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家庭教育方式存在的问题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独生子女政策对家庭教育产生的影响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以来,虽然对增加人均收入、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等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这一政策对家庭教育产生了一定的消极作用。多年来,笔者一直从事教育工作,从自己学生的身上深刻体会到作为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例如:大多数班级中的独生子女比较任性、以自我为中心、有很强的攀比心、任意浪费钱物、流行享乐等问题。严重的还出现了自杀、青少年犯罪等不良现象。
2.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很多农民工走进城镇,选择在城市打工维持生活。目前,我国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每年都在以数百万的人速度递增。在这些务工人员中,有的家庭把孩子带在身边接受当地的教育,从一个方面来说,这些孩子从农村走进城市上学,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家庭收入明显增加,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都得到了转变,有利于孩子性格、行为习惯的养成、身体发育等方面的成长与发展,但是对于那些不能跟随父母进入城镇打工的留守儿童而言,造成了这些孩子严重的心理偏差。这些留守在农村的孩子,有家里的老人照料,而老人由于身体与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只能照顾好孩子的吃穿温饱,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很多留守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转折期,由于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而产生了沉迷于网吧、沾染了社会上不良习气等犯罪行为。
3.忽视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家长看中的仅仅是孩子的身体发育、健康等状况,很少有家长能够真正关心孩子的心理发育于健康。在不同阶段,青少年的心理发育是不同的,他们对外界事物的认识与需求也是不同的。由于缺乏对孩子心理变化的了解与重视,使得很多青少年在青春期出现了明显的叛逆行为、早恋行为、犯罪行为。很多家长总是将这种无奈归结于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殊不知,家庭教育的缺失才是对孩子最大的影响。
4.暴力型家庭教育方式的存在
青少年正处于身体与心理的发育期,他们有较强的自尊心,希望得到老师、同学、家长的尊重,但是,多年的教育经验让我看到很多家长一直信封的就是“棍棒下出孝子”的古训。有的家长由于在单位中出现工作不顺心的事、家庭成员关系恶劣,就经常将心中的怨气撒在孩子身上,采用命令、恐吓、惩罚的方法,甚至是动手打孩子,根本没有顾忌到孩子的自尊心。这种简单而粗暴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了极大地伤害。例如,我曾经遇到这样的一位父亲,他的拳脚使得自己的儿子失去了自尊心与自信心,经常产生情绪不稳定、反抗、叛逆等行为,同时还使得父子关系不断恶化,最终逼得孩子离家出走。
三、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有效措施
1.重视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科学化
在很多独生子女家庭中,家长为孩子的心理、身体健康成长付出了很多心血,由于家庭教育的失误而为家庭教育带来了苦果。因此,这就要求家长必须正视独生子女问题,转变观念,淡化独生子女的特权与优势意识,扬长避短摆正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科学的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
2.尽力弥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失
妥善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问题,对于全面提高我国国民的素质、维护社会稳定与团结、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的健康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我觉得在这方面主要应该重视家庭与学校的联系,为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有条件的家庭可以留一位家长在家中监护孩子的成长与发育,也可以将孩子带在身边,从而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3.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作为家长,在关心孩子身体健康、学习成绩的同时,更应该关注的是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发育。例如:关注孩子的性格形成与发展、可以正确的鼓励孩子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等。
篇2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农村小学生家庭背景情况
(二)农村小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情况
1.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
据调查,大部分家长都很重视家庭教育,其中有82%的家长常将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攀比,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进行攀比的占73%,有4%的家长认为任其自然发展;也有13%的家长认为教育只是学校的事情与自己无关。
2.家庭教育内容方面
据调查,被调查的家长在家庭教育的内容方面侧重点不同。
(1)家庭智育方面,家长对子女的学习成绩的要求在80分以上的分别高达85%,其中分别有45%的农村小学生父母要求子女的学习成绩在90分以上。
(2)家庭劳动教育方面,有20%的家长经常让孩子做家务活或是其他的劳动;有34%的家长偶尔让孩子做家务活或是其他的劳动;有46%的家长不会让孩子做家务活或是其他的劳动。
(3)家庭美育方面,教孩子孝敬长辈,关心长辈的占12%;时常教孩子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占24%;有64%的家长不注重这方面的教育。
以上可以看出,对农村小学生的家庭美育和家庭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远没达到家庭智育这样的高。
3.家庭教育态度与家庭教育方式方面
调查显示,家长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合理就满足,不合理就不满足占50%,与孩子先分析要求的合理性、再决定是否满足的占49%,无条件满足的只占1%;有25%的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坚持以身作则;当孩子犯了错时,只有25%的家长与孩子分析原因,找自身不足。
(三)农村小学生家庭氛围的情况
调查显示,有56%的家长认为父母和孩子之间缺少共同语言,缺乏沟通;有78%的家长认为孩子自私,什么事都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家庭人际关系情况是相处愉快,互相关心的仅占30%。农村小学合校后大多数都有寄宿部,85%的农村小学生都寄宿,在家的时间仅仅为周五晚上至周日下午和寒暑假。
三、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对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的调查结果分析,发现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存在以下问题:
(一)家庭教育期望过高
据调查结果得知,农村小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很高,常将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攀比。一般情况下,家长的教育期望的强弱,与子女学业和品德发展水平呈正比例关系。但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偏高,这样在教育孩子上可能会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忽略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培训出来的孩子可能会出现高分低能,或缺乏创造性。
(二)家庭教育内容偏重家庭智育,忽视家庭美育、家庭劳动教育
由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小学生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要求很高,家庭教育的内容侧重家庭智育。家庭教育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家庭德育、家庭智育、家庭体育、家庭美育和家庭劳动教育。这几方面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但是,对农村小学生的家庭美育、家庭劳动教育和其他方面的重视程度远没达到家庭智育这样高,在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中,这几个方面不是全面发展的。
(三)家庭教育态度与家庭教育方式存在偏差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所持的态度与教育方式很不科学,存在偏差。家庭教育是在家庭里、在父母子女之间进行的一种教育工作。家庭教育中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存在着特殊的血缘关系,家庭不是专门的机构,家长也不是专门的教育工作者,家长在教养方式和行为上存在的一些偏差,会背离正确的教育原则,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甚至违背家庭教育的初衷而彻底失败。
(四)亲子沟通时间少,家庭氛围不和谐
由调查结果可知,农村小学生家庭中亲子关系不融洽,亲子沟通时间少,家庭氛围不和谐。亲子沟通是维持健康的亲子关系,营造良好的家庭内部氛围的必要保障。但是,农村小学生家庭中亲子沟通出现了重重障碍,严重影响家庭氛围。
四、应对当前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问题的建议
针对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这些问题。
(一)积极举办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
家长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科学、系统的教育好孩子,应该积极参加家教方面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了解少年儿童心理发育特点和教育规律,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老师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对农村小学生家庭进行家访,了解小学生家庭教育的基本情况,向农村小学生家长宣传最新的家庭教育资讯,并适时地帮助他们解决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困惑。老师与家长要保持经常性联系,及时对家长进行科学家教主题培训活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二)树立全面发展的家庭教育观,加强家庭美育、家庭劳动教育
