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孩子学数字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如何教育孩子学数字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如何教育孩子学数字

篇1

我们应该注意到这样的事实:第一,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依然严重,孩子学习数学的负担还是很重,学生的学习时间是被老师控制的,每堂课后老师都会布置大多数学生无法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的课后作业,学生为了不被批评、训斥,许多学生只有抄袭如此恶性循环,学生掉队现象越来越多,学习数学热情不断减退,学生兴趣更是无从谈起。每次考试之后,成绩不好。甚至下降,又要受到家长老师的批评,则更增加心理负担,对于学习数学真如惊弓之鸟,最后热爱学习数学的寥寥无几。第二,很多教师只顾“教”不顾“学”的情况比较突出,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教师为主体的现象在课堂上依然存在,顶多在一些公开课上活动多一些罢了,教师讲得太多了。二是教师为了提高数学成绩,往往不切实际的布置作业,致使数学的课后作业严重超出学生时间或能力范围之内;三是一旦学生成绩下降,学风变坏,教师也变得心灰意冷,便一味地怪学生,大骂朽木不可雕也。第三,我们也应该看到很多孩子的数学素质并没有什么样的大提高。要知道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仍然应该是素质教育成果的检测标准之一,很多老师在课堂上就一味的灌输知识给学生,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上没有自己的创新。所以我认为,我们的素质教育的路子还很长,步子还要快,还要研究策略,以便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输送更多高素质的建设人才和科研人才。

就本人的体会和思考提出以下策略:

第一,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行为习惯。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心理因素影响占主导地位。教师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数学学科特点和孩子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孩子愿意学、主动学。如果教师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动手练”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数学很乏味,越学越不爱学。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对孩子提高数学成绩起到积极作用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出并说明课题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还可以结合生活实例,知道学习到的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让其孩子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的重要,激发和培养正确的学习数学的动机。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实践,体验到学习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热情。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逐步明确学习数学的目标,对探求学习知识产生了乐趣,在以后的学习中,就能一直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获得优良的成绩。

第二,要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我们的老师应遵循教学规律并根据素质教育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尤其是要探讨关于“学”的方法,促成“教学过程”向“学教过程”转化,使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可能。首先,应大力提倡并关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孩子动起来,课堂“活”起来,真正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当做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究的过程。教学重点应放在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有效地学习策略。帮助孩子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以“学”为主体,注重学习水平层次和个性差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达到使学生养成预习新课的习惯,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的习惯,主动参与课堂实践的习惯,及时复习所学知识点的习惯,从而学生自然而然地消除“三闲”(即闲话,闲事,闲思)的习惯,再次,一定要优化教学目标,目标分层次化,具体化。我们每堂课的目标一定要明确,这样学生对你这堂课的听课便有方向,而且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再进行层次化,具体化,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产生成就感和自信心,从而不断激发其探究学习的热情,逐渐深化学习,这样也就把中下水平的学生学习潜力给挖掘出来。

第三,我们应把知识技能,情感策略一体化。我们知道,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层次性不同,思想和学习习惯也不一样,接受知识的能力和效果也不一样,因而要给学生回旋的时间,课堂上要留给学生相当的时间,让学生们之相互交流,释疑,以理解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点,因为老师不可能让所有学生把你的教学目标完成,而学生之前的合作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总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把知识,技能,情感和教学策略有机地融合,这样既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也一定有利于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

在素质教育下的今天,要提高孩子的数学成绩,必须要增强孩子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还要多鼓励孩子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多创新。家长都盼望着子女成才,孩子们将来也要担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我们老师没有理由不用我们的才智去干出一番业绩。

篇2

在特殊教育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可以使智障学生更容易的建立知识认知,加强对所学学科理论的理解和记忆,并且可以转化为一定的方式方法用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从而使其可以很好地适应社会,寻求到自身真正的位置并发挥价值。

生活教育透过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理论在当前教育教学实践中发挥着其积极作用,并且取得了一定实效,对于特殊教育中生活化教学有效性的实现笔者认为可以从这些方面着手:

一、立足学生实际,利用其生活经验

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工作时,需要对自身教学职责和对象有准确全面的认识和把握,立足智障学生实际情况。智障学生多数因为心智上的缺陷表现出封闭、沉默的特点,且和外界的接触十分匮乏,相比于同龄段正常的孩子,他们的生活经验更要减半,很多对于一般小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或者现象在他们眼中可能是比较陌生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时更要注意对智障学生兴趣的开发,提升学生学习热情。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在人教版课文《祖父的院子》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生活经验,使学生想象童年生活情景。从自己和家人的真实经历中构建和文章描写内容的联系,进而推动学生产生一些感悟,对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再比如《月是故乡明》一文教学中,学生经过生活中的观察,深入到“为什么作者觉得故乡的月更加明亮”的思考中,学生的探究兴趣被激发的同时,思维层次也可以逐步提升。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教师就可以把语文相关理论知识和学生现实生活相结合,学生对于生活化语文教学的感知和体验也会更加深刻,学习意志也可以得到调动,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是极为有利的。

二、整合教材内容,创设生活化情境

语文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在充分把握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换位思考,以学生的角度采用契合学生需要的方式进行教学,根据文本描述将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以生动、立体的生活化情境呈现出来,营造富有感染力的生活化教学氛围,使学生置身于这些情境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从思维到情感上引起共鸣,驱动学生主动积极的投入学习。教师在设计生活化教学情境时应当避免刻意,尽量做到不动声色,让学生可以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比如有关语文课文《汉字真有趣》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导入一些关于汉字的发展史、不同民族和国家的语言文字、书法艺术作品等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欣赏,和学生开展讨论互动。比如提问学生“同学们看到这些图片有什么感受?”“同学们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汉字有哪些特点呢?”“哪一种书法你最喜欢,说明理由?”等等,学生就可以积极踊跃的表达想法。学生学习状态被预热后,教师随即导入规定的生字词的教学,使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一些生字词的含义、写法以及运用,再让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加强巩固和记忆,这样学生对所学内容就可以了然于心。

篇3

面对社会现实,或许我们有太多无奈,为了某些方面耀眼的数字,我们虽不情愿却又不由自主地逼着孩子们日复一日地做题,年复一年地考试,让教育的内容变得愈加苍白单调,让许多学生变得愈加忧郁脆弱。

在“追求”名分的当下,我们能否停下脚步,为自己留下静静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浮躁的心灵在宁静中获得感悟,不再以功利的心态对待教育呢?

