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教师心理档案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教师心理档案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教师心理档案

篇1

心理档案是按心理学的要求,记录每位教师的意识倾向、心理特点,以及个人的兴趣爱好、家庭经济状况等各方面情况档案资料,并以此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依据[1]。教师心理档案对于保障教师身心健康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必要建立全面系统的心理档案,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建立学校教师心理档案的必要性

1.是学校开展教学管理工作的需要

学校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机构和职能部门,集教学、科研为一体,承担着培养人才和科学研究的重要使命。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是教学,科学研究的主导力量是教师。因此,师资队伍建设是影响学校教育质量、人才培养目标、科研工作的关键性因素。但是,教师若没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灵,不仅难以胜任教书育人的工作, 科研和教学水平还会停滞不前,还会阻碍学校发展的进程,无法实现培养高水平、高质量人才的目标。总之,建立和完善学校教师心理档案,能够为学校实现人性化管理、促进校园和谐建设、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供必要的支撑。

2.是维护教工身心健康的需要

学校教师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培养高等人才的实施者,也是学校教育方针政策和办学宗旨的执行者,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素质教育的深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引入,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改革进程加快,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更新,这些都对学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上教师群体的个性特点不一,教育对象的组成十分复杂,学校教师面临着诸多有形和无形的职业压力,普遍存在着焦虑、紧张、挫折感等负面情绪,学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凸显。建立学校教师心理档案,加强教师的心理管理,能够起到对心理疾病早发现、早干预的作用,对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保证教师身心健康、提高教师潜能和生活质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是完善学校档案工作的需要

为每一个教师建立全面系统的心理档案,是学校领导了解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进而最大限度挖掘教师潜能的关键。然而目前学校教师档案中一般只包括工作、学习及人口统计学方面的资料,不包括心理方面的资料,没有形成健全的心理档案[2]。学校教师心理档案,是学校档案工作的组成部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学校教师心理档案的内容

心理档案内容的确立是指能从中全面揭示或了解到的有关教师心理状况、心理特点等的材料[3]。主要反映教师个人的基本情况和教师心理状态、心理特点的情况。教师心理档案应全面地反映本人的心理健康全貌。

1.教师基本情况分为个人基本情况、业务基本情况2方面。个人基本情况包括个人年龄、政治面貌、民族、教育水平、工作单位、所任课程、籍贯、家庭成员结构、经济水平、社区环境、身体状况、个人病史、生理缺陷、亲子关系、家中排行、近亲中有无精神方面病史、对教师个人生活有影响的重大社会生活事件等。业务基本情况包括专业技术职务、行政职务、外语水平、授课经历、发表的论文或专著名称、学术交流情况、科研活动情况、考核情况、工作满意度、领导听课的记录及评语、教学评价情况等。

2.教师心理发展情况包括心理健康状况、心理教育情况2方面。心理健康状况包括智力水平、气质类型、人际交往、工作态度、兴趣爱好、人格特征、人际交往水平、归因、品德、有关心理健康状况的自我描述等。心理教育情况包括心理咨询历史、心理工作人员的观察与调查报告、心理指导情况记录等。

三、建立学校教师心理档案的途径

1.高度重视,加强对基层教师心理档案的组织与管理

应充分认识到建立心理档案对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首先,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代表,其个人魅力、知识结构、品性品质、言语行止对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一旦教师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教师潜能的发挥,严重影响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造成非常不利的负面影响。建立教师心理健康档案,有助于实施监督教师精神健康状况,展开有针对性的干预和治疗。领导应高度重视,建立健全教师心理健康档案资料,投入适量资金,设置专业心理工作人员,定期开展教师心理测评和普查,实现学校教师心理健康档案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心理素质水平,确保日常教学管理工作顺利实施。

2.采用多种方法,确保资料内容充实完整

围绕学校教师心理档案内容,学校心理管理部门应采用观察法、问卷法、心理测验法、谈话法等多种方法搜集相关内容的资料和信息,确保材料来源广泛,信息客观真实,这是建立心理档案的关键。一般来说,学校设立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可以通过定期开展过心理健康调查、心理测试,掌握教师的心理状况,聘请有关心理学专家对测试结果进行解释,围绕发展能力、人格特征、挖掘潜能、提高工作绩效等方面提出建议和意见。由各学院组织管理部门提供教师在工作生活中的真实行为表现,通过学校领导、教师管理者、同事及相关的人员观察教师的日常行为来收集心理档案材料并上交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对于心理测验结果,应由专业的心理学专家根据每年心理测试和检查结果,结合教师各方面的情况,针对暴露出来的问题将教师心理状态分为优、良、可、差等等级,提出有针对性的培养建议和管理策略,完善心理档案资料。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书信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直面咨询等形式的心理疏导,并及时将疏导情况建档。

3.健全制度,为学校心理档案提供制度保障

完善教师心理健康档案必须不断加强和规范管理,而健全的管理制度是保证学校教师心理档案建设工作规范有序进行的重要前提。学校应实行学校教师心理健康检查制度,每年或每2年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检前, 由心理管理部门的心理专家对每位教师的检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装入个人档案;建立健全岗位工作制度,明确规定心理档案管理的分工、收集、整理、保管等工作流程,责任到人,层层分工;建立健全保密机制,强化档案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的保密意识和职业道德,对于那些教师不愿公开的、不利于教师心理健康发展的和违反心理咨询工作原则的心理档案内容必须严格保密。

4.现代化管理,运用心理档案管理信息系统

心理档案管理长期以来一直沿用传统的人工管理档案模式,存在管理手段滞后、工作效率不高、保密程度差、提供服务有限等弊端,给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通过运用学校心理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利用高科技手段,对教师心理档案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管理,实现对学校教师心理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有助于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方便的检索和查询,更好的发挥档案工作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的目的。

总之,建立学校教师心理档案,实行科学化的管理,对于提供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提高教师素质队伍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都清华.建立教师心理档案 优化学校管理过程考[J].山东教育,1998,(05)

[2] 高艳华.刘国义.郝岩君.张艳娥.学校教师心理档案建立综述[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0,(02)

篇2

一、当前教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收集、管理不够规范

目前,教务档案的管理工作往往得不到学校领导的重视,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也缺乏足够认识,各科室没有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档案材料收集不齐全、不规范,有些科室只重视纸质档案,而忽视其他介质档案。而且,随着学校的发展,教学不再限于课堂讲授,还广泛开展了公开课,论文研讨,下乡调研,教学互动尝试等活动,所形成的教学档案数量增多,载体也日益多样化。一些党校所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即组卷、立卷、拟定标题装订等等,工序多,操作难,工作量大。这种方式收集整理的档案,其查准率是可想而知的。

2.内容缺乏系统性

开办党校的最终目的是进行我党理论和工作的宣传以及对党员进行党性知识教育,党校教育的结果应该被记录在案并且形成系统,有助于党校进行教育总结。但是,现实的情况是有些班次的材料在办班结束后没有及时移交给档案管理人员或因种种原因不慎丢失;有些教师科研成果,只报送论文题目,没有按时把科研成果复印存档,导致工作衔接不到位,造成科研成果丢失;有些党员教育工作你开展得很好、效果也十分明显,但是这些教育总结资料并没有形成系统的档案资料被保存下来。对档案资料整理的缺乏直接导致党校教务档案不完整,没有系统性,影响了教务档案的质量和利用价值。

