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经典统计学方法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经典统计学方法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经典统计学方法

篇1

1藏医学的观点

藏医学中月经是女性12岁后50岁前在每月下旬十六日至三十日随阳盛阴亏使体内血液逐渐增升积聚于卵巢,然后逐渐经子宫左右的两个大血脉流入子宫,并通过“隆”的作用下平均三昼夜内开启宫口排出体外的。经期女性体能减弱,容光消退,双乳、腰部、臀部似有胀感。经期第一天由于隆的作用月经暗红且无味,都属正常现象。

人体“五源”失调后导致构成人体的物质基础三大基因无法协调而身体处于疾病状态,故疾病分为隆型、赤巴型、培根型;据此推论,月经期处于疾病状态的妇女或体能的各异产生不同症状,分为隆型、赤巴型、培根型三种。隆型月经呈现黄色,经期紊乱,子宫有开口感,肿胀,有时有堵塞的感觉。赤巴型:小腹部隐痛,月经颜色如烟汁,并伴有脓液。培根型月经呈现寒象,有如水一样地流淌。如果出现以上任何一种症状必须加以重视。如出现隆型,应注意保暖,睡眠要充足,饮食上需加营养型;如出现赤巴型,应需解热清凉型,饮食清淡为主,多饮水,注意卫生,勤洗身子和衣物。出现培根型,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小腹和腰部,保持心情要舒畅,少在室内闷坐,多到室外空气清新的环境中活动。饮食以易消化新鲜为主。

2现代医学的观点

现代医学理论认为女性从青春期开始到生殖机能停止(45-50岁),其生殖器官的结构和机能都呈现规律地周期性变化,最显著的表现是每月(平均为28天)经阴道排血一次,每次历时平均4天,这种定期的阴道出血现象,称为月经。月经是子宫内膜剥落的结果。根据子宫内膜的变化把月经周期分为三期:增殖期,月经周期的第5到14天,从月经停止到排卵为止,此期子宫内膜增生修复,历时10天左右;分泌期,月经周期的第5到14天,从排卵到后到下次月经前,也称排卵后期。此期子宫内膜的腺体分泌增加,促使子宫内膜增生变厚,历时14天左右;月经期,月经周期的第1到4天,从月经开始到出血停止,子宫内膜脱落出血,一般持续3到5天。月经周期受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活动的调节,同时与血液中促卵泡素、黄体生成素、雌激素和孕激素等浓度密切相关。

因为月经对女性的生育、身心健康等至关重要,日常生活中由于主观或客观原因,很多女性朋友往往忽略经期卫生保健意识,而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女性经期保健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注意情绪调节,避免操劳过度。月经期因内分泌的影响,情绪波动大,容易急躁和冲动,此时一定要稳定自己的情绪,多参加娱乐活动或与朋友交流,保持心情愉快,同时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以防盆腔过度充血,导致经血过多、经期延长、腰腹酸痛等。②进行合理饮食。月经期宜吃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有利于营养物质的补充,多饮水、多吃蔬菜,有助于保持大便通畅,从而减少盆腔充血,因为月经期会损失部分血液,因此,月经后期需要多补充含蛋白及铁钾钠钙的食物,如肉、蛋、牛奶等。应避免辛辣生冷等刺激性的饮食,以免发生痛经或月经紊乱等。③避免滥用药物。经期出现轻微腹痛、偏头痛等不适属正常现象,经期过后可自然消失,无需做特殊处理,如果出现严重腹痛或流血过多现象,及时就医,不可自行滥用药物。④保持外阴清洁。经期应注意勤换卫生巾、勤洗内衣内裤,保持外阴清洁干燥。⑤避免。月经期间由于子宫内膜剥脱出血,宫腔内有创面,加之阴道内酸碱度发生了改变,防御功能降低,容易将细菌带入,导致生殖器感染。

3小结

通过藏医与现代医学理论对月经形成机制的比较,发现两者医学理论之间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观点,两者医学都认为月经的形成机制与子宫密切相关,但藏医学更强调“隆”在月经形成机制中的主导作用,而人的情绪直接影响隆的功能,进而造成月经紊乱甚至闭经。

可见紧张的生活和社会压力与导致月经紊乱有关,在这一方面藏医学有着独具有特色的研究和应用价值。对于经期各种表现的描述和卫生保健措施方面两者医学的观点基本上是一致的。

参考文献

[1]宇妥.云丹贡布.四部医典[M].:人民出版社.

篇2

【Keywords】Bayesian statistics;Posterior distribution;Comparison method

贝叶斯统计是统计学专业中唯一一门非经典统计学的学科。英国学者贝叶斯的遗作《论有关机遇问题的求解》,提出了著名的贝叶斯公式和一种归纳推理方法,成为了贝叶斯学派的奠基石。之后,在Jeffreys、Good、Savage、Berger等学者的不断努力下,把贝叶斯方法在观点和理论上不断完善,并在工业、经济、管理等领域获得了成功的应用[1]。目前,贝叶斯学派已发展成为一个有影响的统计学派,打破了经典统计学一统天下的局面,占据了统计学的半壁江山。

1 贝叶斯统计的特点和教学难点

贝叶斯统计是在与经典统计的争论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其基本思想和观点是:总体分布中的未知参数可以看作随机变量;事件的概率除了用频率解释外,还可用个人经验和历史资料来获得,即承认主观概率;在经典统计所用的总体信息和样本信息外,还充分利用了抽样之前的信息―先验信息,并可根据先验信息获得先验分布。而这些观点在经典统计学看来都是不合理的。实际上,人们在生活中都在不知不觉的运用贝叶斯的思想解决问题。比如,医生在做手术之前会根据病人的病情和自己的经验估计手术成功的概率;免检产品的鉴定需要利用该产品以往的不合格品率的历史资料,若多次在零附近,且每隔一段时间抽查,仍保持该结果,则认定该产品为免检产品。这些实例都是在运用了先验信息后才得到了更好的解决,因此,若能充分利用先验信息,对于解决很多统计问题,无疑是非常有利且有效的。

然而正是由于贝叶斯统计独有的思想和方法,学生在习惯于以往所学的经典统计的课程思路情况下,接受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教授过程中一定要深入浅出,运用实例,易于学生理解。将贝叶斯统计与经典统计比较讲授相关内容,让学生从熟悉的知识进入,循序渐进逐步认识贝叶斯方法和理论。

2 比较法引入后验分布定义,案例加深理解,数学软件辅助教学

后验分布的定义是贝叶斯统计中第一章课程的内容,学生刚刚接触,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可由经典统计中所熟悉的贝叶斯公式引入讲解,比较容易接受。另外通过实用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更好理解定义。

2.1 贝叶斯公式

这就是概率统计中著名的贝叶斯公式,也叫逆概率公式[2]。我们可将事件B看作是试验结果,A1,A2,…,An看作是导致结果B的原因。则该公式表明了结果B发生条件下由第i个原因导致的概率。即执果索因[3]。

案例1

已知5%的男人和0.25%的女人是色盲,现随机挑选一人,检验为色盲,若男人和女人各占人数的一半,问此人是男人的概率。

设B为随机抽取一人为色盲,A为随机抽取一人为男人,A为随机抽取一人为女人。则P(A)=0.5,P(A)=0.5,且P(B|A)=0.05,P(B|A)=0.0025。故根据贝叶斯公式,有:

