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财务分析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商场财务分析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商场财务分析

篇1

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5月28日,经上海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授权,统一经营管理上海浦东和虹桥两大国际机场。1998年2月18日,“虹桥机场”(股票代码:600009)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2000年6月28日,公司更名为“上海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更名为“上海机场”。

二、筹资政策

1 IPO

1998年,上海机场IPO上市,其时名为虹桥机场,主要经营收入为虹桥机场的服务收募,集资金主要投向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一期主体工程以及浦东国际机场停车楼工程,其中投资浦东机场一期主体工程14亿元,占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公司20.37%的股权。后来上市公司将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公司20.37%的股权转让给控股股东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并将该股权转让收入投资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候机楼及相关资产。

2 可转换公司债券

2000年公司发行1350万张面额为100元的可转换公司债券,筹集资金用于收购浦东机场候机楼及相关资产。随后公司股票简称改为“上海机场”,主要经营性资产为浦东和虹桥两个机场的候机楼及地面服务类资产。虹桥机场前期发行可转换债券是国内首个完整意义上的可转换债券,为我国企业开辟了一条筹资的新渠道,并为国有企业进行债务重组提供了新的途径。上海机场重组时面临新建机场的问题。由于新建浦东机场投入使用后,原有虹桥机场将继续运营,将不妨碍重组时机场集团将虹桥机场的资产投入机场公司。但是,机场公司同时也丽临着如何通过重组安排以便将来在浦东机场进行运营的问题。上海机场是通过IPO和转债发行这两个步骤来完成这一工作的。

3 配股

2006年2月27有过配股;当时企业发展需要资金投入,长期借款已经降到最小,短期借款刚刚开始,之后数额急剧上升,加之配股政策,这表明从2006年2月起,企业进入资金需求旺盛期。

4 长期借款

长期借款在1994年借入最大数量,之后一直递减,98年前迅速递减,之后缓慢减少,到2007年已经完全没有长期贷款。

5 短期借款

短期借款从2006年开始,至2007年迅速上升到最大额,至2007年末2008年初陡然下降,至2009年初回升,之后继续回落。可见短期借款的需求量很不稳定,受金融危机影响巨大。

该公司综合运用了多种筹资手段,发行股票,发行可转换债券和长短期借款。其中长短期借款交替使用,方式与数量管理相对灵活。

三、股利政策分析

结合影响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主要因素,对于上市以来的股利政策予以分析:

该企业一直采用现金股利发放形式,除了2006年2月27日有一次股权分置送股和认证权证配股;2003年12月22日送股,1998年转增股除外。

1 各种约束

(1)契约约束。公司在借人长期债务时,债务合同对公司发放现金股利通常都有一定的限制,公司的股利政策必须满足这类契约的约束。该企业借入长期借款时,1997―2003年每股净收益偏低,此后逐步上升。

(2)偿债能力。该企业偿债能力良好,故发放的现金股利很多;虽然后来偿债能力有所下降,但是仍然发放现金股利,我认为这样不是很合适。

(3)对公司的控制。由此可见,该企业对于公司的控制并不十分重视,长期发行现金股利但是股利支付率整体呈下降趋势,未分配利润逐年增多,表明随着企业的发展,资金需求增大,股利政策趋于保守。

四、各项财务指标

1 偿债能力

流动比率:自2000年开始逐步上升,在2003至2005年过高,一般来讲流动比率在2左右较为合适。可能由于应收账款太多而造成,因为2003年上海机场与上海机场集团签订《资产置换协议》,将原来上市公司内的资产虹桥机场与集团旗下的浦东机场进行置换,故对于应收账款的收入未能很好地过渡的实施。

利息保障倍数:刚上市三年,长期借款多;签订《资产置换协议》后,面临重大的资产调整,这二者均使偿债能力受到很大影响。

资产负债率:2000―2001年最高,2004年最低,之后回升。由于2004年之后已经没有长期借款,因此比率降到最低,之后借入短期借款,因此比率回升。

总体来看,该企业偿债能力偏低。

2 资产运营能力

总体来看,该企业营运能力偏高。资产转置后,严重影响了应收账款周转率,以至于影响了短期偿债能力;净资产周转率以及总资产周转率均有下降,但是净利润稳步增长,可见转置虽然影响了营运能力,但是资金运作效率低对于经济效益的影响对于该企业来讲并不明显。反而,正确的资产规划,适当的降低资金运营效率是可以实现提高经济效益的。

3 盈利能力

该企业盈利能力很强。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与净利润率均在2003年之后稳步上升,这也是得以实施现金股利政策为主的必要条件。毛利率一直比较稳定,可见成本控制得比较好,但是也无法再降低了。

4 成长性

该企业成长性较差:在2004年前后达到峰值,由成长期已经过渡到了成熟期,趋于稳步发展甚至衰退趋势,可适当考虑在某些业务上进行战略收缩。可以利用波士顿矩阵进行分析,将“瘦狗”型业务撤出。

五、分析2008年年报

1 资金筹集

有短期借款、以往发行的债券、交易性金融负债三种方式。

短期借款年末数比年初数增加686,029,604.08元,增加比例为151%。增加原因主要为本公司投资浦东机场扩建工程一机场主体工程的建设资金紧缺,向金融机构借款所致。

2 资产营运

每股收益稳步提升,未分配利润缓慢升高,每股净资产增长率变缓,速动比率流动比率提高,流动负债率下降,偿付流动负债能力提高,但是依然偏低,资金运用效率有所提高。总体来看,营运能力加强。

公司无募集资金或前期募集资金使用到本期的情况,公司主营业务主要集中在浦东机场。2008年度公司营业成本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浦东机场扩建工程一机场主体工程竣工部分投入运营后,相应的折旧费用、能源成本、人工成本、委托管理成本增加所致。营业利润和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同比降幅较大,其主要原因是2008年3月浦东机场扩建工程机场主体工程竣工部分投入运营后,折旧费用、运营成本以及财务费用均大幅增加,同时公司的联营公司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航空油料有限责任公司盈利减少造成公司投资收益下降所致。现金流入同比增加的主要原因是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增加所致。现金流出同比大幅减少主要由于本期用于浦东机场扩建工程一机场主体工程的支出比

去年大幅减少所致。筹资活动的现金净流入同比大幅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去年同期收到发行债券募集的现金。

3 成本控制

主营成本比例有上升趋势,管理费用维持稳定,’财务费用大幅度增加,2008年度公司营业成本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浦东机场扩建工程一机场主体工程竣工部分投入运营所致。

4 收益分配

公司2008年累计可供股东分配的未分配利润余额为641,689.29万元,根据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十六次会议决议,本次利润分配预案为:拟以公司2008年末总股本1,926,958,448股为基准,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0.5元(含税)。

5 形势分析与财务建议

(1)根据上海航空枢纽建设规划的总体目标,上海航空枢纽力争经过若干年努力,构建完善的国内国际航线网络,成为连接世界各地与中国的空中门户,建成亚太地区的核心枢纽,最终成为世界航空网络的重要节点。根据规划要求,上海航空枢纽建设的实施重点包括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多航站楼多跑道的运营筹备、提高枢纽运行的效率和服务水平、积极支持基地航空公司枢纽建设、加强枢纽航线网络拓展、加快枢纽人才培养和储备等方面,这将使公司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公司的综合运营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篇2

二、财务能力分析

1、偿债能力分析

笔者从上市公司年报中摘取2个与中恒集团营收差不多的公司作比较,即康恩贝(证券代码600572)和益佰制药(证券代码600594),2014年营收分别是35.82亿元和31.57亿元。三个公司2014年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利息保障倍数、资产负债率的情况如表一:

公司名称流动比率现金流量比率利息保障倍数资产负债率备注

中恒集团2.840.3543.2726.27%

康恩贝1.180.3310.8846.49%

益佰制药1.540.3115.0937.38%

表一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短期偿债能力的两个指标中可以看出,中恒集团的指标要明显大于两个对比企业。流动比率和现金流量比率代表流动资产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流动负债的比率,指标越大,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利息保障倍数属于长期偿债能力指标,越大的话代表对利息偿还也有保障。资产负债率也属于长期偿债能力指标,越低的话代表整体负债的风险比较低。上述四项指标中恒集团完全优于行业内企业。为了发现中恒集团的偿债能力变动趋势,对2012-2014年三年的指标进行了整理,如图一:

图一

利息保障倍数因为倍数较大不便反映,对比2012-2014年的数据为:1447、1528、4327增长比较明显,图中则可以看出2012-2014年,异常的是2013年流动比率出现了下降。从上市公司的年报中发现,2013年的预收账款374亿远远超过2012年和2014年,从上市公司年报中可以看出2013年预收的款项比较多,这方面导致流动负债增加。总体上来说,中恒集团的偿债能力在行业内比较有优势,但是公司管理人员需要注意,盈利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可以更多借助杠杆资金扩大股东价值。另外从历史趋势来看,中恒集团的偿债能力也是在不断提高,公司的财务风险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2、盈利能力分析

2014年公司的营业收入3214亿元,同比下降1957%,公司在年报中给出了两个理由:1、报告期内控股子公司梧州制药的主打产品注射用血栓通的销量比上年度增长约25%;2、报告期内注射用血栓通按终端直销价开票的销量同比减少5017%。这里我们需要关注收入确认的原则:(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3)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4)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5)相关的已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同时满足的情况下,才可以确认收入。建议更加详尽的说明解释收入的大幅下降的原因。对于盈利能力收集了中恒集团与康恩贝,益佰制药的毛利率、净利率、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2014年指标予以列示,如表二:

