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幼儿园管理技巧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管理技巧一:根据年龄及个体差异,制订不同的阶段合作学习培养目标
小班幼儿由于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会表现出原始的个体差异,这些差异常常反映在生活活动中。一些小班幼儿刚入园时甚至没有合作意识。那么,我们就把合作学习的目标重点放在了合作意识的培养上了。大致分为三类:有很强的合作意识(少数);有与同伴合作的愿望,但不知道如何与别人合作的幼儿(多数);感到了集体的合作很快乐,但仍不愿意与他人合作的幼儿(个别)。因此目标定位在满足个别幼儿的合作需要,激发多数幼儿的合作意识。
中班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已经很强,但是他们还没有较为成熟的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的有效切入点,经常会在生活中出现虎头蛇尾的合作事例;比如:在与同伴完成值日生工作时,都争着承担喜欢的工作,不懂协商与退步,造成了不能共同顺利的完成值日生工作的局面。为了更好的让幼儿一起生活,中班幼儿的目标定位在:在生活活动中训练幼儿协商、赞扬他人、互相帮助、道歉、感谢、低声讲话、耐心等候等合作的技能。
大班幼儿有了很强的合作意识,掌握了一定的合作技能。由简单的分工合作逐渐发展为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因此目标定位在发展幼儿初步的任务意识,使幼儿的合作不仅停留在情感上的一起玩,而且有为了做成一件事而进行的合作;促使幼儿在合作过程中对规则的理解和遵循,发展初步的角色分工能力;使幼儿由完全动作上的协调、配合逐渐深入到内部的思维上的互相妥协、协调,促进合作结构、方式的转换。
管理技巧二:创设有利于合作的生活活动环境
小班幼儿重点创设利于合作的氛围。在精神方面,我们给幼儿充分的自由,注意倾听幼儿的声音,帮助创设了宽松愉悦的心理环境。激发幼儿萌发合作意识,充分感受到和其他幼儿生活在一起是一种快乐。在物质方面,创设了与同伴共同分享的自带玩具活动区,在活动区的墙面上粘贴好朋友的合影。为幼儿创设大面积的幼儿合作绘画墙。总之,教师应该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平等、愉快的环境,营造和谐的气氛.
中班幼儿有目的地投放诱发幼儿合作意识的材料。我们在幼儿生活模仿区中,尽量多提供一些半成品的材料,让幼儿在以物代物的过程中享受更多的协商与合作的机会。另外,在投放材料时还逐渐地增加一些难度,让完成任务的过程多出现一些问题,迫使孩子们为了解决问题去协商。比如:一次我要求孩子们要自己套枕套,对于中班幼儿要想一个人完成就不可能。这时辰辰就和宝贝商量,如果宝贝能帮他,他就帮对方,在协商中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两人的讨价还价过程中实现共同的目标。
大班幼儿重点在于控制和调整幼儿生活活动中合作行为的有效规则。我们围绕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目标,在与幼儿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对一日的主要活动:三餐值周生工作、活动区规则、户外游戏活动、盥洗秩序都做了规则。如“建筑区”,要求幼儿用什么拿什么,不抢,能与伙伴一同搭建,并以小组形式相互交流成功的合作经验。“户外活动”要求幼儿能用礼貌言行,能自己选择游戏伙伴;自行分配调整角色,共同协商处理问题,游戏结束能分工按类整理游戏活动材料等。
管理技巧三:运用有利于提高幼儿合作技能的有效方法
小班幼儿以榜样鼓励法为主。在生活活动中,教师注意观察每位幼儿的行为表现,讲评游戏时,让幼儿相互欣赏,共同分享体验合作的快乐。对有进步的幼儿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强化反馈机制。如:“看你们一起玩得多好啊!”“今天我们又多了一位朋友。”等等。还可将幼儿在活动中的友好行为编成“故事”或创设情境,请幼儿欣赏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友好行为;当小朋友表现出合作行为时教师用照相机及时拍下“合作的一幕”并展览。通过这些措施来强化合作意识,使小朋友心理上产生愉悦体验,在每天的生活中孩子们盼望在集体中与同伴一起,因为那让他们感到快乐,教他们一句使他交到朋友的神奇咒语:“和我一起玩,好吗?”
中班幼儿以谈话讨论法为主。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围绕某一主题组织幼儿展开讨论。如教师提出问题:“今天老师在体育器材区增添了一些新的游戏材料,在值日生工作中,增添了一些小朋友最喜欢的为植物浇水,如果有三个小朋友都想做同一工作怎么办?让幼儿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围绕主题合作、协商分配角色后再开展一日的活动。
大班幼儿以实践活动法为主。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图示标记。用小带大的形式大班为小班盥洗室设计洗手流程图,节约用水的卡通图让孩子们以帮助幼小儿同为合作目标,在设计过程中既有明确的设计目标,又起到了自我了解、学习过程。在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养成洗完手后拧紧水龙头的好习惯……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管理技巧四:抓住掌握各项生活技能的契机,实现合作的真正价值。
生活活动合作化,在掌握生活活动所需的技能和能力的过程中实现合作的真正的价值。对幼儿来说,合作不仅是一个口号,而也是一种学习和生活,是幼儿快速完成工作的最佳选择。将幼儿合作完成一日活动融入幼儿的生活活动之中,不仅可以获得发展,而且使幼儿度过不寂寞的快乐的时光,使幼儿获集体成功的情感体验。比如幼儿在值周生工作时,学会了分别完成擦桌子、收玩具、发勺子的方法。教师大胆鼓励孩子做教师助手进行三个人之间科学合理的工作分工,这样,孩子们就不会束手无策,而是兴趣大增,很快就感到了分工给生活带来的快捷与便利。
管理技巧五:以竞争合作的形式激励,建立合作性的奖励结构,使幼儿体会成功的快乐。
幼儿园生活活动每天的常规活动都离不开午点、盥洗、睡眠、劳动、入厕……如此周而复始,重复进行,幼儿就会失去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要在生活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都添加一些小组形式的竞争的形式,使幼儿的一日生活富竞争与活力。如:午睡时老师为睡的好的幼儿小组添上一枚月亮姐姐的粘贴。孩子们睡醒发现后都很高兴,原来自己的小组通过共同努力无时不刻都会有奖励呀!在幼儿生活中很多时候虽然表面上看来是合作的形式,但是在对孩子的询问中,我们却发现孩子们其实还是按自己的意愿、想法各做各的。并没有为同一个目标而相互协商或分工合作一起完成。然而,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孩子们却表现出了极强的主动合作、协商的意识。
这五个方面的管理技巧是我们在这几年来在生活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几个较为有效地指导方式,没有以往的形式化、机械化。经过这几年的实际工作,这几个方面的管理技巧对孩子们生活活动中合作能力培养的指导效果是十分显著的。
《纲要》明确指出:“应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得到满足和成功”,“要注意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研究有效的活动形式和方法,不强求一律”等,这些要求我们教师在新教育观念指导下,努力开发幼儿的潜能和发挥个性的特长,这样才利于幼儿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篇2
从管理角度来说,“管理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科学”,园长是引领教职工和幼儿园发展的指挥者和带头人,不仅在宏观调控有主动权,而且在微观管理中,应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当教师和员工最忙碌或最困惑的时候,我会做他们的朋友和知己,伸出温暖之手帮他们一把,送上一句温暖问候和贴心的关怀。比如有位教师的母亲患病住院,我组织园领导及教师代表一起前往医院看望,带去全体教职工的问候,并且经常与这位教师交流,询问他母亲的病情,平日里给予她更多、更温暖的关心和问候。
在幼儿园的园务会议上,我经常会对教职工说:“在园里从领导层来说,我的确是你们的领导,但是从私人角度来说,大家都是我的好姐妹,我们为了一个共同的事业走到了一起来……”因此,我倡导大家做到三个互相: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三个互相的重要前提是互相尊重,只有尊重才能做到理解,最终达到互相支持,现在这 “三个互相”俨然成为我园处理人际关系的标准。
二、 关心教职工身体健康,给予他们更多关爱
2007年8月份,我园有位教师意外怀孕,需要做流产手术。当时,园里的教师配备比较紧张,教师岗位如果少一人,则一颗棋子动,全盘棋子皆要动。我克服了刚刚接手园内管理工作的重重困难,安排好了园内事务。由于我之前做过计划生育工作,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帮助这位教师找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做了手术。手术很成功,这位教师感动地说:“谢谢园长对我的关心,我以后一定更加努力工作。”她是这样说的,她也是这样做到,在以后的工作中,她爱岗敬业的劲头更足了。
三、 关心弱势群体家庭的幼儿,给予他们更多温暖
我园处于城乡结合部,幼儿多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他们家庭条件很普通。有些家庭条件甚至很差,因为子女较多,父母忙于生计,无心也无力关心孩子的身心是否健康发展,只要吃饱穿暖即可。
篇3
一、管理沟通有效性的意义
