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高校后勤服务管理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校后勤服务管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校后勤服务管理

篇1

伴随着全国高校后勤的社会化,高校后勤所涉及的方面和服务质量都有了新的标准。原有的后勤管理方式过于复杂、难以得到高校学生的高效使用。且伴随世界人口的急速增长,高校逐年扩招,学生人数越来越多,更是对原有后勤服务管理的一种压力。

原始的后勤服务管理方式,已经远远落后于当今的信息时展,创新便捷的后勤服务管理方式势在必行。

基于以上问题,我们的高校后勤服务管理系统应运而生。有效地利用网络化、现代化地后勤服务管理已是大势所趋,方便、快捷将会是其带给学生的最佳体现。学生对于原有的后勤服务平台知晓率低,使用率低。但如果是以移动app形式,则方便推广、便捷使用。

系统主要以“服务”、“管理”为切入点,通移动app的形式,使学生得到便捷的后勤服务,通过整合提升后勤原有的管理条件,使后勤服务部门的效率质量等各方面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学生可以通过这套系统不出寝室就可对出现任何安全隐患、物业故障快捷的进行上报,也可以随时随地查询宿舍的相关费用,避免停电停水,大大缓解了人工压力也便于数字化时代的供需管理;此外,对于后勤集团的服务人员调动,后勤管理平台,使后勤服务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快节奏,免去了传统宿舍信息维护管理的麻烦,提高服务质量。

2系统总体要求

2.1系统框架要求

1) 采用B/S-C/S混合架构进行系统开发;

2) 前端使用AmazeUI等前端框架,使用jQuery、Ajax等技术;

3) 后台使用JavaWeb技术,运用MVC开发模式,并使用SSH(struts2 spring hibernate)框架;

4) 移动端开发技术为使用了MUI框架的混合APP开发;

5) 数据库使用MySql;

6) 系统保证可扩展性,未来能够方便实现功能增强,以及健壮性;

7) 系统预留有标准的接口(应用接口、数据接口),实现与其他业务系统的应用集成。

2.2软件环境的要求

1) 操作系统:Window10操作系统;

2) 编写工具:Eclipse Oxygen;

3) 浏览器:chrome浏览器;

4) 服务器:Tomcat 9服务器;

5) 数据库:MySQL 5.7。

2.3硬件的支持要求

运行本系统的硬件最低要求:CPU:3.0Hz;内存:2G;硬盘:50G;

运行本APP所需要的硬件设备为:运行IOS8系统、Android5.0系统及以上的手机或平板。

3系统设计与实现

高校后勤服务管理系统的设计出发点主要从“服务”、“管理”两个出发点进行设计,学生服务方面主要通过app实现快速报修、物业费查询、食堂订餐、物品购置以及其他可在宿舍实现的后勤服务,后勤管理方面主要体现在通过web端接收报修请求、处理订单、寝宿信息管理、物业信息维护、服务信息推送等方面。是一套完善度高可行性强的系统方案。

在系统实现中,Server部分使用了成熟可靠的SSH框架,提高了服务器的稳定性;Web页面部分使用现在流行的前端框架,能够便捷构建可靠美观的管理页面;移动App开发中使用了第三方框架服务,获得更高的系统稳定性。数据交互采用json数据格式,省去了我们在网络传输中对对象的序列化操作。经过分析,该系统技术上可行性较高。

本系统以用户对象类型分为两大部分,不同类型的用户拥有不同的功能。学生类型的用户主要拥有查询水电信息和宿舍信息、提交订单、提交建议与申诉等功能;管理类型的用户主要拥有处理订单、查询更新宿舍信息及水电信息、后勤服务通知公告、增删改查用户信息等权限。

下面通过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功能模块进行具体详解,以及介绍所用到的技术实现:

3.1物业查询

学生用户可以对所在宿舍的物业费用进行查询以及缴费等功能,当用户进入该功能模块时,系统通过APP端的Ajax快速获取信息,并由MUI的list组件生成对应的水电信息条目。在查询到的信息中,可以根据宿舍当前余额对其进行缴费,支付功能则借助第三方API接口实现。

3.2后勤报修

学生用户在APP端的后勤报修功能进行表单填写,并通过客户端本地校验防止空条目的上传。在提交表单后,MUI对数据进行封装,并以json格式通过Ajax传向后台服务端,然后由服务端进行数据处理并生成报修单。

3.3用户管理

管理员可以使用用户管理功能来快捷的进行学生信息的导入、删除、修改,通过AmazeUI的am-table与am-btn快速生成查询到的学生信息以及用户管理界面,点击对应条目的修改按钮,可以在随后的页面中对学生信息?M行快速修改。通过后端EXCELL解析工具以及前端form上传控件,可以快速地导入新生信息,便捷用户管理。用户的删除操作则是通过对数据库Student表中的delsoft列进行标记修改,实质为软删除。学生用户和后勤用户均可通过个人信息维护对自己的信息进行管理修改。

3.4物业维护

管理员可以使用物业维护功能来对当前的物业资料价格进行修改,也可以对学生宿舍信息进行修改。当前的物业资料价格由单独的数据库表进行存放,每一次添加新的价格后,就会对原有条目的delsoft列进行软删除标记,从而确保物业资料价格为最新。通过AmazeUI的list拉取存放数据,形成学生宿舍信息条目,点击修改按钮后可在生成的form表单中进行修改,并在提交前进行表单验证,验证通过后进行保存。

3.5其他模块

篇2

一、高等教育院校后勤服务管理

(一)后勤管理的定义

后勤管理是管理者运用一定的原理和方法、手段,通过特定的系列管理行为和领导活动,让全部成员努力工作,达到后勤工作目标的过程。作为管理形式的一种,是后勤管理中一般本质管理的表现,后勤工作部门是一个为单位职能活动提供物资保障的机构,以为职能活动服务为任务。所以,后勤管理的任务就是通过各种管理手段,经过组织、指挥和协调后勤职工的活动,创造后勤保障力量,保证后勤工作任务高效率和高质量地完成,顺利促进单位职能工作的开展。

(二)后勤管理的内容

后勤管理包括财务管理、伙食管理、财产物资管理、房产管理及维修、医疗卫生管理、水暖电气管理、汽车运输管理、基本建设管理、其他服务管理和后勤服务经营实体管理。

(三)后勤管理的特点

后勤管理根据各单位中履行的服务职能,拥有这些方面的特点:

(1)社会性。后勤管理社会性包括后勤管理的内容、后勤管理与社会上的联系和后勤管理发展的方向。后勤服务正在向社会化方向发展,后勤服务数量、范围广泛,社会的进步可以实现社会化。改变封闭式的后勤管理,要求后勤管理人员根据社会性特点,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力所能及地为社会服务。

(2)经济性。后勤工作是行政和经济的结合,后勤服务劳动属于商品经济范畴,工作的实质是通过市场经济手段和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进行高效的后勤资源配置,完成后勤工作经济核算的重要内容。

(3)时间性。职能活动是一个有严密组织、严格程序的过程,职能活动服务的后勤工作必须按照程序的要求进行管理。因为职能活动的需要,要求每项服务工作都有确定的时间,决定了后勤管理时间性强的特点。

(4)复杂性。复杂性的主要特点是后勤管理工作繁重,任务较多。复杂性的另一个特点是政策性很强。后勤管理部门必须按既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办事,不能随意而行。涉及面广,内外关系多,要完成全面的主体服务,既要与每个单位职工打交道,还要与有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

(四)后勤管理的作用

后勤管理的作用是由后勤管理的基本职能所决定的,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

(2)可以提高利用率,提高职能工作效率。

(3)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调动职工积极性。

(4)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5)稳定职工队伍和生活秩序。

二、高等教育院校服务管理工作的转型

(一)运行体制的转变

不断深入的改革开放和不断推进的高等教育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暴露了传统后勤管理模式的弊端,主要表现为计划体制限量的可分配物资与师生服务需求产生了矛盾,无法在旧体制内得到解决。

