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特点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特点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特点

篇1

一、高中思想政治实践活动资源的内涵

1.高中思想政治实践活动资源的含义和分类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范围非常广泛。《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列举了五种:人力资源、实物资源、文字与影像资源、信息化资源和实践活动资源。其中实践活动资源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什么是高中思想政治实践活动资源呢?把握这一概念,首先要搞清思想政治课实践活动的内涵。高中思想政治课实践活动包括课堂讨论、辩论、演示和模拟,也包括课堂外的参观、调查、访谈等,还包括一些普法教育活动、科技报告会、志愿者服务活动等。由此可见,高中思想政治实践活动资源是指与高中思想政治课实践活动有关的一切人力、物力和自然资源的总和。从内容上来看,实践活动包括涉及的场所,诸如课堂、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教育基地、农耕实践基地等;学校德育处(政教处)、团委组织的活动,学校环境的布置;在实践活动中所迸发的思想火花、情景创意等;思想政治课以外的其他学科等等。以上内容都是高中思想政治实践活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上面实践活动资源的内容来看,不难发现高中思想政治实践活动资源可以分为思想政治课课内资源和课外资源,也可以分为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其中,思想政治课课内资源主要是指课堂内的讨论、辩论、演示、教材等,以及与思想政治课相关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文化活动和社会活动,这类资源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资源;思想政治课课外资源是指思想政治课外能够为思想政治实践活动服务的一切资源,主要是指学生家庭、社区、社会、学校为教学活动提供的条件和设施,包括学校的图书馆、文化环境,以及社会提供的博物馆、劳动基地等。显性资源,顾名思义就是那些容易察觉的、外在的资源,例如,教科书、视频、社会中的具体事物等等;隐性资源就是那些不容易让人发现的、内在的实践活动资源,如,班风、校风、社会风貌、家庭氛围,等等。

2.高中思想政治实践活动资源的特点

高中思想政治实践活动资源,既具有课程资源的一般共性,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还具有明显的学科特点,体现了学科的性质和功能。

高中思想政治实践活动资源首先应该具有思想性的特点。这是由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决定的。思想政治是一门传授和宣传基本观点,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育“四有”合格公民的课程。因此,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实践活动资源必须具有思想性,这样才能不偏离该学科的方向。

高中思想政治实践活动资源具有可操作性。实践性是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理念中很重要的一种理念。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开发和利用实践活动资源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在实践活动中,教师挑选一些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便于让学生将课本知识更好地应用到生活中。学生在一系列内容丰富、吸引力比较强、易操作的实践活动中,可以提高政治觉悟、充实精神生活和升华道德境界。

高中思想政治实践活动资源具有多样性。实践活动资源,既有校内的,也有校外的;既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既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既有本学科内的,也有本学科外的;既有共性的,也有具有本地特色的。因此,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种族,不同文化,可开发和利用的资源各不相同。当然,不同的开发者和利用者之间的差异,也使实践活动资源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二、高中思想政治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原则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工作方法,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理念和教学方法。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开发的资源一定要能够引导学生很好地融入社会实践中,能够利用原理感受社会、感受经济发展,学会用理论思考问题的意义。让学生在社会实践的体验过程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优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笔者在讲授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时,组织学生到学校周边的农贸市场、超市,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商品的含义、货币的职能、价格对消费的影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等知识原理;组织学生到周边乡镇看新农村建设,体验科学发展观、国家的惠民政策;利用寒暑假和学校政教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节假日消费调查,并指导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在必修二政治生活的教学中,和学校团委合作,组织模拟人大代表的选举、模拟联合国活动;带领学生参观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我国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通过这些活动,把抽象空洞的理论,变成学生主观的感受,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感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2.坚持时代性和思想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思想政治课的性质、目标和功能决定了这一门课具有很鲜明的时代性和思想教育的特点,所以,在开发高中思想政治实践活动资源时必须坚持时代性和思想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这一原则也是开发和利用实践活动资源的题中之意。因此,在开发资源的时候,教师要把观念同时代基本特征结合起来。如果开发的资源没有时代气息,远离学生的生活,往往会“事倍功半”。笔者在讲授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中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一节时,先让学生利用网络收集老人跌倒与碰瓷相关的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辩论。由于该事例影响范围广,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有浓厚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凸显乡土化的原则

高中思想政治实践活动资源的利用,其目的是让学生从单纯地在课堂中学习知识,到走出课堂、走出校园,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思想政治课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增强情感体验。为了更有效地达到这一目的,在开发实践活动资源时,就必须要坚持从本土实际出发。因为熟悉的事物,身边的人和事例,是知识迁移,深刻领会书本知识最好的资源。因此,在实践活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研究资源所在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充分利用本地区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资源,因地制宜,发挥当地的优势,实施特色开发。实践活动资源凸显乡土化也是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也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笔者在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的教学过程中,就特别注重这一原则。笔者所在的学校是百年老校,学校的前身是清朝时期的书院,书院现在仍在校园内,传统的建筑风格,以及书院内藏有省级保护文物――石刻。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教学资源加以充分利用,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对时代的影响,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变迁。并以学校书院为楔子,组织学生进行本地区传统建筑的调查,要求学生思考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如何保护好传统建筑,并向有关部门就如何保护传统建筑提出建议和看法。在讲授民族精神一课时,组织学生徒步参加杨根思烈士陵园,深刻领会杨根思“三不怕”精神。这些在实际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高中思想政治实践活动资源非常多,所以,资源的有效开发是现在教育者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经过近几年来的努力,在这一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是,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难题,而且高中思想政治实践活动的资源也在不断变化,所以对资源活动的开发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篇2

