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课堂讲授方法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课堂讲授方法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课堂讲授方法

篇1

Key words: instructional art; student;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课堂讲授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至今仍有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以为只要自己懂了就可以上讲台去教别人,以为只要有知识就能当教师,这样的认识未免有些偏颇。“固然,自己懂是必要前提,以己之昏昏而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但以己之昭昭就能使人昭昭吗?恐怕也未必如此。”[1]怎样才能达到课堂讲授的艺术境界呢?搞清楚什么是讲授艺术,透彻地了解讲授对象,科学地把握讲授内容,选择正确的讲授方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

一、 何谓讲授艺术

“所谓讲授艺术,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所教学科的特点,在充分把握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全面熟悉学生情况的前提下,运用熟练的语言技巧,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思想品德并训练其技能和技巧的过程。”[2]在这里突出地强调“艺术”,主要是为了强化教师讲授过程的创造性,要求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既严谨,又活泼;既周密,又生动;既深刻准确,又清晰明白地阐述教学内容,这是规律性和灵活性高度统一的体现。当然,这里所讲的“艺术”,和我们一般意义上的“艺术”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它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功能。其中,讲授艺术的重要特征主要表现在它的表演性、创造性、审美性和情趣性上。所谓表演性就是指教师如同演员,也是通过知识内容、言语表述、姿态情感去获得讲授效果。只不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并不仅仅是“演员”,还是“编剧”、“导演”、“灯光”、“道具”等,而且在表演时具有很强的即时性;所谓创造性就是指教师在授课时对讲授内容的处理、讲授方法的选择、讲授方案的设计、讲授过程的组织、讲授技巧的运用等等,不能只拘泥于一种模式,照本宣科,成为“死教书、教死书”的教书匠;所谓审美性就是指教师在授课时既要展示自己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又要调动学生的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审美注意,使教学双方真正陶醉于一种美的享受之中;所谓情趣性就是指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表现出高尚热烈的情绪,要创造出有情感的学习环境,不能表现得低落冷漠,否则既谈不上艺术,更别提对人的心灵的塑造了。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讲授艺术的作用,充分发挥其知识传授的诱导性功能、能力开发的启迪性功能和思想教育的陶冶性功能,只有这样才能取得高效的讲授效果。

二、 透彻地了解讲授对象

透彻地了解讲授对象是课堂讲授达到艺术境界的重要实现方式。“通过这一点,不但可以使教师科学地把握讲授内容,正确地选择讲授方法,而且又可以使他们取得必要的心理准备,尽快消除紧张感和空虚感,上起课来轻松自如,渐入佳境。”[3]那么,怎样才能透彻地了解讲授对象呢?

1.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如:人数、年龄、男女比例、家庭情况、消费水平、民族宗教等。通过对这些情况的了解,教师会对学生的接受水平、价值取向、心理状况、生活习惯等有一个较为准确的判断,这对安排讲授内容和选择讲授方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如:学习成绩、学习兴趣、课堂纪律、参与习惯、自习状况、阅读范围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不但有助于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找到启发学生灵感的钥匙,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意识,引导学生学习的深度与广度,而且有助于师生间进行双向交流,提高课堂讲授效果。

3.了解学生对本学科的认识程度和期望值

如:是否读过本学科的有关书籍,是否知道本学科的学术流派和权威,对学习本学科有哪些疑问和希望等。了解这些不但可以提高课堂讲授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而且可以调整学生对本学科的期望值,调动他们的学习动力,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

4.了解学生对教师自身的评价

如:教师的人格品质、理论水平、工作态度、讲授方法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听溢美之词,更重要的是要听取批评之词,做到闻过不怒,闻功不喜,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讲授水平,才能不断地吸取丰富的营养。

透彻地了解讲授对象,可以个别交谈,可以开座谈会,也可以通过班主任、辅导员、家长、领导来了解情况。总之,教师在通过各种办法全面真实地掌握学生的情况和反映后,便能充实、自信地走上讲台。

三、 科学地把握讲授内容

科学地把握讲授内容是课堂讲授中塑造善的人格的重要保证,是课堂讲授中创造美的意境不可缺少的前提,是课堂上师生间进行知、情、意相互交流、交融、交汇的基本保障,也是实现课堂讲授艺术境界的又一重要方式。

1.把握本学科理论发展的前沿问题

教师在讲课中绝不能仅仅满足于教材内容,应积极引导学生去研究本学科的前沿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于迷雾中透视本学科的发展方向,正确地把握本学科理论发展的前沿问题,并恰当地引入课堂讲授。当然,引入这一点不能喧宾夺主,而应作为学生在系统掌握教学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继续钻研问题的一种必要的引导。

2.把握讲授内容所涉及的相关问题

众所周知,吃透教材是教学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说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整体地而不是局部地、灵活地而不是机械地把握教材。但是,教学不能完全拘泥于教材,凡是与本学科有关的知识都应仔细地加以研究,并把它有机地纳入讲授内容之中。只有这样,课才会越讲越宽,越讲越活。

3.把握讲授内容逻辑关系中的关键问题

“每一门学科的逻辑结构中都存在着若干关键问题,这些关键问题是整个理论体系的纲,抓住了纲,整个理论体系都提起来了。”[4]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找准这些关键问题,并将其钻研透彻,从而在课堂上做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使学生真正掌握本学科理论体系的逻辑要领。

4.把握学生对本学科的疑难问题

学生对老师所讲内容提出疑问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而这些疑问又极大地影响着学生对讲授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因此,教师必须对这些问题给予必要的解答,否则,即便是课堂上讲得天花乱坠,学生依然觉得如同隔靴搔痒,收效甚微。

处理好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便是科学地把握了讲授内容的完整标志。

四、选择正确的讲授方法

教师选择什么样的讲授方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自身的特点,具有很强的个性色彩。但是,不管怎样都应该积极选择正确的讲授方法。因为,选择正确的讲授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保证,也是达到课堂讲授艺术境界的重要方式。

1.归纳演绎法

所谓归纳演绎法是指教师在讲授时从归纳入手,从个别现象出发,归纳出抽象的概念和原理,然后通过演绎,运用概念和原理揭示事物发展的本质与趋势,从而使课堂讲授过程成为学生积极思维的学习过程。一提起归纳演绎法,可能很多人都耳熟能详,甚至不少人觉得已经驾轻就熟,但从学生反映的效果来看,却并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就在于它割裂了归纳与演绎的必然联系,是一种“纯粹演绎讲授法”。因此,必须学会科学地运用这一方法,要真正掌握归纳与演绎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关系,知道演绎只有依靠归纳才能具有可靠的出发点和前提,而它又为归纳提供了论证工具和方向,这样才能摆脱那种程序化的死板状况,使课堂讲授真正进入充满着逻辑力量和独创精神的艺术境界。

2.双向参与法

所谓双向参与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互为主体和客体,通过提问、回答、讲解、讨论等途径,教师以主导者的身份,学生以认识者的身份直接参与课堂讲授,使课堂讲授成为师生双向参与的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教学中双向参与是人的认识活动的内在要求。众所周知,人的认识活动有两个基本过程,一是认识者通过感官筛选从外界获得信息,使自己占有信息;二是认识者运用自己原来的认识模式对信息进行加工改造,使信息被认识者同化,成为具有认识者特色的信息。因此,认识绝不是机械地、被动地认识客观,而是能动地反映客观。这种能动性表现在课堂上就是必须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渠道来完成对信息的选择、重构和创造,而且这一过程必须被教师所了解。通过与学生知、情、意的相互交流、交融、交汇,教师一定能创造出课堂讲授的艺术佳境。

3.情感投入法

所谓情感投入法是指教师和学生在课堂讲授中不仅要理性地去探求真理,而且要投入情感来完善人格,从而使课堂讲授成为充满生机的学习过程。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教师和学生都是有着健全理性与丰富情感的血肉之躯,因此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学会运用情感因素。授课时,要自然地运用情感,适度地控制情感,把学生的情感调节到恰到好处;要细心地培养情感,使学生原有的需要满足后,不断地产生新的需要,并通过对这些需要的满足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情绪;要有力地激感,通过提问、解答、检验等几个环节,使学生的期望出乎意料地得到满足,从而引发学生高度愉悦的学习情绪。当然,情感的投入一定要真诚、恰当,否则会适得其反。情感的真诚、恰当地表达是教师课堂讲授的另一种高超艺术。

4.理性意象法

所谓理性意象法是指教师和学生在课堂讲授中根据具体需要既使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等进行抽象思维,也使用意象进行形象思维,在言不尽意的情况下,“立象以尽意”,从而使课堂讲授达到美的意境。用概念、判断、推理表达讲授内容是课堂讲授的基本途径。“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仅仅用概念、判断、推理难以完美精彩的表达讲授内容,而用形、情、景相统一的意象来表达讲授内容则有奇妙的效果,能够把人引入一个妙不可言的意境中去。”[5]当然,要塑造美的意象,就必须紧紧围绕讲授内容,通过合适的手段如:语言、姿态、服饰、板书、教具等来实现这一目标。另外,还应尽可能地开掘学生的审美潜能,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进入美的意境。

总之,以上四个方面是实现课堂讲授艺术境界的关键所在,它们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其中了解什么是讲授艺术是实现课堂讲授艺术境界的前提;透彻地了解讲授对象是实现课堂讲授艺术境界的基础;科学地把握讲授内容是实现课堂讲授艺术境界的保障;选择正确地讲授方法是实现课堂讲授艺术境界的重要实现方式。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作用,只有充分认识和做好这几方面工作,我们的课堂讲授就一定会进入很高的艺术境界。

[参考文献]

[1] 王国俊. 讲授艺术论[M].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

[2] 赵敬春. 谈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J]. 教育探索,2001,(2):69.

