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小学语文的教育随笔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小学语文的教育随笔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小学语文的教育随笔

篇1

一、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及随文练笔的兴趣

受小学生年龄较小的影响,他们的注意力要比高年级学生更容易分散,为此只有培养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才能较长时间的吸引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教师必须注意不断提高语文阅读文章的趣味性,并不断提高文本内容的趣味性,能够将学生吸引到文章内容中去,从而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趣味。对于学生来说,自愿接受教师的指导,可以让他们的阅读水平有更好的提高,而且可以将这种阅读技巧应用在日常的随文练笔中去,进而达到不断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合理设计阅读教学的文本和情节

在日常语文写作教学中,扩写是语文教师常用的练笔手法,也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展开更进一步的写作,在扩写开始之前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接下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合理的展开文本阅读。对学生开展阅读教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合理展开文本内容与情节的方式,培养和提升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和随笔写作能力。也就是说,语文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练笔点出发去感悟和理解文章中的人物情感,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开展故事情节的写作。比如,在学习小学语文《叶公好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再现叶公见到真龙时的情境,并且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角色表演,让他们亲身感悟和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学生完全理解这则寓言中的内涵意义之后,再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扩写,将文本中的情节进行合理的拓展,这种训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而且可以悬链学生的随笔写作能力,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进一步理解,最终达到促进学生阅读水平提高的目的。

三、充分发挥文本情感的作用

篇2

“练笔”,安排在课文之后,体现了读与写的直接结合。在写法上,以仿写为主。既仿内容,也仿写法,可以把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方法直接迁移到“练笔”的实践上来。如我爱故乡的杨梅》,“练笔”安排的是写一种水果,和课文内容相对应;在写法上,要求写出它的样子、颜色、味道,同课文的写法也相对应。根据心理学迁移原理,相似点越多,越容易实现迁移。因此,这类“练笔”,较容易使学生把从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方法应用到练习上来。

“练笔”的作用有四:(1)弥补基础训练中作文训练量的不足。统编教材中每学期安排8次作文,实践证明是不够的;“练笔”的设置,使作文训练量增加50%以上。(2)加深对课文写作方法的理解。“练笔”安排在课文后面,在让学生理解了课文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内容之后,通过仿写实践,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写作方法的理解,从而提高阅读能力。(3)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练笔”次数的增加,使观察的对象多样化,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4)多进行片断练习,为基础训练中的作好铺垫。从与课文的联系来看,“练笔”内容、写法、与课文内容、写法更密切,可以直接仿写,因而难度小些,而基础训练中的作文则和课文直接联系较少。先易后难,能促进迁移能力的初步形式。

二、“练笔”的切入

找准切入点,确保随文练笔的情趣性。随文练笔的关键在于结合文本找到恰当的练笔切入点,有效启动学生的练笔欲望。就教材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落点:

1、练笔的点要选在情感喷发处

捕捉这种情感的蓄积点,及时练笔,能将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的感悟和积蓄的情感沉淀下来,久而久之凝结成学生的思想。

2、练笔的点要选在空白补充处

在教材中,有的课文常常在某些地方留下空白,给了学生无穷遐想和无尽感悟的空间。教师要以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悟性挖掘教材中的训练点,让学生植根于课文,想象于书外。

3、练笔的点要选在文本拓展处

教材中许多内容留有发挥的余地,存在文本的空白召唤力,在言而未尽之处拓展练笔,充实了文本,也圆满了学生在文本阅读中的情感体验。

4、练笔的点要选在技能迁移处

运用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迁移文本中的精彩表达方式进行结合文本创设一种富有情感意味的“真实”情境进行练笔,能让语文运用鲜活起来。

5、练笔的点要选在意象还原处

汉字是表意性的文字,一个汉字往往就是一个特定的意义世界。教学时可以词语为基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潜心涵泳体悟,展开词语意象的练笔,那么汉字丰富的内涵、灵动的精神就会生动鲜活起来。

三、“练笔”的方法

1.从读悟写

阅读教学要贯彻课程标准中指出的“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认识,受到教育,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即从思想内容回到语言文字,做到从读悟写,把练笔建立在理解、吸收、积累上。

如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在逐段理解课文内容后,要指导学生回头看作者是怎样写杨梅果的样子、颜色、味道等特点的,并注意通过板书揭示写作方法:

回头看表达,学生的注意力放在学习表达上,而不是放在对内容的理解上,这有利于把读中学到的写作知识迁移到“练笔”上来。

2.从扶到放

(1)扶。先摆出一种水果,让学生当场观察、练笔。老师当堂巡视,发现典型,然后讲评。采用对比讲评法,先讲评一个好的片断,评好在哪里?是怎样写出样子、颜色、味道方面的特点的?再讲评一个差的片断:差在哪里?要怎样帮助修改?以上的扶,是扶中有放,放中有扶,把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在一起。

(2)放。课后练笔,让学生在课后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来写,然后带到班上在小组中交流,把写得好的作文贴在学习园地上。

四、“练笔”的评价

讲究评价策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提高随文练笔的实效性。

1、鼓励性评价

每次的批阅,我习惯于将学生的作文分成优、优、优下、良四个等级,当遇到精彩的文章时,我总是情不自禁地写上个大大的“好”字,或用红笔勾出其中精彩的词句,并在旁边注上,生怕一时的马虎而错过每一个精彩之处;当遇到学生出现难题征求意见时,我总是耐心而中肯地在空白处写下我的建议,帮助他们渡过心理上的难关;当学生稍进步时,我总是用热情的语言鼓励他们争取更大的进步,而出现退步时,便会用劝告的语言提醒他……

