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安全管理案例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学校安全管理案例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学校安全管理案例

篇1

John Severs所著《Safety and Risk in 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一书(2003,Routledge, 11New Fetter Lane,London EC4P 4EE)较早地开始了对体育教学中危机管理的研究,书中提出了体育教学中危机管理的重要性,从教师、学校管理者、学生等方面出发,并结合不同体育教材的独特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提出对危机事件进行评估的方法,提出了避免及减少危机事件的建议,并设计了体育教学危机管理评估表,方便学校及教师保障教学安全。其中在体育设备安全管理方面对体育场地器材和设施可能发生的危机进行了评估和识别并制定出相应的措施。本文就英国体育设备安全管理的实践案例介绍如下:

在英国所有的体育设备必须符合英国标准(BS)或英国和欧洲的联合标准,且联合标准正在逐渐取代英国标准。

(一)检查和维修

所有的健身器材应由有声望专业公司的专家检查。学校现在每年也有自己的维修,但一些学校的做法是每2―3年只安排一次维修,甚至直到可以看出设备有问题,才要求检查维修。这是一个危险的做法,建议学校每年都安排巡查。

当设备不能很好地处于工作状态时,比如出现裂痕、攀爬的架子或棍棒上的螺栓不正常,就一定要终止使用。该装置应该受到特殊保护和处理,以便它不能被竖立、打开、移动,并明确标出不能使用的提示,直至进行修理。

其他设备如小的器材设备、游戏和便携式设施也要定期地检查和维修,如球门柱。雇佣专门人员进行维护和小心修理是非常明智的做法,所有的维护、维修工作必须是专业化的,以确保该设备完全达到规定标准。所有的器材,包括有裂痕的器具都必须修复损坏部分,否则放弃使用。

(二)存放

当设备不使用时应十分注意放置和存储。小学礼堂通常没有内置存储区域,因此大件设备如体操跳箱、便携式框架;小器具如垫子,篮子等,不应放在可用于其他类型的活动的礼堂大厅成为障碍物,尤其是涉及跑动的活动。

如果可能,一些设备应放在大厅专门指定的安全区域中,当这样的空间也没有时,设备应放在一角并予以封存,使学生不能与之接触。

长凳和其他的体操器械,不应存放在其他物体的顶部,否则非常危险,它们可以单独地置于大厅边或两端;小设备如球、帽子和篮球等设施不应放在地板上或长凳的后面;中等设备如大球应放在开口封闭的麻袋里,如果可以,把麻袋置于特制的钩子或钉在墙上;小沙包、铜环和跳绳类器材可单独放在篮子里或带轮子的箱子里,并在适当的地方存放箱子,例如席子或体操垫应整齐摆放,而且要便于以后使用、运输和放置。

(三)搬运和放置设备

应该教育孩子们如何正确地搬运和放置设备和器具。在器具和设施移动时必须是有组织地进行,使所有学生准确知道谁在干什么、运用什么样方式、放在哪里,不能使用一些含糊的命令或建议,比如“把这个设备放在那儿”“你们中的一些人往这里走”“我们把体操设备分开”等;应该给孩子们展示一个正确的方法去抬起、降低和移动大型设备,并且给他们练习的机会。正确的方法必须始终坚持,例如学生排成行抬起一块垫子的每个角落而不是拖;当学生没有足够大的力量去搬运这些器材时,工作人员应协助搬运;保持对班级其他人的注意力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允许学生使用这些器具或设施,直至教师检查器具或设备放在了正确的位置、安装和检测器材都适合使用时才允许学生使用。

(四)不使用的设备和器材

对于目前不使用的器材和设施应放在离活动区至少两米远的位置,器材已经取出但暂时不使用,也应放在离活动区至少两米的位置,酌情放置器材是绝对必要的。

当器材已经使用完并不再使用时,应当从活动区移除,特别是球类以及他小件设备,如果遗留在地面上可能导致事故(扭伤脚踝或滑倒)的发生,使用完后必须搬移并如以前一样放在指定区域或适当的容器里,切记至少远离活动区两米的距离。

小器具如小垫子和球拍不应该简单地扔放,不管学生离放置点和容器有多近,都应在放置的区域将其轧好或卷起来。小器械如球和铜环等物品可能反弹或者滚动返回到活动区,散落的物品周围容易出现问题,应立即再次使用或放回到永久存储点。教师应该以正确的程序教育儿童,直到能够安全和有秩序地将设备放置正确的位置。

(五)其他

一般说来,没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去使用体育设备是错误的,特别是那些有一定重量而且容易触及到的器械,器械可能不稳定,比如螺丝或钉子已冒出来了,所以无论是单独还是合并使用一定要坚持器械稳定、结实、紧挨地面的标准。

1.垫子的使用

垫子应符合特定活动所需的最小厚度和类型,并在处于没有开裂的完好状态下,满足附着在地板上的要求。

2.设备表面

设备表面应该适合做各种活动,并在学生的身体活动中处于完好状态。

(1)户外设备表面

在使用之前,必须彻底检查所有户外设备的表面,任何物体如玻璃、瓶子、罐子、石块、棍棒等都应该被清除,表面的任何破损或裂缝都应被记录和清理,如果认为有危险应及时予以维修,表面出现太多的损坏就不应该继续使用。沥青或其他人工表面场地(如操场、板球场等)应该及时清除树叶,对诸如因天气条件引起的霜冻应采取特殊表面护理。

操场。操场应该有一个平坦、均匀和防滑的表面。当评估报告显示它们达不到短期标准时应该定期重铺,表面上的粗砂石和尘土应予清除,如果有任何裂纹和表面缺失,受影响的地区不应该再进行使用,操场必须被封锁直至修复完成。特别要注意的是操场表面的湿滑现象,为避免皮肤伤害,在有摔倒危险可能的地方参加活动(如攻击性的运动)时都应该穿着运动裤、长袖衫。

草皮运动场。运动场应当适当覆盖定期修割的草皮,并且是合理光滑的表面,因为凹凸不平的表面容易致人绊倒或失去平衡。应特别注意旧的补丁区域,这些区域应该定期重新铺上草皮,如果确实存在这样的补丁,并有坚硬的石块或破裂,应最好避免在上面活动。

(2)室内地面

所有地板应该是非常干净的、平滑的、完全没有裂缝,学生应该穿有良好抓地力的正确的鞋子。木地板应该防滑并有足够的弹性,尤其是对舞蹈和体操项目而言。湿地板非常危险,如果整个表面是湿的,课程必须推迟直到地面干燥;如果地板某部分是湿的(例如由于屋顶漏水),这一区域必须被封闭,还要给儿童危险警示,让他们避开受影响的区域。

3.体育馆的大厅和环境条件

体育馆大厅应该通风良好,有合适的温度,避免过强的光线;为孩子精心挑选窗帘或百叶窗;人工照明设施应妥善保护;游戏活动大厅和任何相邻区域的窗户要高,并有牢不可破的玻璃或保护装置。

二、英国学校体育设备安全管理实践案例的启示

学校体育设备管理有必要引入安全危机管理意识,维护学生身体健康安全是现代学校体育的重要职责之一。评价一个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不仅要看他在一般情况下的体育教学、训练、课余活动教学和管理能力和表现,更要看他在体育设备安全管理方面的表现。

