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经济性研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2.1受试对象以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育学院受过良好训练的男子中跑运动员10人作为受试对象,其中,一级运动员5人,二级运动员5人,近一年的周训练量为11.3±1.1h(表1)。受试者在测试期间接受晨脉、血红蛋白等常规机能监控,身体状态良好。
2.2研究方法本实验包括1次递增负荷测试和1次持续4个回合的恒定负荷测试,要求受试者穿同一双运动鞋及运动短裤背心完成。两次测试间隔48~72h,测试前24h避免大负荷运动,前90min禁止饮食。受试者完成10min的专项热身活动后,开始佩戴心率带及气体收集面罩,并按照Billat等[6]的方法,将重约800g的肺功能测试主机佩戴在靠近受试者身体质心的位置。准备过程控制在5min左右,随后开始正式测试。所有测试均在400m标准田径跑道上进行。形态、心率(HR)、血乳酸(BLA)及呼吸代谢指标分别通过韩国产Inbody230型体成分分析仪、芬兰产PolarT-61型心率带、美国产YSI-1500Sport乳酸仪和意大利产CosmedK4b2型肺功能遥测系统测定。测试期间气温维持在23℃~30℃,风速<4m/s(中国产AVM-01型风速计),天气条件均在同类研究[10,11]认同的可接受范围之内。
2.2.1呼吸代谢指标的测量测试当日,按照产品说明书的指示,分别对CosmedK4b2型肺功能测试系统进行气体延迟、轮转气流感应(意大利产3L气体注射筒)及参考气体(中国产标准气体:O2-16.01%,CO2-4.99%,N2-79%)校正,并在每一次测试前即刻进行空气校正。正式测试时,通过系统中的遥测模块对受试对象的实时测试数据进行监控。为避免遥测过程中因信号干扰问题造成的数据偏差、丢失,在测试结束后将储存在测试主机内的数据导入电脑,对数据进行可疑值剔除和5s平滑处理后,留待分析。参考Frayn[14]以及Knechtle等[16]的方法,实现VO2、RER与能量参数的转换。
2.2.2跑速的控制受试者的跑速(V)通过以下3个步骤加以控制:1)在跑道上每隔25m放置一标志杆,按测试方案计算每级负荷的起始位置,并由专人负责提示。2)在轮胎型号700×28的自行车链条上安装芬兰产Polar725x型心率表配套的自行车速度感应装置,经过场地校正,在心率表中设置轮胎周长2101mm。检验证明,每骑行400m的误差在20~60cm之间。校正完毕后,由业余自行车爱好者(周训练量>120km)根据心率表上的速度显示,在受试者前方约2m处骑自行车带动受试者的跑速。3)正式测试前,受试者进行2~3次预测试,以掌握跑速控制。
2.2.3递增负荷测试参考Buchheit等[7]的跑台递增负荷方案,以8km/h做为起始速度,每1min递增1km/h,直至力竭。取连续30s的最高VO2作为VO2max。采集安静时、运动结束后第3min、5min、8min的指血25μl供运动后峰值血乳酸(BLA)的评定。在判断力竭时,除需要满足“受试者经激励,也无法跟上自行车速度,主观达到力竭”外,还需要同时满足下列4个标准[20]:1)速度递增1km/h,耗氧量(VO2)增加<2.1ml/kg/min;2)运动结束后的峰值BLA≥8mmol/L;3)RER≥1.10;4)HR≥100%(最大心率,即,220-年龄)。根据递增负荷测试所获得的相关数据,以呼吸代偿点(RCP)指代AT。RCP的判定由两位有经验的实验员(判断例数>400例)完成。RCP的判定标准[22]包括:1)通气量(VE)-时间曲线的第2次拐点;2)VE/VCO2开始上升,伴随着VE/VO2的第2次陡增。利用内插法计算AT发生时的跑速。
2.2.4恒定负荷测试根据递增负荷测试中AT判断的结果,使受试者完成4个回合强度分别为70%、80%、90%和105%AT跑速、每回合持续5~10min的恒定负荷测试,取每回合测试最后2min的稳态VO2用以评价RE。稳态VO2的判定标准[12]为:测试的最后2min,VO2上升<100ml。根据遥测数据的监控,若受试者能在3~5min达到VO2稳态,即停止测试,否则继续延长测试时间,直至获得稳态VO2。所有受试者均能在10min内达到VO2。完成每一级强度的测试后即刻脱下面罩,并采集指血25μl供乳酸测定。休息4min后,重新佩戴面罩,若受试者的VO2恢复至运动前水平(第一级负荷前的水平)即可开始新一级负荷的测试[27],否则继续休息直到满足上述标准。2.3数据统计与分析利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测试指标以平均数±标准差(X±SD)表示。测试指标经Shapiro-Wilk检验,均符合正态性。利用One-WayANOVA检验分析跑速对RE测试时各指标的影响,并利用TukeyPostHoc对RE各指标两两差异进行检验。指标间的相关性利用Pearson相关进行检验(P<0.05为显著性水平,P<0.01为非常显著性水平)。
3研究结果
3.1VO2max、AT及RE测试结果表2显示,受试者在递增负荷测试中测得的VO2max为61.2±4.0ml/kg/min,RER最大值达到1.16±0.04,运动后乳酸峰值达到14.0±2.8mmol/L。AT发生时RER在0.97±0.17水平,V、VO2、HR等指标分别为最大值的73.9%±2.9%、81.3%±6.8%、88.0%±1.9%。受试者分别以70%、80%、90%、105%AT强度完成了RE70、RE80、RE90、RE1054个回合的恒定负荷测试。在70%~90%AT强度时,所有受试者都能在5min内达到耗氧稳态,而当跑速大于无氧阈(105%AT)时,分别有4、2、1、3人于6、7、8、9min内达到耗氧稳态标准。One-WayANOVA检验证明,相对强度对RER、HR、BLA及以时间耗氧单位(ml/kg/min)和距离耗能单位(kcal/kg/km)表示时的RE都有非常显著的影响(P<0.01),进一步利用Post-Hoc对相邻强度间各指标观测值检验后发现,HR和BLA仅在90%与105%AT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RER在80%~90%AT以及90%~105%AT强度间分别达到了显著(P<0.05)和非常显著(P<0.01)的程度(表3)。当RE以ml/kg/min或kcal/kg/km表示时,随运动强度的递增,观测值也逐渐升高;并且在以ml/kg/min为单位时,观测值在每级之间的升高都具有显著性(P<0.05);当RE以kcal/kg/km为单位时,只在90%与105%AT强度间发现升高具有显著性(P<0.05),在70%~80%AT强度间,差异接近显著性水平(P=0.053);而当以距离耗氧单位(ml/kg/km)表示RE时,不但相邻运动强度间未见任何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在80%~105%AT强度间出现了比上一级略有下降的情况(P>0.05;图1)。
3.2RE与各指标相关性分析当RE以不同单位表示时,其两两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进一步考察RE参数与其他变量的关系后发现,仅在RE以ml/kg/min表示时,与V、HR及BLA的正相关性达到非常显著的程度(P<0.01),而当RE以其他两种单位表示时,不但未见与上述指标发生明显相关(P>0.05),甚至还发现距离耗氧(ml/kg/km)参数与V的相关系数为负值(表4)。由图2可知,跑速越大,单位时间的耗氧量也越高。除70%AT强度外,其余3种相对强度运动时的稳态VO2与VO2max均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在无氧阈强度范围内,这种相关关系有随运动强度提高而增高的趋势(70%AT:r=0.547,P>0.05;80%AT:r=0.743,P<0.05;90%AT:r=0.890,P<0.01;105%AT:r=0.740,P<0.05;图2)。图3显示,在无氧阈强度之下,RER随强度增高而增高,并且在80%~90%AT间达到显著(P<0.05)水平;比较而言,运动能耗的曲线趋于平稳,仅随强度增加略有提高,尤其在80%~90%AT之间,这种现象更加明显(1.09±0.10vs1.09±0.09)。而当强度超过无氧阈时,RER和运动能耗分别出现了非常显著(P<0.01)和显著(P<0.05)的提高。为了更加直观地显示以不同单位评定RE时的差异,从10名受试者中选取了4名VO2max水平相似(63.42~65.81ml/kg/min)的运动员,并对他们在70%~90%AT跑速上的耗氧或耗能情况进行对比。当以ml/kg/min作为评价单位时,随跑速增加每位受试者的耗氧量也几乎呈线性的增加,而当以ml/kg/km或kcal/kg/km作为评价单位时,情况则不尽相同。无论以何种单位评定RE时,图线越靠近右下方说明RE越强。因此,从图4很明显能分辨出受试者6(S6)的RE最强而S1的最差。然而,当对比S2与S4RE的优劣时,情况则相对复杂一些。首先,图4(A)显示,跑速略快的S2在单位时间内的耗氧也较S4略多;而当考虑进跑速的因素,将评价单位ml/kg/min转化为ml/kg/km时,在第二和第三级跑速的曲线几乎重合,说明在这一阶段二者的单位距离的耗氧情况非常相似;但若再考虑代谢因素,通过RER参数将单位转化为kcal/kg/km时,跑速略快的S2在单位距离的耗能却又较S4少了许多。结合运动员近期3000m测验的成绩,在80%~90%AT强度下以能量单位评价运动员RE时的排序,恰与其测试的结果相同,即S6>S2>S4>S1。
4讨论
4.1以时间耗氧单位(ml/kg/min)评定RE的效果跑步经济性(RE),作为决定有氧运动水平的三大生理指标之一,真正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主要缘于非洲运动员近20年来在中长跑项目上取得的辉煌成绩。Saltin等[29]发现,当以ml/kg/min作为RE评价单位时,在10/12~16km/h的跑速上,肯尼亚运动员的耗氧量均不同程度地低于北欧运动员,展示出较强的RE,而在VO2max方面却不如后者。与此同时,Morgan等[21]的研究却证明,VO2max与在4.47~5.50m/s(16.09~18.18km/h)跑速时的耗氧呈很强的正相关关系(r=0.59,P<0.01),表现出VO2max越高,次极限负荷下的耗氧越多———RE(ml/kg/min)越差的趋势。那么,从这个角度讲,在Saltin等[29]的研究中,肯尼亚运动员较强的RE是否也是由于其较低的VO2max?RE与VO2max这对似乎矛盾的指标,对运动表现又会有怎样的影响?为此,Wetson等[35]选取10km跑成绩相近的非洲运动员与白人运动员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非洲运动员在VO2max方面低于白人运动员13%,在16.1km/h跑速时的RE仅高出白人运动员5%。耐力项目经典的成绩预测模型表明,VO2max在解释耐力项目成绩变异方面的能力要高出RE数倍[18],因此,非洲运动员RE方面5%的优势远不足以弥补VO2max13%的劣势,必定有其他的因素掩盖了RE与VO2max真实的关系,而RE评定单位的选择可能是这些因素的其中之一。在早期有关RE的研究中,之所以惯用单位时间内的耗氧量(ml/kg/min)作为评价RE的单位,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当时的研究主要以某绝对跑速进行测试,在比较RE时,并不需要特别考虑测试速度的问题。但是,有研究[23]证明,在288名非同质受试对象间,采取同一绝对速度跑步时的耗氧量差异为46%~91%VO2max。同样地,以文献中作为衡量高水平运动员RE的常用跑速16.1km/h(268m/min)进行测试时,耗氧量占VO2max的比例低可至61.9%(RE:39.0ml/kg/min)[13],而高竟达92.2%(RE:57.2ml/kg/min)[35]。这就说明,即使在水平相近的受试者间,某绝对速度占个体相对强度的比例也会有较大的差异。在本研究中,虽未采取同一绝对速度进行测试,但当以ml/kg/min评价RE时,同样观察到,随运动负荷的增加,耗氧量与心率及血乳酸一起均显著升高(图1、表4);并且在80%~105%AT强度上的耗氧量与VO2max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体现出个体的VO2max越大,次极限负荷上的耗氧量也越高的趋势(图2),这与Morgan等[21]和Sawyer等[31]的跑台研究结果一致。另外,本研究还进一步筛选了4名VO2max水平相近的受试者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若以S6在80%AT时的绝对速度(12.70km/h)作为参考,利用内插法计算出该4名运动员在12.70km/h跑速时的个体相对强度分别为S1:80.76%VO2max、S2:71.88%VO2max、S4:78.86%VO2max及S6:70.48%VO2max,最大差异为10.28%VO2max(图4),也印证了同一绝对速度对不同受试者的相对负荷并不一致的观点。由于相对负荷对运动时代谢底物的选择有重要的作用(图5),所以,同一绝对跑速对不同个体的耗氧情况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根据本研究结果以及在上文中提到的在16.1km/h跑速下高水平受试者相对负荷的差异达到61.9%~92.2%VO2max的现象,完全有理由推测,当一名运动员在更多地以脂肪酸代谢完成16.1km/h的负荷时,他的耗氧量会多于一个更多地以糖供能完成的运动员,从而得出“前者RE劣于后者”这种有悖于事实的结论。因此,本研究认为,无论受试者是否同质,以绝对速度进行测试,并采用时间耗氧单位(ml/kg/min),并不能有效评定RE。
4.2以距离耗氧单位(ml/kg/km)评定RE的效果虽然在目前仍有不少研究以绝对跑速测定RE,但更多的学者还是将目光转向了相对负荷。由于不同个体在以相同的相对负荷运动时所表现出来的跑速也有很大差异,因此,一些学者在时间耗氧单位(ml/kg/min)的基础上,引入速度参数,进而以距离耗氧单位(ml/kg/km)来反映次极限跑速下RE的变化。然而,随着距离耗氧单位应用的日趋广泛,关于其能否有效评定RE的争论也逐渐激烈起来。Helgerud等[15]发现,当以距离耗氧单位表示RE时,受试者在跑台上以75%~90%VO2max强度跑动过程中的耗氧量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并得出“优秀运动员的RE是独立于跑速”的结论。不过,Daniels等[8]的研究并不赞同这种观点。Daniels等[8]利用跑台比较了中跑(800m、1500m)、长跑(3km、5km、10km)及超长距离跑(马拉松)运动员的RE(ml/kg/km),结果发现,在所有65名受试者中,多数受试者表现为随相对强度的增加,单位距离的耗氧也增加。仅16名受试者单位距离的耗氧在所有相对强度上均保持恒定,另有6名受试者在以较高相对强度跑动时的单位距离耗氧甚至出现了下降。巧合的是,这6名受试者全部是更大比例地以较高跑速进行训练的中跑运动员。因此,Daniels等[8]认为,即使以ml/kg/km表示RE,速度同样也是影响RE的重要因素。在本研究中,虽然当以ml/kg/km作为RE评价单位时,10名从事中跑训练的受试者场地测试的RE未见显著性变化(P>0.05;图1),与Helgerud等[15]的研究相似。但在80%~105%AT跑速时,耗氧同样表现出了比低一级负荷时略有下降的趋势,又间接地支持了Daniels等[8]的研究。RE的评定之所以较VO2max和AT更为复杂,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其不但涉及生理、生化因素,还与生物力学等因素关系密切(图6)。正如本研究结果,当以ml/kg/min表示RE时,RE与HR及BLA等生理指标关系十分密切(表4);而当考虑进测试速度的变化,将时间耗氧单位转化为距离耗氧单位时,RE与上述这些生理指标的相关关系消失,也从侧面反映了生物力学因素在RE评定时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跑步时,影响RE最关键的生物力学变量包括足部和跟腱储存的弹性势能以及支撑反作用力[30],而这些变量又与跑速的关系十分密切。