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对历史的感想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1.1术前①心理护理:在手术前护理人员要仔细观察并判断患者的心理状况,多数患者初次进行手术会有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2],直接影响患者手术的配合度,因此护理人员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况进行沟通开导;②生理护理:术前护理人员要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以及身体状况,要控制有烟酒不良嗜好的患者的烟酒摄入,对于身体素质差的患者为其制定科学营养的饮食,同时护理人员在手术前要清楚掌握患者的各种生化、影像学等检查的情况,并与主治医生沟通患者整体状况,为有可能突发的情况做好预案。
1.1.2术中①环境护理:进入手术室前调整舒适的室内温度,舒适的环境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温度较低时,可对输液瓶进行加热[3];②特殊护理:根据患者不同的手术方案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如对于休克患者,要特别注意保暖,新生儿的脏器娇嫩,功能发育极不成熟,因此对于新生儿的护理更是要认真仔细。
1.1.3术后①完善检查:手术后要对患者各项指标进行检测,特别是心肺功能,患者恢复期间要定时复查胸片,注意患者痰液的变化,每天进行胸部体检特别是听诊,及时发现肺部病变;②协助恢复训练:待患者病情稳定之后,可辅助患者进行恢复训练,在不影响伤口的情况下,可鼓励患者做些基本的运动,有利于锻炼患者的肺活量从而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1.2观察指标
仔细观察并详细记录两组患者在手术之后肺部感染的情况、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以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进行比较分析。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实施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验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程度比较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两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实验组与对照组肺部感染率、住院费用以及住院时间比较实验组肺部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也均小于对照组,两组在肺部感染率、住院费用以及住院时间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篇2
舒适护理能够让患者获得生理、心理等方面的舒适感和愉悦感,使患者的痛苦减少,缩短患者康复的时间。显而易见,舒适护理能够对于患者的康复有很多益处,因此要在手术护理之中引入舒适护理,以便使得治疗效果取得有效的提高。让患者一直都处于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中,是舒适护理索要实现的目的;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患者的治疗,使得其他并发症有效减少,使得患者充满恢复康复的信心,促使患者及早康复,取得最佳护理效果[1]。本文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进行手术的1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在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自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手术室进行手术的患者178例,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其中对照组,男性9例,女性40例,年龄25―77岁,平均年龄( 46.4± 2.4) 岁。27例患者进行妇科手术,25例患者进行的是骨科手术,26例患者进行的普外科手术,11例进行的是急诊科手术。观察组男性44例,女性45例,年龄23-78岁,平均年龄( 47.9 ± 2.3) 岁。28例患者进行的是妇科手术,25例患者进行了骨科手术,25例为普外科手术患者,11例为急诊科手术患者。在基本资料和手术类型两方面,两组没有明显的差别( P >0.05) ,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不仅要进行常规治疗,还要进行舒适护理。两组的护理实施方法具体如下所示:
1.2.1对照组:在患者进行手术之前,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应为手术做好准备[2]。要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检查,确保患者不携带下义齿、眼镜、金属物品以及贵重贵重物品;保证将各种手术用物,比如病历、X片、CT 片以及手术中所需要的药品等带入手术室,对患者道德姓名、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等情况进行核实。依据患者手术的部位和手术方式,将患者安置正确,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并做好记录。手术结束后,遵照医嘱把患者送到恢复室、ICU或者普通病房内。
1.2.2观察组
(1)手术前的舒适护理:①全面了解患者:进行手术前,全面了解患者情况,除了认真查看病历,还要询问患者其他有关情况,比如手术方式和病史。在了解患者症状的基础上,还要了解患者心理思想状况,积极和患者进行交流,了解其对手术的认识,一旦发现患者对手术有恐惧感,护理人员应进行及时的开导。②及时的与患者沟通:护理人员应能够准确回答患者提出的专业性问题。例如,如果患者询问手术后需要多少时日能够恢复,护理人员要先了解患者的症状,然后进行回答,要视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准确回答,不能够敷衍了事,让患者产生不安心理[3]。同患者进行沟通时,要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语言尽量温和,让患者获得心理上的舒服感,让患者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及时同患者进行沟通,能够提高治疗的效果。③时刻面带微笑:护理人员在护理患者时,一定要面带微笑;特别是在戴上口罩的时候,务必面带微笑,让患者感受到一种亲切感。
(2)术中的舒适护理: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要让患者获得内心的安慰。在手术中,要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全方位护理,对患者的术中变化情况进行时刻关注;护士面带微笑的面对清醒的患者,让其获得心理安慰,使患者放下内心的担忧,将手术进程及时告知患者。在进行手术时,禁止谈论无关手术内容的事情,医护人员必须要对每一位患者负责,尊重每位患者的生命,特别要给予那些需要手术的病人更多的关心。在手术进行时,要集中全部精力来观察患者的各项变化;手术患者已经有了很多物质上的投入,所以要给予其精神上的多方面的支持。
(3)术后的舒适护理:在手术快要结束的时候,应当轻轻拍打即将苏醒的患者,用温和语气叫患者的名字,让患者早些醒来。包扎伤口时务必仔细谨慎,保证切口部位的清洁,帮助患者穿好衣物,将被子盖好。将手术顺利结束的情况及时告知患者,特别是对癌症患者,语气要尽量平和,使患者情绪保持平稳。移动患者时动作尽量保持轻柔和协调,防止切口受到伤害,将患者送回病房,同责任护理人员进行详细的交接,把各种防范注意事项交代好,以便护士做好护理工作。在手术后第二天回访患者,对其切口、饮食、呼吸等情况进行了解。征求患者接受舒适护理后的意见,让其做出评价。