家庭教育目的是进行家庭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家庭教育期望则是家庭教育目的的反映。只有家长拥有正确的家庭教育目的观,在家庭教育内容、方法等方面才有可能合理。前面提到,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家庭教育内容偏重家庭智育,忽视家庭美育、家庭劳动教育。以目前临泽县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树立全面发展的家庭教育目的观还是可行的。
(三)运用科学的家庭教育态度与教育方式
篇3
教育无小事,对于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学校来说,如何进行教育,如何实现有效的教育都是极为重要的事情。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位也是最好的老师,无论是学生的性格养成还是习惯培养方面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长的影响。有的家长比较倾向于虎妈虎爸的教育方式,教育学生没有足够的耐心。有的家长很少征求学生的意见,把仅有的课余时间安排的满满的。也有的家长比较放任自由,把学生交给学校,只关心考试成绩,其他很少过问。现在的学生无论是智力还是心理发育都要早一些,在学习的重压之下,容易产生厌学叛逆的情绪,有的甚至与家长的关系比较紧张。家长学校的建设主要是针对学生的教育的统一性以及帮助家长运用合理的方式方法教育学生,解决家庭教育矛盾,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所以,本篇文章将从三个方面:家长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如何发挥家长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以及在家庭教育中要注意的方面谈家长学校在家庭教育立德树人中的作用研究。
一、家长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前段时间网络上曝光出同班同学更改他人高考志愿的事情,作为学生家长既没有正视事情的是非黑白,也没有采用合理的方式解决问题,只想维护自己的孩子。家长以这种态度处理事情,也不难理解学生能够做出这样的事情。学生的行为举止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受到家长耳濡目染的影响。有很多家长每天忙于工作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认为教书育人是学校的责任,遇到学生发生事情,经常向学校讨说法,而却很少反思自我。关爱照顾每一个学生是教师的职责,但是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对于学生的教育迫切需要家长的配合与协助。家长学校一方面是有利于拉近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距离。在各种升学考试的压力之下,家长们之间总是会对学生进行比较,不仅拼学习成绩,还要拼才艺,辅导班培训班一个接一个,几乎不给学生喘息的机会。有的家长甚至比较较真,一次考试分数下降几分就要训斥学生,找教师讨个说法。学校与家长之间需要建立一个有力的桥梁来进行沟通交流,彼此相互理解,相互探讨教育的方式方法。另一方面是有利于帮助家庭教育发挥出有效的作用。很多家长督促学生认真学习,自己却在一旁玩手机打游戏,这样很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有些家长根本不知道该如何与学生进项沟通,经常说不到几句话就不欢而散。家长学校可以将家庭教育中面临的问题集中解答,互相分享教育经验,也可以个别问题特殊解决。家庭教育对于塑造一个人的性格与行为都有着O为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会让学生受益一生。
二、如何发挥家长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有很多学校创建了家长与教师沟通的平台,例如微信群、QQ群、贴吧等等,有的家长比较活跃,而有的家长几乎不会出现,这就需要教师有力的调和与调动。首先,家长要学会发现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且要追本溯源。对于学生贪玩、懒惰的共性,家长往往会采取严厉的措施惩罚学生,而很少探究学生犯错误的原因。也有的家长教育态度比较消极,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出现问题,往往采取逃避的方式,认为学生长大了就会明白的,但事情往往会发展的更加不如意。其次是家长要学会虚心求教,多关注教育问题。现代生活压力大,很多家长承受着家庭和事业两方面的压力,很少再有精力去研究家庭教育。家长们需要多看一些与教育相关的书籍与资料,深入了解教育,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方法。例如李文斯登劳奈德的《不体贴的父亲》,很多家长会像文章中的父亲一样,经常以大人的要求怒斥孩子,明明想要传递的是爱,可偏偏表达出来的却是恶言恶语。最后是家长应该及时与学校进行沟通,多方面关注学生的教育,尤其是心理方面。现在的学生比较早熟,又过多的接触网络,每年总是有未成年的学生冲动自杀、恶意伤害他人或者自己、过度放纵自我等等,这都说明不能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要关注学生的各个方面的成长问题。
三、在家庭教育中要注意的方面
良好的家庭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需要长期的培养。首先,家长要学会尊重学生,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有些家长往往怒不择言,语出伤人,学生其实很在乎至亲至爱对自己的看法与态度。也有的家长总是私自翻看学生的日记或者抽屉,名义上是为了了解学生最近的动态,但实际上往往对学生造成心理的伤害。其次是家长要学会用平和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很多家长和学生交谈总是成绩两个字不离口,很少关注学生其他方面,甚至认为与学习无关的事情都是在浪费时间。正值于青春期的学生往往会采取叛逆的方式进行反抗,有的家长不及时调节,甚至用暴力的方式进行交流。最后是家长要注重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的责骂。最伤学生的估计就是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家长要明白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不能要求每个学生都是一样的。学习成绩差,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学习态度不认真以及学习方法有问题。家长要多鼓励支持学生,帮助学生寻找到学习存在问题的原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小结:
教育学生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家长的责任。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学生的性格塑造以及习惯培养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建设家长学校一方面可以促进学校与家长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另一方面是可以帮助解决家庭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困难。要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家长既要做到发现教育问题,也要虚心求教,不断改进教育方式方法,还要与学校多进行交流,及时关注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但同时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也要注意要尊重学生,给予他们一定的私人空间,也要多向他人或者书籍资料学习讨教,注意改进教育的方式方法,还要减少责骂,帮助学生解决面临的问题。
参考书目:
[1]陈鹤琴 .家庭教育[M].湖北: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年
篇4
通过对某市农村小学生家长进行了关于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的问卷调查,并对问卷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一)家长文化水平
调查显示,被调查者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60.42﹪,有的家长是小学学历,在调查过程中,有的家长因为不认识字而拒绝完成问卷。高中文化程度的家长占37.5﹪,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2.08﹪。
(二)家庭环境
1.家庭结构。调查显示,被调查者中,其中来自三口之家的占58.34%;三世同堂,占29.17%;离异家庭,占12.5%。孩子大多数时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占66.67%;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占6.25%;和母亲生活在一起的占25%;和父亲生活在一起的占2.08%。
2.家庭教育条件。在针对家长空闲时通常和孩子做什么的调查中发现,有27.08%的家长能够在空闲时和孩子翻翻书,共同学习;16.67%的家长有空时会鼓励孩子发展特长;16.67%的家长经常引导孩子动脑筋和孩子一起学习;27.08%的家长因为工作忙很少和孩子在一起。调查显示,家长能够给孩子提供单独房间、专用桌椅、台灯和各种学习用品的占27.08%;能够提供以上三种的占16.66%;提供以上两种的占14.58%;只能够提供一种的占41.67%。
(三)家长教育方式
在家长的教育方式这个问题上,调查显示,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85.42%的家长会帮助孩子找到犯错误的原因,然后再进行教育;有14.58%的家长会批评或打骂孩子。遇到孩子成绩不理想的情况,68.75%的家长会主动找孩子谈心从而找到原因;18.75%的家长会选择找老师来了解情况;也有12.5%的家长会不问原因直接动手打孩子。关于“人前教子”这样的教育方式有16.67%的家长认为这样做很对;83.33%的家长认为这种教育方式是不对的。但是仍然有25%的家长经常在人前教子,75%的家长不这样做。
(四)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态度和期望程度
在调查中笔者通过对家长是否和孩子讨论有关学习方面的问题和家长平时是否花时间陪孩子做功课来体现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态度。调查结果显示,52.08%的家长经常和孩子讨论学习上的问题;25%的家长偶尔会和孩子讨论学习上的问题;20.83%的家长只有在孩子学习上出现问题时才会和孩子讨论;有2.08%的家长在亲朋聚会时才会说起孩子的学习。大多数家长还是愿意花时间陪孩子做功课的,调查结果显示,有66.67%的家长会经常陪孩子做功课;29.17%的家长偶尔会花点时间陪孩子做功课;有4.17%的家长不会陪孩子做功课。关于家长对孩子学习情况的期望程度调查结果显示,81.25%的家长希望孩子们门功课都要优秀;12.5%的家长觉得孩子只要各门功课及格就可以;有4.17%的家长认为孩子只要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就行。
二、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文化水平偏低
家长的文化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孩子的培养。家长也想教育好孩子,却苦于没有方法。不知道应该怎样引导孩子,有的家长主观上希望孩子成才、学好,却由于自身文化素质低,对孩子的学习方法指导不了。农村家长平时很少读书看报,家庭缺乏学习氛围,不能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二)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不当
在生活中,家长往往忽略了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是有自己的自尊心和想法的,家长不顾孩子的自尊心和个性的发展,用自以为是正确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对犯错的孩子更不讲究批评方式,甚至以粗暴态度对待子女,伤害孩子的自尊。总是盯着孩子的缺点,孩子一犯错,就翻来覆去地讲。这不仅改变不了孩子的不良行为或习惯,反而容易强化这种习惯。