中跑运动员比长跑运动员的训练强度约高30%[5],这使得他们在相对更快的跑速上产生了良好的适应,因此,也就解释了本研究中单位距离的耗氧随跑速的增加在80%~105%AT强度时出现了比低一级负荷时略有下降的现象。不过,在此需要指明的是,HR、BLA、Ve以及体温等都是影响RE的重要因素,与单位时间的耗氧量(ml/kg/min)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30]。在本研究中,HR、BLA等指标在70%~90%AT强度时,并无明显变化,所以,在70%~90%AT强度时耗氧量(ml/kg/km)的变化能在很大程度地通过生物力学因素加以解释。但在90%~105%AT之间,上述生理指标都出现了非常显著的提高(P<0.01),而105%AT跑速下单位距离的耗氧却仍低于上一级负荷,此时再单纯从生物力学角度解释该现象的产生就略显牵强。为了避免无氧代谢参与供能以及由乳酸堆积造成耗氧动力学曲线上慢成分的出现,标准的RE测试强度一般要求低于无氧阈。但出于研究设计的需要,本研究仍然选择了105%AT作为RE测试的强度,并且观察到所有10名运动员都能在不到10min的时间内达到耗氧的稳态,运动结束后的乳酸升至6.0±1.3mmol/L,呼吸商达到1.03±0.04。若以乳酸达到4mmol/L指代无氧阈的平均水平,根据Duffield等[11]的推荐:运动后乳酸浓度每增加1mmol/L,糖酵解供能的贡献为每kg体重3.0ml的氧当量。那么,在本研究中,当运动强度为105%AT时,实际的需氧量约为219.8ml/kg/km,略超过90%AT强度时的耗氧量,但仍不及80%AT强度时的耗氧量。有研究证明,相比跑台测试,场地测试会因需更大的腿部蹬伸力量维持相同的跑速而消耗更多的能量。在本研究中,当场地跑测试速度提高3.7km/h,并且已超无氧阈的情况下,单位距离的氧耗却依然下降,显然与运动实践不符。另外,虽然利用相对强度测试,以距离耗氧单位(ml/kg/km)评定RE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底物选择对耗氧反应评定的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能完全避免这种影响。Achten等[3]发现,中等水平自行车运动员在以64%VO2max强度运动时,脂肪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氧化。而VanLoon等[34]的研究却表明,水平更高的自行车运动员在57%VO2max强度运动时,脂肪的氧化速率才达到最大值。张勇[2]也曾指出,依受试人群、运动方式、训练背景等的不同,脂肪最大氧化的运动强度范围在55%~75%VO2max之间,说明同一相对强度对非同质受试者的代谢刺激也是有一定差异的。综上讨论,本研究认为,以相对强度进行测试,并以ml/kg/km作为RE的单位,缺乏对测试速度的敏感性,且不能完全避免底物利用对RE评价的影响,也不能很好地评定RE。
篇2
前言
单元机组变压运行也是会涉及到经济性的。这方面的内容由于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比较远,因此人们并不是很了解这方面的内容。本文将对这方面的内容展开研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研究单元机组变压运行经济性的意义
为什么要研究单元机组变压运行的经济性?研究单元机组变压运行的经济性有什么意义呢?其实研究单元机组变压运行的经济性主要有以下几点意义:首先单元机组变压运行的经济性是变压运行自身发展的需求。一个事物想要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想要提高变压运行的效率就要单元机组变压运行的经济性,争取以最少的资金获得最大的提高;接着研究单元机组变压运行的经济性能够节约一定的资金。变压运转本身就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维持,提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资金的削减可以总体上减少资金的支出;此外,研究单元机组变压运行的经济性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现阶段我国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以最少的成本得到最大的发展是我国非常提倡的发展模式。
2.影响单元机组变压运行经济性的因素分析
2.1单元机组变压运行时循环热效率的影响
影响单元机组变压运行的经济性的因素有很多,循环热效率就是其中的一种。那么什么是循环热效率呢?循环热效率是指在进行单元机组变压运行的时候,会采用一定的冷却系统进行热循环。在进行热循环的过程中是由一些热量的损失的。有效的热量与总热量的比值就是循环热效率。当然循环热效率越高,单元机组变压运行的经济性就会越好。相反的循环热效率越低,那么单元机组变压运行的经济性就越差。我国现阶段的普遍情况就是单元机组变压运行的循环热效率比较低。
2.2单元机组变压运行时汽机内效率的影响
影响单元机组变压运行经济性的因素还有就是汽机的内效率。汽机是单元机组变压运行时候的主要部件之一。因此汽机的内效率将会直接的影响到单元机组变压运行的经济性。那么汽机的内效率对单元机组变压运行经济性有什么影响呢?简单的来说,当汽机的内效率比较高的时候,说明汽机的有用功比较多。这个时候单元机组变压运行的经济性也会比较好;相反的如果汽机的内效率比较低的情况下,说明汽机的有用功比较少。此时单元机组变压运行的经济性也就会比较低。因此提高汽机的内效率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在我国绝大多数的企业或者部门。由于经济等各种各样的因素,导致汽机比较旧,从而使得汽机的内效率比较低。
2.3单元机组变压运行时锅炉出口蒸汽的影响
锅炉的出口蒸汽温度也是影响单元机组变压运行经济性的主要因素之一。锅炉的出口温度在一定的程度上也代表了锅炉的效率。锅炉出口蒸汽的温度越低就代表锅炉的效率越高,同时也就证明力单元机组变压运行的经济性越好;当锅炉的出口温度越高的时候,说明锅炉的效率就会越低。从而导致单元机组变压运行的经济性越差。这也就说明了锅炉出口温度对单元机组变压运行经济性的影响。然而在我国绝大多数的地方由于锅炉比较陈旧的原因,使得锅炉的效率并不是很高。使得锅炉的出口蒸汽温度偏高。
2.4单元机组变压运行时给水泵动力的影响
给水泵的动力也是影响单元机组变压运行经济性的主要因素。给水泵的动力主要体现在冷却环节上。在进行冷却的过程中。如果给水泵的动力太大,使得冷却水的水量过多,在达到效果的前提下也是一种资源与能源的浪费。如果给水泵的动力太小。给水量小。就会出现达不到预期冷却效果的现象。无论是上述哪种情况,都会降低单元机组变压运行的经济性。
3.提高单元机组变压运行经济性的途径介绍
3.1提高循环热效率
导致循环热效率低的原因有很多,因此提高循环热效率的途径也有许多。在日常生活中主要采用以下的方式来提高循环热效率:首先,相关的企业和部门应该加大资金的投入购买一些新的、高科技的相关仪器。旧的仪器由于使用年限长的原因等,循环热效率一般都会比较低。因此购买一些新的仪器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循环热效率。虽然从短时间内看资金的投入似乎比较高。但是从长远来看还是非常经济的;然后定期的对相关的仪器进行维修与护理。单元机组变压运行的仪器是需要定期的进行一些维护与修理的。这样可以保证仪器在最佳的状态上运行。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循环热效率,从而提高单元机组变压运行的经济性;此外,改变单元机组变压运行时的压力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循环热效率。
3.2加强汽机内效率
加强汽机内效率也是提高单元机组变压运行的经济性的一条有效措施。那么什么是汽机的内效率呢?大家或许对这方面的内容不是很了解。其实所谓的汽机内效率是指在汽机工作的过程中有用功与无用功的比值。所谓的有用功就是汽机运转的目的功。在汽机工作的过程中,只有一部分是做有用功的。那么加强汽机内效率的途径又有哪些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尽量的使汽机的各部位负荷相同。当汽机的各部位负荷不同的时候将会大大的降低汽机的内效率;然后,在汽机进行变压运行的时候,要保证所有的调节阀门全部打开。这样有助于汽机的运转;接着,汽机在进行变压运行的时候,要保证主蒸汽温度维持在额定值不变;此外,在保证汽机各部位负荷相同的情况下,尽量的降低负荷也是加强汽机效率的有效措施。
3.3降低锅炉出口蒸汽温度
锅炉出口的蒸汽温度也是影响单元机组变压运行经济性的因素之一。适当的降低锅炉出口的蒸汽温度可以有效的提高单元机组变压运行的经济性。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首先,在锅炉的出口采用一定的冷却设施。采用一定的冷却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锅炉出口的蒸汽温度。冷却措施可以采用水进行冷却。采用水进行冷却不但效果好,经济性也非常好;然后,对锅炉出口的蒸汽温度进行回收与利用。对锅炉出口的蒸汽进行一定的回收,不但可以有效的降低锅炉出口的温度,收集的蒸汽还可以二次利用。大大的增加了单元机组变压运行的经济性。
篇3
1 建筑给排水设计的经济性控制在工程资金调度中的应用
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对于建筑资金的科学化调度是实现工程项目资源配置的重要措施,要建立进度控制的经济保证体系实行程序化控制,根据建筑给排水设计的经济性控制的要求编制程序框图,然后按框图中所规定的内容,在工序开工前、施工中对需要控制的各个环节进行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建筑给排水设计的经济性控制在工程资金调度中的应用是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为目标,运用会计核算、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等手段,对建筑给排水设计在工程资金调度中的生产经营过程进行全面性的检测。在建筑给排水设计的经济性控制在工程资金调度中的应用要将企业的生产消耗核算、生产成本核算、生产成果核算、资金核算、财务成果核算等各项财务核算业务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的记录和分析,借以发掘增产节约的潜力和途径。
在建筑给排水设计资金调度中业务中,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为了保证建筑给排水设计的资金调度的高效化运行,为此为保证建筑给排水设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实现建设资金在给排水设计的调度、应用,具有高效、便捷的特点,将复杂的建筑给排水资金调度进行数据化的处理,在以后的使用中可以建立一种财务统计数字模型,这样可以省却繁杂的会计人工统计,大大地节约了人力和财力资源。
2 建筑给排水设计的经济性控制实现了合理配置建设资源
资源合理配置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标,根据经济系统结构,利用科学技术管理手段,对自然资源系统进行改造、设计、组合、布局的活动。但是,具体到了建筑给排水设计的经济性控制中,就是要实现建筑整体的资源优化配置。它是确立建筑给排水设计经济控制性的发展方向、合理布置生产要素的关键,也是解决经济系统增长的无限性与资源生态系统供给的有限性矛盾的重要措施。
实现合理配置建设资源,因为建设资源的供应与均衡问题是制约工期及进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建设资源的供应与均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应尽可能减少因资源短缺对工期的影响。因此,一方面要及时筹措资金以确保施工用款可以及时准确地应用到建设中,另一方面要结合工程特点进行多方案比较以确定最低总成本的工期目标和实施计划,从而保证总体计划的实现,使进度的经济性从根本上得以落实。
建筑给排水设计在施工工程中所需要的建筑资源是比较繁杂的,比如在给水设计规划中要合理安置供水、水暖以及建设用水,再根据工期―成本优化后的最优工期进行层层分解,最后绘制成工程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比较图,争取在以后的工序中,用较少的成本以确保进度目标的实现。
3 建筑给排水设计的经济性控制的重要意义
建筑给排水设计是一个项目建筑工程开发的重要前提条件,对于其经济性的控制管理将直接影响着开发商、开发企业的经济收益。建筑给排水设计的经济性控制是需要科学化、合理化配置的,在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筑给排水设计面临的生存环境复杂多变,只有通过提升建筑给排水设计的经济性控制方面的管理水平,才可以合理的控制营运风险,提升建筑给排水设计的资金利用效率,从而不断加快企业自身的发展。
建筑给排水设计的经济性控制,可以有效的进行建筑资金准确配置,保证经济效益。建筑给排水设计开发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所以保证资金效益就十分的重要。进行建筑给排水设计的经济性控制的措施,将会有利于实行计划管理、资金数据管理以及建立统一集中管理模式,建立使用资金的责任制,促使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各个单位合理、节约地使用资金。
这样,为建筑给排水设计建立了一种长效的机制,合理规划、控制建筑给排水设计的资金的使用量。确实,一个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开发需要一个科学化的经济控制制度,建筑给排水设计的经济性控制的应用,可以通过一系列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把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各个方面的基本指标有机地组织起来,这是客观地反映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可以为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开发提供的关于整个经济运行状况的系统而详细的数据,为宏观投资方向提供准确的信息资料。
4 结语
伴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高速进步,建筑行业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在二十一世纪的建筑给排水设计是竞争相当激烈的经济行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发展将在人们的生活中占居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中,在建筑给排水设计的经济性控制的科学化研究将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低位,建筑给排水设计的经济性控制,其目的是提高建筑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所以,在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给排水设计的经济性控制的应用将不断地发展创新、与时俱进,在建筑设计开发中充分发挥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高丽洁.浅谈建筑给排水设计经济性的应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6)
篇4
1 热经济学
1.1 能量定价
在热经济学中,能量的定价所牵涉的主要是能量的可用性以及能量的品位问题。因此,在对不同品位的能量进行定价时,热经济学采用火用(能量总量中可以用来做功的部分)进行定价。
