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反馈实用13篇

课堂教学反馈

篇1

一、课堂教学反馈的作用

1.课堂教学反馈对教师教学的作用。一个教学计划制订得是否完善,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不是看备课笔记上的教案写得如何,而是看大多数学生是否确实接收并贮存了信息,具备了某种技能。教师通过一定的手段获取各种学生反馈信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并与预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比较,找出差距及原因所在,并对反馈信息作出评价,决定下一步的策略,调整信息输出的节奏和步骤,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课堂教学反馈对学生学习的作用。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看到了自己的成绩,精神上得到满足,伴随而来的是兴奋感和愉悦感,更会产生一种自信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出差距,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态度,及时弥补不足,改进错误,改进学习方法。

二、有效的课堂教学反馈

1.有效的课堂教学反馈应当是及时准确的。课堂教学反馈不同于课后作业、阶段测验,应当及时准确反映出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习状态和对教授知识的掌握程度。

2.有效的课堂教学反馈应当是全面真实的。课堂教学反馈不能只针对个别学生展开,应当涵盖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量大面广的反馈,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三、获取课堂教学反馈的一般方法

1.通过课堂观察捕捉学生的反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善于观察课堂的整个教学气氛、教学情境;观察学生的表情、体态、动作的细节。特别要注意学生眼神的变化,要从学生眼神的变化中听到他们无声的语言,并通过它来不断调节课堂教学。

2.通过课堂提问捕捉学生的反馈。适当的课堂提问可以使教师当堂了解学生听课的专注程度,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教师在提问中必须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①点与面的关系。课堂提问应有较大的辐射面。既要照顾点又要照顾面,以点带面,培养优生,关心学习困难学生,达到共同提高。②难与易的关系。教学内容有难有易,提问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对于较难的问题应力求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切忌过难过深。③曲与直的关系。提问题不能只问“知不知道”、“对不对”等,应当有明确的指向性。如某教师在课堂练习评讲后,问道:“全部做对的同学请举手。”在统计学生完成情况后,教师接着询问做错的同学:“你是怎么做的?错在哪里?应该怎么改正?”

3.通过课堂练习捕捉学生的反馈。为了能及时全面地捕捉反馈信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好、中、差三方面的学生代表中巡查解题情况,从而了解全班学生的掌握程度。同样的道理,对学生板演也要控制这三者的比例,通过这些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来了解全班的学习反馈,以及时调整进度与方案。教师在获取课堂教学反馈时并不能单一地从某一方面进行,而应当将几种反馈的方法综合运用,这样获得的反馈才是有效的。

四、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反馈能力

篇2

一、重视反馈信息,设置针对指导

师生都要重视反馈信息,只有如此,才能在繁杂的课堂信息中获取线索,并及时设置有针对性的调节和控制方案。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提前对各个环节学生可能出现的反馈问题做出预见性的分析,这样才能做到知己知彼、有备无患,然后才能在课堂环节保证师生双方在问题反馈与探索中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笔者估计学生可能对概念细节把握不仔细,于是课堂上学了勾股定理概念后就抛出对应的问题:“已知一个三角形其中的两条边长分别是3和4,那么该三角形的第三条边长是多少?”问题一出,许多学生就根据新学的概念不假思索地回答是5。很显然,大家错了,因为他们没有注意到勾股定理的概念前提是直角三角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要重视这样的细节小反馈,我们要展开针对的批评,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所犯错误的原因,并积极反思改进方案。整个过程中,我们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诱导他们对自己的答案进行反思,从而吃透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二、分析课堂反馈,优化教学方案

教学方案要想契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就必须适时跟进学生的反馈信息,否则就会出现授课与学习的脱节。所以,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还要注意与学生互动,根据他们反馈的正负面信息,及时调整后续的教学进度与教学方法。归纳一下,我们对信息反馈的处理大概有以下几种方式。

1.参照学生的反应速率,适时调节教学进度

教学活动不是流水账,要有针对、有侧重。具体操作是,针对学生普遍反馈较容易理解的内容,适当地加快教学进度,节约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当发现大家理解面有难色之时,我们就需要适当放缓教学进度,参照实际教学状况,采取实用多变的教学方案,以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我们不注重学生的反馈信息,呆板地从教案出发,不免会照本宣科,落入灌输知识的窠臼。

2.参照学生的练习状况,调节教学侧重

课内练习完成的速度与质量,是对教学效果最具体和直接的反馈。如果发现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较好,我们就可以适当拓展课堂教学内容,或者提高课外练习的灵活性和综合性;如果课堂练习不理想,那就需要我们有针对性地将大家没有掌握的地方再讲解一遍,课外练习也要提出侧重要求,以与学生的能力相适应。

可见,课堂教学中,学生反馈给我们的信息越及时、准确,那么我们就更能有效调整和控制教学侧重,弥补教学盲点。教师对学生积极的肯定和鼓励也能帮学生树立信心,使之产生内驱力,进而驱动学生积极学习和进步。

上文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如何将反馈式教学引进初中数学课堂的探索与总结。教学实践中,鼓励学生反馈,并针对反馈做出有针对的教学方案调整,这才是良性的知识互动生成的过程。教师要通过收集和整理学生反馈的信息,抓住学生的认知盲点,合理统筹教学内容和有限时间的矛盾。学生通过教师对其学习评价可了解自己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过程的不足之处,这样便于有针对性地自我调节,从主观上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篇3

由于学生在学习中对知识的认识还处在逐步完善之中,因此往往获得一些对知识的不完整解读。面对这样的反馈资源,教师应作合理补充,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丰富、更科学。如搭配中,两件上衣和三条下装搭配,可以配成几套不同的衣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本子上表示搭配方法。反馈中发现学生用的是文字说明的、用文字和连线结合的、还有用符号和连线结合的。此时老师可以作为一个参与者,补充说:“我是这样表示的:2×3=6(种),你知道我是怎样想的吗?”片刻沉思之后,马上有学生明白了:“一件衣服分别配三条下装,有3种配法,另一件衣服也有3种配法,2个3种所以是2×3=6种。”此时其他同学也深受启发,有更多学生发现:“一条下装分别配两件上装,有2种配法,3条下装就能配3个2种,3×3=6种。”就在老师的这一补充反馈引领下,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由形象主动向抽象性、深刻性发展起来。

二、适度开发不成熟的反馈资源。

反馈资源都是在课堂教学中随机性产生,因而不一定显得成熟,如果完全原生态的呈现,往往由于其浅显、科学性不强而不利于学生观察、思考和发现。如分数的初步认识中,学生创造了这样的分数 。教师一展示,学生就提出:“不对,他没有平均分,不能用分数表示。”师及时强调:“是啊,分数一定要平均分。”并灵机一动,问:“那假如他是平均分的,那用分数几来表示?”这里老师通过一句话,就及时修正了学生这一不正确的表示方法,并通过提问来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初步感受了几分之几的分数,使学生对分数的认识逐步完善。