高等教育院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后勤服务项目和数量增多,传统管理体制效率低下,计划体制已经不适应高等教育院校后勤服务管理的发展需要。为了适应高校的发展形势,应该实现后勤服务管理运行体制由计划制向市场制的转变。

(二)工作重心的转变

在高校后勤的传统工作模式中,管理是工作的重心,是学校物资资源分配的核心地位,自上而下的开展工作。根据高校发展形势,实现后勤工作重心由管理向服务的转移,变后勤服务和师生上下不对等关系为平等关系,在履行监管职能的同时,提供企业正常经营的必要服务。

(三)职能定位的转变

在计划经济体制中,高校后勤部门负责高校后勤的一切事务,在进行了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后,实现做好后勤具体事务到监管服务的转变。对职能进行定位,准确确立关系,打破旧体制,加强监管职能定位,做好对企业经营的监管工作。

(四)经营方式的转变

高校传统的后勤管理服务由学校后勤管理机构决定服务内容和形式,具有极强的垄断性。随着竞争机制的深入,高校后勤服务管理也采用了竞争机制,实现了垄断性模式到竞争性模式的转变。竞争机制的引用,提高了高校后勤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

竞争机制给高校带来了深刻、积极和决定性的变化,也容易产生程序简单、破坏公平和影响和谐的问题。因此,经营方式的转变需要循序渐进,对市场竞争体制采取特殊的政策和措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三、总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也得到更多的重视,做好高等教育院校后勤管理工作,是保障高等教育教学发展的关键之一。确定后勤管理的定义,明白后勤管理的工作内容,根据社会发展做好后勤管理工作的调整和转型,与时俱进的发展高等教育院校的后勤管理工作,更好地为高等教育院校服务。

篇3

大学文化后勤管理服务分析

一、引言

大学文化的视野下,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也让后勤管理工作成为了一项热点问题,而研究的重点普遍都在如何强化制度建设,建设精细化管理的大学校园等。后勤管理工作不仅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更需要考虑到大学的实际运行状态,才能有目的性地加强文化建设。

二、大学文化与后勤管理工作

大学文化是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历史的积淀、自身的努力和外部环境的影响,逐步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形态。它以大学人为主体,以知识及其学科为基础,主要凝聚在大学拥有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之中,是大学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的总和,是大学作为人类社会知识权威的文化基础,是人类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文化是大学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主要包括凝聚力、教育力、创造力和影响力,是大学赖以生存、发展、办学和承担重大社会责任的根本。总的来说,在大学管理工作中,后勤工作为高校提供了运行的基础。大学沉积的文化也主要表现为个性化的文化形态。包括物质文化和环境文化。物质文化指的是学校的各种基础设施,例如图书馆、体育场、实验室等。而环境文化则是一种精神文明,是从和谐的校园环境中展现出来的文化。其中物质文化是大学生存的技术,就像是房屋的地基一样。尤其是在现阶段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下,学校的建设力度越大,互相之间的竞争也就更加激烈。而学校的制度文化,包括规章制度、教学体系等,都是其内在发展的支撑,就像是房屋的墙壁一样。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中的核心,是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措施。办学理念是大学精神文化的核心要素,育人功能是大学文化的本质功能。他们既决定大学文化的价值取向与目标追求,又制导现代大学的制度建设。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大学的办学理念也在扬弃、超越历史传统和吸收、转化世界先进教育理念的基础上不断提升,逐步形成了反映时代精神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办学理念。理念必须通过实践创新,并在与实践创新良性互动的过程中,逐渐提升形成。大学的实践创新主要有制度创新、管理机制创新和人才培养体制创新。大学文化也影响着大学学子,让其在大学中得到熏陶,从而为社会贡献出自身的力量。在现代的教育体系下,现代大学管理体系下的核心也逐渐朝着后勤管理工作围绕展开。而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也一直在性质上进行探究,即究竟是公益化还是社会化。大学是文化共同体,大学文化也是高校发展和培育人才的基础,所以后勤管理服务工作也应该在文化氛围下开展。随着现代教育体系的变化,高校的后勤工作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在西方的一些高校中,后勤管理服务指的是一些类似于教堂维护等少量精英者的工作,但是在今天,后勤服务的对象也出现了变化,无论是学校的数量还是学生的整体数量都有了明显的增长,所以这也给现阶段的高校后勤管理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现阶段高校后勤管理服务工作中的缺陷

随着高校教育的普及化,大学管理工作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一般情况下的高校后勤工作都指的是教学科研、日常管理、生活保障等具体事务。但是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在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管理体系不先进。高校的后勤管理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例如物业、餐饮、水电、学生宿舍等。这些部门之间的协调有序工作维持了高校的正常运行。同时,这也说明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工作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受到极大的影响。但是从现阶段的管理体系来看,无论是在模式还是机制上都存在明显的滞后性,这对于高校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一方面由于机构设置方面出现交叉和重叠,工作效率低;另一方面,部门中存在真空部门,有些事务并没有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的工作安排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后勤部门的服务质量会有明显下降。

2.后勤队伍素质低。后勤管理是一个整体性的工作,并且需要多个部门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并且日常事务也较为繁琐。很多管理人员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显得理解不够深刻,即没有真正了解后勤管理服务应该做到的事情。因此会陷入重复的日常工作中,且工作效率也比较低,无法真正地承担大学后勤管理服务中的任务。

3.角色定位不明确。目前的高校管理工作过度注重于社会化和市场化,忽略了本身的大学文化的主要工作。其实大学文化并不是单单指某一种事物,身边的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文化的载体。高校本身的职责在于育人,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现阶段高校后勤管理服务往往对自身的角色定位不明确,且管理理念也无法与高校文化相结合,起到应有的作用。

四、后勤管理服务出现问题的原因

大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并为社会贡献出自身的力量。不难看出,这是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而学校后勤管理服务工作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障。而从前文的分析来看,很多学校在管理方面都存在着诸多不完善之处,究其原因在于很多学生的配合程度不够。很多大学生在思想意识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也给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

五、后勤管理服务的重要性

1.是教育事业的物质保障。高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任务众多,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是从经济上和物质上对高校教学活动的保障,同时可以为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2.提升教育资源的有效性。学校后勤管理不仅是为办好学校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认真研究和整合有限的财物环境等要素,使其发挥增值效应,更好地办好学校的工作目标服务,这才是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学校后勤管理水平的高低能直接产生截然不同的管理效益,大大提升有效性。

3.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高校教育工作来说,环境对于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大学文化视野下,高校能否有良好的氛围,成为了学生能否发展的关键环节。良好的环境可以作为一种潜移默化式的影响途径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如何提升高校后勤管理服务的有效性

通过分析,不难看出在现阶段的后勤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因此也需要进行优化和完善。所以要从管理体系和态度两个方面来加强后勤建设。后勤社会化管理模式在我国还属于一种全新的管理体系,并且这种新模式并没有刻意借鉴的内容,这也使得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理论体系,或是一些具体的理论成果无法体现在实际情况当中,学校与社会也是密切联系的,所以后勤工作人员的素质也是非常关键的环节。我国各地区都存在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各个学校应当根据自身环境客观构建出相应的发展方向,利用各自的优势争取最大化的利益。关于高校后勤改革的方向。我国高校后勤改革的方向是社会化,这一点毋庸置疑。对于什么是社会化这一最基本而又极为重要的问题,却理解的仍不透彻。考察国外模式可知,社会化不等于市场化。综合看来,要想提升高校后勤管理服务的有效性,需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和现阶段的教育现状,才能从根本上提升管理制度的有效性,促进高校的稳定发展。笔者也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就如何开展有效的后勤管理服务工作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1.通过体系改革。高校后勤管理工作需要有一套完善的体系作为制度保障,才能从根本上提升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制度包含几个方面,首先就是工作的归属问题,也就是如何能够将工作合理安排,细致安排。作为后勤保障部门,首先要对学校的日常运营情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且对于一些发展的计划和方针也需要进行明确,才能从自身进行优化和完善,保障后勤管理工作能始终处于高要求、高水平。不难看出,只有将高校管理体系落实到位,才能真正地弘扬大学文化精神。