1.2 生产系统的划分
与黑箱子原理类似,采用热经济学对整个600MW燃煤机组的生产进行各子系统划分时,认定各子系统之间的能量转移和交换并不会导致额外利润的增加,因此,各子系统的划分方式灵活多样。为便于分析,本文将相邻抽气口间的级组取作一个子系统。
2 能量成本方程的建立
2.1 系统成本方程
以电力作为产品,构成其成本的主要有两方面,一类是能量的投入成本,例如产生蒸汽所需要的燃煤费用等;另一类是非能量的成本投入,例如设备投入、人力投入等。因此,通用的成本方程在热经济学中的表达式如下:
产品成本=能量类成本+非能量类成本:采用数学形式来表示以上成本方程,如下: (2-1)
上式中,分别表示电力产品的火用及其单价,分别表示整个系统中输入的火用及单价,表示非能量类的成本,其中,可以用如下方程进行表示: (2-2)
其中,表示系统中所有设备的折旧费用,表示人工及技术投入,包括工人工资以及维检修费用等。
2.2 子系统成本方程
子系统成本方程的建立同样需要遵循能量守恒、物质守恒等方程。假设,在子系统1中,输出的产品火用及其单价为,输入的火用流及其单价为,为子系统1中所有人工成本及设备成本等非能量类成本,因此可以将子系统1的成本方程建立如下:
(2-3)
同时,对于位于子系统1后部的子系统2来说,上式左侧为输入到2系统的火用及单价,表示子系统2输出的电力产品的火用及其单价,表示子系统2中所有人工成本及设备成本等非能量类成本,子系统2的成本方程如下:
(2-4)
将子系统1的成本方程带入子系统2可得如下成本方程:
(2-5)
将两个子系统作为1个系统进行成本计算时,可以发现,成本方程与(2-5)形式一致。由此,可以得出,在子系统之间,不会产生额外的利润。
2.3 火用成本增长
综合考虑上述方程2-3、2-4、2-5,可以得到,当各子系统依次传递至子系统后,可得到,该系统的成本方程如下:
(2-6)
因此,可以得到,该子系统的单位火用成本如下:
(2-7)
上式即为系统中某子系统的成本方程,从该方程可以看出,由于火用效率在所有的子系统中都要小于1,同时由于累加效应,非能量类成本的值越来越高,因此,随着子系统数量的增加,火用成本增长的系数也相应增加,也就是说,不同位置的火用成本是不同的,距离初始位置越近的子系统火用成本越低。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自然过程的不可逆性,另一个是的累加。
3 机组经济性影响因素的热经济学分析
经研究发现,600MW机组热经济性主要受机组主蒸汽压力、抽气压损以及系统漏汽等的影响较大。下面从热经济学角度,对几种因素的影响进行分析。
3.1 主蒸汽压力
对于600MW的超临界机组而言,提高主蒸汽压力,在设备投资上,较高的主蒸汽压力相应的对于设备的材料、生产工艺以及工艺等的要求都会提高,进而在非能量类成本,包括设备以及人工投入都会有很大的增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主蒸汽压力,会对降低能耗有所帮助,但两者的变化比重决定了在运行过程中,是否需要提高主蒸汽压力。
3.2 抽气压损
当600MW机组运行时,汽机侧抽汽时,不同的蒸汽压力下,相同的压损会带来不同的热经济性变化。依据水蒸气焓熵图可知,低压的蒸汽焓值低,熵值高,此时抽汽带来的热经济性的降低较大,依据热经济学分析,此时该子系统接近尾端,因此其能量成本的改变量对整个机组的经济性降低贡献量大。
3.3 系统漏汽
系统漏汽对于整个机组的运行而言,意味着不同位置、不同品位能量的损失。漏汽对于机组热经济性的主要影响为漏汽量的大小。依据热经济学分析,可知,当发生漏汽时,系统与外界发生能量交换和物质交换,为保证输出同样品质的产品,输入系统的能量类成本需要相应的增加,而相应的非能量类成本不变。
4 结语
本文主要从热经济学的角度,将系统划分为多个子系统,并对能量进行定价研究,直观的反映了600MW超临界机组热经济性影响因素的作用类别,为控制产品成本提供了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篇5
1 暖通空调设计的经济性问题分析
在暖通空调设计的过程中,有很多的因素导致设计人员在设计中无法坚持经济性的原则,无法实现建设企业经济的最大化,在设计中,设计人员只有全面的了解这些原因,进而进行有效的规避,才能够在暖通空调设计中进行更好的经济性设计,下面针对于导致暖通空调设计出现经济性问题的原因进行具体的分析。
1.1 暖通空调设计方案的经济性问题
根据对运营阶段大量项目的统计, 以及本专业技术人员对出现经济性设计问题的项目的现场测试、业主反馈问题、系统运行数据记录等的统计分析, 归纳出空调系统设计出现较多的经济性问题是:(1)空调主机容量偏大;(2)冷热源系统选择不合理;(3)设备管道的配置不合理。
1.2 空调主机容量过大
在进行暖通空调设计的过程中,由于将空调主机的容量设计的过大,进而出现经济性的问题,不利于暖通空调的良好使用。在实际的设计中,导致空调主机容量设计过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负荷计算方面不准确。在负荷计算中,由于设计人员的疏忽大意以及设计参数选择的缺陷,进而导致在负荷计算上的不准确。二是,在专业配合方面设计的不到位。主要就是由于建筑提资的不准确,围护结构的保温材料不符合相关的标准等等,进而导致空调主机容量的过大。三是,在设计标准方面的选择出现了错误。由于建筑物的不同,进而在暖通空调设计的标准方面也是不同的,在设计上,根据不正确的设计标准进行设计,进而导致暖通空调主机的容量过大,进而出现很多的经济性的问题,不利于建筑工程项目的良好实施,不利于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
1.3 冷热源系统的选择不科学
在暖通空调的设计工作中,由于冷热源系统的选择不科学也容易出现经济性的问题,导致整个暖通空调项目的经济成本的增加,不利于业主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在冷热源系统的选择方面,主要存在着投资成本过大,达不到业主要求的预算费用等,其主要的原因在于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由于设计人员方面的问题导致冷热源系统选择的不科学。设计人员没有对整个暖通空调项目所在地的能源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查和研究,在冷热源的选择上,没有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大多数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选择,最终导致冷热源系统选择的不合理,造成巨大的经济上的浪费。其次,是设计人员对当地的自然条件不是非常的了解,在暖通空调的冷热源系统的设计中,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气候条件和水资源等条件进行设计,如果对当地的自然条件不了解的话,冷热源系统的设计就可能会产生偏差,继而导致经济上的问题,不利于经济上的最大化。
1.4设备管道的配置不合理
在设备管道的配置方面的不合理,也容易导致出现经济上的问题。出现此类问题主要与暖通空调设计人员有关,由于设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专业素质以及工作经验等方面的不足,在对设备管道配置的过程中,没有进行最优配置,导致无法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另外,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于居住条件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而设计人员在对设备管道的配置中,没有根据社会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的实际需求进行配置,进而一方面导致设备管道的配置不合理,另外一方面也无法实现其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 实现暖通空调设计经济性的措施
在暖通空调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配备先进的专业软件,实行有效的质量管理,做好设计方案的评审工作,才能够进一步确保建设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建设企业的长远发展。
2.1 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
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暖通空调设计的经济效益。因此,针对于暖通空调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方面需要加强对其的培训工作。在培训方面,主要应该抓住以下几个重点内容进行培训。一是,专业知识方面,尤其是基本知识上进行重点的培训,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高低与设计人员专业知识的多少有着很大的关系,设计人员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够提高设计能力和设计水平,才能够坚持暖通空调设计的经济性原则。二是,在实际的培训中,暖通空调的设计人员还应该学习与业主进行良好沟通的技巧,了解业主的实际想法,进而在设计中才能够既满足设计的要求,也能够满足业主的要求,这样才能够确保暖通空调设计的经济合理。三是,在对暖通空调项目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提醒设计人员注意对项目所在地进行深入的调查,主要调查当地的自然条件,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周围的水资源情况等等。通过对设计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全面的提高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这样才能够在实际的暖通空调设计中,更好的进行经济性设计,促进暖通空调项目的良好施工和竣工。
2.2 配备先进的专业软件
由于在进行暖通空调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有很多的计算,计算的不准确,势必会造成暖通空调日后使用的巨大经济上的浪费,容易出现很多的问题,不利于暖通空调项目的顺利进行。因此,需要在进行暖通空调设计的时候,配备先进的专业软件,使暖通空调的设计人员能够做好暖通空调冷热负荷和水力计算,进而确保所选择的设计方案能够建立在数据准确的基础之上,有利于更好的进行经济控制,提高建设企业的经济效益。
2.3 实行有效的质量管理
在实际的暖通空调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质量管理,尤其在暖通空调的设计阶段,更需要做好有效的质量管理工作。因此,应要求设计人员充分的重视空调负荷计算、冷热源系统选择、设备管道系统的配置这几个对空调系统的经济性设计影响较大的问题,做好设计方案,使设计出的方案能够质量更高,既能够满足实际的使用要求,又能够满足经济性要求,有助于促进建设企业的良好发展。
2.4 做好设计方案的评审工作
在对暖通空调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做好对暖通空调设计方案的评审工作,要求设计方案能够达到一定投资规模和等级标准的项目。在向业主提资前,应该对设计方案进行评审,全面的评定暖通空调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便进一步确保设计方案能够满足经济性原则和功能性原则。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实现暖通空调设计中经济性的控制目标,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及建筑物的实际情况,根据建设企业的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选择科学合理的经济性控制方法,才能够进一步促进暖通空调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才能够促进建筑项目的良好施工和竣工,促进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
篇6
桥梁高墩竖向材料运输,在国内一般都采用塔吊式起重机来完成。本文结合已施工结束的红水河罗天乐特大桥高墩竖向材料运输,阐述悬臂门吊的技术特性和经济性。此新方法不但可以完成塔吊在上构施工中的全部作用,而且还能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
工程概况
本工程项目位于贵州省罗甸县和广西天峨县交界处羊里渡口附近,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最高墩高131.4米。红水河罗天乐大桥为全长748米的特大桥梁,广西岸引孔T梁:2×40米+主孔连续钢构:(126米+240米+126米)+贵州岸引孔:4×40米(T梁)+16米(空心梁)最高墩高131.4米。
图1.1:左图为已完成的罗天乐大桥,右图为施工中用的悬臂门吊
本方法只从上构2号块段(挂蓝安装完成后)开始使用。
分析研究
悬臂门吊因为是自行设计的产品,所以需要对结构受力和安全性进行验算,只有满足上述要求,才能进行经济性的比较。
2.1结构验算
本悬臂门吊采用贝雷梁、行走天车、钢轨等组成,安装拆卸都简单。
图2.1:悬臂门吊立面图
1、设计参数:
龙门吊总长:L=18米;最大设计吊重:P0=50 kN;最大净伸臂长度:L1=7米;伸出桥面外长度:L2=3米。
2、承重横梁验算
⑴、荷载计算:
①、均布荷载计算:(q)
1) 贝雷片加支撑架及销子重:(P1)
P1=6拼×4排×300/片=7200=72.00 kN;
2) 枕木重:(P2)
枕木按50cm放一根,呈双排布置,每根长90,单重20,则
P2=13根/排×2排×20/根=520kg=5.20 kN;
3) 钢轨重:(P3)
钢轨呈双排布置,单根长7.7米,则
P3=7.7米/根×2根×46kg/m=708.4=7.08 kN;
4) 整个承重横梁平均荷载:(q)
将P1、P2、P3近似均匀分布于整个承重横梁之上,承重横梁总长
L=18m,则
q=(P1+P2+P3)/L=(72.00+5.20+7.08)/18=4.68 kN/m
②、集中力计算:(P)
吊点及卷扬机重30.00kN,最大设计吊重50.00kN,考虑1.2的动载系数,则P=1.2×(30.00+50.00)=96.00 kN
⑵、计算简图:
图2.2:承重横梁计算简图单位:
⑶、内力计算:
承重横梁为典型的伸臂梁结构,内力只存在剪力和弯矩,则
①、求内力图:
1)求支反力:∑MB=0,NCLBC+1/2qL2AB-1/2qL2BD-PLBD=0
NC=1/LBC×(1/2qL2BD+PLBD-1/2qL2AB)
=1/7.165×(1/2×4.68×152+96×15-1/2×4.68×32)
=271.52 kN
∑FY=0, NB+NC-qLAD-P=0
NB=qLAD+P-NC
=4.68×18+96-271.52
=-91.28 kN
2)作剪力图:
图2.3:承重横梁剪力图单位:kN
3)作弯矩图:
图2.4:承重横梁弯矩图单位:kN.m
4)内力最值汇总:
由内力图可知,危险截面位于截面C处,其内力最值为:
最大弯矩值为:Mmax=-895.81 kN.m;最大剪力值为:Fsmax=-138.85 kN。
⑷、强度验算:
查贝雷桁架内力容许应力表,可知:单排双层不加强型贝雷桁梁的容许内力为:[M0]=788.2 kN.m,[Fs0]=245.2 kN。
考虑四排贝雷梁的不均匀受力,取不均匀折减系数0.85,则
此承重横梁的容许内力为:[M]=788.2×4×0.85=2679.88 kN.m;
[Fs]=245.2×4×0.85=833.68 kN。
所以,Mmax=895.81 kN.m < [M]=2679.88 kN.m; 满足要求。
Fsmax=138.85 kN < [Fs]=833.68 kN,满足要求。
由此可见,承重横梁的强度满足要求!
