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

篇1

现就我科2004年10月~2006年10月收治的创伤性骨科手术患者350例(其中:车祸伤283例,其他创伤67例)在围手术期护理与监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50例,男210例,女140例,病程半天~2年,年龄2~69岁,平均35.3岁。332例伤口恢复好,住院15~20天治愈出院,18例因术后并发症住院50~70天治愈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评估病情:对创伤骨科护理而言,恰当的局部处理有利于整体救治,反之则导致整体救治失败。不同专科医生可根据伤情制定不同的对策和措施,而护理人员要把创伤骨科看成一个整体,处理顺序依次为患者全身状况评估、失血量评估、伤情种类和程度判断等。护理措施除维持气道、呼吸、循环等急救技术外,还有运转监护、搬动技巧、动态观察监测伤情与应急处理等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了解。

2.1.2 临床护理:(1)术前检查:协助完成术前各项检查,如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血脂、胸片、心电图、骨折部位的摄片或CT检查等,根据检查情况报告医生,做好充分的手术前准备。(2)术前临床护理:包括何时需禁食禁饮、何时灌肠、何时安置胃管、皮肤准备、药物皮试、更换术后骨科病床和骨科支架等。(3)环境准备:病房温度控制在18~20 ℃,湿度50%~60%,减少陪护,保持病房相对洁净安静。

2.1.3 心理护理:无论手术大小,对患者都是较强的紧张刺激。患者意识到了这种紧张刺激,就会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有的临上手术台时还可出现四肢发凉、发抖、意识域狭窄,对手术环境和器械等异常敏感,甚至出现病理心理活动,对术后康复影响[1]。

2.1.3.1 术前心理护理:以良好的心态面临手术,尽量消除患者手术紧张感与恐惧感,减轻思想负担,提高手术耐受力。作为护理人员必须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进行耐心细致的回答,并给予积极、有效、明确的信息;讲解该疾病对身体健康状况的影响与手术的必要性,以及手术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同时介绍我科创伤骨科手术的成功病例,使患者相信医护的技术力量和护理水平,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并主动配合手术治疗与护理。

2.1.3.2 术前心理咨询:巧妙应用护理沟通技巧,满足患者术前心理需求。咨询应由有权威的医生和护士进行,耐心听取患者的意见和要求,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交待病情,阐明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权威性的咨询对患者获得安全感极为重要,还要依据不同的患者,用恰当的语言交待术中必须承受的痛苦。对术后如需用引流管、导尿管及需在身上附加仪器者,术前也应向患者说明,使患者醒来后不致惧怕。对于危险性大、手术复杂、心理负担重的患者,还要介绍有关专家是怎样反复研究其病情并确定最佳手术方案的,使患者深感医护人员对其病情十分了解,对手术是极为负责的。

2.2 术后护理:术后密切观察血压、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最好动态心电监测,设置监测时间15~30分钟/次,判断有无活动性出血,有无呼吸道梗阻,有无肢端微循环障碍等。

2.2.1 心理护理:患者经过手术,尤其承受大手术的人,一旦从麻醉中醒来,意识到自己已经活过来,颇感侥幸,这时他们渴望知道自己疾病的真实情况和手术效果。由于躯体组织受到程度不同的损伤,都会体验到刀口疼痛,加之躯体不能自主活动,又怕刀口流血或裂开,多产生焦躁不安的心情。开始,他们感到当前的痛苦难熬,过2~3天疼痛缓解之后,就又担心预后了。因此,对术后患者的心理护理应关注以下几个环节:术后抑郁反应:术后患者平静下来之后,大都出现抑郁反应。主要表现是不愿说话、不愿活动、易激惹、食欲不振及睡眠不佳等。将会影响患者心、肺及消化等功能,容易产生营养不良、静脉血栓或继发感染、褥疮等。所以要努力帮助患者解决抑郁情绪,准确地分析患者的性格、气质和心理特点,注意他们不多的言语涵义,主动关心和体贴他们。使他们意识到既然已顺利度过手术关,又要争取早日恢复健康。

2.2.2 术后疼痛护理:患者术后的疼痛不仅与手术部位、切口方式和镇静剂应用得恰当与否有关,而且与每个个体的疼痛阈值、耐受能力和对疼痛的经验有关。患者如果注意力过度集中、情绪过度紧张,就会加剧疼痛。意志力薄弱、烦躁和疲倦等也会加剧疼痛。从环境方面来说,噪声、强光和暖色也都会加剧疼痛。因此,护士应体察和理解患者的心情,从每个具体环节来减轻患者的疼痛。如术后6小时内给予药物止痛,可以大大减轻术后全过程的疼痛。又比如,暗示可以减轻疼痛,听他喜欢的音乐也能减轻疼痛。

2.2.3 术后饮食护理:病情平稳可于术后6小时饮水或进流食,术后第二天进半流质或正常饮食。 饮食应给予富含维生素、高蛋白、高钙、高热量、易消化饮食。

2.2.4 术后功能锻炼指导与护理:骨折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恢复功能,功能恢复的好坏与早期功能锻炼有密切关系,加强对患者康复期功能锻炼的指导,是治疗骨折的一个重要环节。

2.2.4.1 生命体征平稳后的康复指导:待疼痛缓解之后可在床上做一些简单的活动,如上肢运动、足趾活动、踝关节屈伸及深呼吸运动等。术后1~2天拔除引流管,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开始康复锻炼。锻炼的程度以患者能耐受而不感到疲劳为度,首先要抬高患肢,以消除肿胀。保持床整、干净,保持皮肤清洁卫生,指导患者利用双肘及健侧下肢支撑抬高臀部,受压骨突部定时按摩,臀部垫以水垫,防止褥疮发生。在床上练习坐起活动,踝关节的屈伸,股四头肌收缩锻炼。协助患者应用下肢功能锻炼仪(CPM)做膝关节、踝关节的被动功能锻炼。患肢肌肉收缩,可促进肢体的静脉及淋巴回流,减少肌肉间的粘连,消除肿胀,又可减少肌肉萎缩,给骨折处以生理压力有利其愈合[2]。

2.2.4.2 手术后4周的康复指导:4~6周后患肢不负重扶拐下地活动。协助患者先移到健侧床边,健腿先离床并使足部着地,协助抬起上身使患肢离床并使足部着地,再扶双拐站起。上床时,按相反方向进行,即患肢先上床。8~12周开始负重活动。在此期间应由护士或家属在旁守护以防止发生意外。

3 讨论

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贯穿于各医疗护理的实践之中,通过创伤性骨科手术的围手术期心理护理、临床护理与监测、健康宣教的回顾性分析,提高骨科护理的实战经验,充分体现现代护理模式与护理手段在临床护理中的广泛性应用[3],全面体现现代护理模式在患者住院整个过程中的需要性、重要性和连续性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 宋贵欣.全肩胛骨并全肩关节置换的护理[J].中国护理杂志,2006,3(11):74.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2012年2月~2013年10月我院骨伤科收治的84例各类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22~53岁,平均年龄(38.7±6.4)岁;20例为上肢骨折,21例为下肢骨折;闭合性骨折损伤19例,开放性骨折损伤24例;实验组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20~54岁,平均年龄(39.4±5.8)岁;23例为上肢骨折,20例为下肢骨折;闭合性骨折损伤21例,开放性骨折损伤20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因而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骨科治疗,实验组则在接受外固定支架辅助治疗术,具体操作如下:嘱患者取常规平卧位,术前首先进行骨牵引,待患者全麻或者局麻后行X线片检测;取外固定螺钉2枚分别穿入骨折近端和远端两处垂直骨纵轴做复位处理,成功复位后可开始手术。细致观察两组临床情况并准确记录,术后两组患者基本情况近似;术后患者卧床8w保持休养,同时应坚持开展常规护理,并通过X线片定期检测来观察和评估两组骨折愈合情况。经临床确认患者骨伤完全愈后后可由门诊手术室拆除螺钉与支架。