3.信息缺乏共享性

保守秘密是档案管理人员的神圣职责,党校教务档案中包含了大量党校学员的个人信息,这些是必须加以保密的档案内容,但党校教务档案中也包含了很多可以被利用与其他党务工作中的资料,例如对学习班教学效果的总结、党校开办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的探讨等,这些资料如果能够被有效利用,则可以有效提高党校的办学效率。但是,在传统的保密观念影响下,党校教育档案工作存在重保轻用,利用不良的现象。对党校教务信息的共享缺乏导致些弊端:首先,大多数教务档案工作保密多,内需利用多,对外交流共享少,有些重要的、有价值的档案长期被束之高阁,变成一文不值的废纸,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作用被抹杀了;其次,党校教务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始终处于原始、简单的数据整理状态,信息含量低、封闭,无法实现资源共享,也就无法与外校进行有效交流,致使党校教学本身的质量迟迟得不到提高。

4.重要档案没有专人管理

党校教务档案不仅包括参加党校学习的党员和部分群众的基本信息,还包括党校学习班的教学具体内容、教学实际过程和结果的总结,有些教学过程当中出现的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和深度反思则体现在参与党校学习人员的日常汇报和笔记中;教务工作人员的科研成果可能保存在各自的电脑上。因此,党校教务档案来源渠道很多,材料繁而杂,没有指定专人管理,很难做到分类明确,归档有序。另外,没有专人管理也使材料容易混杂,使得要找的材料不易找到。

5.缺乏现代化管理手段

档案管理对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进行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成为我国档案管理事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现代化管理手段的应用时基于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这就要求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计算机文件处理能力和网络化信息处理能力。但是,党校教务档案管理人员多是年龄较大的工作人员,这些工作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普遍不高,较少参加业务培训,管理方面习惯于旧模式,以传统的手工方式管理教务档案,材料分类立卷装订,很少进行档案信息化处理,致使档案提取和调用的效率很低。此外,党校办公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软件缺少文档一体化功能模块,使档案信息化工作进展不顺畅,没有办法对教务档案实施彻底的现代化管理。

二、加强党校教务档案管理的对策

1.加强宣传,提高领导的档案意识

教务档案管理人员要抓住时机,加大宣传力度,从而提高有关人员特别是领导同志的档案意识,为做好档案工作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能够加强档案管理宣传力度的方式包括以下三点:第一,以提高档案服务管理意识为基础进行档案应用性宣传,从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作用出发提升档案管理意识;第二,去先进单位观察信息化档案管理的好处;第三,进行档案管理服务改革。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则是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与否,关键在领导,如我们市委党校,就专门配备了一名档案管理人员,还配备了计算机、扫描仪、数码相机、刻录机、铁皮柜等。由于领导思想的重视,并从人力、物力上给予大力支持,使得该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非常规范。

2.建章立制,规范教务档案的收集整理制度

进行党校教务档案信息化的第二个步骤,就是要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制度建设,以健全的档案收集和整理制度作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党校档案管理工作部门需要做的是,在《档案法》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档案局有关规定,结合新的管理方式,档案网络信息化的要求及学校当前实际,制定和完善教务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具体包括制定和完善教学档案、教师业务档案、学员学籍档案、科研成果档案、基层党校活动档案以及其他档案管理实施细则,特别是要制定声像档案、电子档案管理的实施细则,并对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环节做出具体规定,使档案管理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轨道。

3.更新观念,努力实现教务档案管理信息化

随着电子政务在快速发展,各级立档单位所产生的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正逐步取代传统载体的纸质档案,档案是否有能力接收和安全保管越来越多的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等新型载体档案,已成为衡量档案事业发展阶段的新的标准,档案信息化势在必行。这就要求学校的档案工作者要更新理念,调整思路,切实领悟到教务档案信息化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作用、观察并了解到教务档案的应用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迫切需求,从自身的档案工作观念更新出发,将将档案管理的实际操作从手工建档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以“件”为单位整理教务档案,利用计算机录入教务档案信息,建立教务档案信息数据库,实现网络化管理和利用。

4.明确重点,指定专人收集重要档案材料

要根据教务档案的特点,明确各科室收集档案材料的范围,指定专人收集具有保存价值的重要档案资料。如:①文件类:县委、县政府文件、上级文件以及学校制定的教学科研工作文件和实施方案等;②综合类:教学通知、各科室工作计划总结、教学工作会议材料等;③教学类:教学课程表、干部培训进程表、考试安排、考核办法等;④学籍类:各班次花名册、成绩单、结业证及毕业证书、学历证书电子数据等;⑤教师业务类:本校教师以及外聘教师基本情况材料、考核情况、进修情况、骨干教师的培养考核材料、教学评价、教学竞赛和教学奖励;⑥科研类:教学改革方案、下乡下企业调研资料、教学评估和反馈、校际之间的交流材料、情况材料等;⑦教材类:征订的教材、各类教学参考书、本校教师参与编写的教学材料等;⑧其他类:主要包括电子档案、照片档案、录音录像档案、多媒体材料等,只有指定专人负责收集整理,才能使材料归档做到完整准确、系统、规范。

5.严守秘密,处理好教务档案的开发利用与保密的关系

在教务档案的开发利用过程中,要坚持档案工作的保密原则,完善保密制度。同时也要正确处理好所有权、隐私权的关系,档案的开发开放不能危害学校集体的安全和利益,不得侵犯教师和学员的合法权益,对教务档案中诸如有关教师基本情况,对教师的评价、奖惩情况,学员的基本情况等内容应加以保密。要公开上网的,要经过学校认真审核。但对于那些可以及时开放的档案信息,也要及时上网,避免造成信息利用价值的损失,从而使档案的利用向广泛、纵深发展,实现档案信息交流的最大流量和最佳服务,也使档案的社会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6.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档案工作的任务、工作环境、服务对象、管理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一是要提高思想素质,营造一种爱岗敬业的良好氛围,具有强烈的档案意识和服务意识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二要注重自身学习,主动参加岗位培训,不断提高管理教务档案的水平,做到依法治档。三要成为复合型人才,既有档案管理的专业能力,又要善于运用现代化手段,擅长计算机的应用和网络信息管理的技术。因此,档案管理人员要主动参加计算机等的考试,熟练地运用计算机技术管理电子档案,以便对电子档案管理和电子文件实行“前端控制”,争取做到及时接收电子文件。

篇3

对科研档案工作的错误认识在科研单位,具体从事研究项目的科研人员对档案的认识模糊,将科技档案的收集和提交排除在科研工作之外,甚至不了解需要归档的范畴、要求和重要性。在科研工作中,注重课题申报、立项、实施,但不能同时积极进行科技档案的整理,经常推迟档案提交,即便提交也不完整[1]。

1.2科研档案收集和整理中的问题在科研档案提交时,特别容易走入两个误区。一种是粗略收集,缺漏现象较明显,在名义上提交的档案名都有,但实际上质量较差或缺少重要原始记录;另一种是收集广而全,将归档范围之外的资料也放进科研档案中,从而主次不分,查阅和利用困难。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科研档案的形式和存储介质越来越趋于多样化,在收集的过程中,会无意识地忽视录音、录像、照片、磁盘、光盘等。最后是指实体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容易被忽略。主要表现在随意堆放实体档案,不注意管理和维护。

1.3档案设施建设中的问题在一些科研机构中,由于一些限制如人员和场地等,档案数量也较少,因此在设施配置配置方面很多都采取将就的态度。在有些单位甚至都没有标准的档案管理库房,仅使用数间办公室代用;不能按档案标准来实现办公、阅览、库房三分开;对于专门档案柜和密集架,也仅使用普通两节柜来代替存放;在有些单位,甚至连“八防”设施也不全;对于档案设施必要的办公设备、监控设施等也不能达到要求。

