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

篇1

一、建立自然灾害农产品应急预警的客观必然性

1.自然灾害发生日趋严峻

黑龙江省位于我国的最北端,地处暖温带和寒温带,属于湿润向半干旱区过度的地带,地势独特,属于灾害较多的地区,黑龙江的自然灾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他们所特有的地势影响,所以我们无法对它带来的自然灾害有根本性的解决,只能让当地部门采取有效的措施,由于黑龙江分布地域比较广阔,有着幅员辽阔的地势,环境优美,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工业化越来越严重,加速了全球气温变暖,自然灾害的频繁出现,造成了农产品严重的损失,黑龙江地区的地域独特给自然灾害的发生带来了一定的季节性,季节性的灾害发生已经让农产品的生长受到很大的影响,目前自然灾害呈现了上升趋势,逐渐的给黑龙江的农产品劳动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2.人类的破坏自然灾害日益加剧

生产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发展与经济的繁荣,大工业的兴起加快了城市人口逐渐从农村迈向城市,加剧了城市化的进程,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工业化越来越严重,全球气温的变暖,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展进程,东北地区因为天气长年寒冷,导致很多农作物都无法在当地进行种植,农产品收入很低,给很多劳动者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所以当地的劳动者不得不对当地地区进行额外的树木砍伐,以赚取费用,到农产品快收成的季节,劳动者会对农产品使用大量的农药促使农作物生长,随着农药的大量使用,让一些农药流失到环境之中,通过蒸发,被空气中的尘埃吸附住,随风扩散,造成了大量的大气污染,环境污染,大气的污染又会通过水的循环流入到生物圈中,造成水的污染,然后通过人的呼吸作用造成对身体的污染,由此来看环境的污染归根揭底都是由人们自己所造成的,东北地区常有干旱问题,因为东北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设备不完善,所以大部分的雨水随之流走,即使有大量的雨水降落也无法使用,在供水不足的情况下又对地下水资源进行挖掘,导致地下水位迅速下降,土地荒漠化也越来越严重,所以对于水资源短缺无法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也极大的增加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严重问题。

二、黑龙江省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现状

长期的自然灾害对黑龙江的影响深远,因此黑龙江地区人们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加强,黑龙江地区的人们一直都十分重视预警检测,黑龙江省自然灾害预警检测工作一直都在不断地发展,在检测设备和技术手段方面也加大了投资,目前,当地有关部门为了更好的防范自然灾害的发生,防止自然灾害给劳动者带来不必要的后果采取了一些措施,目前黑龙江省植保机构有501人,平均每个市、县不到5人,目前乡级没有专职植保人员,二是目前黑龙江省有53个市、县、完成了有害农产品预警,与控制区域站的建设,平均拥有办公室面积和实验近1000平方米,有健全的观测场地,基础设施非常完善,而有的地区与建设面积少规划不合理,基础设施也很缺乏,自然灾害的防范机构差别很大。

2.自然灾害预警存在的问题

(1)自然灾害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民众的防灾意识不强,由于我国政府机构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不够强烈,对自然灾害防范措施这方面的教育不够重视,很多人对有关知识也缺乏了解,自然灾害的不断发生,导致农产品的灾害更加严重,因为政府宣传力度的不够,所以劳动者也不知道怎么做能够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这严重影响了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2)我国的自然灾害应急系统和专业队伍的水平有待提升。自然灾害工作频繁发生导致农产品的产量下降,从自然灾害的情况来看,很多因素是由于自然灾害的救助者能力不够,即使自然灾害来临时会因为很多救助者的能力不足而影响最好的救济时间,另一方面因为救助者的文化素质不高,因为文化素质水平低所以对关键性的知识理论存在很大的缺失,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的严重性。自然灾害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使我国的自然灾害应急系统和专业队伍的水平不能够预见自然灾害的发生,对病害虫发生情况的掌握和发生规律的研究工作不能够很快的得到提升。

篇2

二、全面开展隐患排查工作。要加强对学校、居民集中居住区、重点堤段、病险和在建水利工程、江河沿岸、矿山、地质灾害隐患点、重点工程以及山洪易发区的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消除,不能及时消除的要落实防范措施。强降雨可能引发山洪、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各乡镇各部门要加强监测,落实防范措施,确保安全。城市低洼地段要做好防洪排涝工作。工矿企业、在建工程等要认真落实安全防范措施,严禁在暴雨期间作业。

三、切实加强农作物田间管理。当前正值春耕生产和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要积极防范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切实加强田间管理。要做好农田清沟排渍工作,减轻暴雨对农作物苗田的破坏。做好病虫害的防范工作,防止田间湿度过大诱发病虫害。同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抓住天气转好的间隙,对因灾损失农作物及时进行补种改种。

篇3

公路等大中型建设项目,建筑工程一切险(附加第三者责任险)属于强制保险内容。但大部分项目,由于对保险管理工作缺少认识,对保险管理不重视,往往是出险后才想起保险索赔,项目缺乏风险防范能力,索赔工作不到位,不仅项目施工损失加大,而且应索赔的权益无法获得。

2保险管理

保险管理做为项目管理的基础,重点是保险培训教育、工程风险防范、索赔。

2.1重视保险培训教育,提高项目全员保险意识

2.1.1保险机构的专业培训

为了减少损失,提高被保险人防范风险的能力,保险合同签订后,保险公司会不定期组织项目部、业主单位相关人员参加培训,重点是保险条款的解释、风险防范的措施。但项目部参加保险培训往往流于形式,项目经理、总工基本不参加,而参加培训的人又不安排进行保险管理工作,保险培训效果可想而知。故项目经理、总工等领导及保险工作具体管理人员对保险要有充分的认识,参加专业保险培训很有必要。

2.1.2项目保险管理小组培训,吃透保险合同

项目进场建设开始,项目部应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保险管理小组,小组人员由工程、财务、机电、物资等专业人员组成。项目保险管理小组主要工作是对项目部基层单位保险培训教育、宣传,对项目各个工程包括工序、操作流程等进行风险分析,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开展风险管理工作,以及出险索赔等。小组成员的培训重点是保险合同的学习、风险防范能力、索赔流程和注意事项等。培训的目的是吃透保险合同,培养较为专业的工程保险管理人士。保险管理小组还应制定出项目施工风险防范细则、保险合同权利和义务解释明细、索赔流程等管理手册,便于实际操作。

