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经济责任审计典型案例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经济责任审计典型案例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经济责任审计典型案例

篇1

第四条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工作,纪检、监察、组织、人事、财政等有关部门(单位)组织实施。

第五条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应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及时准确、注重实效的原则。

第六条审计部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后,应当及时向本级党委或政府提交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并抄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

下级审计部门对上级管理的领导干部(人员)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后,应当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报送上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

第七条审计部门在提交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的同时,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综合分析,对审计中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向本级党委、政府提交专题报告,并提出审计建议。

(二)对被审计领导干部(人员)所在部门、单位执行审计决定和落实整改意见的情况依法进行监督。

(三)对应当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移送纪检监察部门或有关部门处理;对涉嫌经济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四)对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依法应当由其他有关部门处理、处罚的问题,应当及时移送有关部门。

第八条纪检、监察部门应当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一)对经济责任审计中反映的违法违纪线索,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查证处理;对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二)对经济责任审计中反映领导干部(人员)履行职责过程中的苗头性、倾向性和普遍性问题,应及时研究分析并提出惩戒、预防的意见和措施。

(三)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归入干部廉政档案,作为考核干部廉政情况的依据之一。

(四)运用经济责任审计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

第九条组织、人事部门应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干部考核、奖惩、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一)对被审计领导干部(人员)在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比较好、工作业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和奖励,在干部考核中予以肯定,并作为干部任用的政绩依据之一。

(二)对被审计领导干部(人员)在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较差,问题较为严重的,进行诫勉谈话,作出组织处理。

(三)将领导干部(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以及结果运用情况归入干部档案,作为考核干部业绩的依据之一。

第十条财政等管理部门应根据部门职能和日常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的需要,充分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

(一)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和考核的依据之一。

(二)组织检查和督促经济责任审计中查出的违反财经法规问题的整改。

(三)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反映的部门和单位严重负债、资产严重不实、擅自处理国有资产、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损失浪费以及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重大失误的行为,依据有关规定作出处理。

(四)针对领导干部(人员)履行经济职责过程中存在的预算管理、财务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普遍性问题,制定和完善相关的监督管理制度和措施。

第十一条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审计和财政等有关部门,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及所在部门、单位执行审计决定书和审计意见以及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对不认真整改的,责令立即纠正;对拒不整改的,给予通报批评或依据有关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二条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和财政等有关部门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情况,应适时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联席会议办公室进行沟通。

第十三条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应当组织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向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作出报告。

第十四条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根据工作需要,可以按照规定程序在一定范围内通报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情况。

第十五条经本级党委、政府同意,必要时对有关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

篇2

从词义上看,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是被审计单位及其主管单位以特定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为依据、以特定党政领导干部或群体为对象、以惩戒为主要手段的行为。基于经济责任审计的特殊性及基层领导身份的特殊性,基层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有一些迥异他类的特点:

1.1是环节多,程序复杂,产生确定难。对于基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而言,因其本身不仅涉及到传统财政收支等审计领域的相关内容及流程,还涉及党委、政府及地方利益相关者,审计结果形成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及经过的程序繁杂。

1.2是范围广,幅度大,操作性较差。基于基层政权的特殊性,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相对地方而言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意味,其职责范围及行为触及度遍及地方经济发展、生态保护、人民生计、教育水平、三农问题等各个领域,针对其的经济责任审计及其审计结果涉及部门比较多、范围比较广而且偏于零散琐碎。

1.3是风险大,层次高,推行障碍重重。与其他系列审计项目主要对事的重心不同,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对象是人,基层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对象是在基层地位举足轻重的党政领导干部,涉及层次高。

1.4是对象特别,主体特殊,运用透明度不足。基层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主要是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及地方行政单位主持工作的副职,是掌握着人、财、物等资源的支配权和使用权的核心人士。

2.影响基层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主要因素分析

基于如上各种特点,在具体实践中会受到系列因素影响、干扰基层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这些因素主要有如下几种:

2.1最重要的前提是审计成果质量的水平。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最重要前提当属审计结果质量的优劣。对此,容易出现三种问题,一是审计结果内容不完整,往往只是简单地罗列发审计发现的问题,缺乏明确而具体的审计意见;二是审计评价不够准确及精确,在审计评价方面往往因为主观判断发生变异和扭曲,对领导干部在责任上的判别故意失误或疏忽;三是审计结果叙述缺乏操作性,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在党政机关领导那里显得表述过于专业,不具备相当的专业知识的人员可能看不懂。

2.2最关键的因素是运用主体的重视程度。根据现有体制,审计系统与党政系统在责权方面呈现出非强制性的疏离状态,审计机关有职责出具针对特定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但缺乏推动运用落实的强制力,而后者取决于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人力资源部门及有权追究刑事责任的司法机关等职能部门的重视程度。

2.3最核心的因素是充分胜任能力审计人员的配置情况。无论基层经济责任审计本身有多大的特殊性,最关键的问题还在于审计人员的配备及其胜任能力的存在及提升问题。对此,现实往往是惨淡的,比如某县共有审计人员三十余名,30岁以下审计干部仅占不到五分之一,研究生以上高学历和高级职称者仅占一成。

3.深化基层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策略和建议

针对如上因素,基层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提升应该有的放矢的探讨多方路径,具体可而言有如下几点:

3.1是整合资源,充实审计机构,提升审计成果质量。提升审计质量应该一要加强专职经济责任审计机构的建设,从年龄、理念、技能、政治素养、业务能力及配套素养等方面全面提升审计团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要注意根据现有审计资源情况统筹考虑,合理安排,根据项目需要灵活调度不同年龄、专业和经验的审计干部形成最佳审计合力;三要严格按照审计实施方案和审计项目全过程质量管理的要求开展工作,严格推行实施审计项目三级复核和项目审理制,落实践行审计质量终身负责制。

3.2是提升影响力,营造结果运用的氛围,倒逼提升重视度。可以通过利用舆论传媒、专报、简报、要情要目、综合报告等多种形式加强理念宣贯、推广好的案例经验、树立结果运用典型,营造良好氛围,一让相关部门领导能更自然且深切关注重视推进审计结果运用,二以影响力等软实力给审计人员及结果运用主体以实际压力,倒逼他们切实推进落实结果运用,杜绝他们的侥幸心理。

篇3

二是资源配置不合理。经济责任审计部门一般是挂靠同级审计部门,基层经济责任审计机构人员配备和经费保障等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平时审计部门既要完成审计署、审计厅等上级业务部门带全局性、战略性任务,还要对同级财政、财务收支实施监督。由于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加快,人动频繁,离任审计对象较多,如领导换届,一次性的离任审计委托少则十来个、多则几十个,有的时间跨度较长,而审计部门力量较少,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审计方法还多停留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老一套上,审计资料的连贯利用也不够,往往使离任审计工作人疲马乏、效率不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难于保证, 存在一定的审计风险。

三是审计评价难。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事项评价就是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及所在单位的内控制度、管理情况等作出综合性评价。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主要体现,是组织人事、纪检部门认定领导干部功过是非的主要依据,事关领导干部升降,由于具有其特殊性就显得更为重要。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恰当准确、客观与否,关系到审计结果报告的质量,也关系到审计的风险,更关系到党和政府对干部使用的导向。但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评价体系,没有统一的评价指标,审计人员也就无法对领导干部进行好坏评价。如何客观、准确、具体地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经济事项进行评价,一直困扰着审计人员,特别是在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以及内控制度的健全、有效的评价方面,缺乏一个较为系统的评价体系,没有量化界定,审计人员难以操作。

四是结果运用不透明。按照中央两办的规定,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束后,审计机关根据审计情况写出审计结果报告,审计结果报告报送同级人民政府,抄送干部管理和纪检监察部门;审计机A关出具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不公开披露。至于干部管理和监察部门如何运用审计结果以及审计结果运用情况如何反馈等,在中央两办的规定中没有明确规定,至于存在什么经济问题的干部在组织部门任用时应提醒、诫勉、追究责任以及降职、免职等也没有具体标准。审计结果不公开、不透明,审计结果运用缺乏标准,不利于将群众监督与审计监督结合起来,也不利于审计人员在群众监督下,不徇私情、客观公正地实施审计。