完善体育设备安全管理体系,提高危机应对能力已经成为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重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作理念为全面危机管理。学校体育安全危机管理是一种全面的危机管理,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过程的完整;二是体制的完善与机制的健全,主要有法律规范系统、预备系统和恢复评估系统等;三是将学校体育安全危机管理纳入到学生健康与社会和谐的战略高度。

2.工作方式从行政手段转为依法行政。传统的学校体育安全危机管理建立于教师教学文件管理基础上,在这种方式下,法律对学校体育安全危机管理中的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在危机中的权利和义务都没有明确的规定。

3.核心使命从应对因体育场馆、场地、器材、设施因素所造成的身体伤害事故转为学生自身安全意识的培养:安全意识、正确的方法、观念等。也就是说,学校教师危机管理关注更多的是体育设备安全管理,如运动器械倒塌事件威胁到学生的健康安全。所以,体育设备安全危机管理应由学校管理部门、教师和对学生教育的角度来避免。

4.工作重心是以安全教育为主的安全防范,也就是说为最有效的安全教育来避免安全危机的发生。因此,学校体育安全危机管理的工作重心之一要倾向于安全教育和防范。

篇2

二、家校联手,齐抓共管

学校安全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宁和社会稳定。为了使广大家长能更好地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安全工作,学校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对家长进行安全知识的宣传、讲授,并让家长与学校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只有把“安全意识”渗透到每位老师、每位家长、每个孩子的心里,才能确实打赢校园安全保卫战。

三、加大宣传,注重实效

在安全工作诸多要素中,学生本身也是一个重要的安全要素,因此,提高学生自身的安全意识,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技能至关重要,为此,学校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学校利用周会、校园广播、安全教育周等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每个班级每天在放学前安排五分钟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真正做到细水长流,润物无声。学校聘请法制副校长来校作法制教育讲座,聘请交警中队交警作交通安全知识讲座,聘请卫生院医生来校作常见病防治和预防食物中毒知识讲座等,使学生增长了知识,扩大了视野。

篇3

1、校园火灾多发的原因分析

从近些年来校园火灾的案例来看,当前学校火灾的起火地方多集中在学生宿舍楼、图书馆、计算机中心、实验室等物资集中和建筑耐火等级较低的建筑物。

1.1 用火不慎引发火灾

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对许多事物怀有好奇心,吸烟是最典型的,往往几个学生聚在一起吸烟,乱弹烟灰、乱扔烟头,同样容易引发火灾事故。熄灯后点蜡烛看书一些学生考试前临时抱佛脚,晚上在宿舍点起蜡烛加夜班,或是加班加点的看课外书籍,容易导致火灾事故。学生焚烧书信杂物。在宿舍或走廊焚烧书信杂物是非常危险的。如果火焰太大失去控制或人离去而火星未熄灭都极易引起火灾。

1.2 电气火灾突出

学生大量使用劣质电器产品。学生基本没有经济收入,又缺乏专业知识,往往会购买低价劣质的电器,这种电器在长期使用后往往导致火灾。校园内私拉乱接电线严重。有些学校的教师、学生、员工取暖做饭等随意乱拉乱接电线,有可能因电线短路、接头接触不良导致电气线路火灾。宿舍内违章使用大功率电器。校内人员大量使用电热毯、电炉、电热水器等大功率电器。电脑等高科技设备引发火灾。随着科技与教育事业的发展,现在大学宿舍中电脑的使用越来越普遍。这一方面提高了学生运用现代化科技产品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宿舍的消防安全带来潜在的隐患。

2、高校校园存在的消防管理问题主要表现

分析我国校园火灾,可以看出其根源是我国的教育部门、学校等对消防安全工作重视不够、管理不力,对消防宣传不深人、教育不广泛。广大的教师、学生缺乏防火、灭火和火场逃生知识。有的学校的建筑不符合防火安全设计,建筑物内没有按规定配置消防器材,有的建筑物发生火灾后安全逃生困难。消防安全制度不够完善。有的没有按照消防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对具体程序、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和奖惩措施等予以明确和规范。有的虽然明确,但笼统空洞,可操作性不强,消防观念仅仅局限于火警电话或等待消防队的扑救。有的没有建立防火巡查检查、安全疏散设施管理、火灾隐患整改等基本制度。有的虽然建立了,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在实际行动中没有明确的监督执行机制,制度多半落空 。安全疏散通道不足。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电教室、食堂、学生宿舍等部位,是人员相对密集的场所,而且经常有超员现象,这些场所校方往往重视不够,消防管理和消防安全措施不到位。有的学校为了便于对学生的管理,采取了一些不利于消防安全疏散的措施。许多高校都是历史悠久,部分老式建筑的规划、结构和设施都未考虑到消防安全要求。存在消防给水不足,消防通道不畅,且大部分都年久失修,火灾隐患较严重。

3、做好高校防火安全工作几点对策

(1)加强消防安全教育,提高消防安全素质消防教育实质上是国民素质教育,学校应将消防安全知识教育纳人教学内容,在有关制度中中予以确定,使学校的消防教育实现法制化、规范化。教育部门、学校、消防三方要建立长效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合作机制和协作关系、密切配合,组织开展各种消防宣传教育活动,促进宣传教育进一步深人开展,让广大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2)建立健全校园消防安全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健全校园消防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和防火安全责任制。狠抓消防安全责任制度,层层落实防火安全责任制。学校要认真落实《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进一步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明确专人负责防火安全工作,制定明确的消防安全检查,将消防安全工作纳入全年工作计划与目标管理,制定消防安全管理措施,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组织教职员工成立各种义务消防队,建立巡查制度。

(3)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建立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营造浓厚的校园消防安全氛围,传播消防知识。充分利用高校先进的教育条件,如校报、校园广播、闭路电视、校园网络等媒介和传播手段,开设相对固定的消防宣传栏目,组织宣传火灾事故教训,曝光火灾隐患,提高防火安全意识,让大家时时、事事提高警惕,思想上绷紧消防安全这根弦,防止火灾悲剧在学校发生。消防监督机构应将各级、各类学校确定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针对学校特点,制定适合本校各重点部位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定期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热情服务,为学校安全出主意、想办法。重点监督检查、指导、制订灭火预案,开展演练。

参考文献

[1]贾应然.关于大学校园消防安全知识普及方式和渠道的思考[A].天津市电视技术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12.

[2]汤湘江.浅谈如何做好学校的消防安全工作[A].安全责任重在落实——第四届吉林安全生产论坛论文集[C],2010.03.

