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知识管理的意义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的知识资产利用不当
高校教师不仅拥有丰富的显性知识,即可以用书面文字图表表达出来的知识,而且拥有大量宝贵的隐性知识,即蕴含在行动中未表达出的知识,包括思维模式、信仰等。高校教师学历较高,在某方面具有较深入的研究和较丰富的知识储备,其思考方式具有独特之处,认知模式、判断能力等方面也有值得借鉴之处。目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侧重于利用教师的显性知识,而对隐性知识的重视程度不高。高校在利用显性知识时局限于课本的范围,在课本范围外的显性知识交流共享、创新发展存在不足,不利于高校人力资源水平的提高。
(二)存在人才流失问题
由于高校人力资源综合素质较高,要求在工作中得到的精神补偿和物质补偿符合其能力水平,而目前高校在这一点上无法满足员工需求,高校员工普遍认为待遇存在提升空间。这导致高校存在人才流失问题。人才流失对高校发展主要有两方面的不利影响。第一,高校教师学历和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人才流失之后补充较为困难,会影响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第二,高校的知识来源于人才,人才流失同时也是知识的流失,而且员工跳槽后可能带走相关的科研团队,这会导致更严重的“人走才失”现象。
(三)缺乏科学的人力资源绩效评价标准
高校员工的劳动成果具有创造性,存在很多隐形的影响,不易进行测评。单纯根据或者完成项目的数量进行考评不够科学。
二、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措施
(一)构建高校知识共享机制
构建完善的高校知识共享机制,不仅可以减少知识资产的无谓损失,充分利用员工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促进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和显性知识的整合,而且能够使得知识资本不断增值。
构建有效的知识共享机制的重要前提是化解员工的信任危机和藏私行为。要营造开放的学术氛围,建立个人和组织之间良性的知识循环,让员工在知识共享中提高自我。
构建高校知识社区,为志趣相投的员工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进行信息互换、信息共享;加强图书馆和数据库的建设,为员工知识水平的发展提供硬件支持;重视高校和企业、政府、其他学校的交流,实现“产学研”相结合。
(二)营造高校知识型学习环境
知识型学习环境有利于员工各方面的成长,进一步形成留住员工的激励。营造高校知识型学习环境,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提供良好的硬件设备和充足的科研经费,为员工进行研究创新提供条件;营造和谐的人际环境,提倡良性竞争;以弹性化、人性化的工作制度代替刚性工作制度。增强员工对高校的归属感,激励员工进行知识创造和知识交流。
(三)正确应对人才流动
高校要正确对待人才流动。控制人才不能真正地留住人才。没有合理的激励措施,通过硬性规定控制人才,不利于员工的积极性,部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难以得到利用。只有根据员工的特点和足球构建完善的激励体系,才能真正地留住人才。
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科研条件,根据员工素质和特点决定其工作岗位,搭建社区平台,建设图书馆和数据库,定期举办研讨会,促进知识交流共享,最大化地利用人力资本,实现人力资本增值。
(四)创新分配制度
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机制,不能单纯以论文数量、项目数量作为评价指标,要根据不同岗位、不同任务,设置不同的指标。设立专家委员会,对知识型创新型成果进行科学评估,包括其短期成效和长期影响。按知识贡献决定员工薪酬。这样的措施可以激励员工重视知识创新和自我提升。有利于高校人力资本的增值。
三、知识管理对于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一)有利于知识的转化
篇2
面向21世纪,从全球范看,一个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正在形成。在未来消费者导向的时代,如何对市场环境的急剧变化和顾客需求的瞬息万变作出灵活快速响应,充分利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依靠创新实施企业的研究开发,有效地生产和提供令顾客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并不断开辟消费者的新市场,是当今企业不容忽视的使命,否则企业将被淘汰。
企业已经开始认识到他们最宝贵的资产和资源是知识,知识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将把企业的知识资源纳人其管理之中。因此,企业知识管理体系研究是国外知识管理研究的发展趋势之一,特别地建立企业知识管理体系及其知识库已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基础设施以及企业决策所必需的专家支持系统,也是企业在激烈的竟争中保持不败的保证。一些著名的跨国公司已经建立自己的知识管理体系及其知识库,在公司知识生产、分配、获取、共享、利用等知识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企业文化知识管理体系
知识管理大致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知识管理的基础措施:它是知识管理的支持部分,如数据库、知识库、多库协调系统、网络等基本技术手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各种联系渠道等;(2)企业业务流程的重组:其目的是使企业的知识资源更加合理地在知识链上形成畅通无阻的知识流,让每一个员上在获取与业务有关知识的同时,都能为企业贡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专长;(3)知识管理的方法:内容管理、文件管理、记录管理、通信管理等;(4)知识的获取和检索:包括各种各样的软件应用工具,例如智能客体检索、多策略获取、多模式获取和检索、多方法多层次获取和检索、网络搜索工具等。
三、企业文化知识库
很多组织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客户数据库、产品数据库、员工数据库等。为什么还要建立文化知识库?知识库与信息数据库有什么区别呢?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信息化、数字化、集成化的发展,知识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第一要素,因此企业在激烈的竟争环境中能否立于不败之地,已经取决于知识的生产,获取、共享和利用,或者说取决于知识在流动过程中的价值增值。如何有利于知识的流动及其价值增值就变得十分重要,建立企业知识库系统应运而生。
信息数据库属于知识库的一部分,但知识库的内容要广泛得多。企业知识库应尽可能包含所有与企业有关的信息和知识,使知识库真正成为信息源和知识库。
建立知识库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开发所需的软件,而企业知识库系统软件应具有如下的功能和特性:(1)集成性。21世纪的企业是知识型的企业,必须及时掌握各种信息,所以只有具有集成性的系统才能实现企业全部信息的集成和处理。例如多地点、多场所经营,跨国经营,可通过Internet/Intranet将不同部门、不同区域的信息集成起来,及时了解企业内部、供货渠道、市场营销、金融动态、客户需求以及竞争对手的最新信息,并进行分析处理,快速作出反应,紧跟市场变化并创造市场。(2)外向型功能。在21世纪,企业的封闭状况将被彻底打破,在网络上企业是没有明显边界的,其管理系统也必须具有外向型的功能。因此从发展的角度来考察软件,除了具有生产管理功能之外,还应具备商品经营、资本经营和品牌经营的功能。通过建立知识库,可以积累和保存信息和知识资产,加快内部信和知识的流通,实现组织内部知识的共享。这是实施知识管理的一个基本条件和办法。知识库的作用表现在:
第一,知识库使信息和知识有序化,是知识库对组织的首要贡献。建立知识库,必定要对原有的信和知识做一次大规模的收集和整理,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分类保存,并提供相应的检索手段。经过这样一番处理,大量隐含知识被编码化和数字化,信息和知识便从原来的混乱状态变得有序化。这样就方-便了信息和知识的检索,并为有效使用打一下了基础。
篇3
一、医院档案管理的现状
就现在来讲,在医院的档案管理中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存在,很多医院在档案管理时还没有摆脱传统的模式,但是在传统的模式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包括在获取信息方面速度很慢,在员工交流方面障碍多,内部交流之间不够团结等,这些问题都会引起医院工作效率下降,而且在个人的信息方面不够完善,例如在病症的治疗方面,某些患者想要通过查询医护人员,想要知道主治医生有哪些,这时这些医院里边将会出现大量问题,如有些医院还不知道医生当值与不当值的名单,让患者等待时间长的问题。由于其内部缺乏交流,医生的进步很小,因此医院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不利于医院快速的进步发展。
二、医院档案管理中知识管理的应用意义
(一)有利于更好呈现医院档案管理中的知识。
医院的档案包括很多的方面,其产生于医院各种各样的实践中,包括医院学术之间的交流,医院的病历,科研成果,每天的经营活动等,是医院内部之间的一项真实的日常记录。在医院的档案中主要有隐性的知识与显性的知识这两种知识。其中隐性知识主要是指档案所处的社会与时代背景以及一些还没有被完全挖掘出来的一些信息等;显性知识主要是指一些实在可见的东西,如视频、声频、书籍、杂志等。然而知识管理可以使医院档案管理里边的一些隐性知识进行显性的转化,使显性的知识得到更好的挖掘,从而更好地将其利用,这样对于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也有利于医院的综合服务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二)有利于完善健全医院档案管理流程。
大多数的医院因为受到传统的医院管理理念的影响,而对医院的档案管理进行错误的理解,认为档案只是患者用来登记的相关凭证,没有什么大的作用,严重忽略了档案本身所具有的记录重要科研成果的作用。其作为医院综合能力提升的重要资源,如果缺乏科学与规范性的管理,医院很难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进步发展。档案的知识管理主要是对档案内的隐性知识进行挖掘,对各种信息应用数字化的信息管理技术进行整理,最终增加档案管理的科学性,增加其完善程度,从而提高对档案的有效利用率。
三、医院档案管理中优化知识管理应用的措施
(一)转变思想意识。
为了使现代化的知识管理在医院档案管理中发挥更好的作用,第一应将传统的档案管理意识进行转变。在现今的医院发展中,有些现代化的知识管理概念也会不自觉渗透到管理模式中,使医院得到了进步与发展,使患者对医院的服务感到更加满意。在进行知识的档案管理时应该坚持以服务为中心,应该将知识的真正价值发挥出来。为此管理人员也应该具备更高的思想意识,尤其是创新意识,能够在以实际发展情况为依据的基础上对原有的知识进行合理创新,对于原来的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弊端进行消除,不断形成新的知识管理方式,将医院中知识管理模式效率进行有效的提高,从而为医院中的每个人提供更好的、更全的服务,对医院自身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提供契机。
(二)创新档案管理模式。
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在实施时缺乏力度,档案管理工作做得不到位,其原因主要受传统的思想意识影响。造成这种现象不断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管理模式上存在严重的制约性,人们没有正确认识档案的管理工作。并且作为一个医院的附属管理部门,它与医学专业等联系不是很密切,所以,一直以来很少受到医院领导的重视,这在一定的程度上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有所降低。医院没有足够重视对档案管理部门中的人才管理工作,从而使该部门缺乏必要的人才培养方案,使管理人员由于缺乏流动、竞争、激励机制而缺乏必要的创新性。因此在医院的知识管理机制中,应该改变原有的传统管理模式概念,在对医院的总体发展规划上结合现代知识经济背景制定应有的规章制度,并对知识管理中的各种机制进行完善。具体如对员工采取激励的机制,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各项知识的创新能力进行不断的提高,从而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有利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完善医院档案管理体制。