三、巧用错误的反馈资源。

学习是一个不知到知之的过程,其间肯定会生成各种错误的资源。俗话说: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教师如能发现“错误”背后隐藏的教育价值,挖掘错误中的积极因素,配以巧妙的提问等手段,将“错误”转化为宝贵的教学资源。

如在多位数的改写练习时发现了“9632 ≈10万”的错误。教师把这一错误一展示,马上传来不少同学反对的声音:“你看左边是九千多,怎么可能和十万接近呢?”“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应该看千位上的数确定四舍还是五入的。千位上是9,五入进一,应该约等于1万。”学生的纠错有效巩固了近似数的意义和改写的方法。但教师没有就此罢休,而是趁势问到:“那哪些数约等于10万?”并不断追问:“那约等于10万的数最小是几?最大是几?”触发了学生对近似数的全面深入认识。

这里教师机智地从抓住错误出发,让学生在纠错中分析、明理;从错误中发展、成长,成功地变“错误”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宝贵”资源。可见“错误”并不可怕,关键在于你如何巧妙利用。

四、活用“意外”的资源。

篇4

一、课堂教学的反馈机制

良好的、有效的教学是教师实现其教育理想与理念的主渠道,但教学行为并不是以教师为单一主体的“独角戏”。教学行为的良好与否需要通过学生、同事、教育专家等其他群体的衡量与评价,以及教师自身在知识、道德和情感等多重教学纬度中的主观感觉。而所以这些教学评价的获得以及教师个体对教学的真实感受都需要建立一个完善有效的课堂教学反馈机制,这一反馈机制是教师及时收集教学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反思的有效途径。课堂教学的反馈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流程:

从图中可看出,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教学困境是课堂教学反馈机制运行的起点。具体而复杂的课堂教学情景是教师与学生在互动交往的基础上共同构筑的真实教学场景。在这一场景中,师生之间不仅进行着以课程为主要载体的知识的学习与交流,而且还伴随着师生间道德与情感的相互影响与交融。由于教学中师生互动交往的复杂性,以及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所造成的对教学的不同期望与需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难免会陷入教学困境当中。这些教学困境或表现为令教师感到困惑、惊奇,甚至尴尬的情景与问题;或是教师没注意到而学生或听课教师却强烈感受到的不合谐、不理想的教学状态;或是教育理论专家所认为的不科学、不理智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效果。“疑为思之起”,教学困境的客观存在是同事、学生乃至教育专家提供具体教学评价与教学反馈信息的动力与源泉,同时也是教师个体反思教学的思维起点。

教学反馈是课堂教学反馈机制运行的关键环节之一。这一环节运行的良好与否取决于教师个体寻求课堂教学反馈信息的积极态度与敏感捕捉反馈信息的能力。真正运行良好的括约肌西反馈机制不是外部规定的结果,而是教师个体出于改良教学、实践其教学理想的强烈愿望积极主动建构的结果。所以,对教学和学生发展具有责任心的教师不是被动地从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同行的例行评价中获取反馈信息,而是积极地多方寻求包括学生、同事、专家学者在内的其他各类群体对自己课堂教学的评价,并且在日常的教学行为中敏感地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及学生对教学的反应与感受,进而从中提取改进教学的反馈信息。

反馈信息的加工与处理是教学反馈机制的另一关键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以反馈信息为思维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有针对性的即时反思。借此,教师修订其旧的教学假定或构建新的教学假定,并根据其所获得的改进教学的启示重新建构和完善其教学行为准则。

课堂教学实践的改进与优化是教学反馈机制建构的核心。课堂教学反馈机制存在的终极意义在于有效引导教师反思教学的基础上改进教学实践,优化教学程序,提高教学成效。所以教师将其从教学反馈信息中总结反思出的教学启示应用于教学实践,这不仅时教师个体改进其教学工作的体现,同时也是教师对学生和同事等群体所提供的据统计西反馈信息的最好反馈与汇报,时保障教学反馈机制持续、良好运行的关键所在。

二、课堂教学反馈机制下的教学反思

反思对促进课堂教学成效的改进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所具有的意义不言而喻。问题的核心在于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教师在反思中如何对“什么才是理想的、良好的、有效的教学”进行界定,以及教师如何处理从反思中提炼出的教学启示。这一系列问题的解答其实已蕴含在上文所述的课堂教学反馈机制的建构与运行之中。即教学反思不是教师个体仅依据其教学经验而进行的沉思默想,教师只有在有效的课堂教学反馈机制下所进行的反思才是科学的、有效的。总之,课堂教学反馈机制下的教学反思其有效性与持续性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环节:

1.捕捉反馈信息的态度与能力建构积极的反思态度与情感

教师是否具备教学反思的意识,是否对教学反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是否真正了解反思对改进教学和促进自身专业成长所具有的影响力,这对教学反馈机制的有效运行极为重要。只有教师具备积极主动的教学反思态度与情感,才会逐步训练自己具备捕捉信息的态度与能力。教师应该从以下三个角度建构反思的态度与情感:[1]

第一,开放的专业态度。开放的专业发展态度要求教师应与其同事组建开放、友好的学习型团队,在这个团队内部,教师成员之间相互激励、相互启发,共同致力于理想教育目标的实现。

第二,适度的教学敏感性。要求教师密切关注课堂情景的变化,及时发现问题,感知教学困境,即时性地获取同事以及学生对教学的评价、建议与期望。

第三,对学生的全方位关注。从理论上讲,课堂教学从其内容,形式和意义上看主要关注三个方面的要求:知识本身的内在演变逻辑与体系;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与要求时教学应关注的重中之重。基于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以及学生发展的多样性,教师在教学中应全方位关注学生的反映与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应关注学生知识的学习状况,而且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能力,关注学生在道德和情感方面的发展要求。也就是说教师在教书的同时更应育人。

2.反馈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明晰反思的对象与内容

课堂教学反馈信息的来源及教师个体感知教学困境的途径主要是基于学生的反应、同事的观测,以及教师个体的观察与切实感受。所以教师在收集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时便可有针对性地从这三个角度进行。

关于学生的反应及其对课堂教学的感受,可通过以下途径获知:课堂中学生的反应与提问;学生以书面或口头形式提出的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疑问,由课堂教学引发的问题与思考,或者对教师教学方式的质疑与期待;教师准许的学生在家庭作业中以附言形式传达的对教学的感受与评价;学生通过电话、短信、邮件等现代媒体与教师进行的交流与沟通。