(三)家庭物质环境匮乏,学习气氛不浓厚影响孩子的学习
在调查中发现,家长会忽略孩子的学习生活环境。家长能够提供各种学习用品等的物质条件的仅占27.08%;孩子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有很大的影响。
(四)家长对孩子的发展置之不理或期望过高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孩子自主发展也成为了一种新的教育方式。部分家长片面地认为:自主发展就是让孩子自己发展、随意发展,往往对孩子的品行、爱好、兴趣等不闻不问,缺乏必要的辅导和教育。有的是因为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太高,孩子无法达到父母的要求,父母感到十分失望,从而丧失了对孩子的信心。
三、提高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质量的策略
针对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若干问题,如:家长文化水平较低,教育方式不当等,应当从以下几点入手,提高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的质量。
第一,提高家长素质。家长想要让孩子喜欢读书,自己首先要捧起书本来,身教重于言教,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勤于学习、乐于学习的榜样,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这样,能更好地辅导孩子学习,促进孩子成长。要把提高家长素质作为改进农村家庭教育的重点来抓,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努力,改善农村家长的教育理念,创建家长学校等。
第二,家长要给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包括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以便于孩子更好的学习。
第三,改善家长的教育方式。家长要了解孩子的想法,正视孩子的缺点,避免使用粗暴的教育方式惩罚孩子,多和孩子沟通等。
第四,要广泛开展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第五,推行协同教育,建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联系机制。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篇5
家庭不仅是一种血缘上的联系,而且还是一种社会关系,包括经济关系、伦理关系,同时也受到法律的保护。在我国宪法中明确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这就是说,家庭教育功能与家庭本身就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但是又区别于其他形式的教育。家庭教育是一门多学科研究领域,其具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家庭教育的启蒙性和持久性。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老师曾说过:“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确实,从孩子出生开始,父母便成为了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的一言一行都受父母的影响,小孩子对父母有一定的模仿能力,所以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很深远的意义。虽然青少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接受来自学校不同老师的教诲,但是这种教育是阶段性的教育,而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是持久性的教育。孩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更大程度上得益于家庭教育。父母对子女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持久、深刻、全面等特点。
家庭教育的延伸性和差异性。孩子上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家庭教育是对人一生影响最深的教育,除了教导子女基本的生活技能,社会规范,指点生活目标外,还在培养人的个性特征、价值选择、社会能力等多个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家庭是富于情感的,它的重要特点是具有感染性。父母与子女天然的血缘关系使他们心心相通,父母的情感对子女有更加强烈的感染性。所以家庭教育可以根据子女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根据子女状况和心理状态,循序渐进的进行教育。这是学校教育所不能兼顾的,也是家庭教育的优势。
家庭教育的及时性和社会性。家庭教育的过程,是父母对自己子女进行的个别性教育,比学校教育要及时。常言道: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他们的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在父母眼中,故此父母更加容易了解子女的心理状态,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教育,及时纠偏,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能更好的预防不良行为发生。再者,要想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只有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孩子在家庭、学校、社会受到一致的、连续的教育,其教育的效果将会事半功倍。
二、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积极作用
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关系到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而且关系着人的社会发展方向,同时,良好的家庭教育也是家庭幸福的源泉。
第一、家庭教育在人的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积极培养孩子的自主动手能力,培养孩子建立自己的兴趣爱好,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教育孩子热爱祖国,尊老爱幼,保护环境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从小养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因此,家庭教育中,父母长辈们的文化素质、价值观念、教育理念、思想道德水平等都是孩子优良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元素。
第二、家庭教育决定人的社会发展方向
青少年时期是人接受教育的启蒙阶段。在这一阶段中由于心理发展的特殊性,家庭在孩子的道德教育和价值观培养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家庭教育中,家长通过传授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影响和感染未成年人,良好的家庭教育更加容易培养杰出人才。在家长言行和教育期望的双重影响下,未成年人会很容易地接受家长的影响,进而良好的家庭教育影响着孩子的社会发展方向。
第三、家庭成员的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良好的家庭教育
家庭幸福是一个人所有幸福的根源,“在有着良好家庭教育的家庭,反映了家庭中成年人修养好、素质高,家庭具备了良好的教育环境,成年人在家庭中能不断接受再教育,充实和提高自己;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能接受积极影响,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健康成长。家庭成员在相互关心、相互体谅、相互爱护的家庭环境和氛围中相处,精神放松、心情舒畅,能产生强烈的家庭幸福感。”家庭教育影响着家庭幸福,家庭幸福影响着他们在社会其他环境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拥有好的家庭教育更能激发生活的热情,进而使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三、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家庭结构不同,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不同
1、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及原因
由于中国的国情所致,出现了大量的独生子女家庭。由于大部分父母把唯一的子女作为一生的寄托和希望,过分溺爱的同时又过分的去关注他们的成绩,以成绩论好坏。父母的期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子女的学习动力,但是由于过分溺爱,教育方法的影响,许多独生子女养成了自私,交际能力差等特点,而且感情脆弱,经不起挫折,吃苦精神不够,生活自理能力欠缺。过分关注学习成绩和过度溺爱的同时缺少了对子女人生价值体系的培养。其结果是很多独生子女不能很好的处理未来学习,生活,择业和人际关系。
2、特殊家庭中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及原因
(1)对缺损家庭教育状况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离婚率持续走高。在中国,离婚多发生在父母岁数在30到50年龄段,这也正是孩子读中小学的阶段,而对孩子心智影响最大的年龄段是学龄前(3~6)的儿童,这些孩子特别依恋父母,缺少同伴的友谊。而且,父母的离异往往伴随着各种环境的改变,包括学校,生活条件,以及重组家庭所带来家庭关系的改变,都可能对孩子健康成长带来深远的影响。绝大多数离异家庭的孩子都会体会到丧失感、被遗弃感、不安全感、表现为情绪低落,意志消沉,心事重重,更有可能导致精神异常、心理变态和行为异常。而这些离异对孩子所带来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伤害孩子的心灵,影响智力发育,产生扭曲的性格,最终可能走向不良的道路。
(2)隔代家庭的家庭教育状况及存在问题分析
我国的隔代家庭教育主要以留守儿童为主,据统计我国47%的留守儿童与祖辈生活在一起。由于祖辈年老、文化程度较低和过度溺爱,隔代家庭中的家庭教育反映出严重的问题。“根据青岛市的一项调查显示,29.6%的祖辈很少与老师联系,14%的祖辈从来不与老师联系。他们不能主动及时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将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了学校。”此外调查还显示,“隔代家庭中的祖辈文化程度普遍较低,这些祖辈中从未上过学的占45.1%,小学文化程度的占50.6%,初中文化程度的占3%,高中文化程度仅占1.3%。”。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和自身精力有限,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得不到祖辈的辅导,在精神和心理上隔代之间存在有严重的代沟,无法进行有效的交流。尤其对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来说,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很多孩子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沾染上了坏习惯,价值观出现扭曲的现象。
(3)对流动家庭的家庭教育状况及存在问题的分析