2.1.3对基层进行保险培训教育及宣传,提高全员保险意识

保险管理工作与整个工程切身相关,提高全员保险意识是根本。保险管理小组对基层有针对性进行培训教育,宣传保险管理,重点是保险范围、风险防范要点和措施、规范风险工程原始资料填写等,提高全员保险意识,对降低工程风险至关重要。

2.2加强风险防范能力,减少工程风险

项目保险,很多人狭义理解为出险索赔,认为有保险公司赔偿,防范不防范无所谓。其实,保险条款规定只赔偿直接损失,但大多数出险造成的间接损失更大,保险公司能赔偿的远低于实际损失。故加强风险防范能力,减少工程风险,是保险管理的根本工作。在项目管理中,风险管理是对项目目标的主动控制。首先对项目的风险进行识别,然后将这些风险定量化,对风险进行控制。工程建设风险归纳起来可分为自然风险和人为风险二大类型。两种风险既各自独立发生,有时也相互影响。人的建设活动能够引发自然灾害,如山体的开发容易引起山体滑坡;反之自然灾害能加剧人为风险,如南方雪灾冰灾过后,建筑材料猛涨价造成工程预算失控。

2.2.1自然灾害风险防范

自然灾害在建工险里是指:地震、风暴、洪水、山崩、地面下陷及其他人力不可抗拒强大的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破坏巨大,情况多样,建筑工程对自然灾害风险的防范具有复杂性、难度大的特性。故项目施工管理中,应对工地地质情况、气候、河流、山体等进行详细地调查,并经常与气象局、国土资源局、河道管理局等政府部门交流,对工程面临的自然灾害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制定自然灾害防范措施。例如笔者所在项目,有十座桥梁、九公里路基位于河流区域,河流为季节性河流,且河道狭窄,历史洪水瞬时流量大,洪水危害极大。为此,针对工程特点和河流特性,项目部制定了桥涵、路基特殊施工措施。水季节期间制定了防洪预警机制、防洪措施、洪水后工程抢救恢复措施等。2007年河流共发生7次洪水,但在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下,无一人员受伤、施工机械设备无一冲走,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洪水对工程的危害。当然,在现阶段,建筑工程对自然灾害完全防范是不可能,保险管理对自然灾害的风险防范是相对的,多时候依赖个人能力。如果整个公司建设一个风险防范的交流平台,综合多个项目风险防范措施和案例,取长补短,广思集益,才能更好地加强项目风险防范能力。

2.2.2人为风险防范

人为风险指由人为因素直接引起的,或者是由于人类活动所伴生的其它因素,如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社会因素等间接引起建设工程经济损失的风险。建工险规定只有意外事故造成的物质损失才能赔偿。意外事故指不可预料的以及被保险人无法控制并造成物质损失或人身伤亡的突发性事故,包括火灾和暴炸。意外中又有必然因素,是否违规操作,或安全隐患未消除等都可能造成事故的发生。对意外事故的防范,应对各项施工过程详细分析剖解,包括施工工艺、人员、机械以及外界条件对工程的影响。如采用架桥机架桥,应对架桥机、航吊、运梁车进行检查,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技术交底和检查身体是否良好,梁片、支座安装是否满足设计规范要求,运梁道路是否畅通,以及是不是大风、暴雨等恶劣天气等,内在因素和外界条件均无异状才能进行架桥施工。常说的防微杜渐,正是人为风险防范的精辟概括。很多时候所谓的意外事故是因为不注意风险防范,对各种隐患摸不准吃不透,事故必然发生。至于非意外事故不属于建工险的范畴,如施工机械装置失灵、原材料缺陷、违规操作或工艺不完善等造成保险财产损失,这些更应该重点防范。辨识、分析风险源,消除隐患、规范操作,做好非意外事故风险防范,能有效规避、防范甚至杜绝非意外事故风险。

2.3索赔工作及时,现场勘查详细,原始证明有说服力

2.3.1出险通知

出险后应及时向保险公司报案通知。报案应对出险情况、主要原因分析、受损情况进行阐述,并应对索赔进行预估(不做为赔款依据)。有些项目出险还要求通知保险经纪公司,个人认为保险经纪公司做为中间人,对建工险理赔专业度、忠诚度和热情度均不如保险公司和项目部,理赔工作掺和第三方,工作更难。故现阶段,索赔工作最好由被保险人直接与保险公司交涉。在报案通知的同时,应注意保护受损现场,保险管理工作人员还应及时收集以下索赔单证:(1)保险财产核损清单;(2)工程量清单;(3)受损部位单价分析,一般采用工程量清单单价;(4)受损工程人工、材料、机械等能证明有关损失金额的单证、票据;(5)受损施工日志、监理日志(出险前原受损部分)、施工图;(6)气象灾害证明(当地气象部门提供)、火灾(消防部门提供)、盗窃险情(公安机关提供);(7)事故现场勘查报告、照片资料。(8)医疗机构出具的医疗证明、医疗费用发票及清单(涉及第三者责任);(9)权益转让书(损失原因涉及其他责任方时)。

2.3.2现场勘查

保险公司接到报案后,一般在48小时到达现场查勘。项目索赔人应先向保险公司查勘人员及早提交索赔单证,便于保险公司查勘人员现场查勘有针对性,查勘效率能大大提高。现场查勘工作至关重要,项目保险管理人员应对受损现场充分了解,对索赔清单上各项细目与保险公司查勘人员一一查对。索赔细目和索赔工程数量应在现场确定。受损工程的单价如能在现场明确,最好在现场确定。现场查勘工作的要点是细致再细致,耐心再耐心,对应得的权益一定要敢于争取,并要有充分的理由证明。

