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电力工程管理专业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设置依据
1、我国电力工程建设人才匮乏
电力生产不能满足社会经济系统需要是我国长期现实,也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为此我国电力工程建设项目得以快速发展,随之产生了对电力工程建设人才的大量需求。同时,为克服传统电力生产企业的高能耗、高排放与高污染缺点,我国正在不断加强传统电力工程的改造,从而使得电力工程建设人才的需求量进一步上升。近几年电力施工企业的人才需求现实表明,电力工程建设人才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辽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正在谋求产业结构升级,实施第二次创业,追求再一次辉煌。为此,开发新的电力工程、改革已有电力工程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成为电力工程建设者面临的迫切任务。而在全国性的电力工程建设人才不足的前提下,辽宁省更面临着电力工程建设人才外流的窘境。
2、我国电力工程建设人才培养不足
目前,我国高校中并没有开设电力工程建设管理专业。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高校也没有将电力工程建设管理作为一个单独方向。所以,电力工程建设企业所招聘的人才要么来自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从而造成电力工程建设中的人才缺乏电力建设的基础知识;要么来自电力相关工科专业,从而造成人才的经济管理技能欠缺。
3、优势条件
沈阳工程学院原隶属于电力部,是电力行业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之一,为电力生产企业输送了大量人才,贡献于电力生产企业的各个岗位。60年的电力行业背景为该院积累了丰富的电力生产与建设经验,同时储备了充足的电力行业专家学者。多年的管理系办学史也使学院拥有了大量的经济学与管理学人才。而土木工程专家则为电力工程建设专业提供了一般工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保障。
4、满足市场需求
从学生就业角度看,通过对2010、2011、2012届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发现有一部分毕业生能进入电建公司和电厂工作,基本都从事电厂的工程建设管理等相关领域工作。但是,据反馈的信息表明,没有明确方向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不能很好满足电建企业工作的需要,部分学生在校期间选修的电气自动化二学位课程,因此很有必要开设电力工程建设方向的课程,使学生系统地学习掌握电力企业的建设管理,以适应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需求的需要。
基于以上分析,沈阳工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中增设电力工程建设管理方向,并将该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出具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牢固掌握必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从事电力工程建设的招投标、估价、方案策划、投融管理的应用型人才”,是符合国情、顺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又拥有将该专业方向办好的明智选择。
二、电力工程人才需求预测
1、电力工程建设管理人才需求数量预测
新建电力工程项目的增加和现有电力工程项目的发行使得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人才需求数量持续上升。
近几年电力施工企业的人才需求现实表明,电力工程建设人才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辽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正在谋求产业结构升级,实施第二次创业,追求再一次辉煌。为此,开发新的电力工程、改革已有电力工程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成为电力工程建设者面临的迫切任务。而在全国性的电力工程建设人才不足的前提下,辽宁省更面临着电力工程建设人才外流的窘境。
2、电力工程建设管理人才质量预测
为了提高生产率,节能降耗,我国的电力工程的规模呈现大型化趋势,从而要求电力工程建设人才具有更高统筹规划能力和协调能力;随着电力工程运营时间的增加,安全事故也相应增加,影响着工程运营人员及周边公众的健康甚至生命,所以要求工程建设人才具有精细化作业的能力;科技的发展又使要求建设人才具有更高的专业水准。
目前,我国高校中并没有开设电力工程建设管理专业。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高校也没有将电力工程建设管理作为一个单独方向。所以,电力工程建设企业所招聘的人才要么来自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从而造成电力工程建设中的人才缺乏电力建设的基础知识;要么来自电力相关工科专业,从而造成人才的经济管理技能欠缺。
由此我们认为目前电力工程建设管理人才缺口较大。为满足行业用人的需求,工程管理专业拟开设电力工程方向。
三、电力工程建设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符合用人需求
沈阳工程学院的办学定位是以工程教育为主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其培养的学生是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和未来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根据电力行业市场调研以及该院的定位,其提出了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较系统地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基础理论、方法和手段,面向电力工程等工程建设领域、工程造价相关领域,从事项目施工管理、工程造价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应充分考虑行业和区域经济对人才的需求,适时地根据区域经济和电力建设行业发展调整专业方向,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电力行业和区域经济。
四、电力工程建设管理课程设置符合人才培养要求
第一,根据人才市场对同时具有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知识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突出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与工程造价方向专业特色,在开设电力工程基础、动力工程基础、电力生产概论、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等工程技术类课程的基础上,利用学院的优势学科的基础实验室优势,加大教学实践环节力度。如:电力工程实训、发电厂动力设备实训。明确专业方向的培养方案专业课设置也没有方向性,课程设置比较杂,而工程管理专业涵盖范围较广。依托沈阳工程学院的电力行业优势,利用该校现有教学资源和学科优势,增设电力工程管理专业方向,同时课程具有针对性。
第二,结合执业资格需要,培养应用型工程管理人才。工程管理专业强调工程技术能力的培养,本培养方案注重专业教育与行业协会、专业资格认证的有机结合。突出培养具备注册造价师、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等职业技能素质,并且课程体系设置适应行业发展要求,将建筑行业专业资格认证考试的相关课程列入专业课教学,使得学生毕业后既能取得职业技能证书,增加岗位就业竞争力。
第三,专业设置采用“教学阶段—课程平台—能力训练”模式。根据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自身特点,参考了同类学校的培养计划,本着优化结构、保障重点和突出人才特色的原则,经过科学分析制定了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
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分为基础教育、专业基础教育、专业教育这3个阶段。各个阶段根据知识传授和人才培养的规律,按公共基础课管理基础系列课土木工程系列课专业课的顺序,设置一系列循序渐进的系列课程平台。每个课程平台又与一个或若干个能力训练模块相对应,着重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工程技术能力训练、综合能力训练和执业技能训练。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按照相互衔接、相互渗透、顺序进行、整体推进的态势组织教学,全过程地培养学生能力。
五、结语
电力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教育要依托电力行业、企业,根据电力企业的需要,在“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中建设具有电力特色的“工程管理”专业,以适应电力工程行业对工程管理人才的需要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xxx
性 别: 男
婚姻状况: 已婚
民 族: 汉族
户 籍: 河南-开封
年 龄: 26
现所在地: 广东-东莞 身 高: 174cm
希望地区: 广东-东莞、 广东-广州、 广东-深圳
希望岗位: 经营/管理类-部门主管
寻求职位: PMC、 采购
教育经历
2004-07 ~ 2007-06 江西渝州科技学院 电子工程与管理 大专
**公司 (2010-02 ~ 2012-08)
公司性质: 外资企业 行业类别: 电子、微电子技术、集成电路
担任职位: PMC 岗位类别: 部门主管
工作描述: (1)根据市场部的订单需求在合理的成本下及时准确制定可行性生产计划,物料计划并组织实施,减少停工待料的现象并分析各个工种加工的负荷。
(2)进行生产分析改善提高生产率,进行物料分析改善提高物料周转率从而减少呆料提高生产支持能力,跟踪产品生产过程协调产品生产进度并统计各加工中心的生产数据,供各部门查询。
(3)召开生产会议,对各部门生产过程进行协调及安排;
(4)主导销售订单评审,对订单交期负责,编制生产计划和生产订单并组织生产,及时跟进生产订单的物料进度,为生产计划做好准备
**公司 (2007-11 ~ 2009-10)
公司性质: 合资企业 行业类别: 电子、微电子技术、集成电路
担任职位: 仓库副主管 岗位类别: 仓库经理/主管
工作描述: (1)本人熟悉物流运输、配送、仓储、流通加工、装卸搬运和信息处理等各环节的工作,尤其是运输和仓储方面。
(2)熟练应用办公软件;
(3)熟练ERP、MRP的操作尤其是金蝶K3及6现场管理;
(4)熟悉仓储物资进、出货、收发整理,对物品实行先进先出原则;
(5)能定期对帐、卡、物进行盘点核对,做到帐、卡、物数据一致;
(6)对库存实行ABC管理,压缩库存,减少流动资金,降低盘点时间和费用;
(7)熟悉物料采购程序,有责任心,为人真诚善良,工作认真!
