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职工技术创新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职工技术创新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职工技术创新

篇1

一、技协要发扬优良传统,充分体现时代特征,引领技术创新

职工技协是工会领导下的群众性的科技社团,在投身生产实践、攻克大量技术难关、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充分体现工人阶级主人翁精神方面有广泛深远的影响。广大技协会员自觉站在改革发展的一线,为促进技术进步,发展技术市场,开展技术交流,展示职工风采贡献了力量。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完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国际竞争力的强化,企业技协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面临许多新任务和新挑战,若不加强重视和引导,必将影响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一是组织机构受到较大冲击。有的企业改制后,技协组织散了,技协工作无人过问了,组织建设出现空档;二是技协工作目标不明确,工作重点不突出,攻关克难作用不显著;三是活动方式僵化,形式单调,吸引力不强,职工参与不积极,缺少时代气息。新形势下,把技术创新作为实现企业奋斗目标的重点和支撑,加快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努力开创企 业发展的新局面,是职工技协必须担当的重任,也是当前面对竞争与挑战的迫切需要。首先,市场竞争的规律,驱使企业必须立足科技创新,始终体现产品的竞争优势;其次,掌握核心技术只能靠自主创新,因为花再多的钱也买不来核心技术:再次,建设一流的企业,必须造就一流的人才队伍,职工技协可以成为培养造就复合型、技术型人才的大学校。

二、明确目标,形成合力,推动技术创新

紧跟时代步伐,适应企业生产发展和职工实际需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把技协工作放到工会工作大局中去思考、去把握、去部署,通过多种途径,积极争取党政赋予有效的资源和手段,逐步形成党政支持、部门配合、工会运作、职工参与、共同推进的创新合力。首先,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制度,明确工作目标,理清王作思路,确定工作重点;其次,要周密计划,精心组织。既制定长计划,又做出短安排;既确定目标,又提出任务;既精心策划,又抓好落实。三是增强责任心,树立紧迫感,时不我待,克服“缺、弱、散”的现象;增强市场观念,树立竞争意识,培养竞争实力,增强合作共赢理念,树立开放、包容意识。

三、建立创新激励长效机制,为创新人才成长搭建平台

首先要建立健全激励工作制度。加强组织领导,从人财物方面给予支持。实行目标管理,推动创新活动持续发展。其次,要完善奖励办法。产、学、研与检查评比考核一体化,与晋级奖励挂钩,与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结合,充分调动职工的参与热情。三是创新活动载体。积极探索和创造既适合企业,又满足不同层次职工需求,既促进企业经济发展,又实现职工自身价值的活动载体,把创新的内容与形式,目标与效果统一起来。如,坚持以项目牵引,就是实施创新工作的突破口和重要载体,通过重点科技项目带动资源整合,既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又锻炼了职工队伍。四是对创新人才不能求全责备。人才是创新之源,也是创新的关键。要尊重创造,尊重人才。用人所长,容人所短,不求全责备,不可用选拔领导干部的标准和方法选拔创新人才,为创新人才成长创造环境。

篇2

工人阶级是技术创新的主体,立足岗位,开拓进取,技术创新是工人阶级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大力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是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工会应积极及时为职工聪明才智搭建舞台,促进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一)职工技术创新是工会建设职能的直接体现

职工技术创新为广大职工提供了施展聪明才智、大显身手的舞台。积极组织动员广大员工开展岗位练兵、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师徒结对等对职工技能培训活动。掌握新工艺、新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开展技术攻关、技术交流、发明创造等群众性生产技术活动,可以明显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劳动竞赛,不断地把先进生产者创造的先进操作法迅速推广应用,让更多的职工所掌握。

(二)职工技术创新是工会维护职能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直接关系到职工的利益,效益是职工利益之源,素质是职工立命之本,职工与企业之间“命运共同体”的关系更加明晰。实践证明,通过大力开展职工技术创新,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的素质,不断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既是从根本上维护职工群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重要手段,又是促进企业效益提高,从“源头”上发掘职工利益的源泉,实现职工利益的有效措施。

(三)职工技术创新是工会教育职能的重要载体

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是广大职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群众性民主实践。在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中,通过吸引广大职工的积极参与和学习劳模、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可以促使劳动者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可以激发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进一步发挥工人阶级作为先进文化创造者、倡导者、传播者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四有”职工队伍,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四)职工技术创新是工会参与职能的重要实现形式

职工技术创新作为工会参与职能的重要实现形式,主要表现在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在职工技术创新活动中,合理化建议的内容不仅涉足企业的生产技术领域,同时会涉及企业工作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企业的经营管理。通过合理化建议活动,可以广泛调动职工群众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组织劳模、行家、技术能手对企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重大问题进行调研,提出改进措施。工会也可以通过集中职工群众的合理化建议成果,在参与企业决策方面有所作为。

二、建家育人促进素质提升,让职工技术创新加速企业发展步伐

(一)把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作为职工技术创新的立足

职工技术创新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为企业培养各类技术骨干和技术人才,推进职工伍知识化、技能化进程。工会组织应引导和教育职工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督促企业行政,不断完善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机制,建立健全完善的职工技能培训、考核、聘用机制。大力开展以职业技能为重点的技术培训,培养大批适应高新技术发展和企业需要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二)通过加强班组建设,为职工技术创新奠定基础

提高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的水平,必须从基础抓起、从班组抓起。在新形势下,虽然班组建设的内容和形式与以往有所不同,但班组工作的重要地位丝毫没有改变。工会要积极协助企业党政抓好班组建设,围绕建设“和谐型班组、学习型班组、节约型班组、管理型班组”加大工作力度。要督促行政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组建设工作制度,包括班组创新工作制度;要配合和协助企业行政加强班组长培训,提高班组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通过班组工作增强团队凝聚力、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士气。

篇3

2、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先后出台《市职工素质提升工程五年规划》、转发《市工会2009—2012年发展纲要》、颁发了《市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励暂行办法》,组织开展首届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评选表彰活动,重奖职工技术创新成果项目,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职工的创新热情。

3、各级工会组织和相关部门及企事业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意义,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广泛组织和动员职工大力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为跨越式发展和区域性现代化滨湖特大城市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深入组织开展群众性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全面提升职工队伍整体素质

4、以提升职工技能素质为目标,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局)将职工技术创新纳入全市创新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落实职工技术创新目标。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全面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建设,鼓励广大职工立足岗位、学习创新。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扎实做好多层次、多专业、多门类的技能创新培训,把技能创新培训同传经授业、名师带高徒结合起来,把技术创新培训与职工技能创新实践结合起来,进一步调动广大职工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动力。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工人技师、技术工人、能工巧匠的作用,大力开展拜师学艺、结对子活动,挖掘职工中的绝活、绝招、绝技,做好传、帮、带。市总工会汇制职工技能比赛目录和规划,广泛扎实开展群众性的技术练兵、技术比武及行业性的技能比赛活动,对在全市组织的技能大赛中,理论、实际操作获得成绩优异的选手和行业系统技能大赛单项前六名选手、企业(集团)技能大赛单项第一名的选手,由市总工会授予“市职工技术标兵”、“市金牌职工”荣誉称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以上获奖选手给予晋升(或申报)高一级技术职称等级。选树一大批技术能手、技术标兵和金牌职工,推广一批先进操作(工作)法,大力培养技能人才,提升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5、以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评选活动为平台,广泛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市总工会及各级工会组织要广泛组织职工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把职工技术创新活动与产、学、研有机结合,为职工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便利条件。吸收消化国内外先进技术,促进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在企业内部转化。紧紧围绕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方面环节大力组织职工开展技术攻关创新活动。鼓励职工在创新型发明创造、节约型工艺技术改造和加快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每两年开展一次全市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评选表彰工作。对于在职工创新成果评选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职工,给予相应的表彰奖励,经费由市财政从自主创新专项资金列支,并根据成果不同,由市总工会分别授予“市五一劳动奖章”、“市金牌职工”等荣誉称号;特等奖项目牵头人在同等条件下作为“市劳动模范”候选人优先推荐;对获奖的技术工人,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颁发(或申报)高一级技术等级证书。在职工中持续开展“六个一”活动,即学习一门新技术、提出一项新建议、创造一项新成果、推广一项新工艺、开发一种新产品,创新一项新记录,使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化为广大职工岗位成才的自觉行动。

