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全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③见#f=dupdate。
④作者王册,载2016年5月10日《人民日报》。
⑤鲁迅:《文艺与革命(并冬芬来信)》,《三闲集・文艺与革命》。
⑥见2016年5月5日《人民日报》。
参考文献:
[1]杜尚泽.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刘云山出席[N].人民日报,2016-2-20.
[2]佟慧娟.无法复制的感动――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我把光明献给你》创作体会[EB/OL].http://.cn/zt/2013-11/05/cms1600
篇2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在分流电视媒体产业的受众的同时,也使社会舆论的传播进入大众麦克风时代,人人皆可发声、人人都可接收已成为现实。因此,一旦有问题出现,相关部门要想通过传统媒体对信息进行监控,要想在舆论中达到真正的统一,或许已不可能实现。这些都是电视媒体在短期之内无法超越的。
2.处理网络舆情的手段欠缺
巨大的互联网已成为我国社会舆论的强大力量。面对全媒体时代的社会舆论,有些部门因对社会舆论的特点和传播规律掌握不够,遇有突发事件或不可抗拒的事情发生,在舆论引导中仍然采用旧习惯、老方式和旧方法以及几十年不变的单一灌输式做法来处理。为此极易引起受众的“审美疲劳”和产生逆反心理。随着时间的耽误,媒体也因找不到权威信息,不知该由谁以及怎样信息,最后出现以讹传讹的状况,从而削弱了地方电视台的优势地位,使得整个的电视舆论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二、融入全媒体环境做好舆情引导,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舆论引导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市级电视台的舆论引导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地方的重要体现。所以面对网络事件层出不穷的今天,只有充分发挥地市级电视台的主流媒体作用,正确引导舆情,才有利于化解矛盾、平息事态,否则将会造成不可收拾的被动局面。
1.强化本土主流媒体的地位,提升舆情引导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首先,建立地方特色新闻体系,争取对目标观众的吸引力。新闻节目作为地方电视台立台之本,如何将地方新闻栏目办出自身的特色,如何打造新闻品牌,如何提高节目的可视性,这些都是地方电视台刻不容缓的改革创新重任。地方电视台要想制作出优秀的新闻节目,就必须要作出改革。
一是变当地党委政府的“指令”为信息“富矿”,淡“宣传”重“新闻”。作为地方电视台,在新闻采集中除了要具有敏锐的新闻嗅觉能力以外,还应该充分发挥作为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功能的优势,把当地党委政府的“指令”变成自己的优质新闻资源,创新制作,从平民的角度来报道地方新闻事件,尽量让其新闻题材软一些,切入点再小一些,形式更多一些。变枯燥单调的“宣传”为贴近群众的“新闻”,从而更好地吸附受众,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以此提升在全媒体时代引导舆情的公信力。
二是地方电视台应该发挥其地方优势,积极发掘极富地方特色的新闻素材,扎根于地方现实的实际情况,拓宽新闻报道渠道,打好“民生牌”。就地方电视台而言,无法与中央和省级电视台那样雄厚的实力相比拟,但是地方电视台却具有自己接近性强的优势,而这一点是其他省级电视和央视无法完全展现出来的,这也是地方电视台吸引观众的法宝。那么我们的地方台就应该立足于这一优势,真正“弯下腰”、“俯下身”,就能捕捉到更多更好的“活鱼”,为群众所喜欢,为当地党委政府决策服务,进而赢得老百姓和领导的好评,自然也赢得更多的观众,树立了舆情引导的权威性。
其次,强调和谐统一,增强其服务意识。当前,在各种媒体激烈的竞争态势下,地方电视台要想发挥好舆情引导作用,就需要对电视的节目编排进行重新调整,增强自身的市场服务意识。这种调整主要依据频道收视人群的市场表现、节目市场环境的变化等因素对电视台节目进行调整,让其电视节目更加贴近观众,以此来满足和符合观众的收视需求和收视习惯。同时通过对观众群体进行客观的判断和分析,在做到保证收视率的同时,努力做到节目编排与市场服务意识的和谐统一。如针对地方台节目单一的情况,如果各地方台之间加强合作,资源共享,就会进一步拓展新闻关联度,产生1+1>2的效果,提高收视率,而且,地方台之间因其可比性更容易做到“比学赶超”。
2.创新管理,加快与新媒体融合,打造全媒体时代舆情高地
篇3
文中有导向,笔下有千钧。政治家办报一直是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核心要求,在当今多元化的传播形态中更要突出政治家办报的原则。新形势下坚持政治家办报,就是要始终坚持党性原则,传播党的理念、主张、方针、政策,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公众,凝心聚力,汇聚起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落实到每一名新闻工作者身上,要打通“现场”和“立场”,接通“天线”和“地线”,沟通“省委大院”和“农家小院”,拿出跟中心工作贴得紧,跟群众需求贴得紧,跟实际生活贴得紧的新闻作品。只有这样,才能好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二、成为“创新型、全媒型、专家型”的人才
对全国新闻工作者提出殷切希望:要提高业务能力,勤学习、多锻炼,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他强调,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打铁还要自身硬”,面临新的形势,面对互联网时代纷繁复杂的舆论传播格局,要切实承担起引导舆论、凝心聚力的责任,新闻工作者必须全面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一是要有创新精神。我们正处于一个新媒体快速崛起的媒体大变革时代,做好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舆论工作,媒体转型要创新,每个媒体人发展也要创新。
二是要做全媒型人才。当前,对新闻报道的全媒体话语体系日趋成熟,各种报道手段之间通过共存、融合、互补,使报道形式更加丰富,传播效果更加突出。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善于通过借助各种技术手段,新老媒体取长补短、深度融合,创造出新的、受众体验更好的新闻产品。
三是要做专家型人才。要做政策和形势的专家,了解党的方针政策以及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如果我们对党的方针政策不了解,谈不上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如果对经济形势不了解,就写不出有深度的报道。要做了解传播规律的专家,善于学习新媒体传播的相关知识,了解新媒体传播的规律,熟悉和运用新媒体传播的传播手段。
三、能创作“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
如何创精品、出佳作?在讲话中给了我们答案,他强调,新闻工作者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这一要求的实质,是解决新闻舆论队伍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和态度问题,是树立正确的新闻立场和新闻理念的问题。
新闻靠脚板走出来,靠田间地头聊出来。只有“接地气”才会“长才气”,“长才气”报道才会“有人气”。新闻工作者只有“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才能创作出好的精品佳作。做一名合格的新闻舆论工作者,就应当经常在路上、在基层、在现场。只有在路上,心里才会有时代;只有在基层,心里才会有群众;只有在现场,心里才会有感动。新闻舆论工作的基本方法就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一切有追求、有抱负的新闻舆论工作者,都应该奔走在路上、扎根在基层、活跃在现场,把新闻写在广阔大地上,写在人民群众心坎上。
篇4