2、提供展示平台,群众的评价,激励学生的成就感

篇3

随文小练笔是指以课文内容为写作素材,把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结合起来,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

二、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中随文小练笔的思考

针对以往随文小练笔存在的孤立割裂等问题,我们尝试了新的单元整组教学,让练笔紧紧地围绕在整体目标之下,将随文小练笔与单元大练笔结合起来,获得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整体效应。以下是本文对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中随文小练笔的几点思考。

(一)树立单元整组教学意识,开展随文小练笔

单元整组教学强调从整体出发,在整体的基础上展开各个部分,最后再回归到整体上来,这为提高学生的单元习作水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协调学生阅读与练笔之间的关系,使之达到合理的平衡点

一般在学生的阅读课上,时间大多数都用在口头交流上,虽然学生经历了一次愉悦的语言文字旅程,但是,课堂上学生的那些富有诗意的语言就像落叶一般被风吹走,不能保存下来供以后欣赏,为以后的写作提供素材。

2.小练笔与大练笔相结合

每每开始一个新的单元,教师首先要熟悉整个教材的内容,在考虑到学生实际能力的前提下,把小练笔与大练笔结合起来,使两种训练方式融为一体,优势互补,以小练笔作为大练笔的补充性和拓展性训练,同时要尽量使辅的随文小练笔训练与整个单元的写作要求相一致。

(二)在树立了单元整组的意识后,要依据具体单元有针对性地进行随文小练笔

1.构建完整的主体为随文小练笔创设合理的情境

教材的每个单元之间都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每个单元相对于这个完整的整体来说,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完整个体,有自己的集中的知识点,有完整的主题,有统一的情境氛围。

2.注意平时的观察积累,为练笔积累素材

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要注意随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练笔积累丰富的素材。通过小练笔走进生活,让学生拥有丰富的写作过程

篇4

1.3盲目提问,让学生回答无从入手。有的教师过多地提一些诸如“对不对?”、“是不是?”、“行不行?”等问题。有的只注重问,不注重讲,简单认为提问的多就是启发式教学。表面看,提问多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热闹非常,实际上并无实效,长此以往,反而会使学生养成轻浮态度和懒汉思想。

1.4先点名再提问。有些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尤其是在对以往知识的回顾当中,常常会先叫起某位同学,然后再提出问题要求回答。一方面,被点名的学生不知所措,而其他的同学同时不会对问题加以思考,而仅仅充当了一个听众的角色而缺乏了对以往知识的自主性的回忆。

1.5假借提问而惩罚学生。给学生个“难堪”,这不仅不利于教育学生好好学习,而且往往引起学生反感,严重妨碍搞好师生关系。

2.数学课堂提问的目的 课堂提问是由教学目标决定的有计划的教学手段。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多元情景化”的教学,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加德纳指出,教学方法的重要特点在于,它不象工业化生产那样“以逻辑方式大量制造的手艺”。这就是说,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艺术性,教学活动的“中心精神就在于教学的乐趣”,“采取不同的方法,尽可能有力而正确的把重要内容传授给不同心智的学生”。加德纳盼望老师能够有“引人入胜的切入点”。“问题教学”也正是利用一个“有意义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来传授重要内容的一个很好的方式。

数学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和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其目的在于:

2.1激发学生根据提问进行积极思考,为学生创造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条件。在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教师应根据课堂的具体要求,给学生提出问题,给于学生思考的方向,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的放矢。

2.2通过问题的反馈功能,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对于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指导和评价。很多学生往往因为知识网络的不全和思维的局限性,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考虑问题不全面或者解决问题受阻等情况。通过对学生对问题解决情况的反馈,及时地优化学生的思考,克服问题的难点从而让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进行到底。

2.3集中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有的学生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只带嘴和手,缺乏动手操作意识。因而在学习当中,很容易出现听课的疲软。适当地设置问题,将课堂的教学过程丰富多彩,跌宕起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4开拓学生思路,启迪智慧,使学生学会良好的构思和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爱看小说的人不一定能写出优秀的作品,只有不断地尝试写作,才能提高自己写作的能力。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述能力也同样要在不断的训练当中加以培养。不断地让学生在问题当中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学会表达,才是提问的真正目的所在。

篇5

一、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并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挖掘教材内容,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爱国教育,从而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知识面窄,表现欲强,争强好胜,教师结合学生的这些特点,讲课要生动、形象,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同时,由于小学生喜欢被肯定、被表扬,教师经常用鼓励性的语言,可以促进学生的进步。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其主体作用主要表现在学生的自我教育上。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规范学生的行为。比如在教低年级的学生,要引导学生时刻注意到自己是中国人,知道国旗、国徽、国歌等基本知识;在教中年级的学生时,要注重给学生传授国家和民族的相关知识;在教高年级的学生时,应该重视挖掘教材,对学生党国家政策方针以及社会主义建设辉煌成就的教育。这样就把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了。

二、充分挖掘教材

小学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着富饶的土地,壮美的山川,丰富的宝藏,还有一群勇敢勤劳的人民。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中描写了小兴安岭美丽的四季,丰富的物产。在授课的过程中,学生深深地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为自己是中华儿女感到骄傲、自豪,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这样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就得到了培养。又如在上《刻舟求剑》一课时,教师要重视刻舟求剑的道理,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我们不能像《刻舟求剑》的人那样不知变通,要用发展的观点来处理问题。这样就启示学生做事不能死守教条,不知变通。这样就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了德育教育。