梳理医院的优势,对医院的档案管理模式要进行不断的改变。医院的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知识管理人员制度,加大对人员的管理力度,营造出浓厚的知识氛围,对有名的专家、医师建立专门的管理档案。为了使该项工作有效开展,医院应当利用现代的信息化技术,建立完整的数字管理信息化系统,并对其进行简单的模块设置,主要包括一些规范、主题知识、知识产权、期刊书籍等,将医院的资源优势进行充分的发挥。在医院中专家和名师是主要的人力资源,医院应当对其提出的观点、技巧、经验等进行详细的整理,做好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之间的转化工作,从而促进其他医护人员的不断发展与不断提高。对各种各样的知识进行模块化的整理,能显著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为使用者增加方便快捷的途径,有利于医院当中各部门的资源共享实现。
四、结语
总而言之,知识管理在医院的档案管理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只有在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进行深入的分析后,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对档案的管理工作进行不断的完善,对其体制进行不断的改革,对医院的档案管理进行不断的创新,才能在医院的档案管理中,充分发挥知识管理的重要性,不断促进医院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最终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
【参考文献】
[1]彭淑珍.以知识管理为导向构建医院档案管理体系[J].现代医院,2013,8
[2]李新友,吕庆锋.以知识管理为导向构建医院档案管理体系[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4,43
[3]高毅远.基于知识管理的医院档案管理体系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5,5
[4]王兵.医院档案管理中知识管理的应用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2015,15
篇4
西方学者对于知识管理和绩效的测量开始较早,成果也很丰富。国外知识管理能力研究领域的学者们一直在努力证明先进的知识管理实践可以导致更高的企业绩效的论题,作为高绩效工作系统一部分的知识管理实践与企业的财务、利润及市场价值有关。劳伦斯提出的知识管理能力对企业竞争优势作用方式的思想,可以用于分析知识管理能力对于企业绩效的作用。国内学者在引进吸收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进行了应用性研究。较有代表性的是:颜光华和李建伟将知识管理目标分解为近期、中期、长远三个目标阶段,并用模糊数学方法对知识管理绩效进行了评价。谢洪明对知识管理战略、方法与企业绩效关系进行研究时,就测量知识管理绩效也进行了讨论。
已有研究成果对于知识管理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已形成了共识。但是现有关于知识管理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多偏重于某一方面的要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而没有从整体上系统地考察知识管理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知识管理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是一个系统和统一的体系,它不仅与知识本身的获取、储存、运用、传递、保护等过程有密切的关系,而且与企业的文化、战略、员工的积极能动性、企业的组织结构、基础设施和条件等都有紧密相关的联系。运用系统动力学思想与方法,加强从整体上研究创意企业知识管理与绩效的关系,建立二者之间的反馈关系循环,明确他们之间的作用效果,既能实现创意企业知识管理的动态化、系统化,又能为针对创意企业具体情况作出调整时提供理论建议。
二、创意企业知识管理能力构面
构建创意企业知识管理能力与绩效的系统及动态关系,首先要将创意企业的知识管理能力分解为基本构成要素。
采用基于能力结构的过程分解法,将知识管理能力根据管理过程进行分解,可以得出知识获取、知识传递、知识创新、知识应用、知识保护、激励、战略、企业文化等多个关键域。再将这些关键域归纳为四个能力构面:“知识保护能力”、“知识获取能力”、“管理实践能力”及“知识创新能力”。
各个构面的评估重点分别是:“知识保护能力”是创意企业存续发展的基础,其对与整个产业也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知识获取能力”的评估重点在于充分体现创意企业是一个以知识资源开发为中心的企业组织。“管理实践能力”反映出目前在创意企业中知识管理过程的效果和成绩。“知识创新能力”主要是为了考量创意企业的创新战略、研究部门在储备未来竞争能力的情况。创意企业的知识保护、知识获取、知识管理实践、知识创新活动都围绕提升企业绩效这一中心主题开展。在创意企业中,普遍实行根据绩效结果来作为知识保护职能的基础;作为进行知识获取职能调整的依据;作为知识管理实践变更的条件;作为激励知识创新的根据。当各方面知识管理能力得到提升时,创意企业的绩效才能够得到提高。因为创意企业的生产的是智力产品,所以,知识管理能力构面和绩效的联系比传统产业更加紧密。
三、知识管理能力
创意企业的知识保护、知识获取、知识管理实践、知识创新等活动的能够提升企业绩效。同时,知识管理方面的投资必然要消耗企业成本,也就是会减少一些已经取得的企业绩效(如利润)。另一方面,创意企业绩效的取得和提高给进行各项知识管理职能投资提供了资金来源,构成创意企业知识在前述对创意企业知识管理能力构面分析基础上。关于知识获取能力与知识管理实践能力增长的模型,揭示了知识获取能力与知识管理实践能力存在相互促进的循环关系。进而提升了创意企业知识管理能力,这是知识管理中的重要一环,该过程需要消耗创意企业的成本,构成知识获取能力与创意企业绩效之间的负因果关系,同时,企业绩效提供对知识获取的支持,构成正因果关系,知识管理实践能力与企业绩效构成负反馈环关系。
事实上,创意企业在运作过程中,知识创新能力促进知识管理实践能力的提升,进而对知识创新形成正反馈;知识管理实践能力提升得同时加速了知识获取能力和知识保护能力的逐步提高,两者又进一步对知识管理实践形成两个正反馈。知识管理实践的增强又重新对知识创新、知识获取和知识保护能力产生新一轮的作用,如此循环反馈。
四、创意企业绩效提升建议
1.明确知识创新激励制度的地位。创意企业以运营知识为主要活动,已具有的领先知识为核心竞争力,要获得和保持创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要求创意企业在知识创新上保持足够的推进力。将知识创新作为创意企业的核心管理职能应视为不二选择。
篇5
进入新世纪后,全球经济发展全部基于知识,经济的发展对知识以及信息的产生、传播以及应用有着较大的依赖,知识经济已成为当前全球经济发展中最为重要的可持续经济类型。紧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当前知识经济对全世界各个领域的经济活动均造成明显的影响,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也要求图书馆在知识经济时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医学,是专业度较强的科学领域,在当前知识浪潮中得以快速的发展,也持续涌现出全新的科研结果以及医学诊治方法。随着居民对医疗条件需求越来越高,医学工作人员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在临床医学活动中,致使医学工作人员难以投入充足的时间与精力在医学文献搜索上,但是医学工作人员对医学文献的时效性以及精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图书馆,是当前医学类文献收集、加工的重要场所,理应承担起图书服务理念创新、提升服务质量等重要职责,以满足知识管理背景下医学工作人员对医院图书馆的服务需求。
二、知识管理背景下医院图书馆创新渠道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当前医院医务工作人员,不仅仅需要掌握医务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还应该掌握医学心理学、伦理学等综合知识。进入信息时代后,医学文献信息越来越多,这也造成医务工作人员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自身医务工作所需的文献信息,必然会导致医务工作人员在知识获取的过程中过于依赖自身知识获取专业技巧,这也意味着在医院图书馆管理创新活动中“以人为本”是大势所趋。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医院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不仅仅应该努力满足图书馆读者对知识文献的查阅等需求,还应该加大提升图书馆内部工作人员价值的工作力度,才能够真正地突出医院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主体角色,最大化地满足医院图书馆工作人员对薪酬福利、职业发展等合理需求,才能够最大化地激发医院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将医院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潜在能力挖掘出来,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下医院图书馆创新活动对工作人员的知识能力要求。同时,还应该紧密结合医院图书馆实际运营管理情况以及医院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实际水平,合理、高效地设置医院图书馆不同工作人员的岗位,科学地安排医院图书馆工作人员,确保医院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知识能力与所安排的工作岗位能力需求相吻合,以确保能够在医院图书馆管理创新活动开展中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重要发展目标。
(二)创新医院图书馆服务。医院作为知识密集型工作机构,对人才以及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医学知识更新速度也很快,对医院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传统的医院图书馆管理相对较为简单,所提供的服务更趋向于提供馆藏文献资源。进入网络信息时代后,读者获取知识的渠道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极大地削弱了读者对传统图书馆纸质文献的依赖。医院图书馆想要更好地得以可持续发展,就应该树立全新的发展理念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下对医院图书馆的全新要求。因而,医院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该通过自身的专业特长,搭建包括医院图书馆读者信息在内的数据库,获取、整理并加工医学文献领域的可用信息,并加以加工、整理,以达到知识快速转换、创新等发展需求。同时,在图书馆管理中应该采取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管理发展需求的策略,以更为高效地整合、提炼信息资源,从而为医院图书馆用户提供更深层次的文献资源服务,给图书馆用户提供更具个性化的知识获取渠道。
(三)积极开展技术创新。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医院图书馆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都必须要基于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以及医学文献信息加工处理技术,这也是知识挖掘、传播与共享的重要保障。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医院图书馆读者能够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更为高效、便捷地获取医学文献信息,成为医院图书馆读者最为重要的文献获取渠道。医院图书馆应该转变传统的文献服务模式,为图书馆读者跨越时空为读者提供医学文献高效的获取渠道,能够大大地加快医学文献数据的传递效率,有效地增强了医学文献信息的处理能力,构建更为高效便捷的医学文献资源共享模式。因而,医院图书馆在未来管理活动中应该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改善医学文献获取方法,更好地推动医学知识管理活动,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知识管理时代下,创新已成为医院图书馆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这也要求医院图书馆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开展各种知识创新活动,坚持“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大力推动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
【参考文献】
[1]高燕.知识管理背景下的图书馆创新管理[J].科技信息,2013(12):187.
