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策略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教学策略问题研究的意义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所运用的与学生认知规律结合的行为方式、步骤以及教学方法的综合。通过相关的研究我们发现,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受到了教师不同教学策略的影响,而且还对学生能力的形成、知识的掌握以及学习策略的获得具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对教师教学策略问题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1.设计与计划策略
教师在上课之前将完备的计划制订好,同时进行具体的教学模式的设计。其中包括可能出现的偶发事件、课堂外在环境、对教师特点以及学生特征的考虑、教学目标是否具体等各个方面。
2.课堂管理与时间管理策略
教师要对学生活动以及教师活动时间的多少进行合理的划分,从而对教与学的活动在每节课堂中的分配进行明确。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将对偶发事件的管理以及课堂的特殊阶段考虑进去,
其中包括对学年开始的管理、对学生问题行为的处理、对教学危机的处理、对过渡时期的管理、对“突然被打断的”的反应。
3.讲授策略
教师在进行课文讲授时必须要做到清晰、长度适应、有节奏以及充满热情。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做到对重点的强调,对课堂的开头以及结尾的形式予以充分的重视,从而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4.分组讨论与提问策略
教师必须要帮助学生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比如分析的策略、记忆的策略以及最基本的读、听、说、写的策略等。
5.情感策略与评估策略
教师要注意自身的情感与课文中体现出来的情感相符合,而且与教师自身的身份相符合,并能够使学生受到感染。同时还要正确地对学生书面以及口头回答问题和考试的情况进行反馈,对学生进行积极、及时的评价,以学生不同的行为为依据,对学生做出不同的评价。
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策略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意见,希望能够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浅析小学语文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04).
篇2
学语文课堂使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传授学生基础语文知识的主要场所。新课改要求,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知识,还要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及各项能力,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教师打造的高效率语文课堂中,提升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
1 运用微课,引导学生课前预习
微课是新型的教育形式,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录制微视频,引导学生开展课前预习。预习活动对于小学生而言是十分有必要的,他们的知识经验不足,在预习过程中,可以促使其先扫清文字障碍,才能够为课堂学习活动奠定坚实基础。文字是组成阅读材料的基础内容,是构成课外阅读大厦的基石,高效的语文学习活动,需要学生们有一定的文字积累量。对此,教师可以做好课前准备,并预设出每篇阅读文章的学习目标,据此录制微视频。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通过观看视频,了解自主预习的方向。如果遇到了生僻字,要能够第一时间解决,可以采用查字典、上网搜索等多种形式。只有突破了基础字词难关,才能够促使语文学习活动更加顺利流畅。同时,学生们还要学会在课前预习中,根据上下文语境和文章整体含义,来辨析一些容易混淆的字具体是什么读法、什么含义。理解字词,是理解文章的前提,也是关键步骤,如果对字词把握不清,那么会影响对整个句子的判断,进而影响整体理解效果。比如在对《狐假虎威》这一课进行预习时,通过微课引导,可以让学生们养成首先排查疑难字的习惯。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文学习习惯,教师可以让他们对课后生字进行组词,比如:食shí(食物)(吃食)(粮食);眼yǎn(眼睛)(眼光)(眼镜);神shén(神奇)(神仙)(神圣),以此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另外,学生还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找到把握不准确文字的正确读音。当学生们在课内学习活动中具备了这种意识,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就会形成良好习惯,从而开展高效阅读。
2 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的依据,是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教育目的。教学目标的确立,对整堂课有指导和引领的作用,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语文课程标准》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定位为课程的“三维目标”,因此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要了解教科书编者的意图;要认真解读文本掌握课文的内容,了解课文的特点;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同一个班级的学生,知识水平有高有低,能力有强有弱,我们在制定目标时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依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有效的目标,做到因材施教。《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龄段的阅读要求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课文的教学中,我通常是在学习完生字,扫除字词障碍后,把教学重点放在朗读训练上。如《坐井观天》这一课,是一则内容浅显易懂的寓言,通过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让孩子们知道要像小鸟一样开阔自己的眼界,不要像青蛙一样目光短浅,自以为是。在授课时我把朗读作为重点的教学目标,反复指导朗读,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从中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故事情节和寓意。整堂课的教学过程始终以读为核心,有层次的组织学生思考、合作、探究、感悟,来达到教学目标。
3 创设教学情境,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才能够提升教学效率。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填鸭式、灌输式等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现代的小学语文教学。所以教师要采取积极的策略,钻研和创新出新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出轻松而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更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在学习《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如下:同学们都喜欢旅游吧,你们都去过哪些地方呢,这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学生述说的时候,教师利用多媒体放映著名的旅游胜地图片),接着教师说,旅游是一件快乐的事,不但能够开阔眼界,还能让人转换心情。下面我们跟随者美国著名的作家马克.吐温,一起去意大利的威尼斯水城,去看看这座城市以及水上小艇的独特风光吧!这时教师为学生播放威尼斯水城的视频,让蔚蓝的海水、洁白的小艇、飞翔的海鸥一起呈现在学生眼前,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仿佛他们也置身在威尼斯中,和作者一起旅行。