2.3.3赔偿商谈

索赔的过程中,项目保险管理人员应该定位比保险查勘人员更专业。尤其是各项受损工程的构成、计算方式、单价分析,索赔人员清楚了解,符合保险合同要求的据理力争,争议较大的地方逐一分析。现今建筑工程一切险的条款比较粗犷,建工险的构成比较模糊、笼统,各个条款颇有争议。故在谈判中,应抓住条款内比较模棱两可的字句,索赔工作尽可能往己方有力的方向走。如建筑工程一、除外责任中有一条:非外力引起的机械或电气装置的本身损失,或施工用机具、设备、机械装置失灵造成的本身损失。何为非外力,保险条款并没有明确,我们可以理解为除机械本身原因外其他原因造成的损失可以在索赔范围。对此,我们一定要据理力争,只有对保险合同条款的深入了解,加上己方更专业的工程知识,在谈判中才能占据有利地位,索赔工作才能顺利进行。对赔偿金额差距比较大,保险公司和被保险人很少诉诸法律。因为诉诸法律不一定能保证被保险人的权益,当然对保险公司的信誉影响更大,所以一般都是协商解决。协商解决都是双方互相让步,保险公司和被保险人都可以接受的一个结果。另外,索赔单据及时收集整理对索赔谈判工作起很大作用。原始证据充分,说服力更大,索赔率更高。在索赔过程中,千万要注意保险公司的赔偿是补偿性的,被保险人不能从保险索赔中获利。故索赔过程中,强调依法索赔的原则,索赔的单证等资料应真实、正确,索赔理由充分、合法合理。2.3.5赔款索赔谈判完成后,保险公司和被保险人要签订保险财产核损清单,现场查勘赔款工作完成。赔款通过财务往来。

3保险其他注意事项

(1)保险期限的延伸扩展:一般保险合同都有保险期限延伸扩展,项目可针对自身情况,采取是否延伸扩展保险期限,对自动延伸扩展条款要注意及时行文通知保险公司。

(2)变更较大工程项目扩大保险:对变更较大、施工周期较长的工程项目应及时通知保险公司,扩大保险,避免变更项目受损无法索赔。

(3)加强对建筑工程一切险外其余保险种类的管理工作:如工程机械险、人身意外伤害险,以及材料上涨风险承担等新型险,能有效转移规避风险,降低项目施工风险。

篇4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火、风、雪等自然灾害不仅会造成小型温室倒塌,还会造成大型连栋温室倒塌[1]。近几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气象事件的发生频率增大,一些日光温室和简易温室常因受灾而倒塌,给温室种植者造成了巨大损失。不但当年种植的作物无法获得收益,而且对温室的投入也无法收回。如果极端气候条件和自然灾害造成大面积温室倒塌,还会造成当地农业产业链断裂,导致农产品供不应求,物价抬高,影响群众的正常生活,甚至导致社会不稳定[2]。防灾减灾是避免和减少灾害造成损失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温室灾害的类型主要有火灾、雪灾、风灾、雨灾、雹灾、弱光、连阴、冰冻、混合灾害等。该文着重介绍火灾、风灾、雪灾等自然灾害形成的原因以及防灾减灾的控制技术。

1 火灾及其防范措施

1.1 火灾发生的原因

冬季是温室火灾的高发期,温室中的易燃物很多,如塑料薄膜、PC板、遮阳网、保温被等,这些材料一旦遇明火将迅速燃烧。同时温室中的热风炉、电热线、电机等用电设备如果使用不当,或是电线老化,也很容易引起火灾。此外,还有自然灾害如雷电等引发火灾和人为因素引发火灾。若温室使用者和管理者缺乏消防知识,在温室附近取暖、吸烟、燃放烟花爆竹等,都可能引发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1.2 火灾防范措施

在温室建筑设计中应采取防火措施,以防火灾发生和减少火灾对生命财产的危害。温室建筑防火包括火灾前的预防和火灾时的措施两个方面。对于人流密集的公众温室(如生态餐厅温室、观赏旅游温室等),在建造温室时应严格遵从建筑防火要求;对普通生产温室而言,要加强电源安全、加温系统安全、加温燃料安全的管理,控制可燃物数量,温室周围要有灭火水源,空旷场地应设计避雷针等;同时还要进行防火分区,设置足够合理的疏散通道及灭火设备等。

2 风灾及其防范措施

春季多风是我国气候的一大特点,每年因大风对日光温室生产设备的破坏造成的损失很大,同时因大风从温室顶端风口处落入的尘土,严重影响风口下面蔬菜叶片正常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从而造成蔬菜大幅度减产和品质下降。所以研究温室设施春季风灾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温室设施的防风措施关键在于温室的合理建造和使用[3]。在建造温室大棚时首先要选用质量好的地锚钢筋。在大棚建造中,地锚应该是一次埋设,多年使用。地锚钢筋埋入土中一段,在外面暴露一段,容易生锈,因此用于制作地锚的钢筋必须质量要好,经久耐用,不生锈。在调查中发现,有农户的地锚还没有埋入土中,就已经锈迹斑斑,显然会降低其使用寿命。尤其在大风天气时很容易造成大棚坍塌。其次是注意地锚坑的深度。地锚埋设牢不牢固,关键看地锚埋的有多深。显然地锚埋设越浅,越不牢固,越容易被拔出。调查中发现,新建大棚墙体建成后,在东西两墙埋设地锚处的土层,多为从墙体上滚落下来的疏松土壤。不少农户就在原地埋设地锚,虽然深度足够,但是因该处土层疏松,不易压实,而导致地锚埋设不牢固。在此建议,埋设地锚的深度至少应达到0.5 m,且必须是硬实的土层。若土层疏松,可先埋入一部分地锚,而后浇水沉实,然后再填土夯实。再次是地锚使用前,再横放1根废旧立柱,以加强牢固性。大棚棚面钢丝较多,所需地锚数量也多,为了进一步提高地锚的牢固性,建议在其埋设前,在地锚内侧横放一根废旧立柱,让地锚钢丝贴在立柱上,与棚墙面隔开。此种做法还便于使用紧线机,连接钢丝与地锚线。