篇2

(一)在教学设计上,教法考虑多,学法涉及少

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进行课堂讲授的前提条件。由于课堂教学活动具有双边性,学生的学法与教师的教学法都成为制约课堂讲授质量和效果的主要因素。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并非等量齐观,其中,学生的学法是决定教学效果的直接因素。从教师课堂讲授前教学设计的实际情况看,一般都比较重视教材和方法的设计。而在方法设计中,主要考虑的是教师教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很少考虑,只把教师的教法作为课堂讲授成败的决定因素。这一做法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课堂讲授目标的实现。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决定教学效果的主要变量有三个:一是认知前提条件,即学生掌握新的学习任务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能力的程度;二是情意前提特性,即学生形成动机,以便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三是教学的质量,即教师教学适合学生的程度。这三个变量对学习达成度的影响作用,分别占50%,25%,25%。优秀教师的课堂讲授经验也表明,教师的教法必须考虑学生的学法,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否则,课堂讲授就变成了课堂灌输,难以实现课堂讲授的既定目标。可见,在教学设计中,重视教法,轻视学法,既不利于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和目标的实现,也不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在教学过程中,讲授内容多,思维参与少

主要表现在:一是讲授时数多,自主学习时间少。在师范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课时总量为2800~3000学时,其中90%以上为课堂讲授时数,平均周课时在20课时以上,占用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和知识内化的时间;二是单一讲授多,自主思维少。目前在高师院校课堂讲授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是重复讲授、启发不当和引导失“度”。重复讲授是指课堂讲授的内容实际上是完全重复或大部分重复教材内容,尤其文科专业理论课教学更为突出。这种貌似讲授内容丰富,实则“泛讲”、“滥讲”的重复讲授方式,是一种低效高耗的讲授方式。因为课堂大部分时间里传授的是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获得的“昔时”信息,而学科发展的前沿信息介绍的太少,学生缺乏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思维参与度较底,束缚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启发不当则指讲授中启而不发或启而乱发,干扰了学生的思维心境,学生思维迟缓,思路不通,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而引导失“度”是指教师在课堂讲授之前,自己本身就没有明确学生应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因而在讲授过程中,盲目引导,要么让学生一会儿思考这个问题,一会儿又思考那个问题,还不时提醒学生思考中应注意的事项,搞得学生无所适从,形成的思路不时被教师的“过度”引导所分散,难以集中注意力去思考某个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思维过程的完整性和思维品质的深刻性;要么淡化问题,使学生不愿提问题,学生提得早,教师强调此问题后面要讲,学生提得晚,教师又说此问题前面已经讲过,结果把有问题的学生引导的“没问题”了,学生思维参与的积极性受挫,只能变成被动接受教师讲授内容的容器。

(三)在功能发挥上,智力教育功能发挥的多,非智力教育功能发挥的少

自17世纪夸美纽斯倡导班级授课制以来,一直主要运用与之相适应的课堂讲授法进行教学。然而,课堂讲授自身的结构和性质却把自己牢牢定位于知识的传授以及知识传授中的能力培养和品德教育。也就是说课堂讲授注意发挥其智力教育功能,而对其非智力教育功能是弱视的。从学者们对课堂讲授功能和作用的研究来看,前苏联的教学论专家把课堂讲授为主的方法的功能作用概括为:(1)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形成学生的技能技巧;(2)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和创造力;(3)帮助学生养成一定的观点,形成信念和相应的各种社会行为习惯。这一认识实际上充分肯定了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方法在智力教育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即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获得较高的智力水平。从课堂讲授实践来看,目前地方高师院校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都认为,课堂讲授就是发展学生智力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在具体运用过程中,着眼于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传递最大量的知识信息,并以此作为评价课堂讲授质量与效果的主要标准。

二、实现地方高师院校课堂讲授创新的基本策略

(一)营造轻松融洽的课堂教学环境氛围,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目前地方高师院校课堂讲授存在的“三多三少”问题,实际上是由于在不正确的学生观支配下,所形成的紧张、对立的师生关系而引发的。因此,教师必须树立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处在成长和发展中的人的学生观。在课堂讲授中,努力创设期待、关注、热爱和尊重的教学情境,营造一种轻松、融洽的课堂环境氛围,从而建立起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研究表明,课堂人际关系对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增强课堂讲授的有效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促进师生之间的互相讨论和交流、互相倾听和沟通、互相尊重和信任。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也能产生教师期待效应,使学生敏感的觉察到教师的期待,从而引起学生较强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由外在学习行为上的主动参与向内在思维活动上的积极参与转化。对教师而言,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除了在课堂讲授中以正确的学生观为指导,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之外,还要努力提高课堂讲授艺术,做到讲授的科学性与讲授的艺术性的完美结合,达到无声语言与口头语言的和谐统一,实现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的双向互动。

(二)改革课堂讲授结构,增强课堂讲授的开放性

篇3

0073-02

2014年江苏省南通市课程改革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改革上,并对课堂提出了以下三点基本要求: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限时讲授”指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时间不能超过学生活动时间的一半,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合作、探究、交流。“限时讲授”不仅仅只是限制讲授时间,还要确保原有的讲授效果不变或得到更大的提高,这是每一个课堂教学的执行者都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课题。下面笔者就从生物课堂教学的角度谈谈如何使讲授做到既“限时”,又能提高教学效率。

一、全面掌握教材是实现“限时讲授”的前提

教师只有掌握了教材的知识结构,才能居高临下地处理教材,把握教学的主动权,使讲授得心应手,从而达成“限时讲授”的高效。

(一)把握知识内容

首先,教师对教材知识点及其结构要点要了然于胸,这是备课中对教材知识点进行处理及重新组合的前提;其次,在进行知识点的处理时应注意哪些知识点不需讲授,哪些知识点可先培训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这些知识点是学优生能解决的,教师仅是对讲解能力进行培训),之后再由他们对学困生进行辅导;哪些知识点必须在全班实施“讲授”;哪些知识点必须用相近的知识或其他知识进行更换。如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21章第二节《生物的变异》中的一幅插图“一对孪生姐弟”,结合实际来引导学生分析,学生就会发现用孪生兄弟或孪生姐妹来表达更合适。

(二)把握知识素养的培养内容

新课程关注的是学生的终生发展,而人的发展中包含了各种各样的素养的发展,知识素养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其他素养的培养则以知识内容为载体而进行。因此,教师在研究知识点的同时也要把每个知识点中蕴含的素养找出来,要了解什么样的素养最适合通过这个知识点的学习而得到培养或提升,什么样的素养只能通过这个知识点来培养。掌握了这些,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比如,类似于“鱼类适于水中生存的特点”“鸟类适翔生活的特点”的教学内容更适合创新素养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打破常规,从制造潜水艇、飞行器时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获得相关的技能,同时培养了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全面掌握教材就是对教材知识内容及其中蕴藏的素养内容的全面把握,在此基础上才能认识到课堂教学中什么时候需要讲授、讲什么、讲多少,这样“限时讲授”才可能成为现实,因此,全面掌握教材是实现“限时讲授”的前提。

二、有序开展学生小组合作是实现“限时讲授”的重要环节

一堂课的学习实际上是由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教师的讲授交叉组成。三者中尤以学生的合作学习时间最难控制,也就是说教师的“限时讲授”能否实现并有效,取决于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否有效有序地开展,故而有效有序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限时讲授”的重要环节。

(一)成员的配备、分工与训练

学生小组合作能否有效开展,首先取决于小组成员的配备。小组成员应以优中差的适当比例来配备,并且优中差的划分依据不仅要考虑学习成绩还要考虑个人的能力素养。其次,要有明确的分工。即谁主持、谁记录、谁展示等,并且按一定的顺序在不同的课中进行轮换。最后,在正式开展小组合作活动前教师还要对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角色及怎么讨论问题等进行培训。

(二)小组合作内容的设置

前期工作完成后,小组合作内容的设置就成了小组活动能否有效开展的关键。小组合作内容分为两档:一档为学困生不能做、学优生能做的内容。此档内容不需讨论与交流,只需由学优生在完成后对学困生进行辅导就行。二档为小组成员必须共同讨论的内容。此档内容是小组活动的重点,在设置上要求做到科学性、可控性、层次性及结果的唯一性。

三、把握讲授时机是实现“限时讲授”的关键

由于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因此教师的讲授应该是有机地穿插在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中。能否使课堂教学有序且高效,把握讲授时机就成为关键。

(一)必讲内容的展示时机

必讲内容是指学生在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中不能够解决的内容或解释不全面的内容。这是教师必须要讲的内容。这类内容的展示通常放在教学预设中进行,或者在学生讨论涉及时进行,但如果遇到特殊情况,不要强行展示,应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而定,因为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以发展学生为主,而不是以完成任务为主。

(二)可能讲的内容的展示时机

可能讲的内容是指学生本来应该完成却未能完成的内容或课堂中生成的内容。此类内容由于不确定性大,教师在课前必须根据以往经验将可能出现的问题充分考虑到。如何讲应预先设置好,以免课堂上突然出现时产生混乱,导致讲解不清或话语过多造成时间上的浪费,达不到“限时讲授”的高效课堂效果。此类内容的展示通常在相应的情况出现时进行,如不出现就不必展示。如果随便展示,反而会打乱课堂节奏,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四、适当运用教学方法是实现“限时讲授”的根本保障

新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又不能没有讲授。由于讲授的时间受到限制,因而,要达到高质量的讲授和课堂效率的高效,讲授方法的使用适当与否就显得尤为重要,也就是说方法的适当运用是实现高效“限时讲授”的根本保障。