美国传播学大师马歇尔 ・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一书中曾经说过,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与运用,都宣告我们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新媒体正在改变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改变着舆情信息的生成与传播模式,在网络时代,新媒体无孔不入,像一把双刃剑,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价值理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尽管这是当代大学生追求平等、注重自我意识、希望得到外界尊重的表现,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随着这样的行为方式更多地充斥甚至占满大学生的生活,对于高校的教学、管理、服务,尤其是共青团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 新媒体的性质、特点和发展态势
(一)新媒体的性质。一般认为,新媒体作为一种媒体形态是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逐步发展而成的。它是一种媒体新技术,这种新技术包括无线通信网、移动终端设备、互联网、云存储等。 起初,被称为 “第四媒体 ”的网络媒体进一步获得新的技术支撑,从而加速自身的发展,并与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形成犄角之势。
(二)新媒体的特点。全媒体虽然基于互联网发展而来,但它并不等于互联网,它在兼有互联网海量、自由、互动、去中心化、自组织等一般特性的同时,还有自身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包括融合性、跨域性、全程性、快捷性、离散性等。
(三)新媒体的发展态势。目前全媒体的发展虽然仍处在起步阶段,但所昭示的发展方向却不可逆转。其未来发展趋势可能主要表现在:第一,具有多功能的、超大型的传媒集团异军突起。第二,微博、微信成为全媒体发展的重要推手。第三,职业媒体人的作用更加突出。即有专业素养的职业媒体人及具有公共性质的媒介机构将发挥重要的引导和管控作用。第四,全媒体将更多地嵌入社会结构当中,对社会及其群体的互动式影响更为直接。全媒体正在改变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它已经是真正意义上的 “社会化媒体”。
二 新媒体时代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一)媒体的管控难度越来越大。一方面,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流通渠道迅速增多,青少年使用媒体的权利增大,消息的门槛降低。另一方面,传播主体复杂且具有匿名性,导致网上舆论具有很大的自发性、盲目性且缺乏权威性,不同政治见解和个人言论可能对舆论造成错误引导。
(二)舆论对社会稳定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舆论情绪化、非理性化倾向严重。二是舆情容易失真。三是舆论容易产生群体极化效应。四是负面舆论具有极大的煽动力和破坏力。
(三)传统媒体应对方式越来越不适应。由于新媒体传播是一种“去中心化”的传播,受众可以随时随地获取需要的信息,同时,受众也可以在第一时间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反馈。在处理方式上,在涉及政府公共政策、公共产品、公共形象的突发事件方面,对敏感网帖进行封、堵、删的传统办法已经过时,这客观上要求我们的共青团干必须学会与媒体打交道,将与媒体对立转变为与媒体合作。
(四)青少年是易受多方面影响的群体。在网络世界里,人人都有发言权。众多西方国家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冲击着青少年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的塑造。不同的立场观点对青少年的思想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缺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管得引导,青少年很容易迷失自己,甚至产生错误的价值观念。
三、新媒体时期共青团工作的思考
(一)巧用“双微”,搭建微德育平台
微德育,是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功能延伸的新体现。在新媒体时代,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最关注的不是德育理论的高深和德育学科的系统性和严谨性,海量的具有草根化和个性化的信息以及交互的平台,刺激着他们的神经,并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因此,搭建微德育平台,有助于新媒体功能和价值延伸得到充分体现,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合力的正能量得到最大发挥。
(二)注重线上线下齐头并进。
各级团组织在扎实做好线下工作的同时,也要积极关注微博、微信线上同步运行,利用节假日全面开展活动,例如郑州轻工业学院开展了“寒假归来话实践”、“ 弘扬雷锋精神,点亮志愿行动”、“网络文明倡议”、“我为价值观代言”等线上晒照系列主题活动,线上运行有效吸引凝聚了我校大部分青年,不断增强“双微”的吸引力。
(三)积极组建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
针对当前网络环境比较复杂,各种谣言、诈骗、暴力信息较多,严重危害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现象,高校应该积极组建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加强新媒体运行力量,动员青少年传播网络文明正能量,构建清朗网络空间,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四)夯实新媒体受众载体,提升对青年视野的吸引力。
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新媒体的迅速传播使得社会舆情更加瞬息万变。各团级组织应该从以下几点吸引、凝聚青年。
1积极利用加V“双微”,增强共青团的思想引导力,引导广大青年客观认识事实,增强辨别力,形成向好的舆论面。
2 运营微信、微博等公众号等日常工作中,充分利用活动契机,结合各类团学活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不唯眼球论”,同时紧跟青年时下热点,熟练运用网言网语,利用多媒体的立体手段和丰富多彩的版式设计,使内容既有思想品位,又有青年网味。
总结
新媒体的盛行使得传统的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触角延伸到了网络世界。大学生们利用互联网、手机等工具就可以即时掌握信息、发表言论。这对于高校思政工作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提高对新媒体的合理、有效、正确的应用,将新媒体作为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谐社会文明教育的有益的补充方式,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带来的创新性的传播模式和丰富的信息资源,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凸显共青团在新时期组织价值的有力抓手。
篇5
全媒体评价是传媒新常态时期对新闻阅评的延伸和补充。它遵循的是新闻阅评的基本原则,拓展的是新媒体平台的范围,评价的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内容。全媒体评价不同于对单一媒体的点评或评估,它需要建立一套科学性、指导性、操作性、互动性较强的运作体系。
全媒体评价评什么?总的来说,全媒体评价就是要评媒体的舆论导向、导向力度、引导艺术和媒体建设,评媒体的内容、渠道、平台、技术、管理等方面的运作,评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大到媒体综合指数评点,中到重大主题宣传策划、版式制作、首屏设计、栏目包装、题材选择,小到图片摆放、标题拟制、标点数字、文字润色,等等,都应属于全媒体评价的内容。