4 优化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学理念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方法的选取与内容的充实。因此,优化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实现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重中之重。因此,学校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对教师的教学理念进行优化。首先,学校可以展开教师培训,邀请当地师范院校的专业人士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教师们接触优质的教学理念,从而摒弃传统的教学思想。其次,学生可以展开“反串”活动,让教师以“学生”的身份进行听课。而这种交换角色的方式能让教师更好地认识自身的教学习惯、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从而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反思,有效地促进了教师教学的进步。最后,学校还可以选取优质的、开放性强的、教学效果好的语文教学课堂作为“公开课”展示,让教师们进行互相学习,从而促进教学的良性发展。
5 运用合作教学法,增强学生思维发散性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打破传统观念的桎梏,构建自主性的语文学习平台,引入合作化的教学方式,构建属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课堂,出设开放性的问题,让每一位学生积极地发言,让他们在交流的过程中,促进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拓展个人的认知,增强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例如,在讲授《题西林壁》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合作教学法,让学生在掌握整首诗大意的基础上,思考相应的语文问题,完成对古诗知识的理解,迁移和转化,延展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增强他们思维的发散性。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注重让学生理解下面的句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这个句子营造的意境,让学生可以明白角度不同,景致各异的简单道理。为了增强学生的思维发散性,教师引入画杨桃的故事,并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运用对古诗的理解,诠释画杨桃古诗蕴含的哲理。通过和学生的交流,教师发现大部分小组可以总结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道理;也有部分小组总结出多汲取他人意见的观点。通过运用合作教学法,教师为学生搭建交流平台的同时,也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弥补个人的思维空白点,增强他们思维的发散性。
结语
篇3
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的学习有着其自身的规律,受着其大脑发育、学习能力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当儿童在小学接受正规系统的学校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符合这些规律。但是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儿童视野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只有通过儿童的视野,把握儿童的学习规律,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儿童进行教学活动。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视野缺失的原因
儿童视野的重要性,表现在一旦这种视野缺失了,会给儿童的学习带来比较多的问题。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的学习状况显然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的,我们从结果出发,探究事情发生的原因,会发现儿童视野的缺失是其中一个因素。儿童视野的缺失,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儿童视野存在着普遍的误解,二是儿童视野意识的缺乏,其中又以误解为主要方面。
小学语文是启发孩子思考的一门关键学科,而语文教师不仅需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完善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还要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身心全面、健康、积极向上的发展。活跃的师生关系,能够让教师和学生之间有情感、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但是,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以教师具备儿童视野,或者能够正确把握儿童视野为前提的。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许多的小学语文教师对儿童视野还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误解。
部分语文教师认为儿童的智力l展水平有限,其教学的内容一直以趣味性作为最高的指导原则。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一般会强调知识点的趣味性,以提高小学一二年级的课堂参与度,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但随着学生们智力的发育和身体的成长,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在不断提高,小学三四年级是学生们产生突变的一个阶段,这个时候,学生们的智力发展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教师就需要把握学生在身心发展上的变化。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开拓儿童视野的教学策略
1.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扮演学生,从而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
传统的教育理念下,老师是操纵者、仲裁者,是控制者。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当转变这种教学模式,把传授者的身份调整为参与者。例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在课外时间带领孩子们参观图书馆、超市等,并适当地布置一些教学任务交给他们去完成。在进行语文测验时,老师也可以拿着一份试卷,陪着孩子们一起考题,然后交给学生们去改正。尤其是语文试卷中的作文部分,可以让学生们对教师的语文作文进行评价。此外,语文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跟孩子们做一些小游戏,可以在学生和老师之间安排一些比赛,例如,兵乓球比赛、踢毽子比赛,等等。
新课程改革需要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在其中把握好自己的位置,在活跃课堂气氛之余能更好地启发孩子们思考和学习的兴趣。