关于同事对教学的评价,教师可以通过邀请同事观摩课堂教学,并要求其作出详细的听课记录与听课建议的形式获取。具体在听课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同事对自己在教学中曾多次感受到困惑与难以解决的问题予以重点关注。在课后,该教师可就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堂氛围、学生对教学的反应等教学问题详细询问同事的感想与评论,并真诚地征求同事对改进相关教学问题的具体建议。

关于教师自身对课堂教学的感受与评价,教师可从课堂教学的流畅性,课堂教学中师生冲突的发生概率,教学困境的感知等几个纬度进行考察。具体方式可通过直接课堂观察、学生反馈、教学录像以及教学档案袋等形式进行。[2]

3.反馈信息的加工与处理――教学反思的中心环节

来自学生和同事的反馈信息通常包含两个纬度,一个纬度为同事在课堂教学中所发现的问题或是学生希望教师予以解答的问题,另一纬度为学生与同事对课堂教学的改进与再完善所表达的期望与建议。前者可作为教师反思课堂教学的内容和主题。比如对于学生就课堂教学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可进行如下反思:这一问题是源于自己进行中因未对相应课程内容讲述清楚而引发的令学生误解或迷惑的知识性问题,还是属于值得师生共同合作探讨的学塾与思想性的问题。而后者则可以作为教师完善自己进行行为的参照准则。教师对学生及同事所提出的建议和期待不一定全盘接受,而应结合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风格与教育理念,在批判分析这些来自外界的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建构切实适合自己的、可用以实际操作的进行行为准则。

具体分析,教师可根据反馈信息的不同性质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从不同的角度修正、完善自己的进行理论。对于学生在课堂中就进行内容所产生的疑惑与问题,教师可通过与循环赛直接互动的方式,教学即时性的处理与解答。对于学生及同事所提出、教师一时难以解答的问题或难以认同的建议,教师可以在课后通过网络个现代媒体以间接互动的交往方式与学生、同事及专家等群体进行持续的信息交流与思想沟通,进一步了解和明确外界群体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期望与理想,并寻求更加具体的改良建议。而对于教师群体所普遍感知到的进行困境,则可以将其作为教研组教学校本行动研究的主题,由办公室中所有教师组成的学习型团队共同探讨解决。

4.教学启发的应用与教学实践的改善――实践反思的目的与终极意义

无论是教学反馈机制的存在与运行,抑或教师个体对其教学实践与教学假定的批判与反思,归根到底在于课堂教学实践的进一步改善,在于教师教育理想的实现。所以教师通过各种途径于方式了解教学的实践状况并对其进行深刻反思这固然重要,但教师将其通过反思所得出的教学启发积极地应用于教学实践则更为重要。这一方面需要教师具备打破其教学思维定式、进行改良的勇气与激情,另一方面,则需要学校建构相应的、支撑进行创新的管理制度与校园文化,通过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和教学改革,积极倡导个性化与创新性的教学,努力在学校营造一种积极、开放、友好、合作和创新的教学改革环境与氛围。

篇5

课堂教学反馈是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内容、组织后续教学的重要方法和主要依据。把握课堂教学反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认知活动的关键环节,是师生互动的中介,是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作用的前提条件,是教师调控教学活动、教学行为的依据。有效的课堂教学反馈,能使教师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了解学生的切实需要,从而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相应的调整,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反馈的有着重要作用。

1.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馈对教师教的作用

教师获得反馈信息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可以检验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从而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随时修改教学计划。一个教学计划制订得是否完善,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不是看备课笔记上的教案写得如何,而是看大多数学生是否真实接收并贮存了信息,具备了某种技能。教师通过一定的手段(如观察、提问、练习、作业等)获取各种反馈信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并与预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比较,找出差距及原因所在,并对反馈信息作出评价,决定下一步的策略,调整教学的节奏和步骤,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馈对学生学习的作用

学生通过教师获取学生反馈信息后的情感反映和分析评价,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诊断自己的学业水平。学生及时得知自己的学习结果,会激发学习兴趣和强化学习动机。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看到了自己的成绩,精神上得到满足,伴随而来的是兴奋感和愉悦感,更会产生一种自信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出问题所在,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态度,及时弥补不足,改正错误,改进学习方法。

课堂教学的反馈与补偿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对学生获取知识的综合情况进行信息采集,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全面的指导与补救,以实现面向全体学生落实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反馈与补偿的实施,靠的是师生的双向信息交流。因此,教师要根据数学教学特点及教材的知识点,结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明确课堂教学反馈与补偿指导思想的基础上,切中课堂教学反馈与补偿的主要方面,运用反馈与补偿的基本策略,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2实施课堂教学反馈的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实施课堂教学反馈,应以贯彻落实课堂教学目标为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其原因在于:

2.1从课堂教学反馈的实质看

课堂教学的决策应从教学目标的确定开始,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过程起导向、激励、评价的作用,同时教学过程又是全面贯彻教学目标的过程。课堂教学的反馈是教学过程的重要方面,它对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有着检验的作用,其实质就是为落实教学目标服务。

2.2从课堂教学反馈的形式看

课堂教学反馈的实施,主要是通过师生的情感交流和操作练习来完成的。同时,学生课堂练习、操作又是其认知程度的主要反映形式。教师对学生认知程度、实践水平的反馈,对于落实课堂教学认知目标起着重要作用。学生在课堂上保持良好的情感体验,有利于激发其求知欲望,有利于使其充分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而反馈是落实课堂教学情感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课堂教学的反馈设计,应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把如何更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视为其首要的任务。

3实施课堂教学反馈的策略

教学中必须克服目标模糊、要求划一、形式单一、缺乏指导的低效反馈模式,探讨最佳策略,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反馈。

3.1明确反馈的目的性

课堂教学反馈的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巩固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二是灵活用所学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三是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并发展思维。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这三个方面的目的要求,以练习为手段,实施课堂教学的反馈。例如,“乘法分配律”教学中,可以设计以下三个层次练习:

第一个层次:对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反馈与补偿。如,(16+8)×5=16×5+8×5=80+40=120;

第二个层次:对灵活运用知识能力进行反馈与补偿。如,14×36+68×14=14×(36+68)=14×104=14×(100+4)=14×100+14×4=1400+56=1456;

第三个层次:对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进行反馈与补偿。如,8+8+8+8+8+6=8×5+6=40+6,或8×6-2=46。

3.2加强反馈的针对性

课堂教学反馈的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需要,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所以加强反馈的针对性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为了提高针对性,课前教师应对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基础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地组织反馈与补偿。针对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生没有掌握的教学重点内容;二是学生易混淆的知识内容;三是学生因知识负迁移而产生的差错。