篇6
知识是财富的源泉,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把对知识的关注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给医院图书馆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那就是医院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出现。医院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型单位,积极构筑知识管理机制,加强知识管理,能有效地增强医院的创新能力,而医学技术的创新是提高竞争力、增强医疗机构扩大医疗市场份额能力的决定性因素。作为为医院医疗、教学和管理提供知识服务的医学图书馆的持续发展,是医院实现现代化、信息化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但是,由于知识管理的概念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定论,同时,中小型医院图书馆从馆舍、人员、经费和硬件设施上无法达到统一的标准。因此,探讨如何在中小型医院图书馆实现知识管理就有着极为深刻的现实意义。
1知识管理的概念
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目前对知识管理的定义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存在多种观点。美国《福布斯》杂志于1998年4月22日发表的题为《迎接知识经济实施知识管理》一文指出:知识管理不同于信息管理,它是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国内学者较多采用邱均平教授的观点。认为狭义的知识管理主要是对知识本身的管理,即对知识的创造、获取、加工、存储、传播和应用的管理,包括对显性知识的管理和隐性知识的开发和管理。广义的知识管理不仅包括对知识本身的管理,还包括对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涉及知识组织、知识设施、知识资产、知识活动、知识人员等全方位和全过程[1]。
2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特点
2.1观念的更新:图书馆界缺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新理念,管理工作还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上,表现在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理论缺乏了解,认为图书馆的发展就是靠投入。在管理理念上,知识管理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人力资源管理成为组织的核心。这一点与以往任何以物为本的其他管理形式都有显著不同。
2.2知识的创新:在管理目标和策略上,知识管理以知识创新为直接目标,以建立知识创新体系为基本策略,因此,智力性和创新性是知识管理标志性特点。图书馆作为知识信息搜集、整理、存储和传播的基地,是科学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是知识创新中的重要环节。首先,创新需要以前人研究成果为基础,图书馆能提供最新的科技信息,构成启动知识创新的前提条件;其次,图书馆直接参与科研过程,馆员的劳动是知识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再者,图书馆要关注知识的扩散和转移,是知识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的桥梁。
2.3崭新的模式:在组织结构上,知识管理采取开放的、“扁平式管理”的学习型组织模式,这一点与以往其他管理形式所采取的金字塔式的等级结构模式截然不同。信息技术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工具。知识管理涉及的信息技术主要有:因特网、内部网和外联网,存储结构技术、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其别要注意内部网和外联网。因为内部网和外联网是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信息技术平台,其它知识管理技术均要在这一平台上运行。因此,构造一个安全、高效、灵活的内部网和外联网是图书馆知识管理实现技术的基础性内容[2]。
3中小型医院图书馆实现知识管理的途径
3.1利用现代的网络技术实现资源共享: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图书馆用户已经成为计算机用户,使图书馆不再仅局限于简单的“借借还还”,而是更多地利用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对于中小型医院图书馆来说,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自己的专业优势,适应读者使用习惯,接入互联网络,将网上信息进行分类、筛选、整理,并建立相关链接,指导和提供读者使用,从而实现网上资源的真正共享,提高医务工作者对图书馆的利用率,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3.2构建医学知识库:建立知识仓库,是实现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知识仓库是一个有机体,其生命力在于不断地更新。要不断地对其知识评价更新,才能提供全面、广泛和准确的信息源。各种特色医学数据库是实施医院知识管理的重要组织部分。医学图书馆的知识库主要有:清华同方中国学术期刊网(省略)、万方数据库资源系统(chinainfo.省略)、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库(sdb.省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美国国立图书馆(MEDLINE)和OVID全文数据库等。如CHKD作为医院知识管理的资源,在发展和完善医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基本能实现“为最需要的人在最需要的时间提供最需要的知识”的目的[3]。
3.3建立电子阅览室:建立电子阅览室是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广普及网络知识的良好途径。成立电子阅览室是医院图书馆实现知识管理的必备硬件,它可以检索本图书馆及其它医学图书馆的电子文献资料,点播视频和教学课件,医药信息查询、网上教学和进行学术交流,共享Internet资源,能够及时准确地解决临床医务工作者在检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实现最大限度的信息资源共享。
篇7
知识服务建立在现代化的市场需求下。与传统图书馆服务相比更多的是针对用户的需求展开。以用户的需求为中心,根据用户年龄、学历、生活背景、职业、环境和社会等客观因素的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主观性见解和心理素养的不同,来对用户进行需求的整合与管理,努力提高各行各业要求下的知识服务利用率。它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全程参与,结合用户的具体要求对相关知识内容进行组织、筛选、整理、开发,能够为用户问题提供最佳的解决方案。在这里有一点最为重要,就是在开展知识服务前的准备工作,只有知己知彼,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因此研究和开发用户资源,进行全面系统性的用户调查是必不可少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不同的用户需求,提出最适合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实现知识服务的最好收效。
2 树立知识服务理念,强化图书馆员的知识服务意识
图书馆所开展的知识服务,建立在传统管理的基础上。所以要实现图书馆的知识服务,首先必须改变传统的“用户接受型”思维,树立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的服务意识与思维导向。明确用户是图书馆赖以生存的必要基础,努力改变“图书馆为用户服务,用户接受服务”的传统思维与服务模式,变用户的被动为主动,完善传统的图书馆与用户的双向联系,才能实现在知识经济的环境下,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
作为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除了积极转变观念,化被动为主动,加强与用户的沟通和了解外,更应该积极的强化自我的创新思维,共同完善提高图书馆的服务。从客户角度,可以通过面对面的交谈、举办读书月、交流会、发放现场知识服务需求问卷等方式,尽可能详细的通过爱好、兴趣、职业进行了解用户来图书馆的目的、希望通过图书馆实现自己的什么预期,以及对图书馆未来的建议等。从工作人员自身来说,只有树立新的服务意识,完善自身的知识与技能水平,结合用户需求,增强知识创新与创造性的研究,才能更好的实现知识服务的创新,推动社会、经济、文化的共同发展。
3 建立丰富的知识资源库
首先是客观资源,也称之为显性知识资源。作为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户获取知识信息的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来源。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也普遍的应用到图书馆的服务中。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将传统的资源按照一定的知识体系进行整理、组织、编辑、存储,形成现代化的实体与网络同步的显性知识库,替代了传统意义的搜索、查找。用户可以直接登陆计算机网络进行搜索、挖掘、整合与比较筛选,极大的解放了传统整编与搜索的工作,即方便了图书管理,更提高了用户的利用率。实体与网络同步的显性知识库也成为现代图书馆知识服务的主体。
其次,是用户的隐性知识资源,主要包括图书馆人员的素质和用户头脑中的经验等信息。知识服务是不断完善的一种能动性的双方共利服务。图书馆除了要积极的提高人员技能水平之外,还应该继续坚持以用户的需求为中心,通过交流或者问卷等方式,挖掘用户的多种需要,并完善到知识服务库中,从而提高知识服务的水平。
4 变革组织形式,创建知识服务需要的组织结构
知识服务作为现代化图书馆管理的核心能动力和发展主体,一出现就呈现出针对用户的更加明确化、专业化、动态化、个性化特色。对图书管理人员而言,知识服务极大解放了传统图书的管理束缚,追求自主性、渴望专业权威和创新成为知识服务下人员的专业提升方向。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组织管理机制的发展都极大的提高了图书管理水平,更好的适应了用户的需求,并成为其不断发展的主导因素。
具体来说,有以下两个方面:对内,传统的图书管理以采购、分编、浏览、阅读、收藏为流程,主体是图书馆。图书资源缺乏与市场的交互,与用户的交流。文献偏重于学术与理论的研究,书刊的浏览与阅读偏向于权威。新的知识管理要求图书馆应该将用户需求作为图书采购的主体,尊重用户对市场和信息主导下的知识选择,实现图书资源管理和网络资源管理的同步更新。将传统图书下浏览、阅读改革为以用户为主导的知识和信息的搜取和使用,形成新经济环境主导下的筛选、制作、搜取、使用流程。对外,要求图书馆在发展知识服务的同时,注重合作与共享。一方面通过扩大图书馆的开放力度,集思广益,以合作为基础,建立社会性的公共信息化资源。另一方面以共享为导向,扩大信息化交流和资源整合效益,共同提高各用户、各需求之间的共享与发展。
5 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图书馆员素质