2.提倡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多跟学生沟通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之外,我们还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师生之间的沟通,尤其是小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沟通,通常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扮演好孩子们所需要的角色,才能让他们乐意与你沟通。例如,在孩子们成绩下降的时候,我们不能一味地去指责,这个时候,我们要学会扮演好他们的朋友,来询问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语文课堂上要多以孩子们的口吻来提问题,例如,老师可以问孩子:“谁想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大家呢?”“这个问题有谁愿意回答呢?”在课间的时候,适当地跟孩子们聊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动画片、小故事等,或者让他们上台说故事给大家听。
我们还要多与孩子们的家长沟通,在适当的时候为孩子们扮演一回家长,这样既能促进师生关系,还能让孩子们更好地接受并且乐意交谈。当孩子们过于调皮时,我们也要适时地扮演好教师的角色来去制止。在孩子们遇到难题时,我们不能直接告诉他们问题的答案,而是要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想问题,循循善诱地来启发他们。
当孩子们遇到生活上的难题时,作为老师就有必要及时跟他们的家长沟通,询问解决办法,并适时地扮演好家长的角色。
3.教师和教师之间应当相互沟通、互相协作
小学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关键时期,未来社会的知识结构将会朝着信息化,以及高端科技领域方向不断发展。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除了对本专业的知识了解之外,对其它学科方面的知识也应有所涉猎,丰富学生们的课外知识,有助于他们更快速地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兴趣。兴趣是从小养成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不仅仅要把语文课程教好,还要注重孩子们兴趣的培养。教师和教师之间的沟通有利于不同教师之间课程内容的衔接,也可以丰富彼此的课堂内容,促进孩子兴趣的培养。例如,语文教师和数学教师沟通之后,就可以在语文课堂上,简单地说一些上一节数学老师课堂中的内容,以启发孩子们思维。
4.有过必罚,要适当地扮演严师的角色
古语有云严师出高徒,不论是在旧的教育体制还是新的教育模式下,严师的身份还是有必要坚持的,对于一些犯了严重过错的学生,作为教师不能一味地纵容,但也不能过于严厉,纵容过了,难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过错,可严厉过了也容易伤害他们的身心健康。那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如今这种新的教育改革下应该如何以身作则地教育好自己的学生呢?这是一件相当头疼的问题,在这里我有自己的一些见解和建议。
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犯了严重违纪违规现象时,通常都会叫学生家长,甚至让家长与学生一起受罚,更有可能会直接劝退孩子,这样是极容易伤害孩子的。我们应当在坚持自身立场的同时,用一些孩子们容易接受或相信的方式去跟孩子们沟通、交流。
例如,我们可以给孩子讲一讲古代一些名人们犯错的故事,来帮助他们改正自己的错误,或者请孩子们喝一杯饮料,然后坐下来慢慢说,注意自己的言语不要过激。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对儿童视野存在着普遍的误解,这是导致儿童视野缺失的主要方面,这其中又以部分语文教师认为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有限,其教学的内容一直以趣味性作为最高的指导原则。这个问题,导致儿童视野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对此,笔者提出了一些开拓儿童视野的教学策略。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扮演学生,从而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提倡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多跟学生沟通;教师和教师之间应当相互沟通、互相协作;有过必罚,要适当地扮演严师的角色,等等。
参考文献
[1]李吉银.小学语文教学要有儿童视野[J].中国教育学刊,2011,(9):60-62.
[2]李吉银.语文为谁而生:现状反思与出路审视――小学语文教学应有的儿童视野[J].语文教学通讯,2011,(27):11-13.
篇4
一、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阻碍了学生识字能力的发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只是机械地教学生进行识字,由于教师缺乏变通能力,降低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在课文中出现生字词的时候,教师只是对其进行简单的讲解,忽视了课堂的趣味性,因此,会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学习心理,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同时,由于小学生缺乏对自我的约束力,因此,教师在约束的同时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降低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由于教师教学方式十分的枯燥、单一以及机械化,导致学生学习效率无法得到提升,最终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兴趣。
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策略
1.创建游戏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以学生为教学中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创建游戏情境的教学模式,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心理变化,通过做游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提高识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积极参与性。这样学生在相关的教学情境中,将会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例如,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建猜灯谜的教学模式,根据文章中出现的生字生词设定灯谜,并对猜出灯谜的学生给予奖励,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这种猜灯谜的游戏方式,加深学生对文字的印象,帮助学生进行文字的记忆。
2.因材施教,因人而教
对于小学生的识字教学来说,识字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识字情况,并依据学生的识字能力设定教学方案。在进行生字词的学习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学生的识字情况,同时,要让学生大胆地进行猜测,根据文字的偏旁、部首等特征进行记忆。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进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参与性,以便于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3.在课文的阅读中认识文字