1.4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易出现的问题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误区。一是对于档案信息化的理解较片面。在科研单位中,科研档案管理人员将档案信息化仅仅理解为纸质档案的数字化扫描和网络化。二是认为一切都以“信息化”为重。在有些科研单位中,科研档案管理人员认为只有“信息化”了,就可以疏于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等基础工作,造成首末倒置。三是认为档案信息化建设劳民伤财的观念。对于档案信息化必要的设施则采取能拖就拖的态度,不愿意投资。

2.科研院所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2.1完善安全措施有网络的地方,就会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再加上电子档案容易被盗,所以要建立一个安全防范措施设置文件保密措施即采用身份认证、权限认证的方式控制档案登陆系统,安装杀毒软件定期对计算机进行杀毒并且对档案和数据进行及时的备份防止黑客或者其他人员侵入系统。

2.2健全档案管理体系科研院所要加强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领导、检查与监督:落实专门机构或专人负责,加强领导、统一规划,主管部门在对科研院所进行评估的时候,要将档案工作作为重要的评估内容,以督促其做好档案信息化工作[2]。

篇4

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管理现状;改革创新;美学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的逐渐提升,各行各业对于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量也日渐增强。高校教学管理乃是我国教育部门一直以来重点关注研究的一项问题,而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其教学档案管理则是管理内容的重中之重。然而,目前我国的高校档案管理中还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并且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其现状中也存在着诸多弊端。故此,改革当前高校的教学档案管理模式,经过实践研究创新出新的管理方法,乃是当前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者刻不容缓的义务与责任。本文便根据当前高校教学档案的教学管理模式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创新出了美学管理的实践方法,希望能为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份借鉴建议。

一、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中应用美学的理念阐述

近年来,随着我国完成自传统经济时代到知识经济时代的巨大转变以后,国民的综合素质水平也都得到了整体的提高,故此,人们在使用档案的时候,也开始潜意识的参入审美要求。除此之外,受众群在浏览档案的时候,对于档案的要求也不再局限于满足档案的实用性能,开始逐渐融入了越来越强烈的审美倾向,故此,在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当中,适当地引入美学原理,从而创造出新的档案管理模式,不仅可以为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事业融入崭新的活力,并且还非常有助于探讨分析出新的档案管理领域,这对于提高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利用价值来说,起到了难以估量的积极性作用。经过实践研究表明,将美学的原理融合进高校教学档案的管理模式中,对于提高其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来说,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促动作用,非常值得广泛推广应用。一般来说,档案管理中的美学内涵体现在以下四点上:档案材料整理、档案内容汇编、数字多媒体网络以及档案室的室内布置。本文便根据这四项内容,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二、档案材料整理可以反映出真实的美感以及严谨的美感

高校的教学档案乃是整个教学实践经验积累所凝结出的产物,它真实客观地记录下了高校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其档案的内容中汇聚着师生共同创造的智慧与心血。文件档案虽然不似文学作品那样用一种朦胧的充斥着美感的语言去描绘形象,但是却用其丰富、具象的真实内涵带给人一种生动的智慧灵感,体会到了一种岁月与历史打磨出的深沉感。档案所反映出的真实美感以及严谨美感中,包含了:现实性、实践性与超越性,这也是“内容美”所反映出来的主要特征,它以最为直观的方式体现出了美感的统一性,并且这种美一直蕴含在对于美的事物以及审美活动的理解当中。

故此,在高校教学档案工作人员进行档案材料的收集与整理时,首先应当建立起教学档案的管理体系制度,其管理体系的框架结构应当以简约鲜明、图文并茂、清晰美观作为基本原则。除此之外,还需要充分运用其美学当中的对称、条理性、韵律、布局以及均衡等各种专业性原理,依照档案内容的不同,而采取搭配不同的字号、字体以及图样的形式,以此来体现出高校教学档案的结构美,并且可以有效的增强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体系的感染性与直观性。例如说,在试卷管理体系制度之中,便可以使用一些几何图形增强美感,学生也会对考试更具积极性与能动性;在教学音像资料的管理体系当中,按照内容进行添加多元化的突破,并且使档案内容的设计布局更为科学合理,将主题突出出来。这会使浏览者在翻阅的时候,更为一目了然,记住档案内容。

三、档案内容汇编可以展现出内外统一和谐的美感

教学档案可以影射出众多层面,并且涉及到各个学科领域,其档案的内容中所融合的周而复始的教学经验闪烁着一代又一代叫熟人的智慧与思维。故此,开发利用这些非常具有现实价值意义的教学档案,其核心内容便在于引入新的档案管理理念与档案管理模式,促进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来看,档案文化与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乃是一脉相承的,档案学学科同文学、哲学、史学与美术学等相关学科都是非常近似、不分彼此的,这边促使档案学的内涵底蕴更为宽广、深厚。于是,基于此角度作为出发点,借助美学的理念来重新便会研究高校教学档案,赋予其高校教学档案文化新的文化内涵,乃是高校教学档案编研工作进行改革创新的有效途径。我国的计量学院中曾将美学注入于高校教学档案的编制研究工作当中,将传统原始的,无法构成体系的零散材料全部通过编研,排编成了一本本优良精美的书籍,而且成功地创造出了教学档案业的新经典,大大提高了档案文化的实时利用率。除此之外,高校教学档案的特殊性也促成了档案装帧汇编这种形式的可能性大大增强。其档案汇编工作主要针对于档案封面、档案扉页、档案目录、档案数据、档案概要与档案的装订形式等综合性质的全面统筹计划,而后依照其档案的具体内容进行设计。在进行汇编的过程当中,要求档案的目录、概要、内容、数据全部呈现为统一比例,其中的字体格式与表格的排版都应当具有规范条理性,所采用的字体也应当具有艺术美感,卷中的排列要有次序,以此来实现文字内容、语言内容、结构内容的规范性。

四、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中建立数字网络多媒体管理时,应当注重整体画面的美感

在当下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之下,高校教学档案工作实现现代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乃是一种必然性的发展趋势。故此,多媒体的数字网络化管理模式的应用,不仅为高等院校的教学档案管理开发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还促使美学的理念运用得越发广泛。建立起高校教学档案网页模块的设计以及应用多媒体艺术汇编档案的模式,并且注重模式中的音乐与视觉效果,通过布局、构图、色彩与音乐等各种可以展现美学的艺术效果,描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美的画卷。在构图与布局上,应当注重其画面板式的组成比例,要在

视觉上使用空间组合的方式,构造出和谐化、统一化的网页内容,促使画面更具吸引力。在视觉与音乐方面,应当科学合理地运用色彩色调的对比将节奏调和均匀。在设计的时候,应当注意色彩的整体效果与视觉效果,应当在合理统一的基础之上,达到色彩均衡的目的。此外,还应当注意色彩渐变与色彩突变的交错关系。还可以在网页当中选择一些励志、奋发的歌曲作为背景烘托,增强美感艺术的感染性。

五、高校教学档案室内部所布置展示出的环境美感

高校档案室的环境美感主要由两个方面组成,一方面是硬件;另一方面是软件。其中,硬件包括有:档案盒、档案柜、室内植物、室内壁画、阅览桌椅以及室内窗帘等等物品;而软件便包括有整体色彩、环境布局以及人文景观等感官上的内涵。一般来说,保证档案室内的环境美感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档案盒其具有艺术美感的创新。将档案盒归类上架乃是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中的最后程序,也是展现档案室环境美感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如果想要保证保证档案盒的美感,可以在档案盒的背面与盒面上进行创新。例如说,确定档案盒的颜色,根据不同的分类而选择不同的色彩,其整体色彩应当与档案室的装修色调相吻合等等;其二,创建出祥和、舒适的档案室环境。档案柜乃是室内的空间实体,所以它的摆放位置是非常重要的,运用美学的原理将这些空间实体进行合理的拜访会使得环境布局更为安静舒适。在布置档案室的时候,既应当注重其布局的搭配,又应当注重其色彩的搭配,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体现出档案室环境的美感。