公司名称毛利率净利率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备注

中恒集团77.99%49.61%19.87%36.17%

中恒集团77.99%29.68%11.89%16.12%扣除非经常损益

康恩贝69.16%15.42%8.77%21.42%

益佰制药81.9%15.15%8.71%15.23%

表二

中恒集团在2014年出售国海证券产生利润6.4亿需要剔除。中恒集团在净利率和总资产净利率两项指标优于对比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处于中间水平。中恒集团毛利率指标也处于三个企业中间水平,但是由于中恒集团有众多的经营范围,结合年报对其行业明细进行分析,如表三:

主营业务分行业情况(亿元)

分行业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毛利率收入增减成本增减毛利率增减

制药30.445.681.49%-16.36%8.82%-4.28%

食品0.760.5231.86%11.21%12.28%0.65%

房地产0.860.91-6.46%-65.36%-51.44%-30.51%

表三

在制药行业,中恒集团的毛利率接近益佰制药,而毛利率的稳定对于营业利润的稳定意义重大。只是表三还有一个重要信息,制药行业相比去年下降了428%,对此中恒集团在年报中解释:血栓通销售模式调整,直销比例下降。制药行业占总营收947%,可以说制药行业是中恒集团的核心产业,对此建议管理层进一步分析其中的原因,找出相应措施稳定以及提升制药行业毛利率。从跨行业的经营角度来说,中恒集团食品行业中的主营是龟苓膏,属于制药行业的相关产业,而房地产行业则是非相关产业。战略选择中,如果投入的是非相关产业,则必定耗费更多地资源,也不利于主营业务的规模化。从房地产行业的表现来看,毛利率-646%,如果再算上期间费用,这一块的业务属于明显的瘦狗业务,建议管理层对此展开决策,适时剥离房地产业务,以专心经营主营业务。

3、营运能力分析

为对比分析,列举中恒集团、康恩贝、益佰制药三家公司2014年的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如表四。

公司名称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备注

中恒集团0.8512.11剔除房地产业务中恒存货周转率17

康恩贝2.087.67

益佰制药2.0914.93

表四

由于中恒集团涉及房地产业务,而房地产存货影响金额达到3.74亿,剔除以后得到的存货周转率提高了一倍。在三个企业中,中恒集团的存货管理能力仍然处于末尾。存货周转率是衡量企业存货的周转效率,提高存货周转率可以降低存货占用的成本,建议管理层在存货管理上挖掘潜能加快存货入库出库的效率。而从应收账款周转率来看,中恒集团处在中部。12.11次的应收账款周转率说明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短于30日,应收账款效率比较好。从公司的年报看,一年以内的应收账款占总应收账款的98%,总体应收账款风险较小。但是公司前五大客户应收账款占公司总额的72.8%,客户高度集中,一般而言,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对风险应该尽量分散,建议公司管理层对客户结构进一步优化,适当扩大中等规模客户的销售量。

为了从历史趋势看中恒集团的营运能力,列举中恒集团2012年-2014年三年的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如图二。

根据统一口径的计算数值,存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在2013年得到提升,而应收账款周转率则一直在下降。2013年平均存货814亿最小导致存货周转率提高,2013年主营收入3997亿元则导致总资产周转率提高,应收账款周转率下降则是因为应收账款的余额不断增加。这其中,中恒集团主营收入的急剧变化也是治标变动的主要原因。尤其是2013年公司的主营收入在2012年基础上增加了105倍。公司重大变革时机,配合收入增加的营运策略也需要适时跟进。

三、筹资方式和股利政策

1、筹资方式,公司自2000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以来,只进行过两次非公开发行,2010年6月发行1200万股,发行价格3185元,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后3599799万元,2014年11月发行666215 万股,发行价格1426元,募集资金扣除发行后9372729万元。相对于公开增发新股、配股而言,上市公司非公开增发新股的要求要低得多。对于一些以往盈利记录未能满足公开融资条件,但又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公司而言,非公开增发提供了一个关键的融资渠道。例如2014年的非公开发行中恒集团的公告,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95,00229万元,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南宁中恒投资有限公司在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恒(南宁)生物制药产业基地内实施医药产业项目第一期投资项目中的以下两个子项目:注射用血栓通项目,研发中心项目。查看公司2014年年报可知注射用血栓通项目已投入27亿元,工程完工进度达到了8435%,研发中心项目项目已投入017亿元,工程完工进度达到581%。公司按照公告规定的用途在使用资金。另外从非公开发行的股权影响来看,非公开发行降低了资产负债率,增强了财务稳定性,在财务投资者和战略投资者以及控股股东之间的增发,也会使控股权稳定。从中恒集团历次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表决情况来看,股东之间关系稳定,公司战略推进积极有效。

2、股利政策。从公司历年的分红情况来看,一般股票股利和现金股利同时进行。股利分配近五年明细如表五所示。

分配年份股票股利现金股利

2011年10送5.5转4.50.065元/股

2012年无0.1元/股

2013年无0.2元/股

2014年无0.2元/股

2015年无0.6元/股

表五

2005年-2008年公司未进行过任何股利形式的分配。对比这几年的财务数据净利润都在5000万以下,有一年还出现了9000多万的亏损。随着公司盈利的提升,公司分红的力度也在加大,如2014年每股收益145元,分红为06元每股,股利支付率达到了41%。由此可知,中恒集团的股利政策倾向于剩余股利,这样做的根本理由是为了保持理想的资本结构。

四、投资及资本运作

从2014年年报看,持有上市公司国海证券的账面价值1279亿元,占国海证券股权318%,报告年度损益为886亿元,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持有非上市金融企业梧州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账面价值696万元,占该公司股权248%,报告年度损益26万,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另外公司利用闲置资金302亿购买少量的银行理财产品。参股证券公司可以提高资本市场的管理水平,参股地方金融企业则可以为借款融资提供必要支撑,短期理财是强化流动资金管理水平的体现。除此之外公司使用募集资金投资了南宁的两个医药项目,该项目用于扩展制药公司主打产品注射用血栓通的产能、建设制药公司研发中心。使用自筹资金投资肇庆高新区,公司主要参股控股子公司有广西梧州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梧州双钱实业有限公司、黑龙江鼎恒升药业有限公司。从各子公司的经营来看,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盈利。制药公司还跨境参股以色列OramedPharmaceuticals Inc.、Integra Holdings Ltd.、Inovytec Medical Solutions Ltd。

篇3

一、行为公司财务研究的主要内容

正如行为金融学试图解释资本市场中的许多异常行为一样,行为公司财务的产生也是为了试图解释公司财务决策中的许多异常行为。行为公司财务关注两种非理性对公司的财务决策行为的影响:资本市场投资者及分析家的非理性和公司管理者的非理性[1]。行为公司财务研究的主要问题是[2](53):(1)非理性的投资者是否影响理性的管理者的财务决策行为?或者说,当股票市场价格明显偏离公司真实价值时,致力于实现公司真实价值最大化的理性管理者将如何反应?包括融资政策、投资政策、股利政策以及并购、重组行为。存在问题时,理性的管理者会否利用股票市场投资者非理性选择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资本配置行为?(2)管理者的非理性如何影响其公司财务决策行为?理性或非理性投资者会如何作出反映?

为什么企业管理者会普遍存在非理性的行为呢?行为公司财务把它归因为公司层面的套利的有限性(the limits of arbitrage)。与资本市场不同,在公司财务层面,套利的力量显得很微弱,相对于证券市场的误定价,套利的更多限制在保护着管理者的非理性。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针对管理者非理性的“套利”行为——公司接管(兼并与收购)——会导致太高的交易成本。从事接管的“特定投资者”往往承受太多特质性风险,而能够化解风险的套利战略又很难实施,比如相关的交易通常涉及一些资产(包括人力资产)的交易,这些资产的交易没有卖空机制,也没有其它的衍生资产来帮助套利[4]。

二、上市公司的异常财务政策

(一)过分偏好股权融资,也即所谓的“圈钱饥渴症”。

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上市公司的融资实践表明,当企业要筹集资金时,首先选择并采用的融资方式是内部融资,其次才是外部融资。在外部融资时,首先选择的是以银行负债为主的间接融资,其次才是利用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而在直接融资中,往往以发行企业债券融资为主,股权融资通常安排在企业融资选择的最后,而且,企业对以股权融资方式来进行的股权扩张非常慎重。而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选择明显地呈现出偏好股权融资的倾向,配股和增发新股成为我国上市公司筹集外部资金的主要融资方式,而负债融资,特别是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的方式来筹集外部资金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总额中所占比重非常低。根据李翔等(2004)[5]对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统计,自1992年以来,全部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从总体上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在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中,内源融资比例非常低,1995-2000年平均不到10%,导致外源融资比例要远高于内源融资比例,有些上市公司几乎完全信赖外源融资;在外源融资结构中,股权融资比例成上升趋势,1995-2000年平均为60%,而同期债务融资的比例基于上在40%徘徊,1998年以后还呈明显下降趋势。