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随文识字的能力,在对文章的讲解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眼睛,通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而加强学生的生字词的理解,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同时,语文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认识文字,还要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在对文字书写的讲解过程中,可以引入简短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例如,在学习《一株紫丁香》的时候,由于文章的内容是歌颂教师,因此,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情感的投入,从而引感共鸣。如,对“株”的学习中,“株”构造是由木字旁所组成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句子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如一株小草安静地依偎在大树下,如教师守护着学生一般。通过引发学生的情感,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学生的识字水平决定着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
篇5
一、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小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而识字教学相对较为枯燥,如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促使其积极投入到识字教学中,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思考的问题。对此,笔者认为,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最为有效的方法便是寓教于乐。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种游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如,通过猜字谜的方式识字:人在云上头――会;两人一起走――从;人被墙困住――囚。教师不仅可以说字谜给学生猜,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根据汉字的特点出字谜。这样,学生的识字兴趣必定得到很好的激发。再者,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来识字:进行“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叮咚、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等的识字教学,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来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相信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识字兴趣更加浓厚,从而有效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二、引导学生掌握方法
引导学生掌握识字方法是识字教学的重点,也是提高识字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因而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以下识字方法:(1)比较识字法。如,《乌鸦喝水》中的“喝”和“渴”,学生容易将其混淆,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来识字:“喝”需要用嘴,因而是“口”旁,“渴”指需要水,因而要用“三点水”。这样,学生比较容易记住。(2)字体拆分识字法。如,吃=口+乞;和=禾+口;跑=足+包等等,这样也有助于提高识字效率。(3)温故知新识字法。如,学生学过“每”字,然后掌握加上三点水就是“海”,加上竖心旁就是“悔”;“大”字加一点可以是“犬”“太”,加一横可以是“天”“夫”等等。当然,识字的方法远远不止这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进行选用。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重点,教师必须注重学生识字兴趣的激发,并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最终促进识字教学效率的提高,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6
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一点是所有语文教师众做周知的。并且随着时代的进步,语文课堂教学对教学策略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提高小学生朗读的兴趣,促进朗读教学质量有效提高,笔者将针对语文朗读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质量,望对各位同仁有所裨益。
1.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朗读教学不注重质量,致使课堂教学流于形式。在课堂朗读教学中,某些小学生朗读课文自始至终不带有任何感彩、句读也不准确,教师对于这一现象竟然采取了包容的态度,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没有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或者创作背景进行讲解,从而形成了小学生在不理解课文内容的情况下开始了漫无目的的朗读,只是朗读教学流于形式。(2)教师过分追求朗读能力提高的速度。朗读能力的培养是一种缓慢提高的过程,但是在实践中,部分教师恨不得让小学生一夜之间掌握朗读技能,让学生阅读大量的文章,但是得到的效果却恰恰相反。(3)教师普通话不过关,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走音、发音不正等现象。语文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如果教师的普通话不过关,又如何能较好小学生。因此,综合上述问题,朗读教学质量的提高实在让人堪忧。
2.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2.1 提升朗读质量,注重语感培养。语文语感,是一种基于长期阅读语文材料的情况下自然生成的能力,它的形成能够帮助人们迅速的感悟语言和文字,这一能力对于长期从事写作工作和发言工作的人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在生活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某些人往往在说话时突然中断的现象,而一旦中断对于他们来说再想接上是比较困难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语感。语感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而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就是积极开展语文朗读教学,通过让学生在朗读语文课文时加入丰富的情感,纠正错误的发音以及正确句读,可以有效强化小学生的语感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忆江南》这首词时,为了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如笔者在教学中就发现有的小学生在朗读"风景旧曾谙"时,往往在停顿上不注意,将风景/旧曾谙读作风景旧/曾谙,或者是发音不正确,将"ān"读成"àn",这些都是错误的读法,笔者在教学中明确指出了学生的错误之处,之后,学生在正确的朗读方法下,越读越通,最终在该节课的课尾成功的将其背诵了出来,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感,如此,学生方能在朗读时迅速的感悟出语言文字的魅力。
2.2 朗读能力培养,科学提升进度。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由此可知万事万物的提高和培养都是需要一个特定的过程的,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上也是如此。教师不能单方面的强调朗读教学的速度,更应当注重的是提高学生的朗读质量。为了实现科学提升朗读速度的目的,教师应当在课前制定一个合理、详细的朗读教学计划或者方案。比如说,在教学一首古诗时,教师应当制定一个计划:首先,让学生初次朗读古诗,认识古诗中的生字词。并抽选几名学生当堂朗读,纠正其发音和句读。其次,是向学生介绍本诗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是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同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达到背诵全诗的目的。如此,通过制定详细的朗读教学计划,可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实现朗读能力的有效提高。