2 结果
进行舒适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心理等方面都有所改善;由心理因素造成的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的情况明显减少;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成年患者的术毕畏寒症状较轻,回访满意度为9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回访满意度84.5%。
3 讨论
舒适护理这种护理模式,是具有创新意义的,针对患者情况而采取的整体化护理,能够让患者获得生理、心理等方面的舒适感和愉悦感,以缩短患者的手术康复时间。Kolcaba[4]于1995年首次提出舒适护理这一概念,指出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化的护理艺术,能够促使护理工作更多的对患者的舒适感和满意度予以关注。在手术室护理中,引入舒适护理,能够让病人解除心理负担,充满信心,获得心理上的舒适感,在治疗全过程中有一种满足感,从而推进手术的顺利进行,而且也能够使得手术后的康复效果实现最优化。所以,在手术室护理中引入舒适护理,让患者接受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一方面使得手术室护理实现整体系统化,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以及护理服务质量。通过上述的分析,可以得出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引入舒适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姜瑞秋,张晶波. 舒适护理运用于手术室护理的探讨[J]. 中国实用医药. 2007(04):183-184
篇3
Effection between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selection of puerperal way.Tang Yuhong,Guo Yongqing.(The third hospital of Zhuzhou city,Hunan 412003,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ion between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selection of puerperal way with pregnant women.Methods:Surveys and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with the SCL-90 in 138 cases which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76 cases sample group treated with one to one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62 cases control group derived from February to August of 2008’s pregnant women in the third hospital of zhuzhou city.Results:Two groups pregnant women total score of SCL-90 were more than total score of normal significantly(P
【Key Words】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One to one accompanied labor nursing;Non-medical indicational caesarean
一对一护理是一项新的妊娠、产时服务和围产期保健新模式,提倡以孕产妇为中心,推崇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和产后大出血,最大限度地满足孕妇各种需要,提高产时服务质量,促进母婴安全[1]。为此,本文对样本组76例孕妇开展了全程一对一心理护理干预的服务模式,旨在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孕妇分娩方式的影响度,从而为有效控制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提供相关佐证。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2008年2~8月在株洲市三医院妇产科住院的待产妇(36~40w)。受试对象满足下列条件:①足月妊娠待产;②无妊娠并发症;③无器质、躯体、精神性疾病;且近3个月无明显心理应激现象。共138例,其中心理护理干预组76例,对照组62例;两组年龄(20~39a,平均25.16±4.43a)、孕次、职业及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经t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测评工具: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2],主要统计指标为SCL-90总均分。
1.3 调查方法:专业人员在医院妇产科医护人员配合下,采取随机抽样法。要求调查对象在统一指导语下,进院后便自行答卷SCL-90,完成后当场收回。对抽至心理护理干预组孕妇进行全程一对一心理护理干预(认知疗法、疏导法、系统脱敏法、示范法、心理暗示法、宣教等)服务;予对照组孕妇则仅按规定要求提供一般心理护理服务。
1.4 统计方法:应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包括t、χ2检验等。
2 结果
2.1 两组孕产妇入院时SCL-90总均分与常模比较,见表1。
由表1可知:两组孕产妇入院时SCL-90自评量表总均分均明显高于常模(P0.05),表明入院时两组孕妇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基本相同。
2.2 两组孕妇非医学指征剖宫产数比较,见表2。
由表2可知:心理护理干预组76例孕妇中有22例(28.95%)选择了非医学指征剖宫产术;对照组62例孕妇中有45例(72.58%)选择了非医学指征剖宫产术。两组的剖宫产率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展,妊娠妇女的保健和社会支持、心理卫生已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分娩虽是生理现象,但分娩对产妇确实是一种持久而强烈应激源,妊娠分娩应激既会在生理上产生影响,也会对心理上产生影响[3,4]。本研究表明,孕产妇待产时总体健康水平较正常为低(P
本次研究表明,心理干预组、对照组孕妇试产时分别有22.95%、72.58%的选择了非医学指征剖宫产术;两组间的显著差异性表明(P
尽管全程一对一是一种创造性的、个性化的、整体的、有效的护理模式,但终因不能完全杜绝孕妇非医学指征剖宫产术的发生,从而,揭示该模式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王怡芳,顾建逸.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1,9:2.
[2]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31.
[3] 黄玲,黄醒华.对孕产妇的心理评估与干预[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1,4(3):185~186.
[4] Kitamura T,Shima S,Sugawara M,et al.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correlates of the onset of effection disorder among pregnantwomen[J].J Psycho Med,1993,23(4):967~975.
