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效学习的重要性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小组”这词的解释是:为工作、学习上的方便而组成的小集体,可理解为“互助小组”、“小组讨论”。 “合作” 解释为:为了共同的目的一起工作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可理解为“分工合作”“技术合作”。
笔者以为,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绝非只是教室内桌椅摆放形式的改变,而是对讲台式教学组织形式的颠覆;它不仅能推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更是大大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改变人才的培养策略。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成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策略,它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认知发展、丰富学生情感、提高学业成绩、锻炼竞争与合作能力、培养社会交往能力。因此,小组合作学习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成功和最重要的教学改革”。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小说、戏剧部分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的方法去授课。正如前人所说:“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一种情绪高涨的内在状态,那么知识只会引起冷漠与疲劳。”以老舍先生的代表作《茶馆》为例,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主分成小组,扮演小说中的人物,模拟情境对话,用恰当的肢体语言表达人物的情感,使学生通过自己扮演的人物来感受旧中国的黑暗与腐朽,感受当时广大人民的苦难生活。这种方法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而且提高了课堂理解的效率。?再如戏剧单元《雷雨》,教师可把课文内容告知学生,印发大量相关资料,鼓励学生自由学习,自由发挥,可创设情境,可扮演角色,设计一个个话剧片段,这样,学生对人物形象自然印记于心。戏剧相关文学常识水到渠成得到巩固,摆脱了传统教学的古板、生硬之弊端。
2.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提出讨论的内容及要求:一是组长要组织好本组讨论,维持讨论秩序,控制讨论时间,提高讨论效率;二要互帮互助,“兵教兵”;组内集体讨论,交流学习经验,集中解决疑难问题;三是每个组员在讨论中要做好记录,总结好本组的讨论结果,以便展示或质疑。然后,宣布讨论时间及开始指令。讨论中,教师要巡回检查各组的讨论,强调讨论纪律,收集学生讨论中仍然解决不了的困惑,并适时进行针对性点拨、引导。
3.互助合作,个性展示
教师、小组长要组织好展示,确保人人有事干,控制好展示时间。展示方式要多种多样。可口头展示,也可书面展示,还可利用多媒体或展台作为辅助手段。可以单人,也可以多人进行,尽可能让较多的同学参与展示。口头展示要面向同学,大胆、大方、大声,富有激情。书面展示,要书写工整,注意抓紧时间。要多展示规律方法,展示疑难,展示记忆方法,展示个性的思考结果。非展示同学要边看边记认真思考,准备质疑或追问。
4.学生质疑,互助解难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善于追问,老师不但可用旁征博引的方法给学生以巧妙的引导和解答,有时还可以以疑解疑,向学生提出诱导性的疑问,使学生通过思考自己来解开疑问;有时也可以点拨重点,让学生独立思考;有时也可以将疑问交给学生讨论、辨析。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第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上句,按常规.教师说一说“不宁静”的原因就可以了,但如果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查阅一下资料,与学生一道研究;答案就不再是那么单一那么简单,有政治原因,有经济原因,有文化原因,有家庭原因,也许还有信仰问题。这种研究就不是一般性的提问,而是一个研究小课题。不应由教师来解决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去查阅资料,设计方案,提出对策,自助解难。学生的研究结论未必正确,但只要能有理有据,自圆其说,言之成文.畅所欲言。就达到了目的。当然,最终还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在大家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统一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让学生各抒己见,了解他人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弥补自己思维的不足,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最后,老师再进行小结,对学生的发言加以肯定。通过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的讨论过程,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反思
在新课改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不能按照新课改的要求,积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满堂灌”、“一言堂”现象较为严重,他们虽然有“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但仅仅是披着“小组合作学习”的外衣,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解过于肤浅,导致“流于形式,缺乏实效”。针对上述现象,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本人认为,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时,必须特别注意解决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情境创设
教学中,教师应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形象化语言描绘、探究性问题设置、具体教育活动的组织安排及多媒体手段的运用等创设最佳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情境创设常用的方法有:悬念情境、信息情境、生活情境、求异情境,形式可以是故事、音乐、小品、时政热点、图片、漫画、视频等,其宗旨是从感性出发,寻找与教材知识的交汇点、矛盾点、激情点,为学生架设一条从感性通向理性的桥梁。此外,情境创设还应注意:基于生活、注重形象性、体现学科特点、内含问题、融入情感。
2.关于问题设置
陶行知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设计的问题存在两大缺憾:一是问题设置过于简单,缺乏讨论、交流价值,学生无须思考就能说出答案,以至于浪费时间;二是教师设计的问题过大、太难,超出学生承受的范围与能力,使学生陷入迷茫、无所适从。这些都会导致无效教学或低效教学,陷入“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所以,教学问题的设置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
本人认为,问题的设置,一方面要能体现教材基本知识,或者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可以是一些基本问题,但不是简单的问题。教师应钻研教材,力求对教材有透彻理解,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找准切入点,结合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把问题设计得有梯度,有层次,做到数量适宜,难易适度。另一方面要选择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关心的问题,能够给学生在做人、做事方面带来启发,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此外,问题设置可带有一定的开放性。这样的问题学生个人自学、独立思考往往有一定困难,需要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交流,从而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提升认识,培养能力。
3.关于教师行为
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部分教师观念陈旧,只关注知识点教学,课堂上没有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去讨论、交流、质疑、补充、更正,或者对学生的观点、质疑,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忽视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生成性资源,合作学习形同虚设。因此,我们要重视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教师行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首先,“授其鱼不如授其渔。”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技巧,这是小组合作学习成败的关键。我们要把“小组合作学习的技巧”当成合作学习经验的一部分教给学生。包括组建有效、责任明确的小组、讨论中表现适当的行为、运用有效的学习技巧,汇报与展示的形式与方法、点评与质疑的技巧,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学会担责、学会评价。这些技巧需要不断地反思、练习和修饰等。随着学习技巧的逐步内化,将逐步发展为终生受用的重要社交技巧。
其次,在学生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控制和点拨,适时进行调控。穿插于学生当中参与讨论,注意观察学生讨论的话题走向、话语范围,了解学生怎么学、学什么、学的怎么样,最大限度地发现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的疑难问题,为“教师的后教”作好铺垫。同时,根据小组活动开展的情况,进行即时性评价。可及时表扬速度快、且效果好的学生;可给学困生说几句悄悄话,帮助其端正自学态度。但教师不能过多干涉学生的讨论,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篇2
1.合作意识的强弱决定了合作学习的参与度
合作学习立足于学生的充分参与上,这种学习模式把学生的能动性放到了第一位,把学习变为1+1≥2的学习现象。要高质量的完成合作学习,就要求学生全方位的参与到合作学习过程之中,学生是否具有强烈的合作意识,对学生能否参与到合作学习之中影响极大。首先,强烈的合作意识能够激发学生对合作学习的期待,在课堂中进行合作学习时,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集中到合作学习本身,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合作学习中去,有效的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其次,强烈的合作意识能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充分的调动自己的思维,主动的展开思考和探究,从而解决合作学习思维含量低的问题。另外,强烈的合作意识会提高学生对课堂各个环节的敏感度,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专注度,提高整节课的学习有效性。例如《数一数》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布置预习任务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说出自己所知道的最大的数,通过预习环节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出示小青妈妈在银行上班的情境,学生读图,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在充分的讨论中,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学生初步的感受到合作学习的有效之后,接下来创设第二项合作学习内容,要求学生在推理活动中认识“百万、千万”:第3页一辆轿车卖十万元,那么2辆、3辆卖多少元?……10辆卖多少元?同样,10个十万是多少万?10个百万是多少元?学生积极的投入合作学习之中,完成了相应的学习任务,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也达到了合作学习的目标。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兴趣被完全调动起来,学生能够全面参与到合作学习之中。
2.良好的合作意识能够有效激活学生合作过程中的思维
合作学习的初衷在于用一个人的思维激活另外一个人的思维,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因此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合作学习意识影响到学生在合作学习之中能否充分的调动思维。从合作意识在合作学习中对学生的思维调动方面来看,学生想要进行合作学习,就会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去思考问题,也会倾听别人的发言,校正自己的思考方向,并通过别人的思考成果进一步进行思考,思维活动贯穿整个合作学习过程。另一方面,合作学习中思维活动严密而紧凑,也能提高自主学习中学生的思维活跃度,保证学生的思维活动有起点、有过程、有终点。例如《人口普查》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创设了三个活动,都要求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完成,第一个活动中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出示一些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让学生讨论如下两个问题:(1)你能读出这些数吗?(2)你能写出香港和澳门的人口数吗?让学生对收集的数据根据大小进行分类,然后与学生共同讨论“亿以内的数”的读法,并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能自己归纳读数的方法;接着与学生讨论“亿以上的数”的读法。学生在进行读数时,必须与数位顺序表结合起来,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性。同样,在写数方面,也分两步进行,先写“亿以内的数”,再写“亿以上的数”。活动过程中学生时刻处于思考之中,学生的发言也激活了对问题的再思考,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非常丰富。
3.良好的合作意识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多角度理解
小学数学的学习具有多样性,同一个知识点的理解往往具有很多种方式,学生如果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合作学习之中,能够积极的思考问题、探究问题,就能够发现理解知识的多种因素和途径。对知识多角度理解建立在良好的合作意识上,学生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在和别人的合作过程中发现对方思考成果的优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发现不同于现有思考的理解思路,通过在小组内的交流,最终形成多种理解,丰富知识的理解方式。例如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时,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有些学生从正面理解四舍五入,有些学生则进行逆向思考,理解四舍五入的概念。在组内交流之后,学生彻底理解了四舍五入的概念。
合作意识的培养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至关重要,首先表现为对合作学习的影响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从导入环节入手,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究,充分的调动思维,促进合作学习的质量提升,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晓丽.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J]. 学周刊,2013,14:17.