2.3 教师以身作则,运用标准语言。身为语文教师应当熟练掌握并运用标准的普通话语言,因为,语文教师是整个语文课堂的组织者和发起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如果教师操一口浓重的地方语言教导学生阅读课文,那么小学生在朗读课文的时候,势必要追随教师的"脚步",果真如此,则不利于朗读教学的推广,换言之,也可以说教师的朗读教学是不及格的。因此,为了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强化自身的普通话水平,比如说,在课上和课下多用普通话与学生交谈,多听听专业的电台主持人的广播等,以多种手段提高自身的普通话水平,达到个人文学修养实现提升的效果,为朗读教学质量的提高再添新动力。
概言之,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若想切实提高朗读教学效果,则应当首先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其次制定有效朗读教学计划,逐步提升教学质量,当然还要以身作则,不断强化自身的普通话技能,如此,方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质量。
篇7
一、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般而言,在新课改的落实中,我国的小学语文已然全面地运用了全新的教学方法,并且也形成了全新的教学模式,整体的教学质量应该可以得到实时的改善。但是,事实并非如此,现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依然存在多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并没有切实的根据,主要以提高教学效率为出发点,盲目地将其他学校或者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照搬了过来,而没有考虑到这些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因而,许多教学方法虽然本身十分先进,加以有效地应用也可以迅速产生较高的教学效益。但是由于这些教学方法的思路和方向,并没有完全迎合学生的成长需求,进而导致它的教学并不合理,也就难以产生较高的教学效益。其次,很多教师在运用教学方法的过程中,以“提问教学”为例,往往都是在课堂开始的几分钟运用提问教学进行趣味问题的提问,学生这一期间的学习热情被完全激发,而在这之后,教师仅仅给了学生几分钟的自主讨论时间,接着对问题的答案进行了讲解,又回到了以往的教学中。因而,可以看出,许多教师所开展的语文新型教学模式是十分形式化的,实际的教学效用并不大。最后,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小学语文本身是一门乏味枯燥的教学科目,虽然教师对其进行了改革,但依旧保留了浓厚的教学性质,缺乏一定的趣味性,因而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学习兴趣,导致整体的教学质量并不高。
二、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策略
1.读写结合,创新语文教学模式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是截然分开的,两者没有太大的联系,教师会偶尔带领学生进行课堂写作练习,大部分的课堂时间集中在阅读教学上。这种现象使得写与说之间出现了完全的分离,所能够产生的教W效用十分低。而且,新时期许多先进的教学模式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虽然科学,但是依旧未曾改变读写分离的局面,使得教学效益较低。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当对语文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在改善教学方法的同时,加大对读写结合教学的探讨。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不仅能最为直接地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益,还能综合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质。比如,在学习《假如》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展的最后阶段要求学生以“假如”为主题,进行一定字数的小练笔。由于学生刚刚学习完这篇课文,对于课文内容的印象相当深刻,并且也产生了较多的学习感悟,有太多的思想想要表达出来,而通过小练笔这一写作形式,能够为学生提供表达的空间,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开展趣味教学活动
在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并以他们的兴趣为基础,开展趣味多样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一直以来都是教育领域使用极其广泛的教学手段,尤其是在小学初中阶段,教学活动几乎成为每门学科必备的教学内容。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产生较高的教学效率。教师在创设教学活动的时候,应当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与沟通,发现他们平时的活动乐趣,并将其中的活动合理地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比如,在学习《三个儿子》的时候,由于这篇课文属于趣味的故事性课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其中的角色,并按照故事的发展过程,将课文立体化地展现出来。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印象,还能切实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总而言之,作为我国的基础教学科目之一,小学语文一直都受到教育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在教育领域进行全面改革的时期,小学语文也应当积极优化自身的教育体制,采用全新的教学策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同时,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性,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权利,帮助学生全面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篇8
其次,创造更好的阅读情境,保持更好的阅读气氛。教师必须提升自身创建阅读教学环境的能力,引导学生切身体验到特定的阅读环境,并推动其发生兴趣并积极参加,促使学生展开更广泛的阅读,更全面地理解到文章的思想内容。
最后,在小学语文实践化教学中,营建出学生主导的阅读交流平台。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了学生主导学习与教师主导课堂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持续保持自我发展和创造性教学,开发出多样化的阅读活动,致力于为学生创造更全面、更健康的阅读交流平台,指导学生在数量和质量上提升其阅读体验,激励同学间展开广泛的阅读体会交流,培养高效的阅读习惯,并持续提升学生的拓展性阅读技能。
口语交际实践化的教学策略
口语交际是一门具有教学独立性的课程,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必须在实际的情况中展开,尽量与生活相关,还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
朗读比赛 使学生按照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特征,选择不同的选题作为朗诵的材料,比如个性比较深沉的男同学可以选择古典诗歌,而更活泼、感情更丰富的女同学则选择抒情文。教师能合理地将课堂教学和朗读比赛结合起来,使课堂授课发展为课外活动的基础练习,将课外活动发展为课堂的检测场。