6、以加强职工技协组织建设为基础,大力开展职工技术协作活动。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市农委、市商务局、市地税局、市统计局、市科协等各级组织大力支持基层职工技协组织建设,为技协活动创造优良环境。发展和扩大职工技协会员,把劳动模范、优秀技师、能工巧匠、科技人员和管理干部吸收充实到职工技协队伍中来,充分发挥职工技协专业分会作用,广泛开展以技术攻关、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技术协作活动,创新活动方式,拓展活动领域,组织技协会员开展跨区域、跨行业的技术难题会诊、工艺改造攻关等技术协作活动,提高技协会员服务意识,扩大技协组织影响力。大力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展示、交流活动,为项目对接牵线搭桥,努力促进创新成果转化。

7、以创建节约型企业为主要内容,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增强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把节能减排纳入职工技术创新活动之中,从本行业、本单位实际出发,动员和组织职工积极开展以节能降耗、提高效率为内容的节能竞赛、节能攻关、发明创造活动,开展“节约能手”、“节能标兵”、“节能班组”、“节能先进单位”评选活动。倡导低碳绿色生活,从节约一滴水、一滴油、一张纸、一度电、一方气做起,弘扬“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优良风尚,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出贡献。

三、建立和完善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协调机制,推动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健康有序开展

篇4

一、工会组织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意义

工会组织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目的是提高企业职工的知识与技能,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近年来,单位越来越重视对职工技能和素质的培养,在群众中积极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经过几年的推广和实践,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已经实现了制度化和规范化,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落实党的十精神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重点强调了科学发展观理论,提倡自主创新。真正实现企业又快又好的发展,需要企业各级管理层和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广泛开展群众性知识技能竞赛和发明创造等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运用集体的力量更好的发展企业,服务社会,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所以说,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落实党的十会议精神的需要。

2.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工会融入企业战略管理的基础工作

工会组织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实现企业与职工共同利益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企业行政、党委和工会的共同意识。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能促进企业文化的提升、实力的增强、实现企业战略管理。因此,工会组织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企业实现战略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3.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能有效地保护职工合法权益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有助于提高企业职工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更好地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包括职工的就业权和发展权。企业职工素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就随之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了,职工收益也随之增长,双方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实现共同发展。

二、工会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当前形势下,工会组织开展的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着手解决,比如职工对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意识不强,基层领导没有把该活动真正落实到实处、合理化建议的质量不高、与日常工作不能紧密结合等问题。

一个企业没有过硬的功底,离开了广大职工的力量,再精明的企业管理者,也不可能把企业做大做强。事实上,工会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就是以企业为中心,发挥基层工作者的作用,进而促进企业生产效率。

然而,有的企业却认为技术是专家们所要研究的问题,职工搞技术只是小打小闹,起不到根本效果;还有企业职工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奖励力度不到位,对取得成效的职工,没有采取适当的奖励措施。通过以上提到的问题,我认为要想做好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首先应该从领导的意识转变开始。

三、工会组织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对策

1.做实做强活动载体

工会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发展,是单位完成经营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要发挥工会组织的有效职能,保护职工根本利益,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路径来实施。

(1)开展职工竞赛活动

坚持“重心下移、面向基层,普及面广,突出核心”的原则,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竞赛活动,把崇尚劳动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在广大职工群众中积极倡导崇尚劳动的价值观,挖掘职工的技术创新能力,让职工做企业的主人,树立职工主人翁精神,让职工以当家作主的态度进行工作,这样才能增强职工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在岗位上实实在在为企业着想,积极地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保驾护航。

(2)开展职工合理化建议活动

合理化建议工作不仅是通过员工建议改进管理工作,而且是民主化管理的具体实践。通过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让每位员工都有说话的机会,把员工对企业的爱心和智慧集中起来,把员工的心吸引到企业上来,充分鼓励和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员工的岗位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领域,包括生产、创先、安全、电网建设、营销、服务、管理、文化等方面,共同为推动企业和谐、健康发展建言献策,从而深化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推动职工“五小”创新活动。

(3)创建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室

以劳模先进为带头人,建立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室。充分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示范作用和辐射力、公关作用及梯队培训的帮带作用,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创新发展。以企业技术、技能骨干领衔组成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努力培养更多的学习型、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专家型的高层次人才,大力营造尊重劳模、尊重人才、鼓励创新、全员创新的发展氛围,深度激发广大职工努力创新、岗位成才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活力。

(4)开展“创争”活动

职工技术和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因此,工会组织在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时,把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列为重点环节,开展争当“学习型职工”活动,为企业职工提供一个学习的良好平台,鼓励职工自学成才,坚守本职工作的同时,更加追求进一步的技术创新。

(5)QC小组活动

QC小组活动是企业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它是企业职工展示个人才能与职业魅力的活动平台。要积极努力地参与到QC小组的管理模式中,鼓励职工参与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并建立奖励机制,同时,实现企业节约成本,强化质量,提高效益的目的。

2.建章立制

工会组织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需要有一个管理体系来维护,即党委领导、工会组织、部门协作、全员参与。

(1)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

企业的各个生产环节都可能存在创新的机遇,在群众间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体职工的积极配合,还需要技术人员的参与和上级管理部门的支持。因此,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同时,要加强管理,有组织有规划的进行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激发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对工作的热情,促进企业科学化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规范化管理机制

任何活动的周密进行都需要一套完整有序的规章制度来有效管理。在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时,应当明示活动的中心思想、工作原则和内容、工作程序和目标、管理方式和措施等方面的要求,这样才能保证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与此同时,要切实划分好责任问题,保证技术创新活动有专人负责,保证开展技术创新活动能有序进行,实现企业的规范化管理。

(3)评价激励机制

提高创新意识,深化创新观念,企业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特别是对在技术创新活动中突出表现的职工、突出贡献的职工,给予奖励措施,让他们在企业中享有较高的福利待遇,从而带动其他广大职工为企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3.做细做优活动推进工作

(1)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运用各种宣传方式,通过多层次、全方位宣传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先进经验和实际效果,注重发现亮点、培育典型,充分发挥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室的集聚效应、辐射效应、品牌效应,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尊重和保护创新成果,不断推进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的健康发展。

(2)活动落到实处

以企业实际需要的标准出发,给职工营造一个可靠的环境,培养职工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其对岗位的热情,挖掘职工的创新智慧,让职工在创新活动竞赛中充分认识和提高自己,大力培养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人才。把创新活动的内容,归入企业职工培训计划中,把创新活动真正落实到实处。

(3)要结合实际工作,开展创新活动

工会组织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要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升。即将活动与技术相结合、与企业节约成本费用相结合、与企业经营管理相结合以及与合理化意见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实施创新活动的最终目的,推动企业的生产、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迈向新的台阶。

四、总结

综上所述,工会组织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企业保持自身生命力的根本力量。企业工会要大力引导和动员广大职工参与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充分挖掘职工的潜能和对工作的热情,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篇5

1、施工技术与管理水平与当前建筑标准和要求相比相对落后。

环顾现阶段我们的施工管理,很多的施工企业在管理体系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着眼点还较近,在制度的制定上缺乏对工程建设长远的统筹和规划,在具体的制度落实的时候有表现为执行力的严重缺乏,致使整个工程项目的管理缺少必要的监控与指导,企业预期目标和实际项目管理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与此同时,由于制度上的问题,很多开发出来的新技术和新方法都难以应用到施工管理的过程之中。    

2、缺乏高素质人力资源 

相关资料表明,随着建筑施工项目的增加,我国的建筑行业的施工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最初由建筑企业本公司的职工来完成施工,到现在很多工作由一些技术能力不强的农民工来完成,随着建筑企业老一代的技术从业人员的退休,形成现在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明显下滑,除了劳动型人员包给农民工以外,高素质人力资源上表现出了明显的缺乏。 

3、设备上的落后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施工设备上的落后不可避免的给施工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从机械设备的角度来看,机械设备的优良,运转情况顺畅,这些都对工程质量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说机械设备的管理是整个施工管理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目前 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形势,还普遍存在着机械设备落后和不配套的情况,这些都给具体的施工质量控制和管理造成了比较大的负面影响。长期如此运作使施工项目的经济效益下降,导致资金缺乏,反而影响设备的更新速度,造成整个企业的运转进入恶性循环。为了避免恶性循环的出现,适时进行设备的更新换代是有效的解决办法。

4、安全文明施工落实不到位 

安全认识不足,普遍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没有做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没有实施有效的安全教育,安全意识淡薄。很多生产经营单位只顾生产经营不顾安全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企业新进职工不经培训就安排上岗,不懂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意识淡薄而引发的事故率不断上升,应对突发事故的预案和预案的实施明显不足。安全管理水平低下,安全管理手段落后。安全责任不明确,安全管理制度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对“三违”大多以罚代管,忽视设备和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忽视安全设施的建设。有些企业建立施工管理制度的目的不是用于管理而是应付检查,既不重视制度建设,也不重视制度的贯彻落实。