管理沟通起源于企业管理工作,其对企业管理工作有效性的提升促使其进入到越来越多的行业当中成为管理者管理行为的重要表现,幼儿园的院长管理就是其中之一。在幼儿园管理过程中,园长管理沟通的有效性会直接影响其管理工作效果,如果管理沟通效果好,那么管理行为可能会事半功倍,如果管理沟通效果不好,那么管理行为则有可能事倍功半。有效的管理沟通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条件一为管理者的信息能够传递到既定对象,即园长传达的信息能够准确传递给教师;条件二为所传递信息能够被既定对象充分理解,即园长所传达的信息能够被教师充分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充分理解与达成一致存在本质差别,所以教师与园长的意见达成一致,并不代表其满足了管理沟通有效性的条件。从管理沟通效率角度分析,如果沟通能够满足信息交流需求,那么其就有效果。如果沟通能够以较低成本、较快速度实现沟通目标,沟通管理就是高效率的。从幼儿园发展角度分析,高效率的管理沟通十分重要。
二、提升管理沟通有效性的具体对策
1.实现对管理理念的转变
园长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其想要提升园长与教师的管理沟通效果以实现幼儿园管理效果的提升,就必须要先实现对自身管理理念的转变。
第一,园长要认识到沟通是一个管理过程,而并非管理结果。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园长常常将沟通视为传达自己决策的方式,这种管理理念是极为错误的。因为教师也是幼儿园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思想、意识对于幼儿园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因此园长要将与教师沟通作为管理的一部分内容,而不只是对管理结果的传达。
第二,园长要充分尊重教师,与教师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工作关系,因为园长与教师都是幼儿园当中的工作人员,虽然工作性质有所不同,但工作目的是相同的,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园长与教师的关系是相互协作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下,园长在与教师沟通时应以合作者、支持者和服务者的态度与去教师进行交流,激发教师参与沟通的主动性,共同商讨和解决幼儿园的管理问题。
2.积极提升语言沟通技巧
语言是一门艺术,在沟通时恰当的语言技巧有助于实现沟通效果的提升。在与教师沟通过程中,园长想要实现管理沟通效果的提升,那么就必须要积极提升自己的语言沟通技巧。
首先,在沟通之前园长要做好准备,明确沟通目的及想要达到的沟通效果,与此同时还要做好对沟通教师的了解,制定符合教师的沟通方案,为沟通有效性做好准备。
其次,园长要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氛围,因为在沟通过程中氛围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沟通结果的实现程度。
再次,园长要在沟通过程中建立起与教师之间良好的沟通管理,经常倾听教师的意见,来掌握教师的诉求,并以此来完善自己的工作水平,在保证沟通效果的同时,也为自己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支持。
最后,原则要对沟通结果进行及时确认,以保证沟通结果能够得以落实。
3.建立科学恰当的沟通机制
建立科学恰当的沟通机制也是帮助园长实现与教师管理沟通效果提升的重要方式。以简易的沟通行为为例,园长应建立起“告知机制”和“反馈机制”。其中“告知机制”是园长将所要传达的信息内容告知给教师,让教师能够充分掌握和理解园长所传达的信息。“反馈机制”则是教师对园长所传达信息的反馈,这一环节能够让园长掌握和了解教师心中的想法与诉求,是实现管理沟通效果提升的重要环节。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从幼儿园的管理机制角度考虑,园长做好对教师管理沟通对于提升幼儿园管理效果与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沟通管理过程中,园长不仅要给予教师充分的尊重,还要保证自己语言沟通技巧的运用得当,让教师能够在沟通中感受到来自于园长的认同感,帮助教师更好的体现自己的价值,为幼儿园长久、健康的发展提供最充足的动力支持。
篇4
幼儿园管理的实质性管理目的就是对人的管理,组建良好、积极向上的幼儿教师队伍,将全体教职工凝聚在一起,是促进幼儿园工作有效开展,保证幼儿教育质量的基础。因此,调动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是保证幼儿园教育工作质量的前提保障。幼儿园教师工作积极性调动与否直接关系幼儿受教育水平和质量,所以在幼儿园管理工作中应采用先进的管理技巧,确保幼儿园教师工作积极性能够最大化的调动起来,为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有效、有序、顺利开展提供可靠保障。
一、提高领导干部自身素养,采用科学的方法加强管理
幼儿园领导干部需不断巩固和加强自身综合素养,主要从学术理论知识水平和领导管理两方面着手。只有园领导干部的自身素养和管理水平得到提高,才能充分利用和发挥自身人格魅力,为全体教职工树立良好的榜样,才能让全体教师感觉有努力的方向,才能增强全体教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园领导干部不仅要注重自身修养,还要积极履行自身岗位职责,明确清晰的工作思路,分析和了解幼儿园教师的特点,不断努力为幼儿园教师创造轻松、和谐的工作环境,这样才能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促进幼儿园工作顺利开展。只有在愉悦的工作环境中,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自身潜能,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到日常工作中,为幼儿园工作奉献自己的一切。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幼儿园领导干部不能摆着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势对待幼儿园教师,不能动用私权来管理教师。作为一个服务群体,应尽量给予教师更多的宽容。若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存在不足之处,园领导不应对教师进行有损自尊心的批评。若园领导在与教师沟通过程中不注意自身态度,极力显示自己权威,缺乏民主意识,就会导致某些问题处理过程中缺乏公正性,造成教师与领导隔阂,这样不仅不利于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和水平,更谈不上调动幼儿园教师的积极性。
幼儿园教师与其他教育阶段的教师不同的地方在于,幼儿园事物繁杂,很多事情都需要教师亲力亲为,因此,在这种工作环境下,教师只有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才能发挥自身内在潜能,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园内各项工作事物。园领导应在教师日常工作中给予更多关怀和尊重,使教师感受到工作的温暖,并由衷的生成对自身工作的归属感,将幼儿园工作作为未来发展目标方向,将幼儿园学生视为自己的孩子,只有这样,幼儿园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大幅度提高。
三、营造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
幼儿园教师大多是幼教专业毕业的知识型人才,具备良好的素养和专业知识技能。因此,教师在很多方面都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所以在日常工作中,要为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园领导要注意时刻给予关心和尊重,对教师日常工作和生活给予更多的关心、鼓励和指导。任何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教师更是如此,不仅学生要尊重教师,教师之间、领导与教师间也需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由于教师职业特点的关系,在沟通与交流过程中,应注意言行举止和态度。
若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别人的充分尊重,势必会在工作、生活及自身为人处世中格外用心。对于幼儿园教师也是如此,她们也喜欢被人赞美和鼓励,这不仅是对自身工作的肯定,也是对其自身潜能的挖掘。同时,与教师相处需学会倾听,若某一员工整天为自己的待遇感到愤愤不平,其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可想而知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一个发泄对象,若能耐心倾听,在倾听过程中不做任何事情,这样能让他们的心情好很多。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师工作效率,还能营造一个轻松、和谐、团结、美好的工作氛围和人际交往关系。
四、高度重视教师的自身需求
第一,当前,很多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主要来源于工作量过大、家庭负担重、精神高度紧张(担忧幼儿园事故)及职业厌倦等。虽然这些影响因素不会被人们都认可和理解,但是其却是真实存在的。长时间的压力,不仅会影响教师工作效率,还会影响教师身心健康。因此,对于幼儿教师工作压力需引起高度重视。
第二,当代社会,对幼儿教师的成长需求仍没有得到完善和满足。这主要是因为幼儿教师接受的教育与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无法很好的适应,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及多元化的教学思想促使幼儿教师需要不断巩固和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和实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教师适应当前飞速发展的社会。
第三,关于幼儿教师成长的问题,已经成为很多人讨论的焦点,为了提高自身各方面综合能力,适应当今时展的需求,很多教师都会不停的参加各种培训班,在教育技能、方法、制度等方面不断更新和改革的基础上,人文教育的理念却被人们所忽视。因此,在幼儿教师成长阶段,不仅要注重技巧培训和锻炼,还应注重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等内在潜能的挖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幼儿园管理水平。