篇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9(a)―096―02
产妇尤其是初产妇,在分娩期间常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往往致使产程延长,而产程延长又与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感染等围生期并发症的发生有关。因此,产妇的心理护理在分娩护理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近年来,社会卫生健康需求出现了新的变化,分娩要求在保障母婴安全的同时提倡自然分娩。而分娩时的疼痛却往往使产妇产生紧张和恐惧心理,在宫缩时易发生躁动,消耗体力,影响产程的进展,严重时导致胎儿宫内窘迫,发生难产、产后出血等;加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学科学的发展,产妇对无痛分娩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如何安全、有效地减轻和缓解分娩痛已成为人们所关心的问题。笔者对临产妇实施护理干预,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观察的标准为在2006年9月~2008年9月来我院门诊定时检查且在本院住院的初产妇,年龄22~34岁,单胎头位,孕周38~42周,无妊娠并发症。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6例,对照组36例。
1.2 方法
对治疗组产妇实施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产前教育 产妇入院后由分管护士收集产妇资料。对产妇生理及心理状态做出正确评估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娩知识宣教,通过讲解、示范,让产妇及家属了解分娩过程,增强对分娩痛的认知,减轻思想负担,消除不安心理。对产妇进行呼吸法训练及“触摸-放松”运动的练习。
1.2.2 产时护理 分娩过程中,由分管护士实行陪伴分娩,给产妇强有力的心理和情感支持,适时给予精神鼓励,并鼓励其进食进水,保持体力。为产妇播放优美的轻音乐,潜伏期产妇可在产科区域内走动,分管护士用亲切的语言解释分娩痛的性质及心理因素对分娩过程的影响,使产妇心理放松,同时严密观察产程,满足产妇生理需要。进入活跃期晚期和第二产程,分管护士应床边指导产妇掌握呼吸技巧,用鼓励的语言来消除产妇对临产的恐惧,在宫缩来临时,给产妇以舒适的抚摸,并通过诱导性想象、听轻音乐、触觉转移等方法分散产妇对疼痛的注意力,使产妇在整个产程中获得持续的心理、生理支持。
1.2.3 分娩痛评定标准 疼痛程度分级按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级标准可分为,0级(无痛):腰酸或稍感不适;I级(轻度):轻度可忍受的痛,腰酸痛,微汗或不适,睡眠基本不受干扰:Ⅱ级(中度):明显腰酸痛,伴出汗,呼吸急促,但可忍受,睡眠不受干扰;Ⅲ级(重度):剧烈腰酸痛,不能忍受,呼叫辗转翻身,不能睡眠。
2 结果
治疗组产妇分娩时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产妇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2例剖宫产,均因产科因素剖宫产,无因为恐惧和疼痛难忍而要求剖宫产者。
3 讨论
产痛发生的原因主要有5种因素。①子宫颈扩张,子宫下段神经受压引起疼痛。②子宫收缩和膨胀。③产道出口、阴道和会的膨胀引起疼痛。④其他邻近脏器官,如附件、膀胱、输尿管和直肠等受压牵涉引起疼痛。⑤神经精神因素,可通过感觉纳受器传导到脊髓而发生疼痛或加重产痛。分娩痛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生理状态,主要来自子宫收缩和宫颈扩张。每位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所感受到的疼痛程度存在个体差异,且其受文化背景、社会环境、主观心理因素的影响,而其中心理因素是可以进行调控的。初产妇由于没有分娩体验或缺乏必要的医学知识,面对分娩会产生恐惧和忧虑,这时体内会分泌大量的5-羟色胺,使疼痛更为明显,又减少了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使子宫收缩无力,产程延长,手术产增多。
篇5
妇产科;手术室护理干预;术后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多发生于老年人、儿童和重大手术后的患者。这些群体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自身免疫力低下[1]。对患者实行手术室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排除导致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从而降低患者的术后肺部发生感染的概率,有效地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使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更高,有利于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2]。本文就妇产科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情况的影响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治妇产科患者140例,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年龄20~54岁,平均36.2岁;其中进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27例,进行人工流产手术患者25例,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23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1~52岁,平均37.3岁;其中进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30例,进行人工流产手术患者24例,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21例。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方法:对照组患者实行医院通用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行手术室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手术前护理:手术前的护理主要有心理辅导和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患者在进行手术前的心理状况一般都较为敏感和脆弱,对手术很恐惧,不利于患者手术的进行[3]。护理人员可以参考患者的年龄和生活阶层对患者采用较为亲切的称呼,对患者有耐心,经常向患者讲述一些积极的例子,让患者对手术的成功充满信心,让患者了解手术前需要做的准备[4]。提醒和监督患者在手术前的两个星期就远离烟草,将这些导致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前隔离,并向患者说明这么做的意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患者自身的抵抗力,建议患者多吃一些高蛋白、高热量的物质。手术前还要对患者的心、肺状况以及肝、肾功能进行检查,针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合理的护理措施。②手术中的护理:手术中的护理主要包括协助主刀医生完成手术和做好患者的隔离和保暖。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及时给主刀医生传递医疗器械,适时做好擦汗等服务[5]。另外,还要注意患者的保暖问题,及时帮患者遮蔽身体,尽量避免患者直接看到手术的进行,以免患者产生紧张情绪。护理人员可以向患者告知手术的进行情况,但最好不要让患者亲自目睹。适时地调节实验室的温度,一些体温过低的患者还可以采用保温毯等保暖工具,有需要进行腹腔冲洗的患者,需要用温水进行冲洗。对患者进行麻醉时,帮助麻醉师进行麻醉,帮助患者调整,尽量使患者保持一个舒适的。对于一些保留意识的患者,护理人员还可以适时地与患者沟通,使患者的心情保持在一个较为放松的状态。对于一些进行剖宫产的产妇,要做好羊水的处理工作,将羊水洗净后再取出胎儿,以免造成手术台的污染。③手术后的护理。手术完成后护理人员要做好对患者的清理和保暖工作,将患者身体上的秽物清理干净后为患者穿好衣物,盖好棉被。将患者转移到普通病房,注意转移过程中不要触碰到患者的切口,尽量保持稳定,以免震荡导致患者切口疼痛。转移到病房后,加强对患者心肺功能的监控,密切注意患者的身体状况。适时地帮助患者翻身,调整躺卧的姿势。帮助患者咳嗽、咳痰,引导患者以不伤害手术切口的方式咳嗽,减轻疼痛,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尽量保持呼吸道畅通。向患者宣传早下床的益处,鼓励和协助患者早下床,增加患者的肺活量,使患者远离肺部感染。密切监测患者咳嗽的状况以及咳痰的变化,一旦发现非正常情况,及时上报。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概率,测试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将测试结果分为3个梯度,0~60分为不满意,61~80分为较满意,81~100分为非常满意[6]。统计学方法:数据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情况比较:观察组感染率6.7%,低于对照组的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患者满意度测试:患者的满意度调查显示,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总满意度92.0%,对照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总满意度73.3%。由此可见,观察组患者更满意手术期间所受到的护理服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近些年来,妇产科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妇产科患者需要进行手术,而由于患者不注意手术前的保养及手术后的爱护,出现肺部感染的情况越来越多。注意对妇产科手术室患者的护理工作,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放松手术时的心情,调整好身体状况,以最佳状态迎接手术,注意手术后的保养,不仅大大提高了妇产科手术的成功率,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肺部感染率[7]。总之,对患者实行手术室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排除导致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从而降低患者术后肺部发生感染的概率,有效地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使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更高。
参考文献
[1]杨玲.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术后肺部感染率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3,4(2):124-125.