(二)投资效率低下,主要表现为过度投资。

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选择必然会影响其投资决策,我国上市公司在外部融资选择中表现出股权融资偏好的同时,在融资资金的使用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股权融资资金配置效率低下的问题。文宏(1999)[6]对1994-1996年我国上市公司中配股企业的不同资金来源对企业息税前利润贡献度的实证研究表明,从这几年不同时滞的分析结果来看,配股融资对企业息税前利润呈现负的相关性。提云涛(2004)[7]的实证研究也表明沪深上市公司配股后往往业绩大幅度下降,相当一部分企业以息税前利润计算的资产报酬率低于一年期银行贷款利率。事实上,上市公司在配股后几个月内更改配股资金用途的情况并不少见,配股后每股净收益直线下降的也很多,甚至于配股后“一年绩优,两年绩平,三年绩差”的上市公司也屡见不鲜。

虽然上市公司在股权融资资金的配置方面存在着用股权融资资金偿还银行贷款、存放银行获取利息、进行委托理财等投资不足的行为,但从总体上来看,上市公司股权融资资金的使用更多地表现为利用募集资金投资于各种效益并非理想的新投资项目,以扩大企业投资规模,甚至将资金投入到一些企业本身并不熟悉、与主营业务范围无关的领域,这些都属于过度投资行为。

(三)不稳定的股利政策

国外的实证研究表明[8],上市公司在制定股利政策时总是遵循稳定的股利政策。国内也有学者作了类似的研究,如吕长江等(1999)[9]、魏刚(1998)[10]等等,他们的研究却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无论是从股利支付形式还是从股利的支付数量来看都遵循不稳定的股利政策,与发达国家的股利政策行为存在显著的差别。曹媛媛(2001)[11]对我国上市公司1994-2001年间的股利支付情况进行了统计,与国外股票市场相比,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形式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不分配公司的比重逐年上升,1999年达到最高(不分配的公司占样本总数的64.42%),此后该比重略有减少,但平均达到43.49%,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2)股票股利与混合股利在支付股利的公司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平均为33.56%,而同一样本期间内,美国的股利分配方案中包含股票股利的只占10%-15%。 (3)上市公司采取现金股利支付形式平均占32.95%,这一比例也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土耳其等发展中国家。

三、行为公司财务中的财务政策

行为公司财务认为:上市公司异常财务政策的产生,或者是因为受到资本市场上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影响,或者是因为企业管理者本身的非理性行为所至。

(一)当市场表现为非理性时

在市场非理性情况下(也即投资者是非理性的),管理者的目标发生了变化:最大化企业的基本价值还是最大化企业目前价格?在完美有效市场情况下,这两个目标其实是一致的,因为市场有效性下证券价格应该始终反应企业的基本价值。但是,一旦放松“投资者理性”假设,第二个目标显然不同于第一个目标了。此时,企业管理者为迎合(cater)短期投资者的要求,可能会采取一些短期行为:比如投资一些特定项目,或对企业进行包装,如盈利调整、发放股利等等。通过这些迎合行为,管理者能够影响市场对证券价格的误定价程度。

此外,管理者会利用目前的误定价来为企业现有投资者谋利,这就是stein(1996)[12]提出的基于“市场时机”(market timing)的融资理论:当定价过高时,企业发行证券以利用投资者的热情;当定价过低时,企业回购证券。显然企业此时是为了把价值从一些投资者手中转移到了另一些投资者手中,来自美国的调查也佐证了这一点:graham和harvey(2002)[13]对392家美国上市公司的问卷调查表明,2/3的cfo认为 “股票市场对公司股票价格的高估或低估是公司进行融资决策的重要考虑因素”。成熟的证券市场尚且如此,在中国这样初级、非成熟的证券市场上,显然公司管理者肯定会充分利用投资者的非理性。中国证券市场平均高达30倍的市盈率,说明市场处于很不理性的状态,上市公司能够以很低廉的成本来发行股票,何乐而不为呢?许多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并不是为了投资,就是为了充分利用市场的非理性(“圈钱”)。另外,在分析中国证券市场时还应该加上一个非理性:即监管者的非理性。监管者多次更改“增发”与“配股”的条件,导致许多上市公司为迎合监管者的意图而粉饰其财务指标,上市公司从“ipo”热到“配股”热再到“增发”热,无不与监管者政策的改变有关。

管理者的迎合思想也体现在股利政策上。投资者对股利(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两种)的特殊偏好会驱动公司的股利政策变化,或者说理性的管理者会迎合投资者的股利偏好制定股利政策。baker和wurgler(2004a)[14]提出了股利迎合理论(a catering theory of dividends)。他们认为,由于投资者通常对公司进行分类:支付现金股利的公司和不支付现金股利的公司被视为两类。投资者对这两类公司的兴趣及股利政策偏好时常变化,对股票价格产生影响。公司管理者通常迎合投资者偏好制定股利政策,迎合的最终目的在于获得股票溢价。即当投资者倾向风险回避时,对支付现金股利的股票给予溢价时,管理者就支付现金股利;当投资者偏好股票股利,对股票股利给予溢价时,管理者就改为股票股利。如果股票价格与公司管理者补贴收入相关,管理者更有可能取悦投资者,抓住股票溢价机会改变股利政策。他们还通过实证,证明股利迎合政策能够更好解释为什么公司股利政策随时间变化。baker and wurgler(2004b) [15]还证明了如果不能从股利发放中获得任何溢价,那么企业就倾向于不发股利。

(二)当管理者非理性时

当管理者非理性时,管理者的目标是最大化感知(perceived)的企业基本价值,而并非企业真实的基本价值。因此,管理者的非理性很容易扭曲企业的财务决策行为。

如果管理者表现为过分乐观或过分自信,往往高估投资收益,更容易投资高风险或净现值为负的项目,更积极地进行高风险的投资扩张活动,比如兼并。roll(1986)、malmendier and tate(2003)[16,17]的实证都发现, 大部分的企业兼购活动并不会给公司带来任何收益, 其动机只是源于经理人的过分自信或过分乐观。heaton(2002)[18]也证明了,即使没有信息不对称或理性成本存在(以往的研究认为主要是这两个原因导致过度投资现象发生的),管理者过分乐观或过分自信的企业也会产生过度投资问题。

大量实证表明,有限理性的管理者处理复杂的财务决策时会运用简单的“拇指法则”(rules of thumb)。比如净现值原则(npv)是企业选择投资项目的基本原则,然而在实践中,管理者往往喜欢用比较简单的原则来评估投资项目。graham and harvey(2001)[19]对cfo的调查发现,内部收益率原则(internal rate of return)远比npv原则运用得普遍,同时50%以上的cfo喜欢用回收期原则(payback period rule),而这个原则既不需要计算初始期的资本成本,也不需要预测投资回收期结束后的自由现金流。企业投资中也存在“沉淀成本”效应(sunk cost)。shefrin(2001)[20]发现在管理者得知所投资项目有问题后,也不愿意放弃,而坚持继续进行投资(throw good money after bad)。guedj and scharfstein(2004)[21]有关药品开发的实证也说明这一点,他们发现处于药品开发早期阶段的企业即使临床试验已经证明前景并不美妙,但仍然不愿意放弃他们的药品申请计划。管理者往往存有“反正已经这样了就赌一把”(gambling-to-get-back-to-even attitude)的思想。

篇4

一、 黑龙江国际商务人才现状

本项研究是根据企业不同类型(国有、三资、民营),选择多个有代表性的企业或企业集团作为典型单位进行调研,其中对国际商务人才的界定如下:

(l)人世以及与国际经济融合将衍生大量新行业和新职位,国际商务人才所包含的专业范围应趋向扩大。除了国际贸易专业人才,还应包括外语、法律类人才以及会计、营销、管理等商科类人才。由于国际商务和现代物流等行业将出现强势的人才需求,其人才市场急需的报关与国际货运、国际经济法、涉外公共关系、世贸事务、金融保险、仓储等人才都属于国际商务人才范围之内。(2)本研究中的“国际商务人才”指涉及国际商务业务的国有、三资及民营商贸类企业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具有中级职称以上者。统计截止日期为2012年12月31日。

1.黑龙江国际商务人才年龄结构现状首先对国有、三资及民营商贸企业的国际商务人才进行年龄结构的统计比较。表内数据显示,国有商贸企业45岁以上人才约占人才总数的1/3,且近10年内递增现象明显,因此国际商务人才年龄老化现象将会遂年显露。另根据企业调研结果表明,国有商贸企业人才流动较稳定,自1990年起年离职率均低于6%,人才自然流失率(退休)2010年为1.5%、2011年2.4%、2012年为11%。相比之下,三资及民营商贸企业国际商务人才年龄结构明显呈年轻化,近年来25一35岁年龄段人才比例稳定在60%左右。三资及民营企业对高校毕业生需求逐年稳步攀升,而45岁以上年龄区出现明显断层。根据东浩集团黑龙江对外服务公司市场部统计表明,三资及民营企业中45岁以上人才大多为顾间职务,这类人才年自然流失(退休)人数在30人左右,相对5万左右的人才总数而言,年自然流失率可忽略不计。

