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运输与管理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物流运输与管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物流运输与管理

篇1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活动的集中程度和规模程度逐渐凸显。企业间的生产资料交换和依赖关系错综复杂,对流通路径和速度要求越来越高。现代物流就是要将流通从生产中剥离开来,重新整合物流资源,形成含运输、仓储、装卸、配送一体化的专业物流系统和服务。同时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提高物流业务过程中信息的共享、传递、跟踪、查询等一系列用户活动的处理能力。

2 国内外现状及研究意义

世界各国物流运输管理信息化的进程都不一样,发达国家拥有成熟完整的物流端到端系统,货物领域采用先进的条形码和RFID电子标识录入系统,货源跟踪采用GPS、GIS等卫星定位技术,客户可以在线下单以及查询货物运输的详细情况。

我国物流产业发展较晚,信息化水平和投入远远不足,信息的不对称造成我国流通运输环节效率低下且成本较高。但幸运的是我国交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为现代物流发展奠定了基础。

现代物流运输方式主要包括公路、铁路、民航、水路、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其中我国铁路物流运输具备以下优势:(1)基础设施完善,我国铁路运输网络发达,运营线路2013年已突破10万公里,TMIS系统运行成熟,拥有大量的货运站点,具备实现仓储、装卸、运输、配送的基本能力。(2)运力规模大,铁路比公路单车装载能力和规模都具备明显的优势,并且安全可靠。(3)全天候运输,铁路物流运输受风雨雪雾等恶劣天气的影响极小,这些是飞机、汽车等其他运输方式所不可比拟的。

3 物流运输管理系统设计

3.1 需求分析

物流运输管理系统是指对物流运输资源的动态管理,搭建起一个系统平台实现物流信息与市场对接,同时利用工作流技术建立统一规范的物流运输标准,高效完成整个业务活动的控制、整体物流服务计划的制定和协调等。

目前我国各铁路局已经在货物运输、仓储、配送等方面开展一些服务,为了进一步激发铁路物流运输的活力,必须要做到面向客户,可定制、多样化、高效率的物流服务才能够占领市场。

从上述业务需求可以看出,物流运输管理系统的需求应该主要包括路外需求和路内需求,路外需求就是要将市场客户管理纳入到系统中,为客户提供业务办理、信息动态追踪、多级查询等功能;路内需求就是通过物流运输系统科学规划和管理物流运输流程,完成仓储、运输、配送整个业务链条的管理。

3.2 总体架构

基于以上需求分析,全面考虑系统建设网络环境,采用了四层体系设计了物流运输管理系统的总体架构(如图1),包含底层服务器、工作站以及GPS、GIS等定位追踪硬件设备,网络层负责数据传输,数据层提供数据存储和访问操作,应用层完成业务展示。

3.3 功能模块

业务层功能划分分为三个部分,包括客户服务类功能、物流运输业务类功能、用户及系统管理类功能。

3.3.1 客户服务类

主要是为用户提供业务办理、信息查询、通知提示等功能。

(1)客户业务办理:系统提供在线电子业务订单,支持多种类型订单业务,客户可以自助选择,包括整车运输、集装箱运输、仓储业务、配送业务等等,支持客户个性化定制,确保订单业务的流畅和准确。

(2)客户信息查询:系统提供用户在线全面查询货物状态的详细信息,包括仓储查询、装卸查询、运输查询、配送查询等功能,客户通过货物号查看出库情况及货物装卸情况,根据货物运单号查询运输情况和配送情况,如货物名称、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目前位置、联系人、装载量等等。

(3)通知提示:货物状态发生变化或者管理员公告时,可以以邮件或者短信的方式通知到客户。

3.3.2 物流运输业务类

主要为企业提供管理、控制、决策的功能。

(1)运输管理:完成装车业务、发送业务、到达业务的电子化和信息化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协调线路和运力,同时与仓储、配送衔接业务做好交互和关联。

(2)仓储管理:以仓库为核心,完成入库、出库等信息的管理,包括货物验收入库、分类放置、拣货计划、包装出库等,同时做好货物存储保管,包括货位、货区存储量、入库日期等,对货物流转状态进行实时动态管理。

(3)配送管理:主要完成铁路运输外周边的配送业务,也就是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包括公路车辆信息管理、调度信息管理、驾驶员信息管理。

(4)客户管理:收集、录入、管理客户的基本资料,对客户签订的合同以及提供的服务进行电子化管理,及时挖掘客户需求。

3.3.3 用户及系统管理类

主要提供用户个人信息的管理、系统角色权限分配等功能。

(1)用户管理:完成账户登录、密码以及个人信息的管理。

(2)系统管理:完成账户分配、角色管理、权限管理。

3.4 关键技术

(1)系统基于WEB的B/S架构,采用面向服务的SOA松耦合体系技术,以企业服务总线ESB为关键组件实现完整的信息共享。

(2)企业服务总线ESB开放标准化的接口,能够完成与其它组件的互操作和粗粒度应用。

(3)系统集成度高,基于SOA的模块化开发,异构程度高,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以及快速部署。

(4)采用了业务流程建模、管理的方法,使业务执行标准化、通用化、线性化。

4 物流运输管理系统的实现

4.1 客户服务类功能实现

4.1.1 业务办理

用户登录物流运输管理系统网站进行注册,提交客户档案信息,完成后可以自助通过网站申请业务办理并填写相关电子订单,包括整车业务、普快货物列车业务、集装箱业务和仓储业务,管理员审核后即可展开后续物流流程。

4.1.2 信息查询

提供客户多条件查询,客户可以查询到自己的订单信息、货物信息、运输信息。

4.1.3 通知提示

系统发现客户货物状态发生改变是通过接口启动发送功能,短信或者邮件通知客户。

4.2 物流业务类

4.2.1 运输管理

系统业务人员查看客户业务办理汇总表,根据管理部门的审核情况,对符合申请发送业务的订单进行统计,然后进行归类,运输业务应该分为铁路整车运输和集装箱运输,通盘考虑协调运力,制定完善的运输计划,运输计划信息应包括:发货人、收货人、货物名称、种类、发车时间/地点、到达时间/地点、线路描述、运输类型、运输价格、联系人、联系电话等等,业务人员根据系统中运输计划完成申请装车、组织发送、到达确认、卸车配送等作业,并对业务完成情况形成报表以及费用统计报表,系统支持配置多种灵活的报表格式和模版。

4.2.2 仓储管理

根据客户订单要求,在系统中申请入库作业、出库作业等流程,同时实时动态管理仓库,统计、查询物料对应、批次、储量等情况。

4.2.3 配送管理

根据系统中客户订单发到站信息,申请配送业务流程,组织车辆运输,并对运输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并在系统中显示周转信息和记录,支持报表统计。

4.2.4 客户管理

对客户信息进行增、删、改、查操作,管理客户的基本信息,包括客户名称、客户代码、客户类型、法人、联系电话等等;管理客户的业务信息,包括合同名称、编号、服务内容、业务数量等等。

4.3 用户及系统管理类

4.3.1 用户管理

对用户进行增、删、改、差等操作,用于后台管理。

4.3.2 系统管理

设定角色能组、权限组,对用户进行归类增、删、改、查等操作,用于系统后台管理。

5 结束语

本文研究了基于B/S模式下的物流运输管理系统,重点实现了系统的客户服务、物流运输业务、用户系统管理等功能,将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结合,推进物流运输向信息化、专业化转变,为打通面向客户、面向市场的高速现代物流运输通道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诚.铁路物流发展理论及其支撑技术研究[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1.

篇2

2系统数据流模型构建

为了明晰系统的数据逻辑和数据流向,更好的支持系统开发,必须构建系统数据流模型.根据系统业务流程,系统分成订单处理、运输业务、运输调度和运输监控管理等功能模块.为了明确各功能模块之间的业务往来与数据传递,需要细分各功能模块的细节.同时明确系统的外部实体、业务处理功能、数据流向以及数据存储等之间的关系.经过各功能模块的层层细分,数据采集、处理、传递、存储、流向的确立,得到系统数据流程模型见图2.

3系统实体关系模型构建

更好的构建系统的数据库,通过实体概念模型来描述所需要开发的系统内部实体、属性以及内部实体之间联系.系统内部实体包括客户信息、货物信息、车辆信息、司机信息、路线信息、有效订单、托运单、跟踪表、GPS信息、应收账款、评估表等.实体与实体之间有1对1、1对多和多对多的关系,如1台物流运输车根据车载终端的ID号,对应产生1个GPS记录数据文件信息;1条路线信息可以被多张运输单调度;但是1台运输车可以产生多张运输单信息,而1张运输单可以调用多台车来完成.

二、系统的开发与实现

为满足物流运作网络化需求,系统采用B/S的开发模式.以网络GPS数据和本地数据为依托,利用ASP.net技术、Google电子地图和GoogleMapsApi接口技术,开发物流货物动态跟踪管理系统,实现不同权限不同区域的人员通过互联网实现相应的管理和服务.

1订单管理与调度

订单管理包括对订单的接收、审核、调度、传递、查询跟踪等.在整个运输作业过程中,以“订单状态”作为关键字段,实现订单处理、传递、存储、打印与跟踪,指导整个物流作业过程。

2运输调度实现

对确认并已审核的运输订单进行运输资源的调度,实现路由选择、车辆配载、人员安排,以及临时换车等.

路线选择。利用Google提供的GoogleMapsApi接口和GoogleMap数据库,实现包括建议路线的条数、每条路线的距离、运行所需的时间等信息的运输线路选择.线路选择的实现通过三个步骤来完成.