篇6
党报评论面临都市类报纸时评的竞争。都市类时评情系百姓忧乐,关注社会动态,有极强的时效性、鲜明的干预性、较深的思想性,在引导社会舆论和社会监督上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广播、电视评论蒸蒸日上。广电评论传播迅捷、视听结合,尤其是电视新闻评论,可以调动形象的画面及有关的影视资料和图表、图形进行说明,便于受众理解接受,这是党报评论难以具备的。
以微博为代表的网络评论异军突起。微博新闻评论,简称微评论,篇幅短小、迅捷、互动性强、渗透范围广,是人们思想交锋的重要集散地。
二、打通两个舆论场,党报评论责任重大
新华社原总编辑南振中最早提出当下中国客观存在两个舆论场:一个是党报、国家电视台、国家通讯社等“主流媒体舆论场”,忠实地宣传党和政府方针政策;一个是依托于人际传播或互联网的“民间舆论场”,人们在微博、微信、QQ、博客上针砭时弊,品评政府的公共管理。
民间舆论场在社会舆论监督特别是“纠误”功能方面有积极作用,但也存在容易传播偏激情绪、虚假信息、不客观观点等弊端。党报作为主流媒体舆论场重要阵地,要“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必须深度挖掘新闻宣传潜力,正确引导国内舆论、积极影响国际舆论,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如何打通两个舆论场,对新时期党报评论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新时期党报评论员应具备的新素养
党报评论员的基本素养,有以下几个方面要求:一是政治修养。党报评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政治觉悟,加强道德修养,表现时代精神。二是评论工作者应学习和掌握的科学理论,掌握基本理论,学会分析问题;加强政策观念,做好党的“耳目喉舌”。三是必须注意文化知识的修养和基本功的训练,做到学识渊博,精通业务。
然而,仅有基本素养远远达不到时代需求,面对全媒体竞争格局,党报评论工作如不能适应时展,适应读者需求,确有“边缘化”之虞。党报评论员必须与时俱进,培养出适应新时展的新素养:
第一,党报评论员要具备创新文风、拓宽视野的能力素养。党报评论主要有三个特征:权威性——评论内容一般涉及重大新闻、重大事件、重大活动;公信性——即便是以个人名义署名的党报评论,刊发的也不是个人意见和看法,而是反映党和政府的观点和立场;规格性——社论、评论员文章、署名评论等,通常也被看作是一种规格,配写某种规格的评论通常也表示对某一事件、某一活动的重视程度。缘于这些特征,传统党报评论往往给人以端起架子说话,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而很多人也认为党报言论就应该严肃、郑重。这其实是种误解,事实上党报评论可以、也应该写得更活泼好看。同志写的社论就非常精彩,他亲自撰写的《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别了,司徒雷登》《友谊,还是侵略?》等,都是社论中的名篇。这也说明党报评论完全可以写得既准确鲜明又活泼生动。在党报评论文风创新和拓宽视野等方面,《人民日报》率先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突出成效,以“人民时评”为例,近期刊发的《传播“快时代”,要有“慢思考”》《大黄鸭可以红,想象力不能黄》《以公平的名义向高考致敬》《打掉苹果“无与伦比”的傲慢》等文章, 视野开阔、触角敏锐、分析理性严谨、观点鲜明独到、语言生动活泼,甚至比很多都市报、晚报的时评更亲民、更可读,在舆论引导上真正做到了有效传播。党报评论如果满足于重复过往的经验,重复文件内容,重复标准的表达,哪怕立场再正确、内容再无懈可击,也很容易被时代所淘汰,评论员必须重构现代政治话语体系,改变较差的文风,拓宽评论的视野,才能使文章更符合时代要求,更满足群众期待,起到引导舆论的良好效果。
篇7
全媒体给医院新闻宣传带来机遇,也带来严峻的挑战。正面宣传可树立医院良好的外在形象。医院良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包括新闻媒体在内的社会公众对医院的总体看法与评价。媒体是连结医院与社会公众的桥梁和纽带。新闻媒体的受众群体是广大人民群众。但是,全媒体时期,因为监督医院和医务人员服务的渠道更多样化了,每一个人都可以在任何时候对医院服务作出评价,随时可以利用网络自己的感受、意见、建议或不满情绪,从而给医院宣传工作者带来更大的压力。因此,医院新闻宣传人员必须与时俱进,了解全媒体时代带来的变化,主动学习和掌握新兴媒体的运作规律,特别要关注网络的应用传播,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出击。
要使医院各类信息在鱼龙混杂的媒体环境中坚持正确的导向,从业人员必须具有扎实的新闻基本功,善于捕捉每一条新闻线索。医院宣传可根据不同媒体的特点,利用不同的传媒方式,有的放矢地通过多渠道、立体交叉、全方位地对医院进行宣传。积极寻求主动与媒体对接的有效途径。媒体的影响力不言而喻, 重视和正确处理好双方关系,积极主动地与媒体对接,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信息时代,谁会利用和引导媒体,谁就掌握了主动权。平时注意培养新闻宣传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尽可能多地掌握媒体的传播特点和规律,及时公众最为关注的正确信息。这样,才能与媒体建立良性互动、合作共赢的关系。
多渠道公开真实信息
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基本上是单向传播,即媒体是信息提供方,受众是被动的接受方,传递者和接受者是相互分离的,有着一整套传媒内容生产的把关程序和制度。根据传统媒体的这些特点,政府可以比较容易找到信息的传播者,及时有效地按照政府的意志处理危机事件。而全媒体时代,微博、微信是一个高技术复杂聚合物,不仅具有媒体的传播功能,还是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采用的是非中心式传播,单纯地靠政府以往惯用的直接行政命令的方法或者删除负面舆论“封口”的方式,不适用于全媒体时期。
在全媒体新形势下,作为医院新闻宣传工作者,要更多更好地传播和展示医院正面信息,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新闻能力,让各类媒体获取更多新鲜的真实信息。医院宣传部门应强化新闻发言制度,精心规划新闻频次和主题,制定周计划、月计划等,为媒体提供足量的新闻和信息,引导媒体科学准确报道。丰富的内容需要多渠道平台,除了传统媒体外,医院宣传部门应重视网络传媒,特别是建好自己的官方网站,同时要善于运用新媒体如博客、微博等,实时和回应社会和公众感兴趣的各类信息。医院宣传部门要逐步提升新闻质量和水平,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增强全媒体新闻策划能力,其中包括报道策划和活动策划。报道策划的功能主要是深化报道主题,强化舆论导向。医院新闻报道主题繁多,如新成果、新技术、罕见病例等,做好报道策划,不仅可以提炼出核心主题,深入浅出,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引导记者和媒体保持报道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建立良好应对医疗危机机制
篇8
作为新闻舆论的引导者,党报更应锐意改革,趋时而变,加快媒体融合步伐,运用科技手段提升党报引导力、传播力、影响力,履行好新闻舆论工作职责和使命。
以科技理念提升党报引导力
1.以科技理念为引领。
党的十报告提出了“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的重要命题。这是党对新时期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部署。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
思想认识的高度,决定融合发展的深度;理念创新的程度,决定融合发展的力度。党报作为构建现代传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牢记职责,不辱使命,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党报需要构筑自己的媒体阵营,通过媒体融合,让发出的声音更响亮、传播更广泛、影响更有效。
2.以科技理念为方向。
观念就是价值,思想就是力量。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纸质媒体的党报,如何应对互联网的挑战?是势不两立还是相互融合?