 5、质量方面及成本控制

 尽管政府已经建立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但是人员、手段和机制尚未完全到位,监督管理还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安全监管部门的主要工作还停留在“两查一证”,即事故调查、安全检查和发许可证,工作方法还停留在开会、发文件的层面上。还需通过宏观和微观的施工管理提高社会安全意识,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安全生产自我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

三、建筑施工创新技术的应用

建筑施工中创新技术的应用是尤为重要的,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进度与质量,甚至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经济收益与社会效益的实现等。建筑施工中创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的区别在于创新的建筑施工技术更具科学性,而传统的建筑施工技术大多只是片面重视对施工工艺、施工流程与施工操作规范进行管理,传统施工技术所涉及的范围相对较窄,这与现代建筑对于施工技术科学化发展的要求是严重不符的,创新的建筑施工技术较之传统的建筑施工技术更具科学性,更符合我国提出的科学发展的发展观念。

1.环保技术的应用。现今以工业与民用建筑为主体的中国建筑行业是一个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建筑工程行业在发展中普遍存在过度重视经济效益,而相对忽略了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现象。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是唯一的,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得到彻底的修复与改善。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中,一定要注意对环保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建筑施工阶段要在保证工程进度与质量的前提下,加强环保技术的应用。 2、科学监理技术的应用。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科学监理技术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建筑施工技术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不但要对技术的组织形式与 发展模式作以相应的刨新,而且还要注意到对施工技术的科学监理,切实保证施工技术真正落到实处和得到有效的应用。建筑工程科学监理技术,是对于施工技术的管理手段之一,如果忽视了科学监理技术的应用,建筑工程施工创新技术的应用也就无从谈起了。 3、信息技术的应用。当今的世界处于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年代,信息经济时代的技术创新必将导致技术观的转型,传统的建筑技术已经难以涵盖新技术的具体特征,从而需要建筑工程技术人员要对新技术的对象、目的和结果等问题加以重新思考与分析,进而得出新的建筑施工信息技术观。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各施工步骤都要建立在设计与施工技术的基础上,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要具备信息化的基本特征。国内建筑工程施工正处于技术转变的关键时期,如果一旦被高科技时代所抛弃,就很难再有大步发展的机会了。所以说,重视施工管理,切实抓好施工管理,通过实际的管理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是企业的生存之道,立足之本。  

篇6

为了进一步促进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自2012年10月起,公司工会由生产技协牵头组织相关人员对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的制度进行调研和论证,通过到车间、处室进行调研走访座谈,向集团公司兄弟单位学习交流,向基层工会和广大职工广泛听取、征求意见等方式,收集了大量的资料、信息、意见和建议,结合公司生产经营和职工创新实际,起草了《群众性合理化建议活动试行办法》、《公司工会立项攻关活动试行办法》、《“职工先进操作法”征集评审试行办法》三个职工经济技术创新管理办法。这三个管理办法分别对群众性合理化建议活动、立项攻关活动、“职工先进操作法”征集评审活动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三个管理办法的制定和实施对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起着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也为管理提升活动提供了有利武器。公司工会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研究职工创新活动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相关管理制度建设,并将创新活动中的项目成果评估、专利申请保护、奖励激励细则作为下一步工作的努力方向。

(二)加强职工创新的活动体系建设

1、支持和鼓励岗位创新,激活企业创新的最小细胞。职工是创新的主体,岗位是创新的土壤,班组是创新的最小细胞。公司工会充分利用星级班组创建活动,结合创先争优工程,以职工和班组为基本考评单元,以合理化建议、立项攻关活动为基本载体,最大化地激发了职工创新创造的活力。近年来,公司开展的合理化建议、立项攻关活动,依靠班组和职工自主立项就达上千项,其中技术水平高、操作性强、效果显著的优秀合理化建议项目、立项攻关达到400余项,直接或间接地创造经济效益,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

2、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发挥领军人物的示范带头作用,让职工创新活动在更高的层次和平台上进行。首先劳模创新工作室是创新人才的聚集地,每个劳模创新工作室都吸引了所在车间技师、高级技师和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一批生产和技术骨干,团队创新的实力大大增强。其次劳模创新工作室是攻克技术难关、破解生产难题的排头兵。再次,劳模创新工作室是创新人才孵化器,发挥吸引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人才、锻炼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

3、开展全公司范围的职工创新交流评比活动。目前,全公司范围的职工创新交流评比活动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内容:一是每年一次的职工合理化建议评比活动;二是每年一次立项攻关评比活动;三是每两年一次的职工先进操作法命名表彰活动,四是加强厂际之间的交流。

(三)加强职工创新的评估激励体系建设

公司工会在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建立了相关的评估激励体系。《群众性合理化建议活动试行办法》、《公司工会立项攻关活动试行办法》、《“职工先进操作法”征集评审试行办法》三个职工经济技术创新管理办法都规定了相应的评比表彰办法,公司工会每年举行一次合理化建议、立项攻关评比活动,每两年一次的职工先进操作法命名表彰活动。公司还以职工名字命名先进操作法,特别是以劳模职工名字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这些激励体系建设体现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理念与原则,有效地激发了职工参与创新活动的热情。随着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和实践需要,公司工会正在探索研究职工创新活动中所形成的专利申报及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问题。

二、抓住关键,推进三个活动结合

(一)把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与开展劳动竞赛相结合。群众性立功竞赛是推动经济技术创新的有效手段。2012公司工会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及时开展了“齐抓共管,全员奋斗,打赢230台3C机车生产攻坚战”劳动竞赛。今年下半年,公司工会又开展了“双百”攻坚战劳动竞赛。在劳动竞赛中,突出强调技术创新在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广泛开展一项发明、一项革新、一项改进、一项核算、一项节约、一个经验的“六个一”活动,激发职工参与技术革新、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等活动的热情。机车车间职工付明祥针对HXD3C型电力机车主断路器无法闭合,影响机车总组装后期调试顺利进行的问题,在攻坚中总结出了先进操作法,大大缩短了故障排除的时间,为打赢生产攻坚战做出了贡献。

(二)把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与技能培训、岗位练兵、技能竞赛相结合。一是抓技术技能培训。公司工会每年都组织高级技师、技师计算机CAD、PROE培训班,5年来累计培训477人次。柴油机总装车间针对近年来新入厂青年职工多的具体情况,组织30岁以下的职工分批进行岗位培训,坚持常抓不懈,取得明显成效。二是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2012年车体车间工会(现钢结构分公司)举办电焊工技能比武暨大连市第八届职工技能大赛电焊工选拔赛,车间职工参赛踊跃,赛出了经验、技能、意志与水平,最终公司女职工于静获大连市电焊工比赛冠军。柴油机公司举办钳工技能大赛,共进行了柴油机钳工、机修钳工、划线钳工的理论、实作和答辩共8场比赛,大赛激发了职工学技比武,创新创效的热情和积极性。

(三)把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与“质量零缺陷工程”相结合。

2013年,公司工会组织广大职工大力开展“质量零缺陷”立项攻关合理化建议专项活动。一是以“质量零缺陷”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以会议、培训、岗位比武、专项竞赛等为途径,广泛开展按操作规程作业、我的产品零缺陷、我的产品我负责的主题教育活动。二是依据各单位的实际情况,找出困扰产品质量的瓶颈问题,组织广大职工有针对性地开展合理化建议立项攻关活动。三是统筹确立全公司范围内的质量攻关项目,集中组织劳模、技师开展影响公司重大产品质量和关键环节的攻关活动。

三、注重实效,着力促进三个提高

(一)激励岗位创新,促进质量工效提高。公司工会积极为职工创新营造环境、提供条件、搭建平台,突出职工创新的群众性特点,坚持把工作重心放在车间班组,因势利导,组织职工立足本工序本岗位的实际问题,认真研究,潜心思考,创新攻关。万传广根据岗位实践总结了240铸造机体缸头螺栓孔加工操作法,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像这样促进质量工效的职工创新项目在公司生产经营中不胜枚举。

篇7

职工经济技术创新讲话一

同志们:

为了进一步加强班组建设,夯实“三基”工作,继续深入开展200x年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今天,塑件化工厂召开200x年班组建设工作暨经济技术创新表彰动员大会。刚才,塑件化工厂工会总结了去年基层班组建设工作,提出了200x年班组建设和实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安排意见,部分先进单位作了经验交流,会上,还了今年的经济技术创新项目,xx厂长对200x年实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作了动员。这对今后继续开展班组建设和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会议取得的成果也为完成今年生产任务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明确加强班组建设、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重大意义