在贝叶斯公式中,结果B可认为是已经出现的样本数据x,发生结果的原因Ai可认为是未知的随机变量θ的取值。于是将贝叶斯公式推广可得到后验分布的离散形式定义。

2.2 后验分布的离散形式

设总体x服从分布密度p(x|θ),其中θ为离散型随机变量,取值为有限个或可列个。即θ=θi,i=1,2,…。θ的先验分布为π(θi)=P(θ=θi),i=1,2,…。样本的观察值为x=(x1,x2,…,xn),样本联合分布密度为,则θ的后验分布为:

将离散形式推广得到连续形式的后验分布定义。

2.3 后验分布的连续形式

2.若总体x为离散型随机变量,则总体分布密度p(x|θ)改为分布列P(X=x|θ),后验分布的离散形式和连续形式就不难写出来了。

先验分布π(θ)反映了人们在抽样前对参数θ的认识,而后验分布π(θ|x)则是在获得了样本后,对参数θ的认识,是人们利用总体信息、样本信息(统称为抽样信息)对先验分布π(θ)的认识作调整的结果。

案例2

英国统计学家Savage(1961年)考察一个统计实验:一位常饮牛奶加茶的妇女声称,她能辨别先倒进杯子里的是茶还是牛奶。对此作了10次试验,结果她都说对了。

若不考虑该妇女的经验,则应认为每次她猜对的概率为0.5,则10次猜对的概率为0.510=0.0009766非常小,显然与实际不符,不合理。因此应该充分利用经验,即先验信息。对该妇女的了解,认为有可能她每次猜对的概率为0.95。设θ为她每次猜对的概率,则取值为0.95或者0.5。

可见,抽样前后,对于猜中的概率θ=0.95的可能性从先验概率0.6变为后验概率0.9989,提高了很多,这主要是由于考虑了样本(10次全部猜对)的缘故。后验分布正是在样本参与下对参数θ的认知的改变,这个案例生动形象的说明了后验分布的含义。在进行计算和分析过程中,如上述的后验概率计算,可以运用Matlab等数学软件辅助教学工具。适当安排数学实验课程,使得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有关贝叶斯统计课程的数学软件的使用。

3 后验分布在贝叶斯统计中的地位及作用

后验分布是基于总体信息、样本信息和先验信息三种信息的综合结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定义,在整个贝叶斯统计学中起着基石一样的作用。贝叶斯统计的点估计、区间估计、假设检验及预测等统计推断问题都是建立在后验分布基础之上进行的。而在后验分布引入损失函数之后,便构成了贝叶斯决策理论的基本框架。显然,后验分布在贝叶斯统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任何贝叶斯统计问题都离不开后验分布。因此,在学习该定义之初应使学生能够理解好,并灵活运用定义。在后续其他贝叶斯理论的讲授中应逐步加深对该定义的认识和应用。

4 结束语

贝叶斯统计课程是在统计学花海中的一支独秀。通过对后验分布定义的教学研究探索,我们可以将其方法推而广之,运用到贝叶斯统计中的其他理论知识的讲授中。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贝叶斯方法和思维方式都是与其他统计学科非常不同的。因此,可以在与熟知的经典统计学的对照中比较学习,深入浅出,列举实际案例,易于理解。通过案列的讲解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主动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当学生遇到某个问题时,若能不仅局限于经典统计方法,还能考虑到使用贝叶斯方法结合解决,也就具备了贝叶斯思想,那么该课程的开设便达到了目的。若能有部分同学有兴趣进一步拓宽贝叶斯方法的应用领域,深入研究学习,那么我国的贝叶斯统计研究就后继有人了。

【参考文献】

篇3

古典统计时期统计学同时存在不同的两大学派,在这种情况下,争议是必然的,但他们之间的争议并未在国势学派和政治算术学派之间爆发,而是通过内部纷争表现的。随着政治算术学派的发展,其计量思想冲击使得国势派分为两个阵营,一个是以哥根廷大学教授为代表的正统派,他们坚持统计研究要以文字记述为主,另一个是以克罗姆为代表的图表派,主张在文字记述的基础上,接受政治算术学派所提倡的计量方法的思想。图表派和正统派的矛盾在十九世纪初期终于爆发了,正统派指责图表派的表式统计是没有方法的大杂烩,没有形式,只能沉迷于表现;而图表派则坚持认为,正统派只是固步自封、墨守成规,不能真正意识到能真正反映客观事实的图表和数字的重要性。克尼斯指出,虽然统计学的命名最早是由国势学派提出的,但国势学派没有统计学之实,它仅仅是关于用文字记述国家事项的“国家记述学”,并且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和目的与历史学相一致,所以应该把它被归为历史学,而政治算术学派属于以新任务、新方法的方式提出的新的观点,因而政治算术学派才是真正的统计学。克尼斯的论证宣告了政治算术学派在此次思想交锋中取得胜利,结束了国势学派和政治算术学派长期以来的争论,同时也为统计学界指出了未来统计学的发展方向。

二、近代统计学时期

到了近代统计学时期,比利时统计学家凯特勒同时融合了国势学派和政治算术学派的思想,并在计量思想的基础上引进概率论的方法,将统计学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形成了近代统计学发展的起源思想,开辟了统计学的新时代。

十八世纪中后期,起源于英国的政治算术学派将其研究中心转移到了欧洲,政治算术学派在保留自身研究方法和内容的同时,吸收了国势学派的研究目的形成新的统计学派――社会统计学派。社会统计学派的开创之作就是克尼斯在在解决政治算术学派和国势学派争端时发表的《作为独立科学的统计学》,在这篇著作中克尼斯确立了统计学作为独立社会科学的地位,随后恩格尔支持并发展了他的统计理论。恩格尔认为统计学是根据合理的观察,从而描述一定时期人类社会的组织和状态以及这些组织、状态的变化的一门科学。在克尼斯和恩格尔的统计思想基础之上,德国统计学家梅尔总结了当时统计学界在各个方面取得的学术成果,建立和完善了社会统计学派的理论体系,由此社会统计学派又被人们称为梅尔学派,该学派认为统计学是在大量事实的基础上对社会现象进行研究,在研究中揭示社会现象发生变动的原因和规律,基于此,该学派将统计学定义为研究规律性的独立实质性社会科学。并且他们提出将统计学的研究内容分为自然和社会,将其从存在形式分为总体与个体。

在社会统计学派发展的同时,留在英国本土的政治算术学派开始朝着数学方面发展,形成了旧数理统计学派。作为旧数理统计学派代表性人物的高尔顿比较擅长用统计方法研究生物进化(这主要受其热衷于科学研究和统计调查的父亲以及研究生物的表哥达尔文的影响),他在其创办的杂志中首次提出生物研究中所使用的统计方法论为生物统计学,并在生物实验中建立了若干新的数理统计概念和方法,诸如“相关”“回归”“中位数”等。旧数理统计学派在方法上主要使用数学、概率论的方法,在搜集样本资料时,更倾向于使用大样本观察,这与他们的生物统计研究思想是密不可分的。该学派的出现实现了统计学从实质性到方法性的转变。

三、现代统计思想

到了现代,戈塞的出现为旧数理统计学派走向新数理统计学派提供了基础,其实相比于他的原名,他的笔名“student”更为人所熟知。在戈塞之前,人们一直认为统计认识思想的核心是大量观察法,依靠大样本统计来研究问题,然而他提出大样本统计方法并不是适合于所有的情况,有时候受客观原因的限制,有的实验很难进行多次,所以人们只能从少量的观察得出结论,这一思想构成了后来形成的小样本理论的基础。该统计思想的出现也拉开了新数理统计时代的大幕,实现了数理统计学从描述性统计学向推断性统计学的划时代的转变。

