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采购管理的基本准则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采购管理的基本准则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采购管理的基本准则

篇1

二、企业采购管理的定义

企业采购管理的含义是企业为了控制成本来得到公司需要的物资和服务,陆续的展开对企业采购的一系列程序。采购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部门,它与企业的每个部门都有直接的关系。正确的采购管理模式运行是有利于提高企业蓬勃发展的优越性。

三、当前企业采购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采购观念落后,手段不正

当前部分企业监管人缺少对企业采购的重要性的认识,由于没有重视企业采购管理,所以一直以来认为采购就像一场简单的交易一样,根本不管企业的整体利益是否能正常运行。当然企业肯定是有一定的措施的,但却没有取得明显的制约效果,甚至一些泯灭自己的良心,在采购中动手脚,赚取一定的利润。这种可耻的现象至今还没有消失,始终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由于落后的企业采购管理模式,成为了企业在发展中一个狠狠的绊脚石,那么采购成本不断上升,所赚的利润少之又少,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就会减弱。

(二)采购组织结构不合理

就是由于企业采购组织内部缺少仔细的职务分工和职务分析准则,具体工作落实不彻底,这种混乱促使采购部门的工作无法正常展开。企业的总指挥没有高度重视采购管理的重要性,甚至还会和采购人员同流合污。企业内部忽略激励机制,缺少绩效考核,任何事情都是采取高压政策,促使采购人员没有积极性,一盘散沙。一旦有了矛盾,就会对工作没有积极性,混一天是一天,从而工作没有效率,将采购信息推迟再推迟。

(三)采购管理规范性差

首先,当前企业采购行为的制度不够完整,采购人员约束力极差。管理没有可靠性,不能把一些采购行为的好坏来评定是否给企业带来了不好的因素。其次,企业采购人员利用多媒体信息的方式,但是真正要对采购的数据单来进行核实时却没有准确的信息将它表现出来,给企业采购管理程度上带来了一定的副作用。

(四)缺乏战略供应商

目前许多供应商其实还没有真真与企业采购好好合作,只是走表面功夫,以自己的利益为主,偷梁换柱。已经发现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时,或者是想上新产品时往往找不着“罪魁祸首”了,这样就无形中提高了企业的成本。供应商不能诚信与企业达成一定有效协议,结合市场的需求,建立起互惠互利双赢的局面。

四、加强企业采购管理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管理模式,加大对采购人员的素质培养

首先,企业应提高采购的地位和判断抉择,创建一套完整的采购管理准则,与各部门之间保持友好的关系,树立采购是所有部门应尽的责任的管理模式。其次,企业还应该及时成立一支优秀的采购小组,为企业在采购中全心全意,不弄虚作假的工作,提供可靠有效的采购信息。企业采购小组必须有职业道德和专业的素质,不为金钱所利诱。当然在岗前肯定是需要请专业人士来培训,是企业对采购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不管是培训内容还是技能方面,都要做到为企业利益着想。对于那些认真负责的员工给予薪酬奖励,来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二)对采购计划实施严格的监督

实施监督采购计划是企业在分析企业需求和企业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好一套详细的采购计划。采购计划制定后交给上级领导批准。同时也是上级领导在企业总体发展原则中,严格制定审查采购计划的各项基本准则,一旦发现问题绝不向那些坏分子低头,不要被金钱迷惑。如果没有发现问题则进行汇总探讨,将采购计划下分配给优秀的采购小组。采购小组接到采购计划后相关领导应准确把握采购物资时间、分类、数目等,同时准确的分析采购过程中可能有的错误信息,对相关内容进行多次确认。

(三)合理的采购管理模式,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目前我国的采购管理模式比较过于单一,甚至是没有达到一定的标准化,总是以集中采购为方便,其实这样大大是企业的成本提高。货比三家是做好的采购条件,将价格了解透彻。所以建立合理的采购管理模式,促进企业快速发展的先决条件就是采取多样化的采购方式,务必做到全方位的开展采购。现代技术发达利用信息平台就可以采购,这样不仅提高了采购的效率,减少了企业的成本,而且使企业毫无顾虑之忧的快速发展。

(四)与合作商建立良好的战略关系

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其实就是一个整体,如今当今是物质需求的信息化时代,只有互相合作才能得到各自的利益。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纷纷推出新产品,而企业正应该顺着潮流与供应商达成战略的合作伙伴关系。让供应商也能够加入和企业合作伙伴一起研制新产品②。另外一个有利条件也是为了提高双方之间互惠互利的关系,更应及时掌握对供应商的动态,进行模式管理,一旦问题发生,就可以及时采取对策,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五、结论

当前企业采购因为个人的一己私欲对整个企业带来不好的影响,给企业造成了庞大的损失。所以,国家部门和企业内部管理层以身作则正确掌握企业采购环节中易变的因素,从市场需求和企业本身的利益出发,杜绝偷鸡摸狗的现象发生,实施有利于对企业良好发展的措施,逐步升华企业采购管理理念,使采购人员意识到采购中利益的重要性,这样更好促进企业快速的发展。

篇2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形势的需要,政府采购是必然出现的产物。在三十年间,政府采购发展速度很快,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已经进入成熟阶段,这意味着政府采购部门机构建设基本完成,政府采购总量大幅度提升。但是,在政府采购过程中政府采购人员的腐败现象屡禁不绝,监督机制问题重重,现有的监督机制根本无法满足现实需要。所以针对政府采购作业中现有种种弊端,必须加强监督机制。内部审计主要注重审核政府采购的资金使用情况、审计人员的工作计划是否完成和政府采购人员的工作成绩等,在政府采购监督管理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本文将探讨如何在这一环境下加强内审监督的措施。

一、政府采购的含义与特点

一般来说,政府采购是指国家机关利用财政性质资金从产品供应商处进行采购活动以便开展日常政务的工作。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政府采购不仅仅指购买产品这一活动,实际上还包括采购政策、流程、过程、管理四个部分。政府采购的主体包括采购机构和供应商,前者分为两种,即集中性采购机构和非集中性采购机构,它不仅能自主采购,还可外部给拥有政府采购业务承包资质的社会中介组织进行产品购买活动。

政府采购的含义和性质可以呈现其具有的特点,归纳四个特点如下:

1. 资金来源是公共的

财政资金是政府购置商品的主要资本出处,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其是通过向我国公民征收税金来集成的。与私人资金存在差异,税收无疑是包含一定公共性质,这就决定了政府用来购买商品的资金也有一定的公共性。

2. 采购过程是公开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规定,政府采购这一活动必须遵守公开透明的基本准则。这一准则要求从事采购活动的人员必须公开产品购买过程,在公众监督下实现购买行为,不得私下从供应商处发生交易。所以政府采购过程具有公开性,尽管这一工作有六种形式,但是公开招标是其使用最多且质量最高的工作形式。

3. 采购目的是非盈利性的

政府采购主要采购办公用品和公务用车,或一些公共性质的服务和工程,而非采购私人用品。采购工作的目的是达到公共效益最大化,而非要最大限度的获取私人利益,这是政府采购与私人采购的最大区别。

4. 采过程要有政府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政府采购先后颁布了四十余部相关法律法规,对采购活动进行管理,保障了采购人员进行采购活动时有法可依。根据法律规定,所有政府采购活动都必须遵守法律,在整个采购过程中接受政府监督,避免腐败行为,在政府采购管理中具有政策性的特点。

二、政府采购管理的监督问题

1. 政府采购管理的实践

在政府采购管理方面,由各地区自主制定采购法规变成国家监管部门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多部法规。随着有关法律规章的颁布,这一活动渐渐进入法制化时代。传统的一体化的政府采购机制也变为管理和采购相离、互相约束的机制,采购单位不可以与行政单位有上下级联系,工作职责明确,没有利益纠纷。采购机构接受财政等部门的监管,这种种改变完善了政府采购机制,极大的推动了政府采购这一事业的迅速发展。

2. 政府采购管理监督机制现状

政府采购监督机制,即监管政府采购人员进行商品购买活动的途径。也是对政府产品购置行为的整个过程实行监管和审查的规章制度。在采购工作中,这一监管机制十分必要,有力的监督制度是开展政府产品购置工作的基础。因为政府不仅是采购这一活动的消费者,政府还是监督者。所以政府采购的监督制度和别的监管体系不同,其既有权力监察的特点,也有义务监管的特点。前者是公共性质权力对政府采购监管制度研究采购权力的监察与督促,主要是相关机关的监管、财政单位和司法单位等的监察。后者是具备法人性质或者公民性质的权利对政府采购权力的监察与督促,主要是供应商投诉机制及居民投诉机制。这两种特殊的监督形式都是政府产品购置具备公开性的特征决定的。

此外,政府采购的每一个流程都具备严格的监管形式,从其立项开始一直是存在监察与监管,整体购置过程的具体环节都没有脱离监督,所以政府采购具有全程性的特征。

3. 政府采购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监督问题

尽管政府采购制度取得巨大成功,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促进了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但伴随着政府的采购范围持续延伸,购置种类越来越多,其使用资金也越来越多,采购管理工作方面面临更多的挑战,政府采购管理过程中屡屡有问题出现,在社会上产生了许多负面效应,采购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腐败现象屡禁不绝。政府采购问题的复杂性特点还需国家和社会采取合理措施,加强内外部监管力度,不断健全采购监管体系,以便提升政府采购工作的效率,避免腐败现象,做到科学购置、健康购买和阳光采购。

在法律法规方面,政府采购工程的立项未作出对应的流程规则,出现立法空白,导致正度产品购置的立项缺少合理的实证,往往容易受其他方面因素干扰,出现偏差。在采购人员方面,政府没有注重对其实行教育培训,导致这些人员缺乏特项训练和法律意识,不了解采购目的,经常出现改变采购计划、盲目采购和重复采购现象,而不是依照法规进行采购活动,极大的影响了采购的质量和效率。在采购监管者方面,职责划分不清晰,没有设置职守落实的规则,不规范的工作体制使监督效果大打折扣。在管理者方面,管理部门职责重叠,缺少统一的管理部门,常出现推诿责任的现象。

三、加强内部审计监督的措施

审计是经济监督活动的形式之一,从职能上看,审计的职能有多种,而经济监督是审计的最基本职能。而内部审计,可以理解为一种独立的监督行为,内部审计可以检查内部牵制制度是否有效,也可以监督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但是,内审同样有缺点,其机构的独立性很差,这一点不能和外部审计相比,实际上内审的结果在社会上没有公证作用。

内部审计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作用:预防保护作用。这种作用无疑可以减少资金损失,避免重复采购和盲目采购。评价鉴证作用。内部审计可以便于领导考察审计人员的工作成绩,对其工作成绩做出合理评价,监督采购预算在政府采购这一活动中的使用情况,监督审计人员工作计划实行状况。

与外部审计相比,内部审计的特点:第一,范围和作用的侧重面有所不同。内部审计主要注重审核政府采购的资金使用情况、审计人员的工作计划是否完成和政府采购人员的工作成绩等,内审是事前事后审计并举的,其行为是在进行采购活动时发现错误,并为领导和工作人员改正错误提供建议。第二,从工作深度上看,与外部审计相比较,内审机构更加细致深入。由于内部审计机构更加熟悉部门内部的状况,往往能够为外部审计提供细致入微的资料,使审计工作更加利的开展。