总之,幼儿园管理工作中,必须充分调动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这是提高幼儿园工作质量和水平的首要前提。对于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园领导需认真仔细分析和研究,并找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才能优化幼儿园工作。
参考文献:
篇5
一、幼儿园虐童原因分析
从表面上看是施虐幼师个人职业道德修养缺失,教育技能差造成的,但更暴露出了我国幼儿园管理体制存在的缺陷和弊端。
(一)中国传统观念可以容忍打孩子
虐童现象与其发生地的文化、观念密切相关。在基本形成成熟的儿童保护体制、儿童权利保护观念深入人心的欧美国家对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出现的虐童事件都是零容忍的,必以相关法律予以严惩。而在中国虐童现象才刚刚引起重视,中国对孩子“不打不成器”的教育观念和视孩子为“私有物品”的思想观念可以容忍虐童行为。中国传统文化“三纲五常”中的“父为子纲”与教育思想“严师出高徒”严重影响中国社会心理,阻碍着中国公共权力的介入,妨碍中国儿童权利保护体制的构建。
(二)政府部门对幼儿教育投入少、监管不力
2006年数据显示,我国幼儿教育经费占我国公共教育经费的比率维持在1.3%水平,而巴西是5.1%,墨西哥是8.9%,泰国是16.4%。在对幼儿教育投入少的同时,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东西部、城乡资源分配差距大。幼儿教育不在义务教育的范畴,教育部门不重视幼儿教育的基础性和普及性特点,对幼儿教育责任缺位,公办幼儿园稀缺,民办幼儿园准入门槛低,幼儿园教育设施、生活条件、师资水平、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管理粗放,监督缺位,对虐童事件的发生及事件处理有消极的影响。
(三)幼儿园内部管理不当
2010年国务院出台了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国十条”,幼儿教育大发展,幼儿园新建、扩建,这使得幼师资源不足的问题更为突出。为了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幼儿园降低招聘标准,使大量不具备上岗资格的幼儿教师从事幼儿教育。而在降低招聘标准聘用幼师后,也没有针对性开展对幼师技能技巧、心理素质、师德修养的培训,造成了幼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对于师资队伍的考核也停留在表面上,缺乏对幼师思想、道德、文化水平的考察制度,不能及时对出现状况进行整改。幼儿园的内部管理不当,虐童事件不能得到有效防范,虐童事件屡禁不止。
(四)幼师待遇水平低
幼儿教育没有纳入到义务教育阶段,幼儿园教师没有相配套的政策来保护她们的权益。目前很多幼儿园幼师没有正式编制,公办幼儿园如此,民办幼儿园更甚,这使得许多幼儿教师无法安心教学。幼师工资普遍较低,待遇差,并且长久与精力旺盛的一群儿童相处容易产生心理障碍,此时如果幼师心理不能得到有效疏导,幼童便会成为部分幼师发泄情绪的对象,发生极端的虐童行为。
二、幼儿园管理的反思
幼儿园虐童事件有多方面的诱因,需要多方协作多管齐下才能得到有效解决。而在中国传统“强力”教育子女观念没有太大转变,政府部门对幼儿园的投入难以迅速增多时,幼儿园管理对防止幼儿园虐童事件的发生显得至关重要。
(一)政府部门对幼儿园的管理
在现有条件下,扩大公办幼儿园的规模,提高民办幼儿园的门槛,规定严格的办园标准与条件,重视幼儿教育的发展,加大对幼儿园的管理力度。实行园长负责制,明确管理责任,提高管理效率。制定独立的幼师队伍管理制度,将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幼师同样纳入到制度中进行管理。建立严格的师资控制体系,严格幼师考核制度,定期对幼师的思想、道德等进行考核。建立监督机制,接受民众监督,受理民众举报,及时处理民众反映的情况。但在严格幼师管理的同时也要制定规章政策保障幼师权益,将民办幼儿园幼师与公办幼儿园权益保障一视同仁,尊重幼师这个职业,提高幼师待遇,从根本上提高幼师的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才能真正建立起一支高素质、有爱心、负责人的稳定的幼师队伍,为减少虐童事件奠定应有的条件与基础。
(二)幼儿园内部的管理
幼儿园内部的管理能直接影响到虐童事件的发生与否,幼儿园内部管理得当可以将幼儿园虐童行为消灭于无形。在师资不足的情况下,幼儿园降低招聘标准,就有可能让不符合从业资格的幼师进入行业。幼儿园管理者应该加强对师资队伍的管理,严格聘用幼师,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应聘者坚决不聘用。建立严格的考擦制度,规范幼师的行为,对任何体罚行为予以制止。加强培训,提高幼师的教学技能技巧,提高幼师的整体水平。提高幼师的待遇水平,保障幼师权益,尊重幼师,让幼师找到自身的价值所在,才能构建和谐的、积极向上的师资队伍,家长才放心让孩子在幼儿园中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李梅.幼儿园”虐童”事件探析[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3,2
[2]皮艺军.”虐童”浅析[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3,2
篇6
目前,人们越来越认为反思是合格优秀教师的标志,是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科学探究能力。那么如何构建反思型幼儿教师队伍呢?笔者结合幼儿教育规章制度、已有的课题研究成果及教育经验提出几点建议或策略。
(一)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对当今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尤其是对教师教学管理理念提出了当务之急,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或管理理念是提升幼儿园教学和管理质量的基石。因此,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对幼儿园教育工作进行本质了解的基础上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如果没有正确的教育理念,教师就不能有效地教育幼儿和指导教育实践,更不可能产生恰当的教育行为。笔者认为正确的教育理念应该是这样的:“以人为本”,树立新的儿童观——儿童是一个主动的完整的有机体,因此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发展儿童的独立个性;全面兼顾,树立和谐的发展观;适当放权,树立新的教学管理观——支持教师进行自我反省和自我管理、为教师提供适当的自主空间发挥每一位教师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优化硬件,树立整体环境观——创设宽松舒适和谐平等的心理氛围以外更要优化物质环境。作为幼儿园管理者,应该转变管理观念,重新定位管理者的角色、实施新型幼儿园管理,例如在幼儿园管理和教育工作中,与教师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主动聆听一线教师的意见,成为教师工作的伙伴;在教研活动中,成为引导者和促进者,引导教师结合教学实际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用好的思维方式去启发他们,使教师在不断反思中获得成长和发展。这样才能提高幼儿园的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使幼儿园得到整体有效发展,进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二)营造反思性人文环境,强化团队凝聚力
每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离不开环境的影响,要成为一名反思型幼儿教师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也与外部环境息息相关,幼儿园是否具有科学合理和谐的反思性人文环境是构建反思型幼儿教师队伍的关键因素。因此,幼儿园领导应该为教师队伍营造一个科学民主、和谐平等的人文环境。为此,幼儿园领导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尊重每一位教师个性的基础上,营造注重学习、注重交流与合作的氛围,为构建反思型幼儿教师队伍奠定基础。例如,要求每一位年轻教师“反思自己是否能够胜任教师岗位,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要求中青年教师,“反思自己是否能把握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正确判断儿童的发展水平,确定合适的指导策略,逐渐发展为稳定的成熟型教师”;对成熟教师,适时地鼓励他们“勇于实践、大胆创新,不断向成的研究型教师努力;第二,为教师团队创造和谐宽松、并具有自主空间的教育教学环境,为构建反思型幼儿教师队伍提供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独立反思的空间,多年来我园实行了“三个专项活动”即读写活动、合作活动和互助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第三,实行了人本化的反思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保证了构建反思型幼儿教师队伍的必要性、有效性和可行性。通过营造反思性人文环境,教师们的反思意识、反思能力得到了发展,增强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幼儿园管理和教育教学质量。
篇7
一、营造宽松的人文环境,加强幼儿园文化的人性化构建
首先,幼儿园管理者要全面、发展、辩证地看待教师,把握每位教师的个性特点。幼儿园管理者要尊重不同个性特点的教师,寻找每位教师身上的闪光点,多用欣赏的眼光,接纳每一位教师,同时还要有意识地以这种态度影响和帮助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幼儿之间、教师与幼儿家长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人文环境,使教师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投人工作。