1.3 疗效评定指标 参考jorner-wrhu评分以及临床骨性愈合标准[2]评估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评定指标包括四个等级:①优:骨折损伤部位完全愈合,肢体功能活动基本或者完全恢复,无畸形症状;②良:骨折损伤部位基本愈合,肢体功能活动恢复良好,同时无畸形症状;③可:骨折部位无畸形症状,但愈合时间延迟,且肢体功能活动一部分受限,但并未严重影响正常生活;④差:患者骨伤部位出现畸形症状,骨折部位愈合时间严重延迟,对患者正常生活以及肢体功能活动产生严重影响。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并应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更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注:①与对照组相比P

2.2 两组治疗情况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更短,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注:①与对照组相比P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以及骨伤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外固定技术的应用也逐步成熟,并开始广泛应用于创伤骨科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满意效果。对于创伤骨科患者而言,早期应用外固定支架有利于维持骨折块稳定性,保持患者呼吸、脉搏、血压以及体温等生命体征,并降低出血量,确保患者骨折区域血流供给,为临床早期开展复苏救治创造了有利前提。肢体长骨骨折有一定几率伴发神志不清、严重失血乃至休克等症状[3,4],因此临床应把握最佳治疗时机,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采用外固定支架处理创伤骨科患者骨折处以后还需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应确保外固定架处于正确位置,因为通常情况下外固定架均通过金属连杆以及上下穿针的方法加以固定,因此护理工作人员应注意外固定架的固定螺丝是否存在松动现象,或者是否滑出、弯曲等[5],避免外固定架出现松动而导致骨折部位发生移位,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应采用碘伏辅料遮挡钉道周围,谨防骨折部位发生感染,一般来说每隔3~4d应更换敷料一次。倘若针孔处皮肤出现张力症状,则应考虑做切开减张处理。此外,还应重视早期引导患者做康复运动,可进行主动式关节活动,但应注意循序渐进,保持轻柔动作,使患者肢体通过复健锻炼逐步恢复活力。

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姚关锋,王新家,罗滨等.植入物与Halo-vest内外固定联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3,(35):6351-6356.

[2]王淑娟.自制下肢抬高支架在胫腓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2):123-124.

[3]程建,郭杨,马勇等.外固定支架与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系统评价[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5):412-417.

篇3

文章编号:1007-2349(2011)08-0027-02

胸腰段脊柱的功能解剖特点有其特殊性,决定了该段椎体是骨折的好发部位。脊柱骨折的椎体在复位固定后,椎体高度虽然得到恢复,椎体内存在“空蛋壳”现象,空腔内仅为部分纤维连接,很难实现骨化而不会骨性愈合[1]。笔者于2006年11月~2010年11月在手术治疗的同时内服中药治疗胸腰椎骨折,获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纳入患者均为本院2008年11月~2010年11月的住院患者共50例,其诊断标准参照《实用骨伤科手册》[2],且所有病例均根据胸腰段正侧位片及CT检查结果而确诊。将50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其中治疗组男16例,女9例;年龄26~63岁,平均(41.35±8.86)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0例,重物砸伤8例,高处坠落伤7例;骨折部位:T10 2例,T115例,T1210例,L16例,L22例;骨折类型按Denis分型:压缩型17例,爆裂型8例。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27~62岁,平均(40.52±8.83)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1例,重物砸伤7例,高处坠落伤7例;骨折部位:T102例,T116例,T129例,L15例,L23例;骨折类型按Denis分型:压缩型16例,爆裂型9例。2组经统计学处理患者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类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局部麻醉。俯卧位,后正中切口,显露椎板关节突及横突根部。椎弓根螺钉的进入点在下述2条线的交叉点。在胸椎:1条为通过下关节突中点偏外的垂直线,另1条为连接两侧横突根部中点的水平线,此2线的交点在关节突关节中点下方1 mm处。在腰椎2线的标准与胸椎不同,横线仍为横突中部,纵线则在关节线之外侧即上关节突外侧。螺钉进入点处常有一骨嵴,在其外侧先将附着其上的软组织取除,再用手锥钻入,方向要掌握与正切面完全垂直,向内斜约10°,深为4 cm,如位置正确,退出手锥,拧入椎弓根螺钉,连接连杆,并撑开,连接横连[3]。缝合切口,放置引流管。治疗组在对照组手术治疗的基础上予口服自拟中药汤剂(方药组成:柴胡15 g,瓜蒌15 g,当归20 g,红花10 g,穿山甲9 g,大黄15 g,桃仁12 g,木香9 g,香附10 g,乳香10 g,没药10 g,甘草6 g)口服,疗程8周。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应用SPSS13.0软件,计量资料以Ax-G±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4]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有效:临床症状消失,神经系统检查仍有异常;好转:临床症状减轻,神经系统检查有异常表现;无效:临床症状、神经系统检查无改变或加重。

2.2 治疗结果 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3 讨论

脊柱骨折是临床常见的创伤,约占全身骨折总数的2.91%,近年来交通伤、高处坠落伤不断增多,外伤引起脊柱骨折也逐年增多。骨折可引起脊柱正常序列的改变、解剖结构和稳定性的破坏以及神经功能的损害,因此其治疗的目的是恢复正常脊柱序列、重建脊柱稳定性及充分减压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5]。AF系统是在RF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制成功的新型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本系统舍弃了AO系统为三维空间调整而设计的万向关节复杂结构,成为虽无万向关节,但确实可三维调整、具多重矫正力的内固定系统,使脊柱恢复到三维空间原有的解剖形态和生理弯曲[6]。脊髓、马尾神经损伤属中医学的督脉损伤的范畴[7]。督脉是阳经之会,督伤络阻,下肢出现不同程度的瘫痪和一系列全身症状,笔者临床中在手术治疗的同时运用自拟中药汤剂治疗胸腰椎骨折,方中重用大黄荡涤留瘀败血,引瘀血下行;柴胡疏肝理气,使气行血行;当归、桃仁、红花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穿山甲破瘀通络;天花粉既能入血分消瘀血,又能清热散结消肿;乳香、没药能增强化瘀止痛之功;木香、香附可助行气止痛;甘草调和药性,缓急止痛。诸药配伍共奏活血破瘀、通络止痛之效。通过2组疗效对比显示治疗组在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证实中西医结合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显著,能最大限度恢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及劳动能力,减少残疾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周其璋,刘永恒,梁必如.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6,21(4):284.

[2]孙材江,彭力平.实用骨伤科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53~254.

[3]杨梅莉.59例胸腰椎骨折行AF钉内固定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J].全科护理,2009,23(7):2107~2108.

[4]邵书元,刘会峰,陈传桐.急性脊髓损伤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析(附40例报告)[J].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1995,2(3):119.

[5]Melain RE.The biomeehanies of long versus short fixation for thoracolumbar spine fractures[J].Spine,2006,31(11):70~79.