⑸、刚度验算:
承重横梁为悬臂梁结构,长伸臂端头的变形量最大,故只需对此截面进行进行刚度验算。此点变形:
f=Dy=1/(2.104176×109)×[(1/2×7.835×7.615×21.06+2/3×7.835×(1/2×7.165×895.81)-1/2×7.835×(2/3×7.165×30.03)+(2/3×7.835×(1/2×7.835×895.81)-1/2×7.835×(2/3×7.835×35.19))]=0.01684 m≈16.84 < LCD/300=783.5/300=26.11
承重横梁刚度满足要求!
3、悬臂门吊稳定性验算:
此龙门吊属于长伸臂结构,其抗倾覆性能成为主要安全问题。
⑴、抗拔荷载计算:
1) 贝雷立柱:(G1)
位于抗拔力作用位置的贝雷立柱呈3层布置,共10片贝雷片组成,则
G1=10片×300/片=3000=30 kN
2) 混凝土配重:(G2)
在抗拔贝雷立柱旁放置2条混凝土配重。单条混凝土配重长6米,横截面为
0.6×0.7米。取混凝土容重为24kN/m3,则
G2=2条× 24kN/m3×0.6米×0.7米×6米=120.96 kN
3) 抗拔荷载:(G)
G=G1+G2=30+120.96=150.96 kN
⑵、抗倾覆验算:
由承重横梁支反力计算结果可知,上拔力为:NB=-91.28 kN,则
抗倾覆安全系数为:
K=G/NB=150.96/91.28=1.65 > [K]=1.5
稳定性满足要求!
2.2经济性对比
根据以上结构验算数据表明,结构在满足受力的前提下,可得出全部材料数量。由于罗天乐上构挂蓝施工块段多(30个块段),需要12个月的施工时间。单个悬臂门吊贝雷片需要32片。表中数据来源于4月份南宁市场材料租赁信息。
表2.1设备经济性比较表
从上表得知,悬臂门吊比塔吊在类似工程用途上,有巨大的费用上的优势。
结论:
通过悬臂门吊和塔吊的对比研究,给项目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从运输和安装拆除,具有显著的环保效益和明显的经济效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⑴周水兴 何兆益,《路桥施工计算手册》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篇7
(一)LNG产业环节的成本构成
LNG(液化天然气)项目生产成本主要由天然气开采成本、净化液化成本、运输过程的成本以及接收再气化等耗费的费用构成。实际情况中,资源开采的不同情况、运输距离的长短,都会对各项费用的耗费比例产生较大影响。
1.LNG开采、液化、净化环节的费用以及和国际市场FOB价格的关系
国际市场上的LNG价格,无论是现货价、期货价或者长期合同价,都是指LNG的离岸价(FOB价)。
2.LNG运输环节的耗费
LNG在运输环节的费用包括LNG运输工具的折旧费用、燃料的耗费、设施管理以及人员费用。LNG贸易越做越大,各类技术也飞速进步,LNG运输行业的费用普遍降低了40%。
3.接收站、管输、汽化费用
LNG接收站、汽化和管输的成本包括接收站设备以及管道折旧的费用、再汽化以及人员管理费用。汽化以及运输的能耗、管理、财务的花费,与汽化的方案、公司的领导水平这些因素都有紧密联系。
(二)冷凝法降低汽化成本
LNG汽化时会释放约860-830kJ/kg的冷能,若能充分利用这些冷能,将能节省节约一笔电费,虽然LNG冷能的用处很广,但是受到附近市场的制约效应仍然很明显。在-150℃以下的环境将LNG恢复成常温,其冷能的价值折合成当量电价所得约为420元/吨。若将这些冷能投入到实际利用中,将得到0.3元/m3的效益,大致能抵消汽化LNG的费用。即使只能利用冷能的50%,也能较好的降低汽化费用,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三)LNG运输方式的选择和模型的建立
1.LNG运输方式
LNG的运输方式较多,可以分为船舶运输、管道运输以及低温液体槽车运输。目前LNG调峰装置以及运输船装卸设施上设立低温管线的较多,并没有长距离的LNG管线实例;船舶运输的方式,多适用于LNG的国际贸易;槽车运输主要有两种类型:公路槽车运输以及铁路槽车运输。
2.公路槽车运输模型
LNG槽车的公路运输费用(w)包括LNG槽车的折旧成本费用(w1)、技术维修费用(w2)、高速公路的过路费用(w3)、燃料的费用(w4)、工作人员的工资(w5),常常根据单位里程的费用进行计算,具体公式如下:
w= (w1 +w2+w3+w4+w5)/(1-s) (1)
式中:s为各种税率的总和
槽车缺乏制冷系统,运输时间过长必然导致LNG在中途挥发。若在槽车上附加LNG发动机,挥发的LNG便可以作为槽车的燃料,减少成本节省整个燃料的耗费。此外,槽车的利用系数、运输的效率、货物周转量以及实载率等因素对于槽车的运输成本影响也较大。
二、公路槽车运输的实证研究分析
本文以四川乐山到四川西昌段为LNG运输实例进行分析运算。根据国家报废标准的有关规定,对LNG槽车的折旧期限取10a,它的经济使用寿命取为8a。LNG槽车到了使用上限之后便会报废,所以它的净残值即为0。研究路线选择犍为-青龙场-西昌(700km)这段,LNG半挂运输车的油耗为40L/100km(w1),假设槽车的高速公路行驶的速度为70km/h(w2),收费的费率平均约为2.4元/km(w3),市场上售卖的柴油约为6.4元/L(w4),工作人员年收入设为40000元/a(w5),四川省的各类税率之和总计约为15%(s)。
计算的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由图1可知,当整个运输企业仅仅以西昌市公路作为运输LNG的路线时,日运输量必须达到并超过15000m3才能盈利,运输成本在0.05~0.08元/(100km·m3)之间,单位运输的成本随着用气量的增加而降低;若企业的一条运输线路向多个城市进行LNG运输时,它的运输成本还会有持续的下降。所以西昌市可以根据整个城市的用气量进而计算运输成本,与企业的运输价格相比采用委托运输较为合适。由图2可知,当运输距离固定时,天然气的单位运输费用便会随着每天的运输量的增加而呈现波形衰减状而逐渐减少,最后会趋近于一个固定值。
篇8
一、经济订货批量的基本涵义及现状
经济订货批量是指能够使一定时期存货的相关总成本达到最低点的进货数量。在存货总成本中决定存货经济订货批量的成本因素主要包括变动性进货费用、变动性存储成本以及缺货时的缺货损失。不同的成本费用与进货量呈现不同的变动关系。减少进货量,增加进货次数,可以降低存储成本,但会提高进货费用与缺货成本;相反,增加进货批量,减少进货次数,可以降低进货费用与缺货成本,但会提高存储成本。因此,协调好各项成本间的关系,使总和保持最低水平,是企业订货所追求的目标。
理论上,经济订货批量是根据经济订货批量模型推导确定的。然而,受需求变动、行业特点、客观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该模型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得到推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存货的耗用或销售不均衡
实际上多数企业存货的耗用或销售都是不均衡的,而经济进货批量的基本模型是以“假设存货的耗用或销售均衡”为前提的。
2、受传统观念、客观条件的影响
由于受传统观念、客观条件的影响,企业往往采取“需求多少、购进多少”的办法,未充分考虑进货的经济性。
3、计算过程复杂,影响采购工作
计算机技术在该领域未得到广泛应用,单纯依靠人工计算来实现,难度很大,且影响采购工作。
二、订货仿真系统的建立
1、相关说明
(1)订货系统要研究的问题就是在不同需求情况下的订货策略,即每隔多少时间需要补充一次,每次补充量应为多少等。策略的优劣以所需费用为衡量标准,所需费用越少,该策略就越好。
(2)一般从订货到货物入库,往往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称为滞后时间。由于存在滞后性,所以应提前一段时间订货。
2、相关概念
需求:是订货系统的输入。由于需求,使库存量不断减少。
订货:是订货系统的输出。由于订货,使库存量得到补充。
保管费:使用仓库、保管货物以及因货物损坏变质等支出费用,每件货物保管费用C1表示;
缺货费:由于货物不足,供不应求造成的损失,如失去销售机会、停工待料等损失,用C2表示;
订货费:订货过程中的手续费、货物本身的价格以及运输费等,每次订货费用用C3表示。
3、订货仿真系统的建立
订货仿真系统建立的前提条件是:
(1)从发出订货到收到货物需隔N天;
(2)每件货物每天的保管费、缺货损失费和每次的订货费;
(3)每天货物的需求量是在0-I之间均匀分布的随机数;
(4)原始库存为Q0。
以总天数G为例,依次对不同方案进行仿真,最后比较各方案的总费用,从而就可以作出策略选择。
输入一些常数和初始数据后,以一天时间为步长进行仿真。首先,检查这一天是否是预定到货日期,如果是,则原有库存量加Q;如果不是,则库存量不变,接着仿真随机需求量。若库存量大于需求量,则新的库存量就是原库存量减去需求量;反之,则新库存量变为零,并且要在总费用上加一短缺损失。然后检查实际库存量是否小于重新订货起点数,如果是,则需重新订货,这时就累加一次订货费。如此反复运行G天,即可得所需费用总值,这一过程的流程如图1所示。
三、应用举例
某仓库日需求量均值为120,是方差为25的正态分布函数,初始库存量为500,当库存量下降到某一数量时即订货,提出订货后到货延迟天数为均匀分布的随机数,20%货物延迟为两天,50%延迟为三天,30%延迟为四天,库存每件/天的费用是C1元,缺货每件/天的费用是C2元,一次订货费用为C3元,试制定一个订货起点数、每次订货数,以使总的费用最小。
第一步:产生原材料30天的日需求量。
xq=120+sqrt(25)×randn(30,1)
xq=[118,112,121,121,114,126,126,120,122,121,119,
124,117,131,119,121,125,120,120,116,121,113,124,128,
117,124,126,112,113,123]'
第二步:产生30次订货的延迟天数,见表1。
产生30个(0,1)均匀分布随机数u
u=rand(30,1)
u=[0.0153,0.7468,0.4451,0.9318,0.4660,0.4186,0.8462,
0.5252,0.2026,0.6721,0.8381,0.0196,0.6813,0.3795,0.8318,
0.5028,0.7095,0.4289,0.3046,0.1897,0.1934,0.6822,0.3028,
0.5417,0.1509,0.6979,0.3784,0.8600,0.8537,0.5936]’
读入延迟天数的累积概率分布函数F(i)
F(0)=0,F(1)=0.2,F(2)=0.7,F(3)=1
将u与F由小到大顺次比较,当F(I-1)
第三步:得到仓库30天的总费用。
Matlab实现的源程序如下:
%原材料30天的日需求量
xq=[118,112,121,121,114,126,126,120,122,121,119,
124,117,131,119,121,125,120,120,116,121,113,124,128,
117,124,126,112,113,123]’;
% 30次订货的延迟天数
dhyc=[2,4,3,4,3,3,4,3,3,3,4,2,3,3,4,3,4,3,3,2,2,3,
3,3,2,3,3,4,4,3]’;
% 设置c1,c2,c3的值:c1=1;c2=10;c3=100;zfy=zeros(400,400);
%设置订货起点数
for dhqd=100:400
%设置订货数
for dhl=100:400
% 库存量初始化为500
kc=500;
%订货次数初始化为0
dhcs=0;
% 每天到货量初始化为0
dhs=zeros(34,1);
for I=1:30
kc=kc+dhs(i);
if kc
zfy(dhqd,dhl)=zfy(dhqd,dhl)+(xq(i)-kc)×c2;
kc=0;
else
kc=kc-xq(i);
end
zfy(dhqd,dhl)=zfy(dhqd,dhl)+c1×kc;
if kc
dhcs=dhcs+1;
zfy(dhqd,dhl)=zfy(dhqd,dhl)+c3;
dhs(I+dhyc(dhcs))=dh((I+dhyc(dhcs))+dhl;
end
end
end
end
minzfy(1,1)=100;
minzfy(1,2)=100;
minzfy(1,3)=zfy(100,100);
for m=100:400
for n=100:400
if minzfy(1,3)>zfy(m,n)
minzfy(1,1)=m;
minzfy(1,2)=n;
minzfy(1,3)=zfy(m,n);
end
end
end
得minzfy=[383,117,7042],即30天内,订货起点数为383,订货数为117时,订货的总费用最小,117即为经济订货量。
【参考文献】
[1] 张葛祥、李娜:Matlab仿真技术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 康凤举:现代仿真技术与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