2.黑龙江国际商务人才学历、职称结构现状从学历层次上分析,本、专科人才历年来均占人才总数80%左右。国有商贸企业近年对引进具有高学历的决策型人才和录用大专学历的一般操作性专业人才的录用人数有所上升,该数据表明博士、研究生和专科人才比例有逐年上升迹象,本科学历人才比例有所下降。

二、 黑龙江国际商务人才需求预测

在预测方法的选择上,国际商务人才需求预测遵循协调发展、持续发展的规律,采用回归预测模型的方法。为保证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参考性,我们将整个预测分为3个未来时点2015年、2020年和2025年,前一阶段的预测结果基本能准确反映“十二五”期间黑龙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对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后10年的预测结果仅反映人才变动的大体趋势,供有关部门决策时参考。具体数据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与我市经济的发展有待进一步精确化。

1.黑龙江国际商务人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市场经济是充满竞争的经济,是各行各业在竞争中交叉发展的经济。系统论认为,每个系统与其他相关系统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不是孤立地存在,也不可能单独地发展。因此,需要弄清人才系统与其他系统在动态发展变化中真实的内在关系是什么,这个内在关系探讨得越深人、越透彻,建立的数学模型就越合理、越科学,人才需求预测的结果也就越接近实际。

2.黑龙江国际商务人才需求总量预测。21世纪初,是黑龙江加快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的新时期,也是确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地位、全面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新阶段。对国际商务人才需求总量的预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黑龙江未来发展建设和规划的需要。

三、 黑龙江国际商务人才需求预测的评价

建立的预测模型,国际商务人才总量与GDP、人均GDP、进出口贸易总额等因素都呈现为函数关系,预测总量的准确程度完全取决于GDP、进出口贸易总额等因素及其速率的可靠程度,预测模型本身的计算误差不是很大。为检验此预测发展的准确度,可以用预测和实际对照比较法以及各因素内在关系检验法进行。

(l)预测和实际对照比较法。使用本文提出的数学模型,推算出2015年末国际商务人才拥有总量为31969人。2015年末实际拥有的国际商务人才总量为30596人。只见误差为1373人,整体平均误差为1328人,说明预测的准确性。(2)各因素内在关系检验法。国际商务人才预测后确定的目标年的需求总量,必须与GDP、进出口总额和人均GDP呈现协调发展,并稳定增长的态势才是科学的、合理的,否则是不成功的。本文预测表中,各个时期的各项指标都呈现出逐年持续增长的协调关系,没有出现忽上忽下的不正常现象。经检验,这种国际商务人才的预测结果是科学的、合理的。需要说明的是,在预测中我们没有考虑人才的自然流失(即主要是指到龄退职退休人才数量)。根据企业的重点调研结果,我们了解到三资和民营单位中,由于国际商务人才整体皇年轻化趋势,近年来人才的自然流失率相当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国有企业人才自然流失率比例相对也较小。但考虑到我们的预测是中长期预测,由国有商贸公司人才年龄结构可见,约so%的国际商务人才在15年后将面临自然流失的状况,外资企业中这一比例约3.5%左右,所以在人才供给中需要考虑对这部分人才的补充。另外,在国际商务领域,企业面临更多的是对国际商务标准、环境、流程不甚了解,缺乏专业领域人才,从而降低了企业的国际沟通能力和沟通效率。人才市场上,我们现有的人才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有的凭借着多年的工作经验在摸索,企业的要求和个人的方向迫切需要统一到一个焦点上,用人双方有的放矢实现各自的目标。随着外贸体制改革的深化,更多的企业将拥有直接进出口的自,未来几年国际商务人才短缺现象将逐步显露。并且,全球许多公司和国家,面对国际商务领域的不断变化,都致力于改进他们的运作系统,提升国际商务通道的效率,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将面临更大的缺口。

参考文献:

[1]彭薇.浅析农垦企业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J].中国农业会计.2012.07 .

篇5

自从中关村以一个传奇般的姿态兴起以来,国内学者对其的研究从来没有停下过,但绝大部分学者主要研究中关村所取得的成就与其特殊的发展模式和优惠政策(赵彦云,申晓玲,杨宏亮, 姜万军,2001;思止,2004;方军,2008;文杰,2012)。国内直接研究中关村企业经营业绩的文献比较罕见,郭研、刘一博(2011)针对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研发绩效做出实证分析,指出研发投入与企业的研发绩效有正相关关系。此外,几乎没有学者专门对中关村板块企业的财务绩效与市场绩效做出过专门的分析。

国内学者对企业市场绩效与财务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并不专门针对中关村板块。在对创业板上市公司市场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中,戴蓬军、栗果(2012)选取创业板上市公司2010年的数据作为样本指出股权结构变量是影响公司绩效的关键因素,其变化对公司绩效有比较显著的影响。岳树岭(2012)通过对最初在创业板上市的28家公司进行实证分析,指出业绩好的公司多在成长能力、创新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方面有着突出表现,而在营运能力、盈利能力上未必有明显优势。魏锋、梁洪壮(2012)通过评价企业的成长能力得出结论:影响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绩效的主要因素是净资产增长率、运营能力、营业收入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在针对A股上市公司市场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徐腊平(2009)运用我国上市公司A股数据,发现企业的相对绩效与同期负债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据此,他提出负债在短期内可能恶化了企业的相对竞争绩效,而在中长期内可能会改善企业的相对竞争绩效。基于以上学者的研究成果,本文选取公司的主要财务指标以及公司年龄、公司规模、第一大股东持股比率等指标进行分析。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1970年尤金·法玛(Eugene Fama)提出了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其对有效市场的定义是:如果在一个证券市场中,价格完全反映了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那么就称这样的市场为有效市场。根据这一假设,投资者在买卖股票时会迅速有效地利用可能的信息。所有已知的影响一种股票价格的因素都已经反映在股票的价格中。国内的一些学者研究表明,中国的股票市场为弱势有效市场,因此不能根据其过去的财务数据来推测未来的股票价格和市场绩效。但也有数据表明国内股票市场的市场绩效与过去的财务绩效是存在一定关系的。无论市场是否有效,企业的财务绩效从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是投资者普遍关注的信息,对投资者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可以推测,财务绩效对企业的市场业绩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中关村企业上市公司的市场绩效和财务绩效具有相关性

(二)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中关村板块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剔除金融行业、数据不全的样本之后,最终研究样本共计83个,包括46家中关村A股上市公司和37家中关村创业板上市公司。本文所采用数据来自金融界网站(http://.cn)。

(三)变量定义 本文针对中关村板块上市公司的市场绩效与财务绩效的关系进行分析。本文选择托宾—Q值作为衡量公司市场绩效的指标。对于财务绩效和其他相关变量,根据对中关村板块财务绩效的研究从财务指标和公司治理两个方面选取变量。对于上述各类型变量选取指标如表1所示:

(1)衡量企业市场绩效的指标。托宾-Q值(Tobin Q)。托宾-Q值被定义为一项资产的市场价值与其重置价值之比。它也可以用来衡量一项资产的市场价值是否被高估或低估。当Q值较大时,企业会选择持后将金融资本转换为产业资本;而当Q值较小时,企业会将产业资本转换成金融资本,即继续持有股票或选择增持股票。所以Q值有效地反映了公司的市场绩效。

(2)衡量企业财务绩效的指标。根据对中关村企业财务绩效的主成分分析,分别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四个方面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指标:

一是资产负债率。该指标既能评价公司负债水平,也是一项衡量公司利用债权人资金进行经营活动能力的指标,反映了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

二是总资产周转率。综合反映了企业整体资产的营运能力,一般来说,资产的周转次数越多或周转天数越少,表明其周转速度越快,营运能力也就越强。总资产周转率的改变会影响企业的投资报酬率和综合绩效,而这正好是投资者极为关注的一个项目。

三是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可衡量公司对股东投入资本的利用效率。它弥补了每股税后利润指标的不足。净资产收益率越高,代表盈利能力越高,相同的股东投入资本,创造的净利润更多。

四是总资产增长率。指企业在一定时期业务收入净额同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体现了企业经营期间全部资产从投入到产出的流转速度,反映了企业全部资产的管理质量和利用效率。一般情况下,该数值越高,表明企业总资产周转速度越快。

五是无形资产占有率。是企业风险程度的集中体现,由于中关村创业板上市公司大多为高新技术产业,无形资产所占比例极大,成为影响投资者判断的一个主要因素。

(3)控制变量。主要包括:

一是企业规模。企业规模是值该企业目前的在职总人数,以此作为企业规模的衡量。一般来说,规模大的企业抗风险能力大,市场业绩表现也好于中小规模企业。

二是公司年龄。指2011年与公司上市年份的差值。一般来说,公司上市年龄越长,越倾向于有更好的公司治理水平,公司治理的好坏是投资者评价上市公司好坏的重要因素。

三是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一般来说,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代表着公司的股权结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公司的市场绩效。

(四)模型构建 由于影响一个公司财务绩效的财务指标是多种多样的,分别从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四个方面分别抽取最具代表性的指标依据上述模型对中关村上市企业的市场绩效和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多角度的分析。由于对中关村板块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主成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关村板块的A股企业与创业版企业的财务绩效有着明显的差异,所以本文对于以上两类企业分别构建以下模型:

MPA股=α+β1ROA+β2LEV+β3TUN+β4IG+β5Size+β6Age+β7TOP1+ε (1)