二、全面推进责任审计工作应采取的对策

首先实行真正意义上的部门联动。严格按照中央两办《规定》,成立一个由党政有关领导参加,组织、人事、监察、审计等部门组成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经济责任审计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布置、反馈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党委、政府要根据干部管理监督工作的需要,确定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规模;干部管理部门和审计机关共同拟定经济责任审计计划名单,提交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讨论决定,再提交党委、政府批准, 纳入审计机关年度项目计划。组织部门严格应坚持“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做到不审计、不离任、不重用,审计结果,再决定人事去留。将“离任审计”的观念转变为“任职审计”的观念上来,积极推行“任中审计”有利于分解工作量,避免突击性,从而使得审计部门有充裕的时间来澄清,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结果的利用程度。

其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领导,重视和支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建立、健全各级经济责任审计机构,选调和配备一批素质好、熟悉审计业务、具有一定政策水平的干部从事这项工作,以尽快适应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需要,充实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力量。要切实保证审计机关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所必需的经费,将经济责任审计所需的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实行专款专用。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从多方面给审计工作尤其是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以必要的支持,为尽快全面推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篇4

1、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不明确。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细则规定中只说明了什么可以评价,并没有规定不可以评价或不可以过多评价的内容。因此,在部分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中,为使审计报告更容易得到被审计对象的认同,往往存在审计评价内容过于全面化的倾向。表现为:一是充分肯定责任人的成绩,对存在的问题只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这种对成绩、问题避重就轻的评价,不利于审计目标的实现;二是把被审计单位的效益、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工作以及把被审计单位可持续纳入评价内容,增加了审计评价的难度,加大了审计风险。

2、审计内容过多,造成审计评价目的不明确。许多审计单位将经济责任审计同一般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等合并进行,把经济责任审计建立在单位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之上,经济责任审计涉及内容过多,这就产生了审计评价目的不明确的问题。为了避免矛盾,审计评价往往就事论事,泛泛而论,只谈事实,对经济责任的归属采用回避的态度,违背了审计评价的重要性原则。特别是不能区分被审计领导的个人责任和单位集体的责任。

3、经济责任的不确定性和审计对象种类的复杂性,给审计评价带来困难。在高等学校中,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的种类非常复杂,涉及院校职能部处、院系所、教辅单位和后勤产业等不同经济运行模式的单位,以后还有可能涉及到校级领导。有些干部上任后并不知道自己有什么经济责任,学校没有直接授权。有些院长、系主任和所长是专家学者型的人物,他们甚至不直接分管其单位的财务和行政工作。审计对象的经济责任不明确给评价带来困难。

4、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和标准体系未能建立,审计报告文本非标准化。评价最大的困难是没有指标和标准。虽然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但是审计评价指标和标准体系未能建立,审计人员在审计评价过程中缺乏标准,比如对重大经济事项、重大经济损失的判断标准不一致,对审计责任大小的评判就难免存在偏差。

此外,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报告并未采用严谨的、规范的标准文本。在实际评价中没有严格遵照经济责任审计有关文件规定,往往带有主观随意性,评价用语不够准确规范,使人难于理解或产生歧义,有些评价结论过于绝对化。

5、审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审计评价质量难以保证。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审计工作政策性强、责任大,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政策水平、较强的业务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然而,审计工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被重视,审计人员地位不高,造成人员素质不高。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政策水平差异较大,不能满足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需要。

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质量是保证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环节,应从以下六个方面采取对策:

1、规范审计评价的范围和要求。为了避免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随意性,使评价与目标一致,必须明确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范围。对被审计领导干部的评价主要是界定和确认其经济方面应负的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主管责任是指其任职期间,单位在财务收支不真实、资金使用效益差和违反国家财经法规问题上应负的责任。直接责任是指被审计领导任职期间在侵占国家资产、违反领导干部廉政规定和其他违法违纪问题上应负的责任。由于高校属于非营利性组织,中层领导工作重点大多在行政管理和教学科研方面。在审计调查中,被审计对象会过多地介绍一些非经济行为的情况。因此,在评价领导干部工作业绩时,容易偏离“经济”这个主题,过多地评价领导干部的非经济行为。这就要求我们要准确把握审计机构在干部监督机制中的职能。审计机构不是干部管理部门,而是干部监督管理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从事经济责任审计也只是为干部管理部门提供领导干部在经济行为方面遵守财经法规、履行工作职责的相关情况。因此,在作出审计评价时,审计机构应从经济角度,而且仅限于审计所涉及的范围和内容,紧扣经济责任这个主题,客观、公正、谨慎地评价领导干部的业绩和经济责任。评价工作业绩必须是审计对象采取经济手段,通过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形式取得的业绩;评价经济责任必须是审计对象行使经济职权过程中发生的,或行使职权过程中发生的经济责任。

评价必须突出重点,应做到:不超越审计职权,对非经济责任,对非被审计人的责任不评价;评价不超越审计目的及其应审的范围和内容,对非审计事项不进行评价,审计未涉及的问题不评价,不属于审计范围的不评价;应避免涉及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人事管理、工作作风甚至生活作风等非经济方面的表现。遵循重要性原则,抓住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进行评价;要依据事实和规章,遵循一定的程序,定性结论要恰当、准确,不至于引起误解和错觉。但对某些与经济活动有关的非经济行为,如某领导干部为节约单位费用压缩各种会议、精简机构人员等,也可作出适当的评价。需要强调的是,为使审计报告更容易得到被审计对象的认同,对被审计对象非经济方面所取得的贡献,如科研项目的争取情况、培养学生的情况等方面可以在审计基本情况介绍中简短介绍,但无须放在审计评价中表述。

2、区分不同审计对象,确定重点评价。高校组织机构比较复杂,因此审计评价的重点也应有所不同。对不同单位的审计对象,在领导干部对本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领导干部应遵守廉政条例等方面是一致的,但对有经营目标和仅有教学科研行政管理职能的院系领导,责任评价的重点有较大差异。前者要重点评价单位资产的保值经济责任审计增值情况,而后者则应将评价重点放在被审计对象所在单位执行财经法规情况、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以及资金的使用效益等方面。因此,高校审计部门对不同的审计对象,应规定不同的审计评价标准。

3、把握好评价的尺度和参照标准。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关键是把握好评价的尺度和参照标准。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应根据审计评价所确定的重点内容,参照以下四种标准进行评价:

一是定量评价标准。即根据审计查证的事实,用具体数值来评定领导干部工作业绩与经济责任。这种适用于评价领导干部由于工作失误或管理不善等原因给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任职期间国有资产增减变化情况;领导干部自身违反廉政规定、违法违纪等情况。由于定量评价直接引用了审计查证的具体数据,比较客观真实地反映了经济行为的本身,既直观明了,又可以有效地防范审计风险。

二是定性评价标准。即审计调查所取得的数据与事实,将要评价的内容划分若干档次来评定某项经济行为的性质。这种方法适用于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财政、财务核算的真实性、合规性,领导干部对本单位存在的财政、财务活动不真实、不合法及损失浪费等问题应负的责任,这里关键是将审计数据量化成评定某项经济行为性质的具体标准。笔者认为,内部控制制度、财政财务核算可以采用百分率法制定评价标准。即将内部控制制度评审及符合性测试中发现的失控点数量占应有控制点的百分比划分若干档次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基本健全、不健全,运行上的有效、基本有效、无效。将查出的违纪违规金额或虚假账金额占单位总资产的百分比划分若干档次,评价财务核算的合规、基本合规和不合规,真实、基本真实和不真实。界定经济责任可以按照审计署印发的《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细则》规定的标准,确定领导干部对本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应负的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

三是对比评价标准。即将审计确认的某项经济行为在某一时段或某一时点上所取得的量化指标与其他可比口径的同类经济业务量化指标进行对比,用比值来评价领导干部的工作业绩,这一方法适用于评价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可以采用多种比较方法,如计划与实际完成指标相比较;同期与当期指标相比较;规模、条件相当的不同地区、同行业与本地区、本行业各项指标相比较等。

篇5

2、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受理的反映县处级、厅级领导干部涉及违法违纪的举报情况登记表,定期送自治区纪委。

3、工作中发现的县处级、厅级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线索,及时告知自治区纪委(监察厅)。

4、对各市(县、市、区)和区直部门党委(党组)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检查情况的报告,查处的违反《干部任用条例》的典型案例,及时送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5、对需要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自治区党委管理的干部,及时同自治区审计厅协商,并发出审计委托书,同时将群众举报的有关被审计对象违反财经工作纪律的线索移送审计厅。

二、信息联席单位向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沟通的信息内容

1、自治区纪委(监察厅)

主要通报对群众反映县处级、厅级领导干部违纪违法、违反有关政策等方面的重要问题已进行初核及处理情况;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中检查发现的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违反《干部任用条例》问题的情况反映材料。

2、自治区党委巡视工作办公室

主要通报在巡视中发现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违反《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选人用人的情况,各巡视组书面汇报材料。