关于在政府采购这一活动中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 领导重视是政府采购活动中实现高效的内审监督的关键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在部门中的作用不可忽视,领导重视是十分关键的,往往直接导致事业能否高速发展和问题能否快速解决。政府中负责产品购置活动的直接领导应当密切关注这一事业的进展,注重完善其监管体系,避免腐败现象滋生,推动这一事业的发展。在具体行为上,领导可以通过对采购人员的专业培训和采购监督人员的思想教育,加强工作人员对政府采购监督机制的认知程度。领导可以督促内审机构的相关员工,制定合理的作业计划,实行激励制度,考察审计人员的作业成绩,对其工作成绩做出合理评价,监督采购预算使用情况,监督审计人员工作计划实行状况。除此以外,领导更要以身作则,遵守政府采购的法律法规,拒绝利益方面的诱惑。因此要实现有效内审监督必须要提高高级管理层的认识,争取到他们的最大帮助。

2. 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在政府采购管理中,合理的管理制度可以加强从事人员的工作热情,减少腐败现象。在内部监督机制上,我们可以设立内控机制,健全有效的内控机制可以促进与政府采购相关的各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整体作用,进一步增强对政府采购管理的监察与督促,促进这一事业的快速发展。随着时展和科技的进步,审计工具不断更新,工作方法越来越标准,审计部门可以独立进行综合审计业务。内控机制和内审的建立和实施,达到内强素养、外树形象的目标,进一步加大了对政府采购人员和监督人员的管理力度,更加有助于增强内部审计监督效果。

3. 做好事前预防

相比较于外部审计,内部审计的特点是事前审计和事后审计并举,在政府采购监督机制上,内部审计可以注重预防机制的健全,加强事前的参与度和采购过程的监控。在具体工作内容上,由于内部审计主要注重审核政府采购的资金使用情况,政府采购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成绩等,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可以提高参与采购人员对政府采购的认知水平,有利于采购程序的进一步规范化,提高政府采购的效率和效益,避免违规违法现象频频出现,做到阳光采购。

参考文献:

篇3

质量是制造业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使用方与制造方共同追求的目标。随着使用方对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制造方为了增加产品的竞争力,满足越来越苛刻的使用要求,一方面不断采用新技术,提高产品的开发能力和制造能力,另一方面不断加强质量管理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采购管理是公司管理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外资企业中采购对整个决策过程参与程度非常高,公司整体运行包括质量管理控制都缺不了采购管理。在具体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采购部门与工艺部门等整体合作完成对项目的追踪及管理,实现了整体对质量的参与。

在外资企业的生产运营中,采购部门分为直接采购部以及间接采购部,直接采购部负责进行产品物料的采购工作,间接采购指的是生产加工过程中各种消耗品,如工具、量具、生产设备等,反应在笔者的公司就是工具、设备等。

二、企业的质量管理分为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两方面的内容

1、质量保证:质量保证活动涉及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和各个环节。从产品设计开始到销售服务后的质量信息反馈为止,企业内形成一个以保证产品质量为目标的职责和方法的管理体系,称为质量保证体系,是现代质量管理的一个发展。建立这种体系的目的在于确保用户对质量的要求和消费者的利益,保证产品本身性能的可靠性、耐用性、可维修性和外观式样等。

2、质量控制:为保证产品的生产过程和出厂质量达到质量标准而采取的一系列作业技术检查和有关活动,是质量保证的基础。美国J.M.朱兰认为,质量控制是将测量的实际质量结果与标准进行对比,并对其差异采取措施的调节管理过程。这个调节管理过程由以下一系列步骤组成:选择控制对象;选择计量单位;确定评定标准;创造一种能用度量单位来测量质量特性的仪器仪表;进行实际的测量;分析并说明实际与标准差异的原因;根据这种差异作出改进的决定并加以落实。

企业的间接采购管理是计划下达、采购单生成、采购单执行、到货接收、检验入库、采购发票的收集到采购结算的采购活动的全过程,对采购过程中物流运动的各个环节状态进行严密的跟踪、监督,实现对企业采购活动执行过程的科学管理。

三、采购管理与质量管理的联系

下面以实例说明采购管理和质量管理之间的关系。

XX公司建立发动机新工厂,欲采购一条装配生产线,根据以往经验以及中国货币的汇率,设定项目预算。成立一个项目组进行此采购项目。项目组成员包括设计部门、工艺部门、质量部门、采购部门。

在项目的前期阶段是由采购部门开发符合公司供应商要求的供应商。供应商开发的基本准则是“Q.C.D.S”原则,也就是质量,成本,交付与服务并重的原则。在这四者中,质量因素是最重要的,首先要确认供应商是否建立有一套稳定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然后确认供应商是否具有生产所需特定产品的设备和工艺能力。其次是成本与价格,要运用价值工程的方法对所涉及的产品进行成本分析,并通过双赢的价格谈判实现成本节约。在交付方面,要确定供应商是否拥有足够的生产能力,人力资源是否充足,有没有扩大产能的潜力。最后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是供应商的售前、售后服务的纪录。

确定入围供应商需要采购部门的专业知识。需要7个基本步骤。

1.分析市场竞争环境。这个步骤的目的在于找到针对哪些产品市场开发供应链合作关系才有效,必须知道现在的产品需求是什么,产品的类型和特征是什么,以确认用户的需求,从而确认供应商评价选择的必要性。同时分析现有供应商的现状,分析、总结企业的存在的问题。

2.建立供应商选择目标。企业必须确定供应商评价程序如何实施,信息流程如何,谁负责,而且必须建立实质性、实际的目标。其中降低成本是主要目标之一,供应商评价、选择不仅仅就是一个简单的评价、选择过程,它本身也是企业自身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一次业务流程重构过程,实施得好,它本身就可带来一系列的利益。

3.建立供应商评价标准。供应商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是企业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价的依据和标准,是反映企业本身和环境所构成的复杂系统不同属性的指标,按隶属关系、层次结构有序组成的集合。根据系统全面性、简明科学性、稳定可比性、灵活可操作性的原则,建立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供应商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不同行业、企业、产品需求、不同环境下的供应商评价应是不一样的。但应涉及到供应商的业绩、设备管理、人力资源开发、质量控制、成本控制、技术开发、用户满意度、交货协议等方面。

4.建立评价小组。企业必须建立一个小组以控制和实施供应商评价。评价小组必须同时得到制造商企业和供应商企业最高领导层的支持。

5.供应商参与。一旦企业决定实施供应商评价,评价小组必须与初步选定的供应商取得联系,以确认他们是否愿意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是否有获得更高业绩水平的愿望。企业应尽可能早地让供应商参与到评价的设计过程中来。然而因为企业的力量和资源是有限的,企业只能与少数的、关键的供应商保持紧密地合作,所以参与的供应商不宜太多。

6.评价供应商。评价供应商的一个主要工作是调查、收集有关供应商的生产运作等全方面的信息。在收集供应商信息的基础上,就可以利用一定的工具和技术方法进行供应商的评价了。在评价的过程后,有一个决策点,根据一定的技术方法选择供应商,如果选择成功,则可开始实施合作关系,如果没有合适供应商可选,则返回步骤2重新开始评价选择。

7.实施合作关系。在实施合作关系的过程中,市场需求将不断变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及时修改供应商评价标准,或重新开始供应商评价选择。在重新选择供应商的时候,应给予旧供应商以足够的时间适应变化。

在经过团队的考察之后,将供应商的范围划定在3-5个之内。由工艺部门确认RFQ(Request of Quotation),由采购部门负责和供应商建立沟通渠道,负责追踪项目进度。

供应商的最终决定。在笔者公司,选择内部评标的流程,由整体团队进行评分。实行的比较公平的权重比评分原则。供应商的最终选择就由此产生,与笔者选定的合格供应商签订商务合同。

由上可见,在整个过程中采购管理与质量管理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且在采购中对质量控制是非常关键的,采购质量的稳定与提升,势必会造成采购成本的下降,所以提高采购质量就是降低企业成本、增加企业效益。

四、结语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加强采购管理和质量管理的协调统一。

一、制定联合质量计划

二、定期或不定期监督检查

三、及时掌握供应商生产状况的变化

四、帮助供应商导入新的质量体系和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朱绍强,徐健.《工艺装备质量管理研究与改进》

篇4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较为简单,且核算基础一般为收付实现制,这也使得会计核算信息可能存在滞后,或是难以反应事业单位实际情况。基于此,国家财政部专门针对医院下发医院财务制度,规范医院财务核算管理。同时,为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在建立基本准则的基础上,国家正在酝酿制定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具体准则。对于医院类事业单位而言,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关键在于财务数据能够及时反应真实经济活动信息,使得数据源准确,其分析结果才会准确。因此,提升财务管理首先需要提升会计核算质量。

(二)提升经营管理效率的必然选择

经济组织营运活动管理是财务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医院类事业单位而言,医药、医疗耗材等存货,以及由此衍生的采购管理、库存管理、销售管理等均是事业单位营运管理的重点。加强财务管理,可以在分析医院类事业单位经营所需材料情况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游经济组织和自身产业地位,运用财务管理方法,制定医院类事业单位的最佳库存政策、赊购政策等制度,优化医院类事业单位的营运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医院类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效率的稳步提升。

(三)提升经营决策质量的必然选择

运用财务会计信息,经过加工,运用财务管理理论方法,为经济组织决策,提供有支持性作用的依据,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功能。对于医院类事业单位而言,由于外部民营企业的竞争,财务管理的决策职能发挥显得更为重要。比如在医院进行投资建设医院建筑的决策选择中,在引进购买医疗大型设备的决策选择中,财务管理的决策理论与方法都是医院类事业单位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特别是医院类事业单位进行可行性分析中,财务管理信息更是决策进行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二、医院类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升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核算基础相对薄弱

医院类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往往存在人员专业素质较低的状况,这一点主要是由于医院的业务相对单一,核算相对简单。同时,长期以来,国家对于医院类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亦没有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有的公立医院设立多名财务人员长年从事收费工作,由于收费工作技术含量较低,且基本与会计核算脱钩,财务部门的专业素质直线下降。又如有的公立医院财务部门习惯于粗放型核算,只管医院的资金进出,而没有建立各科室的辅助账目,使得分析数据依据基础薄弱。

(二)营运管理水平相对较弱

医院类事业单位看似是事业单位,提供公共服务,但其市场化程度正在与日俱增。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将有助于医院类事业单位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发展机遇,赢得发展空间。但现实操作中,医院类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在营运管理方面发挥的作用十分微小。如有的公立医院对存货缺乏管理,往往在药卖完之后,才想起购买,使得医院时而存在买不到药的情况。又如有的公立医院在营运资金管理方面缺乏意识,疏于对供应链的管理,使得医院原本可以获得的营运资金收益,难以落地。

(三)决策依据提供仍有较大难度

医院类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对决策的支持力度不足是其财务管理存在的又一大关键问题。财务管理就是利用会计信息,为决策者加工出参考结果,帮助决策者做出正确决策。在医院类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往往没有意识到可以借助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做依据,财务部门亦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如有的公立医院在心脏专用设备采购中,对于是否应该采购,以及应通过境内采购还是境外采购等事项找不到数据,不知道如何分析,以帮助决策。