[2]孙红霞.谈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3,14:53.
篇3
虽然新课程改革将近10年,当我们深入课堂第一线,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和研究时就会发现,现实的课堂教学与预期效果有一定的距离,与课程改革的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现实迫切需要我们提高思品课的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我就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性发表自己的浅见。
1、这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
教育质量是一切教育活动的生命线,世界各国持续不断的教育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就是要让学生的发展达到时展所要求的水准。实施素质教育,就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四有”新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条件,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实施素质教育,根本上还是要顺应时展的要求,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实施场所,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学校能否实施素质教育,教育质量能否能得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是关键。提高教育质量,不但要让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还要让学生素质得到快速高效地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要求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式即教学方式要根据学生特点和学习的内容灵活多样。现实的课堂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教学方式刻板划一,教学目标导向狭隘,教学内容单一片面,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从基本的课堂教学改革入手,通过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整体提高教育质量。
2、这是减轻师生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师生教学负担过重是当前与教学中普遍存在而又非常突出的一个问题。“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是普遍反映。
教师负担过重除了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心理负荷重,经济压力大这些外在因素外,也跟我们教师自身的思维走势和工作惯性、低效的时间管理和粗劣的学习品质有关。减轻教师工作负担,除了要对新课程理念及其教材,教法不断熟悉外,我们还应改变自身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惯性,向课堂教学要效益。
就学生而言,新课程改革的本意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但大量研究表明,学生的课业负担屡减不轻,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在于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引导下,题海战术,加班加点所致;二是由于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搞“填鸭式”教学。因此,在深化课程改革,调整优化教学内容,改革考试方式的同时,必须进一步提高教师素质,改善教师教学方式,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3、这是教师转变观念,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若干关系的需要。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教师普遍接受了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的培训,基本上掌握了有关理念和方法。但为什么在现实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效率不高或达不到教学目标的现象呢?在我们看来这与我们教师没有处理好教学中若干关系有很大的关系。
①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
以学生为主体,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但这与教师的主导并不发生矛盾。由于我们教师对“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关系”把握和处理不够,割裂了二者的关系,认为学生主体了,教师就不能主导,似乎教师“一主导”学生就可能会丧失“主体”。这一深层次原因极大地制约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②讲授与探究的关系
讲授是长期以来教师善于运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是课堂教学系统传授知识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探究教学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自主。这两种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是并行不悖的,各有侧重点,各有优长,各有适用的内容和对象。因此,新课程强调探究教学并不意味着全盘否定讲授教学,探究教学和讲授教学在课堂中不能截然分开,应该交替应用,在讲授中探究,在探究中有讲授,两者应取长补短,不可偏废。
③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都是新课程强调的学习方式,意在克服长期以来“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的不良弊端,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自主学习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重在变革组织形式,目的在于让学生在遇到有难度而个人又无法独立完成的学习内容时,学会合作,把学习当成一个交往和审美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也是各有侧重点、各有优长,在实际教学中,需要结合起来使用,才能发挥出各自的特点,促进学生的发展。
④课堂气氛活跃与严格要求的关系
以往的传统教学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这样做,就会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学习感觉苦和累,教学效果不佳。而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让学生处于积极活跃,生动的课堂教学氛围中。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不能正确处理这两者的关系,导致课堂上要么沉闷,枯燥无味,要么活跃过头,控制不住局面,导致一度出现混乱。所以,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诚心诚意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认真为他们的学习做好教学服务、善于营造活泼的教学气氛,同时也要严肃严格地提出要求,在纪律、规范、态度、教学结果等方面丝毫不能放松要求。
二、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和思路
课堂教学包括教师、学生、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等众多因素,但在这些因素中,教师是起决定性的因素,教学活动的发动、运行、效果反馈等都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从教师入手。所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出发点和思路在教师,在教师自身主体能动性的充分提高和发挥。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觉得我们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持续不断地学习和把握新课程的相关理念、方法和策略。
新课程是在大的社会转型背景下教育领域的一场巨大变革,它要在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管理、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实现转型,努力建立起新型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在这样的课程改革目标背景下,观念的转变成为首当其冲的事情。尽管在新课程推进伊始,有关方面就十分重视教师的培训,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接受,认同和把握客观上需要一个过程,教师从接受到转变为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又需要一个过程。同时,新课程的有关理念和方法在课程改革实践中还有一个不断接受检验的过程。所有这些因素,都决定了我们教师对新课程的把握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也决定了教师的学习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而且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要在不断学习中,逐步提高对新课程的领悟能力,进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结合自身的教学个性不断优化课堂教学
任何教师都不是白板一块进入新课程的,在其或多或少或长或短有教学经历中都有一定的教学个性。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并不要求教师放弃自己已有的教学个性,而要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在正确认识各和教育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个性,对他们进行重新组合,以达到不断优化的目的。教师已有的习惯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并不是一无是处,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也并不都是灵丹妙药,每一种教学方法和策略也不是对每一个教师都适用。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需要每一个教师结合自身的个性,不断对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优化组合,形成新的有生命力的教学方式。
篇4
(一)协助相关领导做好教学管理相关工作。
教学秘书作为教学管理工作各环节的实际操作者,负责传达学校的教学工作相关通知及信息给各教研室或学生,并协助主管教学领导完成学校教学安排。协助领导完成相关教学管理文件、计划、通知、总结等文字材料的起草;对于教师或学生提出的各种意见或建议,及时汇总向主管教学领导汇报,确保及时解决问题并反馈给相关教师或学生。
(二)日常教学管理相关工作。
教学秘书负责各学期授课计划、各专业教学实施计划、教师授课进度的汇总和上报工作及任课通知单的制作及发放;负责教学行政历及学期课表编排、发放,协调安排教师的调课、停课及任课教师的更换;收集、反映教师关于课程安排等方面的意见;负责教学管理系统中本系各相关数据信息的登统、上传工作;负责协助教研室落实教材、讲义和教学参考资料等工作;协助辅导员做好教材的发放;负责核算并上报本系教师工作量、教师业绩工资计算工作;协助系领导做好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的布置、检查、评价等工作;协助领导及各教研室主任对任课教师的教案进行检查,并收集整理教案检查表;负责信息采集平台资料的上报;负责汇集和保管学生评教调查表和教师评教调查表,并认真做好汇总;日常教学值班及检查等工作。
(三)考务学籍管理相关工作。
负责学生各种考试的考务工作及学生成绩的统计、制表和上报;负责学生学籍相关工作,负责学生信息的收集、毕业证发放等工作。
(四)教学相关文件资料的归档保存工作。
负责汇集和保管学院(系)各专业教学计划、各课程教学大纲;负责各专业实验计划的汇总、上报工作及实验教学日志、实验安全记录表和实?安全措施执行记录表、实验(训)室实验(训)记录表、实验实训报告等表格的收集整理归档;负责本系专、兼职教师的档案资料整理工作;负责教学过程中其他一切相关资料的整理和归档。
二、教学秘书应具备的工作素养
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学秘书工作完成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效率。如果教学秘书没有对自己的工作职责与人物形成正确的认识,那么必然会影响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从而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所以,要保证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教学秘书就要在清楚认识工作职责与作用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学秘书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是高校教务系统与二级学院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枢纽。教学秘书的素质与能力,直接影响教学管理水平,对于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爱岗敬业,认真做好教学管理工作。
教学秘书工作是全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基层,其工作的完成效果直接影响着院系教学活动的质量,因此,教学秘书要充分认识到这份工作的重要性,以为学校教学提供优质的服务作为立足点,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将此项工作作为自己的事业打拼,兢兢业业,积极努力,爱岗敬业地做好每一项工作,树立良好的职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加强教学管理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
