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小学德育的方法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小学德育的方法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小学德育的方法

篇1

2、小学生是潜力股,是祖国的希望。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和全球化,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将小学生作为一支重要的生力军来传承中华古国的优秀传统。小学生是一群具有很大潜力的群体,他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对祖国的灵魂的传承具有极大的意义。因此,将中国的德育教育实现现代化,让中国的德育教育与世界接轨,是当前德育教育的头等大事。在将来的日子里,孩子们将会成为社会的主体,他们是社会的继承者,对社会文化具有改革和创新的能力。现代的德育教学的走向就是在社会中学习,并且终身学习,永远都不能停止。在小学生处于白纸阶段的时候,给他们涂上浓重的道德思想和道德品质的色彩,不仅会使他们终身受用,而且,能有效的提高祖国下一代整体的道德素质。

3、正确的道德观是立足社会的根本。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为社会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21世纪,越来越重视的是各方面都优秀的综合型人才。学历已经不再是学生成功的重点,具有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观才是最重要的。学习的重点不再是掌握知识,更多的,是应该要学会如何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什么是正确的道德观念,才能满足现代社会需要。只有建立了正确的道德观,才能真正的立足社会。

二、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以教学为中心,虽然发挥了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但没有增强育人的实效性。在实践活动教学中,没有推进德育教学。实践活动是学生获得外界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素养培养,提升其人格品质的关键。但是我们的教师在组织实践活动中,往往以娱乐或搞笑的形式出现,很少去挖掘实践活动本身所具有的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结果,口号大于实效,学生得到的实效很少。

2、学校教育没有与家庭教育协调好,没有发挥家庭在德育教学中的作用。我们学校一直坚持文化知识是教育的全部,而家长在“望子成龙”的心态作用下,也自始至终确信文化知识是孩子的一切。所以,如果我们的孩子在学校没有受到良好的德育培养,那么在家里也就不会有更好的品格教育痕迹。在今天社会思想闯激程度如此强烈之下,长久下去,势必会给孩子的性格产生负面影响。

3、教育主管部门对学生的德育教学重视不足。许多地方主管部门至今仍把守着应试教育不放,以提高升学率为唯一追求,并以此衡量学校教育质量与教师的工作成绩,量化文化知识考核项目,而模糊道德文化测试指标。自然而然,教师也不会去做一些与自己考核无关的无用功,而是把自己的精力放在了文化知识的传授上。所以才造成学校德育教学这方面的欠缺。

三、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方法

1、健全德育工作机制。明确德育的管理体制校长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校长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采取切实措施保障国家规定的德育目标、内容和要求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落实。学校应该努力培养好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德育工作队伍,切实办好家长学校,大力普及家教知识,密切学校、社会、家庭的联系,努力形成齐抓共管,整体联动的德育工作和管理机制。

2、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协调与配合,构建思想品德教育网络,保证德育工怍的真正落实。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三大支柱,三者缺一不可。经调查,家庭教育是个“薄弱”环节。为了促进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合作,应该认真做好家与校的联系工作。学校、家庭和社会必须有效地协调与配合,而教师是三方协调与配合的重要力量,担负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此,我校确立了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彻底克服德育的任务由班主任、辅导员完成的偏见,强化每一位教师的育人意识,充分发挥全体教师在德育中的作用。因此,不断加强对教师协同与配合意识的渗透、宣传,不时地组织适当的学习,传授必要的方法。学校和全体教师都吸收了不少科学的、适用的德育工作方法,同时,也提高了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校的德育工作注入了新的力量。

3、要强化校园文化建设,不断优化育人环境。校园文化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更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认真规划,精心设计,落实经费,抓好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和育人氛围的营造。当前,首先要加强校园环境的整治和管理。同时,要将现有的文化宣传阵地充分利用起来,发挥应有的作用。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文明教室”、“文明办公室”的评比,以此推动校园文化的建设。

篇2

一、小学德育的一些基本认识

小学阶段正处于儿童思想教育的启蒙时期,因此我们可以说,小学德育是一项奠基性的工程。从根本上讲,小学德育教育必须坚持“回归儿童主体,回归儿童生活”的基本原则,才能实现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众所周知,德育的本质意义在于不断地塑造和完善一个人的道德人格,因此,只要我们遵循了儿童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就可以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取得实效。

从内容上说,小学德育涉及的面非常广,而且十分抽象,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做起,化抽象为具体,把虚的工作办实。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我们可以让学生从爱家乡、爱学校做起,从热爱身边的一草一木做起,把爱国主义教育具体到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中。

