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小学语文课后记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小学语文课后记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小学语文课后记

篇1

从以上两点看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后反思模式简单,记录内容简略,应付官差的多,上升到理论研究的少,不能应用到以后的教学工作,使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水平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语文教师的课后反思形同虚设。那么造成农村小学语文课后反思现状的原因有哪些呢?通过我课题组成员对我中心校的二十名专业小学语文教师的走访调查,研究分析得到以下几点是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

1.凭经验教学。百分之五的教师认为经验至上,每课的反思并不重要,凭自己几十年的教学经验也能把课上好。这些老教师接受专业培训的机会较少,对新的教学观点接触的少,及时接触了也不愿接受,我行我素。导致他们教学课后反思更是应付差事。

2.教学时间紧凑,导致教师的语文课后反思流于形式。问卷中百分之九十五的教师都能认识到语文课后反思对一名专业语文教师的发展尤为重要,但由于教学时间紧凑,对教师教学考核的压力又大,致使教师把更多的经历用到提高学生成绩上,使教师虽然在课后记录了教学中的精彩之处与不足但没有时间去真正的反思剖析。

3.教师职业倦怠。社会对教师行业的关注程度,学生家长对教师的不理解,教师职业圈中不合理、不公平现象等使教师越来越感到前途渺茫,缺乏职业探究精神,产生职业倦怠。

4.网络资源共享化。由于网络资源共享,大多数教师懒于动笔和动脑,不会什么都抱着上网去查的态度,不愿思考和研究。

5.专业理论知识匮乏。多数教师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较少。缺少专业培训机会,致使他们不能发现自己教学存在的不足,即使发现也不知如何解决。

篇2

我国教育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大好局面,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充分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而巧妙地练习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练习的目的:一是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在练习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二是检查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三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以前,只重视知识练习,不重视运用知识的练习。练习多是抄抄写写词语、组词、解释词语、机械地摹仿造句、按课文填空等,对于课后检查能力的练习不重视。有时把课后练习当作家庭练习练练,有时干脆上课讲讲算了。这种状况,不符合教材的要求,也不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甚至违背了教学原则,阻碍了学生独立探索能力的发展。

一、要精心设计练习题

小学生正处于大量识字、语言积累的阶段,要让课后练习真正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载体,应该进行多元的设计。

(一)练习设计要因人而异

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发展都具有个性特点,因此练习设计也要以人为本,体现层次性,应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供学生自主选择。

练习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维度的要求,让学生能发挥自主能动性,后进生吃得消,优生也有拔高的空间,保证了全体同学都能习有所得,都能得到锻炼、发展。

(二)练习设计应联系生活

生活是学习最广阔的天地,练习设计应该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引导孩子们学会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迈出自主探究的第一步。

练习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给学生打开了一片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学生增强了学语文识字的兴趣,还能从自主识字中发现构字规律,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从而达到比传统练习的重复抄写更好的效果。

(三)练习设计可以变写为画

画画是儿童最早萌发的兴趣之一,让孩子们拿起画笔涂涂抹抹,以图表意,让学生感兴趣,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了《四季》一课,可以让学生挑选自己最喜欢的季节画一幅画,指导学生仿照课文中的句子来介绍自己的画。

相同的练习内容采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明显画画比说写更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表现欲。

(四)练习可以设计成游戏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把课后练习设计为游戏,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知识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指导学生把学过的独体字和偏旁制作成识字卡,和同学一起玩游戏,看双方给出的卡片能不能组成一个新的汉字,在游戏中学生就不知不觉记住了大量生字。还可以和家长玩对对子游戏,在这种亲子游戏中记住的知识比靠机械背诵的更牢固。

学习了《黄山奇石》、《日月潭》等课文,让孩子回家当小导游向家长介绍文中的景观,并请家长给予评价,那些平时总是背不出课文的学生也兴致盎然。

同时,设计练习还应注意:一要设计单项练习,这种练习多用来巩固刚刚学过的知识,使学生掌握本课教材中的知识要点;二要设计综合练习题,这种练习多用来复习学过知识,并把新的知识综合进去,使学生系统地理解知识并转换为能力;三要设计跳跃性练习题,这类题是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能力。

二、练习的方法要多样

1.口头练习。口头练习以集体练习为主,通常是一个问题全班讨论,大家综合分析,集体订正,这种练习好处是练习的面广,密度大,学生思维活跃,处于竞技状态,最能培养学生快速思维能力。

2.书面练习。书面练习,以学生独立练习为主,通常是教师设计单项练习和综合练习让学生做。

练习时,学生的思维处于稳定状态,最有利于牢固掌握知识。过去比较重视书面练习,忽视口头练习;比较重视单项练习,忽视综合练习。其实,口头练习与书面练习同样重要。口头练习不仅学生进行口头表述能力训练,也可以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综合能力,在某种意义上讲比单项练习更重要。单项练习只能算一种过渡练习,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而综合练习是对许多方面知识的概括练习,检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而综合练习是对许多方面知识的概括练习,检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所以,我们绝不能忽视课堂练习,更不能忽视综合练习。

三、练习的批改

练习过程中,适当的批改是必要的,教师的指导是重要的。课堂练习时,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对待同一个问题可让他们各抒己见,鼓励他们争辩,教师应做一个出色的裁判员。对学生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思维动机,不同的表述方式要恰如其分地给予表扬、肯定、指点、辅导。这样不失时机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练习的效果必然好。书面练习不主张“学生做,教师改”这种做法,既不能减轻教师的负担,又不能把知识真正教给学生。在练习前,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指导,再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后,批改的形式要讲究科学性。对训练基础知识的练习,提倡学生自己批改;对训练学生能力的练习,提倡面批和书面批改相结合;对综合练习,提倡集体讨论批改。

同时批改时,设计一些批改符号和图案,通过运用“等级+符号、图案”的练习批改评价方式,构建“知识与技能”、“思维能力”、“学习习惯与态度”三维评价模式;多给予学生鼓励,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们不仅要让课后练习成为课堂所学的拓展和延伸,还要通过课后练习的精心设计,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课后能自主探究,增强学习自觉性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教学月刊》,陈永华,浙江,浙江教学出版社,2012.3

篇3

著名诗人郭沫若说过:“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意思是说,胸中藏有万千个词汇凭你调用,即使笔下有千钧重,写作时也能挥洒自如。而名著阅读恰恰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名著阅读”就可以成为那一“点”。名著阅读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同时在名著阅读教学中恰当运用心理因素可以有效促进教学的时效性,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吕淑湘先生曾说:“问语文学得好的人,都说是课外看书。”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教学的自然延伸和必要补充,它使课内知识得以迁移到课外去。发展性阅读作业要从“一课”教学引向“一本”阅读,学文后根据所学课文引到原著阅读中。课外的名人名篇往往都是作者精雕细刻的佳品,经过岁月的洗礼,仍表现出不朽的生命力。如中段阅读教学中的拓展性作业可这样设计:

