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离任审计的重点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离任审计的重点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离任审计的重点

篇1

1临床表现

母体不能承受怀孕的负担,引起各种各样的机能障碍,成为一种合并症表现出来,就叫做妊娠中毒症。此病多发生在妊娠24周以上,多见于初产妇,双胎妊娠、羊水过多症以及孕前就有高血压和肾病史的患者身上,其代表性的三大症状有:水肿、高血压、蛋白尿。症状的表现因人而异,有三种症状同时表现出来的,也有只表现一种的。

1.1水肿是因为血液中的水分从毛细血管漏出,积蓄在皮下组织中引起的。下肢容易出现水肿,长时间站立更容易出现水肿。如果是正常状态,夜里睡眠时即可消失。但如果在早晨起床时水肿并不消失,而且不只是下肢,连手、脸、腹部等都看得出有水肿,就有可能是妊娠中毒症。

1.2高血压由于血液的循环障碍,会引起高血压。一般高压在140毫米水银柱以上,低压在90毫米水银柱以上时,就要注意了。有高血压时,胎盘血管容易破裂,引起早期剥离,因此必须多加注意。

1.3蛋白尿由于怀孕中肾脏的活动不充分,即使不是妊娠中毒症也会出现蛋白尿现象。如果是妊娠中毒症,尿中会排出大量的蛋白质。根据验尿可以作出明确的判断。另外,体重急骤增加的症状,也可判明是妊娠中毒症。这叫做潜在水肿,因为这多半显示出体内水分正处于积蓄的状态。

重症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血压在23|14kpa以上,水肿(++ -+++ )且血尿(++ )以上,自觉头痛、晕眩、恶心、呕吐、视力障碍、胸闷及眼花等,严重者可出现抽搐昏迷等情况。

2临床资料

1992年我院收治妊娠中毒症患者5例,其中双胎妊娠2例,羊水过多症1例,高血压3例,血压均在23|14kpa以上,水肿蛋白尿均在(++)以上,均为初产妇。

例如患者王春花住院号231号,初产妇妊娠35周,单胎妊娠。入院来时自觉头痛眼花胸闷恶心,测血压23|14kpa,双下肢浮肿(++),蛋白尿(++)。患者入院后我们将其安排在高危病房(单人房间),门窗挡上了布帘,换上光线暗淡的小灯泡,嘱病人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并及时制定了护理方案,备好抢救药、开口器、氧气等,各班次详细记录液体出入量,每隔2小时测血压、脉搏、呼吸一次,并遵医嘱及时做各种处置,使其在产前没有出现抽搐,基本控制了病情,一周后(即36周)在局部麻醉下及时行剖宫取胎术,术后三天血压恢复正常,水肿及蛋白尿消失,术后第九天切口愈合,十二日痊愈出院。由于我们精心观察病情并及时给与护理,上述5例病人除一例在入院时就抽搐外,其他均控制好了病情,使婴儿安全降生,保证母婴生命安全。

3护理中毒妊娠中毒症患者的体会

我们认为在护理中毒妊娠中毒症患者时,要有专人护理并做好特别护理记录,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关心体贴病人,鼓励病人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才能使病人的病情向好的方面转化,切实保证母婴的生命安全,以下具体谈几点体会。

3.1休息休息对于治疗和护理重症妊娠中毒患者非常重要,尤其是卧床休息,可增加肾脏及子宫血流量,改善血循环,使之血压下降,水肿消退,改善胎盘功能。病人要住单人房间,光线暗淡,医务人员走路说话要轻,限制探视人员,各种护理治疗工作尽量集中进行,一切操作必须轻柔,避免不必要的刺激,这样才能保证患者有足够的睡眠及休息,给患者创造一个利于治疗和护理的良好环境。

3.2饮食饮食是治疗和护理重症妊娠中毒患者很重要的环节,如果不能正确掌握患者的病情需要而盲目的增加饮食,则可使病情加重。本病以低脂肪,高蛋白、高维生素、限水、限盐为宜。如豆类、鸡蛋、瘦肉为佳。

3.3对硫酸镁治疗后的观察硫酸镁为中枢神经镇定剂,能降低血管张力,解除血管痉挛,降低血压,防止抽搐,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胸肾缺氧状况,但如果硫酸镁用药过量,就会出现中毒症状,所以在用硫酸镁治疗过程中,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尿量及膝腱反射情况,如出现膝腱反射消失,肌肉反射无力,呼吸抑制每分钟14次以下,二十四小时尿量不足500毫升时,要立即报告医生,马上停药,静推10%葡萄糖酸钙20ml。

3.4要详细、正确、及时的记录液体出入量并测体重,因水肿是本病的重要症状之一,在治疗期间必须观察患者的排出尿量,准确记录患者摄入的水量,以此来了解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

篇2

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是会计处理的四大流程,以往的会计处理注重会计的记录,认为会计的凭证和账簿是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财务体现,有利于股东、债权人、管理者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用以做出正确的决策。然而,新会计准则更关注会计的确认、计量、报告三方面的内容,对单列原无形资产中的商誉、根据行业的不同从资产中划分出投资性房地产、生物性资产、金融资产,加大公允价值计量方式的应用比重和合并报表等方面进行了新的界定,表明新准则更倾向于从会计处理的源头和结果上提高会计信息和工作的质量。会计处理重点的转移相应的也对管理和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新会计准则对管理的影响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资产管理相联系,新会计准则的颁布透过对财务管理的直接影响,也影响了企业的日常管理。新会计准则下各会计流程对管理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确认对管理的影响。新会计准则在会计确认上变化较大,资产界定清晰是新准则的一个重要特点,而这也正是改善资产管理的前提。因为资产管理是有针对性的,不同的资产其管理方式存在差异,重新界定原来分类不够恰当的资产有利于提高管理效力。新准则把以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为目的的房屋建筑屋和土地使用权作为投资性房地产,区别于作为固定资产或存货的房屋建筑物和作为无形资产的土地使用权,对它的管理注重获取资产价值变动的信息并确保资产的增值获利;此外,还把不可辨认的商誉排除在无形资产之外并加大对商誉的管理力度,从而把原来一些国有资产排除在企业资产之外的现象规范化,大大降低了国有企业中不计、漏评、低评国有无形资产的流失。

2、会计计量对管理的影响。涉及会计计量的会计政策企业可以自主选择,不同的后续计量方法提供的信息不同,反映的重点不同,而这些都是管理的重要依据,会计计量方式重点地变化,也会带给管理重大影响。新准则中提到对商誉每年都要进行减值测试,这使得对商誉的计量更加准确并及时体现减值的迹象,从而有利于企业进行事前和事中控制,分析导致减值的因素,防止企业商誉的大幅贬值,确保资产的保值增值。

3、会计报告对管理的影响。新准则出台以前,我国的关联方交易就已经十分严重,存在关联方之间故意压低价格或不计部分资产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例如,X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为国有独资企业,Y大酒店有限公司为其下属企业,2004年9月,X公司以其拥有的大厦1至9层楼房屋产权23078000元作为投资,与B企业共同投资成立Y大酒店有限公司,但大楼所占用的土地未进行评估并转作投资。2005年4月,X公司办公会议集体研究,决定将1至9层2043.4平方米国有土地使用权无偿转移给Y公司,并由Y委托中介机构对该土地进行了评估,评估总价29247200元。目前,土地使用权证已在Y缴纳土地出让金11698874元后过户至该公司名下。上述行为违反了《国有企业改革中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暂行规定》(1998年国家土地管理局令第8号)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土地资产管理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1999〕433号)中关于划拨土地使用权投资或转让的有关规定,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新会计准则中把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式采用权益结合法,即按被合并方个别报表中各项目的账面价值入账。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及国际会计准则均禁止使用权益结合法,由于我国的企业合并大多涉及同一控制下的国有企业合并,加之我国市场发育不完善,故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采用账面价值衡量净资产,这降低了合并时利用公允价值压低国有资产价格、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可能性。