我想说,应当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真。我们应当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勤奋的人、负责任的人。

因为善良的人,才会有交流的对象、合作的伙伴;

因为勤奋的人,才能在最平凡的工作中创造最不平凡的人生;

因为负责任的人,才有面对困难、战胜挫折的信心和勇气。

而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社会的和谐发展,都离不开这些基本素质。

教育,不仅是教给孩子知识与技能,也不仅是保证孩子在校园的安全,而是为孩子的终生发展奠基,为孩子的终生幸福奠基。

教育不会有“暴发户”。任何一个在育人方面有收获的老师、任何一所在育人方面有成就的学校,其背后必定有不断的努力与付出、传承与积累、探索与创新。

教育孩子如何做人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蜕变过程,容不得丝毫急躁,但光有耐心还不够,必须始终有爱心,只有用爱心和耐心才能唤醒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让孩子“破茧成蝶”。

教育孩子如何做人的过程,是道德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过程,只有让孩子体验真实社会,在信念与现实的碰撞中认清主流社会价值,才能让孩子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社会、热爱人生。

篇4

比较适合幼儿学习的古诗有:《咏鹅》、《春晓》、《锄禾》、《画》、《江雪》、《村居》、《所见》、《七步诗》等。方法有:1.结合图画意境观察想象。如孩子观察“春日清晨,夜雨初晴。鸟啼枝头,落英缤纷。鸟啼无意、落花有情。春光无限好”的美景图。然后学背古诗《春晓》。2.结合生活情境还原体验。如回忆和爸爸妈妈春日去体育场放风筝,学习诗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村居》)。3.解释古今意思不同的词语。如“曲项”就是“弯着脖子”等(《咏鹅》),也能帮助孩子很好理解诗意,增加学习兴趣。

问题二:孩子诵传统童谣、玩民间游戏,家长欢迎吗?

许多幼儿园都有选择地把诵传统童谣和玩民间游戏,融入幼儿一日生活,甚至作为特色课程,对此家长的接受态度如何?据调查。88%的家长表示欢迎。主要原因依次有:1.比较绿色环保,无看电视、玩电脑和网络游戏的影响视力、容易成瘾等副作用;2.易于开展团队游戏、亲子游戏,便于伙伴交往,促进亲情友情;3.有益智、娱乐等作用:4.优秀民间传统文化,有必要传承:5.小时候玩过,很亲切:6.活动方便,操作简单。费用少。

我们的建议:

内容选择:1.童谣和民间游戏结合的游戏歌:如《木匠解(锯)树》、《丢丢虫虫飞》等:摇篮曲:特别适合小中班女孩子,如《阿拉囡囡要困困嘞》、《摇呀摇,摇到外婆桥》;数字歌:《数字歌》、《数数歌》、《对数歌》:时令歌:《十二月》、《捕鱼时令歌》等;问答歌:《什么爬》、《问鱼谣》、《尾巴歌》等;颠倒歌:《一个小孩七十七》、《我抱妈妈过山坡》等;还有绕口令:《爸爸抱宝宝》、《板凳长扁担宽》等。2.健身的体育类民间游戏有:“踩高跷”、“套圈”、“滚铁环”、“抬花轿”等:3.益智类的民间游戏有:“石头剪刀布”、“老虎鸡虫棒”、“打四角包”、“滚铜板”等:4.娱乐类的民间游戏有:“击鼓传花”、“木头人”等。

要优化组织形式。在多媒体时代,除了幼儿个别玩,我们更推崇集体游戏和亲子游戏。父辈们对传统童谣和民间游戏的疏离感、亲切感并存。所以他们往往愿意和孩子一起享受游戏的过程,沉浸在对过往的美好回忆,这是收获“陪养”的快乐、亲情的温暖。祖辈家长更可以收获参与隔代教育的自信。收获祖孙浓浓的亲情,得到情感满足。幼儿园可以组织以传统童谣朗诵为主题的活动,以“陪养孩子,快乐亲子游戏”为主题的亲子活动,重温民间游戏,重温童年的快乐。

问题三:你赞同国学经典诵读吗?特别要加强哪些传统美德教育?

1.许多幼儿园推出“国学班”、“读经班”,加强道德启蒙和行为养成教学。你怎么看?坚决支持孩子进行专业的“国学启蒙教育”的家长。占到了15%:反对进行“国学启蒙教育”的家长,占13%:而希望孩子能接触“国学”,又对“国学启蒙教育”抱着观望态度的家长,占到了72%。总之,读经教育是“冷冷热热引热议,莫衷一是多观望”。

家长一:“不求甚解式”让孩子有选择学学也可以,毕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如果说“少年读书如刀刻”,那么幼儿“读经”不过是一种游戏,咱们只选取其中的积极的部分,如“融三岁,能让梨”,并非一定要达到这样高度,只是教育孩子能否多一点分享意识,

家长二: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对接,需要表现形式的创新,像《功夫熊猫》就很好。但是我们显然缺乏这样的创新,“国学经典诵读”显然是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

2.你对传统美德教育的态度?

家长一:我们赞同幼儿园从小教育孩子参与剩菜打包、“光盘行动”等社会热推的传统美德教育。

家长二:我一点儿也不赞同孩子“中国式谦虚”,希望孩子能自信阳光。甚至可以适度自信过头。

篇5

但是,老人照料孩子有着明显的弊端,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

1. 教育滞后:由于所经历的时代、文化背景不同,各自的生活观念、习惯也会不同,多数老年人都比较固执、保守,知识老化,相对当今知识爆炸、信息爆炸的时代有些“跟不上”,这对孩子的智能发展多少会有些不利。

2. “隔代亲”容易造成溺爱:祖辈对孙辈的疼爱有甚于对子辈的疼爱,儿女心中的严父在孙辈眼里却是再慈祥不过的爷爷。祖辈宠爱孙子(女)比父母宠爱子女有过之而无不及。于是,他们对孩子过分照顾,对孩子百依百顺,这种溺爱几乎构成了一个社会问题。据了解,我国直接承担对孙辈家庭教育的老年人不是个小数字。某教科所对某地875个独生子女家庭做过调查,其中老年人过分溺爱孙辈的743户,占85%;能配合教育的仅有132户,占15%。因此,如何搞好隔代教育带有普遍意义。

3. 纵容护短:父母一管教孩子,祖辈就出面干涉,甚至有些老人公开在孩子面前训斥孩子的父母,既影响了孙辈是非观念的形成,又使孙辈学会了“钻空子”,对父母的管教产生抵触情绪,还造成了祖辈与子辈之间的矛盾。因为祖辈的过分溺爱和父母的严加管教形成反差,会使孩子在感情上疏远父母亲。

4. 物质刺激:多数祖辈用给钱送物的办法来刺激孩子听话、学习。比如,一位祖母为了让孙子好好读书,竟瞒着他父母悄悄地给买了手掌游戏机,结果这学生玩得不亦乐乎,成绩直线下降。

看了以上的利弊分析后,家长们应该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吧!在关爱孩子、希望孩子成功成材这个目标上,大家都是一致的。如果对祖辈的爱(孩子)能抱着宽容、理解的态度,真诚、耐心地与老人沟通,就能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达成共识。所以,“甩手父母”不能真的甩手,而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予注意:

1.与老人及时沟通,晓以利弊:要让老人明白,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只会造成孩子的自私、冷漠,好吃懒做。

2.分清职责:祖辈负责照顾或指导孩子的生活起居,父母负责督促孩子的学习教育,并共同监护孩子的品行。

篇6

一、教会做人――学校德育教育的核心

“欲使孩子成材,先教孩子做人”,这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首要任务。说到教育孩子做人,有许多家长把“有用”的人与知识和技能划等号,其实,良好的品行才是“有用”的基础,只有具有优秀品质和健全人格,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为此,从农村孩子习惯于说粗话、脏话,不懂礼貌入手,利用班会、品德等课程,在具体的案例中,通过情景模拟,引导孩子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

如在《学会说“对不起”》案例中,我通过情景模拟,引导孩子们讨论:案例中的家长和孩子哪个做得对?你的理由是什么?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孩子思考:假如案例中的周全是你,你又会怎么做?