3、自治区人民检察院

主要通报已经本院批准立案的县处级和厅级领导干部的有关情况;全区检察机关查办案件综合分析材料。

4、自治区教育厅

主要通报已认定的县处级、厅级干部持有假学历、假学位、假等级证书、假职称等,及在各类考试中舞弊的情况。

5、自治区人事厅主要通报全区执行人事工作纪律及违反纪律的处理情况和工作中发现的违反《干部任用条例》和人事法律、法规、政策的问题。

6、自治区审计厅

主要通报在审计中发现的市、县长和厅级领导干部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问题和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综合情况报告。

7、自治区局

主要通报受理的县处级、厅级领导问题的来信情况登记表,综合分析材料;受理县处级、厅级领导干部违反《干部任用条例》选人用人的举报。

8、信息联席单位认为需要及时与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沟通的其他情况。

三、信息联席单位沟通信息的主要方式和应注意的问题

篇6

年,全市审计机关按照市委、市政府全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工作要求,审计工作始终注意突出重点,大力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的全过程跟踪审计,促进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市审计局完成了785个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开展了保增长等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的监督检查,审计金额528亿元,核减工程造价41.41亿元,出具审计报告1512份,其中完成了3个含中央投资的政府投资项目的工程预、结算审计,审计金额6.61亿元,核减5403万元;完成了深圳市援建汶川地震重灾区过渡安置房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组织人力投入对口支援甘肃陇南三县一区恢复重建的审计工作,及时掌握财政部门对口支援重建资金拨付和资金到账及使用情况,派出审计组5次到现场跟踪审计我市援建的24个项目,荣获“深圳市援建四川地震重灾区过渡安置房援建工作先进集体”、“深圳市抗震救灾对口支援光荣集体”称号。福田区审计局完成政府投资审计金额25.76亿元,出具审计报告1442份,审计项目数及项目金额均创该区历史新高,核减2.37亿元。龙岗区审计局积极服务大运会重点工程建设,探索重大项目拆迁全过程跟踪审计,完成政府投资预、决算审计项目300个,核减2.42亿元,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拆迁审计“龙岗模式”,受到区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光明新区审计局创新工程变更备案办法,全过程跟踪审计审定造价24.91亿元,核减1.88亿元,推动新区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按照“服务企业保增长”的要求,市审计局深入开展“服务年”活动,在税收征管审计中披露了16家公司未足额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的问题并分析原因,市政府根据审计情况出台了《关于调整我市城镇土地使用税纳税等级范围的通告》;对我市民营及中小企业发展、科技研发、支持外贸发展、财政扶持软件产业发展等专项资金和市国资委所属20家国企近三年来投资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对影响我市经济长远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政府储备土地管理、产业集聚基地建设运营以及四家市级体育场馆转为国有企业后的管理运营开展了绩效审计,深入剖析了我市各类企业、重点产业在金融危机影响下面临的发展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引起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得到审计署的充分肯定。罗湖、南山、宝安等区审计局加大了对财政性专项资金尤其是金融危机下政府扶持企业专项资金的审计力度,审计结果总体情况良好,已督促相关单位落实整改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二)关注重点民生工程和专项资金的使用效果,保障民生福利和社会稳定。

市、区审计机关年加强了对重点民生资金和重大民生工程的审计,积极关注社会保障、义务教育、资源环境等民生项目和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状况,切实做到服务群众保民生。市审计局在市本级预算执行审计中披露了市教育局直属学校临聘人员工资福利支出管理欠规范等问题,有关部门加强整改,并专门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办法,较好地解决了学校临聘人员编制不足和临聘人员工资福利支出的问题;对关系市民日常生活的冻猪肉储备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指出了储备轮换次数不够、部分时段库存量过低等问题;对特区外96所原村办小学设备设施标准化改造、市欠薪保障资金管理使用进行了绩效审计,对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管理、珠江流域(深圳)水环境综合整治、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桃源村三期经济适用房房价构成等民生项目进行了审计或审计调查,提出了进一步改善民生福利的审计意见和建议。罗湖、盐田、宝安、龙岗等区审计局把教育领域作为审计重点,分别对区内重点学校财务收支、教育均衡化、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补助、学校教育经费收支等进行了审计或审计调查,为推动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解决“读书难”问题服务;光明新区审计局对辖区内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新增公交线路进行了绩效审计,促进了新区群众出行难问题的解决。

按照“服务基层保稳定”的要求,市审计局年组织安排对市城中村改造扶持资金进行了绩效审计,反映了城中村综合整治进展、整治成效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促进加强社区城市化建设。盐田区审计局对社区建设及管理经费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对社区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整合社区公共服务资源、积极引导社区服务站建设、进一步规范社区收费行为等审计建议,区政府主要领导已要求相关单位对照问题逐条整改。宝安区、光明新区审计局均开展了对社区股份合作公司管理及运营情况的审计和专题调研,提出了加强社区股份合作公司规范管理、维护基层稳定的建议,引起街道集体资产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三)查处违法违规问题,评价领导干部履职情况,推进建立健全问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全市各级审计机关年巩固和深化财政审计,依法严肃查处违法违规问题,促进问题整改和行政问责。市审计局在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中注重全面掌握市本级总体财力情况,反映了涉及10个部门单位的24个问题,依法出具审计报告、提出审计意见和作出审计决定,审计报告全文向社会公开,有关部门和单位就审计发现的问题向市人大常委会作出说明并回答了委员们的询问,市监察局对有关问题逐一进行了调查,提出了问责意见,促进财政管理进一步向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宝安区审计局注重查处违法违规问题,财务收支审计发现7家物资材料供应商涉嫌开具虚假发票等行为,及时将有关线索移送税务部门查处;部门预算审计查出某局下属单位违规发奖金等问题,引起区政府高度重视,相关责任单位整改后已退回奖金。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扎实开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年来,市区两级审计机关共完成经济责任审计项目78个,其中审计行政机关领导48名,事业单位领导24名,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6名,审计查出违规问题金额6359万元,损失浪费金额2.52亿元。南山、龙岗两区审计局出台了领导干部任中审计办法,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化、常态化。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稳步推进,市审计局配合市委组织部组织专家评委会,完成了2008年度23个市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评议工作,1名基本合格,1名不合格;福田、盐田、宝安等区审计局也分别配合开展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评议工作,其中盐田区对9名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进行了评议,评定8名合格、1名基本合格,问责机制得到进一步落实和完善。

“阳光审计”工作不断取得进展,增强了审计透明度,在促进审计整改、建立健全问责机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市审计局自2008年7月在全国率先实行审计报告向社会公开以来,至年12月已在互联网站公开审计报告139份。罗湖区审计局制定《罗湖区审计局审计报告公开暂行办法》,审计报告直接在罗湖政务网上全文向社会公开,全年公开审计报告89份。南山区审计局年实现了对政府投资审计、绩效审计结果的直通车公告,区人大关于审计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被纳入区政府行政电子监察系统并向各相关单位发出专项督查令,要求限时整改并及时报告整改结果。宝安区审计局也在本局网站上全文公告了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报告。龙岗区审计局汇编99个政府投资项目竣工决算审计报告,并在龙岗政府网站上公告。

(四)加强审计管理等基础建设,提高依法审计的能力和水平。

审计管理得到不断改进。市审计局着力解决审计管理中不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问题,经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制定印发了《深圳市审计局关于加强和改进审计项目管理的意见》,从加强审计项目计划管理、认真编制审计方案、落实审计组组长责任制、推行审计项目动态管理、实行审计项目质量考评、建立审计项目审理制度、健全审计业务会议制度、规范审计报告的编制和公开、完善审计整改跟踪检查制度等九个方面加强审计管理,努力规范审计行为,提高业务质量和工作水平。罗湖区审计局年9月正式启用行政监察系统审计子系统,从审计项目进点开始到审计结果公告以及被审计单位落实审计整改情况全过程接受时效监督,通过自我加压,变压力为动力,加强了审计管理。龙岗区审计局顺利完成街道审计管理体制改革,4个审计所正式挂牌,改革经验获得市领导的批示肯定。

信息化建设取得较好进展。市审计局实行了审计项目动态管理,预算执行审计通过使用AO现场审计软件加强了对市本级财政收支结构的深度分析,大多数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都采用了计算机审计,审计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提高,较好地实现了审计目标。罗湖、龙岗等区审计局“联网审计”成效明显,南山区审计局《AO在科技资金使用和管理绩效审计中的应用案例》荣获审计署AO实例应用奖项,是广东省计算机审计项目该年度获得的最高荣誉。