MP创业板=α+β1ROA+β2LEV+β3TUN+β4IG+β5LA+β6Size+β7Age+β8TOP1+ε (2)

模型(1)和模型(2)分别检验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对中关村A股企业的市场绩效和中关村创业板企业市场绩效的影响。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A股上市公司回归结果分析 表2是中关村A股上市公司的回归结果,该结果显示了企业财务绩效对市场绩效具有一定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企业的盈利能力(净资产收益率)与市场绩效呈负相关关系。这主要是由于投资者考虑到企业用于生产投资和研发投资的总资金是有限的,若用于生产投资的资金较多,企业用于产品研发的支出就相对较少。中关村企业大多都是高新技术企业,如果企业为了追求短期的盈利能力,将大笔资金投入到生产中,虽然当时的盈利能力较好,但是会导致技术更新较快的高新技术产业缺少新产品的研发或是新产品研发周期太长,从而使其长期盈利能力得不到保证。所以,对于具有高盈利能力的中关村企业,理性的投资者都会保持谨慎的态度。回归结果还表明企业的市场绩效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在0.01的置信水平下呈负相关。这表明随着中关村A股企业资产负债率的升高,企业的市场绩效在降低。这说明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对象时,很重视企业的负债水平,在通常情况下,一家企业所承担的债务多少直接对该企业的市场绩效有显著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企业的营运能力(即总资产周转率)与市场绩效不具有相关关系。笔者分析认为造成这样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出台了诸多对中关村企业的扶持政策,从而使绝大多数企业不会面临周转困难的危机。因此企业的营运能力并不能很好的反映企业的具体情况,对投资者的参考价值不大。回归结果显示企业的成长能力与企业市场绩效不具有相关关系。笔者认为出现这样的结果主要是因为中关村板块企业向来是以高成长为主要特征,这就造成了投资者在选择中关村企业的时候反而会把这样的指标作为一个相对不重要的因素来考虑,所以投资者并不会对这一指标给予很大关注。

(二)创业板上市公司回归结果分析 如表3所示:

表3是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回归结果,显示了企业财务绩效对市场绩效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企业的盈利能力与市场绩效不相关。我们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投资者认为创业板企业的创新能力与盈利能力普遍比较强,不用给与过多关注。创业板企业盈利能力强主要源于以下两点原因:一是由于证监会对创业板上市公司在上市条件方面有硬性要求,具体要求为要求发行人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积不少于一千万元且持续增长,此外还要求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五百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五千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百分之三十;二是由于创业版是2009年刚开设的,大多企业都是刚刚上市,盈利能力普遍较好。从回归结果中还可以看出企业的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与市场绩效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但偿债能力对A股企业市场绩效的影响程度要比对创业板企业的影响程度大。这表明在对于A股企业进行投资时,投资者比较看重企业的偿债能力;而对创业板企业投资时,虽然投资者也考虑其偿债能力,但对其关注度并没对A股企业那么高。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所以对于以新兴产业为主的创业板企业,国家给予了很大的政策优惠。因此虽然其偿债能力可能稍弱些,但由于国家政策扶持,其融资能力与发展空间不一定会比有较好偿债能力的A股企业差,甚至可能超过A股企业。企业的营运能力(即总资产周转率)和成长能力(即总资产增长率)与都企业市场绩效不相关。综合A股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创业板企业的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与A股企业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对于市场绩效均不相关。这说明,不管是A股企业还是创业板企业,投资者对这两项指标的高低都不大关注。根据黄珏等(2012)的研究结果增加了对无形资产占有率的分析,其结果并不显著。这说明投资者对于中关村创业板企业进行投资时,并没过多关注其无形资产状况,进而说明投资者并没有关注或者是并没有意识去关注高新技术企业真正的技术状况是怎样的。

在控制变量方面,A股和创业板企业的市场绩效均不受公司年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公司规模等因素的影响。这说明投资者对这些非财务绩效方面的影响,一般不给予很大的关注。

五、研究结论

本文以中关村板块8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分别对A股和创业板中关村企业市场绩效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可以得出四点结论:(1)中关村板块的上市公司的市场绩效和财务绩效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其中A股企业的市场绩效与财务绩效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创业板企业的市场绩效与财务绩效也呈现负相关关系;(2)不是所有财务指标都对企业的市场绩效有显著影响;(3)在财务绩效对市场绩效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方面,创业板和A股企业具有一定差异;(4)所选择的作为控制变量的非财务绩效指标对A股和创业板中关村企业市场绩效均无显著影响。通过以上实证分析可以看出,中关村板块A股企业市场绩效受财务绩效中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影响,中关村板块创业板企业市场绩效只受财务绩效中偿债能力的影响。它们两者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创业版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而他们之间的共同点则都是源于中关村企业大多都是高盈利高成长的企业,所以投资者更为关注企业的发展是否平稳,反映在财务绩效上,即为投资者对企业的偿债能力情况更为关注。

参考文献:

[1]曹小华、欧国立:《物流业上市企业市场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物流技术》2011年第5期。

[2]刘洪臣:《托宾Q值及相关理论成果》,《河北企业》2012年第1期。

[3]魏锋、梁洪壮:《成长能力与绩效关系实证研究》,《中国证券期货》2012年第2期。

篇6

一、房地产上市企业财务风险的含义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因决策的不确定性而引起的收益下降、资金周转困难甚至陷入财务困境。从房地产上市企业层面分析:一是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为保障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营,需大量筹措资金。在融资活动中,一旦管理不善,可能会导致企业失去信誉,进而引发融资风险。也可能因决策失误而导致投资风险。二是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因管理失误、内部控制不完善而导致的经营风险。三是对现金、存货、应收账款的管理不善而引发的流动性财务风险,如因销售政策制定失误导致现金流通短缺等[1]。以上主要是从微观层面分析,除此之外,还受宏观政策的影响,如出台限购令等。

二、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房地产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分析

(一)收入、现金流波动大,增加了财务管控难度

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收入确认采用完工确认法,即只有在商品房竣工验收后才能确认营业收入,导致财务报表中所反映的运作情况与实际存在差距,尤其是项目大多周期较长,收入确认具有滞后性[2]。房地产上市公司属于资金驱动型行业,经营运作需要大量的资金予以保障。在项目交付前,现金大量流出,各类成本、费用导致项目呈现亏损状态,甚至还需支付融资利息;在项目交付后,现金大量流入,利润瞬间增加。可见,收入、现金流呈现不确定性,增加了房地产上市公司财务管控难度。

(二)资金流动形式复杂多样,加大了财务风险

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周期较长,大多在一年以上,资金周转、回收等都面临着多种不确定因素。从项目资金的流向分析:经前期策划、可行性研究、征地、拆迁,才进入到施工筹建阶段;协调开发商、承包商等,方能开工建设,再到推广策划、售后服务。整个项目经营中对内、对外涉及多个环节,财务关系复杂。从项目资金的运作分析:经营收入有租金、销售收入,商品房预售款等;融资渠道有银行贷款、股权融资、民间融资等。整体来看,资金流动形式复杂多样,给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资金调配带来诸多困难。

(三)受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区位投资风险空前放大

我国房地产行业起步较晚,市场化程度不高,尤其是我国民众投资渠道较少,使房产兼具着消费品与投资品的功能,导致房价非理性攀升甚至部分地区呈现泡沫经济[3]。政府对房地产行业的走向尤为关注,国家与地方层面都相继出台多种政策,如土地、税收、融资等政策,对房地产行业的走势影响较大。房屋具有不可移动的特点,尤其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导致区域投资风险空前放大,如2016年内蒙古鄂尔多斯被称为“鬼城”,房价呈快速下跌状态,仅东胜区建成、在建项目库存就达到1286万平方米。

三、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加强房地产上市公司财务预警能力的对策

(一)加强财务风险预警信息的搜集,为管理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房地产行业受经济运行、宏观政策的影响很大,信息搜集的及时性、敏感性能有效加财务预警能力,为管理决策提供可靠依据,适时调节公司发展战略。第一,注重内部信息的搜集,对主要财务指标进行监控。如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大多超过了70%,需实时关注贷款规模是否合理,防范资金风险。第二,动态掌握宏观经济环境及调控政策,把握企业扩张的规模与时机。

(二)加强“硬件设施”的支撑,为财务风险预警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加强房地产上市公司“硬件设施”的建设,为财务风险预警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构建信息预警系统,加强公司内部各部门间的沟通互动、信息共享,实现对信息的及时分析、监控与预警。对可量化指标设施上下临界值,一旦偏离临界值以内,系统自动发出报警,提醒相关人员做出调整和防范。构建完善的组织机构,强化财务风险控制,根据自身规模指派专业人士设立风险控制委员会。

(三)加强筹资风险防控能力,增强公司盈利能力

“新常态”背景下,经济上行压力较大,融资难依旧是房地产上市公司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必须创新融资渠道,如尝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改善融资结构。合理安排借贷结构,根据项目开发、经营周期科学安排,编制现金收支预算,防范不能偿付本息的风险。在房地产行业整体利润率下滑的背景下,通过联合重组方式增长实力,实现优势互补,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探索“轻资产、重运营”的新模式,加强成本管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石芯月,王宏波.浅析中国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控制策略[J].社科纵横,2017,32(1):64-67.