三、医院类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升的主要改进措施

(一)不断提升财务核算信息质量

一是建立医院类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制度,结合实际情况,按照国家要求,加强财务核算制度的建设与宣贯。二是突出提升财务人员素质,通过引进高等院校专业学生、加强内外部专业培训等措施,迅速提升医院类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专业水平。三是细化财务核算内容,分别科室、部门建立会计有关科目的辅助核算与分级处理,为财务管理建立准确的数据基础。

(二)不断提升营运管理活动水平

篇5

二、建筑施工企业对材料物资的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1.在现在的建筑施工企业当中,施工成本都需要降低,大部分的建筑施工企业的材料物资的成本占百分之六十,有的甚至达到了百分之八十。为了压缩成本,提高经济效率,必须在对材料物资的采购处用力出手。

2.施工材料的质量十分重要,它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如果建筑施工采用的是劣质的材料物资,很有可能对群众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所以对施工材料物资的质量的考量是建筑施工企业材料物资的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3.建筑施工企业有的业务非常庞大,大到可能有十几甚至几十个施工项目同时进行,即使是小的企业,也可能有几个项目。所以说,如果没有对材料物资的有效可行的经济管理,一定会使企业在对材料的采购、保存和运送方面陷入不可避免的混乱状态,也必将造成生产效率低下的结果,造成损失经济效益的情况。

4.既然建筑施工企业材料物资的经济管理如此重要,那么它就肯定不只是一个部门的小事,而是一个企业的大事,它应该引起相关部门和企业领导决策的人的重视。单靠一个部门难以解决问题,领导的决策也相当重要。

三、材料物资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经济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材料物资的管理,很多企业都交给了一个部门即项目部的物资采购部门去处理,企业的决策层基本上不是非常重视,这就造成了物资材料的采购管理部门和领导决策层的严重脱钩。这进一步加剧了改管理部门的腐败问题,如果领导层不闻不问,事不关己,腐败就会越来越严重,造成企业的重大经济利益的损失。其次的问题是,物资材料的经济管理应该是包含了整一个企业所有部门的协调合作的工作,只有一个项目部在搞就会造成对一些信息的缺失,因为兄弟部门有很多很重要的信息,各部门之间没有交流,缺少合作,信息不进行共享,便很难做到物资材料的经济管理的顺利开展。重要的一点就是成本核算的制度不够完善,对物资材料成本核算有时候和真实情况偏差太大,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后续麻烦。这方面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管理太过散乱无序,也是包物资材料管理业务出来的企业和建筑施工企业不能够很好地衔接,给材料的采购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直接对项目的正常进行造成恶劣的影响。

2.采购平台信息化程度低

当今社会,科技发达,企业也应该跟紧时代的步伐,采用高端的科学技术,才不会被时代所抛弃,才能更好地增强自己的综合竞争力。随着网络科学技术等现代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建筑施工企业都致力建设一个信息化程度高的材料物资购买平台。但是,建筑行业依然存在着一些顽固不化的企业,认为建设一个这样的平台没有多大的作用,认为根本没有必要。而事实证明,建设一个信息化程度高的材料物资购买平台与没有这样一个平台的比较,确实能够节约成本,增强实力。

3.在选择人才专业的方面

人才是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企业不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对企业来说是件悲哀的事情。现在的领导层任用人主要看对一个人的主观印象如勤快老实忠心等,往往忽视了一个人真正的能力所在。负责物资材料的经济管理的人若从不具备这样的背景相关知识,是难以胜任经济管理的工作。

四、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的解决之道

1.对相关工作人员的骋用必须以专业技能为首要考核标准,其必须对建材物资等详细信息有一个具体的了解,在人员选拔过程中,要以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为基本准则,确保所选用的人才对企业的进步与发展能够起到积极作用。与此同时,要不定期的进行技能提升与培训,从而使工作人员整体素质能有一个质的飞跃。

2.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目标对企业提升经济管理水平有卓越的作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严格按照实际情况设定材料物资的质量审核目标,有利于保障企业施工前后的安全。其材料存储的目标,资金运转的目标都能对材料物资的经济管理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篇6

Key words: procurement costs; financial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406.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采购成本管理概论

采购成本是保持采购效益的一个重要指标,包括采购人成本、供应商投标成本、集中采购机构成本,三者从不同的层面涉及到财政性资金的使用走向,以不同的方式决定着财政性资金使用效率,从而共同组成了采购成本体系。

进行采购成本管理对企业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采购成本管理是企业的利润源泉。经验证明,一般工业企业总成本结构为:原材料60%,工资福利20%,管理费用15%,利润5%。要想提高企业利润率,在材料采购这一环节是大有文章可做的,应把重点放在降低采购成本上,因此,降低采购成本是采购工作追求的永恒主题。其次,采购是供应链管理过程的主导力量。从整体供应链角度来看,企业为了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就必须依靠采购的力量,充分发挥供应商的作用。最后,采购成本管理是促进产品开发、生产的重要因素。通过采购成本管理,让供应商参与到企业自身的产品开发、生产过程,可以利用供应商的专业技术优势,大大地缩短我们产品开发、生产所需要的时间、降低产品开发费用及制造成本,更好地满足产品功能性的需要,提高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

二、我国企业采购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采购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采购工作涉及面广,并且主要是和外界打交道,因此,企业没有严格的采购制度,必然会使采购工作无章可依,采购人员进行供暗箱操作。采购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采购绩效评估制度不健全。我国大多数企业的采购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健全,采购流程绩效评价指标模糊,缺乏指标评价的客观性和实际的可操作性,这极易导致采购成本的失控。其次,供应商很不稳定。造成这种局面关键在于企业在物流采购上失策,没有加强采购供应商管理,没有建立“采购认证”制度,没有建立“供应商考评”制度,因而缺少稳定的、与企业长期保持密切合作关系的供应商。还有,采购价格信息获取渠道单一、反馈不及时。价格信息来源渠道狭窄,是企业致命的弱点。

2、采购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第一,采购时机把握不住。一些企业的采购人员不做专门的调查去及时了解价格的变动方向和最有利的采购时机,导致了企业一些不必要的开支,增加了企业的采购成本,使企业蒙受损失。第二,采购企业只注重采购价格。以价格作为供应商选择标准的做法,无论从眼前还是长远来看,都不能给采购企业带来最大的收益。最后,采购质量问题。采购方与供应方相互之间的工作是不透明的,采购方很难参与供应商的生产组织过程和有关的质量控制活动,只能通过各种相关的标准,进行检查验收。

3、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低、采购组织不强大

现在的采购人员常常不能进行长期细致的工作,不能努力提高自己的预测能力,这很难提高采购水平。很多人来到采购岗位,转眼之间就忘记了采购的基本准则,违背了精益求精、勤奋努力、踏踏实实、严密细致的职业道德,这使现实中采购所要求的周到的准备、充分的调查、缜密的计划性变得难以实现。因此,作为企业采购工作执行主体的采购人员,其采购人员的素质高低,会直接影响企业采购的效率、质量和效益。

4、生产设备不先进,技术水平落后

生产设备的不先进和技术水平的落后也能影响到采购成本管理。落后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水平, 导致原材料耗损较多, 进而增加了原材料的采购数量。低效的劳动作业, 致使生产库存激增, 而在仓库的原料表现不足, 这使得通过生产线制作的半成品不良率上升, 而这些不合格的半成品必须清出, 否则不能进入下一个作业流程。这样消耗在流水线上的原材料增多, 浪费较大,增加了企业的采购成本。

5、采购总成本意识淡薄、成本核算标准不统一

相当多的企业把降低采购成本的努力只是停留某一项活动上,而忽视了对采购活动流程的把握;有的仅从本部门的利益出发,不是为订单采购而是为库存而采购。在财务成本核算上,正如日本早稻田大学西泽修教授在研究物流成本时指出,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不适合现代采购的费用管理,不能掌握采购费用的实际情况,导致人们对采购费用的了解甚少,存在很大的虚假性等。

三、针对采购成本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采购成本管理不是单纯的管理,而是很多种制度的综合控制体系,是一项与实践联系相当紧密的管理。因此,在建立健全采购成本管理时,不能生搬硬套,应从自身的环境和目前我国企业存在的问题分析开始,真正建立一套符合企业实际发展的采购成本管理制度。从目前企业采购成本管理来看,要达到上述标准,本文提出以下对策:

1、建立、宪善采购制度,做好采购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

首先,建立严格的采购制度。建立严格、完善的采购制度,不仅能规范企业的采购活动、提高效率、还能杜绝部门之间扯皮。其次,建立供应商档案和准入制度。对企业的正式供应商要建立档案,供应商档案除有编号、详细联系方式和地址外,还应有付款条款、交货条款、交货期限、品质评级、银行账号等,每一个供应商档案应经严格的审核才能归档。同时要建立供应商准入制度。最后,建立材料的标准采购价格,对采购人员根据工作业绩进行奖惩。财务部对所重点监控的材料应根据市场的变化和产品标准成本定期定出标准采购价格,促使采购人员积极寻找货源,货比三家,不断地降低采购价格。

2、加强采购过程中的管理

首先,通过付款的选择、价格的变动及竞争招标方式降低采购成本。如果企业资金充裕,或者银行利率较低,可采用现金交易或货到付款的方式,这样往往能带来较大的价格折扣。其次,向制造商直接采购或结成同盟联合订购。价格是企业选择供应商的主要因素,但是企业不要盲目的只考虑采购价格,而忽视了产品的质量、生产流程以及售后服务,企业可以向制造商直接订购,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采购成本,同时与制造商约定技术服务和交货期限会更好。最后,充分进行采购市场的调查和信息收集、加强库存管理与控制。一个企业的采购管理要达到一定水平,应充分注意对采购市场的调查和信息的收集、整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了解市场的状况和价格的走势,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

3、建立和健全采购人员培训制度,提高采购人员的素质

首先,通过道德培养和技术培训提高采购人员的素质。重视对采购人员的管理,是企业提高采购效率的根本,可以通过制定严格的采购制度和教育培训,约束并规范业务人员的采购行为,避免给企业的发展造成不良后果。其次,通过供应链全局观和国际视野的思想提高采购人员的水平。采购人员要认识到采购是供应链流程中一个环节,应树立供应链思想。通过不断的观察和学习,来提升自己的能力,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4、引进现代机械设备和生产技术

落后的生产设备和全手工作业的时间非常慢, 不利于企业生产销售, 而机械作业则能加快速度, 创造产品的时间效益。引进先进机械设备和生产技术,改善物流服务效率, 提高员工的生产技术水平, 以物资消耗定额管理, 降低采购数量。减少在生产过程中的失误率和报废率,提高采购材料的利用效率。当然, 全套设备的引进投资过大, 成本代价很高, 但是可以选择一些复杂的流程可引进机械作业来提高制作速度, 创造可观的时间价值。在现在激烈竞争的生存环境中,企业只有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降低采购成本,才能在市场中占有一定的份额。