3.3重视反馈的多样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大脑皮层的单一刺激,不仅会使学生产生疲劳感,而且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课堂教学反馈与补偿形式的多样性,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手段。例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对学生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反馈与补偿,可以设计这样题目:画出周长是16厘米的长方形,你能画出几个看看哪一个面积最大这样的反馈形式的设计,既强化了对长方形面积公式的理解运用,又渗透了长方形长和宽的变化引起面积大小变化的规律,形式新颖,富有趣味,有激励性。

3.4强化反馈的指导性

篇6

一、从课堂的学习情绪中获取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课堂教学

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情绪应成为教师获取的第一反馈信息。教师要及时从学生的神态、表情、动作中揣摩学生对这节课听得是否明白,学得是否轻松,能否产生浓厚兴趣,以便及时调整课堂教学。

如果学生在学习《黄果树瀑布》一课时兴趣盎然,学习《安塞腰鼓》时情绪激昂;学习《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时悲伤以致落泪;学习《大自然的文字》则不时流露出新奇的目光,这说明学生上课时非常专注投入,与课文的情感融为一体。一般来说,课堂的教学效益也会较高。反之,学生神态木然,该活跃不活跃,该沉思不沉思,该笑不笑,该难过不见得难过,那即使教师的课讲得再精彩生动,也难收到预期的效果,提高课堂效益也成了一句空话。这一点,从整节课的角度来看是这样,从一节课中的某一个教学环节的角度来看也是这样。

二、从学生朗读、答问、质疑中获取反馈信息,因势利导,适时点拨,提升课堂授课效益

在语文课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思考、主动发言,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是新课标赋予语文教师的使命。其实,这个过程也是教师获得反馈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这一点,从道理上来说,教师是不会有异议的,但也正因为这样,这问题就更容易被忽视了。

一些教师在上课时,往往为完成教案中计划安排的朗读内容而布置朗读;为按自己分析课文的需要而进行提问,至于朗读和提问中所暴露出的问题,恐怕就无暇顾及或认为无必要顾及了。一节课下来,只着重考虑这节课的教学计划完成与否,却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收益有多少。这些现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屡见不鲜,是造成语文科教学耗费时间多而实际收效小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此,强调从学生朗读、答问、质疑中获取反馈信息,因势利导,适时点拨,提升课堂授课效益尤为重要。如学习《郑成功》一文,学生阅读课文后能指出“民族英雄郑成功、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是文中的中心句,教师就可因势利导,加以点拔,指导学生从“不会忘记”入手。不会忘记的是什么?为什么会不会忘记?进而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这比教师为完成教案定出的教学任务而“以朗读铺路,提问点缀,不管懂与不懂,照样完成教案任务”的实际收效要好得多。

三、从学生的书面练习中获取反馈信息,及时查漏补缺

教师经过一个教学环节或整节课的辛勤劳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多少,差漏在哪里?学生的书面练习是一个重要的反馈信息,我们应该学会获取和正确利用这一反馈信息去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我们所说的书面练习,当然包括课外的,但我这里特别强调的是课堂上的。现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书面练习(如:抄写、组词、造句,特别是作文)都安排到课外去了(尤其是高年级),这不但加重了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就从获取课堂反馈信息角度来看,也是不科学的。所以,我们既应从语文课堂教学中提倡“精讲多练”的角度去加大课堂上书面“练”的份量,也需要为从学生的书面练习中获取反馈信息的角度去增加课堂“练习”的机会。而当学生进行书面练习时,教师及时进行巡视指导是十分重要的,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教师尽管也注意经常布置一定的课堂练习,但他们所要得到的反馈信息却往往要待到一两天后作业批改完才能了解。而作文练习就更要推迟一星期了。因反馈信息来得迟,查漏补缺就不能及时,教师的课堂教学自然会被动多了。我们不是经常可以从学生作业中看到“重做”的批语吗?但教师可曾想到“重做”二字不但反映学生做了“无用功”,而且教师本身也同样付出了不少无效劳动。

反之,如若教师在学生进行书面练习时,能做到经常巡视,认真了解情况,善于发现问题,借以反省自己的课堂教学,并及时查漏补缺;对个别后进生加强指导;对带有共性的问题集中加以评点,那么,学生抄写中的错字、造句中的病句、作文中的离题等问题不是可以得到及时的纠正吗?教师在一些学生作业本上加上的特别显眼的“重做”二字不是也可以逐步“卸免”了吗?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在值得在此问题上多花心思。

四、从课后征询学生意见中获取反馈信息,认真加强“教”与“学”的协调性

篇7

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教学并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洞察力的过程。教学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使学习者的知识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本文对宜春市城区五所中小学的100名教师关于课堂教学方式进行了问卷调查。

表1 教师课堂教学主要目的统计表

如表1,在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方面,46%的教师认为以传授知识为主,54%的教师认为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无人选择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以传授知识为主,则只是教育学生学会某一个知识点,掌握某一种知识,主要是教会“学生学什么”,而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主,则是在教会学生知识点的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各种需求,特别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学会学习的技能与方法,主要是教会“学生如何学”。在这一点上,教师的普遍意识还不够。

表2 教师课堂组织学生讨论情况统计表

如表2,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方面,16%的教师从不组织,72%的教师会组织,但认为效果不太好,只有12%的教师认为经常会组织且效果好。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课堂教学效果是每个教师都十分关注的问题,因而在教学设计方面苦下功夫,在教学理论的指导思想下,越来越多的教师会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来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课堂讨论普遍认为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而在实践过程中,72%的教师会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但效果不太好,说明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于组织学生讨论方面教师把握得不够。

表3 教师讲授课程内容的选材情况统计表

如表3,在讲授课程内容方面,20%按教材合理安排,76%以教材为主,有时与实践结合,4%的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兴趣来安排教学内容,以实践为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已被广大教师所认同。

表4 教师最喜欢教学方式情况统计表

如表4,在选择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时,10%认为以老师的教授为主,学生认真听讲,54%认为师生互动,以老师的启发为主,36%的教师认为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

从理论层面上,90%的教师愿意采用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方式,特别是在新课改的过程中,都力图在学生主体发展方面下功夫,但在教学目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及在教材的选择方面,教师的教育方式还是受到一定的束缚,也许是在当前应试教育禁锢下,学校升学率以及各种各样的知识竞赛都以知识的掌握程度为衡量标准,教师不得不在实际教学中“越位”,因而无法保证和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而按教材要求循序渐进这种教会学生学知识点的教学方法,已不适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表5 教师课堂信息反馈方式情况统计表