(一)讲授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的整合

讲授法是一种传统的而又应用最广的教学方法。但新的教学方法如演示法、实验法等不断被引入教学领域,并与讲授法相结合,可能会使讲授法的教学形式有所改变。所有教师在课堂中都要进行讲授,只是讲授占据的时间比例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应该根据知识的属性,整合教学方法,即在选用不同的讲授方式的同时,还应考虑能否辅以其他教学方法呈现教学内容,以便有效发挥不同教学方法的优势,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例如,显微镜的使用,可边演示边讲授。再如,植物细胞吸水原理,可边演示边讲授,或边看录像(动画)边讲授。

(二)充分利用微课的特点实现“限时讲授”

篇4

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很强,任务也十分具体。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课堂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需要教师掌握相应的课堂教学技能。课堂教学基本技能的基本作用表现为它是保证教师顺利开展课堂教学工作、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促进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开发智力、发展能力与体力、形成特定思想品德和良好个性的重要因素,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进展状况和课堂教学的效率、效果。因为技能表现为行为方式和心智活动的迅速性、准确性、有效性和熟练程度。教师能够迅速准确、娴熟地驾驭教学任务,掌握教学进程,维持课堂秩序,运用教学方法,是保证教学时间得到充分有效利用和全面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前提。讲授技能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技能。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技能,它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长期以来,讲授法受到批评与责难,在新课程背景下尤为突出。因此,对讲授技能的重新认识和理解显得尤为重要。

一、课堂教学讲授技能及必要性

课堂教学讲授技能简称讲授技能,是指教师熟练运用讲授法进行课堂教学的教学行为方式的熟练化表现。讲授法就是教师用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教学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教师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论证、生动形象的描述、陈述,启发诱导性的设疑、解疑,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有利于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因此,讲授法一直是历史上最主要的教学方法。

学生的学习,是以学习前人经验为主,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学习的内容不一定满足当前社会生活的需要,而是在为将来生活做准备。学生的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的,是在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指导下进行的。正确地使用讲授法,能排除人类认识过程中的盲目性和偶然性,做到快速高效。我国地大人多,经济基础薄弱。从现在条件来看,学生接受能力,教师的讲授教学,仍然是一种既经济又可靠的教学形式。因此,讲授法不仅是历史上流传下来最主要的教学方法,而且也应当成为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人们对讲授技能的片面认识,讲授技能遭受攻击的原因

在教学方法改革中,讲授法遭受到攻击、指斥的主要原因:一是当前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恰当的运用讲授法,效果不佳,从而使人对讲授法产生了误解。例如,对小学生过早的运用单纯而冗长的讲授,把许多没有关联的事实不加组织或解释,零乱的向学生讲授,不能把新教材和学生过去已形成的知识结构有机结合起来讲授,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理解不了只好死记硬背,这就扼杀了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了课堂上满堂灌的僵死局面。这不是讲授法本身固有的缺点,而是教师不能有效的掌握讲授的技艺所产生的后果,我们不能把一些教师因教学技艺不高,运用讲授法不当而产生的问题归罪于讲授法本身。

二是从伦理上对讲授法认识片面。有些人错误地认为学生接受教师的讲授必然是机械被动的学习,而只有发现学习才是积极的有意义的学习。其实,接受、发现,机械,有意义,这是划分学习的两个维度。这两个维度之间是互不依赖和彼此独立的。发现学习由于内容不同可能是机械的(如迷宫学习),也可能是有意义的(如学习科学概念);接受学习由于内容不同可能是机械的(如记乘法表),也可能是有意义的(如弄清概念之间的关系)。由于有些人从伦理上把接受学习与机械学习等同,把发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等同,因而造成了不少混乱。当前许多中小学教师害怕运用讲授法,怕被人斥之为运用注入式教学,因而谈讲授法色变。因发现难以运用,只好以谈话法作为发现法的变式,于是出现了以谈话为主的教学形式,课堂教学一个模式、一问一答。一节课教师从头到尾要提出五、六十个问题,学生像演戏一样有问必答,把知识搞得支离破碎,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关于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回答。尽管发现法有很多独特的优点,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和课堂教学规律,发现法不能也不可能成为课堂教学的唯一方法,在有意义言语接受学习理论指导下的讲授法,应当而且必然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讲授式技能与其他教学方式并没有冲突

学校首要的工作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学生在学校学习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的基本方法,应当是有意义的言语接受学习。所谓有意义的言语接受学习是指学生在课堂里,通过言语的形式,理解和接受知识的意义,掌握系统知识的学习。这种学习知识的实质,就是一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知识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奥苏泊尔按学习内容的复杂程度,把有意义的言语接受学习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符号的学习,即指学习一个或一组符号所代表的意义。很明显,这种学习宜于采用接受学习的方法。二是概念的学习,其实质在于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概念学习有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通过直接经验从大量的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中独立的概括归纳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称之为“概念形成”;一种是教师以定义的方式直接教给学生,学生利用其原有知识架构中的有关概念去理解新学习的概念,称之为“概念同化”。

在课堂教学中,讲授法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任何一种其他形式的教育方式,如“合作式教学”,“发现学习”,“谈话法”等方式,都必须与讲授式教学相结合才能使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因此,讲授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不能偏废,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它,只要对讲授法不断创新优化,有效运用,就能重放光彩。

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的教法与学生学法的统一体,讲授法与接受学习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奥苏泊尔已在理论上证明了学生在学校里主要是以接受学习的方式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因此,如果教师的讲授真正建立在学生有意义地接受学习的基础上,那么讲授法完全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成为学校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篇5

讲授法,即讲授式教学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地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需要明确的是,所有的教师在课堂中都要进行讲授,根据其在课堂中讲授所占的时间多少比例的不同,讲授方式即可表现为主导方式又可表现为辅助手段。

本文所指讲授法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讲授为主式,同时辅以其它教学方法,共同为教学过程服务的一种方法。讲授法是一种既古老而又应用最广的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众多教学方法中受到批评最多的一种。有人批评它是“照本宣科”、“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其导致了学生机械的、被动的学习,抑制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然而这些批评有其片面性,原因在于是否是有意义的学习并不取决于教学或学习的方式,而取决于是否能够满足有意义学习的心理过程和条件。由此可见,接受学习并不一定是被动的,讲授法所受诟病也并非是其本身固有的,而多是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不当或是教学内容自身的问题造成的。因此如果教师能够正确运用讲授法,那么它的确是一种传授知识的有效方法,《中外新闻事业史》这门课亦是如此。

一、讲授法是《中外新闻事业史》课堂教学的根本之法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讲授法在教学中主要适宜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中外新闻事业史》这门课的教学内容即是陈述性知识,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讲授法。

1.讲授法适用于基础知识的传授。《中外新闻事业史》这门课,主要是介绍我国和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新闻事业的发展史,目的在于帮助准新闻工作者了解自己的行业史,从中借鉴前人的经验,吸取教训,其内容属于基础知识的范畴。学生要系统的学习基础知识并为后继的学习做铺垫,而学习这些前人的经验,虽不排除某种创造性,但仍以接受掌握为主,在此基础上再批判求新。因此,学生听教师讲授,即进行传授——接受式学习,仍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仍然是重要的学习途径。

2.讲授法适用于班级教学。至今,在我国教育教学中采用的主导教学方式还是班级授课制,在高等院校采用大班型授课更是普遍现象,而且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这种形式将不会发生较大的改变。虽然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开设的课程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较为灵活,一些专业技能训练课采用分组教学和个别化教学,但是象《中外新闻事业史》、《新闻学概论》、《传播学》等这些理论课的教学还是采用大班型集中授课,这样不但可以节省教学时间,节省资源,而且教学效果也不错。

3.讲授法适用于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教学情景。《中外新闻事业史》这门课对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具体的、从没涉及过的知识,教师要向学生传授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学生对于这样的专业知识也有学习的需求。讲授法适用于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教学情景。在《中外新闻事业史》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讲授法教学,能让学生直接接受教师教给的前人已获得的知识成果,确保学生形成清晰、稳定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体系,也有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循序渐进地掌握大量知识。这样能够突出地体现教学作为一种简约的认识过程的特性,反映了人们掌握知识的客观规律。

4.讲授法有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由于《中外新闻事业史》这门课教学内容多,教学时间有限,因此在教学内容、课堂安排、教学时间等方面要严格控制,从而使教学工作具有严密的组织性和计划性,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讲授法可控性强,是保障教学秩序、完成教学任务及教学质量等方面的有力保证。

二、讲授法在《中外新闻事业史》课堂教学中的灵活运用

讲授法可以表现为讲述、讲解、讲读、讲演等不同的形式。在《中外新闻事业史》课堂教学中,主要应用的是讲述、讲解和讲演这三种形式。

讲读这种方式应用不多,它主要用于低年级的一些课程如语文、自然、社会等科目的教学。

在《中外新闻事业史》课的课堂教学中,讲述和讲解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我们把中外新闻事业史的发展轨迹看做一条直线,那么这条线就由无数个点组成,一个个的点就是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新闻媒体及新闻制度等。我们在画线的同时又要描点,所以说讲述和讲解是有机融合在一起的。也就是说,我们在讲述某一国家的新闻事业史的时候,对于其涵盖的重点的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新闻媒体及新闻制度就要进行详细的讲解。比如说讲授美国新闻事业史这一章时,在讲述美国这个国家新闻事业的历史发展轨迹,还要重点讲解一些新闻事件如“曾格案”、“掏粪运动”等;一些突出的新闻人物如“本杰明?富兰克林”、“本杰明?戴”、“普利策”等;一些影响较大的新闻媒体如“五大报纸”、“四大商业广播电视网”、“两大电缆电视网”、“两家世界性新闻通讯社”等以及美国的新闻制度。

在《中外新闻事业史》课堂教学中,讲演还是时常会用到的。当教师就教材中的某一专题进行有理有据首尾连贯的论说,这就是讲演。比如说讲到“新闻自由”、“新闻体制”等一些问题,可把它们设计成一个个专题,教师进行系统、详尽的阐述。有时介绍某位杰出新闻工作者也会采用讲演这种方式。比如介绍萧楚女,用讲演的方式介绍他的生平、新闻工作经历、对他的评价和他的一些趣事,不仅用语言帮助学生在心中塑造了萧楚女这个光辉的形象,也让学生体会到他的人格魅力,有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