孝感日报传媒集团(以下简称孝报集团)给出的答案是:以顺应促逆势。集团确立了“媒体融合,优势互补、一体发展”的大思路,积极应变,与时俱进,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平台、经营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真正让媒体融合产生化学反应,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互动互融,形成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经过融合发展的蜕变,集团综合收入在4年时间内翻了两番。真实的数据充分证明了融合发展的生产力、创造力和生命力。
3.以科技理念为动力。
媒体融合既是技术革新,也是观念更新,更是体制机制创新,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工程。
近年来,孝报集团按照现代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力推进各项改革,实现体制机制全方位颠覆式创新,通过拆除壁垒,借助新媒体拓宽传播渠道,建立中央厨房式的全媒体新闻采编平台,大胆实施采编流程再造,改造升级生产要素,完善考核体系和分配机制,调动了全员参与融合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了媒体生产要素的深度融合。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两个阵地由“相加”到“相融”的转变,使孝报集团的传播力实现几何级倍增。
以科技投入提升党报传播力
1.突出“设施+”,巩固融合发展的基础。
孝报集团按照“集团式运作、全媒体发展、多元化经营”的思路,把发展新兴媒体作为其发展升级的重要工具与战略目标,为其提供资金、人力、内容、品牌等全方位的支持,使传统媒体继续巩固新兴媒体蓬勃发展。
近年,集团在科技传播设施建设上不吝财力,先后投入资金2500余万元,建成全媒体采编系统、移动采编系统、电子阅报屏、便民资讯等新媒体平台。升级报纸印刷设备,抓好报纸发行,巩固传统传播方式。新设立孝感网、电子阅报屏编辑部,进一步扩大新媒体平台。同时,配套人才力量。2013年以来,集团共引进各类技术人才67人,其中本科46人,研究生5人,海归硕士2人,中级职称6人,副高2人。
2.突出“互联网+”,开辟融合发展的阵地。
数字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刻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格局:现代人的阅读方式转向了移动电子阅读,接受偏好转向了互动、视频和直播。这些,都对传统主流媒体形成巨大挑战。
报纸是传统传播媒体,互联网是新兴的信息载体。党报要及时发声、适时发声,就必须用好互联网这个利器,通过多元传播,让党报舆论宣传彰显主流、有效传播。
孝报集团顺应互联网传播规律,加强传播力建设。在融合发展上,延伸产业链条,重点打造两报、两微、一网、一屏、一端的互联网+媒体的传播矩阵,使主营业务大为拓宽,整体运营模式更加多元,实现内容、品牌、价值、服务、经营的互联互通。
事实证明,让新闻传播拥抱互联网,为新闻传播插上科技“翅膀”,才能满足人们的“抢鲜”需求,才能成为传播“主角”。
3.突出“新闻+”,探索融合发展的路径。
对于路径的探索,孝报集团进一步挖掘传统媒体内容为王的核心价值,围绕主流新闻生产者和区域信息提供者的行业定位,一手抓新闻宣传,一手抓信息服务,促进从单一新闻生产向“新闻+服务”的跨界融合。
通过构建以孝感日报为主导、孝感晚报为补充的传统新闻传播矩阵,孝感网・槐荫论坛为基石,形成两报一网一屏和“两微一端”为重点的新型媒体政务及社区服务矩阵,逐步实现从传统的报纸出版到全媒体发展、从单一广告经营到多元化产业布局、从新闻生产到“新闻+服务”的跨界融合,并取得了“两个效益”双丰收。
以科技应用提升党报影响力
1.科技在网媒传播中的应用。
在网络科技蓬勃发展的当今,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了大众传媒的主力军。无论是在人们工作和学习中,还是在休闲娱乐中,网络媒体日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孝感网・槐荫论坛是孝报集团旗下的社区网站。网站作为“党网”的角色,精心铸造新媒体品牌,正确引导网上舆论,既激活了人气,又弘扬了正气。通过突出地方特色,合理设置栏目、加强报网互动、开展线上线下活动,创办12年来,现拥有注册网友超过46万,每天访问人数超过2万,网站牢牢领军孝感网络舆论。《孝感网》及“槐荫论坛”先后获得 “全国最具本土传播力品牌”、“全国地方网络媒体十大最具价值品牌”等荣誉。
2.科技在户外传播中的应用。
孝报集团利用传媒文化属性,全面推进报业战略转型,构筑一个以新媒体为主导、多种媒体协调发展的舆论引导新格局。积极探索发展“互联网+”融合发展,建设党报电子阅报屏,打造新型互动电子媒体,提高党报的阅读率,扩大舆论引导覆盖面。
目前已建设安装室内电子阅报屏近200块,户外电子阅报屏21块,发展楼宇阅报屏127块,覆盖12个大型住宅小区,固定受众100万人,流动受众200万人以上。初步形成了以电子阅报屏为主体,楼宇电视、电子竞技、文化交流等多元并进的复合型户外媒体平台。
3.科技在分众传播中的应用。
加强党报的传播力,还需根据不同媒体的特点,挖掘立体传播深度,突出整体传播效能。
有数据研究表明,占据我们阅读和观看时间的主要平台是微博、微信、各种手机客户端。因此,孝报集团高度重视当今这个“信息无缝隙时代”的重要载体――手机,根据信息阅读差异化需求,适时推出“两报一网一屏”的微博、微信和新闻客户端,最大限度地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传播。
篇9
强调,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重视宣传,要形成各单位党委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和专职人员具体抓的责任机制;同时要进一步培养网络政治自觉,树立亲网亲民的媒介意识。领导干部的新媒体素养不仅是一种能力培养,更是一种思想意识修养,要善于通过网络等新媒体倾听民声、研究民情、引导民意、疏解民怨,加强网络社会中党和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政治学与语言学教授乔姆斯基曾经提出一个著名的学术判断:“我们今天看到的事实都是‘媒介化的事实’。”也就是说,人们对社会现实的认知和态度,在某种程度上是由“媒体构建”的。在这样的“媒介化社会”中,领导干部一定要正确看待媒体的社会功能,不能把记者视为“洪水猛兽”,更不能把媒体视为敌人,而是要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媒体,与记者寻求合作,与媒体谋求共赢。
把握规律,提升沟通能力
