极的心态,这对降低焦虑症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同时Morgan(1987)在做了七个系列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只有在强度为最大心率的70%下所进行的锻炼,才能有效降低焦虑,低强度或中强度的体育锻炼并没有降低焦虑的作用。
(三)健身锻炼促进心理适应能力
体育锻炼过程中充满了挑战,所以当参与者完成特定的锻炼目标时,就可以提高意志品质,增强自信心,保持身心愉快。参加竞技类体育锻炼,还可以增加社会交往,培养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体育锻炼可以使得参与者全身心的放松,改善生理机能,增加心理承受力,适应日趋紧张的社会压力,从而成为抵御亚健康侵袭的最有效的手段。
体育与其他学科比,运动的多样性与灵活性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方式,并结合体育锻炼不受空间、地域、年龄等条件局限的特点,选择适宜自我锻炼的内容和方法来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心理适应能力[8]。
参考文献:
[1]唐宏贵.体育健身原理与方法[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2]吴中南,吕莉.体育锻炼对人体生理机能的作用[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0,(3):78.
[3]杨文轩,杨霆.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陆阿明,朱小龙.科学健身运动指南[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8.
[5]原黎君.再论体育锻炼对增强体质的作用[J].科技信息,2007,(26):493.
篇2
一、体育课教学负面因素由来
传统的体育教学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课程教学内容过多的重复,形成单调的技能学习,课堂上缺乏激情、积极主动的欢快的学习氛围,它长期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致使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有什么要求,想些什么等心理动态,教师一概不知。除这些主观原因以外,还有许多客观的社会因素,同样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而且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交通便利替代了徒步和长途跋涉,现代化的生产程序替代了繁重的体力劳动,它却给现代人的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尤其现代化都市生活,使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养成懒动行为。在体育课的身体练习中,学生们普遍不乐意跑步。据2000年国家五部(局)对7—22岁青少年体质进行的调查,其结果学生的体质呈下降趋势,尤其是耐力素质下降非常显著。
造成学生体能下降原因前三位因素为:体育锻炼不足,占56.7%;睡眠不足,占50.3%;精神紧张,占28%。而学生身体锻炼不足的主观原因又表现在:怕苦怕累的占54.5%;认为无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占51.5%。为了很好地把握本校学生的体质状况,本课题组对实验对象,制定了同样的相关类型的调查问卷,通过学生反馈的数据信息,进一步反映出本校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所持的心态与全国中学生心理活动基本一致。青少年学生不参与运动的原因主要是怕累。通过数据处理,笔者发现本院实验学校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消极心态首要原因是懒动,占人数42.93%一57.22%。青少年原本是热爱身体活动的,但为何现代青年都不愿参与体育活动?据问卷统计,怕累、怕出汗或不愿活动的人均属懒动行为。这种懒动行为,不仅需要加强对学生自身的健康教育,而且还必须加强对家庭和全社会的健康教育,使全社会都来关注对青少年的智力与体力教育,配合学校体育教育,鼓励青少年积极地参与体育运动,增进学生健康。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必须围绕其健身性
(一)执行新课标必须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体育与健康课程新课标,把健康作为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毕业论文首先必须全力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使学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充分认识到现代化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所造成的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给现代人的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据全国22个省市青年心理健康调查显示,我国有3000万青少年心理上处于亚健康状态。尤其是现代都市生活,使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养成了懒动行为,因而导致了青少年的有机体新陈代谢的同化与异化作用的失衡。据资料显示,自1985年以来,中国学生体质连续18年呈下降趋势。尤其是2000年以来,6—18岁的城市学生,肥胖者高达15%,甚至某些学校的肥胖生比例突破30%。学生体质下降的根本原因是懒动,不愿参加体育活动,这必然导致学生耐力素质严重下降。要使学生身心获得健康,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激活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目前中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前导课题。
要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首先必须在课程目标统一下进行课程设计,教学内容要科学的选择,并加以实施和评价.要密切联系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等安全知识,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力求把健康落到实处,进行全面教学改革。
(二)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与接受体育教育。广义些说,由于每个人涉足体育锻炼早晚不同,只要长期坚持锻炼的体育人口皆可称为终身体育者它既是长期接受体育教育的体现,也是经过体育实践体验体育活动情感,掌握、检验体育理论知识与技能技术和增强体质的过程。围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正确确立体育课程的内容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成为重要的课题。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通过课题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们最喜欢的项目为球类,占62.%;喜欢游戏的人占57.3%。
这正说明球类项目符合学生学习欲望和心理需求,而传统枯燥的技术教学,以及身体技术训练难以达到这种愉悦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心理需要,运用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活动能力,激发学生运动情操。教学中把基本技能学习、技术类教学包括游戏活动紧密结合,运用情境教学等方法创设教学情境,激活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培养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明确新课标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养成学生经常体育锻炼的习惯,从而使体育锻炼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和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锻炼习惯可以从多方面着手,如:宣传教育与思想动员、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传授有关的体育理论知识与掌握一定的体育基本技术技能、加强组织管理、建立计划考核制度、运用竞赛评比方法等等,笔者认为养成教育重在实践,也就是紧紧围绕养成学生体育锻炼习惯这个中心进行体育教育活动,因此体育教师不仅要上好体育课并重视养成教育,而且对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甚至在家庭与假日的体育锻炼进行指导、推动,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编自练且逐渐完善、比较科学、实用而能持之以恒的一套健身方案,使学生逐渐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如:选择一二项能长期坚持锻炼、效果又比较好的项目练习,再搭配一些全面影响身体的练习,经过较长时间摸索,掌握了每次、每日与每周锻炼的合理运动负荷,以及怎样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等。
在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过程中,体育锻炼者必须做到经常性、自然性、适应性、科学性和目的性这“五性”。英语论文 我国的9年义务教育中,青少年与儿童在校接受9年以上的正规学校体育教育,按理来说是有可能养成比较稳固的体育锻炼习惯的。另外,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的形成,会对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与巩固起保证作用,对形成学生良好的生活方式会有很好的作用。
总之,通过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教学内容的科学处理,不仅大大地促进了学生科学参与体育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而且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有明显的提高。男生I00米、女生800米有长足进步,已达到相应年龄16~17岁全国青少年耐力素质标准247.27~240,89秒的水平。尤其是原身体基础较差的女生,经过认真积极锻炼,成绩进步明显,由287.79秒提高到242.08秒,可获得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高一年级女生评分标准)800米跑16分。学生们的身体素质,特别是耐力素质的提高,必然导致学生心肺功能性的变化和增强,提高了体质健康水平,与此同时也能提高学生文化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苇子.身体好,才能学习好[N].中国教育报,2001一11一10.
篇3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positive rate of serum 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 (TPOAb) and thyroglohulin antibody (TGAb)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hypothyroidism in pregnant women in Cangzhou area. Methods From August 2013 to December 2014, 786 pregnant women received antenatal examination in Cangzhou People's Hospital of the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Outpatient were sselected,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1 period, T2 period and T3 period according to the gestational week. The serum levels of 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TSH), free thyroxin (FT4) free triiodothyronine (FT3), TPOAb and TGAb were determined by electrochemical immunoassay. In accordance with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yroid disease in pregnancy and postpartum", the pregnant women were divided into euthyroid group, clinical hypothyroidism group, 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 group and hypothyroxinemia group. Positive rate of TPOAb, TGAb of pregnant women in different groups and period were compared. Results Positive rate of TPOAb of pregnancy women in the T1, T2, T3 period were 9.95%, 11.07% and 11.22% respectively, while positive rate of TGAb were 8.14%, 9.09% and 8.65% respectively; TPOAb positive rate of the euthyroid group, clinical hypothyroidism group, 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 group and hypothyroxinemia group were 8.03%, 77.78%, 53.57% and 28.57% respectively, comparison of the clinical hypothyroidism group, 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 and the normal thyroid function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normal group and the hypothyroxinemia group (P > 0.05). The positive rates of TGAb of the clinical hypothyroidism group, 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 and the normal thyroid function group were 8.30%, 33.33%, 10.71% and 7.14% respectively,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our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 The detection rate of thyroid autoantibodies in pregnant women with thyroid dysfunction is high, and the positive rate of TGAb and TPOAb can be used as an index to evaluate hypothyroidism in pregnant women.