5、实行战略成本管理来指导采购成本控制

战略成本管理采购不仅在于压价,它在本质上也是战略性的。战略采购重点在于开发一个战略性供应基地,从而加强公司的竞争力,使公司能在高速发展的经济中成长发达。为达到这个目标,战略采购运用一种有系统、以数据分析为基础的方法,帮助公司更了解外部供应市场状况及内部需求。通过这种认识,公司能对其采购成本、内部需求控制、采购战略、供应基地联盟做出战略性决策。战略采购对供货商的生产能力、生产量、战略方向、发展潜力及在竞争性市场上的定位做出有系统的评估。

综上所述,良好的采购成本管理对企业既有防错防弊,又有节约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作用。采购成本管理的不断完善是增强竞争力,实现财务收支平衡的重要保证,同时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建立本方案所遵循的原则为“制度明确、流程清晰、审核到位、责任到人”,进一步完善南天公司物资采购流程,加强所购物资质量把关及价格审核,明确相关环节及人员的责任,本着“质优价廉、货比三家”的宗旨,确保南天公司所使用的每一件原辅材料及设备符合HACCP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二、机构设置

为适应现代战略采购要求,南天公司成立物资采购小组,组长由食品部(或经营部)分管采购工作的副经理担任,组员由下列部门的相关人员组成:采购员、价格审核员、成本核算员、仓库保管员、厨师长(或厨政总监)。物资采购小组在南天公司总经理领导下负责完成公司所有的物资采购工作,包括合格供应商的选定与评估、市场调查、价格审核、质量把关、货物验收等等。

三、岗位职责

1、采购小组组长

在南天公司总经理领导下负责公司物资采购工作的制度制定,建立健全采购小组工作流程,组织公司相关部门及人员参与质量价格审核及确认,考核采购员及价格审核员的绩效评定,在采购小组成员的协助下选定、评估各类物资的供应商,审核采购单,处理和协调采购工作的其它事项。

2、采购员

1)负责组织实施南天公司所有物资、设备的采购工作,负责所购物资的第一道质量把关,对于供应商提供的质量不合格产品拒收或退货。

2)每月单日收集公司各部门、各班组的采购信息,制定次日的采购计划(包括物资名称、数量、要求等);将采购计划单传真给已经确认的合格供应商,并及时回收供应商的报价单,经采购小组确认后形成最终的订购单;每月双日上午九点前将所购物资运回。

3)负责与供应商的日常联系与沟通,及时了解供应商的资信及生产能力,收集供应商提供的详细产品资料,包括营业证书、工商税务证书、产品合格证书、检验检疫证书等。

3、厨师长(或厨政总监)

1)根据《餐谱》及实际需求核查公司各部门、各班组制定的采购计划,针对各类品种在餐食中的实际应用提出具体的采购要求。

2)物资采购回后参与验收工作,检查所有物资的质量,检查是否吻合采购要求,对所有采购回的物资进行第二道质量把关。

4、价格审核员

1)每周定期或不定期到市场、超市、商场调查了解各类物资价格,每周五形成市场调查报告交采购小组组长。

2)对南天公司所有采购物资的价格负责,保证所提供的市场价格调查报告及时有效、客观真实且全面。

5、仓库保管员

1)根据采购清单核查所购回物资的外观、品种、数量、合格证及保质期,对于物资的质量进行第三道把关,对于上述项目有异议的经报告使用部门经理后有权拒收或要求采购员退货。

2)根据公司仓储管理制度及时将采购回物资分类入库存放,办理入库手续,并填写入库单。

6、各使用部门及班组

物资采购回后公司各使用部门代表或班组长及时清点各部门各班组申购的物资,核查所购物品的外观、品种、数量及质量,对于物资的质量进行最后一道关口把关。对于所购物资质量有异议的经报告采购小组组长后有权拒收或要求采购员退货。

四、合格供应商的选定与评估

现代战略采购管理的核心为强调采购双方的交易关系、合作关系和战略联盟关系,其观念已由单纯的采购物品向取得供应能力转变。供应商的开发和管理是公司现代战略采购体系的核心,供应商管理包括的内容有:供应市场竞争分析,寻找合格供应商,潜在供应商的评估,询价和报价,合同条款的谈判,最终供应商的选定,以及每年定期进行的供应商评估。

目前南天公司供应商管理选择的基本准则是:质量、成本、交付与服务并重的原则,在这四者中,质量因素是最重要的,尤其对于航空食品生产企业,质量与安全是企业生存的基础。

1、合格供应商必须具备法人资格,证照齐全,具备与其生产规模相匹配的厂房、设备、设施及高素质的生产人员和技术人员,能提供相关类产品的合格证明和检验检疫证明;能确保生产的产品质量符合国家要求。

2、第一阶段各类物资分别选择1-3家供应商,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每一批次采购分别由不同的供应商报价,参照价格审核员的市场调查价格信息,采购小组组长、采购员、价格审核员三方确定其中综合价格最低者为该批次采购的定点合格供应商。试行2-3个月后,选择其中质量最稳定、价格最低、服务最好、诚信度最高者为固定的、唯一的供应商,与之签订质量保证协议和供货合同,并纳入《合格供应商名录》。

3、合格定点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如出现严重质量问题,采购小组向该供应商发出纠正措施要求,如两次发生严重质量问题两次提出建议而质量没有明显改进的,应取消其合格供应商资格。

4、各类物资在确定唯一的供应商后,对于每一批次供应商的报价,采购小组参照价格审核员的市场调查信息对其报价进行审核,该修改的予以修改,审核完毕的价格为最终的结算价格。

5、采购小组制定科学、严谨的供应商评估体系,每年一次协助总经理组织公司各使用单位代表根据评估体系内各个要素对供应商进行一次跟踪复评,对供应商进行业绩评定。累计分值在80分以上者为合格、优秀供应商;累计分值在70-80分之间为基本合格供应商,采购小组及时将评定情况反馈该供应商,要求作出改进并将改进情况书面报告采购小组,有整改措施且取得效果推荐下一年度继续使用;分值在70以下为不合格供应商,取消其供货资格。采购小组根据每年度供应商复评结果更新《合格供应商名录》。

6、《南天公司供应商评估体系》附后。

五、采购管理与流程

1、申购部门的划分

1)常备材料:生产管理部门

2)预备材料:仓储管理部门

3)办公用品:综合管理部门

4)设备及零部件:设备动力部门

2、请购单的开立、递送

1)申购经办人依存量管理基准、用料预算,参酌库存情况开立请购单,并注明材料的品名、规格、数量、需求日期及采购要求经部门主管审核后依申购核决权限呈核后送采购小组。

2)需紧急请购时,由申购部门于请购单上注明原因,并加盖“紧急采购章”,采购部门予以紧急办理,运输方面一般以空运为主。

3)办公用品由综合管理部门按月依耗用状况,综合公司预算管理制度,并考虑库存情况,填制请购单提出采购。

4)设备采购参照湖南公司物资采购制度执行;零部件采购结合南天公司费用年预算承包方案由设备动力部门提出请购。

3、申购核决权限

1)生产用原辅材料:由食品部各生产班组依实际生产情况提出请购,由厨师长审核后报食品部经理核决。

2)办公用品:各使用部门在年度预算范围内由各使用部门经理审核报综合管理部经理核决;单品申购金额在1千元以上的报南天总经理核决。

3)设备及零部件:单品申购金额在2百元以下的由动力班长核决;单品申购金额在1千元以下的由食品部经理核决;单品申购金额在3千元以下的由总经理核决;单品申购金额超过3千元的由南天公司报董事会审批通过后,由湖南公司采购领导小组核决。

4、采购

1)采购作业方式

总经理对于重要材料或特殊材料的采购,可直接与供应商或商议价,必要时由总经理指派专人或指定部门协助采购小组办理采购作业。除上述采购作业方式外,采购小组可依材料使用及采购特性,选择下列一种最有利的方式实施采购:

a、集中计划采购:凡具有共同特性的材料,以集中计划办理采购较佳,可核定材料项目,通知各请购部门依计划提出申请,采购小组定期集中办理采购。如食品部生产用原辅材料(蔬菜、食品等)。

b、长期报价采购:凡经常性使用,且使用量较大宗的材料,采购小组应事先选定合格供应商,议定长期供应价格,签署合同后通知各申购部门依需要提出请购。如食品部生产用包装材料(餐盒、包装膜)。

2)询价、比价、议价

采购员在接获申购单后依申购案件的缓急并参考市场行情及过去采购记录或厂商提供的资料,精选2-3家供应商办理比价或经分析后议价。

3)呈核及核决

采购员询价完毕后,于申购单祥填询价或议价结果及拟订“订购厂商”、“交货期限”与“报价有效期限”经采购小组组长审核,并依申购核决权限呈核。

4)订购

采购员接到经核决的申购单后以订购单向供应商订购。

5)进度控制及事务联系

a、采购小组分询价、订购、交货三个阶段,以“采购进度控制表”控制采购作业进度。

b、采购员未能按既定进度完成采购作业时,应填制“进度异常反应单”并注明“异常原因”及“预定完成日期”,经呈采购小组组长核示后转送申购部门,依申购部门意见拟订对策处理。

6)验收与入库

所采购物资送达公司仓库后,采购员协同价格审核员、仓库保管员、使用单位代表或班组长对购回货物的质量、数量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仓库保管员开具《入库单》入库,验收发现货物质量、数量或合格证明资料有缺陷的依照下一条款办理。

7)退货或换货版权所有

对于验收有缺陷的采购物资仓库保管员填制《不合格品评审单》,通知采购员予以退货或换货。

8)价格及质量的复核

a、采购小组应调查主要材料的市场行情,并建立供应商档案,作为采购及价格审核的参考;

b、采购小组应就公司内各部门所提重要材料的项目,提供市场行情资料,作为材料存量管理及核决价格的参考;

篇8

会计是一个企业关于资产方面的管理,通过会计的治理功能来对公司的运营规则进行维护,主要目的是提高公司的财务运用效率,让公司的价值得以扩大。随着经济生产活动情况,会计已经成为一种管理职能。对于从事会计工作的人也有一定的要求,进入会计工作的基本门槛就是要据有从业资格,从事会计人员,首先要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如果是一个单位的会计机构的负责人员,还要对其工作经验有严格的要求。进行核算比对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要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最基本的要求便是具备良好的品质,遵纪守法,秉公办事。

一、会计的工作

现代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不断壮大,会计工作也随之相应的出现问题。会计的核算问题已经是一个难题,市场发展的不充足,导致核算问题出现了相对性的诚信问题[1]。会计存在着许多原则及特点,没有了公司治理机构,会计的可靠性标准、成本的使用以及稳健性原则等就会降低,或许会成为仅为企业提供投资风险和有关回报的信息,用于帮助企业做经济决策,对公司治理的特定机制进行深入研究,这些研究是会计具有对企业治理功能的前提,但是对在企业治理中研究具体机制和会计信息质量还不清晰透彻。并且从事会计的工作者和非会计工作者相比,前者对企业治理的研究所做的贡献不及后者,可以说企业会计工作者没有重视会计研究对公司的治理的需求。而会计对于治理功能的研究相对于市场运行和企业完善治理是比较滞后的。虽然会计对研究功能治理有着突破性的进展,并且有文献做为参考,不过会计领域缺乏对治理功能的分析和总结。从而限制了对不同需要治理的机制有关的独特结构与特征研究的会计信息比较,从而导致资本市场运行和企业的治理的很多会计要求都不能直接到会计准则和原则的制定实践中。这些满足机制和会计要求却又是国际会计同行中应给与高度关注的会计准则。而这些机制又是使国际会计质量标准形成的关键。所以会计的功能研究治理是企业和会计学共同治理研究的重要领域。深入讨论会计治理的功能及其对有关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既可以加深企业的治理研究,并且对加强对会计功能的了解,优化会计理论系统与会计的基本准则体系有着关键性的意义。