小学德育教育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抓好班主任工作,搞好班级德育,也可以通过抓好各科教学,促使德智体美劳有机渗透,还可以搞好课外校外活动,利用寓教于乐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另外,通过集会、班会、少先队主题队会、社会实践等形式,也都可以进行小学德育教育,它们都是开展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二、小学德育的主阵地是课堂

小学德育的形式和渠道很多,但主阵地仍然还是在课堂上,课堂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在课堂中,德育由于结合了学科教学内容,采用的是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点滴浸润的方式,“润物细无声”,学生可以很方便地接受、领悟和内化,并逐渐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具体到课堂中,为了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深入挖掘教材德育内容,高度重视课堂随机教育

在小学课本中,并没有明显的德育教材,但是大量的内容却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他们均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教师在备课时,应主要把这些蕴含在科学知识中的德育因素挖掘出来,寓德于教,把德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汇于教学过程中。其实,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上,也经常会出现一些德育教育的契机,教师要善于学会抓住这些契机,及时向学生开展德育教育。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必须做有心人之外,还必须要有教育的热情、广博的知识与高超的艺术。这即是我们常说的课堂上的随机教育,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转贴于

2、合理选择恰当教学方法,切实增强德育实际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对于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例如,语文课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面广,德育教育贯穿于文章的始终,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对于那些语句含义深刻,思想性强,又比较含蓄,有特定历史背景的课文,我们应采取辅导理解法,不但要让学生收集有关资料,还要对学生作适当的讲解,帮助他们领悟其中的思想、道理。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通过阅读思考法、讨论吸收法加强德育教育。总之,我们就是要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中感受到美好,领悟到含蓄,受到德育的教育,形成健康全面的人格,增强德育教育实效。

3、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受到情感感染

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电教设备,从音、像各方面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受到环境氛围的感染和熏陶,以实现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专家认为,道德可以通过学习获得,也可以通过学习加以改变,其中影响道德行为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环境。可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对德育所起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在德育教育中,通过课堂渗透德育,以课堂知识为基础,做到以文传道,以情入理,文道结合,情理交融。这样,学生在“随风潜入夜”的潜移默化中,逐渐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提高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辨别能力,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和健康的道德情感。

4、创新德育教育载体,丰富德育教育活动

社会的不断变革和发展,促使我们在传统德育的基础上,必须寻找多样化的、富有新意的德育载体。针对少年儿童对网络的兴趣,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远程教育设备等现代化设施,建设专门的德育网站,用于学生浏览学习、互动交流、收看音像资料、参与各种德育活动,通过网站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多姿多彩的资源特色,打开网络绿色通道,使学生在充满趣味的网络浏览过程中,陶冶情操,健康成长。另外,还可以以活动为载体,融德育教育于活动中,让学生参与活动,这不仅能使学生通过活动展示才艺,还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感悟道德,形成道德意识。

三、小结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经过上述一系列的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我们可以使得学生在做人、做事、学习方面都养成良好的习惯,让他们在思想品德和个人修养等方面都养成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总之,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只要我们把握住了德育的特征,注意充分挖掘德育教育因素,抓住了小学德育教育的主环节课堂,用高尚健康的道德情操影响、教育学生,渗透学生的心灵,就能够实现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篇3

一、加强小学德育队伍建设

在小学德育工作中,要加强小学德育队伍的建设,强化德育队伍的战斗力,让小学德育工作有效开展。首先,要提高德育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小学德育管理者是德育工作的领导者,在制定德育工作实施计划、德育管理体系上具有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小学德育管理者要认真学习德育相关理论,学习德育工作的方法,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探索出适合学校发展的德育工作体系,进而更好地指导小学德育工作。其次,要提高德育工作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不仅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还要提高他们对德育工作的认识,更要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这可以通过开展好德育工作评比、表彰活动等方式来激励,推进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

二、更新德育思想和加大工作力度

在小学德育工作中,要抓紧薄弱环节,有效探索德育工作的方法,完善小学德育的基本方法。首先,要端正学校的办学思想,构建起素质教育机制,在重视技能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摆脱传统教育的困扰,推进素质教育不断前进。也就是说,要淡化考试竞争,按分数排位思想,将德育放在重要位置。其次,要加大德育工作力度,抓好学生的基础道德教育工作。详细说来,要精心设计小学德育总目标,并结合不同年龄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阶段性目标,针对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要采取反复训练、加强引导、定期检查等方式有效整改。