[Key words] Hypothyroidism; 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 Thyroid globulin antibody
甲状腺自身抗体主要包括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TPO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hulin antibody,TGAb),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升高标志着甲状腺已发生自身免疫反应,这种免疫反应可引起甲状腺损伤,出现甲状腺功能紊乱,由于妊娠早期胎儿甲状腺功能发育不完善,其生长、发育、代谢等活动所需的甲状腺激素均来自母体[1],故母体甲状腺功能异常可导致多种不良妊娠结局,如流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宫内窘迫等,严重者还可能影响胎儿神经系统及视力发育[2]。妊娠期妇女即使甲状腺出现轻微的功能不足,都可对后代脑发育造成不可逆的影响[3]。目前妊娠妇女甲状腺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各地报道不一,甲状腺自身抗体与甲状腺功能减退之间的关系也存在不同意见。本研究通过检测沧州地区妊娠妇女甲状腺功能及TPOAb和TGAb的水平,分析TPOAb、TGAb与水平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关系,探索甲状腺自身抗体在诊断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8月~2014年12月在沧州市人民医院产科门诊进行产前检查的妊娠妇女786例,按美国甲状腺学会(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ATA)规定的标准[4]分为孕早期即T1期(≤12周)、孕中期即T2期(13~28周)、孕晚期即T3期(>28周),各期例数分别为221、253、312例;平均年龄分别为(26.30±4.01)、(25.92±4.29)、(26.56±4.03)岁;孕龄分别为(10.30±0.91)、(18.73±4.15)、(37.04±4.25)周。各期孕妇年龄、孕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 标本采集与检测
入选对象于清晨采集空腹静脉非抗凝血5 mL,室温静置1 h后离心,3000 r/min,离心5 min,分离血清。使用Cobas e601电化学发光全自动免疫分析仪,采用电化学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促甲状腺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FT4)和TPOAb、TGAb水平。
1.3 观察指标及诊断方法
TPOAb、TGAb、TSH、FT3、FT4试剂盒均由罗氏(瑞士)提供。TPOAb正常范围为0~34 U/mL,TPOAb>34 U/mL为阳性,总变异系数≤15%;TGAb正常范围为0~115 U/mL,TGAb>115 U/mL为阳性,总变异系数≤15%。血清TSH的正常范围为0.27~4.20 mU/L,总变异系数≤10%;FT3的正常范围3.10~6.80 pmol/L,总变异系数≤10%;FT4的正常范围为12.0~22.0 pmol/L,总变异系数≤10%。
1.4 诊断标准及分组
中国《妊娠和产后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5]推荐使用Roche试剂的TSH参考值范围在妊娠三期的参考值范围分别为0.05~5.17、0.39~5.22、0.60~5.84 mU/L;FT4分别为12.91~22.35、9.81~17.26、9.12~15.71 pmol/L。根据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诊断标准[4],将受检妊娠妇女分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组(甲功正常组)、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组(临床甲减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组(亚临床甲减组)和低甲状腺素(T4)血症组。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妊娠各期妇女特异性血清TPOAb、TGAb的阳性率
纳入的786名妊娠妇女中,TPOAb阳性者85例,占10.81%;TGAb阳性者68例,占8.65%。妊娠妇女T1、T2、T3期特异性血清TPOAb、TGAb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不同临床分组妊娠妇女血清TPOAb阳性率比较
786例孕妇中甲功正常组735例,临床甲减组9例,亚临床甲减组28例,低T4血症组14例。临床甲减组、亚临床甲减组与甲功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低T4血症组TPOAb阳性率虽然较甲功正常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各组TGAb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 讨论
TPOAb和TGAb是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hyroid peroxidase,TPO)和甲状腺球蛋白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TPO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关键酶,可以催化碘离子氧化、酪氨酸碘化及碘化酪氨酸偶联等过程[6]。正常情况下TPO不进入血液,当甲状腺滤泡遭到破坏时,即释放至外周血,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TPOAb,甲状腺球蛋白存在于甲状腺滤泡,亦由于某种原因入血才可刺激机体产生TGAb,这些抗体通过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和激活补体系统损伤甲状腺细胞[7],当甲状腺组织被破坏形成不可修复的损伤时,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由此可见甲状腺自身抗体通过自身免疫应答,引发甲状腺细胞受损,进而出现甲状腺功能紊乱,所以TPOAb和TGAg是甲状腺自身免疫紊乱的重要标志[8]。TGAb还可识别胎盘的自身抗原,引起胎盘及胎儿发育障碍[9]。因此,TPOAb和TGAb是一种协助诊断自身免疫性妊娠期甲状腺功能紊乱的良好指标,其异常可预示孕妇发生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可能与风险,与TSH等指标起协同互补作用。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围产医学分会在2012年颁布了《妊娠和产后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主张有条件的医院和妇幼保健部门开展妊娠妇女甲状腺疾病的筛查。目前临床上监测孕妇甲状腺功能的常用指标是TSH和FT4,但近年多项研究发现[10-12],甲状腺自身抗体与甲状腺功能紊乱密切相关,特别对TPOAb在甲状腺功能减退中的作用比较肯定,而对于TgAg研究较少。另有多项研究[13-17]认为TPOAb阳性的孕妇发展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危险性明显增加,有的发展为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TPOAb阳性的孕妇即使甲状腺功能正常,在妊娠过程中,其血清TSH水平也会逐渐增高。
甲状腺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各地报道不一,国外研究发现[18]妊娠期妇女TPOAb的阳性率为15.3%~16%。王丽霞等[19]报道妊娠早期妇女血清TPOAb、TGAb阳性率分别为10.77%、11.28%。郭小楠等[20]发现西安市妊娠妇女T1、T2、T3期TPOAb异常的发生率分别为9.9%、7.7%、4.0%,TGAb异常的发生率分别为11.3%、9.2%、8.0%,虽然妊娠三期两种抗体的阳性率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采用试剂盒提供的临界值范围,得出妊娠三期特异性血清TPOAb阳性率分别为9.95%、11.07%、11.22%,TGAb分别为8.14%、9.09%、8.65%,二者妊娠各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且无随妊娠进展出现逐渐下降的现象。本研究与以上研究存在差异,可能与检测方法、检测试剂不同有关,也可能与检测人群的地域不同有关,因为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也可能与样本选择有关。
本研究在观察妊娠妇女TPOAb和TGAb阳性率的基础上,又分析了两种抗体在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及低T4血症中的作用。发现TPOAb阳性率在临床甲减组、亚临床甲减组、低T4血症组分别为77.78%、53.57%、28.57%,在甲功正常组仅为8.03%,临床甲减组、亚临床甲减组与甲功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低T4血症组TPOAb阳性率虽然高于甲功正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TGAb阳性率在临床甲减组、亚临床甲减组、低T4血症组分别为33.33%、10.71%、7.14%,在甲功正常组为8.30%,临床甲减组、亚临床甲减组、低T4血症组与甲功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黄晶晶等[21]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甲状腺自身抗体为诊断自身免疫性妊娠期甲状腺功能紊乱的良好指标,既有助于判断妊娠合并甲状腺疾病的风险,也有助于判断其发病原因,并且TPOAb水平不受甲状腺激素生成和释放、甲状腺疾病治疗药物、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调节及其他激素的影响,具有协助诊断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临床应用价值。妊娠期妇女是甲状腺疾病的高发人群,甲状腺功能紊乱可导致不良的妊娠结局,并可影响胎儿的骨骼及神经系统的发育,而早期发现孕妇的甲状腺功能的异常并及时进行干预,对改善妊娠结局具有重要的意义[22-25]。所以应积极倡导对所有孕妇及备孕妇女进行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自身抗体的全面筛查,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并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提高人口素质。
[参考文献]
[1] De Grool L,Abalovich M,Alexander EK,et al. Management of Lhyroid dysfunction during pregnancy and postpartum:an Endocrine Societ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J]. 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12,97(8):2543-2565.
[2] 徐跃,陈乔彬,皇甫英,等.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激素替代治疗后的妊娠结局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4, 11(23):140-147.
[3] Qian W,Zhang L,Han M,et al. Screening for thyroid dysfunction during the second trimester of pregnancy [J]. Gynecological Endocrinology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Gynecological Endocrinology,2013, 29(12):1059-1062.
[4] Stagnaro-Green A,Abalovich M,Alexander E,et al. Guidelines of the 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thyroid disease during pregnancy and postpartum [J]. Thyroid,2011,21(10):1081-1125.
[5]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妊娠和产后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2,15(7):385-403.
[6] Behrooz HG,Tohidi M,Mehrabi Y,et al. 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 in pregnancy: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of offspring [J]. Hyroid,2011,21(10):1143-1147.
[7] De Escobar GM,Ares S,Berbel P,et al. The chancing of maternal thyroid hormone in fetal brain development [J]. Stemin Perinatol,2008,32(6):380-386.
[8] 安慧芳,尚禹,李袖,等.血浆同型半肤氦酸水平与妊娠相关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0,18(1):104-106.
[9] 任秀莲.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对妊娠结局和女性生育功能的影响[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2,39(2):170-174.
[10] 陆燕婷,赵晋华,汪太松,等.393例孕妇促甲状腺激素及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筛查结果分析[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3,20(1):19-22.
[11] 胡继芬,陈璐,陈丽红,等.妊娠期甲状腺功能检测指标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3,29(12):970-975.
[12] 张天勇,王红羚,陈宇宁.215例妊娠早期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和促甲状腺激素检测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1):87-88.
[13] Ahomare M,La Vignera S,Asero P,et al. High prevalence of Lhyroid dysfunction in pregnant women [J]. Endocrinol Inves,2013,36(6):407-411.
[14] Pradhan M,Anand B,Singh N,et al. 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 in hypothyroidism:it's effect on pregnancy [J]. J Matern Fetal Neonatal Med,2013,26(6):581-583.
[15] Lazarus JH. Management of hyperthyroidism in pregnancy [J]. Endocrine,2014,45(2):190-194.
[16] Negro R,Mestman JH. Thyroid disease in pregnancy [J]. Best Practic,2011,25(6):927-943.
[17] Aabbassi-Ghanavati M,Casey BM,Spong CY,et al. Pregnancy outcomes in women with 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ies [J]. Obstet Cynecol,2010,116(2 Ptl):381-386.
[18] 江琳琳,黄佳,杨冬梓.抗甲状腺抗体与妊娠相关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3,48(3):222-224.
[19] 王丽霞,赵文娟,彭伟,等.妊娠早期妇女碘营养及甲状腺自身抗体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关系[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5,51(6):697-700.
[20] 郭小楠,王琦,彭旭兰.某院1683例妊娠妇女甲状腺功能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1(21):3227-3229.
[21] 黄晶晶,李琼华,叶华珍,等.妊娠早期单纯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孕妇妊娠结局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5,16(2):162-164.
[22] 李彩霞,石学风,吴学香,等.孕妇妊娠期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及与TPOAb的相关性研究[J].重庆医学,2015, 44(29):4089-4091.
[23] 邱惠明,刘晓玲,刘玲,等.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应用L-T4治疗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14):73-75.