“一课”教学 “一本”阅读

《蜜蜂》 《昆虫记》

《孔子拜师》 《论语》

《开天地》 《中国神话寓言故事》

《小木偶的故事》 《木偶奇遇记》

《触摸春天》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课外阅读既可以拓展学生视野,又能提高学生对世间事物真、善、美的欣赏和评判能力,丰富和净化学生心灵。

二、拓展性表述作业设计

人是社会的人,每个人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支持、相互合作,而成功更是离不开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口语交际是人际交往的方式之一,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口语交际能力唯有在实践中才能形成、提高,因此,表述作业无疑是沟通现实、教材与生活的桥梁。

1.“说”出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也是学生心理健康程度的体现。在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素质、培养21世纪人才的今天,对学生说的能力的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社会交往能力也是个人必备的本领,人与人交往是需要用语言表达的,说是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而设计的。这种作业设计将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点运用在实际生活中,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口语能力。学完课文后,让学生复述故事给家长听。如学《古诗两首》后,作业是:(1)背诵古诗,和父母或同学比一比谁背诵得更有感情;(2)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请父母做听众。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兴趣盎然的表述中得到训练,自信心得到提高。

2.“演”出文本语言内涵

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与人交往,这是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故事性的文章。对于故事情节性较强或场面描写具有较强动作性的课文,我们可设计演的作业。学生自愿组成小剧组编成课本小品剧,对感兴趣的各类话题组织专题演讲等。如我教三年级《灰雀》后,设计的作业是:请你和同学或家长自由组合,课下演课本剧。学生根据角色选择合适的人来进行表演。

学生在表演中,理解了文本的内涵,加深了对课文角色的情感体验,积累了课文的语言,发展了与人交往的技巧,从中培养了尊重、信任他人,乐于与人合作的良好品质。

3.“辩”出语言交流水平

辩论是一种综合能力,是由多种能力构成的,反映了语文学习的整体素质。我们在课文教学后,可以整合教材内容,展开辩论活动。这样不仅给学生提供了锻炼的机会,也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学《一面五星红旗》后,设计了作业:在当时的境遇下,你认为是“爱国”重要还是“填肚子”重要?辩论要求:先说观点,再陈述理由,做到语言文明、简练。别人在陈述时,要认真倾听,想出反驳对策。学生深读课文,在深读过程中为自己的观点寻找论据,进行逻辑思考,再用自己的语言把内化了的课文清晰地表述出来。这样的作业对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提升语文综合素养极具效果。

三、拓展性操作作业设计

我们根据课文内容所设计的操作作业是为了增强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使静态的文字变成学生脑中优美的图画、生动的场面、活生生的人物,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动手,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只有让学生参加这样的亲身实践活动,才能真正发展和培养其创造力。

1.画一画中再现文本情境

我们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凭自己经验,动手画一画,在课文情境的再现中加深理解,获得新知识。如教完《赵州桥》一课,设计的作业是:请你回去熟读第二、三自然段,再根据理解画出赵州桥的简笔画。从中加深学生对李春的设计和创造才能的认识。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思维活动始终处于兴奋之中,感受到学习的轻松和乐趣。

2.做一做中培养探索精神

在学生学完课文后,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和思考,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健康的情感、情绪。如我教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后,设计的作业是:请回家和家长一起动手做一做实验,看看结果如何。在这一实验性作业中,学生在动手中既巩固了语文知识,又活用了常识学科的知识,数学学科的计算知识,体现了学科整合的理念,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创新能力,让学生有积极思考、大胆设想、推陈出新、继续探索的可能。

3.养一养中了解事物特征

科学研究发现,孩子们饲养小动物有益身心健康,可以培养他们的爱心、责任心,还能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状物课文,我们在课后作业中开展养殖活动,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加学生的知识,让学生获得愉快而难忘的体验。如教学《白鹅》等课文时,设计的作业是:回家后条件允许的学生可养些蜗牛等小动物,仔细观察它们的一举一动。学生始终兴致勃勃,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得不到的知识。学生在相对独立的状态下,以最自然、最真实的状态进行求知、研究、解决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完成作业,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

篇4

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一课时,我仔细研读了课后练习题。根据课后的四道练习题,我确定了自己的教W思路。以第一题为主导,确定上课的主线。第一题的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说说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朋友”,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我把这个题目的要求以幻灯片的形式出示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并找出拜访了哪些朋友,然后悟出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完成对文本的初读感知。

二三题的题目要求分别是,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你是否也有类似的体验?和同学交流交流。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并抄下来。然后以二三题为依托,完成对文本的感悟体验,让学生在对文本初读感知的情况下,再进一步对文本进行研读,并在找出二三题的答案的同时,完成对文本的感悟体验。

在对文本初步感知和深层次的研习中,完成课堂教学。最后一步是语言的积累,根据课后第四题的要求,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从研究课后练习题出发,确定出教学思路,根据这个思路完成课堂教学。

二、钻研课后练习题,确定教学的三维目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理念中,首先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理念。为体现这一理念,新的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怎样来确立三维教学目标,又如何将其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我的做法是在钻研文本时仔细钻研课后练习题。

在准备教学《穷人》一课时,我也是从研究课后练习题入手确定教学目标。穷人一课有四个课后练习题。根据课后练习题的要求,我把教学的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与能力:1、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2、学习记叙文中环境描写,心理描写,人物对话描写等描写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生活的穷困和悲惨。

教学重点:、学习记叙文中环境描写,心理描写,人物对话描写等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展开想像续写《穷人》。

本课三维目标的确定都是以课后四道习题为依托。

三、钻研课后练习题,确定课堂练习

篇5

Discussion on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Chinese Two-Part

Allegorical Saying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FU Ling, LIU Huan

(Hu'nan Fir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00)

Abstract A two-part allegorical saying is one kind of idiom phrases, compared with other forms, which is rarely involved in the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 some of textbooks even not choice as teaching contents. But two-part allegorical saying from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view of child development is a very good teaching content. In this article,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two-part allegorical saying teaching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and expl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wo-part allegorical saying teaching of primary school.