高校的教学管理是有序的、不间断的一个过程,具有鲜明的周期性和较强的时间性,对于其中的每一个环节所对应的每一道程序,教学秘书都必须结合学校相关教学管理文件要求深入钻研,掌握教学管理活动的流程,增强业务能力,对突发事件能够做出及时的反应并将问题加以解决;必须有较强的社交表达能力和专业基础能力,对课程之间的联系做到心中有数,还要熟练掌握各种管理办法,抓重点,分轻重,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做到忙中有序,不急不躁地解决各种问题。所以,勤于学习和善于学习是教学秘书做好本职工作的必备条件。
(三)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教务工作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基石,同时是一项服务性的工作,这就要求教学秘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围绕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开展各项工作,把真心服务师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做好各项行政服务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些困难,这就需要教学秘书在日常工作中深入了解不同群体的需求,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要牢固树立教务无小事的理念,虚心听取意见,对存在的问题耐心地解释,增强服务意识,力求做到为院系领导服务,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师生服务。
(四)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强烈的事业心。
教学秘书是在教学最前线的人员,其工作有着范围广、事情杂、任务重的特点,同时还需要协调好教与学、学与管之间的关系,这些烦琐的工作在整个教学管理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学秘书有乐于奉献的精神、强烈的责任意识,保持高度的工作热情和乐观的态度,勇于吃苦,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事无巨细,每一项工作都要一丝不苟地完成。比如教学计划的调整、教材的征订工作、期末学生考试安排等,教学秘书要抱以严谨的工作态度,从而更好地履行管理育人的职责。
(五)需要一定的档案管理知识和现代信息化知识。
教学秘书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对学生的成绩档案、毕业设计报告、教学计划、教师科研材料和其他各种与教学有关的文件进行存档,这就需要教学秘书具备一定的档案管理知识,这样才能对各种档案进行分类、编号后加以管理,以便后期需要相关材料时不会出现无从下手的情况。现在社会科技飞速发展,教学管理水平随之不断提高,教学秘书的很多工作则慢慢向信息化处理靠拢,因此,教学秘书还要熟悉与教学管理相关的各种软件,掌握基本的信息化办公软件使用方法,从而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求,同时对自身的教学管理工作加以改善。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管理工作变得日益复杂。要不断提高教学秘书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发挥其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校的工作效率,还可以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社会不断进步,要求高校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高校教学秘书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要求教学秘书认清职责,加强学习,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高等院校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高校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当前高校教学秘书作为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在学校日常工作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秘书的主要工作职责是协助学院办公室主任做好学院的各项行政工作,其工作内容涉及文件、信息、资产管理;组织大型行政工作会议的记录,起草或下达学院通知;督促检查行政工作计划、办公会决议事项的落实情况并将情况及时反馈给领导;接待来学院咨询、访问或调研的学生家长、教职工家属或其他外单位人员;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等学院行政工作的方方面面。高校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中处于最基层,在日常工作中需要经常与教师和学生接触,因此成了连接教师、学生和教务三者之间的桥梁,具有沟通和协调的重要作用。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如下:
(一)服务的作用。
教学秘书是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顺利展开的重要保障。教学秘书的工作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从教学处生成教学任务、下达到各院系等教学单位,到教学单位对教学任务进行安排实施,以及教学任务结束后对教学成果的考核验收,都离不开教学秘书的安排、督促、检查与总结。
(二)主管领导的助手和参谋的作用。
教学秘书是主管教学领导的重要助手与参谋。教学秘书作为教学管理一线的基层管理者,不但要为广大师生提供服务,而且是学校和院系之间的联络员,教学秘书的岗位职责决定了教学秘书参谋和助手的身份。这就要求教学秘书明确定位岗位职责,做好领导的助手与参谋,做好本部门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学秘书不应该成为单纯的干活机器,而要主动思考、主动解决问题。比如,教学秘书对教师教学情况,教学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及通过教务处反馈得来的各类教学信息,要及时地加以收集、综合、整理,并将结果提交给领导以供教学管理之需。
(三)桥梁与枢纽的作用。
教学秘书是学校与院系、院系与各职能处室、教师与学生、教师与辅导员之间的桥梁。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中发挥着承上启下、上传下达的重要作用。?W校的重要通知文件通过教学秘书转达给院系相关领导,同时院系通过教学秘书与各个职能处室进行联系,上交各种请示总结等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师与辅导员的联系大部分也是通过教学秘书完成的,如某位教师因故需要调课,向教研室及院系领导提出申请后,通过教学秘书通知给辅导员和学生,学生对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也是通过教学秘书传达给任课教师的。
(四)研究和监控作用。
教学秘书作为基层管理者,还要协助院系领导对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质量进行监控。这就要求教学秘书对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了解熟悉,在教学过程中协助院系领导对各专业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进行检查,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针对自己所了解到的具体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和研究,积累好的经验教训,研究分析出现的问题,一方面能够促使自我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形成意见,取得进步,另一方面能够对院系的教学管理、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出建议,汇报给院系领导作为其具体解决措施的一个参考值。充分地发挥这一方面的作用,需要教学秘书在平时养成多看多学多思的习惯,通过参与实际,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地累积经验,思考具体问题后得出自己的见解,借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同时保证教学秩序正常进行,进一步提高院系的教育教学质量。
(五)组织协调作用。
在教务管理工作中,教学秘书负责组织、落实各项教学工作,教学主管领导的工作一般是决策性、全局性、兼顾性的,而面向广大师生的、具体的工作却由教学秘书直接管理和落实。如排课、调课、征订教材、落实教学计划、安排各类考试、学生成绩管理、毕业生结业资历审查、结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管理、核计教师工作量及教学津贴等,都要由教学秘书组织完成。同时,教学秘书也是教师、学生和教学职能部门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具有上传下达、协调左右、沟通讯息、改善关系、互通环境、合理兼顾的作用,其协调职能阐扬得如何将对院的教学活动产生直接的影响。
(六)档案建设作用。
篇5
一、勤工助学在大学生资助体系中的重要性
目前,高校教育体制不断改革,社会经济不断发展,高校的学费给高校贫困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给贫困生家庭带来了重重考验。据统计得出,高校贫困生每年都以一定的数量增加,这意味着要承受高校学费所带来的学习、心理、生活等压力的人会越多,这一严峻趋势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关心高校贫困生的学习与生活,自2000年以来,要求各个高校务必创建“绿色通道”制度,该制度规定对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在录取入校时,在核实个人情况后,要分别实施不同的自助措施,保障每位新生都能顺利入学,并且能够享受到由国家初步建立的包含奖、助、贷、勤、补、减等多元化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国家在高校勤工助学工作上也有了新的突破,规定各大高校每年都要从所收取的学费中抽取10%的资金,用于发放参加勤工助学学生的报酬以及利用这些资金开展各种相关的资助工作。
二、勤工助学在大学生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性
高校大学生通过勤工助学取得相应报酬,这种资助要比直接给予他们补贴效果好。高校在实践探索中已经逐步完善勤工助学工作体系,跟常规发放的助学金不同,勤工助学能让学生理解通过劳动来助学这一良好的育人方法。在勤工助学中,大学生能感受到金钱的来之不易与劳动的艰辛,可培养自强自立的能力,养成艰苦朴素的精神,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助于培养集体荣誉感与锻炼交际能力。勤工助学提供了一个让大学生自我提高、自我增值的平台,让大学生能奋发图强、积极向上、在成才的道路上自强不息,克服困难逆境,在不断的实践与学习中积累自信与经验,为今后步入社会生活、工作做好准备。
三、勤工助学在大学生身心发展中的重要性
我们不可忽视勤工助学对在校大学生成长的影响。目前社会市场竞争激烈,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是毕业后找到好工作的王道。大部分大学生在通过艰苦劳动后获取报酬才能理解父母赚钱的不易,父母培养自己学习的不易,这样有助于他们向往自力更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同时在勤工助学中锻炼了他们的身体,让他们拥有了良好的身体。勤工助学让大学生有了接触社会、认识与了解社会的机会,使他们意识到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启发他们用功学习,奋发向上,有助于大学生宏观把握时间,培养良好的时间观念、劳动工作纪律及条理的生活习惯。
四、勤工助学在大学生知识拓展中的重要性
勤工助学能大大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大学生的视野。在校大学生的知识面来自于书本与自身实践。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对大学生的知识面有局限性,大学生在实践中吸取各方面的知识与经验,优化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在信息不断更新的时代里,掌握更多的信息对大学生的能力培养十分重要。大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在一起,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才华与提供更好的实践服务,同时在开展勤工助学工作的过程中检测自己的知识结构与实践能力,从中锻炼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勤工助学在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
引导大学生融入社会中、适应社会与服务社会,勤工助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勤工助学已成为帮助大学生培养各项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勤工助学可使大学生在接触新事物与问题时,能积极去思考。正是这些对事物与问题的体现,促进了大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勤工助学让大学生有机会去管理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环境,有利于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与习惯。参加勤工助学的大学生能培养合理的时间观念与协调自身精力的能力,在不耽误学习任务的前提下,丰富了自己的课余生活。勤工助学给予大学生的经济收入让大学生有了理财能力的锻炼机会,有助于大学生养成合理的理财与消费观念。在勤工助学中,大学生有了广阔的交际空间,这样锻炼了他们的交际能力,可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勤工助学在高校中的重要性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高校将不断完善勤工助学工作体系。大学生通过勤工助学获得了经济、思想、知识、能力等收获,有效缓解经济压力,不断实现自我价值,了解社会,确定人生发展目标,更有自信地去开拓自己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陈若乒.我国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图书馆建设,2011.