2.强调后勤管理工作的模式化。高校后勤管理工作需要有一套固定的模式,如果缺乏模式的约束,那么各项工作之间无法形成有效的联系,最终影响工作效率,传承和发展大学文化也失去了其途径。因此,为了提升在大学文化视野下的后勤管理工作质量,就需要从专业化和标准化的角度来对工作方式进行改革。为了能提升管理水平,就需要加强对于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学校可以组织专门的学习,内容为后勤管理内容的细致工作,并采取考核模式,对于不合格者要采取回炉重造的机制。而提升人员素质正是提升管理专业化水平的有效方式。标准化体现在对各个部门的管理职责的确认,并做好一系列的分析工作,例如各项工作的管理成本。必要时可以采取一些奖惩制度,对管理工作进行完善和优化,朝着模式化的方向改进。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高校后勤管理的目的就在于为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并服务于教学科研活动。因而在价值观上要进行调整,要意识到这项工作是为师生所服务的。大学文化建设的内容中,有一部分的重点就在于树立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换而言之,价值观直接影响着大学文化建设的效果和结果,也影响着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为学校,需要认清形势,构建以价值观导向为目的的管理体系,并将其作为后勤管理服务中的关键内容,切实提升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师生所服务。

4.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公众形象的确立实际上也就是让人们对后勤管理服务工作有更稳定的认识。换而言之,就是正确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后勤管理部门的形象对于提升整个学校的形象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所以为了能在良好的环境下服务,提升管理工作的质量,就需要在形象上进行完善。例如可以通过各方面的保障来稳定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辅以学生的良好配合,真正成为学校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七、结语

高校与其他组织不同,一直肩负着人类精神和文化传承的作用。而对于高校来说,其文化和精神也是一切工作开展的根本。后勤机构作为一种保障式的机构,特点也与高校的教书育人的理念有关。而通过研究,也可以看出在现代的大学文化视野下,推进高校的后勤管理服务质量也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工作。而将大学文化传承作为后勤管理服务的基础,也有利于实现高校管理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是高校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王天昱.大学文化视野下的高校后勤管理服务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9(21):42-43.

[2]刘春阳,胡勇军,黄书诗.大学文化视野下的高校后勤管理服务研究[J].高教探索,2014,03(06):26-28.

[3]任万斌.高校后勤管理中的大学文化建设[J].高校后勤研究,2012,18(01):45-46.

[4]杨梅,杜文均.后勤社会化视角下的高校文化建设初探——以重庆工商大学为例[J].高校后勤研究,2015,06(01):20-21.

[5]万波,付瑞华,周晓明.关于高校后勤文化内涵的思考[J].高校后勤研究,2012,08(02):68-70.

篇4

一、理清后勤服务思路,打好精细化管理基础

实践研究表明,后勤服务也就是勤管烦事、勤管琐事,后勤服务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最重要的就是从繁琐的小事做起,不断地理清后勤管理的相关思路。高校后勤管理部门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严格按照“树立三种意识、落实五项要求、构建两支队伍”的整体思路去开展相关工作,这其中三种意识的树立指的是树立为教育服务的意识、为师生的共同进步服务的意识以及为学校管理服务的意识;五项要求的落实指的是要加强学习、健全制度、把握政策、明确责任和尊重劳动;而构建两支队伍指的是建设好高校后勤从业人员与管理人员队伍。要想做到上述工作要求与服务思路,高校领导者要不断地审时度势,总结实践经验,通过每周召开后勤服务工作例会、后勤服务的主题性的拓展训练活动、邀请外界专家来校指导以及推荐优秀后勤管理人员外出深造等多种方式,切实加强对后勤管理部门的引导和帮助,为后勤服务工作的精细化管理的实现提供扎实的保障。与此同时,要十分尊重后勤各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成果,在职称评定、人才的任用选拔、福利待遇以及考核评比等方面与高校教学人员等群体平等对待,以便在更大的程度上激发和调动后勤服务人员的工作热情和主动积极性,督促后勤服务工作朝着更加精细化、科学化的方向迈进。

二、注重细节,提高后勤服务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细”是衡量后勤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作为高校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后勤部门的相关负责人要根据最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对各种细节性工作进行调整与完善,以便获得更为理想的工作实效。详细一点来说,首先,要做好财产管理的相关工作,要根据财物并重、管用结合、分工负责的科学原则,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完善,在获得学校授权的前提下,制定诸如《学校公用物品的采购入库管理制度》、《后勤服务细节化标准》等,并要求所有工作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保证各项服务工作的合理运转;其次,要在食堂管理上狠下功夫,要严把食堂物品的采购关,将食品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在此进程中还要开展文明用餐宣传、制定食堂财务公开的制度以及安排专人对师生用餐进行管理等活动,确保学校师生吃的舒心、吃的安全;再者,校园环境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窗口,在绿化、净化与美化上狠下功夫,为学校师生提供更加怡人的校园环境,比如可以考虑设立专门的卫生监督岗,每周对学校的教室、食堂、操场、学生宿舍以及厕所等各个地方进行全面性的卫生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及时予以整改,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后勤管理部门的负责人还要经常性的深入到师生的日常生活中去,与高校的教师、学生以及其他管理人员进行更多的沟通和交流,引导他们针对后勤管理工作积极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从而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为后勤服务工作的精细化管理的实现凝聚更多的智慧,也在拉近与学校人员距离的情况下保证后勤服务工作的针对性、合理性。

三、提高人员素质,为精细化管理提供更多优秀人才

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今天,优秀人才在社会各行各业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提高后勤部门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大势所趋。首先,要注重加强对后期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在培训开展的进程中,必须要讲究所获得的效果,要根据后勤管理人员的不同受教育程度、生活阅历、年龄以及工作经验等不同的因素,采取不同形式的培训与教育方法,确保在因人而异的培训体系下,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管理人才;其次,要选拔任用优秀干部,后勤管理部门的干部要具备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热爱后勤管理工作、要有灵活的工作方式和先进科学的服务理念,这就要求在选拔任用干部之时,要严格按照选拔任用的标准,实行严格的干部任用制度,并且加强对后勤管理干部的考核,考核的内容要包括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工作水准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最重要的是将考核的结果与他们所获得的福利待遇、薪酬相挂钩,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和主动积极性,发挥出良好的带头表率作用;再者,高校要注重给予后勤管理部门的所有人员以更多的帮助和关怀,在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物质要求的前提下,在更大的程度上满足他们精神生活的需要,通过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开展谈心交流活动、开展后勤管理知识小竞赛等,让后勤管理人员在多样的活动中放松身心、愉悦心情,以更积极的心态应对工作中所遇到的新挑战和新任务。

结束语

在高校的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加大的今天,衡量后勤服务工作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服务质量的好坏以及高校师生员工的满意程度,加强后勤服务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十分必要。我们要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和借鉴精华,探索更多的利于后勤服务实现精细化管理的良好途径和策略,引导后勤服务与管理逐步走向更加高效能、规范化的道路,让后勤管理部门在高校的长足发展中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和作用。

篇5

一般来说,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战略控制团队是由形象战略工程最初参与人员、形象战略建设专业公司、后勤服务中心、专家顾问等几个方面的成员共同组成。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战略实施控制团队是负责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战略塑造的关键机构,不仅具有权威性,而且更具有协调性。由于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战略实施控制团队对形象战略的推导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团队要由特定的个人或单位来担任,最好由以下4种人组成。

(1)后勤服务中心高层主管与部门负责人的加盟可以取得行政方面的支持。形象的塑造上工项全员参与的系统工程,需要从上至下的发动和从下至上的响应,既有待理性安排,又有待炽情的推动。

(2)外聘形象战略问题专家的加盟取得智力方面的支持。形象战略问题专家不仅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而且拥有丰厚的实践经验,一旦取得他们的加盟,形象塑造就可以得到系统的专业指导和咨询监督,显然由第三方组成的“局外人”专家的介入对于后勤服务形象的塑造必将更加客观和中肯。