六、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模式的创新对于提高高校的教学水平以及教育素质而言,都存在着很大的现实意义。并且,创新高校教学档案的管理模式,也是高校教育工作者们提高授课能力的先决因素。在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之下,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应当积极主动地进行创新,并且通过不同的手段与方法来树立起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能意识,促进我国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可以在实现适时性、科学性、现代性、创新性的同时,还能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连红.高校教学档案创新管理美学新实践[J].档案与建设,2008(06)

[2]徐艳.高校二级学院教学档案创新管理模式探讨[J].考试周刊,2011(07)

[3]池金华.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应在创新上下功夫[J].黑龙江史志,2013(05)

[4]江桂平.新形势下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创新[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3(04)

[5]张金凤.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04)

篇5

档案整理是企事业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对保存历史信息,用于工作参考,学习经验等都有重要的作用。在社会科技与文化不断发展的今天,档案整理也需要从新的视角来思考,以适应新技术、新文化带来的影响。

一 目前档案整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档案整理缺乏认识

由于部分单位对档案整理工作的认识不足,缺乏足够的人力财力投入,导致档案整理工作一直没有落到实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档案整理人员稀缺,在职人员有的不具备档案整理专业素质,不能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归档的任务,还有的档案整理人员虽然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但是由于上级缺乏重视,引起员工对工作的忽视,出现工作不认真,态度不端正的情况。(2)档案整理从业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偏向老龄化,缺乏专业技能培训,导致业务水平低下,档案的搜集、归档、数字化、装订等任务均不能有效完成,甚至出现遗漏、误收等现象。(3)由于档案馆大多是办公、保管、调阅为一体,没有很好的区分,对档案馆的服务性产生了影响。

2.档案整理意识薄弱

对单位而言,档案整理往往处于工作的尾端,工作性质导致其不容易出成绩,不受外界重视,甚至被认为是单纯的记录工作,不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种种不良意识导致档案整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得到充分认识,部分单位还对资料归档工作产生了抵触情绪,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档案整理工作的有效有序进行。

3.档案整理缺乏方法

由于前文提到的因素,档案整理人员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了认识偏差,他们认为档案整理不重要甚至不需要进行,只需看好档案即可;同时单位又缺乏足够重视,导致档案整理还是由老一辈员工按照传统方法进行,这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与科技面前显得格格不入,档案归档缺少数字化、信息化,也缺少高效实用的整理方法。

4.档案整理缺乏规范流程

规范的档案整理工作,应配备统一、科学、标准的工作流程或操作手册,而目前的档案整理更显随意性、人为性。制度与规范没有体现在工作中,这样容易对档案的实用价值产生严重影响。

二 新视角下档案整理的方法

1.强化档案整理人员的知识技能培训

要让档案整理跟上时展的脚步,其从业人员就应当接受相应的教育,使工作更科学,方法更先进。首先应配置先进的档案整理设备,建立档案信息化系统、档案查询网络、完善档案快速录入设施,并教育员工熟练掌握设备的使用与系统的组成。另外,新视角不仅是档案整理新技术的运用,还是从业人员思想与观念的变革。对于档案的新载体、新种类、新材料,设备的新技术、新功能、新知识,都需要活跃的思想来驾驭。因此,单位还应引进年轻的档案整理人才,实现档案整理工作的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转换,使档案整理水平大大提高。

2.新视角下的档案整理信息化

在新视角下,档案的电子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而要建立一套档案整理的信息化系统,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条形码与二维码技术。信息工业的飞速发展使条形码成为验证商品信息必不可少的部分,二维码也在近几年开始流行于网络世界成为信息的重要载体。档案整理也可借鉴这样的先进技术,将每一份档案归入一个条形码或二维码,大大方便日后的查询与管理。第二,数据库技术。目前的数据库技术已相当成熟,这为档案整理的电子信息化提供了重要手段。企业单位可通过建立档案数据库,将档案整理电子化,简化日后的管理与查询。第三,加强档案管理的资金投入。要完善上文所说的设备,就应投入足够的资金。首先,单位应认识到档案整理的重要性,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保存经济成果,成为日后主张经济利益的凭证;(2)对企业来说,档案是质量的证明和追溯的依据;(3)档案还包含了技术开发的过程与经验;(4)档案的整理也是企业单位文化的积累,一本档案包含了单位发展历程与其厚重的文化底蕴。明确了档案整理的重要性,单位的有关负责人就应保证整理工作有充足的物质保障,要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完善档案整理的相关要求。档案人员的编制、档案工作规模、档案数量的定制等都应提上日程。这样,才能完成档案整理的建设与完善,实现数字化、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的档案整理工作。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加强从业人员培训与人才引进,建立完善的电子信息化档案整理系统,加大档案整理资金投入三个方面下功夫,就能在新时代更好地进行档案整理工作。

篇6

一、教师业务档案的基本内容

1.教师基本情况表和教学工作记录手册、班主任(年级组长)工作记录手册、课外活动记录册、后进生跟踪辅导手册等。基本情况表和这些记录手册是教师业务档案的重要内容。

2.教师论文、著作、教研经验、总结和教改方案等。凡是在报纸、杂志上发表,参加各种论文竞赛获奖,在教学研讨会中交流,或者经有关部门认可的交流材料都应归档。它们是衡量教师教研、科研最有分量的见证。

3.教师公开课、示范课评价及其教案。公开课、示范课是教师每学期都要开展的活动,它是评价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法及交流经验的重要措施。公开课、示范课可分为在全校开展和各教研室开展两类,在全校开展的公开课、示范课更有观摩和参考作用。应系统收集公开课、示范课的评价及教案,将其作为教研室和教学管理部门的调研资料,同时也作为教师的一项重要业绩。

4.教师间的说课比赛及听课记录。教师之间对某一教学内容进行比赛,评委据此给出成绩及评价,不管获奖与否,都应该及时收集全部资料归档;听课记录是教师间相互听课,然后展开评议后所做的记录。这方面的材料为教师指出了在实践教学中应当改进的地方,为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提供了参考依据。

5.教师任职资格及聘书等有关专业技术职务任职材料、学历以及参与各类考试获得的成绩和证书。教师学历、职称以及参加进修、培训的材料是教师业务水平的参考资料。

6.教师业务档案记录卡片。教师业务档案记录卡片是对教师一学期工作的一个总体概括和定性描述。从卡片信息中可以对教师业绩一目了然,它包括教师教学的班数、课时数、教学成绩、、教学获奖情况等。

二、做好教师业务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1.加强《档案法》宣传,增强每个教师的档案意识。通过此次岗位设置改革中增强每个教师的档案意识,加强宣传《档案法》和把抓好档案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要以主管领导牵头,教务处、政教处和办公室在各种工作中要多宣传和执行《档案法》,通过对全体教职员工教育的形式,提高大家对档案、档案法的认识,积极建立教师个人业务档案。学校档案员也要结合本学校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提高档案意识和法制观念,就会给档案工作以有力支持。