在传统媒体环境中,政府占据了整个社会80%的信息资源,而在新媒体环境下,网民中的领导干部仅占网民群体的1.7%,当领导干部和公众的新媒介运用技能存在比较大的落差时,使政府在网络涉政工作的开展以及网络舆论应对方面处于被动状态。领导干部要主动学习网络应用技术,在掌握电脑操作和基本网络应用知识的基础上,熟悉网络论坛、网络社区、微博、微信、社交网站等各种新兴的网络应用,养成每天上网、用网的习惯,并通过开设博客、微博、在线聊天等方式,提高新媒体运用能力。同时,领导干部要“敢言”“善言”。在“大众麦克风时代”,我们不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熟悉所在领域的发展动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还要不断提升与媒体打交道的新闻素养,熟悉网络舆论特点,努力做到直面诉求不卑不亢,答疑解惑敢言善言,避免出现官话、套话、假话及外行话。
正面发声,有效引导舆论
强调,做好宣传思想工作要把握好“时、度、效”,增强正面宣传引导的可信度、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坚持正面为主的舆论导向,始终站在一线发出好声音,以正面舆论对冲负面影响。一要注意区分问题,即正确区分政治原则问题、学术问题、思想认识问题;二要及时发音定调,在关键时刻、重要关头及时发出权威声音,掌握主动;三要敢抓敢管,决不给错误思潮和主张提供传播渠道。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具体来说要抢占三个“制高点”:一是抢占时机的制高点,解决好“什么时候说”的问题;二是抢占道义的制高点,解决好“说什么”的问题;三是抢占表达的制高点,解决好“怎么说”的问题。
强化沟通,有效应对舆情
篇10
篇11
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传播新特征
“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和传媒市场化的进程已将新闻传播推进到一个革命性变化的临界点。”①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新媒体的舆论场与传统媒体舆论场差异日趋显著,并且传统舆论场在受到新媒体舆论场的影响后,自身的舆论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新媒体中海量的、过剩的信息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时间相对不足,如何让受众在众多信息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成为了不可避免的话题。随着媒体融合步伐的加快,互联网生成舆论、影响舆论的能力日渐增强,年轻一代更是将新媒体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在媒体融合的进程中,新媒体的裂变式发展,正在改变着传统的舆论引导和传播格局。
媒体融合使得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观念及方式发生转变。首先,主流媒体在应对舆论结构的变化下,进一步加强对媒体内容的管理,确保正确导向提供新思路,为其自觉坚持主流思想舆论引导,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提供新的视角。由于新媒体中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和活跃性,使得草根话语盛行,从而解构了主流话语。对主流舆论话语进行解构和重读,并由此形成在持续时间上长短不一的众多舆论新焦点,表现为对官方媒体、公权机构、社会名人的批评或带有讽刺性质的移植、套用、修改或是歪曲。这些解构行为一定程度上迎合了部分网民对于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负面情绪,但同时也消解了主流话语的公信力。
其次,传统的舆论引导遵循的是大众传播模式,传播者主要是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受者是听众、观众以及读者,信息流向是由传播者定向传递给受众,具有一对多的特点。新媒体的大众传播模式则不同,传播者是广播、电视、网络、手机以及自媒体等所有能传播的媒介,受者也是包括传播者和受众在内的所有人,信息流向呈多元化、多方向的趋势,传播特点则为多对多。传者与受者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有效互动,增强了媒体的影响力、引导力和传播力。例如,传播者在节目、栏目中,通过网络、手机、微博、微信等终端,与观众、听众实现双向互动,逐步树立起用户理念,让用户能更加便捷地获取信息,全方位进行体验,聚集众多的用户,提高传统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总的说来,在媒体融合环境下,舆论的引导不再遵循单一的路径,也不再以传统媒体为主导,新媒体受众的舆论冲击不仅是与传统媒体舆论的制衡,更是一种多元的、互动式的引导。
最后,媒体融合的实质是舆论阵地之战、平台渠道之战、受众用户之战。融合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增强传统媒体的自身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确保意识形态舆论阵地的绝对主导。借助新媒体可以扩大节目的宣传力度并且助推线下活动的影响力,一方面能试探受众对即将推出活动的兴趣度,以便及时完善和调整,另一方面也能让活动信息以较快的速度传播出去,吸引受众的关注。借助新媒体获得信息源,利用新媒体的云平台,建立全媒体信息共享,从而打造传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传播平台。此外,在媒体融合环境下,各类媒体之间进行信息能量交换以及信息传播者与信息接受者之间的信息能量的交互,让受众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进行交流互动,进一步提升内容资源的共享利用水平,进而形成取用便捷、资源共享的广播影视新型生态系统。
媒体融合过程中舆论的特点
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更深入的融合进程中,由传统媒体单一引导的舆论主战场也逐步分化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各自的舆论场中。相比作为国家耳目喉舌“上传下达”的舆论管制,如今媒体融合之下的舆论场有了更多自由的空间和延展。这样的舆论场建构离不开传播者、传播平台和受众共同的变化和相互作用。这三个因素彼此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使得媒体融合下的舆论场呈现出三种不同的特征,每一个特征中都涵盖了正面的推动力与反面的不可控力。
首先,新媒体在与传统媒体争夺话语权的同时,受众也拥有了自己的话语权,曾经的受众已拥有了接受者和传播者的双重身份。新媒体赋予受众话语权,给受众提供了自由言论的平台和环境,更建立了与受众之间相互信任的联系。个人情绪的表达既是对社会和生活、对主流媒体话语的某种反馈,又是自身思想与精神输出。个体情绪通过大众传播媒介的感染与扩散,放大成为群体的集体情绪,甚至可以引发对整个社会的情绪。因此,在现实的舆论场中,最易形成轰动效应的舆论压力,往往来自受众对社会阶层矛盾与社会发展矛盾等和有关政治、经济、文化问题的负面情绪与过激心态。当这种受众心态被放大和利用时,某些“痛感”话题、谣言和流言的扩散也更为容易和广泛。