(8)熟悉生产物料的控制与管理;
出货追踪、呆滞品的管控,不良品的处理;
物料分析与请购、安全库存设定及物料的追踪;
具备良好的承受工作压力的能力,遵循职业道德,作风端正;
性格外向,较具亲和力,善于言谈。
离职原因: 寻求继续发展
技能专长
专业职称:
计算机水平: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
计算机详细技能:
技能专长: 熟悉基本的计算机知识
熟悉Office等应用办公软件
语言能力
普通话: 流利 粤语: 较差
英语水平: CET-4 口语一般
求职意向
发展方向: 通过对生产的了解和管理使自己的工作经验不断提高,为自身的工作能力不断的注入新的知识使自身的能力全面提高,从而进一步及时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用为公司和客户提供更加可靠地信息为公司的创造经济效益同时也可以使自己在工作的道路上不断成长进步。
篇3
由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上述要求所定的本科教学,显然面临改革的必然。应该承认,目前的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本科教学,无论就其课程设置或教学组织,都与现实的市场需求有较大的差距。
对目前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走入社会就业后对其素质评价的调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意识层次不高,不能适应日臻成熟的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思维模式较单一化、思维方向不甚明确;缺乏对世界性、全球化市场动态的新概念;缺乏预见性、超前观、系统性和动态观,“工匠型”的特征较为突出。
2.思维理智的低层面导致了观察、分析、决策、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差,特别是面对市场表象需要加以理性判别并决策方案时,往往因循守旧,莫衷一是,缺乏多方案决策思路和和多方案优化抉择的敏锐。
3.缺乏定量解析与定性决策一体化思维、分析的实作手段,在进行策划方案研究时,不善于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和有机整合。
4.缺乏现念,生活行为与工作行为不甚规范,主要表现为对个人的自信不足与对团队作用的漠然。
5.计算机应用能力不足,仅仅因循于等级考试的基本要求,缺乏应用开发的思维方式和简单的编程能力。
6.写作能力低下,演讲及陈述方式一般,与人沟通时抓不住主要因素,语言表达贫乏。
7.外语水平较差,其余诸如音乐、美学、艺术、哲学等范畴中的人文知识欠缺。
8.工程素质较差,主要表现在缺乏工程师基础训练和工程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对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1.教材的改革
我国的高校统编教材无论就其系统的严密或是规范程度,都是首屈一指的。作为理论的升华和系统整理,严密和规范理应成为教材编写的主要准则。而教材与理论专著的不同之处在于教材应当具备对学习者的诱导和启发。笔者认为在教材的改革中,我们可选择地把哲学、伦理学、文学、历史的片言只句,以最切合内容的方式引进到我们的教材中去,以增加、提高学生阅读、学习教材的趣味。
2.教师应具有的素质
教师在教学中所表现的总体素质,是制约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从事建筑工程管理教学的专业课教师应当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养: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组织开展第一课堂授课教学的能力;全球性经济市场信息收集、整理和应用的能力;应对WTO市场新格局,调查并掌握市场动向,具备样本组织~数理定型~趋势预测~派生可行决策(往往应为多方案)的能力;创新意识强,善于学术整合,勤于习作,勇于投入,具有良好的市场经营顾问和企业管理顾问的知名度;理念清晰,懂法律,行为规范,具备直面市场、指导市场的理智心态。
3.互动参与式教学
根据近年来笔者组织的各类诸如“塑造杰出职业经理人”、“塑造杰出地产营销人”、“塑造杰出物业管理人”的岗位素质提升培训,深感这种互动式参与式教学方法,应引进到高校的教学中。互动参与式教学大大缩短了教与学双方的距离,诸多参与式课程,如团队合作的精神、非理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转化、现场销售能力演练、即兴式命题演讲的思维联想、沟通技巧、营销策略、礼仪与公共关系等,能启迪参与者的强烈个人意识,从而自主地积极投入其中互动参与式教学的方法不但对于建筑工程管理类的学生适用,而且适用于所有的本科专业。
4.毕业设计(论文)的自由选题
我们认为: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对自己数年来学习进行总结并应用于实践的检阅,而并非指导教师的教学总结;毕业设计(论文)这一重大教学环节是展现本科人才全面素质和应用能力的考察,而并非指导教师学术思想的展现。因而,由教师主观命题所设计的大纲,必然出现以下两方面的弊端:一是事先的设计期望与最终成果的期望内容距离太大;二是教师个人意图所框定的范围将使学生在完成设计(论文)的过程中处于被动。从教育生态理论的观点出发:处于这种被动状态所进行的毕业设计(论文)完成者被置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因而其系统的熵增较大,不利于系统的自我调节与完善。
三、结语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素质的全面提升,作为教育事业应对WTO的改革尝试,应以试点方式组织开展。日新月异的市场期盼着高素质人才的涌现,教育作为一项巨大的社会产业,理应为市场输出大批理念超群,业务扎实的优秀人才。不失时机地开拓教学思路,及时引进、充实、完善教学内容,改革现行的教学模式,启动新型教学机制,是高校教师应予以深层思考并大力付诸实践的探索课题。可以展望:不断地处于动态演进过程中的教学改革,必能不辱使命地开创具有现代中国特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舒达.素质教育全书[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
篇4
学院积极探索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受用人单位欢迎的电气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聘请南方电网和其他电力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研究课程内容,参与课程体系的建设。电力工程与管理专业是一门跨学科专业,在设置该专业的课程体系时充分考虑了电力工程与管理这两个领域课程的融汇与贯通。[4]近两年来,随着办学经验的不断积累,该专业的教学计划不断完善。除公共基础课外,专业基础课包含四个模块,即电力模块、管理模块、电力与管理交叉模块以及计算机应用模块。其中电力模块的课程有:电路、变压器、电力工程基础、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等;管理模块的课程包含:营销学原理、管理信息系统等;电力与管理交叉模块的课程有: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电力系统经济学原理、电力企业管理、电力法律法规等;计算机应用模块的课程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等。专业课包含电力、电力与管理交叉两个模块的课程。其中电力模块的专业课程有:电力系统规划、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气传动控制、电气测试技术、发电厂电气部分、高电压技术等;电力与管理交叉模块的专业课程有: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电力客户服务、电力市场与电力营销等。本专业在学院重人品、厚基础、强能力、有专长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下,开设了丰富的实践教学环节及个人素质拓展环节。实践教学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实验、专业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综合性设计、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板块,一共包括36周学时,共36学分。为了充分锻炼学生的实操及动手能力,拓展学生的专业技能,特开设具有15个学分的个人素质拓展。其中包括专业技能考试培训,如电工特种作业操作证考试技能培训、计算机等级考试实操训练、高级技师考试技能培训、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员考试技能培训;还设置了和电力工程与管理专业密切相关的实训课程,如远程抄表系统实训、营销模拟技能训练、电力企业经营管理模拟训练等。
三、电力工程与管理专业建设方案及预期效果
新专业的建设总是要经过不断的摸索与实践才能探索一条适合的发展之路。[5]本专业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从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学管理和实验室建设这三个方面重点规划,加强电力工程与管理专业建设。
1.成立专业教研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成立电力工程与管理教研小组,计划今后三年每年计划引进师资1人。鼓励已有的教师加强自身专业技能,持续提升师资队伍的业务水准,使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明显提高。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鼓励教师往双师型、理论技能综合型发展,具备既有相当理论教学水平同时拥有实际应用能力。可进行校企合作,教师深入企业的实际中学习,力争三年内形成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素质较好的高学历、高水平、具有生机活力和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