三、创设教学情境

情景教学是围绕教学目标设立的,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感知与体验,从而形成一定的道德认知。特别是在教师无法充分表达作者情感的时候,更要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创设和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分地理解与掌握。比如音乐情境、画面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等。在学习《小珊迪》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首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音乐,营造一种悲伤、凄惨的课堂氛围,接着用一些语言引导其继续学习。这样就可以引起学生与小珊迪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在讲授课文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这两个情境:一、小珊迪被撞,车夫扬长而去的场面。二、小珊迪临死前的悲惨场面。通过这两个场面,揭示了旧社会的黑暗,赞扬了主人公的良好品德,实现德育教育的渗透。

四、利用语文实践活动

教师还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比如演讲、作文、周记、随笔等。作文、周记、随笔等教师与学生交流的重要方式。在作文、周记中学生可以尽情倾吐自己的心声,挥洒自己的才情。而教师通过批改学生的习作,重视评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指导。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笔者十分重视利用课前三分钟,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比如有一次某学生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发生了一点小事故。于是笔者借机在班级开展了一次以交通安全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在布置任务之后,学生在课外搜集资料、查找例子,为演讲比赛作了充分的准备。学生在准备演讲的过程中就得到了安全方面的德育渗透。同时,教师对于演讲中情绪消极的学生要多给予鼓励;对自满的学生要告诫他们不骄不躁;对于处于迷茫、困惑中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引导与帮助。

结语

总之,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必须要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心里特点,开展适时的教学。积极探索多种途径,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得到相应的熏陶,提高教学效果,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沈龙明.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陈红旗.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的几点做法[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8).

篇6

随文练笔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和设计要求,教学的手段和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果把握不好就会掉入俗套,呈现出一定的随意性和混乱性。随文练笔其实不能随意,在设计上要突出针对性和有效性。小学生天生好模仿,并且在模仿的过程中能凸显他们的个性,模仿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在借鉴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精挑细选的,无论是从美学的角度、情感教育的角,还是文学赏析的角度来看,都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和仿写性。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仿写语文句子和文章是提升写作水平的有效方式,这也是他们易于接受的学习模式。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挑选仿写段落和句子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认真,选择仿写性较强的部分进行创作。

比如在学习《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选取第二段“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这段文字以物喻人,突出了学生品质情感的教育,值得仿写。学生A:“绳子谈不上锋利,如何确定目标,锲而不舍,就能把木头锯断。如果我们也能像绳子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学生B:“愚公一个人的力量是非常微小的,可是他目标明确,毅力坚定,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如果我们在学习上能像愚公一定,我们的成绩一定会大大提升。”学生的仿写也非常的有趣,源于教材启发,但不拘泥于形式,有自我的创新,这是值得肯定的。

二、抓住教材文章空白,尝试让学生填充内容

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先生曾说:“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那凭借就是国文脚本。”所以在进行随笔练习的时候一定要依托教材,认真的研习教材,巧妙的构思随笔练习的内容。任何文章的创作都有一定的依据,作者有意无意都会留下一些空白,给读者的阅读腾出了想象的空间,这些文本空白恰恰为随笔练习埋下了伏笔。阅读不但是美文鉴赏的过程,也是创作的过程,所以需要让学生主动的参与,把情感和思想都融入到文章中去。而在阅读教学中适时插入文本“空白”填补,让学生成为第二作者,结合内容进行续写和填充空白,一方面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提升了写作水平。在空白填充的过程中,学生所言就会言之有物,言之动情,让文本增色不少,同时也能更好地深化了文本的主题,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互利效果。

比如在阅读《三打白骨精》这篇文章的时候,由于出自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其中给学生留下的想象空间也非常的广泛,文本空白较多。首先为了突出人物描写,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对白骨精进行描写。学生就会发挥想象,对妖怪进行包装,学生A:“白骨精,皮肤较黑,长相自卑,三头六臂,能飞能走,时男时女,捉摸不透。”学生B:“皮肤较白,嫩如牛奶,体型较瘦,瘦骨如材,披头散发,牙齿像锯齿。”文章的空白之处很多,再比如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假想“白骨精一心想吃唐僧肉,前三次都被孙悟空识破了,那么如果有第四次,她会变成什么呢,请续写”。这样的随笔练习安排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升创作能力。

三、鼓励学生多写批注,培养练笔习惯

篇7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不坚实,对于我国母语教学综合水平和整体质量的提高将构成严重的阻碍,基于多方面因素,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是非常有必要的。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用心钻研教材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钻研教材不够重视,把主要精力放在收集课外资料和制作课件上,没能做到认真研读教材。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之前,必须紧紧把握好教材,反复深入地阅读课文,这样才能在授课时讲出精髓并收获更大的实效。教师要做到通过阅读与教材配套的教师用书等资料,从编者的角度对教材作一个整体的了解;再用心去读好每篇课文,做到有所感悟并用自己的感悟去揣摩学生读后的感悟,力求在教学中与学生产生共鸣;同时还要注意教材的前后联系,将课文前后联系对比,寻找知识的关联处。

此外,教师还应认真筛选教材内容,突出语言的训练,在理解课文方面不要低估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达到理解目标时不要脱离课文语言进行架空的分析。总之,在钻研教材时一定要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编者的编辑意图,把课文的内容、语言、写法结合起来体会;既要“得意”又要“得言”,务必抓住语言文字这一主线。例如,景美情深的课文就可以“以读代讲”,有的课文在语言上有特点,就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课文的语言;有的课文在句式、构段上。在整篇课文的表达方法上有特点,那我们就要对应地在这些方面下功夫。