第二,传播者和传播平台之间关系的变化使得舆论场形成了多重扩散圈。首先,传播者的范围扩大,传播者的角色不仅限于主流媒体,更有各类自媒体的身影。这必然带动其在不同扩散圈的共同释放,从而造成舆论波浪振幅更为多样。不同的振幅所产生的舆论效应也是不同的。不仅如此,传播平台也在扩大,不仅囊括了主流网站或客户端各类信息的与分享,还蕴涵着由社交W站、贴吧、弹幕、评论、转发、收藏等多种微平台与微渠道。信息在呈现指数型增长的同时,舆论诉求也更加多元,舆论焦点更是无处不在。在以大数据为代表的个性化推荐技术的影响下,技术扩散与舆论扩散的速度、广度与深度是并行的,只要是具有话题性的观点与论述,都很容易形成舆论聚合,形成舆论影响。舆论热度的极速升温,也就意味着,对舆论的引导同样需要速度的提升。
第三,受众与传播平台之间关系的变化使得舆论场层级更为细化。与传统媒体把握着舆论主导权阶段相比,如今舆论场的广度是相似的。但是新媒体将受众的隐形话语提到了显性的层面之上,在深度上丰富了舆论场的层级。以社交网站、贴吧、弹幕、评论、转发、收藏等微平台与微渠道为层级的舆论场的作用力也呈现出不同的强度,主流媒体舆论场与接地气的民间舆论场的交锋也更为频繁和激烈。民间舆论场对主流媒体话语的解构和重塑,形成了更为活跃甚至更为戏谑讽刺的表达热潮,强化自身话语权的同时,也容易弱化主流话语的公信力。国家精神、传统文化观念等主流意识形态该如何传播,成为当下学界与业界共同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在媒体融合的进程中,媒体机构之间和媒体机构与其他行业之间需要形成“协作互益”关系。传媒产业边界淡化与消失,包括“公共信息生产领地边界的模糊、媒体渠道边界的侵蚀、媒体产品与市场边界的模糊”②等现实情况之下,舆论场的力量被一步步细分,其内涵也随之不断细化。原来我们曾认为的大众媒体传播被细化为在各类媒体平台之上的某种意义上的“人际”传播,使得当下的大众传播也具备了人际传播渠道多元、表达自由、主体分散的特点。这一变化也影响到大众传播媒体向更具亲和力,也更戏谑化的表达方式的转变。可以看出,媒介融合的舆论场并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各方力量相互作用所致,并且随着融合力度的扩大,其传播力量强化的同时,也会带来对和谐健康的传播环境更高的要求。例如,受众所被赋予话语权,其真正意义上是赋予了有更多表达欲望和更强表达能力的受众,在给予了受众自由传播思想的同时,也容易因为有了话语权而更肆意的表达。其产生的舆论力度和受众本身的思想根基都更为强硬和坚固,相对应的沉默的螺旋效应会更为明显。因此,从舆论产生的源头上来说,媒体融合的舆论场需要更科学、更人性化的引导和把控方式,主流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互动融合如何形成各自助力的舆论场,机遇与挑战并存。
媒体融合过程中舆论引导方式的转变
首先是媒体融合过程中场域的转变。媒体融合趋势下,传统媒体的生产内容相对单一,报纸、广播、电视还基本停留在各自的媒介载体内,而新媒体的生产,突破了以往传统媒体物理形态的界限,文字、声音、图片、图像多种形态进行集中展现,契合了不同受众的内容消费需求。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就要借鉴新媒体对媒体物理形态的多重融合,寻求媒体内容的转变。
针对媒体物理内容的融合,不管是最先崛起的新媒体还是后觉的传统媒体,当下主流媒体都已经进行了很好的实践。在坚定不移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过程中,主流媒体都有献礼工程。《光明日报》《人民日报》《参考消息》、腾讯新闻、今日头条、凤凰网等都拥有各自的门户网站,移动客户端、微信平台以及微博平台,而且在单一平台内,融合进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态,满足不同受众群体获取信息的口味,尤其是像《人民日报》、央视、《光明日报》等传统主流媒体,在新媒体技术平台的应用上更是厚积薄发,利用自身优质的采编平台以及对舆论风向的敏锐捕捉,取得了较好的舆论引导效果,一个个跨部门、跨媒体、跨平台的新型媒体架构正在形成。
在以往由传统媒体掌控的年代,媒体生产的内容,多是以国家社会大事作为主导,缺乏对社会民生、百姓生活的关注。新媒体崛起后,以草根文化为标榜的新媒体不仅与传统媒体争夺国家、社会舆论的话语权,而且在社会民生、社会矛盾等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传统媒体曾一度处于失声的状态,新媒体占据了主导地位。因此,在传统媒体向新型主流媒体转换的过程中,已经实现了形式上相“加”,再继续推进媒体融合,就要实现全方位相“融”。保持传统媒体党的舆论喉舌地位不放松的同时,也要适度关注民生问题、社会舆论问题。利用传统媒体在社会热点问题的理性分析,主动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更好地引导社会舆论。
其次是媒体融合过程中引导思维的转变。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过程中,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思维应当由传统主流媒体一家独大、居高临下的固有思维转变为新媒体的开源、开放、共享的互联网思维,不断提高传统媒体从业者的这种互联网思维水平。摒弃传统的媒体治理理念,转变以往传统的议程设置权的掌控方式,以应对当下新兴的、更具挑战性的传播格局,整合现有的媒体资源,将传统媒体在政策把握、内容监管、专业化水平等方面的优势与新媒体的时效性、影响力、覆盖广、社会动员能力强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强强联合,积极拓展媒体融合的形式,实现主流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转型。媒体融合过程中,舆论引导者应转变思维习惯,培养适应互联网传播格局的思维特质,重新认识我们所面临的媒介化社会和日益移动互联网化的世界,自觉运用互联网思维来观察世界,并按照网络社会新的传播规律来引导舆论。”③
在媒体融合过程中,中央电视台为进一步推进电视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利用新媒体开源、开放、共享的思维模式,与央视本身优质的采编资源相结合,着力打造“中央厨房式”采播系统,建设全媒体演播室和“一体化”制作平台,全力支撑媒体融合核心业务。这种被称为“中央厨房式”采播系统可以对新闻节目进行统一采集、制作、播出、分发,实现素材一次采集、多频道共享、多渠道分发。央视利用自己在新闻采编的雄厚实力与新媒体广泛的分发渠道,正在逐步转变媒体引导的思维方式,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这种创新的融合思路是一个经典的媒体融合案例。