在教学《发生在公交车上的故事》中,我仍然通过情景模拟,让大家讨论:孩子抢到座位,妈妈该怎么教育孩子?如镜头一的妈妈那样教育孩子有没有危害,什么危害?再推测一下这位妈妈平时又是怎么做的?在学习镜头二和镜头三时,我让孩子闭着眼睛听老师朗读“让文明礼貌伴孩子步入大雅之堂”片段,当我读到“生儿育女,头等大事是教孩子学做人。文明礼貌是做人处世的必备素质”时,不仅加重了语气,还放慢了速度,并反复读了几遍,让孩子身临其境去体会。在学习“答疑问难”,我借助书中的内容向他们介绍了文明礼貌用语,重点分析了孩子说粗话、脏活的原因,讲到了“孟母三迁”的故事。通过这些案例模拟,慢慢的矫正了孩子不讲文明的习惯。

二、讲诚信――为人处事之本

何谓诚信,许慎在《说文》中说:“诚,信也。”“信,诚也。”理学家朱熹说:“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又说:“诚者何?不自欺不妄之谓也。”儒家则要求,不自欺和不欺人。然而,在经济浪潮汹涌澎湃的今天,我们的社会却诚信丧失;面对生存的压力,我们的一些家长不讲诚信,那么,面对孩子生存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中,又该如何教育他们守诚信呢?为此,我仍然以案例和情景模拟,让孩子知道诚信的重要性。如在《教育孩子做诚实正直的人》中,我就向孩子讲了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始创者、总经理、大名鼎鼎的、曾被评为“美国最成功的企业家”奥尔森父亲的故事。奥尔森的父亲是一名推销员。一次,一位顾客想从他的手中购买他推销的机器,但他发现这位顾客并不真正需要这部机器,于是他极力劝这位顾客不要购买,这件事让他的老板火冒三丈,但却为他自己赢得了好名声。父亲的诚实品德,给了儿子巨大的影响,奥尔森在为人处世上就继承了父亲的优点:办事讲原则,合作重诚信,在员工和商业伙伴中拥有非常好的口碑。在此基础上,我创设情境:学生A在班里借同学的钱或其它东西,少还甚至不还,遇到同学追问,他就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对此,你怎么看?通过情景模拟,孩子们明白了,诚信是做人的根本,一个人有了诚信,就具备了成功的基础。

三、榜样引领――家长肩负的责任

家风是一家的主旋律,是由家长的形象、追求、喜好、品质、道德、家教等构成的,它形成家庭的思想体系和行为规范,直接影响子女的成长。家长怎样教孩子做人,首先看家长怎样做人,良好的家风要靠家长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引导,实实在在的示范,靠父母人格力量的影响,还要善于配合学校对孩子因材施教。做人教育是基础教育,也是最复杂最艰难的教育,诸多范例告诉我们,成功的关键是父母以身作则。为此,我通过家长会、家庭教育讲座等形式,以讲故事等方式,指导他们如何去言传身教,做孩子的榜样,如何去发现孩子的长处,如何帮助孩子进行自我心理调适,认识到家长的溺爱、打骂、有气发在孩子身上……这样的教育方式的危害性。认识到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优良人格和良好道德品质,使孩子有正义感、责任心、义务感、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勤俭节约、孝敬父母、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对孩子一生的重要性。以此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家长素质的提高,也使孩子的行为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在此基础上,我仍然以情景再现的形式引导家长努力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情景一:学生A的父母不孝敬自己的父母,当着孩子的面骂自己的父母,但是对自己的孩子,却是百般迁就,一味顺从满足。可是拳拳父母心并没有换来孩子的感恩情怀,相反,学生A却经常和父母顶嘴,不听家长的教导。对此,你怎么看?你认为症结出在什么地方?

篇7

孩子正处在长身体的时候,关心他们的物质生活是必需的,但不能忽略他们的心理需求。一般的孩子成长都要经历好奇、朦胧、逆反和成熟这几个阶段,家长要根据不同的心理特征,密切关注,循循善诱。用崇高的理想指引孩子,用高尚的品质教育孩子,用拼搏的精神塑造孩子。使孩子在将来的社会生活中,能够经历风雨,见得了世面,能够平静从容地面对社会,解决他们在生活工作上遇到的困难和矛盾,从而施展他们的才华和抱负。

三、解决“交流沟通”的问题

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正常交流沟通非常重要,它是一个家庭和谐、文明的保证,特别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交流尤其重要。父母只有了解孩子,才能帮助孩子,指引孩子。那么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家庭内部交流沟通机制呢?我认为:一是父母不要居高临下发号施令,作为父母有时候也要适当的蹲下来,心平气和跟孩子交流,做到有话好好说。这是进行交流的基本条件。二是父母说话不要重复和唠叨,孩子最怕父母反反复复的说一句话、一个事情,有的父母为了强调某件事情的重要性,生怕没有说清楚,反复地讲,从而适得其反,使孩子厌烦。三是善于观察孩子的优点和进步,适时的进行赞美和表扬。四是鼓励孩子有话和父母说。要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让孩子把高兴的事告诉父母一同分享,把受到的委屈告诉父母,让父母帮助分析,把困难告诉父母,让父母帮助解决。

四、解决“留守孩子”的问题

我区有一所小学,近50%的学生都是留守孩子,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这是一个庞大的集体,需要家庭、社会、学校共同关心。首先是那些常年在外务工的家长保证每周和孩子通一次电话,进行情感的交流,询问和了解学习生活情况,给他们鼓励和安慰;其次是教育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成立留守孩子学校,定期为他们解难释疑;三是乡镇妇联、文化等部门,要建立留守孩子关爱中心,设置图书室和娱乐中心;四是号召全社会的爱心人士,踊跃报名,争做留守孩子家长。

篇8

1、学校积极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乒乓球小组、篮球小组、足球队、声乐队的活动有序开展,并组织了学生到淄博黑铁山、足球博物馆研学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当地历史文化。

2、深化课堂改革,提高质量,在县教育主观部门的综合中居全县上游,教学成绩稳居全县同类学校前列。学校立足校本,以教研组为单位积极开展学科教研日活动,以磨课为中心,打造名师课堂,2018年我校1人次获得市一师一优课二等奖,2人次三等奖。

3、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减负提效,省研修平台、市、县教研平台、空中课堂等网络手段,转变教师教学理念,学习先进教学手段。创建了一对一数字教学班,农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