2.重视教师管理队伍的建设及教学质量的监控电气工程学院为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环境,选拔高素质、有能力的教师进入教学管理队伍,积极参加学校关于各二级学院教学队伍的各项工作。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严格执行监督体系、各类规章制度,通过反馈信息渠道保证本学院的本科教育质量。注重加强教学管理,全面实施教学质量建设体系、专业建设实施方案、学科建设规划、课程建设实施方案、实验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教学导师制;教学督导制、助教制,形成我院办学特色。[6]
3.加强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根据专业课程的要求,建立电力企业经营管理模拟训练(ERP)实验室、远程集中抄表系统实验室。实验室的建设不但考虑理论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还同时考虑实验教学与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综合实践训练环节的有机结合。通过系统、科学的规划和建设,力争在3~5年内将华广电力工程与管理专业建设成为办学特色鲜明、教学质量一流的特色专业;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电力行业培养一批知识结构合理、基本功扎实、适应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能从事设计、运营、维护、监管的应用型高素质电力行业专门人才,希望取得如下预期成果:(1)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突出培养特色、优化知识结构、强化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专门应用型电力行业人才。该模式要得到同行业广泛认可,并为我国同类高校、同类专业发挥推广和示范作用。(2)优化课程体系。依托学科优势,从主干学科、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三个层次改造、整合、提升专业教学层次,构建电力工程与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加快优势科目的建设和完善,以编写教材和打造精品课程为重点。(3)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针,一方面邀请国内外知名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和学者进行交流;另一方面,将教师送到国内外知名的高校、企业、科研机构进行学习、实践和访问,努力打造一支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体系又有丰富的实践能力和业务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4)构建全面合理的实验实践平台。建成广东省同类院校中具有领先水平和鲜明特色的校内实训基地,使实训基地具有辐射和示范作用。同时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保证每位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有充足的实践时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适应社会生产的能力,为学生就业和发展奠定基础。
篇5
(二) 与项目管理配套的项目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尚未形成科学体系运用项目管理模式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是国际通行的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这就要求对工程总承包项目开展与项目管理配套的项目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核算单个项目的财务会计数据,对项目的资金进行统筹、对项目的税务进行筹划,积累项目财务会计数据,核算总承包工程的盈亏。为今后同类型的项目投标报价提供参考依据。传统业务板块工程咨询、勘测设计业务属于技术服务业,一般没有按单个项目进行核算。随着勘测设计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投标报价不断降低,在没有项目核算数据支持的情况下,难以确定合理的投标报价。因此尽快建立和完善项目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体系,对工程总承包业务和重大咨询勘测设计项目实施项目核算和财务管理模式,对电力勘测设计企业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三) 总承包业务及海外业务面临的财务风险大总承包商负责整个项目资金的统筹,由于总包项目实施环节多。资金量大,总承包工程的收费进度与项目资金流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朱海成难以做到完全的匹配,总包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向下游分包商垫支工程款的情况,所以对总包商资金实力是严峻的考验;海外业务,包括海外总承包业务和海外勘测设计业务,除国内总承包业务的财务风险外,必须面对总承包工程所在国的税务体系、外汇管制风险,如果工程款项以外币计算,还面临外币与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风险。
二、电力勘测设计企业财务管理问题解决建议
(一) 建立和完善与项目管理配套的项目预算和核算体系一是建立和完善符合项目管理特点的矩阵式企业组织结构,强化项目经理负责制,为项目管理和项目核算提供组织保障。二是结合总承包项目的费用控制目标和费用控制计划编制项目预算,通过项目预算将预计发生的成本费用分解落实到整个项目建设期和相关责任人,为项目费用控制、核算和考核提供基础;三是结合项目预算开展项目核算工作,通过核算项目预算执行数据,将项目预算实际执行情况目标与项目预算目标进行对比分析,对项目预算执行偏差开展控制工作,确保项目预算目标的实现。四是建立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通过系统将项目预算、项目核算、项目费用控制、项目人工时管理、项目绩效考核等环节连接起来,实现不同板块的数据共享。五是对大型的咨询设计勘测项目,参照总承包工程开展项目管理和项目核算工作。
篇6
1.运用案例教学法增加学生的管理体验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提高与培养学习者知识能力的教学方法。也就是把将要发生或者将来有可能发生的问题作为案例让学写着去研究以及分析同时要求提出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案,最终是学习者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高的一种教学方法。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管理方向开设了各种想工程监理导论与工程项目管理以及工程造价管理与建设工程法规等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课程等,主要讲述一些工程管理过程当中所应用的实际操作方法与管理的原理。工程管理者要提高管理的智慧以及工程建设经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虽说原理内容偏多,可是多数的原理都是工程管理实践,并在实践中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
工程管理方向有很多专业课,像建设工程法规与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项目管理与工程监理导论以及管理学原理等,实际工程实践和课程教学内容联系很密切,并具有非常强的时效性,强制性的法律规范与工程规范的变动通常会对教学内容产生巨大的改变,形势的变化会远远快于教材的变更的速度,要求授课教师能及时把专业动态与教程同步起来及时广泛的进行专业资料的搜集。要让学生正确领会这些改变,仅仅在理论上的讲述很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建议专业课教师在课程的某些章节采用案例教学法。在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专业课教师来布置任务,创造场景,事先向学生布置题目,要求学生阅读案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工程管理方向课程学习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学生是主体,教师主要是引导讨论与组织课堂。在教师指导与辩论中学生的知识得到了提高,才干得到了锻炼。教师能通过随机点名的方式来发现问题并回答问题,对必要的基本的原理以及理论知识进行指导。案例教学法使学生能充分表现自己,是思维方式得到锻炼,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又提高了语言的表达能力以及快速的反应能力与胆量等。这些能力对管理实践的工作非常重要,有助于为学生在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利用虚拟工程软件拓宽学生的视野
虚拟工程是一个在空域以及时域中可变的虚拟世界,以此来延伸与增强以及扩大自己来认识世界的一门学科。立交道路桥边坡地基处理会随着桥梁造型的复杂程度增加困难度。社会的发展对工程管理方向学生的管理与工程施工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故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又要对学生的基础理论加强教育。要达到这个目标,不能只依靠有限的实习于书本上面的知识的讲授,还须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宽,借助虚拟工程的软件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学到更多复杂的施工原理与结构的分析以及看到更多较为复杂的结构存在于虚拟的世界当中。