二、会计核算问题

在制造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着很多核算问题,会计的核算可以说是会计的最基本的职能之一,通过不同的程序,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或者是其他一系列内部所需的管理资料,为企业做决策和经济管理提供所需依据的会计活动[2]。制造业在资金的投入、使用,再到最终的产品形成并完成销售的整个周转过程来实现企业的资金循环。会计可以说是企业对于经济活动核算的基本监督,会计工作的重点与会计工作的核心就是会计核算。会计在处理有关业务事项中的经济业务及所涉及到的经济利益关系一般都会超过一个自身的范围,一个企业的经济循环过程不是单一在一个企业之中,而是通过与之有关的各行各业,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经济循环的条链。因为不同的角色加入,就会出现债权债务关系或是利润分配关系等。会计工作要想更好的处理这些经济关系,就要对自身的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收益分配进行深入的了解和规划。因此,会计的核算工作对制造业而言尤为重要。会计核算的结果对自身企业的成本预测、分析、计划、改进和考核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制造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对企业本身的财务计划的实施、成本的控制和实现目标成本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例如,由于会计核算的内容难以区分,造成在机车制造业中维修费用和配件的互换不完整的修理费用核算,使得机车制造业在维修费用中的核算有着很大的差异。因为受技术条件的限制,从而导致修理的整体费用的界限难以确定。在实际工作中,因为配件的共通性,导致工作人员会混淆使用配件,同时对机车制造业中的修理费用没有明确的科学依据,缺乏一个确切的依据和界定,在实际的工作之中只能凭借工作人员自己的判断来进行列账,每个工作人员的判断标准不一样,导致会计财务核算的分析和管理出现一定的不明确性。

三、会计核算问题的改善

对于机车制造企业而言,存货成本管理的基本程序包括采购、验收、调拨、领用、发出、退料、保管、盘点、处置、生产、设计、销售等关键环节。具体控制点如下表所示。

机车制造企业存货成本管理基本程序表

程序控制点

采购管理根据采购的相关制度进行采购,要做到货比三家,实行严格的招投标及评审制度。

验收入库外购存货验收入库要按照企业仓储管理办法进彳亍,自制存货必须经过验收。

调拨管理存货调拨必须根据企业统一的生产计划进行,填写相应的调拨单据并予以审核。

领用管理各单位应有产品材料耗用定额标准,并根据实际生产耗用情况及时对定额标准进行修订,力求定额准确、合理。填写相应的领用单据,财务部门月底进行核算。

发出管理存货发出要按照企业仓储管理办法进行,并且需要加强门卫管理制度。

退料管理存货领用单位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质量或规格不符等问题时,应及时办理退料手续。属外购存货的,采购部门应向供应商提出退货,造成公司损失的,应当向供应商索赔。

仓储保管存货的保管要严格按照仓储管理办法进行,入库管理的存货均应设有实物台账,详细记录每种存货的收、发、存情况,月末汇总得出存货汇总表。

盘点管理各生产单位和存货保管部门应建立严格、规范的定期存货盘点制度,加强存货的实地盘存,保证账实相符。财务部门要负责对账工作。

存货处置对于盘盈、盘亏的存货,要查找原因,分清责任,上报处置,对于废旧存货、积压物资、账销案存物资,按照企业相关规定处理。

生产管理生产管理要按照生产计划,严格控制材料的使用情况,对于在产品,要加大保管力度。

产品设计设计部门要合理设计,产品符合客户的要求和质量要求,减少产品缺陷的产生。

产品销售销售部门要在充分了解企业生产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签订销售合同,有效把握时间节点。

因此我们认为,对制造业会计核算的改善措施要通过公司内部会计工作监督体制的加强、提高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强调公司的负责人在会计内部监督职责和外部监督的加强。

小结

在国家多制造业会计核算管理的不断加强,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要进一步的加强,对会计行为进行规范,保证会计工作的质量。促进会计工作人员和企业共同发展。(作者单位:大同机车实业公司)

篇9

为了保证企业项目管理的成绩,项目管理组织监理了纵向的项目管理的链条,首先将项目决策委员会作为项目管理组织模式的首要部分,项目决策委员会做出决定后交由项目审批以及变更控制委员会进行审查,之后下发给项目管理办公室,由办公室进行分析和改进,最后交由项目部执行。这样的项目管理组织模式中设立了特定的部门对项目管理过程中所出现的重大事项以及专业环节进行处理和完善。举例分析:如果项目在运行的过程中,处于立项审批的阶段,项目的成本有所改动或者涉及比较大的变更时,项目立项审批就可以对这些冲突进行调节,从而宏观指导并服务于整个项目。纵向的项目管理链条的建立能够更好地提高整个项目中各个环节的工作效率,直观地对项目进行指导和监控,在项目运行期间能够分享在项目中所得到的教训,共同吸取经验,尽可能地使项目顺利进行保证项目的整体效益。我们将分别对这些部门的责任及职能进行分析。

(一)项目决策委员会的责任

顾名思义“项目决策委员会”就是整个企业项目管理组织机构中的最高的决策机构,企业的战略性的决策工作都要通过项目决策委员会进行决策,项目决策委员会的主要负责的内容有项目的立项批准、审批修订的《项目管理手册》、任命和罢免项目经理、处理项目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听取变更委员会、项目评审以及PMO汇报工作。如果企业的规模比较小,或者企业的项目比较少,能够将项目评审、变更控制委员会和项目决策委员会进行合并,或者选择只设立PMO不设立层次更高的委员会。

(二)项目评审和变更控制委员会的责任

项目评审和变更控制委员会主要负责项目的评审、项目的变更以及处理冲突三方面问题。项目评审,主要是在项目初期评分项目的范围内,项目部会根据相关规定制定好项目计划的集中,将之作为公司考核项目部门的基本准则。变更审批主要是应用与项目的执行阶段,主要负责对项目的变更请求进行处理,如果项目的变更的范围得到了该部门的批准,那么该项目就相当于从公司的上层部门获得了项目变更后的资源授权和项目目标,然后项目部再将此目标作为更新项目疾患的基本准则。处理冲突主要是由项目评审部门和变更控制委员会对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项目进行的问题进行处理,其处理的问题主要是冲突双方的上级以及PMO进行协商后无法解决的问题,以此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三)项目管理办公室的责任

项目管理办公室是支持所有决策执行的部门,项目的开发及运作会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和风险,尤其是在当今市场竞争比较激烈,市场信息变化莫测的时代,如果想要保证项目顺利的实行,如果仅仅依靠智能部门的支持以及公司的管理者的关怀,那么项目是无法立足于激烈发展的市场竞争中来的,想要更好的保证项目的运营就必须给项目经理更合适的平台,方便其管理和执行,因此,企业在进行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就建立了项目管理办公室。项目管理办公室的责任主要有四方面:开发、支持、协调和控制。开发主要是在公司内部对员工进行组织项目管理的有关培训,以此来营造一个良好的项目管理的气氛,从而形成企业内部的项目管理的语言环境,进而增强项目管理人员的各方面能力。支持主要是在开发并建立了持续改进的项目管理流程之后,建立好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各种标准,在任命项目经理之前,主要负责对项目的开发进度进行管理和督促,同时组织并协调各个部门对项目的各个阶段的成果进行评审,维护好之后即将任命的项目经理的权利。项目管理办公室还应该建立好项目管理的平台,保证项目经理能够更好地使用权利来控制并管理整个部门协调运作,从而推动管理过程的信息化,最大程度上帮助项目经理提高决策的效率和质量。在进行整个项目管理组织的控制中,办公室还可以分析项目中所出现的问题,积累经验,以便于以后更好地发展。协调主要是指项目收尾之后的间歇期间,帮助相关人员处理好临时滞留地的问题,处理好人员的住宿问题。多项目的管理和协调,主要是保证人力资源的平衡和调配。其次还应该协调各个项目部门的关系,以及项目部门和职能部门间的冲突问题,如果出现比较严重的问题,项目办公室就应该通知项目评审和变更控制委员会对问题进行解决。项目办公室的控制责任,主要是帮助项目经理进行工作,给项目经理设定好一个明确的项目管理的目标,之后对项目经理进行平等职权的授予,同时进行过程考核及最终考核。另一方面,项目办公室还应该要求并督促和检查项目部门对项目计划的完成情况,确定其有没有将计划落实到行动上来。在项目进行的过程期间内,项目管理办公室应该让项目本门定期地向其提交项目的绩效信息和完成内容,便于方便项目办公室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指导,从而更好地监督项目部门进行工作。项目办公室还应该采用一些方式,如净值法对项目的“进度、费用”进行分析和预测,将预测的结果向项目的有关人员提交,共同商议相关决定。与此同时项目办公室还应该对项目的安全流程以及质量优劣进行检查和控制,经常和相关人员联系,尽可能保证工程的质量,避免在工程中发生事故。最后,做好收尾的工作,对整个项目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积累经验,为以后的精细化管理以及改进的过程积累一些有效的数据,以此来提高项目管理的质量及效率。

(四)项目部的责任

在整个企业项目管理组织的过程中,项目部门是整个项目管理中的执行部门,主要对项目经理分配的任务进行执行,并对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经理主要负责对项目部的管理,包括成本的管理、质量的管理、时间的管理、人力资源的管理、沟通管理、集成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等。项目部应该严格的执行上级部门下发的命令,主要是决策委员会所批准的项目变更及项目计划的审批流程,同时项目部还应该保证在已经批准的预算内和周期内,保证好项目质量以及项目完成的期限。

三、关于完善企业项目管理组织模式的意见

虽然企业项目管理组织模式的应用对企业项目的稳定发展十分重要,但是还有一些方面需要对其进行管理和完善。

(一)协调好项目管理和项目经理之间的关系

在进行项目的集中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协调好项目管理和项目经理之间的关系,把握好合适的尺度,对集权和分权做出最优的控制,保证在集中控制关键因素的前提下,给项目经理最大的职权和平台,便于充分的发挥自身的潜力,完善项目质量。

(二)加强对项目计划的管理

在整个企业项目管理组织模式中很难控制好项目计划的弹性和准确性、灵活性和稳定性间的关系。这是整个模式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进行整个项目管理组织模式的编制过程中应该更好地确定项目的目标及原则,选择合适的方式对项目进行管理

篇10

医疗卫生行业同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民生行业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鉴于此,医疗卫生行业的经营目标、管理制度都会对提供的社会公共服务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随着我国医疗系统改革的步步深化,医院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虽然公立医院享受政府补贴,但是仅仅依靠这部分补贴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医院经营目标的实现和人民的需求。面对这样的实际状况,医院需要高度重视自身的预算管理工作。预算管理工作绝不仅仅只是财务部门的职责,而是需要医院各个部门进行共同协作和相关监督,只有大家同时意识到预算的重要意义,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层级和执行体系,才能够实现预算管理的全面性、指导性。切实推进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分析、考核等各个环节。