4、提高德育素质,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

(1)学校每学期都会安排班主任外出学习,学习周边学校在学生培养、班级管理等方面的优秀做法进行借鉴,与“陈庄小学”、“莲池小学”等10余所优秀学校形成“结对子”,每学期组织管理干部、班主任等不少于50人次“走出去”。

(2)崇德好少年评比活动。依托北京崇德文化有限公司的支持,结合我校作为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符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方案。通过班主任协助制定不同的目标,由全校师生及家长进行督促完成乐学奖、友善奖、孝敬奖的评比。例如,问卷小调查发现,一个15分钟的课间收到的“老师好!”比往年至少多出50%,一个小的细节折射出,孩子在文明礼仪方面的提升。崇德好少年活动的开展,真正从根源上提高了孩子的德育素养。

(3)开展各种班级“争星夺牌”的比赛活动,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9月份进行“文明餐桌”评比活动,各个班级就餐纪律明显好转,剩菜剩饭由上学年一盆(每天)到现在1/3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9月最后一周时,甚至有的学生主动帮助餐厅服务人员收拾餐桌。“绿色校园”行动,学校的卫生环境焕然一新;“国防小竞赛”、“趣味运动小达人”……

5、家校共育新举措。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家长、学生对学校的一切都是陌生的,为使学生尽快适应学习生活,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在9月份一开学,面向一年级家长开课。从作息时间、课程安排讲起,到如何注意培养孩子做人及习惯的养成,再到教育孩子的艺术技巧等;其它年级的家长会不再是成绩的分析更多的是教育家长如何更好的培养孩子和引导教育孩子。加强后进生管理。做好品德差生的帮教转化工作。各班都能结合本班实际,做好品德差生的帮教转化工作,建立帮教档案,并制定了具体的帮教措施,记载好帮教情况,努力做到用爱心去关怀他们,用耐心去感化他们,尽量把一些苗头性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之中。对重点的问题学生“一对一”个别谈心,对本校的后进生、落实结对帮教教师和措施,增强教育转化的责任感。

6、加强电化教育

多种形式加强教师的信息化水平,通过教师培训、外出学习等形式提高教师参与信息化的积极性,三名教师参加了NOC大赛并获奖。新建“一对一”实验班一个,使农村的孩子与城市孩子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投资20余万新建高标准计算机教室一个。

7、加强美丽校园、智慧校园、人文校园建设。认真做好校园绿化美化工作,把校园绿化美化工作与文明校园创建、校园环境建设、学校文化建设和学校特色发展结合起来,投资6万余元,栽培海棠、国槐、法桐、紫薇等二十余品种近千颗。2018年推进数字化校园提升工程和智慧校园建设工程,升级改造老化的多媒体、电子白板教室,建立“一对一”数字班。。

8、学校对饮食、用水、用电等各项后勤保障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与维护,新购笔记本两台,点读笔10个,并新购5000余元教学用品,另对校园文化进行添置和更新,花费65000元安装了石头凳子休闲椅,花费4300元疏通了下水管道,花费8434元安装西厕所自来水,花费5300元对校园路面进行平整, 花费9500元为音乐教室铺地面砖,花费1700元对教学楼个别个别存在安全隐患的门窗进行更换,花费1000元对教学楼污水池进行疏通和改造。为保持校园美观及消除安全隐患,对教学楼前车棚和教学楼防盗门进行了拆除,确保了学校教学、生活设施、设备、饮食、住宿、用水、用电等正常安全使用。饮食、住宿、水电暖等各项后勤保障工作到位。

9、不断完善学校安全保卫工作规章制度。建立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根据安全保卫工作形势的发展,不断完善充实。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学生管理、门卫值班、巡逻值班、防火防灾、食品卫生管理、防火安全管理、体育器材检查、健康体检等规章制度。严禁私自组织学生群众服用药品和保健品,严禁组织学生从事不贴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危险性工作,严禁教师个人利用假期(日)私自带学生外出,在校外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要坚持就近、徒步原则。对涉及学校安全保卫的各项工作,都要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不留盲点,不出漏洞。

10、积极改善办园条件,提高了办园水平。4月份学区统一给每个班级购置了毛巾架、水杯架、保温桶、烧水桶,为每个幼儿购置了小椅子、小缸子;7月份给西马幼儿园每个活动室配备了空调4台,9月份又安装了电暖器,实现了冬能暖夏能凉的保教环境;10月份为每个班级购置了消毒柜。关切教工核心利益,提高幼师待遇。7月份开始给幼师上调工资100元,9月份又给幼师上调工资100元,人均工资达到了约计2200元(含各类保险等);对2018年暑期进行保教活动的幼师,发放补助人均800元。

11、开展“我的中国梦”系列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开展“我的中国梦”宣传活动,举行了“我的中国梦”朗诵比赛、征文比赛,“‘情系祖国,我的中国梦’班班有歌声”比赛,“红领巾相约中国梦”主题队日活动。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使师生们进一步认识到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本质含义。

二、存在问题和差距:

篇9

维妮弗雷特·斯特娜(1870~1931),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大学语言学教授,毕业于拉德克利夫女子大学。深受卡尔·威特的早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实践卡尔·威特的教育方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早期教育思想。在其自然教育理论指导下,她的女儿维妮弗雷特3岁就会写诗歌和散文;4岁会用世界语读写剧本;5岁能自由运用8国语言;9岁进入大学,成为人们眼中的天才儿童。她在其女儿12岁那年写成了《M.S.斯特娜的自然教育》一书,揭示了早期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对家庭早期教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 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母亲

“孩子能否成为伟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亲的教育。”①斯特娜认为所有人都应当是教育者,至少所有的母亲都应当是教育者,要培养优秀的孩子必须从母亲自身的教育开始。但现实生活中,许多母亲缺乏教育孩子的知识,认为一切顺其自然最好,其实是错误的。教育不应该在学校由教师开始,而应该在家庭里由母亲开始。

1.注重自身修养,为孩子的到来创造良好环境

母亲应该从少女时代开始注重自己身体的健康和精神的纯洁,这是作为一个合格母亲的必备条件。因为母亲的身体健康和道德素质方面的修养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深远。母亲怀孕期间应多看好书,想象美好的事物,聆听让心灵平静的音乐,欣赏大自然和艺术作品的美等,受到美好的熏陶,保持精神的纯洁。使准母亲处于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状态中,利于生出健康、优秀的孩子。在孩子出生前应把居住的环境布置得美观、色彩丰富。一来可以使父母生活在快乐、清新的气氛中;二来孩子一出生就可以看到世界美好的一面,受到美的陶冶。

2.树立良好榜样,注意父母自身行为对孩子的影响

有些父母总是给孩子提出各种要求,命令孩子做这个,不许做那个,但不以身作则,这样的父母很难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品行对孩子有深刻的影响,父母在给孩子提各种要求时要尽量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良好榜样。在孩子的道德教育中,父母的作用至关重要,作为陪伴孩子时间最长的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作为父母应严格要求自己,做孩子的表率。如果父母言行不一、不守承诺、行为散漫等,这些不良行为不但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而且还会使父母在孩子心中的权威和地位下降,这是父母对孩子教育失败的开始。