实施“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是企业树立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加强班组建设,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又是贯彻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和“依靠职工办企业”方针的必然要求。班组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最基层组织,是企业一切工作的基础和落脚点,推动班组建设是工会为企业生产大局服务的重要切入点。班组建设搞好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就有了可靠保证,和谐社会建设就有了坚实基础。因此,要把班组建设工作抓紧抓好。一季度,公司可能面临亏损局面,为了企业生产经营这个中心任务,也为了职工自身利益,我们要依靠科技进步,下大力气挖潜增效,不断降低生产成本,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努力提高经济效益,这些工作最终都要落实到班组,所以,各单位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激发职工参与热情,发挥工会职能优势,搭建经济技术创新平台。

200x年,我们确定了32项经济技术创新项目,经各专业活动小组和广大职工的联合攻关,完成了30项。其中有的项目节省了上百万元的费用,实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另外,在去年塑件化工厂组织的群众性提合理化建议活动中,全年共征集合理化建议1989条,经整理归类,实际采用率达56%,采纳率和实施率均好于往年,为塑件化工厂降低消耗,完成生产任务作出了贡献。今年的经济技术创新项目共有61项,集中在生产和辅助车间,内容包括了节能降耗、科研开发、技术改造等几个方面。希望各单位揭榜后,尽快成立专项小组,组织攻关,保证项目顺利完成。

二、各单位党政领导要高度重视,广泛发动群众,推动活动的深入开展

在实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中,各单位要加强领导,要把它作为确保完成全年生产任务的一项重要措施落到实处。单位党政领导要增强组织职工、动员职工、依靠职工和服务职工的意识和能力,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参与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积极性,广泛发动职工为生产献计献策,鼓励生产技术骨干积极参与,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努力攻关。要从人力、物力各方面给予攻关小组大力的支持,确保项目按期完成。

三、要抓住三个载体,提高班组建设工作水平

一是以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和推进劳动竞赛活动为载体,充实班组建设内容。以争当“创新工程示范岗”、“创新小组”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把班组建设融入到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和班组劳动竞赛中。

二是以提高职工素质和创建学习型组织为载体,提高班组建设水平。职工素质的提高,是班组建设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要结合生产实际,开展职工操作技能比赛和机、电、仪通用工种的职业技能比赛。继续开展“创建学习型班组。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在职工中推广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三是以普及创造学知识和创新创效活动为载体,提升班组建设质量。把普及创造学,提高广大职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职工提合理化建议和创新创效,作为班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引导广大职工树立科学精神,增强科技意识、创新意识,掌握创新方法,联系班组生产管理、技术创新、操作优化等实际,为班组培养技术骨干打下基础。

四、要结合“质量管理年”活动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把班组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加强班组建设、实施群众性的经济技术创新工程需要全体职工发扬集体主义精神,爱岗敬业、辛勤劳动,需要和目前正在开展的严细管理年活动、荣辱观教育结合起来,要大力宣传职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创新创效、优化操作的好人好事。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实施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目的是要提高经济效益,提高装置的运行质量,保证安全生产,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因此,我们必须着眼于解决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提高装置的平稳率、提高产品质量、提高设备运行完好率等。要采取不同的形式,组织不同层次的职工解决这些实际问题。比如:要提高装置的产品质量,就要精心操作,严格控制工艺指标,加强监控力度,对出现的质量问题,要组织工艺技术人员查找原因,及时调整;要提高装置的开工率,就要组织操作人员开展劳动竞赛,组织技术人员对影响装置长周期运行的“瓶颈”问题进行技术攻关与技术改造;要提高设备运行平稳率,就要成立特护小组,对于关键设备、大机组的维护要责任到人,让基层操作人员、设备管理人员发挥一线操作维护经验多,熟悉设备的长处集思广益,解决运行中的实际问题。要注重实效,要重点解决职工身边发生的影响生产的技术和管理问题,以调动职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要有丰富多采的形式,让职工乐于参加;要有层次性,让不同的人都有成就感。对于操作工人,要善于总结他们的实践经验,发挥他们熟悉装置的优势,在他们中间广泛开展小指标竞赛;对于工程技术人员,要发挥他们的理论优势,鼓励他们参与技术改造攻关项目。

同志们,实施“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是我们的共同任务,各部门各单位要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完成项目,这次会后要向职工传达会议精神,并且立即行动起来,结合单位实际,抓好项目落实,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扎实推进,务求实效,为塑件化工厂增强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做出贡献。

职工经济技术创新讲话二        同志们:

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有利于增强职工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有利于增强企业科技发展力、市场竞争能力、抗御风险能力,实现职工成长成才,企业科学发展、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经营机制不断创新的新形势下,深化与发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意义重大,成为企业工会积极探索的课题。

一、提高三种认识,推动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向纵深发展。

(一)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企业工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引导职工建功立业的积极举措。在煤矿企业面临传统工艺逐步退出市场,机械化技术越来越发达的新形势下,职工原有的知识结构、操作技能与企业机械化发展步伐的矛盾愈来愈突出,工会能否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破解这个难题上来,能否引领职工将注意力集中到解决这个难题上来,对企业发展、职工发展、工会自身发展至关重要。

(二)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对职工在企业生存发展权利的根本维护。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提高职工素质、体现价值的重要载体,企业要从多方面给职工搭建成才的舞台,施展才华的平台,努力实现职工潜能开发最大化,最终实现“企业发展我成才”。

(三)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推动企业安全生产、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有利于发挥职工主力军作用,调动其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有利于增强职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劳动技能,培育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工队伍,实现队伍高素质化;有利于发挥工会组织的服务职能,促进企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抓住三个重点,保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规范运作。

(一)紧扣企业中心,构建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大格局。确立“党委领导、行政负责、工会实施、部门配合、职工参与”的工作机制。创建评价体系,实现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常态化管理。完善激励机制,提高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突出工作重心,提高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工作实效。一是利用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多种形式,调动和发挥职工的潜能和智慧,努力提高职工劳动技能。对煤矿企业来说,就是要围绕安全生产、经营管理、设备技术等企业工作的重点、难点,抓好技术革新、技术攻关、技术改进,充分激发职工的聪明才智,提高职工现场处理隐患、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参与企业管理,献身煤炭事业。二是将职工参与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广度、力度和深度,作为衡量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志。坚持全员参与、全员管理、全员培训、全员创新、全员发展;坚持活动与管理一体化推进、与项目一体化实施、与指标一体化考核;坚持把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点、难点、薄弱点作为创新活动的切入点、落脚点,保证重点、突破难点、弥补薄弱点。

(三)拓展创新领域,保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常抓常新。一是强化市场意识,以效益为中心,经营活动延伸到哪里,创新活动领域就拓宽到哪里,把活动与提高企业竞争力结合起来;二是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既要涉及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也要覆盖思想、覆盖企业文化,凡是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有益的方面,都要纳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努力拓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领域。对煤矿企业来说,既要在岗位技能、产品质量、高产高效、优质低耗上创新,更要在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质量等方面创新,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三、坚持三个结合,保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服务

企业中心工作一是坚持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与职工岗位练兵、岗位成才相结合。技术革新、劳动竞赛、岗位练兵、合理化建议是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有效载体。新的形势下,煤矿企业更要围绕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如“五比”(比施工进度、比安全效果、比生产成本、比工程质量、比经济效益)、“五小”(小革新、小发明、小创造、小设计、小建议)、“三绝”(绝招、绝技、绝活)等活动,要求职工从精通岗位技能做起。二是坚持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与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相结合。用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化解企业生产经营、改革发展中的“疑难杂症”,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管理升级,为企业效益提高、和谐稳定做出贡献。三是坚持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与建立学习型组织、培养知识型职工相结合。以小改小革、科技攻关、经营管理、文化理念为课题,开展职工欢迎、企业需要的各类技能学习和岗位培训活动,为职工提高技艺、岗位成才构建平台。对煤矿企业来说,就是要善于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实现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与企业各项工作的有机结合。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坚持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理念,以创新为灵魂,以职工为主体,以激励为手段,建立“党委领导、行政负责、工会实施、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规范运作,才能保证该项活动深入、持久、长期有效地开展下去,实现职工队伍素质技能又高又强提高,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职工经济技术创新讲话三

同志们:

为了进一步加强班组建设,夯实“三基”工作,继续深入开展200x年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今天,塑件化工厂召开200x年班组建设工作暨经济技术创新表彰动员大会。刚才,塑件化工厂工会总结了去年基层班组建设工作,提出了200x年班组建设和实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安排意见,部分先进单位作了经验交流,会上,还了今年的经济技术创新项目,xx厂长对200x年实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作了动员。这对今后继续开展班组建设和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会议取得的成果也为完成今年生产任务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明确加强班组建设、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重大意义