篇6
一、高校教学秘书工作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1.组织协调作用。在高校的教学活动中,负责落实院系的规定以及组织协调管理工作的是教学秘书,维系教学职能部门与院系师生之间关系的是教学秘书,沟通院系之间的信息、进行科学统筹的是教学秘书,由此可见,教学秘书的一项重要作用就是组织协调各部门、各院系之间的工作安排。教学职能部门根据实际的情况下达了有关教学工作的事务和教学信息,由教学秘书负责进行组织协调,向院系领导和院系师生进行传达和告知,同时教学的进行情况、师生的反馈等也由教学秘书来反映给教学职能部门,以便于教学职能部门了解情况,根据实际来调整政策。
2.参谋助手作用。教学秘书对于基层的教学工作负有直接的责任,基本上高校的教学管理事务性工作都落在了教学秘书的肩膀上。而教学秘书的日常工作主要是与教学管理有关,因为工作的原因,他们更经常接触到各种教学信息,所以他们能够对教学的日常情况进行随时随地的调查研究,对于已经出现或还未出现的新问题或者苗头,给予灵活处理。在掌握大量一手资料的基础上,他们能够在领导决策中发挥参谋助手的作用,能够为领导提供第一手的、全面、真实、客观的情况资料,为领导的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3.服务保障作用。教学秘书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就是保证高校的日常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实现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所以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教学秘书要秉承“勤勤恳恳、服务教学、服务师生”的理念,及时同教学职能部门、师生相联系,发挥其服务保障的作用,将服务理念贯穿于全部工作之中,为高校的日常教学活动和管理活动保驾护航。
4.监督管理作用。高校的教学工作能否得以顺利开展、正常运行,其中的一个关键就在于教学秘书工作能否真正落到实处。从管理的角度来看,教学秘书的职责就在于协助院系领导来监督院系的教学工作是否正常运行。通过多种方式,来监督教学流程,管理教学问题,切实保障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二、高校教学秘书工作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工作队伍不稳定。教学秘书作为高校中基层的管理工作人员,得不到高校的重视。一些高校中甚至存在着“轻视教学秘书工作岗位”“不能正确认识教学秘书的重要性”“看不起教学秘书工作人员”等现象,在干部考核、职称评定、绩效考核、利益分配等方面凸显不出教学秘书应有的优势,这些情况都严重挫伤了教学秘书工作的积极性,影响了教学秘书工作队伍的稳定性。而且教学秘书还常常承担很多学校布置的繁重的、与教学工作密切相关的任务,在不被尊重和重视的环境中长期工作,他们看不到工作的前景,所以为了寻求出路,一部分教学秘书通过提升学历来改变自己的处境。
2.工作任务繁重,培训进修的机会比较少。教学秘书工作的涉及范围比较广泛,除了要处理职责范围之内的事情之外,还需要处理各种教学突况、学生的不良思想动向等,工作内容比较繁重。同时,教学秘书的责任重大、压力重大,职责权限不明确等造成秘书工作具有一定的被动性。他们需要随时向领导汇报工作,将教学情况、师生动向反映给上级,同时还需要将教学职能部门的工作指令传达给师生,并被要求时时待命,以应付、协调、处理各种突况。但是高校领导对于教学秘书的工作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认为教学秘书仅仅是“上传下达”,工作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所以在各种进修培训中,很少能够看到与教学秘书工作相关的。这导致教学秘书工作人员视野狭窄、知识匮乏,难以适应现代化的教学管理活动,从而阻碍了其工作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3.学历层次不高,创新能力薄弱。目前,各高校的教学秘书基本上都是本科学历,学历层次比较低。虽然也有硕士从事教学秘书工作,但是其学历也大多是通过“在职学习”等方式获得,在知识素养和储备方面难以跟同等学历的硕士相比,其专业也大多与教育教学无关,所以很难适应教学秘书的管理工作。同时,教学秘书在实际的工作中,缺乏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他们已经习惯于按照领导的指令和教学部门的部署来安排工作,工作研究深入不到底层去,工作载体比较狭窄,不够宽泛,工作方式比较僵硬,工作方法比较陈旧,长期不能够突破已有的教学管理知识和理念,一直照章办事,缺乏创新意识。
三、教学秘书在日常工作中应当具备的四种意识
1.学习意识。学习使人进步,高校教学秘书只有不间断地学习,保持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意识,形成积极向学的习惯和品质,才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进而更加适应教学秘书的岗位工作。教学秘书绝不是领导的“传声筒”、学生的“反射镜”,他在做好基本工作的前提下,还应该成为一个专业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其不仅仅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有所建树,还要学习教育管理、计算机技术、教育心理辅导等相关的知识。同时,教学秘书还应该重点培养自己的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参加培训研讨活动、阅览报纸杂志、借鉴优秀前人的做法等形式,弥补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2.责任意识。教学秘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保持与教师、与学生的密切联系,因为教学秘书的很多工作都涉及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利益,关系到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不能够有一丝一毫的疏忽大意。所以,教学秘书就要具备根深蒂固的责任意识,对待工作认真严肃、一丝不苟,真正地爱上自己的工作,保证干一行,爱一行,把自己工作范围内的事情做到尽善尽美。
3.服务意识。虽然教学秘书从事的工作内容比较繁杂,工作范围涉及面较广,但是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教学行政管理,也就是教学管理。这一工作主要是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管理,以维持正常教学秩序的进行,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教学秘书在院系领导、教学职能部门与师生之间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主要负责双方之间的沟通协调,所以其工作带有浓厚的服务性质。所以教学秘书要以服务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于服务的内涵和理念要有充分的理解,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真正树立为学校、为师生服务的理念,奉献出自己全部的热情和精力。
4.质量意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育质量已经成为我国各大高校越来越看重的指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各高校进行转型的关键点,它关系着学校的声誉和形象,是培养社会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所以,教学秘书在日常工作中,要树立严肃的执法者形象,按照学校的各项管理规定,执行高校的管理措施,落实高校的各项管理法规。
四、对于做好高校教学秘书工作的几点建议
1.提高对整个教学秘书队伍的重视。在高校的管理体系中,应该提升高校教学秘书在整个管理体系中的重要性和地位,并在制度设计、激励政策、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教学秘书一定程度的优先权,只有这样,高校管理体系才能够通过长效、合理的评价激励体系来激发教学秘书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增强教学秘书队伍的稳定性。在学校的年终考核或者年度评优评先中,高校应该充分重视高校秘书的工作,对于表现优秀的个人,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充分肯定其对于学校的付出,增强其工作的动力。在职称评定方面,也不应该将教学秘书排除在外,应该允许其申报相应的职称序列,只要教学秘书的工作条件达到了所要求的条件,就应该给予其相应的职称。在教学方面,不应该仅仅将教学秘书只看作管理服务人员,还应该充分发挥其在专业领域的特长,给予其一定的教学任务等等。
2.加大教学秘书队伍的培训力度。在教学秘书的培训方面,高校应该根据本校的工作安排,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项目来系统地提升教学秘书的工作能力,拓宽教学秘书的工作思路等。例如,定期组织学习相关的业务知识,进行教学秘书的计算机操作管理的培训,通过远程视频培养教学秘书的工作意识,通过在职深造提升教学秘书的专业水平,等等。同时,高校应该创造条件鼓励教学秘书“走出去”,到其他的院校走一走、看一看、学一学,提升其专业素质和岗位能力。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教学秘书应学习借鉴其他院校的先进管理经验和管理理念,全面提高工作能力。
3.改进教学秘书队伍的专业结构。从长远的发展来看,教学秘书应该被纳入高校的教学培养计划之中,不仅仅如此,还应该将对教学秘书的专业培养列为学校的重点培养工程,本着“完善结构、改善队伍”的宗旨,对于教学秘书进行科学培养。在教学秘书的选拔上,要实现公平公正,通过竞聘等形式,将真正适合教学秘书工作岗位的、具有专业知识和素养的人选拔到工作岗位上来。在教学秘书的培养方面,在充分发挥政策的调动作用的前提下,真正发挥教学秘书对于工作岗位的奉献精神,真正建设一支具有牺牲精神、乐于奉献、高素质的教学秘书队伍。
4.提高教学秘书队伍的创新精神。应该说,在高校的管理人员中,当属教学秘书最具创新精神,因为他们每天的工作都要与教师和学生打交道,在切切实实的工作中,很容易发现创新点。所以,高校应该充分看到高校教学秘书的这一工作优势,提高教学秘书的创新精神,培养教学秘书的创新意识。高校应该通过各种政策来激励其在工作岗位上的突破和创新。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前提下,教学秘书也应该积极主动地思考,在总结工作经验的前提下,有意识地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和总结,并在工作中不断地加以科学研判和初期处置,增强自己独立工作和创新工作的能力。同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教学秘书在教学信息传递、无纸化办公、教学文件的管理方面,应结合现代的手段和技术,进行积极地创新,以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篇7
一、游戏教学法概述
游戏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尽可能将枯燥的语言现象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为学生创造丰富的语言交际情景,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我们倡导的游戏教学法吸收了国内外外语教学的合理成份,并结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际,在实践中创新与反思,不仅使学生学习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兴趣。游戏教学法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作用的发挥,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又采用学生喜爱的形式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尤其调动了学困生的积极性,其基本特征主要包括竞争性、教育性、娱乐性、挑战性等。目前游戏教学作为一种寓教于乐的新教育形式,其在教学上的应用前景已日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接受。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法的价值
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法适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情况,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具有重要的价值,笔者以为具体体现在:
第一,有利于构建轻松愉悦英语教学模式。传统意义上的英语课堂,死板枯燥,学生被动地学,教师满堂灌,教学效果欠佳,导致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而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法则给学生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有利于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在教学实际中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辅助教学,如“字母、单词接力赛”、“找朋友”、“唱唱跳跳”等,通过游戏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第二,有利于促使学生形成乐观愉悦的性格。游戏教学可以缓和课堂的紧张气氛,营造轻松的氛围。游戏通常具有比赛的性质,参加游戏的人都积极参与思维,有利于克服腼腆羞怯的心理障碍,提高并保持良好的身心愉悦的状态。合理的游戏规则,适当的奖惩,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性与纪律性。这些都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另外游戏教学都包含有智力成份,因此,游戏教学也有利于开发智力。学生的记忆力、思维能力、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判断力等都能在游戏中得到锻炼及提高。
三、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小学英语教学的游戏活动具有内容宽广,可变性强的特点,其中更多的是关注过程而不是结果,启到鼓励学生发展独特的兴趣。游戏活动内容选择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设计生动有趣的游戏内容,笔者以为要做好以下三方面:
第一,用游戏吸引学生注意力。小学阶段的学生本身具有注意力不易集中的特点,通过有效的手段能引起学生注意,能通过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教学是教学的上策。游戏本身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能将枯燥的英语知识以多样、轻松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能感觉到课堂教学的乐趣,这样学生自然愿意学习,教学效果也会大大增加。如在教学中开展单词教学时,可以利用如接力卡片单词游戏、找朋友游戏等形式开展游戏。单词卡片接力游戏,可以教师事先做好卡片或者让学生做卡片,学生在做卡片的过程中也会领会单词的意思,学习读音。教师指导下活动开始,单词卡片传递到谁的手里,说要读出单词的意思,要是读不出来,就要对单词进行大声朗读以强化记忆。
第二,用游戏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学中每个单元都有难以理解和解决的难题,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无法有效的突破难点,如果能将教学难点与游戏结合,游戏能让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系统化、具体化,让学生在游戏中不自觉的感受知识、探索知识,进而有效的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的实效。如在教学句型的教学内容时,学生对关键的词语与句型具体应用上难以突破,这时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强化学生的记忆与运用能力。如在突破语法难点上教师历来很头疼,学生无法理解和有效的掌握语法,这是教师可以借助游戏使枯燥的语法教学充满乐趣,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在教学中笔者常常将语法故意弄成错题,让学生开展找错误游戏,同桌间或者前后两桌的学生比赛,看谁又快又准。学生经过训练加深了语法的理解,在轻松的环境下突破了教学难点。
第三,用游戏调动学生主动性。强调学生主动性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知识的获取过程,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在探究中无形的提升能力,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主要要在教学中借助游戏活动的形式,将教学内容与游戏结合,让学生在参与游戏中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调动学生的主动意识,强化英语学习的参与性。儿童对于模仿具有天生的喜爱,教学中我们借助角色扮演游戏来实现调动学生参与小学英语教学过程的手段,通过角色表演英语对话,学习知识,充分利用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化难为易,从而减轻师生的负担。同时对一部分内向,不爱表达的学生也是一种巨大的锻炼,能让学生在角色的扮演中融入集体,完善自我。
【参考文献】
[1]章洁.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中的运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2]谈云.借助游戏提升小学英语课堂的有效性[J].亚太教育,2015(32)
篇8
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社会经济日新月异的飞跃,带动着大批中等专业学校为适应和满足日益增长的各行业专业技术人员需求量的增加而升级为高职专科学院,为社会培养出大批高技能人才,这就对学校的转型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思考。以下就专职教师的身份,谈谈对专业课程设置和学生生产实习实训的一些想法和感受。
1.实习过程
二一四年四月十九日至二一四年四月三十日,本人及农工系的几位教师带领2012级中职茶叶班的同学们到毕节市周驿茶场生产实习。作为专职教师在这次实践实习中感想颇多,收获不少。在实习期间,学生每天清晨6点准时起床集合,在班长杨晓敏的带领下到茶园采摘茶叶,在场长董祥远的指导和讲述下,学会了提手采和折采,同学们都按标准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完成任务,在最后的称重中都想争当第一名,这让教师看到了学生的实习热情。之后回到茶场,进行晾晒茶叶,师傅们会给同学们讲解晾晒的时间的把握及温度的掌控。收回来后再进行炒制,这是制茶的关键环节,在专业的制茶师的指导下,同学们争先恐后的要求反复多做几次,不怕烫伤,用手在热锅里炒制和搓揉,很多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烫伤,在制作红茶时,要求要一气呵成的进行发酵,一天下来深夜12点以后才回到宿舍,第二天早上6点又照常上班,把每天的日程安排的井然有序,看到平时娇生惯养的学生变得这么积极好学,让作为老师的我,无不感到很欣慰,原来同学们是如此的懂事,知道努力学好专业课程对今后就业的重要性,在实习结束的总结会上,听到每位同学信心满满,胸有成竹的总结和收获,特别是同学们对学校和老师们为他们争取到实习机会的感激,作为专职教师的我内心震撼了,下面提出对专业课程设置和学生实习实训的一些想法。
2.课程设置和实习实训改革
高职院校课程设置要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这种基于工作过程的改革,作为教育的实施者,必须努力提高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既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显得尤为的重要。
2.1专业课程的设置,以往在中等专科学校时的教材一直沿用到现在,很多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都存在这种情况,要么是近几年出版的教材在知识结构的安排上还是沿用过去的很多东西,没有实质上的改变和更新,还是很教条很理论化的抽象内容。经济的快速发展,知识和信息的更新,社会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较高专业知识,较强的专业技能,还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作为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定位一定要实际和准确,他们毕业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所从事的工作方向是什么?这一点学生好学比我们更现实,定位自己比家长和老师更准确,这是值得教师们认真深思。
2.2 教师备课对理论知识作筛选,宁缺毋滥,与实践有关的理论作保留讲解,这就需要教师花费时间做备课准备。
2.3 教师通过到行业企业实践锻炼、进修交流、平时自学积累收集的本专业的实践内容、成功的工作案例和本专业发达国家的发展动态等等是高职院校教师应该更多给予同学们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更多的创新意识。
2.4 有条件的学校,最好自己编写适合本区域本校发展的教材,这更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更有利于学生毕业后的发展。教材的编写一定要打破沿用本专业老教材这个壁垒,一定要作将本专业最前沿的新内容,国内外最具创新理念的新技术添加进教学内容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精神。作为教师的神圣职责就是将学生引领到所学的专业中去,高职院校的培养方向不就是为社会输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么。
3.生产实践基地的建设是高职院校不可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3.1一方面校内实验室建设科完成部分理论原理的实习实训,让学生体会专业原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如小型养殖场的建立,我们有这方面的很好资源,动物医院,植物医院等的开设都是有条件的,教师和学生都可积极的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来,既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上,同时还创造一定的社会价值,让学生真正的有动力去学好专业知识。
3.2学校还可以不定期的与校外企业作一定对接,有好的企业或学校让教师和学生参观学习或实践锻炼,学习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专业技术和企业文化,让学生在实践中学结,提升自身的认知水平,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行业动态,提高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增强实际工作能力,增长工作才干累积社会经验,使学生更加自信。同时也为教师搭建一个实践学习和经验交流的平台,学习和借鉴成功的经验,创造出本专业的特色教学方法。
4.结语
实习归来,每位同学都有很大的收获,从茶园的土壤培肥,肥水管理,剪枝,采茶的手法及采摘的时期;晾晒得时间长短;炒制的火候和时间的把握;炒制的方法;搓揉的手法;发酵时间和温度的控制等等程序都把握得很到位。总之,是一次成功的教学实习,这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和教研室老师的付出,全校师生的齐心协力,相信我们的高职院校一定能办的风生水起,为中华民族的复兴,经济的腾飞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篇9
一、高校公寓管理工作的特点
学生公寓管理的性质属于服务,是以公寓管理和学生住宿服务为内容的服务行为。公寓管理服务是一种专业化的服务,这种专业化的服务表现在为住宿学生提供高标准的公寓使用服务。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的特征,是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服务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特性,使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服务与物业管理服务中的公寓物业管理区别开来。有人说,学生宿舍是衡量一所学校的风貌、管理水平、卫生状况、道德修养程度的测评表。这句话概括了公寓管理的实施内容,更加体现出学生公寓管理是高校的育人重地。要做好学生的工作,这不仅要求规范各类规章制度、行为准则,更是将“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服务宗旨提到了突出位置。学生公寓的管理应本着这个原则,以学生为中心,用优质的服务体现育人的功能。学生公寓作为大学生生活、学习的聚集场所,交汇着各自思想和观念,这其中不乏特立独行者,但正因为这样的交织和标新立异,使其在公寓聚集后迸发出新的能量和火花。
二、存在的问题
1.目前高校学生公寓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利益主体多元化,使高校学生公寓育人作用难于形成合力;文化建设力度不够,影响公寓育人作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盲点,公寓育人功能缺乏制度保障,改进和加强学生公寓管理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切实做好学生公寓的管理工作,增强其育人功效,已经成为高校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2.作为群体中的个体,学生具有独特的个性
随着学生个体自主性增强,自由度增大,给公寓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同一栋学生公寓,可能会有不同系别、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不同类型的学生住在一起会造成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减少,距离拉大。甚至带来思想上的冲击,出现很多不和谐。对大学生群体来讲,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尚未成熟,容易受外界文化、观念的干扰和影响。学生对各种问题的承受能力较低,一旦发生矛盾,情绪容易激动,引发事端。这些都给宿舍管理员和政治辅导员的工作带来很大压力。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尤其是现在的独生子女,大多都在父母的羽翼庇护下成长,步入大学校园后,个人骄纵情绪和期待值过高都会造成心理失衡,从而导致心理问题。
3.在教育管理学生过程中, 有的辅导员或管理人员常常以教育者自居,没有站在学生的平等面去沟通、交往
这些都会在无形中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学校从教育管理的角度,制定了学生公寓管理制度,目的是帮助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培养集体主义精神,优秀的道德品质,清洁卫生的习惯和良好的生活规律,从平凡小事中铸造大学生高尚的人格,同时在管理中提供优质的服务。而教育对象则可能认为制度的条条框框限制了其个性的发展,行为的自由,生活上不能随意化,产生抵触情绪,从而不服从教育者的管理,使管理工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建议和措施
1.优化内部管理,不断创新管理方法
要始终坚持将管理育人作为学生公寓管理工作的重心。创新规范、制度化、人性化的科学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各类规章制度,提高学生满意度。高校还应创建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创新管理机制,能够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建立学生公寓管理委员会,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公寓管理工作。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提高学生的信任度。实行楼长、层长制,每栋公寓选拔出一位楼长,负责本楼的管理工作,每层楼再选出一位层长,负责每层楼的管理工作,层层落实责任。组织学生干部和管理人员对学生的宿舍内务和安全工作进行不定期检查,并由此评选出优秀文明寝室,和学生的评优、评助挂钩。通过这样的管理,不仅可以在学生和宿管老师处建立起一座沟通桥梁,更能深入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加强公寓硬件和软件投入和管理