虚拟工程软件引入施工课程教学意义重大,过去的施工课程教学包括课堂讲授施工原理和工地实习两个部分,这对于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管理方向的教学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两个重要环节,问题是在有限的课堂教学和施工实习中,学生不可能接触到各个施工环节,更不可能学到甚至看到目前的高新技术,如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生态技术等在施工中的应用。学生要学到给多更为先进的施工知识在有限实践内需要借助虚拟工程软件。虚拟工程软件不仅可以仿真各种建筑结构的施工过程,例如前文所提到的那些已经建成的高层建筑和桥梁的施工过程;还可以仿真建筑的信息化施工,包括利用传感设备从施工现场收集质量信息、设备运行状况等技术数据进行监测,运用网络技术使施工的各协作部门之间实现高效信息传递与共享,遥控进行项目施工管理,并对施工作业面实行视频监控等。已有国内的先进企业在工程项目管理中采用信息技术实现了施工信息化、工作流程标准化与技术管理规范化。但并不是每一个在校学生都有到大型先进企业去实习的机会,因此,在教学内容中加入运用虚拟工程软件制作的这方面内容,可以丰富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内容,让学生学到更多更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施工管理技术。同时,在有限的实习时间里学生也只能学到一些基本的施工技术,例如轧制钢筋、浇注混凝土等,而一个工程项目一般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学生不可能有时间参与一个工程项目从基础开挖到内外装修的全过程。借助于虚拟工程软件,可以让学生在虚拟世界中完成一个工程项目的施工全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在施工课程中加入虚拟工程实习的环节是非常有必要的。
3.结语
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较好的满足社会需求,因为土木工程专业管理方向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是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管理方向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方面,借助案例教学法、虚拟工程软件以及工程技术与管理软件开展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管理方向的教学改革可以使得传统的教学融入高新技术手段,课程设置多元化,教学方法多样化,从而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给学生更多信息,拓宽视野,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专业知识,以适应社会和行业飞速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篇7
1.建筑施工过程中各专业协同管理的情况
1.1 建筑施工过程中各专业协同管理的目标。建筑施工中协同管理的目标是:从建筑学、管理学、协同论和各专业的基础科学出发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提高施工中人员的专业水平、综合素质和协同能力,加强各专业和各工种的协调,进而达到提高工程质量的目的。
1.2 建筑施工过程中各专业协同性差的表现。首先,土建团队及其他专业队之间协同不好,出现配合的问题。建筑施工的中经常出现不得已只好改线路、打楼板,把已经建好的建筑搞得满目疮痍,还会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带来了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其次,由于各专业队之间协调差,往往有返工,影响工期的现象,最后,各专业队之间协调性差,会造成建筑企业成本的大大增加,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应用的保证。
1.3 建筑施工过程中各专业协同的分析。首先, 从技术质量的角度分析:由于现代建筑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涉及的专业也越来越多,有采暖、给排水、空调、通风、消防、对讲、监控、电视、电话、宽带等等。同时安装的质量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每一个专业既有自己的特定位置空间、技术要求,同时又必须满足其他专业施工的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的合理需求。如果在技术上不能充分考虑,特别是一些交叉部位的细节,如果考虑不周,则极易产生问题。其次,从管理的角度分析:由于现行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施工单位的分包现象普遍存在,分包单位在工作范围的界定上很难做到十分明确。主观上各单位在利益的驱使下,总希望相关单位承担更多的工作,往往造成工序上的遗漏,人为地带来一些问题,增加了协调管理的复杂性。此外,施工组织管理不健全,存在着人员责任不明确,或者是专业人员思想麻痹,都会给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工作带来困难与不便,也是产生问题的重要原因。
2.加强建筑施工过程中各专业协同管理的要点
从理论上讲,协调工作并不十分复杂,只 要我们在施工中能严格按规范要求做好每一道工序,也许就不会出现上面所说的矛盾,至少会大大减少问题的出现。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上述人为的、技术上、管理上的因素,各专业之间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是非常突出的,也是很伤脑筋的,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现从以下几点分析。
2.1 充分认识协调工作的重要性。工程中各专业的交叉部位多数都是一些小的东西,一般情况下对工程影响不大,但有时也会出现一些较大的问题,很难补救,甚至无法挽救。即便是这些小的问题,如果事先不设法考虑解决,事后处理起来也很麻烦,有时甚至要花几倍的代价,而且还会影响工程的质量,造成经济损失。
2.2 按照各专业的基础需求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土建、管道、通信等专业队伍都有其自身的专业要求,因此在施工管理中应该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通过管理模式充分考量各专业的基础需求,针对各专业队集中的关键点,技术上、适度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体制,确定各专业队的目标和责任,从而达到协同的目的,更好地促进建筑施工管理。
2.3 加强协调管理的具体措施。首先是技术协调,提高设计图纸的质量,减少因技术错误带来的协调问题。设计图纸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的优劣。图纸会签又关系到各专业的协调,设计人员对自己设计的部分,一般都较为严密和完整,但与其他人的工作就不一定能够一致。这就需要在图纸会签时找出问题,并认真落实,从图纸上加以解决。其次是管理协调,协调工作不仅要从技术上下功夫,更要建立一整套健全的管理制度。通过管理以减少施工中各专业的配合问题,建立以甲方、监理为主的统一领导,由专人统一指挥,解决各施工单位的协调工作,作为甲方管理人员、监理人员,首先要全面了解、掌握各专业的工序,设计的要求,这样才有可能统筹各专业的施工队伍,保证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有序到位。建立问题责任制度。建立由管理层到班组逐级的责任制度。
2.4 加强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和推广工作。建筑施工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协同管理也不例外,作为技术管理人员,要善于不断地总结前人的或者是以前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电气部分与土建的经验:各种电气开关与门开启方向之间的关系,暗埋线管过密(配电箱出线处等) 梁板的影响,线管在施工中的堵塞等;给排水与建筑结构的经验:卫生间等地方给排水管线预留孔洞与施工后卫生洁具之间的位置,以及管线标高、部分穿楼板水管的防渗漏;建筑的外表、功能与结构的协同经验:各种预制件、预埋件、装饰与结构的关系、施工的特点、要求;各辅助专业之间的协调经验:各种消防、通风管线穿梁时,楼面净空是否影响结构与使用,大型设备的安装通道,附件的预埋精度,以及弱电系统、控制系统等。
结束语:
建筑施工中的协调工作,作为工程管理者应该加深对各专业协同的认识,加强各专业协同的管理,把涉及到的问题和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完成好建筑企业的使命。
参考文献:
篇8
一、建筑施工过程中各专业未做好协作出现的问题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常常因未配合协作而出现一些施工问题。设计者与施工者,消防安装、煤气安装、空调安装与施工者,装修部门与施工部门之间等等,因为专业知识不同以及责任不清楚,造成工程建筑的环节之间产生脱环或是错误,最后好好的建筑被搞的乱七八糟,建筑的质量安全也受到严重的威胁。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各个工作环节的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如若各个环节相关专业负责人没有进行有力的沟通,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出现问题的概率会增加。在此举一些我们常见的未进行协调而导致的施工问题。某一住宅区分包安装水电的工程队,在埋设水电开关线的时候没有与建筑施工者进行沟通门的开启方向,结果等所有的线路安装好,门也安装好后,发现线路开关在门的后边,使用起来相当的不方便,最后没有办法,只能将已经粉刷好的墙面凿开,重新进行管道线路的埋设。这样子,不仅工程会延期,也增加了费用和劳动力,并且重新凿开墙面,若未做好,很有可能对墙体产生损坏,从而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另一个例子,是业主与设计人员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而设计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最终导致电梯轿厢进行临时修改。这是某个业主,在进行电梯设计时,直接将电梯生产厂家提供的电梯尺寸给设计院,让其进行设计。而设计人员拿到尺寸后也没有多问,直接进行设计,结果当电梯运到现场后发现,电梯轿厢尺寸大了,比电梯井的尺寸整整大了200mm。这时,大家才赶紧看是哪里出错了,结果发现是设计人员把电梯厂家标注的井孔尺寸当成了电梯井的轴线尺寸了。但是到现在已经没有办法了,只能将电梯轿厢的尺寸进行修改——缩小。这些修改增加了设计和施工的成本,而这些问题,只要认真些均可以避免的。这些事故,是因为相关施工部门不细心,并且没有及时进行施工沟通造成的。除此外,相关部门的责任不明确,也造成了一些施工事故。施工单位觉得这个地方的设计自己又不清楚,也摸不清楚另一个部门的设计到底应该是怎样的,就将不清楚的设计搁置在那里,并且还会抱有这么大的工程出现返工现象是很正常的问题以及这个地方的施工不关我的事等,不负责任的心态,导致建筑施工过程中因未及时进行协调,出现了大量的施工问题。