三、开展德育实践活动

篇4

二、让教师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价值,转变德育工作理念

传统的德育工作,教师和学生是在一种不平等的情况下进行的,教师高高在上,向学生宣讲一些道德的标准和理论,要求学生如何做,为荣;不怎样做,为耻。这样一种不平等的关系,给学生会带来一种压力感。而且,这样的一种教育模式,也会让学生发现教师如果做了一些违背道德标准的事情的时候,内心产生极大的不协调,从而干扰道德教育的效果。所以,作为小学德育工作者,教师要认识到,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这样言行一致才会让学生真正受到教育。所以,德育工作不是只要学生学会了就可以,这是一种从教师向学生方向的流动。德育教育的效果是自然发生的,而不是强加给学生的。所以在日常的学校生活中,学生所接受的道德教育是潜移默化自然发生的。德育工作不落痕迹自然渗透,让学生内心无声无息中,不知不觉中就接受了教育和熏陶。

三、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关注到学生的情感体验

道德教育工作面对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带有思想和情感的小学生,他们的思维能力正在迅速发展,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也越来越多。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对这个社会的认识角度也逐渐变得多元化。所以,在这样的工作关系中,教师和学生也在发生着情感上的互动和交流。可以说,道德教育要想发挥作用,首先,需要在情感上让学生有所触动,当学生有所触动之后,自然的就能够透过情感了解到背后的态度。而态度的内容实际上反映出来我们对周围的人,世界和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所以,道德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从中有所触动。让学生在体会情感的过程中,能够更加个性化地认识个人与集体、与社会的关系。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

校园环境是小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所处的主要环境。走在校园中,校园文化的布置,校园的整体文化氛围,都会给学生带去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从生活化的策略来说,校园文化如何建设,如何打造,也是整个小学德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不仅要注重自然环境的干净整洁,优雅美感,也要注重文化环境的健康积极向上。充分利用校园的整体环境,进行道德教育的宣传教育活动。小学生所处的校园环境,也是他们每天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所接触的环境。进入小学阶段,学生们白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中度过,所以,文化环境的打造,要特别注重对学生良好道德素质熏陶的影响。尤其避免对学生产生负面的消极影响。在校园环境中,如果发现学生的一些非道德行为,甚至一些教职工的非道德行为,要及时地干预,避免扩大消极的影响。

五、日常生活中的道德教育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生活化的道德教育,强调学生作为道德教育接受的主体,学生思考并且实践道德标准,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感受道德行为给自己带来的影响。所以,道德教育的效果本身也要从学生主体感受上进行检验,通过学生内在的觉察和外在的表现,综合地进行考察。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一直得到发挥。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关注到学生的生活细节,要从学生的生活现实情况入手,进行道德教育。从道德产生效果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入手,多与学生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并且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灵活的方式来进行道德教育。所以,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略学生学习主体的内心感受,关注学生的真实感受,并且做出回应,这也是生活化策略在道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体现。

篇5

2 教育方法陈旧。普通的思想品德教育限于每周一节的思想品德课、晨间活动、班会等途径,形式单一,学生缺乏兴趣,缺少实践活动。另外,德育需要时间。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教师由于种种原因追求分数和工作繁忙是阻碍德育进行的重要原因。例如主题班会的准备,从确定主题、选择材料到编选、排练,准备的过程至少需要两周时间,其中需要学校、任课老师、学生、家长等各方面力量的配合,其难度是可想而知。

3 思想品德教育评价制度陈旧。目前,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评价注重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注重学生日常行为是否符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没有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否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期末的思想品德考评是班主任说了算,再公正班主任多少也带有一点主观,评的内容只是学生被班主任看到的一面,自然就不能算是十分准确了。平时的好人好事记录本上记录的只是拾到东西交公、帮助他人扫地等,流于形式。甚至有的学生明知道是谁的东西还要交给老师,为的就是给老师留下好印象,在好人好事记录本上记录下自己的名字,这样的德育怎么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呢?

4 外部环境对德育的负面效应。学校在辛辛苦苦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而社会上却是纷繁复杂,黄赌毒泛滥,学生把一些不良品质当成是“护身法宝”,家庭教育不合理,甚至是对学校教育的诋毁,这些都起着负面效应。社会上过多得宣传“个性”发展、鼓吹“自我”,也对学校德育起着严重的破坏作用,学生在提到“最崇拜的人”时,有很大一部分人都说是“自己”;高年级的学生写作文“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的时候,有80%以上的学生写的是父母赌博、吵架等一些家庭中不良行为。这不能不算是学校教育的失败吗?5+2=0不能算是一句空话!