其次,形成教师的“学习共同体”,在相互促进中激发幼儿教师的教学动机。教师的“学习共同体”,是指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分享经验,分享智慧,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形成一个大家互相信任、合作学习的教师群体。通过建立“学习共同体”,幼儿教师相互之间可以密切联系,分享经验,共同反思,优势互补,共同进步。通过幼儿教师之间的广泛交往和专业分享,幼儿教师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配合,营造一个积极向上、互助合作的工作氛围,每个人都具有强烈的集体感和凝聚力,大家在密切合作的工作集体中形成了明确的教学目的、改进了教学方法、优化了评价方法,强化了对幼儿的教育效果,提高了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认识到幼儿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强化了教学动机,增强了继续从事幼教事业的信心和决心。
最后,保障教师的知情权和决策参与权,建立园内的民主生活机制。幼儿园应建立起民主生活的制度和机制,保障教师对园内重要事情的知情权和决策参与权,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集体氛围,让他们体验到更多的被重视和被尊重的感觉,增强其主人翁意识,调动其工作的内驱力和积极性,增强幼儿园的整体凝聚力,激发幼儿教师的教学动机,提高工作效率。
二、多方交流.形成幼儿教师有效交流的机制
奥苏伯尔指出: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决非一种单向性的关系。动机以增强行为的方式促进学习,而学到的知识反过来也增强学习动机。各幼儿园应充分尊重并借鉴各类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各类教育资源的优势,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多种交流机会,促使教师在多方的交流互通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各项教学能力,提高幼儿园的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随着教师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教师的自信心会越来越强,专业成长与教学动机逐步形成良性循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各幼儿园可以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开展多种交流,为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创造条件学习教育理论,帮助其升华原有经验,完成从经验向科学的转化;为理论知识丰富的教师提供条件应用科学理论,提高转化能力和技巧,帮助其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促进所有教师在自己的原有水平上不断成长、进步。交流的主要方式有:教师与幼教专家之间的交流、幼儿园所之间的交流、教师之间的交流、教师与幼儿家长之间的交流等等。幼教专家是幼教界的权威,总结幼教的实践经验,预测幼教的发展趋势,引领幼教的发展方向,幼儿教师可以在与专家的交流中领会最新的幼教理念,并把幼教理念与自己的幼教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各幼儿园所都有自己的特色与专长,大家互相交流,各取所需,共同构建园本文化;教师通过业务教研活动(如同课题小组、同专业小组)、业务评比(如优质课评比、主题环境评比、区域评比、教师专业技能大赛)等方式互通有无,在专业技能技巧方面共同进步;教师通过组织家长听课、评课、指导家长构建家庭区域等等,与家长进行全方位的交流,在交流中进一步了解幼儿,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教学水平和幼儿管理能力。通过多方交流,幼儿教师可以不断开阔眼界,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在专业成长中不断激发、巩固和强化教学动机。
三、改革教师评价机制,激发幼儿教师的工作热情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即把管理者“言堂”变成“公众批语”的形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评价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需要指出的是,各项教师评价结果出来以后,可以独立使用,作为幼儿园管理者和教师本人的参考,各位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现状及对未来的发展规划,不断做出合理调整,激励自己不断进步。在此,我们需特别突出幼儿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提倡“教师自评为主,园长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其他教师和家长等参与评价的制度。无论是幼儿园管理者评价,还是教师同行评价,它们要对教师的行为产生作用,最后都需要经过教师的自我评价,通过教师的认同、内化,最终才能起到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作用。
(二)实施动态的、发展性的教师评价
“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L37教师是发展中的个体,不断适应环境和调整自己。发展性教师评价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体现教师教学表现和水平的资料,这种评价既关注教师原有的教学水平,更关注教师教学水平的动态发展过程,为教师将来的发展提供指导和相应的机会。这种动态的评价让教师把评价的视点转到自身的教育行为中来,辩证地看待自己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成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激发教师不断改进教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提升。
(三)统一的评价标准与个性化评价相结合
教师评价要有明确的标准,这对于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是必要的,同时也为教师的努力提供了方向和目标。但是每位幼儿教师都具有不同的背景,在职业素养、年龄、经历、受教育程度、教学风格、师往类型等方面均表现出个性差异。我们需要在多样化的教学背景中检验统一性、标准适用性,在统一的标准与个性化之间取得平衡。
(四)加强评价过程中与教师的沟通,鼓励教师对评价的积极参与。倾听教师的声音,与教师进行充分的沟通并促进教师积极参与,是实现教师发展与提高目标最直接、最具体的手段,评价中的交流本身就是促进教师转变、达到评价目的的重要途径。
四、关注幼儿教师的个性化需求.促进幼儿教师的自主化发展
(一)要关注幼儿教师的生活
幼儿教师承担了家庭、工作团体和社会生活中的多种角色:家庭中的配偶、父母、子女,工作团体中的教师、同事、班主任或园领导,社会生活中的亲戚、朋友等等。幼儿教师角色身份的多重性使得她们的工作繁忙、紧张,很可能引发角色冲突,进而影响生活、工作方面的问题,导致教学动机下降。管理者应适时适当地关心她们的生活,为她们排优解难,减轻她们的心理压力.调动她们工作的积极性,激发教学动机。
(二)要关注幼儿教师的职业满足
一项研究表明幼儿教师与其他行业人员相比,成就感的需要更为强烈。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教师比男教师具有更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满意度,女教师的教学动机强于男教师。而目前幼儿教师队伍中,女教师占有绝对优势。所以,管理者应依托幼儿教师的性别优势,帮助她们体验成功、享受成功,在职业满足感获得的过程中激发幼儿教师的教学动机。超级秘书网
篇8
一、主要成绩,
1、家长对幼儿园活动的参与率明显提高,参与率在80%以上。
2、家长对幼儿园管理、保教人员的工作满意度95%以上。
3、家长活动形式丰富,亲子活动、家教知识竞赛、家长开放日、家长学校授课等内容针对性强。
二、主要做法
1、加强学习,转变教师观念。
利用业务学习,组织教师研读《纲要》“组织与实施”。促进教师不断反思当前家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变教师“教育家长”为目的单向活动,为主动与家长联系、沟通,共商育儿方法的平等的双向活动,与家长建立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支持的家园关系。
2、加强沟通,转变家长的观念。
活动是家长了解幼儿园,丰富家教知识的载体。我们通过活动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在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技艺的同时,争取家长的支持、理解和合作。
本学期邀请《东方娃娃》编辑部的专家来园为家长作“早期阅读的指导”讲座,让家长明确早期阅读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向家长传授早期阅读指导技巧。开展了“大手牵小手读书活动”,架起理论到实践运用的桥梁。
本学期家长学校还分年龄组授课,根据
幼儿的特点、家长的需求,作了新生入园准备,幼儿自信心培养,寒假生活指导等讲座,丰富家长的科学育儿知识。,
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邀请家长来园观摩幼儿的活动。以亲子活动的开放形式,提高了家长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
篇9