国家人口计生委于最新《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2》(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中国的城镇人口比重超过50%,流动人口规模达到历史新高,2011年,我国流动人口总量已接近2.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7%。近70%的流动人口与家人一同流动。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平均家庭规模达到2.5人。
流动家庭中的孩子由于和父母聚少离多,大部分父母多忙于挣钱,很难和孩子进行更多感情上的交流,使流动人口的孩子在道德观念形成方面比较混乱,由于他们价值情感的培养缺乏良好的条件,当遇到复杂的道德困惑问题时候,不能及时得到父母的帮助,或者父母本身在城镇里就是弱势群体,在道德认知方面严重缺乏甚至趋于偏执。加之他们比同龄的人更多的目睹了社会的不公平,和自身受到的歧视,使他们自己更加容易产生对社会的不满心理,从而对社会缺乏信心而变得冷漠孤僻,甚至抵制心理。
(二)家庭教育方式不同,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不同
1、严厉型家庭教育方式
青少年一般自尊心较强,而渴望得到父母的尊重,但是父母往往不考虑孩子的需求,只从父母的意愿出发,采用严厉、高压、强迫命令式的教育,如果不服从就打骂、体罚、甚者产生家庭暴力,久而久之使父母和子女严重缺乏沟通,使亲子关系恶化。这样的家庭子女容易形成顺从、胆怯、没有主见、缺乏自尊、内心孤独、情绪不稳定的性格,容易走向极端,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做事情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2、放任型家庭教育方式
首先是父母感情有问题而产生家庭破裂,重组家庭后缺乏了对原来家庭孩子的关心和照顾,这样孩子由于缺乏父母的引导,往往经不住外界的诱惑,容易走上歧途。另一种是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父母忙着挣钱养家,而没有时间去教育孩子,为了内心安慰,就在经济上过度的去资助孩子,而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这些子女往往养成攀比心理,大手大脚,不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3、不协调型家庭教育方式
这种家庭里父母教育态度缺乏一致性,随心所欲,父母完全以自己的情绪状况为转移,教育方式和态度不一致,或者不以身作责,自己做不到还要求自己孩子去做,使子女无所适从,甚至有时候教育影响互相抵消。还有就是父母之间在教育子女方面意见不统一,在中国家庭里面就是典型的“严父慈母”,一个过于严厉,一个过于袒护,使孩子思想容易迷茫,焦虑,情绪不稳定,特别是在思想还没成熟阶段,容易产生思想模糊,影响孩子的辨别能力。
四、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成长影响的积极对策
(一)提高父母的文化教育水平
父母作为家庭教育的主导者,他们文化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水平的高低,父母的教育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价值观的形成。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父母文化程度低,并没有受到好的教育,但同样教育出各方面优秀的子女。与之相反的例子也存在,追根究底是父母的教育水平在起作用。教育水平、文化程度二者之间关系密不可分,即使文化程度高的父母,不经常接受新的知识,不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对孩子的教育并不在意,同样不会教育出优秀的子女;而另一方面,即便父母的文化水平并不高,但是他们愿意为了孩子去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相信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也一定会非常出色。所以父母应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适时的与老师沟通。对子女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二)营造良好的家庭风气
首先,父母要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大多父母都按自己的想法来塑造子女,让子女完成他们当初没有完成的愿望,寄希望于孩子,所以首先他们必须要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领着孩子走向正确的方向。另外,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特别是在孩子面前,这样才能给孩子学习的榜样,传递正能量。之所以要特别注意这些,是因为对孩子而言,他们的人生态度,目的乃至正确的价值观都是抽象的概念,榜样的作用可以使这些抽象的概念明确化、具体化。所以父母必须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对子女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
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对子女的影响最大,在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融洽,会更多的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夫妻关系和谐也会对孩子有积极地影响,不会因为家庭的原因影响孩子的情绪进而会影响到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相反,则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家庭关系中,亲子关系仅次于夫妻关系,所以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也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赵忠心.家庭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叶立群等.家庭教育学[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3]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华中师范人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4]吴益妃.家庭教育下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J].当代教育论坛,2006 (7)
[5]龚萱.全球化与青少年政治价值观教育[J].教育探索,2005(1)
[6]宫秀丽.对“90后”青少年思想状况的三维考察[J].现代教育管理,2009(8)
[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
[8]郑艳苹.中国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问题浅析[J].科教论坛,2004(1)
基金项目:
篇6
目前,一些家长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家庭教育知识匮乏,缺乏科学教育子女的方法,存在重教不会教的现象。很多家长不了解现代教育的特点、孩子成长规律和发展趋势,不知道怎样教育孩子,在子女教育中,常常感到力不从心,遇到难题时更是束手无策,孩子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另外,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配合不到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比,具有随意性和个性,因而也更难。学校教育更注重对老师的培训与监督,但监督家长、指导家长的力量却很小,家长们往往通过口耳相授、观察模仿等方式从传统的家庭教育中,从父母、亲友、邻居和老师处获得相应的家庭教育知识和经验,避免不了一些教育观念陈旧落后,方法简单。同时,家长之间的家庭教育素养差距明显,尤其是城乡差距、代际差距等。代际差距中的隔代教育上,爷爷奶奶溺爱现象十分突出,原生家庭与核心家庭教育教育理念上的冲突与矛盾不断激化。
1.生养分离——惩罚等在未来
目前,孩子生养分离的情况不尽相同。70后父母很多人已开始品尝由自己制造的“农村留守儿童”、“城市寄养儿童”所带来的“恶果”。 80后家长在生养分离问题上内心也有很多的冲突,如何能充分地陪伴孩子,又能兼顾自己的工作,成为他们面临的一个两难问题。还有的家长因为条件或观念的原因,早早地送孩子进“全托”幼儿园或者全寄宿制学校。同时,农村地区因为学校合并使得很多年幼的孩子不得不过早离开父母的呵护和教养。孩子过早地离开家庭过集体生活会导致儿童早期情感发育的损伤,同时,父母也因此缺少了对孩子成长的思考,更多地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了学校和社会。
2.竞争焦虑——已成为普遍的思维方式
家长们现在普遍面临的困境和主要问题是竞争焦虑。社会心理学研究认为,竞争是挫折的重要来源之一。因为任何竞争中,获胜者永远是少数人,目标受阻的失败者遭遇的是痛苦和挫折。而痛苦和挫折常常引起敌意。哲学家尼采说过:“竞争产生对自己的不满意。任何对自己不满意的人,随时准备好了进行报复。”家长内心的竞争意识,学校实施的竞争环境,社会倡导的竞争文化都像山洪一样呼啸而来,把家长和孩子一起卷进去,很有少人能及时撤出,站岸上从容观看。
3.“家长强权”——最隐蔽但最锋利的刀子
家长强势的典型表现就是家长缺少对孩子自由和尊重的正确理解和对儿童自由意志的剥夺,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孩子懦弱、逆反、没有上进心等等。自由和尊重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当全社会都在谈“尊重孩子”,却在“自由”的观念上出现盲区,尊重成为一句空话,失去自由在教育中的价值。
4.“家长无知”——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孩子的成长环境每10年就发生着相当大的变化,孩子的“成长速度”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呈现加快的趋势。在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相当多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素养却是停止不前,有的甚至还出现倒退现象,相当的家长使用教育孩子方式方法每天的“错误率”要高达50—80%。
区域家长家庭教育素养的整体提高必须从变革家庭教育管理机制入手,在努力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关注家长的生命质量和家庭的幸福指数,从关注民生的高度来关注家庭教育。
大量研究表明,上世纪50年代,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所占比例大约为20%,到了上世纪80年代提升到50%左右,而从本世纪初开始已经达到70%左右,特别是在学校教育大体相同的情况下,家庭的影响尤其是家长自身的家庭教育素养对孩子成长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家长自身的家庭教育素养要跟上时展的需要,家长自身的家庭教育素养要跟上孩子成长的需要。家长需要有终身学习理念来促进家庭和谐建设。
长期以来,作为三大教育支柱之一的家庭教育严重滞后于学校教育,尤其受应试教育的误导,以及社会转型期种种矛盾的加剧,一些家长在孩子上幼儿园期间就没有得到与孩子成长相适应的家庭教育指导。同时,学校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长期处于流于形式、边缘化的地位。学校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也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关部门对680名初中生、小