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图书馆员素质,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强图书馆员技能培养,提高服务素质,努力建立现代化图书管理中具有全局意识、精通专业知识、熟练现代信息技术、尊重用户需求的知识服务型人才。其次,建立开放性、能动性、创新性的知识服务团队。图书资源包罗万象,需要更多不同专业的人员进行参与,要秉承开放与兼容为主体,增强管理的主观能动性,努力组建多层面的专业知识服务动态团队。在此团队中,要以服务用户为主体,立足图书资源管理和信息化为基础,加强知识资源的创新与用户交流和管理创新。要求能够积极有效的筛选、整合、利用知识资源,针对用户提供匹配方案和扩展建议,实现用户需求的最新最佳最满意的方案。第三,图书馆员还可以通过对内吸纳科教优秀人员,对外多角度的在职培训、市场培训、对外交流等方式来提高和完善综合素质。
6 加强图书馆服务质量控制,建立用户反馈机制
图书馆服务主要包括图书资源的整理与扩展、图书馆员的人员素质、图书馆接待用户的服务和反馈三个主要方面。图书馆服务质量除了资源与人员的软硬件完善,更重要的考核标准就是让用户满意。即指用户在图书馆接受服务的同时主观的感觉与感观有没有达到心理预期和满足,并对此进行评价与建议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图书馆员应该结合用户的心理活动、购买评价、服务评价进行整理综合。一则直接的了解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是否满足了大部分用户的需求,二则通过用户满意度的调查,可以极大完善知识服务的售后机制,针对性的指导和提升图书馆的未来发展。
图书馆服务质量控制的方法,最直接有效的是要建立用户反馈机制,完善知识服务管理。
第一,从用户角度,加强在知识服务下的互动和沟通。用户作为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接收对象,有权利评价、监督、指导、建议图书馆的服务用户要求能够熟悉运用各种针对的反馈渠道,以保证准确、及时、有效的提出反馈信息。
第二,从图书馆角度,最重要的是要能够积极主动收集用户信息,注重用户反馈建议。让用户满意是检验图书馆服务水平的首要标准。因此,现代图书馆管理必须坚持强化用户的主体意识,高度重视用户的反馈信息。如通过面对面的沟通、建立服务意见箱、召开读书座谈会、派发用户问卷、建立用户网络信息系统和网络反馈鼓励机制等。通过这些方式及时准确的把握用户反馈、满意程度、服务效果建议,及时调整图书管理服务方向,提升知识服务质量。
第三,从双方的互动上,首先用户所接收图书服务,必须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不以个人好恶进行评价处理。其次,图书管理要重视反馈的动态信息,完善动态管理,让用户切实参与进图书管理的服务评价中来。对于积极参与回馈信息的用户都表示接受与尊重;对已经处理的反馈和评价信息,给予公开和回复;对反馈中的优质服务建议,给予适当鼓励;对于不能采纳的信息,给出合理的解释;对于继续提供意见和建议的,给予欢迎。总之,加强服务质量的控制,建立用户反馈机制,是图书管理与用户相辅相成,不断合作与共进提升的过程。
7 创新图书馆文化,构建信息资源共享体系
坚持以用户的需求为核心,以知识的管理为导向,实现用户的满意,是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根本指导思想和直接服务目的。创新图书馆文化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坚持以用户为中心;完善丰富的知识资源;变革传统的图书管理方法,增加与社会的联系;加强图书馆员的人才培养,提高综合素质;控制图书馆服务质量管理,完善图书管理反馈信息机制;构筑以人为本的创新型图书馆文化,尊重知识、重视人才,通过知识学习来管理和约束自我的价值观与行为规范,努力发挥知识经济下图书馆的公共与公益效益。
当然,知识服务从传统服务的转变是需要时间和实践完善的。比如受管理经费的制约,任何图书馆都不可能兼备所有的信息与资源的收录。又比如受到人员素质的影响,图书管理员不可能满足所有的专业化与个性化需求。所以为了能够有效改善图书管理服务,各个图书馆间除了积极利用自身的特色资源,还应该本着合作共享的原则,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提高图书馆与图书馆间、图书馆与其他机构间的合作,利用科技与网络同步管理,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与利用,以更好的实现知识服务,实现用户满意。
参考文献:
篇8
一、情报与知识管理的联系
从传统情报学到知识经济下的新情报学,情报学研究经历了文献服务到一般信息服务,再走向知识服务的三个学科发展阶段。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新的技术使知识服务逐步取代信息服务,成为情报学研究的新热点。2006年12月26~28日在哈尔滨召开的第126次中国青年科学家论坛围绕“面向自主创新的情报学创新与发展”的主题,对情报学前沿研究领域等四个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情报与知识管理在许多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都与信息和知识密切相关
从知识管理与情报学研究的对象来看,信息和知识是两者研究的逻辑起点。知识管理最终使得组织内的知识增值、共享,对组织有价值的情报则是情报学的目标。信息和知识是知识管理与情报学共同涉及的研究领域,这正是知识管理和情报学产生互动关系最根本的原因。
(二)都有着相似的终端用户需求
从终端用户的需求来看,情报学用户对最终知识产品的要求越来越向直观性、集成性等非专业化、技术化方面趋近,这种需求也正是情报创新的动力所在;同样,相同的用户需求也正是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
(三)都强调“人”的作用
传统的情报研究基于文献知识之上,研究的是如何有效的搜集、整理、加工、传播和利用文献的过程,是一种单纯的文献视角。
而在知识管理中,人是显性知识的管理者,同时又是隐性知识的拥有者,“人”构成了知识管理的核心。借鉴知识管理的“以人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将情报学的发展与用户的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使情报学的研究能够付诸实践,体现出现实的价值,这不仅是知识管理与情报学两者之间的联系,而且是目前情报学研究领域应关注的重点。
情报功能的发挥应贯穿于满足用户需求的全过程,以用户为中心是情报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四)其他方面
情报与知识管理在研究对象方面呈现出相互渗透的态势,相似的用户需求也推动了两者的创新及相互之间的
对技术方法的引用。
二、情报与知识管理的区别
虽然情报与知识管理都是面向信息、知识处理的,但两者在实现过程、最终目标等方面仍然存在区别,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从两者的定义上看它们的区别
情报学是研究情报的产生、传递、利用规律和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手段,使情报流通过程、情报系统保持最佳效能状态的一门科学。按照英国情报学家布鲁克斯的观点,“情报是使人原有的知识结构发生变化的那一小部分知识”。
知识管理是指企业管理者通过对存在于企业内外的知识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的管理活动。知识管理是一种以信息为基础,以知识创新为目标的实实在在的资源管理。它是对组织内部的知识进行挖掘、组织、编码、传播、共享、应用等管理活动。由此可知,知识管理是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发展成型的,其目的是获得更大利润、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对比两者的定义可以看出,相对于知识管理,情报不仅仅拘囿于对企业、组织竞争力的提高,情报有着更宽广的应用领域。情报的目标是以最佳的标引方案、最少的情报查找时间、最大的情报流通实现对知识情报的有效利用,实现信息的合理配置。
(二)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
情报学与知识管理产生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意义上的情报学产生与古代军事战争领域;现代情报学理论与活动主要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香农的“信息论”、维纳的“控制论”、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分别为情报学奠定了理论和物质基础。
知识管理则产生于现代的知识经济时代,为了促进知识创新,形成知识生产、传播、交流和利用的良好环境,并将知识转化为竞争能力和优势,知识管理便应运而生。
(三)逻辑起点不同
情报研究的主要是对信息流的控制,逻辑起点是“社会信息”。
而知识管理则是研究知识应用的管理,逻辑起点是“知识”。知识管理可分为对显性知识的管理和对隐性知识的管理,显性知识一般是指对企业的信息资源;对隐性知识的管理即将存在于企业员工个体的、难以用书面形式来表述的知识在企业内部进行融合、共享。知识管理是通过显性知识、隐性知识之间及内部的相互转化、形成一个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最终转化为隐性知识这样一种转化螺旋,从而在企业中产生知识创新。
(四)研究过程中的侧重点不同
从“创造”的角度看,情报学注重的是创造的结果,而知识管理关心的是创造的过程,即创新,比如在过程中的技术创新、理念创新和方法创新等等。
三、在知识管理态势下,情报学研究的创新及其发展变革趋势
随着情报学与知识管理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两者在很多方面互相借鉴,相互促进发展,情报学与知识管理研究的对象在“信息”和“知识”的层面上不断融合。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知识管理已为越来越多的组织所运用,从而来提高组织的核心能力,即“创新能力”。作为知识经济的产物,知识管理就是要营造知识创新的良好“生态”,形成知识创新和共享的良性循环。当今的情报学研究,要在吸取知识管理的理念的基础上。寻求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方面实现突破、创新。
(一)情报学研究对象的变化
从情报学研究对象的角度看,情报学研究对象的每一次演变都促进了情报学学科体系的不断更新与完善,带来了情报学整体的飞跃与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根本性地改变了人类生产、传递和使用信息的方式。受此影响,情报学的工作对象由最初的文献资源扩展为信息资源,由此产生了情报学研究在信息管理领域的一次突破。在当今知识经济环境下,知识成为情报学的研究对象。情报学在知识管理思想影响下,其内容和学科体系都在进行较大的调整,知识管理推动情报学研究走向深入,情报学的研究重心也将由“情报组织”向“知识组织”转化,情报学研究也将从“群体的系统”转为“用户的大脑”。知识管理对图书情报学科的影响,将决定图书情报学科的未来发展方向,从而使得图书情报学科的研究重点必然从文献领域的物理层次转向知识领域的认识层次。
(二)情报学研究方法的变化
在情报学研究方法方面,知识逐步成为情报学研究和处理的最小单元,情报学研究中也出现了对知识组织管理这样的理念与管理模式。很多人指出,对知识的组织与管理将是21世纪人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解决好知识与管理知识的手段之间的矛盾也成了情报学的任务。情报学将由以前的信息管理逐步转向知识管理的同时,必然也将要求在研究方法上寻求突破,知识信息的表达与组织也将从传统的物理层次的文献单元向认知层次的知识单元或情报单元转化。
(三)知识管理对情报学学科体系的影响