篇4

1.2治疗方法 连续硬膜外麻醉,手术在直视下予以髌骨下极复位,取髌骨近端骨折横截面划分三等分,在等分点沿髌骨纵轴斜向关节面拧入两枚带线锚钉(美国施乐辉),使钉尾进入骨质0.5cm左右,锚钉线缝合髌骨两侧及中间,修复髌前筋膜、关节囊等。术中检查骨折固定情况,用C 臂机透视骨折对位、锚钉位置满意。术后患肢用外固定支具于膝关节屈曲5°位固定6~8w,定期复查X线了解骨折愈合情况。术后给予抗炎、活血化瘀、艾灸等中西医联合治疗,制定实施有效的康复训练计划。

1.3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及延迟愈合。随访时间8~20个月,骨折愈合,锚钉无松动退出,患者无伸膝受限,参照 Lysol 膝关节功能评分法[2]:优8例,良2例。

2护理

2.1心理护理 骨折患者面临着疼痛、肢体活动受限、生活不能自理等问题,易产生紧张、焦虑不安、恐惧的心理,医护人员应针对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缺乏,消极、负性情绪做好心理指导,耐心主动向患者介绍应用微创技术(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方法,与保守治疗、张力带钢丝固定、髌骨爪内固定等手术方法的区别、优点、疗效和风险。说明中医药治疗在骨伤科治疗中的重要性,不要因为中药药液苦拒绝服用或艾叶的气味而不配合治疗。告知患者及家属,术后功能锻炼能最大限度的改善膝关节功能,其执行好坏将直接影响患者的关节、肌肉的恢复情况,减少或预防关节僵硬、肌肉萎缩、静脉血栓等多种并发症[3],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2术后护理

2.2.1常规护理 术后给予平卧位,患肢用外固定支具于膝关节屈曲5°位固定,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面上,以利于静脉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减轻肿胀。密切观察患肢远端血运、感觉、足背动脉搏动,观察切口敷料有无渗血及关节肿胀情况,有引流管者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引流量。遵医嘱给予静脉抗生素治疗3~5d,监测体温4次/d,注意体温变化,术后3d低热为手术吸收热,如体温过高,应考虑异体材料过敏或发生感染,要积极对症处理。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及易消化的食物,嘱患者多饮水,1000~2000ml/d,防止便秘和尿路感染。

2.2.2中医护理 ①给药护理 按医嘱予桃红四物汤治疗,取桃仁、红花、川、赤芍、当归、生地黄若干,加水至超过药物表面1~2cm,浸泡15~20 min,先用旺火煮沸改用文火煎煮25 min,滤取药液存放保温瓶内。滤剩的药渣进行第二次煎煮,加水至药渣表面,煎煮20 min后滤取药液,与第一次的药液存放在同一保温瓶内,送患者温服。每次约150 ml,早晚各一次。②穴位艾灸 是将艾绒均匀平铺于棉纸上搓卷成艾条,在穴位上施灸。按医嘱取风市、足三里、解溪、阳陵泉等穴位,将艾条点燃,将燃端对准施灸的穴位,距皮肤约2~3 cm的高度进行熏灸,每个穴位8~10 min,至皮肤稍起红晕。在施灸过程中,注意弹去艾灰,观察穴位周围皮肤情况,防止皮肤烧伤。如灸后皮肤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中液体,覆盖无菌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2.2.3制定实施康复训练 术后第1d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锻练和直腿抬高运动。让患者仰卧,两腿伸直适当抬高,慢慢放下,保持大腿肌肉收缩状态3~5 s后放松,重复10次为1组,10组/d。练习直腿抬高,仰卧位,两腿伸直抬高在30°以内,保持时间由5 s开始逐渐增加,5次为1组,5组/d。在练习中,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正确的动作要及时纠正,直到正确掌握为止。伤口拆线后,关节无肿胀、无积液时可以带着外固定支具扶双拐杖下地,患肢不负重。4 w后逐渐调整外固定支具被动膝关节屈伸活动至45°。6 w时复查 X 线片检查骨折及锚钉无明显移位拆除外固定支具,主动锻炼伸、曲膝运动,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步负重行走,2 个月内均避免强力屈膝。

2.2.4出院指导 出院时告知患者要坚持进行膝关节康复锻炼,遵循个体化、渐进性、全面性的原则。定期行X线复查及门诊随访。如果出现膝关节疼痛、肿胀、功能活动受限,及时来医院就诊。

篇5

髌骨骨折是四肢骨折中常见的一种骨折,骨折后可造成骨折周围软组织的严重损伤,毛细血管破裂出血,组织水肿,创伤后24-72小时为肿胀高峰期,局部肿胀瘀血,不但会引起明显疼痛,且常会出现张力性水泡而成为手术禁忌,所以及时缓解骨折早期的疼痛及肿胀,成为髌骨骨折早期护理的关键。本文采用新伤药水冷湿敷减轻髌骨骨折早期的肿胀疼痛,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10月-2012年09月收治髌骨骨折患者100例。男60例,女40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43岁,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患肢疼痛(VAS评分)及肿胀程度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抬高患肢,托板外固定,指导踝泵功能活动;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新伤药水冷湿敷:用15×15cm2方纱浸泡新伤药水后放置冰箱中冷藏,取出覆盖于肿胀部位2-4小时,湿敷过程中以塑料保鲜膜包扎保持湿度,每天覆盖2次,每次间隔时间大于4小时,持续3-5天。观察两组的疼痛及肿胀并记录。

1.3 疗效评价。疼痛表现:疼痛指标按照国际疼痛评分法(VAS评分),分为三个等级:

A轻度疼痛VAS评分:1-4分。

B中度疼痛VAS评分:4-7分。

C重度疼痛VAS评分:7-10分。

肿胀程度评级[1]:

A轻度肿胀:较正常皮肤肿胀,但皮纹存在。

B中都肿胀:皮纹消失,但无水泡,较健侧肿胀高0.5-1.0cm。

C重度肿胀:皮肤重度肿胀,出现水泡,较健侧肿胀高>1.0cm。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PEM3.1统计学软件等级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表1)。

表1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例(例)

组别例数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实验组5023207对照组50132512U值3.0143.0243.023P值0.0140.0410.0092.2 两组患者患肢肿胀程度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者患肢肿胀程度比较

组别例数轻度肿胀中度肿胀重度肿胀实验组50211910对照组50151322U值3.0113.0563.124P值0.0120.0450.0113 讨论

3.1 髌骨骨折创伤后疼痛、肿胀是患者最突出、最直接的表现,也是术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肿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小血管破裂、出血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内液外渗到组织间隙所致,同时由于疼痛,肌肉反射性痉挛等造成静脉回流障碍,使血管壁扩张,通透性增加,造成组织间质水肿[2]。这些病理改变如不及时纠正,将影响手术时机,重者术后可使切口皮缘坏死,继而增加切口感染可能性,影响损伤组织的修复,甚至直接影响骨折的愈合。因此,预防和治疗伤肢肿胀十分重要。临床亦有报道将中药制剂浸湿贴敷应用于各种创伤早期的肿胀、疼痛等[3-5]。

我院新伤药水为郑氏骨伤科创始人郑怀贤教授经验方,主要由黄柏、大黄、血通、羌活、独活、木香、没药、枳壳等11味中药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相关的药理学临床实验研究发现上述中药具有抑制创伤局部无菌性炎症反应,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促进炎症的吸收与炎症介质的稀释和运转,能抑制炎性细胞渗出、浸润,炎性介质合成释放,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为组织修复提供了良好的内环境。应用新伤药水冷湿敷减轻骨折创伤早期疼痛肿胀不失为一种比较经济有效的临床护理手段,减少了创伤早期的并发症,减轻了创伤全身应激反应,有利于缩短术前肿胀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3.2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①湿敷过程中应保持药水纱布的湿度,当纱布干燥时立即用新伤药水淋湿纱布;②个别病人皮肤出现瘙痒、局部发红、皮疹等过敏反应时应立即停用,清洁皮肤,必要时使用抗过敏药物治疗;③病人伤肢在术前需严格制动,避免因膝关节活动而加重肿胀程度。

本研究表明,应用新伤药水冷湿敷在减轻髌骨骨折早期疼痛、肿胀方面较常规护理方法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方法,值得临床护理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利远,张芸.B-七叶皂甙钠治疗创伤后肢体肿胀的临床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00,20(9):517—518

[2]Neubauer Th,Bayer GS,Wagner M.0pen fractures and infection [J].ActaChir Orthop Trauma,2006,73(5):301-312

[3]莫菊英.渭良伤科油预防髋部骨折患者压疮的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76—77

[4]高少茹,林惠卿,郭少英,等.渭良伤科油治疗老年卧床患者I期压疮的效果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2):179—180