贝叶斯学派的思想源于1764年贝叶斯发表在伦敦皇家学会的遗作《An Essay Solving a Problem in the Doctrine of Chance》,在这篇著作中,贝叶斯提出了贝叶斯假设、贝叶斯公式以及参数的后验分布密度等,从思想的呈现到贝叶斯得到广泛的认可,期间经历了近200年的历史,原因就在于贝叶斯统计思想与经典统计思想之间存在很多分歧。他们之间的分歧基础就在于统计学中对“概率”的理解,即“概率”的定义是客观意义下还是主观意义下。概率的存在有两种解释,第一是某系统的内在特性,该特性不依赖于人们对系统的认识,即属于客观意义下;第二是对某一说法的相信程度的度量,这是在主观意义下的解释。经典统计学坚持认为概率是客观意义下的,而贝叶斯统计在经典统计中概率意义基础上,扩展了意义的外延,即在包括第一种意义的同时加入了第二种意义。基于统计学中“概率”定义的不同理解,引发了这两大学派在统计推断以及推断逻辑方面的更大分歧。

贝叶斯统计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自身“主观”的导向问题,受到了经典统计的批判,但实践领域的成功应用证明了贝叶斯统计对统计思想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贝叶斯统计的发展扩宽了统计学所研究问题的客体,使得统计学的应用范围扩大到很多不能大量重复实验的领域。同时贝叶斯统计不仅开创了新的统计推断形式,而且解决了经典统计中的“两难推断问题”。

四、小结

在21世纪的今天,统计专家有各个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面对这些复杂的问题,哪一种统计思想在解决问题中占有支配地位,我们无从得知,但我们知道,统计学一定会在解决问题中更加趋于完善,在解决问题中留下更适合的。(作者单位:天津财经大学统计系)

参考文献:

[1]窦雪霞.统计思想演化的哲学思考[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1)

[2]郭海明.浅谈几种常见的统计思想[J].中国统计,2015(6)

[3]姚波,张凌翔.数学给了统计学什么[J].中国统计,2005(1)

篇4

静脉通道的及时建立对于抢救成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深静脉穿刺留置导管,保留时间长、输液种类广泛、导管弹性好[2]。而近年来,随着深静脉置管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为患者在输血、补液、中心静脉压监测、静脉内营养支持等方面提供了有效的保障[3]。Seldinger穿刺技术是由斯德哥尔摩放射学家Seldinger博士首先提出的[4]。一般分为经典Seldinger术和Seldinger改良术。经典Seldinger术是用带针芯的穿刺针穿透血管前后壁,退出针芯,缓慢向外拔针,直至血液从针尾溢出,再迅速插入导丝,拔出针,通过导丝引入导管,将导管放至血管[5]。改良术和经典Seldinger术的区别是,前者不用穿透血管后壁,并发症少。在一般情况下,改良法较多地应用于临床,而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的特点是四肢循环差、血管凹陷,发现使用经典Seldinger术作深静脉置管患者的成功率明显高于改良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86例,按照住院号先后顺序分组,单号为观察组、双号为对照组。观察组49例,其中男28例,女21例,年龄25~68岁,平均48.5岁。对照组47例,其中男27例,女20例,年龄16~78岁,平均53.6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法。观察组采用经典Seldinger术行深静脉置管,选用美国Arrow中心静脉导管1套,患者去枕仰卧,头转向对侧,一般选取右锁骨中点内侧1~2 cm处为穿刺点;针尖指向头部方向,与皮肤呈10°~30°角;带针芯的穿刺针经皮肤、皮下组织穿透血管前、后壁,退出针芯,缓慢向后退针,退至有血液从穿刺针尾端缓慢溢出时,即插入导丝,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无菌纱布覆盖后,上方粘无菌透明贴膜固定。对照组采用改良Seldinger术行深静脉置管,同样选用美国Arrow中心静脉导管1套,并使患者去枕平卧卧,头转向一侧,依然选取右锁骨中点内侧1~2 cm处为穿刺点;针尖指向头部方向,与皮肤呈10°~30°角;用不带针芯的穿刺针直接经皮穿刺血管,当穿刺针穿破血管前壁,进入血管内时,即可见血液从针尾处缓慢溢出,再引入导丝导管即可,无菌纱布覆盖后固定。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及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置管成功率的比较

观察组1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59,P

2.2 两组患者相关并发症的比较

观察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89,P>0.05)(表2)。

3 讨论

3.1 经典Seldinger术可提高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深静脉置管的成功率

由表1可以看出,经典Seldinger术1次置管成功率为92%,高于对照组1次置管成功率的38%,这是因为,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的表浅静脉塌陷,毛细血管充盈迟缓,常规途径很难一次穿刺成功。虽然经典Seldinger术会穿透血管的前后壁,增加了损伤的风险,但是穿刺成功率的提高,给患者的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使救治效果大大提升。

3.2 经典Seldinger术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改良Seldinger术

表2显示,经典Seldinger术在穿刺置管引起的静脉炎、组织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高于改良Seldinger术,与前者穿刺行径损伤范围过大有关,所以在置管后的护理中应更加重视和加强对经典Seldinger术引起的并发症的护理。

3.3 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3.3.1 静脉炎的预防 机械性静脉炎发生时间一般在置管1周内[6]。预防静脉炎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消毒穿刺部位时消毒剂不宜过多,要待干后再行穿刺[7]。换药时尽量避免引起导管移动,减少导管对血管的刺激[8]。

3.3.2 出血血肿的预防 穿刺时尽量使用细针,避免反复多次穿刺损伤血管壁。一旦有出血应给予加压止血,延长压迫的时间,避免压迫点移位。另外,由于经典Seldinger术是斜行穿刺,皮肤针眼与前后两层血管壁的针眼都不在同一点,如果拔针时只按压皮肤针眼,血管壁的针眼没有得到按压,都是产生血肿的原因[9]。

3.3.3 导管堵塞的预防 深静脉置管患者长时间输注肠外营养、血液黏度过高或肺部有感染并发剧烈咳嗽时。为避免导管堵塞,最好使用输液泵输液[10-11]。输液前应先用注射器回抽,回血通畅后给予生理盐水10 ml冲管后方可输液[12-13]。导管内如有回血,应立即用生理盐水冲管,防止凝固,堵塞管腔。

4 小结

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虽然病情危重,但有效的抢救措施与恰当的护理起着重要的作用[14]。在实践中,感受到经典Seldinger术用于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的深静脉穿刺置管的效果好,成功率高,缩短了抢救时间,为患者赢得了更多的救治机会,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闫绍慧.深静脉穿刺在临床急救中的操作体会[J].吉林医学,2010,31(35):6623-6624.

[2] 董薇.深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J].第四军医大学吉林军医学院学报,2003,25(2):113-115.

[3] 王伟,王丙节,胡洪文,等.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在抢救重症创伤病人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2006,7(11):108-110.

[4] 刘寨东.Seldinger技术改良法单人置鞘操作流程的探讨[J].食品与卫生,2007,9(2A):29-30.

[5] 吴青霞.经典seldinger术在补救留置针穿刺失败中的应用[J].青海医药杂志,2014,44(7):55-56.

[6] 何丹.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J].当代护士(中旬刊),2008,(5):9-10.