[2]张学娟.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术后肺部感染率的影响分析[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2):40.
[3]施芬城.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妇产科手术术后肺部感染率的影响[J].中国处方药,2014,7(4):132-133.
[4]周宁.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术后肺部感染率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4,11(28):346-347.
[5]袁敏.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术后肺部感染率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14,5(1):152-153.
篇6
放射治疗中给予患者的处方照射剂量[2]准确性是重中之重,国际辐射单位及测量委员会(ICRU)50号报告中规定处方剂量误差应控制在±3%;对于放疗剂量测量中使用的指形空气电离室,由于其结构特点,尾端金属部件在受到高能射线照射会产生散射线(电离室杆效应),散射线被电离室吸收从而影响真实测量结果,继而影响给予患者处方剂量的准确性,因此医用直线加速器在进行射野输出因子等数据采集时,必须对所使用电离室进行杆效应的测量校正,减小其所采集数据的误差,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时所使用治疗数据的准确度。
1材料与方法
1.1设备:美国Varian 23EX医用直线加速器、Capintec192型剂量仪、0.6cc指型空气电离室、40*40cm标准水箱、气压表温度计
1.2实验前准备:剂量仪和电离室经中科院计量院刻度标定,医用直线加速器各项参数符合国标,加速器机架0度位置,水箱内的水与室温恒温,调整水箱处于水平位置,将照射野中心轴对准水箱中心,加速器源点到水面距离SSD=100cm,电离室中心分别处于水下5cm和10cm处射野中心轴上,用同轴电缆连接剂量仪,预热15分钟,测定漏电流,输入气压温度校正因子。
1.3数据采集:将医用直线加速器的准直器(X、Y边长)分别以4、8、10、20、30、40cm尺寸进行任意边长组合,形成36个不同面积的照射野,将电离室长轴垂直与照射野长轴;加速器能量选择6、15MV两档,剂量率300cGy/min,数据测量2次取平均值,每次测量照射100MU(机器单位),记录测量数据,以10*10cm照射野测量数据为基数,所有数据除以此基数换算成射野输出因子,制成表格进行分析。
2结果
表1 15MV射野输出因子表
3讨论
通过对测量所得数据表进行分析可知:对电离室杆效应进行校正,对于相同照射野面积,不同的XY边长度,其射野输出因子相差可达2.6%(15MV能量下,XY边长分别为4*40cm、40*4cm的照射野,射野输出因子分别为0.989和0.963),如不校正,势必明显影响患者受照剂量的准确性,加上其他系统误差后,ICRU50号报告中规定处方剂量误差应控制在±3%将很难实现;另外,随着照射能量的增加,电离室杆效应的影响会更加显著;同时,随着照射野XY轴比值增加,使用常规等效方野换算公式(边长S=2XY/X+Y)所得出的等效方野的射野输出因子误差也将增大,例如:4*40cm照射野按照常规等方形野换算公式所得方形野边长为12.7cm,换算出的射野输出因子为1.017,而查表1所得实际射野输出因子为0.989,误差为2.8%;因而对于矩形照射野面积换算不宜使用常规等方形野换算公式,特别是对于长宽比较大的窄长型照射野(儿童脑胶质瘤全脑全脊髓照射,照射野可达3-4cm*40cm),必须由物理师排除电离室杆效应影响,实际测量后计算出射野输出因子表,临床医生根据实际照射野面积进行查表计算处方剂量,以保证处方剂量的精确性,提高放射治疗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水平。
篇7
随机入选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间,280例妊娠37~41周,年龄23-31岁,平均年龄27岁,入院临产、待产的初产妇,单胎、头位、无头盆不称,估计胎儿体重在3500g以下,宫颈评分6分以上,无高危诊断及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孕产妇。经过筛选,随机将孕产妇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的产妇不使用任何干预方法进行观察,等待产程自然进展至分娩。对实验组的孕产妇入院后,即给予讲解剖宫产与正常分娩的知识,使孕妇增加对分娩方式的了解,对宫缩痛的开始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对已进入产程的孕产妇实行一对一的陪产,以减轻孕产妇对环境及宫缩痛所致的心理压力及恐惧,鼓励产妇树立自然分娩的信心;当产程进入活跃期,视情况使用无痛分娩技术,起到镇痛及促进产程进展的作用。如出现宫缩乏力,可使用缩宫素静脉滴注加强宫缩,视情况可行人工破膜加速产程进展。
2 结果
实验组140例采取心理干预,一对一的陪产及采用无痛分娩技术后。自然分娩123例占87.9%,社会因素剖宫产11例占7.9%。其他因素剖宫产6例占4.3%,其中因胎头位置不正,相对头盆不称2例,出现胎儿宫内窘迫4例。对照组140例,未采取任何干预方法,自然分娩116例占82.9%,社会因素剖宫产18例占12.9%,其他因素剖宫产6例,占4.3%。其中胎儿宫内窘迫4例,相对头盆不称2例。通过临床观察,实验组剖宫产总计17例,社会因素剖宫产11例;对照组剖宫产24例,社会因素剖宫产18例,P
3 讨论
篇8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共有70名护士参与了研究,其基本资料如下:①观察组:观察组研究对象35例,年龄23-48岁,平均38.6±11.5岁;工作时间1-16年,平均8.4±3.2年;内科系统护士16人,外科系统护士19人;中专16人,大专11人,本科8人。②对照组:对照组研究对象35例,年龄22-46岁,平均39.2±10.3岁;工作时间1.5-15年,平均8.6±3.5年;内科系统护士18人,外科系统护士17人;中专15人,大专11人,本科9人。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工作时间、科室及学历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观察组对研究对象采取多种方式提升责任感,具体操作方法:①法律法规的学习:通过宣教、讲座及专业培训等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及我院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学习[2],并把学习的考核成绩纳入评先、评优、晋级、绩效等考核内容,以督促护理人员的学习。②职业道德教育: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责任等多方面的教育,使之增加维护患者和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工作中恪守职业道德,以患者的健康和安全为重心,从而降低护理失误和护患纠纷的发生。③改变护理理念:主动转变护理人员的护理理念,由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新型的以患者为中心。护士应在仔细准确完成医嘱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护理方案。护理方案应考虑到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从而提升护士的责任感,确保护理安全。④提升专业水平:为了完善护理内容,提升护理质量,通过多种方式,对护士进行伦理学、心理学及社会学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从而提高护理的安全性和护理质量。⑤提升责任感:通过分析临床案例、责任教育、感恩教育等多种方式,提升护士的责任感。使之能够严格按照护理制度及操作程序进行护理操作,全身心地投入到护理工作中,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纠纷,提高护理安全。
按照上述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连续干预6个月后,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护理安全性进行比较。
1.3 观察项目 统计研究对象护理过程中护理失误的出现率及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作为护理安全性的评价内容。