篇7

一、企业会计准则变化与商品流通企业财务

随着我国最新企业所得税的出台,《企业所得税法》中关于最新企业所得税相关规定已经将会计改革的基础和实践发展的必由之路对商品流通企业的规范和进一步要求提出的明确到位,有章可循。无论是新税法第四条中对于企业所得税的税率由原先的20%上调为25%;还是保留着非居民企业适用税率为20%。都可以显而易见地表现出国家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和新兴并蓬勃发展着的流通行业的关注和重视。为此商品流通行业理所应当顺应时展潮流和政策扶植趋势大力调整内部结构,争取进一步地发展和创新。

二、商场财务管理与成本管理

1.商场运营流程与财务管理体系构架

商场运营流程已经由原本的集团管控模式渐渐抽离跳脱出来,而一旦集团管控模式离开了管控流程制度就会成为“昙花一现”,不能持久;同时脱离财务管理体系构架的管控流程运作的组织架构同样地都无法为企业战略执行提供有效率的强大支撑,因此实则商场运营流程与财务管理体系构架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商场成本预测、成本核算与控制

在部分单一经营的商场企业中,基层运营成功后的成本预算都是在各分子公司之间“成功模式复制克隆”;例如在一家零售商场集团,如若不久的将来将要面临大规模的地域性政策上的战略扩张,需要在企业内部总结出商场内部成本预测、成本核算与控制的运营管理控制价,进而在其它地区进行“成功案例复制”。但是由于市场原因商场一直没有进行系统完善的“标准化成本预算统计”,进而导致缺乏商场内部成本核算的控制模式统一标准,进而影响地域扩张战略的实现;就是归因于未能未雨绸缪地提前做好成本预测核算与成本有效控制。

3.商场资产管理与投融资管理

如何能够切实做好商场资产管理与投融资管理,一直是在调整新税法税制改革之后最让商场投资方和经营者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在部分商场企业(甚至还包含着民营企业集团),经过研究调查后都能很遗憾地发现由于受到“投融资内部利益平衡”的影响,商场架构成为投资融资各方利益平衡的工具,从而导致商场资产管控模式与管控流程无法通过合理高效的投融资管理落实到位,企业决策部门的管理设置完全成了傀儡,最终导致整个商场资产的战略管理执行能力不足;

4.商场财务分析方法与评价技巧

商场财务分析方法是依靠着财务相关执行管控流程而进行的一系列分析测评考核机制。集财务预算、战略部署、财务实际收支平衡、资本运营、研发、供应链、审计、信息化归置、风险投资等管控子功能操作运作的综合型分析方法。如果这些管控职能运作的财务分析模式设定不好,再好的评价技巧也无法在企业内部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我们经常在一些企业发现财务分析准则与实际评价流程两套手段的作法,一些财务分析顾问习惯于直接在大框架下的理论性研究,却缺乏财务分析实际制定管控流程与评价再造的能力,进而造成很多企业面临着在商场管控变革中与会计改革商品流通相互冲突的高风险。

5. 连锁商业机构的财务管理与财务控制

连锁商业机构的财务管理十分依赖于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控制执行。首先, 连锁商业机构的管理模式与管控流程制度都不可以与财务控制脱节,否则收支营亏管控工作无法开展;其次,连锁子公司内部流程运营必须严格按照财务控制进行操作执行,不能打折扣;第三,连锁商业组织架构必须能够适应财务管控变革的具体实践要求。以上三大注意事项都是连锁商业机构与财务管理、财务控制落实到位的主要外化表现。因此我们应当认清基于财务管控模式来沟通连锁商业机构的组织架构,实现两者的无缝衔接。

三、商场审计与内部控制

1.商场内部审计作用与审计方法

在商品内部的管控审计之中,采用一种有效而适当的审计方法是重中之重,而审计对于商场内部控制价的重要性,完全是一种将企业内部审计与管控相协调融合的一种新兴审计方法,如何在商场内部进行合理高效率的审计,采用有效管理控制的措施,充分发挥精心筛选出的审计方法,正是商场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

2.《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解读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共含有7章,总计包括57条规范规定。不断地完备着企业管控相关规定条例有利地制约和统筹着业内市场中从业人员的行为规范,尽全力削减非法合作,建全完善着市场运营模式,切实落实完善着经济地可持续发展,属于我国根据现阶段实际情况,立足国情所作出的政策出台,重点还要决定于涉及相关的商场企业基本规范中国自身的实际特点;[1]企业应当根据内部控制目标,具体地结合风险应对策略,并且综合运用有效便捷的控制措施,针对各种规范和事项实施有效地管理和控制。

3.商品流通企业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操作

商品流通企业公司治理 一直是商品企业坚持其专业水平规范化地市场运营和重视企业内部控制操作并重的一项治理措施,十分关注于维护商品的责任以及企业的社会形象,并借由流通企业全体员工的团队发挥力量,企业内部的高效考评规划,切实构建真挚诚恳的内部归属,稳定的市场份额和完备的管控流程。商品流通企业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操作按照先进的开发理念和产品定位,严格执行营销策略,及时总结完善招商经验以及商场运营管理战略,严格执行以下四个操作控制步骤:第一,制定出完善健全的内部管控流程制度规划;第二,商品流通企业治理类流程制度优化;第三,执行管控职能流程制度优化;第四,商品流通企业组织职责与运作设计断创新、勇于开拓,以便执行出更好服务于更广大的消费群众的内部管控标准。

四、新税收环境下大型零售商场纳税筹划

1.最新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税收政策与纳税筹划

《企业所得税法》中最新企业所得税第四条规定,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上调为25%;非居民企业取得本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的所得,适用税率为20%;第二十八条规定,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现在都是25% 除了小型微利企业 减按20% 还要经过批准(20%指的是所得税在地税的企业)15%是高科技企业以前的规定 要有高科技认证才行。

增值税是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从2012年8月1日起至年底, 从上海分批扩大至京天苏等10个省(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今年还将继续扩大试点地区,并选择部分行业在全国范围试点。营业税税收政策增值税优惠政策对促进我国农产品生产和流通企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该政策违背了增值税基本的征扣税机制,在实际执行中一些不利因素逐渐显现,并成为制约增值税征管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以票控税”、“信息管税”等先进的征管措施也难以发挥作用,有必要从税制角度予以解决。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不仅可以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条,避免重复征税,降低税收负担;而且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实施农产品进项税额核定扣除,有利于规范增值税抵扣管理工作,保证增值税链条完整,解决高征低扣问题,减少偷逃税行为。为此制定的纳税筹划必须严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一条的相关规定和规范要求。根据《征收管理法》中所涉及到的有关知识,纳税人的纳税范畴明显多于增值税的一个狭隘领域,多得的相关手续费用应直属于营业税里面所包含着的广义的销售营业税之内的纳税范畴之列。

2.商品流通行业纳税筹划技巧与案例分析

按税法规定,流通行业纳税这种纳税筹划就被称为混和销售概念。谈及流通行业纳税筹划技巧,再举一个实例来说,譬如:某商场预计销售一百台液晶数字电视机,价格暂定为3500元一台,设计雇佣工人上门为买家安装业务,需要额外加收上门费用40元。其商场销售所应用的销售行为共分为两部分:直销价格与额外收取上门费用都是因为一件外销业务连锁产生的。所以说由此可见的是,该商场流通行业所采用的这项销售措施实质就是一种运用了适量纳税筹划技巧综合式的外销行为。由于该商场是明确从事商品流通行业货品的批发兼零售的混合式企业,该店取得的40元上门费另外结算收入应当一并算入液晶电视的实际收取费用与液晶电视的总价货款一起缴纳流通行业规定的增值税价格,不再上缴营业税。因此就必定将为该商品流通企业节省一笔由于重置缴纳税费所作出必要的开支份额。

商品流通行业纳税筹划技巧只有结合了实际案例,才能将固化的技巧投入实践中得以娴熟地应用,从而发挥出应有的预期效果。这样才能有效地规避从高适用税率,同时又能得以维护企业自身的税收利益。

参考文献:

篇8

收录日期:2014年4月9日

一、引言

财务分析是相关人员以财务报表提供的数据信息为基础,利用特定的技术和方法,分析企业经营能力,预测企业未来的一项管理活动。其目的是将财务报表数据转换成对相关利益者有用的信息,以帮助报表使用者做出更完善的决策。财务分析对相关利益者有其重要作用:股权投资者需要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来决定是否投资,是否转让股份;债权人要分析其报酬和流动状况来决定是否给企业贷款;而管理人员需要进行更广泛的财务分析,来进行各种相应决策。尽管财务分析对于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制定经济决策有着显著作用,然而财务分析还存在许多局限,这些局限影响了财务报表分析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从而影响了相关利益者科学决策。本文就财务分析中存在的局限及其改进措施,进行一些探讨和研究。

二、财务分析的局限性

(一)依据的财务报表数据存在局限

1、历史数据产生的局限性。一方面因为历史成本具有真实可靠的优点,在会计核算中大量采用历史成本计量。但是,使用者需要依据对企业现在情况及未来的估计做出决策,历史成本不能满足要求,不能代表现行成本和未来价值。同时,以历史成本为基础核算出的财务数据,并未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如果货币购买力变动和物价不断上涨,企业财务报表披露的财务信息缺乏准确性;另一方面我国规定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基础,权责发生制要求无论款项是否收到只要符合当期确认要求都应当当期确认,并计入报表。这就表明以权责发生制编制的报表信息具有历史性,所反映的内容主要是已经发生的交易和事项,缺乏未来性,这种历史信息将影响使用者准确进行未来决策。