三、在《中外新闻事业史》课堂教学中运用讲授法应注意的问题

在《中外新闻事业史》课堂教学中,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在使用讲授法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要“吃透”教材,并凌驾于教材之上。《中外新闻事业史》这门课内容较多,为此教师要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深入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确定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安排好教学内容,不能随心所欲,信口开河。教师的讲授内容还要凌驾于教材之上,不仅要讲出本门课程的精髓,还要能够反映本学科的研究成果及授课教师的个人学术见解,培养学生关注学科发展新动向的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

2.教师要紧扣重点,不求面面俱到。《中外新闻事业史》这门课内容较多,而教学时数有限,所以讲授内容的选择要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不求做到面面俱到,但必须重点突出。比如在讲某一国家的新闻事业史时,教师要“轻画线”(简要介绍该国新闻事业的历史沿革),“重描点”(精讲该国的新闻制度,发生的新闻事件,出现新闻人物,有影响的新闻媒介等)。教师在注意教材内容的全面性、系统性同时,要善于选择精当的内容,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

3.教师要提升讲授水平,不能停滞不前。由于《中外新闻事业史》这门课的教学内容多是陈述式的,任课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生动准确,富于趣味性和幽默感。要把原本枯燥乏味的内容尽量讲得生动鲜活,但并非离开讲授内容而一味追求形式变化,而是要做到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讲授水平,不断钻研,不能停滞不前。

4.教师要注重与学生互动,不能“满堂灌”。一般史类的课程常被学生认为枯燥、无趣,《中外新闻事业史》这门课也不例外。教师讲授时要注意启发性,激发学生开展积极思维活动,加强师生互动,讲问结合,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教师要把讲授法运用得当,不能把讲授变成“满堂灌”、注入式。

5.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适当采用电化教育手段。在《中外新闻事业史》教学过程中,讲授法虽稳居主导地位,但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学科特点、教师特点、教学环境、教学时间、教学技术条件等诸多因素来选择教学方法并且将它们进行有机融合。比如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探究法等等。这样才能弥补讲授法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才能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不足,从而使得讲授法这种教学方法运用的更加合理,也可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现在的高校教育中,注重优化课堂教学手段。在本门课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合理使用电化教育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或电子讲稿的形式进行教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制作要精良,要达到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电子讲稿也不能只是教师的讲稿(教案)直接“上墙”。

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向学生提供一些有助于本课程和本专业学习的网站网址。授课教师还可以与授课班级的学生建立起沟通平台,如Q群、本门课的公用邮箱等,随时向学生提供一些业界和学界最新的动向、研究成果等学习资料,随时可以和学生进行在线沟通、交流。这样既便捷,省时;又可以弥补教师在课堂上面向的是全体学生的讲授,很难实施个别化教学,很难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难以实施因材施教的不足。实践证明,教师通过这样的形式把课上课下有机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助于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不能一味地认为哪种教学方法好,哪种方法教学不好。《中外新闻事业史》的授课教师们要在教学中多思考,多尝试,多实践,发挥讲授法的长处并结合其它教学方法灵活运用,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篇6

摘要:课堂讲授是高校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本文就课堂讲授对教师的要求,课堂讲授的步骤及关键要领,讲课的艺术等问题全面阐述。

关键词:讲课要领;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课堂讲授是指教师通过语言(口语、体态语)、文字板书和其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技能,并培养学生非专业素质的教学活动,也是高校课程讲授中广泛采用的传统教学方法。其主要特点是课堂讲授以既定的教学内容为中心,有目的、有组织、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讲授与指导。学生是课堂讲授信息的直接接受者,教师通过与学生(群体)双向思维活动来实现教学目的。因此,课堂讲授不仅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还要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教育,注重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掌握科学学习方法,提高综合素质。鉴于课堂讲授的重要性,高校课程课堂讲授,应由师德高尚、业务水平较高、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来承担。

一、课堂讲授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基本要求

1.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大纲,熟悉掌握讲授内容和体系,认真备好课。

2.教师要理清教学内容内在的逻辑关系,把握教学重点、难点,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3.教师要具备课堂讲授的语言能力,语言清晰、准确、简练、生动;语调、节奏适当。具有书写板书的基本能力,文字工整、图表清晰、大小适当、速度适中。

4.教师应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组织教学。通过启发、案例、情景、探究、多媒体等方法和手段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活动,营造师生双边思维互动。

5.教师要具备组织、管理课堂的能力。

二、课堂讲授的一般步骤

高校学科、专业、课程繁多,但不同类型课程课堂讲授基本要求还是有相同之处,其一般步骤可参见下图:

其中,①、②、③是课堂讲授的准备阶段,④是具体实施阶段,前者是课堂讲授的基础,后者是课堂讲授的关键。课堂讲授的四个步骤只能按顺序进行,每一个步骤教师都应掌握关键要领。

(一)课前备课

课前备课既是备课环节最后一步,也是课堂讲授环节的起步阶段。课前备课是指讲稿(教案)写好后,在临上课前,进一步熟悉讲稿,对本次讲授的内容、教学方法在脑子中再回复一遍。

课前备课的要领主要包括:①进一步思考如何将教学内容和要求在本次课堂讲授中体现出来;②详细考虑讲稿中提出的教学方法,如何具体实现;③充分估计课堂教学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初定预案,做好相关准备等。

(二)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是指在课前备课的基础上,为本次课堂教学作各种必要的准备。如检查教师本人的服饰仪表,是否干净、整齐、端庄等;教学用的教材、讲稿、学生名册、教具、多媒体课件是否准备妥当等。课前准备的要点是留有足够时间,以便及时走进课堂

(三)课前组织

课前组织是教师在上课铃响前5~10分钟时间提前进教室,一方面为教学做好准备,检查黑板是否已擦干净、多媒体设备是否已打开并能正常使用;另一方面利用这个时间与同学们广泛接触,增加了解,培养师生感情,并对学生就坐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缩短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为正式上课共同做好心理准备,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四)课堂讲授

课堂讲授是整个课堂教学中最核心、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高校课堂教学一般是一次课二小节(每节45或50分钟),每次课堂讲授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节课开始用5分钟左右时间回顾上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并导入本次课堂教学的内容;第二节课最后5分钟简单小结本次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其余时间可分两个时间段来讲授本次课堂教学主题内容,待问题展开后,要注重论、叙、板书间的节奏变化,把握内容之间的相互转换。每节课主题内容不宜超过30分钟,因正常情况下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不会超过30分钟,否则会引起学生听觉、视觉和思维疲劳。

三、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

课堂讲授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教师起主导作用。上好一堂课的因素是很复杂的,就教师而言,主要包括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品德修养、学术水平、教学能力、实践经验、心理素质等;就学生而言,包括学生群体的文化基础、学习目的、态度、方法、习惯、兴趣等;就课程类型而言,理工类课程和文史经管类课程略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从教学基本要求来讲,上好一堂课应达到如下要求:

1.教学目的明确。在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明确本次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在讲授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必须将非专业素质教育内容融于课堂教学中去,真正做到专业素质教育和非专业素质教育相互融合,相互渗透。

2.教学内容正确、准确、科学。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师讲授,学生正确理解、掌握教学内容来实现的。因此,教师在讲授中,概念、原理、定律、公式的阐述必须准确。同时还应介绍本学科(专业)前沿的科研成果和不同学派,注重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在讲授中把掌握已知和探索未知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精神。

3.教学方法选择运用得当。要想教师所讲授的教学内容能够顺利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必须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正确选择和灵活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是高校课堂讲授中采用最多也是最重要的教学方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都可称为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敬业精神提出更高的要求,即要求教师从“主演”变成“主导”,强调学生的的“主体”地位。对于一些叙述性较强的内容可采取讨论法,引导并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相互讨论,探索问题的结论,既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教学中还应贯彻“适用、够用、会用”的“三用”原则和根据学生素质基础和特长差异的因材施教理念。一次课绝不能用一种固定不变的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需要,机智灵活地改变教学方法,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4.课堂组织科学严谨。在规定的时间内和既定的条件下完成课堂教学内容是讲授最基本的任务。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严密组织、妥善安排本次课堂教学全过程,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发挥时间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科学严谨的课堂组织主要表现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群体双边关系的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合理选择,各教学环节间的无缝衔接和相互呼应等。

5.师生互动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堂成功的课,最主要的标志是通过师生双边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本节教学内容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学生的非专业素质也得到培养和提高。

教师不但要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主动跟着教师的思路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探求问题,而且还要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通过动脑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并把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并储存在自己的大脑信息库中。因此,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可质疑,通过质疑了解学生对内容掌握的程度;也可适当测评,通过测评了解学生对教师讲课的满意度。

四、课堂讲授中应把握的几个关键问题

(一)处理好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重点、难点的关系

课堂讲授中教学内容的组织应体现系统性,这是课程专业知识体系和学生认知规律要求所决定的。但大学课程教材分量多,而讲课学时有限,且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讲授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按教材内容系统无遗漏讲述。教材的系统性是书面的系统,是静态系统,而讲授系统应是课堂动态系统,是刺激学生大脑皮层兴趣点之间的联系。教材的系统体现在条理分明、层次清楚、按顺序展开;而讲授的系统则是知识点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突出知识重点和难点。因此,课堂讲授要处理好系统性与重点、难点的关系。

课堂讲授中突出重点,讲清难点是教学基本要求。课堂讲授的重点,一般应包括教材的重点、学生学习的难点、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