故事会 在学生已经自主并通过兴趣小组的形式展开阅读和观看他们感兴趣的故事的前提下,首先激励学生将故事讲述给身边的父母、学生和亲友,然后为那些擅长讲故事的同学布置任务,使其每周在班级组织的故事会上介绍。
采访 在学生周围,好人好事层出不穷。这些人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榜样,可以抓住机会让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对其进行采访,让学生在助人为乐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书面表达实践化的教学策略
书面表达也就是文字写作,是小学时期学生们务必要学习并获得的基本能力,因此也成为教师重点发展的教育内容。课堂练笔按照课本上的不同单元及其涉及到的具体课文进行具体设置和划分,可以按照不同的水平协助学生展开知识上的置换和使用,借助于课堂随笔的形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学生提升语言表述与写作的能力。合适的随文练笔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准。教师必须运用合适且高效的手段推动练笔形式在具体教学中的运用,从而提升小学语文的整体教学水平。
除了课堂小练笔之外,将学生不同作业和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在学校、社会、家庭中强化写作实践能力、趣味能力,也可以利用广播的形式。广播播放的内容可以是具有教育的人或者事情,也可以播放自己喜欢的作品。形式可以多样化,实现大家主动参加,用数量促进质量,最后提升书面写作水平的目标。
游戏活动实践化的教学策略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教育理念希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潜力,激发学生创造性。在这样情形下,就要求小学课堂要改变传统意义上沉重气氛,营造较为轻松的学习气氛。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游戏环节,不但能够迎合小学生喜欢玩耍的兴趣,同时可以营造轻松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参加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动性。
教学活动中游戏环节的引入,并不是简单意义上要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做游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每节课不同的内容,采用相对应的不同的教学手段,利用多样化渠道,对教学主要内容进行设定,从而完成主要任务。在语文教学中加入栩栩如生的表演、游戏环节等,让学生在轻松、有趣味的环境中学习语文,可以展开成语接龙、绕口令等不同形式的游戏内容。另外,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的课文内容编辑课本剧,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书面表达和信息整合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在汇报表演编辑好的课本剧中,更能深刻地理解所学课文的内容,加深了对课文文本的认识与记忆。
语文源于生活,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促使小学语文实践化教学的实现,激起学生热爱语文的情感,让其更加热情、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去,从课文文本中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陈佳黎.浅析语文实践教学[J].科技资讯,2012(23).
篇9
一、明确口语交际训练的层次性和连续性
小学不同年级的口语交际有不同的要求,其层次性与连续性非常明显,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与人交谈的态度方面,由认真倾听别人讲话,并边听边想,再到认真耐心听别人讲话,能理解主要意思;二是口语表达能力方面,低年级是学说普通话,能说一段意思完整的话,中年级是坚持说普通话,能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高年级达到稍作准备,能围绕一个意思当众作两三分钟的发言;三是交际意识的培养方面,最初为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接着是愿意参加讨论,向人请教,与人商量,最后达到愿意积极地进行口语交际。在实际训练中,只有把握了口语交际训练不同层次的要求,才能做到训练扎实、有条不紊,使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二、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欲望
教师模拟生活中某一片断、课文中的某一章节、市场交易等诸多现实题材,创设一种与现实生活相似的情境,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类似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学习,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情况下深刻领悟到学习口语交际的作用,不知不觉间学习到与人交际的方法。
例如,在进行“购物讲价”这一口语交际中,教师可创设学生熟悉的一个文具商店的情境,商店里全是学生每天用到的学习用品,然后请学生当售货员和顾客,让学生在买卖的情境中完成“购物讲价”这一口语交际。这样学生的参与欲望很强,在进行购物交际中,学生能使用丰富的语言,不仅掌握了购物讲价的方法,而且懂得了要做一个讲文明礼貌的孩子。
三、加强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在口语交际实践中,当学生对客观的人、事、物有所感时,就能激发头脑中的有关表象,激活蕴藏在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感,形成一种语言交际的欲望。但当很多学生想要将内部语言转化成“口语”时,却往往不知道如何表达,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心中缺少词汇,语言积累不够。可见,学生要提高口语交际水平离不开平时的语言积累。
1.吟诗诵词。诵读古诗词本身就是一种文学的积累。我鼓励学生根据各自的爱好,背诵古诗词。在吟诵中,学生们领悟了古诗词的韵味美,千古名诗时常挂在嘴边。花草、山水、友情、思乡这些丰富多彩的名诗佳句是学生们互相交流、互相竞赛的内容。
2.阅读交流。为了适应未来这个多元化的社会,我提倡学生扩大阅读面,并推荐一些优秀书目给学生,鼓励他们个性化的阅读,注重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记读书笔记的好习惯,适时给学生展示成果的机会,如故事会、读书笔记交流会、诵读赛等。
3.谈天说地。谈天说地是一个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绝佳舞台。有些老师利用课前三五分钟,让学生们说广告、议影视、谈书籍、评时事、议趣闻,学生们为了在这几分钟内让自己表现得出色,每次上台前总要做精心准备,在无形中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语言素材。
四、在语文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他们的表达更得体
现代教育要求我们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开放教学途径。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要以课堂为主、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贯通的原则,让小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提高口语交际的水平。也就是说,教师要开放教学空间,拓宽口语交际的渠道。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1.融口语交际教学于语文课堂教学之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我想这条要求首先应该在语文课中得到落实。