在温室的使用过程中,根据以往抗风灾的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防灾减灾措施:一是春季刮4~5级以上的风时,起风前要把草帘卷起2/3停放在棚膜上并压住风口,这样风载面积缩小,抗风灾能力大大增强。二是安装卷帘机并配套质量好的草帘,在刮大风时卷起2/3停放在棚膜上并压住风口,比不安装卷帘机抗风灾能力强。三是每次风灾首先刮飞的都是旧的、薄的、质量不过关的,安装松容易钻风的草帘,草帘一旦被吹起在棚膜上随风摆动很容易刺破棚膜,导致棚膜被风撕毁。解决此问题可以采取以下3项措施:①草帘的安装要讲究技巧。旧的、薄的、质量不过关的草帘安装在紧挨膜面处,厚的、紧实的草帘放在上一层,因为质量好的草帘重而紧实不易被风吹起。②购买9 m长的草帘要求卷紧截面直径在75 cm以上,并用霜杀以后的蒲草打制。实践中这样的草帘不仅保温效果好,抗风灾能力也强。③对于大多数坐北朝南的温室来讲,如刮西北风后屋面系草帘的铁丝一定要加固,并将草帘系紧,否则大风很容易从后面将草帘吹起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 雪灾及其防范措施

雪灾是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常见的自然灾害。大雪堆积对温室结构安全产生威胁,同时还会因为遮挡光照而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由于温室顶部结构不同,大雪会在温室顶部的不同区域形成不同厚度的积雪。受温室顶部结构的影响,积雪在温室顶部形成的雪压分布很不均匀,极容易造成温室局部区域压力过大,导致温室顶部结构局部受损或垮塌,进而导致整座温室坍塌。由此可见,降雪超过设计雪荷载是造成温室倒塌的直接原因[4]。雪灾造成的温室倒塌给生产者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包括温室本身的价值和室内种植作物),严重影响了温室种植者的生产能力。虽然雪灾造成的温室倒塌是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但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的很多技术细节也应该引起广大温室设计者和使用者的高度重视。为了总结教训,提高今后温室设计和建造的水平,应严格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来设计温室[5]。在温室设计中应注意设计雪荷载、设计化雪管、加大热负荷、拉大温室距、增大屋面角、验算净截面、校核连接件等。管理中应注意及时清理陈积雪、加大温室供热量、开启化雪管化雪、观察处理积雪兜、摘除结构吊挂物、破损薄膜保骨架等。必要时在大雪来临时,要及时进行人工清雪作业。

4 结语

防灾和减灾是灾害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防灾工作做得好不但能够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甚至可以预防灾害的发生。在防灾减灾过程中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有忧患意识。只有将可能发生的灾害有明确的认识,才能在思想上重视起来,才能在温室设计和使用过程中减少灾害的发生。二是做好防灾减灾的准备工作。一旦灾害有发生迹象或灾害发生时能够避免慌乱,及时有效采取措施,避免灾害发生或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三是尽量避免人为灾害的发生和自然灾害发生可能带来的次生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为了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应该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和气候规律,对温室的地址、朝向、结构等进行合理规划。如果温室建造地干旱多风则应该将温室建造在低洼处;在降雪多且雪量大的地区,连栋温室要避免与高大的建筑物相连接。如果在生产中要经常进行人工清雪,则连栋温室的开间不宜过长;在寒冷地区,其温室加温系统要保证在温度骤降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将温室内的温度维持在10 ℃左右。

在温室设备使用过程中,要严格遵守使用规则和说明,发挥设备应有的作用,减少因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失。在大风来临前应该及时将外遮阳幕布收拢;强雷电天气发生时,应该将温室内贵重电器设备的电源切断,尽量不使用电器,并及时将数据和资料进行备份;收到台风预报后,要对温室结构进行安全检查并拆除会产生风阻的障碍物。

总之,自然灾害对温室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但在面对灾害时,只要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就能够避免灾害的发生或减少灾害发生造成的损失。

5 参考文献

[1] 周长吉.江苏省张家港市某花卉生产温室倒塌事故剖析[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07(10):38-40.

[2] 李建新.设施蔬菜灾害性天气防范管理措施[J].山西农业科学,2009,37(7):16-17.

[3] 李志.温室设施的使用和维护系列之风季管理[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07(5):43-44.

[4] 李志.温室设施的使用和维护系列之雪天管理[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07(4):23-24.

篇5

各行政村、企事业单位一定要牢固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充分认识做好今年汛期及高温季节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克服麻痹松懈思想和侥幸心理,切实把各项安全生产工作及早安排好、布置好和落实好。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健全安全生产领导组织机构,落实各项安全工作责任制,建立和完善汛期及高温季节安全生产工作制度,明确责任,各负其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机制。

二、突出重点,排查治理,落实应急措施

篇6

1 10kV配电线路运行故障分析

1.1 管理不善导致配电线路出现故障

在10kV配电线路运行的过程中,如果管理工作人员没有对设备线路进行有效的巡视,在发现故障时没有进行及时的处理就可能会导致配电线路出现故障。同时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多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够,他们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知识也不熟悉,对线路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断股、磨损以及设备损坏等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也可能会导致配电线路出现故障。

1.2 自然灾害导致配电线路出现故障

这里所说的自然灾害一般都是指雷击,10kV配电线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路径比较长,而且一路上都比较空旷没有什么高大的建筑物,所以配电线路经常受到雷击的破坏从而出现故障。它主要的现象就表现在绝缘子爆裂、击穿、断线以及配变烧毁和避雷器爆裂等。

1.3 外力破坏导致配电线路出现故障

在10kV配电线路的运行过程中,经常受到外力的破坏从而导致配电线路出现故障,最终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这也是10kV配电线路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的主要原因,具体就表现在下面这几个方面:首先对于城市中很多10kV配电线路来说基本上都是架设在路边,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交通也开始变得更加的繁忙,这也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频率开始增加,在交通事故中经常出现破坏配电线路的情况。其次因为建筑施工造成的配电线路破坏,在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时候,城市的基础建设项目也开始增多,很多工程项目在实际的施工之前并没有对施工现场情况进行详细了解,这样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就可能会造成挖断电缆的情况。第三现在城市中高层建筑变得越来越多,很多高层建筑的高度甚至超过了架空线路和变台,如果人们从高空向下抛杂物的话就可能会对配电线路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

2 10kV配电线路运行故障防范措施

2.1 加强管理,提高对10KV配电线路的巡线力度

在10kV配电线路的运行过程中,要及时处理那些存在安全隐患的线路,如果线路运行的时间比较久,就需要加强巡线的次数,如果在实际的巡视过程中发现有磨损或者老化的线路就应该要进行及时的更换。另外要定期对在10kV配电线路的避雷器和杆塔进行检查,如果发现杆塔固定不是很牢固的话就需要及时增加拉线或者对基础进行加固;如果是新建的杆塔就应该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来进行施工。对电气设备的绝缘表面要经常进行清理,不免出现污闪的情况。