实施“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是企业树立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加强班组建设,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又是贯彻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和“依靠职工办企业”方针的必然要求。班组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最基层组织,是企业一切工作的基础和落脚点,推动班组建设是工会为企业生产大局服务的重要切入点。班组建设搞好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就有了可靠保证,和谐社会建设就有了坚实基础。因此,要把班组建设工作抓紧抓好。一季度,公司可能面临亏损局面,为了企业生产经营这个中心任务,也为了职工自身利益,我们要依靠科技进步,下大力气挖潜增效,不断降低生产成本,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努力提高经济效益,这些工作最终都要落实到班组,所以,各单位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激发职工参与热情,发挥工会职能优势,搭建经济技术创新平台。

200x年,我们确定了32项经济技术创新项目,经各专业活动小组和广大职工的联合攻关,完成了30项。其中有的项目节省了上百万元的费用,实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另外,在去年塑件化工厂组织的群众性提合理化建议活动中,全年共征集合理化建议1989条,经整理归类,实际采用率达56%,采纳率和实施率均好于往年,为塑件化工厂降低消耗,完成生产任务作出了贡献。今年的经济技术创新项目共有61项,集中在生产和辅助车间,内容包括了节能降耗、科研开发、技术改造等几个方面。希望各单位揭榜后,尽快成立专项小组,组织攻关,保证项目顺利完成。

二、各单位党政领导要高度重视,广泛发动群众,推动活动的深入开展

在实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中,各单位要加强领导,要把它作为确保完成全年生产任务的一项重要措施落到实处。单位党政领导要增强组织职工、动员职工、依靠职工和服务职工的意识和能力,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参与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积极性,广泛发动职工为生产献计献策,鼓励生产技术骨干积极参与,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努力攻关。要从人力、物力各方面给予攻关小组大力的支持,确保项目按期完成。

三、要抓住三个载体,提高班组建设工作水平

一是以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和推进劳动竞赛活动为载体,充实班组建设内容。以争当“创新工程示范岗”、“创新小组”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把班组建设融入到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和班组劳动竞赛中。

二是以提高职工素质和创建学习型组织为载体,提高班组建设水平。职工素质的提高,是班组建设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要结合生产实际,开展职工操作技能比赛和机、电、仪通用工种的职业技能比赛。继续开展“创建学习型班组。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在职工中推广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三是以普及创造学知识和创新创效活动为载体,提升班组建设质量。把普及创造学,提高广大职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职工提合理化建议和创新创效,作为班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引导广大职工树立科学精神,增强科技意识、创新意识,掌握创新方法,联系班组生产管理、技术创新、操作优化等实际,为班组培养技术骨干打下基础。

四、要结合“质量管理年”活动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把班组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篇8

公路的建设首先需要考虑利用旧路的资源,这样既可以节约成本,同时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用地。改造设计中,需要考虑很多方面的内容,需要对我国常见的路面以及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做以归纳和探究,找到最适合每个路面的改建方案。

2.1对于旧沥青路面的改建方案

沥青路在城市中是非常常见的路面。对于这类路面的改造,需要先对路面的弯沉角度进行测试,将测试的结果以及关于路面的其他状况进行统一的研究并作出评价,根据弯沉角度作出弯沉值,进而求出旧路路面的当量土基回弹模量,最后求出需要加铺的补强层厚度。测试结束后,对于路面保留较好的地方可以不予以处理;对于路面一般的情况,需要对损坏以及弯沉测试结果不理想的地方做以处理工作;对于路面损害严重的路面,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解决方案。

2.2对于旧混凝土路面的改建方案

如果旧路的路面是混凝土的话,我们需要先对混凝土的板块进行弯沉测试,根据测试情况加上公路的其他情况对该旧路路面做一个简要的评价,关于路面的处理程序与沥青路面处理程序基本上是一致的。关于旧混凝土路面的改建工作,一般选择用沥青面最为结构层,而将旧的路面最为加铺层,这种结构更加稳定和坚实,在这种路面上行驶车辆也会更加舒服。在改建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旧混凝土板出现反射裂缝情况,可以考虑在旧裂缝和接缝之间铺土工布以及土工格栅。

2.3对于旧路加宽的改建方案

路面的拓宽改建现象现如今出现的非常频繁。首先我们需要对于原来公路的周围地形地貌、地质表明以及地基等各种情况做以调查,通过合理的改建方案,保证旧路加宽工程能够顺利的实施以及有安全的保障。在改建时使用的材料,最好选择与原来的路面材料一样的并且合格的材料作为填料,并且在新旧路交界的坡面上做挖除清理工作,并且按照设计挖出台阶,加宽部分的路面如若采用的是非透水性的材料,则需要在地基表面铺设沙砾或碎石作为垫层。

篇9

三、落实抓班子带队伍的职责,立足打好工作基础。按照区委关于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有关规定,抓好领导班子的理论学习,进步班子成员的理论素养,加强思想建设;以专题*生活会为抓手,相互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加强班子作风建设;贯彻*集中制组织原则,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制,对涉及全局重大题目,注重发挥集体聪明,集体决策。对涉及某一方面题目决策,虚心听取分管领导意见。注重班子间的团结协作,做到总揽不包揽,当班子不当家长。与班子成员坦诚交流,增进沟通。队伍治理方面,以“行政效能年”活动为契机,倡导“讲学习、将协作、讲创新、讲绩效”的精神,着力进步机关的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以“社区服务效能年”活动为载体,加强社区队伍建设,调动工作积极性。工作方式上,能经常深进社区和辖区单位了解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实际生活中,能关心群众的疾苦,设身处地地帮助解决一些困难和题目。

四、支持班子成员履行职责,其他各项工作均取得成绩。行政工作琐碎,繁杂,一年来,面对棘手的题目敢抓敢管,省应急工作现场会的预备,机关大楼的维修都圆满完成;党建、群团、精神文明多项工作也卓有成绩。特别是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难度大、要求高,能够克服困难,做到规模以上非公企党的组织全覆盖,并圆满完成了大连市妇联“*家庭与*社区同创共建”现场观摩会的工作,得到了市区领导的一致好评。年内,稳定工作任务繁重,达沃斯会议、十七大召开期间,...、复转军人等始终是稳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加之安民街地块动迁引发的上访题目等等,和分管领导一道落实责任、细致工作,及时把握反馈信息,做了很多化解矛盾的工作,为辖区始终保持了较稳定的局面尽职尽责;劳动就业,在实名制就业任务远重于往年的情况下,多方开发就业岗位,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完成了1689人的就业指标,5个社区均被评为充分就业社区;城建工作从来都很繁重,今年罕见的风暴潮,达沃斯市容环境整治又为城建工作增添了工作量,为此,他们坚持建设与治理并重工作思路,全方位加强辖区环境卫生整治,全力以赴抗击风暴潮,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民政、社区建设、换届工作方面,关注辖区弱势群体,不断扩大救助范围,以“145”工程为载体,开展“*楼院”建设,通过制定规章,开展活动,努力探索“楼院自我治理”的长效机制。特别是人大换届工作,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情况下,为全区作示范,确保代表的选举和人大、政府换届工作顺利完成。计生工作有新的举措,“健康驿站”的改版,“活动人口计划生养维权服务月”和“惠民惠家”亲情服务开展活动,以及加班加点完成了人口信息采集工作等,都使计生工作的水平得到了进一步进步。各社区虽为居民自治组织,却承担了大量政府下派的工作,但都能克服困难,任劳任怨,及时完成各项任务。

五、落实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为官从政,廉洁执政,既是要求,也是天职。对此,能严格要求自己,加强有关规定的学习,能自觉对照要求检查自己,努力从思想上和熟悉上,筑起拒腐防变的防线,在行动上从不,从不跑官要官,谨言慎行,廉洁自律,遵遵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操守。作为第一责任人,能认真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带领班子成员参加区有关报告会,主持班子班子成员召开专题*生活会对照检查,努力加强班子党风廉政建设。