二、建筑施工过程中各专业协同作业的重要性
建筑施工过程中各专业协同作业在整个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建筑施工过程中各个专业相交处的工作多是细节和小问题,但是这些看似是小问题,若未及时进行处理,则不仅仅是增加事后修正的难度,并且会增加成本,对建筑的质量安全产生威胁,造成社会经济损失。反复的进行修复施工,耽误的是各个部门的时间;并且反复的拆、修造成建筑垃圾的增加;在出现问题后,进行修改的时候,各个相关部门之间推脱责任,造成部门之间的矛盾增加;等等,这些造成建筑施工延期,经济损失增加,并且还增加了建筑垃圾的污染,对企业、国家和社会都造成了损失。
三、建筑施工过程中各专业协同管理的要点分析
在现代企业建筑施工过程中,做好各个专业之间的协同管理有以下几个要点需要注意:
(一)各个专业对协同的重要性的认识
工程建设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它不像其他的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可以返回工厂,可以退货。建筑建成后不能退,只能改,改的好,增加成本和建筑垃圾;改的不好,除了经济损失和生产更多的建筑垃圾外,还会对在建筑内居住的者人身安全产生威胁。因而,在建筑工程中从管理者、设计者到施工者,等等各个单位都要有责任意识,严格履行合同,认真对待问题,注意到施工中协同的重要性,为业主和用户负责。
(二)做好各个专业之间的技术协调
做好各个专业之间的技术协调主要是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在建筑设计中图纸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图纸的设计直接影响着建筑质量是否有保障,施工是否能够正常进行。图纸设计之后与工程其它单位之间的协调最为重要。图纸的设计是设计师在合理科学的范围内进行设计的,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并且设计者大多只是对建筑学的设计知识了解深入,但是对一些施工中可能出现的细节专业问题了解不如施工者,就会出现这个地方的设计在科学理论角度上合理,但是在施工时会出现那样或是这样的问题,在实际施工中这个看似科学的设计会不合理等等,这就需要施工者与设计师及时沟通协调。除此外,施工者对设计单位设计的图纸中一些不明白的地方都应该及时的进行协调沟通。如若不进行协调沟通,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觉得这样子施工就行”或者是“就这样子放着吧”。而这些小问题,会造成建筑最后未达到设计者或业主的设计意愿,甚至会一些不合理的施工和遗漏,会造成建筑必须进行返工修改的问题。
(三)加强各个专业之间的组织协调能力
加强各个专业之间的组织协调能力,本人建议建立专门的协调会议制度,相关专业部门定期组织举行协调会议,致力于定期将各个专业部门聚集在一起,解决一些需要双方进行协调商议的事情。而这个协调会议制度,在施工前要召开一次,针对各个细节进行商讨,使双方都清楚自己的任务和责任,并且明白交汇项目处的设计或是施工方案。在施工中间,施工人员中要有一人负责专门与相关专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及时将不清楚的地方与对方协商,同时在施工阶段,也要定时的召开协调会议制度。在此要说明的是,协调会议制度或许会让人觉得麻烦,但是召开个会议却可以解决之后工程中不必要的拆毁或重新施工的麻烦。但是协调会议制度能够有效的进行,关键是各个部门要有责任意识,正确认识这个会议制度。同时,需要一个统一的领导,通过奖罚制度,落实到每一级,每一处。
(四)及时的进行经验总结和推广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预想不到的问题,因而在施工过程中,要及时总结经验,并进行推广。设计师对建筑设计是通过科学理论基础来进行的,但是看似科学的设计,在施工中仍有不少需要进行改动的地方,而施工者能看出设计图的一些问题,凭的是经验。正所谓的,看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因而,及时总结经验,并进行推广,可以帮助相关的施工者,也可以帮助设计师设计更加完善的设计图纸。
(五)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
加强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各专业协同的管理,则需要在现有的管理水平上,针对一些影响建筑质量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从技术、人事上等等进行更加合理的管理。提高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素质,提高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从而建立更加的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
四、结语
将建筑施工过程中各个专业协同管理做好,是需要各个专业配合的。提高相关专业部门的责任意识是最为重要的。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协调管理的多是些琐碎事情,但是这些小问题,解决后对后期工程影响很大。建筑工程相关部门要重视建筑施工中各专业的协同管理,加强协同作业的意识和责任意识,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从而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篇9
CHEN Zhi-hui SHAO Xiao-shuang LIU Wei-xing ZHANG You-jia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Northeast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Jilin Jilin 132012,China)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project management puts forward new demands to the 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 The importance of practical teaching is more prominent. To this end, facing the demand of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aiming a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 project management major,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Key words】Project management;The electric power industry;Teaching reform
20世o80年代以后,工程管理出现一些新的发展趋向:现代工程系统越来越复杂, 要求社会化和专业化的工程管理;在现代建设项目中,从构思、目标设计、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建造,直到运行的全生命期一体性要求增加;新的融资模式、工程总承包方式和新的项目管理模式的普及;整个社会对工程的要求提高[1]。这些新的发展变化,对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不断改革实践教学方式,才能满足企业及社会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
1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
1.1 实践教学环节构成不足
大多数学校的实践教学环节,往往停留在自身可以解决的层面 。通常,实践教学环节只包括测量实习、课程设计、认识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而这些实习环节,往往是自编自演,由教师给出实习题目,学生按照设定的背景进行演练,学生认识不深刻,积极性不高,与实际生产存在很大的差距。在认识实习及毕业实习环节中,学生虽然可以进入生产现场,参观学习,但往往由于安全及时间方面的原因,并不能全面了解实际的生产情况,因而并不能达到预期的实习效果。
1.2 实践教学资源短缺
由于生产企业自身多方面的原因,并不愿意接收学生进行实习,从而导致大多数学校每年的实习场所经常变动,有时甚至存在没有实习场所的情况,仅有的校内实习场所,也与实际生产存在很大差异,并不能满足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需求。学生不了解实际,因而只能纸上谈兵,就业前景必然受到限制,工作之后的适应阶段必然延长。
1.3 实践教师缺乏
工程管理学科的学科定位应为:研究工程技术活动中所涉及的计划、组织、资源配置、指挥与控制等管理问题的学科,具有区别于其他管理类学科的特征。而对于工程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国际上存在两类观点,学科定位不同导致其培养体系、研究方向等均存在明显差异。一类是面向特定行业,另一类则不是面向特定行业的工程管理[2]。而我校依托电力行业背景,学生就业后应主要面向电力行业,因此,我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属于典型的面向特定行业进行培养。美国建设教育委员会对其国内面向建筑行业的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单位有指导与评估的职能,该类专业的学生培养定位为:获得在建筑领域的专业知识;获得全面而均衡的教育,以使学生得到终身学习的机会;获得专业意识和领导能力以便服务于建筑业和社会[2]。借鉴这样一种培养定位,我校面向电力行业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在实践环节就需要教师既懂技术、又懂管理,更要了解电力行业的相关知识,而这样的人才是相当匮乏的。
1.4 理论课程的构成体系不够完善
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完全依照国家的指导规定,并没有形成自身的特点,没有依照电力行业的背景优势,设置相应的课程结构,因而对实践环节也产生了相应的影响。
因而,必须面向电力行业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与实践,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提升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水平。