有些政治教师认为,开发与利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就是增加一些教材上没有的东西,而且认为课程资源越多越好。于是乎把从网络或者通过别的途径获取的课件资料直接搬到课堂上。这种做法缺少对课程资源的分析与评判,没有因材施教,还可能会适得其反。这些问题的存在,也会严重制约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以及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2.学校课程资源不能满足正常的教学需要。

自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很多学校都响应新课标的要求,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然而这个探索的过程才刚刚开始,在此过程中也面临着种种困难,如缺少经费、制度保障不健全、评价体系不完善,等等。因此,许多学校的课程资源开发往往难以满足正常的教学需要,如此一来课程资源开发的利用率就会大大降低,这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利的。再者,有些学校对自己校内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比较重视,而忽视了对校外课程资源的拓展与利用。还有,有些学校课程资源的时效性差,内容更新较慢。任何资源都有一定的时效性,课程资源也不例外,而新课程标准、新教材格局的出现,势必会影响到课程资源的时效性。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策略

1.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作为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主体,应时刻紧跟新课标的要求,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转变教师角色,提高参与开发的积极性;不断充电,实现政治教师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创设平台,在思想政治课中引入其他学科所蕴含的课程资源。因此,教师要转变对课程资源的认识和加深对课程资源的了解,特别是要认识到教师本身的学识、态度和价值观也构成了影响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的一部分,这也是可以充分利用的重要资源。只有这样,才能使各种资源和学校课程有效地融为一体,从而更好地发挥课程资源的作用。

2.提高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价值。

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主体也是课程的实施者、使用者,这两个主体的特征是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要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首先,建立良好的课堂文化环境,形成良好的学风和教风;其次,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再次,创设师生互动的教学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创造教育的契机;最后,校内外资源的合理利用,二者的有机融合往往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篇3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高中思想整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本着以传授理论基础为目的,坚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原则,将其灌输到学生的思想教育中,从而树立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体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一教学体系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是正确的,但是教学方式始终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课本理论知识学习为主,缺乏实践性的东西和相互合作学习、讨论学习,导致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堂学习过程中容易感觉枯燥、乏味,学不进去,从而导致学习效果不好,教学质量不高的现象。

新课标改革以来,思想政治教学开始考虑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课堂教育,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其对思想价值体系的认识。

二、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借助于现代化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学生的思想也随之与时俱进,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技术设备,为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校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技术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其中包括多媒体教学、网路教学等数字化信息技术,因其可以将图片、视频、动画、声音等多种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中,使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国家宏观经济调控这一章节内容时,如果只是通过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和分析,会让学生感觉生涩、难懂。为丰富教学内容,使这一内容具体化、生动化,教师可以先利用网络找到相关的一些数据资料,并制作出最近几年国内产品零售价格的变化情况网页,在课堂上向学生进行展示,这样就能让学生形象地了解我国国内宏观调控在管理、控制通货紧缩方面所做的工作,使书本内容具体化。

2.教师积极做好教学准备

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为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切实以新课改目标为指导,充分结合新课改教学要求,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积极做好教学准备。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方式调整,多设计一些关于学生的课堂互动以及论点探讨等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3.教师进行鼓励总结

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致。对于课堂中碰到的具有争议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和发言,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并形成与学生的互动,从而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同时,对于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习课堂的表现,多用鼓励的话语能帮助学生肯定自我,增加其学习信心,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新课改实行以来,为适应新课标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新形势和新目标,其教材内容设置上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其课堂教学方式相对传统教学也更加灵活,适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其对思想价值体系的认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在新的指导思想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方式会越来越灵活,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调整和改革,其教学质量会越来越高,对学生的思想价值体系的形成更具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积瑞.适应时代要求搞活课堂教学: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思考[J].教育革新,2009(06).

篇4

1高中生的特点

当下高中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过于抽象化、理想化,不注意一般性思想教育,过于热衷于政治层面教育,从而使教育缺乏必要的情感基础、知识基础和认知基础。从青春期高中生的实际情况来看,他们具有以下特点:

1.1身心发展极不平衡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成长的关键时期,生理上的显著变化,心理上的急剧发展,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增强,都给高中生带来了诸多新的思想困惑和不适应。心理发展极不平衡,自我矛盾型的高中生,内心冲突激烈,持续时间长,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不稳定,新的自我无法整合。正是这种身心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高中生情绪不够稳定,好感情用事,考虑问题也不够周全,容易出现行为偏差。

1.2旺盛的求知欲

高中生求知欲旺盛,他们对周围的新事物非常好奇,有较强的探究意识,喜欢批判旧事物,崇尚新事物,爱标新立异,对人或事容易理想化并盲从。

1.3渴望尊重与理解

尊重与理解的需要也是高中生这一年龄刻意追求的。这是他们的心理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的表现。高中生要求尊重和理解,在集体生活中,他们渴望有显示自己才能的机会,有适合自己“角色”的位置。自尊心是一种尊重自己人格,不容别人歧视侮辱,希望受到别人尊重的自我态度。

1.4交友与友谊的需要

高中生心理发展到一定阶段,与同龄伙伴交往并建立友谊的需要日趋强烈。他们渴望多交友,有了心里话愿意找同龄人诉说。

2高中思想政治课存在的问题

2.1学生对思想政治教学的观念认识不足

因为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和人们观念的束缚,学生要将思想政治课程作为课程来应付,并给予足够的重视,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识记到考试的学习方法,并完成好课程,避免出现教师讲条条,学生记条条的现象,解决学生思想政治课程的一系列问题。