美国图书馆学家巴特勒在《图书馆学导论》中指出:“由于任何科学关心的只是知识,特别是图书馆学,它只包含图书馆事业基本现象的合理方面,即通过图书这种媒体将社会积累的经验传递给社会个体成员。”
面对知识管理对图书馆学的影响与冲击,我们必须按照继承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来重构面向未来的以知识为中心的图书馆学学科体系。
(四)基于知识管理的情报学的创新
当知识的作用在社会发展中日益增长的情况下,能否以知识为中心对情报学进行创新,使其成为一门适应时展要求的学科,是情报学工作者面临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之所以说知识经济的出现给情报学研究提出了新机遇与挑战,是因为它一方面为情报学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基于知识管理的情报学可以创造出自己的新的理论体系和方法,管理知识资源,同时为自己的学科发展不断创新;另一方面,知识管理等学科的蓬勃发展也促使情报学研究要不断更新、创新,否则情报学将面临被其他学科侵占而失掉自己的学科独立性。
在知识管理态势下,情报学科自身理论研究重点应从文献的物理层次转向知识的认识层次。因为只有在知识层面上不断地量化,才能为情报学的学科建设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我们应当将知识管理的理念应用到情报研究工作当中,构建以知识管理平台为支撑的情报研究工作系统,以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技术促进与提升情报学研究,同时将情报研究工作纳入到高级管理的范畴,从战略高度创建研究目标。既不能由于新的挑战的困难的存在而否定情报学为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或否定其重要性,也不能无视新的技术、新的学科所带来的益处,盲目乐观不思进取。情报学研究要不断取长补短,以求取得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后卿,苗蔚.知识管理时代图书情报学的理论基础研究[J].情报科学,2004(12).
2邱均平,段宇锋.论知识管理和竞争情报[J].图书情报工作,2000(4)
3、李丹.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情报学变革[J].图书情报知识,2004(1)
4、康琳.论知识管理与情报学的互动创新及其发展动向[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2).
5、宋蓓玲.知识管理与图书情报学研究创新探讨[J].情报杂志,2006(7)
篇9
Key wordmedical knowledge management;tacit knowledge;explicit knowledge;knowledge spiral
当今社会,尽管医学生物技术飞速发展,但人类仍然面临着大量的疑难杂症需要去攻克,仍然有许多疾病的诊治方法和效果有待改进和提高。因此,创新是医院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永久课题。[1]医院知识创新既是时代的要求,是医学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医院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1知识和知识创造螺旋理论
1.1 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概念
知识的一种重要分类是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及隐性知识(tacitknowledge)。
隐性知识是指尚未外显化、不易分类、高度体验性以及不容易制作成详细的文件的知识,如医护人员的临床经验、诊疗能力、操作技巧等。
显性知识则是能用文字和数字表达出来的,是一个人可供他人检视的知识,可透过言辞说明,用有形的载体表达,通常以书面方式呈现。如医院的书籍、杂志、文本病历、影像片、电子数据库等各类文档。
1.2知识创造螺旋理论
Nonaka & Takeuch(1995)提出“个人、组织知识创造螺旋理论”,说明隐性知识及显性知识不断的互动,经由社会化、外在化、结合化、及内隐化的知识转换模式,并透过个人、群体、组织等不同的层次逐渐扩散,形成“知识螺旋”(knowledge spiral),以促成知识的扩散、嵌入及累积。个人、组织通过“知识创造螺旋”的方式,让散布各处的知识结合起来,并镶嵌在不同的知识载体中,以进一步协调知识的流通、整合、转移与蓄积。在知识转换的过程当中,以不同的个人、组织知识类型,产生一个循环不已的知识创造--扩散--累积过程。 [2]见(图1)
1.3基于实践的知识创造螺旋
Nonaka的知识创造螺旋理论深化了我们对于人类知识创造过程的认识,但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发现其存在着值得商榷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忽略了知识转换过程中实践环节。从实践的观点出发,我们对知识创造螺旋作了如下的修正与补充。[3]见(图2)
2医院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
2.1 医院显性知识
医院中的显性知识是指脱离于医务人员的大脑而记录于医学书籍、杂志、病历、影像、电子数据库等各类文档的医学知识。医院是知识密集型单位,其中与医疗有关的知识主要表现为:各种检查报告、诊断分析、术前小结、术后分析、手术记录、麻醉记录、死亡讨论等;医疗创新记录、常规医务统计、医疗综合分析、医疗论文、论著、科研成果和专利等。此外,还有医院管理中后勤、设备、人员以及患者资料等相关内容的知识资源。
2.2医院隐性知识
2.2.1医院隐性知识的内容
医院隐性知识是指存在于医务人员头脑中,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积累、结合而成的,运用于临床工作中的经验、技能、技巧和体现于诊断、治疗、护理等过程中的直觉、感悟、观察能力、对病情的分析能力、思维方式、决策能力和价值体系等。这种判断、感知、认识和模仿源于实践和经验,因此包含有认知、情感、信仰、经验和技能5个要素。可将其分为个人隐性知识、科室隐性知识和医院集体隐性知识3个层次。
个人隐性知识主要体现在临床工作人员在医疗过程中的工作经验和能力、服务态度和质量。临床医护人员的知识结构、思维模式、兴趣特长以及在医疗工作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等,都是及其宝贵的隐性知识。
医院的各个科室也都有自己的隐性知识。这些隐性知识包括科室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处理问题的共同的经验教训,长期以来约定俗成的工作方式方法,与病人沟通、协调及疾病治疗的机制,处理疾病尤其是疑难病例的惯例等。科室医护人员长期以来通过相互交流和协作所形成的共识和默契,往往以一种无形的内在的力量影响着科室工作的各个方面,成为科室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
医院集体隐性知识以个人和科室隐性知识为基础,包括医院对内外环境及事件的应对能力和协调能力,医院对外服务的整体水平和信誉,医院内部的亲和力与凝聚力以及体现在医院全体工作人员思想和行动中的共同的工作理念、道德信仰和工作风貌等。[1]
2.2.2 医院隐性知识的特性
专业性:医学隐性知识是医护人员对长期临床工作的总结和概括。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和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这就需要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
潜藏性:是高度个人化和难以规范化的,难以直接通过语言、文字表达。
个体性:一般来说,医学隐性知识是经验性知识,是医务人员在长期的工作中逐步积累起来的,深植于医务人员个体的技术知识,具有很强的主体属性,是不同的性格、经历、价值观、组织文化和环境背景下的医务人员的一种能力,有着不同的表现特征。
实践性:医学隐性知识不能直接从书本上直接获得,往往和日常工作紧密联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效益性:医学隐性知识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的自身价值,还可以通过集体的互相学习交流和充分的共享,极大地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医疗服务需求,为医院赢得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隐性知识是医院创新工作的原动力,但是隐性知识很难从书本上进行学习,往往要在实际工作的直接接触中才能学到,故传播范围非常有限。隐性知识的这种特点使得医院好的经验及技能的传播和共享非常困难,不利于医院创新工作的开展。
促使医院隐性知识的传播、共享并使其向显性知识转化是当前医院知识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
3医院医学知识创新模式
依据基于实践的知识创造螺旋,这里构建了医院医学知识的创新模式。见(图3)
4医院医学知识管理
医院医学知识管理,就是对医院医学知识创新过程的全程管理。通过对医学知识社会化、外在化、结合化、内隐化的系统管理,包括对显性医学知识和隐性医学知识的管理,使医学知识的创新过程更加流畅。从而实现医学知识有序化,实现医学知识的交流与共享,提高医务人员和医院整体的医学知识水平和技能素质,实现医学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医院的医学知识应用水平,提高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最终提高医院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4]
4.1医学知识社会化的管理
医院通过上级医师带教制度、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年轻医师轮科制度、医师外出进修、学习制度、定期邀请国内外医学界著名专家做学术讲座、临床指导和做手术示范,以及非正式的网络沟通等形式,以促进隐性知识的分享。
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下非正式的网络沟通。这种网络是地理或空间上分散的经济单元中从事相同或相似工作的人们之间所创造的,他们有共同的关注点,同样的问题或者对相同话题的热情,通过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互相影响,加深在这一领域的知识和专业技术,而彼此非正式地组合起来的一群人。他们在实践中分享信息、交流思想、探索问题、积累知识、共同学习、互相回应和反馈,其对于现代医院知识组织创新有重要的启示意义。[5]
加拿大Syed Sibte Raza Abidi等人,介绍了一种非正式的网上专家讨论在治疗pediatric pain(小儿疼痛)中的应用。他们组成了非正式、分布各地的、约700人左右的从事pediatric专家,随时可以通过电子邮件(e-mail)就各自在临床中遇到的pediatric pain问题提出求助或展开讨论,通过讨论,能使医务人员在正确的时间得到高质量的医学知识,同时分享彼此治疗pediatric pain的临床经验、心得和技巧,非常有效地促进了clinical tacit knowledge(临床隐性知识)的分享和传播。
4.2医学知识外在化的管理
医院鼓励各级医务人员通过收集临床资料、查阅文献、进行实验研究、填写病历、撰写论文、出版专著等方式,推动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医院要为医务人员的学习提供有重要技术价值的医学知识信息,提供充足的中外文医学文献资料,建立专题医学知识库,并且提供网上学习和远程学习等。医院要加大信息技术在医院图书馆的应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医务人员提供多媒体、网上医学信息检索和医学知识服务。