1)地图加载。在web页面HTML源文件利用URL地址导入用于访问GoogleMapsJavaScriptAPIVersion3.0接口函数库文件,如通过“http://maps.google.com/maps/api/js?sensor=true&language=zh-CN&region=CN”,调用谷歌中文地图,通过调用*.js文件实现地图接口函数库的加载引用.

2)地图初始化参数的设置。通过地图初始化,可以完成地图对象、地图缩放比例、地图中心点、地图类型、街景模式开启、地图显示容器等参数的设置.将这些参数封装在一个initialize方法中,在一个HTML页面中调用这个initialize方法即可以实现Google地图的加载与显示.地图初始化参数设置实现过程为:(1)通过google.maps命名空间的Latlng类声明一个latlng对象用于指明Google地图显示的中心点.如以某已知地点所在的经纬度坐标为中心点,声明一个变量myOptions,指出显示的Google地图类型集,说明地图的显示比例、地图显示的中心位置、地图的类型以及是否开启街景模式等信息.(2)通过Google.maps命名空间的Map类初始化一个Map对象,构造包含Google地图显示的HTML容器(DIV层)和Google地图类型集(myOptions对象)这两个参数的Map类函数,实现在系统地图显示的位置、显示比例为、地图显示的中心位置经纬度坐标,路标类型和启街景模式等的显示.

3)路线显示。支持用户包括路线起止地点、出行方式,是否提供多条备选路线、显示的路线是否避开高速路以及是否避开收费道路等多种综合线路信息的服务,并能显示比较详细的运输路线信息.如在route.js中创建一个DirectionsRen-derer类对象directionsDisplay以及一个Direc-tionsService类对象directionsService,调用Di-rectionsService类的route方法向路线服务发送请求,需要为route方法传递一个路线请求参数DirectionsRequest对象常量.通过用户界面的选择,在DirectionsRequest类对象中包含路线起始地点、路线目的地点、出行方式,是否提供多条备选路线、显示的路线是否避开高速路以及是否避开收费道路等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反馈路线服务,并且显示在directionsDisplay对象中.

车辆配载及人员选择。系统支持未调度的订单信息和可调度的车辆信息的可视化显示来提供调度时选择,也可自动的根据线路信息和订单上的货物类型、体积和重量等信息进行匹配合适的车辆.当所选择的车辆配载完成后,点击提交按钮,把车辆信息传递到运输单管理界面供司机等人员的选择.系统支持多种选择条件的车辆和司机匹配调度,通过查看历史记录、路线、司机资质等调度司机和路由的信息,完成车辆配载、人员和线路的调度形成相应的运输作业单指导各环节的物流作业.

3运输过程监控

运输过程包括发运、实时在途监控、到货、签收等过程,通过在途监控,可以实现车辆定位、轨迹回放、紧急状况处理等功能.

实时在途监控。系统支持以订单号、车牌和车载终端ID号等关键字段,通过GridView控件实现某车载终端在指定时间点的经度、纬度和速度等信息的可视化显示;通过Google.maps.MarkerImage函数区别显示超速和正常速度状况.在定位查询页面中,用户可以通过输入订单号等关键信息,系统利用Geocoder函数向Googlemaps服务器请求地址解析并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同时采用infowindow函数在新窗口显示订单号、运输单号、当前位置经度、纬度、速度等信息.通过点击定位按钮可以在地图上显示出运载车辆实时的位置,并可以通过链接查看订单和运输单详细信息,见图4.

篇3

运输不仅是物流的重要职能之一,同时运输贯穿于产品的整个流通过程之中,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分销这一过程中,各个节点之间物质实体的联系也是运输, 任何产品都不可能不经过搬运装卸、包装、运输、保管就立即消费。 运输不仅横贯了企业的各职能部门,而且越过了企业的边界将上游和下游的企业联结起来。然而目前我国物流运输业仍处在起步发展的阶段,为此本文就目前我国运输管理与物流管理的关系与未来发展前景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物流运输的起源

中国的物流落后于发达国家,但在历史上我国早在隋朝京杭大运河沟通南北承担南粮北运的国脉操作中,就有了物流的实际运作。

物流理论真正起源于美国,即起源于二战期间的美国后勤管理,英文为logistic。二战后美国真正形成并发展了物流理论。其后物流理论随美国对日本的保护也传入了日本,日文直接产生了物流的词语与概念.而我国则是在80年代改革开放后随大批留日学者的带入从而直接延用日文“物流”,从而引进了这门研究。物流研究产生在当代有其必然趋势,发达国家之所以开始研究物流是由于其逐步进入后工业时代利润逐步减少,而其追逐利润的嗅觉迫使其开始发掘这块被其所称为“第三利润源泉”的物流领域。 物流日前发展迅速还有一个重大原因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使得生产全球化,消费全球化,消费与生产都已经穿越了国界,同时生产分工的更加细化,物流的运作变得更加复杂,成本日益庞大,于是出现了专门从事物流操作的经济实体,这也是劳动分工的必然结果。二、运输管理的现状

1交通运输是人类社会生产经济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交通运输的需求迅速增长,从而形成了现代交通运输业。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在整个社会机制中起着纽带的作用。交通运输既是衔接生产和消费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保证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联系交往的手段。因此交通运输业在现代社会各个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2我国公路发展概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有了迅速的发展,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伴随着公路网技术水平的提高、汽车工业的不断进步,公路货物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公路货物运输无论在运输量绝对水平或在全社会货物运输中所占比重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伴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活跃,区域间经济交往和货物交流的日趋频繁和道路条件的改善,货物运输平均运距也有所提高。我国公路网络由国道、省道和县乡道路构成。国道为我国公路的主骨架起着连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重要城市、港口、车站、工农业生产基地等作用。省道和县乡道路是国道的支线,起着省区范围内城乡之间联系和通过国道与省外联系的作用。

三、影响我国公路货运发展的诸多因素

1 交通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虽然我国的交通运输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我国现有的交通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仍然很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不断增长的需求。我国按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计算的运输网络密度,不仅远远落后于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就是与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交通基础设施的缺乏,特别是在主要运输通道上客货运输能力严重不足,将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 交通运输设施的区域布局不利于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

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只有各地区之间实现了协调发展,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才能得以保证。目前我国东部地区交通比较发达,而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交通比较落后。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受到了落后的交通运输的严重制约。而中西部地区地域广大,资源丰富,西部地区又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他们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3 交通运输业的能耗高、污染严重,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过去的一个时期内,交通运输的快速增长,是以较严重的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交通运输的大发展是必然的趋势,若按照目前的交通运输现状延续发展,势必对资源和环境造成更加严重的影响。

4 较低的交通运输技术和装备水平影响着运输效率的提高。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装备方面有了较大发展,但从总体上讲,我国交通运输的技术装备水平上仍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技术状况的参差不齐和运力结构的不合理,既严重影响了运输效率的提高,又浪费了大量能源,还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四 影响公路货运发展问题的应对措施

1 合理配置运输网络,在规划运输网络时,应合理配置仓库、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以及中转站、货运站物流节点。统一考虑做到既满足销售的需要,又能减少交叉、迂回、空载运输、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在设计和利用运输线路时,要进行运输线路优化。

2 提高车辆运行效率,努力提高车辆的运行率、实载率、减少车辆空载、迂回运输、对流运输、重复运输、倒流运输现象,缩短等待时间或装运时间。提高有效工作时间,从而可以有效地促进运输的合理化。

篇4

1铁路运输及其特点与应用

1.1铁路运输的特点

铁路运输是在铁路上利用车辆编成列车载运货物、由火车头牵引的一种特殊的运输方式。铁路运输主要承担的是距离较长、批量较大的货物的运输,其中包括整车运输、零担运输和集装箱的运输。铁路运输主要选用敞车、平板车、凹形车、钳夹车、游车等运输工具。

1.2铁路运输的利弊

1.2.1铁路运输的优点

铁路运输最大的优点在于其运输量大,由于运输量的增大使得其运输成本相较于其他运输方式而言成本更低,铁路运输一般对于货物的包装要求也很低,由于铁路受天气影响很小,可以全天候不分季节的进行运输作业,铁路的铺设等都具有确定性,货物运输的时间、地点以及铁路之间的衔接性也有很大的准确性,安全系数大,风险比其他的运输方式小。

1.2.2铁路运输的缺点

铁路运输由于自身选择路段的确定性,也相应的减少了运输的灵活性,受到铁路网络的影响很大,同时,在铁路运输开始前对于相应运输路段,运输货物等各方面的准备工作也比较繁杂,为了控制铁路运输的成本,发车的效率比较低,由于铁路运输途径多站,经过每个站台都需要重新的编组,所以运输速度变得相对较慢,周期也比较长(除专列之外)。

1.3铁路运输的应用

针对不同的要求需要不同的运输方式,铁路运输的应用十分广泛。在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工程局有限公司哈萨克斯坦项目中,采用的是国际联运的运输方式,以KC31为例,始发站在中国廊坊在运输过程中经过不同的国家,经过大大小小的车站,经过多次编组,最后到达终点站恩巴;不仅仅是在国际运输中,在日常生活中,例如网上购物,在大部分的情况之下也是采用铁路运输的方式。

2道路运输及其特点与应用

2.1道路运输的特点

道路运输主要是指利用各种各样的车辆的载货运输的运输方式,运输数量相对较小,运输距离相对较短,但是灵活度相对于铁路而言更加灵活,可以抵达铁路、水路所无法触及的地方。