审计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市、区审计机关坚持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严格执行新的审计“八不准”规定和各项廉政纪律,积极创建学习型机关,丰富机关文化生活,开展了以审计业务培训、文化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培训月”活动,举办了第七届全市审计机关体育运动会,全面提高广大审计干部的综合素质,涌现了不少先进集体和个人,增强了审计机关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审计工作也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审计工作的指导思想、制度机制、队伍素质等方面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差距,审计工作自觉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能力还有待提高;科学审计理念、规范化建设、现代审计技术的实践和推广存在不足,审计管理等基础建设仍然需要加强。这些问题都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全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推动审计工作创新发展

新的一年审计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从国际环境看,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日渐减弱,世界经济呈现明显复苏迹象。从国内环境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已作了全面分析部署,年经济工作将重点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工夫,力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总理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也就年的审计任务进行了统一部署。从深圳自身发展来看,今年将迎来特区建立30周年大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的贯彻落实、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新兴产业增长、大运会筹办、区域板块新的开发与提升、城市全面更新改造以及一系列民生项目启动等,将为深圳新一轮大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市委四届十三次全会明确我市新一年经济工作要抓住加快转变发展模式这条主线,围绕“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抓创新、推改革、优环境”六个方面展开。审计机关要把认识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市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总理的指示精神上来,统一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要求上来,认清形势,找准定位,切实安排好年的审计工作。

年审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工作方针,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严肃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更加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揭示、分析和反映问题,更加注重增强改进和完善建议的针对性,全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全力推进改善民生和法治建设,在更高层面发挥审计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按照这一总体要求,我们要继续以绩效审计为主导,预算执行审计、政府投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各项工作整体推进。年全市审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一)加大对稳增长、调结构等相关政策措施实施情况的审计力度,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对稳增长、调结构等政策实施情况的审计监督,把绩效审计与审计调查、检查面上情况与审计重点项目、揭示问题与推动完善制度、促进当前发展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确保各项决策和部署落实到位。一方面,要注意加强对相关政策实施情况和效果、政府投资和新增贷款、产业发展扶持资金、节能减排资金等的审计调查,检查财政支出、政府投资的结构和投向,关注政策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提出对策建议,促进有效落实相关政策和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对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大运会场馆、轨道交通等重大投资项目实行全过程跟踪审计,推动项目尽早建成并发挥效益。

(二)积极开展民生工程和资金审计,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要进一步加强对涉及城市安全、住房保障、公交服务、就业和社会保障、教育发展、医疗卫生、文化建设等热点难点问题的重大民生工程和重点民生资金进行审计监督,促进公共资源配置更多地向民生领域倾斜,促进惠民政策的落实,降低惠民政策的实施成本,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在审计中,既要关注改善民生情况,揭示和反映落实政策措施不到位、目标未实现以及严重影响和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也要关注资金分配不合理、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研究如何进一步规范管理和提高效益的措施和办法,更要注重严肃查处在民生工程中弄虚作假、违法违规问题。围绕我市城市发展建设中水污染的治理、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人居环境的建设和维护等内容,积极开展审计和审计调查,促进加强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保障和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三)规范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促进领导干部守法守规守纪尽责,严格依法行政。

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要以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为主线,以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为基础,以守法守规守纪尽责为目标,重点关注领导干部任职期间贯彻执行经济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情况,重大经济决策制定和执行、重大投资项目建设和管理的合法合规及科学有效性,财政财务收支及相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重大管理制度制定和执行情况,对直接管理部门和下属单位监管的情况,同时也要关注领导干部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及个人遵守有关廉政建设规定的情况等。在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时,必须在法律授权范围内,围绕“守法、守规、守纪、尽责”的要求,紧紧把握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坚决揭示和反映违法违纪违规及失责问题,做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该处理的要按有关规定作出处理。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及时向组织部门报送审计结果,认真配合做好审计结果的评议工作。

(四)深化预算执行审计和绩效审计,揭示和反映体制机制问题,促进深化改革、完善制度。

不断深化预算执行审计、绩效审计,围绕中心做好审计选项工作,注重把握财政资金分配、管理和使用的总体情况,科学评价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促进政府深化财政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切实提高财政审计的宏观性、时效性和建设性,不仅要从宏观和全局的角度去认识和审视审计掌握的情况,去分析和反映审计发现的问题,从深化改革、完善制度的角度去研究和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还要从宏观和全局的角度,去统筹和部署审计工作,去安排和调配审计资源,去组织和实施项目审计,从根本上提高审计工作的层次和水平。

(五)严肃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从这些年的审计情况看,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仍时有发生,违法犯罪的手段、方式也在不断翻新。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一定时期内,尤其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打击犯罪,惩治腐败是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和任务。当前,要与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和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国有企业、土地管理等重点领域的审计监督,揭示和查处侵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揭示和查处违背产业、土地、投资和环境保护等政策的问题,揭示和查处铺张浪费和损失浪费问题,揭示和查处、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案件。同时,要更加注意结合违法违规问题的查处,揭示制度方面和制度落实方面的漏洞,推动反腐倡廉和审计整改制度创新,促进更加有效地预防腐败,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新成效。

三、把握规律,坚持创新,争当新时期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排头兵

深圳审计工作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的过程。我们要认真总结基于审计实践形成的认识、观点,汲取发达国家和国内的先进审计工作经验,把握审计工作发展规律,更好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更好地担负起历史使命,更好地在服务科学发展这一过程中,实现审计工作的科学发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争当全国审计系统排头兵。

(一)创新审计管理,加强资源整合和协调。

要创新审计管理,着力解决审计资源调配和整合问题,切实处理好审计任务、审计力量和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加强项目计划的整合,做好各项目之间、年度项目计划与长期发展规划之间的整合和衔接,加快完善项目库建设。巩固和发展现有的综合审计或一体化审计模式,加强审计内容的整合,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审计的多方面需求。根据项目特点,科学选择审计、审计调查和跟踪审计等方式,加强审计方式的整合。

(二)加强审计法制和规范化建设,坚持依法审计、文明审计。

按照审计署的工作进度,年审计法实施条例即将出台,国家审计准则和关于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规定等进一步修改完善后也将实施,要组织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深圳绩效审计立法和完善内部审计规章,制定符合深圳实际的审计项目审理办法,全面推行审计项目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审计项目目标责任制和重大审计质量问题责任追究制,审计质量检查工作逐步制度化和经常化,全面推进审计报告向社会公开的工作。注意加强与被审计单位和有关部门的沟通,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切实做到依法审计、文明审计。

(三)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审计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的重要途径。当前的审计信息化建设,要以金审工程为依托,以创新审计方法和技术手段为基础,把计算机技术应用到机关行政管理和审计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区审计信息快速通道和共享平台,提高审计管理信息化的整体水平。要提高审计业务实施的信息化,探索以在线审计、实时审计为特征的联网跟踪审计系统,加强审计项目的动态管理,提高在信息化条件下开展审计工作的能力。

(四)注重研究分析,提升审计成果运用水平。

篇7

一是建立健全教育引导机制。在举办党风廉政教育培训班的同时,认真组织开展送廉政法规、廉政项目、廉政书籍、廉政影视进镇入村等“四送”活动,推进廉政文化进农村;组织开展“察民情、助发展”帮扶活动、“为民办实事在行动”竞赛活动以及“算经济帐、亲情帐、人生帐、自由帐”教育活动,强化党员干部以廉为利、以贪为害的价值观念;树立10名勤政廉政先进典型,通过《今日**》报、县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引导党员干部学习;编发案例通报,拍摄制作《贪、悔、戒》专题警示片,利用反面典型进行警示教育。今年以来,共组织举办村“两委”干部、镇站所负责人党风廉政教育培训班14期,培训干部1700多人;组织勤政廉政等文艺节目进镇入村演出9场,观众达5600余人;共在镇村开辟廉政文化画廊28处,在240个村设立了读报栏,建立了56家廉政教育电教室、图书室。

二是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试行推广设立村纪律监督员、“三政”巡视员,落实村干部勤廉双述制度,坚持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建立勤廉情况分析预警制度,及进发现问题,及时提醒教育。今年年初,全县18个镇全面开展了一次经济审计活动,通过审计,共发现案件线索17条,各镇对审计发现的问题都及时做了整改,并把处理结果向村民公开。今年截止目前,各镇共诫勉谈话农村党员干部26人次,勤廉警示谈话82人次,发放预警提示卡49张。