(3)专业公司人员。形象战略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其策划与实施必须有一个高水平的专业策划公司来辅助配合。委托专业公司参与企业的形象战略计划,不仅是导入形象战略的需要,更是形象战略可持续推进的重要协作者。

(4)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服务对象———教职员工。长期以来,由于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人事、财务、经营都隶属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但目前后勤队伍建设明显滞后于高职院校的整体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学校丰富的智力资源,把高职院校中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强的师生吸纳到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中去指导和创新形象塑造,进而实现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与人才教育创新的双赢。

3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战略实施控制的内容

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其形象战略的实施控制不要仅仅理解为战略在制定后的贯彻过程中的管理,而是从形象调研、战略制定到战略实施和日常维护等过程中的整体管理和控制,所以形象战略实施控制包括实施前的控制、实施过程中的控制和实施后的控制,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建设前期调研的控制。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建设前期调研的结果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战略决策的准确性、科学性和适宜性。因此,在调研的过程中,要对调研实践的深度、宽度、调研的手段和方法以及调研成员的搭配等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严密的管理和控制,力求调研所得到的数据和信息真实、客观和全面,为得出正确的分析结果和做出科学的战略决策做准备。

(2)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战略决策过程的控制。对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战略决策过程的控制主要是为了得出科学的后勤服务中心形象战略和适宜具体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执行的战略方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控制的内容有:决策成员的选择、决策输入信息的管理、决策方法和决策结果的科学选择、决策结果的评审(包括对决策执行方案的可行性分析)等方面。

(3)高职院校后勤形象战略方案贯彻过程中的管理控制。高职院校后勤形象战略方案贯彻过程中的管理控制主要是为了高效贯彻执行形象战略,这个环节是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战略系统工程的主要环节。无论调研分析结果多么正确、决策方案多么可行,如果不全面、持续的贯彻下来,形象战略工程最多只能使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高层管理人员的幻想罢了。在这个控制过程中,应主要从视觉识别、理念识别和行为层面进行管理,力争使后勤服务中心全体员工的行为、动作、言语都能反映出员工对后勤服务中心企业形象战略的理解和贯彻,保证集团所做出的每一个行动都是向社会公众投射出良好的形象地举动。因此,这个过程的控制和管理,不仅仅是整个系统工程控制的主体,也是最不容易控制和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他需要后勤服务中心管理层的正确领导、全体成员的共同参与和形象战略执行部门的严密控制来进行。

(4)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战略日常维护过程中的控制。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管理不仅仅是指在集团形象战略的导入和执行的过程中加以控制,还应该包括集团形象的日常维护过程中的管理,是一个系统过程。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战略日常维护过程中的控制主要是为了保证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在日常运营中能够持续的执行形象战略,在员工出现背离后勤服务中心形象要求的行为时,在集团遭遇影响公众对后勤服务中心形象认知的危机事件时,在集团内外部发生影响形象战略实施的因素时,形象战略控制团队能够快速做出反应,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4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战略的更新

高职院校后勤形象战略工程并不是靠一次战略实施就可以完成的,而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后勤服务中心应在第一次实施形象战略的基础上,吸收反馈信息,再投入到第二次形象战略工程中,如此反复,使后勤服务中心形象通过一次次的实施和管理,不断获得提高和发展。在后勤服务中心战略已经确定并加以实施时,往往会遇到既定形象战略与变化着的环境之间产生矛盾,其结果会导致战略实施的结果偏离原定的战略目标。形象战略的更新就是指在后勤服务中心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或者在集团形象战略实施过程中发生重大的、能够影响战略实施效果的严重问题时,其后勤服务中心形象战略所做出的调整和改进。形象战略更新也就是形象战略的重新设计,因此,也要对形象战略的根新进行严密的控制,以保证形象战略的实施是一个持续改进、循环的系统过程。

5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日常维护的标志

(1)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的产品和服务已形成系列,有主导获利产品、有名牌产品,并具有雄厚的新产品开发能力,产品在高职院校后勤市场中占有一定的份量。产品质量过关,有一套质量保证、监控体系。

(2)高职院校后勤形象在国内或者一定得区域内有一定的影响力,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的无形价值已至较高层次,在社会公众中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和满意度。

篇6

引言

毋庸置疑,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取得了无以伦比的巨大成就。在许许多多的成就与亮点中,新疆高校后勤人在社会化改革的大潮中,与时俱进,拓展视野,积极探索,勤奋思考,勇于创新,不断完善,逐步确立了适合各自高校后勤发展特点的管理与运行机制。

1、新形势下强化新疆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高校后勤工作是学校教、学、研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前提与基础,是高校中的一项保障性与基础性工作,承担着为全校师生提供物资以及生活服务的重要职责,并在提供良好有序的育人环境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主要内容是对师生生活“总务工作”的管理,主要包括生活服务、物资供应、商业、医疗卫生等工作。高校的后勤工作通过管理与服务,在创造优美育人环境的同时,对高校育人功能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影响。

可见,高校的后勤工作,不仅承担着为高校各种工作顺利有序开展提供服务与保障的职能,在一定程度上也肩负着人才培育的重任。高校后勤工作质量与水平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持续发展,在高校的各项工作中占有关键性的地位。基于此,高校有必要加强对于后勤工作的优化管理,加强组织体系与制度建设,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管理平台建设,提高高校后勤工作管理水平,同时加强对后勤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建设,在提高后勤服务的工作中,以自己的言行实现教育学生的育人功能,从而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高校的持续发展。

2、高校后勤工作的特性

后勤工作是一项基础性的服务工作,主要有以下特性:

2.1、广泛性

后勤工作点多面广,业务多样,与每位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息息相关。

2.2、服务性

后勤工作主要是服务和保障。后勤工作者不仅需要热情、主动,还需要有能力、重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后勤工作,才能得到广大师生员工的理解和支持。

2.3、琐碎性

后勤工作常常是从一个水龙头、一个电灯泡这些不起眼儿的小事做起。小事做不好,将会直接影响到正常的教学、工作秩序,影响到后勤的整体形象。

2.4、时效性

后勤工作与其他部门比较,更具有时效性,如易发生突发性事件。这就要求后勤员工要有很强的时间观念,办事必须做到果断、及时、合理、科学。

2.5、育人性

教育是高校工作的根本目的和核心,后勤工作同样肩负着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和管理育人的重任。后勤员工是不上讲台的“教师”,后勤员工的廉洁自律,为人师表,高水平、高质量的服务,能给学生起到一种榜样示范的作用,给学生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这是对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

3、新疆高校后勤服务与管理运行模式

高校后勤服务与管理运行模式的界定与划分要讲究科学性,既不能过于笼统、抽象,也不能过于具体、琐碎;既不能脱离实际,超前、拔高,以偏概全,也不能偏离前进方向,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根据目前高校后勤管理与运营的实际,新疆高校服务与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3.1“小机关、大实体”

“小机关”作为高校后勤归口管理的行政部门,代表学校负责后勤方面的规划、协调、监控、管理、考核等工作,与后勤实体签订各类承包协议和业务合同,其特点体现于宏观性、制约性和监管性;“大实体”是高校后勤翻牌后,原来的总务处等后勤部门组建成立的后勤服务集团。

3.2“小机关、多实体”

此处“小机关”和上边的“小机关”性质与职能等完全相同;“多实体”是依据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因校制宜地将学校现有的后勤服务部门按行业属性有序地转化为不同的实体。

3.3承包或托管

高校为吸引社会资源办后勤,通过市场竞标选择后勤服务,后勤资产以租金形式租给承包公司,以市场竞争机制来保证后勤服务质量,以协议合同形式保证后勤基本公益性。

4、新疆高校后勤服务与管理的主要任务

4.1逐步完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

要逐步开放校内后勤服务市场,稳步剥离高校后勤经营职能,建立高校后勤市场的监管体系,加快相关配套政策法规建设,转变政府和高校职能,最终建立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职能部门监管的新型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

4.2、要明确后勤服务保障的范围

要因地制宜,凡属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师生员工生活服务及后勤保障范围的资产、资源和服务性劳务的校内后勤服务、经营性用房、实体等,逐步划归后勤服务保障部门统一管理,实现归口和专业化管理。