2.2发挥思想政治课程的价值,挖掘思想政治的教育意义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包括经济、哲学和政治常识等,理论效果强,具有新时代的意义,也具有抽象的学习效果,因为学校和家长,甚至学生都对思想政治课程的认识不够,存在着误解。因此教师难教学,学生难学习,教学质量不高。

3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效率的策略

社会的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公民道德,确立的科学常识,也要顺应环境的变化。当前,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要改变过去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笔测试的评价方式,立足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教师要致力于改变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现状,并改进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积极探索出新的教学策略:

3.1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呼吁新观念,新观念产生新实践,要想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和权威者”的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为主的教学理念。

3.2更新学习观念,全力挖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动力

高中生思考的问题已经超出了教材的范围,教师要引导学生关心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思考人生,规划未来,并接受马列主义、思想的转变,消除思想的疑虑,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公民。教师要为学生的考试而进行教学,改变教师教,学生背的局面,教师要实现转变观念引导学生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深入了解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篇5

总体来讲,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我国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政治课教学载体及其评价工具层面的主要问题

其一、新课标思政政治课教学理念与实际教学“两层皮”。实际教学中,往往存在新课标与课堂两层皮现象,部分学校部分教师拿着新课标新教材继续着“一言堂”、“满堂灌”,这警惕我们课程改革还不彻底,新课标有“半流产”的危险。

第二,教材开发与设计喜忧参半。新教材较之于旧教材更加贴近学生,更加贴近生活,更加贴近现实,但是普遍存地理论性弱化,部分观点老化,知识数量和容量减少等问题。

其三、教学评价工具和体系陈旧单一。考试方式及评价方式的陈旧单一,直接导致以分数为纲的评价制度难以打破,教师的教学方式必然难以革新,难以实施新的教学方式。

其四、新型教学载体的运用度和普及度不够。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一线教学中去,多煤体教学、电子化教材、网上课堂等各种新型教学载体不断涌现。但是相对来讲,思想政治课教学在运用新型教学载体方面比较滞后,运用度和普及度不高。

2、思想政治课教学主导层面的主要问题。

其一、政治信仰趋于弱化。思想政治课因其政治色彩的天然禀赋决定了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比其他学科的教师要 有更加坚定的政治信仰和政治素养。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大潮不断冲击人们的思想堡垒,许多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政治信仰也开始滑坡。而教师自身的思想滑坡和信仰摇摆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其二、思想不解放,观念跟不上。新课标对教师尤其是对中老年教师的冲击和挑战是很大的。由于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其固有的“惯性”,要在短时间内更新换代,难度比较大。部分教师在无法适应新课标的教学方式时,往往掉过头来,换汤不换药,以旧的教学方式,旧的教学内容,旧的教学安全来应付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

其三、难以做到“又红又专”。一方面,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求教师比其他学科教师“更红”,对政治理论和道德水平要求更高;另一方面,思想政治课又是一门理论性和时代感都很强的学科,较之于其他学科,他的教学难度往往更大,因此,它要求思政课教师要有更专的教学方式方法,将看似枯燥的说教生动化生活化,将看似无用的东西时代化实用化。

3、思想政治课教学主体层面的主要问题

一方面,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不高。思想政治课理论性强的特点及教师传授方式枯燥单一导致学生往往厌学,而重理轻文的社会风气和未来就业的综合考量,导致学文科的比较少,也减少了学思想政治的学业规模。

另一方面,学生学得更快乐了但学得更不扎实了。新课程倡导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作为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有效地解决了思政课的枯燥单一,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由于学生自身注意力转移到趣味性方面以及新教材本身对基础知识要求的降低,导致学生学得更快乐,也学得更不扎实了。

二、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对策建议

在进入“十二五”的新时期,如何解决好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存在的突出问题,显得非常重要和紧迫。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解决之道。

1、从体制机制上抓好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

注重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体制机制,形成社会合力。随着新课程的有序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份量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力度和质量都有很大提高,但是,要持续有效地推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光有眼前的短期行为是远远不够的,这亟待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长效机制。

其一、在资金保障上要建立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投入机制。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教材实行免费,但是涉及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师资培训、设备配备、开展活动、实践基地建设等资金都没有充分稳定的保障。因此,各级政府应将涉及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金投入的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商业化运作,积极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

其二、在工作格局上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联动教育机制。政府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统筹协调好学校、家庭、社会这三种教育资源,在师资配备、课程设置、基地建设等方面挖掘整合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进社区,融入家庭,在社会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

其三、在绩效考核上要建立科学可行的评价体系。目前,绩效考核正在各经学校实施,学校的绩效考核要加大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份量,探索建立政府、社区、家庭的层级考核评价体系。

2、从主导主体上抓好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

作为主体的学生很大程度上是需要作为主导的教师进行引导才能更为自觉地参与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去的。因此,要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对于高中生来讲,教师的引导作用是关键。由此可见,教师自身的素质极大地决定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

其一、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新型教育理念

新课程对教学目标明确强调思想政治课的核心目标不是在于知识与观点的获取,而是在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为此,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以学生道德和人格的养成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从而形成良好的稳定的思想品质和人格修养。

其二、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力度,打造又红又专的教师队伍。

一方面,政府要综合协调、统筹规划,就教师队伍建设出台综合配套措施。在教师培训的政策和资金上要向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有所倾斜,政策的制定要充分考虑思想政治课的特殊性。通过持续的培训,让教师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另一方面,教育部门要建立健全思想政治课教研工作长效机制。加强地区和学校之间的教研合作,开多层次多形式的教研活动。通过现场型、体验式、观摩型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其三、以学生为本,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鼓励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手段,大胆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借鉴和吸收各种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合理科学利用好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行之有效地采用多媒体教学、现代远程教学,电子图书等教学载体,并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从课程教材上抓好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