篇9
创业企业的诞生始发于创业者的创业劳动,创业劳动实际上是科技创新劳动的拓展与延续,科技创新劳动是创业劳动的“源”与“核”。探寻当代创业企业的经济性质,其出发点和关键就在于对当代科技创新劳动的性质的理解。当代科技创新劳动,是一种有机融合科学与技术内在禀性的高智力劳动。从劳动形式上分析,这种高智力劳动是一种高度复杂劳动,不同于一般的复杂劳动和智力劳动,更完全不同于简单劳动或体力劳动,呈现出自身所特有的异质性。(注:这里的“异质性”是从具体劳动的层面上所作出的分析,而不是抽象劳动的层面。根据马克思的分析,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的抽象劳动是无差异的。)
1.劳动内容的高度专业化与劳动形态的高度专用性
与工业经济时代的机器发明、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等行为中的创新劳动相比较,由于市场深化与细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当代科技创新劳动的专业化水平更高。在科技产品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更趋激烈、消费需求更趋个性化的当代经济生活中,科技创新活动要取得成功,必然要确定极其明确的目标,瞄准极其清晰的制高点和攻关领域,专注于特定的活动对象与活动空间。这集中体现为当代科技创新劳动内容的高度专业化。它要求接受更为专门化的教育与训练,要求培育更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要求掌握更为精、尖、新的知识与拥有更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实验能力。
与高度专业化相适应的是当代科技创新劳动形态的高度专用性。高度专业化的学习、研究、创造与实践,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积淀后,往往形成为一种特定的思维能力与劳动品质而表现为劳动形态的高度专用性。这种高度专用性的劳动形态,一旦移作他用,往往成为“沉没”资产,其内在的价值就大大受损。
2.劳动物化产品的高度创造性
(1)体现为产品市场需求的先导性与创造性。飞跃式的当代科技创新劳动的物化产品具有优质的消费属性(包括生活消费与生产消费)。一个成功的高科技产品(包括有形的商品与无形的服务)的开发与问世,往往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市场,适应了市场需求者的消费趋势,强有力地引导着市场消费的方向,强劲地改善着人们的消费结构,提升了人类的生活质量。当代科技创新活动的蓬勃兴起和所获得的巨大成功,赋予了萨伊的“供给创造需求”理论以新的内涵。
(2)体现为产品效用的高度创造性。当代高科技产品是一种高知识密集型产品,从而富有高效用。也就是说,单位产品具有更大的有用性,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某一种或几种需要。①当代科技创新是对自然物质属性和自然能力的深度开发和利用,区别于传统工业机器生产在性质上仅仅是对自然物质的一般加工和表层属性的自然能力的利用(刘诗白,2001)。因此,较之传统工业生产,当代科技创新劳动能够带来劳动生产力的几何级数式的提高,从而创造出巨大的生产能力。同时,高科技生产手段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所耗费的非核心技术或产品的其他物质资源的成本极低,高科技产品在批量生产下边际物质成本几乎为零。②高知识密集型产品更具“人性化”特征。高科技消费品更适合消费者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符合消费者个体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更为内在、真实的需求,能迎合消费者对单元产品的高质量多功能提供的要求。高知识含量的消费品由于更能满足现代人的文明消费和审美情趣,从而富有高效用。
(3)体现为产品价值的高度创造性。当代科技创新劳动,作为一种比马克思笔下的工程师一类的“高级工人”的所谓一般“复杂劳动”更高层次的“高度复杂劳动”,是一般复杂劳动的倍加。这种高度复杂劳动,比起一般复杂劳动,具有以下两个更为突出的特点:①劳动力再生产的费用更高。当代科技创新活动,劳动的专业化特征表现得极为明显,它需要更为扎实的科学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的积累,需要更为丰富的实践与实验经验。因此,科技劳动力的形成,需要投入更高的学习教育费用;当代科技创新活动具有更高的劳动强度,是一种高强度的劳动力耗费,需要有较高的劳动力的补偿费用。另外,由于当代科技创新劳动的高度社会化(即是高度社会结合和社会协助的劳动),创新者的劳动能力实际形成费用中还必须包含间接参与科技创新的社会劳动能力的再生产费用(刘诗白,2001)。因此,对当代科技创新劳动者而言,其劳动力再生产的费用应该高于一般复杂劳动。②劳动力使用创造的价值增值更大。高品质的科技创新产品的成功问世,在一定时期内往往占据了一定的市场垄断地位,由此获得了可观的“超额利润”。综合以上两点,我们认为,与一般劳动产品相比,在高科技产品中,其所耗费的物质资源C部分可能下降,但是劳动力价值V部分与价值增值M部分却以更大比例上升。这样,在同一单位时间内,C+V+M在整体上是大大提高了。实际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代科技创新劳动作为一种高度复杂劳动,同样能够换算为“自乘的”“多倍的”简单劳动,因此较一般复杂劳动能形成更高的价值。
3.价值创造的高度风险性
一方面,某种创意、想法、灵感要转化为现实的物化产品,需要“苦思冥想”、持续探索、高度关注,需要反复试错、重复实验,最终仍有可能失败。这期间不仅要投入大量的、常人难以想像的精力,还往往需要投入一定的物质资源。失败的结局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当事人要承担着极大的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投资风险。另一方面,即使研发取得了现实的物质 载体,由于当代科技创新的快节奏和当代市场演变的高速度,同样面临着极大的风险。当代科技产品周期极短,产品更新速度极快,市场竞争又日趋激烈,这使得在高科技产业中,某一项技术往往只有NO.1是成功者,NO.2以下大都难以得到能够赖以生存的市场份额,从而成为市场竞争的失败者。硅谷中平均大约九成的风险投资是不成功的,就充分表明了当代科技创新劳动的高度风险性。
4.效应产生的高度非线性
一般性的生产性劳动或简单劳动,其效应的产生往往是直接而明显的、即期而平稳的,劳动的付出与其所产生的效应之间往往呈现出一种显着的恒比例关系即线性关系。当代科技创新劳动作为一种高度复杂劳动则与此不同,其效应的产生往往不是直接和即期的,更多的是具有潜在性、时间性、动态性以及跳跃性。科技劳动者价值的创造并不完全是一时的,而是长期的;并不完全是当期就能表现出来的,有的要经过一段时期才能体现出来;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动态变化的;并不完全是连续的,而是阶段性的。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就是当代科技创新劳动的付出与其所产生的效应或价值创造之间不是一种恒定的比例关系即线性关系,而往往呈现出一种倍增或倍减的非恒定关系即非线性关系。
5.集聚社会资源的高度粘吸性
科技创新劳动,作为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关键性资源,具有强大的集聚社会资源的功能。工业经济时代的物质资本往往是配置社会经济资源的发动机和粘合剂,处于资源组合的核心地位。当代科技创新劳动,作为一种具有边际报酬递增生产力形态的人力资本,已经独立地走向社会经济生活的舞台中心。科技创新劳动物化产品的高度创造及其特征,强有力地吸引着其他的社会经济资源与之结合,并相互耦合、相互渗透,呈现为当代科技创新劳动所特有的集聚社会资源的“高粘性”。正是由于这种特性,才出现了当代的“创业革命”即创业职能的职业化现象与趋势。
在当代创业企业中,出资者不仅与经营管理者实现了分离,而且与创业者也实现了分离。事实上,当代计算机、因特网、通信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过程,同时也是科技创新工作者在风险资本支撑下转变为企业家的过程。像康柏电脑、美国在线、E-Bay、雅虎等这些享誉全球的明星企业,正是创业革命进程的产物与见证。原为斯坦福大学计算机教授的非吉米·克拉克先生就是这一进程中的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代表人物。克拉克先后成功创立了3家市值超过10亿美元的知名高科技企业,却没有在其中任何一家公司中担任经营层职务。他不仅不介入企业成立后的营运管理,甚至对技术开发本身,也是只讲创意而不问实施。这样,克拉克成了一个纯粹的创业者。他的职能是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他的优势,即在于对技术发展方向作出敏锐的判断及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的创意。
二、当代科技创新劳动报酬计量的复杂性与艰巨性
与一般的生产性劳动最大的区别是,当代科技创新劳动的异质性决定了该劳动报酬形式的多元化和多层次性。从构成上看,科技创新劳动报酬(Y)应该包括和体现为以下几种收入形式:①工资性收入A。这是一种再生产劳动力费用,是当代科技创新劳动报酬的初级或低级形式。当代科技创新劳动者的收入更主要地是体现在其他的非工资性收入形式上。②风险收入B。当代科技创新劳动的高度专用性以及价值创造的高风险性特征,使得科技劳动者承担着极大的市场风险、生产风险与财务风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承担者应该获得相应的风险收入。③超额收入C。当代科技创新劳动物化产品的高度创造性带来了巨大的超额利润,超额利润的源泉是科技创新劳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超额利润的创造者应该获得相应的超额收入。④非线性收入D。当代科技创新劳动效应的产生和价值创造的高度不确定性即非线性使得企业利润的实现也呈现出潜在性、时间性、动态性、跳跃性特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润实现的非线性特征带来了一种特殊的收入报酬形式即非线性收入。⑤创业收入E。当代科技创新劳动集聚社会资源的高粘吸性带来了社会资源的重新整合,实现了资源配置状态和经济组织状态的创新,从而产生了创业利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业者应该获得创业收入。
当代科技创新者的劳动报酬是由以上几个部分共同组成的,即Y=A+B+C+D+E。(注:严格地讲,B、C、D、E各种形式的收入之间存在着交叉或部分重叠的可能性。为了分析的方便,我们在本文中暂且不考虑这种情况,这并不影响问题的探讨与结论。)缺少了其中的任何一个部分,都难以全面地反映出当代科技创新劳动的异质性。这里,我们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式中的B、C、D、E等非工资性收入形式都是由科技创新劳动的自身属性带来的,是特殊的劳动报酬形式,不能把它们完全归类于非劳动属性的收入,这是一种根植于科技创新劳动基础上的市场化收入。
由多层次、多元化的收入形式构成的报酬结构特征充分体现了当代科技创新劳动报酬计量的特殊性、复杂性与艰巨性:①由于风险是不可计量的,与其相应的风险收入就是难以直接测算的。②超额利润是个事后变量,而且是极不确定的。通过科技劳动力市场上的直接交易,以固定合约的工资形式给付,根本无法真实体现当代科技创新劳动的高价值形成功能。超额收入是无法事先计量的。③创造价值的潜在性、时间性、动态性、跳跃性特点决定了一次性计量和当期计量的非科学性,人为计量或计划计量也必然是失真的。非线性收入是难以进行一次性计量或当期计量的。④创业收入是集合了多种要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一种“组织租金”,这种“组织租金”只能以某种特殊的“剩余索取权”的形式表现出来。总而言之,当代科技创新劳动是无法直接地、一次性地、事前地给予定价的。很显然,无论是采用单一的固定合约的工资形式,还是采用传统的年薪制、奖金制或业绩提成制等一般性的剩余索取的形式,都是无法真实、全面反映当代科技创新劳动的市场价值的。科技创新者的风险收入、超额收入、非线性收入、创业收入是高度不确定的,多层次、多元化、以不确定性收入为主的报酬结构充分体现了当代科技创新劳动报酬计量的复杂性与艰巨性。
三、当代科技创新劳动的市场性综合定价机制