Key words Chinese teaching in elementary school; two-part allegorical saying; teaching

1 以歇后语特点为角度

1.1 歇后语独具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歇后语主要流传在老百姓的口头,所以与中华民族民俗风情有很多联系,其中蕴藏的传统民俗文化就更具独特性和丰富性。所以,歇后语作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既是使我国优秀文化遗产得以继承的重要载体,又是使文明古国的历史遗产得以发扬光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2 歇后语具有独特的语言特点

第一,修辞美——歇后语语言生动,形象俏皮。巧用比喻:比喻可使事物形象描写的更加鲜明,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通过形象的比喻,让人产生丰富的美的联想,从而感悟其话语里的哲理。 如:“芭蕉叶上垒鸟窝——好景不长”。妙用双关:前一部分都是隐语,后一部分运用谐音构成双关,表层意思引出深层意义,听起来妙趣横生,让人咀嚼再三,过耳难忘。如:“黑旋风的本名——理亏(李逵)”。善用拟人:运用拟人修辞法赋予动物、事物以人的情感,使语言俏皮幽默,让人忍俊不禁。“癞蛤蟆穿大红袍——只可远看,不能近瞧”。喜用夸张:歇后语除了较多运用以上修辞手法之外,还有意识地突出、夸大事物的情状,渲染事物的本质,将抽象的道理生动化,给人以非常真实之感,能引起强烈的共鸣。第二,含蓄美——歇后语表意委婉,迂回曲折。“含蓄”是文学作品追求的艺术境界,也是文学创作追求的审美目标 。古人有云:“文贵远,远必含蓄。”含蓄被公认为汉语表达的较高境界。歇后语深得含蓄委婉之妙,含而不露。在语言活动中,或前后都说,或只说出前半段,不说后半段,而要听者通过审美联想活动,从前半段中“悟”出后半段的意蕴所在。第三,凝练美——歇后语简洁明快,词约意丰。歇后语的语言形式高度凝练,简洁明快,用字大都保持在五六个字以内,很少有超过十个字的。歇后语通常只说前一部分——谜面,隐住后面谜底部分。这种特殊的结构形式会造成一种突出的戏剧效果,不但强化了受话人对语义的了解,而且引出一种美妙的意境。第四,韵律美——歇后语讲究节奏,音韵和谐。在节奏上: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并不工整,不像成语那样整齐。前一部分有四字格的、五字格的、六七字格的,后一部分多为两字格、三字格或四字格,读起来前后呼应,自然流畅。在音律上:汉字有阴、阳、上、去四种不同的音调,在歇后语中,四种音调参差组合,平仄相间,犹如古诗词一样讲究音律,朗读起来有异乎寻常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既易诵易记,又富有音乐的韵律美。

2 以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为角度

2.1 小学生需要的特点

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有着强烈的活动需要,包括对游戏活动的需要和对运动活动的需要等。首先,对求知、认识需要。这是小学生的主导需要,表现为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趋势。小学生正处在长知识的阶段,求知欲很强,尤其在科技发展的时代,他们更渴求知识。这种求知的需要不仅是文化科学知识,还包括社会、生活等方面。其次,交往的需要。今天的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基本上处于缺乏儿童伙伴的状态,但他们从内心来讲却很需要获得同伴的支持和友谊,需要集体给予的温暖。

歇后语教学首先满足了小学生群体对知识,对认识的需要,也给学生提供了不同形式的交往的机会,实际上适应了小学生这一年龄阶段需要的特点。

2.2 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在学校情景中,促使学生追求成就、希望获得成功的内在推动力量主要由三种内驱力组成,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其中,附属内驱力又称交往内驱力,指学生为了获得家长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根据以上动机特点可知,教师合理的教学引导,同伴之间良好的学习的氛围可以更好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的产生,并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语言学习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对于发展小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和思维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借助鲜活的语言学习,来促进其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协调性、开放性、可塑性特点,学生可以从歇后语学习和实践中可以较好地发展个性,品德和社会性,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与行为习惯。在歇后语学习和实践过程可以加强师生之间、同伴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抓住机会进行潜移默化的传统文化教育。

3 对歇后语教学实施的构想

第一,教师进行歇后语随堂教学。即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在进行教材所编入的歇后语教学的基础上,由教师引入课外歇后语资源。小学生对歇后语这种鲜活的语言形式是非常喜爱的,教师应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积累歇后语,学习,理解,鉴赏,应用歇后语。

第二,学生自主收集,积累歇后语。引导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课余时间深入生活,收集歇后语。可以采用三种收集方式:(1)个人访问。学生以个体为单位充分挖掘社会关系网,随时随地向身边的人征收歇后语,如长辈、街坊邻居、亲朋好友等。(2)小组采访。学生自发组成采访小组,以小记者身份主动接触周围有特殊生活经历的人物、知识分子等,以获得更多更全面的歇后语。(3)到文化馆、图书馆查阅书籍,上网下载等方式拓宽各种渠道,收集各种歇后语。

第三,开展歇后语趣味活动。可以采取各种活动形式,如歇后语主题班会,办歇后语手抄报,歇后语黑板报等。这类活动对学生具有很大的自由性,自主性和趣味性。教师应在正确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小学生的最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歇后语的积累和学习融入到班级生活的点点滴滴。

第四,探究出适合小学生的歇后语校本课程,进行系统的校本课程设计开发。包括收集歇后语以编写歇后语教材,设计课程结构,建构歇后语课程模式和课程评价体系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此过程是一个相对完整系统的歇后语教学过程,这一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需要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来进行和完善,但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通过以上几种途径,既可以缓解歇后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缺失,又可以使学生在开展歇后语语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中,走入社会,进行人际交往,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并认识应用社会资源,同时也认识和了解自己,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参考文献

[1] 蒋蓉.小学语文教学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3.

[2] 唐作藩.中国语言文字学大辞典[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

[3] 王岩.论汉语熟语的审美功能及其语用意义[J].汉字文化,2007(6).

[4] 温端政.汉语语汇学[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5.

篇6

一、小学语文课后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一)作业量过多

就当前小学语文课后作业的状况来说,作业量过多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受到应试教育压力的影响不少教师都采用题海战术来布置课后作业。通过大量的练习虽然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熟悉学习内容,但是实际上这也为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巨大的负担。学生必须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但是深入分析这些作业的具体内容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作业的主要内容是记忆性的,实际上学生只需要背诵和理解就可以,其这样的效果往往更好。但是部分教师仍然采用抄写的方式让学生来完成作业。这耗费了学生的大量的课后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因为作业信息量过多而无法分析其重点。这对学生的知识体系的构建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二)作业完成方式单一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当前小学语文课后作业的完成方式基本都是抄写,另外部分教师还会增加部分习题作为辅助。这样的方式使得学生在完成作业的时候主要是进行手部劳动,其思维并没有真正的得到锻炼。另外,大量的抄写训练会让学生感到疲惫和烦躁,这不利于学生的能力的提升。

(三)作业难度把握不恰当

小学语文作业的目的不仅是帮助学生重新温习已经学习过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的探索语文世界,挖掘自身的潜能。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不仅要能够照顾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同时也需要考虑到成绩比较好的学生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当前小学语文作业的布置往往采用统一指标,即全班学生的作业是一样的。这和个性化教学的宗旨是不相符合的。