二、医院加强预算管理的意义

(1)提高医院资金管理效率和效果。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需要医院管理层清楚把握资金的来源和投放,唯有如此才能做到科学规划。经过大量的实践研究,医院加强预算管理,不仅可以提高医院资金的管理效率和效果,还可以进一步推动医院财务战略目标的逐步实现。首先,针对财务战略层面而言,需要医院对自有资金的运用有一个清晰而长远的规划,包括资金流向、配置等方面。具体来说,对于融资,要考虑融资的方向、规模、内容,并将其一个统筹,形成投资战略、筹资战略、收益分配等不同的规划板块。医院资金流动同财务战略密切相关,对于医院当下及未来的经营运作将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医院在制定具体预算管理目标的同时,要切实考虑自身未来的资金需求和资金运作方向,以此为基础进行综合分析考虑。(2)有助于促进医院节约成本。实行预算管理,有助于医院合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预算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成本管理,能够优化医院成本核算,降低不必要的开支,提高成本核算的科学性,从而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举个简单的例子,医院在实际药品采购过程中,也已借助预算管理中的采购管理,降低药品采购成本,并且通过采购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判断资金的投入产出比,切实提高利用效率,杜绝浪费。由此可见,践行预算管理理念,能够从侧面加快医院技术更新周期,提高医疗质量,为医院赢得更高的社会声誉。(3)有助于促进医院分解整体经营目标。医院经营目标较为宏观,落实起来也难以做到一蹴而就,因此将目标分解,分阶段实现是可以考虑的重要途径。医院的经营目标简单来说可以按照时间长短分为年度、季度、月度经营目标,这些目标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往往难以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执行情况也不可能时时考察。然而,通过预算管理,医院有条件将每一个阶段的经营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和细化,将原本抽象的经营目标具体化和可操作化,能够帮助医院实现一个又一个短期的预算管理目标,最终通过短期目标的达成积累成长期目标的达成,建立起一个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平衡,切实为中长期目标的达成保驾护航。另外,医院还可以凭借科学全面的预算管理,有针对性的建立起能够全面评价医院财务状况的指标体系,将实际指标数同预算管理制定的指标数进行对比分析,找准其中的关键偏差并加以分析,及时纠正问题,确保医院的各项经营活动都能够在合理控制下顺利运行,从而推动财务管理目标的整体性实现。

三、医院加强预算管理的主要措施

(1)形成全面预算管理理念。加强医院预算管理,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医院的财务管理整体水平,就必须牢固树立全面预算管理理念。首先,医院管理者尤其应当收入了解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与外延,充分知晓全面预算管理的重点领域,积极坚持推进预算管理各项工作,通过科学正确的预算管理理念去指导各项实际工作的开展,并将预算管理同医院的日常工作有机结合。其次,医院医护工作者也应当形成全面预算的理念,并以此规范自身的行为。医护工作者需要意识到,预算管理不仅仅只是跟财务管理人员相关,而是同每个人休戚相关,只有将全面预算管理同医院的每一项经济活动紧密结合,才能够真正做到接受预算管理理念,践行预算管理计划。(2)梳理医院管理层级,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体系。首先,根据现行责任会计观念的指导,医院需要尽快建立健全预算执行体系。医院科室众多,不同部门的管理者对预算管理的信息各有侧重且需求量较大,因此,各责任中心需要将同预算管理相关的信息进行全面、准确地核算。具体来说,医院可以责任中心为单元,按照核算内容进行划分,分别设置账簿。比如,临床科室涉及大量的成本费用和收入,可以将二者分别核算,以便更加清晰地反映出资金流转和结余状况。对于责任管理部门来说,则需要将收入、费用定期进行核算,计算出每个职能部门的成本,并进行分析,直观反映出预算管理是否顺利实现。其次,一个畅通高效的信息反馈机制也亟待建立。预算执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信息,医院可以让财务管理部门定期编写预算执行报告,主要反映预算执行进度、偏差、目标是否变化等核心信息,并将报告定期呈送医院管理层和各个责任中心,形成动态管理机制。如果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了重大偏差,或者发生了之前完全没有预判的特殊情况,财务管理部门需要及时分析原因并上报情况。最后,如果当年预算已经正式下达,那么医院是不能轻易调整预算的。如果医院经营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或者国家政策出现大幅度、大范围调整,已经动摇预算基础,那么才可以考虑调整预算,以免实际工作难以开展。(3)完善预算管理执行和考核制度。预算管理过程中的核心内容是预算执行,因此医院需要根据自身管理层级和实际经营情况,针对每个层级和环节的预算执行目标制定具体的奖励与惩罚标准。公平是制定奖惩制度的基本准则,根据预算管理目标框架进行指标制定,明确其中的基本责任,将职责明晰化。然而,这些标准并非一成不变,医院在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具体情况,要完善动态预算管理机制,每一特定阶段都需要对已经执行的预算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考核,防止预算管理目标同实际操作脱节的现象发生,促进医院整体财务管理的实现。最后,如果医院发现实际运行过程中开支大幅度超过预算的情况,应当想预算管理委员会进行反馈,寻找减小经费开支的办法,针对预算执行过程中不严谨的部分,应当及时改进,逐步找到适合医院发展的预算管理方案。预算管理工作有助于医院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继而促进整体管理水平的长足发展和进步。医院在全面了解自身经营状况、发展方向的基础上,需制定详细的预算管理方案,并在日常业务开展过程中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对医院的资金管理有着积极作用,帮助医院规范各项经济业务,并将经营目标进行年度拆分,阶段化完成,最终促进整体目标的达成。

参考文献

篇11

一、高校内部审计的需求分析

随着高校经济管理活动的日益复杂,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内部审计部门除了开展财务收支审计之外,内部控制审计、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建设工程项目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领域工作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内部控制审计

有效的内部控制是高校赖以正常运作和发展的基础,内部控制质量的高低,客观上反映了高校的管理水平。内部控制审计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对本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性、有效性所进行的了解、测试和评价活动。高校内部控制审计主要包括教学管理、科研管理、财务管理、设备管理、物资采购管理等方面的内容。高校应当积极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工作,通过了解、测试和评价本单位内部控制,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薄弱环节,适时提出改进建议,以弥补日常管理漏洞,促进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和执行的有效性,进而提升高校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

(二)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

高校预算是高校组织收入和控制支出的依据,也是学校发展方向的综合反映。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是指由高校内部审计机构依法对预算执行与决算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的审查和评价活动。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对本单位年度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经常性审计,对决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进行确认和审查,以促进学校规范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编制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透明度,促进学校资源合理分配,进而提高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益。

(三)建设工程项目审计

由于建设工程项目具有资金数额大、涉及环节多、时间跨度长等特点,如果监督缺位或流于形式,极易产生腐败行为,因此建设工程项目审计应当作为高校内部审计的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审计是指高等学校内部审计机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对建设工程项目各阶段业务管理活动的合法性、适当性、有效性所进行的确认和评价活动。建设工程项目审计的内容包括对建设工程项目投资立项、勘察设计、施工准备、施工过程、竣工验收等各阶段业务管理活动的审查和评价。加强建设工程项目审计,有利于控制工程造价和改善建设工程管理,进而提高投资效益,促进高校建设工程目标的实现。

(四)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近年来,少数高校接连发生干部违法违纪事件,客观上反映出高校内部审计不力、监督管理弱化等问题,使得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成为关注的焦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指高校内部审计机构通过对学校内部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财务收支以及相关经济活动的审计,鉴证和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行为。高校的领导干部任期届满,或者任期内办理调任、转任、退休等事项前,应当接受经济责任审计。实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促使其认真履行经济责任、严格执行高校规定,促进高校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推动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高校内部审计的供给分析

虽然高校对内部审计的需求日益增加,但内部审计的供给明显不足,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范围较窄、独立性不强、缺乏健全的审计制度、审计方法落后、审计力量薄弱等方面,难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与服务职能。

(一)内部审计范围较窄

长期以来,高校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内部审计并没有真正参与到高校管理中来。内部审计工作主要局限于财务收支审计,侧重于监督和事后审计,忽略了内部审计的管理和服务职能。在内部控制审计、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建设项目工程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领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开展得比较少,无法对快速发展的高校教育事业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

(二)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健全、不规范,严重影响了审计工作的独立性。目前,高校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设置独立的审计部门;二是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部门合署办公。与纪委、监察部门合署办公是高校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主要方式,但在这种方式下无法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影响内部审计功能的有效发挥。此外,高校普遍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审计工作难免受行政领导的影响和干预,不同程度地受到领导意志的左右,审计人员很难依法独立行使监督和查处的职责。

(三)缺乏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

缺乏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是高校内部审计管理薄弱的重要原因。在我国审计体系中,内部审计的制度化、规范化工作明显滞后于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除了内部审计准则之外,没有操作性强的评价体系和标准,缺少具体的规章制度,导致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具体审计工作时,显得无章可循。此外,高校管理者对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重视不够,新的业务工作开展起来,但与之相配套的控制和管理措施却相对滞后,有些管理制度虽已颁布实施,但对其执行情况缺乏必要的监督检查,对违规事项的处罚力度不足(宋莹、杨柏冬,2010)。

(四)内部审计方法落后

高校内部审计主要沿用传统的、基于手工审计的技术方法,仍然停留在以差错防弊为主的真实性、合规性审计阶段(梁建萍,2010),导致审计范围狭窄、深度不够,严重影响了审计工作效率,难以适应现代高校快速发展的需要。此外,高校内部审计人员风险观念淡薄,在审计工作中很少采用分析性复核和审计风险模型等现代审计方法,风险基础审计也未得到推广使用。

(五)内部审计力量薄弱

随着内部审计领域的不断拓展,内部审计人员逐渐暴露出知识面窄、业务能力不强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审计人员知识面窄,专业结构单一,以会计、审计专业为主,缺少建筑工程、教育经济、法律、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知识积累,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审计覆盖面广、涉及领域宽的特点;二是内部审计人员数量较少,且整体水平不高。由于高校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及其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内部审计部门往往成为学校的“精简”部门,很难引进具有高学历的专业人才,导致审计力量薄弱,不能全面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三、高校内部审计需求与供给的矛盾协调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高校对内部审计的需求日益增加,然而内部审计供给明显不足,两者存在显著不平衡。如何加强内部审计建设,协调内部审计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急待加以研究和解决。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升审计理念,促进内部审计转型

转变传统观念,确立“以监督为基础、以服务为目标”的审计理念,促进内部审计转型升级。高校内部审计应当在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审计领域,强化内部控制审计、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建设工程项目审计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并逐步开展风险管理审计,充分发挥审计的管理和效益。针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及时提出改进建议,通过加强监督来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以监督为基础、以服务为目标,使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真正服务于高等教育事业。

(二)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灵魂,是内部审计有效发挥作用的基础和前提。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越强,越能充分发挥其监督和服务职能。高校应当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尽可能减少其他部门对审计工作的干涉和影响。同时,内部审计工作应当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予以处理,树立高校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

(三)建立健全高校内部审计制度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是规范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保障。高校应当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具体准则》、《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等相关规章制度的要求,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明确内部审计职能,制定规范化、合理化的内部审计制度,健全内部审计操作规范,完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保证审计工作有章可循。同时,内部审计人员要严格按照内部审计制度所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开展各项审计工作,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四)改进审计技术与方法

在电算化财务环境下,改进审计技术与方法,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客观需要。内部审计部门要大力推行计算机辅助审计,充分发挥电子网络的优势,把电子化、信息化作为审计工作的基本技术手段,以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在充分了解学校管理状况的基础上,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合理运用审计风险模型,采用分析性复核、内部控制评估、风险评估等方法,识别审计对象的固有风险、控制风险,确定可接受的审计风险,从而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

(五)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

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审计人才,是推动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当务之急。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抓起:一是加强业务培训,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内部审计人员应当提高自学意识,在学习中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层次,以便更好地开展审计工作。二是吸纳具有硕士、博士学历的高素质人才充实内部审计队伍。高校内部审计人员既要精通财务、审计,又要具备建筑工程、教育经济、法律、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知识,以适应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S].2009.