4.3医学知识结合化的管理
医院通过病案讨论制度、医学讲座、研讨会、学术报告会、联合开展新技术、成立跨专业协作小组等形式,将零碎的知识整合起来,将个人知识上升为组织知识。跨专业协作小组是多学科、多专业医务人员的集合,他们通过共同开展某项新技术,攻克某项科研难关,解决急危重病或疑难病人的诊疗问题,或利用某种医疗设备解决不同的医疗问题。如冠心病诊疗协作组、腹腔镜协作组、体外循环协作组、器官移植协作组和放射介入协作组等。通过技术协作交流知识,共享信息,达到技术上的突破,有效地促进多学科的发展。[5]
4.4医学知识内隐化的管理
医院通过病案、技术资料加工、分析、整理,专利申请,医疗成果评估、申报,医院新医药知识产权管理等方式,将显性知识转化为医院中其他成员的隐性知识。医务人员将其领会吸收并转化为自己的经验技能,应用到工作中去,从而创造出新的隐性知识。
医学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是医学知识管理的目标,医学知识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对医学知识创新过程的管理,在加强医学知识管理过程中,强调医学知识要进入临床实践转化为治疗技术,转变为生产力,临床实践是医学知识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为达到医学知识管理的目标,还需要在管理制度、人事制度、人才培养制度、奖励政策、薪资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4]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知识创新过程中的障碍,依据知识创新螺旋的特殊规律而有效配置医院的资源,从而推动医院的知识和技术不断创新,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崔健、刘志国. 谈医院隐性知识管理[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5.21.210.
[2] Nonaka And Takeuchi,H 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 [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3] 陈亚非、王振维.知识创造螺旋理论评析[J]. 贵州社会科学, 2005.5.65-66.
[4] 李明生. 试论医院医学知识管理[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553.
篇10
一、知识管理与高校图书馆
知识管理是是组织、控制知识并为管理决策服务的过程。它将知识看作一种可开发资源,以人为中心,以信息为基础,以知识创新为目标,是对人与信息资源的动态管理过程。知识管理引入图书馆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对知识资源实行管理,更好地概括了图书馆工作的本质。知识管理环境下的图书馆不再局限于信息收集、整理、存储、检索,而是重在对知识分析、提炼、增效和创新。知识管理是图书馆在21世纪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获得自我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教学和科研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科研的支撑系统和坚强后盾。它是知识创新、产生知识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传播知识的主要场所。知识管理的实施使高校图书馆能够及时了解知识流向,掌握知识动态,提高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效率,提高馆员的素质,提高图书馆在信息社会中的竞争力,从而使高校图书馆从容面对知识经济时代中的各种挑战。如何开发利用高校图书馆的知识信息资源,开展高效率的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图书馆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职能,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课题。这些工作,都离不开人,即图书馆员。
二、知识管理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员的角色转变
(一)知识导航员。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员一直以图书文献资料为工作对象,大部分精力局限于找书——借书——还书,作为读者与文献之间的二传手将文献提供给读者,许多工作是被动的、简单重复的,人们获取的只是文献数据信息本身,并不是知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馆不仅拥有传统的印刷型,还拥有声、光、电、磁为介质的多种类型载体的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在馆藏结构、服务格局和管理理念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成为了选择联结和组织利用信息资源、为用户提供信息和资源服务的“工作站”。高校图书馆员要充当现代知识导航员的角色,使读者可以轻松地查阅图书馆的馆藏和流通情况,了解新书信息,查阅资料,下载文献信息。
知识导航员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根据读者的需求组织馆藏或网络上的信息资源,进行知识分析、综合、加工成读者所需要的知识内容,形成知识库,提供给用户服务,最终帮助读者找到其所需的相关知识。高校图书馆员开展导航服务,就要引导、帮助读者尽快了解图书馆所拥有的各类文献资源数据库,熟悉图书馆的各种现代化设施,掌握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检索技术,为读者更好地利用图书馆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奠定基础。
无论是印刷型实体资源,还是虚拟电子资源,都需要通过知识导航员对知识信息资源的组织、解释。高校图书馆员凭借自身具备的信息处理技能及相关学科知识背景,编制学科、专业或专题网络检索工具、网络检索指南等网上信息链接引导系统,为读者便捷高效地利用信息资源提供导航服务,了解文献信息资讯的目次、内容大意、著者的权威性、著者的相关著作、他人的评价等等,判断其相关性,决定资料是否为其所需,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快的速度找到急需的情报资料。
(二)知识管理员。在高校图书馆传统的资源管理模式中,图书馆员只是以普通图书管理者的身份在各自的采编、流通、阅览、参考咨询等工作岗位上实现着各自的职业角色。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目标是引导和发挥图书馆员的智慧潜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知识资源,把知识用一种满足读者需求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创新知识、采集知识、传播知识、利用知识更为方便、及时、有效。这就要求高校管理员努力跨越文献员、保管员的角色,成为知识管理员。
高校图书馆员作为知识管理员,具有对知识进行高效组织、二次开发的能力和素质。依据本馆的馆藏建设原则,广大师生的信息需求特点,结合各专业发展状况、研究成果和研究方向,将大量的图书和信息组织起来,综合地加工和重组知识,形成具有新价值的高质量知识产品,建立一个能充分被利用而且能支持学校教学与未来学术研究需求的知识资源保障体系,推动他们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图书馆员凭借自己的隐性知识,对随时随处可获得的知识信息进行筛选、组织、整序、深度加工、分类检索,以有意义的、清晰的、直观的方式表达出来,为读者提供深层次的增值服务。根据科学原则,引进国内外一些大型数据库和最鲜活、最前沿、符合本学院学科专业需求的文献,通过联合、共建等形式,对创造性知识资源进行重组和整合,建立专题文献数据库,向不同专业的读者群提供专题目录、综述评论等二、三文献服务和为直接进行某一课题的科学研究服务,这些都将成为馆藏资源开发最重要的途径,也是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和国内、国际学术研究的需要。
(三)信息教育者。无论是纸质信息资源还是网络信息资源,都具有明显的分散性、随机性、多元性等特点,许多师生并不真正懂得检索的技巧,面对海量信息时,不是无功而返,就是检索到一堆无用、不相关的资料。但是图书馆员与教师的关系长久以来并不密切,并不是每个教师都会利用图书馆,大多数学生从未接受过系统的信息资源检索的培训,存在着自我获取信息的能力障碍,因此对师生获取信息能力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图书馆责无旁贷地承担着培养、提高读者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实际能力的重任,这是信息社会对高校图书馆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开展读者教育培训,教会师生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是图书馆员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进一步强化了高校图书馆员信息教育者的角色。
高校图书馆面对的是文化层次较高、信息意识较强,对新的信息环境尤为敏感的广大师生。这就要求馆员的工作重点向服务一线转移,针对多层次、多类型、多学科的读者群提供个性化服务,积极主动地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与信息资源教育培训。高校图书馆每年都有读者培训、新生入馆教育、经常性的读者阅读指导、专题讲座、书评活动,但基本上是以信息检索知识教育为主。
因此,高校图书馆员对于信息资源利用的指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他们不仅要教育读者掌握检索技巧,更要指导读者具备构建检索策略的能力。当读者遇到问题时,能够分析问题的属性,确定问题的主旨,知道应该使用何种资源,运用何种检索技巧,以及如何过滤检索结果,评价检索结果的相关性等。知识管理环境下的图书馆真正成了没有围墙的大学。
三、高校图书馆员实现角色转变的措施
馆员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关键因素,是实现图书馆知识创新和知识服务的主体。全面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增强服务意识,是做好知识管理时代知识信息服务的前提,是实现高校图书馆现代化服务的保证。
篇11
其实,知识管理是一种内涵丰富且具有创新性的管理方向,它不但是一新型的管理方式,也是一种创新的管理思路或是一种全新的社会思想,具有多视角性和多层面性。为此,与以往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在组织原则、管理目标、组织结构等方面,知识管理都有很大的不同。知识管理的目标是在寻求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组织创新,它突出的的是知识对组织创新的重要意义。传统的管理模式却并没有把组织创新放在重要的位置。目前,越来越多人开始把组织作为学习和创新的系统,知识正在被用于系统创新。
二、知识管理的特点
德鲁克知识管理思想具有以下特点:
(一)它强调以人为本。
德鲁克不但把人本主义的思想精髓得到了发扬,并使其与知识社会的管理问题有机的结合了起来。他认为:知识管理人员必须把同他一起工作的人员当成是他自己的资源,他必须从这些人员中寻求有关他自己的职务的指导,必须要求这些人员把下述事件看成是自己的责任,帮助他们的知识管理人员能更好地、更有效地做好自己的工作。要真正充分发挥知识工作者的能动性,就要注重个人知识的挖掘,个人知识的管理,个人知识的应用及个人知识与工作流程的有效整合。