二、怎样真正的布置好课后作业

(一)控制作业量

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控制自己的作业量,避免因为大量的课后作业使得学生讨厌课后作业。总体来说,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首先应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来布置,而且教师应该在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状态的基础上控制好作业量。一般来说教师的课后作业需要学生花费一定的时间,但是不能够严重影响学生的娱乐时间。小学时期的教育需要娱乐和教学相结合,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举个例子来讲,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在完成作业的基础上还有时间进行锻炼和娱乐,教师应该对每一个学生都进行考察和调研,同时结合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来确定学生的作业量。在学生的作业完成过程中其注意力会经过集中到分散的过程,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在了学生的作业上,一般来说在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的阶段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会更好。在控制作业量的时候教师可以参考这一内容。另外,教师还应该多听取学生的意见,选择学生更加愿意接受的完成方式。

(二)控制作业的难度

不同的学生对作业的难度有不同的需求。对于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来说,基础内容的训练已经没有办法满足他们的需求。但是如果完全布置高难度的作业的话,学生的基础就可能出现一些问题,另外一些能力还有待提升的学生也没有办法接受这样的作业。所以教师可以在基础内容外再给学生布置一些难度比较高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允许学生自由发挥,不对学生布置硬性的作业要求,让学生完全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学习兴趣来选择答题或者不答题。这样就将选择的权利交给了学生,在选择和判断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会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小学语文课后作业的布置意义重大,只有科学的布置方式才能够真正的发挥其价值。希望小学语文教师都积极思考怎样才能够真正发挥课后作业的价值,为学生的发展保驾护航。

篇7

小学语文课后作业是指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为学生安排的练习,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能促使学生初步运用课程知识。因此,小学语文课后作业难易失当、量大质差等导致学生负担过重、学习效率低下,严重阻碍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和发展,急需找寻有效的课后作业创新设计对策加以解决。

1 小学语文课后作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作业设计脱离学生生活,实践性较差

一直以来,小学语文课后作业都是以考试为轴线、以课本为中心进行设计的,被教材局限,导致需要学生通过课后作业来解决的问题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同时,学生在完成这些课后作业时不需要观察生活、体会生活,学生也无法冲破教材内容、考点内容的限制,因而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升。

1.2作业设计一刀切,缺乏层次性

当前,虽然有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分层设计课后作业的概念有一定的认识,但他们对于课后作业分层设计的了解并不全面,因而对课后作业的分层设计还停留在作业量的分层上[1]。这种课后作业难度一刀切、分层随意的做法虽然能在短时间内约束学生、激励学生,但从长远来看,该分层方法缺乏科学性。

1.3作业设计随意性较大,课内外脱节

由于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量较繁重,加上缺乏对语文课后作业设计的认识、对减负的重视等,随着市面上商业化的配套试题、作业练习、随堂练等资源越来越多,很多教师在设计小学语文课后作业时没有对学生的认知需要进行认真的分析,没能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入手,且缺乏对市面上各种辅导资料、习题等的归类和分析,没能合理挖掘、整合、重组这些练习题目等,最终导致一些教师只花费几分钟时间为学生设计课后作业,很依赖现成的作业习题,大多都是机械照搬教辅资料里的习题。

2 减负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后作业创新设计对策

2.1贴近生活,提高作业实践性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家庭、社区、社会处处都蕴含着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2]。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巧妙运用这些源自生活的语文资源,充分设计跟学生实际生活贴近的课后作业,开展语文综合性活动,促使学生能独立完成跟自身水平相符的、跟自身生活环境贴近的课后作业。

例如,小学二年级课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讲述的是沿着小溪、小路寻找雷锋足迹的故事。结合当下我们生活中频繁发生的小悦悦事件、老人跌倒无人扶等现象,教师可以这篇课文为契机,为学生设计好人好事的实践性课后作业,以期让小学生们结合实际运用课文中学习过的知识。

2.2统一目标,作业难度要分层

在减负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后作业量分层已失去科学性,教师应注重统一创造目标、发展目标和基础目标,设计出难度分层的语文课后作业[3]。针对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能力方面客观存在的差异性,教师在进行课后作业设计时,一定要合理把握作业的难易程度,层次不同的学生应有相应难度的课后作业。

例如,当三年级学生学完苏轼的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之后,教师可以设计三个层次的课后作业:第一项是创造性课后作业,要求基础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课后搜集几首跟水相关的古诗,并简单总结出搜集到的写景古诗的特点,提醒学生要重视日常积累,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鼓励学生活用知识,创造性地把问题解决掉;第二项是发展性课后作业,是写话练习,要求中等生把这首古诗翻译、改写成一小段描写景色的文字,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学会简单地运用知识,理解诗句含义;第三项是基础性课后作业,要求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背诵古诗、默写古诗,这是较简单的巩固性课后作业,练习的目的在于巩固课堂基础,积累语言。

2.3拓展设计,重视联系课内外

虽然小学语文课本内的知识丰富多彩,但内容有限,所以语文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不能只完成课本上的作业练习题目,还要重视拓展设计,注重课外知识跟课内知识之间的结合[4]。

例如,对于四年级上册的《秦兵马俑》一课,虽然这是标记*的选读课文,但却是教师开展课后拓展练习的好机会,能为学生快乐作业奠定基础。当学习课文描写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内容后,教师可设计创新性的课后作业,适当引入一些课外的资料,并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兵马俑图片,为学生讲解兵马俑坑里马俑的种类、数量等,当学生大致了解兵马俑的总体情况后,教师顺势要求学生完成课后作业――课外拓展练习,让学生认真观察兵马俑的各种神态、形态,以此判断兵马俑的地位、年龄、性格、心理活动等。

3 结语

作为教育的中坚力量,学校承担着不可推卸的减负责任。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课后作业,进行小学语文课后作业创新设计就成为减负的必备条件之一。要减负,只减少学生的课后作业量、缩短课后作业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及时转变传统课后作业设计观念,拓展语文课后作业内容,促使语文课后作业重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能更具层次性、拓展性和实践性,真正实现小学语文课后作业的创新设计。

参考文献:

[1]陈汉辉.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后作业设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4):190.