二、加强朗读训练

厨师烧菜不能缺少“盐味”。课堂阅读教学也不能缺少“言味”。特级教师于永正说:“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是诵读。“多诵读,熟读成颂,笔未着纸,可用的多种表达方式早已蜂拥而至,你自然可以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因此,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强化学生的朗读训练。才能读出文本之“味”。让语文课体现真正的“语文味”。具体朗读的形式有:范读、分角色读、比赛读、小组读、自由读、开火车读等等。具体的朗读方法可分为:默读、浏览读、从文本的不同角度读、联系上文读。如此变换方法与形式进行朗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更好地体味文本的思想,读出文本的“味”,实现“积累语言”和“促进人发展”的意义。

在实际的阅读课堂教学中,我发现许多老师都能做到伴随着课文的语言在朗读中行走,在读中悟。悟后读,读与思紧密结合。然而。有些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总是一厢情愿,把自己的成年人的思维强加给学生,逼着学生进行虚假表演,强行重读或轻读某个词语,结果学生读来读去,也不能读出文本之“味”。一位老师指导学生带着某种感情去读书:“你能读出酸酸的语气吗?”“你能读出高兴的语气吗?”如在教学《一路花香》一文时,在没有创设有效的朗读情境与联系上下文的情况下,直接让学生带着“自豪”、“惭愧”的语气来读,都是行不通的、无效的。

三、灵活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并没有统一固定的模式,在实施阅读教学中要做到因文而异。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景色美、意境深远、感情深的课文,可以采用以朗读指导为重点的“导读、练读、评读、赏读”的教学模式;对于那些童话、寓言类的阅读课文,可以采用“初读知顺序,熟读记语言,再读演一演”的教学模式:对于有值得思考与深入探索的问题的课文,可以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与学生进行较深入的互动与探讨:对于写法有比较鲜明的特点、能对学生的阅读写作有一定借鉴意义的课文。可以采用“了解内容,领悟写法,尝试运用”的教学模式;对于那些着眼于开阔学生的视野的选读课文,可以采用“一读粗识课文,二读略知大意,三读交流思想心得”的教学模式。

四、创设趣味情境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教育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刺激。”然而,长期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由于手段单一,方法老套,教具缺乏,较难培养稳定、持久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的内驱力。实践表明,要想让学生更好地接受课本中“静止”的知识,教师必须着力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把“静”的教材内容转化为“动”的外部活动,如此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 在学习能力不断培养的过程中体验求知的乐趣。

例:一位老师教学《九寨沟》一文时,充分利用网络向学生边展示九寨沟那茂密的森林、神奇的湖泊、壮观的瀑布等美丽迷人的景色,边播放歌曲《神奇的九寨》。在充满激情、悠扬动听的旋律声中,结合具体课文内容,教师进行了生动的讲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又适时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如此设计,不仅节约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无需教师冗长的语言描述, 学生便仿佛身临九寨沟那美丽神奇的胜景之中,被其迷人的景色所倾倒。

五、养成良好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学生阅读量很大,但往往是边读边忘,收效甚微,这与他们阅读时不做阅读随笔有直接关系。因此,教师不能任由学生随意阅读,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做好读书笔记。对阅读文章中的好词、好句进行圈点、摘抄、评注,让学生弄清作品“写什么”“怎样写”和“为什么这样写”。长此以往,学生就可以养成读书摘录习惯,会激发他们的文字敏感性,让他们学会积累优美的语言知识。同时,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也将大大提高,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就水到渠成。除了养成阅读中的“随笔”习惯之外,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收录阅读作品集。教师可以每隔一段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一次“阅读作品展”,并附上阅读随笔。学生会用心制作出自己的阅读作品集,在展览过程中,还能够观察到其他学生的阅读作品集,会互相学习、互相交流,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结语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能进一步加强阅读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究,结合学生实际,才能把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篇8

二、调查分析与结论

为了聚焦所研究的问题,本文将重点分析城市小学语文教师涉及教学的“语言素养”情况。“教师语言素养”主要由“素养认知”“素养策略”“素养行为”三个具体维度构成。认知维度代表性题项分别是“教师个人写作水平高或者给学生写下水作文对提升学生作文水平作用很大”“教师语言能力强,审美水平也强”和“语言水平高,语文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也会高”;策略维度代表性题项分别是“背诵古诗词和经典古文是提升语言素养的最佳途径”“语文教师提高语言素养最主要的方法是经常写作”和“语文教师大量阅读可以提高语言素养”;行为维度代表性题项分别是“我自己阅读的时候会特别注意作者的用词”“我每学期也会写些日记、随笔或者新闻报道、教学论文”和“我平均每星期读一本书或一本文学类、教学类杂志”。下面对三个维度的调查的结果予以分析。

(一)调查分析

1.城市小学语文教师对语言素养及其在教学中所起作用的认知

经过多次验证,认知维度最后选择的代表性题项有三个,分别是“教师个人写作水平高或者给学生写下水作文对提升学生作文水平作用很大”“教师语言能力强,审美水平也强”和“语言水平高,语文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也会高”。这三个题项中,前一个是正向题项,后两个是反向题项。调查发现,城市小学语文教师在语言素养认知维度上有着显著的差异(P=0.000<0.001),不同年段教师对语言素养作用的认知判断见表1。