2.分类建立教师业务档案,按照门类建立。建立教师业务档案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开展教研活动以及教学管理的重要标志。划分为业务能力、业务专长、教学水平、科研能力与科研成果、奖励证书等几个方面。这是保证教师业务档案准确性、全面性的有效手段按照以下归档分类:

(1)资历部分:

①学历、学位证明以及进修经历。

②任职资格及聘书等有关专业技术职务任职材料。

③教师业务自传,年度考核与评教材料考评等。

④教师资格、普通话、职称计算机模块合格证及各种职业技能证书等。

⑤教师继续教育情况和培训情况。

(2)综合类:

①教师任课安排,课程总表。

②班主任工作安排表,级组长、科组长、备课组长安排表。

③中层领导任命文件。

(3)业绩部分:

①授课门类与优秀教案,工作量与优质课(或优质实验课)材料等。

②正式发表的论文、论著。

③科研项目立项与成果,结项证书。

④个人获得表彰证书、称号等。

⑤个人支教交流任教材料等。

3.加强档案管理,保证教师业务档案的准确性、完备性,切实做好教师业务档案的利用,解除教师顾虑,教师业务档案本身有特殊的作用,从而使教师业务档案的收集、鉴别、整理、保管、利用等方面都带有一定的专门性,教师业务档案工作有自己独立的工作对象,特定的工作内容。教师业务档案以教师个人业务为对象,以“人”为单位组卷保存,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积累,以此来系统反映个人的业务活动情况。所以,档案人员必须积极收集才能让教师得到利用,这是打消教师顾虑,赢得他们主动配合的关键所在。

三、健全教师业务档案管理制度

教师业务档案有它的特殊性,档案材料的收集对象主要是教师本人。由于教师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师本人对档案保管可靠性的怀疑,给档案收集和管理增添了一定的难度。为了使教师业务档案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保证材料收集及时完整,管理安全可靠,必须规范集中管理机构,明确责任和收集范围,严格管理措施,健全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和相关制度。首先要建立领导负责制,使教师业务档案工作有一个组织落实、有组织机构,任务明确、责任到人的管理体系,达到责任明、职责清、目标具体的程度,便于督促和协调工作,利于散逸档案归档;其次,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如“教师业务档案立卷归档制度”、“教师业务档案管理办法”、“统计工作制度”、“借阅登记制度”等,作为建立教师业务档案的有效保障。在工作中一定要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时候一定要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严格按照制度办事。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业务档案不仅是学校的财富,也是教师个人的财富,通过业务档案,教师能看到自己在教学与科研中的成绩,从而进行更高层次的探索,激发工作热情。因此重视教师业务档案管理,规范档案管理制度与内容,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推广应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充分发挥教师业务档案作用是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途径,将激发全体教师的创造性和活力,促进学校办学质量提高。

篇7

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由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各要素构成的有机联系整体。具体包括实践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管理和条件等要素。狭义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则是指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即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制订教学计划时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新制作、社会实践等)的合理配置,建立起来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教学内容体系。通常在教学中我们对专业的实践教学是从狭义来理解的,也就是说与理论教学相对的实践教学[1]。每次实践教学的经验与成果对以后的实践教学和系部学科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建立实践教学档案是必不可少的。

众所周知,信息化已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它在各个领域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成了现代社会和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实践教学的档案管理也应该与时俱进,实现实践教学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充分发挥其为专业的师生服务应有的作用。

一、专业实践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实践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指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强高校实践教学档案资源的收集、整理、开发和利用,是同一种教学信息的存贮、检索、管理形式和载体变化的过程[2]。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采用计算机技术处理和保存档案信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提供更好的服务方式,进一步提高档案的利用价值,为高校的教学改革服务,已经成为教学档案管理必然的发展趋势。伴随着信息量的不断递增,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创新高校档案管理模式,是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者应当关注的问题。

1.实践教学档案管理的规范化能促进教学的日益规范化。信息技术强大的数据储存功能和完善的数据库系统为教学档案管理的高效、规范、准确与安全提供了可靠保证,大大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实践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有利于将各种实践教学资料按照教学管理目录进行分档归类管理,特别是电子数据的易保存、易核对的特点,有利于对电子数据进行及时更新和修改,保证整个实践教学资料规范管理。同时有助于检查实践教学及其活动过程的工作是否完善,对现在的理论教学进程起到随时的监控作用,并根据监督的结果进行及时的补缺填漏、扬长去短[3]。

2.实践教学档案的充分利用,能丰富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完善的实践教学档案管理的信息系统,能够满足学生、学校和社会不同群体对档案的需求,只要权限许可,通过档案的信息检索、查找,就能实现高校教学档案资源的共享。将各种资料、数据以电子数据的方式存贮,并借助电脑进行加工整理,加大了教学内容信息量,同时可以将各种动作和要领摄录下来,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视频技术和网络工具向学生展示,使整个枯燥的讲解变成了精彩的多媒体演示。将室外教学和室内教学、现场演示和视频展示有机地结合起来,满足学生对现代职业技能学习的要求。

3.加强实践教学档案管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专业实践教学档案管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激发创新精神,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形式。如学生在酒店实践教学环节中,从亲自动手的过程中,掌握了基本技能的操作手段,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理解和实际操作的应用,提高了他们的实践操作技能水平,就可以自觉地去发现问题,对酒店服务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大胆的猜想,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见解并付诸实施,能更好的促进酒店服务业的良好发展。

二、当前专业实践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1.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不够高,不能胜任现代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要求。档案管理现代化需要高管理水平和高素质的专业化档案人才队伍。但从档案管理人员状况来看,档案管理现代化意识不强,普遍缺少现代化管理的基本知识和缺乏操作现代化设备的技能,导致档案工作依然停留在建档、管档、看档的水平上,不能从信息化的角度去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有些地方还是停留在保存纸质档案的基础上,对实践教学的档案管理更是缺乏。另外,很少有专职的实践教学档案管理人员,通常是由教学秘书兼任,而档案管理工作十分烦琐,这自然影响到对实践教学档案的有效利用。

2.领导不够重视,缺乏对实践教学档案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缺乏认识。从现今的现状来看,很多的学校的领导对实践教学的档案管理仅仅是停留在应付教学评估的层面上,通常是在评估检查组来临时随便拿几个纸质的实践教学档案应付评审组成员,对实践教学档案的重视管理程度不够,对实践教学档案的信息化的更是欠缺战略性的眼光。

3.缺乏必要的财力物力支撑。要把实践教学档案信息化需要有大量的财力物力的投入。首先是用于档案信息化软硬件设备及辅助设施的投入,但现实是用于这方面的经费紧缺,基础设施建设无法加强,因而要实现实践教学档案的信息化便无从谈起。另外,档案信息不能真正实现资源共享,而且建成的数据库在与外界网站联网时很少从信息安全的角度考虑,未采取保密措施和档案数据库的信息安全管理措施[4]。

4.实践教学的档案归档制度不健全、不系统。系统、完整是实践教学档案工作的基本要求,只有完整的档案材料,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历史、延续历史,否则只能是一些支离破碎的记忆。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文件材料收集不及时,从而导致材料遗漏、材料收集不全面、不系统。二是各种教学档案中的记录不一致。比如,统计数据出处甚多,不一致现象严重。三是收集、归档制度未能落实到教学、科研等各个环节。如在实践教学档案积累中,实践教学日志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全面、准确、具体地反映教学情况,包括实践教学课程安排的形式、实践教学内容和效果、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动手能力、实践教学的进程、实践教学单位反映意见、存在的问题等等。四是实践教学档案的编研工作滞后,很多院校根本没有意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