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每一节课教师都应为学生的口语能力的发展提供空间,语文课更应如此,我们要有意识地融口语交际训练于识字、阅读课以及作文课之中。这样让口语交际的要求加以巩固。如教学阅读课《美丽的公鸡》时,我有意识地让学生扮演角色表演,通过师生的对话,创设一个口语交际的情境。并且加以适当的引导,让口语交际与课堂教学目标水融。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巩固了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能力,在双向、多向的交际中,发展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篇10
一、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基础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具有悠久的历史,同时汉字自产生之日起就有不同的内涵,经过多年的发展,其形象也开始变得越来越有特点。新时期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学习兴趣。文化特征是汉字最主要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尽量对每一个汉字的含义及构成进行描述,促使学生增强对其的了解,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能够对生字的掌握更加牢固。
我国汉字根据不同的音、形、义,拥有多种不同的典故,教师在介绍典故的过程中,能够对汉字进行更加形象的描述,小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可以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内容。例如,在讲解“盒”字的过程中,可以以小故事的方式进行,古时候皇帝收到了“一盒酥”,有一个聪明的臣子将其解释为“一人一口酥”,并同朝廷上其他臣子一起分吃这些酥,由于皇帝没有吃到而非常生气。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非常集中,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掌握了“盒”字的写法,记忆更加深刻。
二、引导学生掌握汉字规律
我国汉字历史悠久,从产生之日起至今,出现了四种构字的方式,其中包括会意字、形声字、指事字和象形字。每一个汉字都拥有不同的构字规律,从这一角度出发,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以总结汉字构字技巧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汉字识字能力。例如,“江、河、湖、海”等汉字都是同水有密切联系的,而它们最大的特点就是都拥有“氵”这一偏旁。因此在看到拥有该偏旁的字时,就可以大胆地同水联系起来;再如,“桂、树、森”等都同“木”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总结,将具有相同含义或结构的字归纳在一起,能够促使学生增强对汉字的了解,从而更加熟练地掌握生字。这种教学模式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学生在学习一个汉字的时候,能够顺便大量掌握相似的字,在不断的积累中,学生对于汉字学习的信心越来越大,也能够从中获取更多的学习乐趣,有利于打下良好的汉字学习基础。
同时,在小学语文汉字教学中,还包含了大量的象形字。例如,山、火和土等。教师在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识别的过程中,就可以运用图片等具体形象,促使学生加深对汉字的印象。例如,在对“门”字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就能够对教师中的“门”进行充分利用,首先引导学生仔细对其观察,然后引导学生观察“门”字的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将二者的外形有效联系起来,从而深刻记住“门”字的写法。
三、创设和谐课堂气氛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构建和谐课堂气氛成为小学语文汉字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谐的课堂气氛能够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融入学习中,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例如,教师在《我们爱祖国》一课的讲解过程中,对“祖国”进行讲解,从传统的角度进行教学,促使学生对其死记硬背,学生很可能已经掌握了这个词的写法,但是并没有真正了解其含义。此时教师就应当构建一个和谐的课堂气氛,逐渐引导学生对其进行了解。教师首先可以提问,有没有学生了解“祖国”的含义。此时,有的学生会回答“祖国就是南京”,很多学生会感到非常有意思,他们虽然知道祖国不是南京,但还是无法准确对其进行解释。此时教师应耐心对学生进行引导,告诉学生祖国指的是一个国家,那么学生的思路就会更加深入,通过列举一些国家,最终得出结论,我们的祖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一过程中,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对这一词汇的掌握也将更加深刻。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是我国小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而汉字的学习是能够为学生的未来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的,因此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我国小学语文汉字教学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及模式,即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同时增加了对汉字结构、含义的讲解等内容,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汉字的记忆。这种教学方法同传统的死记硬背教学方法相比,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篇11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诗词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需要的不仅是教师开门见山的导入方式,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对古诗词的兴趣。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学生对知识有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好的吸收教师讲述的内容,也有利于教师进行进一步教学。很多时候,教师讲述的内容并不能得到学生的回应,教师带动不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也会降低教师的讲课热情,为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可以采用情景导入、让学生有感情朗读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学生可以理解诗句展现的画面,体会作者写诗时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诗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例如,学生在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想象重阳节京城的盛况,再让学生感受自己对多时未见的朋友的感受,有了这些条件,再通过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重音和句子的抑扬顿挫,这样学生自然产生了对诗词的兴趣,愿意走进诗中,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问题。
二、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