教材的重点较易确定,是指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部分。如教材中重要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有的教材已用标题或黑体字予以显明,教师在课堂讲授中要围绕这些重点来组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提纲挈领,把握重点。

学生学习的难点是指学生难于理解掌握的内容和容易误解混淆的地方。难点应作为课堂讲授的重点,通过分析、比较和多媒体等手段,力求讲解清楚,深入浅出,使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不发生误解。

一般而言,学生学习的难点往往也是教材的重点,具有一致性和相关性。但并非教材所有的重点都是难点,可能有些内容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但不是重点。重点、难点内容讲述时,要放慢速度,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必要时可重复。因此,教师必须根据不同课程、不同章节内容的要求,区别对待,正确取舍。但课堂讲授中,要遵循突出教材重点,突破学习难点,抓住内容关键,理清逻辑联系,揭示内在规律,启发学生思维的原则。

(二)提高语言技巧 把握课堂节奏

教师在课堂讲授中,语言表达能力是基本功,必须讲普通话,教师要想讲好课,必须讲究讲课的语言艺术。根据高校教师课堂讲授的目的和任务要求,教师的课堂语言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语言要注重思想性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的天职。因此,教师在讲课时一定要注重语言的思想性,用语言去启迪心灵、陶冶情操、激励上进、引导成功。决不允许脏话、错话充塞课堂,杜绝有意或无意的精神污染。

2.语言要精确

教师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讲授任务,必须要求语言精确。“精”要求语言少而有份量,切中内容、符合正题;“确”要求准确、恰切。教师讲课的语言若内容空洞、言中无意、脱离主题、语言表述罗嗦重复,“口头语”太多,学生肯定不欢迎,其表现形式是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伏案而睡”。

3.语言要符合逻辑,注重启发

教师的课堂教学与一般演讲不同,通过语言(肢体动作及其他手段)除了让学生听明白外,还必须使学生理解,掌握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在讲课时,要注意教材内在的规律,把握各章节之间的本质联系,运用逻辑推理方法来提示过程,引发学生思考。要求教师语言要富有逻辑性,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论述严密,让学生学习的思路跟着教师逻辑性很强的语言一环扣一环,达到理解、掌握教学内容的目的。如果教师信口开河,既无条理,又无层次,更无系统,杂乱无章,绝对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语言要生动,注重节奏

讲课语言的生动,与教师自身的知识面、语言水平、讲话能力和技巧有关。语言生动、风趣,很大程度上能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讲课语言要讲究节奏,不能平铺直叙、平淡乏味,应该是有高有低、有快有慢、抑扬顿挫、张弛有序、富有节奏感。语言节奏是指讲课时语音、语调的高低和讲话的速度。首先,语音要清楚流畅。教师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明快清晰的语音,能博得学生的好感。其次,要注重语调的抑扬顿挫。语调高低交迭,错落有致,不仅能刺激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增强学习兴趣,也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再次,讲话干脆,快慢适度。速度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而言,重点内容反复讲,加深印象;难点内容放慢讲,让学生理解掌握;一般内容简明讲,使学生了解概要。如果一堂课用一个语调,一个语速平铺直叙,只能使学生一片茫然,不得要领、听觉疲劳。另外,讲课过程中还应注意教学内容节奏的把握和时间节奏的合理分配,不要拖课,拖延教学时间学生根本无法听进去,也达不到教学效果。

(三)处理好传统板书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关系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讲授语言生动、规范、清晰、简练外,板书板图也是必须借助的重要手段。文字、图表可配合语言共同聚集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激发学生大脑(左、右)功能的共同使用。在课堂讲授中,传统板书板图的应用也是教师的基本功。板书板图的设计在备课时就应有周密的考虑。通常可将教室黑板按宽度方向分成三部分,前二部分各占宽度方向的五分之二,后一部分占五分之一,如下图所示:

上图中前两部分板书主要用于书写教学内容的主题部分,依内容展开的思路顺序书写,要求标题明显、书写工整、板图正确、大小适当。重要板图一旦确定位置后(一般安排在①左上角或②右上角),不要随便擦掉。重要的地方可用彩笔标明,以突出其重要性。第三部分一般用来随时提示重要内容的解释和拓展。板书可不必过于拘束,但必须清晰,不能凌乱。工整、完整的板书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层次和清晰的思路;正确、醒目的板图,给学生一种美的感受。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在下课前黑板上会留下本节课简要的讲授纲要,让学生一目了然。

随着多媒体(CAI)技术的日益成熟,在高校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广泛得到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可从多层次、多维度、多视觉地展现教学内容,利用声、图、字、动画的共现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与传统板书相比,多媒体(CAI)课件能提高学习进度和效率。教师可将教学内容按多媒体制作技术制成课件,通过屏幕图像显示,具有形式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信息容量大、反映方式多的优势。特别是理工医农科某些课程要讲述工艺流程、工程结构、动态变化;经管文法类讲述事物本质、内在联系、发展趋势、创造情境等内容采用多媒体手段更加形象直观,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多媒体教学手段也不能滥用,形式主义地用,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科学、合理地选用,真正达到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效果。

现在不少教师正在努力学习多媒体制作技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课件应是动、画、声、字共显,图文并茂的画面。而现在不少教师只掌握了电子文档的制作技术,即将文字编辑后通过屏幕显示出来,显然达不到真正意义的多媒体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不少教师利用电子文档来完全取代传统板书,在运用多媒体手段讲授课时,只坐在计算机操作台上操作鼠标,既不看大屏幕,又不与学生交流,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用多媒体手段教学,达不到真正的教学目的。将传统板书与现代多媒体课件有机结合是有待教师们共同探讨的问题。

(四)课堂讲授中教师的教态

课堂讲授教师除运用有声语言传递信息外,还应伴随相应的手势、表情、动作、眼神来强化表达效果。这种教学中的手势、表情、动作、眼神也是信息传递的重要途径,是教师不可忽视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篇7

一是备教材。教师要对所讲授的教材内容进行科学的处理设计,确定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疑点,为写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是备学生。教师要在上课前充分了解所教学生的基本情况,预测对所讲授内容的掌握情况,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基础水平、接受能力、兴趣爱好和特点,给学生定好位,对所教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从而为备好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是备教和法学法。在备学生、备教材的基础上,针对所教学生的基本情况和课堂教学所要讲授的内容、目标、重点和难点等,设计课堂教学时所要采用的教学手段、方法和步骤。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如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法教学等。此外,学生的学法也很重要,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他们怎样听懂学会,否则便是“对牛弹琴”。有的教师往往自己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却是昏昏欲睡,一定要注意教学是教与学的有机融合和统一。

四是“一写”。在“三备”的基础上,按照教学规范的要求,精心构思设计,写出能够确保最佳课堂教学效果的教案,这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脚本和依据。教案一定要实用,绝不是应付检查的,而是服务于自己的课堂教学的。

二、课堂讲授“五到位”

“五到位”就是复习旧课引入新课到位,讲授新课到位,课堂练习到位,课堂小结到位和作业布置到位,这是确保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一是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到位。教师在讲授新课时,要组织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和手段对上一节课所讲授的内容进行复习回顾。通过复习回顾,自然地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所要讲授的新内容,使前后内容有机衔接。这一步组织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是课堂教学中承上启下的一步。

二是讲授新课到位。对所要讲授的内容要精心教学,把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学生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师生在快乐中完成教学,实现教学目标。这一步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一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

三是课堂练习到位。教师设计的练习要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听练有机结合,通过练习和教师指导点评,及时巩固教学内容,反馈教学效果。这一步到位,可以达到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目的。

四是课堂小结到位。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对本节课所讲授的内容进行简明扼要、恰到好处的归纳总结,让每位学生明白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这一步对课堂教学起到的是画龙点睛作用,不可小觑。

五是作业布置到位。课外作业一定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启发性和创新性,确保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加深和升华。

三、课后“四个及时”

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后,课余时间应针对课堂教学内容和所布置的作业,及时辅导、及时批改作业、及时讲评作业和及时收集教学意见建议等。这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延伸,是最终确保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也是课堂教学中承上启下的重要步骤。

一是及时辅导。教师要在课后针对课堂教学内容、作业和学生的不同接受程度,进行集体和个别辅导,实施课后的因材施教,帮助学生解决课堂上没有掌握的内容,并要搞好分层次教学,要特别关注学困生。

二是及时批改作业。作业是学生对所学内容掌握情况的“晴雨表”。课后,教师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为作业讲评做好准备。

篇8

讲授法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法,它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现在,新课改倡导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讲究学生的自主探究,这并不是意味着讲授法这种教学方法不可用,而是很多场合必须用到讲授的教学方法。如教师在进行介绍作曲家的国籍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类的教学又或者是音乐的一些乐理知识时,这种方法就特别适用。它的优点是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效率高,照顾面宽。但也有其存在的缺点,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填鸭式的教学状态,教学缺乏主动性,因此我们在一节课的教学中,不可以一味地用讲授的教学方法,它会让学生失去兴趣,甚至厌恶你的课堂。

二、适当地利用谈话法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有人觉得谈话法比较适合语言类的科目,如语文、历史,所以在音乐课堂中对其避而远之。其实这种通过师生的交谈来传播和学习知识的方法对于音乐这一学科也很实用。因为谈话法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检查已学的知识。它往往可以用在讲授法之前,因为讲授法经常是由旧知导入。讲授法的教学很枯燥,由谈话法中的旧知引入,学生就特别易于接受。此外,这种方法对于知识的连贯性有很大的帮助。如我在执教《愉快的梦》《闪烁的小星》《小白船》《外婆的澎湖湾》等课时,都利用了谈话法,导出了一些美好的画面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进入新课的教学。谈话法在运用的时候,你会感到教师和学生的距离非常近,学生也乐在其中。