篇4

2003-11-24,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发生火灾,造成41名外国留学生死亡,近200人受伤;2005-11-02,北京林业大学发生火灾,造成2人死亡;2006年,马尼拉大学发生火灾,8人死3人伤;2007年,东北师范大学发生火灾,500名学生被困;2008-05-05,中央民族大学女生宿舍发生火灾,数千名学生被紧急疏散;2008-11-14,上海商学院徐汇校区一学生宿舍楼发生火灾,4名学生在消防队赶到之前从6楼宿舍阳台跳楼逃生,不幸全部遇难。

1学校消防安全的重要性

近年来,很多学校都发生了火灾,许多莘莘学子被大火无情吞没。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管理疏忽和学生疏忽造成的。年轻生命的逝去让人心痛,无数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学校必须要重视自身消防安全管理和对学生消防安全知识的培训。学生在校期间是学习精力最旺盛和吸收能力最强的阶段,如果能把消防安全常识等作为生存课程重点学习,那么,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教育一个孩子就是教育一个家庭,他们是家庭的重心,更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所以,学校教育胜于任何形式的社会宣传教育。

2学校消防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学校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缺少专门的组织机构,管理不到位。在学校中,大型阶梯教室,学生食堂,计算机房,物理、化学实验室还有学生宿舍等重点地方没有专人专管,而且学校管理人员对消防器材的维护不到位,甚至不会操作灭火器等消防设施。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2消防安全与校园治安管理有矛盾

消防安全与校园治安管理之间存在矛盾,人员疏散难度大。学校人员密集,作息时间比较统一,上课时教室内人员集中,下课时走道和楼梯拥挤。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很多学校为了加强校园治安管理,在学生宿舍门、窗上都安装了防护栏,还有的学校私自加盖围墙,很多学校在学生就寝后将所有安全出口锁闭,一旦发生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极易造成人员伤亡。

2.3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

对学生的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缺乏安全常识。在学校火灾案例中,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学生宿舍用火不慎引起的——有的学生宿舍违章用电,乱拉乱接电气线路的情况突出;有的使用电热器具,比如电热杯、电炉、电饭煲、电吹风、“热得快”等,极易引发电器故障;有的使用煤油炉、酒精炉;有的北方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学校采用明火取暖;有的学生在宿舍内使用蜡烛照明、蚊香驱虫,这样也很容易引发火灾。

3保证学校消防安全的措施

3.1学校要严抓自身管理

在日常工作中,学校要把人员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重视消防安全工作,从上到下建立专管消防的组织机构,制订学校消防管理制度,根据不同场所的需要拟定管理方法,并确定专人专岗。同时,要定期维护和保养学校的消防设施,确保其完整好用。另外,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治安管理和消防安全管理两不耽误,采用灵活、有效的处理方法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畅通,并设置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安全疏散标志,制订培训制度,定期组织全体师生参加必要的培训和演练。

3.2学校要抓全员的教育培训

由于工作需要,笔者给学生们上过很多次消防安全知识课。笔者感觉,大家都很喜欢这样的课程,而且这些课程越早上效果越好。如果在小学阶段开设这门课程,因为孩子们学习知识的能力比较强,所以,学习效果比较好。因此,学校应该与消防队保持良好的联系,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接受能力制订适合的培训方案,例如,幼儿园可以采取看动画片、组织孩子们参加集体逃生演练的方式提高学习效率。所有的学校都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每年至少组织新生参观一次消防队,进行一次消防常识互动宣讲,观看一次学校火灾案例,全员参与一次消防演练,让学生们学习到逃生、自救的技能。

篇5

二、进一步加强中午用餐管理。为加强对中午须在学校用餐学生的管理,学校要求这些学生到指定的地点或饭厅集中用餐,并安排专门教师看管,固定人员,固定岗位,负责学生中午用餐的纪律,如有突况须立即作预防处理并报告学校领导。

三、进一步加强课间纪律管理。根据年龄特点和个性心理,低年级学生好动爱玩,课间喜爱追逐打闹。针对这一情况,学校要求班主任平时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同时,严抓课间纪律管理,对课间纪律管理实行师生齐抓共管,每栋教学楼由一位行政负责,并发一口哨,如发现学生追逐即吹口哨警告,每层楼配备一名教师,严密把握学生课间动向。学校还要求各班选出一名课间纪律管理委员,要求这位学生管理班内课间纪律,如发现有追逐等违纪现象立即报告老师或班主任。

四、进一步加强门卫值班管理。学校严禁门卫值班脱岗现象,特别是交接班时不能出现空档;上课、午休期间离开学校的学生,门卫要在该生交出请假条或相关证明后,方可开门让其离校;对校外来访人员要盘问,要登记进离校时间;严禁陌生人进入校园,发现可疑人或有扰乱校园的要及时制止,或与上级联系,严重危害人身安全的要及时打110报警。

五、进一步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学校要求总务处要对食堂及食品来源严格把关,保证进货渠道的安全性,餐具要定期消毒,做好师生的饮食管理和检查,必须保持饮食的清洁卫生。同时要求学生严禁向无证摊点购买零食,预防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六、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宣传。1、利用每周一升旗礼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政教处根据上周出现的安全问题,在全体学生面前进行强调,提醒学生要注意,告诫学生要警惕,同时传达上级或学校有关安全管理的通知精神。2、结合时令季节,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春、秋两季,对学生进行流感、腮腺炎等疾病预防教育;夏季,对学生进行游泳安全教育;冬季,对学生进行防火、用电安全教育。3、利用广播、宣传栏、黑板报和横幅向学生进行安全宣传教育,经常向宣传避险常识,出版专题教育,悬挂警示横幅,创造浓厚的安全宣传氛围。4、通过发放致家长一封信,向家长宣传交通安全、食品安全、游泳安全、防火安全等安全常识,引起家长对孩子安全的重视,明确家长在安全管理中的职责,形成家、校对学生安全管理的合力。5、集中召开安全专题讲座。学校每学期集中召开1至2次的大型的安全专题讲座,聘请法制副校长或业内专家召开有关生命安全的报告会。

篇6

近年来,从全国到地方,安全事故频发,有的学生上学后失踪,惨遭绑架;有的学生从几十层高的楼上跳下,朝气蓬勃的生命瞬间消逝;有的学生在食用了中标餐饮企业的“营养餐”后,出现呕吐、腹泻、头晕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状;有的学生参加体育课时,晕倒死亡;有的学生在放学回家途中遇车祸不幸身亡……,校园安全形势任然十分严峻。安全工作必须做实、做细,要有针对性、操作性和时效性。现就当前学校安全教育和提出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提高学生法制意识

从近年来学生伤害事件和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率飙升可以看出,现在中学生普遍法制意识淡薄,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一下几个方面:

首先,社会风气的影响。“黑社会”“什么什么哥”横行,社会上成人为一点矛盾,动辄“喊人”,使学生从小“树立”了长大“混社会”的意识,“混社会才有出息”于是在学校拉帮结派、打架斗殴,与社会闲散人员交往,以认识“社会混混”为荣。

第二,古惑仔等影视舆论的影响。影视里以“狠”上位、打打杀杀。中学生模仿能力很强,对青少年产生了很大的不良影响。

第三,网络的影响。学生上网很普遍,手机电脑都能上,一些不良网页和暴力网络游戏里杀人、放火、网恋等,学生把虚拟的网络世界带入了现实生活。

第四,家庭教育的影响。一是现在一些家庭成为了空巢,父母外出打工,孩子教育缺失。二是一些家长所谓“混社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

第五,现行初中思品教材对于法律法制教育内容薄弱,分散不成体系,很多法律知识与学生当前生活联系少,空洞的说教,缺乏生动的案例。对于如《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等现实实用的内容很少。

第六,学校对学生法制教育重视不够。在如今考试排名、学校教学质量排名的大环境下,老师只管教好书,学校向老师要质量,老师问学生要成绩,淡化了法制教育。

综合以上成因,我认为提高学生法制意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司法公安机关加大打击社会违法犯罪力度,加强社会治安治理。对未成年违法犯罪典型案例编印成宣传册,印发到各校,以促平安建设。

2.家庭教育加强,家长榜样示范,教育孩子正确认识社会不良现象,明辨是非。对孩子上网、游戏、观看影视等严格管理,避免不良影响,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念,提高孩子法制意识。