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状态和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而小学生本身自己的理解能力就低,所以更加依靠教师上课陈述的各种重要点,这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了主导地位,这种传统方式,虽然有一定的教学成果,但是却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降低,不愿意自己去理解和思考,处于被动输入,接受填鸭的状态,这样不利于未来的进一步学习,更不利于未来对文学诗词的理解和体悟。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要想真正落实好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需要,让学生真正自主学习,教师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通过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将填鸭式的教学变成对学生的一种正确引导,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古诗文,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和体悟,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例如,学生在学习《望庐山瀑布》一文中,教师先通过自己的理解,对文章的内容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进行深入了解,这样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文章的深层意义。
三、潜移默化的渗透教育
语文新课标的核心在于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养,培育并弘扬历史悠久且经久不衰的民族文化以及民族精神,小学生年纪很小,在这一时期,他们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都还不完善,情感方面的理解能力也非常有限,所以语文的渗透教育就显得尤为关键。比如在讲解诗词时,应避免那些复杂精炼的语句,而应该从学生熟悉的场景出发,应该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们能直观的感受并理解诗词。还有在讲解诗词长文时,可以采用有感情地朗读的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也丰富了课堂,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例如:当讲解《赠汪伦》这首诗时,我会直接问学生们:“你们有没有特别要好的小伙伴啊?”学生们一定会异口同声的回答:“有!”“那你要和自己的小伙伴分开了,可能再也见不到了,伤不伤心啊,诗人和你们一样,他在和自己的好朋友分开的时候写下了这首诗。”同学们都很理解此时诗人的心情并且对这首诗有了更直观的感受。这种教学方式无疑大大提高了小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力,提高了课堂的效率。所以,通过潜移默化的渗透教育,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改善现有的传统教学模式,为新课改贡献一份力量
四、营造学习古诗词的轻松氛围
篇12
2、小学语文写景散文赏析式教学的合理教学策略
2.1、整体阅读,理清文路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活动中,写景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教师在进行赏析式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运用整体阅读法,理清文路,让他们抓住文章的线索逐步推进、层层领会。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让学生从课文题目的关键字词着手,了解全文脉络。比如,在进行《北大荒的秋天》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抓住题目中的“北大荒”设计问题:北大荒的秋天有什么特色?引导他们在课文中找出描写北大荒秋天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的语句,体现出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同时,教师也可有效利用写景散文中的过渡句,帮助学生理清作者思路。例如,在学习《拉萨的天空》时,教师可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的过渡句“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根据前后文理解拉萨天空的湛蓝和透亮,体会作者对拉萨的喜爱之情。
2.2、抓住重点,品析词句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写景散文中很多语句都应用的十分贴切和准确,教师在引领学生赏析文章时,应让他们仅仅抓住这些关键词句,使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从而与作者的思想发生共鸣。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写景散文赏析式教学时,需让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进行着重分析与理解。比如,在讲解《庐山的云雾》时,课文中描写到“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和“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其中重点词语是“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让学生根据这两个词语,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认识到庐山云雾的特点,表现出作者对庐山云雾的热爱与赞美。同时,教师为提升小学生对写景散文的赏析水平,可充分利用课文中对修辞手法的运用,包括比喻、拟人和排比等,引导他们对这些修辞手法进行重点赏析,从而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与体会其思想情感。
2.3、读出感情,悟出情理
篇13
氛围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还能帮助学生摆脱枯燥乏味的学习环境,缓解压力。同一门课,到了不同的教师手中,教学效果却不尽相同,有的老师行为举止落落大方,潇洒有型;还有的教师语言艺术把握的恰到好处,抑扬顿挫,感情到位;还有的老师条理清晰,思维敏捷,逻辑分明。不同的教学风格表现出了教师们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教学理念,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变得主动乐学。
二、依据教学规律调整教学策略
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小学生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模仿力和可塑性强,所以,这个阶段的教学要把重点放在引导和教育上。在遵循基本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选择最佳的教学策略,能够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教学内容不同,所采用的教学策略也应该有所不同,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恰当调整教学策略。以《棉姑娘》《笋芽儿》《要下雨了》《春风吹》为代表的低年级课文,在教学时,教师要把重点放在生字生词的认读和书写上,教会学生带有感情地进行课文朗读,甚至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编排小剧本,让学生用动作表演来伴奏朗读,以便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他们爱上学习。而像《观潮》《月光曲》《琥珀》《两小儿辩日》等中高年级课文,教学重点应放在如何引导学生开展团队合作学习,提出问题共同讨论,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队精神,获得人际交往方面的感悟上面,使学生真正把自学当作自己终生获益的能力。
三、合理利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