三、讨论法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讨论法是音乐教学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讨论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几乎在百分之八十的课堂上都可以看到这种教学方法。当我们运用这种方法时,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发表各自的见解,学生也因为集思广益,思路更加宽广。并且善于运用讨论法教学的课堂,学生思维敏感,积极性极高,创新能力提高得也很快。在音乐课堂中,我们主张以小组的形式为宜,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尤其对那些有胆怯心理的学生,既可以减少心理紧张程度,又为培养其口头表达能力提供必要的条件。

通过运用讨论法,同学们对音乐课更有兴趣了,他们说,音乐课才是他们施展才华的大舞台,他们乐此不疲。

四、要利用好多媒体,让音乐课堂变成高效课堂

篇9

一、依据现有学生特点,执行教学大纲

教师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要理解“教学目的”;针对“基本条件”;体现“基本要求”;参照“学时安排”;完成“教学内容”。

1.备教材

分析教材内容、重点、难点,研究教材中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内容,理解教材对知识和技能把握的程度。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从而编写出适合技校学生特点的教案。

2.备学生

依据现有学生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3.备教具

依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具。

二、根据教学要求,按照现代教学理论组织教学,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综合设计

1.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

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等。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偏重于知识的灌输,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因此,我们的老师应该在传统的教学方法基础上,结合教材内容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技校学生的特点,创新培训教学方法。

(1)综合教学法

把“讲授法、演示法、操作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运用。教师在讲授中进行演示,在演示中进行讲授;充分利用电工实验室,在讲授过程中指导进行操作。这样就大大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实用性,使学生能够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

(2)讲授讨论法

在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参与进来。就是教师在正常讲授之后,针对教学内容或重点,给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学习。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避免学生的厌学情绪。

(3)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指运用教学辅助工具进行课堂教学的方法。按其发展顺序把它分为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如,实物演示操作、板书、图片、图表、多媒体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通过现代仪器作用于人类的感

官、听觉、视觉系统,使学生的感知器官伸至更远、更广的范围去认识事物。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是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要灵活运用,视需要运用,不可生搬硬套,画蛇添足。

2.课堂教学步骤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一堂优质课,要求教学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语言清晰、简练,板书工整、规范,演示正确而清楚,教态亲切而自然,课堂教学步骤严谨、科学,时间分配合理等。如果说方法、语言、板书等教学基本功需要长期锻炼和养成的话,新教师需要首先学习和掌握课堂教学步骤,提高课堂教学的逻辑性。每一步骤要做哪些事,所需时间,都要标明在教案上,避免“跑题”。一般讲授教学有以下步骤和内容:

(1)组织教学

清点人数,复习提问。

(2)导入新课

导入能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导入的方法很多,有直接导入、趣味式导入、温故式导入、激疑性导入、情境式导入、演示实验导入等。依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导入法。

(3)讲授内容

讲授内容是讲解新课、传授知识的过程,备课的重点。讲授要依据教材和经实践证明正确的生产实际经验,不允许犯科学性、知识性、常识性错误;讲授要有系统性,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语言要流畅、简练、生动、准确。

(4)总结巩固

总结巩固是指教师在授课结束时,将本次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对重点、难点知识加以巩固。

(5)思考题

引导学生对讲课内容的思考、联想;通过留作业、思考题等指导学生复习。

(6)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指教师在课后对课堂上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包括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学过程中自己出现的问题和欠缺,思考下一步解决和改进办法,并记录在案,为以后提高教学质量参考。

三、教师要创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

创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不仅是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表现,而且也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管理的一个有效的方法。教师在这种课堂气氛中拉近了师生的心理距离,学生也在这种课

堂气氛中体会到了探求新知的乐趣,就会自主地参与教师组织的课

堂教学活动,从而降低教师管理课堂教学的难度。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把理论知识切实地贯彻到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总结、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把教学工作提高到新的台阶。

篇10

为了满足国家教育整体发展的需要,我国高等院校的法学院不得不逐步调整法学本科的教学活动,以适应社会对于法学本科生的要求。这就要求学校将培养法律学者与法律实践者的两项目标给以清晰的认识和支持,在现有的条件下,探索出一条适应我国高校法学院具体教学操作的本科教学模式,从而改善目前的法学本科教学,积极培养具有更高水平和更为专业的法学本科生[2]。

1.2商法学课程教学法变革的必要性

首先,发展中的商法学要求改变目前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培养法律学者和法律实践者的客观要求。在法学本科的教学中,商法学是作为教育部指定的法学类主要课程为学生开设的,其课程内容主要涵盖商法总论、公司法、票据法、证券法等诸多商事法律部门。长期以来,在各个法学院商法学课程教学中,传统课堂讲授的形式(Lecture)成为传播商法学知识的主要方法。然而,近几年,随着国家商事立法、司法以及诉讼活动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在商事法律实践中涌现了大量优秀的实践经验和杰出的司法判例,但这些宝贵的知识财富却与我们的课堂教学没能有机整合。学生没有能够有效借用这些丰富的资料改善被动学习的教学局面,以至于很多时候没有能够在现有条件下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目前商法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不小的遗憾。

其次,理论性和实践性结合的商法学学科特征要求我们积极引入新的教学方法[3]。实践性是商法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商法学课程的安排必须回应商法实践,解决商事法律的实践性问题。商法学是一门来源于商事法律实践的科学,其产生的源泉是随市场发展而纷繁变化的商事法律关系。而商法学所要教授的内容既要包含这些纷繁变化的商事法律关系中的相对稳定、不变的一般规律,又要包含用于指导商事法律关系发展的具体法律规则运用,使大学本科学生建立对于商法学的基本认识。对于商法学理论的认识和理解是需要大量的实例来实现的,而现实生活中又有如此丰富的商法实践活动,诸如票据法律问题、股权纠纷、关联交易、公司僵局等等。面对这样的需求和实际供给,应该说商法学的实践知识传播和设置是具有天然的条件的。因此,最为理想的商法学课程应当是一门在教授经典商法学理论知识的同时给学生带来近似的或尽可能真实的商法实践感受,让他们从课堂讲授的被动方转变到人、或当事人等的角度,去主动思考一个商事法律问题的解决途径,从而使学生在商事法律基本理论的理解上更为深入和透彻,扭转目前商法学教学中丰富的实践资料与呆板的教学法之间的尴尬局面。

2对3种教学法的评析

2.1传统课堂讲授(Lecture)

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做单向的知识传播,阐明基本的法律概念、法律制度并介绍有影响力的案例的课堂讲授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各国的法学教育中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在商法学教学中存在的必要性也是毋庸置疑的。

首先,课堂讲授可以使一个主讲教师面对可能上百人的学生,其第一优点就是高费效比。综观国内外高等院校的法学本科教育,课堂讲授是学校最为推崇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资源中,教师一直是最为宝贵的。一个有着丰富教学经历的教师更是难得。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使更多的学生受益,法学院就不得不以课堂讲授为主要形式来解决极少优质教师与大量学生之间的矛盾。在国外法学院课堂讲授也可能是学生获取权威教授传授知识的唯一机会。例如在英国的许多法学院,往往几百人聆听一个权威教授的讲演,而这些教授都是在其国内极具学术影响力的,学生们以能够听到他们的讲授感到幸运。

其次,课堂讲授可以很好地向学生展示主讲教师的思维方法。一堂好的课堂讲授总是可以向学生展现主讲教师的精妙的思维和逻辑,传授对于一些学术问题的特定的思维方式、方法。对于本科生来讲,学习如何思考或者说像法律人一样思考是极为重要的。商法学的入门学习离不开教师通过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而形成的课堂讲授,特别是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商法学理论的学习更需要通过课堂讲授来具体阐明。同时,教师的讲授向学生展示了最为直接的学习经验和感受,可以较为容易地起到对学生的入门教育的作用,使得学生在学习该课程的时候不至于一开始就陷入错误的思维方法之中。

然而,如果一味地将传统课堂讲授作为商法学的教学方法,而忽视其他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则必然导致传统课堂讲授的缺点无法得到克服。毕竟在任何课堂讲授中,不可能做到每句话都引人入胜。传统课堂讲授的主要缺点就是学生被动学习且学习效率较低。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决定了教学的成败。如果一个优秀的教师仅仅在课堂上以流利的表达、准确的语言、精彩的引证向学生阐述了知识,而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未能积极调动,课前、课后不愿意主动学习和思考,对于课堂讲授的内容只是机械的记忆,那么,这样的学习是低效的。商法学的教学要取得好的效果,就要依赖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有意识地发现生活当中的现实商事法律关系,并运用在课堂讲授中所得到的知识体系去分析和解决现实中所遇到的法律问题。

2.2案例教学(CaseMethod)

案例教学是普通法国家法学院在教学中所采用的一种主要的教学方法。与传统课堂讲授所不同的是学生在课前需要阅读指定的某个或一系列案例,教师在课堂上围绕这些案例来进行分析和讲授,而并不依赖一般的课堂讲授逻辑和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有着大量的固有优点,但是其同时无可避免地带来许多固有的问题[4]。

首先,这样的教学方法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克服了传统课堂讲授法中学生被动学习的问题,该方法在英美国家的法学院教育中被长期广泛地使用。它主要有如下优点:①使学生对于法律问题的理解更为具体而真切;②使学生自己思考和解决法律问题,并形成自己独有的方法;③使课堂气氛活跃,因为所教授的案例一般都非常的有趣;④从法官判案的角度增强学生对除了法学观点之外的其他可能影响判决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因素的理解;⑤使教师不得不每年更新教案已增加新的案例作为教授内容。