通过表1可以看出,2004年因管理问题所导致的平均损失金额为3877.7万元,2005年为8960.9万元,较2004年有大幅度增长;2006年的数字显示,这种大幅度增长的趋势得到遏制,2006年平均每个被审单位的损失金额为382.57万元,2007年上半年为367.6万元,与2004、2005年相比,降低约90%-95%,这种大比例的下降以2006年为分界线,而新会计准则颁布正是2006年,这正验证了上述新会计准则对管理的影响。

三、新会计准则对审计的影响

1、会计确认对审计的影响。企业的所有资产的取得和负债的增加都要通过会计确认划分类别,便于日常管理,这也同样是审计的依据。各个科目的审计计划、实施都根据科目的特点有所不同。新会计准则中会计确认方式的转变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将投资由按持有时间划分转为按持有目的划分。第二,商誉被排除在无形资产之列。第三,投资性房地产从固定资产中剔除出来。第四,生产性和消耗性生物资产相区别。以上会计确认方式的转变,更加清晰的反映企业所持有资产的构成情况和盈利能力,提供给审计人员的信息结构较以往发生较大变化。因此,审计人员在面对新的变化的时候,就应该重点注意会计人员对资产细化分类的判断是否正确。

2、会计计量对审计的影响。会计要素的五大计量方式为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公允价值主要应用于新会计准则体系中的资产减值、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以及通过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易等方式取得的资产。尽管新会计准则中对广泛推展公允价值做出了论证,认为我国存在活跃的资产交易市场,但是笔者认为在我国现有的经济环境下,公允价值计量存在不确定性,在公允价值应用的三个级次中,公允价值的选择和估计都会因会计人员的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而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如果把握不好就会被作为盈余管理的手段,进而影响财务报表中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质量。多种计量方式的运用,要求审计人员能够正确判断计量方式选择的正确性、资产价值的准确性。为解决上述对审计人员提出的要求,笔者认为审计的重点应该由价值审计转向数量中的所有权审计。

3、会计记录对审计的影响。此次会计记录的内容基本没有变化,主要是会计确认、计量等其他会计处理过程的变化对会计记录的影响。新会计准则中提到企业可以在不违反会计准则的规定的情况下,可以自行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会计科目,一企一制对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一些特殊行业,例如金融行业、生物行业等有自己独特的一套会计科目,也要求审计工作有更强的适应性。

4、会计报告对审计的影响。会计报表是审计计划和实施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基本资料,会计报告公允与否对审计有直接的影响。新会计准则下,会计报告对审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的会计科目的变化和利润表中项目的调整对审计提出的要求。例如,在资产负债表中的长期应付款这一项目实际上是长期应付款账户减去未确认融资费用的余值,这更加公允的反映了企业的负债。利润表的变化在于把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作为营业利润之内,使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得以准确体现。

此外,从合并报表编制上来说,非同一控制下子公司报表项目应该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因为子公司的报表是依据账面价值记录的,所以在合并报表时,要将账面价值调整为公允价值,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结构发生变革,给审计带来了风险。

四、目前我国企业资产管理审计的重点

通过上述对管理和审计的讨论可以看出,长时间以来,由于国家经济体制、相关法律法规、职业准则和企业机制中存在的缺陷,导致在企业的资产管理中,会计对资产信息的控制作用逐步失效。审计作为一个企业监督者,应该改变以前仅仅依靠会计信息执行价值审计的审计方法,而应该数量审计和价值审计相结合,建立更加完善的审计体系,弥补会计对资产信息控制的不足。

1、加强对资产数量的审计。以往对企业资产的审计主要是对其价值的审计,审计师往往只审核账面价值,实地盘点是否账实相符,但是随着公允价值在资产计价中的大范围应用,仅仅靠实地盘点并不能说明资产的价值是否真实、公允,因此,对资产的实地审查,要从价值审计转到数量审计上来。审计资产的数量是否真实,更加有据可依,有利于降低审计风险。对资产进行数量审计,重点是对资产所有权的审计。只有企业拥有的资产,才是企业的资产。虽然有些资产在企业管辖范围内,但是企业并没有取得资产所有权,那么该资产不属于该企业,例如经营租赁的固定资产、受托代销的产品等。对所有权的审计应重点关注审计实施前是否有大宗异常款项入账、账款的来源;与应收类资产相关的存货的减少是否真实;取得实物资产的所有权证明是否齐全等。

2、改变价值审计方法。在以往的审计中,审计的主要工作就是复核会计人员的账表,检查是否真实、合法、有效。而目前会计信息已经不能准确、公允的反应企业的真实情况,单凭对会计资料的复核已经满足不了审计目的的要求,因此,改变审计方法迫在眉睫。重新计算简单的来说就是依据被审计单位的真实业务和已选会计政策,通过对有关数据以人工或计算机辅助技术重新执行计算,与先前会计资料中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的一种审计方法。该方法是建立在会计资料不真实的假设前提下的,所以,不存在因会计资料的不准确而误导审计判断的现象。重新计算在固定资产折旧审计中应用比较多,同样也适用于对数量的审计。但是,重新计算带来的工作量普遍很大,最好采用计算机辅助技术。

3、合理规避风险。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的审计,审计人员不可能把利用公允价值虚增或虚减资产的可能性降为零,那么,审计人员应该在尽可能搜集相关证据、资料进行资产公允价值合理性审计的同时,凭借相关部门出示的对公允价值合理性的担保,转移风险,把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范围内。例如,上面提到的房屋管理机构出示的房产证、证券等金融机构出示的股份认购书、销售货物或购买资产的发票等都是审计人员要重点检查的证明、依据,虽然这些证明、依据不能帮助审计人员完全降低风险,但是可以把风险转移给证明出具单位或个人,降低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篇3

1人性化管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作用

人性化理念的含义就是以人为中心,突出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关心和珍视每个人存在的价值、意义的一种理念。在护理工作中,不仅对护士实行人性化的管理,对待病人也是一样,激发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也让病人充实生活的信心。

精神表现为人的情感、思维、认识、个性特征及行为等,是对外在客观世界的反映,这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而精神病患就是人脑机能出现了异常,在情感、思维、认识、意志和行为等方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障碍,这与日益紧张的生活节奏息息相关,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这类精神病患者承受着巨大的身心痛苦,这一特殊性要求护理者对其进行特殊的关爱和人性化管理。为了更好地促进其精神康复,就需要营造一个温馨的修养康复的环境,创造一个良好的医疗环境,使医患之间交流更加畅通,让患者体会到优质、文明、高效、周到的服务。这要求护理人员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对患者付出更多地关爱、体贴和温情,最终使患者尽快摆脱精神障碍,回归社会,这凸显了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性。

精神科护理的人性化管理是针对护士和患者而言,这就决定了人性化对象管理的两重性,一方面是以患者为中心,另一方面是以护士为中心,并且后者是前者的基础。通过护士的一部分人性化护理,实现对精神病患的人文管理,护士的方方面面都会影响到护理服务的品质,好的护士会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所以管理者首先应该树立“以护士为中心”的理念。在努力提升护士专业技术水平的基础上,维护他们的各种利益,关心和尊重每一位护士的工作,注重他们的职业发展,培养合格的护士。而对患者的管理,除了护士对其的影响,还有各种保健、医疗的效果,只有通过优质的服务进行治疗,更加凸显人性化管理,促进精神病患者实现精神康复的目的。人性化管理的,提高了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护理工作中贯彻以人为本,就是要在护理实践活动中时刻体现人的健康、权利与要求,对人格的尊重,提高人性化的专业服务理念[2]。