篇10

    对于实训教材方面,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化工教师目前已自编一套适合该学院化工类高职生使用的专业实训教材。教材内容对与专业相关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实验内容进行精简,删除重复性的验证性实验,增加能增强学生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训内容,并根据当地化工类行业的发展及学生生产实习,增加与之相对应的实训,实训内容更加贴近实际生活和生产,这样就能使高职教育为当地经济服务。例如,广西河池金兴化工有限公司生产一种产品为2-甲基-5-硝基咪唑,而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学生常在该厂进行生产实习,那么在精细化工实训中可增加“2-甲基-5-硝基咪唑的合成”实训。首先在校内实训室中安排学生合成2-甲基-5-硝基咪唑,通过合成实验理解和掌握生产的基本原理,然后带学生到该厂实习,安排不同的操作岗位,让学生轮换岗位操作,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化工产品的合成原理,同时对化工实际生产过程特别是单元操作有感性的认识,也认识到实训室试验与化工生产的区别,提高学生在实训操作过程或以后的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有些专业课程实训的教材,由于设备本身是根据尺寸订购的,故实训教材也应根据设备性能参数的改变而有所改变。如针对化工原理实训购买的指导书与实训室现有设备在参数、构造方面有一些出入,故对于此类实训指导书,应在购买指导书的基础上作相应修改,或根据现有设备自编校内实训指导书。

    三、采取“双考核”的实训考核方式

篇11

作为一名在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工作的工会干部,我认为,首先要在深刻理解《工会法》的基础上,才能激发出智慧和动力。《工会法》规定:“工会动员和组织职工积极参加经济建设,努力完成生产任务和工作任务。教育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技术业务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在青年教师“教学说课”比赛中鼓励他们积极进取、创造新的成绩。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有9000余名教职员和学生,规模和人数都达到较高的水平,工会工作开展得好坏,关系到全学院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整个校园风貌。高校的教学工作是一百年不动摇的中心工作,举一反三,工会围绕教学大纲,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的。

2.工会组织是学院最活跃、最吸引教职工眼球的部门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自成立以来,学院的工会组织就一直是最活跃的部门,所开展的工作也最能影响广大教职员的思想和精神面貌。结合学院职业技术特点,常年开展“职业理想、职业技能、职业规范、职业道德”的四职教育活动,并进行四职教育一体化的途径探索。工会部门能不能与行政部门密切配合,开展创造性的合作,都会对全校的整体精神面貌起到直接影响。工会应把握“四职教育”这条主线,积极与行政相关部们共同策划、布置和开展一年中的一系列文体重大体活动,把“四职教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3.工会部门作为党的助手,每一天都要想到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

对一所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要业务的高等院校而言,党的中心工作就是办好学,搞好教学工作,实现院校的最高办学宗旨。结合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特点,可以将组织各个专业的专业技术比赛作为一项常态化的竞赛活动,工会要积极主动与党政相关部门携手组织,联合策划、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同时,还应制定奖励标准并形成机制,以引导和鼓励师生努力学习,创造出更好的教学和学习成绩。

二、党建工会可捆绑,创新活动更丰富

1.党工配合,横向联合开展活动

工会组织与党政组织地位平等,目标一致,教职工是学校党政和教学工作的主体,所以,工会工作必须围绕教学这个主题和教职工队伍这个主体来开展。不管是一个工厂企业,还是一所大专院校,最能体现活力、开展工作涉及面最大的莫过于工会组织了。围绕党建的中心工作开展活动,是工会组织的宗旨。每年的大型活动,都离不开各部门的横向联合配合行动,所以,工会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联合宣传、妇女、共青团等多部门协调行动,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履行四项基本职能,发挥主体作用

《工会法》规定:工会要切实履行“维护、建设、参与、教育”的四项基本职能。全总关于在新经济形势下,“工会要发挥职工和会员在工会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的精神,这些都为工会确立了很好的思路。在与党政部们携手搞好“职工之家”“职工学习园地”、做好困难职工的帮扶活动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开展好本职工作。不论在企业,还是事业单位,工会部们都聚集了一大批有文娱、体育专长的人才和工作骨干。他们因为有较高的专业素质,所以在组织开展工会工作时,就会有号召力,人气足,受欢迎。这些因素是工会成功开展工作的优势条件,但并不等于不要创新。文体项目也一样,只有不断创新,才有生命力。比如,在开展文娱汇演的重大活动中,可以发动文艺骨干创作多种多样的文艺作品,相声、歌词、小品、舞蹈等都是可以不断推陈出新的方面。而在每次活动结束后,都要进行评比奖励,以鼓励先进,并形成机制。

3.校企联合,体现特色

比如,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在专业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这个主体活动中,工会就有许多文章可做。作为职业技术学院与普通大学不同,可以理解为,它是在技工学校的思路上设立的大学。工会可以在学院与企业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的活动中发挥主要作用。工会要和行政部门携手合作,结合学院职业技术的特点,大力开展学院教师到企业单位中挂职锻炼;邀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到学院担任教学任务的校企交流合作活动。这些“请进来、走出去”的合作方式,很好地体现了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特色。

三、发挥专业文艺优势,宏扬传统爱校精神

校工会是文体活动的主要组织和负责部门,而在“十一”、春节等重大节日、春秋两季的全校体育运动会等,在党政部门的支持下,由工会部门组织的文娱体育活动,就更需要丰富多彩和表现形式上的创新。

1.宏扬传统,开展“红歌赛”活动

最传统和典型的活动就是每年都要高调开展的歌咏比赛活动。特别是在目前中央提倡以红歌咏唱活动来激发广大教职工和学生们的爱国精神的大背景下,开展“红歌赛”也是非常受欢迎的活动之一。从20多岁到50多岁的教职工许多人都喜欢唱老歌,大家热情高,花钱少,不像舞蹈要求专业的人员和服装。唱歌的参加者覆盖面广,在激发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青春活力和爱国爱校热情的效果也特别的好,这些开展红歌赛是很好的群众基础因素,必然会保障每一项活动都圆满成功。

2.发挥摇篮作用,培养新型人才

大学校园就是一个教育、培养人才的摇篮,要保证这些未来的各类人才能出类拔萃,在毕业后成为各方面的人才。

篇12

卢正国强调,继续持续深入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一是充分认识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意义。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有力措施;是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抗御风险的强劲动力;是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重要作用的重要载体;它有利于增强职工群众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提高职工群众的劳动技能;有利于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对团结和动员广大职工群众把力量凝聚到实现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任务上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人阶级主人翁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是要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周密部署。各级工会一定要充分认识开展这项活动的重要性,加强沟通、加强协调,务必建立、健全和完善各级组织结构,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规划,建立相关的工作制度,做到责任目标落实和措施落实,促进企业建立和完善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等机制,确保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

三是要加强调查研究。要在职工最需要、最期盼的行业和工种组织好技能大赛,摸清职工的急需和所盼,有计划、有目的的推进创新工程深入实施,组织适合本地的技术技能大赛。各级工会要加强调查研究,围绕党政中心,切实开展活动。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大批缺乏技术的农民工及技术单一的下岗失业人员的生计问题,成了我们必须关注的重点。要把刚授牌的13个农民工培训基地利用好、发挥好,依托社会职业技术院校等师资力量,根据不同需求,举办相应的技能培训,逐步形成“培训――取证――就业――入会”格局。

四是紧紧依靠党政,整合好社会资源。各级工会要紧紧依靠党政,协调好各种社会关系,整合包括新闻媒体在内的社会资源,发挥高配领导协调沟通作用,推动创新工作,把工作最大化、效果明显化。

篇13

一、引言

当代经济学家普遍关注创新,因为它是经济进步的一个基本条件及企业和民族、国家在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关键性因素。虽然目前中国是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的工业大国,但在发展中面临着技术进步慢、水平低,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等顽症,尤其是自主技术创新滞后导致的核心技术缺乏更使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受制于人,长期徘徊于产业链低端。盈利能力很弱。根据王玺等人的研究口,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新兴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资源驱动的,技术进步尤其是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一般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依然普遍偏低。而且目前中国乃至亚洲的技术进步速度正在放缓,如果不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在资源与环境约束下,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持续,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实现可持续经济发展,而以自主技术创新为基础的持续的技术进步正是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撑。