2.2道路运输的利弊

2.2.1道路运输的优点

道路运输的方式,主要依赖于道路和车辆,灵活性较高,只要有路就可以抵达大部分的地方,这是其他运输方式无法比拟的地方所在。道路运输可以实现“门对门”的直接运输,中间不需要像铁路运输一样经过大小站台和多次编组,不需要转运。

2.2.2道路运输的缺点

道路运输主要依靠车辆运输,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其载货量相对较小,受天气路况的影响相对较大,由于运输数量小,运输的成本也相应的提高,不适宜长途运输。对于超大的货物来说,需要提前考察路段、涵洞、限高等特殊因素的影响,经过多个城市时需要办理通行证。

2.3道路运输的应用

就公司老挝、缅甸的项目而言,目前公路运输确实是主要的运输方式。国内物流公司将老挝和缅甸项目所需要的货物分别集中在中国云南的磨憨口岸和云南的瑞丽姐告口岸,各段的货运办理好国内出关和境外进关手续后,通过道路运输将项目所需且已经在口岸的物资通过道路顺利运到目的地。

2.4道路运输的注意事项

道路运输的方式受到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相对比较小,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所需要考虑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城镇政府为了保护路段的平整度,很多地方都会设置“限高”,不同的区域、省份之间如果车辆通行都是需要缴纳一定金额的过路费,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还因所运输的物品不同,对于车辆的折损程度也不尽相同,这些都会导致运输成本的增加,都是需要事先考虑的问题。

3水路运输及其特点与应用

3.1水路运输的特点

水路运输主要是以船舶、货轮等运输工具在海洋、河流、大江等载运货物的运输优势,运输货物的数量与其他同体积的运输工具相比是最大的,大型的船舶可以运输数万吨以上的货物。

3.2水路运输的利弊

3.2.1水路运输的优点

水路运输对比于其他运输方式而言,最大的运输方式在于运输能力和运输成本上,由于水路运输依靠的是现有的河流、海洋等,因此,在前期投入中成本就相对较低,另外,在运输过程中,货轮可以承受的装载数也在数万吨以上,运输能力、运输成本都处于优越地位。

3.2.2水路运输的缺点

水路运输依赖于海洋、河流等,由于这些自然因素的影响确实减少了前期的成本投入,但也恰恰是因为这些原因,水路运输的局限性也大大增加了。水路运输的主要缺点在于运输速度慢,受到港口吞吐货物能力大小的影响以及遇到恶劣天气无法进行货物输送等弊端的影响。

3.3水路运输的应用

在实际的应用中,水路运输主要分为集装箱运输和散杂货船运输两种运输方式。集装箱运输就是指以集装箱这种大型容器为载体,将货物集合组装成集装单元,以便在现代流通领域内运用大型装卸机械和大型载运车辆进行装卸、搬运作业和完成运输任务,从而实现货物“门到门”运输的一种新型、高效率和高效益的运输方式。使用集装箱运输,可以直接从仓库发货,运到收货人的仓库,避免中间货物装卸。散杂货船的运输主要应用大型的设备、散装的货物与材料等短距离的海洋运输。承运超大件的设备,大宗的散装货物和不适用于集装箱的货物,散杂船运输方式所运输的货物不受外形、重量的影响,可以选择较近的港口和适合自身要求的船舶承运。

3.4水路运输的注意事项

在水路运输的过程中,受到的“水汽”因素的影响比较大,也可能会使得所运输的物品受潮,因此,在运输开始之前就应当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对于潮湿度极为敏感的物品来说,就不建议选择水路运输的运输方式。

4航空运输及其特点与应用

4.1航空运输的特点

航空运输是以飞机为主体的载运货物的运输方式。如果采用直升机直达的运输方式则不需要很大的前期资金投入,如果采用民航机运输则除了需要修建跑道外,其他的前期资金投入很少。

4.2航空运输的利弊

4.2.1航空运输的优点

飞机在日常生活中是速度相对较快的运输工具之一,利用飞机为载体进行的货物运输可以提高货物的运输速度,降低货物运输所需要的时间,保证货物的质量,降低货物的损失。

4.2.2航空运输的缺点

在大多数情况下,一般不采用航空运输这一运输方式。飞机运输货物量比较小,并且运输成本也比较高。此外,航空运输对安全性的要求也比较高,对于易燃易爆、腐蚀性、放射性、磁性以及压力容器等较危险的物品都是不允许托运的,所受到的限制比较多。

4.3航空运输的应用

航空运输的优点是周期性短、时间快,对于一些急需的货物或者是保鲜期较短等类似鲜花、药品的货物而言是最佳的运输方式。比如:在国家大型的工艺建造中紧急需要一些体积小,密度高,价格高这样的器材,或者是药物的运输,使用航空运输的方式是比较合适的。

5多式联运及其特点与应用

5.1多式联运的特点

多式联运是指相关负责人把货物从指定的接货地点发往指定的收货地点的运输过程,采用铁路、道路等多种运输方式相互配合的运输方式,多式联运是一种较高级的、优化的运输方式,可以极大的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由负责人和托运人签订合同,实行一站式服务,全程负责货物运输。

5.2多式联运的利弊

5.2.1多式联运的优点

多式联运是一种以实现货物整体运输的最优化效益为目标的联运组织形式。它通常是以集装箱为运输单元,将不同的运输方式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连续的、综合性的一体化货物运输。铁路运输的受天气影响小,适合长距离的货物运输;道路运输的灵活度高,可以实现“门对门”的运输方式;水路运输的运载量大,成本低;航空运输周期性短,可以实现货物的快速运输。

5.2.2多式联运的缺点

多式联合运输的主要缺点在于各种运输方式选择的复杂性,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做好充分的前期工作,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保证运输的正常运行。

5.3多式联用的应用

多式联运已经得到国际的认可,并且在国际上也开始投入实施。比如:非洲尼日尔重油发电项目,其中发电设备等物资来自于欧洲,通过国际多式联运的运输方式就可以保证货物在最短时间内保质保量的抵达指定地点。

5.4多式联运的注意事项

多式联运的优点在于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并且保证货物在恰当的时间到达指定的地点。这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具有很好的协调能力,确保各个环节不出现差池,只有这样,物流工作才可以高效顺利的完成。

6结语

综上所述,要做好国际物流管理与多种运输方式的选择和应用工作,就需要工作人员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运输优化方案和应急预险工作。应当全面考虑货物类别、时间、地点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满足多方面要求的前提下,选择成本低、效率高、安全系数高的运输方式。

[参考文献]

篇5

一、引言

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是表明物流工作者具有从事其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是物流企事业单位招聘、录用工作人员的主要依据。随着我国劳动就业制度的逐步完善,国家职业证书制度作为其一项重要内容必将成为劳动者就业的门槛。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认证标准是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制定的,它对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具有指导作用;其认证考核与鉴定方式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内容提供了重要的教学参考依据。《运输管理》课程是根据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而确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它是针对物流运输相关工作人员,从事不同运输方式下货物托运、合同签订、运费核算、单证制作、单证流转、货物跟踪、货物交付等工作,解决物流运输过程中实施运输计划所涉及的货物的接、转、发、交等问题而设置的课程。作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重要的核心课程之一,《运输管理》也是物流师所应具备的重要内容之一,对物流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目前,对高职院校《运输管理》教学方面的理论探讨较多,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运输管理》教学内容项目化;二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运输课程开发与设计。而针对高职《运输管理》课程教学与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有效衔接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在物流市场及行业调研的基础上,以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要求为基准,合理设置《运输管理》课程的典型学习任务,探寻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衔接的有效途径。使学生在学习《运输管理》之后,能够掌握职业资格认证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熟悉基本概念,明确运输的实质和工作要点,掌握运输的基本原则、常用操守和技能,为将来所从事的运输服务、国际贸易、第三方物流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运输相关工作内容与职业资格认证要求

为了使物流专业运输课程教学目标与职业证书对接、课程设置与职业标准相吻合、教学方案与不同等级的职业标准相对应、教学内容涵盖职业标准的要求,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与座谈会,组织企业人员与专业教师共同对运输工作人员的知识与能力进行分析,针对岗位进行工作过程剖析,从职业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分析、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结合职业资格标准要求,构建出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结合的学习内容。

1.典型工作任务。通过行业企业调研、实践专家访谈,将物流行业运输方面的代表性工作任务进行了整理,归纳出典型的工作学习任务(主要包括:不同运输方式单证的处理,不同运输方式交通工具的选择,运输作业及过程的跟踪,运输调度安排的执行等)。

2.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中运输管理技能要求介绍。物流师是专门从事物流行业工作的人员,具体包括从事供应、采购、运输、储存、产成品加工、包装、回收的安排和物流相关信息的处理等工作的人员。本职业共设四个等级,分别为:物流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助理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在物流员、助理物流师、物流师的技能要求中分别对运输管理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具体如下页图1。

3.运输课程内容与行业就业、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运输管理教学内容的确定,是运输作业―>运输执行―>运输管理为总线,以行业企业调研为依托,提炼出运输作业及过程的跟踪、运输方式与交通工具选择、运输调度及运输路径优化、运输商务管理、处理单证处理等一系列典型的工作任务,同时,结合国家物流师职业资格标准中对物流员、助理物流师、物流师等三个不同等级的要求,总结出各个层次需要的学习任务(如:运输概论、五种运输方式的组织与管理、不同运输方式费用的计算、联合运输管理、运输计划编制与调度安排、运输市场管理、运输成本管理、运输优化等),这些教学任务可以根据不同院校培养目标中不同的要求,再进一步的细化,制定满足符合自己学生特点的学习内容。