最后是媒体融合过程中传播路径的转变。新媒体时代下,互联网传播路径呈现出发散性特点,以往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在新媒体时代下逐步瓦解,信息围墙崩塌,新媒体集合了广播、电视、报纸所有的传播优势于一身,不管是在互联网PC端还是移动端,新媒体的传播路径都是传统媒体所无法企及的。因此,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快新型传播路径的融合,将传统媒体的优势资源(如专业的采编平台、高素质的媒体从业人员、对舆论导向的专业分析等)与新型的传播路径的对接,真正实现从相“加”到相“融”,实现媒体融合下媒体舆论引导能力的成功转变。只有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才能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这是主流媒体社会责任的体现,也是主流媒体生存发展的必然路径。在媒体深度融合的进程中,主流媒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媒体融合的舆论场需要更科学、更人性化的引导和把控方式,主流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互动融合形成各自助力的舆论场,转化舆论引导的场域、思维方式以及传播路径,将主流媒体打造成有思想的新型主流媒体,整合新型媒w的舆论影响力。
(作者单位:北京电视台)
栏目责编:邵满春
篇12
一、新媒体语境下报社新闻传播功能
(一)传播渠道优化功能
新媒体的到来使媒体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强化了行业竞争,并为媒体行业拓展出新的发展途径。传统纸质媒体要想不被市场淘汰,就必须结合时代特性融入数字化技术,从自身发展现状出发,整合信息传播途径,组建多传播平台,扩大受众范围,提升报社新闻在新闻市场中的影响力,并与新媒体融合,发挥传统报社的实体优势,形成多媒体联合形式,实现受众覆盖率的最大化。同时,扩张终端载体以实现新闻信息的分流,扩大受众选择范围,提高新闻资源的利用率,在满足受众新闻需求的同时,降低报社新闻传播成本。
(二)创新新闻策划功能
新闻内容是报社新闻传播的核心内容。在新媒体语境下,新媒体的开放性使得独家新闻逐渐消失,因此要将竞争重心落在新闻策划方面,强化新闻策划的创新,使得报社在众多竞争中脱颖而出,扩大目标市场的比重,实现报社新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这一层面上,在尊重和发展新闻本体的前提下,从多个角度进行新闻的策划、采集、制作,加强对新闻的分析和评论,增强报社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三)强化新闻互动功能
在新媒体语境下,为了遵循新闻行业专业性发展规律,报社新闻要利用新媒体语境带来的优势,提高新闻传播的专业性,加强和受众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促进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融合,形成联合机制,拓展报社新闻的互动功能。同时,在互动功能的基础上,新闻从业者可以及时了解受众的新闻信息需求,鼓励受众参与到报社新闻传播的各个环节中,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丰富新闻传播内容,进而实现报社新闻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同时,鼓励受众积极参与到新闻采制中,借助新闻线索与新闻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进而提高报社新闻的传播效率。
二、新媒体语境下报社新闻传播的发展途径
(一)促进媒介融合
新媒体的发展拓展了信息传播渠道,构建了现代化舆论平台,使得门户网站、社区、自媒体得到迅速发展,并呈现出超过传统媒体的市场发展势头。而媒介融合是传媒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新媒体语境下,报社作为传统主流媒体的一员,要引导主流舆论,结合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进行传播模式和运行体系的创新,强占目标市场份额,进而实现报社新闻媒体的转型。例如,《人民日报》面对新媒体的冲击,设置中国人大新闻、政府新闻以及政协新闻等专题网站,开设主题论坛和微博,同时设置电子版子报刊,并与人民网报网合作,借助网络技术和网络应用,形成多媒体的新闻信息全面覆盖。随着近些年移动网络的兴起,传统报社应将发展方向延伸到终端新闻软件开发中,发挥传统媒体的权威性与独家资源,构建一个特色性和专业性的内容平台,拓展报社新闻传播的深度和宽度,进而提升报社新闻价值。
(二)强化行业监督
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拥有众多优势的同时,又具有开放性和匿名性,增加了监管难度,很容易滋生不良信息,带来巨大的影响,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因此,为了推进媒体融合,保证报社新闻媒体的健康稳定发展,要加大内容监管力度,加强相关立法,并制定地方性法规,为新媒体语境下报社新闻媒体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同时,要进一步强化行政与技术机制,规范网站运营行为,从网民网上言论出发,建立以政府监督为核心、法律法规为依据的管理体系,在技术上要实行实名制和关键词屏蔽等措施,加大行业监督力度,进而在新媒体语境下拓展报社新闻传播功能,实现报社新闻媒体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引导社会舆论
在新媒体语境下,为了保证报社新闻媒体的健康发展,要重视对社会舆论的引导,特别是针对网络信息而言,网民的信息交换和意见发表是新媒体语境下最有影响力的公共舆论。同时,手机媒体、自媒体与传统媒体合作,形成社会舆论的生成力量和引导力量。为了传播主流文化,掌握舆论引导权,成为网络思想舆论导向,报社新闻媒体要分析和了解网络舆论传播的规律与特点,制定系统化和科学化的控制体系,一方面要加大对网络舆情的监控力度,找出倾向性问题,针对重大事件设立专题研究,提出社会舆论引导对策,实现对社会舆论的控制和引导;另一方面要主动发声,形成联合性议题,避免传统媒体舆论与新兴舆论的切割,统一媒体讨论方向,引导群众议题,增强网民责任意识,发挥主流媒体的社会价值,进而在新媒体语境下促进报社新闻媒体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新媒体语境下报社新闻传播功能的研究得出:第一,在新媒体语境下,报社新闻传播功能包括传播渠道优化功能、创新新闻策划功能、强化新闻互动功能,整合信息传播途径,组建多传播平台,扩大受众范围,提高报社新闻媒体的核心竞争力,谋求更为稳定长久的发展。第二,在新媒体语境下,为了实现传统媒体的转型,报社新闻媒体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并利用新技术、新思想,创新运营模式,构建现代化舆论平台,推进媒介融合发展。同时,强化行业监督,建立以政府监督为核心、法律法规为依据的管理体系,引导社会舆论,进而在新媒体语境下,促进报社新闻媒体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白伟.新媒体环境下报社新闻传播的功能分析[J].科技传播,2015(14):1-2.