2人性化管理措施

2.1转变服务理念,重视精神科人性化护理的重要性。传统的精神科病房是大房间的开放式构造,大家集中在一起,使得每个人的情绪都在互相影响着,并不利于病患的身心健康,而且这种管理模式使得病人的隐私得不到保护,很容易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久而久之,不仅病患不容易康复,而且还容易造成病患与病患之间的矛盾,病患与护士之间的矛盾。随着医院管理模式不断改革优化,这就相对应的要求管理者树立人文关怀的理念,尊重每一位病人的权利。即使精神病人多发生打骂、哭闹的行为,护士也要树立人性化护理的理念,宽容和理解病人,合理对待他们的这种异类行为。

2.2激励护士实现自我价值,自觉爱岗敬业。以人为本也体现在对护士的全方位的人性化关怀上,有时过大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会影响护士的情绪波动,因而影响了护理计划的效果[1]。护士对病人的关怀程度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管理者对护士的关怀程度。注重护士的要求,比如为其办理生育保险和社会保险等,延长产假的同时,为他们保留职位,将关心人和关心工作结合起来。在护士遇到困难时,要及时的帮助解决,这会极大的增大护士爱岗敬业的决心。

在为护士提供一系列保障措施的同时,还要坚持以激励为主。护理部尽力创造学习氛围,争取聘请国内外优秀的护理专家到医院讲课;提高护士的知识水平,让更多的护士参加学历教育,最大程度的满足临床护士迫切提高自身学历的需求,帮助其提升自信心;在国际护士节上,张榜公布优秀护士、劳动模范的事迹,优先提升受表彰人员的岗位,并为其提供去国外进修的机会;在节日里多举办一些积极向上的娱乐活动,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和了解,还可以在节日开展爱心活动,病人、家属和护理人员参加同乐活动。激励护士爱岗敬业,树立人性化管理理念,将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照顾病人的行动中去。

2.3重视病人的需求,尊重病人的权利。为病人提供宽松的就医环境,尊重病人们的隐私。注重周围环境的舒适度、整洁度,可以在病区、门诊大厅等地设置一些绿色植物,或者播放一些舒缓的背景音乐,让病人在愉快的心情下接受治疗。在此基础上营造出有家庭氛围的治疗环境,工作人员可以用亲切的昵称称呼病人,打破病人穿病服,医护人员穿工作服的明显界限,尊重每一位病人,可以共同用餐,鼓励患者生活自理,收拾床铺、洗衣、洗餐具等简单的劳动,并为病人提供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准备一些康复活动设施等方便病人能更安心的就医,让病人感受到像家庭一样的温馨环境,增进护患之间的亲密度。

在消除病人精神障碍的同时,重视以心理治疗为主导,综合体育治疗、娱乐治疗和工作治疗等各种方式,帮助其树立生活的信心和走向新生活的能力。通过实施人性化的管理,以患者的满意度为目标,坚持护理质量为核心,关心患者,时刻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做好与家属的沟通工作,耐心的解释病人在生活上、疾病上、心理上的种种问题,并尽快的加以解决。与家属保持密切的联系,随时向家属汇报病人情况,并让病人随时能与家属联系,减少医疗纠纷的同时,尽快帮助精神病患回归社会。

3结语

人性化管理大大缩短了的治疗时间,并提升了治疗效率,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不仅为护士护理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而且可以帮助病人更加安心的参加治疗,减少医患矛盾。在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的同时,护士要主动积极的进行护理工作,关爱和尊重患者,深入了解病人病情的同时,倾听病人内心的感受,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决心,促进精神病患者的尽快恢复。

篇4

Optimization improvement of key technology of cloud electronic identity management and authentication system

WANG Pengcheng, XIE Kunpeng

(Henan Institute of Finance, Zhengzhou 450000, China)

Abstract: There are high risk, low efficiency of database storage, high authentication error rate in the current identity management authentication technology. Therefore, a cloud electronic authenti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is proposed. This system is mainly composed of authentication server, system server and cloud access server. The control agent module in the authentication server intercepts the data information that the user requests for authentication by resource server, and sends the data information to the certification service module. When the user enters into the information database, the files required by the user are encrypted and decrypted by the RSA system server module. The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relies on the user′s private key and authentication token. The data information is uploaded to the cloud access server for storage and transmission to complete the entire cloud electronic identity management and authentication. Partial functions, flow charts of file encryption and decryption in RSA module, as well as the power operation process of large numbers multiplication and large mathematical model in the verification process of RSA module are given in this paper.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s that proposed identity management and authentication system has low energy consumption, high efficiency and high precision of data processing.

Keywords: identity management;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RSA module; security

0 引 言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公共网络服务、事务查询等功能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电子信息系统上。它可以为跨互联网的用户们提供安全快速的身份认证服务。电子信息系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但随之也存在电子信息技术安全性方面的问题[1?3]。其中的重要部分便是身份安全问题。构建一个安全性优良的电子身份信息管理和认证系统是目前相关专业人员的重点研究方向[4?6]。

目前的身份验证方法都存在一些不足。如文献[7]提出了OPEN ID身份信息处理系统,具体过程为让用户事先在网站上注册个人信息,并且任何网站都可以使用OPEN ID进行登录,对用户身份进行认证。因为网站质量参差不齐,导致OPEN ID技术不稳定,安全风险也很大。文献[8]提出单点登录法,当用户访问任意的服务器,只要登录过一次,通过其中的安全认证,那么下次用户再访问其他资源的时候则无需再次认证登录。其缺点为安全性能太低,中央数据库的管理代价较高。还会产生第三方服务器跨域问题。文献[9]采用了OITF联合身份管理系统,这种管理系统可以为多个应用系统进行身份认证,实现了跨域的单点登录与身份管理。但由于身份安全级别的不同,安全认证的需求也不同,在多个应用系统中,要想使用统一的认证体系需要大量的开销,极大地提高了成本。为了解决以上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云电子身份管理认证系统。

1 云电子身份管理与认证系统设计

1.1 系统结构

云电子身份管理认证系统主要将数据库中的用户个人信息与各个应用系统的数据通过身份认证系统,来进行统一的管理、认证。首先,认证服务器将会对用户的身份进行确认,认证服务器中的控制模块截取用户对资源服务器请求认证的数据信息,并将数据信息发送到认证服务模块进行用户身份认证。用户进入到信息数据库中后,需要通过系统服务器中的核心模块,也就是RSA模块对用户所需文件进行加密解密处理,最终将数据信息上传到云访问服务器中,以完成整个电子身份认证管理过程。云电子身份管理与认证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1) 认证服务器。认证服务器含有控制模块与认证服务模块。其中,控制模块截取用户对资源服务器请求认证的数据信息,并将数据信息发送到认证服务模块进行身份认证。认证服务器为身份认证系统与认证服务模块之间必不可少的一环。为了在服务器交换数据信息时,用户数据和认证服务器保持完全分离,需要使用控制模块,它可以保护用户个人信息的安全。而认证服务器在客户端完成相应的身份信息认证工作。在后台的信息数据库里存储了大量的用户个人信息数据。为了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用户与认证服务器各拥有一个RSA密钥,RSA密钥可以实现用户与客户端的互相验证,用户可以根据认证服务器的公钥信息判断验证服务器身份是否合法。

(2) 认证客户端。在每个公共网络与内部网络的未认证的用户主机里都有一个认证客户端,其是身份验证系统的操作界面。

(3) 认证令牌。认证令牌是在进行身份认证时随机生成的动态数字,经过函数计算能够得到动态口令。身份验证系统会将得到的动态口令与用户的ID信息进行对比查询,提交到认证模块的服务器中,以此来验证用户的身份。在身份验证系统中,每一位用户都会得到一个认证令牌。

1.2 系统服务器结构设计

认证模块、系统管理模块、用户模块、RSA管理模块以及数据库管理模块组成了完整的系统服务器。系统服务器依靠模块化的部件,确保身份认证系统更具有扩展性、安全性。系统服务器构造如图2所示。