三是建立健全民主管理机制。深入开展村务公开,做到“六个统一”:即统一公开内容、公开地点、公开格式、公开时间、公开程序、公开检查。积极推进办事程序公开,对农村发展党员等严格工作程序,以流程图形式公布上墙。加强农村重要经济活动的市场化运作,在青口、海头、柘汪等镇积极探索建立镇招投标服务中心。

四是建立健全整治惩处机制。组织开展侵害群众利益问题集中整治、村级财务清理、反映不为群众办实事问题集中整治等,严查不作为、乱作为村干部。今年1-9月份,全县共查处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108件,切实维护了群众利益,促进了社会稳定。

篇8

新常态 ;军工科研 ; 内部审计 ; 实现路径

某航天军工科研院内部审计机构是顺应国务院1985年《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要求大中型企业建立审计监督制度而建立起来的,经过30余年长足发展,该军工科研院已基本形成了涵盖规定、办法、规范(细则)三个层面70多项制度的审计规范体系以及各类审计业务手册和审计工作底稿,指导审计业务的开展。面对经济新常态,该院内部审计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委托中介机构审计服务评价管理办法》《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管理办法》《审计整改管理办法》《总审计师业务考核评价办法》《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审计管理办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办法》等30多项制度,加强了企业云网数据库建设,建立了审计典型案例库,通过完善审计制度、健全审计机制来进一步实现内部审计职能转型。在经济新常态下,军工科研单位的审计职能要由原来的监督、评价向确认、咨询服务转变;审计思路由传统的账项审计向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风险和管理审计转变;审计目标从查错纠弊向在进一步强化监督职能的基础上拓展增值审计业务,实现审计全覆盖转变;审计关口由事后监督为主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转变;审计资源由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转变;审计方法从传统的现场审计向现场审计与在线审计相结合转变,实现对财政资金、国有资产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全覆盖,有效服务于航天军工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一、经济新常态下航天军工科研单位加强内部审计的具体做法

(一)健全与审计全覆盖相适应的工作机制

一方面,针对该军工科研院审计人员少而审计项目多的特点,依据该院集团化的组织结构,加强该科研院内部审计资源的管理与整合,将30家下属单位的审计人员进行了整合,建立审计专家人才库,充分利用内部业务资源和吸收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内部审计,实现企业内部专业人才的共享。另一方面,完善审计中介机构管理。组织开展审计中介机构招标选聘工作,开展中介机构质量评估,加强中介机构审计质量管理,建立中介机构淘汰机制,从而提升内部审计业务外包服务质量,加强对外包审计业务的过程控制和后续评价。通过完善以上两方面来实现内部审计对企业重大决策、重要资金、重大项目、大额资金活动(即“三重一大”)、下属单位和内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监督的全覆盖。

(二)建立审计质量评估机制

一方面,建立了审计工作质量责任制,抓好审计证据、审计底稿、审计复核程序、审计档案归档整理工作。另一方面,适时开展审计质量评估。首先,二级各单位开展自评,严格按照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办法》进行自我评估并逐渐形成持续评估和定期评估的机制;其次,该军工科研院对所属二级单位进行内部评估,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渐推开;最后,选择试点单位,邀请外部机构进行独立评估。

(三)深化审计整改“3+1”机制

“3+1”机制即“审计问题备案机制、审计问题通报机制、审计整改跟踪机制和严格审计整改归零标准”。一方面,制定审计问题整改标准、整改程序和完成时限的要求,要求从事项整改、举一反三整改和源头整改等三个层面对各级各类审计问题整改到位。另一方面,严格审计整改归零标准,跟踪每项审计问题整改全过程,做到“五个不放过”,即:问题不清、定位不准不放过;原因不清、根源不明不放过;解决问题措施不力、效果不显著不放过;责任追究不到位不放过;举一反三,建章立制不完成不放过。定期对审计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分析和报告,对未按要求整改的单位加大通报和考核力度,形成审计整改工作的闭环管理机制。

(四)加强审计结果运用机制

将各类审计结果作为下属企业或主要业务部门任期考核奖惩、干部任免的重要依据。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除了上报人事部门,还要抄送纪检部门作为干部任免考核的重要依据。将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纳入所在单位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及党风廉政责任制检查考核的内容,作为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年度考核、任职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五)严格审计考核机制

根据《所属单位主要领导潜亏事项定责问责、总会计师和总审计师履职不当经济问责管理办法》规定,对在上级机关及军队组织的各类审计中出现内部审计未揭示的重大违规违纪问题,或者数据失真度达到10%的情形以及总审计师未组织督导完成审计整改、重大事项应报告未报告等履职不当行为进行问责。(六)进一步推进审计信息化管理机制创新审计工作手段,结合智慧企业平台试点工作及ERP建设进度,组织开展审计管理系统及作业系统建设,购买11套单机版、1套网络版审计软件,按“透、监、控”三个步骤逐步实现对重要单位的在线审计,从现场审计为主转变为现场审计与远程监控审计并重,要求各信息系统建设要预留审计监控接口,实现审计作业系统对重要经营指标和财务数据的实时监控。

二、实现方式

(一)以风险为导向,实现股权投资项目全流程审计

近年来,航天军工研究院提出了完善战略布局,以军民融合为目的促进转型升级的思路,采取股权并购的手段达到做大做强,收购兼并了不少民营企业,甚至跨国收购。大额的资金投入增加了决策、并购过程等风险,一旦投资并购项目失败,会给企业和国家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经济新常态下,内部审计部门按照对“三重一大”项目全覆盖的要求,开展了以风险为导向的股权投资全过程审计。以风险为导向实施股权投资全流程审计(见图1),首先必须厘清投资并购项目业务流程,包括流程梳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确定审计工作重点、制订审计工作计划,然后针对投资并购项目各流程中的风险制订具体审计方案。该院内部审计根据对投资全过程流程进行梳理,对不同阶段的风险排序结果确定全过程跟踪审计。通过股权投资全过程审计,该院审计部门共派出审计人员任公司监事,对全资子公司实时动态审计监管;定期召开审计例会,编制“股权投资审计项目报表”,分析与评价股权投资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风险,并及时要求进行整改。对成立满3年以上的子公司实施股权投资后评价审计,从投资项目管理、经营管控、经营绩效等方面,评价公司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对于总分≥90分,评价为优秀;80≤总分<90,评价为良好;60≤总分<80,评价为达标;总分<60,评价为未达标。

(二)以问题为导向,对军工项目开展综合审计

1.针对军工科研项目开展全过程审计。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审计信息化建设,建立审计案例库,总结了近三年来科研经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从体制、制度等方面分析科研经费管理中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例如,由于科研项目管理与科研经费管理相对脱节而产生的预算不准确是造成“科研项目单项经费预算与实际支出偏差较大”、“超批复范围列支科研经费”的原因之一,科研项目管理的粗放化是造成“内部控制不完善”、“合同签订管理不规范”的原因之一。根据军工科研项目审计发现的问题,改变以往科研经费审计基本以事后审计为主,只在科研项目结束时介入,缺乏事前审计与事中审计的缺点,开展针对科研经费管理全流程的综合审计模式,实行科研经费全流程审计,审计范围涵盖研制经费使用过程的自始至终,审计内容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经费收支审计,还包括科研经费预算、内部控制、经费使用和管理、结题审计等内容。(1)在科研项目立项时开展审计咨询服务。针对预算不准确的问题,在科研项目编制预算(计划)时对财务部门、科研部门开展审计咨询,通过审计咨询服务使财务人员了解科研项目管理的内容,掌握项目各阶段及年度安排的各项经济交易与事项。科研人员了解财务核算的基础知识,根据任务需要按照直接费用明细项目进行数量和金额测算,总项目单位牵头组织各分研究所按承担任务进行预算(计划)编制,要求依据各单位、各部门实际需要分别进行测算,自下而上再进行汇总,使预算(计划)建立在切实可靠的基础上,从而保证科研经费预算编制的实际可操作性。(2)开展科研项目内部控制专项审计。针对科研项目管理粗放的问题,注重审核科研项目组织管理情况,包括审计科研项目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完善性;项目研制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与执行是否合规、是否符合单位实际情况,研制进度和内容是否符合相关要求,科研经费管理机构设置、部门职责(主要包括科研部门、项目承担部门、财务部门、物资部门等)和各业务控制流程的合理性与有效性等内容。关注合同管理内部控制和执行情况,合同管理制度的健全有效性、合同指标是否符合要求,合作单位的法人资质是否合规;查阅关联单位承担任务的资质是否符合要求,有无在研制单位之间进行不必要的相互协作等。(3)开展研制项目经费使用和管理过程审计。首先,关注科研经费管理与使用不规范的问题,是否按规定的支出范围、支出标准并结合经费预算审核票据、报销费用。其次,关注经费管理情况包括科研项目经费计划下达和经费到位情况、分承包付款的管理情况;审核经费使用和审批程序的合规性,以达到对各项支出规范和有效的约束,避免违法、违规、超范围、超标准的支出发生。再次,通过审计结果运用机制,建立项目管理及执行监控信息反馈体系。最后,建立定期报告制度,通过季报、年报掌握科研经费使用进度,督促和平衡预算完成,发现经费执行与预算(计划)差距较大的情况,及时通报科研项目负责人,分析原因,及时调整计划,保证预算(计划)执行进度。同时,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对科研经费实施在线审计。(4)开展科研经费项目结题审计。在科研项目即将结题(验收)时,采取“两自一报告”的审计模式,自查、自审同时开展并编制科研项目经费决算报告。财务部门组织开展科研经费自查工作,编制结题决算报告,将发现的问题形成书面文件报告审计部门。审计部门组织自审,关注经费预算相一致,是否达到项目预期研制目标,不仅关注技术和成果的验收,而且关注经费使用的绩效,提示自查未发现的违规问题及存在的风险,并将审计结果及时反馈给科研项目负责人,对发现的问题要求其及时整改。