篇6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该病病程长,反复发作,患者担心手术治疗伤及神经或预后不良,产生恐惧、焦虑情绪。术前责任护士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请手术成功者现身说法,讲明情绪与疾病的关系,良好的心理状态能促进机体的恢复,使患者身心处于接受手术的最佳状态。

2.2 术前准备 术前3 d备皮,第1~2天用肥皂水清洗备皮区,术前1 d剃净毛发,用75%酒精消毒,注意不损伤皮肤。术前12 h禁食,4~6 h禁饮,以排空胃肠道。术前1 d按照无菌技术操作原则行留置导尿术,保持尿管固定、无菌、安全、畅通。

2.3 术前指导 术前1周训练患者在床上使用二便器,以适应术后卧床的需要。教会患者床上锻炼腰背肌及滚桶式翻身。术前1周戒烟,并做深呼吸,防肺部感染。糖尿病患者指导其合理饮食、正确服药,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高血压患者嘱其按时服药,定时测量血压.以保持正常血压。

3 术后护理

3.1 密切观察病情 手术采用硬膜外麻醉,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去枕平卧6 h,头偏向一侧,以防呼吸道并发症及头痛。腰部垫一软垫,既能压迫止血,又可减轻背部脊柱负担。6 h后协助患者滚桶式翻身,切忌扭曲。密切观察双下肢感觉运动情况,二便有无改变,伤口有无渗血及敷料是否脱落。若于术后3~6 h伤口胀痛,双下肢及会疼痛、麻木、乏力、排尿困难等症状,高度怀颖伤口血肿形成,伤口血肿可压迫马尾神经及神经根,造成不可逆的神经损伤。应立即报告医师,彻底清除血肿。

3.2 引流的护理 为防术后渗血淤积于伤口内造成感染导致手术失败,术后一般采用负压引流器。要确保负压引流器完好无损并保持通畅,防止引流管扭曲或被凝血块阻塞。引流管各接口及引流管应低于伤口40 cm。严密观察记录引流液性质、量、颜色的变化,术后48~72 h拔管。

3.3 功能锻炼 此类患者长期缺乏腰背肌功能锻炼,尤其术后卧床,肌力进一步减弱,使脊柱的稳定性减低。同时由于术中对硬膜外脂肪、神经根周围组织有创伤及术后积血等,易发生硬脊膜及神经根周围粘连。轻度粘连无症状,重度粘连可导致手术失败。为了减少或避免神经根粘连,术后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加强功能锻炼。方法如下:①术后第1~2天嘱患者开始行主动和被动屈伸双下肢,并做直腿抬高运动,幅度逐渐增大;②术后4~5 d,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先用五点支撑法,3 d后增加飞燕式,2周后改用三点支撑法。

3.4 饮食护理 禁饮、食6 h后,按骨伤科分期辨证饮食,早期(术后1~2周)气滞血瘀,宜选择清淡可口,易消化而富有营养的饮食,如青菜、米粥等,忌油、腻、生、冷、酸、辣之品;中期(2~6周)筋骨未接,应进清补之品,如牛奶、维生素等,以促进气血恢复;后期(6~8周)则进滋补肝肾及含大量蛋白质、钙、磷的食物,如骨头汤、动物肝脏等,以补养气血,强壮筋骨。

3.5 二便护理 术后常规留置导尿2~3 d,碘伏棉球擦洗尿道口2次/d。预防感染。观察尿液的颜色、性状、尿量。便秘者可采用腹部热敷,并沿结肠走向按摩腹部,必要时给予开塞露或番泻叶30 g泡水服用。

4 出院指导

4.1 嘱患者调情志、慎起居,保持良好的心情和舒适的环境。

4.2 继续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

4.3 1周内带腰围下床,3个月内不负重。半年内不宜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弯腰抬重物,避免腰部再次受伤。

4.4 定期复诊。

5 小结

心理护理是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密切观察手术患者心理活动,做好围手术期心理护理,有助于消除患者心理负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促进康复。功能锻炼在术后恢复中起着重要作用。腰背肌功能锻炼可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有利于增强脊椎的稳定性,防止复发。直腿抬高训练能防止手术后期神经根粘连,提高手术疗效。

篇7

脊柱外科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均会出现不同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成果患者术后康复中至关重要的因素。护理人员应该以良好的仪容仪表和一定的心理学技术去影响患者,提高他们对治疗和康复的信心。本院从2013年7月-2013年12月在脊柱外科实行心理护理干预工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名研究对象均来自常德市第一中医院脊柱外科2013年7月-2013年12月所收治的100例择期手术患者,其中男性43例,女性57例;年龄45-65岁,平均(53±3.5)岁。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其干预贯穿整个围手术期。

1.2.1 健康教育 根据文化程度,讲解不同程度的疾病发生机制、治疗方法,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相应的处理方法等,同时进行不同方式的健康教育。如教育患者排便排尿训练,术后引流管的更换、保护等。

1.2.2 情感疏导 患者可能会对手术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应技术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可以请一些成功手术的在院患者现身说法,讲授亲身经历,增强患者的手术信息及术后康复信心。

1.2.3 术后心理护理 最常导致患者心理问题的是术后的疼痛问题。由于药物的胃肠道反应,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现象从而产生焦虑;同时物的消退,患者疼痛加剧,进一步加深紧张焦虑情绪。护理人员应主动说明这些情况发生的原因,可能持续的时间和缓解方法,让患者了解这些症状都是暂时的,且是可以控制的,以消除患者焦虑。

1.2.4 疗效评估 定制疗效评估表,对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饮食、睡眠、精神、行为情况和护理措施进行定期的评估和纪律。同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保证心理护理顺利进行。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制定舒适度评估调查表[1],记录患者各种术后并发症和心理情绪的主观感受,量表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以0分-10分,0分为舒适,10分为最不舒适。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气口疼痛、引流管机尿管所致不适、担心疾病预后等指标评分上,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脊柱外科的手术患者从入院、手术、出院到家庭功能康复锻炼,都会有相应阶段的心理特点。心理护理作为一种非药物的治疗方式,能有效缓解因手术引起的生理应激现象,消除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避免出现心率、血压的升高、免疫力下降等,应该贯穿于整个脊柱外科护理工作当中。

在心理学上,因应激现象导致的不良情绪,虽然所造成的影响一般不会十分严重,但因为一些患者的人格因素,能导致应激源反应成倍扩大,从而出现针对手术而难以调节的焦虑、抑郁情绪,需引入一些心理学技巧才能有效改善。如患者过分紧张,可通过对患者全身肌肉进行反复的收缩、放松运动,改善患者肌肉紧张度,从而达到放松精神的目的。此外,系统脱敏、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等心理学方法也可用于其中。

护理结果发现,经过心理护理之后,患者在切口疼痛、引流管和尿管所致不适、担心疾病的预后等主观方面的评分表现均优于对照组。因此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心理护理可以有效降低脊柱外科患者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住院期间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2月40例胫骨骨折患者,均在蛛网膜下腔阻滞下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其中男26例,女1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年龄18~65岁,平均(39.84±14.72)岁;骨折原因:车祸11例,高处坠落伤5例,外力砸伤4例;左胫骨骨折9例,右胫骨骨折11例;骨折类型:开放性骨折13例,闭合性骨折7例;文化程度:小学6例,初中4例,高中5例,大专及以上5例。观察组男14例,女6例;年龄19~63岁,平均(39.18±16.47)岁;骨折原因:车祸13例,高处坠落伤4例,外力砸伤3例;左胫骨骨折8例,右胫骨骨折12例;骨折类型:开放性骨折15例,闭合性骨折6例;文化程度:小学5例,初中6例,高中6例,大专及以上3例。两组患者既往无精神、心理障碍,认知功能正常,无高血压病、心脏病、糖尿病等病史。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原因、骨折部位、骨折类型、文化程度和既往病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骨伤科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具体步骤和干预措施如下。