篇12

第三条兽药生产监督管理是指兽医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兽药生产企业的生产条件和生产过程进行审查、许可、监督检查等管理活动。

第四条农业部负责全国兽药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兽药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兽药生产许可证的申请和核发

第五条开办兽药生产企业,应当符合兽药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并具备《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规定的条件。

第六条新开办兽药生产企业的,应当向所在地省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兽药生产许可证申请表和兽药GMP检查验收申请表;

(二)企业概况;

(三)拟生产兽药类别、剂型及产品目录;

(四)企业组织机构图;

(五)企业负责人、部门负责人简历;专业技术人员及生产、检验、仓储等工作人员登记表,并标明所在部门及岗位;高、中、初级技术人员占全体员工的比例情况表;

(六)企业周边环境图;总平面布置图;仓储平面布置图;质量检验场所平面布置图及仪器设备布置图;

(七)生产车间概况及工艺布局平面图;空气净化系统的送风、回风、排风平面布置图;工艺设备平面布置图;

(八)拟生产兽药产品的工艺流程图、主要过程控制点和控制项目及产品的生产、质量管理文件目录;

(九)生产的关键工序、主要设备、制水系统、空气净化系统、检验仪器设备及产品工艺验证报告;

(十)检验用仪器仪表、量具、衡器校验情况报告;

(十一)农业部认可实验室出具的洁净室检测报告书;

(十二)其他兽药GMP管理文件目录及与文件相对应的记录、凭证样张;

(十三)生产设备设施、检验仪器设备目录;

(十四)兽药GMP试运行情况报告;

(十五)试产兽药产品的批生产、批检验记录复印件(每条生产线应选择具有剂型代表性的2-4个品种,每个品种至少3个批次的记录;少于2个品种或者属于特殊产品及原料药品的,应提供所生产品种的记录)。

申报资料应当为书面材料和电子文档各2份。书面材料可以只提供目录,电子文档应当为全部内容。

申请人应当对申报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七条省级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并将审核意见和有关资料报送农业部。

农业部自收到省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审核意见和相关资料之日起40个工作日内对申报企业完成兽药GMP检查验收。检查验收合格的,发给《兽药生产许可证》、《兽药GMP证书》;不合格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八条《兽药生产许可证》应当载明企业名称、生产范围、生产地点、有效期和法定代表人姓名、住址等事项。

《兽药GMP证书》应当载明企业名称、生产地点和验收范围、有效期等事项。

生产范围应当包括兽药品种类别、兽药产品剂型类别等内容。

《兽药生产许可证》、《兽药GMP证书》由农业部统一印制发放。

第九条省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办公场所公示申请《兽药生产许可证》所需要的条件、程序、期限及需要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等。

农业部将核发的《兽药生产许可证》有关信息公开,公众有权查阅。

第三章兽药生产许可证的延续、变更和换发

第十条《兽药生产许可证》、《兽药GMP证书》的有效期为5年。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生产兽药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前6个月向省级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提出换发《兽药生产许可证》的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兽药生产许可证申请表和兽药GMP检查验收申请表;

(二)《兽药生产许可证》、《兽药GMP证书》原件和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二份;

(三)企业自查情况及企业兽药GMP实施情况;

(四)已获批准生产的产品目录和产品生产、质量管理文件目录及标准执行情况、产品批准文件(包括产品批准文号批件、质量标准的复印件等);

(五)影响兽药产品质量的生产工艺的变更情况及说明;

(六)兽药不良反应报告情况;重大质量事故及处理情况。

申报资料应当为书面材料和电子文档各二份。

省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并将审核意见和有关资料报送农业部。

农业部自收到省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审核意见和相关资料后,在原《兽药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前对申报企业进行兽药GMP检查验收。检查验收合格的,核发《兽药GMP证书》、《兽药生产许可证》;不合格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一条兽药生产企业改建、扩建或者变更生产范围、生产地点的,根据本办法第六条的规定申请验收。

第十二条兽药生产企业变更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的,应当在办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后15个工作日内向省级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提出变更《兽药生产许可证》的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兽药生产许可证变更申请表和兽药GMP证书变更申请表二份;

(二)《兽药生产许可证》、《兽药GMP证书》原件;

(三)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二份。

省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变更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并将审核意见和有关材料报送农业部。

农业部应当自收到省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审核意见和相关资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完成审查。审查合格的,发给《兽药生产许可证》、《兽药GMP合格证》;不合格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三条兽药生产企业变更法定代表人住址的,应当向省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提出变更《兽药生产许可证》的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兽药生产许可证变更申请表二份;

(二)兽药生产许可证原件;

(三)公安机关出具的户口登记证明文件。

省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受到变更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并将审核意见和有关材料报送农业部。

农业部应当自收到省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审核意见和相关资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完成审查。审查合格的,发给《兽药生产许可证》;不合格的,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十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辖区内兽药生产企业监督检查,不得索取、收受财物或牟取其他利益,并为企业保守商业秘密。

监督检查中发现兽药生产企业有违反《兽药管理条例》及本办法等规定情形的,应当及时依法作出处理决定或者提出处理建议,并上报上级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

第十五条省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辖区内兽药生产企业的监管档案。监管档案应当包括下列基本内容:

(一)企业基本情况;

(二)对企业的投诉举报情况;

(三)对企业的监督检查情况;

(四)企业的不良行为记录。

第十六条兽药生产企业应当接受监督检查,如实回答监督检查人员的询问,接受调查取证,不得欺骗、妨碍、拒绝。

第十七条兽药生产企业应当按照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组织生产,其机构与人员、厂房与设施、设备、物料、卫生、验证、文件、生产管理、质量管理、产品销售与收回、不良反应报告与自检等方面应当符合兽药GMP的规定。

第十八条农业部在组织兽药GMP检查验收时,应当将兽药生产企业的检验场所、仓储场所、重要设备等登记备案。

兽药生产企业未经原检查验收部门批准,不得自行变更生产、检验、仓储场所及重要设备。

第十九条兽药生产企业生产兽药,应当符合兽药国家标准,并取得兽药产品批准文号。未经农业部批准,禁止未取得兽药产品批准文号生产兽药。

第二十条兽药生产企业应当按照农业部批准的生产工艺生产兽药。兽药生产企业改变影响兽药质量的生产工艺的,应当经农业部审核批准。

第二十一条兽药生产企业不得委托其他单位和个人生产兽药,也不得接受其他单位和个人委托生产兽药。

兽药生产企业不得向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生产场所和兽药批准证明文件生产兽药。

第二十二条国家强制免疫所需兽用生物制品由农业部指定的兽药生产企业生产。

第二十三条兽药生产企业生产的处方药在销售时,必须遵守兽用处方药管理规定。

第二十四条禁止买卖、出租、出借、伪造、变造《兽药生产许可证》、《兽药GMP证书》。

第二十五条兽药生产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农业部应当收回、注销其《兽药生产许可证》、《兽药GMP证书》,予以公告,并通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一)有效期届满未提出换证申请,或者换证申请未被受理、批准的;

(二)停止生产兽药超过6个月或者关闭的;

(三)被吊销、撤销《兽药生产许可证》的;

(四)其他应当注销《兽药生产许可证》情形的。

第二十六条下列行为,属于无《兽药生产许可证》生产兽药行为:

(一)未取得《兽药生产许可证》从事兽药生产的;

(二)超出《兽药生产许可证》载明的生产范围生产兽药的;

(三)擅自生产强制免疫所需兽用生物制品的;

(四)持伪造、涂改、租借、转让的《兽药生产许可证》生产兽药的;

(五)被注销《兽药生产许可证》、《兽药GMP证书》的。

第五章罚则

第二十七条兽药生产企业违反本办法第条规定,未按照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组织生产的,按照《兽药管理条例》第五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第二十八条买卖、出租、出借、伪造、变造兽药生产许可证的,按照《兽药管理条例》第五十八条的规定处罚。

第二十九条无《兽药生产许可证》生产兽药的,按照《兽药管理条例》第五十六条的规定处罚。

第三十条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请兽药生产许可证的,不予受理或者不予核发《兽药生产许可证》,并给予警告;申请人在1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兽药生产许可证》。

第三十一条申请人提供虚假资料或者采取其他欺骗手段取得《兽药生产许可证》的,根据《兽药管理条例》第五十七条的规定予以处罚,申请人在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兽药生产许可证》。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二条兽药生产许可证申请表、兽药生产许可证变更申请表、兽药GMP检查验收申请表可以到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免费领取或者从中国兽药信息网(网址:)下载。

第三十三条兽药生产企业生产、销售兽用、毒性药品、品、放射性药品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

第三十四条本办法自年月日起实施。

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兽药经营质量管理,保证兽药质量,根据《兽药管理条例》,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是兽药经营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兽药经营企业。

第二章机构与人员

第三条兽药经营企业的负责人应当熟悉国家兽药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定及所经营兽药的专业知识,并应当接受县级以上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的培训。

第四条兽药经营企业建立质量管理机构的,质量管理机构行事本企业质量管理职能。质量管理机构应当配备与经营兽药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未建立质量管理机构的兽药经营企业,必须设立质量管理人员。质量管理人员行事本企业质量管理职能。

第五条兽药经营企业主管质量的负责人和质量管理机构的负责人应当具有兽药、兽医等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或者兽药、兽医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并熟悉兽药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定,具有对兽药质量问题做出正确判断和处理的能力。

兽药质量管理人员应当具有兽药、兽医等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或者兽药、兽医等相关专业助理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并应当接受县级以上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兽药质量管理人员必须是本企业的专职人员,不得兼职。

第六条企业主管质量的负责人、质量管理部门的负责人、质量管理人员应当相对稳定,变更时应当报原发证部门备案。

第七条经营兽用处方药的,必须配备能开具处方的执业兽医。

经营中药材的,质量管理人员必须具有中药材的专业知识。

经营兽用生物制品的,质量管理人员必须具有兽用生物制品的专业知识。

经营水产养殖用兽药的,质量管理人员必须具备水产养殖的专业知识。

第八条兽药经营企业中从事兽药采购、保管、销售、技术服务等工作的人员,应当具有高中以上学历,并能满足本岗位需要的兽药、兽医等相关专业知识,熟悉国家兽药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定。