当代科技创新劳动的异质性决定了对这种劳动报酬的计量只能采取间接的、重复的、持续的、适合于不确定性状态的定价机制。我们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样的定价机制实质上就是市场中的企业定价机制。由科技创新者自身创办企业,拥有创业企业的所有权,就是对当代科技创新劳动报酬进行计量的一种较好的市场性综合定价机制。
1.企业的生产机制提供了对科技创新劳动进行间接定价的基础
多元化的科技创新劳动的报酬结构首先表明了市场无法对它进行直接定价,只能采取间接定价的迂回方式,即先是通过市场对“劳动的实体”的交易进行直接定价后再来间接反映科技创新劳动报酬。在科技劳动力市场上的直接交易仅仅反映科技劳 动者的一般工资性收入部分,而其他形式的劳动报酬都只能通过“劳动的实体”的交易来体现和获取。这里所谓的“劳动的实体”是指劳动的物化产品(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或劳动者劳动持久性投入的组织载体。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这个“劳动的实体”就是企业本身或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产品源于企业的生产机制,离开了企业最基本的生产,与现代生产力相适应的产品的提供是根本不可能的。同样,离开了企业的生产机制(提供服务性商品的企业也具有生产),企业在市场上的交易就失去了根基。因此,企业内在的生产机制提供了对当代科技创新劳动进行间接定价的基础。要实现对科技创新劳动的间接定价,只能采取企业组织的迂回计量方式。
2.企业的交易机制提供了对当代科技创新劳动报酬进行多次重复地间接计量的平台
我们知道,现代企业理论尤其是其中的企业契约理论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市场经济中的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联结体,是某个“中心签约人”与一系列市场上的经济主体相互交易的产物(阿尔钦、德姆塞茨,1972;詹森、麦克林,1976;巴泽尔,1989)。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企业的交易机制的内涵。企业的交易机制提供了一个对当代科技创新劳动进行多次重复地间接计量的平台。从最基本的意义上分析,企业的交易机制体现为企业主与产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上的各经济主体之间的相互交易。各种市场主体以各自特有的方式对科技创新劳动报酬进行着计量,科技创新劳动报酬就是在这样的相互交易过程中实现的。下面我们对此分别作简要分析。
(1)资本市场上投资者对科技创新劳动的计量。①风险资本市场上风险资本家的计量。一般来说,风险投资家是按照某创业者预期会创造出最高价值的标准,从每个研发项目中选定一个进行阶段性融资以使项目得以完成。风险资本家与创业者之间存在着阶段性博弈,他们之间是进行着一场锦标赛,只有那些能产生最高的预期价值的创业者才能得到在第三阶段完成项目所必要的资本。这种“锦标赛式”的治理机制(青木昌彦,2000)最显着的功能是风险资本家在一群创业者的试错过程中能够把确实具有创业才能且能带来最高预期价值的创业者甄别出来。实际上,这种特殊的锦标赛式的治理机制也是风险资本家对科技创新劳动的定价机制。科技创新劳动所内含的的真实价值就是在这样的阶段性锦标赛式的治理过程中一步步反映出来的。这种灵活的治理机制有效地反映了科技创新劳动的高风险性与非线性。②股票市场上社会投资者的计量。人们借助于股票或由其派生的股票期权等种种金融工具,通过股票市场上的价格信号,巧妙地实现了对科技创新劳动的多次重复地间接定价。在股票市场上,各种各样复杂的内生力量相互运动、博弈和共同作用而自发生成的股价信号内在地包含了科技创新劳动的种种特性。投资者是通过股票市场上的买或卖来判断和决定创业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也是通过股票市场上提供的价格信号来预期某种高科技产品的内在价值,更是通过股票市场上的股票价格生成机制来对不可捉摸的充满高风险性的科技创新劳动进行他们各自心目中的“理想”定价。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上对科技创新劳动“出价”并最终形成了科技创新劳动报酬。这样,借助于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行为,实现了科技劳动力市场上无法直接计量的定价机制的转移,实现了企业内部进行计量的艰巨性到企业外部的资本市场的转移。
(2)产品市场上消费者和供应商对科技创新劳动的计量。消费者日常的“货币选择”行为表面上看是对科技消费产品的购买,实际上是在进行着对凝结在科技产品身上的科技创新劳动的市场化计量,这一点无需多言。我们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创业企业与众多的供应商之间的产品交易过程,也体现了供应商对科技创新劳动的计量意义。供应商对购销合约的履行状况、供应商的资产专用性投资的热情度大小,创业企业外部网络化中各相关协作经济体的经济行为,实际上都或多或少反映了他们对科技创新劳动形成价值功能的判断与预期,直接或间接体现了他们对科技创新劳动效应发挥的现状或未来潜力的许可或质疑。这些都是供应商对科技创新劳动进行计量的表现。
(3)劳动力市场上非科技创新劳动者对科技创新劳动的计量。科技创新者的创业收入、超额收入等非合约性收入的获得,是建立在企业内其他非科技创新劳动者之间相互协作产生的“集体力”基础上的。劳动者对各自雇佣合约的执行态度、劳动力的流动势态,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这个“集体力”的形成。劳动力市场上供给方的“出价”行为以及从业者对他们所工作的企业的认同感,不仅体现了劳动者对自身能力的评价,也是劳动者对创业者的价值创造功能的评价。
篇10
GAO Tao ZHANG Wei-tian
(Tangshan Jiaheng Industrial Co., Ltd.,Tangshan Hebei, 063020,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make a economic contrast with active carbon fiber felt and granular activated carbon.And have a prospec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ctive carbon fiber felt. Thus points out the possibility of promo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of economy about Jiaheng type active carbon fiber felt cleaner.
【Key words】Active carbon fiber; Granular activated carbon; Jiaheng box type active carbon fiber felt cleaner
活性碳纤维(Activated Carbon Fiber,简称ACF)是继粉状活性碳(PAC)和粒状活性碳(GAC)以后的第三代产品,是在20世纪6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型活性碳。ACF主要分为粘胶基ACF、酚醛基ACF、聚丙烯腈基ACF、沥青基ACF等。ACF与以往的活性碳材料相比,比表面积大,含量丰富的微孔占总体积的90%左右,孔径分布狭窄且均匀,微孔孔径大多在1nm左右,没有大孔和过渡孔,吸附、脱附速度快、可塑性和再生性强。ACF表面有各种官能团,对于金属离子、某些有机物及某些气体有很好的选择性吸附功能,是一种新型的高效吸附剂。
活性碳毡是采用人造纤维经低温炭化、高温炭化、活化等特殊工艺制作而成的高效吸附材料,具有丰富的微孔和高的比表面积,耐酸、碱,灰份少;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和化学稳定性。活性碳毡不仅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而且具有良好的还原能力,吸附、脱附速度快,可多次重复使用。以活性碳毡作为吸附材料的嘉恒箱式活性碳毡净化器体积小、吸脱附效率高,可广泛应用于烟气净化、污水处理等耐高温和耐腐蚀场合。
1 活性碳毡吸附性能、脱附性能与再生能力
吸附脱附速度快,再生能力强是活性碳毡的重要特性之一。将活性碳毡样品(比表面积946.7m2/g)与粒状活性碳样品(上海宝钢废气处理用粒状活性碳,比表面积为532.4m2/g)置于苯的饱和蒸汽中,开始时隔2min 称重一次,当重量变化不太大时, 每隔5min 称重一次, 直到吸附达到饱和为止,得到数据列于表1。
表1 粒状活性碳和活性碳毡的苯吸附值、
脱附值随时间的变化比较,mg/g
Tab.1 Granular activated carbon and activated carbon felt of benzene adsorption and stripping value is compared changes over time
将上述吸附饱和的样品置于120℃的加热炉中,用氮气吹扫,同样每隔一定时间称重一次,直至重量不再变化为止,脱附值随时间变化情况列于表1。
图1是活性碳毡(ACF)和粒状活性碳(GAC)的吸附脱附动力学曲线,可以看到活性碳毡在5min左右即达到吸附平衡,而粒状活性碳在20min以后才逐渐达到吸附平衡;活性碳毡在10min左右基本脱附干净,脱附率可达到90%,而粒状活性碳脱附非常缓慢,30min以后还有较多吸附物存在,脱附率不到60%,表明活性碳毡的吸附和脱附能力都远远高于粒状活性碳。
图1 ACF和GAC的吸附脱附动力学曲线
Fig.1 ACF and GAC adsorption desorption kinetics curve
再生能力是吸附材料的重要指标,无论是处理废水、废气,还是回收溶剂,都希望吸附材料能反复使用。一般的粒状活性碳再生能力较差,每次脱附处理要损失20%-30%的吸附能力,因此通常情况下只能进行脱附再利用一次,但受其脱附成本限制,粒状活性碳脱附再利用价值不大。
表2 活性碳毡对苯的吸附、脱附10次循环结果
Tab.2 Active carbon fiber adsorption,desorption of benzene of
10 cycle results
表2列出活性碳毡对苯的反复吸附、脱附的数据,解吸条件为150℃下氮气吹扫10min。从表中的数据可见,第十次的吸附量仅比第一次的吸附量下降7%左右,说明活性碳毡具有极强的再生能力,可经受多次重复使用(约70次)。
活性碳毡具有极强的吸、脱附能力,更快的吸、脱附率和良好的再生能力。这是由于活性碳毡具有独特的微孔结构,微孔直径小,大部分微孔直接开口于纤维表面,吸附、脱附时微孔的开口直接与外界接触的面积大,吸附质分子向内或向外扩散时阻力很小,可充分有效地利用巨大的比表面积。
2 活性碳毡市场价格
目前在烟气净化处理方面,普遍采用活性碳毡型号为TY-1300,粒状活性碳要求碘值达到800mg/g以上,通过对国内几家活性碳生产厂家进行调查,活性碳毡含税价格均价为27.3万元/吨,粒状活性碳含税价格为5300元/吨,活性碳毡价格约为粒状活性碳价格的50倍。
表3 国内活性碳生产厂家调查表
Table.3 Inventory of domestic activated carbon manufacturers
3 嘉恒箱式活性碳毡净化器应用经济性及前景展望
虽然活性碳毡市场价格相对较高,但活性碳毡因其自身性能优势也具有较强的应用经济性,主要体现如下:
1)吸附能力强,吸附能力为粒状活性碳的5倍以上,可以实现烟气净化设备小型化,设备投资更具优越性;
2)机械强度高,不易粉化,利于脱附再生;
3)再生能力强,理论上对脱附再生使用次数没有限制,使用寿命长;
4)通过设计可实现净化设备吸附脱附一体化,提高设备运转率。
表4 活性碳毡与活性碳颗粒经济性对比表
Table.4 The table of Active carbon fiber and activated carbon particles economical comparison
因此在不考虑脱附成本的前提下,活性碳毡的单次使用成本要远低于粒状活性碳,具有较大的经济性优势。随着活性碳毡的生产和脱附工艺进一步成熟与完善,活性碳毡的使用成本与粒状活性碳已经基本持平,并呈现出逐步替代传统粒状活性碳的趋势。唐山嘉恒实业有限公司研发的实用新型专利―嘉恒箱式活性碳毡净化器,吸附材料采用优质活性碳毡,具有体积小、效率高、吸脱附一体化等特点,在烟气净化、污水处理等领域应用前景广泛。
【参考文献】
[1]贺福,马谦中.活性碳纤维工业和长足发展[J].新型碳材料,1995(1):11-17.
[2]岳中仁.活性碳纤维的碳化活化机理[J].合成纤维工业,1995(4):31-36.