整个系统服务器的基础模块为RSA模块,其可进行RSA加密或解密,实现大数运算,根据其他模块的需要来进行计划调度。同样可以进行计划调度的还有数据库管理模块,它对用户数据进行处理。用户进入到信息数据库中后,通过系统服务器中的RSA模块,对用户所需文件进行加密解密处理,依靠用户私钥和认证令牌实现身份认证,将数据信息上传到云访问服务器中进行存储和传递。系统管理模块为身份认证系统的核心,可对其他模块进行协调并加载服务。

1.3 云访问服务器

云访问服务器给用户提供存储和共享数据信息,并进行数据传输功能。云访问服务器的工作效率对于身份管理与认证系统有着很大的影响。云访问服务器的结构图如图3所示。

由图3可见,云访问服务器分为用户注册、用户登录、添加删除好友、文件上传、文件下载和文件共享6个模块。依靠云系统的庞大容量来满足身份认证系统的扩展需求。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加密后即可储存在云系统中,进行过加密处理的文件除了用户本人以外,无法被读取,从而保证了整个身份认证系统的保密性、安全性。

2 身份管理与认证系统的软件设计

2.1 RSA模块功能设计

RSA模块是云电子身份管理认证系统的核心模块之一,其可以运算RSA算法,还可以对文件进行加密解密处理。RSA的性能影响着系统的性能,因为在身份验证系统中,基本上所有的函数运算都需要RSA模块来完成。下面为RSA模块中的部分功能函数:

Clargent函数的功能为可以将大数进行计算,比如基本的加减乘除、模幂与位移的运算等。内存中大数的构造即为Clargent函数:

enum LIMIT{LENGTH = 0xFF};

unsigned long _len;

unsigned long _data[LENGTH];

其中:len是大数的总长度,大数的最大长度即为len×32=8 192 b,Data为总长度中每一位的具体数值。进行运算设计时,将2×32作为基底,以左边代表低位,右边代表高位。

下列函数都与大素数相关:

InitSmallPrimes代表素数测试模块所用的初始化小素数表;

SmallPrimeTest代表对产生的大数p进行的小素数检验,检验通过后再对大数p进行RabinMiller测试;

RabinMillerTest代表对产生的大数p进行RabinMiller测试,若测试通过则认为大数p为素数;

下列是与密匙相关的一些函数:

GetCommonDivisor代表获取到两个大数的最大公约数;GetE代表生成私匙(n,e);GetD代表生成公匙(n,d);RSAEncrypt代表将数据进行RSA加密处理;RSADecrypt代表将数据进行RSA解密处理。

为了让文件与数据的相互转换变得更加简单,RSA模块在文件加密处理时将文件作为大数来运算。一般文件的大小基本都比理论上大数的总长度大,所以在进行文件转换时需将文件分段处理,对文件进行分段加密处理,最后再连接成一个完整的文件。解密过程同加密过程完全相反。

下面是文件的解密流程,如图4所示。由图4可知,需进行加密解密处理的文件共两个,其中,Encode text代表将对文件进行加密处理;Decode text代表将对文件进行解密处理。

2.2 RSA模块进行大数乘法过程

为了实现大数和unsigned long类型的乘法,RSA模块需要先列出一个函数式,然后依据函数式来反复调用这一模块。设A为位数是m的大数,设B为unsigned long类型数,则最后大数A*B的运算过程为:

(1) 设C0=0,i=0

(2) 则可得Ri=Ai*B+Ci

(3) 如果 Ri>0xFFFFFFFF,Ci+1=Ri/0xFFFFFFFF,Ri=Ri&0xFFFFFFFF

(4) 如果Ri

(5) 如果i≥m,则结束

(6) i=i+1,重复步骤2

2.3 RSA模块进行大数模幂运算过程

在RSA模块进行电子身份认证运算过程中,私钥与公钥的值确定后,若想完成身份验证并签名,无论再进行发送还是接收都只需再运算一次,这种运算的过程称之为模幂运算。构成模幂运算的为模乘运算,因为在RSA模块中,大数位通常大于512 b,大数模幂的运算量则会很大。若想提高运算速度,需要简化模幂算法,如下为简化的大数模幂运算过程:

为了求得D=C15%N,因为a*b%n=(a%n)*(b% n)%n,那么可以得出:

C1=C*C%N=C2%N

C2=C1*C%N=C3%N

C3=C2*C2%N=C6%N

C4=C3*C%N=C7%N

C5=C4*C4%N=C14%N

C6=C5*C%N=C15%N

故可以将模幂运算e=15分解为6个模乘运算。通过分析上述函数式的规律可以得出e为任意值时,使用函数算法计算出D=Ce%N:

D=1

While e≥0

If (e非偶数)

D=D*C%N

D=D*D%N

e=e-1

If (e非奇数)

D=D*D%N

e=e/2

最终回到D

根据结果进行分析得知,D乘C的具体时间通过检验e的二进制各位数得出,并且在检验过程中,由左至右的检测比较简单,如下:

D=1

For i=n to 0

D=D*D%N

If e[i]=1

D=D*C%N

最终回到D

3 实验分析

作为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重要的数据传输设备,身份认证系统需要向用户提供访问服务。用户是否能安全地登录客户端,对身份验证系统有很高的要求,实验对本文设计的云电子身份管理认证系统进行测试,验证其性能。

3.1 测试准备

在实验中本文采用了Avalanche 测试工具,其可模拟出大量的用户对本文设计的身份管理与认证系统进行访问,进而得出具体的实验结果。为了避免客户端和身份认证服务器在实验身份认证过程中读取的数据不同,采用Ethereal 抓包工具来抓取动态数据包,再对数据包进行解析。

3.2 测试结果

为了验证本文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在各种不同条件下进行了多次测试,测试的结果如表1所示。通过表1可以得知:当最大并发数达到2 000,2 500,3 000时,本文设计的身份管理和认证系统CPU 消耗的最大值并未超过系统合理运行所要求的最大限度,当并发数达到很大的数值时,系统依旧可以正常运作;本文的身份管理和认证系统对于用户要求响应的时间在220 ms左右,具有较高的认证效率;在测试过程中,当并发数值达到很大时,本文身份管理和认证系统对于数据处理的正确率也在99%以上。在身份认证系统中,由于系统软件部分的运算速度有限,所以在对文件进行读取和加密解密的过程中,对于函数式的运算性能要求十分苛刻。下面对本文提出的身份认证系统的文件加密解密运算执行时间进行性能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

由图5可知,对不同大小的文件分别进行加密和解密测试后的验证结果显示出文件的大小与文件加密解密的时间成正比,并且文件加密解密的所用时间都是ms级,非常微小。故本文提出的身份认证系统可以满足用户进行高效率身份认证的需求。

4 结 论

本文提出一种云电子身份管理认证系统,系统主要由认证服务器、系统服务器与云访问服务器组成。实验结果表明,提出身份管理和认证系统耗能低、认证效率高,具有较高的数据处理精度。

参考文献

[1] 王群,李馥娟,钱焕延.云计算身份认证模型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15,41(2):135?138.

[2] 朱莉蓉,陈宁江,何佩聪,等.基于动态信任管理的云用户行为认证服务系统[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0(6):1485?1493.

[3] 王文清,柴丽娜,陈萍,等.Shibboleth与CALIS统一认证云服务中心的跨域认证集成模式[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5,24(4):45?50.

[4] 李丙戌,吴礼发,周振吉,等.基于信任的云计算身份管理模型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科学,2014,41(10):144?148.

[5] 王雷,王平建,向继.云存储环境中的统一认证技术[J].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2015,32(5):682?688.

[6] 叶丹.云智能生活中的身份安全[J].五金科技,2014,42(5):82?85.