篇8

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

1.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教育部提出素质教育这一教育观念已十几年,但由于许多学校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对应试教育的弊端认识不够等多方面原因,很多学校的教育观念还停留在以往的应试教育,教育观念还没有“转轨”。而充分落实素质教育,小学阶段尤为重要,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提高对素质教育的认识。素质教育中的语文教学不仅是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语文知识、形成语文教学所要求的听说读写等基本的能力,更要通过语文学习来感染学生,使他们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陶冶他们真善美的情趣,学会如何做一个大写的“人”。

2.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写字的习惯。

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不但能表达意思、传递记录信息,而且写字早已经成为一门艺术――书法艺术。人们常说字是一个人的门面,从一个人字的好坏可以直接感知人的素质与人品。对于小学课堂的学生,由于课程的突然增多,作业、笔记也多了起来。如果没有良好的写字习惯,且不说作业有时会写得一塌糊涂,笔记更会潦草得连自己都无法辨认,这样势必影响学习的效果。为此,我会在每节课专门拿出五分钟进行写字训练。这种课堂训练比起课后学生自己练字效果要明显得多。我的做法是:从字帖中精选出适合学生的楷书字帖一页,印发给学生。每节课进行五分钟的临摹练习,教师逐个巡视指导,纠正不良的写字习惯,指导学生尽快掌握写字的技巧,养成认真写字的习惯。写完后,学生互评,教师课后选出佳作给学生张贴展览。适当时候,可以举行书法比赛、作业评比。这样逐渐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写字习惯,提高了写字的能力,提高了学习的效果,让一手好字使学生受益终生。

3.利用查字典,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

低年级小学生刚刚学完查字典,教师应重视如何利用查字典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及至形成良好的查找习惯,这是学生将来学习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能力和素养。在语文课堂上如何训练提高这一能力呢?我们在预习课文的环节,要求学生在熟练朗读完课文之后,再单独拿出几分钟把遇到的不会读的字音、不理解的词语查一遍字典。当然,需要限定时间,这也是讲究效率的一个体现。在开始的半学期甚至一学期,这种学习方式是在教师的监督下进行的。等学生掌握了这一方法并形成了如何进行预习的习惯,再放在课下进行。这样符合学生从学习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认知规律。如果一开始就放在课下进行,学生会因为不知道或不熟练这一环节的程序而无所适从,进而演变为随意应付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很难形成良好的自学方法、能力和习惯。

4.扎实进行阅读训练。

现代媒体虽然已经非常发达,但文献仍然是知识的主要载体,阅读也仍然是人们获取知识的基本方式。阅读是学生学习功课、接受知识的主要途径,阅读能力对学生学习功课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阅读基础,可采取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如在每节课前组织学生进行三分钟作文赏析,学生每人准备一本最新的《优秀作文》课前当堂阅读。由于是同龄人写的文章,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读时可采取默读的方式,并提示学生改掉用手指读、晃脑袋、嘴出声等不良默读的习惯,逐渐加快阅读的速度;并把读中遇到的好词句课后记录在笔记本上,不认识的、不理解的字词,课后查工具书解决。这样,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并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去读书、学习。

5.利用课堂测验,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篇9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教学环节包括教学主体――教师,教学客体――学生和教学环境――课堂。

在此着重探讨教学主体――教师在小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情感“缺钙”。

所谓教学情感“缺钙”主要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对课文故事内容的介绍,缺乏对富有情感色彩词汇的深刻体会和分析。学完后记住的往往是精彩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而书中具体的语句一般都忘记了,即教学“意化”。例如,在学习《列宁和卫兵》一课时,学生通过阅读能清晰地记忆文本内容,但对文本语言,包括一些很有表现力的词语句子,却没有留下印象。比如,课文开头写:“清晨,阳光透过薄雾,金色的光辉洒在高大的斯莫尔尼宫上。”教师让学生转述,学生说:“清晨,太阳照在斯莫尔尼宫上。”文本意思都在,但是文本中丰富的语词却没有了。课文用“阳光透过薄雾,金色的光辉”这个短语表达此时此刻“太阳”的状态和景观,用“洒”表达“照”的意思,而学生转述时只会运用原来掌握的简单语词“述意”,而没有记住文本中丰富多彩的语词,这种学习方法忽略的正是语文课程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任务――语言学习。

我国小学语文课一直以“初步理解课文――分段讲读分析――概括总结全文”的“读懂课文”阅读教学模式,学生获得的主要是文本的“意”,课文学完,学生脑中留下的只有文中的人和事。也就是说,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了二三百篇课文,实际上只知道了二三百个故事而已。

(二)儿童文学素养低。

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有着必然的联系,早在1920年,周作人就在《儿童的文学》演讲中指出,所谓儿童的文学就是“小学校里的文学”,在周作人看来,儿童文学几乎就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同义语。

以现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为例,在入选的320篇课文中,有264篇属于儿童文学作品,占82.5%。其体裁包括儿歌、儿童诗、童话、儿童故事、寓言、科学文艺、散文、小说、独幕剧等。

此外,儿童文学还是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内容。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小学阶段不少于145万字,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主要有:《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古今中外童话;《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中国古今寓言;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等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科普科幻读物和政治、历史、文化各类读物可由语文教师和各有关学科教师商议推荐。这些作品基本涵盖儿童文学的主要体裁,儿童文学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发挥重要作用。

现实却是:1.语文教师忽略儿童文学教育在整个语文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2.语文教师知识结构体系中儿童文学知识方面的匮乏,难以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真正享受到儿童文学的阅读乐趣,难以充分发挥儿童文学的启蒙作用。

(三)学科知识单一。

学科知识综合化是创新的基础,跨学科综合教学才能为学生提供广泛的知识背景和良好的学习氛围。一个复合型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掌握除小学语文课之外的一至两门其他学科教学,并学会把这些跨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很难想象一知识贫乏、知识面狭窄的教师如何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导思维、启发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如在《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中,课后老师经常被学生问及几个问题:圆明园是哪朝哪代建造的?当时的皇帝是谁?为什么要兴建这座园林?为什么圆明园要建在北京西北部?这个地方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有温泉浴吗?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文中说到“大火烧了三天”,如果积极地灭火,那么用什么方法灭火最快最省最好?这些问题有的属于历史知识范畴,有的属于地理知识范畴,有的属于建筑学范畴,有的属于科技知识范畴。对上述问题要求语文老师都能准确地回答,老师只有具有较深厚的多学科知识积累,才能居高临下、驾驭自如。

二、小学教育专业语文素养的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与教育目的有着内在的联系,面对现实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要求,小学教育专业语文素养培养目标就显得明朗了许多。

小学教育专业本着“综合培养,学有所长”的要求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养的小学语文、数学、英语或其他有关综合课程的专门教师。

(一)多层复合的知识结构。

未来对小学教师的知识结构水平有更高的要求,不再局限于学科知识和教育学生知识的简单组合,而应强调多层复合的知识结构特征。小学语文教师要用人类智慧的整体文化(文学文化、科学文化)武装自己,让自己的头脑就像一部百科全书,广博与精深兼具,宏观与微观贯通。