3.学校法制副校长的职责要落到实处,要经常到校,结合不同时期公安机关打击违法犯罪的案例,对学生进行法制讲座和教育。

4.学校思想品德教师要以课堂为主阵地,完成课标要求的同时,不断学习和关注未成年违法犯罪的案例,经常地进行法制教育。

5.班主任利用班会课,每两周进行一次安全法制教育。

6.学校各科教师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地渗透法制教育。

二、加强沟通,随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和情绪

根据未成年身心特点,自我控制能力差。违纪、违法很多时候是一时冲动、情绪化。所以师生间加强沟通,随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和情绪,及时排查和化解师――生、生――生之间的矛盾,做到教育的及时性和针对性。重点从以下几点着手:

1.学校在选派班主任时要综合考虑班主任的责任心、工作能力、和学生间的亲和力、耐心等。

2.学校应严格执行《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关于班主任工作量的规定:“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要合理安排班主任的课时工作量,确保班主任有充足的时间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3.建立班主任和科任老师与学生谈话制度,规定每学期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和每个学生谈话进行心理疏导不少于三次。

4.学校政教处牵头,建立矛盾排查化解信息网络,充分发挥班团干部和安全信息员的作用,做到矛盾化解及时、有效。

三、增强责任心、绷紧安全弦、注重细节、落实到位

当前学校有部分老师对学校安全管理认识不到位,思想麻痹,认为学校安全工作只是校长或安全副校长等领导的事,我只教好书就行了。这种思想导致在自己的课堂缺勤学生调查或值班重点时间段巡查不到位等。针对这种情况,学校要通过全体教师会以及对个别教师谈话的形式,帮助其增强责任心。我认为还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

1.梳理和完善学校管理尤其是安全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取消不适应现实的一些制度。编印成册,组织全体教师学习。

2.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安全工作指南》,结合学校实际,制订学校各个岗位安全管理职责,严格落实“一岗双责”。

3.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要求全体教师根据自己岗位,书写安全管理承诺书。

通过以上措施,树立教师安全意识,增强责任心、绷紧安全弦、注重细节、将学校安全管理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四、养成教育应放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

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我个人认为:“育人教书”。只有先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才能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所以养成良好的习惯应该放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学校要成立“养成教育”领导小组,由政教处牵头,制定工作方案,大力开展“养成教育”活动。

1.学校要根据自己的校情,制定《学生行为规范“十不准”》,规定安全、纪律、仪表等十条“红线”不能闯。印发到各班,并在学校宣传栏张贴,要求学生人人背会,入脑入心,先以“十不准”为标准对照检查自己。

2.根据方案开展系列教育活动。

篇7

一、加强对教师的安全管理培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只有先加强对教师的安全管理培训,才有助于教师将安全知识传授给学生,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对教师进行安全管理培训,首先要使教职工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清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同时,还要加强安全课教师的培训,解决安全课师资的问题。重庆市教科院于2011年开展了每期7天的安全教师培训,为全市培训了一大批安全课教师。江津区有含区教委、各教管中心、各学校的建设共140多人参加了培训,各学校充分利用这批教师再开展培训,就能解决安全课的师资问题。

其次,有针对性地选择培训内容。比如,不同季节的安全重点、课间活动的安全重点、学生上下学路上的安全重点。师生集体出游必须经区教委批准,并制订相应的安全应急预案等等。

再次,要让教职工掌握基本的救援方法,比如拥挤踩踏、地震、火灾等逃生的有效方法,灭火器材的使用等。

二、加强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强化,有效开展安全管理

对小学生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其目标人物是小学生,因而在管理工作中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所有工作都要围绕学生展开,用小学生所熟知的一些安全事故案例教育、警示小学生。

首先,教师应经常有针对性地提醒学生具体的安全注意事项,比如,每节课下课之前,每天放学之前,每周放学之前,每期放假之前,提醒学生注意安全;课间游戏和活动中,提醒学生注意游戏安全;出门旅行时,提醒学生注意乘车安全;外出吃饭时,提醒学生注意卫生安全等,让学生时刻紧绷安全的弦。

其次,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安全处理技能,比如上下楼梯靠右走、清楚“119”“110”“120”电话的具体含义、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之后逃生等等。

再次,学校应经常进行安全演练,比如火灾逃生演练、地震逃生演练等,确保师生遇到紧急情况能临危不乱。

最后,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学生有反常情况时,立即进行询问,解决问题。有条件的学校可设置心理咨询室,配备心理咨询教师,开展小学生心理咨询工作。

三、加强对学校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学校设备设施多种多样,其中,对学生的安全产生威胁的有体育健身器材(爬杆、单双杠等)、课桌椅、机械设备中的锅炉房、变电房等。对学校的设备设施进行安全管理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管理工作:

1.购买时保证质量的安全可靠

比如,购买热水器、课桌椅、健身器材、实验器材等,一定要购买安全、放心的产品。

2.对高危器物做好相应的封闭措施

学校里的变电房、锅炉、烟囱以及一些废弃的建筑物、器物等属于高危器物,一定要对其做好相应的封闭工作,比如设置安全屏障,防止学生靠近、误入。

3.做好对设备设施的安全巡视工作

学校里应有专职巡视员每天对学校里的各个建筑物、教室内的课桌椅和窗户等进行安全巡查。全校的师生也要经常留心学校里的器物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如果存在,则应立即报告给有关的负责人,及时作出整改。

四、加强对校内外环境的安全管理,确保环境安全

1.对校内环境的安全管理

首先,加强技防。学校里应安装多个摄像头,对校门口、学校食堂、楼道、操场等关键性的、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的地方进行全天候监控。校园保安既要做好门卫工作,又要看好视频监控,发现有可疑情况,立即前往查看。其次,禁止社会车辆、闲杂人员等进入校园,车辆的停放要划区域进行规范性停放。再次,划定专门的上下学接送区域,要求家长按要求对孩子进行上下学接送。

2.对校外环境的安全管理

由于一些小学生交友意识模糊,近年来,小学高年级学生因与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青年结交而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和安全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在校外环境的安全管理方面,学校的安保人员一定要加强对校门口的巡视工作,包括对可疑人物、可疑车辆等的巡视,一旦发现校门口徘徊有可疑人员,应立即上前询问,并密切注意其行动。如果发现学生有与可疑人员来往的行为,应立即告知相关负责人,及早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同时,加强与派出所、市政管理、食药监、综治办等部门联动,搞好校园周边环境治理。

篇8

2.运动中易发生伤害。运动伤害主要易发生在体育课、课外活动,课余活动等时间。体育课由于课程性质所定,在进行过程中较易引起伤害事故发生。轻则擦伤、碰伤,重则残废甚至更严重。这或是因学生活动方式不当,或是因体育设施设备陈旧而引起的伤害事故等等。课间活动时学生在操场、走廊、楼梯旁和教室前嬉戏玩耍,或是自己不小心,或是他人推搡打闹,或是奔跑追逐,或是学校设施设备等因素,也容易引起伤害事故。

3.校外活动事故。这类事故主要是学校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工厂农场,学农学工,以及夏令营、冬令营之类活动时所发生,一旦发生往往是重大伤亡事故,给社会带来极其不良的影响。这类事件的发生都是因为学校组织活动缺乏慎重,不够周密,安全意识淡薄造成的。

4.上学或放学时的伤害。这是学校安全管理最为薄弱、也最为艰难的环节。既包括上学前放学后这一时段发生在校园的伤害事件和路途中的各种伤害事件。

5.交通安全事故。这是造成学生重大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安全工作的拦路虎,令社会关注,家长忧虑。这种事件的发生也与学校的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教育不够有关。