5.许多实践教学的档案应当信息化的而没有信息化或者是信息化的资源相对分散。由于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因而存在着一些教师不能把应该电子化的档案电子化,还有的教师对档案电子化认识不足,没有及时把应该电子化的档案电子化,这就给档案馆工作人员加重了工作负担,迟滞了教学档案信息化的进程,甚至丢失掉珍贵的档案资料。另外,随着教学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设,产生了大量的电子公文,这些都需要及时、准确、有效地被档案管理系统所接收,但是很多教学档案馆的档案管理系统无法与学校的整体自动化系统兼容,其结果是各部门产生的越来越多的电子文件资源分散在各个部门,致使信息化档案接收的任务变得越来越重,那些电子文件资源不能在档案馆保存和共享。

三、实现专业实践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途径

1.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建立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健全相关的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制度。实践教学档案管理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必须把它纳入教学计划、规划、教学管理制度及其各级人员的管理责任制中,作为考核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标准之一。首先是领导要重视实践教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对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实践教学管理工作要落实到专门有人负责,同时拟定出相关的制度,便于规范化管理。专业教师应该严格遵循相关的制度,及时对相关实践教学资料和内容进行信息化归档,要求资料翔实完整。档案管理人员更要重视对实践教学资料的信息化管理,明确自己的责任,严格按照规范和标准对相关资料进行编码、输入、贮存、借出归还登记。同时对部分内容进行有效的保密工作。

2.加大对档案信息化的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完善档案信息化必要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做到档案管理信息化装备的现代化。加快硬件设施建设,实现装备和技术的现代化即实现实践教学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实践教学档案工作的网络化、实践教学档案管理技术的自动化[5]。

3.提高实践教学档案人员的专业素质。教学档案管理人员是系部的重要资源,在档案工作中应高度重视人的因素,必须尽快培养出既懂专业知识,又懂信息技术,具有综合工作能力的信息专业人才和新型的高层次管理人才,为加速档案管理现代化提供人才保障。因此,档案工作人员首先需要提高科学素质,熟练掌握档案专业知识,时刻关注档案管理的新动向、新趋势,掌握一定的档案现代化管理知识,不断更新管理技术和方法;其次是努力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人文素质、政治素质和具备较强的责任感,这是做好档案工作的根本保证。

4.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和科技技术推进实践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抓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尽快建立实践教学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实践教学档案业务工作信息化的前提是建立起资源配置合理、特色突出、利用方便的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对于专业而言,相关技能操作与运用,实习基地的基本情况,以往学生的实践表现等一系列的信息必须赶紧建立一个内容全面方便可查的信息数据库,可为学校节约不少的信息搜集费用,同时将不可控因素尽量降到最低。只有加快档案数据库建设,尽快形成数据规模,使计算机检索系统实用化,才能对馆藏档案信息作进一步深入开发,从而提高师生的实践教与学的能力。当前,应重点解决信息化建设的“瓶颈”问题,广泛开展档案的文件级著录标引并录入微机,以建立检索系统为突破口,实现实践教学档案信息的深入开发利用,实现实践教学档案由实体管理向信息管理转变。

参考文献:

[1]吕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32).

[2]刘萍,杨俊.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分析[J].管理观察,2009,(5).

篇8

1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认识不清

信息化技术为各类工作的高效开展都提供了极大便利,尤其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在教育工作中的应用时间较短,因此,很大一部分工作人员对这一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清。再加上档案管理在学校各项管理工作中所占的比例较小,学校管理人员未从根本上重视这一工作,进而导致教育资金分配不到位、信息化建设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对教育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造成不利影响。

1.2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信息化技术在教育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具有较高要求。但从当前教育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现状来看,大部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对信息化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也比较有限。受传统档案管理思维的影响,工作人员在学习信息化技术时就存在较大难度,学习效率低下,应用能力不高。因此,如何有效提高教育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1.3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时间比较短,无论是从管理人员的专业性上来看,还是从管理体制的完善度上来看,其都处于较低发展水平。档案管理在教育工作中的关注度较低,且没有建立统一的管理标准,各个学校的信息管理相对比较独立,信息共享不畅,这对信息传递的及时性造成不利影响,最终导致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降低。

1.4教育档案信息化系统的安全系数不高

教育档案信息化在建设的过程中经常会利用网络与学校或者是教育机构进行频繁的联系或者说是信息输送,传输的信息可能包含较多机密信息,这些机密信息应得到充分保护。但很多学校或者教育机构在进行教育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没有注意到这方面问题,导致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若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被盗取,将会给国家或教育部门的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2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很多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都广泛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管理。教育机构也是如此。在信息化时代,各教育机构都存在大量信息,如果利用传统方式进行信息管理很不现实,这就需要我们对教育档案的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使用最方便快捷的方式进行信息处理,以保证教育信息处理的效率。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符合时代潮流且满足教育需求的,因此,加强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尤为必要。

3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3.1提高对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树立对工作开展重要性的正确认识,是保证教育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高效开展的基础。首先,教育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各个学校档案管理信息的统一化管理,使各个学校管理人员提高对这一工作的认识,为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开展奠定基础;其次,科学分配教育资金,及时购进相关设备,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准备条件;最后,完善教育档案管理体制,实现对各个学校的统筹管理。

3.2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随着科技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技术、信息化技术及网络技术等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在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档案信息的管理难度日益加大,对档案管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满足时展的需求,为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保障,就必须打造出一支专业的管理团队。首先,当地教育部门可以定期举办一些信息化技术培训活动,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其次,建立考核机制,使相关工作人员认识到开展这一工作的重要性;最后,加快引进专业的技术人才,通过“帮扶制”“激励制”等方案的制定,提高工作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打造一支优秀的教育档案管理团队。

3.3建立健全教育档案管理体制

一套完善的档案管理体制能使各项工作的开展更加规范化、合理化。教育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摇篮,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是企业招聘人才时的一项重要依据,实现教育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对社会的稳定发展十分有益。首先,为教育档案管理建立统一的标准。教育档案的数量较多、种类不一,如果没有建立统一的管理标准,会造成档案查阅、编辑难度增大,不利于档案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其次,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作人员行为管理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能使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更加规范,防止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出现懈怠心理,提高档案信息安全系数。最后,在对教育档案进行管理时,还应该按照国家信息安全标准,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完善档案信息数据库建设,为各类信息的交互提供可能。信息化技术在教育档案管理中的应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信息的共享性,但同时也使信息安全面临更大地挑战。因此,必须加强档案信息的安全化管理。

3.4提升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建设的安全系数

首先,在进行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认识到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在进行信息传输时不断加强信息的安全程度和保密性。其次,对网络的安全性进行实时监督和管理,保证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安全性。最后,教育机构在传输保密信息时要慎重,保证教育机构内部的局域网与外部网络相对隔离,杜绝信息泄漏事件的发生。

4结语

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符合当前时代的发展需求,不仅能为企业提供更加准确的学生档案信息,而且能有效降低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难度。因此,必须加强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我国教育水平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提升。

主要参考文献

[1]陈航.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失范”与相关对策分析[J].卷宗,2014(5).