二、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具体方法

1 教师要明确德育工作的内涵,特别要认清当前的新形势、新变化,明确学校德育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教师对发展教育事业起着主导性的关键作用。教师要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把自己定位于做高尚的人,无私奉献的人。

2 改变以往的评价方法。我认为,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方面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把政治理论水平、育人效果、师德作为衡量教师的重要内容,而不是单一凭分数论高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把班主任单独评议改为和自评、互评、家长评议相结合;缩短评议时间,评议的时间由一学期一次改为几个星期一次,及时反馈给家长。

3 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相结合,切实加强社会实践活动。认真组织好社会实践活动,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加强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制定相应的基本实践时间,并把实践活动作为期末考评的依据之一。让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篇6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笔者在教学中,根据小学数学的特点及小学生实际情况,对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渗透德育做了一些探索,取得较好的效果。其具体做法是:

1.利用教材渗透德育

小学数学教学中,含有丰富的德育因素,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良好素材。教师在教数学知识的同时,要不失时机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2]如在教“圆的周长”一节时,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而且这是个固定的数,我们叫它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此时告诉学生,圆周率是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早在1400多年前,他就精密地计算出π的值在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这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圆周率值,比欧洲的数学家计算到这样的结果早了1100多年。借此契机,把我国古代的文化成就展示给学生,学生了解到祖国灿烂的文明史,情绪激昂,精神振奋,都有一种民族自豪感和强烈的爱国情。

2.利用应用题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小学应用题教材中体现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的内容比较多,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进行联系、比较、转化、迁移等,可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3]

例如:(1)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64千米,用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2)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驶32千米,5小时到达。如果要4小时到达,每小时需行驶多少千米?这两道题表面类似,都与路程、速度、时间有关。但若用比例解答,前者是正比,后者是反比。因为前者相关量是路程和时间,它们的比值(即速度)一定。后者相关量是速度和时间,它们的积(即路程)一定。教师通过分析比较两道应用题,教会学生看问题抓实质,在变中(两种相关联量)找不变(两种量的关系),有意识地培育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用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的观点去分析问题,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又如解应用题的分析法与综合法,就方法本身来说是相反的两种方法,是矛盾的双方。但是没有分析法就无所谓综合法,它们又是相互依靠的。这里隐含着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它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的双方,既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又相互依靠,相互渗透,在一定的条件下又可以相互转化。如在解比例应用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在变化,而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或积)始终不变。这里说明了“变”与“不变”既是相互对立的矛盾双方,又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变”中蕴含着“不变”,“不变”中又有“变”的因素,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3.利用补充教材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数学知识系统性强,逻辑严密,学生掌握知识也是系统的,因而补充一些有利于培养学生优秀品质的题目,就会水到渠成、事半功倍,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例如:地球上的物体到了月球,它的重量只有地球上的[16]。在地球上重120千克的物体,到了月球上,它的重量是多少?同学们马上算出120千克×[16]=20千克。那么在地球上20千克的物体,到了月球上,它的重量是多少?同学们又马上算出20千克×[16]=3[13]千克。同学们立刻对月球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提出了许多富有幻想色彩的问题。这时我向同学们解释道:“物体的重量是由于引力产生的。地球上的物体到了月球上之所以变轻,是因为月球的引力比地球小,只有地球引力的[16]。由于月球引力小,保不住大气,所以月球昼夜温差达300℃。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水,没有动物、植物,更没有人。待你们学有所成,登上月球做科学考察时,将体会到飘如轻烟那种感觉,遨游太空,探索宇宙的奥秘。”

又如学“重量单位”时,我给学生补充一道题,每人节约一粒米,全国13亿人可以节约13亿粒米。重量是3510000克,合多少千克?学生很快计算出合3510千克。一个小朋友一天吃大米300克,那么一个月需大米300克×30=9000克,一个小朋友一年需大米9000克×12=108000克=108千克。一个小朋友一年需大米108千克。5个小朋友一年需大米108千克×5=540千克。那么3510千克够5个小朋友吃3510千克÷540千克=6.5。一人一天节约一粒米,全国13亿人一天节约的米够5个小朋友吃6年零6个月。所以节约不是小事,我们要从节约一粒米、一张纸、一分钱开始,从小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

4.利用布置作业渗透严格仔细优良作风

篇7

例如,在教授《钓鱼的启示》一文时,教师可以根据文章中的内容,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情感教育。在课前的预习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任务:在阅读文章后,让学生表达自己对文章中心思想的认识。这个问题的设计,教师不应设置过多的要求,而要着重鼓励学生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作者通过回忆十一岁时跟着父亲去钓鲈鱼的故事,说明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是人们面对诱惑时应该把握的道德准则,并点明了“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应弱化自身在课堂的主导地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对“诚信”进行阐述。这既能摆脱说教的教学氛围,同时还能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情感上的交流、探究,丰富学生的道德认识。