篇11
恢复期摄氧量与跑步经济性的相关性研究No.3 2013虽然借助跑台和自行车,我们均可以通过肺功能仪器测试出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的能量消耗,但是,跑台和自行车的运动方式与实际场地运动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克服这种测试方式的限制,研究人员探索能否通过测量运动恢复期的VO2来推导运动期VO2峰值。Lemon PW(1980)[1]研究了自行车运动员恢复期VO2与运动过程VO2峰值的关系,作者指出,恢复期VO2与运动期VO2峰值具有较高的相关性;Leger LA (1982)[2]用恢复期VO2来推测舞蹈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的VO2peak,类似的方法也被应用在对游泳运动员VO2峰值的推测[3]。跑步经济性(RE,Running Economy,又称“跑节省化”)是指在次极限负荷的特定速度下跑步,VO2达到稳定状态时每单位体重的VO2[4-7]。RE反映了机体外周对氧的利用效率,是与耐力运动成绩紧密相关的指标[8],并且应用在评价耐力训练的效果方面[9]。RE与恢复期VO2之间的关系研究并不多见,Leger等 (1982)[10-11]指出,跑步和自行车运动期最大摄氧量(VO2max)和次最大摄氧量(VO2峰值)均可通过恢复期VO2回归方程来计算,但限于当时的实验条件,该作者选择的运动恢复期时间主要是恢复期20秒、40秒、60秒和80秒。但是,恢复期VO2与运动中VO2之间的关系仍然存在不确定性,Costill (1985)[12]和Monpeti (1981)[13]对游泳运动员的研究发现,用恢复期20秒的VO2推测VO2peak和次VO2peak比较可靠;但是,Don Morgan(1991)[14]认为,恢复期15秒,20秒和25秒的VO2与RE之间的相关性并不强,用恢复期VO2推测RE并不可靠。另外,随着肺功能测试仪器的改进,科研人员可以通过肺功能仪器(例如MAX-II)测试出受试者在10秒钟的肺功能代谢指标,那么,恢复期前10秒的VO2(VO2F10)能否推测运动过程中的RE呢?迄今为止并未见相关报道。另外,前人用恢复期VO2所推测的运动中VO2主要是指VO2的峰值,而RE指标并不是一个峰值,它是跑步者在稳定状态下一段时间内的VO2的平均值。那么,RE是否可以通过恢复期VO2来推测呢?本研究试图通过实验来构建二者之间的关系。基于此,本研究自变量选择恢复期10秒的VO2(VO2F10),因变量选择跑步经济性(RE),先通过实验测试两个指标的结果,然后通过统计分析得出二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构建基于自变量VO2F10推测因变量RE的回归方程。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来自广州体育学院定向越野队和中长跑队的12名受试者志愿参与该课题研究,其中女生5名,男生7名,女生基本情况:年龄(20.50±1.00)岁;身高(163.01±4.27)cm、体重(52.96±3.28)kg;男生基本情况:年龄(20.25±0.71)岁;身高(173.64±4.64)cm、体重(66.57±4.60)kg。为了保证RE测试结果不受训练疲劳的影响,在正式测试前1天,所有受试者停止高强度训练,但保持正常的饮食和一般日常活动。测试前,详细说明该实验的目的、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受试者填写知情同意书,志愿按照实验要求配合工作人员进行测试。
1.2RE测试方法
RE测试仪器主要采用MAX-II 运动心肺功能测试系统、POLAR心率遥测系统、秒表等。每位受试者RE测试时间固定,室内气温20℃,相对湿度45%。受试者穿着自己最舒服的运动服装,下午测试前进行适当的休息。每名受试者均分两个阶段进行了跑台跑步适应:第1阶段,受试者在跑台以4 km/h的速度行走10分钟,进行3次;第2阶段,受试者在跑台以10 km/h的速度跑10分钟,两个阶段累计30分钟以上。根据RE的定义,RE主要是指在次极限负荷的特定速度下跑步摄氧量达到稳定状态时每单位体重的摄氧量[4-7],本研究让受试者在10 km/h的速度下跑5分钟,最后2分钟的摄氧量的平均值作为RE值。接着,停止跑台运动,在跑台静止状态下测试恢复期摄氧量,取恢复期前10秒的摄氧量值(VO2F10)作为分析对象。为确保研究数据的可靠性,本研究对每位受试者进行3次测试(共36人次),其中2次因受试者身体不适,未能顺利完成,因此,取其中有效的34人次的VO2F10和RE值作为数据处理对象。图1是对某个案恢复期前10秒摄氧量(VO2F10)与跑步经济性(RE)原始数据经过FFT滤波处理以及拟合后的阶段划分图。
3分析与讨论
在运动后恢复的最初几分钟里,即使肌肉活动停止,其VO2也不会骤然减少,而是暂时维持在高点(图1),其VO2超过了安静时的需氧量,过去一直被称为氧债,现今较普遍采用运动后过量氧耗(EPOC)的概念。多年来,EPOC被划分成两个不同部分来叙述:初期快速恢复部分以及后续慢速恢复部分[15]。本研究选择恢复期前10秒钟的VO2即属于初期快速恢复部分。本研究结果发现,恢复期前10秒VO2(VO2F10)与跑步经济性(RE)之间的相关性高度显著,RE可以通过恢复期前10秒的VO2来推测。该研究结果与Lemon PW(1980)[1]、Leger等 (1980,1983)[11]、Costill (1985)[12]、Monpeti (1981)[13]等人的研究比较吻合,即运动过程中的VO2可以通过恢复期的VO2来推测。Lemon PW(1980)[1]选择了15名受试者(8名高水平运动员受试者和7名未受过训练的受试者),均以25%~70% VO2max强度自行车运动5分钟,恢复5分钟,研究发现,自行车运动期VO2峰值可以通过恢复期VO2推算出来,并且运动负荷不会对运动期VO2峰值和恢复期VO2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作者指出,恢复期VO2与运动期VO2峰值具有较高的相关性(r=0.92~0.95,P
本研究发现恢复期前10秒VO2(VO2F10)与跑步经济性(RE)的测量结果在统计学上差异不显著(P=0.151>0.05),而且VO2F10与RE之间的相关性比较显著(P=0.00
虽然运动强度固定,但是在第3~5分钟的过程中,RE仍然存在缓慢增长的趋势,即使在恢复期前10秒钟的VO2依然保持较高的水平,首先可以归因于人体的体温,体温和运动恢复期VO2的曲线是同步的,即恢复期前10秒钟,人体体温仍然保持较高的温度,因而VO2会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其次,人体持续运动使人体内的儿茶酚胺浓度增加,而运动恢复期儿茶酚胺的浓度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因而VO2也增加。Minors与Waterhouse认为,儿茶酚胺可能对VO2的节律性具有一定的影响[17],因为,代谢率的增加与儿茶酚胺的升高同时存在[18],同时,儿茶酚胺可以促进肝糖原的生成,刺激脂类分解,提高血糖、乳酸、钾离子、以及自由脂肪酸水平,最终提高代谢率[18-20] ,最后,人体恢复期VO2也受人体甲状腺和糖皮质激素的影响,在运动恢复期,其浓度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因而VO2增加。
4结论
研究发现,通过恢复期前10秒摄氧量可以推测跑步经济性,利用恢复期摄氧量对RE进行推测的一般规律是,在运动结束后越短的恢复期时间内采集VO2,RE的推测效果越好。恢复期前10秒摄氧量与跑步经济性之间的高度相关性归因于人体的内稳态机制,恢复期前10秒摄氧量保持较高水平与人体内的儿茶酚胺、体温和甲状腺和糖皮质激素等有一定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Lemon P W, Hagberg J M, Hermiston R T. Exercise VO2 estimation using recovery sampling[J]. Can J Appl Sport Sci,1980, 5(2): 64-68.
[2] Léger L A. Energy cost of disco dancing[J]. Res Q Exerc Sport,1982, 53(1): 46-49.
[3] Poujade B, Hautier C A, Rouard A. Determinants of the energy cost of front-crawl swimming in children[J]. Eur J Appl Physiol,2002, 87(1): 1-6.
[4] Conley D L, Krahenbuhl G S. Running economy and distance running performance of highly trained athletes.[J]. Med Sci Sports Exerc,1980, 12(5): 357-360.
[5] Anderson T. Biomechanics and running economy[J]. Sports Med,1996, 22(2): 76-89.
[6] Conley D L K G B L. Following Steve Scott: physiological changes accompanying training[J]. Phys Sports med,1984, 12: 103-106.
[7] Morgan D W, Craib M. Physiological aspects of running economy[J]. Med Sci Sports Exerc,1992, 24(4): 456-461.
[8] 王国军,杨谦,温含,等. 跑节省化(RE)实验方法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5): 62-65.
[9] 冷志勇,于林竹,王国军,等. 跑节省化(RE)和最大摄氧量评价耐力训练效果的比较研究[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1).
[10] Léger L A, Montpetit R R, Lambert J,et al.Retroextrapolation of submaximal values from O2 recovery curve[J]. Scandinavia Journal of Sport Science,1982, 4(2): 71-73.
[11] Léger L A, Seliger V, Brassard L. Backward extrapolation of VO2max values from the O2 recovery curve[J]. Med Sci Sports Exerc,1980, 12(1): 24-27.
[12] Costill D L, Kovaleski J, Porter D,et al.Energy expenditure during front crawl swimming: predicting success in middle-distance events[J]. Int J Sports Med,1985, 6(5): 266-270.
[13] Montpetit R R, Leger L A, Lavoie J M,et al.VO2 peak during free swimming using the backward extrapolation of the O2 recovery curve[J]. Eur J Appl Physiol Occup Physiol,1981, 47(4): 385-391.
[14] Morgan D, Daniels J, Carlson P,et al.Use of recovery VO2 to predict running economy[J]. Eur J Appl Physiol Occup Physiol,1991, 62(6): 420-423.
[15] Wilmore J H, Costill D L, Kenney W L. Physi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M]. Human Kinetics Publishers, 2008.
[16] Weston A R, Mbambo Z, Myburgh K H. Running economy of African and Caucasian distance runners[J]. Med Sci Sports Exerc,2000, 32(6): 1130-1134.
[17] Minors D S, Waterhouse J M. Circadian rhythms and the human[M]. London: John Wright, 1981.