篇4
第一次是从“查账论”到“方法过程论”的飞跃。
第二次是从“查账论”和“方法过程论”向“经济监督论”的飞跃,但这种变化并非质变。
笔者坚定地认为,审计在本质上是一种确保受托经济责任全面有效履行的特殊的经济控制。换言之,审计活动实际上是一种控制活动;审计行为实际是一种控制行为。而以审计在整个经济系统中的作用来看,它实际是一种特殊的控制机制。笔者将这种审计本质认识论称为“经济控制论”或“经济控制观”。
之所以说审计的本质是控制,是因为审计本身就是作为控制手段而产生的,它与控制之间有着天然联系和亲密无间的血缘关系。“经济控制论”的提出与确立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它更深刻、更准确地揭示了审计的本质。
第二,可以此为基础构建全新的审计理论结构,促进审计理论的发展。
第三,有利于将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等科学新成就有机地运用到审计理论的研究之中,创造出更丰满的审计理论;第四,更有利于审计职能作用的发挥,使其更好地为社会经济服务。
审计理论结构基点及其要素
审计理论结构的构建基点可有三种选择,即审计假设、审计目标和审计本质。笔者认为在需要大力发展审计理论的现阶段,选择审计本质作为整个审计理论结构的构建基点更为恰当。主要理由是:
(1)只有准确地揭示了审计的本质,才能把握住审计理论的发展方向。
(2)只有在审计本质认识上有所创新与突破,才能带动整个审计理论研究的发展有质的飞跃。
审计的本质乃特殊的经济控制。以此为出发点,笔者构建审计理论结构的基本思路是:
第一,需要研究审计这种特殊的经济控制存在的基本前提,这在理论上即属于审计假设的范畴。
第二,控制与目标紧密关联,审计这种经济控制必须有其特定的目标,因此,审计理论结构中应有审计目标这一要素。
第三,控制目标的实现必须依赖特定的控制手段与控制方式,因此,在以“经济控制论”为基点构建的审计理论结构中必然有审计控制手段与方式这一要素。
第四,控制系统的运作和控制手段与方式之作用的发挥又必须通过符合特定质量要求的信息流动来实现,而且还须有约束与引导审计行为的控制规范(或标准),因此,审计信息与审计规范也自然构成审计理论结构之要素。
基于这种思路,笔者提出的审计理论结构由(1)“审计本质”、(2)“审计假设”、(3)“审计目标”、(4)“审计信息”、(5)“审计规范”和(6)“审计控制手段与方式”这样六个要素构成。相应形成六大审计理论板块,即“审计本质论”、“审计假设论”、“审计目标论”、“审计信息论”、“审计规范论”和“审计控制论”。该审计理论结构各要素之内在联系是严谨的和符合逻辑的。“审计本质”要素处于该结构的最高层次,起着统驭整个审计理论结构的导向的作用:“审计假设”要素介于“本质”要素与“目标”要素之间,作为前提条件,支撑起审计理论结构大厦,具有基石作用,同时,又指导审计目标的确立。“审计目标”要素直接决定和制约着“审计规范”、“审计信息”与“审计控制手段与方式”这三个要素的选择与确定,反言之,这三者都是直接服务于如何保证审计目标之有效实现的。当然,它们本身还得反映“审计本质”和“审计假设”的要求。
由此可见,该审计理论结构的建立是合理的,它是一套完全浑然一体、首尾相应的命题体系。
审计目标
“Accountability”一词在我国20世纪8O年代有多种译称,如责任、受托责任、经管责任、经济责任和责任性、责任制等。笔者在1989-1990年撰写博士论文期间,综合各种译称之优点并结合审计、会计之特点,将其译称“受托经济责任”,并运用到博士论文之中,得到我的导师李宝震教授和闫金锷、闫达五、杨纪琬、杨时展和郭道扬等多位会计、审计大师的赞同和充分肯定。随后,“受托经济责任”这一概念在我国审计与会计界得到广泛。
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存在是审计产生、发展之首要前提。审计的本质目标就是确保受托经济责任(Accountability)的全面有效履行。不确立这一目标,审计也就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受托经济责任的基本涵义是指按照特定要求或原则经管受托经济资源和报告其经管状况的义务。由此,我们可将受托经济责任划分为行为责任与报告责任两大方面。从这一定义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受托经济责任的实质就是按照特定要求(或原则)行事,其就是一系列的特定要求。从这些特定要求的来源看,它们来自委托人群体对受托人理想行为的期望与要求。由于委托人群体中的成员来自社会的方方面面,因而其期望与要求实际代表或反映了某种社会需要。从角度看,由于委托人的这种期望与要求是从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发展变化的,因而受托经济责任的内容也是由单一到多样不断扩展着的。
从行为责任方面,受托经济责任的主要内容是按照保全性、合法(规)性、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社会性以及控制性和环境性等要求经管受托经济资源,它们分别构成受托经济责任的某个方面,即保全责任、遵纪守法责任、节约责任、效率责任、效果责任、社会责任以及控制责任和环境责任等;从报告责任方面来说,受托经济责任的主要内容是按照真实性、公允性或可信性的要求编报财务会计报告或年度报告以全面反映行为责任的履行情况。
审计正是作为保证受托经济责任之全面有效履行而存在的一种特殊的经济控制手段或机制。审计师通过其独立、客观、公正的检查,对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状况予以确认,看其是否符合“全面有效”之目标要求,一旦发现偏离此目标要求之情形,即通过审计反馈进行直接或间接的纠偏,以促使受托经济责任得到全面有效的履行。
审计假设
审计作为一种客观的社会经济现象,它的产生与发展必有其基本前提与约束条件。揭示这些基本前提与约束条件既是审计科学的首要任务,也是发展审计理论的必然要求,这也属于审计假设研究的范畴。笔者认为,审计的基本假设可有五项,即:
①责任关系假设。
②正当怀疑假设。
③可确认假设。
④独立性假设。
⑤有效性假设。
这五项假设代表了决定审计事物产生与发展的最普遍、最基本的前提与条件,反映了审计最本质的东西。
(1)关于“责任关系假设”
该项假设认定各种受托经济责任的确立与解除必须由独立的第三者进行客观、公正的评定,充任这种第三者的人叫审计人,他所实施的行为活动就是审计。因此,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存在是审计产生的基本前提或首要前提。
(2)关于“正当怀疑假设”
该项假设的基本涵义是,由于没有充分的理由完全信任受托人的责任履行过程是全面有效的,没有充分的理由完全信任受托人提供的说明其责任履行状况的经济信息都是真实、公允和可信的,因而,必须对受托经济责任履行状况及其表达信息之可信性进行审计。因此,“正当怀疑假设”的关键意义是明确了审计的直接原因,为实施审计明确了目标、提供了依据。同时,从“正当怀疑假设”中还可合乎逻辑地推导出审计上的一些重要概念或观念,如应有审慎态度或应有审计关注,在权责划分基础上建立内部控制等。
(3)关于“可确认假设”
该项假设的基本涵义是,假定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状况可以通过收集、评价相关证据、验证相关信息而得到确认。这包括三层意思:
第一,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状况是可以确认的。
第二,这种确认是通过收集与评价相关证据以验证表征责任履行状况的信息来实现的。
第三,为实现此种确认,必须要求确立审计标准,并实施恰当的审计程序。
这一假设非常重要。正因为受托经济责任履行状况是可以确认的,审计标准的制定,审计证据的收集与评价以及审计程序的实施才具有实际意义,否则,也就失去了实施各种审计手段之依据。因此,“可确认假设”是审计准则理论、审计程序理论与审计证据理论之基础,也是审计中运用概率理论之前提和确立审计师责任界限的依据。
(4)关于“独立性假设”
审计的独立性是审计机构和人员排除干扰及个人利害关系,秉公实施检查并提出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的一种特性。独立性是审计之最根本的特征,是审计的灵魂。失去独立性之审计也就不可能成其为审计。
“独立性假设”的基本涵义就是假设审计机构和人员始终能保持其地位、精神、操作以及伦理上的独立,并有能力排除各种干扰与约束,进行独立审计。该项假设的重要意义在于确立了审计的本质特征,使之区别于其他检查活动,成为一种自成体系的检查活动,成为一门独立的。该项假设是公认审计准则和审计职业道德中有关独立性要求及道德行为概念的基本依据。
(5)关于“有效性假设”
该项假设的基本涵义在于假设审计师与管理部门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利害冲突,即使有时存在,也可以避免或不至于妨碍审计行为的有效实施。我们可以设想,如果审计师与管理部门之间存在必然的、不可避免的利害冲突,那么,审计的独立性就没有保证,即使实施了审计,也失去了审计的本来意义。因此,“有效性假设”的确立为实施有效审计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也进一步巩固了“独立性假设”的地位。
以上五项假设相互联系,结为一体,共同构成了整个审计与实务的基本前提与条件。“责任关系假设”确立了审计存在的基本前提:“正当怀疑假设”解释了审计直接原因:“可确认假设”提供了实施各种审计手段的基本依据:“独立性假设”确立了审计的本质特征;而“有效性假设”则是实施有效审计的坚强后盾。
效益审计
审计在实现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两个根本转变”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帮助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最重要的手段或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没有健全有效的审计手段,两个根本转变的完成是不可能的。两个根本转变的共同核心是效益问题,由此决定了经济效益审计在促进两个根本转变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应当发挥决定性作用。为了更好地适应两个根本转变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效益审计在其中的作用,应当对效益审计的和重点作出必要的扩充和调整,即应当建立并实施“利润目标导向审计”和“投资报酬率导向审计”相结合的新型效益审计,并促进审计重点由财务向效益的转变。在财务审计中应当把企业经营成果(利润)和投资报酬率同时予以披露,并对企业资产保值增值情况重点予以关注。
国家审计对国有企业的审计权
国家审计对国有企业的审计权本不应该是一个问题,但随着国有企业审计环境的变化,它又似乎成了一个问题。笔者认为,国有企业的审计环境主要由经济因素、民主因素、因素、文化因素和审计职业因素等构成。
国家审计对国有企业应该拥有审计权,其基本依据在于:
①国际审计惯例的要求。
②保证和促进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履行的需要。
③国家审计与审计固有差异所决定。
④充分的法律支持。
国家审计如何实现对国有企业的审计权,笔者提出了五个方面的选择思路,即:
①国家审计应把国有企业审计作为重点来关注。
②通过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法律制度,明确界定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在国有企业审计上的职责权限,使两种审计协调配合,共同强化对国有企业的审计权。
③按照国有企业分类改革战略,划分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对国有企业审计权的实施范围。
④国家审计对国有企业审计的重点逐渐由财务合法性和合规性转向效益性,建立并实施“利润目标导向审计”和“投资报酬率导向审计”相结合的新型效益审计。
⑤积极稳妥地推进国家审计对国有企业厂长经理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
企业制度与现代审计的关系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既定方向。现代审计与现代企业制度之间存在深刻的内在联系。主要表现为建立基础的一致性——财产(资源)的委托受托经营。以法人财产制度和有限责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建立在财产(资源)委托受托经营关系基础上的。在此种关系中,委托人是财产的终极或原本利益所有者,而受托人是作为企业法定代表的经营者、管理者和决策者;委托人作为出资者对企业财产拥有终极所有权,而受托人作为经管者则对出资者投入的资本(财产)拥有法人产权,即独立运作的经营权。