首先,一个复合型的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具有包括政治理论、科学人文及不断积累的社会生活方面和人际关系方面的一般知识在内的基础知识。其次,要拥有博中求精求专的语文学科专业知识和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专门性知识与技能。因为从我国目前实际情况看,小学语文教师要承担几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小学语文教师应对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基础性知识技能有广泛而准确的理解,了解学科的发展历史和趋势,了解这些学科对于社会、人类发展的价值及在人类生活中的多种表现形式。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展示知识本身发展的无限性和生命力,把知识活化,在教学中真正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理论与实践、知识与人类的统一,充分发挥学科知识全面育人的价值。最后,一个复合型的小学语文教师还应具有包括教育学、心理学、语文教学理论、教育艺术等方面的知识。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不具备相当的心理学知识,没有对儿童心理结构与活动进行深入观察的人,是没有资格当教师的。复合型小学语文教师应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观、整体观、辩证观、发展观都有科学的认识。还必须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创新与应用。方法制约效果,只有科学的、新鲜活泼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一代具有活跃智力的、有进取精神的、有效率感、有敏锐的观察感、有责任感的新人。

(二)扎实的儿童文学素养。

复合型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树立科学的儿童观。不断提高自身儿童文学素养,把学生看作社会的、发展的、独立的、完整的人,给予他们公平的机会和权利,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对儿童的情感认知、品德、个性等全方位了解并努力促进其向好的方向发展。只有充分认识他们,才能正确对待他们,才能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小学语文教学有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教育的主要需要是把人性中的某些有价值的特质和知识传给学生的途径”。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要求他们同时把健康的人格、独特的个人素质和特性传授给学生。因此,新世纪复合型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讲究教学艺术,掌握认识规律。除了“讲”的能力之外,还要有“导”的能力,引导小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例如,在童话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看图画写童话、看玩具写童话、根据故事开头写童话、根据关键词写童话、根据课文续写童话、根据材料扩写童话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童话创作中尝试,放飞想象、张扬个性、激发童心、释放童真,让学生想写、乐写、善写,为以后中高年级的记叙文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儿童文学是语文教材中的宝贵资源,语文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有效利用这些资源,熟悉儿童欣赏文学的特点、儿童文学的体裁功能,倡导加强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理念教育,让“儿童文学回归儿童”,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游刃有余、生动活泼,才能使学生对自己的课感兴趣,才能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三、培养小学教育R涤镂乃匮的途径

(一)整合中文类课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适应小学语文课程改革需要,整合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中文类课程,提高学生的语文专业知识素养。目前,许多高师院校在小学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上主要照搬高师“中文专业”,到形成相对“专门化”的课程设置,这种课程体系不符合小学教育专业特点,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适应小学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小教专业特点强调“综合培养,学有所长”,不可能与高师中文专业完全一致。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中文类课程显得特别多,而小教专业的学科专业知识不需要“专业化”,相对宽厚一些,对此需要对中文类课程进行整合。不仅符合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整体安排,而且使学生较为全面地理解掌握语文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树立正确的文学观,具备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能力,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专业知识素养。

加强语文教育类课程与普通教育类课程的整合,培养小教专业学生应用语文的素养。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协调发展。要求加强语文教育类课程与普通教育类课程的整合。通过整合,学生不仅对枯燥的教育理论产生兴趣,还提高现代教育水平,充分掌握小学语文教学规律,大大提高高师小教专业学生应用语文的素养。

加强教育实践课程设置,提高学生语文教学实践素养。教育实践课程包括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从目前情况看,我国高师院校小教专业学生语文课外活动较少,组织语文活动能力不强,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准备不够,还缺乏有效的指导,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必要延长见习和实习时间,并加强指导。还要加强教育实习和实习指导,切实提高实习水平和实习质量,使学生加深对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认识,为他们成为高素质的小学语文教师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的实践素养是一种综合性素养,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体现。因此,教师语文教学实践素养的发挥要以训练学生语文能力为目标,主动转变自己的角色,使之成为语文学习环境的创造者,成为课堂资源的提供者,成为实践方法的指导者。

小教专业学生只有具备这些素养,才能在将来工作中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高尚的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向上进取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二)加强对学生语文教学技能的培养。

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具有基本性、全面性和规范性、展示性。这就要求小学教师具有从事小学多学科教学的能力,不仅具有扎实的听、说、读、写技能,还具有能唱、会演、能做、会画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能力。小学教育具有强烈的示范性,儿童模仿性强、具有向师性,对教师有着特殊的情感。教师自身基本的人文素养、教学技能对小学生尤其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这就要求小学教师教学技能不但要全面,而且要规范,成为小学生模仿的榜样。因此,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技能的培养要具有规范性、展示性,小学教育专业在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要求上,如读、写、算、艺体等基本技能不但要会,而且掌握要准确、扎实、规范,且富于美感,切实提高未来小学教师的人文素质,提升教学技能的内涵品质。

教学技能包括基本技能、基本教学专业技能和综合教学技能。基本技能训练包括读、写、算、画、体操、舞蹈等,还要加强对“三笔字”和普通话的要求。训练目的主要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个人的基本素质及内在修养,为其专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特点是全面性、基础性。基本教学技能训练是结合专业要求,使学生形成从事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教学技能,要求是做小学教师。特点是进行单项训练,为培养实际教学能力打下基础,突出师范性、规范性。

综合教学技能是指在基本教学技能形成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综合运用基本教学技能。这一阶段训练反映学生运用已形成的教学技能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熟练程度和水平,是对基本教学技能的运用和发展。这一阶段的训练目的是开发学生潜能,使其形成一定的教学能力,会做小学教师。特点是训练紧密结合具体教学情景,开展见习、实习、调研等综合性训练,使各种技能达到熟练与和谐,形成完整与灵活的教学能力。

总之,教育目的应符合社会需要,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应与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密切结合,实现“人尽其才”的完美统一。

参考文献:

[1]沃尔夫冈・布列钦卡.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议[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顾明远.教育大词典[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765,1173.

篇10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呢? 1、吃透教材,准确地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小学课文中很多课文既有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又有动人的故事情节,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为师生情感思想的参与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无论是写人记事的,还是写景状物的,作者的感情都是客观存在的,小学生难以深刻理解。要使作者、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感情沟通起来,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桥梁作用。教师应该明确地、有意识地把蕴含在文章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体验结合起来,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去拨动小学生那幼小的心弦,使他们产生思想上的共鸣。2、创造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小学生的情感特别容易受老师的情感的影响,也容易被课文中具体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所感染、所支配。教师应该积极地去创设情景,影响、启发学生,激发他们的感情,增强学习的热情。 3、教师要以情激情,陶冶学生的情操 。小学语文借助语言文字创造了形象,体现了美。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自己去感受美,欣赏美,鉴别美。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表现美,创造美。这些美离开了情感是行不通的。教师在备课中要下功夫。在讲课时,要饱含激情,用各种手段把情感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受到感染,就一定会收到好的效果。