学生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分成较好、中、较差三个等级,其结果显示: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较好的,他们孩子在校表现为优等生率高达95%,几乎没有后进生;而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较差的,他们孩子在校表现为后进生率的高达85%,几乎没有优等生。孩子间存在的差异是客观的,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家长自身的家庭教育素养存在的差异对孩子成长的直接影响。这项调查告诉我们,如果把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提高一个等级,学校教育中的后进生就会减少3—5倍。学校不仅要向上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学生,更要输送合格的家长,这是创造现代学校制度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提升家长家庭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
1.菜单式家庭教育指导。家长家庭教育水平发展不平衡和家长需求不一样,为确保让每一个家长不在家庭教育上落伍和掉队,学校应该建立各年段家庭教育指导菜单,比如建立“幼儿家庭教育菜单指导”资源库、“小学家庭教育菜单指导”资源库、“初中家庭教育菜单指导”资源库等。
2.开展班主任家庭教育专业化培训。大面积普及现代家庭教育科学知识要和家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齐头并进,这也是提高家长家庭教育素养最有效的方式和途径。开展班主任家庭教育专业化培训,用家庭教育专业化武装广大班主任老师、学校家庭教育志愿者,让越来越多的老师认识到,不但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更要学会关注家长的生命质量和家庭幸福的指数,这样才能确保教育的健康发展。
3.建立专业化的家庭教育讲师团队伍。带动和引领广大家长走入现代家庭教育,需要一大批家庭教育讲师专门人才,这也是解决目前家长学校讲座实效性不高的有效方法。建立属于自己的家庭教育专业化的讲师团,将大面积提高家长学校家庭教育讲座的实效性将成为可能。
篇7
二、影响家庭教育质量的因素
1.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因素
每个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家庭教育的操作过程中,应根据子女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育方式,这才有利于他们的自身发展但在家庭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家长往往忽视子女心理和生理的实际情况,急与求成,拔苗助长,孩子的作息时间被排得满满的,一会儿钢琴,一会儿字画,一会儿家教辅导,经常由于期望过高,做出错误的决策。
2.父母的自身素质
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家长素质的高低对教育质量的影响很大。这里的素质包括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素质高的父母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能较好的发现和引导子女的兴趣爱好,并根据自己积累的经验教育子女。俗话说:“虎父无弱儿。”就是这个道理。相反,素质低的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不能把握正确的教育方式方法,不利于孩子的全面成长,无法解决孩子提出的问题,从而使孩子产生困惑的心理。
3.家庭条件因素
家庭条件主要指家庭的经济条件和居住的环境条件。家庭经济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子女生理上的生长发育。它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投资情况。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可以为子女提供足够的物质保障,培养和满足孩子多方面的兴趣。而经济差的,一方面孩子因家境的困扰无法集中精力学习,另外,父母忙于改善经济条件,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和精力相对较少。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观察发现这类学生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问题。(当然不排除少数自觉性高上进心强的孩子以此来激励自己。)当然,要注意经济条件好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上网,打游戏及自傲心理等。这些都需要家长正确的引导和监督。另外,家庭条件因素还包括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因素。一般来说,父母关系好的家庭的孩子在心理发展方面都很健康,相反,父母关系不和或离异家庭的孩子的心理发展上都有些问题。他们自闭,自卑,不爱与人交往,往往会有极端的行为。
4.家长的教育观念,方式因素
家庭教育是父母对子女的言传身教。父母自身的言行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的得道与否,对孩子的成长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家长要更新教育观念,讲究教育的方式方法,切忌简单粗暴,要与子女多沟通,了解子女的思想发展动态,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样才能让孩子全面健康的成长。
三、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应该说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的家庭教育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现在的孩子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缺乏责任心,生活目标不明确,缺少勤俭朴实的作风,生活自理能力差,心理脆弱,耐受力差等也反映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观念陈旧
尽管现在的家长很注重对子女的教育,但是,好多人的教育观念陈旧。不少家长忽视子女的自身感受,把自己的意思强加给孩子,要求他们按自己的要求去做;还有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这种溺爱使他们失去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另外,许多家长把上大学看作孩子成才的唯一途径,压抑孩子的个好,造就了一批高分低能儿。
2.教育方式失衡
许多家长在教育观念上的误区,导致了教育方式的失衡。他们忽视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往往采取两种极端的教育方式。一部分家长采用“不打不成才”的旧观念,他们信奉“棒打出孝子”,另一部分家长则过于溺爱,形成了服务性的教育方式,导致一些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差,再者,他们对孩子的错误行为不予以及时的批评指正,使得他们肆无忌惮,没有责任心。
四、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的几点思考
1.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对施教者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施教者,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更好的教育培养子女,通过自身的素质,潜移默化的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家长要更新教育的观念和方式
在教育过程中,家长要改变以往的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方式,不可一味的追求子女在学业上的成就。未来的社会所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家长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用民主平等的教育方式来对待孩子,根据他们自身的兴趣爱好来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心和适应性。
3.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长的言行举止及行为习惯对孩子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家长一方面要子女以亲情的关爱,同时也要树立自身的威严,注重自身的形象,让孩子有尊敬感,信任感。
4.创造良好和谐的家庭氛围
篇8
(一)留守儿童缺乏相应的监护以及引导
农村留守的教育大多数由祖父母负责,而祖父母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而且思想观念落后,和现代教育的理解存在较大的差距。在教育的方式上,隔代教育也出现众多的误区,要么过度宠爱,要么太粗暴放任,这样的教育方式使得留守儿童在学习、心理各方面出现很多问题,应引起社会以及家庭得重视。
(二)家庭教育理念缺乏科学性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虽然逐渐被重视起来,但整体推进速度较为缓慢,在家庭教育思想已经形成的环境下,无法高速推进,归根结底是家庭教育理念缺乏科学性。农村居民由于自身水平的制约,无法利用好我国实行的义务教育工作的体系特点,然后对自身家庭教育理念优化设计。除此之外,一些农村居民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自身教育理念对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意义,这样,农村居民进一步适应义务教育大环境的发展环境受到限制,无法保证农村居民在科学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提升对子女的教育质量。
(三)家庭教育的方法缺乏合理性
由于父母忙于挣钱养家,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式欠缺。父母们往往更重视对儿童的物质满足,欠缺家庭教育。当家庭教育的责任由祖父母承担时,一般会出现两种常见的教育方式,第一种,过度放任,儿童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另外一种就是过于严格,传统的大家长式的管理,不考虑孩子的需求以及是否能接受,只考虑应该怎么管方便,怎么管对儿童好。
二、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改善方案
(一)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监护及引导
祖父母作为监护人,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学习适合现代教育的管理理念,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对留守儿童实行管教,真正发挥监护作用;对儿童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纠正,也不能用传统的棍棒教育,而是用合适的方式对留守儿童进行管理,比如跟儿童谈心,时刻掌握儿童的想法,给儿童合理的建议,而不是替他们决定等等。而作为留守儿童的父母,不能因为距离远、工作忙等,把家庭教育工作完全委托给监护人。父母要利用好网络,抽时间关心儿童的学习生活,让儿童知道父母的苦衷,也让儿童清楚父母每天关心着自己。
(二)优化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理念
篇9
1.独生子女政策对家庭教育产生的影响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以来,虽然对增加人均收入、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等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这一政策对家庭教育产生了一定的消极作用。多年来,笔者一直从事教育工作,从自己学生的身上深刻体会到作为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例如:大多数班级中的独生子女比较任性、以自我为中心、有很强的攀比心、任意浪费钱物、流行享乐等问题。严重的还出现了自杀、青少年犯罪等不良现象。