1.4 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SPSS15.1软件对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当P
2 结 果
观察组研究对象的护理安全性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
3 讨 论
护士责任感的缺乏是影响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提升护士责任感对加强护理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我院通过对护士进行法律法规的学习、职业道德教育、改变护理理念、提升专业水平及提升责任感等方式对护士的责任感进行干预,干预后护士的护理安全得到显著加强[3]。由此证实,提升护士的责任感能够显著提高护理的安全性,对临床护理工作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价值。提升护士责任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影响护理安全:①法律法规的学习:通过法律法规的学习,能够增强护士的法律意识,提高护理操作中的自我保护意识,从而提高操作的准确性,进而提高护理安全。②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护士的职业道德,能够增加护士自我提升专业技能的动力,从而更好地完成护理工作,确保护理质量。③提升专业水平:娴熟的护理操作、专业的护理知识是确保护理质量的基础,也是提升护理安全的必要方式。④改变护理理念:转变护理观念是提升护士责任感的重要内容,只有转变了护理观念,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护士的服务意识,改善护士的服务态度,从而提升护理安全[4]。⑤提升责任感:提升护士的责任感既能促使护士改善自身护理技能,又能改善护士的服务质量,从而提高护理的满意率,提高护理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通过提升护士的责任感能够显著提高护理的安全性,对护理工作临床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杜玉文.护士职业道德在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9(32):33.
篇9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4年11月~2016年10月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94例乳腺癌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选择先局部麻醉(局麻)后插管全身麻醉(全麻)。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7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7~66岁,平均年龄(40.2±9.6)岁。对照组患者年龄29~65岁,平均年龄(40.4±9.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具体护理内容有:术前访视、术前准备、术中环境护理、术中生命体征监测、术后访视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1.2.1术前护理干预
于手术前1d分派手术室巡回护士到患者病室开展相应术前讲解,包括自我介绍、讲解手术相关内容、介绍手术室环境、嘱咐术前具体禁食与禁饮时间、麻醉方法以及麻醉流程等,保证态度诚恳、亲和,语言浅显易懂;还要加强和患者的交流沟通,全面掌握患者的基本情况,注意患者内心情绪的变化情况,按照患者实际心理状态开展相应心理疏导,尽可能缓解患者的紧张与恐惧等负性心理,积极解答患者全部疑惑,消除患者疑虑,让患者能维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手术[2]。
1.2.2术中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在为患者实施麻醉时开展耐心交流,以此缓解患者由于恐惧手术而产生的不良心理;若患者手术期间仍有清醒意识,护理人员则要加强其语言鼓励与支持,还可通过适度身体接触来安抚患者;若患者手术期间发生了相应体征方面的变化,则护理人员要为患者讲解相应操作的必要性,并且通过适度方法来分散患者注意力,从而减少患者因恐惧未知操作而出现的不良心理[3];手术期间护理人员还要注意患者隐私部位的保护,尽可能降低隐私部位的暴露时间,从而缓解心理压力。
1.2.3术后护理干预
术毕用温水将患者皮肤上残留的血迹与消毒液痕迹擦拭干净,为患者替换新的病服与被单等;加强患者的保暖措施,注意保护好患者的手术切口以及引流管等;待患者麻醉清醒后,护理人员要第一时间告诉患者手术成功完成,减轻患者的紧张心理,了解患者的生理舒适度和心理舒适度,给患者提点术后恢复的注意事项等。将患者送回到普通病房后,手术室护士耐心的与病房护士交接,认真说明患者的具体情况。在术后1d,分派巡回护士完成术后回访,详细、准确记录好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全面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变化情况。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以及焦虑与抑郁状态的变化,分别应用SAS与SDS进行评估,评分越高表示焦虑与抑郁程度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与心率变化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以及心率均较护理前显著升高(P<0.05),且对照组变化幅度要明显大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SAS评分与SDS评分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与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6.849、6.253,P<0.05)。见表2。
3讨论
近些年因为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发生乳腺癌的几率明显增加,而临床治疗乳腺癌的最佳方法则是手术切除治疗,但是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时难免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4],再加之患者在文化水平上也有差异,对手术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不同,其难免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以及紧张等不良情绪,从而产生强烈心理应激反应,导致患者的手术进程受到严重影响,以此必须加强患者的护理干预[5]。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通过医护人员在患者术前全方位分析患者病情、详细介绍手术相关知识,术中为患者营造舒适的手术环境和提高患者信任度,术后加强回访、加强患者身体恢复情况的观察等,来缓解患者不良心理,消除患者对手术的顾虑,让患者加强对手术治疗的配合,减少手术应激反应,提高护理满意度[6-10]。此次研究发现,护理前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以及心率均较护理前显著升高(P<0.05),且对照组变化幅度要明显大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为(40.62±2.65)分,SDS评分为(34.92±4.68)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8.75±1.98)、(39.88±2.7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6.849、6.253,P<0.05)。总之,加强乳腺癌手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显著减少患者生理与心理上的应激反应,提高患者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会英.横行腹直肌肌皮瓣再造术治疗乳腺癌的手术室护理体会.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1):2165-2166.