篇5

一、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概述

土地、森林、矿产、生物及水等都都属于自然资源,其在原始状态下即具有价值。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对领导干部任期内所在辖区内的自然资源和资产的开发和和保护情况的评价。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自然资源和资产作为公共物品,政府作为其管理者,需要承担着公众受托责任。而领导干部作为政府部门的管理者,对自然资源和资产的开发、保护和利用承担着重要责任。因此需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在领导干部离任时,对领导干部任职期内的自然资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等管理行为的真实性和合规性行审计,客观反映领导干部对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通过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能够进一步对领导干部的行为进行规范,避免自然资源浪费现象发生,而且有利于强化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监管。

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的建议

1.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

在领导平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全面开展之前,可以通^开展试点,以便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步骤的便捷性和有效性进行确定。因此在具体工作中,在选择自然资源丰富而且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来进行试点,同时还要进行实地考察,对自然资源的各种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方案。

2.将年度审计与离任审计有机结合

我国各级政府换届时间相对集中,这也会给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如果在短期内进行离任审计也很难保障审计工作的质量。因此在具体工作中,可以将年度审计与离任审计有效结合,通过适当的开展年度审计,而且对自然资源的年度审计还要与领导干部任职期间保持同步,以此来对历届领导干部环境责任进行合理划分。由于当前我国政府审计人员数量十分有限,因此全面推行年度审计也不切合实际,因此可以以2―3年作为一个滚动期间,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借鉴经济责任中的滚动式任中审计的做法,使自然资源年度审计成为常态化工作。

3.建立自然资源信息共享平台

在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中,由于自然资源信息呈现出碎片化特点,这也对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带来了较大的影响。针对于这种情况下,需要加快构建自然资源信息共享平台,集中对各类自然资源数据进行管理,有效的保障各项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从而使审计人员能够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的自然资源利用情况进行充分了解,从而得出客观和公正的审计结论。

4.探索运用“先审、后离”模式

目前我国的离任审计,一般都是“先离任、后审计”的模式。而离任审计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正确评价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环境责任,以作为组织部门绩效考核、人事任免的依据。如果在领导干部已经发生人事调动甚至办理升迁手续之后,再实施相应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非但不能达到这一目标,反而会给审计人员带来压力。因此,为了达到离任审计效力的最大化,可以考虑将审计关口前移,逐步推行“先审计、后离任、再任命”的审计模式。通过任前、任中、任后审计的有机结合,实现对审计资源的有效整合,从而降低审计成本。

5.运用风险导向,审计重点资源

由于我国自然资源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政府部门的审计人员也十分有限,很难对所有的自然资源资产进行全面审计。因此,我们可以考虑运用社会审计的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比如,对那些公众重点关注的自然资源进行重点审计,而对于其他的非重点自然资源资产,则可以采取抽样的审计方法进行常规审计。对部分种类、部分地域的自然资源资产进行重点审计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以便我们能够更加合理地配置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

6.与各政府部门协同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自然资源资产的复杂性决定了审计机构必须加强与各政府职能部门的协同合作。自然资源资产的具体信息掌握在各政府职能部门手中,得到它们的配合审计工作可以更好地开展。特别是与国土、水利、农业和环保等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它们已经完成的基础工作,可以有效地提高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工作效率和审计质量。

三、结束语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充分的结合了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及管理情况,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的良性互动,共同发展。我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开展的时间较短,但随着该项审计工作的常态化,审计人员会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创新审计方法,探索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新思路,从而更好地促进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实现对资源环境的有效的保护。

参考文献 :

篇6

制度创新建议审计理论创新。现代监督理论与实践经验证明,在各种监督制约机制中,最有力、最有效、最权威的是自上而下的垂直监督,其他监督是否奏效,都取决于垂直监督机制是否健全强化。国家审计的本质是监督,而监督的效能也同样取决于领导体制上的突破与创新。党的十六大从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强化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的高度,赋予 了审计机关更重要的职责。为此,建议国家审计的领导体制应由现行的双重领导体制尽快向相对垂直的领导体制(即实行人财物省以下垂直领导)转变;离任审计的重点也应向全面评价其是否规范地依法行政、有无重大决策失误造成严重损失浪费、有无因搞“政绩、形象工程”等而造成本级政府或本单位严重负债、有无重大违法违纪问题、有无重大责任事故等方面转变。

法律法规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审计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现行审计法律法规有些已经跟不上时展步伐。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也需要国家的审计法律法规与时俱进,不断地进行适应性调整。除在审计领导体制改革上提供法律支持以外,还应对离任审计工作统筹进行依法规范,由单纯的合法性审计向合法性审计与效益审计兼顾转变;由单纯的低层次财务收支审计向高层次的客观评价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转变,并从领导体制、管理机制和实施程序等方面,为离任审计提供适应性较强的法律保障。

协调机制创新。开展高效能的离任审计必须确定科学的协调机制,即通过相关权力的合理分割,建立权力的制衡和约束机制,从而有效地防止权力的滥用,克服权力异化现象,使权力的运作从属于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必须统筹协调好各有关部门,使离任审计形成整体合力。

首先,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应进一步统一思想,切实加强对离任审计的组织领导,提高广大干部认真接受离任审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其次,组织部门作为干部离任审计的牵头单位,应提前向审计部门提供待审对象名单,合理安排免、审、任的时间差,为审计部门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再次,纪检监察机关应向审计机 关提供被审计对象的有关情况,及时调查处理离任审计移交的有关问题。此外,还要健全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报告制度。审计结果报告应同时抄送本级和上级党政有关部门,上级领导机关应区别问题的不同性质,采取相应的查处措施。

方式方法创新。首先要强化审计工作的“阳光操作”。在干部离任审计过程中,要通过召开座谈会、通报会、个别走访等形式,广泛发动群众,拓展取证渠道;充分利用内审成果和民主理财、政务公开、财务公开等有关资料,深化离任审计重点,建立并完善审计结果公示制;要重视群众质疑,对群众提出的疑点,应深入调查,辨明真伪,不留盲点。

篇7

一、离任审计工作中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

(一)离任审计开展的时间有些滞后

离任审计是为了客观评价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履行本职工作的实际情况,是实行权力制衡和民主监督的一种重要手段,也为组织部门评价和考核干部提供科学依据。一般的模式是“先审计再离任”,不经审计不得离任,只要这样才能实现离任审计的管理职能,才能对干部管理起到积极作用。但实际上在大多数企业都是按照“先离任后审计”的模式在开展工作,把离任审计当作例行公事的事后行为,削弱了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作用,也削弱了其时效性,难以防患于未然。更有甚者,有些企业审归审、用归用、甚至未审先用,审计成果的作用无从体现。

(二)离任审计制度的落实不够,离任审计与人事、纪检部门考核、考察结合不够

离任审计制度的落实涉及到组织、纪检和审计三个部门,这也正是干部监督机制的联合体现。有一个环节不落实离任审计就会受到影响。但在有些企业,组织、纪检部门一般在离任前进行考核、考察,离任审计在调任或离职、退休后进行,而且往往采用“先任后审”的做法,这样就给审计工作带来诸多不便。譬如对领导干部办理了调任或升迁,即使在审计中发现了重大的腐败或重大的违法违纪等问题,也给纪检和组织部门处理问题带来很大麻烦和难度,要对领导干部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就会受到影响,会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也会使离任审计结论得不到落实,离任审计结论的作用被冲淡。