1.2.1 循证问题 根据科室护理实践,结合胫骨骨折病理生理变化、手术特点和患者病情等,经科室集体讨论,确立如下循证问题:(1)胫骨骨折;(2)交锁髓内钉内固定;(3)膝关节功能;(4)心理健康、焦虑、抑郁。

1.2.2 循证支持与评价 利用国内文献数据库,如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和维普数据资源库,并在PubMed数据库,检索近3年发表的科研资料,总结有价值的论文资料,并评价资料的真实性、科学性、实用性等,筛选出最佳护理实证。

1.2.3 循证应用 根据获得的最佳护理实证,结合科室护理经验和患者的愿望、价值,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1)术前护理:入科加强基础护理,为患者提供舒适而舒心的物理环境。热心介绍科室主任、护士长、主诊医生和床位医生及护理人员,让患者熟悉医务人员,解除内心不安和担忧,并讲解胫骨骨折围术期注意事项,提高患者配合依从性。通过谈心、倾听和与家属聊天等方式,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便于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措施。(2)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性格、心理特点、文化、家庭等情况,逐步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耐心解释患者疑问,热心倾听其不适主诉,舒缓负性情绪,并邀请康复患者现身说法,打消患者对手术的顾虑,树立手术治疗的信心。采取听音乐、聊天、看电视等,缓解围术期焦虑、紧张、不安等负性情绪,并指导家属提供轻松、快乐的家庭氛围,有利于保持身心舒适。护理人员采取谈心、听音乐、看电视等方式分散注意力缓解疼痛,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口服或肌注止痛药物。指导家庭成员给予亲情护理和经济支持,消除患者的担心和心理负担。(3)术后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注意观察手术部位敷料颜色,配合麻醉医生管理术后镇痛泵,当视觉模拟评分>3分,联系麻醉医生或床位医生调整镇痛方案,满足术后无痛心理,提高病情舒适度。仔细观察伤口皮肤颜色、有无红肿、疼痛,严防骨筋膜室综合症发生,严格无菌换药操作,遵医嘱给予静脉滴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加强有效扣背、排痰,避免肺部感染,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饮水,避免尿道感染和便秘,同时加强皮肤护理,避免压疮。(4)康复锻炼指导:术后功能锻炼可有效预防关节僵硬、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等,提高患肢功能。术后3 d内主要进行患肢伸曲运动和肌肉主动、被动收缩、舒张运动,以提高肌肉张力和减轻骨折部位肿胀。如抬高患者20°~30°,股四头肌、臀大肌、臀中肌和?肌等收缩、舒张运动,脚踝、足趾的主动和被动运动等。术后3~14 d内逐步增加患肢抬高幅度,不负重,指导关节主动屈伸运动和髋关节收展运动以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术后15 d后,指导患者逐步增加运动幅度,使膝关节90°伸曲,避免关节僵硬。根据患者病情,适当进行患肢负重锻炼,协助患者利用双拐步行,逐步进行下蹲训练,改善膝关节功能等。详细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嘱咐康复锻炼的方法、技巧等,并叮嘱家庭成员鼓励、监督患者坚持锻炼,留有健康热线,接受康复咨询,定期门诊复诊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术后3个月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和护理后舒适度变化,比较两组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与膝关节功能呈正比,分数越高,功能越好。舒适度以简化舒适状况量表表示,总分30~120分,舒适度与分数呈正比。VAS评分总分0~10分,0分无痛,10分最痛[3]。心理健康以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表示,心理健康水平与分数呈反比[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膝关节功能和舒适度比较

观察组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和舒适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和舒适度评分 分

组别 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 舒适度评分

观察组(n=20) 17.86±4.56* 77.39±14.29*

对照组(n=20) 15.89±3.74 71.34±12.82

*与对照组比较,P

2.2 两组焦虑、抑郁状态比较

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降低较对照组明显(P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变化 分

组别 SAS评分

SDS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n=20) 49.78±4.31 40.27±3.57* 50.13±4.25 41.44±3.55*

对照组(n=20) 49.59±3.86 44.28±4.17 50.66±3.83 43.78±4.51

*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篇9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心理病理与疾病的关系是辨证的,心理活动伴随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同时心理状态也不时地影响着疾病的发展和转归,并且贯穿于诊断,治疗和护理的始终。多数老年患者对平时对自己能独立生活而感到自豪,但因突然损伤,造成肢体不能活动,卧床不起,许多事情依赖医护人员,或者得子女的照顾,因而失去“独立”并为此而烦躁,容易发脾气。结合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着重以下几个方面给予护理:①手术是一种令人产生恐惧的治疗手段。尽管他们以有接受手术的思想准备,但在手术即将实施之前,一些极其微小的刺激仍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应,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常于手术前深入病房,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稳定情绪、争取合作,向他们解释手术的一般知识耐心的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请一些手术效果好的患者介绍他们的手术体会,从而减轻心理紧张和恐惧。并耐心细致地讲述骨折的性质、手术目的、大致手术过程、手术时间、术后如何功能锻炼及愈后情况,使他们做到心中有数,积极配合治疗;②感情支持:老年患者总是希望别人了解他们的疾病,关心和尊重他们,我们在工作中,要适当的称呼患者,不要喊床号,操作要稳、轻、快、减少患者的痛苦,认真倾听患者的感受,深入了解思想动态及感情需求,给予同情、关怀、使患者产生信任,感到温暖消除术前的各种不安因素,使患者愉快的接受手术;③争取家属的配合,给患者更多的关心、体贴:老年人在患病时特别希望得到亲人的关怀和照顾,我们请家属抽出时间尽可能多陪伴患者,多与其交谈,给予精神安慰,满足其合理的要求,悉心照顾其生活起居,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

2.2 饮食护理 手术是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手段,机体组织从创伤到组织愈合需要足够的营养成分,营养状况与骨科手术后的康复以及手术耐受力都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术前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营养知识宣教,让其明白合理饮食对疾病康复的作用,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进行正确的指导。经常指导患者做好饮调整,嘱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多维生素的食物。如每日早晚各加一个鸡蛋,半斤牛奶,中午吃适量肉类,一日三餐均有新鲜蔬菜,早餐、晚餐前1 h或晚餐后1 h吃水果,3餐/d主食粗细粮合理搭配。

2.3 正确估计病情及手术耐受力 老年人生理储备能力有限,对手术的耐受力与年龄的增大成反比,尤其是伴有严重多病的患者,手术的创伤可使多病的病情加重,增加手术失败率。为此,手术前对老年患者应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深入病房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检查和观察,正确估计手术的耐受力,警惕潜在疾病的发作和及时的发现加重并发症的因素。

2.4 一般护理 做好辅助检查,如血尿常规,粪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心电图、磁共振、肺部X线检查、生化检查、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等。标本送检后,要注意随时了解检查结果,这些检查结果能提示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及早发现某些疾病,并且常规备皮、备血、青霉素及奴夫卡因皮试等,吸烟者禁烟,指导患者在床上大小便,深呼吸锻炼肺部功能,对精神过度紧张难以入眠者,适当用镇静药物以保证睡眠充足。

3 术后护理

3.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摆好后注意检测生命体征,尤其是老年患者麻醉苏醒比较差,护士应严密守护患者至清醒,一般手术后4 h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1次,连续几次正常后按常规测量。并高度重视心血管功能变化;对肾功能不全者,注意观察尿量变化;对糖尿患者要定时监测血糖、尿糖,防止出现酮症酸中毒,并注意观察伤口敷料及伤口情况,以防止伤口感染。

3.2 疼痛的观察及护理 手术后的切口疼痛一般在麻醉作用消失后,疼痛逐渐加剧,术后24 h最为剧烈,而老年人对疼痛的耐受力较差,我们应有效解除,保证患者足够的休息与睡眠,利于术后康复。目前,药物镇痛仍是解除手术后伤口疼痛的重要措施之一。用药前应查清疼痛的性质、引起疼痛的原因,必须解除因外部压迫或缺血等原因引起的疼痛。并注意强调药物剂量不可过大,在行早期功能锻炼前,应用止疼药,也可减轻活动引起的疼痛。