[2]张丽,孙玲玲,于梅杰.手术室护理干预及右美托咪定防治乳腺癌根治术后躁动40例.中国药业,2015,24(23):195-197.
[3]资戎,张桂香.人文关怀在乳腺癌手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1):367-368.
[4]方玉蕊.手术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4):1576-1577.
[5]陈丽萍.手术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0):252-253.
[6]曾洋帆.手术室整体护理对乳腺癌手术患者的影响探究.当代医学,2016,22(20):107-108.
[7]郭洪兵.手术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患者的影响分析.包头医学,2017,41(1):41-43.
[8]杨婵萍,刘翠月,吴小凌,等.手术室心理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术前应激反应的影响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0):200-201.
篇10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influence of prenat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delivery ways.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1350 puerper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ll puerper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623 cases) and intervention group (727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examination and nursing, and the intervention group received prenatal nursing intervention. Delivery ways, and status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and neonatal asphyxia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intervention group had much lower cesarean section rate as 17.33% than 54.74%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Prenatal nursing intervention; Delivery way; Puerpera
近年来, 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 分娩的压力、宫缩的疼痛、产程的进展均会给产妇造成巨大的压力, 越来越多的产妇选择剖宫产的分娩方式, 致使剖宫产率的逐年升高。剖宫产作为目前应用广泛的助产手术, 虽然可以在产妇自然分娩困难时挽救母婴的生命, 其伴随的手术风险却不容忽视[1], 因此, 产科医生提倡分娩方式回归自然, 针对2009年1月~ 2014年1月在本院分娩的727例产妇, 本院实施了产前护理干预, 效果明显,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分娩的135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 年龄22~43岁, 平均年龄(33.2±6.8)岁;其中, 初产妇1126例, 经产妇224例;且所有胎儿经B超检查胎儿情况一切正常, 产妇无高危妊娠因素。根据产妇是否接受产前护理干预, 将产妇分为两组, 对照组623例, 干预组727例。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623例产妇, 接受常规检查和护理。干预组727例产妇, 接受产前护理干预, 具体措施如下。①入院介绍:护理人员在产前就要向产妇及其家属介绍产科的住院环境, 包括待产室、产房等, 熟悉产科医生、护士、助产士, 了解其相关资历和技术水平, 便于联系和咨询。让产妇熟悉病房及待产室环境, 给产妇以心理安慰, 与产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②健康教育:随着产妇预产期的日益临近, 产妇对分娩相关知识掌握太少会导致产妇出现恐惧和焦虑的心理状态, 严重时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和孕妇的身体健康, 因此, 为了不影响产妇正常的分娩, 护理人员可根据产妇的个体化需要, 耐心讲解分娩先兆、分娩过程及分娩痛等相关知识, 教会产妇减轻疼痛的呼吸控制方法及放松技巧, 讲解自然分娩和剖宫产的利弊, 宣传自然分娩的好处和剖宫产的并发症如出血、感染、肺栓塞等, 说明剖宫产并不是绝对安全的分娩方式, 为产妇提供相关知识的咨询, 从而帮助产妇选择最恰当的分娩方式, 保护母婴的健康和安全[3]。③提供社会支持:产妇的心理状态很多时候是导致分娩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 因此, 应为产妇提供家庭和社会支持, 教会产妇自我胎儿监测, 数胎动3次/d, 即早、中、晚各1次;为产妇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在分娩过程中, 让丈夫或家属陪伴产妇, 减轻产妇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 帮助产妇树立自然分娩的信心[4]。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的比较 对照组623例产妇, 经常规护理, 剖宫产率为54.74%, 干预组727例产妇, 经产前护理干预, 剖宫产率为17.33%, 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情况比较 对照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为5.94%, 新生儿窒息率为6.26%;干预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为2.06%, 新生儿窒息率为2.20%, 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广大人们群众对于医疗保健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自然分娩作为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对产妇却会产生较大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刺激, 但自然分娩时, 由于规律的子宫收缩和舒张有利于胎儿肺泡的扩张, 经产道挤压也有利于胎儿口腔、鼻腔内的羊水和黏液的挤出, 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因此, 自然分娩一直是产科医生提倡的分娩分娩方式[6]。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10月至2009年12月126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男53例,女73例,年龄22~72岁,平均(38.7±4.9)岁。