(二)它是以自我控制为中心的管理控制的思想。
德鲁克认为,知识管理的目标就是使知识工作者在工作中发现兴趣和价值,知识管理的核心是通过定义任务和成就评价进行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才是最强的激励。
(三)它是以任务和权变相结合的管理组织思想,他认为组织设计要以企业的宗旨和使命为依据,职能制度和任务小组是以工作和任务为中心设计的,没有普遍适用的组织结构。
(四)它是以成就和道德相结合为管理价值观。
德鲁克虽然特别强调企业的经济成就和知识工作者的个人成就,但认为没有哪个组织是为了自身而存在,并以此为目的的,企业和个人必须顾及和承担对社会的影响和责任。
三、知识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新材料、新技术及新工艺的不断更新,再加上人们对物质文化需求的要求日益曾加,使得企业产品须不断更新以之相适应,同时,这也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面对这样的新形势,企业想要在市场立足且取得可持续发展,就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员工的优良素质及企业组织间的有效配合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项重要体现。然而知识管理便是提高员工素质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由此可见,知识的管理才是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知识管理才是企业竞争优势的的来源。美国德尔福集团执行副总裁、企业知识管理咨询专家卡尔・费拉保罗认为:“知识管理就是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新能力,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陛知识共享提供的新途径”。
四、以知识管理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知识管理可以促进企业员工之间的交流,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增进组织间的配合。企业在管理中运用知识管理的方式,同时不断提升知识管理能力,进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体将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强化企业知识结构系统的管理。
企业的知识资源是企业拥有的可反复利用的,建立在信息和技术基础之上,能给企业带来财富增长的资源。知识管理包括:显性知识管理和隐形知识管理。对于显性知识的管理,企业应建立和使用以计算机存储系统为基础的知识库,提供员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和知识利用;对于隐性知识的管理,企业可以建立知识资源图,提供员工根据需要来查找知识资源图,然后在知识库中检索来获得所需的知识或找到需要求助的专家。
(二)对知识资产的积累和管理。
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资产不仅包括各种有形资产,更重要同时更有价值的是企业拥有的知识资产。知识资产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无形资产的总和,包括企业的市场资产(品牌、客户信赖)、人力资产、知识产权资产和组织管理资产(企业文化、企生管理哲学)等。对于知识型企业来说,认识自身拥有的知识资产并加强对知识资产的管理和积累,是企业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企业应注重对企业品牌的培育,统一对外宣传,注重树立企业形象;借助新闻媒体进行宣传,以扩大企业知名度,树立企业形象;重视对企业的软管理,通过培育企业职工的整体价值观,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激发员工荣誉感、地位感和责任感,以达到员工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激励的目的。一个集体、一个企业,但更重要的是一种环境,创造的环境,实现自身价值的环境。
(三)教育和激励知识型员工。
德鲁克认为:根据需要和机会的变化,确保企业和每个成员的不断成长与提高,也是知识管理的重要工作。在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的大形势下,知识型员工如果不能及时更新他们的知识,将不能给企业创造价值,而且自身也要面临被淘汰的危险,为此,他们是非常希望企业提供教育与培训机会。
企业应对知识型员工开展经常性的学习,提高企业整体的学习性。例如实施结合企业员工实际的读书计划,定期员工推荐新书、推荐好书,要求每一位员工在看完书后,以读后感、讨论等形式对书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通过读书吸收新知识和新信息,转变原有的观念,不深化知识型员工的潜意识。企业还可以经常邀请一流的学者来讲学,与国外学校的进行交流。除了要求员工要进行经常性的学习,企业还要对员工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面对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变化和企业组织的不断发展,每一个企业都要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企业应该在以培养个体知识为核心的基础上,加速组织和个人之间的知识运转,促进组织知识和个人知识的相互融合。除此之外,企业还应该从文化、组织、管理、技术几个方面来促进知识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劲文,葛新权.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分析---基于知识管理的视角[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
[2]王玉生.德鲁克知识管理理论论纲[J].学术论坛,2006.
[3]陈长里.德鲁克的"实践人"刍议[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篇12
人类社会己经进入到一个以知识为主导的时代,知识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生产要素――资本、劳动和土地成为企业最主要的资源。战略管理理论认为,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真正来源是企业有价值、稀缺的、难以模仿和替代的资源。企业知识理论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内生于企业知识,并且知识所产生的竞争优势是可持续的。
集团公司是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出现的一种典型的、复杂的企业组织制度,它的存在与发展能有效地扩大经济规模,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集团公司是指以股权、产权关系为纽带形成的有机整体,集团公司最大的特点是其内部的母子公司关系。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数学教育界提出的一个新的理论,至今已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 Piaget)(何克抗,1997)。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也称“图式”)中;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来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
现代建构主义主要是吸收了杜威的经验主义和皮亚杰的结构主义与发生认识论等思想,并在总结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各种数学教育改革方案的经验基础上演变和发展起来的(张奠宙,1998)。
郭昀、张伟(2004)从心理学的角度、认识论的角度、学习论的角度和哲学的角度解释了建构主义的含义,认为建构主义具有如下特征:人的认知过程(学习过程)是人的认知思维活动的主动建构过程,具有主动性;学习者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所有知识都是建构出来的,学习过程具有建构性;学习过程具有累积性;建构活动要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具有社会性;学生在更接近、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情境性学习中,以个人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个人理解的意义,学习过程具有情境性。
企业知识管理理论
为了提供服务或产品,企业需要完成不同的功能性活动,通常,功能性知识总是与组织的功能性活动相连的(见图1)。许强、郑胜华(2004)认为,企业知识结构中的功能性知识包括服务或产品的生产、市场营销、R&D、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Zander和Kogut(2005)认为企业知识结构中除了专家技能知识以外还存在组织性知识,组织性知识包括组织的行动方略和运行程序。行动方略主要包括企业使命、文化、经营战略、策略目标和计划;运行程序包括企业组织结构、决策过程、控制体系和内部信息交流。
由此可以得出集团公司的知识构成可以用图2表示。
情境理论认为,知识是一定情境下的产物,潜入在特定的情境之中(Sproull,1981;Kogut and Zander,1993;Hedlund and Nonaka,1993等),情境理论认为(Foss,1996;Gupta and Govindarajan,1991等)知识的情境嵌入性,意味着企业的情境决定了企业可运用的知识范围,成为企业知识的情境范围,这个情境范围由企业不同情境纬度的各情境因素所决定。
我国学者许强(2003)提出的企业知识的五个情境纬度,包括文化、战略、组织结构和过程、环境、技术和运营等。
国内外关于母子公司知识管理和知识转移研究的学者们(Szulanski,1996;Schulz, 1999;Tsai,2002;Wang,2004;刘翌和徐金发,2001;罗宣,2006)主要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研究分析了母子公司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例如战略环境,集团公司的集权程度,母子公司的知识传递意愿,程序公正性,组织文化等,也提出了一些母子公司知识传递的模型。本文主要应用教育界的热点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对母子公司的知识转移和知识管理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模型,在此基础上针对影响母子公司知识管理的因素,对母子公司进行有效的知识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集团公司知识管理模型
如图3所示:集团公司在知识管理的过程中一般会有外生性知识和内生性知识两种,外生性知识是来源于集团公司外部的知识,内生性知识则是来源于集团公司内部的知识,又分为两种,即功能性知识和组织性知识,其中功能性知识包括生产、市场营销、R&D、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组织性知识则包括行动方略和运行程序两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在母子公司间不断进行学习和交流,通过同化和顺应的过程,逐渐由母公司传递到子公司,并被创新整合利用,或者由子公司传递到母公司,被母公司整合利用,最终达到知识在集团公司内部的传递和整合,使集团公司不断与时俱进,吸取新的知识,并保持集团公司内部知识流动的顺畅,构成集团公司内部控制的一部分。