2、货币计量产生的局限性。货币计量是会计基础假设之一。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中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统一采用货币计量有其缺陷,很多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因素难以用货币进行计量,财务报表的数据信息仅仅反映了企业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的一部分,它并不反映不能够以货币计量的企业经营活动。比如,企业的科研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人才资源等。但是这些信息对于决策者来说又是非常重要的。这些非货币信息被排除在财务报表项目之外,必然会影响外部使用者决策的科学性。

3、财务人员主观选择产生的局限性。依据现有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规定,企业财务人员可以根据个人经验和企业实际情况在多种会计处理方法中进行选择。虽然选择之后不能随意变更,但是由于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可选择性使得一些结果本该相同的报表项目数据具有差异性。例如,两个企业购买的原材料价位相同,但是由于选择不同的存货发出计价方法,一个采用先进先出法,另一个选择加权平均法或移动加权平均法,则期末两企业的存货及营业成本就会产生差异,进而影响依据报表项目进行财务分析的结果。另外,不同的财务人员由于技术水平、职业道德等的差异,入账的时间确定可能会有差距,时间确认的主观性也会产生报表数据的误差。

(二)财务分析方法存在局限。财务分析主要分析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及战略发展等,必然分析方法也与这几个方面有关。使用者在进行财务分析时运用的分析方法主要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三种,但是这些方法都有其局限性。

第一,比较分析法是指两个或几个有关的可比数据进行对比,从而揭示存在的差异。比较数据之间必须具有可比性才有实际意义,然而数据是否可比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在面对不同企业或同一企业不同时期时,相关数据难免会缺乏可比性。

第二,比率分析方法中部分指标所依据的数据都是过去发生的经济业务的结果,是根据三大报表的静态历史资料计算得出的比率,忽视了部分有用的动态信息。另外,部分指标存在跨表计算的缺点,分子分母的数据来自不同的报表,资产负债表反映时点指标,而利润表反映的是整个会计期间数据。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不能进行区分,计算出来的比率不可避免地产生误差。

第三,因素分析法又称连环替代法,与其他方法比较提供了定量解释差异成因的工具,然而驱动因素的顺序不同将产生不同的差量结果,不同的差值必然影响决策者的判断。

(三)行业标准缺失的局限性。在比较分析时,需要选择参照标准,同业数据不可忽视,行业环境对企业财务分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同行业企业的财务信息的含义差距较大,比如服务企业和工业企业就有显著的差异,其财务的各项指标不具有可比性。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资本市场较为完善的国家,其政府和证券市场会定期公布不同行业的统计指标,甚至一些行业企业工会及信用部门也会搜集行业平均财务指标的资料。而我国,虽然两大证券交易市场提供了部分行业的财务数据,但行业划分比较粗略,并且相当多的企业实行多元化经营,没有明确的行业归属,使得同行业进行财务比率对比困难加剧。分行业且标准统一的财务参考指标缺失使得财务分析信息使用者在进行财务分析时难以得到准确的分析结果。

三、相关改进措施

(一)充分利用报表外信息。在对报表进行分析时,除掌握与财务数据有关的资料外,还应收集和掌握报表之外的、对经营决策有重要影响的资料。例如,企业可利用的贷款指标可以增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而长期资产购置合同的承诺付款又会降低企业的偿债能力。另外,财务报表的附注是财务报告的重要部分,附注是为了帮助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而作出的解释,包含了许多有用的财务及非财务信息,如企业股东情况、治理结构、企业重要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是否有关联交易、是否有或有事项等信息。考察这些信息,对全面、准确地进行企业财务分析有很大作用。为了克服财务报表信息反映的有限性,财务分析时要充分利用财务报告中的附注。同时,也要增加附注的非财务信息内容,审计人员在审计时也要多关注附注内容,合理保证其真实可靠,进而保证财务分析依据资料的准确性。

(二)改进分析方法。改进财务分析的方法,要建立科学且完善的财务分析体系,将各种分析方法结合使用。

1、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企业的外部经济环境,法律政策环境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在对企业内部财务指标进行定量分析时,要采用定性分析,对外部环境做出一个定性的判断,考虑外部环境的变化才能很好地分析企业的战略发展。定量与定性分析才能保证定量分析的相关性及可靠性。

2、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现有的分析方法大部分是将过去的静态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忽视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在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分析时,除了要分析过去的静态的报表资料,还要在过去的基础上关注发展变化趋势,动态地考虑当前对未来的影响,对静态分析的结果做出进一步的修正,为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提供可靠的依据。

3、财务与非财务相结合。现代企业多是多元化经营,企业经济活动也日益复杂化。在财务分析中传统的财务指标无法满足使用者决策,只有将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才能正确合理地分析企业的经营发展。分析时增加非财务指标,如市场占有率、公司的质量与后续服务、生产技术水平及创新能力、人力资源的培训等。

(三)建立分行业、分生命周期的参考指标。在运用比率分析对报表数据进行分析时,由于没有分行业建立确定的参考数值,使得分析结果不能进行准确的对比,使用者依据分析结果就难以做出既及时又准确的经济决策。在进行财务分析时要充分考虑企业所在行业的正确数据的参考,要充分了解到同一行业中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财务状况的不同之处,新产生的企业与将被淘汰的企业在财务对比分析时要需要使用不同的指标体系。因此,为了满足使用者的对比分析需要,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建立我国分行业分生命周期的标准指标体系并定期在相关交易网等媒体公布非常重要。

四、总结

综上所述,财务分析是一项重要且复杂的管理活动,它可以为财务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提供较大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相关利益者的决策需求对其分析结果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但我们绝不能盲目相信财务分析所得的各类指标数值。只有充分识别出局限,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才能积极采取措施来应对不足,才能不断提高分析水平和质量,为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岚.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研究,2008.1.

[2]沈春雨.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及局限性浅谈[J].商场现代化,2010.4.

[3]夏菱.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1.

[4]李宝茹.浅谈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方法[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2.

[5]郭岚.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2.

篇9

篇10

随着认知程度的深入及对账务处理熟练程度的提高,已经完成了以前账务的登帐工作,进一步理顺了财务的连续性。为提高工作效率,使会计核算从原始的计算和登记工作中解脱出来。在姚总的组织下5月份进行了会计电算化的初始化进程,经过一段时间的数据初始化,我们都基本掌握了用友财务软件的应用与操作,财务核算过渡到会计电算化已经进入一个阶段。这为可以为我们节约了时间,还大大提高了数据的查询功能,为财务分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财务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篇11

关键词:企业;财务分析;问题;对策

财务分析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财务会计人员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然而,在企业实际工作中,财务人员利用会计资料进行企业财务分析时仍存在一些问题,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以便推动企业更好的发展。

1.企业财务分析的定义和内容

1.1 财务分析的定义

财务分析,是指财务分析主体利用会计资料及与之有关的其他数据资料,通过计算财务指标,采用一定的方法对企业财务活动中的各种经济关系及财务活动结果进行分析、评价,为财务决策、财务诊断、咨询、评估、监督、控制提供所需财务信息。其实质是财务分析主体对会计信息进一步进行加工、运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财务分析主体对财务分析的要求就是财务分析所要达到的目的。

1.2 财务分析的内容

财务状况分析的内容一般包括5方面:①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动和变动原因的总括分析;②资产配置和使用情况的分析;③负债与所有者权益变动情况的分析;④企业偿债能力变动情况的分析;⑤物价变动对企业财务状况影响的分析。此外,财务状况分析还应包括财务状况变动趋势的预测分析,以及对各种改善财务状况措施、方案的预测分析等。

2.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大多重视会计核算,较少进行财务分析

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大多数企业的投资决策和管理决策很少依靠财务信息支持,造成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不足; 另一方面,为了跟上企业会计准则和制度频繁的调整,大部分企业的财会人员把大量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学习新准则、新制度以及调整核算体系和会计信息系统上,很少有时间进行财务分析,从而不能真正很好的发挥财务分析在企业发挥的作用。[1]

2.2 财务分析人员所依赖的资料具有局限性

在企业实际工作中,以会计报表为核心的关于企业的会计资料常常被人为包装,使财务分析失去可靠的资料基础。比如,会计人员在不违反会计规范下对会计报表进行的修正、企业为了自身利益无视会计法规而提供的虚假信息。根据这些依据做出的分析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与客观实际不符,失去财务分析的重要意义。

2.3没有深入实际,分析表面化、公式化

许多企业进行财务分析并没有渗透到财务收支和财务成果等各个业务活动中,只是根据数字谈数字,把财务分析变成表格、数字的说明;企业虽然提出来一些问题和改进的措施,但却没有真正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所以,这样的分析方式很难对实际业务起到作用。

2.4 财务分析的结果在实际中不能很好的运用

财务分析的目的是找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为管理决策者提供依据。但许多企业在把财务分析做好之后,并没有将分析的结果用于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导致既浪费了企业的有关资源,也忽视了财务分析人员的劳动成果,会使财务分析人员感觉自己的工作成果没有得到重视,进而影响了员工参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积极性。[2]