3.3 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及趾(指)活动 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及活动情况是骨科手术后最常见,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尤其老年患者年老体弱,血液循环差,更引起重视。因此手术后的护理应特别注意血运情况。上肢手术后要触摸挠动脉尺动脉,下肢手术后要触摸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观察皮肤颜色、温度、肿胀程度。若手压皮肤松开后血液不能马上返回或返回缓慢,肢端皮肤发青、发紫、发凉、肿胀及手术后疼痛,特别疼痛呈脉动性加剧,都可提示血液循环障碍,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给予处理。术后应抬高患肢,使之高于心脏水平,且患肢远端高于近端,促进静脉血液回流,预防肿胀。

3.4 卧床并发症 高龄患者容易发生术后并发症。①骨折患者卧床并发症较多,多由于长期卧床所致。卧床并发症包括褥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及便秘等。老年人的血液循环差长期卧床经久不改变,易致软组织受压,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褥疮。尤其皮肤经常受潮湿摩擦、床单皱折不平整,患者使用便盆时,护理不当易使皮肤受损诱发褥疮,对这类患者应2~3 h翻身或更换肢置1次,在臀下垫气圈,并按摩受压部位皮肤,患者病情许可时还要患者起坐,主动活动,鼓励患者深呼吸和咳嗽,有痰尽量排出。鼓励患者多饮水,利尿,防止泌尿系统感染。术后三天食含盐食物,少吃甜食,有利于减少便秘的发生,可能与钠离子吸收过程中改变内分泌增加肠蠕动有关;②在保证营养摄入的基础上,进食新鲜水果和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增强肠蠕动以预防便秘。

3.5 康复指导 骨科手术的康复期较长,且需要一定时间的卧床休息。从而限制了全身和局部的正常活动,若指导、护理不当,易造成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发生挛缩及粘连,影响术后康复。因此,骨科手术后的功能锻炼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应早期开始,贯穿始终。功能锻炼的内容和方法应根据患者的伤情及手术的部位、性质、手术方法、全身健康情况而区别。活动时间、强度、范围都要因病而宜,因人而宜,以患者感到疲劳和疼痛为度,老年患者由于本身年纪大,体制又虚弱,常不配合进行锻炼,因此,向患者的家属解释功能锻炼的必要性,传授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首先鼓励患者做患肢远端功能锻炼,再鼓励患者做全身活动,功能锻炼由帮助患者被动运动逐渐过度到自觉活动,知道功能恢复。

4 体会

骨伤科疾病的护理工作任务十分艰苦而繁重,做好骨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及患者康复的一个重要环节。骨伤患者常因运动系统障碍,或由于治疗的需要而被限制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翻身、进食、入厕大小便等都需要人照顾,长期卧床患者容易合并褥疮、肺炎、泌尿系统感染。不论是骨关节的损伤,还是骨关节疾病,在护理工作中除应精心做好术前、术后护理和康复指导外,还应主动热情照顾患者的精神生活和饮食,配合医生密切观察病情,积极预防和处理合并症,使患者早日康复。

篇10

临床资料

本组280例,其中男182例,女98例;年龄7~71岁,平均43岁。腰椎间盘突出症18例,股骨干骨折52例,手外伤34例,胫腓骨骨折61例,锁骨骨折6例,慢性骨髓炎22例,腰椎压缩性骨折26例,骨肿瘤32例,瘢痕挛缩29例。大部分患者表现为表情痛苦、神情紧张、烦躁、焦虑,不积极配合医生检查及护理治疗。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及记录,根据疼痛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疼痛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疼痛产生的原因:各种骨折创伤引起的疼痛、腰肌劳损而形成的腰肌无菌性炎症导致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疼痛、恶性肿瘤、骨肉瘤患者早期一般无疼痛,中晚期出现疼痛。疼痛从无到有,从轻到重。

疼痛的护理:①及时解除疼痛:护理人员要改变“术后疼痛是正常的,患者应忍耐疼痛”的旧观念,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观察患者疼痛发生时间及程度,及时准确对疼痛进行评估,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时解除患者疼痛。②对症护理:技术性镇痛法,神经外科手术止痛。神经刺激术,神经切除术,植入给药泵。理疗包括红外线、温泉浴、微波、冷疗热疗冰敷等。针刺疗法如中医针灸。药物镇痛。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口服、肌肉注射等。药物治疗新技术。椎管内注射镇痛药,硬膜外麻醉。阿片制剂,如芬太尼、哌替啶、吗啡等。非阿片制剂,消炎痛、扑热息痛、阿司匹林等。采用定时用药、预防性用药,有效地缓解疼痛。③心理护理:患者常因对疾病和对治疗效果不了解而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加剧了疼痛的感觉[2],因此护士应设法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增加对疼痛的耐受性;在治疗护理患者时,动作准确、轻柔,避免粗暴,尽量减少疼痛刺激,如进行翻身、换床单、导尿、清创等护理操作必须移动患者时应注意保持舒适的,避免引起患者疼痛,同时应争取患者家属的配合,当患者疼痛时,陪伴家属也受到影响,表现出焦虑不安的情绪,这种情绪反过来又会影响患者,致使患者疼痛加剧。做好患者及家属思想工作,使患者有良好的心理因素,积极的心理状态,也能起到止痛和有助于康复的作用。④自我放松与按摩:指导患者作放松动作,如叹气、腹式呼吸、用衣物支撑切口等,使紧张的骨骼肌或张力性切口松弛下来,减轻疼痛,帮助患者入睡。对于肢体或躯体制动的患者,解释维持正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指导患者取舒适卧位,督促家属行局部按摩,增加被动活动量,对减轻被动患者的疼痛尤为重要。指导患者学习一些预防及减轻疼痛的技巧,如咳嗽或做深呼吸时,用手或枕头按住切口,以防牵扯缝线,引起伤口疼痛;留置引流管的患者翻身及改变时,避免压迫、扭曲、牵拉管道;术后尿潴留也是疼痛原因之一,及时排尿防止术后尿潴留,如出现排尿困难时,立即诱导排尿(如听流水音、按摩膀胱区、针灸等),必要时给予导尿等。⑤正确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患者由于害怕疼痛,术后往往不敢早期活动,易引起肺部感染、褥疮、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因此正确的功能锻炼指导十分重要,应以循序渐进为原则,防止不正确的活动引起疼痛。术后6小时鼓励患者做患肢肌肉舒缩活动及活动远端关节、健康肢体,定期协助患者翻身拍背,按摩骨突受压部位,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以防并发症的发生[3]。

结 果

本组280例紧张、烦躁、焦虑均能有效缓解,其中70%因伤口疼痛,出现焦虑,担心术后伤口愈合不好,影响日后的工作及生活,从而产生紧张、烦躁、焦虑情绪。紧张、烦躁、焦虑情绪导致机体内分泌失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血压升高,脉搏加快等。针对此类患者,我们采用自我放松疗,配合心理护理,较大程度的减轻患者的紧张、烦躁、焦虑情绪。另外30%患者因伤口疼痛,加之心理上失落,表现为闷闷不乐,针对此类患者,我们采取心理护理,分散他们对疼痛的注意力,并争取患者家属的配合,使患者情绪稳定,保持良好的心态,减轻伤口的疼痛。通过针对性的护理,280例患者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无肺部感染、褥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住院15~38天,平均19天,全部康复出院。

讨 论

注意护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了解分析患者的心理需求以及满足他们的需求,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分别采取一些心理护理措施,注意与患者交谈的话语艺术及肢体语言[4];通过对疼痛原因的分析,使患者及其家属对疼痛有正确的认识,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使患者疼痛得到及时控制,同时鼓励患者早期活动、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争取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李漓,刘雪琴.老年人疼痛的处理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212.