文盲5 例、小学 17例、中学 41例、大专以上63 例。麻醉方式均为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其中,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行双侧甲状腺部分或大部切除术28例,单纯结节性甲状腺肿切除73例,甲状腺腺瘤行腺叶或腺瘤切除25例。将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两组患者均为初次接受手术,无神经和心理方面疾患与缺陷,言语沟通无障碍,术前均无高血压及颈椎疾病。 均未采用术后镇痛方法以排除物对患者术后的影响。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即术前入院告知、宣教疾病知识,心理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并进行护理干预,包括认知、心理和行为[1]。①认知干预:术前正确评估,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患者亲切交谈,提供有关术前准备的相关内容,手术目的、方法、效果,术后预后及可能存在的不适;②心理干预:在提供信息的同时,随时估计患者的心理状态。担心手术后的疼痛不适及预后是患者共性的问题,故可针对这方面引导、解释,说明疼痛不适产生的原理和麻醉方法、手术部位的解剖生理特点等。同时,应随时评估患者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及时纠正患者的认识误区,使患者对手术有正确的理解,必要时可请手术效果良好的患者现身说教,以减轻患者因缺乏手术相关知识而产生的焦虑,降低其紧张度,提高其耐受力;③行为干预:(1)术前训练。患者于术前2~3 d进行头低肩高仰卧训练,4次/d,每次30~60 min[5];(2)术中改良。采用舒适,并随手术进程调整。麻醉后根据患者体型、颈部长短,在肩背部垫海绵垫,颈下置长圆形颈垫,垫后头部高度以自然垂下刚接触到手术台为宜;头部垫u形头垫;将手术床调至头高脚低约10°;在消毒、铺巾、术中等待病理冷冻切片结果期间及缝合切口阶段垫高头部与肩同一水平。甲状腺手术要求患者肩、背部垫高,头部后仰,尽可能使下颌、气管、胸骨处于同一水平,以利充分暴露术野,告之患者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正确指导患者训练手术及配合的技巧。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指导患者进行握拳、放松、深呼吸等肌肉松弛训练,有助于提高放松能力,转移注意力[3]。术后6 h开始施行头颈部按摩,术后24 h用一橡胶热水袋热敷,鼓励患者多做吞咽活动,指导正确的颈部肌肉训练方法,头颈运动需循序渐进进行。
2 效果评价
观察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情况,术后24 h有无头晕、头痛、呕吐症状。(术后头痛或颈根部持续疼痛超过3 h即为头痛;呕出胃内容物1次或1次以上即为呕吐)。
3 结果
结果显示:治疗组术中患者耐受差、术后头痛、呕吐发生率在护理干预后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4 讨论
4.1 心理干预 患者由于对手术缺乏知识,怀疑手术效果,担心手术安全,害怕术中疼痛及手术瘢痕影响美观等,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引起身体的非特异性反应,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生理反应,产生应激综合征[3]。观察组在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后,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心理护理是医护人员与患者双方语言符号相互交流的过程,这是一种积极的信息交流,是医患双方相互影响和改变心理与行为的过程。护理人员要深入了解甲状腺疾病患者的心理反应和心理需求,随时观察患者的情况变化,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和心理需求,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运用心理健康知识,给患者以安慰、劝导和鼓励,帮助其积极战胜疾病的勇气和决心,术前进行心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的认识能力,并视为精神性术前用药。缓解术前紧张、焦虑和恐惧心理,使患者以比较稳定的心态接受手术治疗。
4.2 术中改良干预 甲状腺手术传统采用肩部垫高,垂头仰卧位,使颈部过伸以充分显露术野。由于手术多采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处于清醒状态,对手术的恐惧及对这种特殊的不适应,使其常感憋气难忍,呼吸困难,出现躁动,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而影响手术实施,术中长时间强迫性颈过伸位还易致患者术后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有报道约为44.6%[4]。持续时间越长,则出现不适症状比率越高,症状也越严重。针对引起上述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采取术前训练,联合术中改良,并随手术进程调整的综合干预措施加以预防。通过对本组病例的观察,对甲状腺手术患者采取主动积极的于预措施,可避免传统甲状腺手术的缺点,减少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预防或减轻手术对患者造成的不适,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是一项切实可行的围手术期护理模式。
4.3 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干预 术后患者担心切口裂开、出血、疼痛,常不敢活动,应及时给予安慰、解释,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术后头枕部疼痛,详细给患者演示术后康复锻炼方法,鼓励其精神放松,使患者树立康复信心,自觉进行锻炼。术后24 h 后即用一橡胶热水袋热敷,热水袋内装人1/3~1/2 60℃~70℃的热水,用毛巾包裹,垫于头颈下,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由于且橡胶热水袋有很好的塑行性,患者常感觉非常舒适。术后当日下午即开始施行头颈部按摩。具体方法:患者平卧位,护士站在患者头侧,首先按揉肩井、肩中俞、曲池、合谷等穴位,然后拿揉颈项部位;最后提拿两侧肩井并搓双肩至前臂,反复数次,10~30 min,2次/d。该法舒筋活血,通经活络,可有效地预防术后头枕部疼痛并发症的发生。如仍有头颈部疼痛者,可口服镇痛药。
对甲状腺术后患者采取主动积极护理于预,预防或减轻患者术后头晕、头痛、呕吐、腰背痛等不适。护理于预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利于术后康复,是一项切实可行的护理模式。
参 考 文 献
[1] 杨清平,陈海光,李学兰.护理干预及对脑卒中后抑制病人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护理学杂志,2004,19(7):586.
[2] 李瑞华.心理干预在门诊局麻手术的应用.护理杂志,2004,21(7):19.