[7] 蔡昌兰,黄叶莉,谭敬华,等.改良seldinger技术应用于PICC置管的护理[J].护理杂志,2010,27(11B):1717-1720.

[8] 张淑青,张灵芝,乔莹,等.血液病患者PICC置管机械性静脉炎预防的护理体会[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0,24(4):311-314.

[9] 俞莉,冯敏芳,蔡小妮,等.深静脉导管拔管后按压时间的临床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8,23(3):42-44.

[10] 杨国凯,罗开元,刘文卓,等.两种中心静脉置管方法的临床应用比较[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4,11(2):86-88.

[11] 彭巧云.深静脉置管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116-117.

[12] 熊春兰,叶美珍.241例深静脉穿刺置管患者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27):4056-4057.

篇5

什么才是大多数人公认的经典?文学批评对文学经典的建构有重要意义。以柳永的词《蝶恋花》为例,这首词在古代并没有多少影响,因为王国维《人间词话》引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作为人生一种境界,于是得到公众认同。王兆鹏所做的排行榜,是古代文学批评方式的现代转换。其实古人早已有品评诗歌的方式,面对现有的庞杂的诗词选本,以文献资料和数据的科学统计为依据做一个新的选本,不失为对今人推荐经典的一种尝试。

那么,当代作品中有没有经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认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之经典的标准,不能用几十年、几百年前的标准来套现在的作品。所有的批评应建立在更为客观、广博、有历史感的基础上。“今天要在新的世界性文学、中国文化自我更新、中华文学自我创造的语境中来理解,才能产生经典。应该向读者推荐这个时代的经典。”以被援引、被借阅次数的多少等统计数据为依托,借用统计学的方法来制作阅读的指南针,或许对推介今日经典亦有启发。

拉近经典与读者的距离

经典作品尤其是古代经典,容易让现代人产生距离感。这就需要在保证内容品质的前提下,采用现代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人们对经典的阅读。在大学的实际教学中,王兆鹏注意到这个问题。他结合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来讲授古典文学。他尝试用“情景还原”的方法对古诗做意境讲解,不用文字而用图像,要求学生充分利用照片、画面等多种电子形式来表达自己对古典文学的理解。“学生做起来觉得有意思,有兴趣了,这才会回归到纸本阅读。”

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接触经典的主要途径仍然是传统的出版物。据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文学编辑室主任周绚隆介绍,人文社每年经典作品的重印书占比达60%,超过新书。但如何将经典作品推广出去,还需下一番功夫。“我们提出一个概念——古典的内容、时尚的形式。”周绚隆说。中华书局副总编辑顾青认为,“经典需要普及”。中华书局所做的工作,就是使大众将原来看不懂的典籍都能看懂,以前是学者看懂,现在大众也能看懂,好的学术内容应该为大众服务。“我们会根据不同的受众群体来做古籍的注释和文白对照等工作,扩大受众面。下一步,还将做一些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选本。”此外,还得符合推广的规律与要求,做大品牌,做好营销,尽量让资源效益最大化。

经典走进当下路正长

经典阅读是一种精品阅读。目前,出版市场上经典作品的版本非常多,鱼龙混杂,让人眼花缭乱。“选本太多,有好的也有粗制滥造的,客观上说粗制滥造的多。”周绚隆说,粗制滥造的文本必然会伤害经典,伤害读者的阅读体验。

经典阅读的推广活动形式多样,但往往有南辕北辙的现象。在顾青看来,对于经典的推广,切忌热情有余而学养不足,“选择高品质的文本做推广工作,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盲目的阅读只会适得其反。”再比如高考语文试题,设置文学常识的考查和诗词填空等题型,目的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阅读经典,但最后往往变成学生以大量的背诵来应付考试,造成了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反感。毕竟只有体会了经典的美,才能从根本上热爱经典。

经典阅读是一种文化传承,要让读者在文化传承的语境中接受经典作品。今天的文化多被娱乐、享乐所占据,如果没有对经典的坚守,文化的平面化、粗鄙化、无聊化就将不断扩大。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何让经典走入当下生活,进入大众视野,深入阅读者心中,是一道待解的课题。

(摘自《人民日报》2012年5月15日)

思考吧

1.文章标题为“经典离我们有多远”,那么,作者为什么提出这样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代作品的经典性是怎么产生而得到公认的?制作经典作品阅读指南所依据的现代方法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让古代经典走进大众读者就要消除距离,那么,文章提出了哪些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本文后,你懂得了在今天阅读经典作品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6

认知功能障碍属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要症状之一。近年来,部分医学报道指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能够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1]。为了进一步了解氯氮平、奎硫平、奥氮平等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试验对比研究了上述三种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与经典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现将主要研究过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6月~2010年9月入本院治疗的1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符合:①年龄18~60岁;②符合我国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第3版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③病程2~8年,其间发作至少1次;④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70分,其中至少1项精神症状≥4分,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CGI)严重度≥4。患者排除标准为:①入组前30 d内曾服用过抗精神病药物;②精神发育迟滞、有严重器质性疾病的患者;③属于难治性精神分裂症;④半年内曾作电休克治疗;⑤怀孕和哺乳期妇女[2]。患者入组之前均由监护人签订知情同意书。4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患者以往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情况,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一般精神病理、阴性症状、阳性症状、PANSS总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言语智商和WAIS总IQ同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用药方法:将1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地分配至氯丙嗪组、氯氮平组、奥氮平组和奎硫平组。药物剂量逐步增加,氯丙嗪组320~400 mg/d,平均(373.1±97.9) mg/d;氯氮平组340~400 mg/d,平均(387.3±113.2) mg/d;奥氮平组10~20 mg/d,平均(15.6±4.3) mg/d;奎硫平组650~800 mg/d,平均(733.4±211.5) mg/d。如果急性期出现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可让患者服用抗胆碱药,但是时间不能持续2周。治疗过程中,各组患者不合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经过12周治疗以后,患者病情稳定后(PANSS总分≤60分或者PANSS减分率≥50%)可以维持24周的固定剂量。

临床评估方法:借助PANSS评定,基线、治疗12周内前6周每周进行1次评定,后6周每周进行2次评定。再之后,每4周进行1次评定。进一步以TESS、ESRS、HAMD17进行评定,评估时间与PANSS的评定时间是一致的。

认知功能测定:认知功能包括运动技能、执行功能、注意力、学习/记忆能力的测定。选用手指叩击试验、连线试验、韦克斯勒记忆测定(wechsler memory scale,WMS)、持续操作功能测定(continuous performance task,CPT)、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HVLT-R)、言语流畅性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为测定工具[3]。

1.3 统计处理方法

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包对统计结果进行统计处理,以P

2 结果

经过12周治疗以后,氯氮平组、奎硫平组、奥氮平组患者认知功能显著改善(P

3 讨论

本组试验结果表明,奥氮平组、氯丙嗪组、氯氮平组、奎硫平组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经过12、24周的治疗后,较之基线,患者认知功能均有所改善,其中后3组患者认知功能得到显著改善,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与已有研究文献的报道结果一致[4]。此3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改善程度小于部分文献报道的数据结果[5-6],其内在原因可能是选取研究对象的差异,本研究均以慢性复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基线测定时有2周过程,造成基线时有部分患者已接受了药物治疗。

综上所述,不同种类的抗精神病药物会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产生不同的影响,经典抗精神病药如奥氮平等能够些许改善患者认知功能,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嗪、氯氮平、奎硫平等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且同类别药物改善患者认知功能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希望本研究成果能够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借鉴,进一步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压力。

[参考文献]

[1]肖晓杨,谭小林,林晖.抗精神病药治疗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0,39(4):26-27.