学界对中国技术创新滞后原因的研究,最初归结于创新意识薄弱,国家对技术创新投入的科技人员和研发资金不足。然而近20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对技术研发逐年增加投入,研发资金占GDP的比重已相当于发达国家的水平,科技人员总量目前已居世界领先地位,但并未对技术进步产生显著影响。于是有学者从微观企业层面对技术创新路径进行研究,认为企业层面的技术能力积累是技术创新的基础,发展中国家一般要经过引进、消化与吸收阶段,逐步积累技术能力,然后进入自主创新阶段,而面对创新的巨大的不确定性,合作创新是企业提高技术能力的重要策略,但是对于中国企业技术能力提升缓慢以及合作创新成功的缺乏并未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国家创新体系的有关文献从更广泛和深刻的角度看待技术创新,认为知识创造是全球竞争的关键性因素,但知识创造并非是个人或单个企业的事情,而是一种集体性的交互学习过程,政府的作用就是构建学习与知识创造的制度演化框架。“出口导向”战略是中国工业技术进步、国家创新体系逐步形成的前提条件,社会文化的传承和演变对技术创新有重要影响。创新体系理论对于“出口导向”战略引领的技术进步出现停滞时的应对措施没有进一步的跟进研究。之后的研究则关注某些特定制度安排对技术创新的抑制作用。余典范和于春晖认为政府对技术的选择有“跃进”的冲动,其制度安排诱使技术选择与技术基础及人力资源禀赋不匹配。阻碍了中国的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同时政府对外资的超国民待遇也不利于本国企业的技术创新。丁重和张耀辉的研究证明政府对垄断厂商在制度与政策上倾斜会削弱非垄断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从而使垄断厂商成为创新主导者的概率增大,内生性技术创新出现的频率会大大降低。

本文从技术创新的本质及其知识特性出发,分析从微观到宏观的制度安排对技术创新的影响,试图揭示技术创新的规律,并以此解释我国技术创新滞后的原因,并探讨推动我国技术创新的组织与制度体系变革的政策措施。

二、技术创新的本质及技术创新成功的关键因素

技术创新作为一种企业行为,与发明是有区别的,当知识被第一次运用并导致一种新产品或生产过程问世时,创新阶段就产生了。所以创新过程必然伴随着新知识的产生,或者说创新的本质是知识的生产。而对一个产业的生产效率来说,创新的扩散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Rosenberg的观点,正在扩散中的产品或工艺本身服从扩散过程中的进一步变化,因为在对创新成果的模仿的过程中,会改善产品的质量并降低成本,模仿本身有创新的成分。可以认为技术创新的本质是在追逐创新利润的动力和应对生存压力的驱动下新知识的产生、利用和传播的社会过程。

技术创新成功首先要解决创新激励的问题。创新涉及企业家职能,企业家为了获得创新所能带来的垄断利润,把握住原始的发明,筹集资本、组织人力并第一次将它付诸实施。如果国家的制度体系不能让企业家获得足够的创新利润,或者由于缺乏对垄断的规制使企业缺乏创新压力,那么创新将很难发生。因此,为了增加企业的创新意愿,一方面要使创新主体具有创新动力,这需要有效运行的产权制度和专利制度来保证创新利润,以及社会文化对企业家职业道德和精神的提倡;另一方面要使创新主体感到创新压力。这需要政府产业政策对技术变迁轨迹的正确引导,如对粗放型生产技术的规制和对节能环保技术的倡导,还需要保持产业组织内部的有效竞争格局。

技术创新的成功不仅取决于企业的创新意愿,也取决于企业进行创新时面临的技术机会与企业自身的组织能力与技术能力。弗里曼与苏特认为,创新受到科学、技术进步和市场相互联系的影响,随着科学研究的进步,不断涌现出新的发现和揭示出新的技术可能性,而一个拥有强有力的内部研发队伍的企业可以把这种技术可能性转化为竞争优势,前提是这个企业还必须能关注自己顾客的需求,认识新观念的潜在市场,并且比竞争对手更快地向市场推出新产品。可见创新是一个结合的过程,涉及到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的合作。创新的产生依赖于创新者对于创新成果的潜在使用者的了解和事先对缺陷的改进,也就是说需要获取用户的知识和建立信息的通道,同时需要把用户的信息准确地传达给发明者或者说是设计者,并使设计者能与生产环节的工程师或技术工人密切合作,改进工艺,达成产品的质量要求并尽可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这要求企业与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信息传递的渠道。而创新的传播则需要在产业内企业间实现知识的有效传递。以上涉及企业内部和组织之间的信息传递,实际上就是所谓的知识转移,知识转移一般是指知识势能高的主体向知识势能低的主体转移知识的过程。知识转移的主要特征是目的性、增值性。转移过程伴随着知识使用价值的相应回报,知识转移完成后要达到知识供需双方彼此双赢的目的。知识通过转移产生增值、裂变、聚合后,进而形成新的知识。知识转移还包括知识的交流、共享与碰撞。创新的产生和传播都需要知识转移的顺利进行,因此知识转移渠道的建立对创新的产生和传播都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综上所述,技术创新成功的关键因素可以归结为二:一是在科学、技术与

市场之间,或者说是创新相关的各个方面有效地交流和沟通知识的能力,也是在企业内部和组织之间建立知识转移的渠道的组织能力;二是一个对创新产生激励的制度环境,主要指激发创新的国家政策和法律制度、鼓励企业家精神的社会文化和维持企业创新压力的产业组织结构。

三、企业内部和组织间知识转移渠道的建立及其治理机制

知识转移渠道的建立是在组织内部和组织之间两个层面进行的。对企业内部来说,一般通过企业惯例和企业内部管理体制来保证个人之间以及部门之间的合作、强化社会性知识的集体学习以形成企业独特的知识与能力;而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则需要通过组织间频繁的互动来发展理解与信任,逐步建立组织间知识转移渠道,并发现有效治理机制来维持它。

企业内部的知识创造是在其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构成企业核心能力的知识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科学知识(公共知识)、产业独有的知识和企业独有的知识,对于科学知识和产业独有的知识来说,基本上属于陈述性知识,易于以编码化了的作为运转程序标准的蓝图之类的文献形式进行转移,而企业独有的知识则基本上属于社会性知识或者说是过程知识,难以言明,因此需要一个面对面的交流的环境和基于身体之间互动的学习,需要在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中学习。企业的知识是以组织成员个体为基础的,不能脱离企业之中的个人,而个人知识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社会形式的。个人知识能否变成组织知识取决于个人知识能否为组织的其他成员共享,或者能否通过对组织其他成员或组织程序的影响而对组织目标作出贡献。组织对于知识创造的作用在于提供一个知识交流和共享的平台,为知识的产生提供“实践的社区”,因此有必要培养员工之间尤其是研发人员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关系,使有效的知识转移得以发生,因为信任是知识转移的基础。组织还需要在知识的传递过程中建立反馈的回路,这样才便于在学习过程中的改进和提高。以上作用的形成依赖于能促进组织学习的企业惯例和制度化的管理体制的建立。例如,日本的日立公司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建立了“市场一技术一生产”的科研生产体制,通过“销售卡制度”、密切研究所与工厂之间的关系等一系列措施实现用户、营业部门、生产部门和研发部门之间的知识沟通,这种体制(企业惯例)帮助日立公司在二战之后不断获得技术创新的成功,使之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成长为日本三大电器公司之一。在日本很多新兴工业部门(如电子和汽车工业),工程师与经营者习惯于把“工厂当作实验室”,研究开发部门的工作与生产工程师的工作有密切联系,意见来自生产现场,这大大加快了日本企业技术改进的时间。

企业之间沟通渠道的建立一般需要特殊关系的投资,而且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通过相互作用的学习来产生有效的通讯代码。一般企业会选择一些供应者或者与特定用户建立较为长期的往来关系,为了保证资产的专用性,企业有时会选择通过投资,为这种长期协作关系提供控制机制,这种协作关系一般是在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产生的,而且要长期维持也要靠相互间的信任。可以这样认为企业间知识转移渠道的治理机制一般以非正式的治理机制为主,因为正式的控制机制――详细的、法定的合同、监控的程序以及可信的诉讼威胁往往会对创新成功产生相反的效果。特别是在有的时候,使用正式的控制机制不仅困难而且成本很高(尤其是对小企业来说),正式的治理机制对合作者之间的关系有可能会产生抑制作用而且会阻碍而不是支持通过试错进行的必要的开发。如果进行合作是为了开发新知识,因而并不确切知道合作能产生什么,那么也不可能详细而明确地指定参与者的义务。信任、声誉是建立知识转移渠道的重要治理机制,行业协会、政府也可以作为对知识联盟等创新合作形式的第三方治理人参与对知识转移渠道的治理。合作各方的互信是合作的基础,信任的产生条件对于企业创新成功就有重要影响,推崇诚信和遵守商业道德的社会文化可以为企业间的合作提供良好外部条件。如果企业具有自由选择的权利,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解决企业间的问题,那么在产业内企业间可以在自组织过程中进行产业组织的制度创新,在产业组织能力的演进中不断建立和发展企业间知识转移渠道,促进生产性知识的产生和传递。现代产业组织呈现一种网络化趋势,企业之间通过结成企业网络参与产业的分工和竞争,在企业网络中,可以通过组织间共同知识的积累而产生知识转移渠道适宜的治理机制,以控制机会主义行为,实现企业间的合作,并通过知识的共享来提高企业网络的竞争优势。例如,日本汽车工业中汽车厂家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是等级制的转包模式,也被称为“系列企业制度”。正是基于这种模式,日本汽车工业创造了精益生产方式、准时生产制、零库存以及看板管理等先进的生产和管理方式,大大提高了日本汽车生产的质量和效率,使日本汽车工业在上世纪70至80年代大大超过原来的世界汽车业霸主美国,在全球市场上取得了全面的竞争优势。