3.正确引导孩子学习,少用强迫命令的方式

用强迫的方式命令孩子学习是无效的,采用这种方法效果往往适得其反,虽然一切都是出自父母的好意,但往往会事与愿违。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对命令、禁止都会反感。与其命令孩子学习,不如引导他们正确地对待学习。喜欢玩是孩子的天性,投其所好,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孩子学习是很好的方法。如:在玩耍中学习字母和词汇、在玩打字机的过程中学会拼写、玩数字游戏培养孩子的数学兴趣等。

4.管教和食物分开,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

对孩子来说,食物不应该是一种款待,也不应该是一种义务,不要用食物去贿赂孩子,也不要拿来惩罚孩子。应把管教和食物分开,营造一种和谐轻松的环境,能让孩子独立自主、轻松愉快地进食。有些父母总是担心孩子吃得太少、太多或不会吃,在就餐时给孩子过多的照顾,甚至为孩子挑选食物,这样不仅会给孩子带来压力,也给父母带来了麻烦。应鼓励孩子在进食方面的独立性,给孩子自由选择食物的权利,尽量保证整个进食过程的愉快,多用提醒少用斥责的方法,逐步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

5.适当表扬和鼓励,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心态

在很多情况下,父母对孩子的赞赏倾向于夸奖他们一些天资的方面。比如,这个孩子真聪明,长得真漂亮。但对于孩子后天的努力,尤其是表现得较小的努力却很不在乎,这是父母认识方面的错误。鼓励和表扬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是有必要的,当孩子的行为受到大人的注意时,便会在心里调整自己的行为取向,使好的行为一直巩固下去。不断关心孩子的点滴进步,并不失时机地给予鼓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父母应学会表扬自己的孩子,不要忽视生活中对孩子有益的一点一滴的机会。适当的表扬和鼓励能给孩子自信,培养其积极向上的心态。

6.适度关爱,搭建平等交流平台

很多父母都在力求教育孩子从小懂事,聪明好学,但是使用的方法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有的孩子很少被父母肯定,那么他的自信心就有可能被逐渐摧毁;有的父母过分保护孩子,生怕孩子吃亏,结果却往往使孩子总是生活在大人的羽翼之下,能力得不到良好的发展。这种过分的关注使孩子从小就生活在得不到锻炼的世界中,往往会变得保守、懦弱。对于不同的孩子应该如何去教育,父母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多与孩子谈心,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

二 如何处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

在人类的传统道德观念中,孩子对父母有与生俱来的尊重和服从的义务,父母期待孩子报恩的心理是造成父母与孩子之间矛盾的首要原因。有些人认为孩子的生命是父母所赐,父母自然有生杀大权。但实际上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有些想法需要大人的尊重和理解。在孩子还小的时候要

求他绝对服从,一般没有太大问题,但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再理所当然地要求他绝对服从就行不通了。师长以命令的方式去强迫孩子是自取其辱的做法,孩子表面上服从,但在内心深处,孩子的不满会酝酿成憎恨或蔑视。在抱怨孩子不够尊重自己的时候,先检查自己的行为是否值得孩子尊重,这种自省的态度,对孩子就是最好的教育。

孩子的心是稚嫩的,需要格外呵护,尤其是在自尊心上。只要是有责任心和爱心的父母都会注意到这一点。但很多父母经常在不经意中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这是让人痛心的事。孩子都有自尊心,如果做父母的能认识到这一点,就能避免不少麻烦。有些父母对孩子的自尊心往往不重视,当孩子对自己有叛逆行为时就怒不可遏,一发而快,而且还有意给孩子一点伤害,认为可作为惩戒。这种做法是非常不理智的,极易伤害孩子脆弱的自尊心,在孩子心灵上造成不可磨灭的伤害。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争论是难免的,争论激烈时也易变成争吵,事后父母们常常会懊悔。其实父母与自己的孩子讲话不用太多虑,说错了话可以大大方方地收回来,不必担心面子上好不好看,毕竟是自己的孩子,不必争一时之气,而应将目的放在教育孩子上。

三 如何进行感官教育

斯特娜认为,一切能力如果不开发利用就永远得不到发展,所以对孩子的感官教育要尽早开始。斯特娜对女儿的听觉、视觉、触觉等感官教育很早就开始了。

1.听觉教育

婴儿的听力发育较早,早在母亲的腹中的时候就能听到声音,如果能进行有效的胎教,孩子的听力就会得到更早的发展。在孩子还在母亲腹中的时候就经常反复叫其名字,让孩子尽早认识自己是谁。利用音乐和朗读诗歌来开发孩子的智力和潜能。让孩子的幼年沉浸在音乐之中,钢琴曲能给孩子带来喜悦和快乐、激动和兴奋、安详和安静等心情。音乐和诗歌不仅对孩子的听力有早期的训练的作用,让孩子受到美的熏陶,同时可以使孩子的智力得到较早的开发。

2.视觉教育

很多人认为孩子的听觉和视觉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在听觉和视觉上不用花工夫去训练,斯特娜认为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有效地训练婴儿的耳朵和眼睛,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颜色悦目的图画、玩具、装饰等有利于孩子早期的视觉开发。在孩子智力开启的过程中,画的功能非常重要,能在善于绘画的母亲的培养下成长的孩子是非常幸福的。早期的色彩观察能力,可以培养孩子善于观察的习惯和能力,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和本身内在潜能的开发。

3.触觉教育

通过鲜活的物品教给孩子各种形容词。如将气球放在孩子面前,告诉孩子这是一个气球,是圆的、轻的。一个是红的,一个是绿的。通过这种让孩子亲身体验的方式让孩子体会圆的、轻的、红的、绿的这些概念。这不仅是玩耍,也是最初学习的开始。

四 如何进行语言教育

1.教孩子准确而完整的语言

即使是很早就教孩子说话,如果教孩子的语言不完整,那么也没有多少意义。如果孩子早期学的不是准确完整的语言,长大后,就学会两套词汇,这不仅是一种浪费,而且长大后还要承受发音不正确的苦恼。由于母亲的不正确的教育方式,我们小时候都学了一些多余的、完全没有用的语言,这就是一些半截子话:把“苹果”叫“果果”,把“汽车”叫“轮轮”等。虽然在小时候它们很形象地让我们记住,可现在完全没有用,因为那根本不是正确的语言。长大后我们又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改正那些错误的语言。

2.通过实物开启孩子说话的能力

孩子一出生就会开始学习和探索周围的事物,这是一种天性。小孩子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只要父母善于引导,孩子的学习会变得轻松顺利。在孩子还不会说话的时候,斯特娜就抱着孩子在屋里转,指着屋里摆放的物品告诉孩子那些物品的称谓。虽然孩子还不会说话,但那些词汇会在孩子脑中留下深刻印象。等到孩子能开口说话时,脑中的记忆就会浮现,自然而然就能说出准确而标准的语言。