认知1是第一个题项,具体问题是“教师个人写作水平高或者给学生写下水作文对提升学生作文水平作用很大”。整体上城市小学语文教师持赞成态度,总计达83.8%。其中,中年级教师认可度最高,高出其他两个学段教师7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低年级教师否认率高达9.3%,可能与其长期从事低年级教学,涉及整篇写作、片段写作少有关。

认知2是第二个题项,具体问题是“教师语言能力强,审美水平也强”。这是一个反向的题项,教师的“语言能力”与其“审美能力”并不呈因果关系。但是调查结果显示,有88.5%的城市小学语文教师都认同了这个没有因果关系的判断。其中,高年级教师认同度相对较低,高年级教师否认率是低中年级教师的3倍以上。

认知3是第三个题项,具体问题是“语言水平高,语文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也会高”。这也是一个反向题。与认知2相比,这个表述更荒谬。一个人的“语言水平”与其“思想道德水平”没有任何因果关系,这是一个常识。相对于认知1与认知2,这一题认可度要低一些,占总人数的69.8%。但是从整体上说,城市小学语文教师有这样的认知仍是让人深思的。

2.城市小学语文教师对提升语言素养策略的认同

策略维度在验证后筛选下来的三个代表性题项分别是“背诵古诗词和经典古文是提升语言素养的最佳途径”“语文教师提高语言素养最主要的方法是经常写作”和“语文教师大量阅读可以提高语言素养”。调查发现,城市小学语文教师在提升语言素养策略维度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P=0.000<0.001),不同年段教师在提升语言素养策略上的认同见表2。

表2 城市小学语文教师对提升语言素养策略的认同

策略1是第一个题项,具体问题是“背诵古诗词和经典古文是提升语言素养的最佳途径”。“背诵古诗词和经典古文”是千百年实践检验出的提升语言素养的良策,城市小学语文教师总赞成率达到88.4%,仍有11.6%不赞成,其中集中在低年级,也许与低年级教学中背诵积累的要求没有中高年级高有一定的关系。

策略2是第二个题项,具体问题是“语文教师提高语言素养最主要的方法是经常写作”。“背诵”是输入,写作运用是“输出”。语言素养主要体现在口语交际与书面表达上。调查发现,中高年级小学语文教师不认同的比例比较高,都是9.3%,是低年级的4倍。从教学的角度看,中高学段都进行了正式的习作教学,却有近20%的教师不认同写作的重要性,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现象。

策略3是第三个题项,具体问题是“语文教师大量阅读可以提高语言素养”的。三个学段的教师在认同度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3.城市小学语文教师对提升语言素养行为的认同

行为维度验证筛选出的三个代表性题项分别是“我自己阅读的时候会特别注意作者的用词”“我每学期也会写些日记、随笔或者新闻报道、教学论文”和“我平均每星期读一本书或一本文学类、教学类杂志”。调查发现,城市小学语文教师在提升语言素养行为维度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P=0.000<0.001),不同年段教师在提升语言素养行为上的认同见表3。

表3 城市小学语文教师对提升语言素养行为的认同

行为1是第一个题项,具体问题是“我自己阅读的时候会特别注意作者的用词”。这个题项是对第二个维度第三个题项的检测,即不注意文章语言使用的“大量阅读”是很难提升语言素养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1.7%的小学语文教师认同“注意文章语言使用”,88.4%的小学语文教师阅读中都不注重作者的语言使用。认同的学段中,中学段教师比例最低,只有低、高学段的一半;不认同的教师中,低中学段比例最高,高出高学段5-7个百分点。

行为2是第二个题项,具体问题是“我每学期也会写些日记、随笔或者新闻报道、教学论文”。本题与维度二第二个题项呼应,都是关于语言素养的运用。题项提供了四种语文教师经常涉及的文体样式,在四种选择一种的认同中,总量只有81.4%,有18.6%小学语文教师半年都不动笔,尤其以中高学段为甚。

行为3是第三个题项,具体问题是“我平均每星期读一本书或一本文学类、教学类杂志”。本题与维度二第三个题项呼应,都是关于语言素养积累的。让人困惑的是,在策略选择上,小学语文教师100%认可“大量阅读”的重要;但是,在个人行动上,每个星期都有一定阅读量的人数比例只有65.1%,高达34.9%的小学语文教师不怎么阅读,尤其以低年级为甚。

(二)调查的初步结论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分析,关于城市小学语文教师语言素养现状,我们可以初步得出如下结论。

1.关于语言素养的认知有比较严重的偏差

认知偏差明显体现在维度一的两个反向题上。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多重,主要是语文教师对理性思维重视不够,多从个人感觉出发,简单将“审美素养”与“道德素养”等同于“语言素养”,忽视了许许多多语言素养很高的人在审美素养乃至道德素养方面的严重不足。以中外作家为例,他们的语言素养都很高了,但是奈保尔、胡兰成、塞林格、谷崎润一郎等都是缺乏道德素养的人。实际生活中,人品与文品并非总是一致。

2.语言素养养成的意识与行动不一致

意识与行为的不一致主要体现在维度二和维度三的“积累”与“运用”四道题项上。“积累”方面,维度二第三题与维度三第三题严重不一致。这种不一致直接颠覆了“师范”一词,因为许多语文教师已经变成自己不读书,但赞成多读书、只要求学生多读书的人。“运用”方面情形略同于积累,也反映了语文教师自身不动笔,却要学生多动笔的现象。

3.不同学段有关语言素养的认知与行为有差距

由于小学三个学段差异较大,有些教师长期在某一个学段教学,从而形成学段意识局限。例如维度一第一个题项,一、二年级有9.3%的语文教师对“写作”没有感觉;维度二第一个题项也体现了一、二年级语文教师的特点。