[2]Keefe RS,Seidman LJ,Christensen BK,et al.Long-term neurocog-nitive effects of olanzapine or low-dose haloperidol infirst-episode psychosis[J].BiolPsychitry,2006,59: 97-105.

[3]刘文庭,杨云霞,赵涛.阿立派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6):12-14.

[4]高存友,甘景梨,杨代德.中药调理对军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7,33(5):312-313.

篇7

大数据;统计学;教学改革

一、引言

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现在的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科技发达,信息流通,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生活也越来越方便,大数据就是这个高科技时代的产物。大数据具有以下的鲜明特点:第一个特征是数据量大。第二个特征是数据类型繁多,多类型的数据对数据的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个特征是数据价值密度相对较低,如何通过强大的机器算法更迅速地完成数据的价值“提纯”,是大数据时代亟待解决的难题。第四个特征是处理速度快,时效性要求高,这是大数据区分于传统数据挖掘最显著的特征。统计学专业是与数据分析处理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之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不仅为统计学专业的发展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挑战。传统的统计学专业已不再适应大数据时代的信息爆发式增长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对统计学专业进行重新定位,并在此基础上调整相关课程,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以及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二、统计学专业改革的建议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如果说以往的统计学专业是以培养简单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那么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社会不仅仅需要会应用基础统计知识处理相关领域的问题的单一的应用型人才,而是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数据时代下的统计学专业的人才除了应该具备基础的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之外,还应该了解相关应用领域的背景知识,而且应具备很强的自我学习能力,以适应大数据时代数据量大,总类繁多,时效性高等发展特点。因此,统计学人才培养目标应该重新作出调整,应该以培养全新的“复合型”统计人才为新的目标。

(二)课程设置的调整随着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随之而来的就是应该对不再适应时展要求的课程进行必要的调整。首先,大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与以往的经典分析方法有很大不同,以往的统计分析方法主要是建立在抽样基础之上,而大数据时代信息处理迅速,信息获得途径广泛,而且信息价值密度低,这就要求数据处理时,可以以全体作为样本,而不是进行抽样;分析时必须考虑所有数据而不是剔除所谓的异常数据。因此,以往的经典统计分析方法已不再适应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必须适当的调整经典分析方法的课程设置,增加新的适用于大数据分析的课程。其次,随着数据量的爆发式增长,所有的统计工作对计算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统计学专业的学生不仅掌握统计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同时应该熟练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相关知识,因此,在课程安排时,应注意计算机相关课程的适当增加。基于上述原因,可以考虑增加如下课程:机器学习,模拟算法,数据挖掘,R语言软件分析等课程,同时适当降低传统分析方法课程的学时比重。此外,为了使学生能够对相关应用领域的背景知识有所了解,可适当增设与应用领域相关的通识课程。

(三)教学模式与手段的创新以往的教学模式,通常是以课堂教学,掌握书本经典理论为主。虽然,传统教学手段有着学生理论基础扎实等诸多优点,但是同时也存才学生过于偏重理论知识的掌握,动手能力不足,理论与实践脱节等缺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统计学专业自身具有鲜明的应用专业特点。只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手段显然不再适合大数据时代的需要;同时,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手段日益丰富多彩,为传统教学的创新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因此,为了适应大数据时代人才的要求,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模式,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加大实验教学的比重,在传统教学外,增加社会实践环节,引入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全新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从而为以后使用大数据时代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通常是采用书面考核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随着时代的发着,单纯的笔试评价不足以衡量学生的全面能力,最后导致出现高分低能的情况的出现。为了适应大数据时代对人才多方面能力的需求,必须对传统的考核评价体系做出适当的调整,以评价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尤其是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和应用相关理论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可以采用多种考核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如:增加平时的考核力度,增加实践项目的考核,通过布置适当的项目论文,采用答辩的形式,以锻炼学生适应以后工作,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传统教学评价体系通常是单方面的,只有对学生成绩的评价,为了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可采取双向教学评价体系,如:增加学生对教学环节的评价体系。以及教师间同行间的评价体系等。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初诊小细胞肺癌患者病例,抽取其中的2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6例,女7例;年龄43~84岁,平均(63.5±13.4)岁。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将以上23例研究对象分别以经典临床分期法和18F-FDG PETCT法分成局限期与广泛期。对这两种分期方法的分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对患者的生存期进行随访观察。

1.2.2 检查方法 检查中所用仪器为GE Discovery LS PETCT仪,所用显像剂为18 F-FDG,pH值为5~7,放化纯度大于95%。在接受检查前所有患者均需要禁食6h以上,将血糖控制在低于8mmol/L的水平。经肘静脉对0.12~0.15mCi/kg18 F-FDG予以注射,并保证患者处在安静且避光的状态下进行为期60min的休息,而后对其展开PETCT全身扫描。扫描相关参数为:电压140kV,电流80mAs,层厚为5 mm,间隔为4.25mm,扫描范围在颅底到股骨近段之间[2]。

1.3 图像处理 在图像处理结束后,由2名专业医师以及1名影像科医师在Xeleris工作站上对PET、CT以及PET/CT图像进行阅片,并采用ROI技术对PET 图像原发病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进行测定,而后对患者展开临床经典分期,即LD/ ED。

1.4 数据处理 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

2 结 果

2.1 分期结果 经18F-FDG PETCT分期结果得知,本组23例患者确诊为局限期者12例,占52.17%;广泛期者11例,占47.83%。经典临床分期结果显示为局限期者14例,占60.87%;广泛期者9例,占39.1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生存期随访结果 本次研究对23例患者均进行了为期6个月以上的随访,结果发现,经典临床分期组局限期患者的生存期为(24.3±10.4)个月,广泛期患者的生存期为(11.8±7.6)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SCLC 为未分化癌的一种,通过治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一般为2~4个月。绝大多数SCLC对化疗以及放疗十分敏感。现阶段常用的治疗方案为: LD为联合化疗以及放疗,对早期患者一般可采取手术治疗[3];而针对ED则是以联合化疗为主,放疗在ED 中的价值依旧存在较大的争议。众多的临床研究已经证实,合理有序的综合治疗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延长生存期。然而常规影像学分期方法的检查周期相对较长,且准确率也很难得到满足[4]。本次研究证实,采用18F-FDG PETCT对患者进行检查显像,一次扫描便能够对全身情况进行充分了解, 还可以利用18F-FDG 的摄取对肿瘤的生长代谢活性进行充分的显示,又由于准确的定位效果,可以更早发现、及时诊断以及准确分期,从而能够更好地对临床治疗进行指导,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程继荣,王淑琴,祖木热提,等.87例小细胞肺癌多因素生存分析[J].肿瘤基础与临床,2009,22(2):148-150.