二、加强交流,激感道德

篇8

2点滴小事法

如果说集体活动是宏观层面的话,那么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还要注意微观层面,也就是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从我做起。比如双休日帮父母洗一次衣服,做一顿可口的饭菜,走在马路上的时候注意环保意识、交通规则,周围同学有困难时主动帮助等等,把道德教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毕竟,我们不是作秀,不是为道德而道德,面是利用道德来实实在在地生活。

3环境陶冶法

人都有一个从众心理,一个人受环境影响是很大的。学生学习和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学校和班级,其道德意识很大一部分是在学校和班级的环境中形成的。因此,校风和班风作为一个特定的道德环境,影响着学生的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我们只有营建一个积极向上的良好的校风和班风,才能使学生明辨是非美丑、荣辱善恶,形成健康正确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感,从而去指导自己的道德行为。

4师生讨论法

德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心育,主要通过学生自己认识的提高和行为的改善来体现的。因此,教育者要放下“架子”,和学生平等对话,把他们当朋友一样看待,听听他们的心声。我们可以针对当前社会和学生中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在相互讨论中让学生明辨是非。另外,平等对话还可以让学生有一种“小大人”的心理倾向,感觉教育者尊重他们的意见,从而赢得他们的信任。

5专题讲座法

道德教育包括道德知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方面,对其中的某些方面我们可以用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德育渗透。比如我们可以给学生讲一些社会公德、礼仪规范等。还可以给学生讲一些生理常识,男孩子和女孩子有什么生理区别,青春期有什么特点,避免学生的性幻想而导致的性犯罪。我们还可以讲一些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的故事,使学生明白人生是一个奋斗的过程,要珍惜生命,努力拼搏。

6心理健康教育法

现在的许多学生迫于升学压力和就业压力,表现出各种心理问题。比如抑郁症、强迫症,逆反、固执、自卑、自闭等。如果不进行及时的疏导和正确的引导,将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自然也谈不上德育教育。因此,我们可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如转移情绪、宣泄痛苦等。还可以开展心理咨询,重视心理咨询老师的培养,建立心理咨询室、咨询电话等。另外,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7榜样示范法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必须有较高的道德水平,给学生树立一个做人的榜样。教师的完美人格对年轻人的教育力量是任何道德说教,任何奖惩制度都无法取代的。它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未成年人对教师的信赖常常超过对家长的信赖,教师的一言一行会对学生的心灵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注重道德修养,处处以身作则,努力做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8家长提高法

家长是对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主体,有着其他教育者难以比拟的优势。在现实生活中,家庭教育却存在诸多问题,诸如溺爱、打驾、疏于管理等。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家长的培训,实施“家长教育素质工程”,举办专家讲座和“家教咨询大全”,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子的能力。我们还可以建立家庭学校对话制,定期开家长座谈会,帮助家长了解学生思想品德表现情况。并根据学校工作重点,确立家庭教育任务,这样学校家长共同努力,从而提高德育效果。

篇9

二、小学德育的主阵地是课堂

小学德育的形式和渠道很多,但主阵地仍然在课堂上,课堂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在课堂上,德育由于结合了学科教学内容,采用的是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点滴浸润的方式,“润物细无声”,学生可以很方便地接受、领悟和内化,并逐渐转化为自己的行动。为了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深入挖掘教材德育内容,高度重视课堂随机教育

在小学课本中,并没有明显的德育内容,但是大量的课文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它们均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教师在备课时,应主要把这些蕴含在科学知识中的德育因素挖掘出来,寓德于教,把德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汇于教学过程中。其实,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一些德育教育的契机,教师要善于学会抓住这些契机,及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必须做有心人之外,还必须要有教育的热情、广博的知识与高超的艺术。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课堂上的随机教育,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2.科学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切实增强德育实际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对于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例如,语文课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面广,德育教育贯穿于文章的始终,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对于那些含义深刻,思想性强,又比较含蓄,有特定历史背景的课文,我们应采取辅导理解法,不但要让学生收集有关资料,还要对学生作适当的讲解,帮助他们领悟其中的思想、道理。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通过阅读思考法、讨论吸收法加强德育教育。总之,我们要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中感受到美好,领悟到含蓄,受到德育的教育,形成健康的人格,增强德育教育实效。

3.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受到情感感染

篇10

二 使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知(道德认知)、情(道德情感)、意(道德意志)、行(道德行为)的过程,它们都与道德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知、情、意影响、支配行,行反过来又验证、促进知、情、意的发展,它是衡量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因此,中小学德育工作必须坚持教学主渠道,如:有效利用政治、语文等科目的课堂教学中,有意无意地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教育。同时积极开展一些实践活动,为促进学生更好地遵守《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可组织开展“学《守则》《规范》,做文明学生”比赛活动。再如:“我为学校添光彩”“我为班级添光彩”等集体主义教育活动。