高校,作为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阶段,在物质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大学生个性张扬,需求不断增加的今天,对学生公寓硬件学生公寓的硬件投入则显得水到渠成。众多高校不惜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学生的居住条件,以此满足现代大学生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如,四川某独立学院,不仅在学生公寓内安装了热泵系统,满足学生在宿舍内使用热水洗浴的要求,还在每间教室和宿舍安装了直饮水机,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便利。高校的公寓管理除了硬件上满足学生的需求外,还需要在精神上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和指导,公寓管理员需要在服务中体现育人的功能。[4]
高校的后勤员工都是不上讲台的“老师”,他们言行举止对学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特别强调员工自身形象对学生的教育与感染作用, 工作要勤勤恳恳,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创建“安全、稳定、舒适、温馨”的学生公寓。对待学生要热情,主动与学生交朋友,给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学生公寓的育人环境在学校整体学生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3.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
充分发挥学生宿舍公寓管理委员会的积极作用,利用多途径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增强学生的感召力、约束力和凝聚力。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校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公寓是学生居住、沟通交流的场所,除了上课、自习,大多数同学都长期在宿舍,这要求我们的宿舍管理人员要加强工作责任心,多关心学生,走进学生。注重情感交流,加大情感投入,促进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如媒体报道河南平顶山某职业院校的“雷锋”阿姨—魏秀芝,就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怀着一颗“妈妈心”真心地为学生服务。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群体凝聚力,可以使学生感到被关怀、被尊重、被爱护。
四、总结
公寓与物业管理工作作为高校后勤服务的重要领地,在后勤管理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加强高校学生公寓育人功能,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和品格的形成,学生通过思想交流和相互对比,可以取长补短,勤奋学习,积极进取,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导向、规范、协调和激励作用。我们应迎合新的形式,转变观念,把单纯的服务转化为主动关怀,用心营造和谐公寓,为校园稳定、构建和谐校园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姚建廷.最新高等学校后勤服务项目管理标准实用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版
篇10
实践教学管理是高校为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所采用的新的管理模式,是一种与理论课堂教学相对应的教学活动,实践教学管理的内容包含了很多方面,其管理方法也多种多样,尤其是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方法上体现的更为明显。实施实践教学管理不仅能够适应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更有利于满足社会中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而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是根据高校的教学目的来开展有规律的、有计划的实践教学活动。[1]
二、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现状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我国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实践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我国又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学生数量多给高校管理带来更大的挑战。尤其近几年高校为了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多培养一些人才,进行不断地扩招,使高校的教学资源与学生的人数比逐年下降,为高校的教学管理带来了很多问题。[2]但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高校又开始陆续进行实践教学管理,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可由于学生过多,很多实践课程也只能够泛泛而谈。例如高校都会在暑期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这些活动从作用上讲都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但是由于学生过多,因此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参加这样的活动,这就导致大部分学生无法得到锻炼,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无法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的视野永远停留在书本中,在社会上严重缺乏竞争力。可见,高校实施实践教学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三、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的重要性
(一)从学生自身角度看,高校教学实践管理对学生各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是帮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的堡垒
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是对实践课程、实践活动等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其工作的性质主要是对高校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进行管理。学生积累实践经验不仅仅是依靠自己的主动性,更多的是依靠学校的计划和组织。在众多学生的意识里,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才能更好地帮助自己积累更多的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可以说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是学生培养实践能力的主要方式。
2.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必要条件
实践教学管理具有独立性、实践性、踏实性等特点,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如果高校依然墨守陈规的把学生束缚在理论的课堂上,那么学生是不可能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众所周知,当代的大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因此,已经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在寻找工作时没有任何社会经验和职业技能。而自高校开始实施实践教学管理已经使这一现象有了很大的改善,可见,高校实践教学管理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也是促进学生在实践中成长的必要条件。
3.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是帮助学生实现自主能力的催化剂[3]
目前,我国高校为了帮助学生培养其自主能力,陆续的开展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课,例如高校每年组织的实习,将学生们分组分别派往各大企业进行实习,通过实际操练,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生产的过程和规律,学会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产中。可见,只有学校多组织这样的实践活动,才能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4.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是促进学生成功就业的重要手段[4]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是非常严峻的,科技的先进,社会的进步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社会上也流传着“毕业等于失业”的口号,面对每年失业大学生的一些相关数据,无疑这句话就是现在大学生就业的真实写照。为了改善这一严峻的形式,我国的高校开始积极进行实践教学管理,积极开展多种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毕业之前多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就目前来看,这样的教学管理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从学校角度看,实施高校实践教学管理对高校的自身建设也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高校实践教学管理可以促进学校的规章制度更加规范化
高校实践教学并不是随意开展的,而是学校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学术的特色进行组织的,同时,这些教学活动是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影响性。以往学校的制度仅仅把学生束缚在理论教学的课堂上,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对学习毫无兴趣,就出现了逃课等现象,这严重影响到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自高校开始组织实践教学管理(认知实习,综合性创新性实验等),逃课的现象减少了,这主要是因为学生通过实践真正明白了要想在实践中有所收获,必须先学好理论知识,这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了学校的制度更加规范。
2.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是高校进行现代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方法
现代化教学模式是通过现代化技术和手段,将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良,使课堂变得灵活多样。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多媒体教学也成为了高校实施理论和实践教学的重要手段。实践教学离不开这样的先进教学技术,它也恰好把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思想带到了理论课堂中去,以此来融合那些传统的教学模式,使高校能够及时地采用现代化教学模式,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三)从社会角度看,高校实施实践教学管理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主要通过三个方面表现出来:
1.可以为众多企业提供真正的高素质人才
随着企业的进步和发展,对吸纳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高校还没有正式开展实践教学时,很多企业家表示只会书本知识的高校人才并不是企业最需要的,因为这些学生的工作思路完全被书本和理论知识所束缚,这样的人才只能成为书呆子。而这些企业需要的是懂理论、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校人才。因此,高校为了帮助学生改善就业情况,不断地组织创新的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创新,在实践中明白责任的重要性。因此,近几年通过实践教学开展,高校培养出了很多有经验的毕业生,为众多企业提供了更多的真正的高素质人才。
2.可以为社会的发展创造出更多的优秀人才资源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标志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等各方面都会得到发展和改善,那么人们的自身素养和职业技能也要有所提高,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高校通过实践教学管理培养出了很多的优秀毕业生,这些学生在思想、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等方面都得到了提升,因此他们在步入社会后非常容易地成为了社会发展的有生力量。可见高校通过实践教学的努力为社会提供了很多人才。
四、结语
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的实施和开展,不仅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更符合社会和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因此,不论是现在还是未来,高校实践教学管理在社会发展和学校建设的浪潮中会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作用和影响也将越来越深远。
参考文献
[1]黎芳.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理论创新的有益尝试——《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研究》评介[J].现代教育科学,2005,(09).