2 面向电力行业需求,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进的建议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必须紧紧依托电力行业背景,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实践。
2.1 坚持走出去原则,深入企业实际,了解电力行业需求
面向电力行业需求,必须首先了解电力行业需求。因此,学校应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定期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了解电力行业对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工程管理专业教师也应坚持走出去原则,深入用人单位,了解工程实际,从而掌握现场实际情况,用于指导学生的工程实践。为此,我校特地制定了年轻教师的工程实践教学计划,鼓励年轻教师深入工程实际,接受实际锻炼,这既解决了对电力行业市场需求了解不足的问题,又解决了实践教师缺乏的问题。这一良好做法,应加以坚持,同时接受锻炼的教师范围应进一步扩大。
2.2 通过多种方式,解决实践环节构成不足问题
应通过多样化的实践环节设计,解决实践环节不足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实践环节,尤其是在假期,应通过各种途径,寻找实习机会,深入工作现场,深入生产一线,掌握工程实际情况。这一做法不仅解决了学生理论与实际脱轨的问题,同时,也为学生增加了未来的就业机会。学生通过与实习单位的长期接触,通过平时的工作表现,为实习单位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从而为自己未来就业占得了先机。
2.3 通过各种途径,解决实践教学资源缺乏的问题
学校应充分利用各种途径,为学生的实践创造机会。为此,学校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加强通各校友单位的联系,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习场地,以解决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
2.4 调节理论课程体系构成,服务电力行业需求
针对现有课程体系设置的不足,面向电力行业需求,进行课程整合和设计,将一些属于一体的课程进行整合,将一些企业需要而现有教学过程中缺乏的课程进行补充,以便更好的服务于企业,服务于学生。
3 结语
工程管理的飞速发展,对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为此,本文针对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面向电力行业需求,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篇10
(二)与企业的互动不足,职业性缺失
企业直接参与是高职课程开发的一大特色,一些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和课程设置的构建过程中,对于来自行业的专业建设委员的作用发挥还有待提高,对于校企互动开发课程的模式、机制构建等深层次的问题则缺乏认识和实际行动,使得专业课程设置的职业性特色表现得不够明显,多数课程的开设缺乏明确的职业指向性和工作的完整性,使得课程内容和企业岗位实际任务脱节,无法实现学生毕业后的零距离上岗。以《饭店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为例,有些教材与实际并不相符,如果单纯按照课本教学,不和企业实际岗位任务相结合,那么学生进入企业后会感到困惑,甚至根本无法上岗操作,那么这门课程的开设就没有起到作用。
(三)结构不合理,课程设置宽而不深
受传统学科式课程设置的影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一味追求“大而全”,课程的设置看似广泛,实则宽而不深。由于缺乏对课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梳理和有机整合,使得诸如教学内容杂乱而重复、课程重点模糊等问题十分突出。一些学校对课程结构改革的认识不够深刻,还停留在对原有学科式课程设置的简单压缩或者改变理论课和实践实训课的学时比例的层面上,显然没能涉及课程设置改革的本质层面。以《饭店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为例,其教学内容与《饭店管理概论》、《饭店人力资源管理》、《饭店营销》都有重复之处,这样不仅是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资源的不协调,更加会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内容重复过多而造成听课率下降,从而失去学习的激情。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开发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要求,本文以《饭店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开发为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2]
(一)通过对酒店典型工作任务研究,改革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通过对湘潭各大酒店和我校以往毕业生的调研,我们发现,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在酒店主要在前厅部、客房部、餐饮部三大业务部门工作,而酒店人才缺口最大的也正是这三个业务岗位,由此我们认为酒店管理专业应根据酒店这三个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主要职业能力,调整课程设置。如将原有的《饭店管理概论》、《饭店人力资源管理》、《饭店营销》三门课程总和为一门基础理论课,在《饭店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饭店餐饮管理》二门课中融入对应基础内容,一方面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同时,突出酒店职业能力的培养。其中,《饭店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由“前厅服务”、“客房服务”、“销售业务”三部分组成,分别安排在第2、3、4学期授课。
(二)根据各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要求,调整课程学习情境
篇11
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数据已经成为一种有价资产,而计算机信息管理作为数据应用的基础也变得日益重要起来[1]。但是,多年以来光电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一直注重数理基础的培养,计算机信息管理技能的培养相对较少,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一是学生在思想上没有认识到计算机信息管理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不了解光电专业与计算机信息管理的紧密联系。二是学生在行动上没有将充足的精力投入到课程学习中,多数学生仅仅靠上课听讲,课下并没有有效地复习,因此学习效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三是多年以来计算机信息管理课程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对于新时期学生的兴趣点把握不准,致使学生认为该课比较枯燥,使得教学效果不太理想。随着光电工程方向各种数据的积累,相关单位迫切需要具有计算机信息管理能力的毕业生。为此,本文从光电工程专业特点出发,提出一种基于兴趣驱动的计算机信息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未来的就业打下基础。
二、基于兴趣驱动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教学方法
(一)兴趣点的发掘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学生一旦对某些事物产生兴趣,他便会热心于接触、观察这件事物,积极从事这项活动,并力求揭示其中的奥妙[2,3]。现阶段学生的兴趣点都直接或间接的源自于互联网,而互联网上的热点,变化迅速,此起彼伏。伴随着我国“互联网+”战略的实施,互联网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因此,在计算机信息管理教学过程中要密切联系网络热点事件,解析热点事件背后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基础性作用。转变学生的思想,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计算机信息管理在光电工程方向的重要应用,使学生明白计算机信息管理已经渗入到各个领域之中,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教师是学生兴趣点的启发者[4],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挖掘学生的兴趣点,结合网络热点事件,发挥教师自身的创造性,以计算机信息管理学科特点与教师自身的教学特色和魅力去感染学生,融抽象知识于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强烈兴趣,从而打开思维的闸门,使学生进入一个强烈的“我要探索”的境界,从而开发出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
(二)兴趣点的培养
要使学生学习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兴趣长盛不衰,学习的动力源源不绝,形成学习计算机信息管理的良性循环,关键是要让学生感到学习计算机信息管理“有用”,这种“有用”不仅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更是指在学生个人成长、发展的道路上有用。能让学生学以致用的知识才是真正掌握的,是学生感兴趣的知识。