篇1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选择2015年8月~2017年4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92例当做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甲组、乙组46例。男50例,女42例;年龄26~73岁,平均为(43.21±4.62)岁;21尺挠骨骨折例、22肱骨骨折例、24胫腓骨骨折例、25股骨骨折例。两组上述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具体为饮食指导、心理护理等。而甲组患者加用手术室护理:术前准备,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前护理人员静推广谱抗生素,以药物半衰期当做药物使用时间,保证术中血药浓度最高。如果手术部位的毛发对手术不会造成影响,也不影响敷料、手术薄膜粘贴,则不需全部剔除毛发,清洁皮肤即可。手术器械、用品的灭菌消毒,对其进行彻底清洗,使用酶制剂由机械自动清洗。手术室清洁,给予患者独立手术间,术中把污染标识挂在门口,避免无关人员的流动,减少门开启的频率。在术后通过空气自净设备对手术室进行清洁,含碘消毒剂或含氯消毒剂对墙面、地面进行清洗。按无菌操作规范严格执行,术后通过高效消毒剂对皮肤进行清洗。建立切口屏障,使用抗菌的手术薄膜,术前保证消毒铺巾规范,范围够大,对于切口部位要铺4~6层,术完后集中焚烧铺巾。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切口感染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
1.4疗效评价标准
切口无明显的不良反应,鱼和速度很快为甲级愈合;切口未化脓,出现血肿、积液、红肿、硬结等炎性反应为乙级愈合;切口化脓感染为丙级愈合[2]。
1.5统计学分析
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切口感染比较
在甲组1例患者的切口发生感染,感染发生率为2.17%;在乙组8例患者的切口发生感染,感染发生率为17.44%。乙组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率高于甲组患者(P<0.05)。
2.2评价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
甲组甲级28例(60.87)、乙级17例(36.96)、丙级1例(2.17),乙组46例中甲级12例(26.09)、乙级27例(58.70)、丙级7例(15.22),甲组切口的甲级愈合率高于乙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切口的乙级愈合率少于乙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切口的丙级愈合率少于乙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的实施前,根据规定做洗手依从性的管理,有效改善医护人员手卫生情况,术前通过3M洗手液进行洗手、擦手[3]。常规备皮,不影响手术操作视野的无需备皮,通过乙醇清除污垢、油垢,碘伏消毒,确保手术部位有皮肤保护膜的形成[4]。在手术中,应实现护理流程的持续完善,最大程度上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5]。因开放性伤口影响,术后患者通常都需进行清创治疗,冲洗切口,降低细菌寄居数量。在术中,要求护理人员为施术者提供配合,合理使用冲洗液[6]。连台手术对切口感染的发生存有一定影响,在更换手术物品、换台接送患者时,尘粉、纤维以及微粒污染都会影响切口感染发生,所以,应加强术前物品消毒、灭菌工作,对手术间清洁工作给予重视,确保一次性备好器械、物品,降低人员接触率以及物品更换次数,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的风险,确保手术安全进行。综上所述,在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的手术中,手术室护理可改善切口的愈合情况,并降低感染发生的风险,应推广使用。
作者:耿世霞 朱丽 单位:新疆伊犁州友谊医院手术室
参考文献
[1]陆彩干.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2,25(2):312.
[2]徐珍.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术切口感染的影响[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l2015,42(1):114.
[3]张京京.探讨手术室护理对降低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196.
篇13
视及形觉剥夺性弱视[1]。它的整个治疗过程持续时间较长甚至需要往复进行,因此需要患者的耐心配合,但是由于弱视患者年龄的特殊性,大部分都是儿童,他们的耐心不足容易厌倦心理孤僻,难以配合医师的长期治疗过程。因此,在弱视的普通的综合治疗的同时,需要加以一定的心理干预治疗,从而能保证弱视儿童能长久的坚持和配合整个治疗过程,直至治愈。所以,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和研究心理干预措施对弱视治疗疗效的影响方式和作用特点,这样才能有助于临床更好的治疗弱视疾病。本文通过对医院收集的76个弱视病例进行分组治疗,同时进行疗效监测并研究分析。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人于我院眼科,收集了在2012年11月~2014年3月收治的76名弱视儿童(弱视眼 92只),年龄6~13岁,平均年龄9.1,其中男41名、女35名,为单纯性弱视患者不包括斜视性的和器质性病变。然后,将76例弱视儿童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心理干预+综合治疗)39例50眼,综合治疗组37例42眼,其中两组的疗效结果不受年龄、性别等的影响。
1.2方法
初诊的时候,对所有病例视力检查同时通过裂隙灯和眼底检查,确定弱视患者并排除器质性病变。用阿托品(1%)眼药水滴三次眼,初验一次,三周后重验,然后配镜;对弱视儿童进行遮眼处理;精细训练;心理干预组和综合治疗组每天均采用视觉电生理治疗仪治疗一次,每次持续时间半小时。而心理干预组则是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心理干预措施。首先先和患儿混熟,交流感情,避免产生抵制情绪。在治疗12周后和24周,分别对弱视儿童的视力进行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1.3监测指标和疗效评价
监测指标:两组在12周和24周的视力变化;主要评价分为痊愈、有效和无效,痊愈:视力达到0.9以上,两年后跟踪调查,视力正常;有效:视力增加两行或以上;无效:视力增高不明显或下降。
1.4统计分析
实验获得的所有统计学数据用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并进行X2检验。
2结果
利用实验中的所有统计学资料,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分类,列表得表1.
12周 24周
有效 无效 有效 无效
综合治疗组(50眼) 29 21 34 16
心理干预组(42眼) 26 15 34 8
X2 0.339 5.71
P >0.05
表1 两组12周/24周疗效比较
分析: 治疗12周后两组的有效病例数(X2=0.339,P>0.05),统计学差异无意义;
治疗24周继续跟踪监测发现,两组的有效病例数(X2=5.71,P
3讨论
弱视作为一种视力性疾病,对弱视儿童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较大的影响。较差的视力,让弱视儿童生活极为不便,使过马路的等生活行为的危险性大大增加。同时,视力缺陷,会让他们发现跟同龄儿童身体上不同点,由于自身的缺陷问题,会让他们产生自卑、孤僻、厌恶等消极情绪。另外,又由于弱视的整个治疗的过程较为单一性的重复性和长期性的治疗过程,很容易使弱视儿童产生抵触情绪,如厌恶、不耐烦、想放弃等一系列的情绪,然而这类消极情绪的存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弱视儿童的长期治疗,特别是一系列不配合行为开始的时候。因此,一定的心理干预措施对于治疗儿童弱视是相应的作用的。此外,由于在弱视治疗中,应用阿托品存在着全身毒性反应和过敏反应等,因此在广泛和长期使用阿托品时受到限制[2]。所以对于能提高疗效缩短病程治疗的方法,应该加以推崇。
本文因此通过建立对照实验,研究分析心理干预对于治疗儿童弱势的影响。实验通过76个病例,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心理干预+综合治疗)39例50眼,综合治疗组37例42眼。实验持续疗效跟踪调查发现,治疗12周后两组的有效病例数(X2=0.339,P>0.05),统计学差异无意义;治疗24周继续跟踪监测发现,两组的有效病例数(X2=5.7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