三 持之以恒,耐心细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培养教育人的工作是世间最复杂而又最艰难的工作。有位教师说:“不能奢望在学生的心田上撒几粒种子、流几滴汗水,就能永远收获丰硕的果实,只有日日夜夜,点点滴滴坚持下去才行。”育人要持之以恒,特别是对思想品德后进生的转变工作,更应如此。那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曝十寒”的做法是行不通的。作为教师、教育工作者,应当本着“诲人不倦”的精神,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因为任何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无权把任何一个受教育者拒之门外或推向社会。

从小抓起,从细微处抓起,把恶行消灭在萌芽时期。在一般情况下,人不会一下子变坏或做出惊人的坏事,它需遵循一定的过程,藏族有个谚语:“偷针窃线时,母亲说孩子懂事,杀人偷马时母亲无能救子”。学生思想行为稍有反常、稍有问题时,首先表现在外表上,不穿校服、留长发、偶尔逃课、书包里带一些非学习用具的东西,抽烟,带小音响设备、管制刀具等,班主任发现时必须立刻采取教育措施,把学生的不良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下。若班主任把这些看做是小事而忽略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在培养过程中要杜绝简单粗暴、不留后路的做法,要坚持耐心讲理,贴近距离、交流思想的教育方法。中小学生年纪小、阅历浅、经验不足,不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良言行,这是在所难免的。如果班主任听风就是雨,动辄就大发雷霆,简单粗暴地体罚或变相体罚,或罚款等手段轻率处理,这样带来的后果表面上可能会管住学生,但实际上学生口服心不服,且会产生抵触情绪,拉大学生与教师的距离,并树起一道无形的墙壁。这时,不仅无法达到教育的目的,甚至与教师的初衷背道而驰,因此,作为教师对待学生的正确态度是允许学生犯错误,鼓励和欢迎学生改正错误。作为班主任,更应以此鞭策自己,提高育人艺术。

四 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

教育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的天职。教师要做学生的导师和人师。即: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教会学生学习,而且教会学生做人。怎样教学生做人,说破嘴皮子,不如为学生树立个好榜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青少年的模仿性强,可塑性大,因此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要用革命先烈、英雄人物、中外名人的动人事迹感染学生,还要树立本校本班优秀学生作为某一方面的榜样,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学习、遵纪守法,身边的事往往更有直观性和可塑性。

五 重视班主任工作,以更好地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篇11

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就是,要求我们在设计品德课堂导入时,要根据教材呈现的不同情景,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灵活多样的导入方法,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学习的欲望,保持对学习主题的高度关注,积极主动学习。

1.以“趣”入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对学习主题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探索知识的迫切愿望,并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品德课程中许多主题是指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这些内容,学生都有一定的亲身经历,非常感兴趣。这类课堂的导入,设计时采用精心的裁剪的生活情景,凸现潜在的教育导向意义,以“趣”入境,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让他们自然的对教育主题感兴趣。

2.以“思”入境

“学而不思则罔”,从反面说明了思在学习中的作用。在导入时,结合内容,创设情景,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处于“心愤口悱”的积极思考的学习状态。这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导入设计。提高认识,引导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现行品德课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类课堂导入时,应更多的考虑,在导入环节中以“思”入境引发学生对课堂教育主题的做一定的思考,便于把课堂主题教育进行的更为深刻。

3.以“情”入境

情感在教学中,对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或活动具有支配、指导作用,学生强烈的内心体验,能使教学主题的要求较为容易的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要,以“情”入境,即要用语言、情节感染学生,引起情感共鸣。

二、发挥导入的铺垫功能

1.为突破重点作好服务

有些品德教育主题可能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有一定的距离。如果 ,在课堂学习开始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要想在课堂上让学生真正领会课程教育意图则有困难,从而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鉴于这样的考虑,我们要在课堂导入环节把问题解决好。

(1)事实说话导入补认识。用事实说话:就是采用社会上出现的事例,自然界存在的现象,来安排课堂导入。由于它的真实性,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这类课堂导入的设计对与那些学生感性认识上不足或者模糊的品德教学主题特别合适。