2.2 针对自然灾害做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首先需要对绝缘子的耐雷水平加强,特别是对于那些针式绝缘子来说。因为从在10kV配电线路运行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发生雷击的时候基本上都是针式绝缘子会发生运行故障,让绝缘子的耐雷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能够让配电线路运行的防雷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其次可以安装线路避雷器,这种措施比较简单、经济和有效。在变电所10kV出线端可以安装金属氧化物的避雷器,在线路比较长同时容易受到雷击的线路上也可以安装金属氧化物的避雷器或者是防雷金具,在变压器的高低压侧,安装和电压等级相应的避雷器。最后对接地网进行定期检查,让接地网的接地阻值能够保证合格。另外还需要加强和气象部门的联系,积累相关的资料,避免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2.3 有效控制外力破坏,减少线路损坏

在道路的电线杆上可以涂抹一些比较醒目的反光漆,另外还可以设置一些反光标志管,这样才能够很好的引起司机注意,从而有效避免因为车辆撞击造成的配电线路破坏。可以在那些比较容易撞到电线杆塔的地方设置相应的防碰撞混凝土桩,在上面涂上相应的反光漆。还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措施向群众宣传和普及电力知识和保护配电线路的知识。

3 结语

要想认真做好10kV配电线路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就需要加强对10kV配电线路运行的故障分析,从而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另外还需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维护和管理制度,不断加强对10kV配电线路的运行管理,对实际的运行经验进行不断总结,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尽量去避免10kV配电线路运行故障的发生,这样10kV配电线路运行供电的安全性才能够得到有效保证。

参考文献:

[1]王桂裕.10kV配电线路运行常见故障及维护[J].企业技术开发,2013(23):106-108.

[2]潘志明.10kV配电线路故障的防范措施[J].技术与市场,2014(1):44+46.

篇7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解决起来是非常困难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会影响互联网正常的使用,需要运用多种不同的防范措施进行解决。对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的防范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2.1设置防火墙

在高职院校中,多数情况下都是利用防火墙技术来确保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防火墙技术主要是将内部的网络与外部的网络之间设置出一道屏障出来。若是想要访问内部网络只有经过授权的协议才可以。目前,防火墙技术已经在社会上被广泛的使用,有些厂家已经把这种技术与计算机硬件并入一起。在未来的发展中,这种简单实用的技术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2数据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主要目的就是对计算机内的重要信息进行加密,是一种保护数据防止丢失的最为有效的手段。数据加密的手段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对信息重新进行编码,同时也会隐藏计算机内的重要信息,这样黑客就没有办法获取计算机内的信息。在有人想要获取信息的时候,就会对其身份进行认证,通过对其输入的内容进行比较判断,这样就会对数据起到保护的作用。

2.3加强漏洞扫描技术的应用

这里的所说的漏洞扫描技术是可以自动去检测计算机的脆弱点在哪里,在扫描的时候就可以通过记录脚本文件对系统做出的攻击反应来发现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漏洞在哪里。进行漏洞扫描的过程中就会收集一些信息为用户所利用。漏洞扫描技术可以进行大范围的扫描来找出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漏洞在哪里、但是攻击者又可以利用漏洞扫描技术来对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攻击,而管理人员又可以利用漏洞扫描技术来防范攻击者对计算机的攻击。

2.4建设计算机安全的管理队伍

校园内计算机网络绝对安全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在校园内应该要建立安全的管理队伍,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才能保证校园计算机网络网络安全。在校园内若是想要实现计算机的网络安全是需要使用人员与管理人员共同努力的,这样才有可能减少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威胁。另外管理人员应该要将IP地址的资源进行统一管理,这样才能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维护学生们的利益。

篇8

2.1事故类型

煤田地质勘探钻机是专门从事煤田地质钻探活动的群体,勘探行业属于非煤矿山高危行业。煤田地质钻探存在的事故类型主要有:机械打击、烫灼伤、自然灾害、病亡、摔伤、溺水、(物探)爆炸、起重吊装、触电、交通、火灾、自然灾害等。

2.2安全事故排列图及分析

首先以某勘探单位2001~2012年间发生的安全事故为分析的对象,收集与整理上述事故类型中钻机发生的事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绘制排列图。排列图由二个纵坐标(分别表示频数和累积频率),一个横坐标(表示发生过的事故类型),几个顺序排列的矩形和一条累计频率折线组成。(1)确定主要因素、有影响因素和次要因素。(2)抓主要因素解决生产安全问题。将安全事故影响因素分类之后,重点针对一二项主要因素进行改进提高,以解决主要困扰生产安全的实际问题。实践证明,集中精力将主要因素的影响减少比消灭次要因素更加有效。机械打击和机械伤害仍然是钻探生产中最主要的伤害形式,也是安全防范的重点。

2.3自然灾害和病亡事故多发原因分析

自然灾害和病亡事故在煤田地质钻探生产安全事故中呈现多发、频发的态势,为常见安全事故———机械打击(机械伤害)之外的主要事故类型。数据统计显示,几起自然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近几年我国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事故频发。钻机平台遭遇大风袭击、崩落和滑坡、山洪暴发、泥石流等,而钻机地基处理不符合规定、没有落实防洪措施、没有按规定做绷绳或绷绳安装不符合规定或在风力较大时没有按规定卸下塔衣等所致。因此,要合理地设计和安排钻探施工。雨季来临之前,必须挖好排水沟和防洪堤坝,陡坡处挖台阶,注意收听天气预报,检查道路和钻探机场状况。大风到来之前,及时拆除塔衣、检查加固地锚,做好充分的预防和准备工作,加强应急预案的演练和运用其它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另一项病亡事故多发的表现主要为钻工年龄偏大、有先天性疾病、酗酒及其他非因工伤亡原因。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工人工资大幅上涨,单位招工压力越来越大,钻工非年轻力壮的人员,自身素质较差,安全防范意识淡薄,加上未能及时进行身体体检、未能及时进行安全知识技能培训,从而为事故发生埋下了祸根。这就要求钻机管理人员一定要把好用工关,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增强处置突发事故能力。