在课程方面,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改革要进一步深化。目前,我们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主要的问题是,一方面,在设计上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果,但具体实施上还是有偏差。如何让较好的课程设计真正在教学实践中开花结果,这是亟需解决的一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另一方面,大量的教学案例表明,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设置对学生素质的提高是不平衡的,往往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效果明显,但是在道德水准、法律意识、心理品质三大要件中,起到的作用不大。因此,今后的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方向应当是,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让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同道德教育、法律常识教育、心理品质教育共同贯穿于思想政治课教学。

在教材方面,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转型的急剧加快,高中生一方面思想活跃,接受新兴事物能力强,另一方面价值取向也开始功利化和多元化。因此,原有的对我国及世界政治经济社会的理论解释需要发展和更新,使我国思想政治课教材真正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将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传递给广大学生。

结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问题既有同于其他学科的普遍性问题,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问题。在今后具体的探索改革过程中,应当从整个教改体系来把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同时注重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际情况和特色特点。当然,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多方协作、持续推进。

参考文献:

[1] 朱定生 构建和谐课堂、飞扬学生个性[期刑论文]-江西教育2005(20)

[2] 刘忠年 构建和谐课堂激活学生思维[期刑论文]-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1)

[3] 夏宁 高中思想政治课改革问题浅谈[期刑论文]-教育教学论坛2011(2)

篇6

在新课程改革中,思想政治课从课程理念到课程目标,从教材内容的选取到知识的呈现方式,从课程结构到课程评价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气息和全新的价值理念。按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进一步转变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的教育理念,对于完成新课程改革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转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观念,实行教学改革创新。在实际教学中,高中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普遍存在效率低、效果差,只重视考分,学生普遍缺少创新思维能力的状况。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要想迈上新台阶,就必须进行教育观念的更新,要跳出传统教育的老圈子,转变旧思想,进行大胆改革创新,加快创新教育的步伐。因此,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培养一批符合时展需要的高素质优秀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应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内容、方向、课程组织、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提出了新的理念。要践行新课改理念,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和高中阶段学生成长的需要,要与时俱进,有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要“注重学生内在发展”“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形成健全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充分重视教学导入艺术。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探求知识、自主学习、寻求规律、发现创新。因此,考察教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过程是评价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标准。

教学要紧扣时代的脉搏,理念要符合教改的新精神。教师要跟随时展,善于钻研,勇于创新,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得心应手。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尽量让他们自己动脑动手,这样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遇到突如其来的新问题,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来应对。

学生是有差异的,尊重学生的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要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教师要想方没法赋予思想政治课趣味性、生动性,寻求增进乐趣的途径和方法,力求做到科学的内容与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的完美结合。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方法,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而重要的是要能不断进行教学实践和创新尝试。

我们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勇于做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实践者,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学会解决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断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效果,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发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运用教材中的“相关链接”、“综合探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知道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等。让学生“想学”、“会学”、“乐学”,才能让学生积极地从思想政治学科知识的海洋中汲取营养,铸造人格,提高素质。

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是出发点和归宿。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在继承前人经验基础之上开辟属于自己的空间,利用自身特色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要有敏锐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善于利用时政热点与思想政治课教学教材相联系的特点,处理好相邻学科的关系,使其符合学生心理特点,激发学生思维,挖掘学生创新潜能,使学生在人生道路上茁壮成长。

作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尤其是高一年级使用着新教材的思想政治教师,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除了要转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还需要在政治教学中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教学过程的交往、互动,意味着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启发、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应该让学生自信地想和说。教师要善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出格”和“瞎想”。在创新性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开拓广阔的想象空间。

篇7

20世纪以来,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使人类得以创造出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但与此同时,人口剧增、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国家或地区之间贫富差距扩大等全球性问题也日益突出,严重阻碍了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甚至对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威胁。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尝试将环境教育与本国的教育改革相结合,使环境教育内化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竭力拓展环境教育的社会维度,以使之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引导社会发展的新方向。

我国自然生态环境仍然很脆弱,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在我国长期以来,学校的环境教育过于注重环境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相应的价值观与技能的培养,在培养未来公民正确的环境伦理观和社会责任感,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尤显薄弱。为此,在中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育部决定将环境教育正式纳入中小学课程。这一举措为环境教育在中小学的开展提供了组织和机制上的保证,有助于培养中小学生的忧患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树立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发展观,促使他们从关心身边的环境问题入手,积极采取行动共同创造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与环境教育的契合点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环境教育,在学科教育性质与特点,学科内容方面存在着契合点。

1.学科教育的性质与特点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与环境教育,在可以引导学生全面看待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提高素养等方面有相通之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对于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环境知识的普及,我对学生对环境的情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环境素养的提高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环境教育的另一个契合点是实践性。环境教育强调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发现和创造知识;在解决现实环境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创新能力及批判与反思能力;在参与中增进交流与理解,形成正确的环境价值观;促进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形成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健康的生活习惯,进而增强他们积极参与有关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决策与行动的意识。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环境教育,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践性。

2.交叉的学科内容

环境教育兼有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内涵,内容十分丰富,涉及面十分广泛。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有与环境教育内容交叉的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则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把环境教育的内容渗透在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政治生活四大模块之中,同时以时政热点专题的形式,进行生态观念、环境道德、哲学依据、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教育,强化学生的环境意识。