2.针对军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开展综合审计。固定资产投资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从立项到验收全过程,同时又是一项综合业务,内容涉及设备采购、基建、财务、档案等多个业务,业务之间接口众多。内部审计部门根据对固定资产投资全过程流程进行梳理,对不同阶段的风险排序结果确定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工作重点。通过对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该院审计部门每月召开一次跟踪审计例会,编制“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项目月报表”,分析与评价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风险,监控项目进度,把握工程造价,进行风险提示,实时监控过程中工程建设的招投标合规、投资及付款控制、竣工结(决)算等过程,并及时要求进行整改。

作者:张红宇 周巍巍 杨东琦 李莲 倪莉莉 蔡捷敏 王桂英 单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三十三所

参考文献

辜雅莉.新常态下国家审计职能实现路径探究[J].审计和理财,2015(4):19-21

刘君.新常态下实现审计事业的新突破[J].审计论坛,2015(4):P37-39

刘新.经济新常态下内部审计价值的提升[J].中国内部审计,2015(12):33-35

篇9

2、加强警示教育。利用典型案例开展警视教育,教育领导干部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形势,珍惜自己的荣誉、珍惜家庭,在大好形势面前保持清醒,增强群众观念、法纪观念、抓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观念,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自觉性。

3、要做好举报和案件审理工作。进一步畅通、拓宽举报渠道,发现案件线索。建立完善举报工作网络和机制,剖析案件原因,完善制度,堵塞漏洞。 4、要继续推进纠风工作,加强效能建设。坚持纠建并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加大对工作作风问题的查究力度,督促机关工作人员依法、高效、廉洁行政,提高行政效能。

5、全面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彻底清查“小金库”。对于私设“小金库”以及违反规定滥发津贴、补贴、奖金、有价证券和实物的行为,一经发现,先予免职,再按有关规定严肃查处。要坚持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6、继续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龙头,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实施纲要》工作,全面推进教育、制度等各项任务的落实。

篇10

(一)合规性问题呈现减少的趋势,为开展绩效审计提供了必要的前提近年来,海关构建风险管理机制,推进大监管体系建设,不断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形成了良好的内部管理机制,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各领域加强职能监控和检查,有效控制了违法违规问题的发生。专门审计监督有了长足的发展,近年来,海关通过经济责任审计、督察等监督工作,发现和查处了大量违规情事。从审计监督的结果看,商品归类、减免税等领域的合规性问题呈下降趋势,发现的问题多涉及新的商品以及非海关审批权限所致,为开展绩效审计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基础;另一方面,部门之间的联系配合,“结合部”之间的问题日益突出,对开展绩效审计提出了现实需求。(二)海关内审体制不断规范健全,为开展绩效审计提供了有力的体制保障近年来,海关相继出台了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督察、内部控制等内审领域的署级规范,海关内审的审计方法、审计手段不断创新,审计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海关内审法制、组织、评价、队伍体系,为开展海关内部绩效审计提供了有力的体制保障。(三)各领域逐步形成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为开展绩效审计提供了权威的标准内审部门在开展绩效审计时,需要运用相关领域的考核评价指标,一方面评估考核评价指标的落实情况,另一方面也需要对指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予以评价。在当前海关系统,有的部门已经建立了或正在研究制定本领域的绩效考核评价指标,并逐步予以完善。这些绩效考核评价指标的确立,为海关内部绩效审计的开展提供了检查评价依据和权威标准。(四)海关探索开展绩效审计,积累了一定的经验2005年,海关开始探索开展内部绩效审计,在前期试点和学习先进审计理念的基础上,结合海关自身特点,于2007制定了《开展海关管理审计的指导意见(试行)》,用以指导全国海关的绩效审计工作。经历了最初的试点后,至2012年,已对多个海关开展了管理审计,另外,许多绩效审计的要求分散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控审计、业务督察的相关规定中。通过绩效审计实践,海关基本理清了开展绩效审计遇到的主要问题,取得了一定经验。2013年,海关内审工作目标中,增加了绩效管理的标准,要求在内审工作中,围绕绩效管理要求,检查资金使用、进出口监管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揭示决策失误、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浪费问题。

三、海关内部绩效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绩效管理理念有待进一步强化首先,存在“依法行政”教条化的倾向。目前,海关已经从1998年腐败案件的阴影中走出,在十六字工作方针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很好地发挥了各项职能,但是与此同时,有的执行者,甚至于有的管理层又走进了“机械执法”的误区,有的认为海关就是执行部门,只需要认真执行规章制度,实现工作目标就可以了,不需要考虑效率、效益的问题,投入成本与实际产出是否成比例不是海关应该考虑的问题。其次,对绩效审计的理解还不统一,一方面,我国的绩效审计理论研究大多是“舶来品”,有的理论著作甚至是纯粹翻译国外的著作,同时冠以效益审计、风险管理审计、风险绩效审计等全新的名字,还提出了“5E”、“6E”等诸多内容,而对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特别是符合我国政府管理实际情况的绩效审计理论,则是较少涉及;另一方面,深圳市、浙江省的政府绩效审计走在了前列,其实务做法具有指导意义,但至今未形成一套国家颁布的绩效审计准则,这种局面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家对绩效审计理解的不一致。再次,有的审计人员对开展绩效审计有“畏难情绪”,审计人员在开展绩效评价时,往往难以找到问题的依据,最终的结果是相关不良绩效的问题作为审计建议提出,内部审计人员也多由此对开展绩效审计产生“畏难情况”,希望能在相关规定完善后再开展绩效审计。(二)绩效审计机制不健全首先,绩效审计制度不健全,限制了包括海关内部绩效审计在内的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大家都在摸索着开展绩效审计,并没有多少成文的规定,《审计法》及相关规章也主要是针对财务审计和法规审计而做出的规定,基本上没有考虑绩效审计的特殊要求。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于2007年实施了《经济性审计》、《效果性审计》、《效率性审计》等关于绩效审计的内部审计准则,对绩效审计做出了一些原则的规定,但是这些准则一方面由于机构的原因,并不具有强制性的法律地位,只能供海关参考,另一方面其规定较为原则和理论化,对绩效审计具体操作实施的指导性并不大。海关总署自2005年至2007年在海关系统开展了绩效审计(管理审计)试点,并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于2007年制定了指导意见,该意见对海关内部绩效审计起到了推动和指导作用,但由于无成熟审计程序和标准可以借鉴,该意见并没有对海关绩效审计的标准以及评价指标的获得予以规定,因此,该意见对海关内部绩效审计的理念启蒙作用远大于其实务指导作用。其次,绩效审计的开展方式有待明确,审计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完善。绩效审计不同于传统审计,它在审计方式和审计方法上与传统审计有着明显的区别,海关目前的审计还大多停留在合规性审计阶段,使用的审计方法多为报表审查法、流程记录检查法等方法,并不能充分揭示绩效管理方面的问题,亦无法对绩效问题做出有效的评价。(三)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还需进一步增强一方面,不同部门对某一项业务的考核有重复,都根据自身监控范围制定了评价指标,但是由于评价指标的计算统计口径不一,导致指标计算结果出现差异,内审部门在使用相关指标时,被审计单位常常提出异议,有时会出现内审部门无法做出评价或做出的评价难以得到被审计单位认可的情况;另一方面,指标应用的公信力有待行政高层的确认和高级管理层的认可,各部门的考核指标在本业务领域的适用比较顺畅,但内审部门在把相关指标整合成综合性指标体系,评价被审计单位整体情况时,则需要得到行政高层和总署各部门、各直属海关等高级管理层的认可,在现行行政体制下,这是一项需要长期协调、逐步推进的工作。(四)现有海关内审人员的素质难以满足开展绩效审计的需要首先,绩效审计师需要具有较强的资料分析判断能力和归纳评价能力,需要不断更新知识,适应审计发展的需要,这就对绩效审计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海关内审部门作为海关一个新生部门,内审人员长期从事合规性审计,对开展绩效审计的认识还不到位,其分析判断能力和综合评价水平离绩效审计的要求还有差距。其次,海关对内审人员的绩效审计业务的培训还需加强,近年来,海关系统每年都要举办内部审计培训,主要围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等题目开展内审业务培训,培训的内容大多是工作任务的布置,合规性审计的方法和技巧,并没有针对绩效审计理念、绩效审计方法等内容的培训。再次,绩效审计师的培养需要长期的过程,一个优秀的绩效审计师需要经过海关多个岗位的培养,既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也需要管理、审计等方面的知识,而目前,海关对绩效审计人员的培养缺乏长远的规划,对绩效审计师与传统审计师的区别没有研究,这种缺乏人才储备和规划的情况都不利于今后海关内部绩效审计的全面开展。