篇11

(二)优化医疗服务流程以提高医疗质量的基础。服务流程是医疗机构的运行结构和方式,在不增加病房、卫技人员的基础上,优化的医疗服务流程决定了医疗机构的效率和竞争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医院的长期生存能力,使医院的可用资源通过平衡流程中的各组成部分来减少重复和浪费,使医院现有硬件和软件达到较高的利用率和较好的利用水平,尽可能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尽可能满足病员的需求,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在优化医疗流程,方便病人就医上下功夫,求实效,增强服务意识,优化发展环境,努力为病人提供温馨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推出各项便民措施,如收费挂号窗口联网,减少挂号排长队,部分专家设立专门挂号窗口,推出电话预约挂号等措施。医技科室出报告单推出限时承诺。护理部门在开展星级护士评选活动中涌现了一批先进护士,全年评出星级护士56名,护患构筑连心桥,推出便民措施,想方设法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达96%。

(三)实施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教育,是加强医疗质量的基础。如何提高管理者自身素质和加强全院医务人员的素质教育是质量管理的基础。提高医疗质量不是单靠几位管理者或部分医务人员的努力可以实现的,而是需要医院全体职工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道德观;需要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同情心;需要树立牢固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意识;在院内全面开展优质服务和“安全就是最大的节约,事故就是最大的浪费”活动,激发职工比学习、讲奉献的敬业精神,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四)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医疗行为是核心。近年来,我院从加强制度建设入手,结合各岗位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制定了岗位职责、医德医风、人事管理、会议、学习、考勤、安全保卫、后勤管理、财务财产管理、统计报表管理、医疗文书档案管理,奖、惩等共五部分241条管理制度;制定了行政管理、医疗质量管理、护理质量管理、药品管理、院内感染控制管理、财务管理以及思想政治工作和医德医风管理等26项质量控制考核细则;制定职能科室、业务科室综合目标责任书,做到一级管一级,一级向一级负责的格局。明确责任,保证职能,做到责、权明确,利益适度,从而管理上做到了有章可循,有章必依,逐步完善管理上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建立符合医院实际的质量管理体系,医院成立了以院长、副院长、医务科和各临床科室为成员的质量管理,质量控制考核领导小组,负责全院质量管理工作。全院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科室天天抓;临床科室时时抓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的格局。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坚持平时检查与月、季、年质控相结合,严把环节质量关,确保终末质量关。“抓三基”、“促三严”、落实“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医务科经常组织院内职工学习卫生法律、法规、制度、操作规程及操作常规,并记入个人业务档案。近年来通过开展以医疗业务管理,努力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为目标的全方位质量管理工作,使医院的各项工作达到了综合目标责任制预期目的,医疗质量逐步提高,安全隐患逐渐减少,无医疗事故发生,医疗纠纷也相对较少,提高了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今年顺利通过浙江省三级乙等中医院复评工作。

二、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是医院的最根本目标

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让老百姓用较少的钱享受较为优良的医疗服务是医疗体制改革的最根本目标。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经济效益也是每一位院长、患者、社会人、医护人员等共同关心的社会问题,它是社会性质和服务宗旨的直接反映。作为医院的管理者要从加强科学管理素质,降低管理成本着手,从提高服务质量和业务质量上下功夫,突出以“技”取胜而非以“费”取胜。

(一)今年我院严格执行药品、大型医疗器械设备采购招标政策和药品“顺加作价”政策,实行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降低总的医疗费用,降低药品收入在医院总收入中的比重。执行药价“顺加作价”政策以后,我院减少药品收入500多万元,实实在在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要实现“降低病人费用”这一目标,首要的是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和改善医德医风问题,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收益的关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防止片面追求经济收益而忽视社会效益的倾向的思想。“以病人为中心”,以广大患者利益为前提,切实把医护工作作为一个崇高的职业,处理好医院、个人与患者之间的利益问题;切实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以低廉的价格提供优质的服务,切实在医疗工作中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二)扩大门诊业务量,提高工作效率。去年我院门诊量达到53.81万人次,与去年同比增加12.18%。通常来说,同一种病且病情差不多的情况下,门诊治疗往往比住院治疗的费用要低得多。为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我院在原有门诊所开设科室的基础上,去年又新开设了中风面瘫专科门诊、针灸减肥门诊、失眠门诊和心理咨询门诊。

随着人民群众医疗保健意识的增强,去年我院膏方门诊在前年的基础上,继续受到广大市民的好评。我院请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为百姓度身定做,开出不同需求的进补膏方,不仅有市区居民还吸引了不少周边地区的居民,去年共完成中药膏方1280料。充分发挥了中医中药在医疗、康复、保健和慢性病方面的医疗特色和优势,吸引了更多的就医病人,也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医疗服务,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核心。对于医院的发展,必须有自己的品牌和特色,医院在提高综合服务功能基础上,狠抓重点专科建设。中西医结合妇科、中医儿科被列入市中医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眼底病专科、蛇伤专科、腰突症专科、哮喘专科被列入市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男性科和肿瘤科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肿瘤科被确定为**省中医重点扶持学科。妇科保胎病房、眼底病专科也以其治疗手法多样、疗效确切、服务到位而吸引了广大患者。妇科门诊病人同比增加29.90%,出院病人同比增加5.41%,实际病床使用率同比增加15.40%;肿瘤科门诊病人同比增加26.70%,出院病人同比增加22.4%,实际病床使用率同比增加18.69%,医院通过重点专科的建设,业务量有了显著上升。

篇12

本科从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胸腰椎骨折患者共206例,男120例,女86例,年龄18~62岁。受伤原因:车祸70例,高处坠落80例,重物砸伤56例。骨折部位:胸椎骨折76例,手术70例,伴有神经损伤6例,腰椎骨折130例,手术110例,伴有神经损伤者20例。

2 术前护理

①生命体征的监测及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血压的变化及生命体征并作好记录,由于早期生命体征不稳定或合并有胸腹部脏器损伤等。②心理护理:由于手术风险较大、术后需要绝对卧床,责任护士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了解并评估。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说明手术的目的和大致程序,告知患者需配合的事项和术前应注意的问题,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感受,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配合。③术前准备:术后卧床静养会使肠蠕动减慢,会增加尿潴留、腹胀、便秘的发生率。术前完善各项常规检查,术区备皮,备血,禁饮禁食的指导。并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保持大、小便通畅。观察患者的睡眠情况,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3 术后护理

①病情观察及生命体征的监测:护士应重视术后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术后当天仔细地观察患者双下肢感觉及运动状况,并详细记录。术后患者应去枕平卧硬板床,头偏向一侧,Q1 h测量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观察切口有无出血,保持切口引流管及导尿管通畅,防止管道扭曲、折叠、受压。准确记录24h引流量,一般术后24~48 h引流量小于50 ml且色淡即可拔管,拔管后注意观察伤口情况,如有不适症状出现、立即报告医生;术后24 h可侧卧或俯卧[1]。②饮食指导: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营养、富含纤维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多饮水。③预防便秘:长期卧床患者易发生便秘,可遵医嘱使用开塞露肠道,利于大便排出。指导患者每日按摩腹部,进行顺时针环状按摩,促进肠蠕动有利大便排出。大便干结者,注入开塞露后用手指抠出。④预防泌尿系感染:保证患者每日饮水量2500~3000 ml,增强自身冲洗作用,如患者留置尿管超过3 d,遵医嘱给生理盐水+庆大霉素行膀胱冲洗,2次/d、尿导口每日用消毒棉球擦2次。每日定时开管(3~4 h)一次,可训练膀胱收缩功能。⑤预防褥疮:胸腰椎骨折患者长期卧床,须每2h轴式翻身一次,经常察看按摩受压部位。保持皮肤干燥、清洁、床整并按摩骨突处皮肤,给患者骶尾部垫水垫及护理垫。神经损伤的患者双足跟、腘窝处垫水袋换防褥疮。⑥预防肺部感染:指导患者做双上肢扩胸运动及呼吸功能训练,进行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保持口腔清洁,多饮水。定时翻身、拍背,注意保暖。⑦康复训练:术后当天麻醉消失后可进行自主四肢运动及轴试翻身,术后第2天进行直腿抬高训练,开始可被动抬高、再主动抬高,双下肢轮流进行,术后第3天为防止挛缩畸形,开始锻炼股四头肌及小腿三头肌肌力,术后1周进行腰背肌锻炼,身体要保持正确位置,其要点是按照疾病的特点,被动运动,在主动运动能力基本恢复之前,必须经常给患肢各关节作全范围被动运动。锻炼原则:尽早开始锻炼、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次数由少到多,动作幅度由小到大,时间由短到长。指导患者在床上自行活动双上肢,比如扩胸、握拳、屈腕、屈伸、外展、内旋肘关节等[2]。⑧心理支持:心理护理贯穿疾病的始终,针对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给予相应的心理支持和心理诱导,增强信心,使患者从心理上和身体上都尽早融入社会。随时动态了解患者的心里情况,及时给予心理支持,缓解患者的症状及减少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等,促进术后康复。