三、促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环境教育的有效措施

1.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与环境教育的契合点

教师依据教材上的知识内容,针对面临的环境现状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思维特点而进行有效的渗透教育。为此,作为教师必须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认真学习环境教育方面的知识,理清思想政治课教材上的知识和环境教育方面的基本要求,寻找两者的理想结合点,使教材上的知识能渗透环境教育,环境教育的要求更能进一步深化教材上知识,从而使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如,在经济生活模块消费及类型、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的教学中,可着重让学生理解:我们必须转变生产、生活观念和行为,追求健康的消费方式。在全球化进程中,尤其应该重视维护不同物种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权利,尊重各民族在不危害人类共同利益和环境的前提下,为适应和保护自身生存环境而采取的多样化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模式。

2.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发挥他们的自主探究精神,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如,针对当地突出的环境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并向地方政府提出建议,参与社区环境建设。设计一个活动,帮助社区居民了解本地传统文化中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些生活方式。针对私人购买轿车既带来污染又促进经济发展这一争议性的问题,提出个人观点并陈述理由。认识自然规律,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以“人定胜天”为题组织一次讨论或辩论活动,反思人类盲目改造自然的行为及其带来的恶果。分析讨论全球化对本土文化的冲击,认识到保护本土文化的紧迫性。

通过对问题的调查和访问,以及动手实践,理解各种环境知识及其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周围的环境问题,有利于态度和价值观养成。

总之,高中思想政治课对学生渗透环境教育,适应时展要求,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素质。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把握高中思想政治课与环境教育的契合点,从学生兴趣问题入手,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选择对学生有意义的问题作为教育教学主题积极开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篇8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把课程资源定义为:“课程资源就是在课程设计、编制与实施过程中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力、物力和自然资源的总和。”因此,笔者认为高中政治地方课程资源是指一切有利于高中政治课教学的信息、设置、人物及事件资源的总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对高中政治地方课程资源的分类,具体内容如下:第一,具有地方性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源。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电子图书、视频、影响、图片等都是非常有效的地方课程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程中许多内容都与实事相关,学生需要许多鲜活的资料才能对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有比较深入的认识。第二,师资力量和教学氛围。教师对当地文化、信息的了解程度与运用技能等;教师对使用地方课程资源的态度,获取地方课程资源的能力等;还有教师团队的整体素质,在地方课程开发中所做的贡献等。第三,地方性活动资源。课本的知识与实践的结合需要一定的实践活动,比如通观工厂、博物馆、地方性纪念馆及学生集体活动。

三、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地方课程资源运用的优化策略

(一)注重地方课程资源选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调查发现,教师在运用地方课程资源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跑题的现象。从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等教育教学理论看,学生的主动学习需要一定的合适的外界刺激。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地方课程资源,一切有助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地方资源都可以被利用到高中政治课教学中,从而增强地方课程资源选择的针对性。地方课程资源的运用目的不是单纯地为了让课堂热闹一些,而是为学生创造更贴近生活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这种环境中将政治课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与运用,从而提高地方课程资源选择的实效性。

(二)注重挖掘地方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

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对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掌握得比较熟练,但对于地方资源理论掌握的却有所欠缺。部分教师对地方课程资源的理论不是很了解,更不能恰当地运用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因此,高中政治教师要做有心人,加强对地方课程资源进行全面的研究。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对地方民俗、艺术、人物等进行整理,使这些地方资源更为系统化。这些资料能够恰当地运用到思想政治课当中,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及其他课程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一方面,要善于挖掘地方传统文化资源。加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了解,把地方特色文化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让学生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同时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情感。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文化活动》中的《传统文化的继承》时,除了课本介绍的中国传统文化之外,本地的传统文化也应该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如本地区的戏曲文化昆曲,饮食文化奥灶面、青团子、万山蹄等,学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亲切感,发现思想政治课内容其实离他们很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家乡的情感。另一方面,要善于挖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每个地区不缺乏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当地的文人墨客、英雄伟人的事迹已经扎根于当地每个人的心中,他们的精神也在时刻激励着我们不断进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传递正能量。他们的事迹就可以作为地方课程资源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激发学生爱家乡和建设家乡的情感。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文化生活》中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一课时,教材中虽然举了一些例子,但学生对“什么是民族精神”的认识还是比较抽象的,这个时候如果把本地文人、英雄事迹融入课程教学中,比如昆山本地区的“顾炎武”、“费俊龙”等英雄人物及其事迹,能够帮助学习进一步认识“民族精神”的内涵,让学生在这些人身上体会到那种自豪与感动之情。

(三)注重校内外课程资源的结合

把地方课程资源与校内的资源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发挥地方课程资源的补充作用。在乡土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地方课程资源并不是全部存在于学生现有经验体系中,学校还要为学生更多地了解家乡创造条件。在地方文化资源方面,学校需要把地方课程资源与校外资源很好地结合起来,提升地方课程资源在思想政治课中的作用。比如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到当地博物馆、旅游胜地、民俗风情、民间艺、文化中心进行参观,让他们对参观内容进行整理,并把这些内容运用到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中,很好地把校外资源与校内资源结合起来,让校外资源在学生的学习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文化生活》中《体味文化》的教学中,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他们对自己生活的农村自然环境有浓厚的感情,学生的“乡土文化”情感体验融入思想政治课中,会提高他们对思想政治学习内容的认识,也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注重地方课程资源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