三、总结

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标准从实质上反映了不同工作岗位对课程结合的要求,合理的课程内容设置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衔接的关键。将行业要求、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要求的知识与能力列入运输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有利于学生清楚自己要学的知识,明确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篇6

物流运输;行动导向;教学改革

物流管理专业是我院重点专业,面向物流运输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和报关与报检及货运岗位三个岗位群,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掌握专业基本知识,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具有“责任心、真功夫、好习惯”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在教学中就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结构打破传统的知识体系,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主线,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行动导向,本文以《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课程为例,尝试探讨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改革。

1行动导向教学的涵义

行动导向教学是以“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完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从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看,知识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实践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回到实践中去。行动导向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大任务分解成小任务。教师要分层次地给学生下达行动导向。教师下达给学生的行动导向过于容易学生就会认为没有挑战性,从而失去兴趣;教师下达给学生的行动导向过难,学生又会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失去学习的信心。因而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分配不同层次的行动导向,让不同学情的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

2教学课程定位

“运输”是物流过程的主要职能之一,是物流过程各项业务的中心活动。物流过程的其他各项活动都是围绕运输而进行的,物流合理化在很大程度取决于运输合理化。《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主干课程,主要阐述运输学的基本理论、运输的五种方式及在物流活动过程中涉及到其他内容和技能。在教学中结合理论和实训课教学,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物流运输组织管理实务工作和职业技能。应具备的专业能力:

掌握相关交通运输政策与法规;

掌握货运合同订立与履行的原则和方法、变更和解除的条件,具备运输责任的划分及事故和违约的正确处理能力;

掌握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实务工作组织管理能力,如制单、车辆调度管理、国际货代业务及物流运输整个系统的组织管理能力;

掌握整车货物运输、零担货物运输、集装箱货物运输、特殊货物运输等的组织程序和管理方法;

能合理对运行车辆进行优化组织;

3实施行动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改革

在“任务驱动”的教学思路指导下,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则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力求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营造互动、交流、协作的教学情境。一方面注重从实际寻找问题,激发学生思维;另一方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在教学改革中,我们摒弃那种完全按照教材将教学内容从前到后逐一讲解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在教学中依据相关物流岗位群实际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并且充分调动学校的各种教学资源,以够用为主,突出重点,大胆略去实际应用性不高的内容。但同时又注重实践教学,借助于大庆周边与我院有协作关系的物流企业,把学生带到真正的物流企业,让他们亲身感受并体验真实的物流运作活动是怎样进行的,让他们提前接触企业,了解岗位工作,在完成相应的学习或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获得工作过程知识。从学生和企业反馈回来的情况来看,效果相当喜人,学生对课程及专业的认可度和关注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使得本门课程的教学取得很好的效果。

以运输合同这部分的教学为例,在班级中成立模拟工作小组,采用角色模拟法,根据项目的任务,建立模拟工作情景:①订立并履行运输合同,②在履行运输合同的过程中遇到问题,需要变更运输合同或解除合同,③划分运输合同双方的责任,④当货运过程中出现事故和违约时如何处理。每个工作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的任务,在学习与模拟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技能的反馈与纠正,学生能得到老师及时的指导。并且每个项目任务教师都要进行评价考核,学生在听取教师的评价考核后,再不断地完善,不断提高,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4教学评价改革

考试是为了真实反映教学质量、检验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的的方法。针对过去只是期末一张卷子定成绩,学生平时学习状态不积极甚至只是考前突击复习的状况,我们化整为零,确定了采用多种考核评价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分阶段设置灵活的考核任务,结合学生平时课堂练习、模拟任务的完成、实训任务的完成、下场锻炼等情况,力求从多方面寻找和捕捉学生学习的积极一面,并及时予以正向鼓励,尽可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而且也有效的促进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结论

如果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教学效果就是检验教学改革的最好标志。我们要的不是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些理论而不懂得灵活运用。《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明显提高,学生在完成相关模拟任务时,能主动到图书馆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结合课堂学习的知识,认真地进行小组讨论,形成最后的方案;在现场实习中,能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较好地完成下达的任务要求,得到企业的好评。这些具体实践证明了基于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潘意志.任务驱动法在运输管理实务教学中的应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3)

篇7

…………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经济的发展不仅依靠社会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还需要借助科学和信息技术,这一点,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物流行业当中表现尤为明显。例如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条形码扫描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等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物流管理当中,并且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利用物流运输管理系统开展业务。国外的运输管理系统为了应对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放弃了传统的卡车运输业务模式,转变为多式联运业务的模式,例如目前被广泛使用的海陆、海空、海铁几种形式,充分发挥了联合运输的特点。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运输管理,已经由简单的单一式运输,转变为依靠集装箱为载体的多式联运。“ITS”是美国的职能运输系统的英文简称,这个系统利用信息的整合,对运输进行优化后提出合理的解决策略,真正实现了物的移动。运输管理系统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节约了企业运营成本和时间,同时也提高了运输的可靠性,使驾驶员、车辆和道路之间达到一种高效而和谐的统一。目前,国外的物流系统供应商很多,包括SAP、PeopleSoft、SSA、QAD等等,这些企业开发的软件系统大都有明显的行业特点,可以有针对性的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在我国,调查显示,2013年1-6月份,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5.5万亿元,相比于2012年同期的4.6万亿,同比增长19.6%,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总体费用增幅减缓,但是运输费用所占的比例却居高不下,目前,运输费用已经占到社会物流总费用的52.5%,专家估计,这一比率还将继续扩大。从2002年起至今,原油价格涨幅高达400%,这大大影响了物流运输的费用,再加上近年来道路运量持续激增,道路运输费用的增幅远远高于社会物流总费用的增幅,由此可以看出,物流过程中运输费用比例和数量不断扩大。随着物流的发展,我国第三方物流运输管理系统的普及率正在逐年提高,国内用友、金蝶等软件幵发商,抓住这一时机,率先占领了市场,不仅将软件应用于企业,还为高校培养物流专业人才提供了院校版软件进行学习。在各大物流企业当中,己经使用运输管理系统的物流企业约占29.4%,但是在这些企业中,将客户关系管理、财务管理与运输管理系统配合使用的比例不超过50%,一些新技术,例如GPS、GIS等应用比例极低。企业的经营者希望以最小的成本投入获取综合强大的物流软件,然而在培养专业物流人才的过程中,则更需要功能更加细化和完整的软件系统。这一差异性,给我国物流软件幵发企业增加了难度。

……………

第2章第三方物流运输管理综述

2.1第三方物流综述

“第三方物流”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欧洲发达国家,于20世纪90年代流入我国,简称3PL或TPL,即Third-Party Logistics。“第三方物流”是“业务外包”的延伸,所谓的业务外包就是企业对自身和其他企业进行动态配置,将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服务通过外部的资源展现出来。第三方物流是指生产企业自营物流的条件下,难以提高经济效益,于是把重点放在生产加工环节,通过签订合同,将原本需要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进行处理,同时借助信息系统,随时了解业务进展情况,及时与物流企业联系沟通,以实现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控制整个物流管理。因此,第三方物流也被称为合同物流。3PL的核心是第三方,它与第一方或第二方合作,提供专业物流服务,所以它是独立的个体,并不属于第一方或第二方,它不拥有商品,也不参与商品的买卖,只为客户提供物流服务,这是一种契约关系。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前身,一般为运输业或仓储业,3PL服务就是将其基本功能进行延伸,发展增值服务,例如仓储业不仅向客户提供储存保管业务,还可以对商品进行简单加工和配送,方便客户的同时,还增加了企业的额外收入。

……………

2.2运输管理系统综述

2.2.1运输管理系统的定义

“TMS”是运输管理系统的英文简称,作为一种“供应链”分组下的操作软件,它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提高物流管理及其他相关业务,内容涉及十分广泛,包括:为客户提供运输方案的优化、处理货物索赔理赔工作、编制物流运输计划书等。首先,运输管理系统通过建立统一的调度管理平台,对运输车辆和驾驶员进行统一管理,配备智能调度提醒功能,避免驾驶员疲劳驾驶,实现人性化管理;其次,系统能够快速准确的处理订单,按照订单信息进行涉及车辆配载、最短路径设计,保证运输的高效性;第三,利用GPS、GIS、GSM实现对车辆的实时跟踪管理,并将反馈的消息及时处理,方便客户査询。不合理运输最严重的表现形式就是空驶运输。在实际运输管理中,有时候需要从货源不足的地区调运空车到货源充足的地区,从管理角度来看,不能称之为不合理运输。但是,在始发地和目的地货源稳定的情况下,因对货源 计划不周,而导致的空车调运,就是典型的不合理运输。