4 小结

及时的治疗和良好的护理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并恢复肢体功能的重要因素,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降低病残率。使患者早日恢复自理生活能力重返工作岗位,从而降低医疗费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篇13

1一般资料

本组36例中男性15例,女性21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80岁,平均42.5岁,左足19例,右足17例。按照三踝骨折的独立分型[1]:Ⅰa型7例,Ⅰb型11例;Ⅱa型10例,Ⅱa型5例;Ⅲa型1例,Ⅲb型2例。就诊时间2 h~3周。均经过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固定复位或固定不良而改行手法复位闭合穿针,改良Ilizarov外固定器固定治疗。

2护理治疗方法

2.1术前准备

2.1.1心理护理外固定器固定治疗是一种微创手术,护士应积极宣传外固定器治疗的必要性、优越性,如创面小、费用低等,消除患者恐惧心理。

2.1.2常规准备备齐各项常规报告,如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四项、肝肾功能、乙肝五项、艾滋病毒抗体、丙型肝炎抗体、梅毒血清特异性抗体、血糖、心电图、X线片等。

2.1.3术区准备手术野皮肤准备,协助患者洗净患肢。尤其要做好足部清洁。手术晨用2%碘酊、75%乙醇消毒手术野皮肤,并用无菌敷料包扎。

2.1.4术前药敏试验手术前完成常规药物的皮肤敏感试验,全身清洁,手术前12 h始禁食,6 h始禁水。

2.1.5术前用药按医嘱给术前用药,如安定、抗生素等。

2.2手术操作护理

2.2.1手法复位护理按照成永忠等[2]总结的整体复位、局部复位、器械辅助复位及复位顺序四步手法复位。复位中注意协助术者摆好并随时按照术者要求进一步调整。注意为术者准备好C形臂X线透视机,方便透视。如未能一次达到解剖复位,按孟和[3]提出的“手法―器械―手法―器械”步骤,在安装外固定器后进一步复位和固定。复位过程中,重点是配合。

2.2.2穿针及固定护理常规消毒铺巾后,按照成永忠等[4]总结的整体穿针、局部穿针方法穿针固定。准备好分别φ3.0mm骨圆针、φ2.5 mm斯氏针及φ2.0mm克氏针。安装好手摇钻,细针注意针尾外露不要超过8 cm,以免穿针时摆动。完成穿针后,进一步复位,安装外固定器,使踝关节尽量固定于背伸中立位。安装外固定器过程中,注意扶好踝关节位置,防止骨折再移位。然后透视或拍片,如复位及固定不理想,进一步按“手法―器械―手法―器械”调整,至达到复位满意为止。

2.3术后护理

2.3.1按连续硬膜外麻醉术后常规护理术后仰卧位将伤肢平稳垫好,抬高,略高于心脏水平,将薄枕垫于窝及小腿处,使膝关节屈曲20°~30°,以促进淋巴和静脉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合并血管损伤或骨间膜高压征患肢不宜垫高,以免加重肌肉缺血、肿胀、坏死。

2.3.2注意患肢血运、感觉及趾动的观察每天定时观察患肢血运、感觉及趾动的情况,尤其注意有无异常变化,及时通知主管医生。

2.3.3心理护理应告诉患者外固定器治疗三踝骨折的一般规律、术后的常规处理以及需要患者的主观配合,消除患者顾虑,提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2.3.4预防针孔感染针孔处每日用75%乙醇点滴2次。针孔处渗液要勤换纱布,每隔1~2 d更换1次。术后应用3 d抗生素,3 d内每天针孔换药1次,3 d后每周换药2次。

2.3.5外固定器调整每周注意调整Ilizarov外固定器2次,防止锁针器松动。前两周注意每周复查X线片了解骨折复位固定情况。

2.4指导功能锻炼

2.4.1肌肉锻炼术后待麻醉恢复后即开始伤肢股四头肌等肌肉等长舒缩锻炼及足趾背伸跖屈活动,以利血液循环和在骨折端产生应力刺激,每日2~3次,每次15~30 min。

2.4.2关节锻炼术后3 d肿胀减轻后开始练习站立及扶双拐功能锻炼,循序渐进,以骨折端无疼痛为限,开始扶拐不负重功能锻炼,3周后开始负重锻炼。6周骨折愈合后拆除外固定器,改小夹板固定保护锻炼2周后,去夹板锻炼,康复。

3健康指导

3.1日常生活指导

给予患者日常生活指导,尤其是嘱患者保持针孔周围皮肤干燥,每日用75%乙醇滴2次,隔日更换敷料1次。

3.2循序渐进地锻炼

交待定期门诊复查的时间及注意事项。要求患者每日按医嘱坚持功能锻炼,锻炼应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

3.3应急处理措施

发现异常情况如针孔脓性分泌物较多、外固定松动、骨折处再次出现疼痛等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处理。

4护理治疗结果

评定标准:参照Leeds分级[2]。本组中,如果未能应用外固定器完成治疗,应用本疗法治疗失败,虽改用其他方法治愈,但评定本疗法结果也归为差。

随访时间8个月~3年,平均18个月。根据以上标准,本组36例中优28例,良5例,差3例。总优良率91.7%,无针孔感染、无骨折不愈合和畸形愈合。

5讨论

5.1重视外固定器调整是护理关键

外固定器的可调性是骨外固定的优点。术后不需其他外固定保护,早期即可进行伤肢的功能锻炼。但术后功能锻炼中,外固定器松动,可出现骨折再移位。调整时,重点要把持稳,要缩紧螺母的对抗部位,防止调整中再移位。

5.2注意区别针道刺激与感染

大部分术后针道渗液是针道刺激造成,注意清洁换药可以控制。但要注意及时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防止真正发生感染后,不能早期应用有效抗生素治疗。

5.3注意动静结合原则

“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是骨伤治疗护理的四大基本原则,而“动静结合”又居首位,可见这一原则在对骨折病人的护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没有良好的固定或过度的活动可影响骨折的愈合。没有适当的活动,患者全身气血循环缓慢,愈合也会受到影响。其中关键是循序渐进,活动从骨折远端到局部,1~3周从小动到大动。从肌肉等长收缩开始,逐渐过渡到关节微动。从2周内免负重到3周后扶拐部分负重,一般5周后可负重行走。必须根据骨折愈合进程灵活掌握。

[参考文献]

[1]成永忠, 温建民,马少云,等. 三踝骨折的独立分型[J].中国骨伤,2005,18(8):483-486.

[2]成永忠,温建民,马少云,等. 手法在外固定器治疗三踝骨折脱位中的应用[J].中医正骨,2006,18(4):22.

[3]孟和.中国骨折复位固定器疗法[M].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

[4]成永忠,温建民,赵勇,等.外固定器治疗三踝骨折伴脱位[J].中国中医骨伤科学,2007,15(6):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