2.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很多农民工走进城镇,选择在城市打工维持生活。目前,我国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每年都在以数百万的人速度递增。在这些务工人员中,有的家庭把孩子带在身边接受当地的教育,从一个方面来说,这些孩子从农村走进城市上学,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家庭收入明显增加,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都得到了转变,有利于孩子性格、行为习惯的养成、身体发育等方面的成长与发展,但是对于那些不能跟随父母进入城镇打工的留守儿童而言,造成了这些孩子严重的心理偏差。这些留守在农村的孩子,有家里的老人照料,而老人由于身体与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只能照顾好孩子的吃穿温饱,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很多留守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转折期,由于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而产生了沉迷于网吧、沾染了社会上不良习气等犯罪行为。
3.忽视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家长看中的仅仅是孩子的身体发育、健康等状况,很少有家长能够真正关心孩子的心理发育于健康。在不同阶段,青少年的心理发育是不同的,他们对外界事物的认识与需求也是不同的。由于缺乏对孩子心理变化的了解与重视,使得很多青少年在青春期出现了明显的叛逆行为、早恋行为、犯罪行为。很多家长总是将这种无奈归结于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殊不知,家庭教育的缺失才是对孩子最大的影响。
4.暴力型家庭教育方式的存在
当今青少年正处于身体与心理的发育期,他们有较强的自尊心,希望得到老师、同学、家长的尊重,但是,多年的教育经验让我看到很多家长一直信封的就是“棍棒下出孝子”的古训。有的家长由于在单位中出现工作不顺心的事、家庭成员关系恶劣,就经常将心中的怨气撒在孩子身上,采用命令、恐吓、惩罚的方法,甚至是动手打孩子,根本没有顾忌到孩子的自尊心。这种简单而粗暴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了极大地伤害。例如,我曾经遇到这样的一位父亲,他的拳脚使得自己的儿子失去了自尊心与自信心,经常产生情绪不稳定、反抗、叛逆等行为,同时还使得父子关系不断恶化,最终逼得孩子离家出走。
三、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有效措施
1.重视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科学化
在很多独生子女家庭中,家长为孩子的心理、身体健康成长付出了很多心血,由于家庭教育的失误而为家庭教育带来了苦果。因此,这就要求家长必须正视独生子女问题,转变观念,淡化独生子女的特权与优势意识,扬长避短摆正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科学的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
2.尽力弥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失
妥善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问题,对于全面提高我国国民的素质、维护社会稳定与团结、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的健康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我觉得在这方面主要应该重视家庭与学校的联系,为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有条件的家庭可以留一位家长在家中监护孩子的成长与发育,也可以将孩子带在身边,从而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3.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作为家长,在关心孩子身体健康、学习成绩的同时,更应该关注的是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发育。例如:关注孩子的性格形成与发展、可以正确的鼓励孩子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等。
篇10
越城区是绍兴市委、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是绍兴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农村教育的发展也呈现出蓬勃态势,改建校舍、合并学校、资源整合,教育着力于教学环境、设施、师资的改善。但在家庭教育方面则未能跟上时代的脉搏。越城区农村随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大量土地、房屋被征收、拆迁,农民早已洗脚上田。但在优越条件中成长的孩子,越来越多的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害怕吃苦、缺乏交流、不懂感恩等现象。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正面临着巨大考验。
一、在城市化进程中越城区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周边学生、教师和家长的访谈及工作中的个案分析,发现越城区农村在城市化进程中初中生的家庭教育状况不容乐观。由于农村家长自身教育水平偏低,又受到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家庭教育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家庭教育内容失衡
农村家庭教育内容的失衡主要表现为:许多家长仅注重孩子的考试成绩,忽视了技能培训,尤其是心理素质的锻炼。平时在与家长的交往中,家长的第一句话往往是“我孩子的成绩怎么样?”由此可见“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而家长的教育理念决定了其教育行为。很多家长在“唯分数论”的影响下,产生了许多家庭教育的误区,其中家庭教育学校化就是其中一个方面。随着城市化的深入,越城区农村家庭也都请家教、上辅导班,家庭教育只是重复和延续了学校教育的内容。由此,处于“断乳期”的学生出现了逆反心理、厌学等问题。这种“重智轻心”的家庭教育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家庭教育忽视了榜样作用,且形式单一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家长,若能在孩子面前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树立良好的形象,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进行良好的示范性教育。然而,不少越城区农村家长由于经济状况好转,注重自我娱乐的同时放松了对孩子的监管。有些家长在一边搓麻将,而孩子就在同一个房间学习,这样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也有一些家长不拘小节的言行举止,很容易给孩子带来不良的影响。在日常的生活中,像乱丢垃圾、闯红灯等一些看似不经意的行为举止也容易被孩子所效仿。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只会一味的大发雷霆,或给予过分的物质奖励,家庭教育形式较为单一。
(三)家庭教育忽视了子女的主体地位
很多农村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只看到了自己单方面的影响和作用,忽视了子女的能动反映及与子女的交互作用,也忽视了子女的主体地位。他们这种家长至上的思想正是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文化的集中体现,造成的后果是夸大了显性的家庭教育力量,却忽视了隐性的家庭教育的潜在作用。
二、越城区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初中学生家庭教育对策探讨
(一)政府应大力推动家庭教育事业
家庭教育事业是指社会各界对家庭教育的研究、宣传、管理和组织等工作。目前,很多学校都成立了家长学校,但仍止步于门前的一块牌匾,并没有发挥它的真正职能。要使家庭教育事业得到全面的发展,政府部门应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有效的家庭教育事业管理体制
由政府出面,安排相关部门进行管理,并定期召开专门会议部署、总结工作,建立完善的家庭教育工作网络,安排专人,做好学校、社区家庭教育工作的督导、检查工作。
2. 建立以家长学校为主体的家长培训系统
开展家庭教育工作、转变家长教育观念的重要途径就是通过家长学校。要加强对各类家长学校的指导与管理,做到有计划、有制度、有机构、有内容、有考核,积极开展活动与交流,使广大家长能真正因此而得益。
(二)学校应加强家校联系,做好培训指导工作
重视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校具有一支掌握着现代教育理论和科学教育方法及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具有特殊的优势和条件,也有义务、有能力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但目前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仍然依靠两种传统的模式:一是家长会,而是教师与家长的个别沟通。由于教师受工作时间、指导水平等条件制约,对家长的指导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学校面对农村薄弱的家庭教育,应积极介入到家庭教育中去。
(三)提高家长自身素质,转变家庭教育观念
作为家长,应清醒的认识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时充电,提高自身素养,转变家庭教育观念。
1. 及时反省自身缺陷,及时弥补
许多家长缺乏现代家庭教育倡导的对孩子心理的辅导、教育和情感的沟通负面的认识,只会把自己的童年生活模式强加给子女,不能与子女所期望的教育方式达成统一。所以家长要从认识城市化进程影响下的社会发展入手,弥补自身缺陷并及时补充,才能给孩子正确的家庭教育。
2. 重视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改进家庭教育方式
现在的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越来越高,甚至是有求必应。很多家长认为爱孩子就应该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却忽视了父母作为教育者对孩子应有的职责。在家庭教育中要树立“以孩子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子女的人格和个性,破除传统“父权”观念影响,勿要对孩子颐指气使,导致家庭教育缺少必要的平等和真诚的氛围。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多进行情感沟通,同时要重视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真正做到“言传身教”。
综上所述,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需要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学校的支持与关注,希望在各方的综合作用下越城区的家庭教育状况能有所改善,使我们的学生能健康地成长。
篇11
引言
家庭教育,就是通过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互动,对教育主体“知”“情”“意”“性”“行”各方面产生影响并使之完善发展的过程。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社会转型促进家庭教育的调整。
一、家庭教育概述
(一)家庭教育的含义及特点
家庭是具有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并且长期共同生活的小群体,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最基本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是构成社会的细胞。