篇9

1.高职教学档案的特点

高职教学档案是一种内容真实而通用、来源广泛而分散及服务目标明确的历史资料,不但包含了高职原本固有的教学管理活动素材,还包含了高职有关部门制定的教学规定、教学办法、工作批复及教学指示等。

1.1高职教学档案内容真实且通用。

高职教学档案是由许多教学人员通过自身的实践教学相互配合、相互协作而形成的,所以其内容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真实性。大部分高职在教学过程中都存在相似性,因此,教学模式、教学原则、教学概要、教学课件、教学计划及教学教案等大多数教学档案素材均具有通用性,也就是高职教学档案存在着相应的通用性。

1.2高职教学档案来源广泛而分散。

许多教学档案都是通过教学文件资料的变化形成的,而教学文件则是通过上级主管部门、教学单位、教学管理部门及教师的实践教学活动形成的,所以高职教学档案的来源广泛而分散,这为收集和整理高职档案增加了难度。

1.3高职教学档案活动具有周期性和交叉性。

在高职教学档案的管理过程中,通常是按照时间来进行档案划分工作和档案排列工作。以培养学生学历和文化水平为主要目标,实行一系列具有周期性的高职教学活动,在此基础上的档案划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整理归档时,通常会使用日历年度、学制周期和学期年度相互交叉、相互结合的方法来进行,给高职教学档案的管理工作带来各不相同的杂乱性,同时给管理人员增加工作量[2]。

2.高职教学档案管理的创新方式

2.1创新思想意识,努力达成教学档案实现共同价值的目标。

高职教学档案是一种共同价值共同分享的表现形式,同时也极大体现了档案的利用价值。教师通过个人实践教学而形成的教学档案,不但对教师的教学起着指导性作用,还对其他教师和学生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和指导价值。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充分了解到教学档案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有利于完善高职教学档案资料,而管理档案工作人员则应提高收集档案的意识,创新档案收集的方法。为了使档案实现共享化、人性化及制度化的管理,高职、高职教师及档案管理者应统一提高创新意识,共同实现教学档案的创新管理。

2.2创新管理模式,实现教学档案内在质量的提高。

在高职教学档案中主要包含档案收集、档案划分、整理归档、档案保管、档案处理及档案利用等多方面的管理工作。为了使档案内在质量与高效服务得到提高和强化,必须对高职教学档案实施有效性管理。管理档案的工作人员应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使档案的信息实现网络化与数字化,具体实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现有的教学档案目录进行数字化,建立科学的目录查询系统;(2)在高职还没有完成一体化的文档管理前提下,应先整理和归档好教学的电子档案,建立各种类型的数据库;(3)利用扫描和录入等方法将重要的纸质档案转化成数字化的教学档案信息;(4)在管理档案的办公室建立合理的办公系统终端,使办公系统转变成电子文档的模式,以便快速且统一完成归档工作,进而使教学档案的归档效率、归档水平及归档质量获得有效性提高[3]。

2.3创新编研工作,实现教学档案信息服务的拓展。

近年来,随着教学档案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管理档案的工作人员应突破过去传统型的管理思想,努力拓展教学档案信息的服务性工作。在档案部门工作的人员应完整掌握好高职原本固有的教学档案资料,只有这样才能对现有档案信息实行针对性的编制。对档案信息的编制不仅要实现常规检索工具的编制,还要实现各种不同类型教学档案资料的编制,以便对教学信息资料做出有价值的选择,使利用档案信息资料实现服务工作的人员需求得到满足,已达到教学档案信息利用率提高的目的。

2.4创新服务模式,努力实现教学档案的社会功能。

在管理高职教学档案中,应采取创新的管理模式。要创新管理模式,必须创新服务的方法、内容和手段。在此过程中应不断研究和分析档案的利用者,同时还要深入调查档案利用者的需求,使档案的利用者获得满足。随着计算机及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广泛应用,建立数字化模式的教学档案室已成为教学档案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实现创新模式的高职教学档案管理,提供先进的服务给档案利用者已变成固定工作,管理教学档案的工作人员应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如计算机技术或是网络通讯技术,对档案信息实行迅速且统一的处理和存储工作,促进档案信息多种形式的实现[4]。

3.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中,应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创新的管理教学档案模式,有利于在日后高职教学开展活动时提供重要的指导依据。教学档案主要是通过高职教学的活动发展而形成的,将教学活动的各种方式详细记录下来,是教师教学观念与管理者的全面反映,给教学档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为教育计划提供了有效的资料,同时给教学改进措施与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了真实且可靠的档案信息,为高职教学日后的问题处理、调查、分析及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凭证。因此,要不断拓展高职教学档案信息,提高高职档案的内在质量,逐步实现高职教学档案的创新管理。

参考文献:

[1]王栋.当前高职院校实验技术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9(09):578-579.

篇10

传统职教工人事档案的管理有诸多欠缺之处,在许多学校的职教工人事档案中所记录的一些关于职教工经历资历、职务考核、入党材料等重要相关的内容比较随意,加之传统档案都是纸质材料,信息化的技术操作比较少,人事部门只能搜集原始手写稿或进行材料打印,这样不利于档案的保存,人为操作还不可避免会发生遗漏、损坏档案的可能,从而引发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烦。而这些重要的档案履历无疑关系着教职工以后的发展前景,所以,如何妥善的管理这些档案就成了重中之重,教职工档案管理的效果好坏,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学校的评价。

2.管理档案安全性问题

人事档案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档案的安全工作,档案管理只有做到绝对保密,保证安全,才能让广大教职工放心,并且档案的保密工作也关系着学校信誉度。所以,档案管理人员有没有做好安全保密工作、严格防范于未然是十分关键的问题。此外,人事档案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慢慢积累的过程,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交替能否做好交接工作,也是现今人事档案管理的问题所在。

3.档案的管理问题

人事档案是一个人长期成长的记录,我国的档案制度也是从个体高中阶段开始记载的,在漫长的学习工作过程中,档案也是在不断变化的。而学校教职工的档案大多已经成型,所以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档案记录的长期性、连续性,是否能够保证各种记录可以及时进入到职工的档案当中。然而学校还是会存在档案长时间管理欠缺的问题,因此这也就成为学校档案管理期间的主要问题。

二、人事档案管理问题有效对策

1.确保人事档案保存的完整性

对于这一点,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我们可以将这些重要的档案录入到网络信息库中,并且还要指派专业的网络维护人员进行优化升级,定期做到档案更新,做到随时查询录入最新的档案信息。并且要逐步做到档案管理电子信息化,避免了人为保管不当,以及档案信息录入不及时的漏洞。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档案保存的方式,如云端存储、多重备份等。通过网络分级授权查询,还可以更加清晰直观地了解到教职工个人履历,为学校选拔人才,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

2.档案管理过程的安全性

想要确保档案管理的安全,必须从筛选管理人员开始,须经过严格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技能考核才能上任。坚决做好防盗保险工作,做到多层把关、严格控制。并且信息技术人员必须定期进行杀毒,对软件进行升级更新,保证网络数据库可以正常的运行。同时禁止闲杂人员进入档案室,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此外,档案管理部门要不断整合档案信息,建立建全资料库,将档案信息管理变为动态且具有可持续性的管理模式,确保资料库的实时更新,保证更新质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充实档案资料,形成一套健康良好的档案记录模式,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

篇11

众所周知,广电系统不同于其他行业,档案产生量大,形式多样化,不仅包括普通的文本文件,还包括大量的图表、声像等多媒体文件,载体存在寿命低、操作复杂。在此情形下,这就需要广电系统档案部门要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实现存储技术与检索手段的多样化,实现有效保存和充分利用,最大限度发挥档案信息的传承与查阅功能。

2 档案管理方式变革的必要性

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运用,为广电系统档案部门摒弃原有的管理方式、实现信息技术提供了可行性:

1、原有方式效率低下 传统管理模式依赖管理人员的经验,大量档案信息零散,系统化程度低;手工操作导致档案整理、归档中产生一定差错,修正困难,造成档案管理低效率。

2、易损毁、遗失 需要说明的是,传统档案多以纸质形式存在,而纸质文本存在缺陷,对保存温度、温度、空间大小要求高,一旦环境发生变化如自然灾害或者人为疏忽,有可能造成原始材料的损毁或遗失,损失无法挽回。