三、城市小学语文教师语言素养提升建议

根据调查分析,我们对当前城市小学语文教师语言素养水平的提升提出如下改进建议。

(一)加强理性阅读,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检验阅读

由于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师基本上是文科出身,来自偏重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中文系,长期接触感性作品,严重缺乏理性思维的训练,于是出现诸多语文教师在追求“个性”“感觉”“浪漫”的同时,缺乏“共性”“科学”“实证”的审辨眼光与研究视野,从而出现调查中近70%的语文教师无法判别“语言水平高,语文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也会高”这样的逻辑谬误的情况。因此,矫正方向是积极引入理性阅读,进行科学研究,将日常阅读的内容运用到生活实际中进行检核,达到去伪存真的目的。

(二)从自身做起,多读书,多动笔

化“观点”“想法”为行动,从自身做起,多读书,多读理性的理论书;多动笔,多结合理论总结自己的教学心得。语文教师不是“小资白领”,读书主要不是休闲娱乐;语文教师也不是作家诗人,写作主要不是文学创作。读书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阅读专业理论著作有利于提升自己的教学效果;写作也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结合理论提升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

(三)走出学段藩篱,放眼成长过程

调查发现,同样是小学教师,不同年级段的教师在语言素养的不同维度上显示显著差异。究其原因,有一部分是长期处于一个年级段所造成。显然,对语言素养的认知、策略与行动不能完全由所教年级段教学内容有无决定。有些教师个人价值判断、审美标准受所教学段教学内容的局限,因为小学低学段没有整篇的习作教学任务,就忽视自身写作,这是十分要不得的。一个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教师,于学生培养要着眼于其一生成长,于自我修炼要着眼于一生的丰盈。即使在实际教学中,也应该关注12年完整的基础教育,不能小学不关注初中,初中不关注高中,高中不关注小学。至于小学内部,更应该六年整体一盘棋,而不应该内部再行割裂。

由于调查范围仅限于一个城市,抽取样本仅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因此,本研究对当前城市小学语文教师语言素养现状的描述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些问题我们将在后续研究中予以改进。

 

参考文献:

[1]师曼,等.21世纪核心素养的框架及要素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

篇9

在小学语文新课标的指导下,笔者通过反复琢磨,构想出一套对小学语文课进行探究性教学的思路,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加以应用、总结、修正、提高,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新的学期,笔者几乎每天都被一些东西打动着:下课铃声响了,学生恳求着:“老师,迟一点下课好吗?让我们再合作一次!”第四学习小组的学习心得上写到:“通过第四单元的自主学习,我们真正体会到了语文学习的无限乐趣。”二(1)班的郑××同学在心语里写到:“我太喜欢新的语文课了!每天都怀着急切的心情盼望着下一节语文课!”二(2)班张××同学在随笔里写到:“这就是语文课,她让我自信、洒脱、有个性、有进取精神,我每天都沉浸在语文学习的快乐中。”……快乐着学生的快乐,笔者也沉浸在语文教学欢乐的海洋之中。确实,全新的语文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笔者和学生一起,共同探索、努力研究、积极合作、认真参与,初步摸索出了一种全新的语文学习方式。

一、根据课标制定三级目标

1.知识与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基础目标,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综合性语文素养的关键和根本。

2.过程与方法。要让学生寻求并掌握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注重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情感,使之形成积极、正确的态度。

二、确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理论指导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和学生要共同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以改变学生落后的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观念和自主意识,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同时,要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鼓励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并高度评价其学习成果。这样,学生就能在语文实践中丰富自身的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

2.合作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合作的欲望,调动他们的合作的积极性。通过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团队合作学习,实现生生合作、互动,并在语文教学中取得可喜的成绩。

3.探究学习。教师应耐心、细致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习惯和能力,并勤于钻研、思考、提问,并乐于同学生进行交流,具体做法如下:

(1)建立语文学习成长袋:语文学习原始资料表;入学前家长评价表;学生进步记录表;家长月反馈表;语文学习目标表;教师评价表、激励表;学生学习经验表。

(2)学生自主命题袋:面试命题卡、笔试命题卡(按单元出题)。学生分小组确定出题人、答题人、评价人,并评选出优秀命题者。

(3)学生合作探究小组:按课文、活动分组。(探究小组的类型:单元活动小组、四人小组、特色小组、男同学团队、女同学团队、兴趣小组……)

(4)课外名著学习沙龙:拓展性阅读、研讨。(名著推介;名著阅读札记;名著观感交流;名著名人谈;名人访谈录;吹毛求疵看名著……)

(5)学生学习成果评价组:评委由学生自我推荐、竞选产生。(评价内容:课堂活动评价、课堂发言评价、课外学习效果评价、资料信息收集评价、随笔评价、学习成绩阶段性评价、作品发表评价、语文学习整体性评价……)

(6)语文大世界学习成果展示交流课:在教室的各个位置布置自己的成果展示,包括图片、资料、作品、多媒体成果等。

(7)语文学习问题抢答、辩论赛:分单元、课本、文体、问题类别(准备课文:《难忘的一天》、《酸的和甜的》、《望庐山瀑布》、《古诗两首》、《桂林山水》、《珍珠鸟》)

(8)课本剧演出:《黄河的主人》、《少年闰土》、《两小儿辩日》。

(9)中段考:面试题(学生自主组织试题、学生准备答案),笔试开卷。

(10)期末考:面试题(学生自主选定试题,学生评委准备答案),笔试开卷。

(11)口头作文学生自评组:题目自主拟定、写作内容自定、口头表达成绩评价,人人参与。(每两周一次)

(12)配乐朗诵:评委组由学生自主产生,朗诵由学生自己合作完成。(朗诵课文:《难忘的一天》、《酸的和甜的》、《望庐山瀑布》、《古诗两首》、《桂林山水》、《珍珠鸟》。)

实验的过程就是带着问题摸索前进的过程,相信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一定会为语文教学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茹成.以爱为媒,以情为介,激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情感[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2):47―48.