篇9

1.1 一般资料

9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A组)49例,,对照组(B组)43例,排除确诊前30d之内服用抑酸剂、剂、抗菌药物及对阿莫西林药物过敏者。两组一般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表1 A组和B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略)

1.2 Hp检测方法及判断

治疗前胃镜下活检取胃窦部黏膜2~3块,行快速尿素酶试验,观察时间为30min,同时行胃黏膜组织Giemsa染色,两者均阳性定为Hp感染,治疗结束后第7周复查胃镜,同时再行胃黏膜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组织学Giensa染色,两者均阴性定为Hp根除。

1.3 治疗方法

A组采用序贯疗法:奥美拉唑胶囊(商品名:金奥康)20mg 2次/d,阿莫林胶囊(商品名:阿莫灵)1.0 2次/d 治疗5d后改为奥美拉唑胶囊20mg 2次/d,克拉霉素(商品名:安吉尔宁)0.5mg 2次/d和替硝唑0.5mg 2次/d 治疗5d,疗程结束后再行奥美拉唑胶囊20mg 2次/d 治疗1周。B组采用经典三联疗法:奥美拉唑胶囊20mg 2次/d、阿莫林胶囊1.0 2次/d、甲硝唑0.4 2次/d,治疗7d,疗程结束后,再给予奥美拉唑胶囊20mg,2次/d 治疗10d。

1.4 溃疡愈合情况观察

于治疗开始第7周复查胃镜,观察溃疡是否愈合进入S期,即溃疡白苔消失,新生红色黏膜出现或红色渐变为白色。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Conise statisfics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行卡方检验处理。

2 结果

2.1 经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愈合率见表2。统计学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溃疡愈合率无显著性差异。表2 溃疡愈合情况(略)

2.2 经治疗Hp根除率统计学分析,两种治疗方法有显著性差异。见表3。表3 Hp根除情况(略)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无显著性差异。见表4。表4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略)

3 讨论

近年来Hp的根除率有所下降,甚至经反复治疗,Hp根除率仍无明显提高,耐药菌株的出现为其主要原因,研究发现复治者比初治者Hp根除率明显降低,Hp治疗最大难题是Hp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也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由于使用抗生素而产生选择压力,特别是在亚致死剂量的抗生素浓度下,这种自然突变产生的耐药菌株,迅速筛选出来,如联用两种以上抗生素,耐药的菌株产生的可能性,将下降,故合理联合抗生素治疗是提高根治Hp的治疗方向,本研究发现序贯疗法较经典三联疗法在十二指肠溃疡的根治Hp感染一线治疗有较好的前景,其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1)序贯疗法疗程为10d长于经典三联疗法,美国胃肠病学院(ACG)新Hp感染治疗指南提示,7d疗程可能比14d疗程根除率更低。(2)联合用药为四联,抗生素的耐药菌株产生可能更低,Hp 的补救方案用铋剂四联,机制可能类同。(3)抗生素用药有先后顺序,可能由于奥美拉唑和阿莫西林应用后,克拉霉素及替硝唑更易接触到Hp,有研究发现阿莫西林与克林霉素联合应用后可降低克林霉素耐药性[3]。(4)Hp耐药的程度与过去使用该药物的程度正相关,Hp菌株对甲硝唑的耐药率大于克拉霉素,我国甲硝唑的耐药率25%~35%,克林霉素耐药率相对报道较少,广州上海两地报道为4.8%和7.5%[4]。替硝唑使用程度低于甲硝唑,替硝唑代替甲硝唑,以减少Hp的原发和继发性耐药率,提高治疗依从性。

序贯疗法与经典三联疗法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疗效、不良反应相当,前者Hp 根除率高,可作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Hp根治的一线治疗。

参考文献

1 孙大裕,戎兰.消化性溃疡.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866~1869.

篇10

PENGBo,LI Zhe.Bayannaoer City Hospital,Bayannaoer 015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tracheal intubation success ratio between inseting a laryngoscope into mouth form middle(improvement method) and right(classicalmethod).Methods Review comparison research between the patient 30 cases which tracheal intubation using inprovement method in 2009 and 28 cases with classical method in 2008.Results The success rate of two tracheal intubation methods respectively is:30/30 and 26/28,the improvement method have many merits.Conclusion The ordinary circumstances,using the method inseting laryngoscope lens into mouth from middle for tracheal intubation.

【Key words】 Tracheal intubation; Laryngoscope lens; Direction; Success rate

在临床中我们多采用让镜片从患者右侧口角插入,用镜片的侧翼把舌体推向口腔左侧的方法进行气管插管,并将其视为经典方法。而我们自2009年试用口腔正中置入喉镜,沿舌体中线弧度的顺应性抵达舌根方法(改进法)行气管插管30例,发现此法效果令人满意。特与2008年同期口腔右侧置喉镜气管插管法进行了回顾性对比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实验组选用2009年5月至11月我院呼吸科对呼吸衰竭需行气管插管的患者30例;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51.9岁,均采用口腔正中喉镜置入法插管。对照组选择2008年同月份呼吸衰竭需行气管插管的患者28例;男17例,女11例,平均年龄52.7岁,均行口腔右侧侯镜置入法插管(也可称经典组)。两组患者均无明显的困难气管插管指征。

2 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气管插管的成功率分别为30/30和26/28,二组无有统计学差异(P>0.05,χ2=2.20)。试验组患者在显露声门方面较对照组满意,且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篇11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病毒性肝炎患者169例,男117例,女52例;年龄19~86岁,平均50.09±15.28岁。急性肝炎39例,慢性肝炎74例,肝炎肝硬化56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及分型按2000年9月中华医学会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执行[1],并排除引起补体C3、C4下降的疾病。

方法:①标本采集:被检者于入院后早晨空腹采集静脉血3.0ml各2份,放入37恒温箱约10分钟,及时分离血清,置-30℃冰箱冰冻保存统一测定。②补体C3、C4检测: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用贝克曼仪器。按说明书方法进行操作。③HA检测:采用化学发光法,用源德仪器。严格按说明书方法进行操作。

统计学处理:用EXCEL建立数据库,所有数据均以(X±S)表示,用SPSS16.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齐组用LSD检验,方差不齐组用Tamhane检验。补体C3、C4与HA的相关分析予Pearson相关分析。

结 果

补体C3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化呈下降趋势:不同组间有统计学意义:急性肝炎与慢性肝炎组P<0.01,急性肝炎与肝硬化组P<0.01,慢性肝炎与肝硬化组P<0.01。P值均<0.01。

补体C4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呈下降趋势:急性肝炎与慢性肝炎组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肝炎与肝硬化组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肝炎与肝硬化组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

HA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呈上升趋势:急性肝炎与慢性肝炎组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肝炎与肝硬化组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肝炎与肝硬化组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C3、C4与HA的相关性:C3、C4与HA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21、-0.27,P值均<0.01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讨 论

补体是由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正常血清及组织液中的一组具有酶活性的糖蛋白,是机体重要的免疫效应系统之一。在病理情况下补体被异常激活并消耗,导致血清中补体水平发生改变,因此通过检测补体C3、C4水平能反映肝脏疾病进程、肝纤维化程度,有助于疾病的诊断,更好的选择治疗方案。

本研究显示补体C3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组中有统计学意义;补体C4在急性肝炎与慢性肝炎中,P>0.05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在早期,病毒及轻微炎症提供接触表明,使补体C3激活,产生旁路途径,补体C3下降,此时经典途径可能尚未激活,补体C4尚未参与,故C4无明显下降。导致本组检测结果的原因可能是:①随着肝脏炎症进一步加重,抗原-抗体复合物产生,免疫复合物的形成,经典途径同时激活,补体C4参与,C4下降,补体C3进一步下降;且在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由于门体侧枝循环建立,内毒素大量入血,经典途径及C3旁路亦同时被激活,消耗大量补体[2],使补体C3、C4含量明显下降,尤其肝硬化患者更明显。②肝脏是合成补体的主要器官,补体C3由肝细胞合成分泌,当肝脏功能受损时其含量可明显下降[3],其下降程度与肝受损程度一致[4]。