例如《保护环境》的教学,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学会保护环境。现实生活中,学生知道身边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但是他们并没有觉得环境污染对自己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水污染了,他们觉得现在有自来水;电池乱扔,对土地的污染似乎也看不出来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因此,在导入时,老师用多媒体播放了“森林大肆砍伐;污水排放,河水变质,鱼儿死亡;不可分解塑料袋漫天飞舞……”随着画面的切换,学生脸上的表情变的严肃了,雄辩的事实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那么“我们要保护环境”的意识立即萌生出来。接下去的课堂学习实效就有很好的保障。

(2)情景再现导入温经历。现在的孩子生活幸福,在家里无时不刻都享受着亲人的关爱,有一种“以我为中心”的意识。许多孩子忽视了生活经历中许多值得珍惜的东西。品德课程中,许多主题安排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深刻理解生活。这类课堂的导入时,要把曾经的生活情景重新再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有意识的温习、再新认识生活,这对与课堂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谢谢你们,我的父母》的重点是感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心,体会到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辛苦操劳。作课前调查,和学生交谈中发现,许多学生认为:“父母照顾好孩子的生活,是天经地义的。”有的还埋怨:“父母对自己的关心不够,没有其他的父母那么好。”那么,课堂导入就需要老师精心选择生活中一些温馨的情景,能打动孩子心灵的生活细节展示给学生看。如“灯下,妈妈给孩子打毛衣;孩子生病父母精心照顾;晚上,妈妈给孩子折叠第二天穿的衣服;孩子睡着时,妈妈起床为孩子盖棉被”等等。在重温这些每位学生都经历过的生活小事后,可顺势提问:“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内心深处一定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心,体会到父母的辛苦操劳。

2.为解决难点做好服务

有些品德课的教育主题尽管与学生的生活经验非常的贴近,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不是很大,但是这一教育主题中可能会涉及到一些易混淆的概念,较抽象的道理,认知上有困惑的现象。这些我们在课堂上必须需要处理的问题,可以考虑在课堂导入的时候来先行解决,从而为课堂学习打好一定的伏笔,促进学生对课堂主题有更深刻的理解,为提高课堂的学习质量奠定基础。

(1)形象感知导入释概念。现行的好多品德课的主题涉及到概念,这是老师在课堂教学时遇到的最令人头疼的问题。对概念进行解释吧,学生听不懂,再说对小学生讲概念也没有这个必要;不解释吧,课堂上出现这样那样的混淆,弄不明白。对与这类主题的教学,在课堂的导入时,可以把概念的外延一一具体摆出来,学生在大量的具体形象面前就自然理解可这个概念。

《生活中的你我他》这课的难点是,学生对职业这个概念弄不清楚。容易把外地人、领导、超人、魔法师等当做职业来看待。如果要引导学生把哪些是职业,哪些不属于职业分辨开来,有些难度,因为什么叫职业这个解释,小学生理解不了,也没有理解的必要。怎么办?仔细想想,学生对生活中各种不同职业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医生、老师、警察”等应该都认识。因此,解决这个难题可以直接采用“职业”的具体形式来说明。

在导入时,展示“不同职业人员的劳动场面以及模仿各种职业的典型动作,让学生来猜猜他是从事什么职业的人?”这样形象感知导入的效果真的好,学生兴趣很浓,而且对各种职业的名称很快有了清楚的认识。

(2)类比感悟导入渗道理。品德课程中涉及到一些比较抽象的道理,这是我们在课堂教学时所遇到的难题。我们可以在导入时,用比较形象的、例子进行类比,让学生对抽象的道理有个较为感性的认识。

《集体的力量大》要求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集体的力量的无比。一个人办不到的事情,很多人在一起齐心协力,互相合作就有可能办到。难点:人多并不一定力量大,只有团结一致,力往一处使才行。要在课堂上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可以通过课本中的《运水果》的故事来突破,但是总觉得学生的认识不够深刻。所以在导入课堂教学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能类比说明问题的“折筷子”的游戏来作好相应的铺垫。先请一位学生上前来折筷子,给一根,轻而易举折断了,再给两根,有点费力,但还是折断。作后给一把筷子,结果怎么也折不断。

这个游戏中蕴涵着团结,力往一处使,力气就大的道理。在讨论中,学生认识到筷子多了就折不断了。这是对道理的最为朴素的认识。在课堂中《运水果》的故事学完后,再让学生说一说对“折筷子”的游戏有什么新的认识。这时学生对道理的认识就深刻到位了。

篇12

小学生处于人格形成以及学习正确分辨是非的重要阶段,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是非常重要的。而现在的小学德育工作的进行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在当今形势下,只有正确地认识这些问题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解决。下面本文就对现阶段小学生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老师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从我国小学教育的总体上看,素质教育是我国小学教育中的主体,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对各学科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地提升。因为家长以及老师都追求学生学习效率的最大化,导致学生的课业负担不断地加重,在这种情况下,就给德育工作的进行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2.德育的方法过于简单、陈旧