3煤田地质钻探安全检查中“三违”行为影响因素

统计分析按照本文中排列图法的绘制步骤,对13个煤田地质钻探机台历次安全检查发现的279项“三违”行为进行统计分析,分别计算安全隐患发现频数fi、该项安全隐患占所有隐患的频率Pi和按频数发生的数量大小由大到小排列后的累计频率Fi,绘制排列图。排列图的2个纵坐标分别表示隐患发现频数和累积频率,一个横坐标表示“三违”行为影响因素。

3.1确定安全隐患排查影响主要因素。

后车(中间车、发电机)防护不全或无防护、照明线路或设施不合要求、配电柜无门或放置杂物、拉力表无保险绳或设置不当、无天轮锁、龙门架设置不当,爬梯无扶手或角度太大、绷绳及地锚设置不当、泥浆池周围及现场警示标识不足、现场凌乱,机台板不全或缺失、无灭火器或灭火器过期、坠砣地锚设置不当无围挡及警示,坠砣外挂物、现场无责任制标牌及各种警示标志、避雷针设置不当、安全帽佩戴不规范等为主要影响因素。

3.2找出引发事故的主要、有关、次要因素,抓主要因素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将安全隐患排查影响因素分类之后,可以对这些因素进行归纳总结,不难看出,大多主要因素多属于安全防护方面不足或缺失,引发的安全生产事故类型主要为机械打击、机械伤害、自然灾害等。我们在日常的安全生产防范措施的指表3钻机事故致因的次要因素次要因素(累积比例95%~100%)可能引发事故类型塔衣不全,机台板湿滑自然灾害、摔伤塔衣腰带不均匀,起不到固定作用自然灾害柴油机排气筒无弯头盖火灾无证驾驶车辆交通泥浆使用不当孔内事故水枪无固定装置机械打击五行台板放杂物机械打击塔上人员未系安全带高处坠落现场管理混乱其他现场排水不畅沟其他氧气乙炔的间距小于5m爆炸液压油泵皮带无防护机械打击钻塔多处缺螺丝固定机械打击导和制定、安装检查及隐患排查、“三违”行为整治、安全投入、安全培训等方面的主要着眼点、重点就非常明了了。抓主要问题,有助于安全生产管理的成效明显地提升。

3.3抓主要影响因素,但也不可忽视次要因素的影响。

尽管有影响因素和次要因素对引发事故的贡献不像主要因素那么大,其累计频率Fi在80%~95%和95%~100%,由于安全事故具有一定突发性,虽然群死群伤事故不多,但零星事故不断发生,一旦发生重伤及以上安全事故,其危害和损失都很大。次要因素有时也会转化为有影响因素或主要因素,成为相关事故影响的主要致因。比如钻机塔衣不全、水枪无固定装置是偶发行为,为次要因素,但遭遇恶劣天气或固定装置失效而引发的自然灾害或机械伤害就成为安全生产事故的主要致因。

4统计分析外协钻机事故多发原因

通过统计分析单位勘探钻机归属及所隐患排查发生的频数及累计频率资料。可以看出,目前外协钻机隐患比例占所有钻机的48%,或者更大。究其原因,民营及个体勘探单位发展迅猛是助推剂,钻机追求利益最大化,追求短期效益,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安全设施“欠账较多”;临时用工多,聘用的农民工文化素质低,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差,管理难度大;安全管理缺陷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施工环境存在物的危险状态,使生产过程存在隐患,由事故风险转化为事故的基本条件。为此,从严加强外协队伍和临时工用工管理是煤田地质钻探防范事故多发的重要环节。单位应制定《企业外协用工的安全管理规定》,利用社会力量加强外协工安全培训,从严加强事故隐患管理,把外协钻机等同于本单位钻机一样管理和使用,同时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制裁,加大事前问责和事故责任追究力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约束机制。

5结语

(1)我们可以确定影响煤田勘探钻机事故类型、安全检查“三违”行为及外协钻机事故多发影响因素的主要因素、有影响因素和次要因素。

(2)机械打击和机械伤害仍然是钻机最主要的伤害形式,自然灾害和病亡事故也是钻机安全防范的重点。

(3)抓主要影响因素,但也不可忽视次要因素的作用,主要次要因素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篇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自《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防范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工作的通知》(安委办〔*〕1号)印发以来,全国大多数省(区、市)认真部署,积极开展有关工作。截至2月19日,全国共有24个省(区、市)向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报送了《易由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的危险点及隐患排查治理登记表》。据统计,这些地区共有家企业和单位累计自查隐患项,已自改隐患项,整改率77.24%。累计列入治理计划的隐患项,落实资金万元。为进一步做好易由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的危险点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电〔*〕15号)精神,认真做好“易受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水、暴雪、雷电、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影响的企业、单位和场所”的隐患治理工作。要将此项工作做为“隐患治理年”工作的重点之一,在地方政府的组织领导下,落实责任,全面排查,彻底治理。对已经列入治理计划尚未治理的危险点和隐患,务必在汛期来临之前落实除险加固措施或完成治理工作,消除隐患,防止引发事故灾难。

二、加大对重大隐患的治理力度。各地对尚未治理的危险点和隐患要进行认真梳理,分轻重缓急和危险等级落实治理防范措施。要加大对重大隐患治理情况的跟踪力度,对易造成煤矿、金属和非金属矿山等重点行业领域地下设施淹没等重特大事故的危险点和隐患治理项目,要掌握危险危害程度、治理责任单位、治理内容和措施等相关情况。要协助地方政府采取挂牌督办等方式,确保限期治理到位。对确有困难暂时难以治理到位的,要制订治理计划,抓好责任、措施、资金、时间、预案五落实,并加强监控。对于实行挂牌督办的重大隐患项目请按附件填写,并于3月21日前报送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重大隐患的治理整改情况,分别于5月5日和6月5日前继续报送。

三、至今仍未上报相关数据的有关地区、单位要加大工作力度,尽快启动易由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的危险点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并于3月7日前将有关数据汇总上报至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并说明情况。