幼儿园管理者要尊重不同个性特点的教师,寻找每位教师身上的闪光点,多用欣赏的眼光,接纳每一位教师,同时还要有意识地以这种态度影响和帮助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幼儿之间、教师与幼儿家长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人文环境,使教师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投人工作。
2.形成教师的“学习共同体”,在相互促进中激发幼儿教师的教学动机
教师的“学习共同体”,是指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分享经验,分享智慧,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形成一个大家互相信任、合作学习的教师群体。通过建立“学习共同体”,幼儿教师相互之间可以密切联系,分享经验,共同反思,优势互补,共同进步。通过幼儿教师之间的广泛交往和专业分享,幼儿教师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配合,营造一个积极向上、互助合作的工作氛围,每个人都具有强烈的集体感和凝聚力,大家在密切合作的工作集体中形成了明确的教学目的、改进了教学方法、优化了评价方法,强化了对幼儿的教育效果,提高了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认识到幼儿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强化了教学动机,增强了继续从事幼教事业的信心和决心。
3.保障教师的知情权和决策参与权,建立园内的民主生活机制
幼儿园应建立起民主生活的制度和机制,保障教师对园内重要事情的知情权和决策参与权,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集体氛围,让他们体验到更多的被重视和被尊重的感觉,增强其主人翁意识,调动其工作的内驱力和积极性,增强幼儿园的整体凝聚力,激发幼儿教师的教学动机,提高工作效率。
二、多方交流.形成幼儿教师有效交流的机制
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决非一种单向性的关系。动机以增强行为的方式促进学习,而学到的知识反过来也增强学习动机。各幼儿园应充分尊重并借鉴各类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各类教育资源的优势,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多种交流机会,促使教师在多方的交流互通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各项教学能力,提高幼儿园的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随着教师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教师的自信心会越来越强,专业成长与教学动机逐步形成良性循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各幼儿园可以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开展多种交流,为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创造条件学习教育理论,帮助其升华原有经验,完成从经验向科学的转化;为理论知识丰富的教师提供条件应用科学理论,提高转化能力和技巧,帮助其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促进所有教师在自己的原有水平上不断成长、进步。交流的主要方式有:教师与幼教专家之间的交流、幼儿园所之间的交流、教师之间的交流、教师与幼儿家长之间的交流等等。幼教专家是幼教界的权威,总结幼教的实践经验,预测幼教的发展趋势,引领幼教的发展方向,幼儿教师可以在与专家的交流中领会最新的幼教理念,并把幼教理念与自己的幼教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各幼儿园所都有自己的特色与专长,大家互相交流,各取所需,共同构建园本文化;教师通过业务教研、业务评比等方式互通有无,在专业技能技巧方面共同进步;教师通过组织家长听课、评课、指导家长构建家庭区域等等,与家长进行全方位的交流,在交流中进一步了解幼儿,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教学水平和幼儿管理能力。通过多方交流,幼儿教师可以不断开阔眼界,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在专业成长中不断激发、巩固和强化教学动机。
三、改革教师评价机制,激发幼儿教师的工作热情
1.评价主体多元化,即把管理者“一言堂”变成“公众批语”的形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评价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需要指出的是,各项教师评价结果出来以后,可以独立使用,作为幼儿园管理者和教师本人的参考,各位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现状及对未来的发展规划,不断做出合理调整,激励自己不断进步。在此,需特别突出幼儿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提倡“教师自评为主,园长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其他教师和家长等参与评价的制度。无论是幼儿园管理者评价,还是教师同行评价,都要对教师的行为产生作用,最后都需要经过教师的自我评价,通过教师的认同、内化,最终才能起到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作用。
2.实施动态的、发展性的教师评价
“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发展性教师评价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体现教师教学表现和水平的资料,这种评价既关注教师原有的教学水平,更关注教师教学水平的动态发展过程,为教师将来的发展提供指导和相应的机会。这种动态的评价让教师把评价的视点转到自身的教育行为中来,辩证地看待自己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成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激发教师不断改进教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提升。
3.统一的评价标准与个性化评价相结合
教师评价要有明确的标准,这对于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是必要的,同时也为教师的努力提供了方向和目标。但是每位幼儿教师都具有不同的背景,在职业素养、年龄、经历、受教育程度、教学风格、师往类型等方面均表现出个性差异。我们需要在多样化的教学背景中检验统一性、标准适用性,在统一的标准与个性化之间取得平衡。
4.加强评价过程中与教师的沟通,鼓励教师对评价的积极参与
倾听教师的声音,与教师进行充分的沟通并促进教师积极参与,是实现教师发展与提高目标最直接、最具体的手段,评价中的交流本身就是促进教师转变、达到评价目的的重要途径。
四、关注幼儿教师的个性化需求,促进幼儿教师的自主化发展
1.要关注幼儿教师的生活
幼儿教师承担了家庭、工作团体和社会生活中的多种角色:家庭中的配偶、父母、子女,工作团体中的教师、同事、班主任或园领导,社会生活中的亲戚、朋友等等。幼儿教师角色身份的多重性使得她们的工作繁忙、紧张,很可能引发角色冲突,进而影响生活、工作方面的问题,导致教学动机下降。管理者应适时适当地关心她们的生活,为她们排优解难,减轻她们的心理压力,调动她们工作的积极性,激发教学动机。
2.要关注幼儿教师的职业满足
一项研究表明幼儿教师与其他行业人员相比,成就感的需要更为强烈。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教师比男教师具有更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满意度,女教师的教学动机强于男教师。而目前幼儿教师队伍中,女教师占有绝对优势。所以,管理者应依托幼儿教师的性别优势,帮助她们体验成功、享受成功,在职业满足感获得的过程中激发幼儿教师的教学动机。
3.关注专业成长
篇10
“入园难”背后折射出的幼儿园与幼儿数量的不均衡。以重庆市南岸区为例,随着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外来务工人员的增多,幼儿数量显著增多,但幼儿园数量与教学面积并未增加。对于一些民办三级园和部分乡镇民办二、三级园而言,为推进三年行动计划提高幼儿入园率,必然采取扩班的方式。通过调研发现,部分幼儿园超额现象严重,班级活动室面积难以达标,甚至看到一个十几平方米的教室里摆满了桌子,坐满了小朋友,整个教室充满了闹哄哄的声音,幼儿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二) 活动区域狭小
幼儿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同时也要为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提供空间,实现开发大脑潜力,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的目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创造性,外在环境在创造力的开发中扮演着重要作用。但是,从现实调研情况来看,由于班级人数过多,生均面积过小,幼儿班级空间创设活动区极小,活动区功能并未得到充分利用,甚至有的幼儿园还存在老师讲,学生听,课后做作业的小学化倾向。
(三)幼儿教师教学技能缺失
对于幼儿教师而言,不仅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有高超的技能技巧。比如在设计教育活动时,能够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准备合适的教学具,启发他们动脑动手动口。因此,幼儿教师需要不断地吸取新知识,学习新技能,开阔眼界,提高自身的素质,以跟上时代的变化。但是,由于幼儿人数过多,教师人数过少,班级师幼比严重超标,致使教师疲于应付工作,鲜有时间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和自我提升,这也造成了部分幼师职业幸福感的降低。