信息技术的发展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在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所发挥的作用更重要。思想政治课地方课程资源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呈现的方式更丰富,所起的作用更为明显。首先,信息技术使地方课程资源更为形象化。通过视频、图片等媒介,可以把一些地方上的文化、自然景观等非常形象地呈现在课堂上,把课堂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紧密地联系起来,给学生更直观的体验。其次,教师可以用信息技术,把更多的地方课程资源形象地展示出来,这比教师的单纯讲述课程内容的效果要好得多。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文化生活》中《我们的中华文化》的教学中,笔者组织观看了《舌尖上的中国》,特别是专门播放了苏州美食篇,如昆山奥灶面,木渎乌米饭,吴江腌桂花,通过视频把课堂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紧密地联系起来,可以给学生更直观的体验,这样才能让课程资源以最恰当的方式把地方课程资源与教学内容融合到一起,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作者:钱方荣 单位:昆山市费俊龙中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Z].北京:教育部,2001:18-24.

篇9

事实上,以文字符号为形式的文本是人类经验最基本的载体,也是学校教育活动最重要的凭借和依据。杜威指出:"随着文明的进步,年轻人的能力和成年人所关心的事情之间距离扩大。......因此,有效的参与成人活动的能力,依据事先给予以此为目标的训练。有意识的机构--学校--和明确的材料--课程一一设计出来了。......没有这种正规的教育,不可能传递一个复杂社会的一切资源和成就。因为书籍和知识的符号已被掌握,正规教育为年轻人获得一种经验开辟道路,如果让年轻人在和别人的非正规的联系中获得训练,他们是得不到这种经验的。"在课程资源日益多样化的今天,传统文本资源虽然不再是唯一合法的课程资源,却依然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课程资源。

高中思想政治课文本资源指以书本和汉语言文字为主要形式,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有助于思想政治课程目标实现的一切课程资源的总和。

一、文本资源的开发

1.根据课程目标与学生实际进行开发

学校的教育教学主要是按学科的方式呈现。不同的学科具有不同的价值和作用。这就决定了不同课程的目标要靠开发不同的课程资源来实现。高中思想政治文本资源开发,首先要认真学习和领会思想政治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分析文本资源开发与课程目标实现的关系,评估各类文本资源的特点及其价值。同时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如年龄、个性、知识、经验、家庭背景等因素选择和利用适合的文本资源,力求体现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2.根据教师自身兴趣和特长进行开发

高中思想政治涉及社会人文学科诸多领域。而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认知策略、思维习惯、兴趣、爱好、专长和个性特征。在文本资源开发中,一个教师很难做到面面俱到,遍地开花。这里需要教师结合自身兴趣和特长进行开发。教师应该结合课本知识和阅读相关的课外读物,根据自己的专长和特点开发出具有不同特色和风格的文本资源。

3.建立思想政治文本资源信息交流库

高中思想政治课文本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充分发挥全体师生的作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收集、处理、展示各类不同类型的文本资源,建立各类文本资源管理数据库,拓宽各类文本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编制《思想政治文本资源登记表》,把文本资源的类型、所有者、获取方式、开发动态和使用事项等登记造表,分类存档,归口管理,一方面便于查找、调用、更新和补充,另一方面据此可以不断提高课程文本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更好地创造和积累课程资源建设的经验,实现课程资源更大范围的交流和分享。

4.建立与其他课程资源协调转换机制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将课程资源分为文字与影像资源、人力资源、实践活动资源和信息化资源,并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文本资源尽管是思想政治课程资源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具体开发和利用中也要注意与其他课程资源进行协调转换、有机糅合,防止文本主义的倾向。"如果把知识仅仅限定在课程文本之内确定性语言之中,这就容易导致知识拘泥于符号指称的对象范围,蜕变成"死"的知识;而主体则依附于课程文本,缺乏知识的创造性和生命力。"因此,文本资源只有与其他类型课程资源有机结合才能发挥最佳教学效益。

二、文本资源利用的方式

(一)课堂呈现

1、问题一探究式

问题是思维的开端,是教学发生的根源。没有问题或者没有问题解决的需要,就没有教学。高中思想政治文本资源最基本、最常见的利用方式是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尤其针对教学重难点,在呈现文本之后设计一定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惊讶和探究。

2、情境一陶冶式

新课程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情境一陶冶式主要着眼于落实思想政治课情感目标。中学生的道德情感正处于形象性道德感向伦理性道德感发展的过渡阶段,其道德情感的的产生和发展还不能完全摆脱具体情境的作用。鉴于文字符号刺激的单一性,创设情境的通常做法是将一定的课程文本转化声音文件或者音像文件。

3、诵读一体验式

"诵读"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高声朗读。清代古文家谈到自己的诵读体会时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可见,诵读不仅要声音洪亮,疾徐有致,还要眼到口到耳到心到,全身心地投入,从诵读中体会节奏感,品味作品的情趣和神韵。

4、对话一质疑式

新课程主张教学不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课程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指出:在明确基本标准的前提下,要结合相关内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能够从各自的特长和关切出发,主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利于培养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精神。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文本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既要向学生进行必要的灌输,以充实、佐证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也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文本、自由对话。

(二)课外阅读

文本资源利用另一个重要方式和途径就是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开辟思想政治课的"第二课堂"。课外阅读是激发学习兴趣,拓宽、深化所学课本知识,提高学生思想觉悟的一条重要途径。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文本资源中,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以基本观点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鲜明地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是培养高中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最重要的文本资源。在思想政治教材与其它拓展文本的关系上,教材始终是第一位的,是教学的最重要凭借和依据,而拓展文本资源则始终处于从属地位,它是为理解教材服务的,不可以本末倒置。