6.自然灾害的伤害。如像汶川5·12地震,雷电事故的发生等。学校一定要加强学生逃生自救方面的教育,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小学安全管理的措施

要预防与控制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就必须从严治教,严格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把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都管实管细。并结合当地实际,努力探索和掌握学校安全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认真研究分析加强学校安全的办法和措施,补充,改进和完善管理方法,使安全管理与时俱进,不断提升。

1.管好学生的饮食起居。在饮食管理上,加强教育,加强监管,是学校领导和管理人员的工作重点,在建立健全饮食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认真贯彻落实是重中之重。如索证索票,规范操作,清洗消毒,各种登记等等,都必须善始善终,一丝不苟,做实做细,不可有丝毫的马虎与虚伪。对于住校生的住宿管理同样是学校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区域,尤其是农村学校的住宿条件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学生的生火取暖、用电用水中的煤气中毒、摔伤烫伤等事故是防范的重点,对每一个细节都要考虑周到,安排得当。

2.认真进行运动筹划,保证运动顺利进行。对于在运动中的伤害,也要进行分类区别,采取相应的措施。体育课上,教师一定要提前备好课,尽量对上课过程设计周密。在上课之中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体质好的和体质差的要分层教学,区别对待,特别对有较重疾病的学生要有详细的掌握,对不能参与的运动不能勉强,更不能强迫,不报侥幸心理,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确保体育课安全。对于课件活动亦如此,跟班教师要认真负责,加强监管,不能出现零监管现象,防止学生进行过分剧烈的活动,以便发生伤害事故。还要及时更换或维修陈旧的体育设施,不要因为设施问题而发生意外。

篇9

1各学校、幼儿园立即对中小学生和幼儿上下学乘车安全情况排查。辅导站要成立专门检查组,对学生上下学乘车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了解,对租用的车辆进行安全检查,存在安全隐患的要立即停用维修;发现有家长租用社会非法运营车辆的要予以劝阻。

2对各中小学和幼儿园接送车辆管理检查。要积极配合当地公安机关、安监等部门做好上下学车辆的监管工作。学校租用社会车辆时,必须经教育主管部门或有关部门核准,必须与车辆出租单位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安全责任,严禁使用安全状况达不到要求的车辆上路。要认真开展对车辆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守法意识。

3集中进行一次中小学生及其家长交通安全教育。要以这起事故为案例,全面开展一次乘车安全教育,教育中小学生坚决不乘拼装车、报废车、农用车、货运车等非法运营车辆上下学,教育提醒步行上下学的中小学生遵守交通规则,主动安全避让行驶车辆。要立即提醒家长提高安全意识和监护人责任意识,千万不要租用不符合安全规定的车辆接送学生。

4制定应对极端天气交通安全措施,防范春季大雾、降雪及路面结冰对学生和幼儿上下学交通安全的不利影响。必要时可采取停运接送学生上下学车辆或调整上课、入园时间等安全措施。要明确驾驶人员按照雪、雾天气安全驾驶要求,使之时刻牢记安全第一,严禁超载、超速,确保交通安全。

5各校要高度重视春季取暖安全和防一氧化碳中毒工作,要本着对师生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做好学校春季安全和取暖防一氧化碳中毒工作作为创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的一项重要举措切实抓紧抓好。各校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原则,切实把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6切实保障学校食堂的食品供应,确保食品卫生安全。各校要采取有力措施,切实保证寄宿制学校食堂粮食、副食品和蔬菜供应。做好学校食堂的清洁卫生工作,清除过期、变质的食品原料和调料。同时要做好学校厕所粪便和垃圾处理工作,特别是垃圾堆的处理工作,防止污染学校饮用水及其他生活设施,导致肠道传染病流行。各校要认真落实食品、食品原料查验环节。并建立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的进货验收台账,严格执行索证索票制度。

篇10

要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事故预防措施,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同时还要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四川省桑枣中学叶志平校长的讲座中谈到了如何安全演练,如何做细安全工作的实例,这对我们很有借鉴意义。我们不仅要有队伍、有制度,而且要重在落实,方方面面都要想到。

二、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一名教师,不仅仅是要教好书,更要育人。教师工作是一个特殊的事业。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肩负起保护学生的职责,并且,教师自身的言行也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我们要组织教师在业务学习中,必须学习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等法律法规,增强依法施教的意识,自觉杜绝体罚学生、辱骂学生等侵权行为。组织教师学习安全事故处理办法,认知学校事故出现的类型,结合案例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掌握意外事故的防范对策和应急措施,保证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且全方位地实施安全保护。另外,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安全制度的学习,同时组织全校师生观看安全教育的宣传教育片,体会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明确教师的安全职责,对发现的不安全因素或者安全事故,要及时处理或及时上报。

安全工作是一个学校的首要事情,每个教师都有责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每个教师都要树立高度的责任心与事业心,在校园安全工作方面,教师必须首先树立起安全意识,重视安全教育,并以身作则,模范遵守学校的各项制度,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为学生安全工作的开展建立良好基础。

三、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篇11

高校计算机学科实验室是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和理论实践的重要平台[1-2]。目前,高校计算机学科实验室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机房数量众多,学生使用频繁,所以能够给学生提供安全有序的实验环境对于实验室工作尤为重要。随着计算机学科实验设备的不断完善,实验设备数量的不断增多,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使用频率高、维护工作繁重、系统安全、防火防盗等。我们只有合理的预防和解决上述问题,才能确保计算机学科实验室更好地为计算机学科教学服务。

2计算机学科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设备老化和故障问题

一般计算机学科实验室的设备更新周期都比较长,计算机主机及服务器等设备普遍都存在着超期服役的状况。这些设备在经过多年的高负荷运转后,不同批次的设备之间在合作上经常表面上是一片“和谐”,可在实际使用中,哪怕只是偶尔地发一次小脾气就会给实验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麻烦。此外设备故障也是计算机学科实验室安全管理最急迫的工作之一。计算机学科实验室的课程往往安排比较紧凑,因此机器使用频率高,设备故障问题特别突出,这就使得计算机学科实验室的管理和维护工作量逐年增大。如果没有及时解决这个问题,势必将直接影响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这些故障中有一部分是设备自身的问题,更多的原因则是由于学生的非正常操作而导致的异常损坏,比如个别学生为了自己的使用偏好,遇到问题私自打开机箱,随意拔插设备部件等;部分学生甚至还会恶意破坏和删除程序,设置BIOS系统密码等,从而导致系统无法正常使用。

2.2系统安全问题

目前计算机学科实验室为了满足实验教学的要求,在学期初实验室都会根据课程要求,提前安装各种相关应用软件,所以基本上每台计算机主机都安装多个系统[2]。这种多操作系统的模式大大方便了平时的教学与考试使用,可是也容易因学生的误操作而导致系统受损、感染病毒甚至于系统崩溃。这其中最难预防的是病毒,因为使用计算机的人员不固定,而且经常用移动存储设备,这样如果设备携带病毒或者木马,病毒会对系统程序进行恶意篡改,造成系统瘫痪,信息丢失,而木马则会非法入侵我们的计算机,影响系统的运行安全。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到实验室计算机的正常使用,一旦病毒和木马大规模发作和传播,甚至还会产生更严重的后果。