篇13
一、传统媒体提档升级
报纸实现“扫描”阅读。在内部简报增设手机“二维码”,打造“立体报纸”,员工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可以看到纸质媒体无法呈现的视频、音频信息,还能浏览报纸无法刊登的高清晰图集等应用,让报纸信息“听”着看,真正让报纸上黑体印刷的文字变得鲜活生动起来。除图片、声音、文字外,还可以把签字、指纹等变成数字化的信息,使用户通过手机轻松阅读观赏报纸的延伸内容。同时,在报纸中开设“有奖问答”栏目,答案就是报纸的文章中,员工在看报的同时,还可得到纪念品,进一步激发广大员工读书看报的热情,增强参与性、互动性。
电视实现“点击”观看。传统的电视新闻只能通过信号进行传播,再通过电视终端进行接收观看,如果没有电视的情况下,无法进行收听收看,同样企业内部电视新闻也遇到同样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门户网站建立视频播放器,将视频格式进行转化,这样电视新闻就能识别上传,员工在wifi全矿覆盖的情况下,在任何地点通过二维码扫描或者登录平台浏览企业视频信息,掌握企业的发展动态,不间断地接受形势任务教育。
图牌版实现“电子”展示。为了加强员工“八小时以外”的教育,充分发挥6处LED电子大屏的作用,集中展示安全、形势、形象,定期更换电子标语,时时滚动、时时更新,让员工在上下班途中也能耳濡目染、受到教育。下发《关于向全体员工征集文化宣传标语的通知》,征集安全高效、创新提升、稳定和谐、基业长青四大类标语口号,面向全员常态化征集微型心语和图文千余条,采取“实名制”的办法播出,变“你讲我听”的单向灌输为“我出题、全参与”的广泛互动。
二、新兴媒体创新发展
内外网站互为补充。内部办公网既协同办公平台,涵盖集团公司公文、新巨龙公文、部室建设、区队建设等9大项36子项,方面处理文件、查收邮件、查阅资料、了解公司生产建设情况,建设员工之间交流工作的平台。在外部网开设门户网站,下设十大栏目,员工可查看企业信息、区队动态、反映民生问题,缩短了企业与员工沟通的距离,起到“连心桥”作用。
一报一台互动交流。手机报以告知、公开、解读、宣传企业政策和有关事项为主,建立一部门牵头、多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确保手机报内容简短凝练、可看性高。公共信息一月三次,内容包括与员工切身利益相关的各类通知、知识点或新闻等。相继开通公司、共青团等官方微信平台,强化与广大员工、团员青年的互动交流,成为员工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同时,在手机报、内部报纸也开设了微信平台,员工在收到报纸后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看到报纸上的信息,也可畅谈交流。
静动结合,发挥合力。开发应用电子图书系统,安装各类图书共计50余万册,由数字电子图书和多媒体电子图书两部分组成,实现了电子图书及多媒体资源的阅读与管理,是信息和资源共享的互动平台及信息门户,有助于搭建数字化的学习和教育资源中心,方便员工工作和自助学习。应用电子白板多媒体系统,实现随机滚动、随时可查,以信息量的跃升、超广角的延展效能,直接的文化视窗在宣传教育、员工培训、视频观看、区队管理、公告通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互为补充、共同发展
一体运作,侧重不同。传统媒体拥有长久积累,具有资讯资源相对丰富、通讯员队伍网络比较发达、供稿基础能力相对较强等优势,能够更直接、更全面的反映事件发展,但受时空限制较大;新兴媒体符合需求大势,具有形式灵活、短平快优、参与度高等优势,随时随地都能接收到信息,突破地域限制,实现信息接收无界限。传统媒体成本较高,需要投入资金人力进行印刷、发放,新兴媒体借助网络、手机等载体,不需要其他的媒介就可以进行传播。
竞争合作,取长补短。不要以为“当初广播没有摧毁报纸,电视没有摧毁广播,现在,互联网也不会摧坏电视、广播和报纸”。如果传统媒体不主动顺应技术变革的潮流完成面向新媒体的转型,获得重生发展,总有一天它们真的会被摧毁。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互相竞争,新媒体不是独立产生的,它是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创新而成的,并且与传统媒体交叉发展,形成竞争局面。“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为的是取长补短、发挥优势,取得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同频共振,协同发展。新巨龙公司在应用好传统媒体的基础上,优先发展新兴媒体,让两个媒体相互融合、共同提高,从而打造宣传的全覆盖、无死角。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和媒体,根据不同时期安全工作重点和要求,坚持开展安全生产知识进区队、进公寓、进现场活动。同时利用网络、微信平台、手机报等形式,开展投票、讨论、评议等活动,让大家全方面的了解、全方位的参与,这样就能提高活动的关注度,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全媒体构建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及效果
1、受众度高,受众面广,实现舆论引导“零”盲区、全覆盖。在全媒体构架下,企业宣传思想工作的触角扩大,井上下的各个岗位员工都能直接接触,取得良好的效果。
2、牢握话语权,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舆论引导抢得先机赢在高点。全媒体变“单打一”为“多打一”,推行宣传召集人制度,牢牢把握宣传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