三、结语

新课程的实施需要广泛的课程资源的支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课程资源的研究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框架,但作为重要的文本资源在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开发和利用引起广大课程专家和一线教师的高度重视。文本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激发政治课教学蓬勃生机的动力源泉,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效果。本文只是浅显地介绍在思想政治课中文本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间所讨论的问题还有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篇10

高中政治课自主学习教学法是中学政治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传统的课堂教学普遍只注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教学中教师大包大揽,讲解过多、过细,抑制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从而降低了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效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坚持“个性张扬,天性回归”的教学思想,让学生主动发展,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在学习中自主发展,在探索中不断创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多鼓励学生独立探索新知,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造读书思考、动手操作、独立探求新知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可以在某一节课中,把本节所要学习的内容告诉学生,只讲述学习方法、分析问题的方法,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内容。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由主演变为主导,克服角色错位,体现学生的能动作用,创立宽松的学习环境,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教给学生正确的科学的自学方法,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才能激发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各抒己见,不断开拓思路,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高中思想政治课自主学习从优化课堂教学入手,从改革教法方面突破,在指导学法上下工夫,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其课堂主体作用,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使学生知识、能力、觉悟同步提高,学有所得,学有成效。

2.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充分体现时代精神

相对于教学实践,任何课程标准和教科书都有一定的滞后性。社会生活在飞速变化,理论在发展,思想政治教学(课堂教学)内容理应不断地调整、充实。与时俱进地调整和充实教学内容,是思想政治课程的时代性要求。要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充分开发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使教学具体内容与我国的社会进步、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结合起来,与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结合起来,反映当代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新成果,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教学内容既要与时俱进,又要客观、全面、辩证。客观、全面、辩证地表达教学基本内容,是提高思想政治课程可信度和实效性的需要。思想政治教学,无疑要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现象,思考社会现实问题,但关键在于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看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客观、全面、辩证地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为此,教学的一个重要要求是,对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分析、对知识意义的引导,不能片面化,不能顾及其一不及其余。对有关价值标准的表述,在确保规范、正确的前提下,可以适当介绍多元价值标准的历史背景和现实背景,引导学生在多元价值标准的背景下,在价值标准的现实冲突中,通过比较和鉴别,认清主流,做出正确的选择。

3.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教学中始终必须坚持的一个原则,而选修课的课程特点和课程理念更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体现时代特征,注重实践性。

4.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从课堂教学看,高中政治应把现代教育技术当成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捷径。幻灯、录像、电视、多媒体等教学技术进入课堂,通过生动直观,变抽象为具体的方式,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教学生动性,使课堂形式由静到动,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眼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容易感知和领会难度较大的知识点。

5.适当开放教学内容

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教科书不是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学生活动的工具,是学生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可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学生关注的、有意义的题材;时事政策教育、党团活动、班级活动等也要与课堂教学建立互补关系。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全面落实课程目标。因此,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教学活动内容是开放的,向学生自身开放,向学生身边的大自然开放,向学生生活的社会开放。

6.教师要深入、细致地研读、理解把握新课程标准

教师要充分认识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课程的设计思路,系统把握课程的内容目标要求,尤其是要把握好课程标准的变化发展情况,增强自身适应能力,真正使思想政治教学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从实际情况看,教师的标准意识不强,影响教学。学习、研究新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的内容要求,才能增强教学的主动性。否则只好教科书怎么写怎么教,人云亦云,更谈不上提高教学的创造性。所以,从教学需要出发,我们要学习、研究好新课程标准。

(1)对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的认识程度,会直接影响对课程的教育方向、教育任务、基本内容、教育途径、培养目标等几个方面的理解把握。

(2)对思想政治课程基本理念的理解,会直接影响教学理念的确立和贯彻。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有五个:

理念一:坚持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这一理念就是要体现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理念二: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这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实效性追求。

篇11

一、生活性特点突出

思想政治新课程以生活为基础,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思想政治”新课程突破了“思想政治课”的概念,它是以高中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高中生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高中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前,学生自己去观察、记录,对于“思想政治课”上所要讨论的问题了然于胸;课上,学生讨论交流的是自己或他人亲身经历的事情、发自内心的真实感想;课后,学生在讲演、讨论、模仿等活动中深化了思想认识,有关道德信念通过生活深深地镌刻在心中。学生接受思想教育的地点冲出了小课堂,走向了大社会,时间也不再局限于45分钟,不论是课内还是课外,似乎在不经意之间,学生都能受到思想的熏陶和感染。

“思想政治”新课程的生活性鲜明地体现在新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内容设置上,特别是必修课强调的“经济与生活”、“政治与生活”、“文化与生活”、“哲学与生活”,这就要求我们的政治课的基本内容立足生活,反映生活,与生活紧密联系,为生活服务。这一改过去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和生活实际联系不密切的弊端。同时强调,在教育教学中要恰当运用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努力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二、实践性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实践性”是在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指引下开展高中政治新课程的一个亮点。它“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一次体验胜过十次说教”,思想政治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遵循高中生活规律,以高中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和源泉,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课前、课后、课内、课外大量的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感性知识积累,让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自己感悟每一个生活体验。大量的实践活动使课堂充满活力,学生的参与性极高,他们无拘无束地谈认识、谈感想,知识的多维性和立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内化,有利于从行动到知识再由知识到行动的转化,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实践,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更能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开放性作为备课和教学的基本要求