(三)离任审计实施难,审计建议难以落实

有些单位接任领导认为离任审计与己关系不大,敷衍了事,要求被审单位提供的资料和文件难以满足,审计调查取证难。离任领导大多任职时间长,少则 3-5 年左右,多则 8-10 多年,审计期间跨度大,资料繁多,业务量大,在此期间有关政策及财务、当事人变更频繁,新来人员对过去发生的一些经济事实不清楚,这些都给审计工作带来困难,使其无法深入进行,无法揭示深层次的问题,审计质量得不到保证。也有些企业只看到领导在位时的业绩,对其存在的问题不重视不追究,只是一味让后任去处理,这样导致继任者积极性不高、甚者不理前任的遗留问题也不采取有效措施,听之任之,导致审计结果利用率低,削弱了审计效果,这样审计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更有甚者,审计者与被审计者的领导层次不清,往往出现同级审计,或者是被审计人员甚至将变成审计人员上级,使审计人员在离任审计伊始就处于困境,存有顾虑。诸多因素,导致了离任审计实施难,审计建议难以落实。

(四)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内部审计力量薄弱,审计质量缺乏保证

离任审计是一种综合性的业绩评价工作,没有一成不变的工作模式可以借鉴,而且涉及的知识面广,要求审计人员既要懂财务、审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又要懂工程、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不仅要具备查帐技能,还要具备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但大多数内部审计人员由会计、审计专业人才担任,对工程及法律知识不够精通或知之甚少,这样就无法胜任离任审计工作。由于专业胜任能力的不足,内审人员往往采取传统的内审方式方法来做离任审计工作,就无法查出深层次的、普遍的、倾向性的问题,也无法对查出的问题进行透彻的、综合性的分析,导致无法发挥离任审计应有的作用,削弱了审计工作的质量。

二、针对离任审计工作中的主要问题,提出如下解决思路

(一)科学分类,针对不同类别的离任者选择不同的审计类型

离任审计的主要目的是正确评价领导干部在任期间的业绩,对其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客观评价,肯定成绩、找出不足,为组织部门的干部任免与选拔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应该提倡“先审计后离任”的工作模式。但如果对所有的离任者都采取统一模式不仅费时费力也不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所以有必要对不同的离任者采取不同的审计方法。对于转任、调任、升迁的领导干部坚持“先审后离”,让其最大限度的配合审计部门工作,如果真的查出了问题,视问题大小合理进行处理,即可避免干部任用方面的失误也可增强干部的责任感,并可进一步提高内审部门的威信,提高审计效果、成果。对于辞职、退休或不再安排新的领导岗位的干部可以视情况采取“先审后离”或“先离后审”,这样就可以让继任者尽快投身于工作,避免由于前任离任前无心工作而让企业生产经营工作受到影响。

(二)协调内部审计与组织、纪检部门的关系,加强离任审计工作的配合

离任审计要在审计领导干部主持工作期间的重大财务收支、遵守法律法规、提高企业经营效率与效果的同时,还要重点审计其对重要资产处置、基建工程建设、重大物资采购等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与实施结果,提出客观评价,增强其责任心和责任感,提高其治企能力。组织部门应将离任审计结论作为考核任用干部的主要依据,并将审计情况写进考察材料并进行任前公示。纪检监察部门要把审计结果作为干部率先垂范、廉洁自律的重要凭据纳入廉政档案管理。

(三)提高效率,确保离任审计工作的质量

各部门应增强全局观念和宏观意识,加强协调配合,将离任审计引入干部管理与监督之中。组织和纪检部门也要监督审计结果的执行情况,对于审计中查出来的问题,其整改责任均应由现任主要负责人承担,并作为对其考核升迁等的依据。审计方法上要大胆改进,对于管辖单位多,时间跨度长的离任审计,必须采取适当的抽样审计和重点审计。从账户入手,结合座谈、走访等账外调查法,全面真实高效地拿出审计结果;推行“双保证书”制度,即被审计单位或个人签订向组织提供真实资料保证书,审计人员签定审计质量责任保证书,以相互监督和制约。为了降低风险保证审计质量,也可以尝试由多部门联合参加的任中专项审计,这样就有利于解决离任审计时间仓促、工作量大、突击性痕迹突出的缺陷。离任审计还要充分利用内审部门在日常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收集到的资料和外部中介结构在内部控制审计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等问题,深挖管理层舞弊及管理层凌驾于内控之上的行为。审计部门还应实行审计公示制度,促使审计人员履行程序,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同时与被审计领导存在利害关系的人员必须申请回避。

(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力量

吸收即懂财务、审计专业知识又懂工程、造价、法律、计算机等方面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加入到审计部门,鼓励审计人员参加中国注册会计师或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考试,并采取多途径、多渠道进行后续教育和岗位培训,使审计人员不但具备专业胜任能力而且要一直保持这种能力。法人治理结构中,在董事会设立审计委员会或者由董事会直接领导内部审计部门,使其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离任审计时,选派责任心强、综合素质高的人员加入审计项目组,并通过检查会计账簿、会议记录、工作总结、监管报告、制度规定,个别谈话、召开座谈会、进行民主测评等方式全面了解情况,并根据平时积累的资料和掌握的情况对重点问题和重要情况给以更多的关注。

离任审计如果只关注领导干部是否完成了各项财务指标,生产经营是否合法合规,就会导致领导干部的短期行为,这势必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和长期获利能力,所以离任审计只是一种手段,审计的精神实质是为了引导继任者更好的为企业工作。当审计成为企业内部管理的一种常态和惯例时,审计职能才能为组织部门任用和选拔干部提供科学依据,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有效帮助。

参考文献:

[1]林钟高,龚明晓.离任审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篇8

(二)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内部审计力量薄弱,审计质量缺乏保证

离任审计是一种综合性的业绩评价工作,没有一成不变的工作模式可以借鉴,而且涉及的知识面广,要求审计人员既要懂财务、审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又要懂工程、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不仅要具备查帐技能,还要具备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但大多数内部审计人员由会计、审计专业人才担任,对工程及法律知识不够精通或知之甚少,这样就无法胜任离任审计工作。由于专业胜任能力的不足,内审人员往往采取传统的内审方式方法来做离任审计工作,就无法查出深层次的、普遍的、倾向性的问题,也无法对查出的问题进行透彻的、综合性的分析,导致无法发挥离任审计应有的作用,削弱了审计工作的质量。

二、针对离任审计工作中的主要问题,提出如下解决思路

(一)科学分类,针对不同类别的离任者选择不同的审计类型

离任审计的主要目的是正确评价领导干部在任期间的业绩,对其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客观评价,肯定成绩、找出不足,为组织部门的干部任免与选拔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应该提倡“先审计后离任”的工作模式。但如果对所有的离任者都采取统一模式不仅费时费力也不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所以有必要对不同的离任者采取不同的审计方法。对于转任、调任、升迁的领导干部坚持“先审后离”,让其最大限度的配合审计部门工作,如果真的查出了问题,视问题大小合理进行处理,即可避免干部任用方面的失误也可增强干部的责任感,并可进一步提高内审部门的威信,提高审计效果、成果。对于辞职、退休或不再安排新的领导岗位的干部可以视情况采取“先审后离”或“先离后审”,这样就可以让继任者尽快投身于工作,避免由于前任离任前无心工作而让企业生产经营工作受到影响。

(二)协调内部审计与组织、纪检部门的关系,加强离任审计工作的配合

离任审计要在审计领导干部主持工作期间的重大财务收支、遵守法律法规、提高企业经营效率与效果的同时,还要重点审计其对重要资产处置、基建工程建设、重大物资采购等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与实施结果,提出客观评价,增强其责任心和责任感,提高其治企能力。组织部门应将离任审计结论作为考核任用干部的主要依据,并将审计情况写进考察材料并进行任前公示。纪检监察部门要把审计结果作为干部率先垂范、廉洁自律的重要凭据纳入廉政档案管理。