二、教会同学们做好学习笔记

语文笔记本最好用十六开的"格备课笔记本",在每页的两边竖着画二道直线,分成三份。左边一份约有两个字宽,记项目用,起目录索引的作用;右边的一份约有一寸宽,做备注用,这部分供学生灵活运用,记些疑难问题、自己的评价、感想、学习方法等,这部分记的内容不要求一致;中间的一份最宽,最重要,学习的内容都记在这一部分。准备工作做完以后,接下来就是如何记了。新课以前学生要预习,把预习中学会的内容和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分别记在语文笔记的中间部分和右边部分。通过查工具书能够解决的字、词等内容都在这时完成,这是语文笔记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在语文课上,学生要边听课边记笔记,把新学的内容记在中间栏,把预习中理解不准确的现在得以更正的内容记在右边备注栏。这时有两点要注意:一是不能老师讲,学生听,课后记或老师把要记的内容写黑板上学生抄;二是学生不能把老师说的话一字不落地都记下来,要在听懂理解的基础上,边听边思维,总结出要点,概括成重点句子或重点词语,然后再写到语文笔记上,只要意思对怎么写都可以。刚着手训练时,教师要把需要记的内容说慢点,长句子和重要之处重复一、二遍。要记的关键词、生辟词、同音词易混、易错的字,教师要板书,防止学生写错。 语文课上过以后,学生要整理笔记,课文中已经解决了的疑问要追记,落下部分要补上,心得体会最好是概括地记上,文章中的好词好句也可以凭兴趣摘抄。通过课后的整理和修改,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加深了,认识得到升华了。课后要记的内容还包括该课书后面的部分练习题,如要抄写的词语,要解释的字、词,要理解的重点句子的含义,填括号,造句等。这样做,每课的内容都集中在语文和笔记上,便于知识归类,便于复习查找;学生省得另外再拿本写作业,可把语文笔记当做作业交;老师在批改语文笔记时,不但验收了该课的基础知识,还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和听课情况。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征求学生的意见,不断改进做法,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不强求一致,这样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求异思维能力。

三、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篇11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怎样做到终身备课?这就是读书,每日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仅有以前所获得的知识,用起来常常捉襟见肘,已经不能适应时代教学的需要,而靠教育主管部门的几天集中培训也很难达到,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必须靠自身的学习去不断更新、丰富,厚积才能薄发。

学习教学理念。理念是灵魂,在教育由专制走向民主的今天,需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通过平等交流、合作探究,使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真正体现出学为主体,导为主线,能为主旨的教学思想。

仔细研读教材。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和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理解就无法深入,因此老师一定要沉下心来反复研究教材,要读熟、读通、读透,这样在课堂上教授起来才会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学习永无止境,“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增强教育理论素养,还要不断积累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使自己成为一条永不停息的长河。只有源头活水,才有生命和活力。

二、在借鉴中提炼

英国作家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就是两个,甚至是两个以上的思想。”借鉴他人经验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

学习教学经验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听一节好课,就能得到一点收获,甚至从别人的失误中找到值得借鉴的教训,日积月累,就能逐步完善自己,就像蜜蜂一样,采得百花来酿蜜,吸取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东西。

新学期开学之初,我校的王老师开设了一堂公开课《鸟语》。他用自己的口技模仿这种鸟的声音,学得惟妙惟肖,学生根据不同叫声说出各种鸟的名字,学生发言积极,气氛热烈,给所有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作为一位听课学习者,如果我们单纯模仿他的叫声,那就是“照葫芦画瓢”,学到的只是“标”而不是“本”。我们真正要学习的是他那深厚的学科功底、幽默诙谐的语言艺术和开发学生智能的活动设计,这才是这节公开课给我们的有益借鉴。

在集体备课上,你一言我一语地对这节课进行探讨,这样“聊”起来感觉到“言之有物”。这种真切开放的交流给教师带来的是心灵的撞击、思想的改造、境界的提升,促进了教师共同发展。

三、在实践中探索

阅读也好,借鉴也罢,最终都要应用于实践。借鉴是“他山之石”,实践是“自我发现”。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要勇于实践,不断创新,敢于吃别人没吃过的“馍”。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主动实践,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的路子是:(一)导入,在设疑引题中激趣,教材中有许多新鲜的东西,如“处处留心”、“读读背背”、“ 口语交际”等,教师可以借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二)导疑,在自主学习中积累。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体验;(三)导研,在合作学习中提炼,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变成真正的“学堂”,学生看懂的教师就不要讲,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学生能发现的,教师就不要点明,否则就是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四)导练,在探究学习中检验,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语文知识和练习等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

上述教学模式和其它模式一样,只是一种较为稳定的教学结构框架和活动顺序,是一种在摸索探讨中的程式,在教学过程中绝对不能简单的程式化、规范化;如果一味遵循模式,则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四、在反思中升华

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实现专业成长。

首先,要养成反思的习惯。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时必须进行积极主动的教学反思,这种反思是教者出于一种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为了促进教学而积极主动地进行教学反思,而不是为了完成上级交的任务而进行的消极性的任务式的教后记。

其次,要反思教学中的亮点和失误。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的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地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在上《三顾茅庐》这课时,我讲的很精彩,但学生情绪不高,通过反思,在另一班上课时,我用上了易中天 “百家讲坛”中三顾茅庐的段子,一下吸引住了学生眼球,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篇12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在结合教学创新行动意见的要求下,我在自己的教学中大胆地进行了尝试和实践,使自己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得到了发展。

一、牢固树立教学新理念

新课程改革,首要任务是更新教学观念。教师的教学行为归根到底是由教育理念决定的。学习语文新课标,关键是要把握其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致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把握语文教育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拓展语文课程资源”这是语文新课标中最基本的教学理念。它回答了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哪些条件的问题。只有正确把握这些基本理念的内涵,才能明确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因此,我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做到《语文课程标准》人手一册,定时学习、讨论,通过学习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理论只有与实践结合起来才有生命力。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行为,这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大胆实践,不断探索,促进理念向行为转化。

二、探索新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要发挥创造性,针对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通行“词语解释”、“逐段讲解”、“归纳中心”等的教学模式。现在,我们必须改变过去语文教学中的繁琐化、复杂化分析和练习的做法,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强调学生自主学习,重视语文熏陶和感染的作用。如对年级的不同、课文体裁和内容的不同,教师可灵活采取读、讲、画、背、唱、演等不同形式,帮助学生体会课文内容、思想、情感,从而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要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努力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大力提倡“质疑式”、“发现式”、“探究式”、“尝试式”、“合作式”等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突出重点,提高认识,勇于创新

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青少年,这种创新精神当然也离不开教师的耳濡目染,言传身教。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从职业型向敬业型转变

创新作为教师的一种全新理念的教育实践活动,需要教师必须具备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为人师表、淡泊名利、不计得失、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勤奋耕耘、乐于奉献等优秀品质,绝不能把教师当作谋取生计的职业。