……………

第3章第三方物舰输管理系统的分析........... 14

3.1 系统建设目标分析.......... 14

3.2 系统开发基本原则分析.......... 14

3.3 系统模式 ..........15

3.4 第三方物流基本业务流程 ..........18

3.5 运输管理业务流程分析.......... 19

3.6 第三方物流运输管理系统决策分析.......... 20

3.7 第三方物流运输管理信息平台分析.......... 22

第4章第三方物㈣输管理系统设计.......... 25

4.1 计算机约束.......... 25

4.2 系统架构.......... 27

4.3 人员定位和职责划分.......... 28

4.4 信息平台结构.......... 29

第5章相关算法的优化与实现.......... 38

5.1 Dijkstra 算法.......... 38

5.2 车辆积载的算法.......... 43

5.3 系统实现.......... 46

第5章相关算法的优化与实现

5.1 Dijkstra 算法

“最短路径算法”是用于解决运输过程中最短路径问题的算法。如:Dijkstra算法、SPFA算法、Bellman-Ford算法、Floyd-Warshall算法等是常用的路径算法。“Dijkstra算法”,是最常用的,它是由Dijkstra于1959年提出的,其用于解决图中两点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问题,该算法成为一种典型的最短路径算法,也成为其他算法的基础,适用于计算一个节点到多个节点的最短路径。在实际运输过程中,运用Dijkstra算法时,需要结合实际道路网络的特点和变动,来进行程序设计。首先,将道路网络假设为权值非负的无向图,若任意两点间有并行道路的话,为了区分道路,可在其间各选一点。根据计算需要,可将权值表示为距离、速时间、造价等不同数值。权值取整,以便提高计算速度。

……………

结论

篇8

当前,我国第三方物流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基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产品的生产周期逐渐缩短,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以及客户对产品质量和服务要求的持续提高也推动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物流服务外包方与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表现出不同的利益主体性,它们二者都是具有独立资格的法人,根据二者的性质来看,企业的内部管理并不能实现企业内部物流服务的管理和协调,只能通过物流外包企业与物流提供企业之间的商业合约明确双方的权利、责任和利益分配等,实现了企业与物流服务企业之间的互利共赢。

二、物流服务外包风险的成因

(一)决策的有限理性

在物流自营和外包决策以及物流服务商选择阶段,由于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工商企业的业务外包过程中,其所能获得的物流服务商的信息十分有限,也就是不可能寻找到所有的物流服务商,也不可能完全获取每一个物流服务商的信息。其所掌握的信息在一定的层面上而言是不完全的。企业所掌握的有限信息致使企业在选择物流服务商时受到了影响,在对物流外包企业判定的不明确的状况下,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做出错误的选择,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风险。

(二)信息的不对称

物流外包协议签订之间和签订之后,合约的双方都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特性。就整体上来说,物流服务商具有明显的信息优势。而企业则在很大程度上处于信息的劣势,为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潜在信息风险。物流服务外包市场化过程中,在物流外包业务中,由于供应商和用户之间具有十分明显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从而导致了物流提供商和需求方之间无法建立有效的联系和互动体制,第三方物流的服务效果难以得到有效的体现,例如,当物流服务质量信息的不对称时,将会出现逆向选择,市场的杠杆作用体现不出来,从而不同程度地影响到物流服务外包市场化的顺利进行。在第三方物流服务合约的设计中,物流服务外包与承包方还存在很多问题,信息传递不顺畅,显著降低物流服务外包质量。信息的不对称将导致严重的道德风险问题。对此,学者展开了激烈的探讨。

信息的不对称可根据物流服务外包签约阶段进行划分,具体分为物流服务签约前和签约后。实际上也可称为事后信息不对称和事前信息不对称。事前信息不对称是物流外包服务进入市场的阶段中,由于提供外包物流服务的企业充分明白企业内部的服务能力、物流服务水平以及质量,但是物流外包需求方由于处于信息的劣势并不明白提供物流服务企业的真切物流能力、水平和质量,仅仅只能根据物流服务提供方的相关概率估算,建立对企业物流服务的整体评价。这样就构成了两种最基本的市场化的物流服务外包模式:一类是占据信息优势的,掌握了私有信息的物流服务企业签下物流服务外包合约,或者在合约签订过程中具有有利的地位,抑或由于私有信息的展示而获得了物流合约。另一类是通过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提供具有信息甄别条款的合约物流服务商,使其能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合作模式。

在需求方与物流提供企业订立了合理合法的合约后,此时,物流服务的提供方根据物流任务所进行的行为以及相应行为中的信息也属于提供方的私有信息,这是事后不对称信息。事后不对称的信息是在物流提供方实施物流活动后获得的信息,由于事后不对称信息的积累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道德风险。事后信息的不对称应通过最优激励合约设计实现,从而最终以合约的方式实现对物流服务供应商的制约,实际上也形成了对合约双方的制约。

三、企业市场行为分析

物流服务市场上信息的不对称,致使关于物流服务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研究成为了热点。对物流外包市场的研究成果主要在于建立非对称博弈理论模型。杨帆认为物流外包企业实际上构成了委托和的关系。第三方专业物流企业常常拥有物流外包企业所难以知晓的私有信息。由此,物流外包需求企业对物流提供方的选择的过程中,将可能导致逆向选择。

刘建香看来,物流市场服务失灵将能解决逆向选择所导致的市场失灵,若第三方专业物流企业发送出信号,那么也就是建立了物流外包企业的质量保证,同时也预想到了物流外包企业所产生的物流服务产生的质量信号,同时也对物流外包的选择判断,同时也可选择最优化的信号依存战略;同时,第三方专业物流外包企业明确了解到第三方物流专业企业给定的类型和信息效应的策略,由此可根据专业的信息判断明确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行类型和运行模式等,就物流提供企业的整体建立宏观判断,而后进行企业最优化的选择。

物流外包企业逆向选择的另外一个解决的方式是在物流提供企业之间进行信息甄别。这对物流外包企业的信息掌控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信息的甄别建立在物流需求方对物流提供方的整体评价上,田宇的文献研究中,在物流服务外包合约中增加惩罚因子或者激励的因子。由此通过不同的因子甄别第三方物流所提供的信息。低能力的物流提供商与企业外包合约中应包括激励因子或者惩罚因子二者中其一。物流外包企业与物流提供者的合约中激励因子高的状况下,具有较低的初始支付;合约中的惩罚因子高,则初始支付较高,由此可知,影响因子与初始支付值之间存在反比例的关系,也就是高风险的物流外包将具有较大的利润收益,低能力的物流则由于能力不足而难以承包企业的物流任务。

通过对物流服务市场的特殊性以及其特征进行描述,保证研究成果的具体、实用和可操作性,是物流外包运作和管理的重要研究方向。物流外包也有很多运作方式,到目前为止,主要的运作方式就包含了人们经常提及的第三方物流,关于第三方物流这个概念,还有一个其他的解释,就是OEM模式,这种模式主要体现在NOKIA等科技产品公司,大多都是NOKIA这些科技公司本身就掌握了很关键的核心技术,再以这些技术为中心,之后再从事很多电子产品的研发或者是市场调研等,在电子产业中,很多的公司都会比较专注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其次就是第三方物流公司,它们大多都是通过一些运输,仓储,配送等业务来为其他公司服务,属于比较专业的业务服务公司。

四、最优激励合约设计

信息经济学中有一个基本问题在于委托关系中的最优激励的合约设计。相应的研究成果基本定型。物流外包服务中一定程度上而言属于典型的委托关系。对物流外包服务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何燕设计出了分层合约,是指第三方物流企业收入与物流外包企业收入存在固定的比例。从而构成了对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行为的激励,同时也分担了物流企业的风险。同时,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承包外包企业的物流任务,同时也在一定程度商分担了物流外包商的风险。随着第三方物流企业所承担的比例的持续增加,低能力的物流服务企业将难以承受较高的风险从而自动退出物流外包的市场。

凌艳, 严广乐以委托理论为依据,增加了信息激励变量,从而构建了第三方物流外包方与物流服务提供者之间的委托关系模型,通过对第三方物流中道德风险问题以及激励机制的分析,同时分析了物流外包企业所付出的成本,以及物流服务商提供的激励报酬强度系数的影响因素,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物流服务企业激励机制,明确了物流服务体系特征以及物流服务外部服务状况的变化和物流外包成本所造成的影响。

李彦国, 钟胜的研究中明确了企业物流外包企业在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双重条件下,最优激励合约的签订保证了高能力的物流公司将选择合约中含有高激励因子,在物流企业的选择中选择较低固定收入且较低风险的物流承包项目,这样的最优激励合约能在合约签订后对物流提供企业建立持续的激励体系,由此为物流企业的持续激励合约的建立提供了发展的经验。曹玉贵, 杨忠直运用委托理论,明确了物流外包企业与物流提供方实际上是委托的关系。分析了在非对称信息下的第三方物流的最优激励选择。第三方物流的最优激烈合约的设计,明确了物流提供方在最优激励合约设计中的影响因素,为外包企业与第三方专业物流企业之间最优激励合约订立提供了经验。

在物流服务外包过程中,受到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场合中这些因素所体现出的形式不同。例如,在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的管理水平、资产能力与努力水平三方面对呈现出不对称信息的情况下,博弈双方的合作策略与竞争体系可以通过最大值原理、委托- 理论来推算出来。但是,必须还要在人为风险中性的前提下, 从而能在相对公平的状况下分析物流外包激励成本、所承担的物流风险成本和物流成本等细节。就此可知,物流外包的服务中,第三方专业物流的管理水平能力、企业所具有的资金水平以及企业的信誉等因素有着直接而关键的影响和作用。因此,能否建立一个有效的监督体制,是否对物流服务承包商进行有效的监督, 也是设计最优激励合约的关键所在。此外,相关企业还要对第三方物流企业道德风险产生的机理及其防范的激励监督机制的分析, 并以相关数据作为评价基础,建立了第三方物流企业道德风险的激励监督, 进而提出了规避道德风险规避对策和建议,最终为企业节约大量不必要的成本开支。

提供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一般接受多家物流外包服务需求的企业的委托,由此可了解到,不同性质、不同行业企业之间具有不同的物流外包特点,物流提供方多任务的运行和管理特征,致使物流需求方和提供方之间的多任务激励合约的优化得到了更多的研究。B. Ho hnstr om等说明,当第三方物流企业从事多项工作时,依据简单的委托-理论所得出的结论并不适用。尤其在特别状况下,固定总价合约相对于激励合约而言较为优化。A. Dix it以物流提供企业的多任务分析以及需求方和供应方之间委托-关系两种模型为研究的基础,分析了经济组织中的激励弱化。从而明确了第三方物流企业中多任务分析方式的重要性。

彭本红等的研究中分析了物流提供者的多任务特性,在构建了多任务模型后,应优化设计合约,从而在持续调整中,选择与物流提供方与需求方最为契合的激励合约。研究结果物流外包企业任务的难度的可预测特点对合约的最优设计影响较大。文献的研究中还提出,物流外包企业应,结合客观的绩效考核与主观的绩效考核,建立合理的指标考核体系,通过持续的评价机制的推动建立物流外包企业与第三方专业物流企业之间的持续合作模式和关系。

参考文献:

[1]秦分队,魏农建.中国物流业竞争力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商业研究.2006(23).