4.3、探索稳步开放和拓展服务市场

各高校应结合实际,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做好校内引进后勤资源和拓展校外市场工作。要在保证学校稳定的前提下,在条件成熟的地方逐步开放校内后勤市场,引入优质服务资源,将部分后勤项目以契约方式移交社会服务企业经营,提高资产经营效益,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后勤服务水平。允许和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及现有模拟企业运行的后勤集团(准公司)依法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成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实现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校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目标。允许和鼓励后勤经济实体在保障本校后勤服务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的后勤资源,积极拓展校外市场,为其他高校提供优质、高效的后勤保障服务。积极鼓励各高校整合后勤服务资源,依法组建跨高校的后勤服务经济实体,为高校和社会提供更广泛的服务,让高校的后勤优质资源惠及普通百姓。

4.4、加强对后勤改革的理论研究

高校后勤管理是一门科学,有其自身的研究对象和理论依据、科学方法。同志说“组织良好的后方勤务工作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任何轻视后勤工作,认为后勤工作不是重要的专门科学,不需要有精通业务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后勤的改革与发展需要理论指导、舆论环境。后勤工作与其它社会现象一样,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律。“后勤也是一门学问”。只有研究认识它,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才能把工作做好。

第一,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学。学习型后勤、品牌后勤、和谐后勤建设,能否在后勤各个单位的员工层面有着充分的理解和高度的认同感,能否化为广大员工行动的自觉和工作的主动,干部的领导、带头、示范作用是决定性因素。领导干部要带头学理论、学管理、学业务,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管理水平。

第二,坚持单位员工定期学。按照理论学习安排,要积极创造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并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学习活动,努力打造学习型后勤干部员工队伍,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与工作效率。

第三,进一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工作。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类培训班,要分层次、分类别地组织他们学习理论知识、业务技能,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以及优质服务意识,从而不断推动后勤工作迈上新台阶。

4.5、不断完善规范后勤服务收费制度

要明确学校与后勤的“责、权、利”关系,由学校合理核定后勤服务收费的范围和标准,事业性收费按照有关规定申报办理。学校后勤服务保障部门要严格成本核算,坚持面向市场、广开门路、多元筹资,保证同类服务项目的收费不高于社会同行业标准。

5、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的后勤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高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基于此,在新形势下,高校的后勤管理要立足实际,积极加强后勤组织管理体系建设、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职工思想政治建设等,全面提升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效率,促进高校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雷智峰.高校后勤服务模式创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

篇7

1、民办高校后勤服务团队的人事结构现状

要加强民办高校后勤服务团队人事管理首先要对后勤团队的组成人员及其组成人员的特点有清楚的认识。民办高校后勤服务团队的人事结构主要包括人员构成、学历结构、年龄结构、技术结构四个方面。民办高校后勤服务人员构成复杂,学历结构成分复杂,年龄相对差距大,趋于年轻化。认识和了解民办高校后勤服务团队的人事结构有利于把握其不同层次的职业需求、心理需求,制定目标性明确的绩效管理激励机制。

2、民办高校后勤服务团队管理人员的人事结构

民办高校后勤服务团队管理人员是民办高校后勤服务团队管理的核心,一个团队的管理人员能力直接关系到一个团队是否可以达到多方利益的最大化。 民办高校作为独立于国办高校的一种特殊的办学形式,其资金来源、办学条件、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建设受市场化以及投资集团的影响很大。民办高校后勤服务团队管理人员人事结构从其运行模式来看,基本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规模较小的民办高校,其后勤服务团队采取行政部门直接管辖的方式,其资金支持来源于学校的专门性拨款,管理人员构成比较单一,主要是学院传统的管理人员。另一类民办高校采用的是将后勤集团完全剥离出学校的行政管理部门,作为盈利性后勤集团公司独立运行的模式,这种模式下的管理人员是分为监督管理人员以及后勤企业管理人员。第三类是基于这两者中间,学校保留极少的后勤机构,将其作为企业与社会进行竞争,这种运行模式的管理人员带有明显的社会性、复杂性。

二、民办高校后勤团队人事管理存在的问题

民办高校后勤团队人事管理在市场化浪潮的冲击下,显现出了一些问题。人事管理观念决定着民办高校后勤服务团队管理制度的最终取向,制约着管理体系的框架结构。人事管理过程中竞争与激励机制的成熟与完善程度代表着一个团队的活力与竞争力。民办高校后勤服务团队在构建管理体系时,在人事管理观念以及人事管理的竞争激励机制运用上还存在一些不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1、人事管理观念陈旧

民办高校后勤服务集团社会化改革不断增强,但人事管理理念仍然落后于其实体的改革步伐。人事管理人员无法从传统的行政管理角色中剥离,将自身真正地投入到社会化市场化的管理模式当中。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无法将人的管理作为一种资本来运行。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最为根本的区别就在于人力资本可以产生经济效益,可以通过一定的投入得到一定的产出。将后勤服务人员作为一项人力资本来运行,是后勤服务团体人事管理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2、人事管理缺乏必要的竞争激励机制

工资制度是最能体现激励作用的方式之一。后勤服务团队人事管理往往采用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缺乏应有的竞争性和激励性。民办高校建立一个低成本、高效的后勤服务团队是要建立在充分竞争基础上的。缺乏竞争性的后勤服务团队工作活力差、经济效益低、消极怠工情况严重。

三、优化民办高校后勤团队人事管理的途径

优化民办高校的后勤团队人事管理,要基于市场化的导向,以民办高校实际的办学条件为基础,建立一个高效率化、低成本化的后勤服务团队。

1、树立以人力资本为核心的管理理念

坚持以人力资本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就是要在实际的管理活动过程中突出人力资本的引导性作用。民办高校的后勤服务团队人事管理要将人作为一项人力资本来进行运营,注重人员的培训,增强其作为资本创造更多经济价值、教育价值、社会价值的能力。民办高校的后勤团队人事管理以人为本理念的本质就是将人与经济效益最大程度上实现结合,将经济价值与教育价值作为人事管理的内生性追求目标。

2、建立成本运营管理机制

篇8

在高校后勤饮食成本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实行责任具体化制度,明确饮食成本管理中的不同岗位、不同环节、不同业务的成本核算管理,最终有效的提高高校后勤饮食服务水平。同时要求在进行成本精细化管理时要确保专业化、系统化和数据化,只有具备高超管理能力和素养的人员才能将精细化成本管理这一系统工程中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具体落实到位,并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加强成本核算管理[2]。这是高校后勤饮食服务自身持续发展的重要需求,能为全校师生提供更加便宜、健康、安全的饮食服务,满足经济实惠的要求。

二、加强高校后勤饮食服务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指导策略

饮食服务可以说是高校后勤的基础、保障性工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实现了大规模的扩招,让高校后勤饮食服务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即:物价攀升、人力成本增加、设备设施老化、市场竞争激烈、饮食要求提高等[3]。如何科学应对这些问题,提高高校后勤饮食管理的水平与效益,成为高校饮食管理者需要面对解决的重要课题,从精细化管理角度出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

1.建立健全高校后勤饮食服务成本精细化核算管理制度

高校的饮食服务都需要经过食品采购、验收、保管、出库、加工、出售、结算等环节,为了尽可能的从每一个环节降低成本支出,确保高校后勤饮食服务的效益最大化,就必须制定严格的流程和制度,从每个环节加强成本核算管理[4]。

首先,在食品采购环节中,为了避免采购人员从中谋取私利,确保价格公正、食品新鲜安全,用最低的价格为高校采购到最好的饮食材料,可以组织进行饮食材料公开招标活动。面对广大市场进行招标,并对供应商的饮食材料进行全面评价,包括价格、质量、供货能力等,舞弊确保做到饮食材料物美价廉,从众多的竞标商家中选择资质优良的建立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并制定相应的资料数据信息管理库,以便今后参考对比。同时,还需要安排专门人员对饮食材料价格进行询价、报价、调价等工作,收集每天饮食材料的价格变动情况,结合对大型农贸市场价格以及供应商食材质量等的考察综合定出最合理的价格,以确定调价方案。