3、利用率不高 基于人工管理的传统档案管理即使是借助于计算机管理,也只是基于单机管理模式。用户即使想要查询使用信息,也必须通过档案管理人员手工查阅,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效率极低,档案的循环利用低显而易见。

3 信息化视角下的广电档案管理

基于以上所述,广电系统档案部门要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重要性,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网络智能化管理模式,提升档案循环使用价值,助力广电事业快速发展。

1、管理理念变化 实现广电系统档案信息管理的变革,不单单是管理手段、内容的信息革命,更重要的在于是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的变革。传统管理观念认为,档案只是作为一种记录手段,很难发挥其应有的效益功能,不少档案产生部门对档案中的内容知之甚少,甚至是一无所知,因此,档案对档案所涉及部门人员的发展和促进作用也就发挥有限。网络时代,可以让广电系统各个部门自已参与档案的管理,档案管理人员充当守门人的角色,既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也有效的发挥了其他部门的参与积极性,使得他们在管理自己档案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反思,不断的提高自己;而广电系统档案管理人员在实施守门人角色时,也担负着非常重要的职责,要对档案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把关、建立档案的索引机制,因此,需要档案管理人员精通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熟悉计算机、数字信息技术。

2、管理内容变革 原有的档案管理方式下的档案管理内容形式单一,对真实性验证存在一定困难,甚至可能存在造假行为,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当的责任心与专业能力,能够鉴别与剔除虚假信息;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档案管理采用数字化处理,数字存储技术,由纸质媒体为主向多媒体方向发展,促进了档案信息管理内容的丰富与完善,使档案内容更加能够全面的反映与展示被管理人员的信息,使得档案信息不光是被管理人工作过程的记录,也成为他们事业发展的有效的添加剂,使他们在阅读信息时不断促进自身的反思,更加全面的发展。

篇12

1.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档案的收集是相当复杂的,分类整编同样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后,使档案管理由封闭化过渡到开放化,并实现了档案管理自动化、网络化,为学校和社会都提供了良好的信息服务。档案信息的准确合理为学校的决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实现,只需要一次信息输入就可以多次利用。通过数据共享,为管理人员节省了时间和精力,也保证了档案的准确性,使工作人员在最短的时间获得所需要的档案信息,大大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2.避免丢失档案信息。在传统的档案管理中,很多学校存在相同的问题,部分重要的档案由于存放时间和存在方法以及中途借阅,导致档案信息的损坏或者丢失。而实行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后,将档案输入到电脑存档,并且电脑信息存放量很大,避免了纸质档案因为存放温度条件或者借阅丢失的现象。

3.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教师档案是很重要的档案资源,档案管理只有全面、井然有序,才可以保证学校更好的发展。教师档案的信息化,通过网络进行资源共享,方便人们通过网络进行档案的检索和查询,为学校教学提供大量的历史资料以及科研资料,做到让大家有据可依。正是因为资源的共享为学校以及其他领域带来了很强的利用价值。

篇13

首先,档案资源管理信息化能够有效改善档案资源管理效率,它在充分运用当今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上,更方便的对档案资料进行收集、分类、统计与保存,同时还能够实现快速的调阅,既为档案资源管理人员减轻了工作负担,又提升了档案资源管理的工作效率;其次,档案资源管理信息化是实现资源更广泛的共享的一个重要途径,它改变了传统的案卷式管理方式,而是转变为电子文件的管理方式,将档案信息与原始档案资料相分离,通过计算机网络,建立起档案信息与其他信息系统之间的互联,并以此为基础实现档案资源共享,有效的提升了档案资料的利用率;再次,使档案保存方式多样化。在电子信息技术不断更新与进步的今天,对各种电子文件进行存储、读取的设备也越来越多,为档案人员进行档案资源管理提供了多种方式,使档案资源管理更加便捷与快速,而且在电子设备的辅助下,无形之中增加了档案资料的保存时间,有效的避免了传统的档案资源管理中由于长期使用导致的资料破损、丢失等情况,保证了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全面性与持久性;最后,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在传统的档案资料管理中,由于受到传输方式及传递距离等方面的影响,面临着传递过程的安全问题与传递速度问题,但是,在实现了档案资源管理信息化之后,便可以快速的实现远距离的安全传输。

二、基于档案资源管理理念创新的档案资源管理信息化实现路径

(一)最好档案资源管理基础工作,创建信息化实施条件

档案资源管理的信息化需要得到良好的信息化条件的支持,因此,我们应当首先做好相关的基础性工作,作者认为具体应当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内容。

首先,管理制度是保障管理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与基础,所以,我们首先应当建立完善的档案资源管理制度,在制度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加强管理方法的创新,在保障档案资源管理工作能够正常进行的基础上,实现管理程序的最简化,但是并不是没有原则的简化,还要严格控制档案信息的质量;其次,要加强档案资源管理重点环节的建设。既要对档案资源管理的硬件环境进行完善与加强,加大力度更新与增加新的档案资源管理所需设施,确保档案室实际建设于相关标准相一致,又有重点加强审核审批档案的管理工作;再次,要大力加强档案资源管理队伍建设,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教育等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水平,例如,通过开展专题讲座等来逐步转变档案资源管理人员档案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思想,并提升档案资源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最后,加强档案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意识,首先进行档案资源管理的各级领导要高度关注档案资源管理信息化工作,只有领导重视,才能保证员工在领导的支持下树立强烈的档案资源管理信息化意识,在领导的支持与鼓励下,从根本上转变对档案资源管理信息化意识,积极主动的掌握各种信息化技术。

(二)增强信息安全意识,强化档案资源管理信息化安全

档案安全管理师有效进行档案资源管理的关键,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时代背景下的档案资源管理信息化,更好提升安全管理意识,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切实落实各项安全管理的措施,避免网络病毒等各种因素造成的网络资源破坏,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特点本身就决定了档案资源管理信息化中的安全威胁的存在,再加上,有些单位忽略了通过安装病毒软件等措施,防止网络病毒的侵袭,最终形成档案资源管理安全隐患。所以,档案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切忌盲目的使用网络技术,要有规划的下载安装360、百度等杀毒软件,及时更新计算机病毒库,有效的防止黑客及病毒对档案信息的攻击,与此同时,档案部门还要及时对档案数据进行备份,加强身份验证、专机专用等安全管理措施,使档案信息管理人员具备较强的安全管理意识。

(三)优化档案资源管理流程,提高档案资源管理效率

档案资源管理人员要树立一种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在逐渐实现与完善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道路中,主动探索与创新,寻找新的方法与思路,从档案的收集与鉴定、保存与利用等多方面进行创新,不断优化档案资源管理流程。首先,在档案的收集与鉴定环节,要努力完善电子文档归档制度,最大限度的实现电子文件归档的完整,使其发挥最大价值,严格遵守各项标准化归档操作规范,不断完善自身归档工作;其次,在保存档案的过程中,不仅要通过电子档案进行保存,还要充分利用传统的纸质保存方式加以辅助,此外,还要注意档案的定期备份,避免由于档案资料的丢失造成的各种严重后果;最后,在档案的实际利用环节,需要加强其服务方式的创新,采用分级与分类的方式对各种档案进行有计划的、有规划的管理,同时也为使用者提供了多种方式的检索服务,对于档案利用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2.4加强档案资源管理方式与技术的创新,满足档案信息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