而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在知识的传递和转化过程中,情境学习比较重要,那么公司的情景因素即公司的文化、战略、组织结构和过程、外界环境、技术和运营就会影响到知识在母子公司之间的传递和整合,从而影响集团公司知识管理的效率。因此,在知识管理的过程中,特别是母子公司的知识管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这些情景因素的影响,在这些方面加强内部整合和控制,保证知识管理的顺利进行,进而有利于提高集团公司的整体竞争力,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基于建构主义的母子公司知识管理的施行
(一)母子公司的知识主要由功能性知识和组织性知识组成
母子公司的知识有些属于显性知识,可以用文档化的制度、规则、计划;工作手册和公共数据库;或者母子公司管理信息系统、信息中心等明晰化的方法获得和在母子公司之间传递,而这类知识大都属于功能性知识。有些知识则属于默会知识,必须通过诸如人员派遣、战略计划会议;跨公司的委员会、工作小组、团队;矩阵的组织结构或者直接面对面的交流才可以获得和在母子公司之间进行传递,而这类知识大都属于组织性知识,如企业的经营战略、管理风格、组织文化和企业使命,这些都需要人员之间面对面地交流合作才能得到真正的体会。因此,母子公司的知识管理应该采取多种形式,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采取不同的形式,规章制度性的知识和单纯数据性的知识可以通过母子公司间文档的传递或者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来完成,而针对诸如企业文化的熏陶和建立则需要长期的过程,这个过程就需要母子公司间频繁的交往。
(二)知识的建立和学习需要通过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
当新的知识产生,无论是母公司还是子公司,都会先接收,再根据自身结构和管理的特点进行一定的修正,使之适合本组织的特点,最后将知识消化吸收为自己组织的知识,知识实质上是进行了一个升级,产生了新的知识。
(三) 知识的学习需要一定情境的建立
公司的情景因素即公司的文化、战略、组织结构和过程、外界环境、技术和运营就会影响到母子公司之间的知识管理活动。因此,母公司在母子公司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
企业文化方面。建立强有力的一致的企业文化,并进行母子公司之间的贯彻。建立母子公司一致的企业文化需要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远景和使命、标志仪式、制度、文化活动、企业哲学、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道德进行统一的部署和规划,在子公司建立起和母公司一致的企业文化。一致的企业文化有利于知识在母子公司之间顺畅的沟通和传递。
战略。战略目标和战略选择会影响到母子公司的知识管理,多元化的战略会产生多元化的知识,知识的传播也就更加形式丰富。而集中化战略的知识则相对单一,传播的形式也会显得单一,但母子公司的知识传递可能会更加频繁并更加有效。另外,企业所处的战略群体不同,也会影响知识的传递与共享。因此,集团公司在进行知识管理的过程中,要注意母子公司战略选择的异同,一般而言的集团公司大多采取多元化战略,而子公司大都采取差异化战略或集中战略,应该注意到不同战略选择下知识的差异,在集团公司内部进行知识的整合和传递。
组织结构和过程。一般而言,正式的科层结构有利于明晰知识的传递。而公司的交流和领导风格会直接影响知识传递的方法,集权式的领导风格有利于明晰知识的传递,分权式的领导风格则有利于默会知识的传递。另外,如果公司鼓励团队合作,经常进行跨公司的团队合作和交流,则有利于默会知识的传递。必要的激励系统也会影响公司内的知识流动。
外界环境。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法律的外界环境都会影响到组织的运行,包括集团公司的竞争环境的变化也会对组织的运营产生影响,而且外生性知识本身就产生于集团公司外部。母子公司的知识管理更应该结合外界环境的变化,利用对公司有利的变化促进母子公司的知识管理,吸收和企业文化相一致的外生性知识,将其整合到集团公司的知识库中,避免外界的不利变化对公司的影响。
技术和运营。技术和在运营中产生的知识本身是知识管理的一部分,另外,情景式学习也离不开企业的运营,默会知识的传递更是依靠在“干中学”。员工的技能、现有设备和相似技术,企业的基础设施、企业运营的效率和质量都会影响到母子公司知识的学习与传递。
(四)建立母子公司知识管理信息系统和母子公司公共知识库
通过知识仓库的构建、知识地图的引导以及各类检索和解析软件等知识交流与共享的方式,使得母公司和各个子公司在知识运用与创新依赖的原有知识存量方面得以扩大,同时有效的提高知识运用与创新的效率,为深层次的知识转移提供前提和保证。
(五)建立母子公司知识共享与整合的平台
包括建立共享型的文化氛围,建立公平、公正、透明的激励机制和建立柔性的组织机制,这些都有利于母子公司的知识传递与整合。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上)[J].电化教育研究,1997(3)
篇13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信息化技术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深厚的影响,而信息化作为现代医院档案管理的重要考核标准之一,其信息技术直接关系到医院档案管理的效果以及服务水平,现阶段,根据知识管理对医院档案实行信息化建设,不仅有利于医院档案的管理以及信息资源利用,同时对于行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知识管理的概况
知识管理具体指的是在组织中构建一个量化与质化同时兼备的知识体系,让组织中的资讯与知识,通过获取,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以及更新等过程,达到知识不断创新的目的,并反馈到知识体系中,使个人与组织的知识得到有效的积累,从系统的角度进行思考,从而有助于组织的智慧资本做出正确的决策,以适应市场的不断变迁[1]。
而根据医院来对知识管理进行分析,就是以人为中心,以信自作为基础,以知识创新作为目标,将知识看成是一种可开发资源的管理思想,简单的分析,就是在人在管理过程中对其集体的知识与技术的捕获与应用的一个过程,其目的就是让信息的处理能力与知识创新能力能够有效的结合,从而找出其结合方式,并在整个信息管理过程中以实现知识共享为目标,以恰当的时间将恰当的知识传递给最恰当的人,从而最终使其做出恰当的决策。
二、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不仅可以实现医院自身的档案信息系统化,同时医院也可以通过此平台开展益民工程,树立医院自身的良好形象,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如今随着英特尔网络的崛起发展,使医院的档案工作伴随着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通常情况下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以及利用其本质上就是信息资源的生产加工,是一个完整的信息产业体系,而档案信息作为一种特殊的知识结构,其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就医院而言,病人的档案信息准确与否,利用是否全面,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疹断效果以及治疗情况,因此医院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医院档案工作发展之下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工作重点,其发展建设的情况也势必会影响到医院的现代化管理。
三、基于知识管理下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措施
在知识管理的背景下,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措施需要从档案工作的技术层面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一)建立电子档案信息库
通常情况下,医院的档案室由于空间狭小,里面许多关于医疗,教学,科研等具有重要价值的活动内容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而档案信息化建设实现了档案信息资源的无限储存性,也就意味着可以无限度的收集医疗信息资源而不用担心储存问题,因此首先要建立一支具有专业技术水平的信息管理人才队伍,能够在关健时刻及时找出档案库中需要的信息资源,同时要对档案进行科学的分类,录入并管理,解决传统档案管理中立卷难,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实质上就是建立电子档案信息库,利用电子设备空间的无限性来完成档案息化的建设。
(二)建立与发展声像档案
通过声像档案可以将一些临床,教学,科研活动内容等完好无损的保留下来,一般情况下医院的档案信息具备多层次,多结构以及多视角的特点,为了使这些档案信息的存在意义与价值能够可视化的体现出来,可将最有意义的一个瞬间镜头或者一段画面通过录像的方式记录下来,这样声像的记录方式其价值意义远远大于单纯的文字记录,虽然医院的声像档案较之文字档案要少,但其特过殊的证明作用却是文字档案所不具备的,其可视性以及感观性是文字档案不可替代的,因此建立与发展声像档案也是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三)利用互联网共享档案信息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量的网络信息铺天盖般的向着网民冲击而去,而且随着电脑与移动电话的普及,医院的档案信息资源从以前的封闭状态过渡到现在网上资源共享,这就是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有力证明。利用互联网的特性将其作用发挥出来,然后构建医疗信息平台,以此开设信息服务窗口,不仅可以医院单位的服务水平,同时对于医院的声誉也可以相应的得到提升,而且随着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逐步完善,医院档案信息的管理对于医疗改革来说也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在知识管理的条件,医院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关系到医院医疗水平的提高,同时对于医院的健康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促进作用,而且通过建立电子档案信息库以及声像档案等方式可实现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达到资源信息共享的目的。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知识管理进行概况分析,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探讨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以及相应的建设措施,以期对我国的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相应的参考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