其次,加强对饮食材料验收、入库、出库等的管理制度。在高校饮食安全的相关制度指导下,结合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仓储部,加强对饮食材料的管理。对于采购的饮食材料要进行验收,物流部、保管员和核算员三方对准备入库的饮食材料进行质量、数量等的验收,符合要求后才能入库,并建立相应的数据登记统计资料库,以便?S时查核。当然在食物材料出库时,也必须严格按照相应的流程,申请、审批,再由保管员根据领用单情况发送,核算员要再次复核材料数量,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这是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内容。

最后,还要建立全员参与的饮食服务成本精细化管理运行机制以及科学的核算分配制度,这样才能按照规定更换陈旧、老化、耗能大的设备设施,采用最新的科学技术和节能产品,以提高高校食堂生产效率,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当然,还需高校领导层带头将饮食服务成本精细化管理理念贯彻始终,并加大宣传力度,深入每一位食堂工作人员的心中,并按照岗位职责的不同,将具体的成本费用核算准确,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成本控制。这样能让高校后勤饮食服务成本精细化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为饮食服务管理提供正确、科学的指导。

2.采用现代化管理技术,健全精细化管理队伍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已日臻成熟,被广泛的应用到各大领域。在高校后勤饮食服务成本精细化管理中也需要引入最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手段,支持辅助高校完成饮食成本精细化管理工作[5]。

篇9

在高职院校中,人们往往忽视了后勤管理服务育人这样一个重要环节。学生从课堂,从辅导员老师那里得到了正面的教育,要文明礼貌、和谐谦让、公平公正。但到了学校餐厅、学生公寓完全成了另外一种情形,餐厅工作人员的用语不文明,宿舍管理员的行为粗鲁等等,直接影响了课堂教育教学的成果,而且学生也会对学校教育提出质疑。所以后勤管理服务人员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非常直接的。

1.2影响学校长远发展

高职院校后勤管理服务除了学校课堂的教育教学外,几乎其它所有事情都包括在内,校园环境的美化、教室公共设施及卫生管理、公寓卫生等等学生的吃喝拉撒都有关系。比如学生宿舍厕所漏水、学生教室灯管坏了、学生餐厅饭菜质量不好等等,报修、建议几次未果。那么学生就会抱怨学校的这不好那不好,从而影响学校的声誉及长远发展。

2高职院校后勤管理服务育人现状

一直以来,高职院校重学生技能,轻素质教育,不要说发挥后勤管理服务育人了,就连课堂育人也是不尽人意,认为学好技能走遍天下都不怕,对于后勤管理服务育人更是无人问津。

2.1管理服务人员参与度不够

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教育不单是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的任务,是要学院的行政、后勤人员没有积极参与学校育人中来。高职院校对制度的过度依赖,导致管理人员一味死板的执行,缺乏对学生实际情况的考虑,导致在管理中与学生的矛盾时常出现,缺少人文的关怀。可以说,良好高效的管理不但可以使学生的各方面顺利进行,更是在管理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育,对品质和人格的塑造。在管理手段的采用上过于单一。在学生管理中起到引导、协调、约束和规范,在反复的行为训练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学风。目前高职院校的管理基本靠学生对于规章制度自觉遵守和强制遵守两方面。对于这些管理手段并没有结合到高职学生的特点,可能会造成对学生教育的反面影响。

2.2是后勤服务工作中没有融入育人的内容

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注重这种服务育人,服务工作仍然是被割裂在学生的教育之外。高职院校的后勤服务人员多数文化水平并不高,在综合素质上也还有所欠缺。这就制约了他们在学生教育中的角色扮演。但是在服务过程中对学生的教育并不仅仅是知识性的东西,更多的是素质和品德方面的教育。一个人的知识文书水平与其道德素质并一定出为正比,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部门加强对服务人员的培训,使他们发扬劳动中的勤劳、善良、俭朴、奉献的精神对学生进行感染和熏陶教育。

2.3后勤管理服务育人的理念尚未形成

高职院校的发展规模虽然在逐步的扩大,但是在办学水平和理念上仍然相对落后。目前对于一些新的教育教学方法的试行更多的是在相对高水平的大学实施。全员参与育人的理念更是在少数学校得到较好的体现。在高职院校中仍然体现的不够明显,在全员育人的理念上,高职院校还有待进一步的强化。

2.4缺乏后勤管理服务育人的实践纽带

后勤管理服务育人需要和学校教师动起来,需要有一个共同的平台。但是事实上这个平台和纽带的形成难度很大。很难找准这样一个合适的纽带把各个方面的人员组合起来。一个好的育人项目的开展,需要经过科学论证、初期的试行评估、后期的效果观察,不是能够立竿见影的。

3探索后勤管理服务育人新途径

高职院校后勤管理服务是学校非常重要的部分,是不可忽视的,要牢牢抓住这一育人阵地,切实做好高职院校后勤保障工作,还要为大学生做好模范和表率。

3.1倡导和践行管理、服务育人理念

教育与管理结合,首先是法治和德治的结合。管理需要一套成熟的体系保障,目前成熟的体系就是国家的法律法规,学校额各项规章制度。离开了管理的教育,必定是软弱无力的,离开了教育的管理,必定是生硬刻板的。教育是无形的管理,管理是有形的教育,管理中蕴含了教育的内容与要求,渗透着管理的准则与规范。服务育人是高职院校职工通过自己的服务工作,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影响学生,以优质的服务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接受具体服务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后勤工作也是学校教学、科研、师生员工生活的保障,不仅为学生学习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也提供全面发展的实践条件。建设一支“爱岗敬业、服务奉献、求真务实、艰苦创业”的服务育人队伍,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2提高后勤管理服务人员素质为育人服务

作为高职院校的后勤职工,也要意识到自己担负着教育学生的责任。高职院校本身就是职业性非常强的院校,应该多发挥本院校在职业能力培训上优势,加强对本校后勤职工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职业院校还应该立足后勤,积极探寻服务育人的有效方式。心相通、语相近,学生才能容易接受意见,工作人员的劳动才能得到尊重和理解。后勤管理部门要建立信息反馈系统,通过意见箱、问卷调查、校园网站、领导接待日等形式听取学生对后勤服务的意见。只有对学生有爱,才能做好服务工作。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而学校良好的环境正是广大的后勤员工提供的。高质量的校园环境对于学生道德素养的养成具有重要的陶冶作用。任何管理工作都需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服务学生,才能在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中投入情感,才能有爱心,使学生感受到不是在被“管”,在接受、参与管理中受到熏陶、感化和教育。管理者如果缺乏思想修养与道德素质,缺乏人文关怀,管理就会成为冷冰冰的操作过程。因此提高管理者的自身素质是管理育人的关键。

篇10

一、高校后勤饮食服务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

(一)对成本管理对象与内容认识不清

高校后勤饮食服务成本管理的对象绝大多数还处在传统的成本管理上,主要以食堂内部的生产服务过程为对象,从降低消耗、节约费用考虑,侧重于对成本的核算,而对其供应与销售环节考虑不多,对于外部的价值链更是视而不见。没有从战略管理的高度去考虑成本管理的内涵,忽视潜在的损失,未对成本实行全方位的控制,导致管理对象的残缺性和表面化。

(二)管理责任不明确,成本管理主体缺位

长期以来,高校后勤饮食服务成本管理一直认为成本、效益都应由领导和财务部门负责,而把各部门班组的职工只看作生产者。广大员工对于哪些成本应该控制,怎样控制等问题无意也无力过问,成本意识淡漠。员工认为干好干坏一个样,感受不到市场的压力,控制成本的积极性无法调动起来,浪费现象严重,成本管理失去了真正能对成本控制起作用的管理群体。没有全员性的参与,要想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只是空谈。