3.用游戏的方式对孩子进行训练

在玩耍中学习字母和词汇,通过剪纸卡片等教会孩子字母和词汇,在玩打字机的过程中教会孩子拼写。在游戏的过程中引导孩子对数字形成概念,认识数学,喜欢上数学。在戏剧游戏中培养孩子的礼仪常识。将各种方面的教育融入孩子的生活,以一种孩子喜欢的方式教育和引导孩子,从而开发孩子的智力,提高孩子各方面的素质。

五 如何进行性格教育

1.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很多父母都知道,自信心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无论是智力上还是体力上,或是处事能力上,所起的作用都是重要的。一个缺乏自信的人,便缺乏在各种能力发展上的主动积极性,而主动积极性对刺激人的各项感官的功能及综合能力的发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要从小时候开始,不要什么事都替孩子做,给孩子建立自信心与自立的机会。一个家庭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们注重对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过分保护孩子。因为过分保护一方面会使孩子失去锻炼、成长的机会,另一方面也使孩子感到缺乏能力,因而对自己失去信心。

2.培养孩子的耐心

培养孩子的耐心,父母要先有耐心。当孩子用不停的哭闹来强迫自己的父母满足他们的要求时,父母一定要沉得住气,提醒自己要培养孩子的耐心,只有自己有了耐心才能把孩子培养成有耐心的人。如果满足孩子的每一个要求,那么就会变成孩子的奴隶。让孩子知道世界不是以他为中心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要求,即便父母很爱他,也不能总是把自己的要求放在第一位。让孩子明白等待是必不可少的,失望也是必不可少的,孩子知道了这些对他一生的成长都会有着积极的意义。

3.开发孩子的想象力

我们周围有许多人,干什么都只论事实,他们排斥想象,没有风趣,更不知想象之中得到生活中的另一种乐趣。不仅如此,他们还把这种干巴巴的生活态度传染给孩子,他们不能将孩子培养成快乐的人,也严重地影响了孩子们想象力的发展,同时也阻碍了孩子们想象力的发挥。想象力并不是自己的胡思乱想,而是一种人类创造力的原动力。

4.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这个人是否有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是否有极具个性的思想。尽量让孩子做自己的事情,并耐心听孩子的想法。在学习上不要轻易给孩子提示,因为对孩子来说真正对他有意义的是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至于能否做正确,对孩子来说不是很重要的事。因为这样不仅能培养孩子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好习惯,也有助于孩子智力的开发。

5.培养孩子探索世界的勇气

许多父母都不想阻止孩子用自己的双手探索这个世界,以培养他们的好奇心,更不想因为想阻止其探索而使孩子产生对外界的恐怖心理,但又不想孩子弄伤自己或打碎东西。要告诉孩子哪些东西不能碰,并告诉其不能碰的重要性。但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能表现得万分惊恐,使孩子产生对外界的恐惧感,失去信心而不敢再去碰任何东西。只要是对孩子没有伤害的东西,不要阻止他玩,把孩子局限在狭小的空间对孩子自信心和勇气的形成是极为不利的。孩子都喜欢模仿大人的举动,有时还会拆东西,这在一个孩子的成长中是关键的部分,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这个世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有时候父母对孩子的锻炼,也常常是对父母勇气的一个考验。如果父母自身对一些困难或有一些危险性的活动感到害怕,那么培养出来的孩子也不会有勇敢的精神。有些父母常为孩子的安危担忧而牺牲了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这其实是一种自私的行为。很多父母为了保险而对孩子加倍保护,造成孩子缺乏勇气。父母应克服自私,为孩子的将来着想,应鼓励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做一个勇敢的人。

六 结束语

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例子,讲述着浅显易懂的教育的道理;一点点生活的细节,体现的都是母亲对孩子无限的关爱;一句句简单的话语,满含着母亲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殷切期望。这本书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曲折的情节,没有高深的理论,却是一本让所有的父母看了都受益的书。简简单单的语言,讲述着作者教育女儿的亲身经历,蕴涵了许多家庭早期教育的技巧,点到了以往父母家庭教育的许多误区,对儿童的早期的性格培养、智力开发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注 释

篇10

著名的文学家郭沫若先生曾经说过"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这样一句话,而这句话的精髓就在一个"活"字,也正是这个"活"字,让我在困惑和感悟中逐渐成长。

1.走进孩子,让游戏"活"起来

1.1 本学期我们通过"一物多玩"、"一物活玩"来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充分挖掘活动器械教育价值。我们把研究重点放在"物"和"玩"及"活"上。"物"就是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必备材料,让材料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活动积极性。我们选择了比较常见的轮胎来进行"一物多玩",幼儿通过与"轮胎"此材料充分进行互动,想出多种不同灵活的玩法。在"一物多玩"、"一物活玩"中,我们在设计活动时,还充分考虑到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大胆在野趣、挑战这两方面进行尝试,玩轮胎时,我们用轮胎进行纵跳、跨跳、单双腿跳等这些动作虽然极具挑战性,但孩子们玩得非常带劲、非常尽兴,从他们脸上的笑容就可以找出快乐、开心、刺激的答案。"一物多玩"活动的基本模式是:"热身运动---介绍材料---探索玩法---灵活尝试---放松活动"。

1.2 在活动开展初期,虽然轮胎此材料给孩子还不很新鲜、很好奇的,但是我在传统玩法和创新玩法中寻找"同中求异"的思维玩法,让轮胎游戏真正发挥原生态的"活"效应,让孩子灵活玩,最具原生态的游戏方式都可以抓住了孩子们玩的兴趣点,可想孩子们的创造性、自主性及运动技能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敢于尝试,乐于合作的情感态度得到有效的发展。

2.走进孩子,让教学"活"起来

2.1 失败中体会教学"活"的道理。刚从事教学工作时,每每组织一次教学活动我都会按计划备好教案,并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但只考虑到如何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指导幼儿完成教学技能的学习。却没有设想到:如果孩子们不喜欢我设计的教学方案该怎么办呢?记得在一次音乐欣赏活动《花儿恰恰恰》中,我让幼儿欣赏完音乐后说出哪一段是花儿在跳舞?哪一段是柳树在跳舞?可孩子们的回答令我目瞪口呆,一时间我乱了方寸,不知该如何是好,只好一个劲的让孩子们在傻傻的听音乐,在重复了好几遍后,我便用简单的言语直接把答案告诉了孩子。在公开活动前我已经进行了试教,效果还是不错的,为什么会在自己班级中教学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变故呢?究竟自己是缺乏教学经验呢?还是教育机智不够呢?当时,如果我不是死搬教条的按教案进行教学,而是在孩子出现状况时,用适时的语言和动作去引导他们,或是换一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话,也许效果会迥然不同。或者是在活动前,认真考虑到本班孩子的实际发展水平,思考一些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想想解决的方法等,这样就不会在活动中方寸大乱。经过此次失败之后,我逐渐认识到在教学中不能死背教案,而是要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提升自己的随机应变的能力实施灵活的教育。