现代与现代审计也是建立在财产(资源)委托受托经营关系上的。此种关系即会计、审计理论上所谓的受托经济责任关系(Accountability Relationship),即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在此种关系中,委托人将其财产(资源)托付给受托人并赋予其相应的行为指令(示)、报酬和权力;受托人接受委托并对其承担特定的经济责任(如管好用好受托财产)。对现代企业而言,此种受托经济责任关系实际上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法人财产制度与有限责任制度基本要求的逻辑延伸。
在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中,委托人希望受托人能够诚实地、令人满意地履行受托经济责任,不仅要求实现其受托财产(资本)保值,而且要实现其财产(资本)的增值;而受托人也具有向委托人交待或表明其在诚实地、认真地履行受托经济责任,以便继续获得委托(投资)的内在需要与动机。基于受托人的需要与动机产生了会计的需要,即借助于会计来反映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具体表现为:
(1)通过会计确认、计量与记录,反映和控制受托经济责任的具体履行过程,即经管受托财产的过程。
(2)通过会计报告总括地反映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状况。在实践中,后者对于委托人来说更为重要,它是委托人了解受托人责任履行状况的最基本的依据。
基于委托人的愿望和保证受托人会计反映的真实公允性(Truth and Fairness)或可信性(Credibility),产生了对审计的需要,即委托人借助于审计来控制受托人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过程和状况,以及受托人提供的会计报告的质量(即真实公允性或可信性)。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与受托人,特别是经营管理活动存在着法律上、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分离性,以及专业知识障碍和时间、成本方面的若干限制,委托人往往不能直接控制受托人的责任履行过程和会计报告之质量,必须借助于一个独立的第三者来实现这种控制,这即审计产生的重要原因。而受托人为了表明其责任履行情况并取信于委托人,也愿意接受此种控制。按审计动因理论中的“人理论观”(Agency theory)受托人通过审计可获得至少四方面好处:
(1)解除(脱)受托经济责任。
(2)提高企业的社会声誉。
篇5
1、设计总说明中照明节能设计专篇及设备材料表的编制
照明节能设计专篇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a不同场所照明光源的选择
b不同场所照明灯具及其附属装置的选择
c不同场所照明灯具的控制方式
d照明节能评价
应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所选择合适的照明光源,尽可能地选择高效光源,以达到照明节能的效果,各种节能光源的光效及平均寿命见下表1:
表1:
应尽量减少白炽灯的使用,在特殊情况下采用时,额定功率不应超过100w。选择荧光灯光源时,应采用T8三基色细管径荧光灯和紧凑型荧光灯,有条件时应采用更节电的T5三基色细管径荧光灯,以达到光效高、寿命长、显色性好的要求。
在满足眩光限制和配光要求条件下,应尽量采用高效灯具,依据国标GB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以下简称《照明标准》)。荧光灯和气体放电灯具的效率不应低于表2:
表2:
设备材料表中各种灯具应注明型号、光源类型、客量,还应注明灯具附件的选择,包括镇流器的类型及电容补偿。镇流器的选用原则:
a自镇流荧光灯应配用电子镇流器;
b直管荧光灯应配用电子镇流器或节能型电感镇流器;
c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灯应配用节能型电感镇流器;在电压偏差较大的场所,宜配用恒功率镇流器;功率较小者可配用电子镇流器;
d采用的镇流器应符合该产品的国家能效标准。
上述最后一项在设计图纸中往往被忽略,但每年的全国节能大检查中都会有此项内容。我们知道荧光灯和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的镇流器分为电感镇流器和电子镇流器,选用时宜考虑能效因数BEF:
BEF=100×(m/p)
式中 BEF—镇流器能效因数(W-1)
M—镇流器流明系数值
P—线路功率(W)
按能效限定值和节能评价值选用管型荧光灯和高压钠灯镇流器,选用要求可参见《管形荧光灯镇流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7896-1999及《高压钠灯镇流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574-2004.
照明节能设计专篇应对建筑物内各主要功能区域及走廊、门厅等公共区域的照明控制方式作简单陈述。大空间场所宜采用集中控制、调光控制及智能照明系统来达到舒适、高效及节约能源的控制方式。建筑的走廊、楼梯间、门厅等场所宜采用集中控制,并按建筑的使用条件和天然采光状况来采取分区、分组控制方式。住宅建筑公共部位照明应采用节能自熄开关控制,当兼作应急照明时应采取应急强制点亮措施。
2、照明平面设计及照明计算
照明设计出现的种种问题,归其原因是没有采用正确的方法及步骤。
a依据《照明标准》相关规定确定正确的照度标准值。
b选择节能高效的光源及灯具。
c合理布置灯具,应考虑照明均匀度、距高比、与建筑装饰协调及安装及维修等因素。
d进行作业面的平均维持照度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照度标准值对比,应不超过标准值的±10%。
e校验节能指标,计算实际的照明功率密度值LPD,该值不应
超过《照明标准》中规定的现行值。
f优化设计方案,按以上步骤作出两个以上照明设计方案,并
进行技术经济综合评定后选定最优方案。
3、审查照明平面图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是功率密度值超标,这体现在两个方面
a照度计算书有误,计算功率密度值时,应计算其灯具光源及
附属装置的全部用电量,即总功率一项应计入镇流器功率,且房间面积应为内墙皮净面积,不是轴线尺寸对应的面积,造成照度计算书中功率密度值小于限定值,但经过上述正确方法计算后,已超过现范中规定的现行值。
荧光灯配用不同镇流器时镇流器自身功耗见下表3:
表3:各种镇流器自身的功耗表
b图纸未提供照度计划书,但某些房间或功能区域灯具布置偏
多,照明功率密度值已超过《照明标准》中规定的现行值。
以上两点均违反了《照明标准》中相关强制性条文,应通过调整光源容量或灯具数量来进行修正。
另一个常见问题是某一房间的设计照度值及设计功率密度值均满足规范中相关规定,但灯具选择及布置不合理,造成照明均匀度差。以学校教室为例,教室内课桌数量较多,且为均匀布置,若采用双管荧光灯,由于灯具细数少很难满足照明均匀度要求,应采用单管荧光灯在顶棚上均匀布置,同时为减少眩光区及光幕反射区,荧光灯具宜纵向布置,即灯具长轴平行于学生主视线,并与黑板垂直。
4、照明计算书的常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a照度计算的各项参数值不全或有误,如光源个数、容量、光通量、灯具的维护系数,利用系数。
光源的个数及容量一定要与国例设备表及平面图中相一致;光通量应通过查厂家样本或照明设计手册取得;维护系数不可想当然全部取0.8。应参见《照明标准》,见下表4:
表4:
利用系数的确定,需先计算完室形指数,根据所选灯具的配光曲线以及所在房间的顶棚、墙面及地面反射比查厂家样本或照明设计手册取得。
b照度计算中照度计算值及功率密度计算值不准确,存在误差。有些照度计算书是通过软件自动生成的,由于参数输入不准确或某些软件自身缺陷问题导致计算结果不准确,计算人员应进行手动校正。
c照度计算各项数值都正确,计算功率密度值满足《照明标准》相关规定,但计算照度值太高或太低,超出照度标准值±10%范围,照度值太高不节能容易理解,但照度太低无法满足视觉要求,同样值得注意。
5、结语
电气设计人员对照明设计往往重视不够,单从GB50617—2010《建筑电气照明装置施工与验收规范》第7.2.1条来看,就已经把验收时‘所测点的照度值不得小于设计值,并应符合《照明标准》’的现定列为强制性条文,设计图纸中若没有精确的设计及计算,验收就无法进行。
另外,考虑到节能减排的重要性以及将要推行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我们应该更加重视优化照明设计方案,真正做到照明设计上的“节能降耗”。
参考文献:
篇6
加快构建以种子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体系,企业主要开展农业、林业的商业化育种。支持种子企业建立育种中心,充分利用公益性研究成果,按照市场化、产业化育种模式开展品种研发。种子企业要加大研发投入,投入量所占年营业额比例作为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认定、推荐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的重要条件。鼓励有研发实力的种子企业并购转制为企业的农业科研机构,建立股份制研发机构。新布局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种业产业化技术创新平台和杂交育种专项资金,优先向符合条件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倾斜。
确定为公益性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2015年年底前实现与其所办的种子企业脱钩,其他科研院所要逐步实行企业化改革。对实施脱钩和企业化改革后的企业国有资产,要按照政企分开和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的原则,交由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管理。鼓励种子企业与公益性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联合建立育种科研平台,建立科企紧密合作、利益分享、互惠共赢的产学研联合攻关模式。按规定落实种业领域相关政策,调动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加大资金投入,现有农业、林业、科技等专项资金向符合条件的种子企业倾斜,重点用于种业科技创新和商业化育种等。良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等科技计划重点支持作物育种,加快培育一批高产、优质、多抗及适应机械化作业的突破性新品种。
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广泛吸引社会、金融资本进入,支持企业开展商业化育种,鼓励企业“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开展国际合作,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力引进国际领军人才,支持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研发基地等高科技研发平台,推行人才加项目工作模式,促进产学研结合。
三、调动种业科研人员积极性
公益性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利用财政拨款发明的育种材料、新品种和技术成果,可以申请品种权、专利等知识产权,可以作价到企业投资入股,也可以上市公开交易。对种业科研成果及产生的效益,按照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文件规定合理确定机构与科研人员的权益分配比例。
支持公益性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与种子企业开展合作研究。鼓励育种课题组、育种单位等整体进入企业。支持公益性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通过兼职、挂职、签订合同等方式,与企业开展人才合作。鼓励育种科研人员创新创业。
鼓励在公益性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从事育种的科研人才到种业企业工作,经单位同意,进入企业工作期间,工资和福利待遇由企业承担,其编制、人事、工资福利和退休待遇等按国家和我省有关规定执行。自愿进入企业工作的,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工作年限,视同企业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同时要与原单位签订协议,明确到企业后运用原职务掌握材料培育的新品种等科技成果的权益。种业体制改革期间,工龄满30年的育种科技人员,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可先办理退休手续,再进入企业开展商业化育种。今后如国家和省有新规定的,按新规定执行。