(三)成本管理制度不完善、执行力度不到位

现时的高校后勤饮食服务成本管理不是全面的、系统的,成本的控制偏重于事后的反馈,而事前成本管理薄弱,成本预测、成本决策缺乏规范性、制度性,随意性强,成本计划缺乏科学性、严肃性、可增可减,结果导致事中、事后成本管理的盲目性。在成本的具体核算中,只注重财务成本核算,缺少管理成本核算。一些原始记录不够健全,资产定期盘点制度执行不严,计量验收等基础管理制度不完善,甚至出现制度只求形式的一种摆设,完全失去监督、考查作用。考核只考核到部门一级,没有落实到个人,对于考核结果仍存在吃大锅饭现象、搞平均主义;为考核制定的奖惩措施很难兑现,能否实现经营目标结果差别不大,甚至亏了也可找个理由来搪塞,因为这些部门经理都有各自的“靠山”,不是轻易能作处理的。

二、精细化管理的应对措施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企业管理理念,作为现代工业化时代的一个产物,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所谓的精细化管理,是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实施精细化设计、精细化物流、精细化销售等一系列规范化的生产管理方式,把管理过程中抽象转为具体、表层转入深层,使其生产流程和管理流程得以最大程度优化,从而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精细化管理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精细化管理以精心为态度,以精细为过程,以精品为成绩。

(一)大力加强精细化管理的学习和宣传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方法,也是一种理念、一种做事态度、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实施精细化管理,仅有领导认识高还不行,还必须做好理念、行为、规范、岗位标准的渗透、宣传,使其成为每个员工崭新的心智模式和精神家园。推行精细化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引入这一理念,还要使其尽快被广大员工理解和认同。要让员工充分认识到精细化管理决不是将简单的工作复杂化、无谓地增加工作量,而是要通过落实责任、量化细节、加强监督等措施,使各项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以有效地降低重复劳动所带来的额外工作量,在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生产和管理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加强精细化管理制度建设

精细化管理的精髓在于各种业务流程的细化、标准化。每一种行为,都有其合理的表现方式,如何做,何时做,做到什么程度,都要在管理制度上作出明确规定。科学的管理制度,是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工程。高校后勤饮食服务应在岗位调查的基础上,按照“以人为本,制度至上,规范运作,精细管理”的工作思路,组织人员着手完善成本管理制度,将制度和标准落实到每个人、每个工种、每个岗位、每道工序、每项工作、每个动作,力求建立起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同时,还必须加强精细化管理的企业文化建设,这将有助于管理主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篇11

一、高校后勤服务管理现状及不足

通常而言,高校后勤指的是为师生生活以及高校管理、科研、教学提供服务和保障的机构、人员和活动的总称。近年来,高校后勤服务管理工作经历了一系列改革,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但其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高校后勤服展芾硖逯坡浜

高校后勤服务管理所涉及领域众多,涵盖餐饮服务、师生宿舍、水电、物业、工程、公房以及安全保卫等方面。由此可见,高校后勤服务管理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要想确保其正常有效运行,就必须对所有环节进行有效控制,这主要依赖于各部门和机构间的合作与配合[1]。后勤服务管理体制落后是当前制约各部门和机构有效合作与配合最主要的因素,机构设置缺乏科学合理性,职责划分比较模糊,致使部门职责中存在同一项工作多人管理现象的出现。

2.后勤服务管理理念滞后

目前,大部分高校后勤服务管理理念滞后,将工作重点放在市场化与社会化等制度层面,而对应该肩负传承大学文化的责任认识不足。大学文化只有渗透于高校中的每个角落,才能发挥出其最大的价值[2]。显然,目前大多数高校后勤服务管理理念需要进一步创新,将服务管理工作与秉承大学精神、传承大学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推动大学文化的传承和大学文化作用的有效发挥。

3.后勤服务管理队伍综合素质不高

高校后勤服务管理工作通常比较烦琐,因此,日常事务的处理往往需要消耗工作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相应地,使得工作人员在学习上面投入的精力和时间就减少了,从而导致很多工作人员对专业技术的研究不足,对后勤社会化的认识存在局限性,对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掌握不全面,而主要依靠自己的经验来开展工作。

二、改善高校后勤服务管理的措施

1.完善高校后勤服务管理体系

高校构建一套完善的后勤服务管理体系,明确部门职责是实现后勤服务管理,保证大学文化传承的第一步。比如,在餐饮服务管理工作中,将每一项责任落实到具体某个工作人员的身上。如卫生人员专门负责食堂的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采购人员专门负责原材料的采购及质量;而负责人主抓账目记录和材料成本控制,等等。如此一来,既可避免职责重叠,即一项工作多人管理的问题,又不会出现问题时相互推脱责任的现象。

2.树立服务的师生价值观

价值观的树立和塑造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高校后勤服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在于为高校师生的生活和教学科研提供保障和服务,因此,树立服务师生的价值观是改善高校后勤服务管理工作的必由之路。高校后勤服务管理应该以传承大学文化为己任,以服务师生为核心,转变管理思维,树立起服务师生的价值观,同时以传承大学文化和服务师生为后勤服务管理工作的核心。

3.提高后勤服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针对后勤工作人员的思想文化,高校应该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教育工作,以提高后勤人员的责任心,鼓励后勤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到辅助教学活动中。比如,后勤人员在保证好师生就餐卫生的情况下,可以主动地对教室卫生和教学设备进行检查,以帮助师生拥有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后勤维修人员要及时将师生所反映的问题加以解决,为师生的生活和教研活动提供保障。

三、结语

高校后勤服务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在大学文化视野下,后勤服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有助于推动后勤服务管理工作的发展和完善。但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各高校完善高校后勤服务管理体系,树立服务全校师生的价值观,提高后勤服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最终实现后勤服务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

篇12

建设科技后勤、绿色后勤,是高校后勤在新形势下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安全保障的重要方面。建设绿色大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后勤。后勤是校园环境维护、能源消耗和管理的主要单位,对建设节约型校园和绿色大学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责任。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高校用能总量快速上升,一些高校能源使用效率不高,资源浪费严重。以建设科技与绿色后勤为突破口,把引入现代科技作为重要手段,对创建节约型校园、绿色大学,实现高等教育和高校后勤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 科技后勤

科技后勤分为四个类型,分别是智能服务、智能管理、智能监控、智能信息置换。

1.智能服务

从智能服务来看,以人为本、科技先行,是坚实高校信息后勤保障体系的基本思路以及重要手段。传统以人管人、以制度管人的后勤服务管理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高校师生的需求,必须以新的理念、新的手段来加以拓展。

当前高校的智能服务是把单向服务、部门服务发展到整个学校后勤系统的综合服务,以建立综合服务信息平台为主要特征。通过综合服务信息平台的建设,密切了和师生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高了服务和管理的水平。把虚拟服务和实体服务相结合,把人性化服务和科技化服务相结合,这样不仅有了网络的服务平台,还有实体的服务平台,把人性化服务和科技化的服务相结合,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2.智能管理

服务和管理是高校后勤基本职能的两个方面,服务是后勤职能的出发点,管理是后勤服务的过程,保障是后勤管理的目标。智能化服务必须以智能化管理为基础,如使用高校食堂仓储软件,它以保质期和质量保证为先导,做了整个仓库的管理,可以使整个仓储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3.智能监控

在现代高校后勤服务管理中,监控是保证目标实现的不可或缺的手段。高校后勤应该把智能监控分为三大类型:(1)服务管理的流程监控;(2)服务管理的质量监控;(3)服务管理的安全监控。高校可以利用现代管理技术,对食堂、学生公寓的服务和生产流程,通过信息采集,服务管理过程关键点监控,确保过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4.智能信息置换

在今天独生子女占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深深体会到,高校后勤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今天,学生的生活习惯、经济差异、思想行为,其个性化特征越来越明显,从现代服务管理的基本要求来看,了解服务对象、研究服务对象的需求是高校后勤管理服务,从被动向主动转换的关键,其中这转换说到底是现在高校后勤管理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有很大的关系,必须通过智能信息置换,使师生更了解后勤所做的努力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目前,信息置换主要通过信息综合平台进行双向置换交流,以后高校还可通过无线网络的无线终端信息置换,其必将成为高校后勤了解师生、服务师生极为重要的信息渠道。