(三)提高效率,确保离任审计工作的质量

各部门应增强全局观念和宏观意识,加强协调配合,将离任审计引入干部管理与监督之中。组织和纪检部门也要监督审计结果的执行情况,对于审计中查出来的问题,其整改责任均应由现任主要负责人承担,并作为对其考核升迁等的依据。审计方法上要大胆改进,对于管辖单位多,时间跨度长的离任审计,必须采取适当的抽样审计和重点审计。从账户入手,结合座谈、走访等账外调查法,全面真实高效地拿出审计结果;推行“双保证书”制度,即被审计单位或个人签订向组织提供真实资料保证书,审计人员签定审计质量责任保证书,以相互监督和制约。为了降低风险保证审计质量,也可以尝试由多部门联合参加的任中专项审计,这样就有利于解决离任审计时间仓促、工作量大、突击性痕迹突出的缺陷。离任审计还要充分利用内审部门在日常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收集到的资料和外部中介结构在内部控制审计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等问题,深挖管理层舞弊及管理层凌驾于内控之上的行为。审计部门还应实行审计公示制度,促使审计人员履行程序,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同时与被审计领导存在利害关系的人员必须申请回避。

篇9

第四条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分为A、B、C三类。

A类是指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承担重要经济管理职能、社会关注度高、掌管使用政府性资金数额大、下属单位多的重要部门、单位领导。

B类是指掌管使用政府性资金数额较大,掌管一定数额专项资金或下属单位较多的部门、单位领导。

C类是指掌管使用政府性资金数额较小,财政资金主要用于人员经费和日常运转、管理相对规范的部门、单位领导。

第五条坚持任期审计与离任审计相结合,以任期审计为主,对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实行分类管理:

对A类对象实行“任中抽审和离任必审”制度,领导干部在离任前必须接受一次审计,原则上两个会计年度安排一次审计。

对B类对象实行“任中抽审和离任抽审”制度。抽审对象主要包括:一是群众对执行财经纪律反映比较强烈的单位领导;二是在以往审计中反映出来的违纪问题较多且性质相对比较严重的单位领导;三是掌管社会公益性专项资金及群众较为关注的单位领导;四是由于其他原因,县委、县政府认为需要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单位领导。原则上三个会计年度安排一次审计。

对C类对象实行“财务收支审计和离任交接”制度。以财务收支审计结合离任交接手续或离任交接手续代替经济责任审计。

第六条离任领导干部有下列情况之一,一般不再安排经济责任审计:

(一)离任时已列入人大述职评议计划的;

(二)财务资料已损毁或无法查找,不具备审计工作基础条件的;

(三)已定居国外或死亡的;

(四)已离开任职岗位一年以上的;

(五)已被纪检监察机关或司法机关立案调查的;

(六)已被提拔或调任可能影响经济责任审计公正进行的岗位的;

(七)经县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会议讨论认定的其他情况。

篇10

  1.离任审计工作的认识统一不够。1999年5月中央两办规定下发以来,各地虽然相应制定了试行办法,但对离任审计的宣传不力,党政领导的认识不高,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不够,离任审计工作尚未到位,致使离任审计工作执行混乱,流于形式,审计结果的运用受到影响,基本上把离任审计混淆于常规审计。如有的地方中央两办规定下发后,熟视无睹,无动于衷;有的审计机关对离任审计期望过高,认识偏激,没有正确认识到审计认定的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是组织人事部门对领导干部调任、免(辞)职、退休等提出审查处理意见时的一项参考依据,而不是全部依据。离任审计是加强干部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而不是全部手段。

  2.离任审计制度的落实到位不够。离任审计制度的落实涉及到组织、纪检和审计三家。这也正是干部监督机制的联合体现。有一个环节不落实,离任审计工作就会受到影响。从目前多数地方执行的情况来看,普遍存在审计结果的落实不够,最明显的就是“先任后审”的逆程序作法,这种“马后炮”式的审计,给审计人员核实问题,搜集证据、征求意见、处理问题、落实结论等带来诸多不便,特别是办理了调任、转任、升迁的领导干部若发现了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给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督部门处理问题带来更大的难度,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如某地有一领导干部2个月前已下文转任某局局长,组织部才委托进行离任审计,结果审计中发现原单位的财务违纪,处理时组织部门认为已作安排,不便推翻,使这次离任审计结论得不到落实。

  3.离任审计方案的可操作性不强。现行的离任审计制度中审计范围、程序、纪律和结果运用都是硬性规定了的,但在实际操作中离任审计的对象、内容、方法、质量要求、责任界定、评价标准以及离任审计各方的风险责任等方面都显得不够具体明确。比如审计对象上,如何规范立项,正确处理审计对象多而时间要求紧与审计力量少、经费少而工作要求高的矛盾;审计内容上有下属单位的是全面审计还是只审所在机关的财政财务;在评价标准上,应把握什么样的评价范围和标准?在风险责任上,组织、审计、纪检和被审计单位在离任审计工作中应承担什么风险?审计应达到什么质量标准等等,都没有一个详细可操作的规定。致使目前一些离任审计操作中,繁简不一,标准不同,结果的真实性和效益性受到影响。特别在责任的划分和评价上,五花八门,空洞单调和不负责任,这显然有失公正。

 4.离任审计工作的实效性不强。由于目前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加快,人动频繁,离任审计对象较多,有的时间跨度较长,而审计部门力量较少,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审计方法上老一套,单纯于就账论事,审计资料的连贯利用也不够,审计经费跟不上,往往使离任审计工作“马拉松”,人疲马乏,效率不高,严重影响离任审计结果的运用。如某地年初安排离任审计28个,全局6名审计人员全力以赴,拖至年底才拿出审计结果,这样的结果在组织部门早已失去了使用价值。   二、加强和改进离任审计工作的对策

  1.提高认识,加强离任审计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大离任审计的宣传力度,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离任审计意识,积极主动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支持。严格按照中央两办《规定》,成立一个由党政有关领导参加,组织、人事、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组成的离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离任审计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建立联系会议制度,及时布置、反馈和研究离任审计工作,设立专门经济责任审计科室,建立专门的离任审计数据库,适当补足离任审计工作经费,真正支持审计执法,为离任审计工作撑腰壮胆,给离任审计工作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篇11

篇12

收录日期:2017年4月16日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审计中的新领域,是审计中的重点与难点。目前,我们正处于一个资源约束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的社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改善环境质量是当务之急,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增强领导干部生态理念,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重要措施,是对其在任职期间履行自然资源资产开发、利用和保护责任情况进行独立审查、评价、鉴定,并发表审计意见的活动。

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的研究,即主要集中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审计目标、审计主体、审计内容、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以及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等方面,已取得了初步进展,而且一些地区进行了试点,亦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关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理论研究较多,实证研究较少,亟须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来指导实践和进行操作。

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依据与原则

(一)审计依据。经过地方人大常委会审查通过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方案》及相关规章制度。

(二)审计原则。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按《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方案》及其指标体系进行,而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本指标体系)的构建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通过借鉴国内外现有的指标体系,并根据指标体系的实际需求,遵循以下的原则考虑指标的选取。

1、可操作性原则。指标体系的构建目的主要是为了评估拟离任省、市、县(区)主要党政负责人在任期内对生态文明各个方面行政的效率和效果,需要考虑在县级以上各项规划中的控制与引导,即可操作性原则是首要原则。

2、相容性原则。本指标体系应当与国家、省、市有关生态的政策标准相结合。

3、可计量原则。指标体系应当定量化与定性化结合,做到能够量化的,尽可能有定量的表征方法。

4、区域性原则。各省、市、县(区)有其特有的生态环境条件,本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的指标值对所有省、市、县(区)适用。

5、前瞻性原则。指标体系不是静态不变的,构建时要充分考虑到历史演变过程,并且能够对未来发展做出一定预测,以便做出合理的计划安排,促进当地生态文明发展。

三、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方法与程序

(一)登记建账。根据审计内容,由各地按照当地审计局的统一要求,建立自然资源资产登记台账,定期更新台账,确认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上任时的自然资源资产初值。

(二)联合检查。由组织、审计、统计、环保、国土、林业、水利等职能部门成立联合审计组,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对领导干部离任时的自然资源资产登记台账进行期末检查和核对。