[2]金惠.从交易费用角度看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6(03) .

[3]张向达,张敏,吕阳.彩票发行中委托的博弈分析及制度选择――以即开型彩票为例.财经问题研究.2007(12).

[4]任光强,余建胜,王建华.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的研究.北方经贸.2008(02).

[5]陈艳萍,陈京民.行业第三方物流的可行性研究.江苏商论.2006(07).

[6]薛鸣丽.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风险分析.商场现代化.2007(08).

[7]申风平,颜文虎,党星.第三方物流委托问题解析.商业时代.2007(12).

篇9

信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现代物流管理理念的运用,使铁路企业物资供应管理工作的内涵和外延也发生了极大改变。制度化的管理模式、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科学的安全管理理念为铁路安全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铁路运输企业追求经济效益,必然对铁路企业物流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的“采购 - 仓储 - 供应”模式已不能适应运输生产的要求,只有真正树立现代物流理念,全面提升铁路物流管理水平,切实降低铁路物流成本,才能进一步提高铁路运输企业的经营效益。

一、高物流成本影响运输经营效益的提高。

铁路运输生产物资供应传统的做法主要依赖库存供应,通过提前计划上报需求和准备较富裕的安全库存,长此以来形成较大的物资积压浪费和价值损耗,造成铁路物流成本居高不下,铁路运输企业生产经营效益提高困难增大。主要表现为: 铁路物资采购管理权限不明确,分散采购、多头采购现象严重,节约采购成本效果不明显; 物流信息化水平比较低,覆盖面小,不仅与财务系统没有实现有效对接,而且在物流系统内不能实现快速沟通和信息共享; 获取市场信息手段单一,掌握供应商信息资源较少,导致采购供应渠道单一; 计划大于实际需求,导致库存逐年积压,库存结构不合理,占用资金额度大,库存积压造成的物资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大; 缺乏供应链管理理念,在供应商管理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物流保障在应对防洪抢险等突发事件方面,预案要求不高,响应速度不快,组织供应能力不强。

二、物资集采统供管理模式下物流管理的创新。

为控制物流成本,铁路物资应采用集采统供管理模式,并应该逐步尝试实施一些新的物流管理方法。

1、明确采供职责。

大力推行铁路局直管站,对物流部门进行整合,成立集中的路局直属物资供应站。物资供应站负责全局运输生产所需物资设备的仓储、配送和受路局委托物资的采购供应; 各生产站段由材料科负责提报生产用料计划、领取材料、仓储保管和发料配送及应急用料的采购供应; 物资管理处受路局委托,负责大宗物资和重要设备及关键配件的招议标采购,并对全局物资系统进行专业业务管理。

按规定程序推行物资设备批量采购和集招分供。生产单位按月将物资需求计划在物资信息系统上报后,物资供应段按照管理权限,将需物资处审批的计划进行转报。

物资处对需求物资进行汇总统计,单品种采购资金达到一定金额以上的,集中统一纳入招标采购,选择供应厂商,由其进行分头配送供应。

2、打造现代物流环境下的电子采购体系。

分别以铁路局局域网、互联网为载体,建立和完善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构建供应商管理、信息、询价采购、招标采购和设备管理 6 大平台组成的电子采购体系,并融入路局整体运输生产,形成市场监督、采购供应和物资使用全过程闭环管理的现代物流管理模式。通过建立和不断提升物资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物资管理网络化、信息化工作环境,实现了物资与财务在局域网上的同级信息对接,将各系统的仓库资源和物资消耗在网上进行链接,把物流管理信息从路局物资处向物资供应段业务部门———站段材料科———材料使用车间班组 ( 最终用户) 延伸,扩大了信息共享范围。对物流管理的全过程实时跟踪控制,进一步保证各生产单位制定采购计划和物流部门实施采购决策的科学性,减少过量的安全库存,提高物资使用效能。利用互联网优势,通过网络手段提升招标质量。

3、优化物资库存结构。

路局加强物资成本的预算管理,对站段生产用料计划按月提报审批,需求预测按周调整,从而大大缩短了需求提前期。能有效消除了部分生产需要的“牛鞭效应”,物资安全库存得到合理控制。

对重点物资设备供应采取提前介入机制,通过提高物资计划的准确性、及时性,做到合理快速组织物资保障供应,有效压缩物资在库时间,加速全局库存物资周转。

利用社会资源,拓宽可实行零库存物资供应品种范围,推行引厂入段储备模式,选择质量信誉优良的大型企业和区域定点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扩大生产厂商代保管物资品类和数量,对全局物资消耗量相对稳定的产品实行厂家物资代储备保管,压缩自存物资品种和数量。

4、加强合格供应商管理。

培育铁路物流供应链体系利用路局品牌优势,完善外网电子商务功能,建立供应商档案,形成供应商资源库,定期对供应商进行“星级”诚信监测和综合评价等一系列动态管理。

与专业供应厂家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直达供应的采供双赢模式。减少中间供应环节,节约成本费用,剔除不具备法人资格、产品生产资质的企业及商,对线路配件、牵引供电设备、接触网配件、通信信号设备等专业技术要求高的重要件,取消供应商,直接与经过评审的生产企业签订协议。

5、建立有效应急机制。

提升应急保障能力。针对铁路突发事件和防洪灾及冰雪等自然灾害,为应对可能对铁路运输生产造成的损害,确保及时抢险恢复,应逐级建立抢险应急预案,以抢险文件命令形式下达防洪物资设备明细。防洪备料除保持必要库存外,当地资源充足或厂商供应保障度高的品类物资,采购单位要与之签订代储协议,建立抢险应急物资供应绿色通道信息库。代储物资协议单位和所有抢险工作人员信息要做到公开,当值人员不得脱离岗位,相关人员手机24 小时处于开机状态,人员随时待命,机械设备预热检查,要求全部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篇10

一、铁路运输企业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有非常显著的优势

1.铁路运输作为我国五大运输工具(公路、铁路、空运、航运、管道)之一,以其运量大、运输安全可靠、费用低等在货运领域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为加快我国货物的流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其他运输工具的不断完善(如多条贯穿全国的高速公路的建设、快捷的空中货运的逐渐兴起等)。铁路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铁道部各级领导相继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制定了提高运输质量的百条措施、组建了独立走向市场的物流企业中铁快运公司、中铁集装箱运输中心、中铁特种货物运输中心等企业。这些企业的建立作为现有铁路运输业窗口的外延,开展了各种各样的门到门的服务方便客户随时随地地进行货运,进一步改善了铁路运输业的形象,方便了用户、提高了效率、为铁路运输业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铁路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传统物流企业,拥有大量的物流设施,在仓储、包装、运输、管理等方面拥有一整套严格的制度和丰富的经验。

2.“中铁寻呼”已经建立了一个遍及全国(包括海口、三亚、拉萨)的庞大的寻呼网、现有用户140万(截止到99年12月底)、覆盖城镇1100多、拥有全国统一的服务号码95828、95829,现已开通使用95828、95829的城市已达48个(齐齐哈尔、佳木斯、牡舟江、大庆、伊春、加格达奇、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呼和浩特、集宁、唐山、沧州、石家庄、榆次、保定、邯郸、济南、青岛、徐州、连云港、郑州、武汉、西安、合肥、上海、福州、南昌、长沙、广州、南宁、玉林、海口、三亚、儋州、昆明、贵阳、凯里、都匀、六盘水、遵义、重庆、成都、银川、兰州、西宁、乌鲁木齐)、在全国范围内还拥有2600多个营业店面及商,经过培训,覆盖全国的撝刑昂魯小姐完全可以成为铁路运输客户服务中心的服务小姐,众多的店面商可更靠近用户更好地服务,为配送、包装、管理、装卸等工作还可解决一大批就业问题。

3.铁道部资金结算中心也是一个自成体系的资金流系统,若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巧妙地结合起来,将会建成一个完整的电子商务系统。

二、中铁运输客户服务中心网络结构

总的来讲,中铁运输客户服务中心是一个分布式的,网络化的客户服务中心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快速、准确地收集到整个铁路运输网络上物流路径等信息,为整个铁路运输宏观的管理及调控提供决策分析支持功能。其结构如图一所示。

北京铁路运输客户服务中心除了作为最高等级的客户服务总中心,用于监督管理各区各地市的客户服务分中心外,还作为一个统一的信息管理中心、业务管理中心、业务中转路由中心、统计结算中心、质量监督裁决中心、决策分析中心负责对全网的业务进行整体的管理及控制。