如表5,在课堂信息反馈方式上,58%的教师无此概念,或认为没有什么反馈方式,12%的教师提出小组讨论方式,25%的教师提出做作业、提问、考试的反馈方式,还有5%的教师提出利用游戏、竞赛、交流等方式来得到反馈信息。而在课堂上采用了信息反馈方式的教师,用的最多的是做作业、提问、考试,然后是小组讨论。

该调查显示,尽管教师普遍都愿意采取“以教为主导,以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但是对于如何实施还处于茫然阶段,不清楚如何将“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教为主导”,教学信息反馈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对改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以及以评促改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将教学信息反馈落到实处,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用教学反馈信息来评价教学,从而调整教学策略与学习策略。

运用现代教学设计思想进行课堂教学,教师虽在思想上有所接受,但普遍无法放开,分析原因在于:一是“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思想依然根深蒂固,教师对“以教为中心”与“以教为主导”的关系还不明了;二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味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与升学率,加上有些教师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一定的顾虑,认为那样会浪费很多宝贵的教学时间,难以保证教学质量;三是缺乏切实可行用以指导主体性教学的规范,致使主体性教学的思想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从调查中发现,宜春市城区中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普遍能接受新的教育思想进行教学,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多采用以往的教学经验,进行学生分析、教材分析,按照课时安排进度,进行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考虑较多的是课前的准备工作、课堂上的教学工作以及课后的作业、考试等工作,调查中有58%的教师基本不会去关注教学评价,不会去关注教学信息反馈这方面的因素,只是把教学目的放在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方面。

二、学生分析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即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即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这之中,意义大致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事物间的联系等。因此“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就被认为是建构主义学习过程的四大要素。在这里,意义建构是最终目的,协作会话是主要手段,而情境则是学习过程中异常重要的条件,也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给予特别关注的地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连。它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理想的学习环境包含哪些因素等。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性、学习者的学习心理、学习行为、学习态度等。本文针对五所中小学不同年级的500名学生进行了学习状态调查:

表6 学生所喜欢的教学方式情况统计表

如表6,在选择喜欢老师采用哪种教学方式时,75%的学生选择合作交流与实践探索,18%的学生选择教师讲学生听,7%的学生选择自主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是非常强烈的,特别是在传统教育中,长期以教师认认真真的讲课,学生规规矩矩的听课来衡量课堂师生关系的好坏,使学生对课堂教学产生厌烦心理,合作交流与实践探索的学习方式则迎合了学生的学习心理,而这也正是素质教育所强调的最佳学习方式。

在调查是否愿意与同伴讨论课堂内容时,88%的学生选择愿意,在很大程度上,学生对“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越来越不受学生欢迎,合作学习与实践探索成为主流。82%的学生会对上课内容进行预习,因此对于课堂内容来讲,学生希望得到的是与教材相关的更多内容,枯燥、沉闷的教材讲授只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学生很难成为学习的主人,无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个性特点,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也不清楚如何做到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表7 学生课堂回答问题情况统计表

如表7,在课堂上只有32%的学生能够积极的回答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感到非常快乐,61%的学生不敢发言,怕出错,7%的学生对发表观点持无所谓态度。所以说,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或交流,只有极少部分能够很好的参与进来,而这种关注少部分学生的活跃性,往往让教师误认为这就是在进行素质教育,在与学生交流,这一点也应引起教师们的注意。

表8 学生解决自身学习问题情况统计表

如表8,在解决学习中的学习困难时,28%选择请教老师,71%选择请教同学或自己查阅资料,1%的学生选择放弃。一方面,可能是学生对教师的一种畏惧,另一方面,也是学生热衷于协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的结果。

从以上调查数据分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论是在教学方式上,还是在解决学习问题方面,都比较偏向于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方面,不太希望得到教师过多的干预,希望教师留给自己更多的思考空间、讨论时间以及想像空间。在回答课堂提问方面,只有32%的学生能够积极发言,说明我们的教师如果仅仅以学生的课堂回答问题情况来判断教学效果的好坏是不够的。中小学校学生正值身心发育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学习竞争压力的增大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不可避免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各种问题,要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排除惰性心理,进行心理教育,排除逆反心理。

篇8

    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说过:“一个有效的行为必须通过某种反馈过程来取得信息,从而了解目的是否已经达到。”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就是教师不断把学什么与怎么学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接受了这些信息,通过大脑,进行分析思考,形成记忆,从而获得知识,再通过讨论、作答、操作、考试等形式从同学、教师中吸收反馈信息,调节学法,发展思维。同时,教师又不断从学生那里搜集反馈信息,有效地调整自己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这种师生多边的信息传递和相互反馈即为教学反馈。

    课堂教学反馈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对学生学的反馈,教师根据这种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二是学生对老师教的反馈,学生根据这种反馈信息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三是学生之间互相反馈,这种反馈有利于合作交流、培养情感。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通过教学反馈可以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方法获得的情况,可以检验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从而根据反馈信息随时调整教学进程,促使教学恰到好处地适合学生的学习水平,使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理和探求欲望能够在自己设置的情境中被激发出来,顺利地按照目标要求形成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呈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的最佳状态。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通过教学反馈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看到了自己的成绩,从而进一步激发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及时弥补不足,改进自己的学习。

    《教育心理研究》一书中曾介绍过罗西与亨利的实验:把一班学生分成三组,每天学习后进行测验。教师对第一组每日告知其学习结果,对第二组每周告知其学习结果,对第三周则不告知,即不给予任何评价信息。如此进行八周,学习成绩明显不同。第一组最好,第二组中等,第三组最差。八周以后,改变方法,使一、三组对换,如此进行八周,则成绩也随之改变,第一组由最好变为最差,第三组由最差变为最好。

    因此,课堂教学反馈是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组织后续教学的重要方法和主要依据。把握课堂教学反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哈当地运用教学反馈对提高课堂效率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

二、目前课堂教学反馈的困惑

    现在的课堂教学反馈大多都是滞后的。当教师获取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时,一些错误的认知已经在学生脑中根深蒂固,再要将这些错误改正过来,不但要花大工夫,而且效果也不好。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找到有效的方法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发现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偏差、错误,从而调整教师的教学,及时进行矫正和补救,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有效的课堂教学反馈应当是全面真实的。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反馈也应当关注全体学生。课堂教学反馈不能只针对个别学生展开,应当涵盖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量大面广的反馈,才能全面真实的反映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

    有效的课堂教学反馈应当是及时准确的。课堂教学反馈不同于课后作业、阶段测验,应当及时准确反映出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习状态和对教授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反馈必须及时,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反馈的积极功能。