二、高入园率引发一系列幼儿园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公办幼儿园数量不足
公办幼儿园由于教育质量高,管理到位,师资稳定,收费低廉,是很多家长的首选园所。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公办幼儿园数量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以南岸区为例,公办幼儿园仅有5所。在同部分公办幼儿园园长交流中,有的园长也提到:“今年除了本单位教职工子女,一共对外招生105个孩子,结果拿着各种条子的家长就来了120多个。”公办幼儿园数量的不足是造成高入园率的重要原因。
(二)民办园利益驱使
民办幼儿园分为两类,一类是高收费幼儿园,走特色高端路线的民办园,理念新潮,设施齐全,走小班化路线,受高收入家庭的追捧,但收费相对较高;一类是小规模低收费幼儿园,此类幼儿园园内条件简陋,幼师质量难以保证。这些民办幼儿园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地入托难问题,但由于民办幼儿园除了以保育费来运转,其他的经费来源几乎是赤字,其生存和发展的必然就是“以生养园”。怎样能最大程度招收生源,降低成本,收取利益,是投资者优先考虑的问题,这也直接造成幼儿园生源数量严重超标。
三、应对高入园率的基本对策建议
(一)增加财政投入,严控班级人数
2011年来,南岸区通过不断加大财政投入,以街镇普惠性幼儿园建设为重点,累计投入1.3亿元,3年内新建15所街镇普惠性幼儿园,新增学位超过5000个,“入园难”问题得到了很大改善。
但鉴于近几年外来人员数量的增多,新增的幼儿园还是难以完全满足入园需求,部分幼儿园报名人数过多现象依然存在,为了公平还需要摇号入园。这就可能需要政府继续加大财政投入,通过深入调研,在选取合适的地方增加园点。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增设奖励机制,鼓励民间办园,提高全社会幼儿教育参与度。对于幼儿园办园而言,办的是教育而不是企业,做的是一项利国家、利民生的事业,需要幼儿园管理人员严格按规定招生。不能仅仅为了私利,降低办学质量。相信通过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适龄儿童定能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
(二)科学创设活动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中有动作,有情节,有玩具和游戏材料,符合幼儿认知的特点,能唤起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激发幼儿积极的感知、观察、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促进幼儿的发展。”由此可见,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是游戏,在游戏中能使幼儿的创造性、主动性、独立性、自信心等各种能力得以提高。幼儿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传授多少知识,而是培养幼儿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潜力,提高他们的能力。建构主义理论也提出,基础的活动课程需要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通过创设各种不同形式系列活动组成的课程,满足儿童的学习、发展要求。
活动区的设立首先建立在幼儿园有足够空间的基础上,还需要幼儿园管理人员和幼师拥有正确的幼儿价值观和科学的育儿观。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准绳,开展保育和教育,创设合适的活动区。比如可以通过让集中教育的时间变少,变短,合理利用班级空间、公共区域、走廊的闲置区域,操场的闲置区域创设活动区等方式,让活动、游戏的时间变多、变长,让孩子的手、脚动起来。通过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活动中身心健康发展。
(三)提升幼师专业素养
时代在发展,时代的不同阶段对幼儿教育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幼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就是角色多样化,传道者的角色、授业解惑者的角色、管理者的角色、示范者的角色、父母与朋友的角色,这些角色的成败都离不开作为研究者角色的深入钻研。幼师的工作对象是幼儿,而他们是动态的,发展的,老师应根据工作对象的特点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这也需要教师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了解与幼儿教育相关的最新资讯。
篇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10―0021―01
城l幼儿园互动协作,能充分发挥城区幼儿园的示范引领作用,帮助农村幼儿园提高办园质量,走上自主发展的道路。我园与两所农村幼儿园共同探索了互动协作的发展模式,达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目的,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幼儿园的管理水平和保教质量,逐步缩小了城乡差距,有效促进了幼儿教育均衡发展。
一、园所管理互动协作模式是提高幼儿园管理水平的前提
一是提高园长的管理能力。我园园长给结对帮扶的宣化台子寺幼儿园、黑泉定平幼儿园园长推荐适宜的管理书籍,帮助提高园长的理性管理水平。并多次深入结对帮扶幼儿园进行现场指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让徒弟感悟师傅的管理技巧,并交流管理方面的经验。还针对农村幼儿园的薄弱环节,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管理意见和建议;让农村幼儿园的园长定期或不定期地到我园挂职跟班学习管理,全面了解城区幼儿园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措施。
二是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我园选派教学副园长和骨干教师深入到化台子寺幼儿园、黑泉定平幼儿园帮助、指导建立和完善具有农村特色的幼儿园管理制度、保教制度、教研活动制度及卫生保健制度等,同时将我园的管理方法、工作常规等介绍给结对帮扶幼儿园,并结合被帮扶园所实际进行必要的修改。
三是商讨确立幼儿园的特色。从地域特点、教师优势、园所当前发展现状所出现的特色倾向,制定出被帮扶幼儿园的特色发展方向,并制定实施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逐渐形成园所的特色,最后交流借鉴,分享特色成果。针对两所结对帮扶幼儿园的具体情况,分别确定艺术特色。
四是帮助联系专家指导工作。由于农村幼儿园刚刚发展起来,和幼教专家接触甚少,所以我们还帮助联系省里金钥匙导师团专家专门来指导农村幼儿园的工作。专家的到来,对我们双方的工作进行诊断,并为我们提出了改进意见和建议。
二、队伍成长互动协作模式是提高两支队伍整体素质的关键
一是相互培训。园所双方共同协商培训内容,轮流承担培训任务。认真备课,并有详实的备课笔记。每次培训后,给教师留思考问题,以便教师在实践中进一步消化理解。受训教师根据需要写出心得体会、反思,及时整理档案,认真总结,不断积累经验,提高培训的实效性。我们先后通过专题讲座,帮助两所农村幼儿园教师领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
二是短期交流。我园工作三年以上的年级组长、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现任中层领导经个人申报、单位推荐、县教体局审核后到农村幼儿园工作1到2个月。其主要任务是具体负责农村幼儿园规范化、标准化创建,指导农村幼儿园教师保教工作,发挥潜能提升农村幼儿园的办园水平。
三是跟班学习。农村幼儿园每月选派1~2名幼儿教师到我园跟班学习,学习时间为一学期,其主要任务是学习我园规范的管理办法、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和保教理念,以提高农村幼儿园办园水平。同时,我园安排相同数量的骨干教师到被帮扶的农村幼儿园对保教工作进行跟班指导,并参与幼儿园的全面工作。
三、资源共享互动协作模式是实现教育资源整合的保证
一是建立人力资源库。将3所幼儿园有一定教育教学特色的教师信息收录到校园资源库,以便各园根据需要选择和利用资源,并定期组织各园的骨干教师进行教学展示、教研成果展示、专题研讨等活动,博采众长,优势互补,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组织骨干教师相互送教活动,实现资源共享。建立物质资源库,将3所幼儿园的优秀案例、课件、影像、微课等资料收录其中,实现物质资源共享。
篇12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ldren in
Kindergarten Accident and Countermeasures
――Take Suihua City North Forest Area as an example
BI Mingxue
(College of Education, Suihua University, Suihua, Heilongjiang 152061)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kindergarten accidents frequently occur, its causes are many, involving multiple levels of kindergarten, preschool teachers, parents, administration and so on. This paper analyzed for children in kindergarten accidental injury problems and to mak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want to take proactive security measures that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hildhood unintentional injuries.