二级分中心除了负责收集、管理本地的各种信息外,还负责收集、下传下属三级分中心的各种业务需求及处理信息,负责将每月、每日的业务信息、用户数据发送到总服务中心。

三级支中心负责收集、管理本地的各种信息(如货运站,送货人等),并负责将这些信息交由受辖的二级分中心。

在全国中心和分中心之间建立信息通道(数字)以及语音通道,从而加快铁路全网信息的流通,同时紧密结合中铁快运、中铁大货特货、集装箱等公司的物流通道,可以建立全国范围内的综合信息货物服务中心。如图二所示。

从图二可以看出,建立中铁客户服务中心系统,可以充分利用铁路现有的线路资源进行快速方便的信息流通,并且依托铁路快运、大货特货、集装箱等公司的物流支撑网络,开展服务质量高、效率高等的综合的信息货运服务网络。

三、铁路运输客户服务中心的功能

1咨询业务

提供有关货运知识、托运资费、承运商信息等咨询信息以及发货时间、车皮情况、到货时间等信息、全国铁路电话(以后还可以查各地铁道大厦客房、土特产等信息)的查询功能。其中诸如货运知识、托运资费等都是静态的信息,可以由客户服务中心制作好后统一下发到各个地市的服务中心子系统;对于其他发货情况、车皮资源等都是实时变化的信息,需要与铁路数据库系统紧密结合并利用中铁寻呼全国联网的优势才可以提供优质的服务。

2托运办理业务

对于大宗的货物托运,可以通过撝刑耸淇突Х裰行臄系统进行上门揽收申请。当用户申请上门揽收时,需要提供自己详细的地址、电话、货物种类、大致数量,以便中铁运输客户服务中心系统可以将详细信息发给快运公司,让他们派出合适的货运工具及人手。同样当货物发送后,中铁运输客户服务中心系统可以将该发货信息及时发送到收方所在地市的中铁运输客户服务中心系统,由该系统主动联系收方,除了一方面通知货物发出消息外,还询问是否需要送货上门服务。如果需要,则将送货上门的信息及时通知到收方所在地的快运公司,以便货到后及时送货到用户的手中。

对于电话、传真方式要求办理托运业务的托运资料的填写,则由受理中心代为填写,并可以由快运公司上门揽收时做进一步的确认。由快运公司负责后期的验货、包装、检斤、制单等托运手续的办理。

3实时跟踪

货物的实时跟踪主要包括三大方面:发送通知、中途实时跟踪以及到货通知功能。

当用户办理了托运手续后,后续的分检入库、送站、交接等实物处理还需要一段时间,当货物上车后,铁路数据库系统就可以将货物发出的信息通知到中铁运输客户服务中心系统,然后由该系统根据用户登记的信息将发货的时间、车次等详细情况通知到受/发货人的指定电话、寻呼机、手机上。当火车沿途经过各个大站时,可以将目前所在站的信息通过客户服务中心系统实时通知到受/发货用户。到货后,根据收货人的选择(自己去取还是送货上门)将相应的到货信息发送给收货人或当地的快运公司,以便货物尽快到达用户的手中。

4投诉建议受理

主要包括了对客户服务中心系统的服务质量、快运公司的服务质量、托运时间延误、货物损坏、用户欠钱不还等各方面的投诉信息以及有关增进客户服务中心建设、铁路快运建设、路风建设的良好建议的受理。特别是对于欠钱用户的催缴等功能。

篇11

运输物流是现代商品流通环节的基础行业,对商品流通体系,甚至整个国民经济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随着运输物流业的发展,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生产要素将会加速发展,特别是信息流的提速,对物流运输企业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实际上就是利用信息对供应链上所有企业的计划、协调、服务和控制等活动进行更有效地精细化管理,由物流信息的功能,使得物流信息在整个运输企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信息是现代运输物流的灵魂,在物流各环节中综合应用,是现代运输物流区别传统运输物流的根本标志,是物流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信息技术,对物流的发展将产生不可估量的经济价值。

GIS系统是对异构数据的收集、管理、分析显示等功能为用户进行控制、路径规划、提供决策实现了有效途径,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作为框架,区域内物流数据在空间上得到集成,不同区域的数据实现了无缝对接,从而保证决策依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基础地理信息与物流业的专题信息有机结合将完善物流信息系统的决策功能,对物流过程的全面控制和管理,满足物流业对基础地理信息的急迫需求[1]。

2 GIS系统在运输物流信息管理过程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是集地理学、计算机、地图学、卫星遥感技术于一体的信息系统,又称为“资源与环境信息管理系统”,是一种特殊的空间信息系统,在计算机硬件、软件的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含大气层)的地理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储存、管理、模拟显示的技术系统。在运输过程中GIS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弥补时间和空间具有离散性的缺陷,也可以利用GIS系统的运算能力,整合客户数据资源,结合智能化来提高运输物流业的决策效率。

GIS应用于物流操作的过程中,对车辆运输路线的设定、调度方面起到了信息的查询、分析和决策的重要作用。在运输管理方面提供了问题解决、模型建立等措施。目前发达国家已研发出借用GIS系统平台为物流运输企业提供专业的分析软件,一套分析软件包括车辆路线模型(最短路径模型)、设施定位模型、监测控制模型等。因此,加大对GIS系统在物流运输信息管理过程中的推广,对物流企业管理实现智能化,降低运输成本,提高效率是至关重要的。

2.1 最短路径模型

目前GIS系统应用开发平台集成了最短路径分析模块[5]。假设需要解决由一个起点到达多个终点的货物,在运输途中如何控制物流运输费用,又能保证服务的质量,包括决定使用多少台车,每台车的具体路线最短等详细的问题。同时也可以根据车辆的载重量、客户的分布范围、路线的交通状况等因素设定限制条件进行计算,得出一个最优的运营方案。结合GIS所采集到的数据对公司的运输线路进行优化,以寻求最短路径为目标的路径规划模型。

2.2 设施定位模型

用于确定一个或多个仓库设施的具置模型[2]。在物流行业中,仓库和运输线路构建了整个物流运输网络,仓库处于运输网络的节点上,节点间决定着线路,根据供求货量的实际结合最优成本等原则,在既定范围内要设立多少个仓库,每个仓库的具体选址,以及相互间的关系等诸多问题。在实际过程中,利用此模型就能很容易解决此类问题。

2.3 监测控制模型

经过GPS全球定位系统,将信号传送到车辆信息控制中心。由差分技术运算出车辆的大概位置信息,然后由GIS系统将位置信号用地图形式显示出来,这样客户、物流企业就可以及时了解车辆的运行状况,让不同地点的流动车辆变得透明可控。还能发送指令远程控制车辆,对行驶进行限速监督、路线偏移提醒、疲劳驾驶预警、危险路段提示、紧急情况报警、求助信息发送等安全管理保障驾驶员、货物、车辆及客户财产安全。

3 GIS系统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支持的瓶颈

GIS信息系统技术与物流管理的集成,是对物流运输管理平台进行数据库建设;信息系统的实现;信息提取和显示以及应用分析等几个主要的阶段;其技术瓶颈就是在于对数据和功能的集成。其独特之处就在于它对地理空间分析能力、快速的空间定位搜索和复杂的查询功能、强大的图形处理和表达、空间模拟和决策支持等,可产生常规方法难以获得的重要信息,这是GIS系统应用的主要贡献。

对数据和应用功能的集成,其核心问题就是对异构数据进行集成。首先需要对异构数据划分为同构数据,如基于中介数据(Metadata)的系统集成,关系数据库系统管理的集成等;或者将异构数据规划为同构的过渡数据[4],如基于结构化查询语言(SQL)的集成,目的是在于形成的数据或过渡数据可以直接被系统所使用。常用的方式就是针对RDBMS的集成,利用标准SQL语言实现数据库与管理系统的分离,Oracle、DB2、INFONMIX等数据库均能支持上述操作。

4 结束语

目前我国物流应用管理软件主要是集中于两种开发途径[3]:一是利用国外已成熟的GIS技术再次进行系统完善的开发,这是目前我国物流行业信息化管理主要采的一途径;二是针对客户在具体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来开发与之相匹配的管理系统,但由于后者由于成本高、开发周期长,并且还存在系统的安全性、灵活性、可靠性等关键问题,导致物流市场运输企业实际应用的比较少。

随着技术的成熟,运输业的发达,市场经济的繁荣,上述问题有望在不久将来都能得到解决。而且随着市场的发展,GIS信息技术的推广,必将是提升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使日常运营职能常态化,这不仅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也提升了企业形象,为争取潜在的客户市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信才.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2]刘官文.论GIS系统在物流配送中的应用[J].改革与开放,2009(5):93-95.