教育是社会按照一定的需要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的实践活动。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按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品德、知识与技能、智力与体力的社会实践活动。广义的教育泛指社会上一切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知识技能、智力体力的活动[1]。
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家庭教育是教育客体(家长)对教育主体(孩子)实施有目的、有组织的影响,使其行为、思想达到某种社会的需求。即家长对子女传授文化知识、提升道德品质、指导规范行为等。
家庭教育是一种活动的过程,是教育活动的展开、运行、发展的流程。活动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可以看作是由教育活动或单独或先后衔接或横向呼应所构成的。孩子自出生开始,在成长过程中受社会的影响,并在此过程中与周围环境、人物相互影响,逐渐长成社会人的过程。其中家庭影响是最深远、最长久的。父母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他们对人对物的态度,往往会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在生活中时时刻刻表现出父母的影子。因此,家庭的长期影响,将在某一层面决定一个人的性格、行为特征。
(二)家庭教育的地位和影响
家庭教育的重点是要培养教育主体健全、完善人格的教育,因此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教育。不仅要在家庭教育中有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而且在家庭教育中还要进行情感教育。家庭教育影响着教育主体未来的发展,因为家庭教育的上述特点,子女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某些问题无法解决的时候会询问自己的父母长辈,通过父母长辈的回答调整自己的行为,并在以后的生活中借鉴这种方法,最终形成固有模式,即行为习惯。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最根本的、最深远的。
二、家庭教育的问题及分析
(一)家庭教育现状分析
随着80后、90后独生子女成为家庭的主体开始,新的家庭观念和对子女的教育模式正在冲击着中国的传统家庭教育风格,出现了全托模式、留守儿童、精英教育等等。一系列的变化无时不在体现着家庭教育的转变。现在都市的白领出现了丁克家庭,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家庭观念的变化。同时,该地区由于农民工的外出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留守儿童问题、隔代教育问题等,由此所带来的自然是家庭教育变革。
(二)父母的家庭教育观念
作为一个经济相对薄弱的地区,依靠读书上学的道路走出大山是该地区孩子为数不多的选择。如何让孩子在未来发展中能够得到帮助是现在家长所关心的问题,学而优则仕,就是一个人读书方面要达到优秀才可以成为社会的人才,这就意味着孩子的学习成绩决定孩子在未来的发展走向,因而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仍具有传统教育的影子。父权思想在家庭教育中广泛传播,导致家庭教育走向两个极端:一是父母对子女的行为控制,按照父母的要求发展。在这种环境成长的教育主体对生活缺少主动探索精神,完全照搬书上知识,缺少社会阅历,以书本知识武装大脑的同时忽视社会实践,造就了“书呆子”;二是父母对子女放养,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青少年自身阅历不足,思维方式不全面,普遍存在对社会的探索心理和追求个性的心理,易受到社会不良思想的蛊惑。
(三)教育转嫁问题
现在的该地区有许多适龄学生辍学打工,甚至少年犯的比例居高不下,学校外围酒吧、游戏厅、网吧等场所青少年成了常客。家长在出事后指责学校的失职,却不反思自己的教育是否出现问题。学校虽然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公民机构,但学校的执行者仍是社会人,校风、教学质量、教师、管理方式的不同都会对学生的教育产生影响。
学校教育存在某些不足,所以社会教育辅导机构得以发展,以盈利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发现,现行的教育培训中心往往只对学生的某一方面做出调整,其教育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教育培训的趋利性对学生的学习只是在考试得分技巧方面进行革新,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然而在与孩子的交流中发现,他们对于学校、读书等字眼是很排斥的。读书是一个枯燥的过程,而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每天都有新奇的东西出现,每天都有新的刺激等着他去做。从众心理、求异心理,使他们厌倦了学校,转而追求社会上所谓的刺激,甚至吸毒犯罪。
(四)家庭教育失衡
现在的该地区大多数家庭是由80后、90后组成的独生子女家庭,新的经济环境带来的新思想和传统思想在现在的父母身上不能融合。老一代的教育观念和新一代的教育观念在现在的家庭教育过程中体现为激烈的冲突[2]。
传统的家长制暴力教育、强迫教育仍然在家庭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这种教育方式强调教育主体对父母的绝对服从,并在此基础上规划教育主体的成长道路。这种教育模式虽然在某一层面能够促进教育主体的全面发展,但是其扼杀了教育主体的创造活力与创新思维。成长中的孩子是一个活泼的群体,本应该代表着一个国家、社会欣欣向荣的精神状态,是一个活力、激情、创新的主体。但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却使得他们变得“少年老成”。儿童表现出成年人的老气横秋,与其稚嫩的面庞格格不入。
(五)家庭教育中孩子自我内化问题
家庭教育的内化即是孩子自身的思想品德认识转化为相应的思想和行为的过程,是孩子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经过社会实践,形成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明确自己的家庭地位、行为准则,扮演合理的家庭角色。其主要表现在对爱情的理解,作为一个性成熟且是一个社会化必要的过程,青少年对此有着朦胧的认识,对异性的好奇心使他们往往被表面现象所蒙蔽,导致早恋[3]。早恋凸显孩子在某一层面渴望表现,但却未得到心理、情感的排解。人生的重要分支点开始出现。家长由于缺乏对受教育者的前期引导,易导致后期的行为问题。
(六)隔代教育的问题
隔代教育,即父母由于工作原因,与子女在地域上分隔两地。祖父母承担对教育主体的家庭教育责任。其教育者由于时代背景、社会阅历、生活经验的影响,对教育主体的教育模式与社会的发展现状有所差别。在农民工父母外出的时候,子女的家庭教育由孩子的爷爷奶奶负责。
1.感情多于理智
老年人对孩子分外爱护,加上怕孙辈出了差错,难以向孩子的父母交代的心理负担,往往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容易无原则地迁就和溺爱。表现为以孩子为中心,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无原则地赞赏孩子的行为,使他们无法评判自身行为,不能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从而不利于个性品质的形成,易养成刁钻蛮横、攻击性强的性格。
老人对孩子的溺爱,还突出地表现在对孩子的日常起居的过分保护上[3]。对孩子的限制较多,使孩子的独立性、自信心的发展受到抑制,阻碍了孩子正常的心理发育,导致孩子任性、懦弱、没志气,表现出在家里不可一世而出门胆小、神经质、依赖心强等性格特征[4]。
2.祖辈的文化较低,教育观念落后
祖辈的年龄偏高,而且祖辈受教育程度普遍低于孩子的双亲,加上知识断层,他们的文化水平很低(甚至文盲)。同时,祖辈们的世界观形成于几十年前,由于身体、地域环境各方面的因素导致与社会的接触较少,他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模式陈旧,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当与孙辈接触时,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模式、生活方式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孩子,以致增加孩子对新知识、新事物的接受难度。另外,祖辈教育观念落后还表现在教育方式的缺陷上。他们更多地认为养育孩子是自己的责任,教育孩子则是学校的任务[5]。
在实际的生活中,很多的祖父母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孩子的饮食和改善孩子的生活条件上,忽视了关心孩子的心理品质,更少考虑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于是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祖辈和孩子双亲容易产生较大的差异。
三、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途径
(一)培养家长教育客体意识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孩子人生的老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引导与被引导的关系。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不仅仅是孩子的养育者,而且还应该是孩子的引导者。
教育是由教育客体向教育主体实施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影响。因此,这个影响过程是一个交流的过程。父母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该如何树立自己引导者的形象呢?
1.明确教育目标,教育可以引导但是不可以代劳。
孩子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以急功近利,杜绝对孩子的伤害行为。
2.进行阶段管理,将一个长期的目标转化成几个具体的阶段目标。
适时调整教育方法,根据孩子的上一阶段的行为调整下一阶段的教育方向。
(二)加强主客体之间的对话
作为教育主体的孩子也是人,他们并不是家长的跟班,不是被教育的工具,更不是家庭的皇帝、公主。他只是一个在家庭这个环境下扮演自己角色的人。
父母由于在生活中对孩子缺乏交流,孩子的诉求得不到实现和回应,心中疑问得不到解答。父母与孩子之间应该是一个平等、理解、共享的关系,父母应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看待自己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营造平等相处、平等交流的气氛,疏通代际之间的感情隔阂,平等地对孩子进行思想和感情的交流。
(三)成立家庭教育培育机构
孩子在生理、心理、物质、精神上均需得到父母的支持和帮助,这是孩子的权利,同时也是父母的责任与义务。父母没有任何理由推脱自己的教养责任。因此,针对当下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应该成立家庭教育机构(家长学校),发挥教育机构专业人士的作用。从教育入手,使家庭教育的学习系统化、科学化、理论化,从而强化对家庭责任感的认识。有效有度地对家长所欠缺的知识进行补充,促进家庭教育的和谐。
(四)家庭教育应坚持适度原则
教育家孔子说过:“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现在的家长往往是做到了有教无类,但后一点却有所欠缺,家长强调了教育对教育主体的重要性,家长往往害怕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在不切实际中追求教育的高质量,但却忽视了孩子的自身承受能力,忽视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因此,应根据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为其量身定做学习方案,在教育过程中教育内部各要素发挥协同作用,使家庭教育具有良好功能。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特点确定、实施不同的教育内容。
(五)祖辈明确教育角色
篇12
一、家庭教育现状分析研究