2.3环境安全问题

目前高校特别重视教学科研的资金投入,而对计算机学科实验室的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计算机学科实验室的环境安全存在很大的漏洞[3]。由于各个实验室都需要承担繁重的授课任务,人员流动性大,各个实验室都是满负荷、超年限工作,设备使用时间长、卫生得不到及时清理、空气得不到流通、电路超负荷、电路老化导致计算机硬件故障时有发生,电子设备引起的电磁干扰与高温也容易引发火灾等问题。同时,实验室内几乎都是电子设备,一旦出现实验室漏水,必将会导致对实验室设备不可逆转的严重损坏。

2.4管理人员问题

在安全领域,普遍认为最大的漏洞就是人。我校计算机学科实验室的实验管理人员日常维护管理工作繁重,需要对大量的计算机设备进行维护管理,同时还需要兼顾防火防盗和网络安全保障[4]。另外,由于课程需要和学院教学工作的统筹安排,中午和周末还需要上实验课,值班压力也大。这些因素都容易使得实验管理人员忽略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然而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新知识、新技术、新名词更是层出不穷,各种故障的排除方法也日新月异,这些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技术技能等方面不断的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5]。

3加强计算机学科实验室安全的措施

通过对当前高校计算机学科实验室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安全问题的分析,我们必须从环境安全、制度规范,设备保障和安全教育等达到一定的指标要求,才能够保证我校计算机学科实验室安全、平稳的运行。

3.1加强环境安全管理

在计算机学科实验室所在的实验大楼里配备了红外报警系统、门禁管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场地火警报警系统等一系列现代化智能安全设备,并聘请专业保安人员全天候巡逻,以确保实验大楼的安全。每个实验室都配备消防栓,灭火器等安全设备,在楼道内配备了应急照明灯和感应式走廊灯。同时在实验室内部也采取各种安全保护措施,包括标准的接地保护,安装包括总配电开关、分线配电开关和设备供电开关的三层漏电保护装置,封闭实验室内部所有可能造成漏电的金属部位,以及使用全封闭的实验导线与插座[6]。预计在不久的将来,我校计算机学科实验室还将建成机房内部24小时全方位无死角安全监控系统,从而大大提升整个实验室的安全保障指数。

3.2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严格遵守国家在网络信息安全的各项法律、法规,遵守学校、学院和实验教学中心制定的各项信息安全制度,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审查工作。网站信息系统的内容管理和安全审计由安全责任人执行,计算机学科实验室的网络由信息化建设办公室统一管理。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安全隐患排查机制和危机干预机制,针对计算机学科实验室的特点,制定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预防实验室安全突发事件的发生。当实验室出现紧急情况时,实验室管理人员可以按照指导方针进行妥善处理,最大程度保护实验室内部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3.3增加安全保障措施

及时更新实验室的软硬件设备,合理规划,科学安排,提高计算机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同时建立有效的网络防病毒工作机制,保证计算机系统病毒库的及时更新。所有计算机设备定期进行木马查杀,检查系统运行日志,确保个人信息和网站的安全。后期考虑采用云桌面的模式,云桌面普遍使用沙箱系统,在虚拟机内的木马病毒仅存在于差分盘中,随着虚拟机的重启,差分盘会自动清除[7]。更重要的是定期对计算机学科实验室涉及到的重要数据定期进行备份,确保重要数据的安全。实验室的服务器机房规范使用艾默生精密空调进行24小时不间断工作,有效地保证机房内部的恒温恒湿,从而保证机房内部所有服务器安全平稳地运行,提高服务器的安全使用寿命;配备不间断电源UPS系统,保证所有服务器在突发断电的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进行数据保存和恢复,从而保证实验室内部重要数据的安全。机房地板隔层铺设防静电地板,机房还配备烟感温感联合报警器,既能保证防火安全,又能有效降低误报率。

3.4重视师生安全教育

实验室定期开展师生的安全教育,增加安全防范意识,首先是对实验室人员培训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处置,全体教师和值班员接受对突发事件处理的培训。新生一入学就分发实验室安全手册,做到人手一册,同时要求全院师生必须认真阅读和严格遵守。加强对新上岗人员和首次进入实验室的学生进行安全培训。新生进入实验室的第一次课就是关于实验室安全制度和实验室使用注意事项的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对进入实验室做毕业设计、创新实验室和各科研实验室的学生加强安全知识和安全措施的学习,安全政策的宣传,安全案例的警示,提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和安全防范的主动性[8]。

3.5定期开展安全检查

为了保证我校计算机学科实验室的使用安全,在每个学期开学前和放假后,实验室都会组织所有实验管理技术人员对各个实验室内配备的实验设备及安全设施进行逐一检查。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各个实验室都会经常进行安全自查和检修,确保所有的计算机设备都处于最佳运行状态,最大限度降低由于设备故障而导致的安全隐患。在每学期的最后一周,由学校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牵头,开展期末计算机学科实验室安全检查,要求实验教学中心各个机房重视实验设备的安全操作和科学管理,落实实验环境安全管理和实验室整洁状况的检查。此外,实验室严格执行学校推行的安全责任人制度,认真落实各个实验室的安全责任人,确保实验设备和实验室的安全有专人负责,真正做到责任落实到个人,安全落实到细节。

4结语

计算机学科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需要我们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和统筹安排。针对我校计算机学科实验室安全所遇到的关键问题,从环境安全、制度规范,设备保障和安全教育等措施进行有利的保证。随着信息技术和各种新技术的出现,计算机学科实验室又将迎来新的安全问题,实验室管理人员只有坚持学习,多走出去,多交流研讨,努力探索,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才能更好地保证计算机学科实验室的安全,提高我校计算机学科的实验教学质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为我校的计算机学科发展提高坚实的基础保障,为我校建设省级高水平大学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谢瑞杰.高职院校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与策略探讨[J].福建电脑,2015(7):131-132.

[2]胡建,徐汶.高校实验技术人员岗位意识初探[J].实验室科学,2007(3):183-185.

[3]贾雅娟.分析计算机系统安全问题及对策[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5,(05):73-74.

[4]余观夏,吴林根.浅析高校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9):296-300.

[5]马晓燕,张文娟.新建本科院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J].电子制作,2015(4z):133-134.

[6]周晓兰,廖志鹏.论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中科学精神的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8):97-100.

[7]孙艳.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安全与环保管理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v.31;No.213(6):169-171.

篇12

诚然,学生安全管理活动是实现高校教育、科研职能的重要前提,亦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重要实践。然而,我国相应的法律资源却不容乐观:一方面,由于立法进程缓慢,③直接针对校园安全的立法成果仅上海市2001年制定的地方法规《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未涉及高等教育阶段)、四川省政府2002年制定的地方规章《学校安全工作管理办法(试行)》④、教育部2002年制定的部门规章《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寥寥几部地方法规和行政规章⑤,以全国性、高位阶性为特征的专门法律和行政法规缺位;另一方面,虽然《侵权责任法》、《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等民事、行政法律、法规中亦有部分规范可供适用,但是因为其分散性、间接性,并不足以应对纷繁复杂的现实所需。一言以蔽之,制定一部专门的《校园安全法》势在必行,高校学生安全管理则理应是其重要篇章。因此,笔者将对高校学生安全管理活动进行法理分析,然后在这一基础上尝试完成相应制度的建构。

 

二、高校学生安全管理的行政法理分析

 

(一)学生安全管理活动的公共行政性质

 

1.学生安全属于公共安全范畴

 