思想政治新课程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教学时间、教学地点、教学评价、教学资源等都是开放性的,旨在努力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亲自体验、主动探究,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在发展中学习。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教科书不是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学生活动的工具,是学生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可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学生关注的、有意义的题材;时事政策教育、党团活动、班级活动等也要与课堂教学建立互补关系。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全面落实课程目标。因此,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教学活动内容是开放的,向学生自身开放,向学生身边的大自然开放,向学生生活的社会开放。

篇12

为了突出这一功能,我在学校提出的导学案质疑栏中增加了“思想困惑”一项,即学生课前不但可以提出知识性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思想和情感上的困惑和质疑,突出政治课的德育功能。例如我在教《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这一节时,有的同学就在思想困惑栏中写道:“我家所在村的村长在换届选举时金钱贿选,我应该举报,可我不敢,怕报复,现实中都和我一样吧?”他的困惑引起了其他学生讨论的兴趣,最后大家达成了共识:公民应珍惜自己的民利,积极参与村民自治,共创幸福生活,突出了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二、新知建构学案的设计和使用强化其“生活化”的特点

建构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为贯彻这些精神,高中思想政治课设置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和哲学四大必修模块,这一设置反映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体现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本质和特点,符合高中阶段学生的实际,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走向生活化奠定了基础,指出了方向。

我们认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新知建构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应强化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这一特点。为此,在学案中设计了“走进生活”、“聚焦生活热点”、“生活思考”、“服务生活”、“生活选择”等栏目,将政治课与生活融合在一起,架起政治课与生活的桥梁,让学生在生活化的高中政治课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实现思想和情感的升华。

三、北安三中思想政治课新知建构学案的基本形式

我们以学校导学案设计的基本模式为基础,结合学生和政治课本身的实际,初步设计我校高中思想政治课新知建构导学案的基本模式。下面试举例说明:

《政府的职能:管理和服务》导学案

设计人:王琳娜 审核:高二备课组 时间:2011-12-20

【课程标准要求】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评析政府履行职责的表现。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材料说出我国政府的性质;举例分析和概述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结合生活实例,感受和归纳政府在人民生活中的作用;列举实例,对政府履行职能的情况进行评析。

2.过程与方法:自主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识记和梳理基础知识点,锻炼自主学习能力;结合学案给出的材料和问题小组讨论、思考、交流学习成果,初步锻炼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生活中了解政府、理解政府、相信政府,进而支持热爱和监督拥护政府,从而明确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学习重点】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学习难点】评析我国政府部门履行职能的表现。

【学法指导】同学们可以多收集一些和政府职能履行相关的新闻实例和素材,因为电视、报刊、网络上有关政府的信息很多,这些资料对学习和理解本课内容很有帮助

【知识质疑或思想困惑】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基础梳理(自主记忆知识点,凡是带号的必须熟练记忆,课前完成)

(一)我国政府的性质: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 ,是国家行政机关。

(二)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1.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1) 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政治职能,

政府担负着保卫国家的__________________,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及各种合法权益,保护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保障__________________,协调人民内部矛盾,打击犯罪分子,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等职能。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经济职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在经济建设中负有特别重要的职能,主要是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文化职能

篇13

实现创造性教学。首先要有创新观念。一个尊重独创性、鼓励多样性和给予创造力很高地位的精神环境更可能带来高的创造力。在培养适合创新人才成长的社会氛围过程中,教师应该率先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人才观、育人观,确立创新教育理念。学生能够创造性地认识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不唯书,不唯师,具有自己认识的独立性,在这种动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锐意进取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2)教学准备的创造性

思想政治课的备课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构成这一工程的每个环节自然有其科学性,因此必须按照科学性的要求,追求每一个环节的优化,使各个环节承载其相应的任务,这是必须遵守的备课基本规则。但遵守这一规则的前提下,应努力追求在某一个环节上,在某个内容上寻找新的突破,在这具有新意的突破点上做足文章,或反映出设问的独创,或反映出构思的巧妙,或体现出语言的魅力,或表现出伏笔和悬念的力量,只要整个过程遵循科学性要求,而某一个细节表现出创意就是一种创造。

(3)教学内容的创造性

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是教师备课的基本素材,是必须传授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其特点是具有相对稳定性。当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快捷之时,教材内容难以及时吸纳和反映最新的成果和最新的变革,这种特点为教师发挥教学中的创造性提供了条件。为此,教师要以敏锐的触觉和思维,寻找并捕捉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的最新成就,及时吸纳到教学内容中去,使整个教学内容呈现出科学性、思想性、先进性有机结合的特点,充分展示出教师的分析教材的创新感知能力和创新想象能力。

二、打造创造性教学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1)高中思想政治课创造性教学要突出教学的情感性和自主性,营造独具灵性的生命课堂。

新课程理念的思想政治课突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统一,从而把情意活动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政治教师应自觉地适应这一转变,营造独具灵性的生命课堂。首先,要充分尊重、信任和关爱学生,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实现平等交流与对话。其次,创设情境,以境促情,在真实生动的情境中实现情感共鸣。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完成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一种有效途径。

(2)高中思想政治创造性教学要突出教学的生活性和实践性,营造动态生成的生活课堂。

以生活为源头活水的课程资源观是对于课程资源的全新思考。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源头活水就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生活素材的选择应是教学需要与学生生活需要的结合点,它不仅包括以家事、国事、天下事为代表的时事生活,也包括学生正在感受和经历的日常生活,并且后者更具有思想政治课教学所要求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践性。生活化的教学除了注重教学素材、教学情境的生活化外,也注重教学落实的生活性,即做到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3)高中思想政治课创造性教学要突出教学的时代性,发挥多种媒体的作用,打造有现代气息的动感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