3.企业财务分析问题的对策

3.1 提高企业各级人员对财务分析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企业财务人员要认识到财务分析对企业的发展是起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企业的管理者和决策者也要尊重财务分析的结果,各级人员共同努力,分析生产数据和业务数据,让财务分析能够顺利地完成。财务分析结果的质量对企业的决策、生产经营计划的制订都有重要的影响。并为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3.2 建立完善的财务分析制度

通过制度来规定约束企业财务分析,可以更好的发挥财务分析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虽然一些企业目前已经建立了财务分析制度,但是还并不完善。应该着手改变一些具体方面,比如,在企业中专门设立财务分析相关岗位,通过专业人员的专业分析,提高财务分析的真实性和实用性;在财务分析过程中,应该遵守财务分析制度的要求,提高财务分析的质量。[3]

3.3 加强对各种分析方法的综合应用

首先,企业应该注意各种分析指标的综合应用。将定行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灵活结合、比率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对比结合、总量分析法和个量分析法相结合、横向分析法和纵向分析法相结合等多种方法,发挥财务分析总体分析的效果。其次,企业在财务分析过程中,应该注意各个指标或因素方法的差异进行取舍,将特殊的因素独立分析。

近年来,企业编制财务报表和利润表已经完全不是其财务工作的终结标志。财务分析作为会计核算的继续和延伸,对于正确评价企业财务状况,促进企业经营管理,为企业的发展决策提供了有利的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对财务分析的完善已经越来越重要。(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篇12

一、A烟草工业企业财务分析现状

近年来,A烟草工业企业较为重视财务分析,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烟草工业企业间的竞争压力也不断增大,现有的财务分析还存在很多局限性,影响了财务分析在提升A烟草工业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的高效性,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优化财务分析体系。1.重财务指标,轻非财务指标。目前,A烟草工业企业的财务分析主要是以财务数据分析为主,比较重视税利、成本费用方面的“财务指标”分析,不太重视“非财务指标”分析。比如,在对经营成果进行分析时,一般从利润构成、降低成本费用等方面去查找原因,却缺少对盈利能力高的创收卷烟进行详细分析,如有什么产品研发的亮点、采取了什么样的营销手段、实施了什么样的经营管理措施等方面去分析,这样不利于公司领导和相关业务部门全面了解企业的优势和劣势,不清楚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2.财务分析与业务工作融合不够。财务工作相对来说专业性较强,大多财务人员对公司的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了解较少,造成财务分析与实际业务相脱节,分析工作也就大多停留在“就数字论数字”,未对数字背后的真正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不能对业务开展做出客观公正地评价,从而影响财务分析工作对业务决策的支持作用。3.财务分析工作流程有待完善。从财务分析目前运行情况来看,财务分析的选题、基础数据尤其是非财务数据的收集、业务部门的共同参与和互动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细化和完善。

二、优化财务分析体系的设想

1.强化制度建设。结合公司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调研活动,广泛征求各部门对财务分析标准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完善财务分析管理标准,实现财务分析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2.建立健全基础数据的采集。按照财务分析目的有针对性地收集相关基础数据,除了收集行业和公司财务报表之外,还要加强部门间的协作沟通,及时收集和掌握生产经营、销售情况、物资价格、投资动向等信息,尽可能扩大信息来源渠道,建立财务大数据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同时也为财务分析提供数据支持。3.加强财务与业务的有效融合。财务分析工作离不开业务,我们要加强与业务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做到“走出去、沉下去”,熟悉和了解业务部门的业务需求和业务动向,必要时将业务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转为专项分析主题,通过对比分析,准确反映和深刻揭示企业深层次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业务部门更有效地开展工作。4.固化财务分析工作流程。为了增强财务分析的有效性,需要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也就是要按照选题———开展调研———收集数据———整理分析———编写报告———部门内评审报告———报送公司领导或相关业务部门,必要时还需针对报告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落实反馈的工作流程。5.持续优化常规财务分析。主要是对现有月度总经理办公会分析、月度财务分析、成本费用对标分析、卷烟厂成本费用分析、预算执行分析等分析模式以及数据进行规整、完善、提升。6.强化专题分析。围绕公司发展战略目标,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点环节和薄弱环节等入手,如日常分析所反映出的问题,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公司领导或业务部门提出分析需求来开展专题分析,更有效地发现管理中的漏洞,从财务角度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三、结束语

通过财务分析体系的优化和推广,加强财务分析与业务的融合,提升财务分析的质量,增强财务分析的针对性、有效性,为业务决策提供专业的财务支持,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支持,从而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周君.关于建立有效企业财务分析体系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6,(1):162.

篇13

1.经济金融化及对财务分析的挑战

金融是货币与信用的融合,它是商品交换与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合理地发展金融能有效地促进经济发展,更利于化解金融风险,预防和抑制其对经济发展的阻滞作用。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而伴随着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经济金融化的进程也日益加剧、程度不断加深。经济金融化表现在经济关系日益金融关系化、社会资产日益金融资产化、融资活动证券化。在这样的情况下,金融体系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市场的运行与发展影响到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在整个市场机制中发挥着主导作用。面临金融市场的新发展,无论是证券市场参与者还是信贷市场参与者;无论是企业、个人、政府及非营利组织还是商业银行、投资银行、投资基金、保险公司;无论是中央银行、证监会还是银监会 保监会,都需要和应用财务分析信息进行监管、经营和决策。而基于财务分析主体和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传统的财务分析在理论、体系、内容和方法都面临着挑战。

2.企业管理决策与控制对财务分析的挑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企业发展目标与财务目标的转变,为保证企业资本增值目标的实现,企业必然面临着投资、筹资、经营、分配各环节的决策与控制,企业管理决策与管理控制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关键。企业管理中无论是管理决策,如战略决策、财务决策、经营决策,还是管理控制,如预算控制、报告控制、评价控制和激励控制,都离不开相应的财务分析信息。财务分析是现代企业基于价值管理的基础。而由于传统财务分析信息的使用者主要是外部投资者,因此随着管理决策与控制对财务分析信息需求的转变,财务分析基础信息和财务分析基本内容也都面临着挑战。

3.会计理论革新对财务分析的挑战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颁布了新会计准则,较旧准则有很大的改变和突破,其中对财务报表列报和相关列示项目的变动可能会极大地改变财务报表的内容、结构和数据,由此对基于财务报表数据的财务分析必将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变革,使得会计信息的内容和内涵随之改变;会计假设、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会计确认、会计计量等的变化及灵活性,使同一经济业务所记录与报告的结果发生了改变,增加了财务分析的难度;不同国家会计准则差异、会计报表合并方法差异、特殊会计业务处理方法差异等的存在,使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与可靠性判断更加复杂。会计变革的实践使依据会计信息的财务分析必然也面临着不断发展与完善的挑战。

4.物价变动对财务分析的影响

2007年,我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也就是CPI从年初的2.2%一路攀升至年底的6.5%,全年平均涨幅为4.8%,较2006年上涨3.3个百分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4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8.5%。这一涨幅处于此前经济学家预测区间的高端。而物价指标上涨也绝非只在国内发生,近来美元贬值给全球带来的通胀风险,将进一步增加资源类产品的价格上涨动力,反过来也会进一步增加美国国内的通胀压力。会计信息是财务分析的主要资料来源,会计核算采用何种计量属性,如何表现经济业务和交易对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的影响;如何对财务报表各项进行列报都对会计信息的客观公允性产生直接的影响。与此同时,在通胀风险客观存在的情况下,如何科学地计量经济业务和交易,客观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入流出信息,必然对财务分析的客观性与公正性产生影响。

二、财务分析的未来

1.财务分析的目的更加多样化,更加侧重财务预测目标

随着财务分析信息使用者的增加及信息使用者目标的多重化,财务分析目标必然出现多样性与多重性。而传统的财务分析是以企业的财务报告及其他相关资料为基础,采用专门的财务分析方法,侧重于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由于现行财务报告的计量绝大多数仍然采用的是历史成本计价法,这在技术日新月异,通货膨胀严重的情况下,已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实际上,财务报告的历史信息与使用者经济决策的相关性正在日益减少,有些甚至毫无用处,因为决策是面向未来的,使用者掌握财务信息是为了做出对未来有利的筹资、投资及生产经营决策。因此,有关企业未来发展情况的预测信息比历史信息更具有实用价值,预测分析尤为重要。在财务决策的执行过程中,分析者要随时注意与决策相关的内外部因素的变化,根据这些变化重新进行预测,为决策者提供新的信息,以便适时调整财务决策。

2.财务分析内容更加丰富

财务分析学实际上是在会计信息供给与会计信息需求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它通过对会计信息的透视与剖析,满足会计信息需求者的不同要求。实际上,财务分析不仅要满足投资者、债权人等外部信息需求者的需要,而且要满足管理者、员工等内部信息需求者的需要;不仅要满足管理学理论与实务发展的需要,而且要满足经济学理论与实务发展的需要。随着会计学科地位的提升以及相关学科对会计学信息需求的范围、数量与质量要求的提高,财务分析学将在分析主体、分析对象、分析内容上有进一步的扩展与提升。财务分析不仅要满足投资者、债权人等外部信息需求者的需要,而且要满足管理者、员工等内部信息需求者的需要;不仅要满足管理学理论与实务发展的需要,而且要满足经济学理论与实务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