四、对技术创新产生激励的制度环境

从赋予创新主体创新动力的法律制度来说,专利制度正是一种有效激励创新的制度安排,它通过赋予创新者短期的垄断权使其能弥补研发成本、获取垄断收益。诺斯曾给予专利高度的评价,“一套鼓励技术变化,提高创新的私人收益率,使之接近社会收益率的系统的激励机制,仅仅随着专利制度的建立才被确立起来。在专利制度提供给创新者保护时,不仅增加了创新者的收益,同时还能促进技术贸易,推动新技术的传播和扩散。专利制度是否能被有效执行,实际上要依托产权制度的完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得益于国内财产权利和专利权利对获取创新收益的有效保障制度,才取得了技术快速进步和由此决定的其工业经济的国际领先地位。

要使创新能得到较快地转播并持续不断地进行,需要产业内存在一个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

由于企业行为是嵌入其社会关系结构中的,一国或当地的社会文化和习俗这些广义的制度环境对企业乃至产业创新效率都有重要的影响。在人们普遍遵守秩序、尊重商业道德、社会诚信度较高的国家或地区,组织之间更容易形成频繁互动。而在社会互动中形成的历史传统、价值理念、行为规范、认知模式和行为范式等可以降低合作的交易费用,也是形成有约束力的规则体系的基础,这也意味着知识转移渠道更加容易形成,并且能在产业组织中形成合理的竞争秩序,共同维护产业的共同利益。从社会思潮来说,崇尚自由与平等、推崇企业家精神的社会文化对创新的产生最为有利,这时创新主体处于一种自主状态,充满创造性。

按上述标准,美国的制度环境对创新极其有利,它也是当今世界上创新率最高、工业技术最先进的国家。美国硅

谷就是一个信息产业在特定区域创新成功的典范。硅谷处于一个有利的文化和法律的外部环境之中,如有良好的专利技术保护,垄断行为和机会主义行为受到严格规制,政府注重对教育的投入和配套产业的发展,还有着对企业家精神倍加推崇的社会文化习俗。由于这样的制度环境与当地几所实行开放管理体制的大学的存在,硅谷内企业间知识转移效率极高。

五、对我国技术创新滞后原因的分析

本文认为中国工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较低的原因在于体制,包括国家层面的制度安排,企业管理体制和产业组织的制度安排。

从技术创新的制度环境来看,我国技术创新主体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与压力。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足,创新企业经常难以获取应得的利润;政府对国有企业的制度倾斜使中小企业处于弱势地位,降低其创新意愿和能力,而在美国80%的新开发的技术是由中小企业商业化的;在种种行政政策保护下的大型国企通常缺乏创新压力;我国金融体系难以有效帮助中小企业克服技术创新较高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高风险,使国有大企业更易维持其行业内的垄断地位,研发市场有效竞争的局面更加难以出现。我国长期实施“出口导向”战略,放任对资源和资金低成本的利用,造成了对资源的过度利用和对环境的严重损害,也使企业难以产生采用节能减排的新技术和进行提高资金利用率的技术创新的压力,而印度则因为资金的高成本而加强了技术创新,在某些技术领域大大领先我国。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劳动所占份额逐年下降使人力资本回报偏低,这降低了人力资本投资,影响我国人力资本的质量和效率,不利于新知识的学习和发现的过程。

从技术创新成功的可能性来看,我国企业内部知识转移渠道的建立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组织间的知识转移渠道的建立受到诸多阻挠,而且缺乏有效的组织间知识转移渠道的治理机制。在我国,对教育、研发资源的分配、管理和使用仍然是纵向的,获得资源的竞争方式也是纵向的,科技创新活动变成一种寻求部门利益最大化并成为归属部门的活动,在国外,研究项目资助的70%以上用于项目负责人和市场招募研究力量的人头报酬支出上,而在中国,80%的项目经费用于本部门的装备建设上。即使少部分用于人头,也很少用于市场招聘人员,而是依赖本单位的人员。这种纵向的科研管理方式,压制了科研人员的自主创新精神,严重阻碍了科学、技术和市场之间的横向交流和沟通,使得企业之间、科研单位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市场之间缺乏足够的互动,部门分割和行政区划分割造成了人为的知识转移的障碍;从产业组织情况来看。企业间的无序竞争十分严重,很多企业缺乏对商业规律和商业道德的尊重,企业信用状况十分不理想,中国企业乃至社会的道德秩序缺乏,使得企业面临着恶性的竞争生态圈,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产业内企业间的自组织过程难以发生,促进企业间合作的治理机制也就难以在企业间的互动中被发现;政府官员的大量腐败行为产生的示范作用导致社会诚信状况恶化,对社会资本的形成不利。从企业的角度观察,可以发现大多数企业还没有认识到强有力的组织惯例和管理制度建设能强化组织学习。进而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成功,因而没有注重建设有效的促进组织学习与创新的组织惯例和制度化管理体制,使得企业的组织管理水平发展滞后于企业规模的壮大,这些状况不仅使企业创新效率较低,而且到达一定规模时就可能会失去发展的方向。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从技术创新的本质和知识特性出发,认为技术创新是创新者为了获取创新收益将知识、技能和物质转化为让市场接受或顾客满意的产品的过程,也是知识的产生、利用和传播的过程。技术创新能否成功关键要看两个方面,一是外部环境――主要指政府的政策、相关法律、制度和市场环境能否对创新主体产生足够大的压力和动力,二是企业内部和组织之间能否有效建立知识转移渠道以促使创新的产生和扩散。在一定的制度约束下,技术创新的速度和轨迹受到不利影响时,可能出现低技术锁定的情况。根据上述观点,我国需要进行深刻的制度和社会变革以便开始一个向有效的国家创新体系演化的进程,来促进技术创新的产生和扩散。

政策建议如下:政府在制度环境建设方面应考虑采取以下对策:1、改革纵向的科研管理体制,应以市场为主进行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2、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打破因部门分割和行政区划分割造成的人为的知识转移的障碍,扩大企业的市场范围和外部知识来源。3、加强廉政建设、社会成员道德品质建设,提高社会诚信水平,以降低整个社会交易成本。4、加快金融创新,发展投资基金、风险资本、二板市场等在内的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体系。5、加大专利法的立法和执行力度。6、改变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以促进我国人力资本积累。7、以满足内需为主要目的引导本地化技术创新。8、实施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提高资金使用成本。9、加大对环境的保护力度,促使企业必须实施技术创新来应对国际贸易保护和国内环境问题。企业和产业组织在制度安排上则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应注重通过企业惯例和制度化管理来保证组织内部知识转移渠道的通畅,坚持通过技术创新,进行差异化竞争,以形成独特的企业能力;2、企业还要密切关注用户需求的变化以及密切与外部科技界的联系。3、加强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的作用,在产业组织内部建立有序竞争的市场秩序,并促进企业间合作创新的开展。

参考文献:

[1][英]弗里曼,苏特著,华宏勋,华宏慈等译,工业创新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王玺等,危机后的亚洲走向转型还是再次崩溃?[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6).

[3]安同良,企业技术能力:超越技术创新研究的新范式[J]当代财经,2002,(1).

[4]冯艳飞,江晓明,基于项目合作的企业技术能力提高模式[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10).

[5]贾根良,创新体系与东亚模式的精髓[J],南开学报,2001,(5).

[6]余典范,于春晖适宜技术、制度与产业绩效[J]中国工业经济,2009,(10).

[7]丁重,张耀辉,制度倾斜、低技术锁定与中国经济增长[J],中国工业经济,2009,(11).

[8]Arrow,KJ,Economic welfare and theallocation 0f resoHrces for invention,In:TheRate and Direction 0f Inventive ActiviW E-conolTnc and Social Factors[M],PrincetonUniversity Pros,1962.

[9]Rosenberg,N.Pempenves 0n Technolo-gy[M].

Cambrige:Cambrige University Press 1976.

[10]Brown,J.s.& Duguid,P,1998Organizing knowledge [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40(3).

[11]Baba,Y.Japanese colour TV firms:decision-making from the 1950s to the1980s',Dphil dissertation,Brighton,University of Sussex,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