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新时期家庭教育的特点、理念、方法研究》课题组于2012年1月发表的《我国家庭教育的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一文中指出,我国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家长错误的家教观念;家庭教育不到位、错缺现象越演越烈;家庭闲暇时间教育缺乏关注;家庭教育过度依赖于学校以及其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在《中国当代家庭教育的现状与对策》一文中,陈鑫源认为:我国家庭教育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父母溺爱过度,保护欲强;“三多”普遍:管得多,干涉多,惩罚多;性教育在中国家庭中几近空白。《略论当代家庭教育的现状与对策》(李东风,项羿)认为我国家庭教育观念复杂多样;家庭教育的内容与方式缺乏统一性;家庭的教育者整体素质不高。
综合来看,大多数学者的角度取自于家长本身教育理念的错误及当下社会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从陕北地区独特的文化视角出发来看,该地区家庭教育的现状突出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长与孩子的情感基础淡薄,缺乏有效交流。
2.家庭教育的内容由以往的礼仪与单纯的德育教育转变为带有现代气息的教育方式。
3.代替家庭教育的专门性教育机构出现,家长们争相送孩子学习,但这样的替代机构是否真的可以代替父母的亲子教育?答案不言而喻。
4.家长普遍存在教育观念的陈旧、固执、缺乏耐心等问题。
5.学生成了家长的“主人”,学生的意志成了家长努力的方向。这类型家庭的家庭教育功能可以说完全处于失效的状态。
三、家庭教育在现代社会失效的原因探析
《北京青年报》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全国家庭中有近6000万对父母说自己是失败的父母,他们十分烦心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并且对怎样教育好子女困惑不已,大多数家长认为急需学习科学的知识来教育子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要三育结合。特别指出:“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与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还要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并且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另外要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家庭教育对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及对策分析》一文中魏秀梅分析到:当代初中生家庭教育失效的原因主要是:家长存在过高的教育期待;以及时代变化导致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不当。
基于此,笔者在分析陕北当下家庭教育问题时,发现有如下原因值得重视:
1.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孩子接受的信息复杂多样,家长在为孩子甄别、选择、应用这些信息时与孩子产生了各种矛盾,增加了家长家庭教育的内容。
2.随着陕北地区近几年来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随之形成的青少年对物质条件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家长在给孩子提供物质条件的同时忽略了精神性教育。学生之间和家长之间有攀比心理,家长想让孩子在别人面前样样都好,对孩子的保护欲强,“帮”孩子解决他遇到的一切难题,致使孩子形成依赖思想,毫无责任感与担当意识。
3.家庭教育专业机构的出现让更多的家长放手家庭教育,而寄希望于这些所谓的专业教育机构,忽视了孩子与父母间的情感维系。殊不知,孩子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是良好家庭教育的基础,这样的做法不仅会使情感纽带消失,更会引起孩子的叛逆情绪。
4.如火如荼的素质教育改革,倡导减负,而社会却丝毫未因此而降低对于人才的要求,反而更加苛刻,因而家长开始在孩子业余时间加满各种补习、培训科目,使得家庭教育内容变质。
5.传统的家长权威观念影响甚深,加之陕北人本身粗放豪爽的性格,使得一些人对孩子的教育不注重细节。陕北爷们儿的大男子主义思想根深蒂固,一言堂式的教育理念比比皆是。这不仅加剧了和孩子之间的矛盾,更会给孩子的未来家庭教育埋下祸根。
6.家长甩手教育给学校在中国已属司空见惯的事情,但在陕北地区些许家长不光如此甩手,更是与学生一起责备学校教育,可想而知,这样的做法使得学校在学生心中的威严威信减弱,最终会导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起失效的情况出现。
四、对策浅析
《我国家庭教育的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一文中指出:家庭教育是国民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们呼吁其与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紧密结合,作为孩子第一任教师的家长,应该从学教师的专门培训那里接受应有的教育和培训。针对家庭教育中的“重智轻德型”和“娇宠放纵型”的教育方式,教给家长育人的新理念和方法,科学的教育知识,还可帮助制定家教计划,这不仅解决了其在育人方面存在的问题,纠正了家庭教育中的偏差,还提高了家庭教育的实效。在《论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一文中贺幸平指出: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在发挥作用的同时,应注意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达到合力教育的效果;为了在社会上形成强大的动力,进而使家庭教育的地位得以提高,政府应加大家庭教育的投入和宣传力度,可提高与社会教育相等的地位;另外我们还要加强教育学术的研究工作,研究家教理论及其方法,做出细致观察与科学实验,以能推陈出新,家喻户晓;最后,以政府的行为来营造家庭环境,通过创办示范性的婴儿教养中心、家长培训学校等来营造。
纵观诸多家庭教育对策研究,大多提到:家校紧密联合,建立家长学校。笔者认为家校联合固然好,利于统一对孩子的教育,但这在现实社会中至少在目前陕北的社会中是鲜有成效的。
一则陕北地区文化素质整体较低,加之较大的社会生存压力,家长无暇或无力配合学校的“标准家长”。
二来,新的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要求教师全面转变教学观念,革新教学技术,学习并研究新的教学方法,这需要教师潜心钻研,认真付诸实践。加之各教师每学期应完成的必须任务:听课笔记、业务笔记、教师成长手册等等科目,更加重了教师的工作任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能否做到细致入微地观察班上每一位同学的家庭教育状况?
针对这一对策在实施过程中的诸多问题,笔者认为陕北地区的家庭教育应多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家长们的家庭教育在无法做到知识培育的情况下,应力争做到家庭德育。家庭教育始终应以“成才先成人”的教育理念贯穿始终,当前社会中出现的种种家庭教育失效困境的解决多是从社会家长两方面的因素入手,殊不知:事物的发展主要是内因起决定性的作用。正如英国学者贺胥黎说:现代人更多的是灵魂的饥饿。针对中国当代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我认为它的改善应首先从家庭教育着手。
2.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实施以及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学校教育应该助力于家庭教育。教师应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随时随地实施素质教育,课堂减负不减质,让学生的课外补习负担没有可乘之机;让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成为教师必备的熟练技能,以达到对学生教育的智育德育兼顾。
篇13
1家庭教育对于学生心理健康保证的重要意义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比其重要意义的体现就在于家庭教育对于学生学习以外其他事情的教育和引导,进而凸显出学生自身的个性[1]。而作为亲身经历孩子成长每一步的家长,孩子的成长就像是一颗茁壮成长的树苗,不仅仅需要人去灌溉和照料,更加需要帮助他们剪裁掉那些影响孩子成长的枝枝杈杈,这样才能够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保证是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的。
2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对学生健康的影响
2.1隔代教育造成性格缺陷
由于年轻的家长们平时需要上班、照顾孩子的时间较少,很多家长总是把孩子交给老人照顾,隔辈教育的问题也是我国广泛存在的社会现象,在爷爷奶奶的眼中,孩子就是捧在手里的明珠,不仅仅舍不得去责骂和教育,更加普遍存在着溺爱的现象,这样的家庭不仅仅不能够给学生以健康的心理,更加容易导致学生在与其他人接触时存在着任性、无理取闹的问题。
2.2方式不当影响心理健康
据统计,氛围和睦、父母关系和谐的家庭中的孩子大都心理健康、三观正确,对于事情的是非观也十分明确。而在家庭教育开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部分家长过于注重家长权威的凸显,这就导致了学生自身的判断能力缺失等等问题。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其主要原因主要是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是非观模糊的阶段,对于很多事情的判断往往习惯于效仿父母,总是下意识的认为父母的做法是正确的。
2.3丧偶式教育影响学生意志
在进行家庭教育时,很多家庭由于现实原因的限制都出现了丧偶式教育。由于工作原因或是其他原因,很多家庭成员健全的家庭,在进行家庭教育时,却由于父亲或母亲一方长期缺位,导致孩子在接受家庭教育时长期得不到完整的教育,身心受到影响。如长期缺少父亲陪伴的孩子跟健康家庭的孩子比较,会表现得意志力低下,自信不足,缺乏冒险精神[2]。当遇到问题或困难时,会选择逃避。
3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
3.1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树立正确典范
对于孩子来说,第一任老师是家长,陪伴孩子时间最长的老师也是家长。而家庭教育对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也是不容忽视。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其一就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树立正确典范。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时,家长就需要注意自身在生活中对于各种事情的处事方式,为孩子树立起正确的处事典范。
3.2亲子有效陪伴成长,影响成长轨迹
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家长,陪伴孩子时间最长的老师仍旧是家长,这就需要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能够亲身参与孩子成长的每一环节,陪伴孩子一起成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孩子思想的成长和思维方式的进步都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这就让很多耐心较差的家长失去了陪伴孩子的良好情绪。有效陪伴不仅是陪在身边,更重要的是接纳共情,积极倾听,积极关注。而事实上,亲子有效陪伴不仅能够提高孩子与家长之间的亲密程度,在孩子不断成长中,同样能够给予家长以启示,让家长能够与孩子一起成长。因此,在开展家庭教育时,一定要重视亲子有效陪伴成长的重要性,参与孩子成长的每一环节,为孩子的成长轨迹起到良性帮助。
3.3注意教育方式方法,推动人格塑造