其次,案例教学法也同时产生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①案例教学综合消耗很大,往往为了讲授一个法律问题而不得不让学生查阅整个案件的发展及审理经过,有的判决书甚至超过百页,不仅仅教师在引述的时候困难重重,学生更是花费大量宝贵的时间;②学生往往因为对知识体系不熟练而无法形成自己对案例的看法与观点;③案例教学法往往无法在分析案例的时候给出完整的或更为全面的并与案例相关的知识体系;④案例教学法对学习相关立法活动来讲是不够的;⑤案例教学由于在案例的分析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而无法深入讨论法律问题背后的哲学、道德以及社会学背景;⑥案例教学法无法涵盖所有的知识体系,在案件不能涉及的地方留下了疑问;⑦如果学生不去阅读案例,就不可能很好地开展案例教学。

需要指出的是,英美法学院的案例教学并不是不着边际的教授任意案例。在普通法国家,所用于教学的案例往往就是具有约束力的法律。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只是因为自己的法律体系的特点而不得已教授案例,而并非出于对于教学法的多样化的目的。我们在选择案例教学的时候最为棘手的问题是我们的判例罕有约束力,即一个案例讲授之后对于今后实践指导的价值被自身法律体系的特征大大降低。虽然所讲授的案例在学理上具备相对的指导意义,但是,对于司法实践来讲,从根本上不具备英美法案例的指导意义和效果[5]。案例法教学的缺点以及我国案例没有约束力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告诉我们,案例教学不可盲目照搬。

2.3诊所式教学(ClinicalTeaching)

诊所式教学法是美国法学院流行的教学方法,主要依赖学生参与真实的法律实践工作,在日常法律实践中学习基本法律实践技能。作为目前法学教育中最为昂贵的一种教学方法,通常一位教师仅能指导2~3名学生[6]。诊所式教育在我国法学本科教育的改革中广泛地被许多学者纳入了考虑范围。

诊所式教学法的主要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通过真实法律案件的接触,使得法学院学生在学习法学理论的时候有机会接触实践经验,通过对于法律实践活动的参与进一步深刻地理解抽象的法学理论;另一方面,有专职教师贴身辅导,就法律实践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手把手的指导,可以避免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很好针对个别学生具体问题的情况出现[7]。可以说,如果时间允许,成本方面忽略不计,诊所式教学是最为有效和成功的教学法。一方面,它能够克服传统课堂讲授中学生被动性问题;另一方面它也不是案例教学那种仅仅局限于对书本案例的分析,而是针对鲜活的案件、真实的当事人进行教学,其良好的效果可见一斑。

然而,结合我国目前法学本科的基本情况考虑,简单复制美国法学院的诊所式教学是不妥当的,并且是不切实际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美国法学院都是学士后教育,其学生的年龄、学识以及社会阅历等诸方面都较我国本科生强,具备较强的参与法律事务的基本能力;其次,美国法学教育历来以精英教育而自居,其法学教学方法往往不惜考虑成本去培养优秀的律师,而我国的本科教育面对的是众多的学生(特别是在扩招以后),更强调通识教育,强调基本的法学素养的培养,而并非以专门培养优秀的律师为己任;再次,诊所式教学无法与我国法学院的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其小规模的精品教学模式实在难以同我国法学本科教学基本模式相契合;最后,美国的诊所式教学符合其判例法法律体系的客观要求,学习法律以判例为起点,而在我国,案例没有形成具有约束力的法律体系,因而大量依赖真实案例是无法使学生很好掌握每一个判决背后的法律原则的。

3发展适合我国商法学教学的改进型课堂讲授法

3.1立足于课堂教学

通过对上述3种基本教学法的分析,我们认识到不能简单模仿西方国家法学院的做法,而应当在做出相应的改进和取舍之后批判地继承西方法学教育的经验。因此,商法学的教学必须整合几种教学法的优点,开拓出适合我国目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符合我国目前法学教学需要的改进型课堂讲授法。一方面,目前的商法学教学要想完全引入案例教学和诊所教学还受到诸如法律体系差异及成本核算等重要客观因素的制约,因而短时间内不可能在我国法学教学中广泛推广;另一方面,传统课堂讲授法本身的缺点及学生被动学习的问题是可以在吸收案例教学法和诊所教学法的优点的基础上得到改进的。如果完全否定传统课堂讲授法的积极作用,推行英美国家法学院的教学方法必然将导致所引入的教学法水土不服,无法适应我国法学本科教学的需要,并且还会不恰当地增加教育成本,最终威胁到我国法学院的发展前景。

在目前大量招收法学本科生,且生师比严重紧张的前提下,应当建立一种适合我国法学院本科教学并基于课堂教学的改进型课堂讲授(ModifiedLecture)教学法。其主要模式并不在于外在教学形式的变化,而是紧密依托课堂讲授的基本形式,在可能的范围内,将问题解决型案例教学法以及灵活的教学形式与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相结合。这样的改进型课堂讲授法将有力回应社会对于法学本科教育的改进的需要,同时又不至于使教学改革脱离我国本科教育的实际资源配置基础。

3.2充分利用现有案例资源

英美法学院的案例教学是将整个课堂围绕案例的事实和法律展开,分析案例的相关法律问题,并以案例为线索来梳理法律知识体系。我国引入案例教学应当注意,在选择案例的时候尽可能地选择具有较强代表性的、实事相对简单并且有一定的教学趣味的典型案例。以商法学公司法部分为例,在实践中,各级各地人民法院有着大量的公司法案例,但根据目前我国案例的官方汇编形式,《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应作为首要依据。因为在司法实践中其具有较强的影响力,虽然它不能被裁判文书直接援引,但却为相关案件的处理提供了权威的业务指导。经过笔者筛选,其中的公司法案例有16个,其中6个对于公司法教学以及司法实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①当然,在教学需要的情况下也可以选取各地高级人民法院及中级人民法院的终审判决,这类判决的数量较多,可以成为案例教学资源的有力补充。

3.3综合运用灵活的教学形式

改进型的课堂讲授法还需要辅之以分组讨论(GroupDiscussions)、角色扮演(RolePlays)、给定任务(TaskAssign-ments)等灵活的教学形式组织和丰富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8]。这样的综合运用有利于课堂教学形式的活跃和多样。通过预先将学生分组,每组设定案例中的不同角色,分别分析在法律关系中所处的法律地位,由学生在课堂上扮演设定的案例中的角色为自己阐述法律理由,这样可以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和学习的能动性。在商法学的教学中,这样的分组和角色扮演是非常可行的。

篇11

一、课前作好充分准备

课前准备是教学过程的重要阶段,是保证教学顺利实施取得预期效果的前提条件。因此,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讲新课还是讲老课,都要认真做好准备,以提高教学工作的计划性和有效性。首先,熟悉课程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并选择合适的教材;其次,深入学生当中了解学生情况,也可以向班主任、辅导员或前期授课老师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文化水平、接受能力,专业思想状况,兴趣爱好等;第三,制定课程实施计划,即课程进度表,作为实施教学的基本依据。最后,编写教案或讲稿,教案或讲稿一般按照自己的讲课思路,用自己讲课的语言进行编写,以便于讲课使用。但是,其内容体系应尽可能与教材一致,以利于学生课后复习。

为了保证讲课质量,新教师上课或老教师上新课,必须进行试讲。试讲通常由教研室组织,相关领导和教师参加,试讲结束要作出评价,提出改进意见,试讲合格后方能正式上课。新教师上课还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保证上课沉着冷静,处变不慌。

二、科学利用课堂三阶段

1.开始阶段。讲授开始阶段要起承前启后的作用,主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复习旧课,教师在讲授开始时可简要概括一下前次课的主要内容。复习旧课也可以采取教师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以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二是明确本节课要讲的内容,哪些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这样学生不但复习了前一节课的内容,同时了解了本节课的内容以及前后内容之间的衔接关系。并使学生对听课的线索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以自觉的态度接受新知识。

2.中间阶段。这是课堂讲授的主要阶段,系统讲授本次课的内容。在讲授中,教师应按照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结合不同课程的内容特点,灵活地采用相应讲授方法,以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增强课堂的讲授效果。

3.结束阶段。讲课结束前,教师应简要概括本次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问题,下节课要讲的内容。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同时学生可以预习下节课的内容。另外,教师根据需要,可布置课程作业。

三、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讲授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施教过程中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如果教师讲课只有自己思维,而没有调动学生思维,甚至自己也不积极思维,只是照本宣读,这样的讲课方式必然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注意力分散、思维压抑,课堂沉闷,这就是所谓的“满堂灌”或“注入式”教学。而与此相反的讲课方式就是“启发式”,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以自己精湛的思维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思维“共鸣”,以提高课堂讲授效果,“启发式”与“注入式”的根本区别点就在于教师讲授过程能否引起学生的思维“共鸣”,而不在于课堂活动的形式、内容和进度。

课堂讲授还要重点突出,讲清难点,做到层次分明、条理清楚、系统连贯。在教学方法上要循序渐进,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努力提高讲授课的实际效果。

四、提高讲授艺术

搞好讲授,不仅要靠教师的知识水平,而且还要依靠教师的讲授艺术。教师的讲授艺术主要通过语言、板书、仪表、态度、动作等方面表现出来,使学生领会并受感染。

1.语言是讲授的主要表达方式

讲授语言必须规范,符合普通话标准,吐字要清晰,讲话要简练,用词要准确,表达要生动。除基本概念、定义等采用原文照念外,其他方面语言应改为口头语言,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2.板书、板图是课堂讲授的重要辅助手段

教师不要一味地依赖于多媒体教学,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只能是起辅助作用,而不能成为教学的主要手段。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将削弱老师的作用和魅力。虽然多媒体有很多好处,但它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目前表现出来的缺点也越来越明显。例如,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后,讲课语速加快、讲课节奏加快等,特别是一些基本理论叙述,使用多媒体后变成了照本宣科,使学生听起课来变成了听天书,越听越糊涂,久而久之,学生会对授课教师产生反感情绪。因此,建议要有选择性地使用板书、板图等传统的教学方式。板书、板图的过程给学生提供了思考、理解和吸收教学内容的时间。课件上的内容主要以提纲为主,讲课辅以板书,这样学生看起课件来一目了然,听起课来才感到有兴趣。板书、板图要做到标题明显,书写工整,作图正确,大小适当,不要随写随擦,随意涂改。