2.2 细节中体味教学"活"的真谛。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有时不难会看到这样的镜头:在组织幼儿早锻炼、跑步、做操或自由活动时,不少孩子出了汗,有的还流着鼻涕,但我们一般只会随口一下就引导和教育一下就过去了,反而在进行有计划的教育教学活动"认识手帕"时,则会利用儿歌、图画、猜谜等多种方法和手段,将手帕的用途向幼儿作详尽的介绍,并讲解、示范擦汗、擦鼻涕的正确方法。殊不知,如在发现孩子用不正确的方法擦汗、擦鼻涕时,及时地对孩子进行教育时,那么留给孩子的印象一定是很深的,也就容易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有时我们之所以会错过日常活动中这些大好的教育时机,是因为我们往往比较重视对幼儿进行有计划的系统教育,而忽视偶然事件中的随机教育。

3.走进生活,让教育"活"起来

3.1 生活处处有教育。如果说走进孩子,让我们体味了教学的"活"。那么,走进生活,注意抓住偶发的教育时机,予以适时地引导,就能大大促进幼儿各个能力的发展,让我们的教育也能"活"起来。如,当孩子发现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时,我就给他们讲解彩虹出现的原因和其它自然气象的知识,并在班级里组织"小小气象预报员";的评比活动。不仅帮助孩子了解天气变化知识,同时促进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游玩时,小朋友们突然发现地上的一个毛毛虫,我就引导孩子们一起探索毛毛虫演变成长的经历,并和孩子们一起生成了健康活动《毛毛虫的食谱》、音乐活动《毛毛虫的故事》等活动。

篇11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

当前,受城乡“二元结构”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其子女大多数留在农村,于是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中国教育报2004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农村留守儿童至少有1000万,而且这个数字还在逐年增长。由于农村经济发展及教育条件相对落后,留守儿童的教育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教育的和谐发展,成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一个“不和谐音符”。[1]

基于教育的责任感,我们一直非常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通过对农村中小学的走访调查,结合本校数百留守儿童的情况分析,衍生出这一特殊群体普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亟需引起全社会的正视与关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留守儿童”安全隐患多,极易遭到伤害。根据认知发展规律及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少年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其生理和心理成长发育均不成熟,可塑性大,自制力差,这时候的“留守儿童”一旦失去或脱离家长适当的约束与科学引导,极易受到不良诱惑与影响,很多少年儿童由于无人管理或管理不当而与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混在一起,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同时他们遇到突发事件时自救能力差,伤亡事故极易发生,甚至成为不法分子的侵犯对象,极易遭受伤害。

2.“留守儿童”行为生活习惯差,身体发育不良。行为习惯方面:说谎现象,在家骗父母委托的监护人,在校骗老师。不服管教,我行我素,在学校纪律散漫,常有迟到、早退、打架的现象,在家里好吃懒做,不做一些诸如洗碗、扫地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对监护人不礼貌,时有顶撞的现象发生。在生活习惯方面,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相当一部分学生经常不洗脸、不洗澡、不讲卫生、吃饭不按时、作息不按时、生活不规律、营养不良、抵抗疾病能力弱等情况,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3.“留守儿童”产生怨恨父母的心理。少数孩子不理解父母,认为家里穷,父母没有能耐,才外出打工,由此产生怨恨情绪,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和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怨恨父母无情。

4.“留守儿童”学习自觉性低,成绩普遍较差。由于缺乏监管或监管方法不当,相当部分“留守儿童”在学校反映出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吃苦精神,厌学情绪日趋严重。严重者发展到经常旷课、逃学。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是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它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性工作,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来关心、关注。所以,破解“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难题,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都必须共同努力、通力合作、相互配合。从一年来的调查、探讨中,为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以身为范,教育孩子。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电视中有一句广告词,“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俗话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我们家长和孩子监护人要以身为范教育孩子,这样才具有说服力,让孩子在一种良好品德氛围中健康成长。

2.用爱激励孩子。“留守儿童”多数在农村,他们的生活条件相对较差,一般都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姨妈等照料。我们还见到一所幼儿园招新生时由爷爷奶奶照顾的孩子要多收费。在他们的心理上,对孩子的“爱”理解不够全面,认为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要干什么就干什么……一切顺着孩子,一切护着孩子,这就是爱。其实这是种不健康、不负责的爱,是一种溺爱。

真正的爱就是一种积极负责任的爱,不但要让孩子吃好、穿好,而且要教育孩子如何做人,了解孩子的思想动向,教育孩子明辨是非,有错必改。

3.指导孩子慎重交友。古人云:“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这是古人警示交友的名言。孩子明辨是非能力差,加之这种特殊的监管环境,留守儿童容易感染一系列的不良社会陋习。所以,我们要引导他们慎重交友,以防孩子与有恶习和品德败坏的人交朋友,被引诱变坏。特别是现在的网络文化的泛滥,对孩子的影响特别大,不思学习,不听老师的教育和劝告,结果走出校园不多久就因打架致人重伤沦为少年犯。可见,关心孩子,孩子的交友我们不能忽视,要帮助引导孩子慎重交友,使之健康成长。

4.引导“留守儿童”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留守儿童”因特殊的环境,很大程度上,缺乏父爱、母爱,心理不完善、感情脆弱,再加上青少年儿童的好奇心,在爱好和兴趣方面各有所为。因此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培养健康的爱好和兴趣尤为重要。同时这也是监护人和“留守儿童”进行思想沟通和培养感情的有利机会,并弥补“留守儿童”空虚心理,起到了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德和远大志向的效果。

总之,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要充分协调和发动政府、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共同关注并切实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和发展。

篇12

我的儿子原先学习不努力,懒,一到双休日或节假日,从来不说早点起床,读读书。他赖在床上,早上九十点钟,还在床上抻得四平八稳的。可我心里着急,都上初中了,还这么睡,怎么能考上好的高中?我就吆喝他起床。我一叫他就醒了,就是跟我作对,不起床。好不容易起床了,他把书本摊在桌子上,就是不看一页书,不写一个字,手里还拿着什么东西鼓捣,一鼓捣就是半个小时。我说他:“你还学习不学习?”他反唇相讥:“您从早到晚监视我,看什么,给我计算着时间,你就不觉得累?”儿子不仅懒,而且很滑头,有次我看他摇头晃脑地在听什么,问他,他说他在听英语磁带。我有些不信,他的英语很差,怎么今天听起来,摇头摆尾、心领神会的?在他去厕所的时候,我赶紧悄悄查看,原来是流行歌曲。

看起来我得跟这小子斗智斗勇了。启功先生在世时,因我父亲与启功先生交往较多,所以我特别关注他,首先从他那里汲取精华。我看到了启功先生总结的10条教育教学法,其中有几句是这样的:“教师站立讲台(跟学生)人脸是对立的,但感情不可对立。”“教育万不可有所偏爱、偏恶,万不许讥笑学生。”“以鼓励为主,夸奖为主,对不好的学生,也要尽力找到他们的一点好处,加以夸奖。”

从中,我意识到自己教育儿子犯的大错,就是对他有些“偏恶”和“感情对立”了。教育,情感一对立,就不能正确客观地看待教育对象,也不能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因此,我决定从头开始,重新看待孩子,努力从情感上贴近孩子。

王伯庆的“做伟大的父母”

我儿子考初中时失利,没有考上重点初中。我很恼火。他上了初中,我让他寄宿。他曾央求我给他周末送点好吃的。我当时语气生硬地回绝了他:“吃,吃,你都吃糊涂了!你以后能考上好高中、将来能考上好大学吗?”