篇12
建筑体型的规则性是影响结构受力体系的重要因素,而结构受力体系方案的优选是结构设计经济性的前提,也是影响结构含钢量的主要因素。因此,建筑方案前期,结构师就应尽早介入,尽量让建筑方案创作时,能更多地考虑结构方案,使传力途径合理,经济,大方向把控好了,结构经济性就好控制。对高层住宅结构体系,纯剪力墙结构比框架—剪力墙结构经济。平面和立面都比较规则的建筑,其主体结构的含钢量相对较少,而不规则的建筑体型,特别是平面凹凸尺寸较大,外轮廓线变化多,转换结构及高宽比超出规范允许值的,其主体结构的含钢量相对较高,因其各项结构设计指标往往计算都较难满足,而结构计算要满足规范的各项控制指标,就要牺牲经济性,即结构的含钢量升高;两个方向布置的剪力墙尽量对齐,能形成框架、连肢墙,传力途径好,抗侧力刚度大,剪力墙数量相对可以少布,计算的各项指标满足规范下,不要预留富余量太多。
2.基础优化
一般基础部分造价占全楼土建造价的25%左右,因此,基础方案一定要进行比较,在满足上部结构承载力及变形要求的情况下,选择经济合理的基础方案,对降低整个工程造价,减少投资,缩短工期尤为重要。2.1桩基础与平板式筏板或CFG桩复合地基加筏板基础比较,当桩长较短时,采用桩基础比较经济,当桩长较长时,则采用平板式筏板或CFG桩复合地基加筏板基础造价比桩基础经济,并且工期短且可控,特别是岩石地基,其综合造价比桩基础经济很多,一般可以比桩基础减少投资20~40%。2.2梁板式筏板与平板式筏板,采用平板式筏板更经济,且平板式筏板施工方便,工期短,当平板厚度冲切承载力不满足时,可在板面增设柱墩或在板底下局部加厚,不能图省事整块筏板加厚。经比较,平板式筏板比梁板式筏板大概可以节省梁箍筋的造价,工期可以缩短一半。2.3独立柱基础2.3.1独立柱基础设计应考虑深宽修正,以减少基础平面尺寸,采用理正工具箱计算时,内力作用点位置输入要正确,当地面设有基础梁时,内力作用点位置应在基础面而不是地面。2.3.2独立柱基础高度偏小,基础配筋偏大。宜调整高度,尽量使配筋控制在构造配筋附近范围内。2.3.3基础钢筋长度,根据《规范》[1],当基础边长≥2.5m时,底板钢筋长度取边长的0.9倍。2.3.4独基间不一定都设基础梁拉结,《规范》[2]6.1.11条有规定,不需设拉结梁时,不应设置。2.3.5独基间基础梁跨度大时,底层的自承重墙可采用毛石砼+圈梁。2.4基础梁:柱下条形基础中的基础梁及梁筏中的梁,不需要按照延性要求进行构造配筋,即梁端箍筋不需要按抗震要求加密,仅按承载力要求配筋即可。
3.地下室顶板
3.1室外种植屋面结构布置:取柱距8.1m×8.1m,覆土厚度1m,分别对大板,跨中单向设1道次梁,跨中均分单向设2道次梁,跨中设双向十字交叉梁4种结构布置进行了比较,跨中均分单向设2道次梁方案最经济,跨中单向设1道次梁次之。3.2消防车荷载应考虑覆土厚度影响,按《荷载规范》[3]附录B进行折减,程序整体计算时,还应考虑程序活荷载默认系数折减换算后再输入。
4.框架柱
4.1框架柱的轴压比接近规范限值时,其纵筋配筋偏大,建筑允许时,应调整截面尺寸,尽量使柱子纵筋由规范最小配筋率来控制;抗震等级高时,箍筋用高强度(HRB400)比用低强度(HPB300)节省钢材。4.2对于扁柱箍筋配置,程序平面输出结果是取两个方向的大者输出,此时应进入构件内力查出两个方向的抗剪力,分别按两个方向不同来配置,可以节省箍筋造价。4.3对于柱净高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应查出内力按规范公式计算各层剪跨比,计算出剪跨比值不大于2的柱,才需全高加密箍筋。一般仅底下几层才需全高加密箍筋,往上则不需要了。4.4柱子插筋:满足《规范》[1]8.2.3条时,不需全部纵筋伸至底板钢筋网上,仅将四角插筋伸至底板钢筋网上,其余插筋满足锚固长度即可。
5.剪力墙
5.1对于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应优化剪力墙布置,布置宜双向、规则、均匀对称、控制结构扭转变形,尽量使计算位移角不要富余太多。5.2少用短肢墙,因短肢墙纵筋《规范》[4]有最小配筋率要求。5.3对于边缘构件配筋,当墙肢较长时,宜采用箍筋与拉筋相结合,既对墙肢约束好,也能节省钢筋。
6.梁
6.1梁跨度、截面取值适当,梁截面不能加高时,采用加宽梁截面,尽量避免梁端纵向钢筋配筋率>2%,因梁端纵向钢筋配筋率>2%时,梁箍筋直径要增大2mm,增加含钢量。6.2框架梁跨度较大时,跨中不应采用支座负筋大直径钢筋拉通,应根据其抗震等级,参照规范要求,改用小直径钢筋与支座负筋搭接。
7.楼板
7.1用HRB400钢筋,可以降低最少配筋率值,节省钢材。7.2当采用HRB400钢筋时,《规范》[5]最小配筋率允许按0.15和0.45ft/fy中较大值采用,但应考虑施工因素以及砼温度、收缩应力影响,板跨不大时,才建议采用。7.3屋面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板面防裂构造钢筋,用小直径钢筋与支座受力钢筋搭接,不要贪图制图省事,用受力筋双向拉通。7.4对于楼层板,可以考虑按塑性板计算配筋。7.5大外挑阳台,尽量采用挑梁结构,挑板结构很费钢筋,不经济。
8.楼层建筑线条、构造柱、圈梁
建筑线条配筋也影响楼层的含钢量,一般楼层线条、阳台反边、构造柱、圈梁、飘窗钢筋分摊到楼层也有3~5kg/㎡,对欧式建筑,占比更大。因此,应对这些构件精细设计,不要随意加大钢筋。
9.层面构架
屋面构架、机房屋面、楼梯间屋面,分摊到楼层占的含钢量不少,据统计,其含钢量差不多相当于1个标准层的含钢量,因此,应用心设计,不要随意加大钢筋。
10.计算
10.1结构模型计算中,荷载输入应准确,不要随意加大,为配筋提供准确依据,防止层层加码。10.2设计参数合理取用①当梁柱截面尺寸较大时,梁柱重叠部分,应考虑刚域影响。②考虑楼板对梁承载力的贡献,按T形梁考虑。③简支梁架立筋直径,根据跨度大小按《规范》[5]9.2.6条取用。④对较大跨度梁,当用PKPM验算挠度、裂缝超出规范时,应用其他软件(如YJK)多种途径复核,不要轻易加大钢筋。
11.结束语
工程经济性的控制,首先应从宏观上把控,从建筑方案开始介入,确定合理的建筑结构方案,房屋高度,高宽比,平面布置等尽量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超出规范就意味着牺牲经济性。其次微观控制表现在各种构件设计中,其所占的含钢量比例也不少,每个构件控制好了,其整体经济性也会降下来,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只有理解规范,掌握规范,概念设计,精细设计,才能做出安全、经济、合理、美观的优质作品。
参考文献
[1]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篇13
国家的一次能源实际上就是指煤炭,由于煤炭资源消耗量日益增加,使得价格不断增加、市场越来越紧张,促使现阶段燃煤市场普遍存在使用混煤的问题:一是电厂被动应用混煤。生产煤炭的部门利用不同的掺和方式来不断满足实际需求,改变劣质煤自身特点,降低煤价;二是为了保证电厂可以稳定、安全地降低成本,改善煤质特性也是混煤的主要原因。依据特定煤种合理设计燃煤电厂锅炉,设计煤种的差异,导致不同结构、不同炉型、不同燃烧器以及运行后的方式也不相同。电厂锅炉运行的过程中,煤质变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安全性和经济性,所以需要不断分析煤质对电厂锅炉运行及经济性的影响。
1 燃煤电厂锅炉运行现状分析
电厂锅炉能否正常运行是保证电厂运营产能和安全经济运行的基础,电厂锅炉运行的过程中,需要实时进行监视,保证正常的汽包水位、炉膛压力和主汽参数,需要具有一致的机组负荷和锅炉蒸发量。
1.1 炉膛结渣分析
在设计大型燃煤电厂锅炉的时候,需要合理分析燃煤的种类,依据业主所提供的煤种,来当作设计燃烧器和锅炉炉膛的重要选型参数。设计相关人员需要切实掌握好燃煤煤种特性和着火燃尽性,在设计锅炉炉膛的时候,例如,在选择炉膛断面热负荷、炉膛的容积热负荷、炉膛火焰高度、燃烧器区域壁面热负荷等相关参数的时候,需要保证有一定的可靠性。如果炉膛容积、水冷壁面积、炉膛横截面积等设计参数选用过小,会导致严重的结渣问题。在电厂锅炉运行过程中,影响炉膛结渣的原因就是燃煤特性和种类。一般情况下,电厂锅炉燃煤都不能完全满足设计的实际规范需求,在燃烧的过程中,判断是否会形成结渣的最主要依据是灰的熔融性,利用锅炉运行过程中灰成分和还原性气氛强弱来决定灰熔点的高低,如果具有比较低的灰熔点,会出现比较严重的结渣问题。
1.2 氮氧化物的排放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国家不断提高治理空气的力度,制定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所以需要合理分析电厂燃煤锅炉运行现状,绩效考核的基本规范就是监控氮氧化物的排放。在燃烧燃煤的时候,高温的情况下,氨会与氧气发生一定反应,形成氮氧化物,主要包括二氧化氮、一氧化氮,90%以上都是一氧化氮,在低温情况下,一氧化氮会由于空气中的氧化作用形成二氧化氮。在上述反应过程中,温度会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降低氮氧化物的主要方式就是降低在锅炉燃烧中烟气停留在高温区域的时间和降低烟气温度,不断分析低碳燃烧技术,主要包括炉内还原及再燃技术、空气分级技术、低氮燃烧器技术等,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排放氮氧化物的问题,以便于能够保证排放氮氧化物的质量和浓度符合国家标准。
1.3 混煤燃烧分析
电厂燃煤锅炉是煤炭资源消耗大户,为了能够有效降低成本、增加能源的利用率,需要依据燃烧分子结构和性能来划分不同煤种,然后依据相应比例进行混合,最后进行加工生产,然后形成具有一定运行效率的混合煤,不但可以缓解目前紧缺煤炭资源的问题,也可以充分满足实际供电需求。但是在使用混合煤的时候,会具有一定的问题和不足,由于混合煤没有设计好燃烧性能以及单种煤性能,因此需要不断克服掺烧技术的不足,例如燃烧稳定性、不易着火等问题,需要合理匹配锅炉和燃尽量,并且保证能够合理地解决炉膛负压波动和风机点偏离的问题。
2 不同煤种燃烧技术指标
如表1所示是几种不同煤质的燃烧数据,从表1可以发现,燃烧性能最好的就是神混2号和伊泰神木煤;次之的是神华神木煤和神华配煤2号。燃烧热效率接近93.6%的就是神华神木煤、伊泰神木煤、神混2号煤,其中相对较低的是神华配煤2号,大约具有93.4%的热效率,主要含量就是灰分,导致不能充分燃烧。从低到高的供电耗能为:神混2号、神华神木煤、山西优混煤(Vad1=29.1)、神华配煤2号、伊泰神木煤和山西优混煤。
3 煤质变化对锅炉经济性的影响
众所周知,分析煤工业的时候,包括以下方面:挥发分、灰分、水分、硫分、发热量以及固定碳。需要充分了解以及掌握上述因素对电厂锅炉安全运行的影响及意义。在设计锅炉的时候,需要保证能够具有最佳的热效率,如果设计的时候具有偏离的锅炉参数,会很大程度上影响燃烧的情况。
3.1 水分的影响
燃烧过程中如果具有水分,不仅会降低发热量和可燃物质的含量,还会由于气化、蒸发等消耗大量热量,促使降低炉膛内部温度,使得煤粉很难着火,具有比较大的排烟量,增加用电量,此外还会提高堵塞输煤系统的概率。水分越高,会越容易导致仓内的煤形成板结,提高通风阻力,从而降低炉内温度,拥有比较靠后的炉内着火点,降低有效着火范围,缩短燃烧时间,提高化学以及机械的不完善损失,还会提高烟气量,使得不断提高烟热的损失,减少热效率,提高引风机的负荷,为腐蚀和低温受热提供一定基础和保证。
3.2 挥发分的影响
在燃烧煤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指标就是挥发分,在比较低温度的情况下,挥发分会燃烧和析出,并且随着不断燃烧放热,促使快速增加焦碳粒温度,为燃烧以及着火提供了依据和保障,此外,析出挥发分会提高内部焦炭孔隙以及外部反应面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燃烧焦炭的速度。具有越高的挥发分,就会越容易燃烧煤,也就拥有越高的燃烧效果,提前煤粉着火点,下移火焰中心,对于锅炉吸收热具有一定作用,还可以不断减少炮眼温度,对于降低发电耗能和提高热效率具有很大作用。
3.3 灰分的影响
在燃烧过程中,燃料灰分不仅不会释放出相应的热量,还会不断吸收热量,所以具有越大的灰分含量,就存在越低的发热量,使得延迟着火和着火困难,此外,还会明显降低炉膛内部燃烧温度,降低煤的燃尽度,使得出现高的飞灰可燃物。如果具有比较大含量的灰分,灰分可能会包裹碳粒,降低碳粒表面燃烧速度,减少传播火焰的速度,出现不良燃烧的问题。煤提高1%的灰分,从理论上来说,就会降低5℃的燃烧温度,所以会使得发生困难着火、不良燃烧或者爆炸等问题。
4 提高电厂锅炉运行效率的措施
4.1 做好燃煤的选择
在设计电厂燃煤锅炉的时候,设计过程中需要以特定煤种为基础,选择不同种类的燃煤,设计锅炉结构、炉型就会不同,此外,还会具有不同的制粉系统、燃烧器、锅炉运行方式,所以,在选择燃煤的时候,如果具有和设计不一致煤种的时候,会对锅炉整体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造成影响,影响电厂燃煤运行实际效率的主要原因就是燃煤的选择。相关人员通过对电厂进行实际燃烧实验,分析不同种类的燃烧的经济性、结渣特性、燃烧指标、相对磨损性等,可以发现,最小燃尽性能的就是2号燃煤和伊泰神木煤;伊泰神木煤中存在一定的山西优质混煤,具有相对比较低含量的飞灰可燃物;对电厂锅炉内部具有最小相对磨损性的就是伊泰神木煤;掺烧或者单烧煤的时候,都具有比较轻微的对于屏式过热器以及锅炉水冷壁的结渣程度。综合分析电厂燃煤锅炉的实际负荷能力、运行成本、飞灰利用状态、维护成本、供电成本等因素,在选择燃煤的时候,作为电厂主要的煤种需要优先考虑山西优混煤、伊泰神木煤、华神木煤、神华配煤。
4.2 提高锅炉燃料燃烧的质量
想要有效增加燃烧燃料的质量,需要不断分析和重视炉膛、煤种等,合理调节输送二次风和一次风的情况,增加电厂燃煤锅炉实际运行效率,如合理调节燃烧煤粉需要的过量空气系数和空气量,以便于可以增加燃烧燃煤的质量。一般来说,在燃烧煤粉的时候主要应用的是劣质煤、无烟煤、贫煤等,其中最好的过量空气系数α就是在1.2~1.25之间,燃用烟煤和褐煤的最好过量空气系数就是在1.15~1.20之间。在运行电厂锅炉的时候,用来加热和干燥煤粉的就是一次风,为燃烧提供一定热量,利用送风机进入到燃烧设备中用来吸高温烟气的是二次风,此外,还可以为燃烧提供一定的氧气,保证可以正常运行。所以,需要有效地控制一、二次风,合理控制出口温度,不断增加燃烧燃料的质量,同时,需要选择合理的煤种,一般小粒径不能高于6mm的20%、大粒径不能高于40mm的20%,上述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燃烧效率。
5 结语
总而言之,研究煤质对电厂锅炉运行及经济性影响,对于促进电厂经济发展、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分析煤质情况,可以利用不同方式来控制不同煤种,充分提高燃烧效率,达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