二 绿色后勤

绿色后勤就是通过现代技术、通过节约能源、环境保护,还师生一个健康优美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1.饮食成本控制

通过引入节能设备和技术、强化节能管理和节能宣传,在高校饮食工作中将节能管理落实到细节,通过节能降耗降低伙食成本。饮食中心引入节能燃气灶具、电磁灶、脚踏式和感应式水龙头、LED窗口灯箱、太阳能热水器等节能和清洁生产设备,取得良好的节能减排效果。加强节能管理,食堂水电气消耗与收入挂钩,提高了职工节能积极性。推行厨房地面无水化工作、区域开闭灯制度等,从细节上将节能工作落实到位。

2.节水型园林建设

加强园林绿化节水,通过选取节水型植物、优化植物配置、加强养护管理、采用节水灌溉等方式,减少水资源消耗。高校80%以上的绿地应采取中水浇灌;绿地灌溉均采用微喷等节水灌溉技术;选用多种节水耐旱植物;建设以树木为主,以乔、灌、地被植物组成的复合式立体生态群落,改善植物生长环境,减少地表径流,达到减少灌溉的目的;铺设透水性地砖和草坪砖,充分利用天然降水。

3.校园建设与规划

如果规划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规划的浪费也是最大的浪费。所以在校园规划和建设中充分考虑前端设计,将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意识贯穿于学校建设始终。高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规划,优化空间功能布局。结合学校多个历史时期建筑并存的实际,综合考虑学校中长期事业发展需求、水暖电等基础设施布局等因素,合理规划建筑布局,引导人流、车流、物流贯通有序。鼓励开展建筑节能研究与示范,建设超低能耗楼等示范性节能建筑。认真贯彻新建建筑节能要求,积极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探索在新建建筑中引入“绿色建筑”标准,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严格要求,积极推进绿色建筑的建设,并且鼓励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

三 推进科技与绿色后勤建设的重要意义

1.科技与绿色后勤建设是实现后勤服务管理现代化,提高服务质量的战略取向

建设科技与绿色后勤,就是在后勤服务管理中坚持可持续的理念,以提高质量为核心,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清洁生产、高效管理、安全运行、绿色生活、节能环保、合理使用资源。这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大趋势,是高校后勤提高服务质量、效率和管理水平,满足广大师生日益多样化生活的需求,加速实现后勤服务管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建设绿色大学的必然要求。

2.科技与绿色后勤建设是降低成本,应对物价上涨的战略选择

长期以来,高校后勤服务主要依赖廉价密集的劳动力,随着物价和人工成本的持续上涨,后勤服务实体越来越不堪重负。从目前情况来看,物价上涨的趋势依然显著,如何应对这一形势是高校后勤必须破解的难题。纵观世界各国大学后勤服务模式和我国服务业发展趋势,后勤服务必须从粗放化向精细化转变,实现这一转变根本靠科技、关键在人才。现代信息化、智能化技术融入生产、服务和管理,取代或减少人工,用机械代替人工,用信息技术代替人脑已成为企业应对劳动力成本上涨的战略选择。

3.科技与绿色后勤建设是促进节能环保,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

节约型校园和绿色大学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

篇13

1问题调查

吉林大学后勤服务覆盖了校园内的饮食、住宿、医疗、小商品经营、日常服务、交通运输、设备抢修维护和物业管理等方面。主要负责全校师生员工的餐饮服务,卫生保洁工作,水电暖的供给及水电暖房产等维修,学生宿舍宿管管理;教学楼、实验室以及办公楼的门卫值班管理;学校社团、学术交流、晚会等的举办、接待、餐饮、住宿等服务工作;以及确保学校各种教学生产设施的正常使用,为在校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1.1后勤社会化改革滞后

(1)后勤从业者没有足够的危患意识、观念陈旧落后。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后勤员工工作固步自封,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陋习不改,传统观念与看法已成为思维定势,与时俱进十分困难,计划经济体制的用人模式已经扎根[2]。(2)现代企业管理人才匮乏、制度缺失。后勤企业现有的管理干部缺乏企业管理经验,缺乏民主的决策机制,即使制定了规章制度,往往也不能严格地贯彻执行;学院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中,传统的用人观念等管理模式不断影响现代企业的经营制度的有效执行。(3)市场化、社会化程度不高。现有后勤行动目标还听令于学校,服务对象仅仅是校内师生,所以,主体依附性与服务局限性还很大,服务成本不确定,服务观念尚处于计划经济的习惯性中,使得高校后勤有的不敢走出去,有的也不愿引进来,没有形成企业化思维模式参与市场竞争,最终导致后勤服务市场化,社会化的程度低。(4)没有真正建立符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质量管理体系。

1.2传统的管理方法与当前后勤改革发展不相适应

在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竞争机制越来越引起管理部门的关注,只有改变不适应当前环境的管理模式,建立标准化、制度化、科学化的管理体系才能在竞争中取得成功;后勤管理一直沿袭传统,没有一个可供参考的管理标准,很容易造成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管理不规范制约改革进程。学院在自主管理经营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后勤管理的问题,如,后勤服务体制不健全、后勤服务管理机制和监管体系不完善,这一系列问题均制约着后勤服务的发展。后勤的发展战略目标没有长远规划,也无法对资源浪费严重、组织结构设置不合理、职责权限不明确或重复设置、管理层人员过多、人浮于事等问题进行有效的改进[3]。

1.3标准少,覆盖面小

(1)标准较不明确、不具体。目前,经过调查发现,现代后勤管理的标准化工作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状态,标准后勤管理服务规范化程度也不够高,主要表现为:在管理标准化系统方面不完善,同时系统化服务覆盖面较窄,同时管理服务标准不完备,标准化的调节机制不健全。人员配备方面,专业业务人员较短缺,专业技术较差,技术标准不够充分完备。管理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比较大,管理标准仍存在一定滞后性。(2)制度、规章往往比较笼统,不易操作。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规范化的后勤管理各种法规,包括组织机构管理制度、部门职责和岗位职责管理制度、行政管理部门制度与工作流程、业务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管理、后勤常用规章制度等管理体系不齐全,相互链接制度不够完善,管理内容欠缺。

2建议

高校后勤是指为高等学校为师生员工提供生活保障服务的组织机构,因此,做好后勤服务管理工作对学院的整体工作带来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后勤服务工作是高等学府教学、科研工作以及师生日常生活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也是一项基础性和保障性的工作。加强学院后勤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是不断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必然结果,是提升后勤服务管理水平,同时也可以使学院后勤服务和管理工作更为专业、规范及科学化。高校后勤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首要职能是“三育人”,即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和环境育人,其最主要工作就是保障高校教学和科研、师生员工日常工作生活学习。高校后勤服务工作与教育教学一样,是学校整体工作的一个非常首要的组成部分,其工作的好坏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和谐校园建设的成效。主要管理建议:一是建立公司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二是完善控股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等队伍选拔机制;三是落实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办法。做到稳基业、强物业、控成本,而实现目标的重要举措就是班组建设,通过班组建设,加强员工培训、管理和沟通,补齐高校后勤发展中的短板。对管理部门一是要强化责任意识;二是要敬畏纪律和制度;三是要结合具体工作,建立健全规章制度[4]。

3结语

高校后勤管理问题集中反映了标准化体系构建过程中的一些阻碍因素。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根本的解决,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服务质量就无从谈起,因为这些是制约后勤管理标准化建设的最直接的问题。传统的服务模式一般认为学生能够有饭吃、有宿舍住、有教室上课就行,而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高校持续的扩招,使后勤的服务质量必须优质和高效。后勤在构建标准化管理的改革中只有不断地采用新的管理方法和运行机制,进行社会化改革,加大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建设才能使后勤的服务质量真正让师生满意,后勤才能真正发展,社会化的目标也才能真正实现。

作者:苏惠川 陈晨 单位:吉林大学后勤服务集团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后勤服务部

参考文献:

[1]王永红.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2(2):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