德育工作进行的重点应该是“教”,而在传统的德育过程中老师则更加注重“管”。在学生有违反班级以及学校的一些规章制度的时候,老师往往会进行空洞的说教管理,用小错大惩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管理,体现德育的严格以及威严性,其实这是错误的,是一种陈旧的认识,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的需要。而且,在进行德育工作的过程中方法也过于简单,只是对书本上的一些有关知识的解读,缺少针对性的教育,无法达到德育工作进行的目的以及取得相应的效果。

3.进行德育工作的老师素质不高

在我国,大多数小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进行德育工作的老师素质普遍不高,无法有效地进行德育工作。大多数老师在进行德育的过程中会采取用班级一些经常犯错误的学生举例进行教育,这就是一种缺乏素质的体现,小学生处于一种心灵脆弱的阶段,这种教育方法的实施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

二、对小学生德育工作采取的措施

在上文中已经对当今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和分析。如果想要更好地进行德育工作,使小学生成为具有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就要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下面就针对上述问题,对小学生德育工作应该采取的具体措施进行分析。

1.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重视

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很好地平衡德育与学科教育的比重,把教学的重点在一定程度上转移到德育中,以便德育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2.创新德育的方法

在新形势下,如果还按照老的方法以及思路进行德育工作,很难取得想要的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所以,面对新的形势,小学德育必须改变教育的观念,拓宽教育的思路,更新教育的方法,不断深入地研究、探索教育工作的特点以及规律。要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针对学生的情况以及所需要的知识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把小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素质的人才。可以采用校报的方法,把本学校以及其他学校中一些比较好的事迹进行刊登,让学生进行阅读学习,进而进行德育。

3.加强德育工作队伍的建设

对进行德育工作的老师要提出严格的要求,要有比较高的素质,有足够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不能出现体罚以及打骂的现象,要严格把好教师质量的这一关,也要提高教育人员的管理水平,要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有序而且有效地发展,制定可行的教育方案,合理地对教学活动进行规划。班主任就是在进行德育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人员,所以要选取学校中比较有素质和资历的老师来担任班主任,避免一些教育过程中不好现象的发生。作为班主任也要对德育制定出计划,详细的规划出要在哪些方面、什么时间进行教育工作的实施,进而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以及质量。

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清晰地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首要目标,所以德育的工作需要全体老师努力,加强学校对小学生德育的力度,保证德育工作的进行。搞好素质教育的前提是搞好德育,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学校一定会将德育工作落到实处,让祖国的花朵越开越茂盛!

参考文献:

篇13

目前,我国关于德育的纲领性、指导性的内容很多,各地也总结出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德育工作者往往有这样一种感觉,那就是此地的经验拿到彼地去用,不一定能起到预想的效果。因此,如何探索有针对性的、符合本地实际的德育,是需要每一个德育工作者深思熟虑的一个问题。我认为在农村学校搞德育必须坚持本地化、具体化、生动化的原则,要把理论具体为行动,让学生在行动中感悟,确定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可以达到的德育目标。比如我们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就要让学生明白爱国不是空洞的口号,爱国就要从自己做起,从爱亲人、爱学校、爱家乡做起,培养他们一种由衷的情感,继而拓展到爱锦绣江山、灿烂文化、杰出英雄和勤劳智慧的人民。在进行集体教育时,我们要从关心自己、关爱别人、关注集体,助人为乐出发,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集体的关系,让学生明确"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离开集体,没有他人的关心和帮助,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便无从谈起,健康的集体要靠每个人去营造和维护。在进行社会公德教育时,我们要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入手,从吃、住、用、行等方面开始,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关注他人,心存爱心,继而培养他们救危济困、助人为乐的品质和习惯。进行劳动教育时,就从洗手、洗脚、洗衣服,干力所能及的事件开始,让学生既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又感受到劳动成果带来的喜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起学生热爱劳动的健康情感。

2.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1注意因势利导,淡化德育痕迹 ,有效的教育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学科教师进行德育也要注意方法与效应相对应,注意改善与教育对象的关系。让德育在教育自然而然地进行,增强德育的渗透性和效果。

2.2不牵强附会,避免生搬硬套 。学科教学渗透德育,一定要按学科自身的教学特点,结合每一节课的具体内容,自然地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切不可牵强附会,生搬硬套的硬性渗透,不要因为强调把德育放在首位,就非得在每一节课都戴一顶德育"帽子",或栽一条德育"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