(二)从教书型向育人型转变

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任务,不仅要求教师做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而且还要做到耳濡目染、言传身教、教书育人、循循善诱、因材施教,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加强学生能力与过程的训练。从而形成不畏困难、不怕挫折、顽强拼搏、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优良品质。绝不能片面追求学生成绩,而忽视品德和能力的培养。

(三)从经验型向创新型转变

创新教育质量的提高取决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变。要求教师必须做到整合学科知识结构、更新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课堂互动模式,拓展学生思维、挖掘内在潜力、开发人文资源,注重非智力因素的激发和培养,千万不能墨守成规、循规蹈矩。

四、探索与反思让我慢慢成长

篇13

一孔之见虽然未必成大器,但是来自实践,发自肺腑,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后对某一教学规律的探索就会从模糊到清晰。比如:语文课“教”的目的是在以文本为依据,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而这与课文作者“写”的意图是不能混为一谈的。因此“教”应该有自己独特有效的教学思路,不能完全照搬“写”的逻辑顺序。如一些写人叙事的文章,一开始教学时笔者总是抓住文章叙事的顺序来教学,别说学生学得索然无味,就连自己也觉得毫无教学激情了。有一次,在教学第九册第24课《少年王冕》时,笔者突发奇想,试着先抓住重点段落中的关键语句进行提问,尝试突破以往的教学方法。教学时,笔者紧扣其第四自然段中反复出现的“舍不得”――“舍不得吃”和“舍不得花”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感悟王冕的勤奋好学和他对母亲的孝敬。两个舍不得,一个是舍不得吃好的,要留给母亲;一个是舍不得花一点儿钱,要学习。紧扣教材的重点抓住这两个沉甸甸的“舍不得”来提问,让孩子们体验到了主人公丰富的内心世界,深深感受到的是王冕的勤学好学和母子之间的深情厚意。

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达到了更好的效果,学生不但学得饶有兴趣,又能意识到读书要抓要点。这一教学实践给了笔者启发,笔者便及时记下了自己的一孔之见。

二、记疏漏失误

“吃一堑,长一智”,经常回顾教学中的弱点、缺点、过错,能使自己的教学经验丰富起来,考虑问题更加周到一些。所以我们要学会冷静下来梳理教学过程,对教学过程中没有考虑周全的问题进行补充,对遗漏的内容进行增补,透过现象捉住问题的症结所在。

比如,在《吃西瓜比赛》的习作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积极创设的比赛中,情感的兴奋点达到了一个又一个的――赛前高度紧张的心情;比赛成功时的喜悦;不幸失败时的伤心……此时,教师应该及时捕捉到这些情感的兴奋点来引导学生表达。如当第一轮比赛中个别学生失败时落下了伤心的眼泪,教师应引导学生马上谈谈感受,而若等这个学生再观察完其他同学的比赛完全沉浸在兴奋状态时回过来说当时的感受,那么表达出来的情感效果肯定会淡了许多。这样的教学顺序欠妥,未能把握好时机。这样的引导就导致比赛结束,学生都得靠回忆来描述刚才经历过的喜怒哀乐。可以想象学生此刻表达出来的习作内容怎么能鲜活呢?写出的文章就怎么会有血有肉,有声有色呢?

凡此这些自己设计的有些欠缺的教学过程及时地记下几笔,不断找“疏”查“漏”,辨“差”识“错”,犹如盏盏红灯,提醒着自己在教学道路上不要去瞎撞,得根据科学的教学规律反复思量。

三、记精彩生成

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特定的学习轨道上以后,潜心思考,阅读推敲,常会发表出人意料的见解,生成使课堂生色的精彩。二年级上册有篇课文《水乡歌》,在教这篇课文时,笔者努力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情境,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以读为本,读中悟情,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语言美,领略水乡的风光美。让学生通过文字了解到水乡的“三多”,即“水多、桥多、船多”,在此基础上,还注意搭建平台,进行了迁移练习:想一想水乡还有什么多呢?孩子们欣赏着老师精心制作的多媒体上那一幅幅完美的画面,七嘴八舌地争抢道:水乡鱼虾多、桥多、船多……老师继续点拨:你可以仿照文中的诗句,水乡什么多?_________多。千_______,________,______。先在小组说一说,再交流。在老师的智慧点拨下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言,课堂上洋溢着民主、和谐的气氛。这样的点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火花,关注到了学生语言表达的形式,还能有效地丰富低年级的小学生表达的语言,帮助学生无痕中学国语言文字的运用,掌握表达的方式方法。其中有个学生这样说道:水乡什么多?荷花多,千朵花,万朵花,红的白的连成片,朵朵荷花睡满塘。当时的笔者惊诧于孩子的语言是多么具有魅力啊。一个睡字写出了荷花静态的美,一个睡字赋予荷花以人的动作,使语言更生动,让人感觉到仿佛看到了深夜里,一朵朵荷花仙子躺在清凌凌的水塘中。一个睡字多么贴切地体现了孩子对荷花的喜爱之情。这样独特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笔者折服。这就是孩子的语言,孩子就是孩子,只要我们老师巧妙创设情境,智慧点拨一下,引导孩子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表达,课堂上的生成就会如此精彩。

笔者珍惜着孩子们在课堂上生成的精彩,带着如获至宝的心情记录下它们。

四、记再教思路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不能在一个平面上的移动,要提高学生阅读分析能力,教师钻研教材时必须认真深究。不仅要理解字面,而且要懂得文字的背后,探索可能有的潜在语。深究,不是穿凿附会、不分巨细乱推敲,而是要真正读懂,尤其是重点、难点之处更是不容忽视。

深究教材的目的不是难倒学生,而是多懂得一点,教师在备课时能做到融会贯通,根据学生实际巧设浅显的问题,让学生轻轻松松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在教《夹竹桃》一文时,老师在教这篇课文的重点段落时,一般都是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夹竹桃的有韧性的特点,从而理解作者喜爱夹竹桃的原因。但笔者讲这篇课文的重点段时,巧妙地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1)读一读季羡林先生的生平,想想他为何对夹竹桃的韧性情有独钟?(2)你还觉得夹竹桃只是一种普通的花吗?读到这里,你还觉得这句话仅仅是在写夹竹桃吗?

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以质疑引导学生再阅读,在文本资源的多层次的阅读过程中感悟,继而鼓励学生深思文本深层次的意蕴。笔者在设计这个教学环节前,对教材以外的一些资料也做了比较全面和深层次的研究。然后根据学生实际,巧妙设疑,才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在教师这样的巧妙点拨下更深层次地理解了作者喜爱夹竹桃的原因。

课后,笔者记下了这个再教思路,并提醒自己教学是十分精细的工作,不允许有丝毫的马虎,新的教学思路要随时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