光电工程方向的学生比较重视数学、物理以及英语等课程的学习,对于计算机信息管理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其原因是没有充分认识到光电方向与计算机信息管理的紧密联系。学生行动上没有将充足的精力投入到课程的学习中,多数学生都是仅仅靠上课时候听讲,课下也没有有效地对课程进行复习,致使学生兴趣点全无,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在学生具有一定兴趣后,然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互联网自主获得信息进行思考,同时,转变了课堂中的学习气氛,对学生思考后的问题进行解析,更大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利用互联网学习,巩固深化对概念的理解,调动学生探索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去解决问题,让学生一步一步进入问题驱动阶段,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兴趣点能较长地维持,关键是培养学生做事要有始有终,有恒心,有毅力,这也是每个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重要方面。学生能学、爱学、会学,便为知识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由于学生兴趣变化大,做事缺乏恒心,情绪易于变化,因而很多事做起来不能持久。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坚持学”,不断地鼓励,适时地点拨,有意正确引导,长时间维持学生对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兴趣。
三、基于兴趣驱动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教学实施
(一)基于任务的兴趣强化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通过给定学生具有一定难度的任务,让学生在解决任务中学习,能够大幅提高学生成就感,强化学生的兴趣[5,6]。实施基于兴趣驱动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教学需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任务,让学生在任务中进行学习[7]。
随着近年来光电工程领域技术的发展,与之相对应的数据也大幅度增加。因此,可以利用光电工程领域实际数据管理需求,设计任务,让学生进行解决。为此笔者将过去科研项目过程中生成的光电工程方面的数据以及一些需求作为学生兴趣强化的任务。在过去的十年中,笔者所在的课题组先后承担了国内多家光电工程研究院所的数据库管理项目,积累了大量的原始数据,可以很容易得到大量的不同难度的任务。
以通常的光电工程领域的数据为例说明典型任务的构建。通常光电工程领域的数据主要是图形图像数据,视频数据等。图形数据一般是指一些简单的、规则性的几何形状。图像数据是指图画、照片之类的静止画面。视频数据是指动态图像,由一系列静止图像组成的序列,也是一种时变媒体。一般的视频数据中还包含音频、图形、图像或文字等视频数据。因此如何对光电数据进行分类,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模型抽象。如何设计数据表和字段。如何建立一个小型数据库等方面都可以分解出一系列的任务,供整个教学过程中应用。
(二)课程考核
传统的计算机信息管理课程的考核主要以闭卷考试为主,辅以平时成绩作为补充。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作为高校毕业生的一项必备技能,计算机实践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计算机信息管理的考核要更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在平时学习中要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包括每次学生完成任务所得到的评价和上机测试。学期总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部分,平时成绩是包括学生的平时作业成绩、上机完成任务情况、任务总体完成情况、课上反映情况和上课出勤情况五个部分,占总成绩的一半;考试成绩是学期末进行考试所得成绩,也占总成绩的一半。另外,试卷考试内容也不是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核,在试卷中减少了理论性、记忆性内容的考核,加大了综合应用内容的考核。
通过笔者所在学校对光电工程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课程两年的试验,学生的计算机信息管理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且有一批学生以计算机信息管理为基础申请得到了国创项目的资助。通过笔者课后的调查回访,发现兴趣驱动教学方法能够大幅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计算机信息管理课程的学习效果,对于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技能,乃至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亚利,韩卫媛.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2,30:114-116.
[2]Shen Bo,Chen Ang,Guan Jianmin. Using achievement goals and interest to predict learn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Education.2007,75(2):89-108.
[3]郭戈.关于兴趣教学原则的若干思考[J].教育研究,2012,03:119-124.
[4]赵兰兰,汪玲.学习兴趣研究综述[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6:107-112.
[5]李占宣.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数据库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0,(12):52-53.
篇12
科研项目:本文系2014年黑龙江省森工总局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研究”阶段成果,项目编号:SZY1217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是根据产品、项目的工作过程系统确定学习领域后,以学生为中心而设计的课程体系。作为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酒店管理专业,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建立了以酒店岗位核心能力为基础的专业课程体系,但目前与之相对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够完善。
一、评价体系现状和不足
1、目标和过程脱节
很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在课程名称和教学方法上,使用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字样,但是教师在上课或者实践教学时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学生得不到充分的锻炼,没有突出职业性和实践性,这就导致课程本身所要达到的培养目标和学生实际能力之间相脱节,同时也无法满足实际工作岗位能力的需要,缺乏社会适应性。
2、偏重终极考核,忽视过程考核
目前很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都提出了过程考核这一概念,但在执行过程中,总是把期末考核作为主要测评学生掌握知识的依据,虽然也提出了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看上去是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了, 但实际上是为了“过程而过程”,并没有突出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3、评价考核模式化,无法全面体现职业技能要求
很多院校在期末技能考核的时候,通常拟定了好了考核内容,以餐饮服务员为例,往往考核内容就是:摆台、斟酒、上菜、点菜等模式化的考核内容,实际上餐厅服务员的服务过程是一个综合性的服务过程,每个服务环节都是对职业能力有相关要求的,如果简单的分解过程,简单的进行操作,就通过考试,这样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就明显的与社会对其所需的职业能力有较大偏差,所以学生毕业以后不能尽快适应社会也就不足为奇了。
4、教师主导评价,学生被动接受。
工作过程系统化要求教学评价体系也应该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这个系统不仅指的是时间上的系统,一个学期或者一个学年,也因该是空间维度上的系统,评价维度上的系统,传统考核,老师主导了所有考核内容和考核形式,这样就造成了学生被动接受的现实,学生个人对自己所学知识的掌握没有发言权利,事实上,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考核评价有一个个人认识,同学对他也有一个客观评价,加上教师的评价,这才是一个系统评价。而且在评价上,我们不仅仅是把知识的掌握程度,动作的标准程度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更应该把职业道德,职业理念,团队合作也加入到这个评价体系当中,较为客观公正的体现一个学生真正能力,但是很可惜,目前很多院校在这方面都是缺失的。
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
1、突出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评价
以餐饮服务人员为例:从工作准备开始,到客人进入酒店用餐,直至客人离开,后续工作完成,这才是一个服务工作的全过程,在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的时候,这个过程中,我们考核的不仅仅是学生某个服务技能的水平高低,而重点衡量的是客人对整个服务工作的评价。因此,我们建立一个有效评价机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的操作技能分解评价,但是综合能力的评价体系必不可少。