改变论文导向机制,加强种业实用型人才培养,商业化育种成果及推广面积可以作为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支持高等院校开展企业育种研发人员培训。完善种业人才出国培养机制。
四、加快种子企业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融资
鼓励种子企业兼并重组,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采取并购、参股等方式整合优势资源,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企业兼并重组涉及的资产评估增值、债务收益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税收优惠。支持种子企业开展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推动上市募集资本,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进入上市辅导期的种子企业。对完成股份制改造、与券商签约的种子企业,符合评审标准的,优先认定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优先申报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证券、财务、法律等中介机构对进入上市辅导期的种子企业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
五、提高基础性公益性育种科研服务水平
编制和完善全省农业、林业良种重大科研攻关规划,支持种业相关学科建设,稳定支持公益性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开展育种理论、共性技术、种质资源挖掘、育种材料创新等基础性研究和常规作物品种选育等公益性研究。重点研究现代分子育种新技术、新方法,创制突破性的抗逆、优质、高产的育种新材料,开展高效繁育、节本增效、加工流通等环节核心技术研究。支持公益性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建立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集成、熟化和展示种业科技成果,加快提升我省种业科技原始创新能力。
完善育种科研公共创新平台,全省统筹规划建立种质资源保护与服务体系。开展种质资源普查、收集、鉴定、保护和应用性研究,启动我省种质资源保存库建设。保存农作物和林木审定(认定)品种标准样品,建立品种实物档案及DNA(脱氧核糖核酸)指纹图谱信息库。公益性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收集保存的种质资源要按规定向社会开放。
财政科研经费要加大用于基础性公益性育种研究的投入,从2015年开始,逐步减少用于公益性农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开展农作物杂交玉米、杂交水稻、杂交油菜、杂交棉花和蔬菜等商业化育种的投入。
六、建设主要种子生产基地和品种权交易中心
在建成的高标准粮田区域建设不同生态类型的标准化小麦种子繁育基地,不断提高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水平,增强种子生产能力。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土地向繁种大户、农民合作社流转。支持种子企业与繁种大户、农民合作社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落实中央财政制种保险政策,形成政府支持、企业参与、商业化运作的种子生产风险分担机制。
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农业厅等单位要密切合作,创新机制,保证投入,加快海南育种基地建设,为我省种子企业提供科研育种、品种真实性和种子纯度检测技术服务。鼓励支持我省种子企业建设西北玉米制种基地。
篇7
一、体育健身消费
健身是建设人的身体,或健全人的身体,或增强人的体质。体育健身消费是人们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时的货币花费。包括参加体育运动的花费和运动服装的花费等等。本文主要是要研究体育健身消费,侧重于研究参与型的体育消费,不包括观赏型体育消费等其他体育消费。
二、影响我国城市居民体育健身消费的因素分析
1.空闲时间少。空闲时间少是制约我国城市居民体育健身消费的一个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实行每周40小时劳动用工制度和新的休假制度制定后,余暇时间进一步增加。居民余暇时间的不断增加为体育消费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条件。然而,不同职业的人群的工作时间并不都是每周40小时,有一部分人,他们没有节假日,没有休息的时间,在余暇时间还要加班。而从城市居民对余暇时间的分配来看,休息、看书、娱乐占大部分空闲时间。人们能参加体育运动的时间聊聊无几。可见,没有空闲时间一方面与城市居民的工作时间有关,另一方面还与人们不会利用空闲时间进行有益的活动有关。
2.不能正确认识体育的功能。我国大部分城市居民只了解体育的健身功能,而对其他的体育功能了解甚少。然而体育的功能的实现,是有条件的。由于体育是一个整体,它的各种功能各有所侧重,互相交叉,都不是完全孤立的。如教育功能和政治功能,只是角度不同,很难截然分开,在促进个体社会化功能中有一体化教育,在政治功能中也有一体化教育,在社会感情功能中也有一体化问题。所以当人们不了解体育运动的功能的时候,就不是完全了解体育运动,那么人们的体育意识也就处于低水平状态。由此可见,我国城市居民不能够正确认识体育功能也是他们体育健身消费水平较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3.缺乏体育锻炼方面知识。大多数城市居民缺乏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对体育运动中应注意事项的了解,以及体育保健等方面的知识。这主要是长期以来我们没有很好地宣传这方面的科学知识,使人们的体育意识水平无法提高到现代化体育发展的层次上。缺乏体育运动的基本常识和基本技能成为阻碍我国城市居民参加体育运动的一个因素,从而也制约了人们体育健身消费水平的提高。另外,有部分城市居民认为在参加体育运动时无教练指导也成为阻碍其参加体育运动的因素,说明我国不仅在宣传方面的工作没有做好,而且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也很缺乏。这与发达国家的情况相比,相差甚远。
三、引导我国城市居民体育健身消费水平的建议
1.优化体育消费结构。要想提高我国城市居民的体育健身消费水平,必须改变我国现有的体育消费结构,即从以实物型消费为主转向以劳务型消费为主。主要是让我国城市居民多到消费性的体育场馆参加各种体育娱乐活动;运动时要穿轻便的运动服和运动鞋;接受专门的教练指导,科学的锻炼身体。在消费和锻炼身体的同时,提高对体育锻炼的价值的认识。优化了这样的体育消费结构,不仅能够提高我国城市居民的体育健身消费水平,还能使提高我国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状况,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使我国城市居民逐步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2.加快体育设施的建设。体育设施是我国城市居民体育健身消费的场所,体育设施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是制约我国居民体育健身消费的重要原因。加快体育设施建设除了国家要继续家大投入之外,运用市场机制,调动非国有投资人兴办各类体育经营实体是解决问题的现实选择。政府体育行政部门要做好引导工作,鼓励非国有投资人在社区、居民小区兴建多功能、小型适用的体育健身娱乐场所,以优质服务和合理价位提供健身娱乐服务。国家投资的公共体育场馆,包括机关事业单位的场馆,也要引入竞争机制,加快由公益型、事业型向经营型的转变,不断提高场地设施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形成自主经营、自我约束及自我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
3.宣传体育运动知识。在现代社会,接受学校教育是人人必不可少的一个社会过程。人在一生中至少要接受学校教育近10年,所以发展国民体育,提高体育消费水平必须重视发挥学校体育的作用,培养人终身体育的观念,从而提高我国城市居民体育人口的数量。学校体育必须适应社会的需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一专多能的体育专业人才,使他们既能成为学校体育的主导者,又能成为社会体育指导员活体育志愿者,以充实和改善国民体育活动环境,促进国民体育的发展,提高体育活动场所服务的质量。
4.大力发展体育人口。体育人口指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进行专项训练,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关的人在总人口中的数量和比重。因为各测算单位的总人口数量不同,经常用体育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率来表达。我国现有的体育人口参与的人群以老人和在校学生为主,可见我国体育人口数量之少,且年龄结构不平衡,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体育人口,来唤起国民的体育意识。只有全国人民都加入到体育运动中来,我国城市居民的体育 意识才是真正得到了提高,同时扩大我国城市居民的体育健身消费。
5.扩大体育社会指导员队伍。目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制度已经制订形成,我们要利用高等院校以及体育院校的优越条件来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扩大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队伍。通过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广大体育教师,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以城市运动委员会为龙头,建立一个庞大的社会指导员队伍和全民健身体系,使我国的全民健身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参与”。同时引导我国城市居民的体育健。
参考文献:
[1]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篇8
体育健身市场即“为提高人民身体健康水平服务的部门”,是体育产业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以非实物的形式向社会提供体育健身、娱乐服务的单位和个人的结合。从现阶段我国社会的实际状况状看, 目前以商品形式向广大消费者提供体育健身、娱乐服务的经济实体越来越多, 一个以体育运动为主体, 多种经济成分共同投资, 社会各界广泛参与, 能基本满足消费者不同档次需求的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已经形成。
发展体育健身市场是现阶段中国体育事业生存与发展的现实需要。推进这项工作有两方面重要意义, 一是有利于实现我国体育产业由“以体为主, 多种经营”的创收模式向“本体推进,全面发展”的方向转化。健身作为体育的本体价值, 是体育最重要的经济功能。开发这种经济功能, 使健身的效用(使用价值) 通过市场交换实现其价值, 促进全民健身市场运作, 既是发展体育健身市场的需要, 也是实现体育产业“本体推进, 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二是有利于全民健身计划的顺利实施。发展体育健身市场, 一方面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全民健身计划的资金问题, 另一方面, 也是更重要的, 它能促使全民健身计划按照产业化的方式进行运作,从而使整个计划实施的力度和效度得以提高。