3.教师讲授时的仪表、态度对学生听课也有很大的影响

在课堂上,教师仪表庄重,着装整洁,态度从容,动作沉重。讲课认真,切记出现差错,如果出现差错,应及时纠正,切勿闻过饰非。讲授要有感染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戒冷漠和毫无表情,应把讲授变成鼓动性的演说或戏剧性的表演。

在讲授过程中,教师还应密切注视学生的表情和动作,发现学生有精力不集中,听课疲劳等现象,可采取提醒、提问或改变讲授音量等必要措施,以保证讲授效果。

五、联系实际

课堂讲授,必须注重联系实际,一是联系生产应用实际,使理论知识与工作中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联系学生实际,使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能适应学生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符合培养层次的要求,以增强教学效果。这两方面的联系实际不可偏废,并且它们之间是相互促进的。

六、教书育人

21世纪的课堂教学,不但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教师在讲授中必须重视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寓德育于教学之中,通俗说法即“教书育人”。为此,教师要重视用辨证唯物论、认识论的观点和方法来组织讲授的内容,编排好讲课的程序,阐明课程理论,把思想性与科学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受到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深刻教育。同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地体现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和革命人生观,使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本专业、献身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造就学生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所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这样学生不但学到了书本知识,而且学到了许多良好的品德。

加强考勤,严格课堂纪律。在授课过程中密切注意学生的听课状态,随时进行提问,并将提问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一个参考。这样一来大多数同学就会认真听课,唯恐提问到自己时答不上来,影响本课程的成绩。另外,课堂提问也是提高学生出勤率的有效措施之一。规定一学期内考勤或提问有三次无故不到者,不允许参加本课程的考试,无成绩记录。这样实施的效果很好,提高了学生出勤率,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缺课、逃课现象的发生。

七、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要上好一门课,不但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教师有宽广的知识面、生产实践经验和丰富的科学研究经历,这样在讲课时就不至于只讲干瘪的书本内容,致使课堂气氛不好。对于学生来讲,他们希望上课能学到他们在书本上见不到的内容,特别是一些具体生产实例,学生听起来很感兴趣,且易于掌握。因此,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的综合素质不仅决定了教学效果,同时也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一门课程,素质不同的老师来讲,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同。素质好的教师在讲课时学生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相反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差,所以教师应不断地学习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作为专业教师,首先,要不断进行专业理论的学习,并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熟练地掌握本门课程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掌握本专业前沿发展信息,才能使教学内容保持先进的水平。其次,教师应不断进行教育理论的学习,熟悉教学原则,掌握教学方法,这样在授课的过程中才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素质的学生,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再次,教师还应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使自己语言表达流利吸引人。

参考文献:

[1]秦积翠.为课堂讲授法辩护[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2(6):102-105.

[2]方书起.做好课堂教学工作的几项措施和建议[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8):36-37.

篇12

法律理性体现在法律教育中主要涉及到法律教育的性质、内容、目标及方法等.

1、课堂讲授法课堂讲授法是大陆法系国家法律教育中的重要方法,其与大陆法系的法律理性具有内在一致性.课堂讲授法能够将概念与体系充分传授给学生,使得课堂效率提高,另外法律理性也是社会科学理性的一部分,因此采用课堂讲授的方法进行法律教育教学也就成为法律教学的重要途径.另外,在大陆法系中,法律理性呈现出一种建构性体系,从而很好的方便了课堂授课.通过课堂讲授的方法,学生能够较好的领会法律理性的内容,因此如何现代法律理性依然存在且法学作为一项社会科学其知识体系不发生改变的话,则课堂讲授的方法也会一直延续.课堂讲授的方法能够有效推动法律理性的传播,但其忽视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将学生认作被动的授课对象,导致课堂气氛相对沉闷,教学效果不理想.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即运用一些典型的案例进行教学的课堂知识讲授方法,教师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讲解案例的发展脉络与解决思路方法,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些典型案例的基本思路,进而解决一些类似的普遍性或者特殊性问题.案例教学法通过对法学理论进行实践性的阐述来辅助课堂讲授,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中国的案例教学所采用的教材基本上是按照理论教材的顺序与内容进行编写的,每个案例都能很好的说明一个法则,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灌输,有效缓解了课堂讲授法的呆板.案例教学法与课堂讲授法具有相同的属性,即法学理论知识的讲授,虽然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氛围,但并不能充分提高学生作为法律人的理性能力,因此不能过分推崇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应有计划的合理安排不同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3、诊所法律教育诊所法律教育是在对案例教学法、判例教学法等进行批判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诊所法律教育主要是在学院设立法律诊所,每个诊所设一名教师,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本地真实的当事人诉讼案件,其宗旨在于将学生引入到实际的实践活动程序中,比如如何会见当事人、如何与人打交道、如何参与社会制度的谈判等.诊所法律教育的出现向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其功能主要在于培养学生作为法律人的理性,通过使学生认真的处理真正的案件来巩固其课堂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作为法律人的职业素质与道德标准.

篇13

建国后,我国教育主要学习苏联,教学方法也主要沿用苏联的。苏联的许多教育家,特别是凯洛夫的教育思想对我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国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特别是语、数、英的教学,受到凯洛夫教育思想的影响,往往以讲授法为主,形成了“复习、引入、讲解、总结、练习”的五步教学法。讲授法是最精简便捷的教学方法,讲授不是纯粹“填鸭”“灌输”。有效的讲授必须切合学生的心智,不为讲而讲,讲是为了学生的需要。作为教学法的讲授是教师运用语言向学生系统而连贯地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方法。其优点是授课对象多,信息量大,知识系统性强,可以使比较多的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里,获得大量的知识。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讲授无疑是成本最低、最便捷的教学方法之一。而传统的讲授为人们所诟病的原因之一是讲授难以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难以发挥学生参与课堂的主体作用,挤占了学生自学和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使讲授异化为“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出现“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二、恰当运用讲授法

(1) 锤炼讲授语言

教师的讲授是通过语言进行的。教学语言的好坏同讲授效果有密切关系。好的教学语言可以使讲授如虎添翼,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但是教学用语的随意和不规范,往往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部分教师会有属于自己的“口头禅”,如:是吧,对不对,应该是,等等。一方面,影响课程进度,另一方面,不规范的讲授语言会对学生产生误导。特别是对于数学这样讲究严谨性的学科,一定要使用准确的数学语言,一字之差面目全非。这就要求教师要掌握教材的逻辑性,讲解要突出重点,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深入浅出。当然,教师讲解的语言也要通俗易懂,生动形象,使讲解富有感染力。其次,讲解时也要注意体态语的运用。体态语包括手势、身势、表情、眼神等,是传递信息、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辅助手段,具有指示位置、描摹形状、暗示心理、表达感情、渲染气氛等作用。

(2) 把握讲授时机

在课堂教学中,不是任何时候、任何环节都适合讲授,也不是任何时候、任何环节的讲授都是有效的。因此,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把握最佳的时机进行讲授。

1. 在学生“对话”受挫时讲授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对话教学已成为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范式。但是由于学生在思维状态、学识和语言表达方面具有不稳定性,是不成熟的对话者,在对话中处于被动状态,有时还会造成对话的中断,使教师无法组织起有效的对话。为此,要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相机进行有针对性的讲授,有效地搭起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之间对话的桥梁,使对话在民主、宽松、愉快的氛围中逐步深入。

2. 在学生“体验”受限时讲授

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索、实践等亲身体验的学习方式。由于知识背景和人文经验等方面的差异,学生体验的过程常常受到时空的限制。我们可以用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引发学生的心理体验。如,在学习立体图形时,部分同学缺少空间想象力,也无所谓“体验”,教师就要借助多媒体讲授立体图形的边与角,使学生获取知识、获得体验,更好地学习与运用立体图形。

3. 在学生“探究”受困时讲授

在探究学习过程的各个阶段,学生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这是就需要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讲解,指导他们进一步完善探究方法,努力把握好探究的时机;点拨他们思考问题,使探究学习朝着有利于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培养方面发展,使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3) 贯彻启发式的指导思想

讲解时以教师的论述、推导为主要活动,学生容易处于被动的地位。因此教师的讲解要注意讲解的启发性,注意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目的地在重点地方设“障”立“疑”,使学生始终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去听讲,要环绕设疑,激疑、质疑、解疑这一线索展开,才能取得更好地效果。设疑,指的是创设问题的情景;激疑,指的是启发学生打开思路想问题;质疑,指的是满腔热情地促使学生发问。

(4) 处理好讲与不讲的关系

在班级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中,讲授法的应用范围很广,各门学科,各种类型的课都要运用到讲授法。确定讲与不讲的基本

依据是学生的学习心理。因此,教师再处理教材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年龄特点和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估计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思考就能理解的内容,就可以少讲,不讲;对于教材难点、重点,教师可以先不讲,让学生讨论后再讲,针对学生的理解状况,做出讲与不讲、少讲、多讲、浅讲、深讲的判断,并进行相应的讲授。

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深化,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层出不穷,百花齐放。但是,讲授法依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就要求我们做到充分认识讲授法,锤炼讲授语言,把握讲授时机,有效结合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深入贯彻启发式的指导思想,合理处理讲与不讲的关系,等等,来合理恰当的运用讲授法。

[参考文献]

[1]丁怀智.略谈讲授法教学[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2):71-72.

[2]吴立德.略谈在讲授法中运用启发式的若干要求[J].师资培训研究,1995,(4):43-46.

[3]薛琴.论新课程理念下的讲授法[J].安徽文学月刊,2009,(1):274-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