当感染、炎症或组织损伤时,肝细胞可出现不同程度坏死,随着肝细胞的广泛坏死,残存肝细胞再生,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Kuffer细胞亦可能参与补体C4的合成,同时Kuffer细胞、肝细胞有合成胶原功能,从而使HA增多。而HA是目前众多纤维化生化指标中最为敏感和特异的指标,它对早期肝纤维化的价值最高,同时也受肝脏炎症程度的影响[5]。HA升高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稳定的正相关[6]。本结果表明,补体C3、C4与HA均呈负相关,特别是补体C3的相关性较好。故补体C3、C4的逐步下降提示HA的逐步升高,预示肝脏逐步出现肝纤维化,逐渐向慢性肝炎、肝硬化发展。

本研究显示,随着肝炎的慢性化及肝细胞损伤程度的进展,肝病患者补体C3、C4水平不断下降,这与其他学者报道相同[7]。另有研究表明,补体C3<0.55g/L是病情严重的重要标志之一[8]。而事实上在本研究中,肝硬化组大多数补体C3<0.55g/L,符合以上观点。补体C3、C4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病人的肝功能情况,故二者也是反映肝损伤的重要标志。补体C3、C4下降与HA均呈负相关,当补体C3下降,提示肝脏有损坏,当补体C3进一步下降,特别<0.55g/L,且补体C4出现下降明显时,需注意肝脏出现肝纤维化,可能已达到肝硬化。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防止慢性肝炎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尤为重要[9]。如能早期诊断肝硬化,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病情可得到有效控制。

本文结果与有关文献报道基本相同[10]。本结果表明,随着肝脏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及肝纤维化的进展,补体C3、C4不断下降,尤以肝硬化患者明显,可反映肝脏轻重度炎症的变化及一定程度上的肝纤维化的程度。故血清补体C3、C4水平测定,对肝病患者的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对肝纤维化有辅助诊断。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病杂志,2000,8(6):324.

2 王超,高志红,贾红玲.肝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及其意义[J].医师进修杂志,2002,25(8):21.

3 谢风,李辉,刘铁梅,等.肝脏疾病患者血清中补体的变化[M].中国实验诊断学,1998,2(4):207.

4 程玉萍,许亚辉,孙婷.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CRP和补体C3的变化及其意义[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5):4816.

5 陆燕婷,汪太松,顾欣.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在各型肝病诊断中的应用[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杂志,2010,17(6):350.

6 柳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在慢性肝病诊断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杂志,2010,12(31):82.

7 韦丽霞,唐任光,杨柳,等.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检测在肝炎诊断中的意义[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6,28(4):266.

篇12

1 应用领域

1.1 对经典医籍的研究

对经典医籍方证用药的研究是目前应用统计学方法研究中医医案较多的类型之一。主要集中在对一些经典古代医籍的整理、数据库的录入及建立、人工智能查询、方证用药、症状证型等的研究,但目前更多的是用于方药的研究。如郑氏[2]研究了《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门共44个医案50诊47个汤剂处方,分析出了胃脘痛门的用药特点。此外,程氏[3]研究统计了《临证指南医案》中有关咳嗽的医案143案156诊,总结出了外感、内伤多个核心方。

1.2 对症状的研究

在中医证型的研究过程中,较多的是对症状、体征、舌脉的研究,一般多应用回归分析,研究证型与症状的相关性。该方法对于中医规范化研究将有很大裨益。如赵氏[4]根据中医理论和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标准中肝郁脾虚、瘀血阻络证,选择了临床上常见的26项症状、体征,对肝郁脾虚+瘀血阻络证91例患者的症状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症状、体征与证型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提示临床所选26项症状、体征与病情有很好的相关性,能较全面地反映肝郁脾虚+瘀血阻络证。

1.3 对用药规律的分析

在应用统计学原理及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中医医案的过程中,研究最多的就是用药规律。因中医用药的频次统计方法简单,易于操作,且能总结出一些疾病治疗的基本方药。周氏等[5]就明清时期消渴案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广泛收集了反映明清时期医家各学派的医案资料59例进行统计分析,寻求治疗消渴病的用药规律。黄氏等[6]进行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用药规律分析,探索中药内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剂的用药规律。采用检索方法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处方l23首、中药146味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总结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用药规律。

1.4 对方剂的研究

除了中医医案的用药规律,统计分析方法较多地应用于对一些中医经典方剂的证治规律探索,明确中医药方剂应用证型、治法,通过研究能较好地指导临床用药。张氏[7]对《金匮要略》苓桂术甘汤证古今医案共158例进行了统计分析,从发病规律、辨证规律、用药规律及其在临床疾病中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了该方证的病因病机、诊断指标、舌苔、脉象以及用药规律等。此外,何氏等[8]研究了五苓散方证的证治规律,通过从11部古今医案专著和40余种现代期刊中采集的3633例五苓散主治医案的统计分析,得出五苓散方证的主症、舌苔、脉象、基本病机,并考证分析了五苓散方证主治用药规律及其与现代医学疾病的联系。李氏等[9]通过对古今生化汤证204例医案的全面系统统计分析,阐明了生化汤证证治规律、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1.5 藏象研究

建立中医医案的数据库,还能拓展研究领域,加强学科间的联系。如孙氏等[10]用统计学方法研究中医藏象理论,利用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信息研究室“中医药基础数据库”中的方剂文献数据库,取其中记载了3个及3个以上适应症的方剂663个,作为考察用统计学方法进行中医理论研究的方法学可行性的预试验数据。结果显示,中医藏象理论中的五行学说相关内容有一部分得到了验证,但有更大的部分没有得到验证。由于用于分析数据的局限性,分析的结果只具有参考性和启发性,整个研究的更大意义在于依据对中医理论发生发展的认识,考察用统计学方法进行中医理论研究在方法学上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1.6 中医医案数据库的建立

统计分析方法尚应用于中医医案数据库的建立,进行人工智能查询分析中医医案,但目前这项工作尚处于探索完善阶段。吴氏等[11]采用计算机C语言开发古今医案查询统计分析系统,并在对医案中的词语进行词素解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查询专用主题词表,采用主题词与逻辑运算符组合的查询方式,且在正式查询前对查询表达式进行合法性检查,按症状、病机、治法、药物4个方面进行相关频次统计,并以超级链接的方式为查询者提供具体原始信息。该系统具有便于多角度统计分析医案的特点。

2 中医医案研究中的统计分析方法

2.1 频数分析法、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该方法为早期中医医案研究的主要分析方法,仅对某一变量的出现次数进行频数分析或相关性分析。如郭氏等[12]针对感音神经性耳聋10年临床医案共1688例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就年龄、病因、病程、预后、辨证规律、耳聋分级、临床检测手段、用药情况等进行了频数分析,揭示了该病的发病特点和辨治规律,探讨其诊断标准、疗效标准和用药规律,以期为正确治疗该病提供理论依据。该方法简单易行,在以往的医案研究多见,但由于中医医案的复杂性,往往很难达到更高的分析要求。