从健身市场的内涵及现状看我国体育健身市场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构成:(1)体育健身娱乐的经营实体。如健康城、高尔夫球场、保龄球馆以及各种健身健美俱乐部等。(2)体育健身娱乐技能的培训、辅导和咨询。(3)群众性体育竞赛表演。(4)体质测试和健康评估:运用先进的测试设备和科学合理的检测手段,为社会大众提供体质测试和健康评估的有偿服务。(5)体育康复:为患有某些慢性疾病或身体局部组织损伤的病人,提供运动处方,医疗保健及传统体育医疗康复方法, 使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或痊愈;(6)体育健身娱乐的科技开发: 为提高大众锻炼身体的实效性、趣味性而开展的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
二、我国体育健身市场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体育逐步面向社会, 一些消费层次较高的体育项目也开始进入生活领域。体育作为一种健康投资逐步被人们所接受。社会上的一些企业和个人, 以及外资开始投资易于盈利的体育经营项目, 举办诸如健康城、高尔夫球场、保龄球馆以及各种经营性体育健身俱乐部。体育健身领域开始出现了私营、集体、个体、外资、中外合资等多种所有制结构的经济实体, 形成了一个向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的体育健身市场。
但是,体育健身市场也还处在发展之中,从各种文献资料查询结果看, 目前我国体育健身市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体育健身市场发展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区域上的不平衡。沿海、沿江的省份在体育健身产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上远远高于内陆省份;大城市高于中小城市,农村处于空白;(2)主业和副业发展不平衡。体育健身、娱乐、咨询、培训等主业的经营收入远远低于副业经营收入;(3)市场结构和布局不平衡。突出表现在提供高档体育健身娱乐服务的经营单位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 而提供中低档体育健身娱乐服务的经营单位则发展缓慢。另外, 目前大多数体育健身设施和服务经营单位都集中在市的商贸中心, 而在城乡集合部, 尤其是新建居民住宅小区则缺乏配套的健身设施和服务经营单位, 这也使得体育健身市场在布局上表现出一定的不均衡性。
2.体育健身市场的行业管理亟待加强。各级体委是各级政府主管体育事业的行政机构,也是体育健身产业行业管理的职能部门。目前各级体委只考虑下属事业单位如何来进行健身产业的经营, 而在如何对社会上其它部门和个人办的体育健身经营活动实施行业管理方面缺乏应有的考虑。这一状况有两方面负影响: 一是体育部门办的一些体字号的经营活动要到文化部门去登记。并要交纳一定的管理费, 限制了体育健身市场的发展, 阻碍了服务领域的拓宽;二是体育健身市场的行业管理是利用市场机制推进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一个重要手段。缺少对体育健身市场的行业管理, 将使我们不能有效地利用市场的方法和手段来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体育健身市场的行业管理就是把社会上其它部门和个人办的体育健身服务经营单位也纳入全民健身计划服务网络的一个重要手段, 因此, 强化这项职能意义重大。
3.产权关系不明, 资产管理不顺。目前各级体委在体育健身经营开发中的合作经营、合作开发项目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中外合资的一些大型项目, 合作期限过长;二是合作中对有形资产有低估现象,无形资产不在评估之列。因此,加强体育部门国有资产的管理,实现产权关系的明晰化、资产评估科学化,对防止在经营开发中体育部门国有资产流失有重要意义。
三、体育健身市场发展对策
现阶段体育健身市场发展的总体策略是:以《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为主体, 在培育体育健身市场主体、拓展体育健身市场领域、加强体育健身市场管理三个方面整体推进,探索新路子,形成一个以体育健身、娱乐为主的社会化体育服务体系和一个由体育行政部门依法管理的多样化的、多层次的体育健身市场。实现体育健身市场主体多元化和管理规范化。这一策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与全民健身计划相配套的依托社会、面向市场的体育健身市场运行机制。体育健身市场是为提高全民素质服务的一项产业, 也是一项公益性的社会事业。发展体育健身市场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我国群众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和运行机制的转换。
2.群众性体育协会、俱乐部、社会体育指导中心(站)、社区体育活动中心, 应以社会化、产业化为方向, 开展健身、健美、康复、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服务, 积极引导群众的体育消费, 不断拓宽群众体育消费领域。
3.体育场馆和各种体育设施应继续坚持“以体为主, 多种经营”的方针, 扩大对外开放, 加速由事业型向经营型转变。同时要注处理好场馆经营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关系。
4.体育院校科研单位, 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 增加社会服务, 拓宽服务领域, 开展有偿技术咨询、人才培训、科技开发和成果转让。有条件的院校和科研单位应配合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为群众提供体质测试、健康评估等有偿服务。
5.培育和开发体育健身娱乐市场,为全民健身计划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行创造必备的基础和条件。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应提供各种健康、科学、文明的体育服务。要考虑人民群众实际的消费水平, 重点开发中低档体育健身娱乐项目, 适度发展高档健身娱乐项目。要在积极引进国外趣味性的健身娱乐项目和设施的同时, 做好挖掘和整理我国民间传统的体育健身娱乐项目, 以满足消费者不同层次的健身娱乐需求,为更多的人提供高质量、规范化的有偿服务。
6.切实抓好体育健身市场的行业管理。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应本着保障广大体育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促进体育健身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宗旨, 重点抓好体育经营实体的开业标准和从业条件的制订工作, 尽快实施体育健身经营许可证制度。
四、发展体育健身市场的政策建议
发展体育健身市场关系到我国群众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和运行机制的转换, 关系到全民健身计划推进方式的选择。搞好这项工作尚须必要的政策支持。建议应重点抓以下几方面的政策措施:
1.制定和完善体育健身市场的投入和投资政策。发展体育健身市场主要应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要积极进行多种形式的改革和试点,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多渠道地增加对体育健身产业的投入。
2.加快体育健身市场的立法进程,健全法规体系。当前应根据体育健身市场管理不顺,政出多门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台《体育健身市场管理办法》。地方体育行政部门也应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积极制定地方性体育健身市场的管理法规。
3.争取适度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体育健身市场的发展, 体育健身产业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政府对公益事业提供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是当前世界各国普遍的做法。各级地方体育管理部门在积极争取享受文化和教育部门现有的相关优惠政策的同时,还应根据体育自身的特点,力争一些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健身产业的发展。
4.加强体育健身产业规划和管理。各级体育管理部门应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体育健身市场的实际需求,因地制宜,确定通用性健身产业发展重点,制定体育健身产业发展规划。要尽可能使发展体育健身产业的投资、信贷、就业、用地等列入城乡整体规划,使本地区的体育健身产业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要加强对体育健身产业的科学研究工作,建立体育健身产业的统计指标体系,准确把握体育健身产业的发展动态、变化趋势和未来走向,提高对体育健身产业宏观调控的科学性。
5.加强体育健身产业规划和管理。各级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应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体育健身市场的实际需求,确定健身市场发展重点,制定体育健身市场发展规划。使本地区的体育健身市场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加强对体育健身产业的科学研究工作,建立体育健身产业的统计指标体系,准确把握体育健身市场的发展动态、变化趋势和未来走向,提高对体育健身市场宏观调控的科学性。
篇9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随机抽了富民广场、中山广场、三七广场、星海广场400名健身活动者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 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94份,有效回收率为98.5%。研究方法多样主要有调查法等。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连市城市居民广场体育健身活动者的年龄特征。数据显示,50岁以上人群占人群健身活动比例为66.75%,中老年人是大连市广场体育健身活动的主力人群,青年健身人群严重不足(3.04%)。广场体育活动者中经常参加活动的人数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呈上升的趋势,可见年龄增长人们对健身更加重视。
(二)大连市城市居民广场体育健身活动动机。大连市城市居民广场体育健身活动的动机呈多样化。其中,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预防、辅助治疗疾病,是参加广场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动机,说明大多数人认可体育的健身功能。
(三)大连市城市居民广场体育健身活动项目。人们对锻炼项目的选择,与场地设施、兴趣爱好、经济条件等有关。表3显示,大连市城市居民广场体育活动主要以气功、太极拳(29.44%),舞蹈为主(18.72%)。同时访谈发现大连市中老年人广场体育健身活动中年人主要以走、慢跑为主。
(四)大连市城市居民广场体育健身活动时间分布。显示,早晨锻炼者占了大多数( 58.12%),而下午锻炼者只占到第三位( 7.11%),通过访谈发现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习惯的养成,多数中老年人由于睡眠时间的减少,早上起床进行锻炼并逐步养成锻炼的习惯。二是缺乏相关知识,对最佳锻炼时间的安排了解不多。