[2]吴建策.耕读文化,让童心在田园诗中栖居――永外实小“探寻楠溪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侧记[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5):31―33.

篇10

二、深入一线,有效调研。

教研员的生命在基层,活力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本学期是下乡范围最广泛、时间最长久、次数最频繁的一学期。正是在这些活动中,我耳闻目睹了大量最鲜活、最真实的教学现象,并及时撰写了教育随笔,充实了自己教研员的经验。调研活动情况

2月24—25日,参加了xx镇教学能手的评选活动。

3月5日,参加了实验小学高段语文组的现场教研。

3月10日、3月24日、5月5日分别参加观摩了xx联校、xx联校、xx联校的拉网式听课活动。

4月13日和6月16日,随局领 导分别到xx中学和xx联校调研。

11月3日,到xx督查防控甲型流感情况。

2、参与全局活动情况

3月17—20日,3月25日,参与并协助组织全县小学语文教师美文诵读片赛和县赛,并作《奏响阅读教学的主旋律》小型专题讲座。

3月26日,在第二小学观摩了古诗文教学研讨活动。

4月8—23日,参加中学教学能手评选暨兼职教研员评课团体赛。

5月11—15日,参加并组织小学远程教育课堂教学团体赛。

5月19日—6月5日,进行历届小学教学能手考察评价。

8月8日,在xx参加了xx村招聘小学教师的活动。

10月20日—30日,参加并协助组织小学教学能手送教下乡暨兼职教研员评课团体赛。

三、锻炼能力,提升素质。

(1)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xx培训基地的五期培训。

(2)3月1—3日,9月13日—15日赴xx参加xx省实验研究课题培训暨观摩研讨会。

(3)共听课160余节。

(4)3月21日,受xx县教育局之邀到xxxx小学作示范课,并作《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专题讲座。

3月31日,在制丝小学讲示范课。

8月22日、27日、28日分别在实小、xx联校、xx李家完小的教师培训会上做讲座。

9月26日,参加xx省第13届小学名优教师做课会,所做的示范课《艾滋病小斗士》荣获特等奖,同时做报告《我在课改中成长》。

(5)力争笔耕不辍,在《xx教育》第1期发表《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追问》,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小学语文教师》第5期发表《三年级期末试题》。《学习报》(教育周刊)第39期作了《山丹丹花开——记xx县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张江霞》的报道。教研快讯《送教下乡促教研》发表在《学习报》(教育周刊)第45期。论文《追求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和《多种形式阅读培养学生语感》均荣获省级一等奖。

(6)参与编写了xx省“小学生发展性评价与检测实验研究”课题语文二年级上、下册工具书。

篇11

二、深入一线,有效调研。

教研员的生命在基层,活力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本学期是下乡范围最广泛、时间最长久、次数最频繁的一学期。正是在这些活动中,我耳闻目睹了大量最鲜活、最真实的教学现象,并及时撰写了教育随笔,充实了自己教研员的经验。

1、调研活动情况

月—日,参加了镇教学能手的评选活动。

日,参加了实验小学高段语文组的现场教研。

日、月日、月日分别参加观摩了联校、联校、联校的拉网式听课活动。

月日和月日,随局领导分别到中学和联校调研。

月日,到督查防控甲型流感情况。

2、参与全局活动情况

月—日,月日,参与并协助组织全县小学语文教师美文诵读片赛和县赛,并作《奏响阅读教学的主旋律》小型专题讲座。

月日,在第二小学观摩了古诗文教学研讨活动。

月—日,参加中学教学能手评选暨兼职教研员评课团体赛。

月—日,参加并组织小学远程教育课堂教学团体赛。

月日—月日,进行历届小学教学能手考察评价。

月日,在参加了村招聘小学教师的活动。

月日—日,参加并协助组织小学教学能手送教下乡暨兼职教研员评课团体赛。

三、锻炼能力,提升素质。

(1)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培训基地的五期培训。

(2)月—日,月日—日赴参加省实验研究课题培训暨观摩研讨会。

(3)共听课160余节。

(4)月日,受县教育局之邀到小学作示范课,并作《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专题讲座。

月日,在制丝小学讲示范课。

月日、日、日分别在实小、联校、李家完小的教师培训会上做讲座。

月日,参加省第13届小学名优教师做课会,所做的示范课《艾滋病小斗士》荣获特等奖,同时做报告《我在课改中成长》。

(5)力争笔耕不辍,在《教育》第1期发表《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追问》,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小学语文教师》第5期发表《三年级期末试题》。《学习报》(教育周刊)第39期作了《山丹丹花开——记县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张江霞》的报道。教研快讯《送教下乡促教研》发表在《学习报》(教育周刊)第45期。论文《追求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和《多种形式阅读培养学生语感》均荣获省级一等奖。