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建立维度上的评价体系,根据工作过程的不同,有学生自评,有小组互评,有班级竞争性评价,有期末考核评价等多维度的评价体系,让学生能够独立认识到自己在工作中的优点,缺点,今后努力的方向,这样才容易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过程,主动提高业务水平的意识,从而真正让学生学以致用。
3、将职业技能证书的获得、参加竞赛获奖的成绩纳入评价体系中来。
职业技能证书、竞赛获奖成绩是对某种职业能力的肯定和评价,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这些证书和成绩的取得,是代表着学生努力学习的见证,用这些作为考核学生能力的重要标准,也是企业在未来选用人才的一个判定标准,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4、鼓励学生社会实践,引入企业评价机制
学以致用,这是教育的根本和宗旨,对于酒店管理专业来说,通过阶段实习,真正到企业中工作一段时间,通过企业实践活动,由企业给出学生的能力评价也是可以作为教学评价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企业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学生与岗位零距离接触,学生与工作零距离接触,一方面,解决了课堂教学的模拟操作永远代替不了真实工作岗位的尴尬,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通过顶岗实习,真实的知道自己在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第三方面,企业评价的也相对比较客观,企业看到的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展现,而不是对某个特质的判断,也就将前面提到的团队合作,职业道德,职业规划等综合素质都展现出来了,这样在今后学生就业过程中真正实现了学生与企业和社会之间的“无缝”对接。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评价方法不止于上述几种,以上都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得到验证的方法,希望能够通过这些方法的应用,真正为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篇13
Key words: methanol electronics; general contracting management; comprehensive coordination;
中图分类号:TU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总承包项目管理是目前国际通行的工程项目组织实施方式。采用此方式的工程有利于节省投资、缩短工期、保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实现工程项目的施工统一管理。积极推行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是深化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改革,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规范工程建设市场秩序的重要措施。目前施工总承包模式已在我国房建管理领域普及。
1、机电施工总包管理的特点
1)工程总承包管理的模式
工程总承包是指工程项目总承包企业按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施工、试运行等全过程服务,并对所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向业主交付具备使用条件的工程。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总承包的特点是: 合同简洁明确,对总承包方管理能力要求高; 风险大,利润率较高;技术要求高,管理难度大。
2)专业性强与工期安排及生产的特殊性
对于机电项目来说,现场机电管理项目繁多,涉及专业互通性差,专业技术施工质量要求较高,从而给现场生产管理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故工程总承包管理项目总承包模式下对于现场机电工程管理人员要求其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必须在多项核心设备技术上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才能合理安排安装工期并组织施。对于机电项目来说,土建工程在项目施工期内所占时间较长,而机电项目占用时间较短,且多集中在项目后期。在有效的对项目进度和实际工期进行分析后,对专业分包人队伍的资源投入加以动态管理成为合理安排生产的关键,特别是要结合机电安装工作的特点,重点区分前期土建配合、主机及大型设备安装、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并网试验发电几个关键工期的不同,对资源投入进行合理管控。
3)机电施工总包管理
作为工程机电系统的机电总承包单位,对机电专业的各个系统及甲供设备的安装等进行综合协调和管理,包括机电各专业管线综合平衡的深化设计及施工中机电各专业管线综合平衡协调和管理,并对机电各系统工程联合调试及竣工验收实施管理。针对机电各专业的总包管理和综合协调,作为机电总承包单位:他们以整个机电系统安装为对象,按照“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对机电工程安装的全过程及参与施工的所有单位实施统一的计划、组织、控制和监督,全面履行“管理、协调、配合、服务”的机电总承包管理职责,确保质量、安全、文明施工、进度等各项机电总承包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2、对机电各专业的总包管理和综合协调的原则与程序
1)明确总承包管理的总体目标
目标管理是一种主动的管理方式,也是一种追求成果的管理方式。在总承包管理过程中,将始终实行目标管理。根据整个的总体目标进行总承包管理目标的策划,并向各专业施工和各阶段施工进行目标分解,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对各专业施工进行管理。工程总承包管理的总体目标为: 工期目标、质量目标、职业安全健康目标、文明施工目标、环境管理目标、服务目标等。
2)确定总承包管理的原则
在总承包管理中,将坚持“公正”、“科学”、“统一”、“控制”、“协调”、“服务”等原则。 ①在选择材料、管理专业分包商以及在施工管理过程中面对的各种问题,都将以业主利益、工程利益为重,以确保整个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能顺利进行。将制定周密、合理、科学的总承包管理措施和方法,对任何分项工程和施工方的管理都按照事先确定的统一措施和方法实施管理。
②总承包管理中将坚持科学的原则,只有以严谨的态度、先进的方法、手段来进行管理协调,才能很好的实现管理目标,体现出管理的质量与水平。
③总承包方将把主承建工程和各专业分包工程的整个施工过程,纳入其统一管理体系。只有统一于总承包方的管理,才能更好地运转,为优质、高效、安全、文明地完成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④设置完善的总承包管理机构,配备相应的管理部门及各种专业监督,协调管理工程师,采用有效控制手段,对主承建和专业分包工程进行监督控制,确保控制原则得到深入的落实和执行。
⑤在总承包管理中,协调能力是总承包管理水平、经验的具体体现,只有把协调工作做好,整个工程才能顺利完成。
⑥遵循“将管理寓于服务”之中的管理理念,通过做好服务实现管理目的,从而达到齐心协力共同建好工程的目的。
3)总承包工程管理的工作流程,如图(1)
图(1)总承包工程管理的工作流程
3、机电施工的总包管理和综合协调措施
1)机电施工的组织部署
① 相对于各个功能楼层,将机电施工及其与结构、装修的衔接配合的组织单独作为一条关键路线,进行全过程,全专业,全方位的统筹策划。组织相对独立的施工力量,随着结构施工的进展,分段、分专业、分梯次地从下往上实施机电安装施工。
②将相近专业进行有机组合,实施大专业专一施工,建设施工班组数量,便于统一组织和协调。
③确定合理的竖向分段,根据机电系统分布情况,结合建筑结构的特征,按照均衡施工的原则,确定机电安装的竖向分段,一个竖向施工段内只安排一个大专业施工,待该大专业施工完毕后,将该竖向施工段整体移交给下一个施工的大专业,形成一个有序的竖向施工梯次。
④各机电专业的施工梯次,根据各专业的具体工程量,施工方法及其相互间的条件关系,制定合理的竖向施工梯次。在段与段之间,采取严密的封闭措施。
2)统筹进行竖井和设备间的设备、管线综合平衡排布的深化设计工作
采用先进的机电三维设计软件进行竖井和设备、管线综合平衡排布的深化设计。在满足规范及设计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力求各专业的管线及设备布置合理、整齐美观、为后续施工提供依据。
采用科学、合理、可靠的施工方法,提高施工速度,保证施工安全。
① 加大预制深度。按照相关深化设计图的尺寸和要求、管道、支架等均在工厂或现场进行深度预制,使现场安装达到装配的程度提高速度。
②竖井管道施工方法。利用塔吊和吊装平台将预制好的吊至相关楼层,采用卷扬机向上或向下进行管井立管吊装。
③竖井电缆施工方法。对于部分长度较长,敷设难度较大的电缆,采用卷扬机协助进行从上往下敷设。
3)管理协调
协调工作不仅要从技术下工夫,更要建立一整套健全的管理制度。通过管理以减少施工中各专业的配合问题,建立以业主、监理为主的统一领导,由专人统一指挥,解决各施工单位的协调工作,作为业主管理人员、监理人员,首先要全面了解、掌握各专业的工序和设计的要求。这样才有可能统筹各专业的施工队伍,保证施工的建立问题责任制度;建立由管理层到班组逐级的责任制度;建立奖罚制度,在责任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奖惩制度,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建立严格的隐蔽验收与中间验收制度。隐蔽验收与中间验收是做好协调管理工作的关键。此时的工作已从图纸阶段进入实物阶段,各专业之间的问题也更加形象与直观,问题更容易发现,同时也最容易解决和补救。通过各部门的认真检查,可以把问题减少到最小。
结束语:
虽然总承包项目管理中最关键的过程在于项目的前期策划和招投标阶段,但是,针对复杂的总承包项目,其管理工作也是不可或缺的。机电管理工作的良好开展是对前期策划和机电设备招投标工作的一个映射,也可以对前期工作进行有益的补充、完善。特别是梯级流域总承包项目下机电设备的现场管理工作,在理解梯级总承包项目基本特点的前提下进行设备安装、调试、投运是管理工作的基础; 结合总承包项目管理模式下机电专业人员的培养是对管理工作的提高; 而充分理解梯级流域总承包机电工作要点、在实现项目管理目标的前提下,通过有效的管理,使保用期间可靠性提高、为项目增值才是管理工作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