三、大连市城市居民广场体育健身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广场体育健身活动服务的缺失。目前广场的健身场地往往只注重器材等“硬件”建设, 而缺少对“软件”的关注。例如广场体育志愿者指导服务,广场体育健身信息服务,广场体育健身组织建设等等。通过调查发现,广场缺乏体育健身方面的指导人员,一些广场虽然有指导人员,但是专业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体育服务的缺失,使广场体育健身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二)缺少以健身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广场尽管是提供给市民锻炼的公共场所,功能的体现主要取决于市民自己的发挥,但作为市政部门,还是应该组织一些以健身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引导并鼓励健身者积极参与,让他们在体验的娱乐境界中不由自主的锻炼身体,即使效果不很明显,但它可以作为一种宣传体育健身属性的手段。但在广场调查期间发现,目前大连市广场以健身为主题的文化活动非常少。
(三)部分广场体育健身器材的维护状况较差。调查中发现,广场器材的使用和管理都存在不少问题。有的器材疏于管理,存在人为破坏现象;有的器材人们对它缺乏了解,不懂得如何正确操作,加上缺乏指导,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人身伤害;有的健身器材年久失修,使用说明牌上面的字体已经模糊不清却得不到及时更新,给一些健身群体造成使用不便的情形;有的地方的器械由于管理服务较差,受损器材得不到及时维修和更换,给群众健身带来安全隐患。
四、大连广场体育健身活动“政群”双赢结合模式的构建
(一)政府要担当好“引导者”的角色。(1)加大对广场体育健身器材的投入和管理。目前,进入广场的固定健身型市民逐渐增加,健身器材的安置数量也要不断增加,并且要不断提高安置布局的科学性,完善器械的使用说明和健身指示牌,保证日益增长的广场体育文化需求;另外健身器械在增加数量的同时还要定期进行维护和修理。要保证购置器材的质量,以免对健身人群造成安全隐患,并且广场应该把器械的管理纳入到议事日程当中,制定规范的管理条例。(2)提高广场体育健身路径的娱乐性与创新性。这一对策的提出主要针对健身随机性较强的人群。目前广场内的健身器械存在种类较为单一,健身性较强,趣味性较弱的特点,比较符合长期健身者和老年人的使用,但是对于流动健身人群来说虽然能起到短暂使用而带来的健身效果,但还是缺乏了吸引力。因此,市政管理部门和体育局应该针对不同年龄人群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从锻炼的实用性、全面性、创新性上进行突破,让更多流动健身人群体会到广场体育健身的趣味性。(3)重视引进广场体育健身活动的指导型人才。根据目前自发型健身团队发展较多的特点,应根据其需求大小,配备社会体育指导员,并应根据不同广场的锻炼人数和需求度科学增减,让市民的体育健身行为逐渐走向专业化。而作为社会指导员的引进,应该尽可能从退役运动员和离退休体育教师中等专业性较高的人员中选拔。
(二)群众要发挥广场体育健身活动“主人翁”的角色。全民健身的最终实现,不仅仅要靠政府的大力扶持,作为健身主体的群众更要发挥自己主人翁的角色,要把自己的健身活动与政府的引导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真正的全民健身。
群众要积极到投入到健身的大军当中。从上面的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大连市广场体育健身活动人群主要集中于中老年人群当中,而我们的青年军却十分稀缺,可能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这种情况,但是身体是一切工作的保障,我们的青年人要认识到健身的重要,提高自己的健身意识,并拿出一定的时间参与到全民健身的热潮当中。
参考文献
篇10
一、研究目的
合理配置体育健身器材,能使体育健身具有娱乐性,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现实体育健身中,帮助他们从虚拟世界中走出来。同时,还可降低教育成本,探索购置娱乐健身器材的可行性。
二、研究方法
1.观察法。通过参观在北京国际会展中心(新馆)举办的第31届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下简称体博会),统计各体育器材展区参观人数,对比各类体育健身器材的吸引力,观察分析各类健身器材引进学校的现实价值。
2.调研法。走访部分学校的健身房,了解各类体育健身器材的使用情况,并实地考查一些商业性的游戏场,统计分析娱乐性体育健身器材相对其他娱乐游戏的使用频度。
3.统计法。通过网络搜索,对比相关体育健身器材的价格,统计购置体育健身器材的费用,分析体育健身器材的性价比,为学校购置体育健身器材提供数据支撑。
三、结果与分析
1.科技性体育健身器材备受青睐。在第31届体博会上,一些科技创新性健身器材备受参会者喜爱,如新型健身自行车、按摩椅、简易按摩器、足摩器等。在奥力龙智能健身车展区,健身车与LED屏幕链接,显示了尝试者的身高、体重等资料以及行程、卡路里、脂肪燃烧值、代谢当量、心率统计等健身数据,帮助健身者适时掌握健身情况,很多参会者排队等待尝试。
2.娱乐性体育健身器材广受关注。在第31届体博会上,一些带有娱乐性的体育健身器材也受到参观者的关注。Axglo高手抓球这种小型的创新产品,两位体验者让三个球在空中不断抛接,吸引了很多参会者的眼球;小型的家用跳舞毯对爱舞者非常实用;一款价值仅99元的barbie跳绳机让跳绳变得趣味十足。
3.物美价廉性体育健身器材深受喜爱。在各大团购网站,很多创新性高、价格便宜的体育健身器材成交率都比较高,因为它们更能满意现代人的体育锻炼需求。
部分成交率高的体育健身器材网络售价表
■
四、结论与建议
1.从对学生健身吸引力上分析,学校引进体育健身器材具有可行性。科技创新体育健身器材把电脑中虚拟的产品变成现实的产品,足以激发学生好奇心,也激发其参与挑战的欲望。而且,很多产品都是轻便式,满足了随时随地健身的需求,备受学生喜爱。一些娱乐性体育健身器材都设置了智能投币启动功能,健身者可以通过投币参与健身运动,激发了学生参与挑战的积极性。
篇11
二、目标任务
积极开展科学健身指导、健康教育咨询、健身技巧培训等体育服务,加快建成设施便捷、功能完善、服务优质的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通过两年时间(至2013年底)保证主城区内社区居民以正常速度步行10分钟范围内(直线距离800—1000米),都建有一处可供开展健身活动的场所,形成亲民、便民、利民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三、建设标准
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工程要坚持“面向社区、服务居民;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完善功能、着眼长远”的总体原则,对泰东河以北,通榆河以西,串场河以东,振兴路以南的市区主城区,进行科学论证和长远规划,划分不同功能区,整合已有资源,合理布局健身点,对照省、市标准,结合本地实际,构建城乡一体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确保发挥综合效益。
1、设施建设标准:每个健身点占地面积不小于300平方米,建有单件器材10件以上的健身路径,并且逐步达到建有篮球场或羽毛球场或多功能运动场或门球场或健身小广场或其他健身场馆的要求。
2、组织建设标准:以社区为单位,负责本区域健身点的日常管理。社区每年开展5次以上以知识讲座、发放传单或手册、技能传授等为内容的科学健身知识宣传咨询活动。
3、健身指导标准:全市成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负责健身知识和技能培训,每个健身点配备2名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
4、活动建设标准:健身设施保持完好,正常向社区居民开放。积极组织本健身点的居民参与各类机关、协会、团体、社区举办的健身和竞赛活动,每月不少于1次,参加人数不少于50人。
5、信息服务标准:建成并开通“10分钟体育健身圈”电子地图,为市民提供方便快捷的健身信息服务。
四、建设进度
2012年,完成主城区内各健身点健身路径的维修和添置、晨晚练点音响器材的配备和电源安装、体育指导员的落实。2013年,对主城区内各健身点进行提档升级,全面建成功能齐全的10分钟体育健身圈。具体安排如下:
1、前期工作阶段。2012年4月—7月,搭建工作班子,确定目标措施、时序进度、建设标准等;制定实施方案,分配工作任务;安排工作人员对主城区原有健身点布局的具体情况进行实地察看,对各健身点的器材数,配备所属社区管理人员及体育指导员等情况进行登记;完成对新布局的健身点的论证确定,并且绘制成电子地图;对各健身点所需器材进行汇总,招标采购。
2、设施安装阶段。2012年11月底前,对所采购健身设施进行安装。
3、验收交付阶段。2012年12月底前,组织相关单位专业人员对所安装到位的器材进行检查验收,合格的交付使用。电子地图登载政府网站。
4、提档升级阶段。2013年3月底前,分健身点制定提档升级规划,并且进行可行性论证。2013年12月前完成全部任务。
五、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镇、市教育局、住建局、财政局等部门单位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门工作班子,按照方案要求精心组织实施,强化通力合作,确保工程有序推进。
篇12
0引言
2006年3月,国家体育总局下发了《关于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意见》,陕西省积极响应文件精神,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陕西省各个地区农村逐步实施。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工作努力建设西部体育强省的意见》文件精神,更有效地促进我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开展,本文就西安市城乡结合部地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状况进行调研,发现存在问题,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为我省农民体育工作继续和谐发展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1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大量有关农民体育的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1.2 问卷调查法以未央、临潼、长安、灞桥、雁塔5个城乡结合部乡镇、街道办、基层农村及广大农民为对象,累计发放调查问卷1200份,其中针对基层体育负责同志调查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1100份,有效回收率91.67%。
1.3 数理统计法对收回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为研究提供第一手材料。
2结果与分析
2.1 西安市城乡结合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现状
2.1.1 城乡结合部地区农村基础体育设施条件较好、资金到位、时间富余在调查的5个区中有69%的农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到位,大都拥有各自的活动场地,总体基础建设较好;79%的乡镇、街道办每年用于开展农民体育活动的经费在2万元左右,16%的乡镇、街道办农民体育活动经费介于2万元到5万元之间,5%的乡镇、街道办农民体育活动经费高于5万元,活动经费来源于政府拨款和社会企业赞助。由于地处城市边缘,拥有偏远乡村不具备的许多便利条件,结合部农村农民自主经营相对较多,经济基础较好。城乡结合部地区农村与偏远乡村的最大区别在于耕地较少,从事农活人员比过去大幅减少,早出晚归的进城务工人员占绝大多数,每逢周末、节假日业余时间较多,成为农民体育健身活动的主体力量。
2.1.2 农民重视身体健康观念和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意识、热情逐年提高调研发现城乡结合部农村农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正在逐步提高。由于在思想上受城市居民“宁请出汗、不请吃饭”、“动的适当、活的轻松”等健康积极观念的影响,使他们和城市居民一样,在享受高质量物质生活的基础上,也开始逐渐重视自身健康水平、业余文化生活的充实方式等问题,渴望参与有组织、成规模的体育健身活动。