    在目前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实现全面真实、及时准确的课堂教学反馈是十分困难的。有经验的老教师无力在短短的教学时段内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常常根据经验以个别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的个体学习信息更是不能及时反馈给学生,常以个别典型学生的信息反馈给所有学生;新教师对课堂教学反馈掌握更差,仅仅依靠平时作业和考试片面信息,教与学经常在盲目的情况下进行;平时作业和考试少的学科想全面真实、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更是天方夜谭。教学设计的偏差、学生理解的偏差在教学实践中随处可见,这就是现在的课堂教学现状。

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改变教学反馈的落后现状

    现代教育技术或许可以改变目前落后的教学现状。尤其对于课堂教学反馈的改变也许是革命性的。

篇9

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说过:“一个有效的行为必须通过某种反馈过程来取得信息,从而了解目的是否已经达到。”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就是教师不断把学什么与怎么学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接受了这些信息,通过大脑,进行分析思考,形成记忆,从而获得知识,再通过讨论、作答、操作、考试等形式从同学、教师中吸收反馈信息,调节学法,发展思维。同时,教师又不断从学生那里搜集反馈信息,有效地调整自己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这种师生多边的信息传递和相互反馈即为教学反馈。

课堂教学反馈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对学生学的反馈,教师根据这种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二是学生对老师教的反馈,学生根据这种反馈信息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三是学生之间互相反馈,这种反馈有利于合作交流、培养情感。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通过教学反馈可以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方法获得的情况,可以检验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从而根据反馈信息随时调整教学进程,促使教学恰到好处地适合学生的学习水平,使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理和探求欲望能够在自己设置的情境中被激发出来,顺利地按照目标要求形成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呈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的最佳状态。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通过教学反馈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看到了自己的成绩,从而进一步激发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及时弥补不足,改进自己的学习。

《教育心理研究》一书中曾介绍过罗西与亨利的实验:把一班学生分成三组,每天学习后进行测验。教师对第一组每日告知其学习结果,对第二组每周告知其学习结果,对第三周则不告知,即不给予任何评价信息。如此进行八周,学习成绩明显不同。第一组最好,第二组中等,第三组最差。八周以后,改变方法,使一、三组对换,如此进行八周,则成绩也随之改变,第一组由最好变为最差,第三组由最差变为最好。

因此,课堂教学反馈是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组织后续教学的重要方法和主要依据。把握课堂教学反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哈当地运用教学反馈对提高课堂效率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

二、目前课堂教学反馈的困惑

现在的课堂教学反馈大多都是滞后的。当教师获取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时,一些错误的认知已经在学生脑中根深蒂固,再要将这些错误改正过来,不但要花大工夫,而且效果也不好。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找到有效的方法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发现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偏差、错误,从而调整教师的教学,及时进行矫正和补救,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有效的课堂教学反馈应当是全面真实的。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反馈也应当关注全体学生。课堂教学反馈不能只针对个别学生展开,应当涵盖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量大面广的反馈,才能全面真实的反映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

有效的课堂教学反馈应当是及时准确的。课堂教学反馈不同于课后作业、阶段测验,应当及时准确反映出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习状态和对教授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反馈必须及时,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反馈的积极功能。

在目前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实现全面真实、及时准确的课堂教学反馈是十分困难的。有经验的老教师无力在短短的教学时段内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常常根据经验以个别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的个体学习信息更是不能及时反馈给学生,常以个别典型学生的信息反馈给所有学生;新教师对课堂教学反馈掌握更差,仅仅依靠平时作业和考试片面信息,教与学经常在盲目的情况下进行;平时作业和考试少的学科想全面真实、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更是天方夜谭。教学设计的偏差、学生理解的偏差在教学实践中随处可见,这就是现在的课堂教学现状。

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改变教学反馈的落后现状

现代教育技术或许可以改变目前落后的教学现状。尤其对于课堂教学反馈的改变也许是革命性的。

篇10

比如,在教授学生在几何证明时,虽然学生有思路和方法,但往往不能合理规范地表达,逻辑推理欠严密的前馈信息,在几何证明教学中就要特别加以重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板书过程,将严谨、富有逻辑性(或合情推理)的解题思路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从解题思路、方法和规范要求等方面受到熏陶,从中把握解题过程的规范性、推理的严谨性、演算的准确性,要让教学达到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的目的。同时每节课要有意识地安排一两名中等生板书,从中发现问题,及时给全班学生作典型纠正,不断强化书写格式规范化意识,逐步养成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这样做效果良好。

2.获取数学课堂教学信息反馈的途径

(1)通过课堂观察捕捉学生的反馈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善于观察课堂的整个教学气氛、教学情境;观察学生的表情、体态、动作的细节。特别要注意学生眼神的变化,要从学生眼神的变化中听到他们无声的语言,并通过它不断调节课堂教学。

(2)通过课堂提问捕捉学生的反馈

适当的课堂提问可以使教师当堂了解学生听课的专注程度,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教师在提问中必须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①点与面的关系。课堂提问应有较大的辐射面。既要照顾点又要照顾面,以点带面,培养优生,关心学习困难学生,达到共同提高。②难与易的关系。教学内容有难有易,提问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对于较难的问题应力求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切忌过难过深。③曲与直的关系。提问题不能只问“知不知道”、“对不对”等,应当有明确的指向性。如某教师在课堂练习评讲后,问道:“全部做对的同学请举手。”在统计学生完成情况后,教师接着询问做错的同学:“你是怎么做的?错在哪里?应该怎么改正?”

(3)通过课堂练习捕捉学生的反馈

为了能及时全面地捕捉反馈信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代表中巡查解题情况,从而了解全班学生的掌握程度。同样的道理,对学生板演也要控制这三者的比例。通过这些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了解全班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与方案。教师在获取课堂教学反馈时不能单一地从某一方面进行,而应当将几种反馈的方法综合运用,这样获得的反馈才是有效的。

3.收集课后信息反馈促进教和学中失误的转化

(1)作业里逐一分析

作业时教学反馈的主渠道,教师必须对不同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分析。学生的作业一般来说有四种类型:1.独立完成的;2.讨论后完成的;3.独立完成一部分,抄袭一部分;4.全是抄的。教师对抄袭来的整洁、正确的作业切不可感到满足,这种潜伏期一旦长了,“差生”就越来越多,差的程度就越来越严重。因此,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问题应逐一分析,做好作业档案记载,以便做到有效反馈。

(2)阅卷中仔细归类

每次单元测验或期中、期末考试试卷中都会暴露出一些问题。问题越多,我们就越要注意归类,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整理归类得当就能为矫正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3)讲课后及时小节

讲课后小节并非被大多数教师所重视,其实讲课后立刻回顾本堂课的成功之处和值得改进的地方,以及学生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及时分析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并简明地记在本节课教案后面,这样既可作为下节课的矫正内容,又可作为下一次再教的重要参考资料。若能长期坚持,注意积累和整理,便是切合实际的难得的教学经验。