2.2 Logistic回归分析

近年来,中医医案研究中应用最多的是Logistic回归分析。在医案研究中,Logistic回归是根据判别对象若干个指标(在证候研究中通常是症状、舌、脉等变量)的观测结果判定其应属于哪一类(如证型、方剂的疗效均可看作要进行判别的类)的统计方法。研究者通常是通过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收集患者的症状,并根据传统的辨证理论对每个患者进行辨证,确定为某证,然后采用判别分析和回归分析建立症状与证之间的判别函数,达到筛选和确定证候相关症状的目的。从氏等[13]总结了历史上著名医家医案22 459条,筛选变量,通过统计软件进行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统计分析,选出肺病的常见临床证候、与某一证候正相关和负相关的病因或病理结果、症状和用药,并定量地表达了这些病因或病理结果、症状及用药对该证候的重要性。

2.3 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对象间的相关程度进行类别的聚合。由于聚类分析并不作出最后的结论,而是对整个样本资料按指标和样品的相似程度进行归类,以利于研究者的下一步分析,故属于探索性分析。如郑氏[14]在查阅大量古今中医文献的基础上,以明清医家论治骨痹的理论、方药、医案为主要辨析依据,分析研究了明清医家论治骨痹(骨关节炎)用药规律;采用R型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寻求古代名医的处方用药结构规律;根据系统聚类的结果,表明当归与甘草、牛膝与杜仲等是相关性较大的因子。

2.4 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也称为主分量分析,是将观测变量分类,将相关性较高即联系比较紧密的变量分在同一类中,而不同类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则较低。在证候研究过程中,证候指标多而杂是一大特点,如果直接用这些指标进行回归、判别或相关分析,常会出现回归结果不稳定、判别函数变化较大等现象,有时甚至因为增加或减少几个病例,导致回归或判别结果产生很大变化。这主要是指标太多、变量间存在多重共线性关系。此时,若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或因子分析进行降维处理,用具有代表性的少数几个新变量行进一步统计分析,能很好地克服一般回归、判别分析的不足[15]。

2.5 多元统计分析的综合应用

单一的统计方法虽然在处理数据时存在诸多问题,但两种或几种统计方法的联合运用将有助于消除不同统计方法的缺陷,提高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如王氏等[16]对大规模现场流行病学资料(3909例),在变量的相关性及多重共线性分析并结合文献的系统分析及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应用SAS软件对有显著性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以探讨中医中风病证候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提示多元统计分析是揭示中医证候复杂关系的有效方法。

3 结语

近年来,应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中医医案已经取得相当大的进展。统计分析法可应用于对中医医案证型的规范化研究、方药的应用规律、证型相关性研究、方证的研究等方面。此外,尚可用于中医医案数据库的建立,完善人工智能查询分析医案系统。统计分析方法已从单一频次统计分析过渡到多种较复杂的统计方法及其联合应用。但总体而言,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存在很多不足,如一些重要医案的数据库统计分析系统尚未真正建立统一、统计分析方法使用不规范等,有待完善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 童.中医文献研究中统计学应用概况[J].中医药学报,2005,33(2):58.

[2] 郑 璇.《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用药统计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 2006,17(1):122.

[3] 程文江.《临证指南医案》中咳嗽医案的统计分析[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2,26(1):15-16.

[4] 赵晓威.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加瘀血阻络证宏观指标统计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2(2):88-89.

[5] 周 君,冯 妍.明清时期消渴病案59例用药统计分析[J].国医论坛, 2005,20(6):18.

[6] 黄春梅,苏培基,李大刚.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用药规律分析[J].湖北中医杂志,2006,28(9):36-37.

[7] 张 琦.苓桂术甘汤证治规律研究[J].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95,18(1):8-10.

[8] 何新慧,何建利,卢林耿.五苓散方证证治规律研究[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14(3):15-18.

[9] 李朝平,刘 新.生化汤证证治规律研究[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6, 13(2):19-21.

[10] 孙尚拱,高剑波,烟建华.用统计学方法研究中医藏象理论[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5,24(2):120-126.

[11] 吴中平,何新慧,柯雪帆.医案查询统计分析系统介绍[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3,37(3):54-56.

[12] 郭 宏.感音神经性耳聋医案1 688例统计分析[J].中医杂志,1997, 38(6):355-356.

[13] 从 华,张启明.肺病辨证用药的Logistic回归分析[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6(5):322-327.

篇13

幽门螺杆菌属革兰氏阴性菌,呈弧形或S状,宽约0.5mm,长约2mm[1]。Hp感染是胃炎和其他相关性疾病(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重要病因。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认定Hp为Ⅰ类致癌原[2]。根治Hp也成为消化科医生重视的问题。目前根除Hp的经典方案是传统的三联、四联疗法,即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甲硝唑)两种抗生素,加泵抑制剂、铋剂。当前克拉霉素和甲硝唑耐药率日益上升,采用经典的三联、四联疗法根治Hp,其疗效已大不如前,根治率降到了80%以下[3-4]。我院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Hp感

染患者85例,采用序贯疗法对比四联疗法根治Hp感染,其结果显示序贯疗法更占优势,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入选标准 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临床有腹痛、反酸、烧心等症状,经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慢浅表性胃炎或慢性糜烂性胃炎(非萎缩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患者85例。治疗前1周内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结果均未见异常者。

1.1.2 分组方法 随机选择对照组42例,男29例、女13例,年龄20~67岁,平均(57.90±10.02)岁;治疗组43例,男29例,女14例,年龄22~70岁,平均(63.70±16.23)岁。本研究已经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者的知情同意。)

1.1.3 排除标准 年龄70岁;伴有出血或幽门梗阻等并发症及胃肠道手术史;病理提示胃黏膜萎缩、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者;溃疡直径>20mm或胃溃疡患者活组织检查为癌性溃疡;有严重心、肺、肝、肾、神经系统及造血系统疾病等疾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药物过敏史;近4周用过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阻滞剂、抗生素或铋剂、激素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等药物治疗。

1.2 Hp检测方法及判断标准方法

治疗前在患者胃窦和胃体各取一块黏膜做快速尿素酶试验,同时进行13C-UBT试验,两项均阳性定为Hp感染,治疗组和对照组年龄、性别、疾病分类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均停PPI及抗生素满4周,经13C-UBT试验阴性者为Hp根除[5](选用机器型号:HG-IRIS200型13C红外光谱仪,机器厂家北京恒安邦科技有限公司)。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42例,采用四联疗法进行治疗:阿莫西林(石药集团,H13023964)1000mg+克拉霉素(科瑞药业,H10970156)500mg+奥美拉唑(太洋药业,H19990114)20mg +枸橼酸铋钾(丽珠集团丽珠药业,H10900086)220mg,Bid×10d;治疗组51例,应用10日序贯疗法治疗:前5d给予阿莫西林1000mg+奥美拉唑20mg,Bid;后5d给予甲硝唑(亚宝药业,H114020964)400mg+克拉霉素500mg+奥美拉唑20mg,Bid。两组保持治疗时间相同。奥美拉唑采取清晨和睡前空腹服用,抗生素餐后服用。

1.4 统计学处理

本组实验利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用x2检验、t检验,P

2 结果

2.1 比较治疗根除率

治疗组40例成功根除Hp,根除率为93.0%(40/43);对照组有33例成功根除Hp,根除率为78.6%(33/42)。经统计学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药物不良表现

治疗期间部分入选患者出现了口苦、腹痛、恶心等药物不良表现,以上均可耐受,停药后自行消失,不影响到患者的治疗。对照组中有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2例有腹痛,1例有恶心症状。治疗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主要症状为口苦。百分率分别为7.1%和1.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 安全性评估

85例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血、尿、便常规和肝、肾功能,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