篇10

1.1校园设施的陈旧:学校安全最常见的安全隐患就是体育设施陈旧,引发的人员伤亡。校园设施是学生日常活动中伸手可触的事物,由于校园设施的陈旧等问题,给学生安全问题埋下了较大隐患。但是,小学校园的普遍设施,例如单杠、双杠等器件,经常会发生因为陈旧或认为损坏导致的坍塌事故,给学生的人身安全造成重大影响,增加了学校的非计划性支出。根据报道事故发现,现在的学校安全问题有一部分就是因为设施的陈旧而造成人员伤亡,校园设施的及时调整和修补应该受到学校的重视,在可预防范围内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1.2自然灾害隐患:重大自然灾害也是造成校园安全事故的隐患之一。泥石流、洪水等突发性自然灾害时刻威胁着学校师生安全。由于学校属于人口密度大的公众场合,如果突发自然灾害,那么如何让对师生进行有效的疏散和安置会使学校面临的重要问题。为了能够有效规避此类风险,学校应该提前制定应急措施,便于疏散。一般说来,学生对于学校内部组织结构缺乏了解,校方为了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可以组织逃生演练,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1.3校园认为突发事故隐患:近些年以来,校园暴力事件频发,给校方与学生家长造成了巨大恐慌,社会舆论骤然增大。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社会人群生存压力加大,因为工作或生活等形成的负面情绪,扭曲了当事人心理,为了实现报复社会的目的,发泄自身的不满情绪,将魔爪伸向校园。尤其是近些年以来,我国农村校园伤人事件层出不穷,破坏了小学生美好的学习环境,对社会治安形成了挑战。

2校园安全事故频发原因

2.1家庭安全教育不足:农村的大部分家庭,家长的安全教育是极为少见的。农村家长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安全意识较差,所见所闻有限,无法给予学生充足的安全教育只是,学生受家庭影响,安全意识自然也就相对较低,抵御风险能力较弱。与此同时,农村学生中有大批的留守儿童,缺乏父母日常生活指导,更多的为老人抚养,安全教育自然更加无从谈起。当遇到突发灾害时,学生往往缺乏自我保护,导致人身安全受到损害。

2.2社会关注程度低:校园安全教育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社会关注和媒体监督也是校园安全得到防范的措施之一。但是,由于农村地处偏远地区,受教育程度较低,有关学校安全教育方面的宣传不足,相关部门更加注重经济收入的增加,从而忽略了安全教育的开展。社会危害人员通常会选取人员密集区域实施危害,学校无法正确防范,造成小学生心理创伤,影响其正常的身心发展。

3农村小学校园建设防范措施

3.1加强家庭安全教育的宣传力度:校园安全问题固然有学校的责任,但同时也不能忽视家庭安全教育带给孩子的影响。家长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应该增加给孩子的安全意识讲解,为他们创造和谐稳定的成长环境。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在校情况,不仅要注重孩子学习成绩的还坏,还应该关注他们的身心发展,了解孩子学习的环境等。笔者认为,学校可定期组织安全教育讲座,强化师生和家长之间的安全教育,对家长的安全教育同样实施必要的培训,由家长与学校共同为学生的学习环境提高保障,给孩子的成长营造一个安全放心的生活环境。

3.2加强社会关注及各方监督:孩子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和推动着,保障学生安全就是维护国家发展。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可以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政府和社会部门应该投入一定的精力。第一,政府提供校方足够的经费,为其购置活动设施提供经济基础。另外,政府部门可以派遣相关人员保护校园安全,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为学生的学习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气氛。社会关注与媒体监督是确保学生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

篇11

(2)做好幼儿的消防教育工作,避免使用明火物品,如酒精炉、电炉等。2、应急预案(1)发现火警后,在场工作人员应及时向领导汇报,迅速扑灭火源,并视火情及时拨打119火警电话。(2)保障安全通路畅通,有组织的做好幼儿疏散工作,在疏散过程中,应井然有序,避免拥挤所发生的人身伤亡事故。(3)疏散集合地点设在室外操场,由安全小组成员带领教师做好幼儿的清查和安抚工作。(4)应坚持先救人,后救火的原则,如有人被火围困,需立即组织力量抢救。(5)控制火势,防止火势蔓延,极力抢救物质,降低火灾所造成的损失,贵重物品进行专人看管,防止丢失和被盗,并组织人员逐一进行清理登记。(二)食品、卫生防范措施与安全预案1、预防措施

(1)利用广播、报栏、橱窗等多种形式,对广大师生进行卫生常识宣传和教育。(2)保障公共场所的通风,空气清新,搞好环境卫生不留死角,培养师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并对公共场所和公共物品进行消毒。(3)加强食堂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和疾病监控工作,对无从业合格证或健康证的人员应坚决予以清退。(4)杜绝“三无”食品和发霉、变质食品进入学校食堂,禁止使用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食品及食品调料。

2、应急预案(1)在校内发现带有传染性疾病的教师和学生,应急时就医,不得带病上班、上课,并对有传染病人员的班级物品进行消毒处理后,方可继续使用。(2)如遇传染病强烈性感染,应报请上级有关部门,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迅速控制传染源,维护学校稳定。(3)若遇学生非正常中毒或住校生发生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应立即停止食堂的生产活动,应迅速报告卫生行政部门,积极配合救助病人。(4)由保健员负责保留可能造成食物中毒或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并配合行政部门进行调查,并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以便更好的救治中毒人员。(5)根据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封存和消毁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对中毒食品加工场地、工具、设备进行消毒,并由校领导对中毒学生及其家长进行安抚,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内,降低对学校造成的负面影响。(三)楼道堵塞及安全疏散应急方案

1、楼道的安全(1)禁止幼儿在楼道内戏闹、滑楼梯栏杆和翻越栏杆,一经发现,应对违者进行通报批评。(2)园总务科应对教学楼、等公共场所的楼梯通道安装醒目的安全疏散通道标示。2、疏散应急方案(1)每日在幼儿到校前,门卫应及

时开启学校大门,以免造成学生拥挤发生人身伤亡事故。(2)总务科应长期对各教学楼、进行安全检查,以确保晚间照明灯光的正常使用。(四)用电管理与停电应急方案1、用电管理

(1)校总务科应加强对用电的管理,确保用电安全,对电器设备应进行定期清查和维护,不得带故障使用。(2)任何人不得随意乱拉电线,安装电源插座和电源开关,严禁使用绝缘过期的电器设备,电器设备的安装和使用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并严格遵守国家规范。(3)各班应杜绝使用电炉、热得快、取暖器等电暖设备,以免发生融电及火灾的发生.