第九条兽药经营企业应当制定培训计划,定期对企业员工进行兽药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兽药、兽医等相关专业知识、职业道德等方面培训,建立培训、考核档案。

第十条企业每年应组织直接接触兽药的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建立健康档案。

第三章场所与设施

第十一条兽药经营企业应当具有固定的营业场所和仓库、办公用房。营业场所和仓库、办公用房等应相对独立,布局合理,不得相互影响。

企业的营业地点应当与《兽药经营许可证》载明的地点一致。

第十二条企业营业场所的面积和所需设施、设备应当与经营的兽药品种、规模相适应。

《兽药经营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应当悬挂在营业场所的显著位置。货架、柜台及相关设施、设备应当齐备、整洁、完好,并应当根据经营兽药的品种、类别、用途等醒目标志。

营业场所应当与动物疫病诊疗场所相对隔离,避免交叉污染。

兽药经营企业营业场所的增加、减少和改变应当经原发证部门批准。

第十三条兽药经营企业应当具有与经营的兽药品种和规模相适应且能够保证兽药质量的常温库、阴凉库(柜)、冷库(柜)等仓库和相关设施、设备。

仓库面积和相关设施、设备应当能够满足合格兽药区、不合格兽药区、退货兽药区等不同区域划分和不同兽药品种分区、分类保管、储存的要求。各类区域、各类品种应当设置明显标志。

兽药经营企业增加、减少、改变兽药仓库及相关设施、设备应当经原发证部门批准。

第十四条兽药营业场所和仓库的地面、墙壁、顶棚等应当平整、光洁,门窗结构严密,易清洁。

第十五条兽药陈列和储存场所应当具有下列设施、设备:

(一)具有使兽药与地面之间保持一定距离的设施、设备;

(二)具有避光、通风的设施、设备;

(三)具有符合兽药陈列、储存条件要求的温度、湿度控制的设施、设备;

(四)具有防尘、防潮、防霉、防污染和防虫、防鼠、防鸟的设施、设备;

(五)具有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照明设施、设备;

(六)具有符合规定的防火设施、设备等;

(七)卫生清洁的设施、设备等。

第十六条经营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兽药经营企业应当设置中药标本室(柜)。

第十七条经营兽用、毒性药品、品、放射性药品的,其场所、设施、设备等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第四章文件与档案

第十八条兽药经营企业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制定管理制度、操作程序等质量管理文件,定期检查制度执行情况。

第十九条兽药经营企业建立的记录应当真实、准确、完整、清晰、工整,不得随意涂改、伪造和变造。确需修改的,应当签名和标明日期,应当保证原数据清晰可辨

第二十条兽药经营企业应当建立真实、完整的兽药质量管理档案,设置档案管理室或者档案柜,安全存放、妥善保管,并由专人负责。

档案保存期限不得少于3年,并应当符合有关规定。

第二十一条兽药经营企业应当建立下列方面的质量管理文件:

(一)质量管理方针、目标和质量承诺;

(二)各组织机构或人员岗位职责、职权和相互关系;

(三)对供货单位和采购兽药的质量评估体系;

(四)兽药入库、出库的质量检查、验收、核对和必要情况下的质量检验;

(五)兽药运输、陈列、储存的管理和所需特定环境、温湿度条件控制管理;

(六)兽药销售管理;

(七)环境卫生、人员卫生管理;

(八)具有温湿度控制要求、特定行政管理要求的特殊兽药的经营、质量和所需设施、设备、仪表的监控管理;

(九)退回兽药的质量管理,有效期兽药、不合格兽药的清查和处理;

(十)质量投诉管理,质量事故的处理、报告,兽药不良反应的收集、报告,兽药质量信息的收集、公示;

(十一)票据、台帐、记录等兽药采购、运输、保管、销售的有效凭证的管理,存档资料的管理;

(十二)质量管理方面教育、培训、考核的规定。

第二十二条兽药经营企业至少应当建立下列方面的记录:

(一)人员培训、考核记录;

(二)温湿度控制等设施、设备维护、保养、清洁、运行状态记录;

(三)兽药质量评估记录;

(四)兽药的采购、验收、入库、储存、出库、销售记录;

(五)兽药质量抽查、清查记录;

(六)兽药质量投拆、质量纠纷、质量事故、不良反应和不合格品的处理情况记录;

(七)退回兽药及处理情况记录;

(八)兽药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情况记录。

第二十三条兽药经营企业质量管理档案应当至少包括下列内容:

(一)人员资格、技能、培训、考核、健康检查;

(二)设施、设备维护和兽药储存;

(三)供货单位质量评估结果;

(四)经营的兽药产品目录及质量情况;

(五)票据、记录等有效凭证;

(六)质量管理、质量问题处理。

第五章采购与入库

第二十四条兽药经营企业应当制定采购管理制度,把兽药质量作为选择兽药产品和供货单位的主要条件,确保购进的兽药符合质量要求。

第二十五条兽药经营企业采购的兽药应当符合下列基本条件:

(一)合法企业生产或经营的;

(二)具有法定质量标准的;

(三)应具有兽药产品批准文号的或者具进口兽药注册证书、兽药注册证书的;

(四)兽药包装、标签和说明书应当符合国家兽药管理有关规定和储运要求的;

(五)《兽药经营许可证》载明的经营范围内的;

(六)中药材符合注明产地要求的。

第二十六条兽药经营企业应当对供货单位的资格、质量保证能力和质量信誉等进行审核。除审核有关材料外,经营企业也可进行实地考察。审核合格后,方可采购。

第二十七条兽药经营企业采购兽药应当签订购销合同。合同内容应当具有保证兽药质量的条款。

第二十八条兽药经营企业采购兽药应当保存进货的有效凭证,建立真实、完整采购记录,做到票、帐、货相符。

采购记录应当载明兽药的商品名称、通用名称、批准文号、批号、剂型、规格、有效期、生产单位、供货单位、购入数量、购入日期、经手人或者负责人等项内容。采购记录应当保存3年以上。

第二十九条兽药经营企业应当建立兽药入库检查验收制度,对采购的兽药进行检查验收,并做好真实、准确、完整的记录。

检查验收时,对货与单不符、包装不牢或者破损、标志模糊不清、质量异常等不符合规定情况的兽药不得入库。

第三十条兽药经营企业实施质量检查验收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一)应当按照兽药管理规定、法定标准、许可事项、合同规定等对购入的兽药逐批进行检查验收。对售后退回的兽药,也应当逐批进行检查验收;

(二)应当对兽药产品的标签、说明书、质量合格证、内外包装和依法规定具有特定管理要求的兽药产品的有关证明或者文件进行逐一检查核对;

(三)应当做好真实、准确、完整的检查验收记录,并至少保存3年以上;

(四)应当在符合规定的场所或者区域进行检查验收,并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

(五)必要时,兽药经营企业可以委托兽药检验机构检验,检验报告应当随产品质量档案保存。

第三十一条、毒性药品、品、放射性药品、预防兽用生物制品等特殊药品的入库实施双人查验制度。

第六章陈列与储存

第三十二条兽药经营企业应当制定兽药陈列、储存保管制度,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兽药在保证符合规定的存放环境、温湿度、设施、设备要求的条件下陈列、储存。

第三十三条兽药应分类、分区或者专库存放。储存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兽药按温、湿度要求储存于不同的库中;

(二)兽药应实行标识管理;类别标识应当放置准确、字迹清楚;

(三)搬运和存放应严格遵守兽药外包装图示标志的要求,规范操作;

(四)兽药与仓库地面、墙、顶等之间应有相应的间距或隔离措施;

(五)应当按照内用兽药与外用兽药、兽用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开存放;易传味的药品、中药材以及危险品等应与其他兽药分开存放;

(六)应当按照合格区、不合格区、退货区等分区要求存放;

(七)应当按照剂型或者用途分类存放,按照相同类别、相同品种、同一生产企业、同一批号、相近有效期限等集中依次或者分开堆码存放。

第三十四条兽用、毒性药品、品、放射性药品和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应当专库或者专柜保管,并符合国家其他有关规定。

第三十五条兽药经营企业应当制定标识管理制度。陈列、储存的兽药实行标识管理,不同区域、不同产品等均应当具有明显的识别标志。

不合格兽药应当为红色标识;待验和退货兽药应当为黄色标识;合格兽药应当为绿色标识。

第三十六条兽药经营企业应当定期对陈列、储存兽药的质量及陈列、储存的条件和兽药的储藏设施、设备的运行状态等进行检查清理,并做好真实、准确、完整的记录。

兽药经营企业对兽医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公布的不合格兽药产品应当及时组织清查,并做好记录。

第七章运输与销售

第三十七条兽药经营企业应当制定运输管理制度,根据运输兽药的剂型、包装、运输距离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兽药破损和混淆。

运输有温度要求的兽药,运输途中应当采取必要的保温或者冷藏措施,保证兽药所需温度等环境条件。

第三十八条兽药经营企业运输兽用、毒性药品、品、放射性药品、危险药品等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条件和要求。

第三十九条兽药经营企业销售兽药应当执行检查核对制度,对售出的兽药进行逐项检查、核对,并建立真实、准确、完整的销售记录,并至少保存至3年以上。

销售记录应当载明兽药的商品名称、通用名称、批准文号、批号、有效期、剂型、规格、生产厂商、购货单位、销售数量、销售日期、经手人或者负责人等事项。

第四十条兽药经营企业销售兽药应当开具有效票据,做到票、帐、货、记录相符,销售票据按照规定保存。

第四十一条兽药经营企业销售兽用、毒性药品、品、放射性药品、强制免疫所需预防生物制品等具有特定管理要求的兽药应当符合国家相关管理规定,并经质量管理人员核查、签字后方可销售。

兽药经营企业销售兽用处方药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经本企业执业兽医审核、签字后方可销售,留存处方签。

兽药经营企业对执业兽医开具的处方所列兽药不得擅自更改。处方中有配伍禁忌或者超剂量或者国家规定的禁用兽药等违反有关使用规定问题的,不得销售。不得向未持有执业兽医出具处方的购买者销售处方药。

第四十二条兽药拆零销售时,只能拆至最小内包装。

第四十三条销售兽用中药材应当注明产地。

第四十四条兽药经营企业应当遵循先入先出、相同批号距有效期限时间短优先的原则发放兽药。

第八章管理与服务

第四十五条兽药经营企业应当对兽药质量查询、投诉、采购、销售、储存、检查等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查明原因,采取有效的解决处理措施,并做好真实、准确、完整的记录。

已经售出的不合格兽药或者质量有疑问的兽药应当及时向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并追回。

第四十六条兽药经营企业发现假兽药、劣兽药和其他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兽药,以及质量可疑兽药时,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第四十七条兽药经营企业应当注意收集兽药使用信息,发现有关兽药的不良反应时应当立即向所在地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第四十八条兽药经营企业进行兽药宣传时应当以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兽药标签、说明书为准,不应当虚假夸大和误导购买者。

第四十九条兽药经营企业应当在营业场所明示服务公约和质量承诺,并公布服务监督电话和设置意见簿,对购买者反应的问题应当认真对待,详细记录、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