(三)抽样调查。采取问卷调查或座谈会的形式,向长期生活在该区域的有关人员进行问卷或座谈会了解情况,并对环境保护执行情况有关指标进行抽样调查。

(四)数据汇总。根据登记台账与抽样调查结果,由联合审计组完善《自然资源资产审计表》数据采集。

(五)出具审计报告。根据数据处理方法,对《自然资源资产审计表》进行数据处理,得到综合评价数值,然后根据综合评价数值的大小,出具客观、公正的审计报告。

四、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主要内容

依据《中国自然资源手册》,结合当地实际,审计内容主要为当地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资产及保护、耕地保护和国土征用、矿产资源开发、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及其制度执行等五个方面的职责与责任。

(一)自然资源资产及其保护责任。主要包括:单位GDP能耗、耕地保有面积、征用土地闲置面积、工业用地投资强度、单位GDP建设用地、绿色建筑比例、湿地生态保护情况、生态保护地面积及占辖区土地总面积比例、土壤环境质量达标率、水土流失面积、当年水资源量、人均综合用水量、单位GDP用水量、径流系数、节水灌溉面积、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濒危动植物保护情况、矿产资源采矿回收率、森林蓄积量、森林覆盖率、农田抛荒情况、名胜古迹保护(含物质文化遗产)情况、建设项目决策失误造成重大安全资源破坏事故情况、人为造成的灾害性天气日数等24个指标。

(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主要包括:重大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事故、单位GDP碳排放量、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达标率、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率(含二氧化硫、烟尘、NOX、COD、NH3-N)、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实际监测的地表水断面Ⅲ类地表水质量标准达标率、城市空气质量良好天数达标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秸秆还田率等14个指标。

(三)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制度建立及执行责任。主要包括土地出让税费征收、矿产出让税费征收、水资源税费征收、生态补偿金使用情况、生态建设专项资金使用合规性、环保专项资金使用合规性、林业政策的执行力、水资源政策的合规性、土地政策的合规性、建设项目环境评价合规性、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项目管理合理性、环境质量的监测开展情况等12个指标。

五、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结合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内容,本文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分别设置定量和定性指标(均为一级指标),并设置相应的二指标。定性指标包括:一是环境保护目标落实情况。确保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生态环境保护等)和具体目标(确保环境质量、实现污染物减排等)的实现;二是环保政策、法规制定情况。重点关注资源节约使用、环境保护等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执行和落实情况;三是环保政策执行情况。重点关注环保专项资金在征收、分配和使用等过程中是否存在偷漏拖欠、挤占挪用、损失浪费等问题;四是资源环境满意程度,主要考察社会群众对重点环境问题解决的满意度。

依据《中国自然资源手册》,并结合当地实际,审计具体指标的设计主要以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五大类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为维度来进行。

(一)土地资源。包括耕地保有面积,可利用山地丘陵、滩涂、湿地、草地的面积,森林覆盖率,单位GDP建设用地面积,水土流失率,土壤质量系数等情况。

(二)气候资源。包括太阳能利用率、风能使用率、水电站水能利用率、地热资源利用率、灾害性天气日数、废气处理率、空气质量良好天数达标率等情况。

(三)水资源。包括可利用水域面积、人均综合用水量、灌溉用水量、单位GDP水消耗量、废水处理率、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等情况。

(四)生物资源。包括生物能利用率、秸秆还田率、野生动物保护违法率、城镇人均绿地面积、农副产品污染超标率、低产田改造率等情况。

(五)矿产资源。包括能源矿产保有量、金属矿产保有量、非金属矿产保有量等情况。

六、建议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为实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离任审计提供了科学和可靠的依据,也为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提供了有利的参考,促使领导干部更积极地履行经济责任的目标在审计过程中,还需要关注以下几点保障措施:

(一)明确审计主体与审计对象。审计主体:各省、市、县党委、政府、人大常委会;审计对象:各省、市、县、乡拟离任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执行主体:自然资源资产联合审计组。

(二)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建立资源数据库。建立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设立资源数据的台账,对自然资源的流量和存量进行准确的统计;各级政府部门和环境统计部门也应该建立公开的环境数据平台,使环境审计做到量化可行,为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提供依据。

(三)建立审计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经济责任联席会议的作用,明确资源环境主管部门在资源环境责任审计中的职责、分工,做到各尽其责、密切配合、提高效率。同时,建立健全部门协调机制,要求纪检、组织等部门从审计进点到审计结果反馈,最后到整改督查落实全程参与,确保审计结果运用的客观公正。

(四)强调审计结果运用。将审计结果作为地方年度评优评先、干部提拔重用的依据之一。对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结果不合格的所在地党政主要领导,进行约谈和问责,不纳入提拔重用的范围。对虽然不够违纪但环境破坏严重,搞“形象工程”等问题比较突出的,不能参与各类先进的评选;情结严重的,要予以组织调整,对严重违法违纪的,应及时移交纪检、司法机关进行立案查处。

主要参考文献:

[1]Anthony Steele.Audit Riskand Audit Evidenee[M].AeademiePress,2011.

[2]Zisse,Melinda.Fedsto and ithurrleaneloan[J].South Florida Business Joumal,2012.5.

[3]DanCrowley.Audit:pVT Amis used publie funds[N].DailyHampshireGa・zeRe,2014.

[4]Tom Eldred.Audit finds state bidding errors.Delaware Capitol Review,2014.27.

篇13

一般管理岗位人员离任交接工作,由部门负责人确定,比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条离任交接内容

一、工作目标任务交接:年度/月度工作目标、预算及执行情况、公司重大决策执行情况、重大事故及善后处理情况、尚未完成的重要工作、未履行的承诺事项。

二、档案资料交接:人事档案、文书档案、财务档案、业务档案、工作档案。

三、资产交接:固定资产、公用财物、个人保管的公物。

四、社会关系交接:日常工作相关的政府机构、服务机构等社会关系,供应商、厂家等业务单位的清单及联系方式。

五、离任审计结果交接。

六、其它需要办理的事项交接。

第三条离任交接职责

一、离任者对移交工作的及时性、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二、离任者上级负责对离任者的工作交接进行审核。

三、接任者负责对接收的工作进行查对核实。

四、人事中心负责对交接工作全过程的组织监办和协调。

五、财务中心负责离任审计。

第四条离任交接程序和方法

人事中心负责离任管理的组织工作,必要时可组成网工作组,制定成员分工和工作实施计划。人事中心负责向离任者、分管上级、接任者、财务中心等发送《离任交接工作通知书》,并组织监督做好离任交接工作。

一、离任审计。财务中心在接到《离任交接工作通知书》后,按《离任审计暂行规定》在一周内完成审计工作,出具审计报告。未经离任审计或离任审计中发现有重大问题的,不能进行离任交接。

二、财务交接。在规定时间内,财务签字权自然人从原任转为新任人员,凡发文后原任人员签字的财务帐单一律无效,财务收支等情况应在随后签署的《离任离任工作交接清单》中予以明确。

三、工作交接。

1、交接时间:一般在规定时间一周内完成交接。

2、交接仪式:交接工作由人事中心主持,离任者、接任者、直接上级及人事中心负责人在《离任工作交接清单》上签字生效。

3、资料保存:《离任工作交接清单》归公司保管。

第五条离任交接纪律

一、离任者须充分配合交接工作,不得借故拖延交接时间。未按期办理交接手续的,相关部门不予办理离任相关手续及工资、福利发放。

二、对正在办理、尚未完结的工作,离任者应详细说明情况,明确工作程序及重点,有责任继续给予工作支持,以保证后续工作开展的连续性。

三、交接的资产、资料损坏、丢失,致使无法正常使用的,由离任者负责赔偿。

四、工作交接后发现离任者隐瞒未报的待处理事项,若离任者仍在公司任职,由离任者负责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