[2]张婷婷.论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的重要性[J].民营科技,2010,(03).
[3]石媛.浅谈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的发展[J].华章,2012,
篇11
一、目前我国高中校园安全管理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中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无论是在制度层面还是在具体的实施层面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学校重视,社会狠抓的“组合拳”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一)校园安全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为了保障学生校园的安全,近年来我国高中加强了对于学生食堂安全卫生工作制度、学校出入制度、宿舍安全管理制度、课外活动组织制度等方面的完善,从课堂安全延伸到了学生在校园的安全甚至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安全管理。通过开展消防实战训练、地质灾害防空演练等活动增强学生应急应变能力的提升,从多方面加强对学生自我安全管理能力的培养。
(二)安全管理理念得到深化
新r期,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话题。并且,学生的良好发展除了在知识方面得到充实以外,更加注重学生对于自我安全管理理念的教育,学校通过开展一系列校园安全管理知识讲座或者相关的竞赛来深化学生的自我安全意识,同时学校也不断总结校园安全管理的经验,改善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家长则通过一些现实案例的讲解来提升学生的自我安全管理方式,共同织造校园安全管理网。
二、我国高中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高中校园安全管理工作近年来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但是随着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和复杂化,校园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着很大的调整,具体来说,我国高中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一)学生安全防护意识不高
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重心是学生的安全,而学生在发生安全问题时,往往是作为一个弱势群体或者个人存在的,比如在校园打架发生时,只要当事双方在场。因此,如何提升学生自我安全防护意识是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解决路径。但是,目前我国高中校园的安全仅仅局限于意识层面上,注重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而学生则缺乏具体的防护措施教育,比如当出现打架时,需要怎么处理。
(二)校园安全管理配套措施难以落实
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不是仅仅一个职能部门就能够解决的,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安全管理体系。但是,目前我国高中管理工作的重点仍然是放在对于学生成绩的注重上,对于学生自我心理问题和家庭生长环境等隐性方面的关怀欠缺,而学校则缺乏相应的心理沟通部门和人员,往往只能够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人身安全,而对于学生在离校以及除了人身安全以外方面的管理工作存在漏洞。
三、解决我国高中校园安全管理的措施
高中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重要工作,面对工作开展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和难题,我们要想办法加以克服,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增强学生自我安全防护意识和行为
校园安全管理的目标是保障学生能够在学校获得健康和良好的教育,能够收获学习中的快乐,当然,这其中包含学生的安全。因此,学校要通过组织一些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模拟演习,用真实的画面来教授学生在遇到伤害时该怎么做,采取怎样的措施来保护自己。要从意识和行为两个方向着手,在增强学生安全管理意识的同时,提升学生安全防护的手段。
(二)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实施
校园安全关乎学生的成长,甚至人身生命安全。这从某种层面上来说,重要性要高于日常的教学。因此,学校要想方设法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建设,通过有效的措施来切实保障学生的安全。例如,通过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从生活方面加强对于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多与学生沟通交流,提升其心理安全意识和危机处理意识。通过设立门卫制度,来严肃校园出入管理,防止那些社会危险因素的进入,营造良好的校园成长环境。通过严格的食堂安全卫生管理来保障学生日常饮食的安全,保障充足的营养供应。
四、结语
校园安全管理是高中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何通过切实有效的方法来保障校园的安全是当前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重点话题,学校要采取严厉的安全管理措施,防微杜渐,从源头上消灭校园安全管理发生的因素;家长要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来对学生进行深入的校园安全管理教育,提升学生的自我防护;社会要为校园安全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优化学生成长环境。
篇12
自然呼吸和舞蹈呼吸之间是有差异的。自然呼吸是对生命状态的原始呈现,它连接着各个个体和外界环境,这种交换的存在也使生命有了其存在的象征。舞蹈呼吸则是舞蹈生命的命脉,以其呼吸节奏改变和舞蹈中节奏更替的契合度,架起了舞者与观众沟通的桥梁,表现出了舞蹈本身的思想和感情。
一、呼吸在民族舞蹈中的重要性
呼吸是舞蹈的灵魂。为强调呼吸训练在高校民族舞蹈中的重要作用,我们首先要明确呼吸在民族舞蹈中的重要性,让高校重视呼吸训练,然后找到高校在呼吸训练中存在的问题,表明问题存在会引发的问题,最后阐述呼吸的最终目标。
(一)明确呼吸在舞蹈中的重要性
民族舞蹈都与呼吸存在必不可少的配合。在舞蹈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呼吸形式:呼气,为舞蹈开始做准备,大量氧气的供给,清醒了舞者的头脑,预热了舞蹈的情绪;提气,是舞者提高自身中心的方式,保证舞蹈中舞姿轻盈、肢体伸展灵活;屏气,帮助舞者保持舞姿的平衡,保持立停状;呼气,是对上一动作结束的总结和为下一个动作开始做准备。
(二)发现高校在呼吸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校民族舞蹈的教学中,对呼吸训练表现出轻视的态度,这种态度是不合理的。肢体的模仿是生硬的,对呼吸节奏的掌握是理解舞蹈动作节奏的基本课程,舞蹈是神、形结合的艺术,不仅仅是肢体动作的表达,更是舞蹈思想和感情的诠释。仅仅从视觉上看,舞蹈带给观众的是的肢体运动,但舞蹈配合着音乐的节奏,此时呼吸带来的动作延伸才是舞者与观众间所需要的最终的灵犀相通。
(三)呼吸对舞蹈境界的提升
舞蹈作为肢体的无声语言去表达音乐,合理的呼吸方式是对舞者心态和心理的协调,让舞者有诠释舞蹈的基础,呼吸的抑扬顿挫不仅利于舞者自身形象的刻画,也有利于观众对形象的捕捉,呼吸是舞蹈生命的表现。熟练的呼吸技巧是舞者能力的体现,同时也提高了舞蹈境界。
二、加强民族舞蹈中的呼吸训练
高校在针对民族舞中的呼吸训练要保持积极的态度。与舞蹈技巧和体形塑造训练一样,呼吸训练是不可突击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呼吸训练是需要一个长期的、系统的、科学的训练周期的。在呼吸训练中,要明确一个重点,在呼吸的时候,舞者腹部的肌肉需要保持紧张的状态,这个状态是积极的,这种紧张并不是一味的向里收紧,它所呈现的状态是胸腔向两旁扩展。在呼气的时候,小腹的肌肉也需要这种积极的收紧状态。在针对呼吸训练中,教学一共包括三个时期:思想认识阶段、呼吸与动作的连贯训练和呼吸、动作、感情的连贯综合训练。
(一)思想认识阶段
在高校的教学中,首先要对学生灌输一种有意识呼吸的思想。在舞蹈训练的初期,训练主要以肢体训练为主,这时候在思想上对呼吸的重视,是舞蹈初学者打好基础的关键。当然,对于初学舞者来说,他们对于呼吸的理解不够,对呼吸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这就要求教师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在各个肢体语言训练的同时,将动作完成需要掌握的呼吸技巧具体讲授。这就是在思想认识的初级阶段,利用各个肢体训练的环节来加深对呼吸重要性的理解,让学生对呼吸的无意识向有意识过度。这一阶段非常重要,只有打牢基础,才能进行继续学习。如果不在思想上认识呼吸的重要性,会引发学生在后期训练的力不从心,呼吸是掌握舞蹈节奏的中心,对节奏掌握的不好,仅仅学习肢体语言,对后期学习舞蹈必然产生严重的阻力。所以,思想认识阶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老师必须针对思想方面对学生进行加强引导。
(二)呼吸与动作的连贯训练
在前期的训练中,学生逐渐在意识上重视呼吸训练的重要性,在接下来更复杂的训练中,就需要运用扎实的基本功来达到呼吸和动作连贯展示的状态。在舞蹈训练的中期,舞蹈动作逐渐复杂起来,呼吸要和动作连贯,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呼吸技巧。作为整个舞蹈训练的过度阶段,老师需要积极指导学生,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呼吸与动作融为一体。
(三)呼吸、动作、感情的连贯综合训练
度过舞蹈中期阶段,学生对呼吸与动作的掌握已经逐渐成熟,在舞蹈最终的训练中,学生需要将感情也投入进去。针对民族舞蹈,需要学生对各个民族舞蹈所在民族的风俗人情也要做必要了解,准确抓住民族舞蹈的风格是这一阶段的重点,这也决定着舞蹈的成功与否。老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对所教民族舞蹈所属民族的地理位置进行介绍,这有利于学生对其生活环境的了解。普及该民族风情,让学生对其感情点有一定认识。介绍该民族特殊的,每个民族都有其固有的,这也是掌握舞蹈感情的突破口。对民族情感潜移默化的认知不仅需要老师的正确指导,也需要舞者自身的不断理解。抓住呼吸点,连贯动作的展现,表达出舞蹈情感,这才是真正的民族舞蹈。
三、结语
舞蹈作为一个无声艺术,通过肢体语言来诠释音乐,在舞蹈教学中加强呼吸训练,将舞蹈的思想和感情表达出来。在高校民族舞蹈教学中,呼吸训练是不可或缺的内容,根据本文所述,民族舞蹈对感情的要求,即对呼吸的要求更加严格,这也要求高校在重视呼吸训练的同时,加强对民族舞蹈的呼吸训练。让展现出的舞蹈更加具有感染力、说服力,让舞者与观众之间达到心灵融合,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参考文献:
篇13
1.引言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方便、准确、快捷的特点,对不同的数学教学内容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形成最适合这一内容的学习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创造一定的学习情景,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探索者、发现者,让他们从中获取知识,并进行验证和建构,久而久之,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会有所提高,也更具有创新意识。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进行整合是新课标改革下的必然趋势,具有必要性。