Key words kindergarten; accident; solutions
1 幼儿园中意外伤害的含义
我国学者将幼儿园意外伤害事故定义为,“儿童在幼儿园管辖区域或者是离开幼儿园组织的集体活动,处于安全管理范围之内所发生的安全事故。”①该定义为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点和责任相关单位也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在现代社会思想不断冲击下,幼儿的身体健康情况、学习情况、性格等方面均被规定在引发幼儿意外伤害的因素中。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伤害类型和性质,是儿童意外伤害学分析的主要方面。在幼儿园中,儿童的跌伤、碰伤、坠落等是引发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因素。在分析幼儿园儿童的意外伤害发生情况时,应针对问题找到解决措施,尽量减少儿童的意外伤害发生率。
2 绥化地区幼儿园中儿童意外伤害的现状分析
在幼儿园中,由于儿童自身好玩天性使然,儿童喜欢相互追跑或冒险攀高,这些都是意外伤害的引发因素,在幼儿园的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儿童发生意外伤害事件时有发生,这对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并且对幼儿园的发展不利。
绥化市作为黑龙江中南部地区地级市,在整个黑龙江省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同时五百多万的人口也使得城市发展脚步逐渐加快。幼儿园是每一个城市必须具备的基本机构,是人才实现基础教育的保障,本文针对绥化市北林区6所幼儿园进行实际调查,调查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率和引发因素。
调查对象年龄为2~6岁幼儿,其中3岁以下男童105名,女童102名,3~4岁男童127名,女童117名,4~5岁男童143名,女童129名,5~6岁男童113名,女童105名。在幼儿园内发生意外伤害发生次数共173次,男童发生率较高,为20.9%,女童发生率为15.7%。将引发因素加以总结,归纳如下:从幼儿性别方面来看,男孩发生意外伤害较为频繁(20.9%:15.7%),原因可能在于男孩生性顽皮好动、探究欲望强烈,且情感上更容易冲动。从幼儿意外伤害的类型方面来看,骨折(15次)、脱臼(45次)、跌碰伤(158次)、割伤(95次)等均是幼儿意外伤害的常发类型。原因在于幼儿的活泼好动、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充满好奇心,这使幼儿在生活中容易忽视周围环境因素,经常奔跑、嬉笑玩闹中容易跌伤、碰伤,严重时会导致骨折。从幼儿意外伤害发生时间上来看,春、秋季幼儿的活动量增大,并且多数是在教室在上课后或游戏后,幼儿的思想处于放松状态,更容易发生意外伤害。从幼儿意外伤害发生地点来看,在玩具区和大型玩具场所内发生频率较高。
3 产生意外伤害的原因
3.1 幼儿园游戏设施造成意外事故的发生
儿童玩具是开发儿童智力、增进儿童学习兴趣的重要工具之一,目前大多数幼儿园中都会配备一定数量的大、中、小型儿童玩具。但在幼儿园管理中,由于对玩具的质量、破损程度和使用年限等问题不够重视,导致儿童受到意外伤害的风险加大。幼儿园的游戏设施是引发意外事故的重点因素,在调查的6所幼儿园中,大型游戏设施建设有19个,包括淘气堡6个,滑梯组合6组,幼儿绳索拓展设备3个,旋转木马4个。中小型玩具配备均已经达到《幼儿园建设设施配套标准指南》中的标准。然而游戏设施有4所已经超长时间使用,特别是室外设施。而中小型玩具的质量也未能保证,在调查中,中小型玩具的破损率高达38.5%,这些破损玩具均还在供幼儿玩耍,由玩具引发的意外事故为58起,占比整体意外事故的33.5%。从以上数据来看,该幼儿园中的安全管理问题已经十分严峻,一些玩具设备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甚至有些已经达到了使用年限却并没有进行更换,这是导致儿童意外伤害的原因之一。
3.2 幼儿园的管理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
在绥化市北林区幼儿园中,由于幼儿园管理不当出现安全问题并不少见,幼儿在幼儿园中出现的意外伤害事件通常为跌伤、碰伤、坠伤等,这种危险事故的发生不应该全部归咎于儿童的天性好动,也应该从幼儿园自身的管理方面作检讨。在本次调查中,幼儿园的跌伤为96次,碰伤42次,坠伤35次,幼儿园管理疏忽是导致意外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主要是由于教师未对幼儿园设施和幼儿行为作出适当的管理,这需要教师在进行幼儿管理时应该重视管理工作开展的全面性。
3.3 幼儿园建筑设施以及食品问题
幼儿园的建筑设施应该符合儿童的活动习惯,在调查中,部分幼儿园在建筑上仍然是硬板凳、铺地砖、玻璃窗,也有幼儿园的位置在临街处,门口的防护措施十分简陋。不少幼儿园没有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建设幼儿园,园内的危险设施没有得到安全保护,例如锅炉、煤气设施等,没有按照规定将其放置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2013年5月上海市黄浦区某幼儿园由于儿童进入厨房打开煤气导致煤气中毒的事件曾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关注。
另外,幼儿园中的食品安全是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其中涉及到的原材料安全、食品储存、烹饪、环境卫生、个人卫生以及器具的安全都是影响儿童安全的关键因素。2012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童乐”幼儿园的食物中毒事件,是由于幼儿园食品卫生没有得到关注,为儿童准备的餐后水果没有清洗干净、不削皮,导致多名儿童食物中毒入院。绥化市北林区大部分幼儿园没有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幼儿园制度建设中缺乏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约束,这对幼儿园儿童安全管理具有一定影响。
3.4 幼儿园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意外伤害
火灾以及各种自然灾害是幼儿园中危害儿童健康的不可抗力因素。幼儿园以及教师缺乏安全意识,认为灾害发生与自身存在一定距离,缺乏安全意识。并且在儿童安全管理中产生松懈心理,导致在实际危害产生过程中没有具体的应对方法,造成安全问题的频频发生。在进行绥化市北林区幼儿园的调查工作当中,教师对于灾害的理解都缺乏正确的认识,安全意识松懈,没有掌握安全逃生的技巧,导致安全管理不能够具体实施。
4 解决对策
4.1 提升幼儿园游戏设备的安全性
幼儿园在进购儿童玩具时应该注重玩具的质量和是否方便维修,例如儿童喜欢的蹦床,需要选购蹦床高度为60cm,连接处结实的蹦床,儿童的秋千也应该选用粗麻绳,避免选择金属链。在大型游戏设备中,应该注意使用年限,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注重维护。实现幼儿园管理安全性提升,减少儿童在玩耍过程中意外伤害的发生。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园内游戏设备的质量和安全性,在根源上把好质量关,保证游戏设备的稳定性,以此来尽量避免儿童在游戏设备中发生的危险事故。
4.2 健全幼儿园安全管理制度
幼儿园安全制度是保障幼儿园安全管理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保障儿童安全的重要因素。在幼儿园进行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建立接送门卡制度,并严格遵守关幼儿园登记制度,实现接送学生安全问题明确到个人,达到安全管理,避免安全问题的产生。同时应该明确管理中管理人员自身责任制,使得工作人员重视学生的安全。幼儿园的管理人员在制定正确的幼儿园管理制度时,应该明确管理内容,并针对可能产生的安全管理问题及时设定解决方案,对于可能产生的安全问题进行演练,提升教师对儿童安全保护意识的提升。同时幼儿园建立过程中重视医生的配备,防止安全问题产生不能够及时的解决。只有完善幼儿园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才能够促进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
4.3 提升安全意识
儿童意外伤害的产生,主要原因就是在幼儿园安全管理中没能够重视幼儿的整体安全。教师以及工作人员能促使幼儿园正常运行,所以提升教师以及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能够对安全管理提供重要保障。教师在树立安全意识的同时,应该明确自身职责,保障幼儿园在安全环境下进行教学管理工作。在幼儿园进行实际管理过程中,繁琐事物较多,针对教学工作中的各个环节教师不应该松懈大意。与此同时,教师在利用玩具进行实际教学过程时,应该重视玩具卫生安全以及维护,实现安全性能有效提升。教师应该重视儿童在娱乐当中的安全性,加大对儿童的保护,以此来减少儿童危险事故的发生。
4.4 提高社会的重视力度