2、应急预案(1)若遇电力部门通知停电,总务科应通知各年级组,备齐照明应急所需的物品,如电筒、蜡烛等。(2)如停电时间较长,可组织保育员关闭教室及消毒间的所有用电设备。(3)因临时停电而未烧热的饭菜,不得提供给幼儿,学校总务科可通知食堂校外另购餐,但应提醒注意饭食卫生。

篇12

政府综合灾害风险防范的财政投入必须通过政府机构的设置进行运作,并在风险防范的各个环节体现其功能,最终实现灾害风险的减轻。我国学者曾提出了综合灾害风险防范的“结构优化模式”与“功能优化模型”.其中,结构体系指安全设防、救灾救济、应急管理与风险转移四个维度,其具体构成是政府针对综合灾害风险防范的机构设置。

其中,安全设防机构在我国主要是指进行防灾能力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类的相关职能部门,主要使用由国家发改委与财政部安排的计划类项目经费。

救灾救济在我国主要针对国家减灾委和民政部,主要使用由财政部安排的中央救灾资金以及各级地方政府准备的救灾救济资金。应急管理工作主要由国务院应急办综合协调各部委工作,统一部署安排。风险转移工作主要针对金融系统,包括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使用各类金融工具实现灾害风险的有效转移。政府综合灾害风险防范财政投入的结构优化需要回答的关键问题是: 有限的财政资源应如何在不同的政府部门之间进行分配,而在各个部门内部又如何在灾害风险防范事业与非防范事业之间分配。

政府综合灾害风险防范财政投入的功能体系是指政府在备灾、应急、恢复与重建等灾害风险防范周期的四个环节上分别进行财政投入。功能体系是系统输出的体现,是系统结构决定的结果。功能体系与结构体系之间存在联系,但差异较大。例如,备灾环节就分别涉及安全设防与风险转移(风险转移的灾前安排) ; 应急环节主要对应应急管理; 恢复与重建环节至少同时涉及救灾救济和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的资金支付) .一个系统功能的实现需要一到多个系统模块共同执行,因此在上述综合灾害风险防范的环节与功能中,通常都涉及到一个或若干个政府职能部门。政府综合灾害风险防范财政投入的功能优化需要回答的关键问题是: 在备灾、应急、恢复与重建等各项功能( 或各个阶段)上,政府有限的财政资源应如何投入方能最大化地减轻灾害风险?

二、政府综合灾害风险防范优化的重点

( 一) 必须准确评估灾害风险度

从国际先进经验可以看出,开展客观的定量风险评估是优化政府在综合灾害风险防范体系中的资金投入的先决条件,定量估算各种投入措施的效益与成本的基础。由优化目标可知,评估的风险应是一级政府所辖区域和给定时间范围内某种或多种自然灾害造成财产损失与人员伤亡的不确定性,风险评估得到的结果应能够以定量形式( 如损失的超越概率曲线) 进行表达。必须构建区域综合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特别是考虑多种自然灾害的“多灾种”风险评估模型,完善区域自然灾害承灾体与脆弱性数据库,使模型具备现状评估与情景模拟( 预估) 的能力。

发展针对防范投资优化的综合灾害风险评估模型首先要重点发展“多灾种”的综合模型,以及对间接经济损失风险的建模。由于政府进行防范投资的规划与预算以区域综合为导向,同时还需要在各种部门与职能之间进行优化,风险评估模型必须是在单灾种基础之上完成的综合风险。而“多灾种”不等于单灾种的简单加和,区域内各自然灾害灾种之间的“群发”与“群聚”等相互关系变得十分重要。这一问题在当前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研究中亦是前沿问题。其次,风险评估模型中必须表达灾害事件的间接损失,否则会造成防范投资效益的低估。当前研究者普遍使用投入 - 产出、可计算一般均衡等模型针对灾害事件估计间接经济损失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考虑间接损失的风险评估模型发展仍然缓慢,尚无法满足防范投资优化研究的需求。

( 二) 应该准确估计防范投资的效益与成本

灾害风险防范投资的效益与成本均有着高度的“机会”本质。我国经济学家于光远曾经提出,灾害的经济学是“减负与加正”的经济学。一笔财政资金若用于某类灾害风险防范措施,则放弃了其用于其他部门或事业从而获得收益的机会,是为防范投资的机会成本; 另一方面这笔资金也可挽回或避免一定的损失,是为防范投资的效益。风险防范投资的效益与生态环境服务价值等许多“非使用”或“非市场”价值类似。防范投资的效益与成本均有着高度的“机会”属性,其估计过程依赖于情景假设,即不进行防范投资与进行防范投资的情景对比。

三、政府综合灾害风险防范的难点

在成本方面,政府进行综合灾害风险防范投资时规模较大,防范投资行为对经济结构与运行状态势必造成难以忽略的影响。例如,政府若大规模开展抗震加固工程,其工程需求势必为建筑行业带来大的发展契机; 政府若大力扶持灾害保险,投入相当的财政资金用于保费补贴,则相应也会为保险行业的发展形成影响。若要将上述影响在优化模型中充分考虑,则必须使用一般均衡框架,否则难以准确估计防范投资的机会成本。此时,须依赖投入产出模

型或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然而,当前我国政府在综合灾害风险防范的投资分散于各个部门,对于编制恰当的投入产出表或社会核算矩阵、检验模型参数造成了很大困难。 在效益方面,当前研究中多采用可直接计量的如效益、成本( 如 CATSIM 和 WCRM) 或 GDP 增速与稳定性等指标。事实上,福利经济学讨论社会最优时一般使用社会效用函数,要求防范投资所带来的单位边际社会正效用恰好等于其带来的( 因其他事业投资减少而造成的) 社会边际负效用。由于公众普遍持有风险嫌恶的偏好,在不减少期望损失的情况下降低灾害损失的不确定性也可带来效用的提升,因此,单纯使用现有研究中使用的可直接计量经济指标会导致防范投资社会效益的低估。

篇1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