4.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反馈能力

(1)注重培养教师的教学反馈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优秀的教师善于捕捉反馈信息,他们不仅能通过提问、板演、练习获取反馈信息,还能察言观色,即从表情、语言、活动等多方面,以敏锐的观察力洞悉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状态。根据学生的一些细微的外部表现准确推断他们的内心世界。

篇11

一、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常用的反馈手段,有效的提问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必须充分备教材和备学生。

老师首先要吃透教材,才能活用教材,不同的课型提问的侧面也不尽相同,要灵活设问,引а生思考,有难度或综合性强的题目要学会把问题分解,对学生进行分层提问,做到提问及时,问在有疑问处,有疑问处才有争论,有争论才能辩是非。

2.提问要适当,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

根据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要让学生“跳一跳能把果子摘下来”,这就是说,要让学生经过思考,努力,交流合作基础上把问题解决,特别是基础差的学生,提问一些较简单的题目,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也许比学会知识更重要。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反馈作用

初中生的一个很大特点是好动,好奇心强,合作学习正是利用了学生的这一特点,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完成学生目标。例如,留心观察体现学生心理特征的神情、身姿、目光、态度、精神状态等,获取非言语性反馈信息;任务不清或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受阻时,及时发现及时点拨。安排课堂训练或操作练习,教师行间巡视,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避免盲目合作,发现问题,了解个体差异,以便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

三、课堂检测与矫正对课堂教学的优化作用

教师要重视过程反馈的设计,选准反馈时机,制定恰当的反馈方式,辩准反馈信息,迅速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调整教学进程,甚至不惜临时改变教学内容和计划,求得理想的教学调节效应。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巧设难局,启发思维,使学生经常面临反馈的情景,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经常进行自我反馈训练,掌握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自我调整的方法,为学生自我反馈创造必要的条件。

1.教学反馈的优化原则。

(1)明确性原则。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明确、具体、简洁、精辟、深刻,切忌笼统、含糊、模棱两可。例如课堂提问,学生回答后教师应重视对其回答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如果不加可否或讲几句含糊其词的意见,学生从教师处得到的反馈信息就是糊涂的、有害的,就会因结果不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2)及时性原则。根据心理学的有关实验表明:及时反馈的教学效果,要大大优于隔日反馈。很多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就是因为教师忽视了教学反馈,未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偏差并进行矫正和补救,以至给以后的学习造成了困难。

(3)针对性原则。即教师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从所面对的学生的特定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到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的接受能力,给予其客观而恰当的评价。

2.教学反馈的优化功能。

(1)激发功能。教学反馈对教和学双方都具有激发新动机的作用。一方面,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对照学生的学习状态,向学生传递评价、启发、指导等反馈信息;学生接受后,会从中受到教益和激励,增强学习信心和兴趣,从而强化所学知识的巩固性,激发起学生进一步获得成功的新动机;或因得到的评价不高,自尊心受到影响而调整、改进学习活动。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或疑惑,对教师的肯定或否定、接受或拒绝等反馈信息,也能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或激起教师对自己的教作出调整、改进。

(2)检测功能。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信息,了解到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点、难点,诊断出其思维障碍的具体症结,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因势利导。在检测功能中不可忽视的是前馈的作用。前馈是在没有出现偏差之前进行判断和调控,即教师根据以往教学中获得的反馈信息,在教学前就已了解到学生的已有水平和准备状态,估计到学生可能出现的反馈情况,从而可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

(3)调控功能。维纳认为,世界上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控制。教学反馈是对教学系统实现动态的目标控制最优化的根本条件,其中学生学习行为活动和结果的反馈,是教师自我调控和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有效调控的依据;而学生也根据教学的反馈,进行自我判定、自我调控,以应对下一步的学习活动。只有教学双方的相互适应、积极调控,教学系统才能正常、高效地运行和发展。

四、反馈教学的优化途径

1.充分备课,及时预测。

在开放式教学中,课堂教学过程是动态发展的,是适时变化的,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需求应成为调整教学活动进程的基本依据。开放式教学在课堂上没有固定不变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除了教材内容外,往往会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加以调整;教师事先拟就的教学计划被打乱、教学进度或者加快或者减慢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经验丰富的教师在备课时能预测到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方法的运用所出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设计教法。

2.立足课堂,勤于捕捉。

篇12

二、用规定动作进行交流

斯宾塞・约翰逊认为:“人的首要动力就是对结果的反馈,反馈推动着我们前进。”学生要表达时,可以向教师进行示意及用手势表达。比如在进行判断练习时,教师出示某个题目,学生略作思考之后,教师发出指令,要求学生将刚刚判断出的结果用手势向老师反馈。教师站在前面,对全班学生判断的情况一目了然,教师及时地对学生的结果进行评价。如在教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时,要求学生在板子上或其他学习用具上围出相应的平面图形。学生围好之后,可以要求他们拿起围好的板子或其他学习用具,举起来展示给老师看,效果非常好。做一些板演练习时,个别学生在小黑板上做,或者用实物投影展示。在教学中,我们也时常要求学生,在完成好老师布置的某个练习后,向老师举手示意,表示自己已经完成好。这样安排,教师可以对学生完成题目的速度以及总体情况有一个直观了解。而学生也由于被老师关注,变得积极、主动,课堂效率得到了提高。

我们都知道,中低年级学生完成任务举手时,常“顺带”用肘部撞击桌面,发出“嘭”的一声,“提示”老师和同学:他完成了。为了让他们的这种成就感和表现欲发挥得淋漓尽致,教师可采用让最先做好的前十名同学站起来的方法。在他站起的同时,老师通报他完成时的名次,激励更多的学生加入到这一“站起”的行列。这样既提高了练习的速度,又让解题用时情况得到有效反馈。

三、练评结合,及时反馈信息

“练评结合”,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所安排的一些练习特别是独立练习到了规定的时间后,就及时进行评讲。评讲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学生讲老师评,也可以老师讲学生评。有时教师将典型错例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分析,指出错误原因。讲评时,及时统计错误的人数。具体做法是:一人说出错误原因,要同样错误的学生举手,或由教师分析典型错误,再要同样错误的学生举手。教师通过举手了解错误的人数,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教师采取针对性措施。在教学中,要正确运用好教学中心环节的反馈、巩固练习的反馈、师生评讲的反馈、学生互动交流的反馈、课堂作业的反馈等,有效地达成系统反馈,才能真正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采用多种交流方式,增强反馈效果

篇13

    系统论的反馈原理指出: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控制,没有反馈信息的系统要实现控制是不可能的.课堂教学过程是教与学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反馈的控制过程,即教师围绕着某一教学目标和要求进行的动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教师按一定的计划和层次向学生输出一定量的信息,学生接受信息后产生的结果再反馈给教师,教师通过分析、判断,对信息的再输出进行调控,以便变换教法,调整教学过程,使得教与学更加和谐地发展.然而,当前人们普遍对信息反馈不够重视,有相当多的数学课,信息反馈不到位或者没有很好地加以利用.本文就如何进行数学课堂教学信息反馈与调控,谈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1  课前制定合理的反馈计划

    根据教学要面向全体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原则,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使收到的反馈信息准确、有效,能真实反映各层次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思维水平及表现出来的数学能力.否则,不真实、不具代表性的信息不仅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甚至还会干扰正常教学,使信息反馈失去真正的意义.