2.1.3 农民体育健身活动开展经常,活动形式多样调查显示,城乡结合部乡镇、街道办和农村每年举办农民体育健身活动的时间固定在元旦、春节、劳动节、重阳节、国庆节等几个节日上,还有少部分的农村利用周末假日、重大喜事的机会开展各类农民体育健身活动;大部分农民群众每周自主锻炼次数保持在1-3次,近三分之一的农民群众每周自主锻炼达到了3-5次,少数农民养成了每天一次的锻炼习惯。农民群众重点爱好的体育项目主要是拥有自己的优势项目和普及性好、趣味性的项目如: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拔河、绑腿跑、跳绳、象棋、锣鼓、秧歌、中长跑、象棋、秦腔、锣鼓、健美操等。
2.2 西安市城乡结合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存在问题
2.2.1 农村体育场地利用率不高,没有作为活动平台来推广调研发现城乡结合部农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普及率较高,经济条件好的农村自主建设的活动场地也很多,像未央区蔺高村2009年该村投资154000元,修健身广场4个共2800平方米;临潼区行者街道行南村2008年投资6.8万元修建了“农民体育健身广场”;雁塔区长延堡街道为社区建立了12处文化娱乐场所,10个健身广场,并建设了“篮球一条街”等;长安区共筹集专款327.2万余元,为24个村率先建成了总面积39.5万平方米的农民健身休闲广场;灞桥区建60多个文体活动广场,全区40%以上村建起了文化活动室和文化体育健身广场。应该说这些地区农民体育健身活动应该是如火如荼的开展,但结果却是相反。究其原因,调查发现这些地区健身场地的总体利用率偏低,体育设施的开放程度不够高,没有将其作为组织开展农民体育健身活动的固定平台来推广,缺乏号召力和影响力,辐射、示范作用不明显。81%的乡镇、街道办的体育工作负责同志认为,开放程度不够的主要原因是害怕农民群众在无组织、无引导的状态下开展活动对场地的爱护不够、使用方法不得当造成很大耗损。
2.2.2 农民体育工作骨干力量缺乏,专业培训不够城乡结合部农村在开展农民体育健身活动时缺乏中心组织力量和专业单项骨干,参加过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和拥有等级裁判证的骨干人员较少。调查显示,只有36%的乡镇、街道办有5人以上参加过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而拥有篮球、乒乓球和象棋等项目三级以上裁判证的人员只分布在17%的乡镇、街道办中,且工作职业大多与体育无关。骨干人员的不足,直接导致了大多数农村不能够有组织、有规划地开展农民体育健身活动。
2.2.3 农民体育活动开展缺乏正规组织,没有形成长效机制许多结合部农村都是自发开展农民体育健身活动,随意性较大,缺乏系统性、规范性的组织形式和指导方式。大多数的农民在参与体育健身活动中,凑热闹的心态较重,目的性不明确,思想认识高度不够。有89%的乡镇、街道办体育工作负责同志认为结合部农村在开展农民体育健身活动过程中始终处于探索阶段,整体发展较慢,不能很好地总结积累组织开展农民体育健身活动的经验和教训,没有形成长效机制。
2.3 西安市城乡结合部地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发展对策
2.3.1 将开展农体活动与提高基层领导和农民意识相结合,促进城乡结合部农民体育健身活动和谐健康发展要做好农民体育工作,就要让基层领导和广大农民正确看待组织开展和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真正内涵,让他们充分了解体育健身活动与增强凝聚力、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及提高自身身体健康水平的密切关系,将体育的表现形式和健身功能普及到广大基层领导和农民群众中去。因此,加强对体育健身活动的表现方式和健身功能的宣传教育、培养基层领导和农民群众的体育意识,是开展农民体育健身活动的基础和关键。一方面,基层领导有了体育意识这种内在动力,才能通过体育手段逐步引导广大农民在参与健身活动中建立交流话题,培养协作意识,增强凝聚力,不断提升本地区农村的和谐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广大农民群众有了体育意识,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健身活动来促进自身健康水平的提高,随着活动的深入和农民群众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在思想上对体育与健康也就有了更加清晰、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更加积极的参与体育健身活动,形成良性循环。
2.3.2 依托城乡结合部农村资金、场地、时间上的优势,加强组织指导,加大推广力度,逐步产生平台效应,形成制度化城乡结合部农民自发开展体育活动,随意性和随时性都很大,如果没有上级相关部门的组织指导,就不会形成长效机制,时间长了广大农民积极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热情就会降低。根据城乡结合部地区农村经济基础较好、场地建设较好、农民业余时间充裕的特点,省、市、区三级农体部门应该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利用现有优势资源,加大对城乡结合部开展农民体育健身活动的组织领导和业务指导,在农体活动经费、场地建设资金、活动宣传手段等各个方面加大投入力度,逐步增加结合部农民体育健身工作的推广力度和深度,不断探索当前农民体育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建立符合结合部农民体育发展规律的运行机制,坚持计划性与趣味性有机结合,抓好经常性体育锻炼,注意保护和挖掘乡村民间特色体育项目,多举办具有农村特色、健身性强的体育活动和比赛,让农民群众养成阶段性开展农民体育活动的良好习惯,拓宽健身途径,使广大农民群众在积极参与体育健身活动过程中慢慢接触并学习组织的方法和程序,形成规范化的良性模式和固定模式,形成制度化,使城乡结合部组织开展农民体育健身活动走上正轨。
2.3.3 加强基层农民体育工作者的专业培训力度,以点带面推动城乡结合部农民体育工作不断发展开展农民体育健身活动离不开正规的组织、严密的规则和公正的裁判,如果不具备这些必要因素,那将直接影响着农民体育健身活动的有效组织开展,可能降低健身活动过程中的安全系数、活动乐趣。想要从根本上规范城乡结合部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的程序、方法和过程,就需要下大力度来培养更多专业知识丰富的单项裁判骨干和组织能力过硬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来规范、组织农民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只有加大对农民体育活动骨干力量的培训力度,采取形式多样的培养方式,增加骨干力量的数量,提高现有农民体育骨干的质量和种类,才能真正以专业骨干力量为圆心,带动半径内的农民群众有秩序、有组织的开展农民体育健身活动,不断推进城乡结合部农民体育工作进程。
参考文献:
篇13
1.社区体育健身发展现状分析
1.1体育健身呈规范化的特征。
体育健身业作为一种产业,近20年来在发达国家发展迅猛,逐步进入一些国家支柱产业的行列,其生产总值一般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在我国该项事业刚刚起步,但随着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的不断输入,该项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一种规范有序的特点。
1.2体育健身项目呈丰富多彩的特点。
近年以来,体育健身所包罗的经营项目繁多,从保龄球、网球等较高档的项目到各类舞蹈、游泳、器械健身、健美运动、台球等较普及的项目等。这样的发展趋势,既丰富了群众的业务文化生活,又满足了不同层次人群的消费需要。
1.3体育健身促进了群众消费观念的转变。
健身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型的消费,一方面能够满足群众减肥健康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能够促进服务产业的发展。这样的体育健身必然会推动消费业的持续发展。据国家体育总局的一份居民的体育健身消费调查结果显示,2000年到2008年的社区居民体育健身消费基本上是逐年上升的。
2.社区体育健身消费的特点
2.1体育健身实物消费“不可忽视”。
体育健身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设备辅佐,笔者分析收回的“社区居民体育健身消费问卷调查”,发现以运动服装鞋帽等体育实物消费的比重占体育消费支出的50%,体育书刊、磁带占7%,其他消费品占6%,健身门票费用占37%。
实物消费比重大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的消费心理没有改变,因为大部分人的经济水平决定了他们的消费结构还没有脱离传统,运动服装鞋帽兼具运动和日常穿着,是生活中的必需品。人们在进行体育消费的同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对生活的改变,所以这种比例分成表明了现在我国居民体育消费的结构层次。停留在外表上的消费并不能真正体现体育健身消费的本质意义。
2.2体育健身精神消费“自得其乐”。
笔者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在居民的体育健身消费中,居民追求身体舒适、缓解心理压力的约占到75%。由此可见,居民的精神消费是其中的主要渠道之一。精神消费一方面能够为群众在工作、生活中产生的心理压力提供一种宣泄的方式,另一方面能够进一步沟通居民与家庭成员和亲朋好友之间的友好关系。
随着我国工作制度的不断改变,人们的闲暇时间相对增加,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为了追求更佳的生活质量,必将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体育运动的实践中来,因此精神消费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3.影响社区体育健身消费的因素分析
3.1居民家庭收入。
当较低层的需要初步得到满足以后,人们就会追求较高层次的需求。体育需求处于享受需求和发展需求阶段,它是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和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需求。所以,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对于扩大体育消费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3.2场所设备等硬件。
居民健身消费离不开一定的场所设备支持,而这些场所往往是单位或国家所有,运行的成本费用较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些单位出租场地经营非健身项目以达到收支平衡,实际上用于健身的场地缩小了。
3.3传统体育消费。
以往体育事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而对于体育本身的经济功能考虑过多。这种体制带来的是人们对体育的认识始终局限在锻炼身体、培养意志、为国争光,而体育运动和赛事中的娱乐性没有体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日益迫切,在体育消费过程所带来的快乐、成功与协作的感受会对人们传统的消费结构造成一定的冲击。
4.破解社区体育健身消费问题的方法
4.1提供必要的健身消费器材,让居民可消费。
社区的健身消费应该具有公益性,政府部门应加大社区体育事业发展的投资渠道,以满足居民的生活要求。笔者以为,应该扩大群众的消费场所。加快社区建设发展必然有助于生活方式的社会化进程,使人们有更多的精力与空闲时间,人们精力充沛,空闲时间越多,全面发展的机会也越多,城镇居民参加体育健身的机会也越多,进而促进体育消费市场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4.2强化健身意识,引导居民体育消费。
随着大众体育事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健康的不断追求,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投资,越来越钟情于体育活动,这种新的健康理念既是社会进步、时代变迁的反映,又是推动体育消费发展的社会条件。城镇体育工作应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大力宣传健康观、生活质量观和生活方式观,进一步强化健身意识,从而使更多的人加入到健身队伍中,为引导体育消费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