“公共”,含有不特定(或多数)、共同性、社会共享性等要素。通常认为,公共安全是指“不特定或者多数人的生命、健康、财产安全,重大公私财产安全,重大生产安全,公共生活安宁以及重大公共利益的安全”[2]。显然,高校学生安全符合这一界定,属于公共安全范畴。有学者深刻地指出,“公共安全就是秩序的一种良性状态”[3]。而“秩序(order)”,是指“在自然进程和社会进程中都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一致性、连续性和确定性”[4],与“无序(disorder)”、“混乱(chaos)”相对应。众所周知,秩序由制度来进行设定与维系。因此,安全对秩序的依赖性从根本上决定了学生安全管理对制度资源的需求。

 

2.学生安全管理属于公共行政范畴

 

公共行政是“不以营利为目的,旨在有效地增进与公平地分配社会公共利益而进行的组织、管理与调控活动”。[5]公共行政的特性在于以下五点:[6]一则以公共权力为基石,二则指向公共事务,三则目的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亦即具有社会共享性的共同利益),四则具有公开性与程序性,五则具有服务性与非营利性。一言以蔽之,提供公共产品是公共行政的旨趣,管理是公共行政的发挥功能的路径——行政从本质上来说正是组织(社会共同体)为达成共同目标而进行的组织与管理活动,此点在法学界以及其他社会科学学科中得到广泛承认。具体而言,学生安全管理活动是政府、高校以法律、法规、行政规范性文件、高校内部规章为准据,为维护学生群体的人身、财产等各种权利,所采用的各种措施之总和。依据大陆法系对公共行政的分类,学生安全管理活动属于秩序行政,而秩序行政是“最典型、最传统的行政类型。这种行政是在维持社会之秩序、国家之安全及排除对公民及社会之危害”[7]。

 

此处的难点在于对高校行使行政权力的理解。在我国,行政主体既包含国家行政机关,也包含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高校虽然在《民法通则》中被明确为事业单位法人而非机关法人,但是因为其行使着来自《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和其他法律、法规、规章所赋予的行政管理权力,所以是一种授权行政组织,从属于行政主体范畴。高校在行使这些行政职权时,处于行政主体的法律地位,此时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属于行政法律关系性质。最高人民法院的行政审判指导案例[8]也明确支持了这样一种定性。考察世界范围内的立法和法律实践,将高校作为行政主体实为普遍。例如,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通常将高校(尤其公立高校)定性为公营造物。而公营造物(德语Anstalt,简称“营造物”,亦译为“公务法人”、“公法设施”、“公共机构”等)是国家或地方为达成一定的公共目的,依据法律或由法律授权,结合人与物,使其能持续提供一定给付而设立的一种组织体。其通常具备法人身份,属于公法人⑥中的一种,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自然享有行政主体资格。

 

教研活动是高校提供高等教育资源、完成行政给付任务,实现公民受教育权与学术自由的直接体现。在教研活动中,存在着因参与者违规、失误而引发安全事故、造成人身伤亡的可能性。教研活动安全的重要性,对具有实验危险性的各类自然科学专业和体育、舞蹈专业学生不言而喻。2012年2月15日,南京大学化学实验室便发生了一起甲醛泄露事件 11。

 

学校所组织的课外活动,虽非学生作为受教育者的本职,却对繁荣校园文化、促进学生人格完善意义深远。由于课外活动以文体竞技为普遍形式,学生伤害事故发生的风险不容忽视。目前实施的《学生安全事故处理办法》为解决这类纠纷提供了一定思路。该《办法》第9条规定:“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四)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第12条规定:“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已履行了相应职责,行为并无不当的,无法律责任:……(五)在对抗性或者具有风险性的体育竞赛活动中发生意外伤害的”。然而,在实践中如何认定一项课外活动是否由学校组织,并藉此厘清学生与学校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实属不易。现通过一个典型案例12进行解读:

 

某医学院的临床医学系组织“迎新”篮球赛,由临床医学系负责比赛场地和比赛管理事宜(包括聘请精通篮球运动的学生担任裁判),在比赛过程中一名球员因抢球意外遭受重伤。事后,高校主张本次学生伤害事件不属于校园安全事故,理由为:首先,篮球运动属于对抗性、风险性的体育竞赛;其次,临床医学系本身并不同于体育系或公共体育教学部,篮球运动不属于其教学内容;再次,迎新球赛属于学生与学生之间联谊的文娱活动,高校学生作为成年人,应自己作为民事主体,承担比赛造成的民事侵权责任;最后,临床医学系所起的作用是提供场地、后勤和组织观众的服务,并且已尽到管理职责,何况球员受伤纯属意外而非另一球员恶意违规造成。故此,学校只愿意提供人道主义的补偿,而不承担赔偿责任。伤者不服,现提起诉讼,要求学校承担赔偿责任。依赖目前的《学生安全事故处理办法》,该校主张虽有过分为自身开脱责任之嫌,却并非于法无凭、毫无可取之处。

 

2.制度建构

 

(1)教研安全制度建构。立法授权相关组织制定出可操作的专业规范(特别是实验规范、实践规范),明确学校、教师、管理人员、学生的各自职责,特别是对教研事故发生时的处理措施要有详细规定。任何学校均负有贯彻执行规范的义务,教育行政部门也应负有检查监督的义务。前述实验、实践规范本身虽然不属于 “法”的范畴,但是法律却课以相关行政相对人遵守的义务和行政机关保障实施的义务。同时,立法还应赋予各高校根据法律、法规、行政规章、专业规范,通过本校内部规章进行相应细化补充的权责。高校所作的细化补充规定不得与前者相冲突,补充规定的内容应包含学校如何组织有关教研的纪律教育活动,包含时间、场合和方法等,既针对学生也针对教职人员。教研活动的开办过程中,以此强化教师、实验人员岗位责任感和建构学生的教研活动安全文化。

 

(2)课外活动安全制度建构。根据前述案例,笔者提出三点立法建议:

 

第一,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并非学生意思自治的个人行为,而是体现着学校意志,应与教研活动同等对待。该受伤学生并非由于自行约定的体育锻炼行为而致伤。其比赛由院系组织(实践中可表现为院系的团总支、学生会),带有明显的“官方”色彩,应认定为学校活动。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作为教研活动的拓展,学校须承担相应的安全管理义务和责任。原因在于,高校是实现公民发展和人格完善的公共机构,开办第二课堂、组织课外活动是兴学的必要,而课外活动也是考察一所高校办学状况的重要指标,在实践中无法避免且应当鼓励。本案中的体育活动虽非临床医学系的办学内容,但仍系学校活动之一环、符合高等教育宗旨,如完全由学生承担风险,既不公平也不利于学校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学校确实无过错的,承担无过错责任,对学生所遭受的损害进行较低限度填补即可;由受损学生以外的其他学生、第三人恶意造成损害的,应由他们承担侵权责任。

 

第二,《学生安全事故处理办法》中的所谓“学校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和“学校已履行相应职责”过于原则性、抽象性,所以《校园安全法》的法律条文在吸收其要旨的同时,还应进一步具体化,要求此类群体性课外活动应经过学校严格的筹备、组织工作,并得到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审批。像本案中的篮球赛,还应强制要求必须聘请体育系或公共体育教学部的专业师生担任裁判,并且应有校医和指导老师在场,活动前还应进行安全检查和安全教育。

 

第三,对于学生纯粹出于私人意思而使用学校设施、设备进行课外活动的,如网球场、田径场、游泳馆及其设备,学校也应在开放时间安排工作人员值班进行安全监管,否则仍应承担相应的不利法律后果。