篇12

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方法的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出现了一个,UML就是在此期间逐渐发展并成熟的。UML是一种定义良好、易于表达、功能强大且普遍适用的建模语言。UML适用于系统开发过程中从需求规格描述到系统完成后测试的不同阶段。它提供了九种基本的模型图,通过对这些图的综合运用来全面刻画整个系统的全貌[1]。在需求阶段,可以使用用例图来捕获用户需求;在分析阶段,可以使用类图来描述主要关心的问题域中的主要概念(如抽象、类和对象等)和机制,以及识别这些类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设计阶段,活动图是设计工作的起点,为了完成设计,每个活动必须扩展成一个或多个操作,每个操作被指定到类。系统设计的静态方面通过类图、对象图来表示,动态设计由合作图、状态图、活动图来表示;在实现阶段,是实现系统的整体结构,包括构件图和配置图,它们表示系统实现的一些特性[2]。最后,是对类进行编程的过程,开发者可以选择某种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进行程序的开发;在测试阶段,单元测试使用类图和类规格说明,集成测试使用部件图和合作图,系统测试使用用例图来验证系统的行为,验收测试由用户进行,以验证系统测试的结果是否满足在分析阶段确定的需求。

一、物流运输管理系统建模过程

物流运输管理系统可实现订单管理、业务管理、仓库台帐管理、人车分配、车辆技术管理、财务管理、查询等功能。实现网上实时信息查询、委托,客户可以凭有效身份透明的查询货物状态,了解整个运输过程、时间进度、方便客户在货物流转的过程中,更合理的安排生产销售计划。并且加强了车辆调度功能,加快各环节的信息交流和协作,提高部门协同工作效率,从而提高了企业整体效率。

该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①系统管理:用户管理、权限管理、系统设置等。②基础资料管理:货站管理、固定客户管理、专线管理、国道管理、车辆管理、司机管理、装卸公司管理。③货运业务管理:业务受理、承运单管理、运输计划、派车单、装卸作业指示单、装车完成报告、运输事故管理、定单跟踪。④费用管理:运输合同管理、运输定价管理、客户收费总账、司机费用支出、装卸费用支出、收款登记、付款登记等。⑤查询统计:货站货物统计表、滞发货物统计表、司机运输质量考核表、月(季,年)运输事故统计表、发货量统计表、运输收入统计表、司机费用支出统计表、装卸费用支出统计表、收支分析表、客户欠费一览表等。

1. 需求分析

首先对系统进行需求分析,确定角色和用例,建立系统的用例图。运输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大致说明如下:系统管理员管理系统的用户及权限;系统操作员维护基础数据库如车辆、客户、货物等信息,同时维护运输业务中的配车计划、发送单和报表;财务人员维护费用及结算信息等;企业管理者进行业务的受理;一般员工查询各类信息;时钟主要是由于时间到达,所要求引起的决策响应。如:定期催交一些费用等。系统的角色可分为:系统管理员、系统操作员、企业管理者、财务人员、一般员工和时钟。由此建立系统的用例图。如图1所示。

2. 系统分析

一个系统可以看成是一些不同类型的对象组成的,对象类之间的各种关系反映了系统内部各种成分之间的静态结构。系统分析阶段主要考虑系统所要实现的功能,用UML的类图对系统的特征进行描述,主要描述系统中各种类之间的静态结构和所有类之间的联系以及类的属性和行为[1]。运输管理系统功能模块较多,就以业务管理子系统的部分简化实体类图为例说明。如图2所示,图中费用单类是单车、运输二种费用单类的父类,结算单类是公路结算单类的父类。每种单据包含一条以上明细,其中发送单明细由货物明细和车辆明细组成,费用单明细由收入明细和支出明细组成,每种结算单也由一条以上明细组成。单据明细类是所有单据明细的父类。带空心三角箭头的实箭线表示泛化关系,带空心小菱形箭头的实箭线表示包含关系。图中隐藏了类的属性和操作[3]。

另外,车辆管理和司机管理中的类图存在着关联类,比较复杂一些:车队与司机之间存在“聘用”联系,每个车队可聘用若干司机,但每个司机只能应聘于一个车队,车队聘用司机有个聘期;车队与车辆之间存在“拥有”联系,每个车队可拥有若干车辆,但每辆车只能属于一个车队;司机与车辆之间存在着“使用”联系,司机使用车辆有使用日期和公里数两个属性,每个司机可使用多辆汽车,每辆汽车可被多个司机使用。如图所示描述其中的类关系。

3. 系统设计

需求分析和领域分析进行完之后,就进入设计阶段。在设计阶段通过顺序图和合作图来表达系统的动态特征,即需建立系统的行为模型[2]。顺序图从时间的角度描述对象之间的交互。合作图描述对象之间的交互,其中不同的是合作图侧重点是事件,这意味着合作图侧重于对象之间的交互而不太顾及时间因素。图4是填写发送单的合作图。首先,操作员登录系统,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经验证身份后进入业务管理,之后就可打开国内发送单编辑窗口,开始填写国内发送单货物明细,选择运输对象如货运地运站、目的地、承运方等基础数据库信息。发送单货物明细把货物信息传递给配车计划单,计划单根据收到的信息配车并把车辆信息发送给发送单车辆明细,再由发送单把运输信息发送给费用单,在核算后费用单把运输费用传送给结算单,结算单据此和客户结算费用,在完成之后关闭发送单编缉窗口。图中主要业务对象的流程如下:

4. 实现

系统的实现图包括构件图和配置图。其中,构件图表示代码本身的逻辑结构。配置图表示系统运行时刻的结构。和拓扑图相比,配置图显示的视图缺少了对底层网络或节点的物理结构的描述,无法精确地表现出物理的连接方式的拓扑结构,但利用配置图,可以从更抽象的系统设计角度上,考察每一个软件模块、每一个软件的可执行体在物理节点之间的通信方式[2]。物流运输管理系统采用浏览器/服务器构架,节点之间采用的通信协议都是TCP/IP协议[3]。最后,编程人员可以根据以上各阶段设计的模型,利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实现系统的功能。可以考虑使用Java 语言实现该系统,Java 很容易实现从逻辑视图到代码部件的映射,因为Java 代码文件之间是一一映射关系。

5. 测试

编码结束后,UML 的使用还没有停止。例如,可以检验用例能否在已完成的应用程序中得到很好的支持。

二、结论

UML 是一种优秀的面向对象的建模语言,适合于开发过程的各个阶段。文中采用UML对物流运输管理系统进行建模,建立了系统的动、静态模型,有助于开发人员对系统有清晰的认识,从而提高了开发效率和质量。

作者单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篇13

1.物流业的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物流业相对落后

国内物流运输的起步比较晚,目前许多物流企业还处在传统模式的管理之下,其基础设施不完善。特别是有关连接不同运输方式之间、国家运输系统、地方运输系统之间的枢纽建设和有关服务设施建设方面的不完善。物流运输业的发展要配备必需的综合性货运枢纽、物流中心和物流运输基地,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都相对缺乏,严重地影响到我国物流运输业的协调发展。

2.观念落后

部分物流企业对物流运输业存在许多不足的认识。许多企业对物流运输业的认识还停留在最原始的阶段,他们仅仅认为“运输+仓储”就是物流运输业的核心。忽视了物流运输业最重要的服务职能。提高物流运输服务水平,满足客户的需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才是发展物流运输的关键。完善的基础设施,高质量的服务平台,以及个性化的物流服务是现代物流运输业的基本要求。

二、物流企业运输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国内物流运输业起步晚,运输管理系统不健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国内物流运输业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物流运输信息化程度低

物流企业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还处在初始阶段,信息尚未实现自动化管理,信息资源的整合度也不高,信息管理系统不健全。

2.物流运输业务空驶率高,积载率低

由于尚未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物流信息管理分散,不能及时想各地传送最新的物流信息,以及车辆装车的系统不完善,导致运输车辆的空驶率偏高。

3.物流运输货损货差率高

企业物流设备的落后,导致货损货差率高。

4.物流运输配送准时率低

由于物流节点布局的不合理,提升了运输难度,导致物流准时率偏低。

5.物流管理人才匮乏

国内物流处于起步阶段,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方面不健全。缺乏物流运输专业知识的综合性人才。

三、物流企业运输的有效管理

有效地管理物流运输业是促进国内物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针对以上物流运输业存在的若干问题,笔者认为对物流运输业进行有效地管理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1.科学合理规划,树立物流合理观念

系统化和社会化是现代物流运输业的最大特点,科学规划是它的本质要求。加强物流运输业的信息化技术应用,以信息化带动物流运输业的系统化,以物流运输业的系统化带动信息化。

2.建立高效的运输管理系统

建立高效的运输管理系统,不仅提高了物流运输业的工作效率,而且减少了货物的积载率。它要求完善物流运输的信息管理系统,协调好仓储和运输功能,衔接好长途运输与短途运输,搞好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配合。

3.注重物流运输专业人才的培养

人才短缺是由培养系统不完善和不健全造成的。企业应该重视物流运输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培训机会,以便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

4.完善物流运输产业的发展规划

物流运输业发展规划的完善,明确人们对物流运输业发展目标和要求的认识,有利于整合物流业服务资源,使物流经营集约化,加快物流运输业的建设步伐。

5.提高物流运输企业的生存和竞争能力

物流运输企业通过信息化管理、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来提高企业自身的生存能力。并且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多种形式,对物流运输业的管理和资源进行整合,提高企业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从而使整个行业的综合竞争力提高。

6.实施多式联运,开展共同配送

多式联运避免了传统运输的弊端,货运速度有了很大提升,货物的运输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最终使物流运输实现了简单化、统一化。物流运输和经营线路的彼此连通,降低了设备的“重置率”,既提高了物流运输业的工作效率,又扩展了业务范围。

7.快速回应顾客要求,减少等待和发货时间,增加空间便利性

作为一名网购爱好者,令笔者最苦恼的事情莫过于等待收获的时间漫长。缩短发货时间,增加物流运输的营业网点,以最快的发货时间和送货速度,以及增加消费者的满意度。

四、总结

国内物流运输业起步晚,底子薄,与国外的物流运输业是无法相提并论的。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内物流运输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政府和企业肩负着物流运输管理建设的重任。为此政府应建设良好的宏观环境,而企业要建设好内部环境。提高国内物流运输管理水平,树立现代化物流运输管理的观念,为国内物流运输业参与全球物流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