篇11

一、加强领导,狠抓制度建设,为预防职务犯罪提供组织保障

为有效预防职务犯罪,分局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把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分解到各股室、各干部职工,每星期召开工作例会,集中学习《关于在推进依法治市中进一步发挥预防职务犯罪职能的意见》,结合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共同探讨,共同进步,并定期进行检查考核,确保预防工作取得实效。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内部组织协调、检查指导、表彰激励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坚持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建立健全“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资金使用管理、干部人事任免、领导干部公务回避、经济责任审计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等廉政风险防范制度,对涉及安全生产发展中长期规划及年度计划、重要发展项目和资金使用等事项进一步修订完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不断压缩权力寻租空间。

二、坚持不懈狠抓教育,为预防职务犯罪提供思想保证

预防职务犯罪,提高认识是根本,加强教育是关键,通过经常性对干部、职工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其抵制外界各种诱惑的免疫力,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做到警钟长鸣。分局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权力观和利益观为重点,充分结合监管领域特点在创新载体、丰富内容上下功夫,认真开展预防职务犯罪教育。

篇12

(一)审计人员少与工作任务重的矛盾日益突出

以上海消防总队为例,总队及支队审计机构和人员配置情况为:总队设审计处,编制5人,在编5人。25个支队级单位未设审计科,政治处设1名专职审计员,后勤处设1名兼职审计员,并在纪保督察科设有审计中级专业技术岗位。由于审计工作性质,一人不能独立成立审计工作组,开展审计工作需要其他人员共同组成审计组。目前,总队官兵总编制人数 8 800多人,而专兼职审计员只有55人,仅占官兵总人数的6‰,却承担着全总队152个支、大、中队及直属单位的审计监督、服务及保障任务。每年在按照上级单位要求完成经济责任审计刚性工作任务的同时,还要完成财务收支审计、预算执行审计、基本建设审计、物资集中采购审计、对外有偿服务及保障性企业审计、信息化建设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等多项工作任务,年审计金额高达25亿元,审计人员少、审计任务重已成为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审计岗位人员配备有待进一步完善

新编制实施前,多数支(大)队受人员、编制等情况的限制,一般由财务人员兼职审计人员。这样,财务人员既负责财会业务又执行审计工作,出现了“自己审自己”的不正常局面;也使审计人员在审计计划编制、审计证据搜集、审计意见发表等过程中“捉襟见肘、顾此失彼”。新编制实施后,消防部队将支(大)队级审计工作从后勤财务部门脱离出来,结合消防新编制的落实,在政治部门内设立审计人员,接受审计处的垂直领导,从而加强整个消防部队审计队伍的建设,解决基层审计工作中遇到的专业人才缺乏、对审计法规规定系统把握不准等现实问题。但目前支(大)队审计人员的行政职务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还未进一步明确。另外,支(大)队专职审计员虽落编在政治处,但来源广泛,干部科、组教科、纪保科以及基层中队任职干部均有涉及,人员未整合,属于“单打独斗”。经调研了解,北京消防总队积极争取一类消防部队编制落实,现在编人数8人,设置一正两副行政职务,并设两个高级审计师专业技术干部配备;天津消防总队目前配备审计处人员7人。成都、济南、青岛、沈阳、大连等5个支队还设立了审计科,配备了专职审计员,增强了审计力量。

(三)会(审)计专业技术岗位不能相互交流评任

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涉及财经、法律、建筑工程、管理、计算机等诸多领域,而目前新编制落实后,在审计岗位取得会计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却不能评任会计师或者助理会计师,对审计、财务人员之间交流、审计人才和审计队伍后续建设产生不利影响。以上海消防总队为例,目前总队(含支队级)财务人员51名,审计人员(含支队级)55名,总队在本级及一类支队设置高级会计师专业技术岗位11个,高级审计师专业技术岗位却只有1个,与整体队伍发展的职称指数匹配性不相对应,容易形成会计专业技术岗位闲置空缺、审计人员不能交叉交流、监督与被监督者专业人才储备倒挂的“型”格局。

(四)支(大)队审计人员成分较新,审计业务能力有待提高

一是审计人员还不熟悉基础业务。大部分支队审计员是由政工岗位调整过来的,这是由于编制设在政治处纪保督查科,对经济业务了解不多,也没有经过正规的审计专业培训,工作中审计程序不规范,收集的审计证据不够充分,审计工作科学性和严谨性不够。二是专兼职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有很大障碍。在开展工作时经常是和财务人员组成审计组共同开展审计工作,不可避免地出现财务监督财务,自己监督自己的现象。独立监督力度不够,监督作用不能充分发挥。三是对审计业务工作认识片面。现在普遍存在对审计工作认识不到位的情况,一些人认为审计就是单一的对财务账进行监督,认为只有做过财务才能开展审计工作。四是多数支(大)队审计人员未实行持证上岗,专业化、职业化的教育、培训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五)信息化审计及效益审计有待改进

现在所采用的审计手段仍以传统账目基础审计方法为主,使用电脑统计基础数据,制作审计底稿,制作审计报告等。效益审计是评价和考核经济活动的效益性和经济活动决策的科学性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和工具。开展效益审计,有助于从深层次对经济活动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对策,建立预警系统,从而提高单位理财的能力,促进部队的全面发展。但目前对基层单位的绩效评价有一定的困难。

(六)审计理念和审计创新有待改观

一方面,审计工作还停留在财务监督与控制层面上,对风险导向控制和效益导向审计层面考虑的较少。实际上,内部审计应该以查错纠弊为基础,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促进管理,提高效益。另一方面,各单位及各级领导对审计工作的认识仍停留在表面,没有真正理解经常性审计和离任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甚至错误地认为审计工作只是形式而已,没有实质性意义,审计工作力度还不够。经调研了解,河南、吉林、河北消防总队针对建设工程消防审批、列管单位监督检查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探索对负有执法责任的领导干部开展执法责任审计,对规范执法行为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云南消防总队2014年组织对全省153个执法单位开展了“清剿火患”战役罚没款专项审计,取得了明显成效。湖南消防总队在基本建设投资审计上大胆创新,自1998年起就成立了湖南省基建投资审计事务所消防分所,使基建审计更权威、更专业,体现效益性审计的作用。

(七)审计结果运用和审计结果公开不到位

目前,各级组织、纪检、审计、财务部门对审计结果的运用没有形成完善的相关联动机制。一是重审计轻分析,重在听取审计结果情况,对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缺乏深层次的研究和剖析,致使同样的问题反复出现。二是重审计轻问责,没有认真整改落实审计出来的问题,特别涉及到相关处罚,更是难以执行到位,形成屡审屡犯的恶性循环。三是重审计轻问效,后续审计工作在支队开展得较少,缺少跟踪问效,有些审计意见的落实不了了之,没有形成“审计一点、教育一片”的辐射力。四是当前审计结果公告制度还未大范围、大面积铺开,官兵知情权得不到有效保障,基层官兵对重大经济决策、大项开支等敏感问题上的审计结果知之甚少。即使公开的审计结果也仅是一些专项审计项目。大量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部门预算执行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等都未公开。