 

第四,对“校园”的解释应适当延伸。教研活动和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有可能发生于本校校园以外,此时应将“校园”的范围进行适当延伸,而非针对狭隘的地理空间。

 

(二)寝室生活安全及其制度构建

 

1.问题分析

 

寝室生活既涉及学生的人身安全也涉及财产安全。在我国,学生在高校校园内通过集体住宿方式生活(较为例外的是博士研究生,他们的寝室一般为单人间)—— 寝室既是学生的个人空间,又带有一定的公共色彩。较常见的问题有公寓管理人员或学生违反学校寝室管理规定私自接纳外来人员造成财产被窃,以及学生在寝室内进行饮酒等禁止性活动从而引发斗殴等。

 

2.制度建构

 

虽然学生寝室缺乏作为私人独立空间的色彩,但是将其视为临时住宅、予以保护却十分必要。住宅不可侵犯,乃是公民神圣的宪法权利。提升到这样的高度,将有利于实践中制止其他学生、教职员工、外来人员的不当闯入。诚然,高校强制分配宿舍、禁止学生在学期间校外居住在实践中属于常态。然而,此点对于基本上是成年人的高校学生群体,尤其对于学校离家很近的学生以及年龄较大的研究生群体是否必要?窃以为,离家较近的学生应当有选择住家的权利;对于年龄较大的学生而言,强制住校则很可能会冲击他们的婚育权。因此,在《校园安全法》中应当明确规定:学生有权自主选择住校与否,高校拥有对住校生实施寝室安全管理的职权并承担提供寝室安全保障的职责。

 

(三)校园设施设备安全及其制度建构

 

1.问题分析

 

高校是一个浓缩的社会。无论是教学楼、公寓、运动场等公共设施,还是教研用的仪器、设备,都与学生安全密切相关。消防安全是设施设备安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鉴于国家已为各种校园设施、设备设立了详细标准,同时,《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9条第1、2项也规定了学校对维持设施设备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故此,笔者不再赘述,将笔墨集中在其未作详细规范的一类特殊情况上:校园施工所引起的安全问题。

 

校园施工者大都是从校方的建筑招投标中中标后承包下来的,作为施工者的承包方和发包方高校之间存在一个建设工程合同,但这一合同法律关系仅对合同双方具有约束力,承包方与学生之间并没有直接的法律关系,但承包方因施工侵犯高校学生的合法权益时,施工方与学生之间就发生了侵权法律关系,此时的学校是否需要对施工方的侵权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依据《侵权责任法》第88、89、91条有关物件损害责任的规定,学生因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中受到侵害时,有权要求施工方承担侵权行为带来的法律责任。但是,实践中的困难在于现实中,施工方与承包方往往不是同一个主体,并且学生对学校建筑工程的相关信息难以了解。此时,作为与侵权法律关系双方中“桥梁”的高校理应有所作为。

 

2.制度建构

 

应规定高校在校园施工期间负有以下义务:

 

首先,学校有义务将工地设为禁区,防止学生进入。建筑材料也应放到学生难以接触的固定位置;其次,有危险性的工程,应避免在教学期间进行,而是利用寒暑假进行;再次,如果发生学生受损事件,学校必须作出积极回应,及时与承包方联系。学校有义务为学生提供承包方的必要信息,避免学生无法找到适格的侵权主体,从而无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四)校园交通安全及其建构

 

1.问题分析

 

随着我国高校校园的开放性日益增强,在校园中穿行的学校公车、教职工与学生私车、途经校园的城市公交车、校外来访车辆所带来的交通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尤其在阴雨天气、上下课期间,道路转弯处和食堂等地点。2010年河北大学校园内发生的李启铭交通肇事案13是一个典型的事例。

 

2.制度建构

 

第一,设立财政专款,用以加强校园交通硬件设施的投入和改造。该工作由学校会同交通部门和城市建设部门来完成。内容包括:拓宽人行道、划分机动车道、自行车道与人行道,设定各道路时速限制;设置警示标志和校内红绿灯;在十字路口、教学楼、食堂、广场等人流量大的地段设置斑马线、减速带和人行天桥,必要位置可实施单行道和道路封闭。

 

第二,基于前述校园警察与保卫制度的建构,由校园警察和保卫人员切实承担校园内的交通管理,在一定路段设置交通岗亭,并对停车场和校门实施重点管制。同时,各校必须根据自身情况依法建立一套校园交通事故处理的应急处置机制。

 

第三,鉴于目前我国对中小学校车安全的重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高校也应予以同样注意,此点对拥有多个校区的高校尤为重要。

 

(五)校园卫生安全及其制度建构

 

1.问题分析

 

校园卫生安全包含食品、药物、医疗、疾控四个方面。食品安全対映的是校园食堂和校园商店,食堂、商店依据与学校签署的协议而进驻校园,在经营过程中还受到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因此受到合同和法律的双重规制;而药物、医疗和疾控则対映的是校医院。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过程的不断推进,校园卫生安全监管的两大难题也日益显现:

 

一是食物中毒事件不时发生。由于资本具有逐利性,学生食堂如果管理不善,极易发生学生群体食物中毒事件。例如2010年3月30日,安徽外国语职业技术学院43名学生在本校第三食堂内面馆吃完面条后,有39人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毒现象14;二是校医院运行状态堪忧。校医院广泛存在着规模小、经费少、技术和物资差强人意的现象,然而,校医院在实践中却往往承担着本校学生医疗保健、卫生检查和疾控工作的重任。2003年初,我国爆发的“非典”疫情,更是对该问题提出了挑战。

 

2.制度建构

 

在本领域,我国制定了《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三部法规与规章。因此,《校园安全法》中所需的立法工作是整合这些立法成果,并与《食品卫生法》、《药品管理法》、《公共事件应急条例》等卫生法律、法规进行衔接和补充。具体建议如下:

 

第一,根据行政区划,高校的卫生安全监管工作应列为相应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重点,可以考虑为行政检查次数设立下限。

 

第二,通过立法为各高校校医院的运行提供制度保障。按照校区数量、校园面积、师生人数,对校医院的规模特别是医务人员编制设定下限,其中多校区的高校可设立数个校医院,针对地理位置偏僻、本区域内医疗条件较差的高校还应增高其校医院的设立门槛;授权各校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本校的医务资源配置,包括校医院位置、诊所和医务点地规划,规划应报教育行政部门和相应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并接受二者的监督管理;明确校医院进行疾病防控与组织校园卫生检查(含学生寝室和开放性场所)的职能,以及在突发校园伤害事故时紧急救治伤员的职责,对于设有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学校,还应实现校医院与它们的衔接。

 

第三,赋予学校后勤管理部门一定的食品卫生监管职责,包括听取学生意见、与食堂、校园商店的运营者进行磋商、沟通卫生行政部门等。

 

篇13

三、通过广播、宣传板、外请专家授课、观看影视资料、现场实地讲解等多种形式,也可配合本地区的消防安全活动,例如全国“119”消防宣传日、消防宣传周等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宣传防火、灭火、疏散逃生等常识和有关消防法律、法规。

四、学校对每名教师应当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宣传教育和培训内容应当包括:

1.有关消防法规、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

2.本单位、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

3.有关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4.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以及自救逃生的知识和技能;

5.组织、引导学生疏散的知识和技能。

五、下列人员由单位计划安排,接受消防安全专门培训:

1.各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

2.专、兼职消防安全管理人;

3.消防控制室的值班员、操作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