台湾作家和教育家王伯庆先生又给我上了一课。在《我是如何培养“小洋鬼子”的》一文中,王伯庆写道,自己曾因女儿考试成绩不好训斥了她,而且对她拍了桌子。他的女儿不但不畏惧,还冲他拍了桌子。等他情绪稳定下来后,他要求孩子写出她对父母的希望。他的女儿写了很多,说她最希望得到的是“快乐的童年”。事后王伯庆先生自省:与孩子的每一次接触,每一次碰撞,都是一次机会,都是让家长成为伟大父母的机会,家长应该抓住这样的机会。

那我是不是也该抓住机会,尽量成为孩子眼中的伟大父母呢?孩子到底为什么非要我给他送好吃的?我开始关注其中的原因。原来儿子同学的爸爸妈妈们都是隔三差五、大包小包提着吃的来看孩子,而我儿子却跟他们不一样,爸爸从来不送东西,所以同学们对我颇有微词。儿子不想让别人说自己的爸爸,同时也是维护自己的形象,这才不得已求我。

我意识到自己是多么的失职,原来处在青春期的儿子还希望我扮演他在家中朋友角色。我赶紧给儿子送去了好吃的。他感激不尽,送我出来的时候一个劲儿地说:“谢谢老爸支持!”

我深刻地理解了王伯庆先生说的“教育孩子的机会”和“做伟大的父母”的含义。

王舜清的“反转你的脑”

台湾作者王舜清的《反转你的脑》,介绍了在生活的各个层面都要学会运用反向思考,去探讨和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在这本书中,王舜清记录了一个校园故事:某学校上早操,学生往往迟到。为了躲避老师的检查,迟到的同学往往翻墙而入。老师三令五申不准翻墙,但收效甚微。有一天,几个学生翻墙后正要落地,忽然发现在他们落脚的地方摆放了一个凳子。正当他们诚惶诚恐、不知所措的时候,老师和言善语地告诫他们:小心,不要摔着啦!从那以后,学生再也不翻墙进出了。

从这本书中,我学会了在教育孩子时要先“反转”一下自己的脑筋,改变以前惯性的思维方法。

我儿子曾拿过同班女生的日记偷看。女生发现日记丢了,哭得像个泪人似的。老师就威逼学生交出来,说偷别人的日记,从法律角度讲是要承担责任的。我儿子听了更不敢拿出来。当我发现是我儿子拿了人家的日记时,我首先问他原因。儿子说有个同学向他透露,这个女生在日记里说他的坏话,所以他打算偷来看看究竟有没有此事,谁想到这个女生这么快就发现了,现在他非常后悔。

我带着儿子找到那个女生,向她说明了缘由,儿子也马上向她道歉。女生原谅了儿子,说自己并没有写他的坏话。大家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又成了好朋友。

这次,我就是效仿王舜清先生,给了儿子一个下脚的“板凳”。

鲍尔的“给孩子一根拐杖”

美国作者杰伊•马修斯写的《每个孩子都爱学(美国KIPP学校的奇迹)》,是克林顿、小布什、奥巴马推崇的教改样板,备受比尔•盖茨赞誉的教育创新典范。在这本书里,教师鲍尔有个全新的理念,是把学习的东西编成歌谣,用手指作节拍在课堂上演练。他说手指操只是为了达到学习目的的一个临时性的手段,它只是一根拐杖,最终要被扔掉。他特别注意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可扔掉的拐杖”的研究,并付诸实践和推广。

我的孩子在完成家庭作业时,常遇到难题。我以前只知道埋怨他上课没专心听讲。后来我发现,我自己,可能还有很多家长、孩子老师都犯了一个错误:我们无论教什么,还是让学生学什么,都在试图让学生一下子就彻底、全面、正确地掌握,试图让他们“一步到位”,却从来没想过要先给孩子们一根学习的拐杖。在实施教育教学改革中,我们对所谓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理解和实施,观点是那么偏颇,我们授的“渔”,是一辈子也不能扔掉的“渔”。

篇13

每天进园,我总是把目光停留在每个孩子的身上,仔细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记下他们的一言一行,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孩子从家里到幼儿园,由一个人独处到和许多人一起游戏、玩耍,刚开始,有些陌生,然后觉得新鲜、兴奋,但是不一会儿,矛盾就出现了。晨间活动时,帅帅跑过来说:“老师,祥祥打我。”我就问他:“你们为什么打架?”帅帅说:“我不小心踩了祥祥的脚,祥祥就打我。”我对祥祥说:“就因为一时不小心踩了你一脚,你就把刚才对方给你带来的快乐忘得一干二净。以后别人是不敢跟你玩的。”说到这里,孩子们似乎悟到了一点什么。这时明明说:“被踩了脚有什么关系呢?他又不是故意的,如果是我,我是不会打他的。”刚才的祥祥和帅帅也不由地低下了头。这时我又乘机给他们讲了一些有关合作交往的故事,如《鸡和小鸭》、《骄傲的大公鸡》等,让孩子们明白合作交往的重要性。另外,我也加入到他们之中,和他们一起游戏。就这样,我天天和他们在一起,不厌其烦地处理他们之间的小吵小闹。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吵架的事情明显减少了,能力较强的小朋友也会模仿着我的样子去解决一些小问题了。

二、充分利用晨间谈话的机会,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

我还利用晨间谈话让孩子乐于合作。让幼儿喜欢与人交往、合作,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除了要动之以情,还要晓之以理。利用谈话的机会对幼儿进行交际能力方面的教育,就显得非常必要。我把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分成三个阶段:一是让他们了解交往是必然的,二是让他们了解交往是很重要的,三是让他们喜欢交往。每个阶段举行相关的活动。在每次活动中,我通过讲故事、角色表演、资料展示、观看录像等孩子们喜欢的形式让他们明白:交往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必不可少的活动,处理好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后,可以使自己获得更多的快乐,甚至还能影响到你将来的工作和生活呢。

三、在各项活动中,强化幼儿合作

在区域活动中还应让幼儿合作阅读、合作记数字、合作做手工等等,让他们在游戏中逐渐明白良好的合作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的友谊增进了,他们之间多了几分彬彬有礼的气氛。

我在平时组织各项活动时,注意强化合作交往。丰富多彩的幼儿园生活是孩子们最向往的,幼儿在各项活动中能否有一种正常的交往能力呢?为此,我经常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如组织班级幼儿进行跳绳比赛、系鞋带比赛,让他们在比赛中有一种正常的竞争观念;组织孩子外出郊游,让他们在活动中培养起一种团结合作的精神;鼓励孩子向同伴说一句祝福的话,使他们从小就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并能去衷心祝福别人;组织孩子参加公益活动,使他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多一份爱心;组织参观活动,使他们在与他人交往中多一份求知的欲望……

四、家园配合,引导幼儿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