幼儿园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对幼儿的身体和心理都会有所影响,幼儿园应该采取强化手段管理幼儿园安全工作。对儿童宣传意外伤害的预防方法,并优化教学环境。相应的政府机构,如教育部、卫生部等,定期对幼儿园进行检查,检查范围包括:幼儿园的建筑、室外活动设施、玩具、食品、教学设备和管理条例等,及时发现幼儿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给予督促和指导进行排除。对于管理和经营不规范的幼儿园,例如卫生条件差、建筑设施陈旧等,予以取缔。通过幼儿园、家长以及社会中多重力量的保护,保证幼儿所处环境的安全,尽量减少幼儿的意外伤害事故发生。
5 结论
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对于幼儿园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幼儿园可持续发展,必须减少意外伤害发生,这样才能够实现人才的初期培养,促进绥化地区未来人才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
注释
① 胡晶晶.幼儿伤害事故及预防对策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
篇13
幼儿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处于终身教育开端阶段的学习者,在教育者指导下与学前教育情境相互作用,获得全面素质的非义务性教育。
要想实现幼儿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就必须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水平,这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幼儿教师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专业成长过程的实现,不仅需要教师自身主动的学习和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也需要良好外部环境的支持。
在多年的工作过程中,我认为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因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二、内在因素
幼儿教师是在对自己的认识不断深化,在自身需求的驱动下,努力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认识自我的同时,实现专业成长的。
1.幼儿教师需要具有专业成长的主动性
首先,任职初期应勇于面对自己的不足,对自己的工作要有合理的期待,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困难要有心理准备,积极地面对,淡化急于求成的心理,坚持自身职业理想,努力想办法改善面临的困境,而不是退缩和抱怨。总结经验与不足,在反思的过程中充实自己的实践经验,储备成长的力量。
2.幼儿教师要积极学习,勤于思考,善于反思
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实自己的理论基石。在思考的过程中,解决棘手的问题,总结教学中的经验与技巧。通过反思,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学技能。从而实现自主发展,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最根本的途径在于自主发展。自主发展“是指教师具有自我发展的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探索,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并不断向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幼儿教师要培养自主发展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实现自主专业成长。
3.幼儿教师要加深对自己的认识,准确定位
幼儿教师要获得专业成长就需要以幼儿教育发展的要求不断督促自己,找到自己的定位。专业成长是幼儿教师对自我有深刻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引导的过程。
三、幼儿教师发展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
1.幼儿教师专业成长需要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解放和自由的追求,它体现一种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强调以人为价值核心和社会本位,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对人的合理需求给予满足,对人的价值实现、身心发展等愿望给予全面关怀。在幼儿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幼儿园管理者、幼儿家长及学前教育专家是重要的参与者,来自管理者、家长和专家的人文关怀能够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人文关怀应该体现在幼儿园管理者、家长及专家与幼儿教师交往的具体行动中,尊重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承认幼儿教师的劳动价值,为幼儿教师提供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专业成长空间。在促进幼儿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过程中,要秉承一种人文关怀的理念,这样才能使各个影响因素发挥其最佳作用。
2.幼儿园管理者要提供促进教师成长的工作环境
幼儿园管理者要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共同体,在大家共同进步的群体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共同实现专业成长。
(1)切实关怀幼儿教师的主体地位与权利。幼儿园管理者不能仅仅把幼儿教师看作是创造和追求经济利益的劳动者,还应该关注幼儿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为幼儿教师提供参与幼儿园管理、协同管理者制订幼儿园规章制度的机会,充分体现幼儿教师的主人翁地位。作为幼儿园的主体,幼儿教师不仅拥有幼儿园重大事务决策的知情权和建议权,还应该具有监督权和否决权。
(2)为幼儿教师创造自我实现的良好条件。幼儿园管理者可以与幼儿教师互相交流,了解他们的性格、能力以及对自身条件的成长规划并给与一定的指导和政策支持。为幼儿教师建立专业成长档案,通过各个阶段的特点不断反思,提高成长效率。同时,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例如职后培训、专家讲座等,让幼儿教师通过各种学习、交流活动,了解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趋势,激发幼儿教师自主成长意愿。
(3)充分发挥幼儿教师的创造才能。作为教育改革主体之一,幼儿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前提和动力。幼儿园管理者应该为幼儿教师提供更大的工作空间,充分发挥幼儿教师的创造才能。
(4)建立相应的体制和机制,保障教师的专业成长。人是环境的产物。根据生态学的观点,人必须与他所处环境的生态圈相适应、相协调,他才能生存得较好,人的言行中或多或少都会有环境的烙印。目前亟待形成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政策、法规和相关制度,如明确界定教师专业水平标准的文件、教师专业培养制度和奖励制度等。教师的专业能力与专业培训的资历应被确立为专业内晋升和奖励的重要依据,通过职称评定、工资晋升、职务提升等方面的激励政策激发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提高专业能力的积极性。在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激励制度下,教师不仅能勤奋地工作而且能聪明地、有创造性地工作,从而享受工作中不断向自己的智慧、人格、智力发出挑战后获得成功的快乐,体现个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最终获得理想的专业发展。
3.需要幼儿家长的理解和积极配合
幼儿成长还需要家长的配合,需要家长与教师教育方式保持一致。教师和家长在理解与配合的基础上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而教师真切体会自己的劳动价值,获得职业幸福感,从而更积极地投入工作,加速专业成长。
4.学前教育专家应协助教师实现专业成长
专家对幼儿教师的工作不起决定性作用,只是幼儿教师成长中的指南针。对幼儿教师成长具有引导作用。一方面,通过与专家沟通可以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清楚问题的理论含义;另一方面,当特殊问题出现时,可以得到专业指导,有利于解惑。
总之,当前很多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亟待提高,教师是自身专业素质发展的主体,不断地自我学习,主动参与实践,通过自我反思、分析、总结,才有可能在外部环境的支持下使自身专业素质不断地得到成长、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