2.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应用过程中的问题
在高中数学教学标准提出要将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进行整合这一要求之前,信息技术已经多多少少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开来了,这确实给数学教学带来了一定的便利,但是由于没有进行有效的整合,信息技术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首先,教师与学生缺少合作,即使有一定的交流,也只是形式上的。信息技术虽然比较先进,但是利用不当,也阻碍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正常交流。信息技术通过文本、图像、动画、声音等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呈现,确实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多样化,有利于寓教于乐,使学生提高兴趣。但是,如果教师不能在这种“娱乐”式的教学中积极引导和提问,教师没有或者缺乏正确的引导,不能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数学问题,思维难以发散,也不能形成良好的表达能力和思考习惯,就会使学生产生懈怠心理,不仅难以发挥新教学手段的作用,传统教学手段中的优点也消失了。
第二,数学教学中虽然应用了信息技术,但是仍然停留在教师操作、学生观看阶段,学生没能参与其中,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成为被动的参与者或聆听者,缺少探究的动力和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利用信息技术方便教学,还要注意多提问,多以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通过问题来总结。
高中学生对计算机虽然有一定的认识,但是由于迫于家庭条件或学习要求,其认识往往只是停留在初级阶段,农村的孩子甚至不甚了解,所以,信息技术对数学数据的运算过程和工作的原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明白,很多学生觉得图像、数据的变化晦涩难懂,甚至怀疑其正确性。所以,这就要求老师掌握更加灵活的教学工具和手段,充分体现数学的本质,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的运算原理。
3.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整合的意义
3.1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进行快速的计算、作图和数据处理
信息技术包括计算器、图形计算器、编程技术,这些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可以提高运算和制图的速度和准确性。利用科学计算器,可以进行四则、乘方开方、对数等运算,还可以为数据量繁多的统计运算提供便利;图形计算器可以对符号、矩阵代数、微积分等进行运算,根据计算需要进行函数表达、绘制函数图形,还能够作出函数数值表、散点图,做统计、数据分析、参数估计等,图形计算器可以对大量高级、复杂的数据和运算法则进行高速、准确的运算。
信息技术强大的运算功能发挥到极致的当属在数列教学中,数列教学需要大量的猜想和回顾探索,归纳、概括、猜想、证明等是数列学习和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这时就可以充分利用图形计算器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很快根据猜想来完成数学实验,构造出多个能够满足数列条件的例子,从这些例子中可以分析数列规律,对原来的猜想进行验证可以很快地从构造的例子中来寻找思路。如果没有信息技术,要想快速准确地找到多个复杂的验证例子非常困难。
可以看出,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计算,可以使原本繁琐的计算变得更加方便、简单,不仅大大减少了出现错误的几率,同时也节省了课堂时间,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进行观察、分析、证明、归纳。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
3.2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方便信息处理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整合可以把数学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将数学信息整合成学习资源,在信息化环境中进行教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利用信息技术对各种信息进行加工和筛选,并进行处理,在数学教学中也是同样的道理。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生成的学习资源获取知识和有用信息,从而建构出知识的结构和意义。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形成有用的学习资源,同时还可以通过有效的保存构成数学学习资料数据库,学生和教师可以根据需求在资料库中寻找自己想要的资源。另外,信息技术的交流特性还有利于师生之间进行信息资源的交流与传递,方便师生合作、共同学习。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环境和背景的设计提供了便利,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个感官,来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3.3信息技术方便学生对数学进行认知
学生对数学的认知是说学生在自己的头脑中按照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感觉、记忆、思考和联想等认知特点建构起对数学的整体认知结构。数学学习中,旧知识与新知识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步步深化、相互作用的,数学学习的过程也是数学知识框架不断构建的过程。在数学的学习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对知识结构进行不断地深入认知和重新组织。
数学中主要的学习对象有定义、定理、概念、公理、法则等,这其中所涉及的因素有很多,有文字、数字、符号、图像等,因此分析的角度和侧面也就很多,因此就要求对数学的各个因素进行深刻、全面、灵活的掌握。信息技术强大的计算、制图功能可以反映出数学各个方面的特征,使学生可以从更多的因素来对数学对象进行分析和理解,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各种信息进行整合,建立起相互之间的关系,通过体系的构建来加强对数学问题本质的理解。
3.4信息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这一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思辨性,要想学好数学,就必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然而,数学概念往往是用高度抽象和简洁的语言来描述的,讲究严谨的逻辑和科学的方法,这些为学生数学学习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学生难以形成科学的数学思维。信息技术可以将数学问题进行形象、直观的展现,可以向学生展示数学的结构和数学结构的变化过程,帮助学生抓住数学的本质,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
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要探索的问题进行参数赋值方法进行特例研究,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等方法使数学学习对象更加形象具体。信息技术可以对数学关系进行显现,使抽象的思维得到具体的展示,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理解的层次。
4.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整合的必要性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信息技术和高中课程整合是改进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因为,目前高中数学教学中还没有完全将信息技术整合进来,加上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的有效整合有着巨大的意义,所以信息技术和高中数学课程的整合是具有必要性的。
4.1新教学理念的必然要求
实行新课改后,高中数学课程有了新的标准,有了不少新的理念。课程标准中重点强调了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教学的整合工作,提倡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利用它对传统教学方法难以呈现的教学内容进行呈现,在保留学生进行基本的笔算的基础上,鼓励他们运用计算器、计算机等科学技术方法来运算。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数学的方式。
4.2现代化数学教学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
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学环境也逐渐应用高技术手段,尤其是新课改之后,提出了更新的教学目标和更高的教学任务,因此就不能再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而是需要新工具的参与,用信息技术中的计算机、多媒体、图形计算器等手段进行教学。信息技术可以对数学演算过程进行展示,直观的展示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通过数据的变化认识数学问题的本质,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课程的整合非常有必要。
信息技术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教学工具,方便教师进行课件设计和各种资源的利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方便学生的学习。在整合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整合的工具性、互补性、过程性和有效性原则,结合数学的学科特点,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利用好课堂和课余时间,保证整合效果的最优化。
5.结语
新的教学要求使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课程的整合成为必须进行的工作,学校的教师要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对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善于发现信息技术整合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利用信息技术对数学知识进行基本运算,对数学原理进行直观展示,帮助学生养成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彭上观.高中数学新课标实验教材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08.
[2]严士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