    由于课堂45分钟时间有限,十分宝贵,容不得半点迟疑.要使获得反馈信息能准确、迅速、具体地反映出各层次学生学习系统状态,同时也为了尽可能获得更多的反馈信息,在课前必须有一个合理的收集反馈信息的计划.根据前馈信息,对于教学中学生可能产生什么困惑,会出现哪些问题,做到心中有数.由此要进行哪些提问,该提问哪一层次学生,要做哪些练习,该重点深入了解哪些学生的实际情况,哪些要板书,该请谁板书等,都要一一设计妥善,以便在课堂教学中能迅速、真实地获取尽可能多的反馈信息,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

    比如,根据往届学生在几何证明时,往往书写格式不规范,逻辑推理欠严密的前馈信息,在平面几何入门教学中就要特别加以重视.每节课有意识地安排一两名中等生板书,从中发现问题,及时给全班学生作典型纠正,不断强化书写格式规范化意识,逐步养成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这样做效果良好.

    2   获取数学课堂教学信息反馈的途径

    2.1 口语反馈

    这是师生双方通过口头语言交流获得的信息反馈,包括课堂提问、课堂讨论以及学生质疑等.课堂提问应具有启发性,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激起思维的波澜.问题难度要适中,使大部分学生能作答,以保持信息畅通.课堂讨论应紧密围绕教学重点,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要组织好不同想法的交流与争论.学生质疑就是对所学的某项内容提出疑问或不同见解,由同学或老师做出回答或解释.在以上过程中,教师可获得不少学生关于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实际掌握程度的信息.

    2.2情态反馈

    这是通过学生听课表情、坐姿和教师的教态交流获得的信息反馈.心理学告诉我们,青春初期的中学生,虽然不像小学生一样心理外露,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他们的神情上观察到其思维过程中思维受阻与否的一些迹象.学生两眼有神、端坐聆听,表明所进行的内容对他们有吸引力,教师讲授得法;目光转移、坐姿不稳,表明所授的内容没有听进去,思想上开了小差;表情乐观、态度积极,表明对所学知识已经了解;表明冷淡、态度消极,表明对所学知识没有理解好.学生的这些表情与动作,就给了我们一种反馈,在教学中若能及时观察,捕捉它们,并进行调控,就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3 文图反馈  

    这是通过文字、图象交流获得的信息反馈,如教师板书、提供书面答案,学生书面练习、检测、板演等都是.书面练习和检测题应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启发性,由易到难,指名板演的学生的学习水平应与题目的难易相适.

    通过口语反馈与情态反馈,了解的多属信息的定性方面,量化程度较低;而文图反馈不仅信息量大,而且稳定可靠,教师可大面积了解学生,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对策.

    3   数学课堂教学反馈信息的调控

    反馈的目的是改进后继教学,实施对课堂教学的调控,使某一确定目标向预先制定的方向发展.对反馈信息的处置,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

    3.1及时激励启迪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发人深省的问题或有特色的优秀解答,对于深入理解概念、公式、定理等有一定的价值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在全班给予推荐、肯定、鼓励,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进一步引导他们深入探究,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我出了一道习题:若 求 的值.大多数学生的解法是先联立方程组 ,通过复杂的运算,把 用含 的代数式表示,然后代入 求得结果为105.而有一名学生的解法却是:(1)×3-(2)×2得 .如果面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予理睬,可能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反地应考虑到这个解法隐含着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对解决类似习题有指导作用,有必要加以深入探究,于是教师在给予肯定,鼓励的同时,与学生一起探求这种解法的道理.

    这样不仅表达了教师对学生的肯定态度,使学生获得求知的快乐和成功的愉悦,不断增加信心,强化学习动机,而且使他们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活跃课堂教学研究的气氛.

    3.2及时明辨是非   

    在课堂巡视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的质疑或存在的问题要认真分析.如果是个别学生的错误,可进行个别反馈;如果是普遍性的问题,就要公开反馈,及时提供必要的事例材料,以澄清事实,明辨是非.

    例如在棱柱教学中,教师按照课本讲述棱柱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也都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有的学生提出质疑,能不能把定义改得简单些,变成"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柱"?这一意外质疑表面看来很有道理,估计具有普遍性,有必要在全体学生面前加以澄清.把这一问题向学生提出后,不出所料,果然一片叫好.大部分学生认为是正确的,而且比课本简单.这时可在黑板上画一个反例图形,它符合学生所说条件,但不是棱柱.

    3.3 及时调节节奏

    当教学内容较为容易,学生表现出心领神会或心不在焉时,可适当加快教学进程;当教学内容艰深复杂,学生表现出迷惘或畏难神色时,则需放慢教学进度,视具体情况或复述一遍或改变讲述角度,调节教学节奏,以求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解方程: ,教学时我用移项、通分的常规方法解完了方程,接着转入下题,这时我发现一个同学若有所思,原来他从一个基本等式  的逆用入手,采用 "拆项法"来解,巧妙的解法,引得全班一片叫好.上述基本等式的逆用,既训练了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又展现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 拆项法.

    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该快则快,该慢则慢,可将某些内容转至下节课或将下节课内容移至本节课.若无视学生的学习情况,一味按既定的教案一厢情愿地上课,势必影响教学效果.

    3.4及时调节难度

    当教学计划与学生实际有一定距离,所设计的问题过于生僻艰深,超过学生的思维能力,或者设计浅显,过于简单,失去对思维能力的训练时,应及时调节难度,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达到教学的预期目的.

    例如,在讲解如何用代数法解证平面几何问题时,首先提问:怎样用代数法解证平面几何问题?这问题过于抽象,概括程度高.因此立即采取应变措施,改用先对具体题目的具体条件进行分析,而后建立直角坐标系加以解决的方法,并指出这就是解析法.实现了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自然过渡,从感性认识深化为理性认识,学生就清楚得多.

    3.5及时调整作业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