篇12

一、加强课前预习,激发学生自学兴趣

(一)引导学生课前预习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需要充分熟悉教材内容,画出教材中存在的难点和新词等,让学生课前有方向地开展预习活动,这样能够保证课前预习成效,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教材预习,熟悉教材内容,激发学习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为课堂学习活动开展做好准备工作[1]。通过课前预习,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够大致明白教材内容讲述的是什么,而一些基础较差的人会提高对这些知识的重视程度,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法。

(二)为学生提供适当指导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认知水平偏低,在学习活动开展中很容易遇到一些疑难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适当进行指导和帮助,这样做不仅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和认知水平,还能够保证教学活动有的放矢。在为学生提供指导帮助时,教师能够发现基础较好的学生提出的问题较少,问题理解较为深入,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提出的问题较多,并未问题内容过于简单;领悟能力较高的学生,对于文章中描述的伟大人物会表达出钦佩之情,觉悟较差的学生则会流露出不同的看法,看法出现偏差[2]。所以,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不同的学生,在看待同一件事会表现出不同的需求和看法,这样做教师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

(三)因材施教

教师在了解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和认知能力差异情况后,结合实际情况,设计更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明晰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将学生存在的疑惑作为教学难点进行重点剖析。此外,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教学活动,对于一些优等生设计的问题难度较高,后进生问题则比较简单,这样做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3]。由此看来,教师因材施教,设计教学方案,对于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强化课堂教学,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自学引导法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师需要明晰自身的教学职责,起到引导作用,重点通过课堂教学,有针对性地解决疑难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解决问题时,需要在教师的适当指导下,通过对教材中的内容自学、讨论等方法,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最终由教师答疑解惑。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应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能力,对于存在的问题,表达出见解,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有针对性地提出疑难问题,有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4]。激励是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自学过程中,结合实际教学需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出认识问题,通过教材中内容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融会贯通。

此外,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疑问的方式调动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够更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深入思考,但是这种教师设计的疑难问题需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确保同教学内容相联系,实现教学目标。

三、做好课后学习辅导,强化自学能力

(一)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单纯课堂教学活动不能完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需要联系课前预习和课后学习辅导,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后辅导,主要是以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为主,以此加深学生在课堂中所学到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充分消化性学习到的知识内容,学生可以独立做,教师适当给予指导,引导学生讨论和联系。教师不应仅仅局限在课后练习题的辅导方面,还可以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水平适当改变一些练习题内容。

(二)注重写作能力的培养

加强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课文的表述方法和写作特点,让学生模仿写作,写一些随笔文章,将语文基础知识和写能力有机结合,教师对学生所写的作文进行适当的评价、修改,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不断强化写作能力。教师可以同学生一起写作,互相评改,这样在互相评改中不断提高写作能力,强化学生写作能力,提高写作训练成效。通过写作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增强,同时在理解文章时自然更加容易。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素质教育中应用自学引导法是十分有必要的,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语文学习成绩,为其他学科学习奠定基础。由于教学并非是一种单纯的知识讲述,还应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身心参与其中,因此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提升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陆倩.初三语文读写复习中的“引导自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2.

[2]陈天金.着眼素质教育,培养自学能力――湖北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综述[J].小学教学参考,2014,31(03):17-18.

篇13

欲求教好书,必先做读书人。作为小学语文老师,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即语文文化理论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广泛涉猎经典童话名著。教师只有了一定宽度和深度的阅读,才能口吐莲花,妙语连珠,才能让我们的课堂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训练场,更是传递思想,启迪智慧,充满人文情怀和生命活力的大课堂。 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结合文化理论知识,做些课堂内外的小游戏,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

1语言素质

语言素质,包括了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口语,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课堂教学中,都有其重要作用。暂且不论口语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口语是影响学生学习语言的一个重要因素。若教师能说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必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学习语言的良好环境。很难想象,一位说话不清晰、吞吞吐吐、辞不达意的教师,能把教学搞好。特别是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没有较好的口语交际能力,那是根本无法胜任小学语文教学的,是不合格的教师的。

书面语言,主要体现在教师的书写上。教师的书写应当规范,语文教师更该如此,尤其是教低段的教师。学生的书写习惯受教师的影响很大。如果教师能写一手规范、漂亮的字,这对学生无疑是非常有利的。另外,教师写评语、或写一些随笔及学术性文章的时候,用词应该确切。教师的语言修养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素质才会提高。

2文史知识和文学修养

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小学语文涉及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诗歌、散文、小说、议论等各种体裁都有,如果教师缺少一定的文史知识,就很难把课讲好。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文学功底。不仅要对古代诗词有较深的理解,也要对现当代的文学有个系统的认识,还要了解一定的外国文学作品。一个博学的教师往往能赢得学生的尊重。没有学识的教师是没有威信的。

3自然和人文科学知识

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文字基本功,还要有比较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随着时代的发展,甚至还必须了解一点高新科学技术,因为所有这些都会在语文教学中用到。例如:《黄河像》、《琥珀》,有考古、生物学知识,《凡卡》要有旧俄时代的历史知识,《冬眠》有动物知识等,还有生理卫生、天文地理、民族风俗等方面的知识。所有这些仅有语文知识是讲不透的。

4多方面的艺术修养

教师是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只有在文化修养上达到较高的水平,才能承担起教书育人的重任。吹拉弹唱、能书能画的教师容易受到学生的欢迎。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尤其重要的是书法,老师的“三笔”字写得好,学生的字体自然就好,因为学生的模仿性很强。教师的宿舍既是书房,又是画廊、展室,文学名著、文房“四宝”、名家书画、名言名句贴满墙壁,都会显出小学语文教师的独特风格,从而影响学生。

5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