二、加强消防部队审计工作及队伍建设的思考

(一)以审计人才储备为根本,进一步构建审计人才激励和审计宣传机制

一是配齐配强审计人员,进一步增强审计工作独立性。建议增加各总队审计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指数,加强财务、审计人才之间的交流力度,扩大专业技术评任范围,以利于审计队伍健康有序、长期发展。同时推行持证上岗制度,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持有审计岗位资格证书。同时建议在旅级支队试点设立审计科,配备专职审计员,一类支队增设高级审计师专业技术岗位。二是保留业务骨干,如在“双考”中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审计部门负责人实行行政技术“双跨”不占高(中)级指标(数)、对从事财务审计工作满10年、学历与专业适当对口、采取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办法,直接套改为中级技术职称,以缓解当前消防部队审计队伍人心不稳、新编制未完全到位等问题;在晋职晋衔、提拔任用上倾斜审计监督岗位,在民主测评中考虑监督的特殊性,不以票数定“终身”,设立审计人才奖励津贴。三是进一步扩大审计宣传力度,把审计法规的普及教育纳入部队的经常性教育轨道,抓好审计法规的宣传教育;把审计法规教育与条令条例教育相结合,养成令行禁止的行为习惯;把审计法规教育与党的廉政政策的贯彻落实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认识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把审计工作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各级领导要支持对本单位、本部门的审计监督。四是主动抢占宣传阵地,通过前移审计宣传关口、审计网页改版、设置审计专栏、编撰审计专刊、编写审计简报等形式,积极搭建审计与广大官兵的互动交流平台,做到“透明”作业、“阳光”督办,实时跟踪通报和宣传阶段成果、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

(二)以提高能力素质为核心,不断完善审计人才的培养教育机制

一是加强审计工作程序的培训,使支(大)队审计人员熟练掌握开展工作的必要流程,能够按照规范的工作程序开展工作,规范流程、规避风险。二是加强财经法律法规培训,不断提高依法治审的本领。凡新出台的财经法律法规、政策都要及时组织干部学习,弄懂法条基本要求,深刻理解各项常用的法律法规和各项工作制度,真正理解各条款的意义、作用和用途,使审计干部能够做到严格按法律法规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做到依法、严格、公正、文明审计。三是培育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以培育“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审计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任务,坚持“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为根本宗旨,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公正廉洁、精干高效的审计队伍。四是加强财经知识的培训,使审计干部熟悉财经活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资金、资产的核算方法,提高分析和处理经济业务的能力。要熟悉各项有关财经活动软件的操作和运用,提升审计干部综合业务素质,为做好审计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五是加强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审计水平。特别是要加强审计干部对审计管理系统工作流程和现场审计实施系统操作的培训,从而不断提高对审计应用软件的熟练程度,提高审计效率。

(三)以转变审计理念为目标,充分发挥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航标”作用,建立审计人才的理念转型机制

一是前移审计工作的重心。在以往的制度导向审计模式中,审计人员重视审计实施阶段的工作,相对忽视审计计划、准备阶段在整个审计过程中所起的统驭全局的作用,制度导向审计路线是“控制风险目标”。而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以风险为核心的审计理念要求审计人员精心谋划审计准备阶段,以利于及早发现和确认被审计单位存在和面临的风险,其审计路线也相应地变为“风险控制目标”。因此,审计工作的重心必须前移,同时兼顾实施阶段和计划阶段。二是前移审计的监控关口。在以往的审计模式中,审计侧重于对单位已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查,即在单位经济行为发生之后就其结果进行审计,实行事后审计监督。而在风险导向审计中,以风险为核心的审计理念要求审计由单一的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后审计与事中审计、事前审计相结合,将事后的反馈延伸到事前以及事中,从而克服制度导向内部审计的缺陷。这就要求审计人员首先要对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计划和决策进行事前审计,包括审查目标、战略、计划的可行性,决策方法的科学性,决策所依据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有关保证措施的可行性等。其次对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计划和决策的实施过程开展事中审计,审查其执行进度、执行效果。最后在经济活动结束后,要对目标、战略、计划和决策的完成情况作全面、综合的审查,将实际完成情况与预期目标、预算指标进行比较,发现存在的差异,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纠正和完善的建议和意见。

(四)以推动落实为重点,充分发挥结果运用的“联动”作用,进一步完善审计人才交流机制

篇13

在此情况下,深入剖析当前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对完善公司治理运行机制、提高公司治理及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内部审计现状

1.多数企业现在的内部审计只是处在基础阶段,原则上基于管理层导向制定审计计划,自行决定审计范围,通过重复性的审计流程及操作程序,按照相关标准和准则,对企业部分日常活动及其所面临的风险客观地获取评价证据,将审计结果传达给管理层,为企业组织目标的实现起到防护性作用。

2.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其他上市公司都未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权威的、有效的内部审计监督体系。内部审计做为企业的一个职能部门,与其他部门横向平行管理,无法与被审单位或部门脱离经济关系。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既要完成本级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交待的工作任务,发现影响企业发展的问题,找到根源,对企业负责,同时又要考虑对其他部门的影响,顾及情面,以免因工作而产生矛盾,往往不能放手工作,只反映问题的表面现象,对实际存在的问题根本无法解决。如果一直坚持这种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根本无从谈起,审计风险也会被人为地扩大,最终会损害企业的整体经济利益,无法有效发挥审计职能。

3.不仅仅是体制的原因,同时为了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一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首先是人员配置问题,部分企业审计人员数量不足、年龄偏大,根本不能胜任审计工作;还有在其他部门不能继续工作的人员,也被安排到审计部门。其次是业务能力问题,有些审计人员是从一线被直接抽调到审计部门,只精通某一方面的业务知识,对其他专业一窍不通,边学习边审计;精通企业管理、法律 、风险控制、计算机等方面知识的专业人员更是微乎其微,审计力量薄弱,审计手段不够先进,难以高标准 、高质量地完成审计任务。

4.长期以来,多数的企业管理层都强调,内部审计发现的深层次根源问题是自己企业内部的事情,可以自行解决,不能写进审计报告,如果被外部审计或监管机构发现,会影响企业的形象和经济利益,所以各业务部门及管理层都认为内部审计报告只能记载一些肤浅的表面问题,仅作为一种程序化的摆设,根本不被重视;经济责任审计往往是先离后审,难以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被审单位整改力度不大,无效整改、 整改不及时 、屡查屡犯现象较为普遍,审计效率较低。

二、企业内部审计现阶段应加强完善的内容

1.现阶段企业内部审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工作制度,推动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更应该像“免疫系统”,它基于企业内部,发挥清除、修补、预警的作用,致力于为企业组织目标提供保障,为提升企业组织价值的新目标前进;一方面,审计部门要强化对审计成果的收集整理和加工提炼,加强对典型案例和普遍性问题的分析和总结,提出切实可行和具有建设性的审计建议,为决策层、管理层科学决策和采取对策提供依据 ;另一方面,要重视审计追踪,督促被审计单位弥补漏洞,纠正问题和偏差,改善内部控制状况。内部审计的重要价值不在于发现问题,而在于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更好的建议,尤其对于影响企业管理层实现目标的那些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促进和帮助那些发生问题的部门有效履行职责。

2.内部审计部门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向管理层关注的重点问题倾斜,首先要对上级领导决策部门所需的信息做出完整的风险评价,找到影响目标达成的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各相关部门的需求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对制定的目标、决策、计划以及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点提出改进建议,以使其更好地履行责任。其次,内部审计人员发挥能动性,通过以往审计过程中问题的总结,对将来审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预判,并提前堵住漏洞,是对传统内部审计的补充。

3.要全面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选拔责任心强、学历层次较高、热爱审计工作的年轻人充实到审计队伍中来。首先对他们进行财务、法律、企业管理、风险控制、计算机网络等多方面专业知识培训,然后再到各专业部门交流,进行实地考查和学习,使他们即精通财会 、审计,又具备企业管理 、法律法规、计算机网络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成为知识结构多元化、经验丰富的审计专家。

另外,还要建立科学的准入和退出机制,明确审计人员的任职要求,对不合格的审计人员进行培训或交流。

三、企业内部审计未来的发展方向

1.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要为达成企业实现最终目标而服务。内部审计应以管理为中心,首先将内部审计目标与企业目标联系在一起,找出影响企业最终目标实现的风险环节和风险点,然后通过科学、系统、规范的方法评价各项业务流程,分析对这些对目标产生影响的因素,考虑能否切实管理这些风险,最后进行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在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更好地体现审计增值理念和目标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